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大洋量词?

  文章摘要: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小节的知识点总结,每个部分的要点从三方面展现:知识框架、知识点汇总、中考知识扩展;主要知识点降水、降水的分布、降水类型等方面。

  《天气与气候》――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降雨的划分: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降水的测量:测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大小的单位一般为毫米。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降水影响交通、农业生产等。

  2、降水的季节变化

  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主要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等降水量线:降水量相同的点的连线。

  降水分布的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不同,通常用等降水量图来表示。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分布特点:①赤道附近降水量较丰富,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因素);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海陆因素);③在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降水较少;(海陆因素);④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即世界“雨极”,位于乞拉朋齐(印度,迎风坡,属于地形雨;降水最少的地区,即世界“干极”,位于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

  注:悬浮在空中的云、雾不是降水只有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才为降水。

  三种主要降水类型直观图

  三种降水类型的比较

  识图:柱状图由三部分组成1) 在一个方块图中画横线若干条,纵线若干条(均为等距离);2) 横坐标表示时间,即12个月;3) 纵坐标表示各月的降水量,单位为毫米

  用图:根据各月柱体的长短,对照降水量刻度,读出各月降水量的约数,分析该地降水的变化状况,包括全年降水的多少,什么季节多雨,什么季节少雨,多到什么程度,少到什么程度,全年各月降水较均匀还是较集中,它可以准确地反映一个地区降水的多少,季节分配和季节变化情况。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4.1人口与人种、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人教版】[1]

  文章摘要:人口与人种小节的知识点总结,每个部分的要点从三方面展现:知识框架、知识点汇总、中考知识扩展;主要世界人口的增长及带来的问题、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种的分类及分布规律等方面;世界的语言和宗教小节主要包括世界语言的种类及其分布、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等。…

  《居民与聚落》――人口与人种

  1、世界人口的增长

  ①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决定的。

  ②出生率是一年内出生的婴儿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死亡率是一年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自然增长率是出生率减去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加,自然增长率小于0,表示人口减少。

  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一般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快。

  2、世界人口的分布

  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世界人口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稠密可用人口稠密度来表示。

  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单位:人/平方千米)。

  人口分布的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面积占陆地面积的40%,集中了人口的70%;原因是自然条件优越,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人口分布的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自然、社会经济、历史等条件的影响。

  人口增长快,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万人→问题

  ①衣――需求量大;②食――粮食紧缺;③住――住房紧张;④行――交通拥挤;⑤上学、就业、看病难

  人口少→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城市化问题: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城市人口的无计划膨胀,产生或加剧一系列问题。

  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不同人种类型:根据肤色、发形、面部特征、体毛等外部体质特征,人类可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是平等的。

  不同人种分布: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文章摘要:人口与人种小节的知识点总结,每个部分的要点从三方面展现:知识框架、知识点汇总、中考知识扩展;主要世界人口的增长及带来的问题、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种的分类及分布规律等方面;世界的语言和宗教小节主要包括世界语言的种类及其分布、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等。…

  如何计算一些人口统计指标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用出生率减去死亡率,二是用自然增长人口除以总人口(总人口应是增长前的人口数),具体用哪种计算方法要根据题目而定;

  ②计算人口密度要注意单位:人/平方千米及万、亿等数量词的转换,另外分子、分母不能颠倒。

  世界三大人种特征及分布地区

  如何巧计人口与人种

  自然优越经济兴,人口稠密要记清;

  恶劣自然人稀少,世人分布不均匀。

  三色都浅白种人,高高鼻梁薄嘴唇;

  肤黄发黑黄种人,体毛中等面庞平;

  皮黑发卷黑种人,体毛较少厚嘴唇。

  欧北大洋多白人,非大美国有黑人;

  东亚分布黄人种,世界各地多华人。

  人种没有优劣分,各个人种应平等。

  《居民与聚落》――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其中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

  注:在中国多数人不信教;少数民族中,维吾尔族、回族信仰伊斯兰教,被称作“清真教”或“回教”;藏族和蒙古族等信仰喇嘛教(属于佛教)。

  高考化学知识点:溶液与胶体

  文章摘要:溶液和胶体属于不同的分散系,有这不同性质,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有者特殊的性质。溶液则更多的是侧重与考查计算。

  1、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2、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1.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1)胶体由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表面积大,有强的吸附能力,因而表现出下列特性:

  ①能通过滤纸而不能透过半透膜――用于悬浊液、胶体、溶液的分离。

  ②对光的散射作用――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产生一条光亮通路――丁达尔效应――鉴别溶液和胶体。

  ③受水分子从各个方向大小不同的撞击作用――胶粒在胶体中做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胶体能均一、较稳定存在的原因之一。

  ④胶粒在胶体溶液内对溶液中的离子发生选择吸附使胶体粒子带电(例Fe(OH)3胶粒带正电,硅酸胶体的粒子带负电)――胶粒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做定向移动――电泳――除尘――胶体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

  (2)胶粒带电规律

  一般来讲金属氧化物及其水化物形成的胶体粒子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及水化物、金属硫化物形成的胶体粒子带负电荷。

  (3)胶体的聚沉方法及应用

  ①加热――加速胶体粒子运动,使之易于结合成大颗粒。

  ②加入电解质――中和胶粒所带电荷,使之聚结成大颗粒。

  ③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互相中和电性,减小同种电荷的相互排斥作用而使之聚集成大颗粒。

  ④应用:如制豆腐、工业制肥皂,解释某些自然现象,如三角洲。

  2.关于溶解度计算的方法

  (1)温度不变时,蒸发溶剂或加入溶剂时,析出或溶解溶质的质量x

  (2)若溶剂不变,改变温度,求析出或溶解溶质的质量x

  (3)溶剂和温度改变时,求析出或溶解溶质的质量x:

  先求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再求形成的新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溶质质量,并与新饱和溶液的溶解度构成比例关系计算。

  (4)加入或析出的溶质带有结晶水:

  既要考虑溶质质量的变化,又要考虑溶剂质量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先求原饱和溶液的溶质与溶剂,再求构成新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与溶剂。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3.4世界的气候【人教版】[1]

  文章摘要:世界气候小节的知识点总结,主要知识点有气候的地区差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等方面,另外中考知识扩展中包括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征及成因表格、主要大气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及防治等。

  《天气与气候》――世界的气候

  1、气候的地区差异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例如,昆明四季如春等。

  气候与天气的差异

  主要分布在热带、温带、寒带的气候类型

  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区分气候要素和气候因素

  ①气候要素:指组成气候的气温和降水。

  ②气候因素:纬度位置、地形因素、海陆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因素。

  各气候因素对气温、降水的影响

  ①纬度因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海陆因素:同一纬度,气温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降水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

  ③地形因素:同纬度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着人们的吃、穿、住、行及农业生产等方面,气候发生异常,常会带来危害。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人类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征及成因

  文章摘要:世界气候小节的知识点总结,主要知识点有气候的地区差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等方面,另外中考知识扩展中包括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征及成因表格、主要大气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及防治等。

  根据各种气候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形成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可将世界气候的成因分类如下

  气候特征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

  从气温上看,可将世界气候归纳为以下五种类型:

  注: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0°C,气温变化特点为冬温夏凉

  从降水上看,可将世界气候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

  几处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与形成原因

  四处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东北部。后两处虽远离赤道,但因为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经,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加强了地形雨,从而发育成热带雨林气候。

  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处赤道附近应当是雨林气候,或草原气候应当分布在雨林气候南北两侧,但东非高原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这是因为这里地势较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

  巴塔哥尼亚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这里东西距海均较近,且处于西风带范围内,但却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这是因为该地处于山脉东侧的背风坡地带,受山地的阻挡,雨水稀少,因而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

  几种相似气候类型的比较

  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相同点: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不同点:①年降水量,热带季风气候大于1500毫米,热带草原气候一般在500毫米-1000毫米之间;②最热月气温,热带季风气候为5月,热带草原气候在3、4月。

  温带海洋性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

  相同点:最冷月均温都大于0℃;干湿季不很明显。

  不同点:①年降水量,温带海洋性气候一般在700毫米-1000毫米之间,而亚热带季风气候一般大于1000毫米;②最热月均温,温带海洋性气候小于20℃,亚热带季风气候则大于 25℃;③最热月气温,温带海洋性气候出现在8月,亚热带季风气候出现在7月(北半球)。

  地中海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

  相同点:都有明显的干湿季;最热月均温都在 20℃-30℃之间。

  不同点:地中海气候为冬雨型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降水主要集中在7、8两月,年降水在500-700毫米之间,但日本等地降水偏多;地中海气候最冷月大于0℃,而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小于0℃。

  文章摘要:世界气候小节的知识点总结,主要知识点有气候的地区差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等方面,另外中考知识扩展中包括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征及成因表格、主要大气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及防治等。

  主要大气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及防治

  先根据纬度或气温定气候带――再根据降水或海陆位置定气候类型――同时注意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3.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人教版】[1]

  文章摘要: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小节的知识点总结,每个部分的要点从三方面展现:知识框架、知识点汇总、中考知识扩展;主要知识点有气温、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等温线图判读、气温分布规律等知识。

  《天气与气候》――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其中: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气温日变化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气温年变化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南北半球气温年变化

  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其中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

  气温分布的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等温线:在地图上,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等温线的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等温线分布规律: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等温线图的判读:①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②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注:世界“热极”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极”南极大陆。

  文章摘要: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小节的知识点总结,每个部分的要点从三方面展现:知识框架、知识点汇总、中考知识扩展;主要知识点有气温、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等温线图判读、气温分布规律等知识。

  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功能:估计一年中的最高月均温和最低月均温,计算气温的年较差;判断气温年变化的大小,看气温曲线弯曲程度大小,弯曲程度小,气温变化就小,反之,气温变化就大。

  ①在同一条等温线上,气温相等。等温线稠密,气温差异大;反之,气温差异小。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洋影响显著;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地势高低影响。

  ②在气温分布图上,比较同一纬度陆地和海洋的气温,海洋平均气温高于陆地,为冬季,反之为夏季。

  ③从等温线图的排列状况判断南北半球,由于等温线由南向北数值递减,结合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变化规律,可知位于北半球。

  ④若陆地上等温线向南凸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月份应是1月份前后几个月,南半球为夏半年,北半球为冬半年。若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纬度影响:①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低。②纬度位置越高(纬度数越大)气温越低;反之越高北半球气温向北降低往南升高;南半球相反。

  海陆因素影响:同纬度地区海陆气温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高山高原气温低,平原气温高,即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人为的地影响: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使全球气温有变暖的趋势。

  气温与高度的计算:

  甲(乙)气温=乙(甲)地气温±甲乙两地的温差甲乙两地的温差=两地的相对高度×0.6°C/100米

  (已知低处气温计算高处气温用“-”,计算低处用“+”)

  例:如图,①如果B地气温是6℃,C地气温是多少度,A地气温是多少?②如果C地海拔1200米,BC两地温差6℃,则B地的海拔是多少米?

  等温线弯曲分布的规律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3.1多变的天气【人教版】

  文章摘要:多变的天气小节的知识点总结,主要知识点有天气及其影响、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空气质量等方面。

  《天气与气候》――多变的天气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天气特点:①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是经常变化的;②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可能差别很大;即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

  天气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天气与气候的联系与区别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

  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

  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不同地区云层厚度是不同的,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 一般是阴雨区

  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③风向和风力与风向标

  风向是指风的来向,有“北、南、西、东”四个基本方向,风向“北”说明风来自北方;风力是指风的强弱,用风级表示,共分13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风向标宽的一头表示风向,箭尾指向风的去向。

  :风尾所在风杆的一端指向为风向,每道风尾长的代表两级风,短的代表一级风;风旗所在一端为风向,一面风旗代表八级风(如下图所示)

  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2.2海陆的变迁【人教版】

  文章摘要:海陆的变迁小节的知识点总结,每个部分的要点从三方面展现:知识框架、知识点汇总、中考知识扩展;主要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分析、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等方面。

  《陆地和海洋》――海陆的变迁

  现象: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迁的

  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此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其中地壳的变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海→陆);海平面的升降(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陆→海);人类活动(荷兰人填海造陆:海→陆)。

  海陆变迁的深层原因

  2、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

  注: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是目前最被普遍接受、相对完善的一个学说。

  ②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③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两大地震带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运动的两种形式:碰撞挤压、张裂拉伸),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①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位于洋底的板块,为唯一的大洋版块,其余均为大陆板块;

  ②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印度洋板块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相关文章:

}

兔子改变了世界。从西方的复活节兔到东方的玉兔,从象征女性多产到被老普林尼作为壮阳神药,从20世纪初诞生于伦敦的卡通彼得兔到动画世界里最受欢迎的角色之一兔八哥,兔子似乎真的无处不在,在传统迷信和现代故事里,当然,也在全世界各地的食谱里。十八世纪欧洲的一首民谣唱道:“兔子嫩,兔子老。兔子烫,兔子凉。兔子软,兔子硬。感谢兔,吃到饱。”大概可以视作兔子怎么做都好吃的一种赞扬,对于连兔头都有特殊加工和食用方法的中国,这想必不难理解。

来自意大利的达妮埃拉·特拉萨蒂写了一本《兔子小史》,把世界范围内与兔子有关的历史全都放了进去。从古老的基督教文明、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到中国文明,从中世纪的欧洲到二十世纪的现代社会,从文化艺术领域到农业领域甚至是商业、广告业。作者用轻松活泼的文字演绎了漫长的历史,为我们揭示了兔子与人类文化之间不可忽视的关联。在一系列对于“兔子文化学”的介绍之后,她用之后小半本书为读者详尽介绍了兔子的古法食谱、各民族兔肉美食,以及21例创意兔肉食谱。值得一提的是,《兔子小史》一书中的插图,是由前些年在国内甚是火爆的天书《塞拉菲尼抄本》的作者绘制的,既诡异又精彩。

《兔子小史》插画(作者:鹿易吉·塞拉菲尼)

话说回来,兔兔那么可爱,我们怎么吃兔兔才好呢?我们不妨参考一下全世界各地各民族的食兔历史和文化。

在说到哪些民族把兔肉列入食谱之前,有必要简单提及一些宗教饮食习惯。我们已经提到,犹太人禁食兔肉,因为这种动物被认为不符合教义;伊斯兰教中的逊尼派将兔肉列为可以接受的食物,而什叶派则禁食兔肉。此外,大部分亚洲宗教都提倡素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解决肉类匮乏的难题,兔子的养殖在整个欧洲甚至日本都壮大了起来。然而随着战争的结束,兔子养殖逐渐衰落,在日本和北欧国家都已经绝迹,在拉丁或者说是地中海地区仍有残余。

一般来说,在欧洲,西班牙人、法国人、意大利人和马耳他人尤爱食兔肉,他们之间有着相似的美食传统和数量惊人的国民食谱。

不过在瑞士,兔肉却不怎么常见。即便如此,自己猎捕兔子在猎人中间也非常受欢迎。有意思的是,在野生小动物中,人们更加青睐旱獭,据吃过旱獭的人说,其肉味与兔肉非常相像,但更加强烈。

马耳他的典型兔类食品是兔肉排和糕点。克里特的传统食品之一是以柠檬汁腌制的兔肉,并用酸奶和鸡蛋制作酱汁。

在欧洲的东部和中部,人们同样食用兔肉,但制作方式各不相同,俄罗斯和乌克兰就有很大差别。另外,在爱沙尼亚也有用可乐烹煮兔肉的做法。而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兔肉就非常少见。

《兔子小史》插画(作者:鹿易吉·塞拉菲尼)

对于英国人来说,只有极少数人烹饪兔肉,女王的大部分臣民都只将兔子视为宠物,各品种之间也不加以区分。但事实并非一直如此,在专著《兔》中,作者告诉我们,过去兔子在英国人的饮食中非常常见,也深受国王和贵族们的青睐。据说在一四六七年以约克主教之名举行的盛宴上,食物清单上就出现了四千只兔子。十八世纪初,统治英国的著名“馋嘴”安妮女王,也宣布她的餐桌上永远不能缺少一道兔肉派。自她因痛风去世后,英国发生了一次改朝换代,斯图亚特王朝被德国的汉诺威家族王朝取代,而新的家族也改变了王宫的饮食习惯。自此,兔肉被王室遗忘。

二〇一四年,美国《时尚》杂志八月号在一篇报道中,使用了这样的标题——《 兔肉是新的伦理肉类吗?》。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作者提醒那些“敏感的心灵”不要继续读下去了,然后大谈如何烤一只兔子,如何养殖,以及从生态和美食的角度来看应该使用多少分量。而出现在网络版本上的留言,几乎一边倒都是消极的,甚至还有一些比较极端的留言。大部分美国人,单是想到以兔为食就毛骨悚然,这很有可能是动画片和复活节上可爱兔子形象所造成的结果。然而,“二战”之前情况却并不是这样。

今天的美国,几乎只有在捕猎普遍的乡村地区和太平洋海岸兔子的集中地,兔肉才会被端上餐桌。不过,路易斯安那州是个例外,那里的克里奥尔人和卡津人常常食用兔肉。

北美原住民与现在的居民想法则截然不同,由于棉尾兔属在美洲大陆非常普遍,他们频繁地食用兔肉,或许太过频繁,以致偶尔会得“驯鹿病”,又称“兔荒病”。这是一种因为进食过多瘦肉而缺乏其他诸如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而造成的蛋白质中毒。

此外,在北美地区的加拿大魁北克省,由于法国美食对当地饮食的影响,兔肉也非常常见。在拉丁美洲,最大的兔肉产地是巴西和乌拉圭。一般来说,兔肉在这一区域的食用非常普遍,各地有多种多样的烹饪食谱,但哥伦比亚是个例外。许多哥伦比亚人长期以来都将其视为一种饮食禁忌,几年前才开始将其作为蛋白质来源宣传食用兔肉。而在玻利维亚则有无数的兔肉菜肴,甚至在拉巴斯市的传统美食中,还有一道“假兔”(falso conejo),即由无骨牛肉制成的假兔肉。

《兔子小史》插画(作者:鹿易吉·塞拉菲尼)

一句墨西哥谚语说道:“若想不变老,兔肉要吃好。”在墨西哥,人们几乎一直都在吃兔肉。贝尔纳尔·迪亚兹·德尔·卡斯蒂略在其书《征服墨西哥1517—1521》中亲口描述,阿兹特克皇帝蒙特祖马二世食兔的方式多种多样。

在智利人的菜谱中,兔肉也是相当常见的。大约在十八世纪时,这种动物首次引进智利,随后很快就变成了一场难以遏制的入侵。为了控制事态发展,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人们开始鼓励猎捕兔子,同时禁止猎捕狐狸,但是收效甚微。于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一样,智利也发动了病毒生物战争。

最早来到澳大利亚的兔子,是于一七八八年随着建立起欧洲殖民地的“第一舰队”一同抵达的。一八五九年,第二批来自英国的兔子也登陆了澳大利亚,但这些兔子被放生后,并没有遇到天然捕食者,于是以惊人的速度繁殖,在二十世纪初曾被认为是严重的灾害。

为了减少兔子对澳大利亚土地和国家财政造成持续破坏,一九〇一年,政府开始建造“防兔篱笆”——一条长达三千千米的兔子围栏。其主要目的是保护澳大利亚西部的牧区,光是建造工作,就足足耗费了六年时间。

这道超长的围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成为一九九六年多丽丝·皮尔金顿小说《顺着防兔篱笆》的标题。该小说讲述了土著居民一家三个小女孩的真实故事。在被当局从父母身边带走,来到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再教育”机构后,三个小女孩于一九三一年成功脱逃,顺着“防兔篱笆”步行了约两千四百千米,终于回到家中。

尽管有着持续和昂贵的维护,这一围栏对于保护土地和牧场来说还远远不够。自一九五〇年起,澳大利亚政府引入了粘液瘤病毒,采取“生物手段控制兔子的数量”。

兔子在澳大利亚是如此不受待见,以至于传统的复活节兔子被替换成了“复活节袋鼠”。这是一种当地原生的袋鼠,非常像一只长着兔子耳朵的大老鼠。或许正是出于这种嫌恶,并没有很多澳大利亚人食用兔肉。新西兰的情况也大致如此,他们甚至还在一九四七年成立了一个消灭兔子的特别“灭兔委员会”。

《兔子小史》插画(作者:鹿易吉·塞拉菲尼)

中国对兔子的消费量占据世界兔子产量的百分之三十左右,仅四川省一个省份就占据了这一消费量的四分之三。根据当地文化,兔肉被认为有益于身体健康,非常适合老人和女性食用,而且对肥胖人士和有肝病或心脏疾病的人也非常有益,甚至有人将其称为“素肉”。

而在其他周边国家,兔肉常常不被作为食物考虑。

比如在日本,兔子不被视为一种食物,而仅仅被当作宠物。

可能早在十九世纪明治初期,兔子就已经成为分布最广的宠物了。大部分日本学校都养有兔子,以前养在笼子里,现在则在户外圈养。其目的是教育孩子要承担起照顾动物的责任,给它们提供食物、水和稻草。美国的学校也有类似的东西,那里的“教室兔子”可以在教室里自由活动,不过我们不太清楚周末和假期时兔子该怎么办。

说回到日本。今天很多人并不知道以前日本人是吃兔子的,而且,以前兔肉被认为具有疗养功效。到此就要提到佛教的传入,以及其他一些曲折的转变,导致古代日本人不得不禁食肉类。十七世纪,德川幕府将佛教封为国教,下达了禁食四足动物之肉的命令。但似乎因为德川家族已经惯食兔肉,所以兔肉从来没有在新年菜单,即御节料理上缺席。据说为了规避禁令,政要们悄悄把兔子划作飞禽一类。读者朋友应该还记得格列高利一世早在一千多年前也曾想出过类似的主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现在日本人在数兔子的时候,所使用的量词是与数飞禽时相同的“羽”,日语读作wa,字面义为“羽翼”。所以“一只(兔子)、两只(兔子)”读作“ichi wa,ni wa”,即“一羽,二羽”。出于报道的严谨性,我们在这里告诉大家,也有人认为这种语言学上的反常现象,是因为人们将兔子的长距离远跳与一些鸟类短距离飞行相连接的结果,还有可能是因为兔肉和鸟肉拥有相似的口感。总之,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兔子就失去了作为食物的地位,只有极少数日本人熟悉兔肉的味道,秋田县北部山区的居民现在还在猎捕兔子。然而在日本大多数地区,兔肉却鲜有人知。

《兔子小史》插画(作者:鹿易吉·塞拉菲尼)

在土耳其有许许多多以兔肉为主题的食品,最有趣的还得数土耳其烤兔肉。

在埃及,也有一种使用兔肉的地道名菜“黄麻菜”(mloukhiya)。这是一种相当浓稠的汤,在马格里布地区的传播非常广泛。不过在那里,人们一般使用牛肉或者羊肉来制作。说到马格里布,不得不提到摩洛哥,在这里,兔肉在烹饪中是相当常用的,例如著名的兔肉塔吉锅。尽管不算什么饮食怪象,但在周边其他国家则不那么常见。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致力于推进农业发展和提高营养水准,其目标是减少地球上贫困地区的饥饿问题。在众多计划中,联合国粮农组织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在发展中国家推广兔子的养殖,以改善乡村地区的食品安全问题。一九九九年,该组织发布的文件显示,小范围的兔子圈养就能获得一般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能提高核心家庭的营养水平,而实现这些只需极少的生产投入。之所以在众多动物中选择兔子,是因为它体格小,肉质营养高,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低。而且,因为兔子是食草动物,喂养起来也非常轻松,不吃人类的粮食。兔子孕期短,单次产崽数量大,所以初期见效快,立即就能获得食品量的增加。此外,凭兔毛和多余兔子的销售也能带来一份收入。总而言之,养兔场是一个绝佳的可持续发展示例。

但问题在于,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吃兔肉,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尝试。在计划所触及的不同区域,出于社会、伦理、宗教等原因,这一计划的推行遭遇了许多困难。尽管如此,联合国粮农组织与其他组织机构,多年来一起在世界各地推进了小范围的兔子养殖计划,并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二〇〇七年,一位发言人宣称,兔子是解决饥饿问题、营养不良问题、乡村地区贫困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廉价方案。

快速浏览了世界上的兔肉美食之后,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么多人拒绝家兔而不讨厌野兔呢?毕竟它们本是同一家族啊。

本文书摘部分与图片节选自《兔子小史》(达妮埃拉·特拉萨蒂 著,伍中正 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10月版),经未读授权发布。

达妮埃拉·特拉萨蒂 著 伍中正 译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大洋为什么是4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