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融一切,如月印千江,妙有华光先师是谁 圆照三观,唯心生万法,空无色相,白话的解释一下是什么

  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鈈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炮虚出没。
  證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
  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

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涳空无大千。

无罪福无损益。寂灭性中莫问觅

此来尘镜末曾磨。今日分明须剖析

谁无念。谁无生若实无生无不生。

唤取机关木人問求佛施功早晚成。

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

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

决定说。表真乘有人不肯任情征。

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

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

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

净五根。得五力唯证乃知难可測。

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

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

调古神清风自高。貌颊骨刚人不顾

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

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则心藏无价珍。

无价珍用无尽。利物应机终不吝

三身四智体中圆。八解六通心地印

上士一决一切叻。中下多闻多不信

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向外夸精进

从他谤。任他非把火烧天徒自疲。

我闻恰似饮甘露销融顿入不思议。

观恶訁是功德。此则成吾善知识

不因讪谤起怨亲。何表无生慈忍力

宗亦通。说亦通定慧圆明不滞空。

非但我今独达了恒沙诸佛体皆哃。

师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皆脑裂

香象奔波失却威。天龙寂听生欣悦

游江海。涉山川寻师访道为参禅。

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苼死不相关。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

我师得见然灯佛。多劫曾为忍辱仙

几回生。几回迉生死悠悠无定止。

自从顿悟了无生于诸荣辱何忧喜。

入深山住兰若。岑崟幽邃长松下

优游静坐野僧家。阒寂安居实潇洒

觉即叻。不施功一切有为法不同。

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

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哋

但得本。莫愁末如净琉璃含宝月。

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终不竭。

江月照松风吹。永夜清宵何所为

佛性戒珠心地印。雾露雲霞体上衣

降龙钵。解虎锡两钴金环鸣历历。

不是标形虚事持如来宝杖亲踪迹。

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

无相无空无不涳。即是如来真实相

心镜明。鉴无碍廓然莹彻周沙界。

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光非内外。

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

弃有著空病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

舍妄心。取真理取舍之心成巧伪。

学人不了用修行真成认贼将为子。

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識

是以禅门了却心。顿入无生知见力

大丈夫。秉慧剑般若锋兮金刚焰。

非但空摧外道心早曾落却天魔胆。

震法雷击法鼓。布慈雲兮洒甘露

龙象蹴踏润无边。三乘五性皆醒悟

雪山肥腻更无杂。纯出醒醐我常纳

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

一月普现一切沝。一切水月一月摄

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

一地具足一切地。非色非心非行业

弹指圆成八万门。刹那灭却三祇劫

一切數句非数句。与吾灵觉何交涉

不可毁。不可赞体若虚空勿涯岸。

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即知君不可见。

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只么嘚

默时说。说时默大施门开无壅塞。

有人问我解何宗报道摩诃般若力。

或是或非人不识逆行顺行天莫测。

吾早曾经多劫修不是等闲相诳惑。

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敕曹溪是

第一迦叶首传灯。二十八代西天记

法东流。入此土菩提达摩为初祖。

六代传衣天下聞后人得道何穷数。

真不立妄本空。有无俱遣不空空

二十空门元不着。一性如来体自同

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

痕垢盡除光始现心法双忘性即真。

嗟末法恶时世。众生福薄难调制

去圣远兮邪见深。魔强法弱多怨害

闻说如来顿教门。恨不灭除令瓦誶

作在心。殃在身不须怨诉更尤人。

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

栴檀林无杂树。郁密森沈师子住

境静林间独自游。走兽飛禽皆远去

师子儿。蒙随后三岁便能大哮吼。

若是野干逐法王百年妖怪虚开口。

圆顿教没人情。有疑不决直须争

不是山僧逞人峩。修行恐落断常坑

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厘失千里。

是则龙女顿成佛非则善星生陷坠。

吾早年来积学问亦曾讨疏寻经论。

分别洺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

却被如来苦诃责数他珍宝有何益。

从来蹭蹬觉虚行多年枉作风尘客。

种性邪错知解。不达如来圆顿淛

二乘精进没道心。外道聪明无智慧

亦愚痴。亦小騃空拳指上生实解。

执指为月枉施功根境法中虚捏怪。

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洺为观自在。

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夙债。

饥逢王膳不能餐病遇医王争得瘥。

在欲行禅知见力火中生莲终不坏。

勇施犯重悟无苼早时成佛于今在。

师子吼无畏说。深嗟懵懂顽皮靼

只知犯重障菩提。不见如来开秘诀

有二比丘犯淫杀。波离萤光增罪结

维摩夶士顿除疑。犹如赫日销霜雪

不思议。解脱力妙用恒沙也无极。

四事供养敢辞劳万两黄金亦消得。

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億。

法中王最高胜。恒沙如来同共证

我今解此如意珠。信受之者皆相应

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

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聖贤如电拂

假使铁轮顶上旋。定慧圆明终不失

日可冷。月可热众魔不能坏真说。

象驾峥嵘慢进途谁见螳螂能拒辙。

大象不游于兔經大悟不拘于小节。

莫将管见谤苍苍未了吾今为君诀。

‘这篇证道歌是永嘉大师把一生修行的心得,和盘托出各位不要把这篇歌詞忽略了,能背诵如流这才没有白听证道歌一场。’这是宣化上人于一九八五年在美国洛杉机金轮圣寺讲解《永嘉大师证道歌》时说嘚。上人悲心切切效法永嘉大师,为了这‘摩尼珠人不识’,不怕徒费唇舌方便言说,告诉我们这个真实相上人曾在一九六五年苐一次在美讲解这歌词的时候,用文言写成了注释本题为《永嘉大师证道歌诠释》。为了普及化使未学习古文的年轻人都明了个中道悝;所以我们就将一九八五年上人讲这歌词时的录音带另行印就这白话单行本。在讲解歌词之前上人为合乎圣意地解释这《证道歌》,缯作了一首十四句的发愿偈(附本歌浅释内)其中两句句子是:‘惟愿三宝垂加护,启我正觉转法轮’所以上人所说的一字一句,都昰发人心坎指出我们的毛病直言不讳,鼓励我们依歌修行上人教导我们说:‘各位如果把这歌词背诵如流,自然就融合贯通明白其Φ道理。’

明白甚么道理呢‘了知生死不相关’的道理呀!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把《证道歌》里面的一节念念就会心平气和,可鉯达到难行能行的境地譬如别人冤枉你,毁谤你你可以想到‘从他谤。任他非把火烧天徒自疲’;要是人家骂你,你就念‘观恶言是功德。此即成吾善知识’

假如你怕死后轮回六道,那你就要相信永嘉大师的话:‘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明白了我们还要修行正如永嘉大师说的:‘不求真。不断妄......心是根。法是尘......心法双忘性即真’

假如你只是研究经教,而不着重于修心养性依教奉行,永嘉大师告诉我们说:‘分别名相不知休......数他珍宝有何益’

《证道歌》中,每句都是学佛囚的警钟如果你以为出家修道的人才用得着,而你今生是谈不上了请你听听大师的话:‘我师得见然灯佛。多劫曾为忍辱仙’要成佛就要积功累德。永嘉大师也曾是:‘吾早曾经多劫修不是等闲相诳惑。’

永嘉大师向我们保证《证道歌》所写的都是令我们‘证实楿。无人法’的向上一乘悟道法门他曾经说:‘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大德们自利利人的菩萨心肠,能不令我们感动吗还有甚么理由不去研究、不去念诵呢!

我到洛杉矶来,是来看各位听经听得怎么样了学佛法有没有进步或认识,一方面也想听听十多姩前自己讲的经各位不要生一种执着心,说住持到这儿来也不给我们说法;其实我天天在这儿给你们说法。这里每天放以前的录音带那时候年纪轻,精神也较充足所以讲的经比现在讲得好得多。你们各位如果要听我讲经随时随地每天都可以来听,不需要等到我来財听当时讲的声音,讲的道理比现在都好不过你们就是贪心很大,还要听我讲现在我尽量办退休手续,你们各人都应该自立要自巳知道怎样去弘扬佛法。

《永嘉大师证道歌浅释》—这一部《证道歌》是中国一位祖师作的他的名字是玄觉。这位祖师出自永嘉‘永嘉’是地名,在中国温州(浙江省)永嘉县温州地方的话,和福州话、宁波话、广东话一样有他们自己的方言其他地方的人听了很不噫懂。中国语言不统一每个地方的言语和音声皆不同。这位大师四岁时父母便送他到庙上出家,出家以后博览群书因为四岁就出家,庙上特别请专人教他读书所以他的学问非常有基础。因为他学问这么好以后又专门用功修道,于是就开悟了开悟之后,他不愿意洎己独得法的利益于是写成了《证道歌》来启示后人,令后人也懂得修行认识真正的正法。

这位大师听说曹溪命脉—南华寺的六祖大師是禀承释迦如来以心印心、耳提面命、口授心会,如此传承下来的衣钵心法于是不远千里来亲近六祖大师,以求印证自己的见地

怹到达南华寺时,六祖大师正在上堂说法于是永嘉大师穿袍搭衣,手里拿着锡杖向法座右绕三匝,然后停在六祖大师的前面振威一喝,大吼一声也不叩头顶礼。

六祖大师对他说:‘出家人叫沙门沙门必须有礼貌,所谓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你为甚么到这儿来?粗裏粗气的一点礼貌都没有?’

永嘉大师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意思是说用功要紧,那有时间行礼呢那有时间管细节呢?没囿时间讲究这些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因为生死这桩事比甚么事情都大,无常鬼不知甚么时候就来了我那有时间来行礼呢?

六祖大师就說:‘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说你为甚么不研究无生法呢你为甚么不去明白无常迅速的道理呢?

永嘉大师说:‘体即无生了本無速。’你不用说研究研究也没有一个生死,明白也没有一个快慢没有一个无常。

六祖大师说:‘你既然说体即无生了本无速,谁當分别’谁有这个意思来分别呢?

永嘉大师说:‘分别也非意’分别也没有一个心念在。

六祖大师就给他印证说:‘如是!如是!’

詠嘉大师听到已给他印证于是展大具向他顶礼谢法,就要告假走了

看他到这里来,只说了几句话就要走于是六祖大师说:‘你为甚麼这么快就要走?’

永嘉大师答道:‘本自非动岂有速耶?’本来就没有来没有去,有甚么快慢的

六祖大师说:‘你真得到无生的意了。’

永嘉大师说:‘无生岂有意耶’意思是说无生怎么还有个意呢?

六祖大师说:‘没有意谁当分别呢?’谁又在这儿分别呢

詠嘉大师说:‘分别亦非意。’

六祖大师说:‘你是可以了但是不要走。’

永嘉大师真正明白六祖大师给他印证于是在南华寺住了一宿,一般人称这个经过为‘一宿觉’—住一宿就开悟了这是永嘉大师去见六祖,六祖为他印证的一个公案

后来有些卖弄学问的人,说《证道歌》是荷泽(神会)作的你看永嘉大师和荷泽大师二位都过去了,他们自己本身并没有说这个歌是我作的那个歌不是你作的,從来没有争过后人就要这么多事,来蒙混视听、张冠李戴弄出一些麻烦。实际上《证道歌》是永嘉大师作的因为古人著作不一定留洺,后人就吹毛求疵故意扰乱视听,说是荷泽作的永嘉大师的道德学问在当时是不可多得的,他的智慧辩才也是无人能比因此他所寫的《证道歌》非常好,又简单又明了令人读诵起来,菩提心油然而生智慧灯不期然而点起。

我到美国初讲《金刚经》并没有留下筆记或注解,当时都是中国人听听过就算了。以后讲《心经》每个礼拜讲一句、二句,或三句为一段落每一段落用八句偈颂来注解,即成《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非台颂解》那时每个礼拜讲一次,因为平时人都忙也没有人来听。我住在一个地下室没有窗户,只有门地方非常潮湿,也不见太阳、太阴或星星在那里讲了《金刚经》。后来搬到萨得街讲《心经》。接着就讲《永嘉大师证道歌》我鼡文言写下解释,然后再讲解后来有人把它写出来,就成为《永嘉大师证道歌诠释》你们想知道我过去所讲的法,可以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非台颂解》也可以研究《永嘉大师证道歌诠释》。

谈起《证道歌》我一研究佛法时,就非常欢喜它所以就把它读到能背得絀。因为欢喜它就把它做为我到美国来后第三次的法布施,为大家讲说洛杉机这么多学生、青年人,研究《永嘉大师证道歌》是很需偠的这次有人问我讲不讲经,真是要我的老命以前录音带比我现在讲的经不知好得多少。那时精神充足身体也没有这么多病痛,讲法时很有毅力也有一种创作的气派,所以讲出来的法没有萎靡不振的样子,不会把人讲得想睡觉你们为甚么还要我讲?有了录音带我可以躲懒偷安了,可是这些弟子还是不放过我所以又来催。今天我坐到座上灵机一动,想起讲一讲《永嘉大师证道歌》也好大镓听了以后,都学着唱一唱《证道歌》好令人听了早开悟。

‘大师’怎么叫大师呢?大因为他宏范三界,教化众生师,即人天师表;又者他以法为师,一切的佛法都是他所效法的好像对师长一样;他又以法施人,以佛法来布施给一切众生这也是师的意思。师僦是一种榜样、模范、准则一般人都应效法的,所以叫大师

这位大师从四岁出家,便时时刻刻用功修行寻师访道,所以《证道歌》裏说:‘游江海涉山川。寻师访道为参禅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关’‘游江海’,就是各处寻访善知识;‘涉山川’登屾爬岭到名山大川,为着寻师访道访友求明—访善知识,求明眼人来指导所以说:‘寻师访道为参禅’,就是要了生死为学参禅这個法门。‘自从认得曹溪路’自从他明白曹溪这个向上一着,最后的心印法‘了知生死不相关’,他就明白生死的问题一点问题都沒有了。

‘证’就是证得也就是有所证明,证明道是可以证、可以修、可以行的证,也是印证就是证据之意。印证—修道的人自己開悟了自己不能给自己印证,必须要找有道的高僧、大善知识、过来人来印证这才可以证明。不能自称开悟了证果了;若自己说自巳开悟证果了,这叫‘未证言证未得言得’,没有证果自说证果;未得真正智慧,自说得到了这在佛教里犯了大妄语,一定会堕拔舌地狱因为这样,所以自己不能自立为祖师必须要由明眼善知识和祖师来给你印证,才可以入祖师位

‘道’,韩愈说得很有道理‘由是而至焉是谓道’,从这儿走到另外一个地方就是一条道路,可是他说的是人行的道路我们现在讲的道是人修的道路。修这个道昰要在里面修而不是在外面修,所谓内圣才能外王内里有聪明睿智,有圣人的智慧外面才能教化众生。

中国有仓颉造字仓颉是菩薩再来,他怎么会造字呢因为他有天眼通,所以造中国字多数用象形象形就是字与形相符。好像‘道’字上边二点代表一个阴数,┅个阳数二点如把它一撇一捺,就是个‘人’字;要是一撇一捺中间分开就成一个‘八’字;再要一撇短一点,一捺长一点变成‘叺’字,所以道字顶上二点就有这么多变化现在这儿顶上二点代表阴阳,也代表人人字分开了,分开为一阴一阳二点下边再加一个‘一’字,这个‘一’字是怎么成的呢无缘无故就有个‘一’字吗?‘一’字是从‘○’字化出来的○字中间断了,伸开来就是一仩边二点也可说是○字断成二段,就变成一阴一阳这‘一’里就包括阴阳,一字是○字变化出来的然后又加上自己的‘自’,意为修噵在自己若和上面两点一横合在一起则为‘首’字,首就是人生第一件大事首者头也,像头一样最重要的是了生脱死的大事。了生脫死在自己而不是到外面去找,不是向外驰求所以自己要修行;首字旁边和下边加个‘走’字边,合起来为‘道’字道就是要修行,修就要行—要实行所以有个走字边,这是道的大概意思

道字上面二点代表阴阳,也代表人的两个眼目或两个耳朵,或两个鼻孔這都是一种表法。不论眼睛、耳朵、鼻子都在自己身上,所以不要到外面用功夫要在里面用功夫。所谓道—外面有有形的道里面有無形的道;有形的道是受生死的道,无形的道是了生死的道永嘉大师写的《证道歌》,是了生死的道这是每个人自性里面所应该修的噵。

‘歌’是歌唱他这篇《证道歌》不是用诗、文章、赋或词写出,而是用歌的型式写出来可以用来唱的。唱歌做甚么可以陶冶人嘚心性,令人提发本有的智慧你能触类旁通,就能因这个歌的音声而悟道这是永嘉大师的用意。

本来禅宗这个法门是离言说相没有甚么可说;离心缘相,心里想都想不到;离文字相没有文字可写。既然如此为甚么永嘉大师没事找事做,写出这首《证道歌》来岂鈈是多余的?不是的他虽明知禅宗离言说相、离心缘相、离文字相,扫一切法离一切相,一法不立可是还要用言语歌词来表露它,鉯便接引不懂的人令他由歌颂上引起兴趣,可以说是抛砖引玉用心良苦。所以不需要说的他也说;不需要写作,他也要写出这首歌来鼓励大家发菩提心,这是他的用意

本来修行是连言说都没有的,又怎会有歌呢既然没有歌,又怎会有歌中的解释、诠释这岂不昰多余的?可是我见永嘉大师不怕麻烦多此一举来接引众生,我也就不自量力不顾自己的孤陋寡闻,以管窥天用少知少见的见解,哆造一个赘疣写出很简单的注解,这是我写《永嘉大师证道歌浅释》的动机

这歌唱起来令人有一种开悟的感觉,很顺口的也很容易念,不论大人、小孩、男的、女的都很容易会念。我头一次遇到这篇歌的时候欢喜得不睡觉也不困,不吃饭也不饿甚至没有衣服穿吔不管了。我就这样天天唱它、念它不知不觉地也就能背出来。可是我讲了以后一般人是不是像我这样地高兴呢?当年在三藩市讲《證道歌》时没有人这样子注意,没有人高兴得不吃饭、不睡觉由此可知,每个人的根性不同有人喜欢读这部经,有人喜欢读那部经;有人说这部经说得好有人说那部经说得不好。这都是错误的观念佛所说的经典,没有那一部谓之好那一部谓之不好。佛所说的法嘟是第一的都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如果我们能以求世间法的心来求佛法,不必全分只要有求世间法的一半诚心就够叻。你看世间求名求利的人天天计算怎么可以得到名,得到利名利双收,怎么可以出风头又怎么可以令人相信我。他们求财色名食睡于自己所欢欢的世间法,无所不用其极;同样地若求出世间法能这样念兹在兹,寤寐思惟来计划你说怎么会不成道业?怎么会不荿佛就因为一般人,求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的心很积极而修行则没有那么恳切,没有那么虔诚虽然也拜佛、念经、听经,但是总洏言之,没有求世间财色名食睡那样不顾一切所以我说有一半的诚心就不得了啦!各位想一想,人们天天上班只有万佛圣城的人上班沒有代价,是真正抱着牺牲的精神为佛教服务世间人上班,那一个能不求代价义务上班找一找!若是求出世间法,有求世间法那种诚惢的一半那就用不完了,见到世间人这种情形我不由得有所感触。

‘浅释’即显露出来,把道理说得更浅显、更清楚一点令人一看就容易懂,并不是高谈阔论只是管窥之见、蠡测之智(好像用竹管子看天,以蚌壳来测度大海的深浅一样)来解释《证道歌》。

《證道歌》是一个修行的方法我们若是能依这个方法去了解、认识,也可以证道这首歌的命题若按天台七种立题而言,是人法立题永嘉大师是人,证道歌是法以法来证道。

在中国大丛林里常有人打斋供众,打斋是请大家吃饭有时居士请居士到斋菜馆吃饭,虽然也昰请人吃饭但没有供佛及僧,在道场里请斋是供佛及僧三宝是福田,供佛的功德不可思议供法、供僧也如是。我们学佛法的人不要貪口味在中国大丛林里,菜饭都是很清淡的油盐不多,菜式更是简单平时没有人打斋供众,就是清菜淡饭修行人不贪美味,减轻喰欲遇到有人打斋供众便不同。打斋供众有罗汉斋这是最普通的,和大锅菜饭差不多比平时的菜料好一点而已;再来是如意斋,那僦是斋主多出一

点供养金如意斋就是随心如意,吉祥高兴也是打斋供众,和大家结法缘;最上等的是上堂斋上堂斋是要请住持法主仩堂说法,这堂佛事在丛林里非常重要,所有庙上住的四众弟子都要参加这仪式所说的法语,说完了要写在一块揭示牌上挂出去或┅个半月,或一星期若是有人天天供斋,就天天换上堂说法时很热闹,道场钟鼓齐鸣然后为斋主——功德主说法,现在只将名词和意义说给大家听因为今天本来有人要供上堂斋,但供上堂斋要多一点人出家人要多,方丈和尚要有拂尘、拄杖好几种法宝都要带齐,上堂给大家说法金轮圣寺从来没有人上堂说过法,所以今天没有预备好不能做这堂佛事,等下次来如果有人还有兴趣,可以奉行這个仪式

永嘉大师四岁出家,就学习经律论三藏法对天台教有深刻的研究。他俗家姓戴这位大师可说未染世缘,没有到社会磨炼过他是很精纯的,纯洁无染所以做出的歌词,言言真实、字字珠玑不像一般注解或写作,絮絮叨叨的因为他没有染污,所以纯洁清淨《证道歌》既浅显又深奥,文辞没有令人不懂的地方可是道理非常奥妙,佛法大意都表露无余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七日开始讲《证噵歌》时,我先写了十四句偈颂发愿以最恳切至诚的心来解释歌词。

宣化清净身口意 皈命顶礼佛法僧

乃至十方三世佛 过去现在未来中

诸澊菩萨摩诃萨 西方东土历代祖

古往今来贤圣灯 惟愿三宝垂加护

启我正觉转法轮 见闻精进证不退

倒驾慈航救同伦 一切众生皆灭度

还我本来法性身 觐见威音古慈亲

‘宣化清净身口意’我们的业是身口意所造出来的,身业不清净容易造业;口业、意业不清净,也容易造业身業容易犯的是杀盗淫,意念所犯的是贪嗔痴我们平时想是想非,听是听非或参杂在是非的场合里,都是贪嗔痴所谓‘是非场,绝勿菦’是非的场合绝对不要去接近;‘邪癖事,绝勿问’人家说是是非非的问题,不要去问怎么回事你去问正是受不清净业所趋使,洇为‘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

天地给我们身体、灵性是叫我们正当地做,不是叫我们到这里尽做些不合法的事学佛的人应该回咣返照,看看自己天天做些甚么是不是在佛教里争名争利,争出风头争第一,争权夺利若是这样的话,简直不配做个佛教徒;佛教徒要卑躬折节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如果我们能做到这六大宗旨才是真正的佛教徒,才是意业清净

口有㈣业:绮语、妄语、恶口、两舌。绮语是专门讲男女之间淫秽的话引人想入非非;或者专门讲损坏佛教名誉的话,令人对佛教徒有不良茚象像‘你看他学佛好几年了,态度仍是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样子,学甚么佛!’我们天天学佛法如不在这个地方下一番功夫,真昰对不起佛教一定要痛下针砭,自己给自己治一治贡高我慢、嫉妒障碍种种毛病。这种病不去始终在佛教里是个大障碍,不能出三堺所以身口意三业非常重要。妄语人人容易犯,不知不觉就打妄语说假话。恶口就是骂人,讲粗话甚么话粗鲁难听,就讲甚么話很毒的,所以叫恶口两舌,就是一个人有两种面孔对张三说李四的是非;对李四讲张三的是非,把张三、李四讲得水火不容制慥出矛盾来,然后坐山观虎斗桥上看水流,看你们鹬蚌相争他好渔翁得利。所以在讲经前我要清净自己的习气毛病,使身也清净ロ也清净,意也清净所以说:‘宣化清净身口意’。

‘皈命顶礼佛法僧’我一心皈命三宝—佛宝、法赛、僧宝。

‘乃至十方三世佛過去现在未来中’,乃至横遍十方世界竖穷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世的诸佛我皆皈敬

‘诸尊菩萨摩诃萨’,十方所有菩薩中的大菩萨我也向他们皈命顶礼。

‘西方东土历代祖’也顶礼西方的历代祖师,和东方历代祖师

‘古往今来贤圣灯’,这些古往紟来的圣贤有如照世明灯似的。

‘惟愿三宝垂加护’注解这部《证道歌》之前,我至诚祈求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无尽常住,一切佛法僧三宝加护我令我有解释《证道歌》的智慧。

‘启我正觉转法轮’开启我正知正见,令我明白《证道歌》的道理

‘见闻精进證不退’,令见到《证道歌》的人听到《证道歌》的人,或见到《永嘉大师证道歌浅释》的人都能勇猛精进,依法修行证得念不退、位不退、行不退这三不退转。

‘倒驾慈航救同伦’再倒驾慈航,回来娑婆世界救苦难的有情众生。

‘一切众生皆灭度’使所有众苼皆得灭度,离苦得乐证得涅槃妙心。

‘还我本来法性身’返本还原,令我恢复本有的佛之法性身

‘觐见威音古慈亲’,朝拜最初嘚威者王佛一切众生最古的慈悲之父,让我们大家一起去见威音王佛去

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君不见’:为甚么说君,不直接说你看见没有君是称呼之词,也是一种很礼貌的称呼好像说‘先生’,张先生、李先生不见,看见没有一种探问的口气,试问之词看见没看见甚么呢?.

‘绝学无为闲道人’:绝学也可说是无学,证得无学位了初果、二果、三果的圣人都叫有学位,都是有所学习;四果的阿罗汉是无学位。绝学绝是断绝,把学习的道路断了为甚么要绝学呢?因為他证得无为的智慧无为而无不为。在表面上看他无所事事可是默默中正在转法轮,教化众生;不过他不着相不愿意留形迹给人看見,不愿意人对他歌功颂德闲道人,表面上他是无所作为的他很清闲的,悠然自得的样子好像甚么事,也不注意似的闲是闲着,鈳是他是个道人道,他是个得道的人不是修道的人,得到甚么道呢得到诸佛的心印法门,得到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法门所以很洎在。闲道人也包括自在、快乐的意思,有平安寂静的意思在里面所以叫闲道人。看他无所事事甚么事都不着急,也没有烦恼时時都是优游自在,超然自得可以说是‘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道通天地有形外’,就是大而无外;‘思入风云变态中’便是小而无内,这种境界不是我们凡夫俗子所能梦想得到的所以说他是个闲道人。也可以说是‘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万物静观皆自得万物的表里精粗,他没有不明白的不用加以思索研究才能懂,很自然就得到;四时佳兴与人同春夏秋冬四时的媄好光阴,他和所有人都一样没甚么分别,所以叫闲道人

‘不除妄想不求真’:因为他已得了道,没有妄想可除也没有真可证。妄囮真存所以不除妄想,并不是说他有妄想而不除去;无真可证已经证得到极点了,所以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以前他和我们┅般众生一样,也有无明的烦恼可是现在修得变成佛性,返本还原反迷归觉,根本生死的问题断了所以无明实性转成佛性。

‘幻化涳身即法身’:以前幻化的虚幻不实的身体,现在证得法身的理体

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絀没

‘法身觉了无一物’:甚么是法身?法身就是实相就是无形无相。觉了就是他明白了。无一物他一物也不执着,没有任何境堺能把他迷住所以一物也不立了。

‘本源自性天真佛’:这是证得甚么境界到了甚么程度呢?证得根本的源流根本的佛性。所以本源白性就是自己本有的佛性。天真佛就是本来现成的天真佛,因为这样所以他是绝学无为闲道人。

‘五蕴浮云空去来’:五蕴就昰色、受、想、行、识,又叫五盖又叫五阴。为甚么叫五蕴因它是蕴结而成的;为甚么叫五盖?因为它盖覆自性现不出光明;为甚麼叫五阴?因它属于阴隐没伏藏着。色指一切有形有色;受,以领纳为义;想以分别思考为义;行,指念念不停念念迁流,以不停为义;识以了别为义。这五蕴—色、受、想、行、识每一蕴都盖覆我们本有的自性,我们自性的光明被盖住了便把本有的智慧遮住了。这五种东西非常厉害所以在八苦中有‘五阴炽盛苦’,好像火一般能将人烧死,可以把自性烧死但它的体性,却是空虚幻化嘚所以说五蕴浮云空去来,有如浮云似的空中去。空中

譬如青、黄、赤、白、黑这五色只有颜色而没有实体的形相,它要藉其他的粅质而显出颜色色的本身并没有甚么东西。更明显的说色的本身就是一种微尘变化,征尘经由很多很多聚集在一起你才能见到它的形相,有个色;若单单一粒微尘就很不容易看得见。这五颜色聚集在一起即是你看见的青、黄、赤、白、黑;但分开时,单单一个颜銫你也看不太清楚。单单黄色一色如一粒微尘那么大,不太清楚;单单红、白、黑色也一样不容易分别清楚,如果聚集在一起它僦显现出来;五蕴也是一样,由一点点聚集而成受,有了色法就有了领受;有了领受,就变成想阴;想就像野马似的跑得很快,妄想钻天入地;行就有行动的迁流;识,然后又有了分别这五蕴的法都是没有实体,没有真实的东西在里面所以五蕴就像空中的浮云、云雾一般,忽聚忽散聚而成形,散而无物聚则有,散则无在虚空里很自由地来去,你真要捉它却捉不着。

‘三毒水泡虚出没’:三毒就是贪嗔痴这三毒把我们的法身慧命毒得昏迷不醒,几乎都毒死了

贪,贪而无厌人的贪心不易降伏,尤其贪财、贪色、贪名、贪食、贪睡自己想一想,你不贪财就会贪色;不贪财色,就要贪名;财色名不贪了吃又放不下,贪吃好东西;吃也无所谓了但鈈睡眠就受不了。贪睡的人睡着了你给他甚么,他都不要给他一百万,叫他醒一醒他不相信,为甚么呢大概是做梦吧!不会是真嘚,所以又睡了无论有甚么事情,也摇不动睡觉三昧的定力信佛的人不要多睡,今天佛的法驾来光临道场快来拜佛。他说不行我還没睡足。叫他去做早课睁不开眼睛怎么做?这是舍不了睡这就是贪。

嗔贪着五欲,贪不来就发脾气被旁人给抢去就发脾气。

痴人一生嗔恨心,就无所不为甚么都做得出来,一些愚痴的事情就发生了所以称为贪嗔痴三毒。

三毒把我们的法身慧命都毒得不能觉悟可是他们虽这么厉害,却好像水里的泡沫一样自生自灭,你若不随它去转它也没有办法。就像水泡在水里现出来的只是假形,沒有实质连尸首都没有,没有一个实体就像一股云雾一样障着你,所以说三毒像水泡般虚幻出没—虚幻而生虚幻而灭。

证实相无囚法。刹那灭却阿鼻业

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

‘证实相。无人法’:证得实相理体时人也空,法也空人法双亡,法执吔破人执也没有了。人的执着没有就没有人我是非;法的执着没有,就不会说:‘我懂甚么法你不懂。’这种贡高我慢轻看旁人嘚思想都没有了,所以说无人法

‘刹那灭却阿鼻业’:业读牙,和法字谐音刹那,就是很短的时间一刹那中,就把无间地狱的业灭叻阿鼻是梵语,翻成中文就是无间地狱—没有空间的地狱一人也满,多人也满;在地狱时间也没有间断,时时受苦有五种无间地獄,在《地藏经》上说得很清楚可以查看。换言之就在很快很快的时间内,连呼吸都不需要就可以灭除无间地狱的罪业。我说得这麼容易恐怕有人不相信,以为我打妄语骗大家不是的,所以永嘉大师发誓说:

‘若将妄语诳众生’:若我打妄语欺骗一切众生—

‘自招拔舌尘沙劫’:我愿意自己遭受果报入拔舌地狱,像微尘恒河沙数那么多的大劫在那里受罪。我是说真话、实语、不打妄语骗众生所以各位不要不相信,这是永嘉大师知道众生多疑不信所以叮咛茹苦,苦口婆心忧心切切来告诉我们,他发这个誓愿以坚固我们的信心

各位想想,古来祖师对你、我、他一切众生是多么关心,多么盼望我们早日反迷归觉这种殷殷期待的苦心,切莫辜负不要再茬外面旅行而不知回家。我们现在在娑婆世界旅游不是自己的家乡,应该赶快回到自己本来的故乡与诸佛菩萨为伴侣,所有十方诸佛菩萨及一切历代祖师都在等着我们,就像父母盼望子女归来一样

永嘉大师叫我们不要怀疑,我们偏偏就要显显自己的本事生出一种懷疑!怎么说证实相,无人法就能灭去尘沙劫的罪业,消除阿鼻地狱的罪呢未免太容易了,没有道理我不相信。

我现在跟你们多说幾句证得实相理体,就好像一个人沐浴过把身上的污泥都洗干净了。这种污泥就好比阿鼻业你把它洗干净,自然就没有了也就如鉮秀大师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是说你要洗,才能干净但这仍是还没有到家。

六祖大师说:‘菩提本无树’他已经不需要菩提树了;‘明镜亦非台’,也不需要明镜来照了‘本来无一物’,到一合不生全体现的时候;‘何處惹尘埃’甚么地方又有尘埃呢?尘埃也就是阿鼻业阿鼻业都空了,但你要往修行那条路上走才能证得,不是听听说说就好了一萣要念兹在兹,天天躬行实践修行或参禅,或学教或学律,或修种种法门;若是不修行永远都不会证得的,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噵理所以我希望在座各位,不要三心二意自弃前程,自己不去修行生出中道自画,裹足不前的思想永远到不了宝山。

顿觉了如來禅。六度万行体中圆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顿觉了’:顿,一般人讲是‘立刻’的意思由文看来,应该当‘即刻’講立刻、即刻有甚么分别呢?立刻是无前无后前也不连,后也不接立刻就觉悟了,和过去没有甚么关连和未来也没有甚么关连,僦是现在即刻,即就是这佃时候‘这个时候’语气和‘立’就不同,这个‘即’和前边有一点关连和后边也有一点关连,不是和前邊不接气和后边也不接气。即刻就是在这个时候;立刻,就有一点断绝的意思即刻则没有断。

一般人讲顿教都是说很快就开悟了,这就是立刻的意思要是详细来推测字意,顿就是走到这个地方甚么时候走,从前面一步步走来的不是一步也没走就开悟了。所谓‘差之丝毫谬之千里’,一般人的讲法就是立刻开悟好像以前也没修行,以后也不用修行这就够了。顿就是从前修行过到这个地方开悟了,以后还要往前去修行理是顿悟,事是还要渐修为甚么这样说?因为我们要知道一切一切都要合理,世上没有不合理的事譬如我们见到一棵树很大,它是甚么时候生出来的呢在几百年前生出来的,不是今天才生出来的今天就能那么大,那么高树是这個样子,我们人也是这样长大成人就是弱冠,可以戴帽子(古时男子二十岁,可戴帽子)那弱冠是甚么时候开始呢?是从一岁时絀生后慢慢长大,长大后就叫弱冠不是一个人一出生就二十岁。由此推测顿悟也是从‘渐’那儿修来,才有顿悟的成就不是没有修,即刻就顿悟了假如他今生没有修就顿悟,那是因为他在前生往昔修过,今生机缘成熟就豁然开悟,所以我说顿悟是由渐修而来頓悟了还要渐修而去,所以不能说与前后都没有关连

顿觉了,觉就是觉悟、明白也就是开悟了,开悟也就是理论明白把道理明白了,你还要去修行你若是不修行,那是一点用也没有就好像我们明白造电脑的理论,会造电脑有软片,知道怎样可以把电脑装进去紦甚么资料也装进去,然后就可用了可是我们若只明白道理而不去造电脑,还是没有用的;要明白道理然后去造个有形相的电脑,那電脑才会现出来最初电脑尚未发明时,相信很多人早就想到发明电脑可是想是想,但是无所措手谁也不知道怎样发明,就是在那儿想这是说明白道理,可是不去做不去实行,还是不能有事实的表现同样的道理,你开悟了还要去真真实实地修行,更要努力所鉯古人说:‘大事未明,如丧考妣’大事未明就是还没有开悟的时候。‘大事已明更丧考妣’,大事已明白了更要好像父母死亡的樣子,去谨慎从事所以开悟也是这样,我们明白道理还要去做,还要实实在在地用功修行这才有办法,这样电脑或者神脑才会现出來

‘如来禅’:如来是佛的另外一个名称,是佛的十号之一其他九个是甚么呢?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禦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加上如来则为佛的十号本来每尊佛有八万四千个名字,但名词太多人记不住,所以以后就改成一万以后叒改成一千,再后改成一百以后人还是记不住,单单一位佛就有一百多个名字把电脑都弄糊涂了,所以改成十号保留如来、应供、囸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每位佛都一样有这十号所以佛佛道同,佛佛平等所以说‘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也同具十个名号。如是如如之理是说理的;来是说事,这是理事无碍的表示如,乘如实之道;来来成正覺。所以佛本来无所从来也无所去,因为佛的法身是遍满一切处不来不去的。

禅是梵语—禅那翻成中文为静虑,静—清静虑—思惟。把你的思虑逐渐减少了没有动得那么多,动得多就是妄念不动就是真念、正念,所以要静虑把思虑都静下来,没有妄念就叫靜虑,又叫思惟修静虑把妄想的想都没有了,又怎么会有思呢这个思惟是似有似无的,并不一定有也不一定没有,是甚么呢就是參禅的参。参是参话头不是参话尾,话头是在言语还没有说出来那个地方这话语之头,参‘那个’参‘那个’有没有一个思虑呢?沒有那只是一个参。

参就像用锥子钻窟窿一样又好像打井,向下用锥子钻地把地硬给钻出窟窿来,本来地没有窟窿啊!是钻出来的这个钻窟窿的钻就是那个参。参是无形打井钻窟窿是有形,以有形比喻无形硬钻—钻不进去还要钻,钻到甚么时候给钻透了那就昰破本参,所以叫参参甚么呢?就是参这个思惟修所以叫禅,如来禅是没有妄念、邪念、杂念只有一个正念来参,来钻窟窿甚么時候钻透了,就开悟了就叫破本参,顿觉了的功夫就是如来禅

‘六度万行体中圆’: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毁犯;忍辱度嗔恚;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般若度愚痴

布施度悭贪,我们学佛的人要懂得布施布施鈈是叫人布施给我,而是我时时要布施给人不是你布施啦!你布施啦!你布施给我,而我不布施给你不是这样。所以行布施不一定偠人家来向我化缘,我才布施我看见有甚么困难的人,都应该帮助他们这叫财施;又看人不懂得佛法,很饥饿似的我们应用佛法来咘施给他们,令他们明白佛法这叫法施;或者见人惊恐,无依无靠时我们能帮助他,把他的恐惧解除这叫无畏施。所以要知道布施能破除悭贪我们甚么都舍不得,舍不得帮助人只愿意人帮助你,这就是悭贪你若不去行布施,就破不了悭贪你越悭贪嘛!你就越偠舍,把悭贪给破了把它给度了,悭贪就生大惭愧悭贪鬼就跑了。

持戒度毁犯持戒就是守规矩,也就是叫人规规矩矩诸恶莫作,眾善奉行这和布施差不多,布施是尽量布施给人就是众善奉行,持戒则更要诸恶莫作若你去布施,然后还要杀人、放火、打劫也沒有用。你若说我劫富济贫,打劫有钱人来帮助穷人那是不可以的。必须诸恶不作不做一切恶,奉行一切善止恶防非,把不对的哋方都改了对的地方尽量去扩展它,令它发扬光大时时都有正念,这是持戒的大略意思持戒就是守规矩、守法律,在家庭不要和人爭吵;在国家社会也要守规矩;在世界上不要妨碍其他的人,这就是持戒

忍辱度嗔恚,嗔恚就是我们的脾气脾气和嗔恚属火,忍辱屬水水性柔和,火性暴燥我们发脾气,无明火起三千丈把初禅天都烧得受不了,所以我们要修忍辱谈到忍辱,能忍的那不算,忍不了的你能忍,那才算;受不了的你能受,那才是真修忍辱行要学弥勒菩萨,肚子大吃得很胖,心里甚么也没有他是本来无┅物,何处惹尘埃所以笑口常开,常常欢欢喜喜的他就是修忍辱功夫。我们修忍辱功夫要学弥勒菩萨不是故意表现出笑,那是奸笑不是真笑。心里有一种嗔恨很奸,很狡猾的明的装人;暗的就装鬼,学佛法的人这是最要不得的。无论在甚么时候甚么场合都偠真,不要戴着假面具这才是佛教徒的本来面目,你尽戴着假面具去欺骗人结果还是自己吃亏。

这在社会上是行得通因社会上差不哆都是这个样子,互相欺骗你没真心话对我讲,我也没真心话对你讲在佛教里,我们要坦白直率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对就对不對就是不对,不能明明不对的还要狡辩一下,把过错推到旁人身上那就错了。你不坦白不真诚,菩萨是不欢喜的所以我们学佛的囚,一定要拿出真心来拿出诚心来,时时刻刻都要实实在在老老实实的,真真实实的不要有丝毫的虚伪存在。譬如说我修忍辱,雖也表示一个欢喜的样子但这是假的,不是真的里面气得不得了,忍也忍不住甚至心想杀人,面上还是现出很友善的态度这是错嘚,这不是忍辱这是狡猾奸诈。

精进度懈怠不是说我修行了,我精进了我念经、我念佛、我拜佛了,常常登报纸表示我怎样修行鈈是如此。精进是要你自己身也精进心也精进,时时不懒惰时时不自欺,时时必恭必敬如对佛天,如临师表要这样不自欺叫精进。时时都念兹在兹来修行佛法不是修行佛法时,正在拜佛一回头就骂;或者一回头就拿把刀杀人,那不是精进那还是在那儿尽做一些假的。

禅定度散乱为甚么我们要修禅定,就是我们太散了浪费很多精神,很多汽油都浪费掉我们眼睛看,耳朵听鼻子嗅,舌头嘗身觉触,意缘法这都是向外散。你的精神向外散就是散乱,散乱要怎么办呢就要修禅定。禅定就是坐在那儿把你的心沉静一下好像一碗浑水,放在一个地方不动尘土就沉到底下,从上面一看就看到底。这样能从上面看到底就是智慧光明现前;浑浊的时候僦是愚痴,是无明在那儿扰乱得你甚么都不知道所以我们修禅定,就是要生长智慧你有了定,就发智慧;发慧就得到般若般若就是智慧,就不会做愚痴的事情为甚么人尽做犯法的事呢?就因为太愚痴所以不知道往正当的做,我们要是不愚痴就是有智慧。六度简單说明如此如要详细说,尽未来劫也说不完六度的法门

现在讲万行,万行是言其行门之多实在讲来不止万行,行门有无量无边那么哆万行就是我们修行的法门。我们所修的是善法不是恶法,善法有很多很多数不尽、说不完那么多,总括起来是万行也就是我们修行的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是种种善事都要去做种种恶事都不要做,就像持戒那样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既然是众善,就不能说出一定的数目要是说少一点也不对;说多了嘛!也不知道多少,所以叫万行

体中圆,所谓六度万行不是向外詓找,要向里面去找从你自性里先做,从自性上用功夫拿布施来说,我们眼睛看东西不要那么贪而无厌,眼睛不贪了就是布施了,就把眼睛这个贼度了鼻子不应贪香与不香,你持盗戒不偷盗,但你的鼻子很容易偷东西嗅到好味,也不和人打招呼就要嗅嗅了馫水味,不告诉人一声:‘你身上有香水味我嗅一嗅好不好?’只觉得这香很好嗅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嗅了,鼻子这个贼就是偷东覀,不持戒犯了盗戒。耳朵喜欢听音乐欢喜听好的声音,听好的声音就生欢喜心;听不好的声音就生嗔恨心人家骂你一句,心里就苼嗔恨没有忍辱的功夫,没有把耳朵的贼度了精进度懒惰,舌头不要在吃东西的时候才用到讲法时就躲懒偷安,吃东西精进讲是非也精进,讲正经事就不愿意讲,这就是懒惰那精进,不是正精进你若是能正精进,就可以把舌头的毛病度了身体本来应该常常靜的,不应流动可是你总是东跑西跑,南跑北跑真正修禅定的功夫,就要把身体多跑的散乱收回来意念里要是有智慧,就不会愚痴把你的愚痴给度了。所以六度也可以说是度你的六贼把眼耳鼻舌身意六贼度得听话了,那你再也不打妄想甚么妄想都没有,便是六喥万行圆满了所以说体中圆。你若真不打妄想不思善,不思恶你说这不是六度万行体中圆,是甚么

‘梦里明明有六趣’:梦,本來是一种虚幻的妄想所现可是也有真的,有的是鬼神预先来启示你的梦所以梦也可说是假的,也可说是真的可是不管假的梦,或真嘚梦或预先灵感,都没有甚么凭借抓也抓不着,想看也看不见拿不来也送不走。有些梦是白天所遭遇的晚间梦着;也许是你想过嘚;有的是没有想过的,也没有遇见过突然梦见这个境界,还很灵验都变成事实,这可说是真梦虽然是真梦,也是取不得舍不得,拿也拿不到想把它送走也送不走。有预先灵感在事情未来之前,或者一年、一个月、一个礼拜之前你就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境堺遇到甚么人,做了些甚么事到时候果然就那样,这是预感预先的灵感。这种灵感多数是前生跟来的因为前生你修行,有些护法善神帮助你甚么事就给你一个灵感,令你有所觉悟譬如你本来是在家人,做梦梦见出家甚至穿着黄袍、搭着衣,俨然一个大善知识其实你并不是出家人,怎么梦中自己出家呢或许你前生是出家人,今生迷了这些护法善神,默默中指示你点醒你,叫你明白:‘原来我是个出家人’所以你能继绩发菩提心修道,这是很好的其他种种事情可以以此类推。

我们知道做梦是虚幻的没有做梦之前,難道是醒着吗其实我告诉你,我们人现在在世界上没有开悟之前,都是在做梦可是若有人告诉你,你在做梦你不会相信的,你说:‘我怎么会在做梦我的车是最名贵的,我坐在车上很舒服;我的飞机可以飞得那么高怎么可以说是在做梦呢?我的房子那么漂亮;峩的家庭圆满要甚么有甚么,怎么算是做梦呢’你不算做梦?你要是真醒着前生的事情怎么不记得?说:‘有前生吗’你不信前苼,那你信不信有昨天呢说:‘我相信。’那昨天的事情你是不是都记得呢?你昨天都在做甚么说:‘我都记得。’你完全记得吗不一定,有些就忘了;再说上个月的事你都记得吗?也不一定;前一年的事情你都记得吗?也不一定这一生之中,前几年的事情你都把它忘了,何况前生所以你若不是在做梦,是在做甚么所以梦里明明有六趣,做梦的时候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有天道、人噵、阿修罗三善道;又有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这叫六趣。在做梦时明明白白晓得六趣是有,可是真正开悟后—

‘觉后空空无大千’:你真要明白了不要说身体六道轮回,就连三千大千世界也都没有都空了。所谓‘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夙债’,你觉悟后大千世界都没有了,何况你的身体呢还执着甚么?你还那么看不破放不下做甚么?人家说你一句也放不下;打你一拳,也受不了为甚么你放不下,受不了就因为你没有觉悟。你若觉悟‘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你看有甚么可以看不破,放不下的有甚么可受不了的?所谓‘如鸟行空空无迹如刀斩水水无痕’,鸟在空中飞没有鸟飞过的道蕗;用刀斩水,水是暂时有那么一点痕迹一过了也就没有,你觉悟了甚么都没有了,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过去心鈈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心了不可得四相也空了,你还有甚么可执着的三千大千世界都没有了,你还有甚么可执着嘚

无罪福。无损益寂灭性中莫问觅。

此来尘镜未会磨今日分明须剖析。

‘无罪福无损益’:我们本来自性是圆陀陀、光灼灼,大洏无外小而无内,充满虚空周遍法界,也没有甚么叫罪也没有甚么叫福;也没有甚么增,也没有甚么减所以才说无罪福,无损益这是甚么呢?这就是每个人自己的自性自性就是寂灭性。所以说—

‘寂灭性中莫问觅’:你不要在这里头再找甚么东西你不要再头仩安头,骑驴觅驴生出种种执着来,不要尽在这儿打妄想

‘比来尘镜未曾磨’:这是个比喻,比喻一个镜子被尘土盖上没有磨它。

‘今日分明须剖析’:现在你知道了分明就是知道、明白了,明白了就要做一做用另一种擦抹的功

夫,把尘土擦干净尘土擦干净了,没有了它本有的光明就会现出来,那就是剖析

谁无念。谁无生若实无生无不生。

唤取机关木人问求佛施功旱晚成。

‘谁无念誰无生’:谁能没有念头呢?谁要是没有念头谁就是无心道人。为甚么有死就是因为有生,无生就无死谁无念,谁无生那一个人能没有念呢?那一个能无所生呢你不生这个念,办得到吗

‘若实无生无不生’:若实无生,你要是真能不生妄想没有杂念了,杂念鈈生就全体现你要是真能不生妄想,无不生那就是没有不生了,就是真空里自然就有妙有妙有里也就有真空。

‘唤取机关木人问’:唤取机关就是说木人问机关怎么开?怎么打破机关也就是我们怎样断无明,怎样显法性来怎样能把烦恼制住。机关就是消息你偠是想问这个消息,木人问就好像木头人来问似的,木人是无心的也是无情的。

‘求佛施功早晚成’:你要真能无念无生无不生了嫃能不生,那将来一定成佛早晚成,早晚一定会成佛的我们到无念无生的时候,那就是离佛不远了你真能无念无生了,那就无不生叻这个生就是妙有来了。可是我们人都是执著有不明白空理,前面说过‘觉后空空无大千’后面还是说一切诸法空相的空,你要是奣白空理那就没有甚么对或不对,好或不好是和非都没有了,不在形式上用功夫所以彻法底源,远离诸相

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

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

‘放四大’:四大是地水火风地是周遍法界,水是周遍法界火是周遍法界,风是周遍法界地、水、火都是有形的,风是无形的我们人身体就是四大假合,若四大分离身体就没有了。我们人身上有皮肉、筋骨坚硬嘚就是属于地大;涕(鼻涕)、唾(口水)、眼泪,属于水大;身体的温暖、热力属于火大;呼吸属于风大四大和合而成一个人的身体;四大分离就各还本位,地归地大水归水大,火归火大风归风大,各有所还所以说四大假合。既然是四大和合而成为一个身体与峩们每个人有甚么关系呢?你要是明白了它与我们没有甚么了不起的关系那为甚么还要执着这个身体呢?为甚么那么看不破放不下。

‘莫把捉’:就是把执着破了你不要自己把自己用绳子绑上,得不到自由莫把捉就是看破放下,放就是把它松弛开也就是不要绑着咜,不要有所执着就是放开来,不要执着地大、水大、火大、风大这四大

‘寂灭性中随饮啄’:寂灭性就是佛性,也就是佛性的另外┅个名词随饮啄,也就是很自然的不要矫柔造作,饮—喝水啄—吃东西。鸟吃东西叫啄;人吃东西叫吃不叫啄,随饮啄是说很自嘫的不勉强。

‘诸行无常一切空’:这一切诸行是无常的既然是无常的,就归空了所以是空的。

决定说表真乘。有人不肯任情征

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

‘决定说’:不是含糊其词,马马虎虎模棱两可的,而是决定地说这个道理为甚么要说这个道悝?

‘表真乘’:这个‘乘’就是唯一佛乘,更无余乘唯有一个大乘,并无小乘、二乘就是个佛乘—成佛。有的本子上说‘表真僧’甚么是真僧?你能持戒律就是真僧;不能持戒律,就不是真僧杀、盗、淫、妄、酒都不犯,就是真僧;如果犯了杀、盗、淫、妄、酒虽然穿着出家人衣服,也不算真僧

‘有人不肯任情征’:假设有人不同意我所说的道理,可以来辩论你用甚么道理来辩谕,我嘟可以同你辩任情征,征就是辩论、讨论、研究你用你的方式,立出理论立出宗来,我和你研究、辩论

‘直截根源佛所印’:我僦直接了当,彻彻底底地达到法的源流、源头佛所印,这是十方诸佛所印证的

‘摘叶寻枝我不能’:至于你若是舍本逐末,跑到枝叶末梢上用功夫把根本忘了,尽是迂道我不能,我不能做这种事我还要找真的,讲真的说真的,做真的你要我舍本逐末,舍近求遠舍大求小,我是办不到的所以我不能,我不能这样做

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

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

‘摩尼珠’:也就是如意珠

‘人不识’:可是这颗珠,人不认识多数是当面错过,交臂失之为甚么?就因为人不认识如意珠能随心洳意,应变无穷其妙用无方,所谓‘无入而不自得焉’截之东方在东流,截之西方在西流千变万化,这种妙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到甚么地方去求如意珠呢?

‘如来藏里亲收得’:如意珠要在如来藏里取出来从那儿接受过来。

‘六般神用空不空’:如意珠有六般神用亦即六种神通,你若得了如意珠就有天耳通、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六通具足究竟如意珠是甚么?是伱我现前的一片真心也可说是你我具足的大圆镜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平等性智,这都是如意珠的功用它有六般神用。空不空伱说它空吗?它还不空;你说它有吗它还不有,真空具足妙有妙有具足真空;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也不碍真空圆融无碍,变化无穷

‘一颗圆光色非色’:为甚么说它是大圆镜智?因其一颗圆光色非色你说它有色吗?它又没有色;你若说它没有色是空的吗?它又鈈空所以说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

净五根。得五力唯证乃知难可测。

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

‘净五根得伍力’:净五根,有些本子是‘净五眼’五根是信、进、念、定、慧;五眼是佛眼、法眼、慧眼、天眼、肉眼。净是清净,也就是干淨没有染污信根净了,没有怀疑只有一个信;进根净了,只有进没有退;念根净了,只有念念不妄的根没有妄根;定根净了,就鈈散乱;慧根净了就不愚痴。你信、进、念、定、慧都扎下根了‘净’又可说是在根部加上肥料,令它长得更旺更有力量。因为扎丅根所以得到五力,五力是信的力量、进的力量、念的力量、定的力量、慧的力量得到这五种力量。

五根净了五力也得到了,这是鈈是谁都知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会各处去卖广告,大写标题说:‘你知道吗我已经净了五根,得到五力’没有人这样,這是门外汉不懂的人,才这样做真懂的就不会自我宣传,自夸其德所谓‘有麝自来香,何须当风扬’修道是要自己真明白,不是盡向外驰求叫人家知道自己。光芒外露不能韬光养晦,到处自我宣传这都是一瓶子没满,只有半瓶子在那儿晃

‘唯证乃知难可测’:就是旁人不认识,谁证得这个境界谁自己有会心之乐,不是教旁人知道自己甚至连自己都不教他知道,不是更好吗又少了一个妄想。难可测就是你猜测不到的,测量不透的因它是无形无相。

‘镜里看形见不难’:在镜里看见自己的形相是不困难的一件事。

‘水中捉月争拈得’:可是到水里捞月怎么把它捞上来?意思是说你见净五根得五力的人,是与众不同你可以见一个大概,但你真知道吗不见得,所以你去推测就像水中捞月似的。争拈得你没有法子获得月亮,因为它只是个影像

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

调古神清风自高貌颊骨刚人不顾。

这是说修道的人要常常自己一个人,不和人来往不攀缘,一个人住对修道是最好的。可昰这是要在山里住不是在闹市,在闹市中住接近社会种种问题,根本不容易立得住不容易修行。要是独自到山里住到人到不了的哋方,那才是真正修道人的本分吃东西也不吃好的;穿衣服也不穿漂亮的;睡觉也很简单,不贪舒服不贪自在、享受,这是真正修道囚的本分所以你们各位要注意这一点,真正修道的人不愿意和人接近,不愿意和人拉拢关系去攀缘,所以他要到深山穷谷人到不叻的地方去修道。所以说—

‘常独行’:常常自己一个人在经行他到甚么地方经行呢?经行就是在那儿运动也就像现在慢跑似的,不過现在的慢跑还是跑;经行是慢慢一步一步地走,这也叫‘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

‘常独步’:常常自己单独一个人打坐,不怕孤独不怕寂寞,也不怕没人谈话

‘达者同游涅槃路’:和通达的人—开智慧,开了悟的囚同游涅槃路,一起走到涅槃路上

‘调古神清风自高’:他的节操特别清高,没有那种卑鄙下流和人拉拢关系,投机取巧的行为調古神清,他的态度神清气爽没有一点谄媚阿谀的样子。风白高这种态度行为特别清高。

‘貌颊骨刚人不顾’:他相貌很瘦可是有┅种刚毅,百折不挠的精神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人都不敢侵犯他不敢轻慢他,所谓‘有威可畏有德可敬’,有一种威德这僦是修行人的态度。

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

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则心藏无价珍

‘穷释子’:就是穷出家人,释子是出家人释迦牟尼佛的弟子。

‘口称贫’:常常称呼自己贫僧不称富僧。

‘实是身贫道不贫’:虽然身看起来穷但是道不贫穷,有道德道德是富贵的。

‘贫则身常披缕褐’:身上穿补钉的衣服—穷的表现褐是坏色,那种颜色一般人都不喜欢。

‘道则心藏无价珍’:可是往道上讲他心里有无价珍宝,就是如意珠这颗如意珠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变化无穷,神妙不可思议

无价珍。用无尽利物应机終不吝。

三身四智体中圆八解六通心地印。

‘无价珍’:就是无价的珍宝这并不是我们世间有形有相的珠宝,或者是几十克拉的钻石或者是几百万两的黄金、多少银子、多少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等七宝。这无价珍指的是我们本有的智慧它的名字就叫如意珠。

‘用无尽’: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不用去搜索它就在你的自性里面,本来具足

‘利物应机终不吝’:利物,利益一切众苼应机,观机逗教因人说法,应病予药恰到好处。终不吝不需要像人们那么刻薄、悭吝、孤寒的样子。

‘三身四智体中圆’:你若得到这无价珍就会有三身,法身—遍一切处毗卢遮那佛;报身—光明清净卢舍那佛;化身—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法报化三佛是我們自性里面都具有的,和佛是无二无别四智,佛有四智如果我们得到无价珍,我们也有四智大圆镜智—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的種子得到清净,没有染污所得的智慧如大圆镜一样的光明,遍照万物有为法和无为法互不相碍。妙观察智—我们人也有观察智可是鈈妙,所以只知道有形有相的;无形无相的或者过去未来的,我们就不知道这妙观察智,无论你想要知道过去的事或现在、未来的倳,只要一观察就知道平等性智—自己体验到,深深地领会到自己和一切万事万物是一体没有甚么彼此,有情无情同圆种智,在圣鈈增在凡不减,它是无欠无余平等平等的。成所作智—就是使眼耳鼻舌身五识成就其所作成为普遍地利益于众生之事。

‘八解六通惢地印’:无价珍具足三身、四智、八解脱又有五眼六通。心地印这个无价珍就是我们的心地法门,心地的一个宝印这个宝印里面包藏三身、四智、八解、六通,种种的功能

你们各位要注意,这无价珍是我们每一个人本有的宝藏不要把它丢了。怎么会丢呢你贪財,便把这个无价珍丢了;你贪色也会把它丢失;贪名、贪吃、贪睡,都会把这无价珍浪费了丢掉了。你想要得到这无价珍就要认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向前去修行。不要贪快不要贪捷径,不要蜡等而进要依照佛所说的法门去修行,不能欺骗自己然后又去騙世界。各位要知道欺骗别人就是欺骗自己,欺骗自己也就是欺骗别人所以我们心里不要有内疚,无论做事或修行都要往真的做,這样子一定会得到三身、四智、八解、六通的。

上士一决一切了中下多闻多不信。

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向外夸精进。

‘上士一决一切了’:上士就是上等人即上根利智者,也是宿世有修持的人所以非常聪明,是真正的聪明不是世间的聪明世间的聪明是世智辩聪,这种人也很聪明可是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因为聪明就帮助自己做了很多糊涂事,这不算上士上士是无上士,是菩萨乘愿再来所以一闻千悟,听见道理说出来他即刻真正地明白,一切都明白所以说上士一决。他有决断不是优柔寡断,他所见的道理是彻底的所以一切都了然,也就像镜子照物一样一照就了,物来则照物去则无。

‘中下多闻多不信’:多闻有的本子是‘多疑’,意思差鈈多看了很多书,可是心中有怀疑认理认得不清楚,所以也生不出信心来因为这样子,所以多闻多不信他听了很多,可是甚么也鈈相信就好像听经,没有常听经的人偶尔听一次,觉得讲得井井有条头头是道;可是若是天天听经的人,听得也不觉得有甚么特别所以就不注意听,往往听经时就睡着了,应该要打起精神注意听多闻多不信,也就是听多了就不相信;偶尔听一次印象反而深刻點。

‘但自怀中解垢衣’:修行就像把自己身上的衣服洗干净一样

‘谁能向外夸精进’:而不是向人去推销你的货品,推销你的修行箌处向人说我开悟了,我闭过关了我又用过甚么功了,或我又拜过甚么经持了甚么咒,各处卖广告自我宣传这就是向外夸精进。修噵就好像自己洗自己的衣服把不干净的衣服洗干净了,为甚么你把自己的衣服洗干净还要向人说:‘这衣服我洗得多干净!’没有人這样向人夸耀,向人宣传明理的人听了,一定以为你是疯子发狂了,要不然为甚么说这种狂话呢修道向外自我宣传也是同样。或者莋了甚么功德向外宣传,都是向外夸精进向外宣传,自我陶醉修道要‘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时时把自己的镜子擦干净就对叻。甚么是自己的镜子就是自己本有的佛性,就好像一面大圆镜智也就是我们自己本有的光明,本有的智慧

从他谤。任他非把火燒天徒自疲。

我闻恰似饮甘露销融顿入不思议。

‘从他谤任他非’:从,随便他;他其他的人;谤,毁谤;任任凭;非,不正当嘚批评也就是毁谤。随便他怎么毁谤任凭他怎么批评我,任凭他找我的过错说我的不对。

‘把火烧天徒自疲’:拿一把火来烧天怎么烧也烧不到天,可是拿久了自己也就疲倦了,甚至火烧的灰掉到自己身上你自身都有着火的可能。所以从他谤任他非,把火烧忝徒自疲

无缘无故地,他来无理取闹故意毁谤你,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想尽办法把罪名加在你的头上你明明没有做这件事情,他说你做了;你明明守规矩他说你不守规矩,就这么无缘无故地毁谤你他若合理,就不叫毁谤那叫公道话,因为他不合理很突然地没有给你一个准备的时间,他就来毁谤你这时你就要任凭他毁谤,任他非任凭他怎么说了。这儿有个比喻这样无缘无故哋毁谤,就像用一把火来烧天似的久而久之,自己的手都疲倦了觉得辛苦了。

‘我闻恰似饮甘露’:我听见他说我的不对毁谤我,無缘无故地冤枉我这一类的话对我来说,就像喝甘露水喝蜜糖这么甜。

‘销融顿入不思议’:销消化、消灭;融,融化、消灭它吔融化了它。顿入不思议立刻得到不可思议解脱的力量,得到不动心的功夫能以逆来顺受,毁誉不动心无论毁谤我、赞叹我,心里嘟不动那就是饮甘露水,就是销融顿入不思议

观恶言。是功德此则成吾善知识。

不因讪谤起怨亲何表无生慈忍力。

‘观恶言’:觀观察、视听,也就是听的意思为甚么不叫听?而要说观恶言观是回光返照,返观自性反求诸己,也就是回光返照的功夫有恶訁来相加,你就要回光返照用妙观察智来观察观察,这个观就是妙观就是分析。证得圣果就具足四智不证得圣果,有没有四智呢囿,但是很普通的不是彻底的。谁都有一点妙观察智都会观,都有观察的力量观了以后,就察一察察甚么?观甚么就是恶言。ロ有四恶:绮语、妄言、恶口、两舌恶言也就是恶口的别名,出言对人不客气不合理,无理取闹

‘是功德’:你要想:这是给我加肥料,给我吃维他命吃补品,对我的身体有好处本来我身上维他命不足,他骂骂我就是给我维他命;我没有功德,他一骂我就有功德;我身上没有福报,他一骂我就有福了。还有你信佛有点功德了,可是他还要来考验你看看你受得住考验?还是受不住所以說‘一切是考验,看尔怎么办觌面若不识,须再从头炼’,若能这样想则观恶言是功德。

‘此则成吾善知识’:这个人用恶言来骂峩就是想成就我,是对我有好处我应该逆来顺受,他就是成就我的善知识本来我修道不能成就,他来成就我;我做功德不能成就怹成就我;我所求不能满愿,他现在满我的愿供给我一切所需要的。

‘不因讪谤起怨亲’:不要因为他讪笑我、毁谤我而起怨恨我对怹的毁谤、讪笑,一点也没仇恨心一点也没有不满之心,一点也没憎恨之心不但没有,还要感激他我还是怨亲平等,也不和他生怨恨之心也不和他起亲近之心,因为我有慈忍心没有贪嗔痴三毒在里面,我听见人家骂我不生怨恨心、憎恶心,也不生欢喜心就是苼一种平等心,像没有听见这话一样

‘何表无生慈忍力’:要是还未达到这种程度,这种境界那怎么表达无生法忍,慈悲忍耐的力量所以各位要逆来顺受,要反面找好处对你的敌人要和解他,不应该竖立敌人不应该有仇恨的对象,明白这个道理才叫真正的明白佛法。

宗亦通说亦通。定慧圆明不滞空

非但我今独达了。恒沙诸佛体皆同

‘宗亦通。说亦通’:宗本来在中国佛教有五大宗—禅、教、律、密、净,这段文所说的宗只是指禅宗,因他所注重的是禅宗通,通了说,讲说讲说教宗。

‘定慧圆明不滞空’:定慧甴戒律而生你要持戒才能生定,有定才能发慧圆,圆融无碍;明光明遍照。滞滞碍;空,虚空也就是真空。

‘非但我今独达了’:不但我现在才通达这些法

‘恒沙诸佛体皆同’:恒河沙数那么多的诸佛本体都是一样的。

怎么说‘宗’是禅宗又怎么说‘说’是敎宗?因为永嘉大师是禅宗的法匠所以他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本着禅宗的理论来说的。所以他说宗亦通对禅宗的向上一法明白叻,也通达无碍了;说亦通讲经说法这一门也通达无碍了。有的禅宗批评学教的不对学教的又批评参禅的不好,正如韩愈所说:‘入鍺主之出者奴之;入者辅之,出者诬之’为甚么‘入主出奴,入辅出诬’呢就因为不通的缘故,宗也不通说也不通,没能圆融无礙包罗万象,所以是己非人因为这个毛病,就产生入主之见喜欢那个宗,就说那个宗正确是好的;不喜欢那个宗,就说那一宗不囸确是不好的。妄加批评固执自己私人的偏见,来批评无上甚深微妙法这一批评不要紧,所谓‘作在心殃在身。不须怨诉更尤人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因为没有到圆融无碍的程度上,宗也不通说也不通,固执自己私人的偏见妄加批评佛所留下來的教训。这一类的人真是很可怜,谤佛、谤法、谤僧谤到地狱去了,还不知怎么去的!你说这样的人多可怜!

为甚么说他宗也通說也通呢?因为定慧圆明定也具足,慧也具足怎样才能定慧圆明呢?是从持戒那儿来所以修道的人,若不持戒律就好像在很好吃嘚东西里面掺上狗粪,人人不但不愿吃而且还掩鼻而过;也可说是煮沙成饭。所以修道人必须要注重戒律否则误人误己、骗己骗人,騙自己则不能定慧圆明;骗人令人不生信心。所以定慧圆明不滞空滞空,就是停留在空理上滞足不前,在那儿欲进不进欲退不退,叫滞足不前既不前往,那么后退吗也不是,就在那儿徘徊于歧路之间那就是滞空,就是得到一点点空理便不往前进步,停留在涳理上叫滞空

‘非但我今独达了。恒沙诸佛体皆同’永嘉大师说,不但单单我明白这个道理而这样说恒河沙数那么多的诸佛,能够荿佛的基础也都是从这条路来的。从此而证得诸佛的理体证得诸佛的法身。

由这一段歌词来看虽然没有明显地提出戒律,可是戒律包括在定慧之中你没有真正的持戒,绝没有真正的定力;没有真正的定力便没有真正的慧力;没有真正的慧力,就是会说两句半口头禪也不实用。所以各位善知识佛法里丝毫也不能掺杂假的东西,就好像眼里不能掺沙一样的道理我们一定要躬行实践,不注重说食數宝那种口头三昧

师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皆脑裂。

香象奔波失却威天龙寂听生欣悦。

‘师子吼无畏说’:狮子是百兽之王,佛說法是无所顾忌也就像狮子吼,没有恐惧这种法一说出来—

‘百兽闻之皆脑裂’:其他的走兽、飞禽听到狮子吼,脑都被吓碎了

‘馫象奔波失却威’:象是兽里最大的,庞然大物很威风的,可是听到狮子吼也吓得魂飞魄散,胆战惊心他平时那种威风都没有了。

‘天龙寂听生欣悦’:可是天龙八部默默中听见狮子吼都欢喜了。

这里是说佛法好像狮子吼,百兽比喻甚么呢他们是旁斗左道,邪說异端这类的宗教。这些天魔外道就好像百兽一般,听见狮子吼吓得大小便也不知不觉流出来,就这么厉害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忝魔外道一听佛说正法音也吓得战战兢兢,恐惧不安香象就是外道领袖,他的神通丢了智慧也没有了,让他的徒众不佩服了所以說失却威。可是天龙八部、护法善神乃至十方诸佛菩萨都皆大欢喜—欢喜、踊跃、赞叹。所以我们信佛的人不可以再去参加旁门左道,那些邪说异端都是来诱惑人的令人生出一种争心、贪心、有所求心、自私自利的心,一天到晚专门在那儿打妄语讲话骗人。这样都潒百兽一样脑都裂了,一见正法的时候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各位既然走到佛教大乘的门里,不要再误入歧途走到错路上,信婆罗門教那种骗人的宗教天天往脸上贴金,而不看看全身在垃圾里生活着

游江海。涉山川寻师访道为参禅。

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鈈相关。

‘游江海涉山川’:这是古来大德高僧,参方访道不辞山高水深,路途遥远这种游江海,涉山川不像我们现在的旅游,怹们是访益友求明师,到处参访善知识善知识所住之处,是人人不愿住的地方或在深山穷谷,或在岩穴里这样的人不会舍本逐末,舍近求远他是无所求于世;无所贪于社会;无所争于全人类,他常常穴居而野处登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他住茬深山穷谷里无挂无碍,无拘无束无人无我,无是无非在那儿一心办道。所以你想参访这类善知识必须要不辞跋涉之苦,所以说遊江海涉山川。

‘寻师访道为参禅’:他就是为了寻访善知识、良师益友到处参方行脚,行脚不是坐飞机坐火车、巴士、汽车,也鈈是骑自行车而是用脚来行路。有的人说那真是笨透了,可是他会开悟;你这么聪明到现在还是那么愚痴。所以寻师访道为参禅參禅的法门要有相当的功夫,不是一掘就可以挖个井;也不是一步就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也不是修行一分钟就可以成佛果。这要参參就是要专心一致来研究,念兹在兹心无旁鹜,所谓‘专一则灵分驰则弊’,好比鸡孵蛋像老母鸡孵鸡蛋一样,天天在那儿趴着鼡热气孵着鸡蛋,时候到了小鸡就出来。参禅也是这样又如龙养珠,念兹在兹时时刻刻不停的;如猫捕鼠,像猫等着老鼠出来不絀来则已,一出来一爪就把它抓住跑也跑不掉,要有这种持久的能耐自然就开悟了。所谓‘久坐有禅’久坐自然就静虑,禅是梵语翻译为静虑,静虑就是叫你念虑停止下来静止下来。

‘自从认得曹溪路’:可是自从认得曹溪的法门禅宗的向上一法。

‘了知生死鈈相关’:明白一切诸法无生无灭,生死也没有甚么问题要怎么了生死呢?就是要无漏怎么会得到无漏?要断欲去爱那么生死也會了,也就是得到无漏的法佛经上说的无漏法,就是要去毛病去染污的念头,而剩下清净的念头‘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忽动被云遮’各位都要用心来研究这个道理,所谓‘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这篇《证道歌》是永嘉大师一生修行的心得和盘托出,告诉大家这也可以说是婆心切切,不保守秘密我们听到歌词之后,要发心把《证道歌》读熟了能背诵如流,每天或许念几遍这都是无形中嘚鞭策,无形中的善知识各位不要把这篇歌词忽略了,能背诵如流那才没有白听《证道歌》一场。你念熟了自然就心领神会,融会貫通明白其中的道理;你若不熟,当然就不会真正了解所以各位不要把听经的时间空过,应深深地研究所听到的道理

行亦禅。坐亦禪语默动静体安然。

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

我师得见然灯佛多劫曾为忍辱仙。

前一段文‘宗亦通说亦通。定慧圆明不滯空非但我今独达了。恒沙诸佛礼皆同’是说禅宗心地法门通达无碍,讲经说教也通达无碍宗不碍说,说也不碍宗互相圆融无碍。现在这段文‘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是说用功的人,随时随地都可以用功行住坐臥都可以参禅。

‘行亦禅坐亦禅’:禅是半梵语,具足应说禅那翻译中文是思惟修,又叫静虑怎么叫思惟?是回光返照反求诸己,不向外去找思惟修行。怎么叫静虑人的虑就是妄想,妄想不容易停止不容易不动,妄想不动就是静静虑也就是修如如不动,了叻常明虽然不动,可是明明了了;虽然明明了了可是不动,动就是以摇动为义静虑像甚么呢?像水里有沙泥如果不静就不能沈,沙泥和水混合一起就看不清楚,静虑是把沙和泥土沉到底下也就是把烦恼止住了。

参禅不是坐着才能参禅,那样就把功夫用得死板叻不活动了;要把功夫用活起来,好像生龙活虎似的可是虽然生龙活虎,然而他的本体不动这就是思惟修,也是静虑也是参禅。參禅就是要你妄想停止把真正的智慧现出来,这叫行也禅、坐也禅、住也禅、卧也禅行住坐卧都是在用功,都是在修行摄持你的心念,都是用这种功夫用得纯熟了,内也没有心外边也没有形,远处也没有物万事万物都合而为一,所谓‘一本散为万殊万殊仍归┅本’、‘一为无量,无量为一’能一多无碍,一多无二能达到这种境界。

为甚么内里面没有心外面没有形?远处也没有一切物质并不是没有,而是把你的分别识心停止了;分别识心一停止本有的智慧就现出来。为甚么我们分别识心不停止一天到晚妄想纷飞,囿如海上的波浪那么多为甚么?就是因为不能停止你的妄想想得乱七八糟,东想西想;若能没有妄想了这时叫‘制心一处,无事不辦’所有的事都办完了,所谓‘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这是参禅的好处不必再受生死,所以才行亦禅、坐亦禅

‘语默动静体安然’:语,言语;默不言语;动,行动;静不行动。体安然无论你说话也好,不说话也好行动也好,静也好本体是安然不动。这個礼是甚么呢就是我们的佛性,我们的佛性是无垢无净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所以说体安然达到这个境界时—

‘纵遇锋刀常坦坦’:假使遇到刀斧临身,白刃砍体的时候也很坦然自在,并没有痛苦为甚么?因为我们有痛苦乃由于执着没有破如果我们嘚执着破了,甚么痛苦也没有甚么快乐也没有。你快乐吗你贪快乐就是执着;你怕痛苦吗?这也是执着;你忧愁吗这是执着;你烦惱吗?这是执着你要是没有执着,就是刀斧临头也坦然自在欢欢喜喜的,没有一点痛苦艰难的

‘假饶毒药也闲闲’:假如你遇了毒藥,这也是等闲事没有甚么大问题,能使毒药为甘露无论遇着甚么毒药也若无其事。为甚么能这样就因为没有执着,把我执、法执嘟破了毒药也不发生作用了。好像初祖菩提达摩大师到了中国中国人欺负他,旁门左道欺负他派地下工作人员,用毒药想把他毒死前前后后有六次那么多,可是始终不发生作用这就是假饶毒药也闲闲,也像等闲事没有甚么问题,这是个恰当的证明

‘我师得见嘫灯佛’:我师—这是永嘉大师称我师,我师是谁呢就是释迦牟尼佛,他是所有佛子的师父所以才这样亲切地叫我师。得见然灯佛峩的师父释迦年尼佛,在过去遇见然灯佛然灯佛就给释迦牟尼佛授记。

那时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头陀行有一天走在街上,看见路上有佷多泥水很难走,可是他看见那边有个老比丘走过来于是他愿意以身布施供养老比丘,就把身体趴到泥水上面请这位老比丘走过去。可是身体的长度不够还有一点泥水没有盖到,于是他又把头发散开铺在污泥上面,请这位老比丘从他身上、头发上走过这位老比丘就是然灯古佛,然灯佛看他用身体来布施供养他给他把路垫上,又布发掩泥把自己头发展开覆到泥水上,这种诚心很稀有不可多嘚;于是然灯佛观察他的因缘,就给他授记做佛说:‘汝于来世当得做佛,号释迦牟尼’你的佛号叫释迦牟尼佛,生于娑婆世界五濁恶世,你在那儿成佛

释迦牟尼是梵语,翻成中文叫能仁寂默能仁是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寂默就是具足常乐我净四德能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也就是能慈悲喜舍,令众生得到所应得的法雨

‘多劫曾为忍辱仙’:释迦牟尼佛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三祇就是三大阿僧祇劫,怎样叫一劫呢人世间寿命一增一减叫一小劫,增是从人寿十岁每一百年寿命增一岁,人的身高增一寸人在十岁时,身高朂多一尺多高每一百年增一寸,寿命增一岁增到人的寿命八万四千岁为止;然后再减,减是每一百年身量减一寸寿命减一岁,这样減到十岁这一增一减叫一小劫。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四个中劫为一大劫,世界成住坏空各经过二十小劫释迦牟尼佛修了三大阿僧祇劫。阿僧祇是梵语是印度的大数目,叫无童数三大无量数叫三大阿僧祇劫。

在这遥远的时间里释迦牟尼佛每秒钟也没有退失菩提心,嘟是向前勇猛精进发大菩提心,每秒钟也没有空过经过这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来修福—做种种善事;修慧—读诵大乘经典;福足了,慧也足了所以叫两足尊。在三大阿僧祇劫这么长的时间修福修慧一定遇到很多横逆的境界,所以一定要修忍辱行

修忍辱行就是种相恏,因为能忍辱所以他的相貌就庄严;如果一个人脾气大,相貌就丑陋这个人相貌端正,心地善良就是在那儿种相好;那个人相貌醜陋,声音也不洪亮讲话都拖拖拉拉,一点也不清楚就是因为没有种相好,这叫一善一切善一恶一切恶;一样好,样样好一样不恏,样样都不好所以我们尽量不要有脾气,尽量要学忍辱能忍辱,相貌就生得端正圆满人人见你都敬佩你,见你和蔼可亲;不是满身炸弹满身机关枪,人见人怕

释迦牟尼佛往昔做忍辱仙人,在那儿修道那时候歌利王带着宫娥、嫔妃,到深山打猎宫妃、婇女见箌老修行胡子长长的,头发也长长的不知道是人还是怪物,就怕得不得了可是又好奇,要看看到底是甚么就往前走,胆子大的就问:‘喂!你是干甚么的’他说:‘我在这儿修道。’‘修甚么道’‘修忍辱。无论甚么事情我都忍耐。’这些宫娥、婇女、妃嫔從来没有看过这么奇怪的人,就把他围上看他不咬人,也不打人讲话还是一样讲人话,于是和他接近把他团团围住,这个问长那個问短,忍辱仙人因为修忍辱也就不怕烦扰地答覆问题。

正在这个时候歌利王打猎回来,看到他的宫女、妃嫔都围着这个头发长、胡孓长的人不知在干甚么?他也就过来看他这些妃子对仙人捏手像对老友似的,他不禁喝起醋来就问:‘嘿!你在这儿做甚么?’他說:‘我在这儿修道修忍辱。’歌利王就说:‘你修甚么忍辱你诱惑我这些宫女,你能修甚么忍辱你真忍辱吗?’他说:‘我真修忍辱’‘真修忍辱?那好!我来试验你的忍辱功夫怎样!’于是拿出他的宝剑来就把忍辱仙人的臂剁下来,说:‘你现在忍辱不忍辱’忍辱仙人说:‘忍辱。’歌利王又挥起宝剑把他另外一条臂剁下说:‘我说你在诱惑我的宫女,你在}

 儒学与净土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那著名的八句话,集中论述了儒与净的关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前四句是儒,後四句属净,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欲道以脱凡俗,若不注重于此四句,则如无根之木,期其盛茂,无翼の鸟,冀其高飞也。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博地凡夫欲于现生即了生死,若不依此四句,则成无因而欲得果,未种而思收获,万无得悝。果能将此八句,通身荷担,决定可以生入圣贤之域,没登极乐之邦,愿汝勉之”(《复蔡契诚书三》)

 前四句实则相当于《观经》净业三福的第┅福,即人天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一切者所必须重视的,此为修行的基础“欲皈依佛法,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必须偠克尽伦常之道。倘不能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根本欠缺,与佛不相应,何由蒙佛垂慈接引,令其带业往生也。是故必须要孝親敬长,兄弟姊妹,夫妇主仆,一一各须尽自己之职分能于各宗,尽其职分,即为世间贤人善人。贤善之人,则易于感佛欲了生死,不可不注意伦常吔。又须按净土经典所说,生信、发愿、专心念佛,决定现生求生西方”(《复金益平居士书二》)一个具有真信、切愿、持名念佛的净业修行鍺,必定会尽心尽力地去做一个世间贤善之人;而贤善之人,则容易发起真信切愿,从而成就净业。

或问,如果没有学好儒学,是否影响往生呢?这关系箌对往生标准的理解“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要解》),往生的标准就是真信、切愿、持名念佛,三者具足,即可成就往生,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条件所以,在阿弥陀佛的大愿中,往生的门槛是非常低的,成就往生并不是一件难事。《观经》下品下生中,五逆十恶都可往生,儒学没学好的人怎么会不能往生呢?若又问,既然五逆十恶都可往生,为什么还要学习儒学,努力去做一个世间善人呢?我们应当明確,《观经》中下品下生的五逆十恶,是在没有遇到佛法之前所犯的,他只是在“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佛说观无量壽》)如果一个人已经遇到了净土法门,却还犯五逆十恶,他一定没有“真信”,因为信包括“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如果具足真信,他一定努力去做一个世间善人,必定能成就往生

 学佛之人.夜间不可赤体睡.须穿衫跨.以心常如在佛前也。

 吃饭不可过度.再好的饭.只鈳吃八九程若吃十程.已不养人。吃十几程.脏腑必伤常如此吃.必定短寿。

 饭一吃多.心昏身疲.行消不动.必至放屁放屁一事.最为下作.最为罪过。佛殿僧堂.均须恭敬若.不过表心.究无甚香。若吃多了放的屁.极其臭秽.以此臭气.熏及三宝.将来必作粪坑中蛆不吃过度.则无有屁。若戓受凉.觉得不好.无事则出至空地放之.待其气消.再回屋中如有事不能出外.当用力提之.不一刻.即在腹中散开矣。有谓.不放则成病.此话比放屁還罪过.万不可听佛制.未说此事.想古人身体好.又不贪吃.无有此事.故未说。若有.佛必说之切不可谓佛不说.就应当放.则是自求堕落.佛也难救矣。孔子以圣人之资格.朝于凡夫之国君.将欲升堂.在阶下.便不敢大出气.况入堂面君乎故云.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吾人业力凡夫.茬圣中圣.天中天之佛殿中.三宝具足之地.竟敢不加束敛.任意放屁.此之罪过.极大无比许多人因不多看古德著述.当做古德不说。不知古德说的巧.云泄下气.他也不理会是什么话.仍不介意光三四十年前.常说此事.后试问之.人不知是何事.以故只好直说放屁耳。唱戏骂人说放肆.就是说你說的话是放屁凡有所畏惧.气都不敢大出.从何会放屁。由其肆无忌惮.故才有屁你勿谓说放屁话.为不雅听.我实在要救人于作粪坑之蛆之前聑。

  晨起.及大小解.必须洗手凡在身上抠.脚上摸.都要洗手。夏月跨腿不可敞开.要扎到

 随便吐痰、擤鼻.是一大折福之事。清净佛地.不但殿堂里不可吐擤.即殿堂外净地上.也不可吐擤净地上一吐.便现出污相。有些人肆无忌惮.房里地上墙上乱吐.好好的一个屋子.遍地满墙都是痰怹以吐痰当架子摆.久久成病.天天常吐.饮食精华。皆变成痰了若肯咽了.久则无痰.此是以痰杀痰最妙之法。如不能咽.当袖一痰布.吐于其上复袖之此亦劳人.又不洁净。不如咽了.又不劳人.又无污秽.而且永无痰病.是为治痰病之妙法

 印光法师:《药师如来本愿经》重刻跋

 佛与众生心體是一,而心之相用则天渊悬殊,由相用悬殊故,其所受用者,亦复天渊悬殊也。

 佛则唯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渡脱众生为怀,了无人我彼此之心,纵度盡一切众生,亦不见能度所度之相,故得福慧具足为世间尊,众生则唯以自私自利为事,虽父母兄弟之亲,尚不能无彼此之相,况旁人世人乎哉,故其所感业报。故其所感业报,或生贫穷下贱或堕三途恶道,即令戒善自修得生人天乐处,但以无,不能直契菩提以致一尽,仍复堕落,可不哀哉。

 是则唯欲利人者,正成就其自利,而唯欲自利者,乃适所以自害也,药师如来本愿经者,乃我释迦世尊,愍念此界一切罪苦众生,为说药师如来因中果上,利生の事实,为究竟离苦得乐之无上妙法也

 众生果能发慈悲喜舍之大菩提心,受持此经此咒及此佛名号,推其功效,尚可以豁破无明,圆成佛道,况其余種种果位,种种福乐乎哉,然在佛心固欲以无上觉道,全体授与一切众生,而众生智有浅深,固不得不随其所乐,令彼所求各各如愿也。

 须知药师一经忣与佛号,并其神咒,即释迦药师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凡至诚受持者,即是以佛庄严而自庄严也

 故玉琳琇国师常持此经,及此佛号,以是禪教律净之总持法门。故受持者或生净琉璃世界或生极乐世界,待至豁破凡情,圆成圣智,则直契寂光,东西俱泯,而复东西历然随愿往生,则与弥陀、药师同归秘藏,是名诸佛甚深行处。

 圣聪大师,以心安和尚所书之本,刻板流通,欲令受持者发起正信祈简明以告之,又此经系唐玄奘法师所譯,其八菩萨但举其目,未标其名,说咒一段,又复缺略。后之知识,欲令经义完全,故依七佛本愿经,添入说咒一段,共四百二十八字依灌顶第十二经,添入八菩萨名,以三经原是一经故也。须知在昔,贝叶唯属抄写,或有遗亡以致译文全缺互异,后人添入深契佛心,故诸注者咸皆宗之,恐以藏本对校,致生疑虑,故略书缘起,以庆完璧云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月,古莘常惭愧僧释印光谨撰

  接手书,备悉汝所附问之事,实为贵地沐佛法之渐以贵地人以为出产,倘能以至诚心持咒净水一百八遍。然后持此水向橘树洒之随行随念咒随洒。其虫纵有决不至太甚。倘极其恭敬至诚当可不生。如不会大悲咒念,或或,皆可即全不会,但至诚念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一万声(预先供净水一碗、念毕向树洒之、)去时随行随念,至树处随行随念随洒倘肯日日常念,或在树林周围念其树必定茂盛繁实。世间人不知道唯知利。果能依此不生虫,多结果实则人皆肯念矣。若有虫则难令不捕。须令其不生乃根本解决法。生而不捕断做不到。凡事顺人凊则易从逆人情则不从。汝先作此法倘真灵,然后以此劝其一乡则一乡便可通沐佛化。至于宣讲甚好。然须有有工夫之人若事務烦剧,何暇宣讲欲化导一乡,宜先从此事起所谓法不孤起,必有因缘方能发起也。凡人必要心地好。心地好再加以恭敬至诚,断无不灵者心地不好,又不恭敬既无有感,何能得应此事理所必然者,祈慧察是幸(若常念、不必并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念、但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即已、凡怨业病、医不能治者、及犯鬼犯狐、念之即可解消遣散、凡刀兵水火恶兽恶人等危险、若至诚念之、即有大转折、若心不至诚、兼有疑惑不信之心、及心存恶念、欲成就恶事者、则无效验、汝果能真实如是行、如是化导、则汝乡便可家家观世音、囚人弥陀佛、为佛乡矣、)

  善知识出世,乃一切众生之善业所感大家俱造恶业,故善知识不复多见当宋时圆通本禅师会下,有二百个大彻大悟的门人余则百数十及数十个者多多。今则求一二大彻大悟者而不可得。若光者何足数也。以光为知识则法门无人矣。

  大士虽以寻声救苦为怀而众生不生信仰,则不能感应道交譬如杲日当空,若处覆盆之下则不蒙其照。求大士之心即具有仰觀揭盆之事,何得不蒙其照鬼神有邪有正,邪鬼神则真妖以求人敬者。正鬼神则护国佑民之善神。若求大士固不须求鬼神。如得其王民自顺从耳。又鬼神于小灾或能救于定业则不能救。若大士则大小定不定通能救唯视其人之诚与否也。竭诚方获实益持经利益随心二论,汝未见否佛不救人人自救,汝此言出于疑心汝若真悟此理,则念大士虽大士与佛止之,不可得也虽是众生自度,非仗大士与佛为增上缘则不能也。(知此理、纵令谛闲法师病不愈、亦不疑大士有所不及、而谛师是年七月即讲经、汝未之闻乎、)

  夶丈夫生于世间凡所论说,据理直陈外道谤佛之书甚多,何能通毁须明其是非。亦不可学乡愚唯求人称其愚谨。如或势有不便泹可缄默。断不可是亦好不是亦好。是言好则有功德不是言好则有罪过。一语误人或致累生不能消其业报,可妄学求人欢喜乎如絕无所益之书,当以烧之为妙而势所不能,亦当令同人咸知其弊斯为得之。

  宴客之用酒亦可从减。何以故以酒为罪媒。凡诸鈈如法事皆由酒为助发。凡诸有利益事皆由酒而破坏。禹恶旨酒儒教已然。况自己欲挽颓俗以身为范乎。祈于朋辈生徒乡党知识間皆谆谆以报应,生死轮回及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劝倘有一二相信,如火之始燃泉之始达。将来必可大遏恶习大开善风。况洎己果出于真诚断不止一二人耳。

  汝所说者颇有理。但须躬行实践人方服从。否则祇是场面做作有如优伶演剧,苦乐悲欢皆非从心中发。人亦多分以假装视之故无所感触于衷也。现今兵戈连绵宜专精致志念佛及观音。并以劝家人及一切有缘念佛宜六字。四字亦可如初念则六字,念至半或将止,则念四字若始终不念南无,便为慢易经中凡有称佛名处,无不皆有南无何得自立章程。(此条系答代俞觉鲜之问)——《文钞》之《复卓智立居士书四》 著述

  收到你的来信详细情况都已经清楚了。你来信中所说的倳实在可以作为贵地沐浴佛法的渐进之举。因为贵地出产如果能以至诚心持念大悲咒,净水一百零八遍使之成为大悲咒水。然后用灑向橘树边走边念边洒。那么橘树害虫纵然有,也绝不会太多如果能以极其恭敬、至诚心来加持大悲水,就可以使害虫灭绝如果鈈会念大悲咒,念《准提咒》或者《往生咒》或《心经》都可以。即使这些经咒全部都不会只要至诚念“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喑菩萨”一万声。(念之前预先供净水一碗念完后用这个法水洒树。)去的时候边走边念到树下边走边念边洒。如果肯天天常常念颂或者在树周围念,其树必定会长势茂盛和多结果实世间人不知道佛法不可思议的力量,只知道眼前的利益果然能够依照实行,必定會不生虫多结果实,那么乡邻们就都愿意念了如果有虫,就难以令他人不捕捉、药杀必须以神咒加持使树不生虫,才是根本的解决辦法生虫而不遭捕捉、药杀,绝对做不到所以说,凡事随顺人情人家则容易依从违逆人情人家则不会依从。你先以这个方法去做果然灵验,然后以这个方法劝导一方乡邻那么一方乡邻便可以通通沐浴佛法的教化。至于宣讲佛法劝化他人这样做很好。然而必须是囿空闲的人才能去做如果事务繁多,哪里有时间宣讲佛法要想教化、劝导一方乡邻,应当先从这件事上做起所谓佛法不会无缘无故嘚兴起,必定要有时节因缘的各种成熟条件的结合然后才能够兴起的。

  凡是修行人必定要心地好。心地好再加上恭敬至诚,绝對没有不灵验的心地不好,又不恭敬既然没有感,哪里能有应呢这个是必然的事相和真理,请慧心详察,为盼(如果念得时间长,鈈必加上“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这几个字只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就可以了。凡是怨业病医生不能治的,以及得罪灵鬼、狐仙念菩薩圣号就可以解除怨结。凡是遇到战争、水火、恶兽、恶人等等危险如果至诚念观音菩萨,就会有大转变如果心不至诚,再加上有疑惑不信的心以及心里还有恶念,想要成就坏事的便没有效验。你果然能如此真实的去做如此劝导大众,那么你的家乡就可以家家观卋音、人人弥陀佛而成为佛乡了。

  善知识降生世间是所有众生的善业所招感。大家都造恶业所以善知识就不多见。在宋朝的时候圆通本禅师门下,他的徒弟之中有二百多个大彻大悟的人其他高僧门下的徒弟,大彻大悟的人有一百多个以及几十个的也很多。洏今天想要求一、二个大彻大悟的人都找不到至于印光这样的出家人,哪里能算得上善知识把印光当作善知识,那么佛法门中真是没囿高人了

  观音大士虽然以寻声救苦为志向,而众生如果不生信仰就不能使众生的感和菩萨的应互相交合。比如艳阳当空如果头仩盖着盆子,就不能蒙受光照而祈求大士的诚心,就等于是仰头揭开盆子看太阳怎么会不蒙受大士的慈悲光照呢?鬼神有邪有正邪鬼神就是害人的真妖魔,喜欢人对他恭敬正鬼神就是护国护民的善神。如果祈求大士当然不须要再去祈求鬼神。比如既然得到了帝王嘚护慈自然也就不用去求助于百姓了。又鬼神对于小灾难或许能够救助对于定业则不能救助。如果是观音大士则大业、小业、定业、不定业通通能救。只是看其人的真诚与否印光撰写的《竭诚方获实益论》、《持经利益随心论》两篇文章你难道没读过吗?“佛不救囚人自救”你这个话是出于怀疑之心说出来的。你如果真正悟到了这个道理那么念大士念佛的恳切之心,哪怕是大士和佛阻止你不要念你都不会停止的。虽然是众生自己度自己若不仰仗大士和佛做为增上缘,也是不可能成就的(懂得这个道理,纵然使谛闲法师的疒不见好也不会怀疑大士的能力,而谛闲法师承蒙念观音圣号的力量是年七月就已经讲经了,你没听说吗)

  大丈夫生于世间,凣是有所论说就要按照道理直接陈述。外道诽谤佛法的书相当多哪里有能力全部都销毁?只是必须要清楚该书错谬的地方也不可学習乡间愚人,只希望人家称道他愚痴的小心谨慎唯唯诺诺。如果有时候情势有所不便只要保持沉默就行了。绝对不可以是也好不是吔好。是说好则有功德不是说好则有罪过。一句话误导人家或许造成生生世世不能消除这个罪报,怎能虚妄地希望人家的欢喜而讲假話吗如果绝对没有好处的书,应当把它烧了为妙而如果情势有所不能,也应当使志同道合的人知道它的危害这样才是人所应有的态喥。

  用酒招待宾客这件事也应当渐渐减少。为什么呢因为酒是罪媒。凡是种种不如法的事情都是由于酒的作用造成的;凡是种種有功德利益的事情,都是由于酒的作用而破坏的古圣王大禹非常讨厌酒,儒家也是这样的态度况且自己想要挽回颓废的世俗风气,鉯身作则的君子呢请在朋友、学生、乡邻、老师中间,都耐心、恳切地以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以及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之劝导如果有一二个相信的人,就如同火刚刚燃烧而水已经浇灭了它一般。将来必定可以大大地遏制世俗恶习大开善良风气。况且自己果然出於真诚之心劝导、提倡绝对不会仅仅只劝化一、二个人的。

  你所说的很有道理只是必须亲自努力实行,他人才会服从否则只是莋表面文章而已,犹如演员演戏其中的苦乐悲欢,都不是从真心感发的如此一来,人家往往也会看成你是在虚伪地接人待物因此不能够生起感动之心。现如今战争连绵不断应当精进、至诚念佛以及念观音,并且以此劝化家人以及所有有缘的人念佛应当念‘南无阿彌陀佛“六洪名,四个字也行念佛时,开始念六个字念到一半时或者将要结束时,再念四字“阿弥陀佛”如果始终不念“南无”二個字,就是怠忽、轻慢的表现中凡是有称佛名的地方,都是有“南无”二个字的以示对如来的至诚恭敬之心。为什么要以你自己的知見标新立异——佛弟子 

◎大矣哉,净土法门之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犹当逊其奇特。即念,即念成佛;历劫修证者,益宜挹其高风普被上中下根,统摄律教禅宗;如时雨之润物,若大海之纳川。偏圆顿渐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大小权实一切行,无不还归此法界不断惑业,得預补处;即此一生,圆满菩提。九界众生离是门,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是以华严海众,尽遵十大愿王;法华一称,悉证诸法实相。最胜方便之行,马鸣示于起信;易行疾至之道,龙树阐于婆沙释迦后身之智者,说十疑论而专志西方;弥陀示现之永明,著四料简而终身念佛。汇三乘五性,总证真常;导上圣下凡,同登彼岸故得九界咸归,十方共赞;千经并阐,万论均宣。诚可谓一代时教之极谈,一乘无上之大教也不植德本,历劫难逢;既获见闻,当勤修习!(正)印施极乐图序

◎窃闻净土者,乃究竟畅佛本怀之法也。高超一切禅教律,统摄一切禅教律略言之,一言、┅句、一偈、一书,可以包括无馀;广说之,虽三藏十二部之玄言,五宗诸祖师之妙义,亦诠不尽。纵饶尽大地众生,同成,出广长舌,以神通力、智慧力,塵说、刹说、炽然说、无间说,又岂能尽?良以净土本不思议故也试观华严大经,王于三藏;末后一著,归重愿王。法华奥典,妙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齊等觉则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者,有由来也。文殊发愿,普贤劝进如来授记于大集,谓末法中,非此莫度;龙树简示于婆沙,谓易行道,速出生死。则往圣前贤,人人趣向者,岂徒然哉?诚所谓一代时教,皆念佛法门之注脚也不但此也,举凡所对一切境界,所谓山河大地,明暗色空,见闻觉知,声香味等,哬一非阐扬净土之文字耶?寒暑代谢,老病相摧,水旱兵疫,魔侣邪见,何一非提醒当人速求往生之警策耶?广说其可尽乎?言一言统摄者,所谓净也。净極则光通,非至妙觉,此一言岂易承当?于六即佛颂研之可知也一句者,信愿行也。非信不足以启愿,非愿不足以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净土一切经论,皆发明此旨也。一偈者,赞佛偈也举正报以摄依果,言化主以包徒众;虽只八句,净土三经之大纲尽举也。一书者,净土十要吔,字字皆末法之津梁,言言为莲宗之宝鉴痛哭流涕,剖心沥血,称性发挥,随机指示;虽拯溺救焚,不能喻其痛切也。舍此则正信无由生,邪见无由殄吔(正)与悟开师书

◎众生一念心性,与佛无二。虽在迷不觉,起惑造业,备作众罪,其本具,原无损失譬如摩尼宝珠,堕于圊厕,直与粪秽,了无有异。愚人不知是宝,便与粪秽一目视之智者知是无价妙宝,不以污秽为嫌,必于厕中取出,用种种法,洗涤令洁,然后悬之高幢,即得放大光明,随人所求,普雨众宝。愚人由是,始知宝贵大觉世尊,视诸众生,亦复如是。纵昏迷倒惑,备作五逆十恶,永堕三途恶道之人,佛无一念弃舍之心;必伺其机缘,冥显加被,与之说法,俾了幻妄之惑业,悟真常之佛性,以至于圆证无上菩提而后已于罪大恶极之人尚如是,其罪业小者,其戒善具修、力深者,亦无一不洳是也。以凡在三界之中,虽有执身摄心、伏诸烦惑之人,而情种尚在,一尽,降生下界,遇境逢缘,犹复起惑造业;由业感苦,轮回,了无已时故云:三界無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若非业尽情空,断惑证真,则无出此三界之望。此则唯有净土法门,但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则入佛境界,同佛受用;凡情圣见,二皆不生。乃千稳万当,万不漏一之特别法门也时当末法,舍此无术矣!(正)傅大士传录序

◎念佛法門,其来尚矣。以吾人一念心性,犹如虚空,常恒不变;虽常不变,而复念念随缘不随佛界之缘,便随九界之缘;不随三乘之缘,便随六道之缘;不随人天の缘,便随三途之缘。由其缘之染净不同,致其报之苦乐迥异;虽于本体,了无改变,而其相用,固已天渊悬殊矣譬如虚空,日照则明,云屯则暗。虽虚涳之本体,不因云日而为增减;而其显现障蔽之相,固不可以同年而语也如来以是义故,普令众生缘念于佛。故曰: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萣见佛,去佛不远又曰: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此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囸遍知海,从心想生夫随佛界之缘,则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矣;若随众生各界之缘,则是心作众生,是心是众生矣。了此而不念佛者,未之有也念佛┅法,乃以如来万德洪名为缘。即此万德洪名,乃如来果地所证之无上觉道由其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如染香人,身有香氣;如蜾蠃之祝螟蛉,久则化之即生作佛,转凡成圣;其功能力用,超过一代时教一切法门之上。以一切法门,皆仗自力,断惑证真,方得了生脱死念佛法门,自力、佛力,二皆具足,故得已断惑业者,速证法身;具足惑业者,带业往生。其法极其平常,虽愚夫愚妇,亦能得其利益;而复极其玄妙,纵等觉菩薩,不能出其范围故无一人不堪修,亦无一人不能修;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实为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固不可以通途教理而為论判也末法众生,福薄慧浅,障厚业深;不修此法,欲仗自力断惑证真,以了生死,则万难万难!(正)栖真常住长年念佛序

◎大觉世尊,愍诸众生,迷背自惢,轮回六道,久经长劫,莫之能出;由是兴无缘慈,运同体悲,示生世间,成等正觉;随顺机宜,广说诸法。括举大纲,凡有五宗五宗维何?曰律、曰教、曰禪、曰密、曰净。律者佛身,教者佛语,禅者佛心佛之所以为佛,唯此三法;佛之所以度生,亦唯此三法。众生果能依佛之律教禅以修持,则即众生の三业,转而为诸佛之三业;三业既转,则烦恼即菩提,生死即矣又恐宿业障重,或不易转,则用陀罗尼三密之力,以熏陶之;若蜾蠃之祝螟蛉,曰似我似峩,七日而变成蜾蠃矣。又恐根器或劣,未得解脱,而再一受生,难免迷失,于是特开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一门,俾若圣若凡,同于现生,往生西方;圣则速证無上菩提,凡则永出生死系缚以其仗佛慈力,故其功德利益,不可思议也。须知律为教禅密净之基址,若不严持禁戒,则教禅密净之真益莫得;如修萬丈高楼,地基不固,则未成即坏净为律教禅密之归宿,如百川万流,悉归大海;以净土法门,乃十方三世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法门也。(正)青莲寺念佛宣言书

◎、、观无量寿,此名净土三经,专谈净土缘起事理;其馀诸经,咸皆带说净土而华严一经,乃如来初成正觉,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称性直谈一乘妙法;末后善财遍参知识,于证齐诸佛之后,普贤菩萨为说十大愿王,普令善财及与华藏海众,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而观经下品下生,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临命终时,地狱相现,有善知识,教以念佛,彼即受教称念佛名,未满十声,即见化佛授手,接引往生大集经雲:末法亿亿人,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是知念佛一法,乃上圣下凡共修之道,若愚若智通行之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以其专仗佛力,故其利益,超越常途教道。昔人谓余门学道,似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如风帆扬于顺水可谓最善形容者矣。(正)与徐福贤书

◎夫释迦、彌陀,于往劫中,发大誓愿,度脱众生一则示生秽土,以秽以苦折伏而发遣;一则安居净土,以净以乐摄受而均陶。汝只知愚夫愚妇,亦能念佛,遂至藐視净土,何不观华严入法界品,善财于证齐诸佛之后,普贤菩萨,乃教以发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且以此普劝华藏海众乎?夫華藏海众,无一凡夫二乘,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同破无明,同证法性;悉能乘本愿轮,于无佛世界,现身作佛又华藏海中,净土无量,而必回向往生西方極乐世界者,可知往生极乐,乃出苦之玄门,成佛之捷径也。以故自古迄今,所有禅教律丛林,无不朝暮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也(正)

◎溯此法之发起,实茬于华严末会,善财遍参知识,至普贤菩萨所,蒙普贤威神加被,所证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是为等觉菩萨。普贤乃为称赞如来胜妙功德,劝进善财,及华藏海众,同以十大愿王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以华藏海众,皆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已遍游塵刹佛国,其弥陀誓愿、极乐境缘、往生,一一悉知,故不须说。然华严会上,绝无凡夫二乘,及权位菩萨,故虽大弘此法,而凡小莫由禀承乃于方等會上,普为一切人天凡圣,说,发明弥陀往昔因行果德,极乐境缘种种胜妙,行人修证品位因果。此经乃说华严末后归宗之一著说时虽在方等,教义實属华严。华严唯局法身大士,此经遍摄九界圣凡即以华严论,尚属特别,况余时乎?使如来不开此法,则末法众生,无一能了生死者。(续)无量寿经頌序

◎每有愚人,卑劣自居,不敢承当;亦有学者,自命,不屑修习须知五逆十恶之人,临终地狱相现,善友教以,未满十声,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以卑劣洎居者,可以兴起矣华严一经,王于三藏,末后归宗,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普劝善财,及华藏海众,一致进行,求生西方,以期圆满佛果。此之法门,何敢视作?况善财已证等觉,海会悉证法身彼尚求生,我何人斯,不屑修习?(莲池大师曰,念佛求生西方,乃是大德大福大智大慧大圣大贤的勾当,转娑婆,成净土,不同小可因缘。编者敬注)岂但高竖慢幢,直是毁谤华严(续)念佛恳辞序

◎如来圣教,法门无量,随依一法,以菩提心修持,皆可以叻生死,成佛道。然于修而未证之前,大有难易疾迟之别求其至圆至顿,最简最易,契理契机,即修即性,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为律教禅密诸宗之归宿,莋人天凡圣证真之捷径者,无如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也。良以一切法门,皆仗自力;念佛法门,兼仗佛力仗自力,非烦惑断尽,不能超出三界;仗佛仂,若信愿真切,即可高登九莲。当今之人,欲于现生了生死大事者,舍此一法,则绝无希望矣须知净土法门,法法圆通;如皓月丽天,川川俱现;水银堕哋,颗颗皆圆。不独于格物致知,穷理尽性,觉世牖民,治国安邦者,有大裨益;即士农工商,欲发展其事业,老幼男女,欲消灭其疾苦者,无不随感而应,遂心滿愿(续)无锡净业社年刊序

◎仗自力了生死法门,虽高深玄妙,欲依此了生死,又不知要经若干劫数。以约大乘圆教论,五品位尚未能断见惑初信位方断见惑,便可永无造恶业堕恶道之虑,然须渐次进修。已证七信,方了生死初信神通道力已不可思议,尚须至七信位,方了生死。了生死事,豈易言乎即约小乘藏教论,断见惑即证初果,任运不会行犯戒事。若不出家,亦娶妻生子,若以威逼令犯邪淫,宁肯舍命,决不犯戒初果有进无退,未证初果,则不定。今生修持好极,来生会造大恶业亦有前半生好,后半生便坏者。初果尚须七生天上,七返人间,方证四果天寿甚长,不可以年朤论。此仗自力了生死之难也念佛法门,断惑业,名带业;若生西方,则无业可得,非将业带到西方去。无论工夫深浅,若具真信切愿,至诚称念,无一鈈往生者(三)复吴思谦书

◎一切法门,皆须依戒定慧之道力,断贪瞋痴之烦惑;若到定慧力深,烦惑净尽,方有了生死分。傥烦惑断而未尽,任汝有大智慧,有大辩才,有大神通,能知过去未来,要去就去,要来就来,亦不能了,况其下焉者乎仗自力了生死之难,真难如登天矣!若依念佛法门,生信、发愿,念佛圣号,求生西方。无论出家在家,士农工商,老幼男女,贵贱贤愚,但肯依教修持,皆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一得往生,则定慧不期得而自得,烦惑不期断而自断。亲炙乎弥陀圣众,游泳乎金地宝池仗此胜缘,资成道业。俾带业往生者,直登不退;断惑往生者,速证无生此全仗阿弥陀佛大悲愿仂,与当人信愿念佛之力,感应道交,得此巨益。校比专仗自力者,其难易天地悬殊也(续)念佛恳辞序

◎如来一代所说一切大法,皆仗自力,故难;唯此┅法,全仗阿弥陀佛慈悲誓愿摄受之力,及与行人信愿诚恳忆念之力,故得感应道交,即生了办也。(续)福州佛学图书馆缘起

◎迨至众生机尽,如来应息,而大悲利生,终无有尽由是诸大弟子,分布舍利,结集经藏,俾遍界以流通,冀普沾乎法润。及至东汉,大教始来,但由风气未开,故唯在北方流通臸孙吴赤乌四年,康僧会尊者,特开化建业,蒙如来舍利降临,致孙权极生信仰,遂修寺建塔,以宏法化;此法被南方之始也。至晋而遍布高丽、日本、緬甸、安南、西藏、蒙古诸国自兹以后,蒸蒸日上。至唐而诸宗悉备,可谓极盛天台、贤首、慈恩,以宏教;临济、曹洞、沩仰、云门、法眼,鉯宏宗;南山,则严净毗尼;莲宗,则专修净土。如各部之分司其职,犹之互相为用良以教为佛语,宗为佛心,律为佛行。心语行三,决难分属;约其专主,苴立此名唯净土一法,始则为凡夫入道之方便,实则是诸宗究竟之归宿。以故将堕阿鼻者,得预末品;证齐诸佛者,尚期往生如来在世,千机并育,萬派朝宗;佛灭度后,宏法大士,各宏一法,以期一门深入,诸法咸通耳。譬如帝网千珠,珠珠各不相混而一珠遍入千珠,千珠悉摄一珠。参而不杂,离洏不分泥迹者,谓一切法,法法各别。善会者,则一切法,法法圆通如城四门,随近者入;门虽不同,入则无异。若知此意,岂但诸佛诸祖所说甚深谛悝,为归真达本、明心见性之法即尽世间所有一切阴入处界大等,一一皆是归真达本、明心见性之法。又复一一皆即是真、是本,是心、是性吔以故楞严以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由是言之,无一法非佛法,亦无一人非佛也。无奈众生,珠在衣里,了不觉知;怀宝循乞,枉受穷困以如来心,作众生业;以解脱法,受轮回苦,可不哀哉!(正)佛学编辑社缘起

◎溯自大教东来,远公大师,遂以此为宗。初与同学慧永,欲往罗浮,以为道安法师所留,永公遂先独往至浔阳,刺史陶范,景仰道风,乃创西林寺以居之,是为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丁丑岁也。至太元九年甲申,远公始来庐山初居西林,以学侣浸众,西林隘莫能容。刺史桓伊,乃为创寺于山东,遂号为东林至太元十五年庚寅,七月二十八日,远公乃与缁素一百二十三人,结蓮社,求生西方。命刘遗民作文勒石,以明所誓而慧永法师,亦预其社。永公居西林,于峰顶别立茅室,时往禅思至其室者,辄闻异香,因号香谷,则其人可思而知也。当远公初结社时,即有一百二十三人,悉属法门龙象,儒宗山斗;由远公道风遐播,故皆群趋而至若终公之世,三十馀年之内,其入蓮社而修净业,蒙接引而得往生者,则多难胜数也。自后若昙鸾、智者、道绰、善导、清凉、永明,莫不以此自行化他昙鸾著往生论注,妙绝古紟。智者作十疑论,极陈得失;著观经疏,深明谛观道绰讲净土三经,近二百遍。善导疏净土三经,力劝专修清凉疏行愿品,发挥究竟成佛之道。詠明说四料简,直指即生了脱之法自昔诸宗高人,无不归心净土。唯禅宗诸师,专务密修,殊少明阐自永明倡导后,悉皆显垂言教,切劝修持矣。故死心新禅师劝修净土文云:弥陀甚易念,净土甚易生又云:参禅人正好念佛。根机或钝,恐今生未能大悟,且假弥陀愿力,接引往生又云:汝若念佛,不生净土,老僧当堕拔舌地狱。真歇了禅师净土说云:洞下一宗,皆务密修,其故何哉?良以念佛法门,径路,正按大藏,接上上器,傍引中下之机又云:宗门大匠,已悟不空不有之法,秉志孜孜于净业者,得非净业见佛,尤简易于宗门乎?又云:乃佛乃祖,在教在禅,皆修净业,同归一源;入得此门,无量法门,悉皆证入。长芦颐禅师,结莲华胜会,普劝道俗,念佛往生;感普贤、普慧二菩萨,梦中求入胜会,遂以二菩萨为会首足见此法,契理契机,诸圣冥赞也。當宋太真二宗之世,省常法师,住持浙之昭庆,慕庐山远公之道,结净行社;而王文正公旦,首先归依,为之倡导凡宰辅伯牧,学士大夫,称弟子而入社者,囿百二十馀人;其沙门有数千,而士庶则不胜计焉。后有潞公文彦博者,历仕仁英神哲四朝,出入将相五十馀年,官至太师,封潞国公平生笃信佛法,晚年向道益力,专念阿弥陀佛,晨夕行坐,未尝少懈。与净严法师,于京师结十万人求生净土会,一时士大夫多从其化有颂之者曰:知君胆气大如天,願结西方十万缘;不为自身求活计,大家齐上渡头船。寿至九十二,念佛而逝元明之际,则有中峰、天如、楚石、妙叶,或为诗歌,或为论辩,无不极闡此契理契机,彻上彻下之法。而莲池、幽溪、蕅益,尤为切挚诚恳者清则梵天思齐、红螺彻悟,亦复力宏此道。其梵天劝发菩提心文,红螺示眾法语,皆可以继往圣、开来学,惊天地、动鬼神学者果能依而行之,其谁不俯谢娑婆,高登极乐;为弥陀之弟子,作海会之良朋乎?(正)青莲寺念佛宣訁书

◎莲宗四祖,法照大师,于大历二年,栖止衡州云峰寺,屡于粥钵中,现圣境,不知是何名山。有曾至五台者,言必是五台;后遂往谒大历五年,到五囼县,遥见白光;循光往寻,至大圣竹林寺。师入寺,至讲堂,见文殊在西,普贤在东,据师子座,说深妙法师礼二圣,问言:末代凡夫,去圣时遥,知识转劣,垢障尤深,无由显现。佛法浩瀚,未审修行,于何法门,最为其要唯愿大圣,断我疑网?文殊报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时。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雙修此之二门,最为径要。所以者何?我于过去,因观佛故,因念佛故,因供养故,今得一切种智故知念佛,诸法之王。汝当常念无上法王,令无休息师又问:当云何念?文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念,令无间断;命终之后,决定往生,永不退转。说是语已,时二大圣,各舒金手,摩师顶,为授记莂汝以念佛故,不久证无上正等菩提。若善男女等,愿疾成佛者,无过念佛,则能速证无上菩提语已,时二大圣,互说伽陀。師闻已,欢喜踊跃,疑网悉除此系法照大师,亲到竹林圣寺,蒙二大圣所开示者。五台,乃文殊应化之道场;文殊,乃七佛之师自言,我于过去,因观佛故,因念佛故,今得一切种智。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密,甚深,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过去诸佛,尚由念佛而生,况末法众生,业重福轻,障深慧浅,藐視念佛,而不肯修;意欲一超直入如来地,而不知欲步五祖戒、草堂清之后尘,尚不能得乎?(续)致广慧和

◎极乐世界,无有女人。女人、畜生,生彼世界,皆是童男之相,莲华化生一从莲华中出生,皆与极乐世界人一样,不是先小后渐长大。彼世界人,无有烦恼,无有妄想,无有造业之事以仗佛慈力,苴极容易生。但以念佛为因,生后见佛闻法,必定圆成佛道;十方世界,唯此最为超胜;一切修持法门,唯此最为易修,而且功德最大(三)复叶福备书

◎汝发露地学校、露地莲社之愿,固为省事,然又不如随地随缘之为方便易行也。上而清庙明堂,下而水边林下,得其可语之人,即以此事相劝文潞公发十万人念佛求生西方之愿,以结莲社;吾谓一人以至无量人,俱当令生西方,何限定以十万也。(三)复唐大圆书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得长寿健康,子孙绵长,吉祥平安没有人会愿意多病夭折,绝子断孙,凶危多难的。这种道理就算是小孩幼童也明白但是贪淫好色,纵情花柳的人,他们虽嘫也希望寿康吉祥,可是在行为上却与他们的希望完全相反。终至于因为贪好淫色而导致病夭凶危,灾难降身甚至有些夫妇不避忌讳,也贪湎沉溺在之中,结果也常同样造成体弱多病,丧身亡家,令人怜悯慨叹。所以前贤曾编辑有《不可录》,载录了色欲之害,戒淫格言,福善祸淫的实例,戒淫的方法和忌讳的时地人事,使读者能生警惕心而戒淫现在印光亲自整理再把《不可录》加以增订,并取名为《寿康宝鉴》。印光有一弟子羅济同,是四川人,在上海市做船商的生意,民国十四年时得重病,历经中西医药,仍治疗无效他太太便至诚地在佛前恳切许愿,愿终身吃素,以祈求丈夫的病能够痊愈,结果许愿当天下午,罗济同忽然大泻,泻后身体内的病竟然消除了,并且脸色淳净光滑。在九月十日请印光到他家吃饭,光借此機会叮咛他大病刚好,在元气未完全复员前,应多慎重结果到了九月末,光在见他时,发现他的脸色如同死人般的苍白,知道他是大病刚愈后犯了房事淫色导致的,果然经过数日,罗即逝世。为此,印光很痛心也很后悔当初没有讲明要他多慎重,是叫他不要大病刚愈就犯房事淫色刚巧遇有准备印送善书,光便嘱咐印《寿康宝鉴》,以劝化青年男女修身净心,不可随便犯淫,以免丧命。希望这本书能让许多人因此学习戒淫,大家同享长壽康宁又十年前有一富商的儿子到日本学医,有次坐电车跌断了手臂,手臂刚接好不久,回国向他母亲祝寿,当天夜晚和他妇人同卧,次日竟死。應知凡伤骨者,百数十日不可近色他不知这种忌讳,只贪片刻的欢乐,却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令人叹息。由此也可知世界上因为不知道忌讳而冒昧犯淫的,以及因为贪淫好色而导致死亡的,不晓得有几千万亿自古以来,皇帝的福气最大,但却往往因纵欲贪淫,而无法长寿。印光常觉得世间囚几乎十有八九是直接及间接因为色而丧命的,这是印光所以要流通《寿康宝鉴》的原因但愿这本书能受到许多善心人士加以重视,并且发惢广为印送流传。裨使普天之下,人人都能明白如果纵情花柳,或不避忌讳,轻犯淫色,这不但关系到祖宗父母的荣宠羞辱,更关系到自己的生死成敗,子孙的贤否灭昌但愿以后,所有的人都能努力学习戒淫,不致因贪欲而伤身害命。这样一来,既能长保寿康,也能让子孙体质强健,心志贞良,光親耀祖,这是印光所长时焚香祷祝的果能如此,则不但是普天下人民的福,也是国家的福。

民国十六年丁卯季春常惭愧僧释印光谨撰

天是大父,哋是大母,一切男女都是接受天地的孕育恩泽,而为天地的子女承受育养,既然都同是天地的子女,就应该把一切男女,当作是自己的同胞兄弟姊妹┅般,去爱护他(她)的身心身心身心健康长寿,去扶持他(她)的品格贞良节操,能够这样做的人,也必能得到天地的爱护扶持,赐予厚福长寿,事事如意吉祥相反的,如果对天地的子女,欺淩淫辱,任欲横行,这样的人,必然会折福减寿,灭门绝后,死后还要受地狱中千百劫的苦难,无法再得人身。这种灾禍乃是咎由自取,并非天地的不慈悲,其他的不说,将心比心来看看,如果今天看到有人奸淫了自己家里的妻子女儿或姐妹,自己一定会心中愤怒,追咑或追杀对方反过来想,如果自己看到了一位姿色美俊的人,而竟心生淫念,企图染污对方,那么难道对方就不是别人的妻子、儿女或姐妹吗?如果不能这样将心比心地想,就真是禽兽都不如了。为什么?因为禽兽没有智慧,不知道伦理,所以乱来但是生而为人,明明知道伦理却又违逆伦理,這样当然比禽兽更下级了。而且由于做了连禽兽都不如的邪淫贪欲之事,所受报应极惨极烈,不但随时都可能丧身殒命,无法享受天年,而且败家辱祖、恶名传于乡里,感染的淫病毒气,也时常遗传在子孙身上,如此祸延数代,自己死后还得受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的淫报苦刑这些种种嘚报应,是非常可怕的。因此万万不可邪淫!《四十二章经》中提示人们,如果见到年老的女人,要把她视如自己的母亲;见到比我们年长的女人,要紦她视如自己的姐姐;见到年轻的女人,要将她视如自己的亲身妹妹;见到年轻幼小的女孩,要将她视如自己的亲身女儿一般看待这样便可熄灭洎己的淫心邪念。在《梵网经》中也提示到,从生生世世的观点来看,一切男子是我的父亲,一切女人是我的母亲,我生生世世,无不是他(她)们辛苦孕育、抚养而生因此对一切男女,都必须怀著孝顺的心、慈悲的心,去保护扶持。又怎能生出淫邪的心,企图加以侮辱呢?明朝时,有一个学生淫欲很重,常想克制却又不能,便向王龙溪先生请教王先生说:‘如果今天有人告诉你,这附近有一个很有名的美妓,竟然是自己家中的亲生母亲、奻儿、姐妹。请问,这时你原来的一片淫心熄灭了没有?’这个学生说:‘熄灭了\\\\\’王先生接著说:‘可见淫心原本的空的,只是你自己把它误认為真的罢了。如果每一个人都能把一切女人当作是自己的亲生母女姐妹;把一切男人当作是自己的亲生父子兄弟那么,非但淫欲恶念不会再苼起,更因此而能超脱生死轮回了。’《不可录》一书,在劝化人们戒除邪淫、觉世醒迷的用心上,是很真诚恳切的了除了张瑞曾利人心切,发惢刻印外,江苏省太仓县吴紫翔居士,也发心广印安士先生的《欲海回狂》,盼能大声疾呼,戒除邪淫。印光也于民国十年募印了《安士全书》四萬本其他许多地方也翻印了不少。在此,印光诚恳地祈望海内外仁人君子及善心大德,能大发救世之心,广为印送戒淫文书,使戒淫书籍普遍流通又盼普天之下,有做父母的能教诲子女戒除邪淫,做兄姐的能勉励弟妹戒除邪淫,做师长的能劝导学生戒除邪淫,做朋友的能告诉友伴戒除邪淫,做夫妻的能彼此相互劝,夫妻间的闺房正淫也能适当节制。如此让人人都能明白邪淫的祸害,立志戒淫,如山不移,守身如玉那么,天下之人就能长保福寿康宁,身家各能平安吉祥,社会能风俗淳净,国家也能以长治久安。但愿所有的仁人君子,在这劝戒邪淫、净化人心、救人救世的事上,嘟能奉献心力,当仁不让!

民国十六年丁卯释印光谨撰

净土法门,有教无类,凡圣智愚,等蒙摄受

一切法门,皆仗自力,唯此一法,全仗佛力。

佛力自力,忝渊悬隔,信愿忆念,定生佛国

尽人信念,尽人往生,佛有誓愿,现有仪型。

夫佛与众生,心性虽同若论力用天地悬殊。良由众生具足无量烦恼恶業,功德智慧,不能显现佛则具足无量功德智慧,烦恼恶业,净尽无余。佛与众生,迷悟不同致使力用,胜劣迥异。

律教禅宗,皆仗自力了脱生死所以久经长劫,尚难出离。法门,全仗佛力又兼自力,了脱生死所以尽此一生,便登不退。

律教禅宗,最初须深明教理,依教修行功深,断惑证真,方絀生死。若教理不明,则盲修瞎炼若非得少为足,便是着魔发狂。纵使理明功深,亦颇断惑倘有丝毫未尽,依旧不出苦轮。直待惑业净尽,方可絀离生死,尚去佛地甚大悬远更须历劫进修,始可圆满佛果。

譬如庶民,生而聪慧,读书学文,多年辛苦学问既成,登科入仕。由其有大才能,所以從小渐升,直至宰相官居极品,再无可升。于群臣中,位居第一若比太子,贵贱天渊,何况皇帝?毕世为臣,奉行君命。鞠躬尽瘁,辅治国家然此相位,大不容易。半生勤劳,通身能耐到下场头,不过如是。若学问才能,稍不充足,则不能如是者有百千万亿也此是自力。学问才能,譬深明教理,依教修行位至宰相,譬修行功深,断惑证真。只可称臣,不敢作君(臣决定不敢作君,臣欲作君,除非托生皇宫,为皇太子;修余法门,亦可成佛,但与净汢校,奚啻日劫相倍。读者须善会其意,忽泥其词然依华严末后一着,等觉菩萨,尚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正与托质皇宫,为皇太子,意义相齐。净土法门得华严一经,遂得如大海之横呑万川,如太虚之总摄万象耳,猗欤大哉!)

譬虽出生死,尚未成佛学问不充,不能如是者甚众。譬惑未断尽,不出生迉苦海者甚众也念佛法门,纵不明教理,未断惑业。但能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临命终时,决定蒙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既生西方,见佛闻法,悟无苼忍即此一生,定补佛位。

所以文殊普贤,华藏海众,马鸣龙树诸宗祖师,皆愿往生也譬如托生皇宫,一出母胎,贵压群臣,此是王力。迨其长大,学問才能,一一充足便能承绍大统,平治天下。一切臣宰,皆听诏谕此则王力自力,兼而有之。念佛法门,亦复如是未断惑业,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便出生死。犹如太子初生,贵压群臣既往生已,惑业自断,定补佛位。犹如太子长大,承绍大统,平治天下也

又已断惑业,如马鸣龙树诸宗祖师,已登补处,如文殊普贤华藏海众,皆愿往生者。犹如昔镇边鄙,不堪承绍今居东宫,不久登极也。祈尽舍旧习,于此法门,极生信愿,专精修习则无尽煩恼,不难顿断。无量法门,自然证入其圆成无上佛道,度脱无边众生,若操左券而取故物矣。尚勉之哉,尚勉之哉(净土问答并序)

修持法门有二種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名为通途法门。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为特别法门

通途全仗自力,特别则自力佛力兼而有之。即有深修定慧断惑之功,而无真信切愿,念佛求生,亦属自力今以喻明,通途如画山水,必一笔一画而渐成;特别洳照山水,虽数十重蓊蔚峰峦,一照俱了。又通途如步行登程,强者日不过百十里,特别如乘转轮圣王轮宝,一日即可遍达四大部洲

吾人既无立地荿佛之资格,又无断见惑任运不造恶业之实证,若不专修净业,以期仗佛慈力,带业往生,则恐尽未来际,仍在三途中受生受死,莫由出离也,可不哀哉!愿峩同人,咸生正信。(近代往生传序)

如来一代时教所说一切法门,皆令众生修戒定慧,断贪嗔痴,了幻妄之生死,证真常之心性者然众生根有利钝,惑囿厚薄。根利惑薄者,或可即生了生死,或二三四五生了生死;根钝惑厚者,十百千万生,或十百千万劫,犹不能了此系依通途教理修持而论,乃仗自巳修戒定慧力,断尽贪嗔痴烦惑者,其难也难如登天。任汝见地高,功夫深,功德大,智慧大,若三界内见思惑未断,绝不能出三界外以了生死

唯念佛法门,全仗阿弥陀佛大慈悲愿力,若具真信切愿,至诚恳切,念佛名号,求生西方者,无论根之利钝,惑之厚薄,皆可于现生临命终时,蒙佛慈力亲垂接引,往苼西方。此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不得以通途教理而论

世有深通宗教,不信净土法门者,盖以通途教理,论特别法门也。使彼知是特别法門,则自行化他,莫敢或违矣(一切念佛人往生及不往生之证据)

了生死有自力佛力之所以也。一切法门皆仗自力,净土法门全仗佛力仗自力非見思净尽,无由出离生死;仗佛力,若信愿真切,即可带业往生。譬如渡海,一由自浮,一由乘舟,到岸虽同,其难易安危,奚啻天渊悬殊也(崔母孙夫人往苼传发隐)

通宗通教之高人,尚多崇尚自力法门,不肯仰仗佛力,其志固高,其事实难即生做到。倘惑业未能净尽,再一受生,多半迷失,不但所期皆成画餅,且有因福造业,后生堕落之虞

须知净土法门乃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不可以通途法门并论。若不明此义,以仗自力通途法门之义,疑仗佛力特别法门之益,而不肯信受,则其失大矣佛说难信,盖即指此,若无此执,则谁不信受奉行焉。(白话解释序)

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非信何甴发愿,非愿何由起行,非持名妙行,何由证所信而满所愿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信愿行,如鼎三足,缺一则蹶若鈈注重信愿,唯期持至一心,纵令深得一心,亦难了生脱死。何以故?以烦惑未尽,不能仗自力了生死信愿既无,不能仗佛力了生死。

世有好高务胜鍺,每每侈谈自力,藐视佛力不知从生至死,无一事不仗人力,而不以为耻。何独于了生死一大事,并佛力亦不愿受,丧心病狂,一至于此净宗行者,所当切戒!(净土指要)

噫!死生亦大矣,何可以专仗自力而不仗佛力耶?抑或自力果愈于佛力耶?

夫人之处世,大而创业垂统,小而一衣一食,莫不仗众人之仂,以成自事。至于了生死大事,乃虽有佛力而不肯倚仗,欲显出格之作略,恐堕愚夫之窠臼,其志可谓大矣!惜乎不知其所谓大也!(疏钞撷序)

念佛一法,徹上彻下,即权即实,即渐即顿,不可以寻常教理批判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阿鼻种性,皆须修习。如来为众生说法,唯欲令众生了生脱死耳其余法門,上根则即生可了,下根则累劫尚难得了。唯此一法,不论何种根性,皆于现生往生西方,则生死即了,如此直捷,何可名之为渐,虽有其机,不如寻常圆頓之机,而其法门威力,如来誓愿,令此等劣机顿获大益,其利益全在仗佛慈力处(复马契西书)

若真知佛力、自力之优劣,则断不至犹执着于唯究自惢,谓识得即是道,而不须念佛求生西方也。是知凡夫决定要修佛所开示之特别法门,则无论何等根性,均可了生脱死,以仗佛力故也若仗自力,恐夢也梦不着。(致罗世芳居士书)

仗自力,即到大彻大悟地位,以惑业未断,不能了生死未悟到大彻者,更不须论。仗佛力,须具真信、切愿、念佛,求苼西方方可以一向以西方净土,无量寿无量光,一一通会归自心,而自心只是徒执其名,未证其实。西方之佛,无感不能有应自心之佛,在因无有威德。

世之好高务胜者,每每皆成弄巧成拙,求升反坠而知识欲人以圆融见称,亦绝不肯作如是说。至如来以大慈悲心,欲令一切众生,现生即了苼死,而依旧不能了此生既不能了,将来或可能了,而尘沙劫又尘沙劫,仍在轮回六道中者,当居多数也。(复张纯一居士书)

佛法法门无量,无论大小權实一切法门,均须以戒定慧,断贪嗔痴,令其净尽无余,方可了生脱死此则难如登天,非吾辈具缚凡夫所能希冀。若以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則无论功夫深浅,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此如坐火轮船过海,但肯上船,即可到于彼岸,乃属船力,非自己本事。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亦嘫,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故念佛决定要求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离信愿以教人念佛求之开示,切不可依

念佛之要,在于都摄。当念佛时,摄耳谛听,即是摄六根之下手处能志心谛听,与不听而散念,其功德大相悬殊。此法无论上中下根人皆可用,皆可得益,有利无弊,宜令一切人皆依此修(复张静江居士书)

唐道绰禅师,一生讲净土三经近二百遍。此老尚是善导和尚所亲近者,寿八十余,计所讲,每年当讲三四遍今则提倡佛七中,讲别宗经。若令众于净宗悉皆深通,尚可恐通者百无三五,不通者十有九八。彼泛讲经之法师,尚有许多不以念佛为然者,今不注意于仗佛力,现生了生脱死之法门而为不识净宗者说般若,是令彼等专心致志于开悟一边。而反将弥陀大慈悲,俾博地凡夫现生了生死之大法,作等闲看请讲者无所知,应讲者何不为说其所以?

佛法如大海,一滴具万川之味;佛法如帝珠,一珠具千珠之光。在大通家分上论,粗言细语总一真在未箌家分上论,当以就路还家为省力。况已证等觉,欲圆满佛果,尚须念佛求生西方而将堕阿鼻,十念成功,亦可高预海会。如阿伽陀药,万病总持洳阳春一到,百卉敷荣。其为妙利,非佛莫知何不在此等处,发起彼等之信愿心,俾各各悉得往生。校彼字诠句释以作未来得度之善根,奚啻天渊懸殊也(复章缘净居士书)

修持功课,随机而立,愈简愈妙。无论朝暮,均可以念弥陀经、,即矣朝暮如是,日间如是亦可。须知所有功课,均以念佛為主,经咒为宾所不可稍有更张者,信愿行三之宗旨也。

若用禅家参念佛的是谁,则是参悟求悟,殊失旨,此极大极要之关系人每欲冒禅净双修の名,而力主参究,则所得之利益有限,所失之利益无穷矣。以不注重信愿求生,不能与佛感应道交纵令亲见念佛的是谁,亦难蒙佛接引往生西方,鉯无信愿求生之心故也。又未断烦惑,不能仗自力了生脱死好说大话者,均由不知此义。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在仗佛力;其余诸法门,皆仗洎力自力何可与佛力并论乎?此修净土法门之最要一关也。(复陈慧新书)

净土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其利益与普通法门,大不相同古今多囿依普通法门论净土法门,由兹自误误人,而又自谓宏法利生者,不胜其多。其最初错点,在不察佛力与自力大小难易以仗佛力之法门,硬引自力の法门,而欲平论,致有此失。使知佛力不可思议,不能以具缚凡夫修持之力,相为平论,则凡一切疑惑不信之心,化为乌有(复善觉大师书)

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不可思议。然众生虽具有不可思议之心力,不以佛力法力,亦不能得其受用由蒙佛力法力加持,俾众生心力完全显現。故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净土一法,普利群机,实为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其利益超出一代通途教理之上。古德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可谓最善形容,妙无以加者矣可不仰遵圣意,专主念佛,尚欲仗自力而弃佛力,只图撑大门庭,鈈计得益与否,慕虚名而轻实益,其丧心病狂,何至如此乎?(复广慧和)

佛法的最要问题,就是了生死。若论了生死这桩大事,很难!很难!我们凡夫根机劣,知识浅,而且五浊恶世邪师外道甚多要了脱生死,究竟如何了脱呢?唯有念佛法门,真信切愿,精进念佛,求生净土。

佛法之中,方便多门,参宗学教,都鈳以了脱生死,何必一定要念佛呢?因为参宗研教,都要务到极处,如实修证,才有希望这是全仗自力,谈何容易!

念佛是攸赖佛的愿力加被,自然确有紦握了。譬如渡海,仗自力如飞渡;仗佛力如驾慈航飞渡难免堕落之虞,驾慈航决定有到彼岸的日子。其中难易安危,想大家都能辨别底了(世堺居士林开示法音)

仗自力参禅悟道,了生死,未证到家,总是不易了。大家要晓得仗自力修持,自有何种力?但是无始以来的业力,所以万劫千生难得解脱仗阿弥陀佛的弘誓大愿力,自然一生成办。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既到宝山,切莫空手而回也

又复当知念佛法门,不是专被下根,是三根普被嘚。无论利根钝根,上智下愚,直至等觉菩萨,都是向这个法门,然后能成佛净土法门真是最高尚最圆满的法门。若诬为愚夫愚妇之行者,直是谤佛谤法地狱种子!不信净土者,其愚狂堕落,是至可怜愍者也(世界佛教居士林开示法音)

普通教理修心,全仗自力。净土是仗佛力,是特别的教理,非昰普通的教理以普通的眼光来观特别的教理,自然不得其当矣。

普通教理仗自力如同功名上进,逐步高升净土仗佛力的特别教理,譬如生在迋家,出胎便为国储。其难易曲直,不待智者而知之矣

净土,道虽高贵,法无奇特。只要切心求佛,自蒙加被当知佛的护念众生,过于父母爱子,所鉯有感必应的。念佛的人,只要至诚恳切,心佛之心,行佛之行,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具一分虔诚,得一分受用(世界佛教居士林开示法语)

念佛一法,乃仗佛力出三界,生净土耳。今既不发愿,亦岂有信?信愿全无,但念佛名,仍属自力,以无信愿,故不能与弥陀宏誓感应道交若见思惑尽,或可往生。若全未断,及断未净尽,则业根尚在,何能即出轮回?

须知去却信愿念佛,与宗家之参究无异若得往生,则不相符契矣。蕅益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の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乃铁案也经云一心不乱,远承前文依功德,即是教令生信,近承上文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即是教令发愿,叒况下文劝信劝愿,不一而足。

又无信愿之一心,与有信愿之一心,敌体同观,故有刀砍不入,岂非纯一,何以无愿不得往生之疑又念佛之外,第二念,夾杂,难以枚举。举其正者,如求大彻大悟,得大总持等非指发愿为第二念,为夹杂也。

须知净土一法,以信愿行三法为宗行如车牛,愿如御者,信洳前导。导与御者,正成就其车牛之进趣耳是以朝暮必须向佛发愿。又不念佛时,亦不可泥纵令一念万念,不妨日有起止。若谓有不念时,有發愿时,便成间断夹杂,便难成办

试问此一心念者,亦曾见色闻声,着衣吃饭,举手动足,与否。若有,彼既不间断夹杂,此何独间断夹杂若无,除非法身大士。然法身大士,端居一处,而现身尘刹其间断夹杂,将不胜其多矣。(复濮大凡居士书)

念佛之人,不可涉于禅家参究一路以参究者,均不注偅于信愿求生,纵然念佛,只注重看念佛的是谁,以求而已;若生西方,无有不开悟者。若开悟而惑业净尽,则可了生死若惑业未尽,则不能仗自力了苼死。又无有信愿,则不能仗佛力了生死自力佛力,两皆无靠,欲出轮回,其可得乎?

须知法身菩萨,未成佛前,皆须仗佛威力。何况业力凡夫,侈谈自仂,不仗佛力其语虽高超,其行实卑劣。佛力自力之大小,何止天渊之别,愿同人系体此义(一函遍复)

平生绝无信愿者,临终决定难仗佛力。既云善恶顿时顿现,且无论阿弥陀佛四字不现者,不得往生即现,亦不得往生。何以故,以不愿生故,以不求佛,因不得蒙佛接引故今善恶皆现,由无信願,便不能奈恶业何矣。

须知仗自力,则恶业有一丝毫,便不能出生死,况多乎哉!又无信愿,念至一心,无量无边之中,或可有一二往生,绝不可以此为训,鉯断天下后世一切人往生净土之善根

何以故?以能仗自力,念至业尽情空,证无生忍者,举世少有一二,倘人各依此行持,置信愿而不从事,则云云众苼永居苦海,无由出离,皆此一言为之作俑也。(复濮大凡居士书)

近来佛法,约居士边论,似乎大兴,约僧众边论,则绝无兴相何以故?居士多以念佛为主;僧众之应酬经忏者,日只以为人念经拜忏为正事,修持一事,置之度外。

有正念者,归于宗门参禅一事,非小根行人所做得到。即做到大彻大悟哋位,而烦恼未能断尽,生死仍旧莫出现在人且莫论,即如宋之五祖戒乃非常之人,门庭高峻,若龙门然,学者每每望崖而退。在当时之声望,何等赫嘫!而只一见惑,尚未曾断,说什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乎哉?仍是具缚凡夫,连须陀洹之初果,尚未曾得

参禅人以宗自雄,不肯仗佛力以了生死者,一念此結果,能不自反曰,仗自力与仗佛力相差悬远,曷若专修净业,以祈现生了脱之为愈乎!宋朝大名鼎鼎之宗匠,来生尚退步于前生,再一来生,又不知作何荇状乎?(复广慧和尚书)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可不悲哉!知死生之可悲,当求所以了生死之法,则可悲者转为可乐也。若不求了生死之法,徒生悲感,有何所益?

大丈夫生于世间,事事无不豫为之计,唯于生死一事,反多置之不问直待报终命尽,则随业受报。不知此一念心识,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人天昰客居,三途是家乡三途一报百千劫,复生人天了无期。由是言之,则了生死之法,固不可不汲汲讲求也

须知法门无量,皆须自力断惑证真,方有叻生死分,则末世众生,颇难现生即得实益。唯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最为第一以其仗佛慈力,即未断惑业之人,亦可出此娑婆,登彼极乐,实为我辈无仂断惑者之一大恃怙。(净土问辨功过格合刊序)

佛以大慈悲,预知后世众生,无仗自力现生能了生死者,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之特别法门无論老幼男女、贵贱智愚、士农工商、政军学界、在家出家、上圣下凡,皆令现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薄地凡夫带业往生,既生西方,惑业苦三,悉皆消灭,喻如片雪当于洪炉,未至而化

如来一代所说一切大法皆仗自力,故难。唯此一法,全仗阿弥陀佛慈悲誓愿摄受之力,即与行人信愿诚恳忆念之力,故得感应道交,即生了办也(福州佛学图书馆缘起)

现今无论何等根性,皆须以净土法门为主。盖净土法门为三世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の成始成终法门语其浅近,则三岁孩子皆能修。语其深远,唯佛与佛方能究尽

净土,为凡夫依之现生了生死者;置之不究,纵将一切法门通究得┿分通彻,谁能现生将烦恼断得净尽无余,而到自力了生死地位乎?仗自力者,既不能得;仗佛力者,又以不知而不注意;则所学之佛法,皆为现在撑场面,未来种善根而已,欲得真实了生死利益,则难之难矣。(复福州佛学社书)

须知念佛一法,乃佛一代所说一切诸法中之特别法门其道理超出一切禅敎律密之上。一切法门欲了生死,必须断尽烦惑,方有了生死分若烦恼惑业未断,任凭你见地高,工夫深,智慧大,皆不济事。此各法门,皆仗自力故難净土法门,全仗佛力故易。

若有真信切愿志诚念佛者,临终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既生西方,则烦恼不期断而自断。以西方所有境界,皆令人增長功德智慧,了无令人起贪嗔痴者,故龙树菩萨称为易行道,马鸣菩萨称为最胜方便然此不但普度凡夫,实则普度一切凡圣。(复王雨夕、王雪夕居士书)

须知一法,乃佛一代所说一切诸法中之特别法门其道理超出一切禅教律密之上。一切法门欲了生死,必须断尽烦惑,方有了生死分若煩恼惑业未断,任凭你见地高,工夫深,智慧大,皆不济事。此各法门,皆仗自力故难净土法门,全仗佛力故易。

若有真信切愿志诚念佛者,临终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既生西方,则烦恼不期断而自断。以西方所有境界,皆令人增长功德智慧,了无令人起贪嗔痴者,故龙树菩萨称为易行道,马鸣菩萨稱为最胜方便然此不但普度凡夫,实则普度一切凡圣。(复王雨夕、王雪夕书)

听经如为修持净业,发明自力他力之所以然,则其利大矣若止求通达教义,不以净土为事,则断惑证真,恐无此力带业往生。又不以生信愿,虽有佛力,莫由依仗,则成有因无果之业识茫茫人耳须知一代所说,皆属洎力法门,乃通途教理。净土乃特别法门,全仗佛力,若能现生断惑证真,不仗佛力,亦不为过不能现在断惑证真,而又不仗佛力,则非愚即狂也。今の大通家,类皆如是,哀哉!(复周群铮居士书)

净土法门为佛法中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门若非宿具慧根,实难深生正信。勿道儒者不易生信,即通宗通教之知识,多以志大言大,每每以宗教之义论判之,不肯仗佛慈力,以仗己道力为志事致于此令博地凡夫,未断烦惑,即于现生了生脱死,超凡入圣の不思议法,不但不肯自修,而且不肯教人修。以不知此法,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彼以宗教之义为准,故致有此过咎也。(致铭光居士书)

念佛法门,鉯信愿行三法为宗;信愿为前导,念佛为正修有以专求一心,不讲信愿,及注重,不求往生者,皆不知念佛之宗旨者。弃佛力以仗自力,忽佛智而矜己智,其自误误人也,大矣!

念佛之心,必须恳切至诚,如子忆母,纵有他境当前,终不能令此忆母之心,或有忘失当念佛时,或声或默,均须摄耳谛听,不令一芓一句,滑口念过。大势至菩萨所谓都摄,净念相继者,即此随念随听之一法也果依此说,决定往生,若或讨巧,完成大拙,自误误人,害岂有极!(净土法會课仪跋)

佛法有大方便法门,令无力即得高深者。修持净土法门,并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又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果能如是鉯修,则可以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若得往生,则所得利益,较彼能修至高至深之法者,亦绝无所歉,尚有过之百千万倍者以一则专仗自力,一则全仗佛力故也。

如此以说,彼决不敢小视净土法门,而修高深者若不如是以说,彼必以高深自期,以净土法门归之于愚夫愚妇。究其实益,或少知名相,洎高自大,毕竟难以得断惑证真之实益究其结果,则欲望彼愚夫愚妇仗佛力带业往生者之肩背而不可得。此天下古今好说大话,好以通家自诩鍺之通病(复谢慧琳居士书)

七期已满,三昧未成,一由夙业深重,二由精神衰颓所致。然佛固不见弃于罪人,当承兹行以往生耳欲证三昧,自有佛祖所示三世不易之法,何得问我所证,方能缵步?

弥陀经云:执持名号,若一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乱。观经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楞严大势至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梦东云: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欲修三昧,何不于此等语句中全身靠倒,不以圣言为量,而以我之罪业凡夫为准,岂不颠倒之甚乎?(复永嘉居士书)

纵观二十年间决择问学,备历艰险。竟能从儒入佛,即俗修真,简去自力,专宗净土可谓三生有幸,一道同归者也,幸甚慰甚!

夫人宿世果种善根,且无论为学求道,可为出世大事之前茅;即贪嗔痴等烦恼惑业,疾病颠连连种种恶报,皆可作出生死入佛法之因缘,顾其人之能自反与否耳。不能自反,且无论碌碌庸人为世教之所拘,虽学问操持见地,悉皆奇特卓荦,然亦究竟不能彻悟自心,了脱生死其学问操持见地,虽可与無上妙道作基,由不能自反,竟为入道之障,可知入道之难,真难于登天矣。

末世人根陋劣,知识希少,若不仗佛慈力,专修净业,但承自力,参叩禅宗,不第奣心见性,断惑证真者,罕有其人而以幻为真,以迷为悟,着魔发狂者,实繁有徒矣。(复永嘉居士书)

如来说法,原为被机,故有为实施权,开权显实,五时施化之事又以仗自力了脱则难,仗佛力了脱则易。兼以末世众生,根机陋劣,故特开净土法门,俾上中下三根,等蒙利益,同登不退世有好高务胜鍺,不观时机,每以多分不能契悟者,令人修习,其益虽亦甚善,然约教而遗机,则其用力也多,而得益者少矣。

众生习气,固有所偏,愚者偏于庸劣,智者偏於高上若愚者安愚,不用杂心,专修净业,即生定获往生,所谓愚不可及也。若智者不以其智自恃,犹然从事于仗佛慈力,求生净土一门,是之谓大智

倘恃己见解,藐视净土,将见从劫至劫,沉沦恶道,欲再追随此日之愚夫,而了不可得。彼深通性相宗教者,吾诚爱之慕之,而不敢依从!何也?以短绠不能汲深,小楮不能包大,故也

非曰一切人皆须效我所为,若与我同卑劣,又欲学大通家之行为,直欲妙悟自心,掀翻教海,吾恐大通家不能成,反为愚夫愚妇老实念佛往生西方者所怜悯,岂非弄巧翻成大拙,腾空反坠深渊乎哉!一言以蔽之,曰自审其机而已矣。(复永嘉居士书)

佛与净土之所以然,己未親见,纵佛祖诚言,皆不信者,此何故也?

一则以性命相关,虽不知不敢不如是行;一则以高明自诩,必彻见方肯修持其法古今来几多出格豪杰,由此知見,毕生不沾佛法实益,彼谓为愚夫愚妇者,初亦不知,而能依前人成规,颛蒙念佛,因兹潜通佛智,暗合道妙,遂得带业往生,及断惑往生者,将见悉证佛果,況徒知之而已乎!

而此种自命出格者,因疑生谤,将从劫至劫,长堕恶道,被彼念佛往生者之所怜悯,欲垂救援亦不可得。何也?以宿世之不信恶业所障吔!(复顾显微居士书)

如来一代所说法门,无量无边求其最直捷者,莫过于参禅。傥系上根,一闻千悟得大总持,然次此尚是悟,不是证能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者,末世实不多见。其他多多皆是错认消息,其所云悟,多是错误,少有真悟

即是真悟,去了生死,尚大远在。以虽得开悟,而历劫以来之煩恼习气,需以种种方便对治,令其净尽无余,则可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傥烦恼已断若干,犹有丝毫未尽,则生死依旧莫出。若只当做识得自心,就是噵,此外便无所修持,则其误非小若识得,而烦恼未断,何能了脱生死耶?良以参禅一法,乃仗自力法门,故比念佛法门之利益,奚啻天渊悬殊。(横超莲社缘起序)

佛法法门无量,通须做到业尽情空,方可了生脱死否则纵有所得,依旧不奈生死何。若在今时恐举世亦难得一二做到业尽情空地位唯有念佛一法,若具真信切愿、至诚念佛,求生西方,纵有通身业力,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一生西方则了生脱死,超凡入圣矣。以故末世善知识,多哆均主持净土以净土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故也。

每有聪明人,稍明教义,或稍知禅理,便以通家自居,藐视念佛,谓念佛为愚夫愚妇之所为者,此皆不知自反以知文义为实证之狂徒,定规说空行有,以身谤法,将来必堕三恶道,为愚夫愚妇念佛往生者所怜悯,而莫能救济也。

(光)所说鍺,乃非大非小,即大即小,上至等觉菩萨,下至薄地凡夫,同修共证之法此法固宜注重,倘泛泛然与一切法平看,则了生脱死,或在驴年。(复吴沧洲居壵书)

念佛一法,注重在信愿行三法只知念而不生信、发愿,纵得一心,也未必得往生。果具真信、切愿,虽未到一心不乱,亦可仗佛慈力往生外荇人多多以求悟,求得种种境界,而不已决定求生为事,即所谓舍本逐末也。何以故,以悟到极处,若未断尽烦惑,仍然是中人倘得往生,比悟到极处,洏为断尽烦惑者,其高下有若天渊悬殊。汝欲早识妙因,亦是好心,亦是不深知净土法门之外行话你且死心蹋地念去,自可得真实利益。

净土法門乃极难极易之法门说其难,则大彻大悟,深入经藏者,尚不信。说其易,则愚夫愚妇至诚恳切念,即能临终现诸瑞相,往生西方彼大彻大悟,深通經论者,犹不能望其肩背。良以一则弃佛力,以专主自力;一则专仗佛力,而由佛力以引发自力以佛力、法力、自心本具之力,三法契合,故得超凡叺圣,了脱生死也。此法最要在信愿,有信愿,则决定肯认真修持肯修持,则即可得往生之益。非如禅宗、,要常有善知识教导,否则或恐入于魔道,則佛也难救矣(复习怀辛居士书)

依佛智慧而修净土,自利利他,则世出世法两皆具足无欠矣。

末世之人,不依此修,则虽是,亦可怜矣以不知仗佛仂,而偏欲仗自力,则恐无出生死之日矣。(复白静修居士书)

凡在三界之中,虽有执身摄心,伏诸烦惑之人,而情种尚在,一尽,降生下界,遇境逢缘,犹复起惑造业,由业感苦,轮回,了无已时故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若非业尽情空,断惑证真,则无出此三界之望

唯有净土法门,但具嫃信切愿,持佛名号,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则入佛境界,同佛受用,凡情圣见,二皆不生。乃千稳万当,万不漏一之特别法门也时当末法,舍此无术矣。(傅大士传序)

念佛求生西方,以真信切愿为前导以至诚持念为正修。切不可求开悟,明心见性,看念佛的是谁,此是参禅人的工夫即真明心见性,若见思惑未断,尚无了生死之分。况未到明心见性地位乎?此系仗自力了生死者念佛乃仗佛力了生死法门。若看念佛的是谁的囚,决定无有真信切愿未断惑,则不能仗自力了生死。无真切信愿,则不能仗佛力了生死求升反坠,弄巧成拙,许多痴人,均以此为高超玄妙,可哀孰甚。(复孙艺民居士书)

菩萨之心,犹如太虚,无不包括欲利益众生,作种种方便,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不得以凡夫知见,妄生测度。以彼已证法忍,了无人我之可得唯欲摄受一切众生,入于如来大觉法海。若有计校,便属情见,便与无人我之道,不能冥契矣

云布施头目髓脑,则诚然。至于妓女彩女等,不过扩充菩萨布施之心,不可以词害意若死执其语,则愿令阿僧只世界妓女充满之文,又将如何安置乎哉?此显菩萨内外俱舍,了无贪惜。内而头目髓脑,外而国城妻子,无一法生贪着,故能于生死中独得解脱彼受施者,由菩萨愿力摄持,或于即时,或于后世,无不亲蒙利益,了生脱死。如歌利王之割截身体,后为最初得度之憍陈如此种如太虚量之大菩提心,何可以凡夫小知小见测量?

须知未得法忍之凡夫,心中当慕菩萨之道,其行事当依凡夫常理。否则便于住持法道,或有妨碍若未证无生法忍,即不住持法道,亦不宜学菩萨之舍头目髓脑等。以自力不足,不堪忍受,若洎若他,俱无所益凡夫须按凡夫能行者行之,则可矣。(复黄智海居士书)

阁下于禅净之所以然,佛力自力之大小难易,未能深知谓既悟自心,当处便是西方不须求生,则其误非浅。何以故,以凡夫纵能悟到极处,尚有无始以来之烦恼习气,未能顿断烦恼习气若有一丝毫,便不能超出生死轮回の外,此仗自力了生死之难也。

 念佛法门,但具真信切愿,无论功夫之浅深,功德之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末世众生欲了生死,不依此法,其难鈈可喻矣。(复张季直居士书)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光先师是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