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帛食肉打一肖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 可以食肉矣”的治民主张,因其中既含统治者尊重长者以夺民兴国的政治策略,亦有君王使民富足进而导民从善的牧民之道。 此即为孟子所提倡的贤君王天下的根本途径。兹分述之。 关键词:孟子;衣帛食 肉;养老;教化;王道 中图分类号:B2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2—0093—02 一 老有所养,王道之始也 至醉;飨礼,设宴于朝,依尊卑为献;食礼,设酒不饮 ,以 对于 “五十衣帛”, “七十食肉”的阐说,赵岐日 “树 食为献”。 礼记 ·祭义》言 “天子巡狩 ,诸侯待于境。天 桑墙下,古者年五十,乃衣帛矣”。又 “七十不食肉不饱”。 予先见百年者。八九十者东行,西行者弗敢过,欲言政者, 朱熹云 “五十始衰,非帛不暖;未五十者不得衣也。” “七 君就之可也”。彰显出国家对年长者的礼遇。 十非肉不饱,未七十者不得食也”。均指出人至五十岁需衣 “六十宿肉,已非肉不饱矣,至七十益可知。”故孟子 帛以暖,至七十岁需食肉以饱,却未言原因。 “管子 ·立 所谓 “五十衣帛”, “七十食肉”之 “五十”与 “七十”当 政篇 云: 刑‘馀戮民,不敢服丝。’然则非刑馀戮民, 解为概数 ,此言意在强调统治者对长者的尊重。在战国冷兵 可以服丝矣。 春秋繁露 ·服制篇 : 散‘民不敢服采,刑 器时代,人口的多寡直接影响国家的发展,甚至决定国家的 馀戮民不敢服丝。’然则散民不敢服采耳,丝得服也。又 春 兴亡,为此统治阶级往往会有 “夺民”之举动。在 孟子 秋繁露 ·制度篇》: 古‘者庶人衣缦。’缦,无文帛也。 尚 中,梁惠王曾不解 “寡人之于 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 书大传 : 命‘民得乘饰车耕马,衣文耕锦。未有命者,不 则移其民于河东 ,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 , 得衣,不得乘 。庶人墨车单马,衣布帛。’然则命民亦得衣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 文,不命之民亦得衣帛。…… 盐铁论 : 古‘者庶人,耄 也?”此即折射出统治者对人口数量的重视。而孟子衣帛食 老而后衣丝,其余则麻臬而已,故命 日布衣。”’礼记 ·王 肉之语乃是对梁惠王之问的解答。天下多战,百姓渴望安定 制》言 “庶人无故不食珍”。则衣帛与食肉不仅为身体康健 , 平静的生活,求壮有所用,更欲老有所养。统治阶级若能使 更与人的社会身份密切相连 ,是人所处地位的象征。而国家 老者 “乐岁终身饱 ,凶年免于死亡”, “使颁白者不负戴于 对达到衣帛与食肉年龄标准之人的供养,则是养民礼民之心 道路矣”,则会令民心所向。此即为王道之始。 的外在表现。 礼记 ·内则 言 “凡养老 :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 二 教民从善,王道之本也 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指出三代君王皆对 孟子五十衣帛、七十食肉之语在 寡人之于国也 与 齐 老者有所供养,只是 “燕礼 ,设宴于寝,行一献,坐而饮酒 桓晋文之事>)中均有提及,而申说君主王天下之道是两文的 共同主旨,故对于衣帛食肉的解读可两文互参。两文承接此 收稿

}
也谈“吃肉穿帛”――七十者衣帛食肉的翻译问题

――七十者衣帛食肉的翻译问题
    讲授《寡人之于国也》其中有一句“七十者衣帛食肉”从我们上学以来,一直被翻译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穿帛制作的衣服,吃上肉了”然而下文又说“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意思是说“百姓不挨饿,不受冻,却没有称王的,还没有这样的事”可是我们知道,人生七十古来稀,中国古人,能活到七十的,少之又少,到七十岁才能穿上帛,吃到肉,读来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换句话说,就是有可能没有活到七十岁的人,终其一生,都没有吃过肉。这样的生活水平,能够让百姓归顺,称王称霸吗?对此,我表示怀疑。
    有人这样解释,“宋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对这句话的注释为:“五十始衰,非帛不暖,未五十者不得衣也。畜,养也。时,谓孕子之时,如孟春牺牲毋用牝之类也。七十非肉不饱,未七十者不得食也。”从注文中我们可以得到,七十者衣帛食肉的原因。
    之所以古人要到“五十”可“衣帛”,到“七十”可“食肉”,有两个原因:一是说当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十分稀少,普通百姓只有到了五十才可衣帛,到了七十才可食肉;二是人到了五十岁后,非帛不能暖身,人到七十后,非肉不能饱食。对这个问题,我很怀疑它的科学性。人上了年纪,新陈代谢减慢,身体提供的热量减少,惧寒怕冷是有的,但是帛在我们的意识中是非常薄的一种布料,让老人穿帛是为了让他保暖恐怕这个依据本身有点站不住脚。在诸子百家的时代,我们知道棉布是没有的,但是没有棉布不代表没有兽皮,羔羊皮、狐白裘等高档动物毛皮,王室贵族用,而且庶人也可以用劣质的羊皮或者狗皮。《周礼》对天子、诸侯之服有很多讲究,裘属于亵衣,穿法为:内衣--裘--裼--袭。外面一定要罩上衣服。显示了在冬季,需要御寒的时候,是不穿帛制作的衣服的。
    关于食肉的问题,老人需要高的营养摄入,确是如此。可是,那么油腻,真的有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吗?对此,我表示怀疑。
   可是,如果把文章中,“七十者衣帛食肉”翻译为“百分之七十的人可以穿帛制作的衣服,吃上肉”那么“百姓不挨饿,不受冻,却没有称王的,还没有这样的事”就完全翻译的通了。
    我认为我这样翻译的第一个支持的论点,就是如此翻译,上下文意思通畅并且符合常理。
    第二个,是语法上的问题,那就是古人是如何表达百分数的,有没有像本文中这样的运用百分数的先例?《捕蛇者说》一文,其中有这么几句“今其室十无一焉”“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今其室十无四五焉”,“十无一”即“无十一”,意为“还不及十分之一”;又如,《陈涉世家》中说道“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即“十分之六七”,可见“十几几”表示“十分之几几”。通过上例,我们知道古人如此表达是有可能的。
    第三点,是孟子有无可能如此夸张的作比。我认为是完全有可能的。古人吹牛可是我们现代人望尘莫及的。再看同一篇文章中,孟子的比喻“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又是夸张到了怎样的地步,和这个夸张相比,说人民的生活水平是“百分之七十的人可以衣帛食肉”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第四点,我们从它的表达效果看,说百分之七十的人,穿帛制作的衣服,吃得上肉,显然要比“七十岁的人穿帛制作的衣服,吃得上肉”更具有说服力。也更描绘了盛世景象。对于孟子这样一个善于辩论的人来讲,也跟符合他的文章风格。
    综上所述,我支持将此句翻译为“百分之七十的人,穿帛制作的衣服,吃得上肉”。

也谈“吃肉穿帛”――七十者衣帛食肉的翻译问题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衣帛食肉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