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的元音和辅音的舌位是谁确定的?

一、元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六个单元音在发音上除了唇型的变化外,还有舌位的区别,主要包括舌位高低和前后的差异。

1. 舌位区别:低舌位元音(舌头向下):a o e

高舌位元音(舌头向上):i u ü

前舌位元音(舌头靠前):a e i ü

后舌位元音(舌头靠后):u o

2. 口型区别:展唇音(唇向两边伸展):a e i

圆唇音(唇收拢):o u ü

双元音和元辅音结合要求孩子的口型和舌位等的变化能够快速到位,协调性好。如要发出“ai”,口型要由开到闭,舌位要由低到高,而且变化要迅速。

二、 辅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辅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与元音相比难度要更大一些。根据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辅音可以分别进行分类。

1. 辅音根据发音部位分为:

双唇音(b、p、m):由双唇发出;

唇齿音(f):由上齿和下唇发出;

舌尖前音(z、c、s):舌尖顶在上齿背发出;

舌尖中音(d、t、n、l):舌尖顶在上齿龈发出(从上齿背向上);

舌尖后音(zh、ch、sh、r),也称为翘舌音:舌尖顶在上齿龈和硬腭的交界处(齿龈向上有一道硬的突起);

舌面音(j、q、x):舌尖放在下齿背,舌面前部向前顶起;

舌根音(g、k、h):舌向后收起,由舌根发音。

2. 辅音根据发音方法分为:

塞音:发音时发音的两个部位完全闭合,突然打开。

b、p:双唇完全闭合,发音时快速打开;

d、t:舌尖顶住上齿龈,发音时快速弹开;

g、k:舌根向后隆起,顶住后壁,发音时快速打开。

擦音:发音时两个发音部位不完全闭合,中间留有空隙。

f:上齿没有完全咬住下唇,而是和下唇间留有微小缝隙送出气流;

h:舌根和后壁没有完全顶住,留有缝隙让气流送出;

x:舌面前部和上齿龈不完全顶住,留有缝隙让气流送出;

s:舌尖和上齿背不完全顶住,留有缝隙让气流送出;

sh:舌尖和齿龈后没有完全接触。

塞擦音:发音时发音的两个部位完全闭合(象发塞音的动作),之后缓慢打开(象发擦音)。

zh、ch:舌尖先顶住齿龈后,在发音的同时缓慢打开;

z、c:舌尖顶住上齿龈,在发音的同时缓慢打开;

j、q:舌面前部顶住上齿龈,在发音的同时缓慢打开。

边音:气流从舌的两侧流出: l

通音:舌的边缘与口腔非常靠拢,但仍留有空隙让气流从舌体边缘送出:r

3. 辅音根据是否有较强气流送出,可分为:

非送气音:b、d、l、g、j、zh、r、z

4. 气流从鼻腔送出的辅音称为鼻音,在发音时用手指能感受到鼻翼的震动:

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均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普通话辅音有几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