学什么最考验独立思考 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罗辑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

选择樊登读书会与罗辑思维哪个收获大,为什么?:说实话,这两个都不推荐。以下是理由。之前一直有朋友问我怎么看待听书这种知识付费产品,适不适合用作当做学习

说实话,这两个都不推荐。以下是理由。

之前一直有朋友问我怎么看待听书这种知识付费产品,适不适合用作当做学习的工具?

我一般给的回复都是:可以去学,但是只能将这些听书的内容作为谈资而已。

说实话,我在樊登读书会上已经听了三十多本书了,但是我一直没有购买他们的会员。原因特别简单:我不太能接受为浅尝辄止的内容付费,特别是樊登在讲书的过程中加入了很多个人见解,这已经不是单纯地在输出书中的内容,会误导别人。

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樊登的嘴里就是一个霸道,强权主义的人,而在央视推出的《资本的故事》纪录片中,他却是一个救世主,几次挽救危机,不明真相的人很容易被讲书人的主观看法影响,偏听偏信。

很多朋友也跟我有同感,读书是自己的事儿,还是尽量不麻烦别人。

樊登读书会的口号是“读书点亮生活 ”,但是樊登是在讲书给我们听,不是我们读,也许我们打一开始就错了。

有些朋友就会纳闷:你觉得读书产品是浅尝辄止,你不还听了30多本书吗?

每本书讲45-60分钟的时间,只能了解一些皮毛,书中的大体脉络是有了,但是精髓还在另外几十万字里呢。于是我把樊登读书会面讲的很多好书都买到家里了,仔仔细细地再去精读,于是我有了时间去做笔记,去消化。

另外,再提一点,我早在一年多以前就不用得到了,那个我曾经每天都要去学习的APP,现在也被我抛弃了。现在回顾起来,感觉自己以前像一个傻子,蠢货一样地追逐快餐,得不偿失。

罗振宇早就不是那个知识的传播者和推动者,他早已变成了知识商人了。

白岩松曾在演讲中说道:“我很怕现在的每一个人都有无数个朋友圈,没朋友,天天在聊天,没人谈心;知识获取无限,离智慧很远,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不知道,看似人人都在说个性,可是以我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发现现在的年轻人都一样。”

得到能让我们获得的知识,但很难转化成智慧。

读书这事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些思考和感想还是自己领悟出来的好!别人嚼过的甘蔗再好吃,那也是进了别人口的东西。2

很幸运,这两个软件我都有使用。

其实不是在樊登读书会和逻辑思维中做选择,而是在樊登读书和得到APP之间做选择。

说一说樊登读书会的使用体验。

我是去年购买的会员,一年365元,相当于一天一块钱。充了会员以后只要里面讲过的书,就都可以听。

涉及领域很广泛,创业、情感、育儿、职场、心理等等。值得强调的是,樊登读书会的每一本书都是樊登来讲的。樊登曾讲过他做读书会的初衷,因为他比较喜欢读书,所以很多人就会让他推荐,但是樊登推荐了,他们也不看。于是樊登就萌发了,做听书的想法,就有了今天的樊登读书会。

我觉得买了会员之后很值得,也很有收获。

为什么我比较喜欢樊登读书会?

尽管一个星期只读一本书,但是樊登对一本书的内容讲解的很细致,很深入,大部分和书中的内容都相符。有些听书搞只是给你摘出书中的几点概念,然后结合生活给你做讲解。有种降低听书人智商的感觉。樊登讲书的时候,遇到难讲的句子,他会直接读书中的几句话,甚至是一整段。

有时候灵感不是从书中的知识获得,而是在讲解的过程中,知识点和案例的完美结合。

曾经我给我的同事也介绍过,他听了一小会,不到十五分钟就决定要买会员。

樊登讲书给人的感觉是,细嚼慢咽,细水长流,能让你听进去,跟着他的思路走,同时不会产生乱七八糟的情绪,总之就是听的很舒服。

我比较喜欢他讲的育儿类书籍《爸爸军团》《养育男孩》《父母怎样说孩子才会听》《父母的语言》等等,收获不小。

以前我在带自己家三岁小孩的时候,很迷茫,不知道应该参照的范本是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快速的获取育儿书籍。听了樊登的几本书之后,有了大体的方向。很受用。

除了樊登讲书,樊登读书会还有什么

持续听樊登读书的人就像买书又看书上瘾的人,听一本上瘾,听多了不烦,反而想听到更多有用的知识。我觉得可能这就是知识的魅力吧。

樊登读书有知识付费的项目,也在卖课,相对于得到来说课程很少,因为他们对课程的挑选很严谨,不是所有的自媒体都能开课。

得到的内容比樊登的多,同样讲解一本书,出发点不一样,讲解的内容也完全不同。

在得到上我比较喜欢听一些职场和经济方面的课程,比如薛兆丰的课程,在得到上卖的特别好。据说自从薛兆丰的课程火了,他都不当大学老师了。这个消息不准确,但是说明了他的课真的很火。

得到的课程时长长短不一,只要你有想听的内容,几乎都能搜到。

因为得到是自媒体入住的,所以他只是提供了平台,有点百花齐放的感觉。

只要买课就要花钱,和樊登相比就不是一年365会员的问题了,而是听一个课,买一个课,挺费钱。

樊登读书会和逻辑思维,两者从本质上来说,都是读书会形式的产品。

二者的区别主要有两点:

1、樊登读书主要以樊登为主,其他讲师都以他为核心;逻辑思维则是团队合作的结果。

2、樊登读书主打目的明确,就是读书、讲书;逻辑思维是讲原理和故事,探讨更多逻辑化的东西。前者以书为主,后者以课题为主。

逻辑思维是知识的服务提供者,主要是为了安抚用户对知识的焦虑。同时,用户需要谈资,自媒体大咖可以传授高大上的知识给你,让你有不少的谈资。

樊登在2013年正式成立樊登读书会,形式上不采用免费模式,而是直接收取会费。一年讲50本书,年收入过亿。但在罗振宇这里,是不可能会实现的。相对来说,樊登是个更有头脑的商人。

樊登读书会适合人群:平时爱看朋友圈各种段子以及心灵鸡汤、励志学成功学 的人群。逻辑思维适合人群:喜欢批判、独立思考学习的人群。

情感路上,让我们一起成长!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关注,点赞。

当我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很想回答。可是,当时没有抽出时间写,收藏了这个问题。自己又没有玩明白头条号,还找不到这个问题在那里了。

今天,终于找回了这个问题。

首先,在这两个平台,我都是会员,而且使用了很久了!

我在这两个平台上都是会员,相对而言,罗胖更早,在罗辑思维上,花的钱也更多。

相比而言,做罗胖的听众很早很早。记得非常清楚,罗胖的第一个节目,叫做《末日启示:向死而生》,播放时间是2012年12月21日。对,就是所谓的“世界末日”的那天。

结识罗胖,是在喜马拉雅上,很偶然的机会,听了他的节目,觉得观点很新颖,也很奇葩,很能够启发我。

也许觉得太过奇葩,我曾经想着开一个节目,就叫做《反罗辑思维》,专门给罗胖对着干。可是,后来觉得自己简直是和人抬杠,不该当一个杠精,就放弃了。

后来,我痴迷《罗辑思维》很久,很浓厚!

可是,几年之后,我曾经有段时间,停止了听《罗辑思维》!

是的,我曾经有一段时间,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停止听罗辑思维的节目了。大约有一年多吧!

听了那么多道理,我还是没有过好这一生!我的生活、我的工作,并没有因为听了那么多道理而变化很大。

罗胖也讲解了很多帮人精进、行动的节目或者主张,但是,整体而言,实践性没有那么强。

罗胖讲的很多道理,都是关于创业者,关于如何看待世界,如何预测未来,如何管理之类的……

罗胖能够拓宽我们的认知边界,能够开发我们的脑洞,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性的思考!尤其是对于创业者而言。

后来,我又开始重新听罗胖的节目了,但是,此时的我,已经褪去了原有的崇拜的眼光,更多滴是想获得一些启发,了解一些其他领域的知识,或者是了解世界前沿的认知科学

相比而言,我和樊登读书会结缘尚浅,先是别人赠送我了一段时间,后来自己买了一年的会员。

我很喜欢,樊登这个胖子用自己的眼光、重新揉碎了讲书给我听

樊登讲书很讲究对行动有用!就是最终能够为你的行动,提供一些参考或者方向,能够提供一些小技巧、小思考。我觉得,这样的读书会,更能够让人落实在行上,更能够促进人的自我改变而发挥作用

而且,我觉得樊登还开了个节目,叫做《我有一个问题》。大家可以把自己生活中、工作中的问题,当面向樊登老师咨询。我觉得,这样很好,很能够将那些书上的知识,用来指导我们人生方向,用来指导我们日常工作、生活。

让那些书上的道理,变成我们面对生活的心态,变成一个个小技巧,我觉得樊登做得更好!

最后,再对比一下两个胖子!

对,他俩都是个胖子,其实我也胖!哈哈哈

罗胖呢,要打造一个知识通识类线上大学,要让大家能够在这个平台上获得更多地前沿知识,启发人们思考。

樊登呢,秉持着“读书点亮生活”的理念,希望我们通过读书,学会正确地去面对生活、经营生活。所以,更倾向于将书上的道理变成一个个的小技巧、小方法,帮你改变生活。

当然,两个胖子讲的东西,也会有些交叉,还有些观点会相左。比如,关于北京的车号是摇号,还是买卖,罗胖和樊胖,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当然,各有自己的道理,各有自己的思考。虽然,我更赞成樊胖一点,但是,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最最重要的是,这两个胖子,都是独立思考的人,我们多听听他们的思考,能够帮助我们自己建立起独立思考的能力。

好啦!这就是我对这两个胖子的看法!哈哈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自己两个APP都有,一个是樊登读书会,一个是得到,前者体验过新人vip新人会员七天卡,后者是充值付费过得。

首先,他们两个的内容主体是不一样的,樊登读书会的主题是,带你一起读书,一周一本,一年52本,他们的理念是,你所需要的,书里都会给你,得到则是分为三块,一块是免费区,分别是罗振宇的逻辑思维,邵恒头条,以及一些试读试听活动;一块是每天听本书,类似樊登读书,内容通常控制在20分钟作用,可以单买也可以包月;最后一块是类似大学学科那种,有小课低于10讲,中课大概30讲左右,大课上百了。

其次,两个平台的差别。

樊登读书会,主要是樊登的个人品牌,以他拆书讲书为主,他语言非常生动,也很接地气接近生活,但是内容相对单一一点,而且视频版的不能调倍速很不爽,我个人认为更适合刚刚入门的知识小白。

得到,科目更多元化,有人文,有金融,还有政治,,不同的课程之间,按照数量不同,还可以有不同的数量的试听课程,,听书的话也相对比较干练一点,有思维导图,有主要内容,方便复习和整理。我个人认为,比较适合需要齐头并进快速增知的人。

总的来说,两个胖子都是我喜欢创始人,但是我在得到上花费的时间更多一点。

两个节目都听过,一开始的感觉是惊为天人,但发现其实实质的效果不大。

罗振宇作为知识付费的引领人,他的罗辑思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虽然此前也有梁文道老师,单平芳老师等等的说书节目,但都没有像罗辑思维这么火爆。

而樊登读书会作为后起之秀,在他的领域内也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成绩,但是如果要说,这两个收获哪个大,我觉得都不大。如果你只把它们当作一档读书节目,听过就忘的话。但是我认为,他们两个节目对于大众对于读书行为的理解还是存在一定帮助。

首先,读书节目的存在意义,是让链接起现代人和书籍之间的关系

有数据显示,在2018年全年,我国成年人的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仅为4.67本,有四成的成年人承认自己读书量少。

而像樊登读书会和罗辑思维这类读书节目的兴起,就促发了更多的认识到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多好书,或许我应该找来看看的情绪,这是非常有利的。

其次,罗辑思维更注重的是历史文化类的书籍,而樊登读书会的书籍以社科类居多

两个节目的定位稍稍有点不同,在我听的过程中发现罗辑思维历史事件,文化内涵的书籍居多,可以让人丰富知识和修养;而樊登读书会是以实用性的书籍居多,比如职场晋升,商业定位,育儿管理等等,人们可以各取所需,听取一点碎片化的知识,填补时间空隙。

最后,用节目中的思路去阅读,主题阅读,获得更多的相关知识

通常在一期节目里,他们都会在各自所讲的书籍上,引申出许多同类型,同种类的书籍,这种阅读方式也就是如今所倡导的主题阅读。也就是说,在读书的同时,可以像做节目一样,一起找来相关主题的不同书籍,查漏补缺,把知识尽可能地吃透,这样的阅读方法,也比较有利于自身的提高。

在我的听书过程中,这两档节目的出现是帮助了我重新拾起了读书的习惯,也希望能慢慢养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共勉~

不得不说,现在的知识付费,基本上都是骗钱套现的。

请看这两位创世人,樊登,罗振宇,不用开口,仅凭面相和气质,就已经是油腻中年男的典型代表了,哪里有读书人的气质?

我相信樊登和罗振宇知识量巨大,但他们属于知道分子,算不上知识分子,他们是知识界里的搬运工,而非思想火种的传播者。从人文积淀来说,梁文道的理想国、许知远的单读、矮大紧的晓说、窦文涛的圆桌派、还有一席,知乎和豆瓣(虽然圆桌派和知乎现在都下降了不少)都比这俩强得多,樊和罗读书和商业经营目的非常实际和功利——为了套现。所以他们推荐的书目和内容,也基本上是为了收你的智商税,为了麻醉你面对社会变化的焦虑和无奈,就像花钱买健身房的会员卡,你以为你办了卡就更好了——对不起并没有。

提升自己不要用办卡的心态,不要有太多急功近利的心态,成长和学习是一生要做的事情。你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喜好和热爱,例如你是豆瓣文艺挂的,你永远都喜欢不起来樊登和罗振宇这挂的,找对自己的方向,再去找组织。

在《奇葩说》第六季中,有人说罗胖做的是知识付费,罗胖就开始急眼,说,哪里是什么知识付费,知识服务而已。

知识付费,知识服务,说真的,外行看来,都大差不差了。

好吧,你说服务就服务了,只是,正如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下哪有免费的服务,知识服务也不例外。

对于知识付费(哦,不好意思,我还是说这个顺溜点儿),目前被人说得多的,是樊登的樊登读书会,和罗胖的得到APP,逻辑思维,是得到里的一个小内容。

正好,这俩都在我的手机里。就个人体验,简单说两句。无法公正客观,全是一家之言。你若有空,姑且一看,一忘。

关于知识付费,有这样一个说法,是说有人把知识嚼碎了喂到你的嘴里。联想起早些年,老人家喂小孩子馍馍的情景,很有点儿不忍目睹。

其实,我的看法是,如此观点,真的是想多了。我发觉,这个提法后面还跟着一句,讲解的人把知识个人化了,不是适合所有人的。敢情,这是嫌馍馍众口一个味儿,想要私人订制呀。

我觉得它们就是一个工具,提供一些新的认识世界的角度,可以让人开阔眼界,除此,还想让它们有什么奇异功效?

拿来主义向来是不被人所齿的,在知识领域里也一样。不管是原汁原味的,还是再加工的,都需要当事人甄别鉴定过了,再往自己胃里送。

听得到时间稍微久一点儿,大多是免费的逻辑思维,也听有几本书,还有定了个讲解唐诗的。

而樊登读书会,是樊登自己,或者邀请嘉宾一起解读书籍,一周更新一本,我听了有十几本。

相比较而言,樊登读书会多是个人解读,得到会请一些行业内的翘楚来开课,显然,后者所涉及的范围更广一些。

要说哪一个收获更大一些,我觉得都差不多,只是多了一个途径去打开知识的大门,只听这些,终究只是一些碎片化的知识,若感兴趣,还是要找来原著去看一看的。

最后,分享罗胖一句话,他说,未来人与人之间的谈资,会是见识。樊登也有一句,你喜欢谁,就把知识分享给谁。这两句,我都喜欢。

具体一下,题主想问的更应该是樊登读书和得到两个哪个更好?

我两个曾经都用过,在此就多方面对比一下两者的区别以及如何更好的学习。

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使用这两个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是从读书的目的出发,前者会更好一点,它更专业更垂直化。

如果是从学习的目的出发,后者会更强一点,它更全面更系统。

如果是从消遣的角度出发,那么两者没有孰强孰弱,自己喜欢就好。

如果是从成长的角度出发,两者皆不是很推荐。

一、多角度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一)、从定位方向对比分析:

前者于2013年推出,目的是倡导全民阅读,解决人们读书难、没时间读书等问题。它的使命就是帮助3亿人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它主要以视频、音频以及线下活动的形式为用户提供各种好书的精华解答,让用户更好的吸收书中知识,快速成长。

后者源于罗辑思维,2012年在喜马拉雅上线,之后开始独立,它的定位是解决用户在碎片化时间中的学习问题,它与各行业的顶级大咖联合,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深,全面的内容服务,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好的内容服务商。

前者做的读书精深的解读,更垂直化。

后者提供各行业的内容服务,更全面;

两者各有千秋,针对个人喜好,不好评价两者优劣,算平分秋色。

(二)、从营销方式对比分析:

前者是通过熟人分享的形式不断引流,我最初接触的时候就是朋友分享的免费阅读卡,当然这个阅读卡只有7天时间。虽然也有其他方式的运营推广,但相对来说,力度较小,效果不够明显。

后者最开始是借助与喜马拉雅及罗辑思维公号的推广,成功圈下一大波粉丝,之后再转移到得到上,借助大平台,个人IP的效应,把营销效果做的非常棒。在营销推广上做的有条不紊,井井有序,把得到做成了最大的知识服务平台。

后者的营销方式更为全面、系统,前者则略显单薄。

在营销方式上,后者显然更胜一筹。

前者采用的是会员制,365元一年,会员时间是一年,可畅听往期所有200多本好书,以及未来52本好书解读。

后者的课程相互间是独立的,想要学习每一门课程都需要单独付费,课程费用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虽然单独一本课程收费不算太多,但多买几个课程总价值也不菲。

在收费方面,前者相对来说就更划算一点了,只需一年的钱,可以畅听往期所有内容。

在收费上来看,前者比后者更实惠。

(三)、从内容方面对比分析:

前者涉及的领域包括了文化历史,心灵成长,经济管理,成长教育等方面,但毕竟人力有限,知识覆盖面相对较窄了。

后者上面包含的内容十分全面,营养丰富,涉及了创业、管理、哲学、经济、文学、心理、历史。涉猎广泛,涵盖知识领域种类繁多,更全面。

内容形式上,后者更占优。

前者更多的是樊登自己的精深解读以及邀请作者来讲解,在这方面,樊登读书显得比较薄弱,知识认知上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和欠缺。更多的是做差异化。

后者邀请的都是各行业的精英和有深度思考的人士来授课,他们在各行业都有独到的见解,是专业的人才。各路专家云集,自然为得到做了更好的背书。

内容质量上,后者更胜一番。

前者使用的是视频、音频、图文等形式解读,并结合大纲文稿和脑图式思维导图。对于深度学习,图文学习者和听力学习者都是不错的选择。

后者采用的全部是音频的形式讲解,并配合使用大纲文稿,板报式思维导图的辅助。更适应于听力学习者。上下班路途中,洗衣做饭时,睡前枕边都是不错的选择。

在讲述方式上,前者实用性会更好一点。

二、两者皆不推荐的理由分析其一、两者都是快餐式的学习。

在碎片化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工作节奏都变得十分快,很多人开始变得焦虑,追求快速成长,知识付费时代应运而生。

但这些知识几乎全是快餐式学习,很难满足我们成长需要的营养需求,所以我不建议大家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这些上麻痹自己,从而阻碍了真正求知的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应尽可能简单,但不能过于简单。”

在知识的学习上更是如此,学习知识,应该尽可能的简单,这个简单指的是我们应该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基础的底层知识上,而不是过于简单,追求速成。

速成的知识体系和地基不牢的摩天大楼一样,禁不起风雨。

就跟我们写文章一样,一篇文章过短,是很难完整的表达出主旨思想的,更何况是学习一项技能或学习知识呢。

学习如盖楼,应打好地基,扎扎实实的学习基础的学科知识,而不是大量的吸收快餐文化,这样的大楼华而不实。

其二、别人讲的是别人咀嚼之后的,带有自己的主观色彩,不利于自身思考。

这些知识基本都是大咖咀嚼之后的内容,里面或多或少带有他们自身的主观思想,在接收这些知识时,我们会不自觉得被他们的思维所影响。

我们学习更应该寻找的是一手资源,而不是二手三手,甚至四手资源。

大家都知道《一万小时理论》和《刻意练习》。两者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两者其实都起源于1973年美国两个诺贝尔奖得主发表的一篇论文研究。

研究发现:国际象棋大师的长期记忆中5万~10万个棋局组块是需要长时间练习得到了。

之后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他们发表了题为《刻意练习在专业获得中的作用》的论文。这就是一万小时理论和刻意练习的一手资源。

《刻意练习》的出版是因为很多人把这个研究的成果搞偏了,它把当时整个研究做了最忠实的转述,这是二手资源。

而把这个研究搞偏的就是《一万小时理论》,它只提炼出了研究中的时间成果,却忽视了刻意练习的作用。这是三手资源的转达。三手资源就已经离最初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偏差。

很多人在表达和解读中很容易带有自己的个人经验和情绪,这已经变成四手甚至N手资源了,离知识的本质更远了。

所以,这种学习不利于自身思考,不适合长时间使用这种方式学习。

其三、两者都更趋向了商业化。

两者目前都拥有海量的用户和粉丝群体,他们在运营的同时,都趋向于商业化,这会影响本身对知识的客观传播。

大家会发现,很多课程和解读是言过其实的。

很多大咖都有过度包装的嫌疑,抓住大家的需求心理,通过精品、深度等词汇引导大家,实则内容千篇一律,没有实质价值,偶尔听一两个还可以,学多了就纯属浪费时间和精力了。

近段时间,罗胖在《奇葩说》上的言行着实引起了很多的不满。先是在黄执中尚未开始辩论时便把手中的“杠”提前送给了他,引起了大家的反感,之后,又在薛兆丰队伍辩论失败,许吉如面临淘汰时,把自己战队的复活卡送给薛兆丰,还大言不惭的说“队友会支持他,奇葩说离不开许吉如”,可知,后台自己的战队已经炸开了锅,而且在节目中一而再再而三的做广告。中年油腻男的形象被他演绎的淋漓尽致。

可以看出罗老师已经成为了移动广告,商业化形式越来越严重。

商人是重利的,在商业推广一些商业技巧及营销手段使知识服务有所变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用户不在买账的原因。

三、碎片化的时代,我们应该怎么学习

现在已经是知识付费的时代,各种知识产品琳琅满目,我们应该如何更有效的学习呢?

首先,要有目的的学习。

学习是要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提升我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要选择对我们有用的知识学习,而不是为营销学习而消费。

有目的的学习,你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不会被眼花缭乱的课程影响思绪,

有目的的学习,能更好的利用好碎片化时间,不至于碌碌无为,浪费生命。

构建知识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它会让我们的学习更高效。所以学习时应带着系统性的思维去学习。

现在这个社会,需求更多的是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的全才,因为这种人降低了用人成本,提高运作效率,性价比最高。

如何让自己成长为一个团队,就是用系统化思维去学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是无处不在的,既然碎片化的时间很难持续的学习,那就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汲取教训和经验。

生活中的每一次经历都是一个素材库,工作上每一次考验都是一个案例库,这些真真切切发生在身边的事才是做好的教案,不放过一切成长的机会,在实践中学习。

我在“得到”app上面买过课。在得到购买的是古典的《超级个体》、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这两门课已经是得到的经典课程了。

成为樊登读书会的会员也有4年了。

一开始的时候,觉得一定要听完买的所有的课程,得到免费分享的知识也特别好,一定要每个都去听。可是逐渐地,我就觉得,听完以后,我更焦虑了,总有知识学不完,感觉不学完,好想就比别人少了些什么。这样的感觉让我渐渐不想再去听这些课了,特别想收获什么、认知提升有多高的预期也渐渐淡了。

反而是现在回归了书籍,虽然从感觉上,自己每天知识水平的增量并没有原来那段时期增长的快,但反而觉得学得不是那么累了,每天关注自己的成长,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

现在用的最多的还是微信读书阅读电子版的书籍,如果遇到特别好的书籍,会选择在多抓鱼平台上面购买二手的书籍。

最近,偶尔也会翻一下得到,真的被它所涵盖的领域吓到了,课程如此庞大。这让我在选择上又有些犯怵。

此外,很多课程的设置都蛮宏观的,视野和思维都比较高,个人觉得对于现在的我可能用不太上,我可能更希望去学习一些真正能改变我现实生活、工作的技能和方法,而不是一些方法论和认知层面的事情,因为我现在的一些问题,还不太需要那个层面的思维去解决,有种杀鸡焉用牛刀的感觉。

当然,有些不错的好课,如果以后有时间和精力,还是需要去听一下的,比如薛兆丰的经济学课,万维钢的精英日课等。

至于其他的听书类的栏目,个人觉得樊登老师的解读更能让我听得下去,有趣、有干货、接地气。

樊登读书会使用的频率比得到要高很多,因为比较喜欢樊登老师说书的感觉。自己原来写过拆书稿,也模仿过得到的一些拆书稿写过,感觉都是一些套路化,但总觉得不如樊登老师的讲书写的有趣、灵活,让人有愿意听下去的冲动。

此外,樊登读书会选择的书籍,更偏向于职场、管理、家庭方面,对我们实际的生活有更多的指导意义,有时候节目中的一个观点,就很值得人思考。

一般一个小时的解说,更容易把一件事情说透,如果读者意犹未尽,还可以找到原书去看,对之前听书的知识形成补充。

此外,每本书的设置都非常全面,有音频、有相关推荐、读后的测试、实体书的直接购买、比较详细的思维导图、演讲的逐字稿。

我一般会在樊登读书上面听书,复习的时候直接用思维导图,或者按照自己的理解、记忆和学习做自己的思维导图。如果觉得意犹未尽,就会在微信读书上面看原版书籍。

也就是说樊登读书,相当于我读书时的预习和领读,原书是正式的学习。

这样,在我读书的时候,效率更高。

总之,这两个平台各有优点,主要看你现阶段更希望获得什么类型的知识。

  • 如果想学习系统的,认知层面的,更宏观的,更学科化的知识,得到还是不错的平台,选择那些口碑好、专家的课程,不会有什么错。

  • 如果想学习平常职场、学习、生活中能应用到的,更喜欢通过读书来获取知识的同学,樊登读书会是很好的选择。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什么提高罗辑思维的方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