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丙烯酸腈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分离?

毕业设计―年产10000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工艺设计讲解

局,以满足生产的要求,并做到技术上可行、符合安全条例、经济上合理,确定最优方案,以达到使其工艺产率增加,能耗降低,降低环境污染的目的。

此课题来源于指导老师的分配,查阅大量资料之后,对甲基丙烯酸甲酯行业有了一定了解,甲基丙烯酸甲酯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化工产品,但关键技术几乎都掌握在几个垄断型大公司手中。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认为我们有义务打破这种垄断,要使中国也能在甲基丙烯酸甲酯生产技术领域有一定影响力。尽管我目前能力有限,但我会尽我所能去了解甲基丙烯酸甲酯行业,将来有机会为此做出贡献。

第2章 设计生产方法及工艺流程

丙酮氰醇和硫酸分别用泵按所需比例连续加人到混合釜中反应, 温度控制在℃ 以下, 生成的甲基丙烯酞胺硫酸盐混合流靠重力流进醋化釜, 同时加人甲醇、阻聚剂、洗涤水等, 进行醋化反应, 生成甲基丙烯酸甲醋。反应所得的气 相, 分层冷凝后进行中和萃取酉旨化后的中含有甲基丙烯酸, 甲醇和水等其他有机物, 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后, 用水进行萃取萃取后的水相去脱轻塔进行甲醇回收, 有机相为粗甲基丙烯酸甲酯送到精制工段,通过精馏塔进行精制,得到成品MMA。

酯化反应采用的是连续化生产的工艺。新鲜和回收的甲基丙烯酸及甲醇按

一定的比例进入酯化反应器,在催化剂及一定温度条件下进行酯化反应。离开反应器的物料中,除了甲基丙烯酸甲酯外,还有未反应的原料甲基丙烯酸、甲醇以及其他副产物,随后将其分离回收及提纯精制系统,分离回收未反应的原料和提纯精制产品甲基丙烯酸甲酯。根据物料的性质和分离精制要求,回收采用的是萃取和精馏的方法,提纯精制采用的是精馏的方法。在该单元中甲基丙烯酸与甲醇反应,生成甲基丙烯酸甲酯,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被用作催化剂。

甲基丙烯酸甲酯生产以丙酮和丙烯腈的副产物氢氰酸为原料,经酰胺反应及水解生成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和甲醇进行酯化反应生成甲基丙烯酸甲酯,催化剂为浓硫酸。

这是一个平衡反应,为使反应有向有利于产品生成的方向进行,采用一些方法,一种方法是用比反应量过量的酸或醇,另一种方法是从反应系统中移除产物。

2.1.2 酯化反应工艺条件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酯化反应在固定床反应器内进行,它是一个可逆反应,本工艺采用酸过量使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1)原料配比 酸/醇的摩尔比为1:0.75

按反应方程式,甲基丙烯酸与甲醇酯化生成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反应为等摩尔反应,理论上甲基丙烯酸与甲醇的投料摩尔比应为1:1,但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对于可逆反应,通常希望通过增加某一原料的投料量来提高转化率。甲基丙烯酸与甲醇酯化反应中,使何者过量对反应更为有利?从以上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在甲基丙烯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过程中,除了发生生成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酯化反应外,还会发生一系列的副反应。这些副反应中有些是甲醇与甲基丙烯酸发生加成反应,有些是甲醇与同一个甲基丙烯酸分子既发生酯化反应又发生加成反应,即过多的甲醇会导致加成反应与酯化反应竞争。显然,若增加甲醇不仅会增加这些副反应,而且还可能导致更多的其他副反应发生;反之,若减少甲醇,则会对这些副反应起到抑制作用。此外,甲醇与水及甲基丙烯酸形成恒沸物,分离回收

没有甲基丙烯酸容易,故甲基丙烯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采取了甲基丙烯酸过量的投料方式。

?CH2C(CH3)COOH??CH3OH?从上式可知,如果降低水的浓度,即不断将生成的水从反应中除去,则反应会不断向生成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方向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浓度会提高,因此酯化反应需将反应所形成的水不断除去,以提高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产率。本工艺即是利用水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及甲醇形成恒沸腾物,冷凝后水与甲醇互溶而在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溶解度很小这一特点,将水分离出去,甲醇与甲基丙烯酸回收循环利用。同时,从“工艺条件(1)原料配比”的分析中可知,酯化转化率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因为过高的转化率增加了甲醇与甲基丙烯酸发生加成反应的机会,导致副产物增加。因此,酯化反应过程对甲醇的转化进行了限制。综合考虑,甲醇转化率被限定为60%-70%的中等程度比较合适。未反应的甲基丙烯酸及甲醇通过分离后循环利用。

(3)催化剂 催化剂为硫酸型离子交换树脂

为降低酯化反应的活化能,加速反应的进行,酯化反应多采用强酸性催化剂。通常用作催化剂的强酸有浓硫酸、干燥氯化氢、对甲苯磺酸、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四氯铝醚络合物等。其中浓硫酸具有强酸性、吸水性好、催化效果好、价格低廉等优点而经常被使用。但缺点是容易发生醇脱水生成醚及烯烃,会导致磺化、碳化、聚合等副反应;具有氧化性,产品的色泽难以控制;腐蚀性强;生产中产生的废酸量大、连续化生产困难。

本工艺的酯化反应采用的是固定床式反应器,实行连续化生产,故采用了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作催化剂。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具有酸性强、催化效率高、副反应少、无催化剂分离、无废酸污染、产品后处理方便等优点,同时还可再生后重复使用,是新型的高效催化剂,结合固定床反应器,适于连续化生产。但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容易受到金属离子的玷污、焦油性物质的覆盖,容易被氧化及容易发生不可逆转的溶涨等,因此,使用过程应特别注意。

用于甲酯单元的离子交换树脂的恶化因素有:金属离子的玷污、焦油性物质

}

国外有关塑料助剂研究的期刊文摘(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用)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由用户提供并上传,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邮箱。资料中的图片、字体、音乐等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中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广告使用和商用。

}

本文首先研究了氧气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高温本体聚合中的作用,着重研究了MMA与氧气的共聚氧化反应特点以及共聚产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过氧化物(PMMAP)引发MMA以及苯乙烯(St)本体聚合反应的特点,最后研究了MMA本体聚合体系黏度与体系浓度、温度以及聚合物分子量之间的关系。在氧气与MMA的共聚氧化反应研究中,通过NMR、 Raman、元素分析、热分析等手段对共聚产物进行结构表征以及定量分析,并考察不同条件对共聚产物组成的影响,然后以共聚产物的主要成分PMMAP为自由基反应引发剂,进行MMA以及St本体聚合反应,研究了聚合反应动力学的特点并分析了聚合产物的结构组成。最后,通过研究了MMA本体自由基聚合反应体系黏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体系黏度与温度、分子量以及溶液聚合物浓度的关联式。研究发现MMA与氧气的反应机理包括:MMA与氧气共聚形成聚过氧化物以及MMA分解成丙酮酸甲酯与甲醛。这两个反应都有一个共同的中间产物,即以MMA单元 

ACS树脂是将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接到氯化聚乙烯(CPE)分子链上形成的一种接枝共聚物。ACS树脂可以采用掺混法和接枝法生产。二者相比,接枝法生产ACS树脂的性能更好更稳定,因此工业上主要采用接枝法生产ACS树脂。接枝型ACS树脂采用乳液、悬浮、溶液和本体聚合方法均可合成。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水相悬浮聚合技术合成ACS树脂,该工艺优点是聚合温度低,聚合热撤出容易、过程易于控制;缺点是溶胀时间长、间歇操作,产品质量不稳定,后处理复杂。最大的问题是该工艺产生废水量较大,已难以满足日益严苛的环保要求。连续本体聚合工艺因其具有过程连续化、流程短、产品质量稳定、低能耗、三废少、环保等优点成为企业重点发展的新一代ACS树脂合成工艺。本体聚合合成ACS树脂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共聚合过程,聚合过程中除了苯乙烯、丙烯腈的共聚反应,还有苯乙烯、丙烯腈与橡胶CPE发生的接枝共聚反应。由于ACS树脂的性能受SAN树脂分子量及ACS树脂的接枝率的共... 

硅水凝胶材料的开发并应用于隐形眼镜是近些年来该领域最大的突破。当前对于高透氧性硅水凝胶材料的研究已经发展了三代,多数上市的产品为国外品牌,如视康、博士伦、强生等,且产品价格较高。国内大部分仍处于研究阶段,上市的产品较少。近些年来隐形眼镜短周期佩戴理念已被大多数的顾客所接受,顾客在消费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更偏向于购买短周期产品。抛弃型产品在总体销售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抛弃型的消费无形中蕴含着市场发展的巨大潜力。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硅水凝胶镜片仍然主要为月抛型,价格高昂。本课题致力于开发一种低成本日抛型或双周抛型硅水凝胶隐形眼镜,在控制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材料的透氧率,既满足消费者“越短越健康”的心态理念,又能达到消费者对隐形眼镜佩戴更舒适健康的要求。本实验利用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三种单体,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通过本体聚合... 

讨论了本体聚合中预热和过滤的顺序...  (本文共3页)

本体聚合的要害1.本体聚合法的特点该法是1956年法国PSG(法本)公司首家实现工业化,1964年又研...  (本文共1页)

本文论述了聚苯乙烯树脂连续本体聚合工艺的优点,建立试验装置的必要性;本体聚合的关键在于解决高粘物的传热、输送、脱...  (本文共7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基丙烯酸甲酯酯交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