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限模式玩到了第20关但是没有获得无懈可击成就为什么

债务货币化,历史上并不是没有过,但几乎都是带来经济灾难。

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一战后德国魏玛政府为了偿还巨额赔偿,向当时德国央行出售国债,弥补赤字。

此举引发了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通货膨胀,对德国的破坏力远大于一战。在1922年7月-1923年11月,马克相对于美元贬值了99.%,即兑换美元的成本提高了157亿倍,物价上涨了38.7亿倍,1923年底德国的通胀率远高于1000000%!

即便魏玛政府践行了MMT那一套通胀来了就加税的方法,也没有起到抑制作用。最终以魏玛政府宣布原有货币体系破产,才得以终结这次超级通胀。

二战后的几十年里,财政主导宏观政策也是常有现象,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信贷投放主导了货币创造,有些国家还立法禁止财政赤字货币化。

恐怖的恶性通胀,就成了债务货币化的阿喀琉斯之踵,留存在大众的历史记忆里,令多数人谈之色变。

这也是今日实行MMT的困难,经济逻辑看似无懈可击,但政治上却面临困难,没有人能保证政客可以不滥用印钞的权力。

但某种程度上,日本政府又给出了另一个答案。

日本这些年的国债基本是央行在买,但日本一直维持低通胀。

一个不入主流的理论,为什么又会走入中国顶级智囊们的视野呢?

因为疫情中有不少政府偷偷转向了债务货币化的道路,财政和货币的边界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

越来越多的央行不惜一切代价买入国债,防止经济崩溃。世界央行美联储更是以创纪录的速度扩表,支持财政部救市措施,祭出了无限量QE的工具。

财政赤字货币化听起来和欧美此前的量化宽松很像,都是央行买国债,但两者有一个关键性的差别:增加的基础货币是暂行性还是永久性。

央行是可以退出QE收回基础货币的。一旦央行退出,这些国债被售回到私人部门,变成了计息债券,政府又开始面临预算约束。

政府今天的债就是明天公民的税,因为担心政府征税,私人部门也会选择收缩投资、留点钱给后代还债用,这就是李嘉图等价效应。当初美联储缩表,全球财富逻辑就发生了巨变。

但如果靠直升机撒钱,最终要避免李嘉图等价效应,负债永远留在央行,所创造的基础货币就是永久性的。

现在的局面就是,西方发达国家都在MMT的边缘疯狂试探,但没有哪一个政府敢明说自己就是在践行MMT。

中国不会走到西方前面、轻易践行财政赤字货币化。

但财政扩张的的确确已经在路上。

如果下一轮周期是给交财政主导,财政对总需求的拉动增加,实体投资上升,代价就是通胀上升。

过去几十年,是货币主导的时代,没有大通胀,但却有金融资产泡沫,代价就是金融不稳定。

在财政扩张和大通胀之间,正如彭文生所说,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在财政和信贷之间、在通胀和资产泡沫之间,可能存在几十年一个轮回的周期转换。

而最近央行的数字货币开始试点,也是一个大动作。

这些法币是央行发行,直接记在央行的负债表上,中间没有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过程。

这也就意味着铸币税从商业银行重新回归政府,政府收入增加。

中国的财政货币政策,还在酝酿巨变。

智堡《解析被误读的“直升机撒钱”》

彭文生《渐行渐近的金融周期》

阿代尔·特纳《财政赤字货币化:打破政策禁忌》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智谷趋势(ID:zgtrend)微信公众号。《智谷趋势》:它为一个中产阶级的资本觉醒服务,帮助更多人获得财富。据悉,帝都深处的人也会在睡前打开这个号。高层会议、宏观经济、城市脉络、政策变动……这里有最真实的中国,有许多人难以察觉到的趋势信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尽模式417500攻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