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高增加三。表面积就增加120,它就是一个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平湖一柱 第1322期】

【核心提示】做几何题,一定要画个草图,画出来,解题思路也就出来的。当然,如果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强了,在脑海中就能很清晰地“画出”图形,纸上画图完全就可以省略了……

上个周的期中考试,小学五年级数学试题的有道求长方体体积的题,因为有几个“弯”,难住了不少同学。题目是这样的

长方体的高减少3厘米,就变成了一个正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减少60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经过了解,第一种算法的学生是这样想的:

第一步,用面积60平方厘米除以高3厘米,就得出了长方形的宽是20厘米;

第二步,因为长方体高减少3厘米后成了正方体,因此长宽高都相等,也就是上面计算出来的20厘米:

第三步,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长和宽相等都是20厘米。

因此,长方体的体积=20×20×23=9200(立方厘米)

在这里,同学显然是把增加的表面积当成一个面的了。

第二种算法的同学,显然脑子中没有长方体的概念,面积、体积概念也含混不清。只是根据题目所给的“减少”条件,用题目中的大数去减小数。模糊记得体积是乘(或许还想起了底面积乘高),就用得出来的57又去乘以3了。

这两种算法和结果当然都是不对的。

学习几何,首先要培养起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就是脑子中有几何图形。其次要掌握3个基本概念,线、面、体以及与此相关的棱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就长方体而言,有12条棱(线),对应的4条棱长相等,共有3组,说得再清楚一点,就是4条长、4条宽、4条高分别相等。12条棱长之和=(长+宽+高)×4

有6个面,相应地也分成三组,对应面面积相等。

表面积为6个面之和,可以这样计算: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体积其实最简单,体积=长×宽×高。

与此相关的正方体是12条棱长都相等,6个面面积都相等。

头脑中有了这些基本概念,遇到具体情况,才可以用这些基本概念去分析。

如开头的题目,看起来很难,但只要脑中有“体”,分析起来还是很容易的。可以这样思考:

第一步,你要先画出一个长方体,求它体积,就要先知道它的长宽高。如何求它的长高宽呢?

第二步,这个长方体有点特殊——高减去3厘米后是一个正方体。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意思就是说,这个长方体的底面其实就是一个正方形,也就是长宽相等。高呢?就等于那个长方形的边长+3厘米。

所以,我们只要求出这个“新正长形”的边长就行了。

第三步,这个“新正方形”的边长,其实和高减去3厘米的那个“部分体”的宽是相同的。而通过第二步我们已经知道,减去的那个“部分体”长宽也相同,也就是说,它四个侧面面积都相等啊。因此,我们只要知道其中一个面的面积就好办了。

第四步,现在“万事俱备”,回到原题,高减少3厘米,表面积减少60平方厘米是个什么意思呢?

顶面没变,底面没变,就是四个侧面减少了。而通过第三步我们已经知道,这四个侧面相等,因此,每个侧面面积就是60÷4=15(平方厘米)。

这也就是说,“减少的那个侧面”长就等于15÷3=5(厘米)

第五步,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这个5厘米就是原长方体的底、宽及高的一部分。实际的高再+3厘米就行了。

这样长方体的体积就等于

= 200(立方厘米)

当然,还可以继续计算它的表面积:底面和顶面相同,4个侧面相同。

这样讲起来,好像很麻烦,但是,如果看着图,其实是一目了然的事,因此,做几何题,一定要画个草图,画出来,解题思路也就出来的。

当然,如果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强了,在脑海中就能很清晰地“画出”图形,纸上画图完全就可以省略了……


(作者,李玉柱,本文为 平湖一柱 原创作品,欢迎指导,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有关正方体、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题

1、计算长方体和立方体的体积。

2、一根长方体木料,长2米,宽1.5分米,厚2分米。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3、一块立方体石料,棱长50厘米。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4、一个底面是长方形的沙坑,底面积是24平方米,深0.5米。需要多少立方米的黄沙才能填满这个沙坑?

5、一个立方体钢的棱长是2分米,如果1立方分米钢重7.8千克,这块钢重多少千克?

6、4个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各是多少?(表面积用两种方法计算)

7、一个长方体无盖纸盒,棱长之和是68厘米,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做一只这样的纸盒至少需要硬纸多少平方厘米?

8、一个长方体底面为周长12厘米的正方形,高为3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9、一个长20厘米、侧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如果长增加5厘米,表面积就增加40平方厘米,求原长方体的体积?

10、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8厘米、5厘米、2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11、一个长方体的木箱,长8分米,宽6分米,体积是240立方分米。这个木箱的高是多少分米?

12、一块立方体石料的体积是512立方厘米,底面积是64平方厘米,这块石料的高是多少厘米?

13、一个棱长6厘米正方体木块,把它的表面涂上红色,然后把它锯成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问一面红色的有( )块;二面红色的有(

)块;三面红色的有( )块;没有红色的有( )块。

14、将一个表面漆有红色的长方体分割成若干个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其中一点红色都没有的小正方体有3块,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15、把若干个体积相等的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然后在其表面涂上红色,已知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96个,那么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个。

16、一个棱长总和是80厘米的长方体,刚好可以分成三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17、一个长方体高减少5厘米后成为正方体,表面积减少160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18、一个正方体高减少2厘米后,表面积减少72厘米,原来正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19、一根长方体木料长3.6米,切成3段后表面积增加24平方分米,原来木料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20、一个正方体切成两个小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18平方厘米。两个小长方体表面积的和是( )平方厘米

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拼成一个新的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增加了50平方米。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21、把一个立方体的六个面都涂上油漆,如果按面上的线将它分割成27个小立方体,那么,

三面涂油漆的小立方体有()个,

两面涂油漆的小立方体有()个,

一面涂油漆的小立方体有()个,

没有涂油漆的小立方体有()个。

关于正方体表面涂色问题的规律

注:边长单位数指切成的小正方体的边长倍数为a

}

讲到正方体,大多数人都知道,有人问正方体的面积公式正方体的面积公式,还有人想问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是什么,这到底是咋回事?事实上用字母表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说说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是什么,快来了解一下吧

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是什么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1、把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得到六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长方形)

  长方体表面积就是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总和。

  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得六个面的面积总和为:

  长×宽×2+长×高×2+宽×高×2

  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把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得到六个面积相等的正方形。

  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正方体六个面的面积总和。(只要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求六个面的面积。)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2)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一般测量较大的面积用到公顷和平方千米。

(1)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其他几何图形表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2.球体(正球)表面积:

{球体(正球)表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4}

(其中π(圆周率,a,b分别是椭圆的长半轴,短半轴的长).

(半圆形的面积公式=圆周率×半径的平方÷2)

因为6个面全部相等,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底面积×6=棱长×棱长×6。

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侧面和底面均为正方形的直平行六面体叫正方体,即棱长都相等的六面体,又称“立方体”“正六面体”。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正方体的动态定义:由一个正方形垂直于正方形所在面的方向平移该正方形的边长而得到的立体图形。

1、正方体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连接三条棱。

2、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面积相等。

4、正方体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

正方形面积公式为:边长×边长

那么正方体面积公式为:边长×边长×6

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是什么?

S=6×(棱长×棱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增加4厘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