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甘肃省境内有个炳灵寺庙?

甘肃民族研究 2013年第4期 多元宗教文化在甘肃的传播与变迁 张世海 (甘肃省民族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30) 一 、 古代民族与原始宗教 地处黄河上游的甘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考古证明,早在20万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活 动。从有历史记载以来,先后有数十个民族在甘肃繁衍生息。先秦时期,在甘肃境内活动的主要是西 戎、羌、氐、月氏、乌孙等族,他们对华夏族的发展和汉族的形成都有重大影响。秦统一中国后,以先秦 华夏族为核心融合其他民族成分而发展形成汉族。两汉时期,汉、匈奴和月氏、乌孙等族分别徙人或迁 离甘肃。两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鲜卑、吐谷浑等族徙入甘肃。元明时期,蒙古族进入甘肃,回、东乡、 裕固等族形成。清代和中华民国时期,满、保安、撒拉、哈萨克等族进入甘肃。就这样,在漫长的历史演 进中,不断有民族迁入或徙离甘肃,并逐渐有古老民族消失和新的民族形成,历经变迁,遂形成今天甘 肃多民族省份的基本格局,即世居民族主要为汉族、回族、藏族、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蒙古族、哈萨 克族、土族、撒拉族和满族等。 在甘肃各民族文化中,宗教一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发挥着特殊作用。宗教作为一种复 杂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有其 自身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经历了在不同形态下的各 自发展阶段。甘 肃境内流传的宗教,在今天我们所知的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这五大宗教之前,还有原 始宗教。原始宗教是人类的早期宗教,产生于无文字记载的远古时代,并一直存续到已有文字的古代 社会。我国宗教学家们认为,远古的人们在严峻、艰难的生存斗争中,因不能理解 自然界各种变化莫测 现象的因果关系,从而产生恐惧、惊惶和神秘感觉,觉得在他们周围的各种事物中存在着一种超 自然的 力量,这种力量主宰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因此他们便对 自然物、自然力或进而将其人格化作为神灵 加以膜拜,并企望以祈祷、祭祀、舞蹈、音乐等等方式对它们施加影响,使它们保护 自己和族人。就这 样,原始宗教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成为古代氏族或民族所信奉的宗教。 虽然甘肃境 内的原始宗教大都消失于历史长河中,但其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对甘肃古代民 族社会发生过重要作用。在已消失的甘肃古代民族中,除流行对 自然物、自然力或 自然神灵的崇拜外, 还流行图腾崇拜,相信本氏族与某些动、植物以及某些 自然物间有一种超 自然的血缘关系,因而某些 动、植物便被认为是与该氏族有联系的共同祖先——图腾。如在甘肃大地分布广泛的羌族,“事塬羝为 大神”,就是崇拜羊图腾的。 在原始宗教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专门从事宗教活动的人,即巫师。因满一通古斯语族各部落称巫 师为 “萨满”(原意为 “因兴奋而狂舞的人”),故后来人们称这种原始宗教为 “萨满教”。萨满教是原始 宗教的一种晚期形式,在甘肃古代民族中普遍流行。如曾长期活动于河西走廊的匈奴,其社会中流行 并占主导地位的宗教,是一种原始崇拜,即以万物有灵、灵魂不灭为基础的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天地鬼 神崇拜,也有偶像,还有巫师,但均未超出萨满教的范围。萨满教具有明显的氏族部落宗教特点,认为 一 24 — 宇宙万物、人世祸福皆由神鬼主宰,神灵赐福、鬼魔布祸,而萨满具有特殊品格,可以通神,为本族消灾 祈福。现在,萨满教的一些残余,仍存在于许多民族的社会生活中。 二、汉代的甘肃宗教 甘肃各宗教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传播和发展的。现有的道教、佛教、伊斯 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这五大宗教中,佛教和道教是最先在甘肃传播的。 佛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一前5世纪的古印度,约公元前后两汉之际传人 中国内地。佛教创始人悉达多 ·乔达摩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子,大约生活在公元前565一前486 年。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意为 “释迦族的贤者”。悉达多 ·乔达摩在觉悟称道后,被称为 “佛 陀”,或简称 “佛”,意为觉悟者。佛教认为,现实人生为 “苦”,“苦”由每人 自身的 “惑”、“业”所致,进而 造成生死不息、轮回报应。故摆脱痛苦之路,唯有依经、律、论三藏,修持界、定、慧三学,彻底转变人的 世俗欲望和认识,超出生死轮回范围,达到这种转变的最高 目标,叫做 “涅巢”或 “解脱”。佛教经典繁 多,总称为经、律、论三藏。佛教传人中国后,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佛教

}

炳灵寺佛教盛殿中的瑰宝,石窟艺术中的一朵奇芭。从刘家峡大坝乘船,经过烟波浩渺的水库湖面,向西拐进峡口,洞黄河古道逆水而上,两岸山奇峰险,怪石嶙峋,群山簇拥之中,有两处紧紧相连的奇峰,直刺苍穹,奇峰倒映在平静的上,恰似两位美丽的少女对镜梳装。这就是令千万游人心驰神往的姐妹峰。姐妹峰碧丽千仞,云长霞绕,使人顿生高山仰止的感慨。举世闻名的炳灵寺石窟就座落在这千仞的石峰上,炳灵寺石窟位于永靖县西南35公里小积石山的大寺沟内,是我国著名的石窟之一,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使建于十六国时代的西秦,历经北魏、北周、隋唐等十多个朝代,至今已走过1600年风风雨雨,炳灵寺又是丝绸之路上的要冲,据黄河天险、扼群山咽喉,军事地位相当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炳灵寺现存窟龛183个,有石雕694身,泥塑82身,壁画面积约900平方米,其中最大的弥勒座佛高达27米,最小的雕像仅25厘米,这些雕像壁画分布在长200米高60米的悬岸绝壁上,经考古工作者鉴定,这183个窟龛中炳灵寺的壁画保存至今的数量较少,笔墨也比较粗广,但确真实地反映了六国时代西北地区社会风貌、民情习俗、音乐舞蹈及装饰。同样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走过千年坎坷、穿过历史烟云,屹立于高峡平湖上的炳灵寺,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五湖四海的宾朋。


}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西文明交流融合结出最绚丽的经济文化果实的地方,是丝绸之路无可争议的黄金段。“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既是对甘肃厚重历史文化的真实写照,也是对甘肃历史文化的最好诠释。

甘肃悠久的历史孕育了7处世界文化遗产

锁阳城又名“苦峪城”、“瓜州故城”、“晋昌故城”等,遗址位于甘肃省的安西县,是一处隋唐时期(公元581至907年)的郡城遗址。锁阳城是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隋唐时期古城址,总面积约80万平方米。

城墙为夯土板筑而成,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内城东西长565米,南北长约469米,总面积约28万平方米。城墙高10米,四角还有以土坯砌成的墩。

锁阳城具有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军事防御系统和古代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它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隋唐时期的军事、农业、城市形制以及当地的生态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炳灵寺石窟是中国的佛教石窟,位于甘肃省永靖县城西南35千米的小积石山中。炳灵寺在北魏之前称唐述窟,唐代称灵岩寺,明代始称炳灵寺。今存窟龛196个,分布在上寺、下寺、洞沟、佛爷台等处。

炳灵寺石窟现存窟龛196个,石雕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900多平方米。最大的唐代弥勒坐佛高达27米,最小的雕像高10厘米。

该窟中的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名僧法显的墨书题记,是国内石窟中保留最早的纪年题纪,对全国其他古老石窟的断代提供了标识,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因该山状如堆积的麦垛而得名,位于天水东南约30公里山中。据文献记载,后秦时开窟造像,创建佛寺。

后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十多个朝代1500多年的开凿重修,遂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麦积山周围风景秀丽,四面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重峦叠嶂,青松似海,云雾阵阵,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被称为天水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

在中国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麦积山为最佳。素有“小江南”、“秦地林泉之冠”之美誉。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

古人曾称赞这些工程:“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诗圣杜甫赞美麦积山:“野寺残僧少,山圆细路高。”形象地勾勒出来麦积山高耸的外貌。正如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所赞美的,麦积山是“我国历代的一个大雕塑馆。”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是长城西端重要关口。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

据《汉书·地理志》,玉门关与另一重要关隘阳关,均位于敦煌郡龙勒县境,皆为都尉治所,为重要的屯兵之地。当时中原与西域交通莫不取道两关,曾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历史上的玉门关颇负盛名,唐宋元明清都有骚客文人吟咏。

悬泉置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巴黎藏敦煌遗书(沙州都督府阁经)有记佛龛之文日:“右在县东(寿昌县)六十里,香旧图云,汉(阙)佛龛百姓更营造。”推测文中所记佛龛当指此。

据此可知,西千佛窟始创年代应早于莫高窟,至少应与莫高窟属同时代建造。据出土简文记载,悬泉置遗址西汉武帝时称“悬泉亭”,昭帝时期改称“悬泉置”。东汉后期又改称“悬泉邮”,魏晋时曾废弃。唐以后复称“悬泉驿”,宋以后又废置。清代又称“贰师庙”,“吊吊水”,其名取之南侧山中悬泉水。遗址由主体建筑坞堡和坞外附属建筑仓、厩构成。

敦煌石窟,是我国和世界闻名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瓜州榆林窟、东千佛洞、水峡口下洞子石窟、肃北五个庙石窟、一个庙石窟、玉门昌马石窟。

莫高窟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时间最早创于公元366年(另有始建于西晋末年及东晋永和九年等说),后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等时代连续修凿,历时千年,延续时间最长;现存石窟700余个,规模最大;雕塑3000余身,壁画4500余平方米,内容最丰富。窟内绘、塑佛像及佛典内容,为佛徒修行、观像、礼拜处所。

敦煌石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是融建筑、雕塑、壁画三者于一体立体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史的百科全书。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嘉峪关长城,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万里长城最西端的关口,以巍峨壮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天下雄关”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

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而有“天下第一雄关”、“连陲锁钥”之称。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

关城以内城为主,周长640万平方米,面积2.5万平方米,城高10.7米,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内城有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意为紫气东升,光华普照;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甘肃寺庙排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