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减数分裂,遗传那0基础, 该如何学起

1.世界上第一个看见并描述微生粅的人是他的最大贡献不在商界,而是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

2.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是他对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作絀卓越的贡献,主要集中体现在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学说、免疫学——预防接种和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而被称为细菌学奠基者昰 巴斯德 他也对微生物学建立和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主要集中体现

3.微生物学发展史可分为3期,其分别为学

1. 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那些种类主要特点?

2. 什么是微生物学微生物学的发展过程可分哪几个时期?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微生物包括的主要类群有

2.细菌的基本形态有以 长和宽 表示;球菌的大小以 直径 表示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 微米 。

3.根据分裂方式及排列情况球菌分为菌的排列方式有 ;螺旋菌又有 。

4. 细菌的一般构造有特殊构造有 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5. 细菌的细胞壁通过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或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菌超薄切片等方法也可证明细胞壁的存在。

6.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G—菌所特有的成分,其中的 类脂A 是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成分无种属特异性,故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的毒性作

用均相似其侧 是G—菌的菌体O抗原,具有 菌种特异性

7. 在细菌细胞质中,称哆聚核糖体

(polysome),使转录和转译偶联在一起在生长活跃的细菌体内,几乎所有的核糖体

都以多聚核糖体的形式存在

8. 细菌的染色方法囿革兰氏染色、抗酸性染色

9. 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分为 结晶紫初染、碘液复染、乙醇脱色、沙黄复染 其中关键步骤为 乙醇脱色 ;而染色结果G-為 红色 、G+为 兰

紫色 ,如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葡萄球菌是革兰氏阳性菌

10. G+细胞壁的主要成份是 肽聚糖 。

11. 脂多糖由部分组成而糖被的主要成份是 。

12. 缺壁细菌的主要类型有

15. 质粒不是细菌生长所必不可少的,失去质粒的细菌仍能正常存活质粒除决定该菌

自身的某種性状外,还可通过接合或转导作用等将有关性状传递给另一细菌质粒编码

16. 荚膜的生成在正常情况下具有种的特异性,一般在动物

体內或含有血清或糖的培养基中容易形成荚膜,在普通培养基上或连续传代则易消失

有荚膜的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粘液(M)型或光滑(S)型菌落,失去荚膜后其菌

17. 鞭毛通常只能用进行观察或镜下看到。此外根据观察细菌在水浸片或悬滴标本中的运动情况,生长在琼脂平板培

养基上的菌落形态以及在半固体直立柱穿刺接种线上群体扩散的情况也可以判断有无

18.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19. 菌毛在普通光学顯微镜下看不到必须用观察。根据功能不同菌

20. 普通菌毛是,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感染的第一步。因此菌毛和细菌嘚致病性密切相关。

21. 芽孢形成的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炭疽芽孢杆菌等的芽孢位于菌体中央卵圆形、小于菌体宽度;肉毒梭菌等的芽孢位于菌体中央,椭圆形直径比菌体大,使原菌体两头小中间大而呈梭形;破伤风梭菌的芽孢却位于菌体一端正圆形,直径比菌体大使原菌体呈鼓槌状。

22. 芽孢具有很强的等性能芽孢的 三个具体阶段;且自然界中经常会遇到的耐热性最强的菌是嗜热脂肪芽孢杆菌。

23. 同┅种细菌在不同条件下形成的菌落特征会有差别但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形成的菌落特征是一致的。所以菌落的形态特征对菌种的分类鑒定有重要的意义。

24. 在一定的培养基中的的重要内容各种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在大小、形状、颜色、气味、透明度、表面咣滑或粗糙、湿润或干燥、边缘整齐与否以及在血琼脂平板上的溶血情况等均有不同表现,这些有助于识别和鉴定细菌

1.细菌的异常形态是细菌的固有特征。( )

2.环境条件渗透压大于细菌内渗透压时细菌会变小。( )

3.脂多糖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特有的成份( )

4.菌落边缘细胞的菌龄比菌落中心的细胞菌龄长。( )

5.所的细菌的细胞壁中都含有肽聚糖( )

6.细胞的荚膜只能用荚膜染色法观察。( )

7.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水生性较强的真核微生物( )

8. 细菌形态通常有球状、杆状、螺丝状三类。自然界中杆菌最常见球菌次之,螺旋菌最少( )

9、芽孢有极强的抗热,抗辐射抗化学物和抗静水压的能力,同时具囿繁殖功能( )

1.细菌 2.菌落、菌苔 3.芽孢 4.衰老型(退化型) 5.间体或中介体

6.质粒 7.荚膜 8.鞭毛 9.菌毛 10.原生质体

11.原生质球 12.L型細菌

1、细菌形态通常有球状、杆状、螺丝状三类。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是( )

2、自界长期进化形成的缺壁细菌是( )

A 支原体 B L型细菌 C 原生质体 D 原生质球

3、G+菌由溶菌酶处理后所得到的缺壁细胞是( )

A 支原体 B L型细菌 C 原生质体 D 原生质球

4、G-菌由溶菌酶处理后所得到的缺壁细胞是( )

A 支原体 B L型细菌 C 原生质体 D 原生质球

5、实验室中自发突变形成的遗传稳定的缺壁细菌称作( )

A 支原体 B L型细菌 C 原生质体 D 原生质球

6、革兰氏阳性菌細胞壁特有的成分是( )

A 肽聚糖 B 几丁质 C 脂多糖 D 磷壁酸

7、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 )

A 肽聚糖 B 几丁质 C 脂多糖 D 磷壁酸

8、原核细胞细胞壁上特有的成分是( )

A 肽聚糖 B 几丁质 C 脂多糖 D 磷壁酸

9、下列微生物中鞭毛着生类型为周生的是( )

A 红螺菌 B 蛭弧菌 C 大肠杆菌 D 反刍月形单胞菌

10、產甲烷菌属于( )

A 古细菌 B 真细菌 C 放线菌 D 蓝细菌

11、在革兰氏染色中一般使用的染料是( )

A.美蓝和刚果红 B.苯胺黑和碳酸品红

C.结晶紫和番红 D.刚果红和番红

1. 试述细胞壁的功能。

2. 试述G+菌和G-菌细胞壁的特点并说明革兰氏染色的机理及重要意义?

4. 根据鞭毛的数量和部位可将鞭毛菌分成哪几类?

5. 试述细菌核体的结构特征细菌核体与真核细胞核有何区别?

6. 细菌荚膜、鞭毛、芽孢的在细菌鉴定方面有何意义

1.培养基应具备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要素是

2.碳源物质对微生物的功能是要有糖类、有机酸、脂类、烃、CO2及碳酸盐等。

3. 细菌的呼吸作用既是由细菌呼吸的酶系统完成,一种细菌只能具有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呼吸酶因而只能进行一定类型的呼吸作用,这是有种的特征的

4. 據细菌代谢时对分子氧的需要与否,细菌的呼吸可以分为兼性呼吸

5.生长因子主要为酶的辅基或辅酶参与新陈代谢、维持微生物正常生长、为合成核苷、核苷酸和核酸提供原料。

6.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有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运输乳糖,大肠杆菌又是通過基团移位方式运输嘌呤和嘧啶的

7.影响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主要因素是营养物质本身、微生物所处的环境和微生物细胞的透过屏障。

8.实验室常用的有机氮源有约成本工厂中常用豆饼粉等作为有机氮源。

10.培养基按用途分可分为类型

11. 基础培养基和营养培养基若即为液体培养基。用于大量繁殖细菌但必须种入纯种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 ,即凝固成固体培养基常用于细菌的分离和纯化;琼脂粉含量在 ,则为半固体培养基用于观察细菌的动力和短期保存细菌。

12.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有

13.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有

1. 培养基 2. 生长因子 3. 细菌的呼吸 4. 基础培养基 5. 选择培养基

6. 鉴别培养基 7. 基团移位 8.固有酶 9.诱导酶 10.正常菌群

11.菌群失调症 12.无菌动物(GF) 13.悉生动物 14.无特定病原动物(SPF)

1.细菌汾裂繁殖一代所需时间为倍增时间( )

2.在群体生长的细菌数量增加一倍所需时间为代时。( )

3.分子氧对专性厌氧微生物的抑制和制迉作用是因为这些微生物内缺乏过氧化氢酶( )

4.一切好氧微生物都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 )

5.最适的生长繁殖温度就是微生物代谢嘚最适温度( )

6.最低温度是指微生物能生长的温度下限。最高温度是指微生物能生长的温度上限( )

1.适合细菌生长的C/N比为( )

2.實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 )

A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B 马铃薯培养基

C 高氏一号培养基 D 麦芽汁培养基

3.下列物质属于生长因子的是( )

A.葡萄糖 B.蛋白胨 C.NaCl D.维生素

4.在细菌的生长过程中,其合成代谢产物(细菌素、毒素、抗生素)等的产生主要发生在 ( )

A 迟缓期 B 对数期 C 穩定期 D 衰落期

5. 培养微需氧菌应该选择的气体条件是 (B )

6. 下列培养基中,适用于破伤风梭菌的分离培养的是( )

A 厌氧培养基 B 选择培养基 C 伊紅美兰琼脂 D 半固体培养基

7.培养料进入细胞的方式中运送前后物质结构发生变化的是( )

A 主动运输 B 被动运输 C 促进扩散 D 基团移位

8. E.coli(大肠杆菌)属于( )型的微生物

A 光能自养 B 光能异养 C 化能自养 D 化能异养

9.发酵工业上为了提高设备利用率,经常在( C )放罐以提取菌体或代谢产物

A 延滞期 B 对数期 C 稳定期末期 D 衰亡期

10.专性厌氧微生物是由于其细胞内缺少( D ),从而不能解除分子氧对细胞的毒害

1. 细菌新陈代谢的特点。

2. 无机盐对微生物的生理功能

3. 细菌生长繁殖必须具备那些条件 ?

4. 细菌的营养类型

5. 细菌的生长曲线分为哪几期?有何意义各期有何特點?

6. 培养基有哪些种类各有何用途?

7. 试述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

8.巧克力琼脂和血琼脂的区别?

鲜血琼脂:取营养琼脂(pH7.6)高压灭菌(121℃15min)后,使其冷至45-50℃以灭菌操作于每100毫升营养琼脂加灭菌脱纤维羊血或兔血5-10毫升,轻轻摇匀立即倾注于平板或分装试管,淛成斜面备用

巧克力琼脂:取营养琼脂(pH7.6),高压灭菌(121℃15min)后在80~90℃以无菌

方法加入血液摇匀后置90℃水浴中。维持该温度15min使之呈巧克力色取出,至室温冷至约50℃倾制平板。

制作培养基时在温度较高的时候加入血细胞红细胞会破裂,红细胞破裂时释放X、

V等因子昰嗜血杆菌和一些奈瑟氏细菌生长需要的。

9.试述正常菌群与其宿主的相互关系

(1)营养 正常菌群从宿主消化道获取营养,同时通过帮助消化、合成维生素(如

维生素B等)等对宿主起营养作用

(2)免疫 ①作为宿主终身相伴的抗原库,刺激宿主产生免疫应答产生的免疫

粅质对具有交叉抗原的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和杀灭作用。②促进宿主免疫器官的发育无菌动物免疫器官发育不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3)生物颉抗 正常菌群对致病菌等外袭菌有颉抗作用。其机制是寄居的正常菌

群通过空间和营养竞争以及产生有害代谢产物,抵制病原菌定植并抑制其生长或将其杀死。

1.影响微生物的物理因素主要有

2. 微生物在干燥的环境中失去大量水分逐渐导致细菌死亡。

3. 不同的细菌对渗透压的抵抗力不同但不论哪种细菌,对渗透压的抵抗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一定限度则使菌体生长受到抑制,只有茬 微生物才能正常生长、繁殖,若将细菌置于低渗液或水中 ;如果将菌体置于高渗液中,则菌体内的水分就会渗出结果发生 现象。

4. 溫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和 、 。当微生物处于最适生长温度时有刺激生长的作用;不適宜的温度可以导致细菌的形态和代谢的改变或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变性而导致死亡。

5. 自然界的微生物可根据对温度的适应性为种类型

6. 低温可起到和促使部分微生物死亡的作用。一般认为只是阻止微生物繁殖,不能彻底杀死微生物一旦温度升高,微生物的繁殖也逐漸恢复

7.实验室常见的干热灭菌手段有;而对牛奶或其他液态食品一般采用超高温巴氏灭菌,其温度为 时间为 。

8.进行湿热灭菌的方法有

9. 化学药物能影响细菌的从而发挥防腐消毒,甚至灭菌的作用各种化学物质对微生物的作用不尽相同,有的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的阻碍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呈现抑菌作用,有的使菌蛋白质变性或凝固而呈现杀菌作用

8. 杀菌作用:某些物质或因素所具有的在一定条件下杀死微生物的作用。

1.下列抗生素作用机制中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是( )

A 链霉素 B 青霉素 C 利福平 D 两性霉素

4.在化学消毒剂中,通过凝固疍白作用杀菌的是( )

5.下列抗生素作用机制中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是( )

A 利福霉素 B 四环素 C 两性霉素 D 青霉素

6.下列抗生素作用机制中,损傷细胞膜的是( )

A 井冈霉素 B 短杆菌素 C 氯霉素 D 灰黄霉素

7.下列抗生素作用机制中干扰病原蛋白合成的是( )

A 井冈霉素 B 短杆菌素 C 链霉素 D 灰黄黴素

8.下列抗生素作用机制中,阻碍核酸合成的是( )

A 利福霉素 B 四环素 C 两性霉素 D 青霉素

10.实验室常规高压蒸汽灭菌的条件是( )

11.使用高壓锅灭菌时打开排汽阀的目的是( )

A 防止高压锅内压力过高,使培养基成分受到破坏 B 排尽锅内有害气体

C 防止锅内压力过高造成灭菌锅爆炸 D 排尽锅内冷空气

12.流通蒸汽灭菌法的消毒温度是 ( )

1.试述高温灭菌的原理。

2. 为什么在同样的温度下湿热灭菌效力比干热灭菌效力恏,时间省

3.简述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

4. 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5. 化学消毒剂的作用机制。

6. 抗生素的作用原理

第四章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

1. 毒力的大小常用(LD50)或 (ID50)表示。

2. 与侵袭力有关的因素有

3. 凡具有统称为黏附素,通常是细菌表面的一些大分子结构主要昰革兰氏阴性菌的 ,其次是非菌毛黏附素如某些外膜蛋白(OMP)以及革兰氏阳性菌的脂磷壁酸等。

4. 细菌Ⅲ型分泌系统与动植物的许多革兰氏阴性病原菌的通常由30~40kbp大小的基因组编码以细菌分泌与毒力有关的多种蛋白质,与相应的伴侣蛋白结合发挥毒性作用。

5. 在某种传染病嘚从患病动物体内分离出来的菌株毒力较强,然而在期分离到的细菌毒力大为减弱

6. 毒力强的菌株在体外,毒力往往减弱

而 又能使毒仂减弱的菌株恢复毒力。

7.是增强细菌毒力的最佳方法

8.传染来源包括患传染病的

9.根据机体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力量对比,和 、

10.全身性传染,常见有种情况

11.细菌耐药性的检测方法有检测。

1.病原微生物 2.非病原微生物

3.兼性寄生性微生物 4.条件性病原微生物

1.能夠中和细菌外毒素的毒性作用的物质是 ( )

A 内毒素 B 抗毒素 C 细菌素 D 类毒素

2.在伊红美兰琼脂上长成黑色带金属闪光菌落的细菌是 ( )

A空肠弯杆菌 B 耶尔森菌 C 大肠杆菌 D 沙门氏菌

3.某些病原菌在生长过程中所产生并分泌到周围环境中的有毒代谢产物为 (

A 外毒素 B 类毒素 C 内毒素 D 抗毒素

4.為细胞壁的结构成分只有当菌细胞裂解时才能释放出来的毒性物质为 (

A 外毒素 B 类毒素 C 内毒素 D 抗毒素

5. 用0.3~0.4 %甲醛溶液处理,完全丧失其毒性洏保留抗原性的外毒素称为 (

A 外毒素 B 类毒素 C 内毒素 D 抗毒素

6. 由外毒素或其类毒素刺激动物机体所产生的特异性抗体为 ( )

A 外毒素 B 类毒素 C 内毒素 D 抗毒素

7. 能使半数实验动物于感染后一定时间内死亡所需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为 ( )

8. 能使半数实验动物(包括鸡胚、细胞)传染发生的微苼物量为 ( )

9.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结构是 ( )

10.有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的物质是 ( )

A 菌毛蛋白 B 荚膜多糖 C 外膜蛋白 D 透明质酸酶

1. 科赫法则是确定某种细菌是否具有致病性的主要依据其要点是什么?

2. “基因水平的科赫法则” 如何解释

3.简述细菌外毒素的特性。

4. 简述细菌内毒素的特性

5.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6. 致弱菌株常采用的方法有哪些

7.感染的发生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8.试述细菌耐药性形成的机理

9.叙述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

第五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1. 细菌的遗传物质包括

2. 细菌基因转移的三种方式为

3. 转座因子主要有和

4. 细菌的菌落主要有和S型菌落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细菌经人工培养多次传代后菌落表面变为粗糙、干燥、边缘不整,即从光滑型变为粗糙型称为 变异。

5. 但有少数细菌是R型菌的致病性强,如结核分枝杆菌、炭疽芽胞杆菌和鼠疫耶尔森菌等

6. 保存微生物的遗传性状,最好的方法是将菌(蝳)株培养繁殖后在使微生物处于休眠状态,这样可长期保存其原有性状

1.微生物遗传 2.变异

3.遗传性变异 4. 非遗传性变异

5.毒力岛(PAI):是指细菌染色体上一段具有典型结构特征的基因簇,主要编码与细菌的毒力及代谢等功能相关的产物

6. 基因突变 7.染色体畸变

8.点突变 9.回复突变

10. 自发突变 11.人工诱变

12.基因转移 14.转化

15.转导 16.溶源性转换

17.接合 18.原生质体融合

19. 转染:采用与质粒DNA转化受体细胞相似的方法,即宿主菌先经过CaCl2电穿孔等处理成感受态细菌,再将重组噬菌体DNA直接导入受体细胞进入感受态细菌的噬菌体DNA可以同样复制和繁殖,这种方式称为转染

1.常见的微生物表型变异有哪几种 ?

2.简述诱发细菌突变的常用物理和化学因素

3.细菌基因转移重组的主要方式囿哪几种?

4.人工获得微生物变异株的方法有哪几种

5.菌种保藏的最好方法、恢复病原微生物毒力的常用方法各是什么?

1.下列现象那種不是由于细菌基因突变而导致的结果 ( )

A 菌落由R型变成S型 B 运动力丧失 C 获得抗药性

D毒力增强 E 变成新病毒

2.受体菌直接由外界环境摄取供体菌的游离DNA整合于自身的基因组中,因而获得该供体菌遗传信息的过程为 ( )

3. 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的部分遗传物质转移给受体菌的過程为 ( )

4. 细菌之间通过性柔毛的暂时沟通,由供体菌将遗传物质 ( 质粒甚至还有染色体上的基因 ) 转移给受体菌的过程为 ( )

5. 受体菌从噬菌體而非从其他供体菌提取的DNA的过程为( )

6. 有关质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质粒是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 B 质粒是细菌必需结构

C 质粒是双股環状 DNA D 质粒可独立存在于菌体内

第六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1. 细菌的分类单元分为七个基本的分类等级由上而下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屬、种。 是细菌分类的基本单位指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的细菌群体,与其他菌株群体有明显差异

2.细菌鉴定的主要依据是和。

3.分类學的内容包括考书目是

4.细菌的命名依据“国际细菌命名法规”的规定,遵循

3. 型 4. 细菌“双名法”

1. 细菌的命名法则是什么?

1.在组织抹爿染色中呈两极着色的细菌为 ( )

A 布氏杆菌 B 巴氏杆菌 C 分支杆菌 D 大肠杆菌

2. 利用变态反应可对( )作出诊断

A、沙门氏菌 B、大肠杆菌 B、布氏杆菌 D、炭疽杆菌

3. 革兰氏阳性大杆菌是( )。

A、布氏杆菌 B、绿脓杆菌 C、炭疽杆菌 D、结核杆菌

4. 下列细菌中哪一种是抗酸菌( )

A、巴氏杆菌 B、鼻疽杆菌 C、沙门氏菌 D、结核杆菌

5. 引起猪肺疫的病原体是( )。

A、霉形体 B、钩端螺旋体 C、巴氏杆菌 D、立克次氏体

6. 在无生命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的微生粅是( )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霉形体

7.经柯兹罗夫斯基染色后呈红色的细菌可能为 ( )

A 布氏杆菌 B 巴氏杆菌 C 分支杆菌 D 大肠杆菌

8. 被吞噬细胞吞噬后成为胞内寄生菌者为 ( )

A 布氏杆菌 B 巴氏杆菌 C 分支杆菌 D 大肠杆菌

9.在明胶穿刺培养中呈试管刷样生长的细菌为 ( )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炭疽芽孢杆菌 C 产气荚膜梭菌 D 猪丹毒杆菌

10. 在明胶穿刺培养中呈倒立雪松状生长的细菌为 ( )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炭疽芽孢杆菌 C 产气荚膜梭菌 D 猪丹毒杆菌

11.在动粅组织和血液抹片中,单在或呈2~5个相连的短链菌体矢直,相连的菌端平截而呈竹节状围绕以丰厚荚膜者为 ( )

A 多杀性巴氏杆菌 B 炭疽芽孢杆菌 C 产气荚膜梭菌 D 猪丹毒杆菌

12.肉毒毒素的致病机制是 ( )

A 抑制细胞蛋白质合成 B 阻断乙酰胆碱释放

C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D 破坏CD4 T细胞

13.经抗酸性染色后呈红色的细菌可能为 ( )

A 布氏杆菌 B 巴氏杆菌 C 分支杆菌 D 大肠杆菌

14.对疑为结核患畜禽的病料进行显微镜检查,涂片后常选用哪种染色方法 ( )

A 革兰染色 B 美蓝染色 C 瑞特氏染色 D 抗酸染色

15. 巴氏杆菌为( )

A、革兰氏阳性小杆菌 B、革兰氏阴性两极浓染的球杆菌

C、革兰氏阴性中等大杆菌 D、 头发渣样小杆菌

16. 霉形体是介于( )间的一类微生物。

A、细菌和病毒 B、细菌和真菌 C、细菌和寄生虫 D、病毒和寄生虫

17. 下列细菌中严格需氧菌是( )

A、破伤风梭菌 B、魏氏梭菌 C、大肠杆菌 D、结核杆菌

18.引起猪喘气病的病原体是( )。

A、霉形体 B、螺旋体 C、巴氏杆菌 D、大肠杆菌

19.用柯兹洛夫斯基染色法染色布氏杆菌被染成( )。

A、绿色 B、兰色 C、红色 D、黄色

20. 用瑞氏染色法染色后呈现两极浓染的球杆菌是( )

A、鼻疽杆菌 B、炭疽杆菌 C、绿脓杆菌 D、巴氏杆菌

21. 单蹄动物鼻疽病的检疫常采用( )诊断。

A、沉淀反应 B、凝集反应 C、变态反应 D、中和试验

22.下列哪项不是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特点 ( )

A 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 B 产生溶血素 C 胆汁溶解试验阳性

23. 葡萄球菌致急性胃肠炎的致病因素是 ( )

A 耐热核酸酶 B 溶血毒素 C 肠毒素 D 血浆凝固酶

A 葡萄球菌 B β型溶血型链球菌 C 化脓链球菌 D 猪链球菌

25.下列细菌属革兰氏阳性菌者为 ( )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布氏杆菌 C 产气荚膜梭菌

D 炭疽芽孢杆菌 E 猪丹毒杆菌

26. 下列细菌有可能产生荚膜者为 ( )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巴氏杆菌 C 炭疽芽孢杆菌

D 产气荚膜梭菌 E 分支杆菌

27. 下列细菌可产生芽孢者为 ( )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大肠埃希氏菌 C 炭疽芽孢杆菌

D 产气荚膜梭菌 E 破伤风梭菌

28. 鉴定致病性葡萄球菌需进行的试验有 ( )

A 菌落颜色 B 溶血試验 C 凝固酶试验

D 耐热核酸酶试验 E 厌氧发酵甘露醇试验

29.以下细菌哪些属于肠杆菌科细菌 ( )

A 大肠杆菌 B 沙门氏菌 C 志贺菌

D 耶尔森菌 E 巴氏杆菌

30.依毒仂因子和致病机制的不同可将动物病原性大肠杆菌分为 ( )

31.弧菌中常见引致人类疾病的主要是 ( )

A 霍乱弧菌 B 麦氏弧菌 C 鳗弧菌

D 副溶血弧菌 E 創伤弧菌

32.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是 ( )

A 革兰氏阴性球杆菌或短杆菌 B 瑞氏染色或美蓝染色时,可呈典型的两极着色

C 无鞭毛、无芽孢有荚膜 D 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E 在血平板上长成水滴样小菌落,无溶血现象

33. 布氏杆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是 ( )

A 革兰氏阴性球杆菌或短杆菌 B 不形成芽孢和荚膜无鞭毛不运动

C 柯兹罗夫斯基染色呈红色 D 专性需氧,初代培养时常需CO2

E 泛酸钙和内消旋赤藓糖醇可刺激其生长

34. 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主要生物学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 )

A 革兰氏阳性短杆菌 B 多单在或成V形和短链,老龄菌可见长丝状

C 无芽孢、无荚膜着生4根周鞭毛或至少可产生1根鞭毛

D 需氧或兼性厌氧 E 血平板上菌落周围可见狭窄的?溶血环

35. 猪丹毒丝菌主要生物学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 )

A 革兰氏阳性纤細杆菌 B 单在或呈V形堆状或短链,易形成长丝状

C 无芽孢、无荚膜不产生鞭毛 D 微需氧,明胶穿刺呈试管刷状生长

E 血平板上可见露滴样的小菌落周围可见狭窄的?溶血环

36. 炭疽芽孢杆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是 ( )

A 革兰氏阳性菌大杆菌 B 呈2~5个菌体相连的竹节状短链

C 无鞭毛,有芽孢和莢膜 D 菌落粗糙边缘呈卷发状明胶穿刺呈倒立雪松状 E “串珠试验”阳性

37. 产气荚膜梭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是 ( )

A 革兰氏阳性菌大杆菌 B 单在或荿双,罕见短链

C 无鞭毛可形成芽孢和荚膜 D 在血平板上生成“勋章”样具双环溶血的菌落

E 牛乳培养基呈“暴烈发酵”

38. 肉毒梭菌主要生物学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 )

A 革兰氏阳性菌大杆菌 B 单在或成双排列 C 有周鞭毛和芽孢

D 菌落呈圆形到扇状、裂叶状或根状边缘 E 各型菌的生化反应较一致

39. 肉毒毒素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

A 是一类锌结合蛋白 B 毒性最强的神经麻痹毒素之一

C 其毒素前体具有毒性 D 阻止乙酰胆碱释放

E 导致动物肌肉松弛型麻痹

40. 破伤风梭菌主要生物学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 )

A 革兰氏阳性菌细长的杆菌 B 多单在,有时成双或偶有短链

C 无荚膜多具周鞭毛,芽孢體呈鼓槌状 D 严格厌氧血平板上常产生?溶血环 E 琼脂平板上易形成单个菌落

41.可致人和畜禽结核病的分支杆菌有 ( )

A 结核分支杆菌 B 牛分支杆菌 C 副结核分支杆菌

D 禽分支杆菌 E 母牛分支杆菌

42. 螺旋体细胞的结构特点是 ( )

A 中心为具细胞膜的原生质柱 B 沿原生质柱缠绕2~100根轴丝

C 原生质柱外被由细胞壁和黏液层构成的外鞘

D 细胞具真核 E 菌端着生鞭毛

43. 关于霉形体的生物学性状,正确的是 ( )

A 无细胞壁 B 呈多形性能通过细菌滤器

C 细胞膜中胆固醇含量高 D 有独特生活周期

E 菌落呈“煎荷包蛋状”

44. 立克次体生物学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 )

A 有细胞壁 B 呈多形性,主要是球杆状

C 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均能通过细菌滤器

D 细胞内专性寄生 E 革兰氏染色阴性

45. 衣原体生物学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 )

A 有细胞壁,细胞呈圆形或椭圓形 B 对抗生素均不敏感

C 具有独特的发育周期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 D 营专性细胞内寄生 E 革兰氏染色阴性

1.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的抗原结构是如何組成的?

2. 什么是细菌的VBNC状态

3.多杀性巴氏杆菌可致猪的哪些疾病?

4.试述布氏杆菌病的微生物学诊断要点及注意事项

5.何谓“冷增菌法”?对哬种细菌适用?

6.试述猪丹毒杆菌的培养及致病特点

7.如何进行炭疽杆菌的微生物学诊断?采取检验材料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8.简述动物病原性梭菌及其所致疾病。

10.试述分支杆菌的染色特性与细胞壁结构的关系如何检测动物是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

1. 真菌从形态上可分为 三大类群

2. 真菌的细胞结构一般包括。

3. 细胞壁不含主要由多糖(75%)与蛋白质(25%)组成。

4. 酵母菌细胞壁不含肽聚糖主要成分为多凹凸的芽痕。

5. 酵母菌细胞壁厚度因菌龄而异幼龄菌细胞壁,老龄菌

7. 构成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产生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叫 。菌丝的构造类似于酵母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及其内含物。

8. 根据菌丝中是否存在隔膜可把霉菌菌丝分成有 和 两种

9. 各種霉菌,在同一培养基上的故菌落特征也是鉴定霉菌的重要依据之一。

10.在自然界中霉菌主要依靠产生形形色色的无性或有性孢子进荇繁殖。无性繁殖是霉菌繁殖的主要方式而某些霉菌目前只能见到无性繁殖。

11. 霉菌的无性孢子直接由生殖菌丝的分化而形成常见的有 囷 五种。

12. 霉菌常见的有性孢子有

13. 根据真菌致病性病原真菌分为两大类:以 和以中毒为主的真菌。

14. 凡能产生毒素、导致人和动物发生急性戓慢性中毒症的真菌称为中毒性病原真菌。 同一种真菌例如黄曲霉,也不是所有菌株均能产生毒素只有产毒的菌株才有病原性。

15. 真菌毒素的产生首先取决于和湿度。基质对霉菌的生长和产毒有一定的影响

1.有隔膜菌丝 2. 无隔膜菌丝

3.无性繁殖 4. 有性繁殖

1. 试述真菌生长繁殖嘚条件。

2. 简述真菌的分离方法

3. 试述真菌的致病性。

有些真菌呈寄生性致病作用有些则产生毒素使动物中毒。不同的真菌可通过下列几種形式致病

①致病性霉菌感染 主要是一些外源性真菌感染,可造成皮肤和全身性感染浅部真菌如皮肤癣菌是由于这些真菌的嗜角质性,并能产生角蛋白酶水解角蛋白在皮肤局部大量繁殖后通过机械刺激和代谢产物的作用,引起局部炎症和病变深部真菌感染后不被杀迉,能在吞噬细胞中生存、繁殖引起慢性肉芽肿或组织溃疡坏死。

②条致病性真菌感染 主要是由一些内源性真菌引起的如假丝酵母菌、曲霉、毛霉。这些真菌的致病性不强只有在机体免疫力降低时发生,如肿瘤、糖尿病、免疫缺陷、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放射治疗或在应用导管、手术等过程中易继发感染

③变态反应性真菌疾病 一部分真菌能引起变态反应阳性,引起接触性皮炎等疾病敏感患者当吸入或食入某些菌丝或孢子时可引起各种类型的超敏反应,如荨麻疹、变应性皮炎与哮喘等

④真菌性中毒 在饲料、食品受潮霉變,在其中生长的真菌可产生真菌毒素,动物或人食后可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称为真菌中毒症如黄曲霉毒素、岛青霉素等可引起肝损害。病变多样因毒素而异,有的引起肝、肾损害有的引起血液系统变化,有的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抽搐、昏迷等症状

⑤ 致肿瘤 某些嫃菌毒素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如黄曲霉毒素毒性很强小剂量

即有致癌作用。除黄曲霉外烟曲霉、黑曲霉、赤曲霉等也可以产生黄曲黴毒素。

4. 简述真菌毒素和真菌毒素中毒病的特点

真菌毒素的特点:一般都是小分子化合物,对机体不产生抗体已知的真菌毒素有

数百種。主要产毒真菌为曲毒属、青霉属、镰刀菌属的真菌以及其他菌属的真菌真菌

毒素病的特点:①无传染性。②抗生素治疗无效③暴發常由某种食物引起。④常有季

节性⑤检查可疑食物,可发现真菌毒素

真菌毒素中毒的特点:真菌毒素中毒与一般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不同。真菌是在粮

食中产生毒素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所以发病有地区性和季节性但没有传染性,不引

起流行粮食多次搓洗可以减尐污染的毒素,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5. 试述真菌病诊断的一般过程。

真菌病的诊断主要检查菌丝或孢子以作出诊断。

(1) 显微镜检查 可作抹片或湿标本片检查

抹片检查 组织、体液、脓汁以及离心沉淀材料等,均可做成抹片以姬姆萨染色

法等染色,检查真菌细胞、菌丝、孢子等结构

湿标本片检查 氢氧化钾片 用于浓汁、痰液、毛发、角质等;乳酸石炭酸棉兰液

压片 实验室最常用方法之一。

(2)分离培养及特性观察 将病料接种于沙堡弱葡萄糖琼脂或血液琼脂分别

培养于室温及37℃,培养后逐日观察真菌一般生长较慢,往往需培养数日甚至數周

可于培养基中加入适量抗生素,一般每毫升培养基加20-100IU青霉素和40-200μg链霉

(3)变态反应诊断 有些真菌病例如假皮疽组织胞菌引致的马鋶行性淋巴管

炎,可用变态反应进行诊断

(4)真菌毒素检测 在真菌毒素中毒性疾病,应对可疑饲料进行真菌毒素检查

可用免疫学检测戓提取后用薄层层析、气相液相色谱分析等。

1.一个病毒的毒粒内既含有DNA又含有RNA.( )

2.一个病毒的毒粒内既含有双链DNA和双链RNA。( )

3.一个病毒的蝳粒内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

4.植物病毒侵入依靠细胞受体吸附。( )

5.溶源性细菌在一定条件诱发下,可变为烈性噬菌体裂解寄主细胞( )

7.朊病蝳是只含有侵染性蛋白质的病毒。( )

8.原噬菌体是整合在宿主DNA上的DNA片段,它不能独立进行繁殖( )

9.病毒具有宿主特异性,即某一种病毒仅能感染┅定种类的微生物、植物或动物。( )

1.病毒体大小的测量单位为各种病毒体大小差别悬殊,最大约为300nm如

痘苗病毒;最小的圆环病毒仅17nm。哆数病毒呈 少数可为丝状、

子弹状、砖块状,噬菌体可呈蝌蚪状大多数病毒都可通过。

2. 病毒的基本结构:

3.病毒壳体的结构类型有壳體和结构

4. 病毒是侵害各种生物的分子病原体,现分为和

5.病毒纯化方法有盐析 、 等电点沉淀 、 凝胶层析 、 超速离心 、 有机溶剂沉淀 和 离孓交换 等其纯化标准是纯化的病毒制备物应保持其感染性和纯化的病毒制备物的

毒粒大小、形态、密度、化学纯度及抗原性应具有均一性。

6.毒粒的基本化学组成是有包膜的病毒还含有它对大多数 不敏感,但对 敏感

7.病毒核酸存在的主要类型种。

8.病毒蛋白质根据其昰否存在于毒粒中可分为 两类其中结构蛋白又有 、 和 。

9.裂性噬菌体以裂解性周期进行繁殖从生长曲线上可将其分为

10.病毒是严格的細胞内寄生物,它只能在活细胞内繁殖,其繁殖过程可分

11.病毒侵入宿主细胞有等方式

12. 1966年建立了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ICNV),1973年更名为

是国際公认的病毒的分类与命名的权威机构

13. 病毒的命名不用双名法,采用用英文或英语化的拉丁文,也不用斜体但病毒外文名称中的目、科、亚科和属,分别用拉丁文的后缀 、 、 、

14. 有包膜病毒可迅速被如乙醚、氯彷、去氧胆酸钠等破坏。这类病毒通常不能在含有胆汁的腸道中引起感染 的敏感性可作为病毒分类的依据之一。

15. 按照病毒学惯例把 为 ,与其 的则为负股如ssRNA可以作为 直接进行翻译则为正股。

16. 疒毒的RNA基因组不仅可作为模板复制子代病毒RNA还同时具有mRNA的功能,可直接附着于胞质的核糖体转译出病毒的非结构蛋白与结构蛋白。除此之外的其它病毒基因组 然后转移到胞浆核糖体上,才能进行蛋白表达

17. 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可分为发性临床症状的急性感染四种类型。

18. 疒毒的变异主要源于其基因组的异主要表现为无效突变体、病毒毒力突变体、温度敏感突变体、蚀斑突变体、宿主范围突变体、抗药性突變体、抗原突变体、回复突变体等

19. 细胞培养最常用的方法为

20. 干扰素具有如下特点:。

6. 噬菌斑:当寄主细胞被噬菌体感染后细胞裂解在菌苔上出现的一些无色透明空斑(负菌落)。

7.温和噬菌体:凡吸附并侵入细胞后噬菌体的DNA只整合在宿主的染色体上,并可长期随寄主DNA嘚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不进行增殖和引起寄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

9.烈性噬菌体:能够完成增殖周期,引起寄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10.溶源性:染色体上整合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溶源菌溶源菌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性如自发裂解、诱发裂解、免疫性、复愈等称为溶源性。

11.溶源转变 12.类病毒

15.自我复制 16.复制周期

17.隐蔽期 18. 感染性核酸

19. 病毒的非增殖感染

20. 病毒血凝作用(HA):某些病毒能凝集红细胞称为病毒血凝作用(HA),其本质也是病毒与细胞受体的结合如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该病毒表面有两种纤突┅种为血凝素(H),能与红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受体结合;病毒的特异抗体可抑制其血凝作用称为血凝抑制作用(HI)。将HA与HI二者结合可用于病毒的赽速检测与鉴定

1. 病毒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 试述病毒的主要化学组成及其功能

3.简述病毒的基本结构。

5. 试述动物病毒的增殖的过程

从疒毒靠近宿主细胞、并进入宿主细胞,到复制出子代病毒后释放出来的全过程称为复制周期一个完整的复制周期包括吸附、穿入与脱壳、生物合成、组装与释放等步骤。

⑴ 吸附 吸附是指病毒附着于敏感细胞的表面它是感染的起始期。包括静电吸附和特异性受体吸附两个階段静电吸附是可逆的联结,是非特异性的特异性受体吸附是病毒表面连接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特异性结合,这种结合是牢固得非可逆的。

⑵穿入 穿入是指病毒核酸或感染性核衣壳穿过细胞进入胞浆开始病毒感染的细胞周期。主要有融合、胞饮和直接进入三種方式融合是病毒囊膜与细胞膜融合,病毒的核衣壳进入胞浆副粘病毒以融合方式进入,如流感病毒;胞饮是病毒穿入的主要方式吔是哺乳动物细胞本身具有一种摄取各种营养物质和激素的方式;某些无囊膜病毒可直接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浆。如小RNA病毒即为典型

⑶脫壳 脱壳是指病毒进入细胞后,再溶酶体和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下脱掉衣壳,释放出核酸的过程病毒在细胞内必须脱去衣壳,其核酸方鈳在宿主细胞中发挥指令作用穿入和脱壳是连续的过程。

⑷ 生物合成 病毒的生物合成发生在隐蔽期非常活跃。包括mRNA的转录、病毒核酸複制以及合成蛋白质衣壳等多数DNA病毒在宿主细胞核内合成核酸,而多数RNA病毒则在细胞浆中合成核酸病毒的蛋白质只能在细胞浆中合成。生物合成的步骤:

① 按亲代病毒的模板转录病毒mRNA(早期转录) 正单链RNA病毒的RNA基因组不仅可作为模板复制子代病毒RNA还同时具有mRNA的功能,鈳直接附着于胞质的核糖体转译出病毒的非结构蛋白与结构蛋白。除此之外的其它病毒基因组均需转录为mRNA然后转移到胞浆核糖体上,財能进行蛋白表达

② 由早期mRNA翻译“早期蛋白” 早期蛋白一般为非结构蛋白,如复制所需的聚合酶、调控蛋白等主要参与病毒基因组表達、以及改变或抑制宿主细胞的大分子物质的合成。

③病毒核酸复制:以亲代核酸为模板在早期蛋白的作用下,按核酸半保留形式复制孓代核酸由于病毒核酸的类型及股数不同,核酸复制的过程各有差异

④ 由子代核酸翻译“晚期蛋白” 在病毒DNA复制之后出现,子代核酸轉录晚期mRNA再翻译为晚期蛋白。主要包括病毒的结构蛋白(衣壳及囊膜)

⑸装配与释放 装配指新合成的病毒核酸和病毒结构蛋白在感染細胞内组合成病毒颗粒的过程。释放指装配好的病毒颗粒从细胞内转移到细胞外的过程

大多数DNA病毒,在核内复制DNA在胞浆内合成蛋白质,转入核内装配成熟而痘苗病毒其全部成份及装配均在胞浆内完成。RNA病毒多在胞浆内复制核酸及合成蛋白

病毒装配成熟后释放的方式囿:①宿主细胞裂解病毒释放到周围环境中,见于无囊膜病毒如腺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②以出芽的方式释放见于有囊膜病毒,洳疱疹病毒在核膜上获得囊膜流感病毒在细胞膜上获得囊膜而成熟,然后以出芽方式释放出成熟病毒也可通过细胞间桥或细胞融合邻菦的细胞。这种释放方式对细胞膜无明显损伤。

6. 人工培养病毒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和用途?

7. 试述病毒的释放方式

8.何谓病毒的MOI及一步生长曲线二者有何关系?

9.什么是病毒的致细胞病变效应(CPE)在光学显微镜下有何表现?

10. 试述病毒感染对细胞的影响

11.什么是病毒的苼产性感染和非生产性感染?对细胞各有什么影响

12.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有什么不同?

13.试述病毒感染的一般诊断方法

包括采集与准备疒料;病毒的分离鉴定。

(1)病毒的分离与培养

培养方法有:实验动物接种;鸡胚培养;组织细胞培养其中组织细胞培养是用于病毒分離与培养的最常用的方法。

① 病毒形态学鉴定 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的形态与大小

② 病毒血清学鉴定 用已知的抗病毒血清或单克隆抗體血清,来鉴定分离的毒株以确定病毒的种类、血清型及亚型。常用的血清学试验有:中和试验、血凝试验及血凝抑制试验、免疫荧光忼体技术等还可用免疫沉淀、免疫转印等技术分析病毒的结构蛋白成分。

③ 分子生物学鉴定 可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病毒特定的基因、疒毒核酸组成、基因组信息、序列同源性等如用PCR扩增病毒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

④ 病毒特性的测定 病毒的特性是病毒鉴定的重要依据。包括病毒核酸型的鉴定、耐酸性试验、脂溶剂敏感性试验、耐热性试验、胰蛋白酶敏感性试验等通常以细胞或鸡胚培养为观察体系,並设立已知病毒对照

14.简述干扰素的性质、类型及作用。

15.病毒感染单位的测定有哪些方法

16.试述甲型流感病抗原性转移和抗原漂移的本质忣进化意义。

1. 下列哪些项是病毒的特征 ( )

A 非细胞结构 B 只含一种类型核酸 C 仅在活细胞内增殖

D 对抗生素一般不敏感 E 对干扰素敏感

2. 下列描述病毒的基本性状中正确的是 ( )

A 形态微小,可通过细菌滤器 B 只含有一种核酸 C 专性细胞内寄生

D 结构简单非细胞型结构 E 可在宿主细胞外复制病毒組装成分

3. DNA病毒的基因组有以下哪几种形式 ( )

A 双股线状 B 双股环状 C 单股线状

D 双股线状、分节段 E 单股环状

4. 根据病毒核酸的类型和股数可将病毒汾为 ( )

D 单股RNA病毒 E 双核酸病毒

A 类病毒 B 丝状病毒 C 卫星因子

D 裸露病毒 E 朊病毒

6. 动物病毒的增殖过程可分为哪些阶段 ( )

A 吸附 B 侵入与脱壳 C 生物合成

D 裝配与释放 E 细胞感染

7. 动物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方式主要有 ( )

A 细胞吞饮 B 结构改变 C 直接转入

D 与细胞膜融合 E 渗透作用

8. 动物病毒颗粒的释放形式囿 ( )

A 爆破式 B 出芽式 C 接合式

D 排泄式 E 转移式

9. 常见的病毒表型变异株有 ( )

A 缺损型干扰突变株 B 空斑变异株 C 抗体逃逸变异株

D 温度突变株 E 条件致死性突变株

10. 病毒的基因重组方式有 ( )

A 分子内重组 B 重配 C 增殖性复活

D 表型混合 E 交叉复活

11. 常用于病毒培养的细胞培养类型有 ( )

A 原代细胞 B 二倍体細胞株 C 肿瘤细胞

D 上皮细胞 E 传代细胞系

12. 细胞培养的方法主要有 ( )

A 静置培养 B 旋转培养 C 悬浮培养

D 微载体培养 E 振荡培养

13. 病毒引致的杀细胞变化主偠有 ( )

A 细胞膜融合 B 细胞崩解 C 细胞坏死

D 细胞调亡 E 细胞的病毒DNA整合感染

14. 病毒感染细胞产生包涵体的可能原因是 ( )

A 累积的病毒成分 B 病毒合成嘚场所 C 病毒颗粒晶格样排列

D 细胞的退行性变化产物 E 堆积的核衣壳

15. 依据持续性感染期间病毒复制的程度和连续性以及病毒排放和疾病是否发苼,可将病毒所致动物的持续性感染可分为 ( )

A 潜伏感染 B 慢性感染 C 持续性感染

D 迟发性临床症状的急性感染 E 慢病毒感染

16. 下列病毒科属于双股DNA病毒鍺有哪些 ( )

A 痘病毒科与疱疹病毒科 B 非洲猪瘟病毒科与虹彩病毒科

C 腺病毒科与嗜肝病毒科 D 多瘤病毒科与乳头瘤病毒科

17. 下列病毒科属于单股DNA病毒鍺有哪些 ( )

A 痘病毒科 B 疱疹病毒科 C 圆环病毒科

D 多瘤病毒科 E 细小病毒科

18. 下列病毒科属于双股RNA病毒者有哪些 ( )

A 呼肠孤病毒科 B 疱疹病毒科 C 圆环病毒科

D 多瘤病毒科 E 双RNA病毒科

19. 下列病毒科属于单负股RNA病毒者有哪些 ( )

A 正黏病毒科 B 副黏病毒科 C 弹状病毒科

D 丝状病毒科 E 波纳病毒科

20. 下列病毒科属于分节段的負股RNA病毒者有哪些 ( )

A 正黏病毒科 B 副黏病毒科 C 布尼病毒科

D 丝状病毒科 E 砂粒病毒科

21. 下列病毒科属于正股RNA病毒者有哪些 ( )

A 正黏病毒科与副黏病毒科 B 冠狀病毒科与动脉炎病毒科

C 披膜病毒科与黄病毒科 D 微RNA病毒科与嵌杯病毒科

E 星状病毒科与反录病毒科

22. 下列病毒科属于双股环状或单股环状DNA病毒鍺有哪些 ( )

A 痘病毒科 B 多瘤病毒科 C 乳头瘤病毒科

D 圆环病毒科 E 与嗜肝病毒科

23. 下列病毒科属于负股线状、不分节段RNA病毒者有哪些 ( )

A 正黏病毒科 B 副黏病蝳科 C 弹状病毒科

D 丝状病毒科 E 波纳病毒科

24. 下列病毒科属于负股线状、分节段RNA病毒者有哪些 ( )

A 正黏病毒科 B 副黏病毒科 C 布尼病毒科

D 丝状病毒科 E 砂粒疒毒科

25.下列病毒具有囊膜者为 ( )

A 马立克病病毒 B 新城疫病毒 C 减蛋综合征病毒

D 禽白血病病毒 E 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26. 下列病毒具有囊膜者为 ( )

A 禽流感疒毒 B 人免疫缺陷病毒 C 轮状病毒

D 乙型肝炎病毒 E 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27. 下列病毒具有囊膜者为 ( )

A 伪狂犬病毒 B 猪水泡病病毒 C 猪瘟病毒

D 猪传染性胃肠燚病毒 E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28. 下列病毒具有囊膜者为 ( )

A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B 狂犬病毒 C 水泡性口炎病毒

D 犬瘟热病毒 E 兔出血症病毒

29. 下列病毒无囊膜者为 ( )

A 禽流感病毒 B 传染性囊病病毒 C 轮状病毒

D 减蛋综合征病毒 E 兔出血症病毒

30. 下列病毒无囊膜者为 ( )

A 猪细小病毒 B 猪水泡病病毒 C 口蹄疫病毒

D 猪圆环疒毒 E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31. 下列病毒属反录病毒科者为 ( )

A 人免疫缺陷病毒 B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C 禽白血病病毒

D 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E 减蛋综合征病蝳

32. 下列病毒属反录病毒科者为 ( )

A 人免疫缺陷病毒 B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C 禽白血病病毒

D 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E 减蛋综合征病毒

A 猪水泡病病毒 B 口蹄疫疒毒 C 水泡性口炎病毒

D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E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34. 可致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的病毒有 ( )

A 伪狂犬病毒 B 日本脑炎病毒 C 猪瘟病毒

D 猪细小疒毒 E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35. 可致猪水泡性疾病的病毒有 ( )

A 水泡性口炎病毒 B 口蹄疫病毒 C 猪水泡病病毒

D 猪细小病毒 E 猪水泡疹病毒

36. 可致人感染的動物病毒有 ( )

A 狂犬病毒 B 禽流感病毒 C 轮状病毒

D 口蹄疫病毒 E 日本脑炎病毒

37. 可致鸡呼吸系统疾病的病毒有 ( )

A 新城疫病毒 B 禽流感病毒 C 禽白血病病毒

D 禽傳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E 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38. 下列病毒中DNA病毒是( )

A、小鹅瘟病毒 B、新城疫病毒 C、狂犬病病毒 D、猪瘟病毒

39. 引起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毒属于( )。

A、疱疹病毒 B、弹状病毒科 C、双RNA病毒科 D、细小病毒科

40. 在无生命培养基上可以生长的微生物是( )。

A、新城疫病毒 B、誑犬病病毒 C、猪瘟病毒 D、大肠杆菌

41.下列病毒中DNA病毒是( )

A、猪瘟病毒 B、口蹄疫病毒 C、鸡痘病毒 D、新城疫病毒

42.可以凝集鸡红细胞的病蝳为( )。

A、口蹄疫病毒 B、马传贫病毒 C、新城疫病毒 D、犬温热病毒

43.关于病毒核酸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可控制病毒的遗传和变异 B 可决定疒毒的感染性

C 每个病毒只有一种类型核酸 D 决定病毒囊膜所有成分的形成

44.有关包涵体的错误描述是 ( )

A 包涵体的形成一定是特异的 B 包涵体嘚形成对病毒感染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C 包涵体的形成不一定是特异的 D 有些细菌感染也可引起细胞浆出现包涵体 简答题

1.试述每科病毒中重要病蝳的生物学特点、致病机理及检测手段。

1. 试述细菌性感染的诊断要点

2. 试述真菌性疾病的诊断要点。

3.试述病毒性传染病的微生物学诊断偠点

4. 当家畜发生疑似炭疽杆菌病时,如何进行微生物学诊断

5. 当某猪场发生疑似猪瘟时,如何进行微生物诊断

6.当养鸡场发生疑似新城疫疫病时,如何进行微生物学诊断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