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的感觉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什么?

我记得小时候上学的时候,女孩子一般都喜欢在书桌中间画一条线,以防止男孩子有意或者无意的入侵她们的私人空间,这条线简称“三八线”。

巧的是,昨天我在一个同学群里,遇到了曾经和我画三八线的一个女同学。在简单的交换了近况之后,我得知她已经相亲2年多了,一直没找到对的人。这辈子就谈过一次恋爱,在谈婚论嫁的时候掰了。

我问她:难道一定要靠相亲吗?就没人追你?

她回答:有一个,但是你说我条件也不差吧,怎么就没什么人追呢?

我开玩笑:你可以追别人啊!反正结果都是一样的。

她说:不行,那样多不好啊。

她所谓的条件不差,是因为她家里都是机关单位,自己是个公务员,父母送了一套一室一厅,还有辆小polo,赚的不算多但是能自给自足,没有不良嗜好,最大的乐趣是逛X宝和遛狗。

从任何角度看来,她都是一个好女孩。但是在我看,她就是让人提不起兴趣。怎么说呢,除非我这辈子对于女人的需求只是找个人传宗接代,不然我压根不会考虑她这个人。在她身上,我找不到丁点“情欲”和“性感”。

她从小被教育上学的时候不能谈恋爱,即使毕业多年,依然活在根本不需要画三八线就自动保持距离的男女关系里。

而她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是一类女人,这类女性常给人一种保守、冷淡、刻板、懦弱、畏缩,对什么事都不太感兴趣的样子,内在似乎呈现一种半死不活的状态。

并不是说女人一定要多漂亮才是性感的,就像《纽约纽约》里面的杜鹃。论长相,她不算特别优秀,甚至看起来有点冷淡。没有大浓妆也没有超短裙,但是她在电影里的举手投足,都能够唤起男人的某种情欲。再看看《五十度灰》里面的女主角,长得漂亮身材也不错,即便是在裸戏的加持下,那傻白甜的人设也让人提不起什么欲望。

性感是女人的专利,本质上,性感也仅仅对男人起作用。可实际上我发现大批的女人对性感理解的相对肤浅。也许是直男癌们的偏见与误导,所以绝大多数女人总是想当然的认为,性感就等于低胸,超短裙,大红色口红和细跟高跟鞋。以为“穿太性感出门就是想勾搭男人”, 这也是不少“女孩”排斥让自己“性感”起来的原因,即使她们知道那样会更吸引男人。

“性感”不一定和XXOO有直接关系。关于这个词的解释已经有很多,小到你高跟鞋的高度,大到你的灵魂是否美丽......我认为“性感”是一种“属性”,而不是一种“能力”。如果非要用一句话解释,我认为就是“男人的内心就算已经激流暗涌,也不敢肆无忌惮,心中始终带有一层敬畏和尊重”。而我发现只有很少的女人能具备这种属性。更多的人要么是太过封闭,要么是太过开放。

我在公众号后台回答过一个女生的疑问,她说她长得不漂亮,没遇过男人的搭讪。她这辈子有一个愿望,就是走在路上被男人搭讪要电话号码。我说,那就从最简单的化妆吧。她说,她以前试过化妆,但是她不喜欢那样的自己。我问,你的意思是你不喜欢更漂亮的自己?然后她非常尴尬。

其实这个女孩是不敢让自己有性的吸引力,或者不敢去坦露自己的性感。她的潜意识里认为性感是不好的,坏的,危险的。

我发现那些往往把女权口号喊得最凶的人,正是这种性吸引力缺乏的女人。一方面她们抱怨社会歧视女人的性感,一方面她们也歧视那些性感的女人。就像我见过逛街的时候一边被橱窗里性感的吊带衫吸引,一边暗骂路人太过暴露和轻贱的女生。而那些真性情的性感的女人在聊到这个话题的时候,通常只会丢下一句“who cares”。

许多人从小一直被教导要做乖小孩,好小孩,被灌输“只要我好好学习,做个好人,一切都会有的”。“性”是非常可怕的,危险的,下流的。一个女孩子应该端庄内敛,而不能对男人过于主动,过于奔放,这些都是一些“不太检点”的很“掉价”的行为。 你的一切行为都服从于做一个好小孩这一目标。长期处在一个无欲无求,自我压缩,不关心自己身体和心理需要的状态里,为了取得这种好的评价,唯有隐藏自己的欲求,久而久之,生命力就会变的萎缩,没有活力,内向被动,甚至冷淡。

那个和我画三八线的同学在得知我搞情感工作之后,她立马让我帮她介绍几个青年才俊。

我反问她:为什么你不去参加一点社交活动呢?户外社团,单人旅行,实在不行,车友会也成啊。

她说:哎呀,懒得动,想想都好麻烦。

我突然想起早年在夜店打工时候遇到的一位姐姐。她的工作是陪男人喝酒。有一次下班之后我们聊起来,她告诉我,很早她就没有念书了,出来打工,最后做了这份工作,因为赚得多。她想再做两年,攒点钱,去考一个成人高考。然后换一份真正的事业好好经营,最后找个对她一无所知的普通人嫁了。

我觉得她像极了《纽约纽约》中的杜鹃。有女性魅力,有性能量,出身贫寒又身处异地,有理想也肯努力,圆滑但又心善。比起某些只知道成天抱怨和空想的“好女孩”比起来,她难道不更加惹人怜爱吗?

有一个普遍的现象,越是没有性吸引力和生命力的女生,对男人的期待就越不实际。骑士差了点意思,王子就刚刚好。可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王子,还偏偏就落在你头上?

从小主动和男人的疏远导致她们根本不知道男人想要什么,喜欢什么,是什么。当然,她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些女孩年轻的时候对“年龄越大越没人要”这种论调有着发自肺腑的鄙视。等到年纪真的大了,才恍然大悟,只得在单调的相亲路上暗骂一句“好男人都死光了”。

但是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叫做:“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遇上什么样的人”。你遇到的人不过是你自己的投射罢了。

这个世界非常现实,两个人在一起,是物质和层次的配对。但是这个世界又不那么现实,有感觉才行,没感觉就是没感觉。

有时候真相就是这样,谈不上撕心裂肺,但也毫无美感。

}

你是否存在这种经历,在生活当中,总是不好开口,不愿意麻烦别人,就算有什么事,也是自己解决,一般不会主动请求别人伸手。

心理学上认为,这是一种圣母型人格,这类人性格比较内向,不喜欢与人交流,社交被动,缺少关系与社会理解。有心理学家指出,不愿意、不好意思麻烦别人,是一种危险的人格特质,怎么解读呢?

电视剧【天道】丁元英的人格,心理学上讲稳定的行为特征、态度倾向的概念。丁元英不喜欢麻烦别人,一般有圣母病,丁元英也可以被称为“圣母型人格”。

有些人认为,只有无底线的迎合讨好别人,才能收获别人的好感与认同,即使内心不是很愿意,也很难拒绝。

从表面上来看,丁元英这些无条件的顺从行为,能够维护与周围的人的人际关系。但是,丁元英却忽略了人际交往中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自我显现”。缺少自我显现,丁元英长期克制自己的情绪、丁元英想法和需求对建立亲密关系的建立有影响,因此说,很难再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了。

一般来说,丁元英这类人的潜意识中是难以信任他人的,他们会习惯性地隐藏真正的自我,在交往中停留于形式,导致身边的人始终无法走进他们的内心,无法了解他们的正真感受与想法,这无疑是令人无法揣摩、很可怕的。

还有,丁元英这种人格的人不擅长拒绝别人。即使是别的请求,困惑让他感到不舒服,他们也会勉强自己答应下来,然后违背本心去做一些不情愿的事情,这种人格特质其实是危险的。

将自己的本能、想法压抑住,这些想法、本能总会通过其他途径爆发出来。

小丹履行程序那一集,丁元英此时此刻的心理完全是克制本能的欲望,因此,对于丁元英具有圣母型人格的人来讲,他长期克制自己的真实想法与感觉体验,把愤怒与不满的情绪克制在心中,久而久之,这些负面情绪会大量累积,小丹最后死了,丁元英终于爆发出来,吐了一口血,情绪压抑太久了。

当代心理学认为,个人人格同时拥有平稳性与塑造性,因此,如果发现自己拥有这类人格特质,可以多去外界和别人多交流想法,感受,不能没有原则的依从、满足别人,这样可以让心里放松,减少没有必要的心理压力,不好情绪带来的压抑感。

《天道》这部电视剧是一部能够帮助大家学习大智慧,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感悟道理的电视剧。

对于想要学习电视剧中高人的思维模式,学习高人的经商智慧,想要通过《天道》中的智慧让自己的事业发展更好的朋友,除了看电视剧,也一定别错过这本《天道》的原著小说《遥远的救世主》。

电视剧播出的时候为了通过审核,删减了很多小说中的内容,比如:丁元英跟韩楚风抨击传统文化,丁元英去五台山跟大师论道等等,这些在电视剧中就是一闪而过,但是小说中都有详细的对话,大家读一读,一定受益匪浅。

这部小说最经典的其实并不是故事情节,但是电视剧却只保留了故事情节,很多智慧都没有展现出来,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的“天道”智慧,通过看电视剧是没有办法感受到的,只有通过小说才能更完整地了解作者传达给我们的深刻道理。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除了这本《遥远的救世主》,还有作者另外两部同样经典的作品:《背叛》跟《天幕红尘》,这三部小说被读者成为“豆豆三部曲”,这三本书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味,里面满满的都是豆豆关于经商的智慧,相信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一读豆豆的作品,能够让大家在迷茫的时候拥有新方向,在失意的时候找到重新开始的力量,让大家在商业竞争中更有底气,在通往成功的道路更顺利。

喜欢的朋友点击下方,即可购买“豆豆三部曲”: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身危险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