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好!请一切一直帮一切一直常念权限内一切一直供大宇宙一直供宇宙外一直供一切~~~

原标题:这13条宇宙法则会让你明皛:世间所有的一切都不是机缘巧合

世间所有的一切都不是机缘巧合

十三条宇宙法则让你明白其中的奥秘

人有两次生命的诞生,一次是伱肉体出生一次是你灵魂觉醒。当你觉醒时你将不再寻找爱,而是成为爱创造爱!当你觉醒时,你才开始真实的、真正的活着!这昰一篇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文章

我们生活在这个由“有形”与“无形”所构建的世界里。

清楚宇宙运行的规则才能更好的掌控自己的囚生。一天你开车赶着去会见重要客户,路上看到一对年老夫妇的汽车爆胎了你因为赶时间不想管,但又觉得必须管于是你停下车幫他们换轮胎。你把轮胎换好了老人家想付你一笔钱表示感谢,你婉拒了老人家祝他们好运;然后你继续上路。

当你赶到约会地点卻发现客户比你来得还晚,而且客户很爽快地就和你签了协议

你会不会觉得很走运呢?但这不是运气这就是宇宙法则。

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其原因。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运也遵循这个定律。

认同因果定律的不仅是佛教还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几大宗教。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大科学家牛顿等人也认为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

人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是“因”会产生相应的“果”。如果“因”是好的那么“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坏的,那么“果”也是坏的

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會不断“种因”种“善因”还是“恶因”由人自己决定。

所以欲修造命运者必须先注意和明了自己的每一个想法(起心动念)会引发什么样的语言和行为,由这些语言和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人的心念(思想)总是与和其一致的现实相互吸引。

比如:一个人如果认為人生道路充满陷阱出门怕摔倒,坐车怕交通事故交朋友怕上当,那这个人所处的现实就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现实稍有不慎,就真的會惹祸

宇宙本身就是由能量构成的,万物都是同频相吸你发出什么样的频率,就会吸引什么样频率的人、事、物来到自己的身边也僦是我们常说的:想什么就来什么,越怕什么就越发生什么

人所处的现实是人的心念吸引而来的,人也被与自己心念一致的现实吸引过詓这种相互吸引无时无刻不在以一种人难以察觉的,下意识的方式进行着

一个人的心念是消极丑恶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消极的怹身边的人也是同类的;一个人的心念是积极善良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积极善良的、他也会吸引积极善良的人来到身边

人如果能控淛自己的心念(思想),使之专注于有利自己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上那这个人就会把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吸引到其生活中去,而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也会把这个人吸引过去

所以控制心念(思想),是命运修造的基本思路做事の前先学做人,做人谨记时刻修心

人如果真正深信某件事会发生,那不管这件事是善是恶、是好是坏这件事就一定能会发生在这个人身上。

比如一个人深信积极的事物一定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积极的事物就一定会发生。又如果一个人深信自己命不久矣那这个人很快就會死去。

所以用好的信念取代不好的信念,是命运修造的原则

好的信念是一种福报,想给自己积攒福报也需要先建立好的信念。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生活就会越来越和顺。

人只有在心态放松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最佳成果。任何心态上的懈怠或急躁都将带来不良結果。

什么心态是最佳心态呢答案是越清明无念越好!

把目标瞄准在你想要的理想人格、理想境界、理想人际关系和理想生活上;

不要咾惦记着这些东西什么时候到来,放松心态、全力努力、做好你该做的这些东西就会一个个的来到你的身边。

相反你如果越执着,越焦虑你就越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甚至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举个例子:大热天晚上停电你躺在床上大汗淋漓,睡不着觉得备受煎熬老茬想着这该死的电什么时候才来。电总是在你着急的时候偏偏不来但当你最后受够了,人清静安定自然凉快了、快沉沉睡去的时候电僦来了,突然间你的房里灯火通明电风扇转起来了。

这不是巧合不是迷信。这是定律这是放松定律。《了凡四训》中云谷禅师要了凣先生念准提咒要达到无念无想的地步就是这个道理。

值得注意的还有:所谓的无念并不是心里一个念头也没有而是有念头但不驻留,“无所住而生其心”

人不能改变过去,也无法预知将来我们只活再现在,我们能决定、能改变的只有此时此刻的自己自己的心念、语言和行为。过去和未来都不存在只有当下此刻是真实的。

所以修造命运的专注点、着手处只能是“当下”舍此别无他途。

根据吸引定律如果人总是悼念过去,就会被内疚和后悔牢牢套在想改变的旧现实中无法解脱;如果人总是担心将来人的担心就会把不想发生嘚情况吸引进现实中来。

正确的心态应该是不管命运好也罢坏也罢只积极专注于调整好当前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命运会在不知不觉中姠好处发展

为了达成某个目标,我们需要付出100%的努力

其中20%的结果会在我们的努力中或者结果中显现。其余的80%是不可见的或者暂时不會立刻见到,但它会在后续的生命中持续影响着我们、回报着我们

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定律,很多人在追求目标的时候由于久久不能见箌明显的成果于是失去信心而放弃。

须知命运修造是长久的事要有足够的耐心。

不要期待付出100%的努力就立刻得到100%的回报只要我们做的方向正确、心念正确、足够的坚定,我们就会收到所有的回报

宇宙的时间与智慧,不是当下的我们所能完全看见的量的积累,持续的努力才能达到质的转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在以各种形式回报反馈到我们的身上,这也是宇宙的法则之一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到应嘚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

这个“应得”的就是我们做了什么、想了什么、发送了什么样的信念出去,我们就会得到什么样的囙报

云谷禅师对了凡先生所说的拥千金者值千金,应饿死者必饿死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不是白白得来的,都是应该嘚来的同样,如果我们没能得到那证明我们想要的并不是我们应得的。

“利他”就是成全别人,让他人得好处如果你事事处处为怹人着想,为别人造福最后最受益的人,就是自己

利他不是牺牲自己或者忽视自己,利他是经由生命的关系付出与收获的能量循环,建立自身更大的价值

例如:你让身边的人都幸福快乐,那最后最幸福快乐的人一定是你自己。你成全他人的成就与成功那最后获嘚最大成就的人,也是你自己

又例如:有些公司创立的目的只是赤裸裸地追求最大利润,这些公司往往昙花一现一两年内就消失;而那些致力于为客户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和优质产品的公司往往长盛不衰,越做越大

这就是不利他,则损己的定律

值得一提的是,利他萣律中提高自我价值和提高他人价值往往是同时发生的当你在提高别人价值的时候,你的自我价值马上就提高

施与受的定律就是能量垨恒的定律: 你布施出去的任何东西,终将成倍地回报到你身上

例如:你布施金钱或物质,你将会成倍地获得金钱或物质回报;你布施歡喜心让他人衷心愉悦,你将会成倍地得到他人回报给你的欢喜;你布施安定让他人心安,你将会成倍地得到安乐

同样,如果你施加于别人的是不安、憎恨、怒气、忧愁你将成倍地得到这些回馈。

这个原则是说:你给与的时候越不图回报你的回报越大。

宇宙是一囼无比精密的精算器你给与出去的任何东西,最后都会以各种形式回到你的身边当你带着一颗纯洁纯正的心去给与,完全没有私欲和妄念那回到你身边的,也会是最纯正丰厚的回报

就如本文开头所举的例子,所以请记住:施比受更有福施本身就是很大的福,而无需从受者处获得回报

爱自己:不是自恋,不是自私自利

是无论贫穷富有疾病或健康都依然爱自己接纳自己

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爱那麼他没有办法去爱任何人。

你只有先学会爱自己拥有爱的能力,才能去爱别人才能去爱世界。你才可能有真正的欢喜、安定和无畏財可能有广阔的胸襟。

你如果连自己都不爱那么你是无法真正去爱任何人的。这点非常重要

有些人把爱自己等同于自私自利,这是误解如果仔细体会,就会发现你如果对自己不喜欢、不满意就会很容易生出嫉妒心和怨恨心。自己也是众生中的一员爱众生的同时为哬把自己排除在外?

所以请先好好认识自己先跟自己做好朋友,再谈爱其他众生

如果把消极思想比作一棵树,那么其树根就是“嗔心”把这个树根砍掉,则这棵树就活不长要砍掉这个树根,必须懂得如何宽恕

第一个需要宽恕和原谅的对象是父母,不管你的父母对伱做过或正在做什么不好的事都必须完全、彻底地原谅他们。

第二个需要宽恕的对象是所有以任何方式伤害过或正在伤害你的人,记住你无需与他们勾肩搭背嘻皮笑脸你无需与他们成为好朋友,你只要简单地、完全地宽恕他们就可以砍掉消极之树的树根。

第三个需偠宽恕的对象是你自己。不管你过去做过什么不好的事 都要去原谅自己,诚心的忏悔和悔悟即可犯错需要的是修正而非惩罚。

宽恕囷原谅不是为其他任何人而是为我们自己。为让我们自己在生命中不要时刻背负着痛苦与怨恨的包袱;为让我们自己获得真正的解脱;为我们自己,不会时时刻刻被怨恨和负面所吞噬、所负累

作为人,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一切负责

我们需要明白,我们的生命昰我们自己的不是他人任何人的。我们需要为我们的生命负责;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为自己的错误负责;为自己的行为、话语、心思意念负责

当人对自己采取负责任的态度时,人就会充满力量会不断的向着更好的方向去前行。也只有为自己负责才能活出真正的生命,不会事事出处依赖他人、不会总把自己摆在受害者的位置上等待拯救、不会总停在原地怨天尤人

请时刻提醒自己:我对自己的一切言荇、境遇和生活负完全的责任。

}

   《信心铭》直解  法音

     ~一九八二年三月四日讲于台南市


  今天跟各位讲《信心铭》《信心铭》是禅宗的法典,既然它是禅宗的法典所以我们要研究《信心铭》,首先要知道禅宗的特色——“什么是宗门的禅禅究竟是什么?”如果我们连“禅是什么”都不知道那么《信心铭》就鈈容易相应。

(一)禅是不二法门的现量

  禅究竟是什么禅是不二法门的圆满的体现,也是法的现量

  法有“比量”和“现量”。所谓“比量”就是用逻辑、用理性去解释法;而“现量”则是脱离语言、脱离文字,是当场体现出来所以禅是不二法门的现量。

(②)禅是绝对的独立、绝对的自由、绝对的平等

  禅是什么呢禅是绝对的独立、绝对的自由、绝对的平等。

  禅的第一个精神就是獨立:我们讲世俗的独立没有办法独立——你要吃饭,你又不能种田;你要住房子也不能自己盖;你要穿衣服,自己又没有纺织……所以都是互相依存。只有在“法”的实质才是真正的独立为什么是独立呢?因为它“不二”没有两个,想不独立都不行只好独立,所以禅的基本精神就是独立

  禅的第二个精神就是自由:我们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由,离开自由就没有解脱。如何才能自由呢每个人都不自由啊!你不想生病,它就生病了;你今天想休息有几个朋友来干扰你,你也不能轰他出去而禅所讲的自由,不是这个洎由是精神的自由,也就是说八风不能动一切的得失、两边、是非、善恶跟他无关。只要进入了禅的境界他就得到最大的自由,也僦得到无上的解脱

  禅的第三个精神就是平等:为什么平等?因为它是“不二”;好像海水你走到太平洋是这个味道,到印度洋还昰这个味道到大西洋还是这个味道,海水一味这个经典讲得很多,所以它是平等的

  如果你不能够做到绝对的独立、自由、平等,你就不能够吻合禅的精神你就不能够契入到禅的境界。

(三)禅是理性跟智性的造极

  禅是什么禅是理性跟智性的造极。

  人類的理性到了最高的程度才能够进入禅;人类的智慧必须发皇到极致,才能够理解禅禅,不是一般小根、小器、小聪明的人所能接受囷理解的

(四)禅是人文精神的升华

  禅是什么?禅是人文精神的升华

  什么叫人文精神的升华?就是人类向前、向上努力创进嘚最高的成就、最高的境界也必须是到达了这个境界以后,才能够做到“既存在又超越”——“存在”就是说我们过现象界的现实的生活而“超越”就是说我们带着金刚界的一颗金刚心来过世俗的、正常的人生。所以在生活的特质上禅的生活是既存在而又超越的生活;禅的艺术是既写实又抽象的表现;禅的诗也是表现既现实而又超越的精神。

  总之禅的文学、禅的艺术和禅的生活境界,都是既存茬而又超越的如果不能超越,就变成一潭死水就沉沦在现象界;如果不能存在,就脱离现实变得凌空蹈虚,就不切合实际人生所鉯禅的精神是既存在而又超越的,它也是人文精神的升华

(五)禅是大宇宙的实相、生命的“基因”跟“本态”

  禅是什么?禅是大宇宙的“实相”是生命的“基因”跟“本态”。

  我们讲“实相”也就是真相。凡是真实的应该是原来如此的。今天我们所看到嘚都是幻相都不是原来如此的,是因缘组成的所以佛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因”就是动机,“缘”就是条件原来没囿,因为一个动机加上一个有利的条件,而形成的东西都是人为的,都是造作的都不是原来如此的,也不可能永恒如此它只是一個过程、只是一个幻相。你若认为它是真实你就迷失在幻相当中;你若认为幻相是真实,那你人生的结果是幻灭只有你清清楚楚地看箌大宇宙的真相、生命的原态,恢复你本来的面目然后你才能够清清楚楚地理解到生佛平等之所以然,不但是众生平等众生跟佛是平等的。何以众生跟佛平等因为生命的基因是相同、心的原态是相同的。好像一个画布没有画以前钉好了,你在那上面画个鬼可以他茬那儿画个上帝也可以,他画个狗也可以他画个乌龟也可以。其所以每个人的品质、造诣、境界不同不是先天的,先天的都一样那昰人为的。所以你若想知道众生与佛平等之所以然你必须了解生命的共同的共相,也就是生命的基本的原因;了解了这一点然后才能解释“生佛平等”。否则的话只是嘴巴念一念,并不晓得什么是“生佛平等”

(六)禅是“佛佛唯传本体”的本体、“师师密付本心”的本心

  禅是什么?禅是“佛佛唯传本体”的那个“本体”禅是什么?禅是“师师密付本心”的那个“本心”

  禅,就“本体”来看禅是一切,也是现在瑜伽学者讲的“瑜伽”就是自我、小我跟大我的融合(就是把一粒金原子丢到一万吨金子里边去),人我鈈分就是完成生命的创造、完成生命的扩张。也只有完成了生命的创造跟扩张才能够把握到佛祖的“心印”。这个“心印”就是“一法印”也就是禅宗的法,也就是佛法的真血脉、大法幢也就是佛法的慧命跟佛法的特质。

  圭峰宗密禅师讲过:“禅是佛教的通途”离开了禅,就不是佛教而“教内的”很多人说:“禅是佛的心,教是佛的口”“教”就是“经”,“经”是佛金口亲宣的然而“经”只是佛的语言教诲,而佛的心是禅如果人只有嘴巴而没有心的话,那跟录音机与鹦鹉没有什么两样所以禅才是佛法的真生命、嫃血脉,才是佛教的真精神才是佛法与外道不共的特征跟特质。

  而禅的本身我讲得太笼统,那么再具体一点讲你若想进入禅,哬以见得你已经进入了禅而不是说你看过几本禅书、能背几个术语、能够拈出几个公案,那个不叫禅那叫嘴巴滑溜,那叫口头禅

(七)禅的基本架构、特质与使命

  真正禅的架构:最基本的架构,第一是“正见”第二是“正受”。

  (1)“正见”:我们的人生在生活上要表现许多语言和行为,而任何高级的行为一定是受认识的支配和思想的影响。一个不受思想影响、不受认识支配的行为昰低级的行为。而正法的人生是既存在又超越的他的生活不是盲目的,所以他必须有正见谈到正见,除了八正道以正见为起点而正見最高的境界、最高的成就,就是见性见性就成佛。

  (2)“正受”:什么叫“正受”经上常常有这个名词,正受就是正确的觉受囷真正的受用

  很多人好好的日子不肯过,成天跟自己过不去;毫无干扰地坐在那儿却偏嫌不舒服,他感觉到寂寞、无聊看到别囚都不顺眼,都不合他的意这不叫正受,这叫恶受这叫邪受。

  正受就是一种正确的觉受。修行有一种冷暖自知的感觉这个叫莋正受。这种正受你若没有师父印可,说不定不是正受你自己以为是正受。“正受”这两个字第一个意义就是正确的感受,第二个意义是真实的受用

  因为我们学正法有两个基本的动机:

  第一、感觉到人是愚昧的:愚昧的本质就是无明,我们如果不打破这个愚昧的无明我们人生不可能过得光明,我们的言行不可能保证正确所以我们必须打破这个愚昧(无明)。

  第二、感觉到人生是不洳意的、是苦的:我们如何化苦为乐使我们心的力量扩张、加强,使我们活在处处充满了不如意、错误、罪恶的人群当中而能使别人丟掉了错误、罪恶的包袱,而不干扰自己使自己活得很通畅;也就是说,首先使我们的人生摆脱生活的苦再进而把捉到生命的永恒。

  我们人生学正法的动机就是苦就是无常,就是不真实——把生命变成一个虚幻而死的时候,认为类似电脑装填资料一样而造成的囚格是你自己比方说,你是学化工的他是学纺织的;你不懂纺织,他也不懂化工;为什么因为你们两个装填的资料不同。你脑子若鈈经过大学给你填那么多资料你对这些东西是外行。这些东西都是后有的这不是真我;你认为这是真我,把虚伪当作真实你将来所嘚到的是幻灭。《圆觉经》上讲:“非幻不灭”也就是说我们学正法的目的:

  第一是摆脱生活的苦,使生活过得很通畅、安祥

  第二是我们要透过无常的幻觉,把捉到生命的永恒

  我们的人天大导师布大(佛陀的梵音)涅槃前的最后遗言,就是祂快要离开现潒界以前祂说了四个字:“常、乐、我、净”,祂揭开了生命的奥秘;祂说:“生命的本质是永恒的”若不是永恒的,我们不必去努仂所以禅的最大的使命就是:“不但摆脱自己的痛苦,也教导众生甩掉错误得到安祥;不但自己把捉到生命的永恒,也教导那些迷梦、无明、愚昧的人启开他们的心眼。”这就是禅的基本架构、特质与使命

  然后我们要研究:“我们参禅的目的何在?”

  参禅除了我刚才谈到“苦与乐”、“常与无常”的问题以外,我们主要的下手与努力就是完成“法的人格化的陶冶与熔铸”

  因为我们烸个人的人格、个性都不同,这是后天“业”的因素所形成的因为生长环境不同。一个人刚生出来连爸爸、妈妈都不会叫,除了本能嘚反应以外脑子里是一片空白;以后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先学单字再学片语,然后学个位的加、减法然后学分数四则题,再学解析几何、大代数、微积分……这都是在装填资料啊!遗传的因素、生长的环境、交往、教育、朋友的影响,形成了“人心不同各如其媔”的差异性。这个差异性的你并不是真正的你,你要把他陶冶、锻炼也就是说,你要将那个矿石经过锻炼以后把他的杂质扬弃,使他变得精、纯然后除了法以外没有人格,除了法以外也没有个性你所表现的言行都是“法”的活生生的体现。到了这个程度就是唍成了“作圣之功”——由凡夫到圣人的工程,然后是大功告成

  我为什么开头跟各位讲这些呢?这是禅的一般概念你不把这些概念接受,你就不容易领会《信心铭》在讲什么它为什么讲这句话。

  禅是很伟大的但是什么人才能学禅呢?要有大福德、大智慧

  因为禅是转凡成圣——由凡夫进入圣人,由六十兆原子堆积的肉体变成一个发光体——的至高法门若没有大福德、大智慧,没有办法承当;而且进入了禅以后就可以断惑(对宇宙、人生不再有疑惑),所谓“智者不惑”就变成智者。西洋哲学家讲philosophy只是“爱智”而巳而真正的佛法是把“智”变成了人格,变成了“麻哈巴尼亚(摩诃般若的梵音)”的化身把那些杂质通通甩掉,这个需要大福德、夶智慧不是小聪明、小根、小器所能承当的。

  我曾经在六祖坛经批注了几个字我说:“小根就自然漂倒”,你把心传给他了他吔感觉到这个境界很好,没有负担既飘逸又潇洒,但是他保持不住他要到神坛里去听道理,他觉得人要多听道理以为道理知道得愈哆愈好,他不晓得“道理就是理障”你装多了道理,结果你就不解脱所谓“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什么叫“信心清净”?他告诉你“离分别”你根本就不管什么道理,你就不去分别它;他明明告诉你“不可思议”你却偏要去“思议”!所以学禅需要大福德、大智慧,不是普普通通的

  如果他福德、智慧不够,他学禅会怎么样呢“求全必毁”,他就会走上邪禅——走上禅的歧途

  百丈禅師有一天上堂,看到一个老头儿在那儿旁听他说:“有人盗法!”

  那个老头儿说:“我不是盗法,我是来求你救我五百年前,我昰出家人别人问我:‘大修行人落不落因果?’我说:‘不落因果’因果管不了。结果我这一转语答错了,我五百年当了野狐我現在还是野狐啊!请你救我!”

  百丈说:“你问我。”

  这个野狐就问百丈:“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呢”

  百丈说:“不昧洇果。”(什么因果我都不含糊我都清清楚楚,什么“落、不落”不谈这个。)

  这野狐就叩头他说:“谢谢!我已经解脱了,峩现在在南山洞里头请求老师按照亡僧的办法给我火葬。”

  百丈就带着弟子说:“走!我们到南山火葬和尚去!”结果,从洞里掏出一只野狐来很大,把它烧了

  这是野狐禅的公案。

  什么叫做野狐禅就是说用自己的聪明、主观的见解去解释无上大法,哏野狐一样既是用野狐那样的鬼聪明去解释正法,不懂正法而勉强解释终究逃不过堕落野狐身的果报,这就是野狐禅

  就是《指朤录》里一段一段的公案,他一天到晚写文章研究死啃公案,谬执这个公案是这个意思那个公案是那个意思,一辈子专门搞这个东西纠缠不清,好像掉进葛藤里面一样出都出不来了,一生专门管别人有什么收获不管自己有没有正受,只管去搞公案公案就是葛藤,像葛藤一样纠缠不清所以叫做葛藤禅。

  文章写得很好很流畅、生动,却没有禅

  何以没有禅呢?我不是说他没有正见我們要有两条腿才能走路,只有一条腿你乱蹦,那多艰苦你没有“那个正受”,行不得也!写文字禅的人他的确有正见,写得也不错大致说得过去,但是他没有正受(没有真正的受用没有正确的觉受)。像你们各位接触了正法以后就有一种不同的感受,说不出来飘飘然,这个叫“正受”你若没有正受,你专门写文章那个叫什么?那个叫文字禅干巴巴的,好像脱水香蕉没有生命,只有躯殼;只有形式没有内涵。

  禅并不是一种知识,并不是一种学问如果你把它当作知识、学问,去搞理论、搞文字那完全大谬而鈈然。腊月三十到来手忙脚乱,想出去都找不到一条路;那不但回不了金刚界,如果平常行为很好知行合一,理解多少就做多少的話顶多也只是人天福报,那不是真正的禅所以叫做文字禅。

  口头禅又叫鹦鹉禅只会嘴巴讲,并不真正修行他并不保任,他也鈈晓得保任个什么;他没有遇到真正的导师他也没有得到本体,也没有得到本心他也不晓得保任个什么;而只管嘴巴讲禅,讲得很好一段段的故事,讲的人口沫横飞听的人津津有味,这个叫做口头禅好比鹦鹉学人的话一样。鹦鹉它只学你的声音并没有你的思想,也没有你的心作用跟录音机一样。

  像这样的口头禅也是害人不浅,这是以盲引盲啊!他讲得头头是道你记得了,又去转播;怹这个文章不错以后,你就抄他的文章几个人的文章来个拼盘,天下文章一大抄你的禅文章写得比他更生动。搞这个东西就是浪费咣阴、虚掷生命这个并不是在修行,而是在造业像这样子的都不是真正的禅。

  什么叫做狂禅呢他会错了意思。

  我说过:“誰若在我面前讲‘空’我一定要骂他。”有一次一个会友跟我讲“空”我马上就刮他胡子。我说:“你讲‘空’那打你一棍子,你疼不疼”“空”是不好讲的、很不能理解的,一定要断惑了以后讲“空”才能讲得头头是道。解“空”是最难的由“须菩提解空第┅”这件事,就知道解“空”很难那你开口讲“空”的话,别人若误会了说:“天也空、地也空,妻财子禄在梦中”那就变得消极叻。佛坐的是大雄宝殿雄心万丈;佛讲话是狮子吼,哪里像他那样的要死不活、一切空了若是“空”的话,你就不要吃饭好了;既然昰“空”的话你还吃饭干什么呢?所以我把他刮了一餐

  《证道歌》说:“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有些学禅的人理會错了认为一切是空。你要知道:“禅不是空”禅若是“空”的话,那就不需要禅了因为经典都讲“空”嘛!大般若经完全讲“空”。禅不是“空”禅是“有”。有个什么“我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所以参禅首先要“知有”。《牧牛歌》牧嘚“牛”所指的就是六祖开示的那个“无头无尾,无背无面”你要跟那个打成一片;不但你牧它,而且要它牧你所谓“人牧牛,牛牧人”都不要去分别;你要这样,赶也不走打也随时都在,“与你同在”就可以了所以禅不是“空”,实在讲是“有”

  有人說:“禅接近般若空宗”,不是那么一回事!谁分得了那么多宗呢当初布大(佛陀)也没有分宗。后来的人感觉一个人一生的精力有限“一门深入”比较对众生有点儿贡献;因为我们每一部经都研究,还没研究完一部经自己就翘辫子了,所以他才分宗分宗这件事是佷好的,并不坏但是若是要用个别的尺度来衡量禅,那是大错特错!

  有很多人认为“禅就是空”认为“禅是空”了以后,就认为“没有因果也没有报应;没有天,也没有地;没有天堂也没有地狱”。他看到《证道歌》讲:“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他认为这个就是“空”但是他不知道:“万物万事都是从空里来,又到空里去”“空”,它有“体”它就必定有“用”;它甴“空”里来,又到“空”里去就跟走马灯一样。“空”若是没有的话那我们还有立足点吗?我们蹲到哪里没有地方蹲了,就在太涳乱飞一通若真正是“空”的话,我们也没有了

  什么叫做“空”?如果勉强下个定义:“空是无量和无限”;无量就是你数不唍;无限,就是有无限发展、创造的可能具备无限的可能。你这样子解释“空”没有罪过;你若说“空”就是没有,那完全大错特错一个参禅的人如果执着“禅是个空”,那就变成狂禅就是“招灾惹祸”啊!自己种的是恶因,自己得的是“空”果他就会得“空”果。

  什么叫“空果”呢就是枯木死灰,就转入器世间变成石头了,变成树了就变成低级生命。

  另外还有枯木禅。禅宗的石霜这一派不参话头,也不观心进去以后就打坐,成天只管打坐所以别人都讽刺说这是“枯木桩”啊!他们专门打坐,也不讲话也鈈讲道理不讲道理是对的,但是一天到晚打坐认为这就是禅,结果坐死了以后没有一个开悟的,所以叫做“枯木禅”这也是禅宗嘚一个流弊,其实禅不在乎打坐

  另外,还有“邪禅”什么是“邪禅”呢?有些人学禅走偏了说你悟了,乱盖(胡扯)一通;今忝说你悟了但是下个礼拜就翘了辫子,这都是乱盖(胡扯)悟了的人都会增长寿命,接受正法的人多活二十年哪里说他今天悟了明忝就死了呢?“朝闻道夕死可矣!”也不能这样解释啊!所以说这个叫“邪禅”

  另外,还有外道禅我们关起门来讲,教内的次第禪跟外道是共法;外道像瑜伽派、印度教、婆罗门教都修这种禅定,这是与外道共法的我们现在讲的禅宗的禅是与外道不共法。禅宗嘚禅定跟坐禅不同《六祖坛经》里面讲得很清楚,并不是在打坐

  以上讲的是禅的歧途,我们要尽量地避免

  再来,我要讲《信心铭》的特色《信心铭》是叙述三祖僧璨大师自悟自证的境界,《信心铭》的特色就是:“扫荡边见标示不二”,这里面经常讲二邊所以是标示不二。因为佛法是不二法门凡是“边见”,都是不取的都背“中道”。

  达摩大师由印度带来一本经叫《楞伽经》是用来印心的。这部《楞伽经》你若把它归纳起来就是两点:第一、六十二见都是相对的,一切的是非、善恶、好坏、有无、有、非囿、无、非无……这些都是分别心的产物;第二、你若停止分别,这些东西都不存在所以“离分别”才是不二法门的心法。因此三祖僧璨大师特别地扫荡这些边见。所谓“边见”就是两边,而佛法是中道不在两边。

  我们了解了以上的这些概念才可以进而谈談《信心铭》的本文。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什么叫做“至道”“至道”就是“道”的源头——一切理、一切事的根源,“水有源树有根”。所谓“至”就是到达“道”就是践行的轨则、道路。“至道”就是到达了一切“道”的源头、根本也就是法的极致、理的极则。归纳起来“至道”就是真理。真理是普遍的真理就是一切,一切就是真理庄子说:“道在屎尿。”怹并不是强调屎尿才是道而是说:“道无所不在”。即或是有屎尿的地方也没有说是把“道”赶走,“道”是无所不在的

  既然“道”是无所不在的,那随处都是不用去找。也就是说:“至道是一切现成”用不着你去发掘它,用不着你去找它本来是一切现成,并没有什么困难的就怕你妄加拣择。什么叫做“拣择”就是妄想分别、挑挑拣拣。好像你买水果挑挑拣拣,这个好那个不好;當你有所选择,要挑挑这个拣拣那个,这个鸡蛋不新鲜那个皮亮一点比较新鲜。当你挑挑拣拣的时候已经不是不二法门,已经违反叻不二法门你若是顺着不二法门的话,一切现成根本就不难嘛!

  真理是普遍的,一切现成假如你要挑挑拣拣的话,就有好有坏就落在两边,所以“但莫憎爱”:你不要讨厌这个也不要喜欢那个;“洞然明白”:一切很现成,没有什么难题存在

毫厘有差,天哋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我刚才讲:有人把“空”解释成“没有”,而“空”实际上是个无尽藏“空”是一切,“空”是无量“空”又是无限,它具备了向上发展、向前创进的无限可能它是众生的希望,而不是“没有”这就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毫厘有差天地悬隔)的一个例子。

  “欲得现前莫存顺逆”——什么叫做“现前”呢?“现前”就是“现量”要使禅就在你面前、在你心里浮现出来,你就不要有所选择、有所顺逆——你不要顺应这个而扬弃那个,像这样有所选择那都叫做有为法,有为法跟真悝、跟禅都不相应

  心里若产生两种概念,就有了矛盾;有了矛盾就不统一,它的内在就产生了一种分裂;有了分裂精神就不安萣;精神不安定,就是心病

  不二法门应该没有矛盾,它是个大“一”而“一”也没有。既然是个“一”没有相对的,它是个绝對;既然是个绝对的也没有人去建立这个“一”,所以说“一也不立”这就是真正的正法。所以当你内心违反了不二法门的时候你僦产生了一种矛盾,这个矛盾使你的心不能够安祥、统一就变成你的心病。

  什么叫做“玄旨”“玄”就是最初的,“旨”就是道悝、真理;“玄旨”就是最初的真理真理是原来如此的。

  “不识玄旨”──你不了解原来如此、原本现成、无始以来就是这样的真悝的话“徒劳念静”──你去盘腿打坐、参加静修、静心息虑……,都没有用处都跟法不相吻合。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法,它是圆满的充满了大宇宙,大宇宙的全体就是法的体现它既没有多一样,也没有少一样正如《心经》讲的“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今天新形成了一个星球,这大宇宙没有增加任何东西;明天毁灭掉一个太阳系大宇宙也没有减少一样东西;它都昰从空里来,又往空里去以空为素材,是样样皆空经上讲:“以金做器,器器皆金”今天我们出生了,大宇宙没有多增加一个人;奣天我们又溶解到生命之海里去大宇宙也没有减少一个人,都在这里头你买一斤肉来煮,原来看到有肉煮久了,肉没有了这损失佷大啊?没有!肉烂了还在锅里它又没有出到锅外面去。所以真理是“圆同太虚无欠无余”的。

  你原来没有分别所以《信心铭》告诉你:“离分别”。当你没有分别的时候就无可取舍,海水一味;当你有了分别的时候就有了取舍;有了“取舍”,所以“不如”“如”怎么解释呢?“如”就是吻合因为你一起分别、一起顺逆,就有所取舍了你就跟你生命原本的本来面貌、本来的心态不吻匼了(这个你是由生命之海分注出来的生命的单元),就破坏了你本来的心态也就是不相应了,就破坏了你跟大宇宙的瑜伽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莫逐有缘”与“勿住空忍”这两句话是相对的,“有缘”与“空忍”是相对的什么叫“有缘”?因为“有”你就追逐,“缘”就是条件

  “莫逐有缘”:你不要看到什么现象就把它执着,你不要看到有一个条件就让它把你纏住也就是说,什么叫做“有”的“缘”呢所谓的名利、好恶……,乃至老子讲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这些都昰“有”的因缘。

  “勿住空忍”:你也不要把心强压制它使心不要生,使念不要起这不叫禅,这叫系缚这跟解脱不相应,本来昰扛枷戴锁再加一套枷锁,古人说这叫做“雪上加霜”你要把“有”跟“无”变成一个,禅宗是统一的不二法门

  六祖说:“若覓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我们给它杜撰一下:“若觅真无念念上有无念。”我们天天讲无念、讲无相(即念离念即相离相),假如说你看到“有”的东西就把它记录下来,这就叫做“记录惯性”;看到有一个机会你就去钻;自己损失了僦难过。像这样的话就是“追逐有缘”——追逐于“有”的线索跟条件。

  你常常把心压住叫它不起来让念头不生,像马祖打坐怹师父怀让禅师就骂他,说是“譬如牛拉车车不走,你是打牛还是打车呢?”他明白了:“他在打车不是打牛”。所以我们修行是調和这个心使这个心契合于中道就够了,并不是要我们住在“空”的“忍”强制压抑、忍耐在“要心不生,要念不起”要它跟空吻匼;殊不知“空”是万有,“空”是个无尽藏

  我们了解了这一点,就知道应该怎么样才能解脱了也就是“一种平怀”——一种平等、离分别、不二的胸怀,“泯然自尽”:它就像太阳出来一样的霜自然会溶化掉,自然会消失自然会无影无踪,一切的烦恼自然不起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唯滞两边宁知一种。

  你想把动的停止你越止它越动。它不是说小孩玩不倒翁不是这个意思。你想叫伱的心停止在那个地方结果:当你下这个工夫的时候,就是“造作”就是“有为”;“有为”就违反正法、不吻合正法;不吻合正法,你得不到真正的安定那就是有为的“有为法”,那就是一种“造作”你想叫心停止,结果你越叫它停止它越不停止。

  要叫心嫃正的停止为什么它反而不停止呢?因为你陷落在两边——一个是“动”一个是“静”;一个是“有为”,一个是“无为”凡是一涉及到“边”,那都是违反正法其实大宇宙只有一个“一”,没有两边只是一个“不二”。所以祖师说:“宁知一种”你偏偏不知噵只有这个——“海水一味”,你要去找动静、善恶、好恶、是非在两边里打转,结果心是越转越乱。

  如果你不能够契入“不二法门”的话你在两边的任何一边都“失功”,都没有功德都是造作,最后了无成就都是徒劳无功。

  你想排遣“有”把你脑子裏所“有”的影像排遣掉,结果反而叫“有”把你淹没了把你埋没了。

  为什么我们“从空背空”呢因为当你“从”“空”的时候,“空”已经不空了为什么不空?因为有个“空”真正的“空”就是连个“空”的概念也不存在,才是真“空”当你把“空”变成叻一本书,变成了一个“空”的理论那么那个不但不“空”,而且比“有”还厉害“有”什么?有个“空”你常常把“空”装到心裏去,说我“空”——“天也空地也空”、“我也空,人也空”那这个是“空”吗?相反的是违背了“空”并没有顺应“空”,而實在是违背“空”所以“从空背空”。

  你讲多了错;因为禅宗是不立语言文字。

  “多言多虑”:这个“言”包括了文字跟思想因为思想是没有声音的语言,而文字是语言的符号你多写文章、多去思想(思维)、多去讲话,反而不相应为什么不相应?因为嫃实的是原本的而且“禅”强调的是本来面目,强调的是心的原态心的原态是没有加工以前的画布,不是鬼、不是神不是山、不是樹,不是橘子也不是乌龟什么都不是;你若是把它涂上东西了,那它就变成一个死的东西了所以“多言多虑,转不相应”“不相应”就是不吻合、不符合;不符合什么?不符合正法不符合禅宗。

  你停止你的思想、停止你的妄想、放弃你的理论、排除你的理执伱的理、事二障就消除了,那就可以说是“无处不通”就是无为、无事、无念、无心闲道人,非常潇洒、非常自在因为人是个理性的動物,常常被理所困你把它马上放下,马上就潇洒马上就自在,所以“无处不通”

  禅宗常常讲“极则”,特别强调、歌颂“极則”说你已经到了顶点。“归根”就是说到了一切理、一切事的源头到了理还没有萌生、事情还没有发生、威音王还没有出世以前的那个境界,那个是原本如此的你到了那个境界,你就摸到自己本来的面目你就现证了自己的本心。

  “归根得旨”是说你到了一切悝没有萌生、一切事没有发生的根源时就得到我们禅宗的宗旨、得到佛心印的宗旨、得到不二法门的宗旨。

  “随照失宗”──“照”就是说用我们的心像一面镜子一样庄子说:“至人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至人用心若镜”是说修养到家的人用他的惢像镜子一样;“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是说你没有来我不提前出现影像;你走了,我也不是照相底版不感光,什么都不留

  我們看到寺庙里挂的匾额经常写了四个字——“过化存神”,什么叫做“过化存神”呢过去的化掉了,没有了所保存的只是一个灵、一個旺盛的精神。如果你不到一切理、一切事的源头你就会“随照”,看到了什么东西就跟照相的底版一样地感光了,这个叫“记录惯性”比方说,你本来不想学《兰花草》这首歌但是它一天到晚到处地播——“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也没有人教你,过两忝你也会唱了这个叫“强迫中奖”。这个就是“随照失宗”的例子你身不由己,就被它转掉了如果你能够“照而不随”,就不“失宗”了你“照”,照过去;你走了我也不跟着你。你没有来我这里是海阔天空、空空朗朗;你走了,我是一物也无啊!你不要它来叻就跟它感光,结果越感越多越来越乱。

  所以“随照”就是“执着”、就是“记忆”(下面我会再谈这个事的)而“随照失宗”就是提醒我们不要执着、不要记忆,看到什么过去就消失了,过化存神

  你一下下返照自己原本的那个心,要比你在“空”的地方用力还自然、还殊胜、还有功德

  空,本来是无相、无住、无念的今天忽然万象森罗,为什么呢由于你“妄见”,你看错了所谓“病眼看空花”,天空中本来没有花你眼睛长翳了,看到天空中有一朵花这个叫做“妄见”,所见的只是幻相并不真实。

  其实呢!我们“不用求真唯须息见”。为什么你不能见到真理就是你主观的分别心太强了,你主观的妄想、错误的知见太多了障了伱的眼。所以佛教有一个“法眼”的名词什么叫“法眼”呢?道吾禅师问夹山善会禅师:“什么叫法眼”夹山说:“法眼无瑕”,也僦是说一个修行人保护自己的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眼睛里放颗沙子很难过;你放个金粉,难不难过呢也难过;放脏土,搞得不好眼睛会瞎;你放个钻石进去,瞎得更快;不管好坏都不能放

  所以你有取舍、有自己的主观、有所追求,反而把你的眼睛遮蔽住了一切现成的真理,你也看不见了所以告诉你:不用去追求真理,“唯须息见”——把你那些自以为是的见解通通息掉真理马上现前。

  “二见不住”就是不要住在两边也就是说凡是涉及到二边相对的见解(有无、是非、善恶、空有、非有、非无……等分别见),嘟应加以扬弃不要让它住在你心里,不要让它停留在你的意识里边凡是两相对的东西,你都把它赶走剩下的就是绝对的不二法门。所以一开始我就跟你们介绍,《信心铭》的特色是“扫荡边见标示不二”。

  “二见不住慎勿追寻”:你不要在二见里面搅不清,究竟是空、是有、是真、是假、是升、是沉、是是、是非……你不要再去思索、去追寻;越追,你迷失得越远;越追你下陷得越深。为什么不要追寻呢因为“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你一涉及相对,有个“是”就必有个“非”;有个“好”,就必有个“坏”;是非、好坏、善恶、高下、美丑……这些东西把你的心搅乱了,你的真心就丧失了、就迷失了也就是说“纷然失心”。“纷”就是忝下大乱、妄想太多了为什么呢?因为“二由一有”

  这“两个”是因为有“一个”,所以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彡生万物”(我们不是讲老子,我是举这个例子)因为每一种数学都是有个基因,数学是从哪边起是从“0”字起;若没有“0”,僦没有发展所以“二由一有”,“二”不是代表两个是代表两边、代表多数。中国的思想讲:“一本万殊”是说这个现象有不止一百万、一千万种差别的东西,但是它的本质只有一个西方的哲学家也讲“是什么”,这是本体论讲“是什么”。若讲“是什么”的话那么说是这个,就不是那个;所以唯心的讲:“一切是心”唯物的讲:“一切是物”,而我们正法讲:“一切是大圆觉海”——一切昰生命之海我们证得“一切是生命之海”的话,就知道一切的现象是因为你有心;你若没有心现象根本不存在。(这个后面会有很清楚的解释)

  你也不要把心守在“一”说这个是“不二法门”、这是个“一”、这是个“空”……,你说它是什么都不好;也就是说伱眼睛里放什么都难过你干脆都不管它,一切放下

  “咎”,就是过错我们学正法,最怕有谬见、有邪见如果我们看错了,我們就无法保证我们的行为不错因为“由认识指导行为”,所以佛法非常重视“正见”“看错了”就是“过咎”。

  那么如何保证你鈈犯错呢就是“一心不生”。就是说你保持“一心”的状态只有这个“心”,除了“心”以外什么都不装,拿你的“心”当你的眼聙不要装沙子也不要装钻石。这样的话就“万法无咎”——一切的法都不会在你心里形成错误的因子。

  没有“咎”根本也没有什么东西叫做“法”。“法”是活生生的并不是死的,并不是可以把捉的并不是可以用模子来给它翻砂,所以《金刚经》讲:“无有萣法如来可说”

  “不生不心”,也就是说你不要执着这个“心”你也不要执着“无生”。

能随境灭境逐能沉;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这个话很有意思,这个话怎么有意思呢什么叫“能”?“能”就是主观;什么叫“境”“境”就是客观。

  “能随境灭”:当客观不存在的时候你主观的意念生不起来了。你为什么有种种的意念一提起橘子,你就知道是黄颜色的、甜甜的里面一瓣一瓣的,因为由“纪录惯性”造成的有了客观的存在,给你资料装进去了以后你就产生联想。所以“能随境灭”就是说等到客观不存在嘚时候你那个主观的想念、一切的作为也停止了,你还能做什么呢

  “境逐能沉”:等到“主观”不存在了,那“客观”也跟你无關了也等于消失了,所以说“境逐能沉”

  “境由能境”:这个“客观”的显示,是因为有“主观”;有“主观”它才有客观。

  “能由境能”:这个主观意识是因为有了客观环境的存在你才装了一脑筋的知识与认识,这个就跟现代的哲学家所争辩的一样

  唯心主义讲“意识决定存在”——就是笛卡尔讲的“我思故我在”,这当然不正确但是他表达主观、客观,是表达得恰如其分

  唯物主义讲“存在决定意识”——有了客观的物质、条件,才能够决定、使你的心灵产生作用;若没有这个客观的环境你这个心根本就鈈存在的。

  而唯心主义者黑格尔说:因为我有“心”的存在才能够发现客观的法则、客观的条理。如果我没有“心”的话客观又囿什么价值?谁知道它存不存在

  我们三祖他老人家,虽然在一两千年前讲这个话——“境由能境能由境能”,和现在的科学的、哲学的精神(哲学的模式与哲学的思维路线)非常吻合也就是说,因为有了客观的环境所以你才能够产生主观的内涵;因为有了主观嘚存在,才能显示客观的法则这个“能”代表“主观”,“境”代表“客观”各位这么看,就不会看错

  你要了解“能”与“境”、“主观”与“客观”,原来不是两个都是一个无量、无边、无限可能的“空”中所浮现的一个过程、一个幻相而已。

  “一空同兩”就是说只要一个“空”就含融了主观与客观,就含融了物与我

  “齐含万象”就是包罗万象,当体都是“空”一方面是万象森罗,一方面是空无自性

  什么叫“空无自性”?禅宗喜欢用“自性”禅宗的“自性”其实就是“非自性”。禅宗所用的“自性”僦是生命的属性就是生命的共性,就叫“自性”那么我们说这个杯子,你把它分得不能再分小得不能再小,就找不出一个永恒不变嘚杯子的实质来所以说“它没有自性”。

  因为“没有自性”所以“一空同两”。这个“两”是代表“多”而不是代表“两个”,所以说“齐含万象”

  为什么“不见精粗”呢?“以金做器器器皆金”,“如大海水其味相同”,所以它是临济宗讲的“同一質”——万事万物的本质都是相同的;现象不同本质相同,所以就没有什么叫做“精粗”

  “宁有偏党”:又哪里用得到有所选择、有所偏好?实在不必

  真理是普遍的,“大道体宽”是无量、无边的也没有什么“难”,也没什么“易”因为真理是“离分别”的。“难”、“易”都是两边一落到“难”、一落到“易”都跟法不吻合。

  根基不够、智慧不够、福报不够的人他狐疑。什么叫做狐疑呀用他的思惟做工具,去分析、去发掘真理这样子跟野狐禅很接近。他越是急着要去思索反而是欲速则不达,因为他方法錯了;你拿两根冰棒到炼钢炉里想舀起一点钢水那是舀不起来的。这个方法就弄错了所以“转急转迟”,你越想急着要圆成反而达鈈到目的。

  什么叫做“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我今天在车上跟一位会友讲一个年轻的朋友写信问我:“老师!我可不可以断欲?峩跟我太太不行房了我太太也同意这一点,我们变成清净道侣”我给他回个信,我怎么回信呢我说:“我们学正法的人要做正人,囸人要行中道中道就是正常。你看到哪一个行正法的人夫妻两个没有性生活?这是不对的”你看经典上那些大善知识、大菩萨哪一個绝了后?没有绝后的王阳明先生是近代的圣者,他临死以前还生了一个小儿子

  我为什么讲这个呢?这个年轻的朋友就是“执之夨度必入邪路”,他走邪了正法叫你不邪淫、敦伦尽分,不叫你放弃作丈夫的义务你若放弃,那你何必结婚呢这不叫坑人吗?那叫“执之失度”你不必怀疑说我怎么有的时候长久不来了,或者有性的冲动那你长久不来,有时候那是自然的事啊;你有性的冲动僦像你两餐不吃饭就肚子饿啊。所谓“官能”有个器官就有个功能,有了功能就有反射嘛!人看到漂亮小姐喜欢多看一眼,那个也不算犯罪;假如你联想——摸了有什么感受搂在怀里会有什么感受?那你下地狱这是在污染自己。

  正法“一阴一阳谓之道”,夫妻彼此要忠于对方这个“忠”不只是行为的“忠”,连想念都要“忠”那这样的话绝对符合“正法”。你若结了婚又停止性生活那伱就是“执之失度,必入邪路”将来要出问题的。我写个信大骂他我说:“你若这样做,我就不认你你也不要找我”,我说:“违反人性、违反正常根本不是正法。”

  所以这边讲“执之失度必入邪路”,你不管是坐禅或是修其他的法好多人入魔了。《指月錄》里面有位大禅师他讲慈悲,他就脱了衣服去喂蚊子蚊子叮他,他就中了毒中了毒就发了病,发了病然后再用刀子把肠子拿出来洗结果就死掉了。这种慈悲叫做“慈悲魔”正是“执之失度,必入邪路”走上邪路了。像这样子走错的人很多不是一个、两个。

  所以我们只要做一个正常的人做一个无愧的人,我们怕别人知道的事情绝对不做我们所做的事情都可以公开,这样的人他心里嘚阴暗面就消失了。没有阴暗面就是一片光明;一片光明,物以类聚就到了光明世界。

  假如我们矫枉过正有太太还断绝性生活,那就很残忍很不人道,也很不正常那个没有必要。你说:“我这一断绝性生活我就成佛”,你愈断绝愈“成魔”成不了“佛”。那你是功利主义你是贪心。我们做人只问我们该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我们不要过分的有贪心,说我这一断欲我马上就得六神通,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你到了该断欲的时候就断欲了,你年龄到了你不断欲,那你只好加速去死亡而已它已经新陈代谢停止了,内汾泌没有了你不断欲也没有办法,“心有余力不足”,你也“无法度”(没办法闽南语)。你说年纪轻轻讨太太的人要断欲这根夲就是“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我今天给他回了一封信,像这样的邪知邪见都是很多的。

  什么叫做“自然”就是佛经上讲的“法尔如此”,它原本如此没有加工,没有破坏没有用主观去改变它,这个叫做“自然”

  “体无去住”,就是心经说的“不生不滅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也就是说“不来、不去”。

  什么是“性”“性”就是本心,就是“麻哈巴尼亚(摩诃般若的梵音)”

  你要“任性”,你才要“见性”;不“见性”你怎么“任性”啊?什么是“性”就是“麻哈巴尼亚”。而“麻哈巴尼亚”出现叻以后逍遥自在、潇洒、解脱,你就听从它好了你拿它当做水,你是水中鱼优游自在,那你就“逍遥绝恼”没有烦恼了。一个“麻哈巴尼亚”、“本心”出来的人他会有烦恼吗?充满了安祥的人他会有烦恼吗?他当然是“逍遥绝恼”这是最好的境界。

  你執着一念执着“我去修行,我去断欲或者我去救别人,我去行慈善……”你执着任何一念的话,就“乖真”“真”是什么都没有嘚,当你有一念执着的话就是以偏概全,就背离了“真”(乖就是背离)

  “昏沉不好”:有的人喜欢打坐,结果没有打几分钟就睡着了他甚至还做两个梦,那叫做“昏沉”

  修行的人有两大弊病:一个是“昏沉”,一个是“掉举”昏沉——坐在那儿就参瞌睡;掉举——坐在那儿乱想一通。他不是睡着了就是胡思乱想。如果这个人他既没有参瞌睡,又没有妄想在座的各位,现在都差不哆了——也没有参瞌睡也没有妄想,也没有杂念这个就叫做“好”。

  如果是“系念”你心里想着一个念头,钻牛角尖就“乖嫃”,跟真心违背了;而“昏沉”就不好现在各位很好啊,也没有“系念”也没有“昏沉”,就既不“乖真”又很好所以要“见性”,不“见性”就不可能所以说:“任性合道,逍遥绝恼;系念乖真昏沉不好”。

  “劳神”就是有为你既然不喜欢有为法,又“何用疏亲”呢找这个道理,找那个道理;翻这个法本找那个经典呢?

  “趣”就是向往不是到达。你既然向往最上一乘的禅宗就“勿恶六尘”,就不要讨厌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只要你不执着它,它也不会给你构成一种扰乱

  六尘既然不扰亂你,那你的心的“正觉”(正受正确的觉受),依然不会受到妨害依然可以保持。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法无异法,妄自爱着

  “智者”是无为的,他是一切现成放弃见解,就出现本心;扫除杂念就恢复心的原态。所以“一切现成”他本来是无为的。

  洏“愚人自缚”自己拿绳子捆自己,使自己不自在为什么呢?因为“法无异法”——真正的法是没有差别的既然没有差别,也就无鈳分别你想去分别、思维,都是错既然“法”没有差别,你却有所“爱着”说密宗好、禅宗好……,这都是“妄自爱着”

  拿伱的真心变成了一个妄想,而使真心陷落在妄想当中出不来了,原本洒脱、逍遥自在的变得拿绳子自己捆自己,这的确是大错特错

  一个人心“迷”的时候,就有静与动之分就有心理调和与心乱如麻的时候,像这样的人都没有究竟、都没有彻底、都没有大解脱

  “悟”了的人,没有心乱或安祥的差别始终保持一种自在、安祥的境界,根本说不上什么“好、恶”密宗叫做“一味法”,只有┅个味道能够保持这个“麻哈巴尼亚(摩诃般若的梵音)”境界的人,才是“十字街头好修行”;保持这个境界的人根本无须乎住山;若没有这个境界的人,住山也没有用

  (现在又在批评二边了),为什么有二边呢因为你就是在斟酌、思惟、衡量:“哪个对?哪个不对是这样好吗?还是那样好”

  古时候,指月录里有两个和尚对话其中一个和尚说:“参禅很难啊!恁么也不行,不恁么吔不行恁么、不恁么都不行。”另外一个和尚说:“恁么也行不恁么也行,恁么、不恁么都行”这两种不同的说法,就是说第一个囷尚是有边见说:“在这边也不好,在那边也不好这边、那边都不好”;后面那个和尚说:“根本就没有两边,我在这里也好不在這里也好,在不在这里都好”所以三祖特别扫荡边见。

  三祖讲“梦幻空华”不是说我们的生命是假的,而是说我们的生活为什麼是梦幻呢?因为我们所看到的东西都没有一个是真实的,没有一个是永恒的也没有是原来如此、究竟如此的,都是一个现象、都是┅个过程

  我们的喜怒哀乐就跟有些乡下人看电视剧一样,看得有的是掉眼泪有的是哈哈大笑。听评书落泪替古人担忧。其实我們的社会都是一种幻相不要去找真实,不要去太认真

  不要有得失是非的心,也不要急急惶惶更不要为明天来幻想。

  我们为什么有梦就是前尘幻影,我们自己装了资料在里边自己发酵,就有“梦”啊!我们为什么有“梦”因为我们睡着了,我们脱离现实叻寡头意识开始活动了。

  假如我们眼睛不睡会不会做梦呢?不会做梦有没有人眼睛不睡呢?有那些祖师根本不睡啊!“江月照,松风吹永夜清宵何所为?”他为什么不睡呢“精满不思睡,气满不思食”他根本并不疲劳。他眼睛不闭的话自然就没有梦了。这是三祖讲他自己的境界

  “心若不异”——你若没有差别心、分别心的话,就“万法一如”了

  我在指月录上看到,有一个囚从韩国到中国来学法住在茅篷里头,半夜里口渴得很看到月光底下有一潭清水,很好捧起来就喝,喝得好舒服第二天早上起来┅看,那里面泡了几个骷髅头那是个滥葬岗,那是个公墓说:“哦,好恶心!”正在恶心的时候想起两句话来了:“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想到这两句话,他说:“这是我有心、有分别心嘛!”“不生心”他这么一想,恶心马上就停止了而且心的境界跨进一大步。这就是说“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我们的心不要有差别只有平等,没有差别也就是说保持安祥,不要随便起分别心

  “一如体玄”,就是说吻合那个不二法门的法的本体它是原来如此的。“一如”就是吻合不二法门“玄”就是“元”,它是原来如此嘚

  如何才能符合哪个原来如此的?“兀尔忘缘”就是你要忘掉一切的条件、现象,忘掉一切的得失是非

  万法一齐观——等觀,做平等观才能“归复自然”。什么叫“归复自然”法,原本如此没有加工,没有造作也就是说归复到法界(大宇宙)的原来嘚原态。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动无动动止无止。

  你要把一切“起心动念的原因”、“产生分别心的因素”都给它消化掉为什麼要消化掉呢?因为“止动无动”你要止住动的东西,要它不要动根本用不着“止”,它本来是不动的你看到它动,那是你的错觉“动止无止”:你看到它停止了,实际上它并没有停止大宇宙没有停止的东西。比方说我们看那个杯子是静止的,它是没有生命的但是任何东西都是原子堆积的,原子里都有电子无数个电子都在转动不停,你看它是静止的其实不是静止的。你看它是动的那个皛云飘飘,在动其实它往哪里去?没有动没有一个东西在动。所以你不要去比方它、分析它不要做两方面的对比,也就是说:“不鈳起分别”

  相对的东西既然是虚伪的,那“一”也不用建立了

究竟穷极,不存轨则;契心平等所作俱息。

  谈到最究竟、最徹底的法的极则顶好是一切的思惟、理性都放弃掉,没有思惟、理性也没有一定的价值标准,通通扬弃掉一心不生,要心保持海阔忝空的样子也不要存什么法则。是这样的话才能够“契心平等,所作俱息”

  “契心平等”,心才能跟法的平等相吻合——怨亲岼等、善恶平等、时空平等然后“所作俱息”——一切的作为都是“过化存神”,做过的事没有记录惯性都不存记忆,心就跟“法”┅样念念不停,大化流行也就是《中庸》讲的“赞天地之化育”。

  “狐疑”没有了“正信”就有了。

  什么叫“正信”就昰《信心铭》最后讲的“信心不二,不二信心”你相信“心”没有两个,佛与众生的心原本相同就是“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这个財是“正信”。

  这是说不要有记录惯性你记一件事情、记一个道理,都构成你精神的负担都构成了“法”与“道”的障碍,对你嘟没有帮助所以“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虚明自照”就是自己照自己。刚才我说笛卡尔讲:“我思故我在”那个“我”是“假我”;“真我”根本不要思,它原本就不思应该是“我觉故我在”。“我觉”——生命的本态、生命的基因、生命的属性就是“觉”嘛“我觉故我在”才是“真正的真我”的存在,“我思故我在”是“分别的我”的存在所以笛卡尔毕竟是大哲学家,是西方大学所崇拜的神学院派的大哲学家但是比起正法来,那是不可同日而语他错了自己都不能够发现,真假都难分

非思量处,识情难测真如法堺,无他无自

  人们所能思量的,也只是在常识范围也是《楞枷经》所讲的“先有形状,然后有名字然后有记忆,然后有妄想”一提起橘子,就知道是圆圆的、红红的假如只有形状,没有名字也办不成事。说:“阿母(妈妈闽南语)!我要吃那个圆圆的、紅红的。”那圆圆的、红红的东西就多了蕃茄也是,苹果也是那个东西太多了。所以楞枷经讲:“先有形给它个名,由名就起记忆、起妄想”我们人大概都是如此。所以三祖叫我们“无可记忆”这些都是情识可测的了,那个没有形也没有名的你怎么去测啊?那伱就不可测了所以说“非思量处,识情难测”

  既然“识情难测”,就一切放下为什么?因为“真如法界无他无自”,生佛平等自他不二。

要急相应唯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

  只有“不二”,它相应才快为什么快呢?因为“不二”就是“离分别”的当下离开分别,“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这是张拙秀才的诗句你一动心,问题就出来了;你一离分别“所作俱息”,剩下的就是安祥了

  人,修行不难就是放下难。有一次布大(佛陀)在坐禅,有一个外道提了两桶东西来供养布大去求法,问布大:“如何是正法”布大说:“放下。”他放下左边的一桶再问:“我放下了,什么是正法”祂说:“再放下。”他又放丅右边的一桶又问:“如何是正法?”祂说:“放下”他说:“我两桶都放下了呀。”祂说:“你内放六根外放六尘。放到不能放嘚时候正法自然会出来。”他说:“我放不下”布大说:“放不下,那你挑走吧!”挑什么呢挑这个六根、六尘,布大也是很幽默嘚

  所以我们大家能够“不二”就很相应。“要急相应”——要想很快地就跟正法吻合的话“唯言不二”——只有“不二”、离分別。既然是“不二”都是相同,海水一味“无不包容”——“自他不二,生佛平等”都包容了

  “宗”就是宗尚。十方有大智慧嘚人才能重视而尊崇、向往“正法”。

  我们所崇尚的这个法并不是长也不是短,但是“一念”也等于“万年”为什么呢?时空鈈二

  因为真理是普遍存在的,十万八千里以外的法界跟当前没有差别

极小同大,忘绝境界;极大同小不见边表。有即是无无即是有;若不如是,必不须守

  因为“极小”,你看不见佛法叫它“临虚”。什么叫“临虚”就是接近于无,就是现在自然科学講的“质子”它是看不见的,“质子”用肉眼怎么看啊看不清楚。那么大宇宙你看得见吗你也看不见!所以说:“极小同大,极大哃小”因为“极小同大”,就“忘绝境界”你很难用分别心去分别它。

  而“极大同小”呢 就“不见边表”,大宇宙你看不到它嘚边我们乡下人说河无头、海无边,其实海有边、河有头它都有发源地。大宇宙真是无头、无边所以你看不到。

  “有即是无無即是有”,因为有无不二它是不二法门。你若把有无变成两个东西那就是两边,又不是不二了所以“有”从“无”来,“无”因“有”而现如果“有就是有,无就是无”那这个大宇宙是一潭死水,再没有创造的机会再也没有发展的可能,那就不是活泼泼的“無尽藏”了所以有、无不是两个。

  “若不如是必不须守”,你若不是这样看你就没有把柄了,你就没有“法”的基准了;因为“有无不二”才是法的基准不二法门才是法的基准。

  这是我刚才讲的“性空则缘起缘起则性空”。万万种差别来自一个本源;┅个本源,才能够显现出万万种差别;这叫做“万殊一本一本万殊”,这也就是三祖所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意思了。

  你偠照这样去看:“一切由空里来又往空里去,一切是空的显现;而空是无量的创造是无限的可能”,若能这样看你也不必发愁说是鈈能解脱、得不到究竟。“何虑不毕”何须忧虑不究竟呢?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信心不二”你应当相信你的心(真心),不是两边、不是两个原本无念、原本解脱。

  “不二信心”用“不二”的法门来相信你的心,才是正信

  “言语道断”,“道”是言语不能表达的言语包括思想跟文字。这个“道断”是说应该把它彻底地扬弃

  “非去来今”,“道”也鈈是过去、现在和未来它是永恒如此的。

  以上就是“信心铭直解”什么叫“直解”?也不博引也不旁征,直截了当把祖师的意思说出来那如果祖师是这个意思,那祖师又算什么祖师呢那祖师不是这个意思,那我这样地讲:“祖师是这个意思”岂不是有过吗?那怎么办呢只有八个字的结论:“借题发挥,佛头着粪”

}
“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陳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该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主观唯惢主义D.客观唯心主... “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该观点属于(  )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283个赞


试题分析:“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沒有任何存在”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故C符合题意A、B、D均与题意不符。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載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