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加注过程中泄露的氢气会逃逸出地球吗

氢气如果从前氢气瓶里泄露出来它是会扩散到周围空气中,还是因为它的质量比较轻而向高处扩散?... 氢气如果从前氢气瓶里泄露出来它是会扩散到周围空气中,还昰因为它的质量比较轻而向高处扩散?

那要看是在哪里若在厨房等房间里,由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氢气会上浮,由上至下依次充满房屋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爆炸;若在房屋外,氢气会飘到大气中!!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超过23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氢气是自然界里朂氢的氢气,当然向高处扩散但在扩散口7。5米半径的范围内均为危险区域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向高处扩散,因为即使刚开始的时候涳气不断弥漫,但最终它还是受浮力升向高空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頭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核心观点:“碳中和”背景下氢能产业迎来发展机遇

“碳中和”背景下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对于交通运输业的脱碳或发挥重要作用; 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来说,減少对国际化石能源的依赖发展原油和天然气替代燃料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氢能是零碳燃料具有储量丰富、热值高、零 污染、可存儲、来源广泛等优点,有望在推动能源转型及提高能源系统灵活性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与电动汽车相比,燃料电池车能量密度高加注燃料便捷、续 航里程较高,更加适用于长途、大型、商用车领域可有效解决商用货车污染排 放大等问题。

国内氢能产业发展潜力较大

氢气產业链包含上游制氢、中游储运和下游加氢及终端应用我国目前最常见的制氢方法是化石能源重整制氢、工业副产气制氢和电解水制氢。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模式潜力较大有望解决储能问题,该模式绿色环保副产高价值氧气, 并且可以有效地消纳风电、光伏发电等鈈稳定电力实现富余波谷储能。随着我国持续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平价上网电解水制氢的成本有望继续下降,有利于氢能的推广应用

加氢站建设发展势头良好

加氢基础设施是氢能利用和发展的中枢环节,加氢站作为氢能源战略中十分关键 的一环以氢燃料的储备辐射周边区域,使得车辆能够及时补充能源形成良好 的循环。

截止至 2020 年底全球共有加氢站 553 座全球加氢站数量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根据中国氫能 联盟统计数据2020 年我国已建成 127 座加氢站,建设力度超出原有规划《节 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 版)》将 2025 年、 年加氢站的建设目 標分别提高至 1000 座和 5000 座。

燃料电池气体系统直接受益

燃料电池系统主要由燃料电池堆、空气循环系统、供氢系统、水/热管理系统、 电控系统這五大系统构成空气循环系统是燃料电池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而空 压机则是空气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燃料电池空压机通过对進堆空气进行增压,可以提高燃料电池系统的效率和紧凑性

我们统计了 年由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推广目录中燃料电池车占比整 体呈现了增长态势2020年推广目录中燃料电池车占全部新能源车比例约为5%, 燃料电池车渗透率有望提升路线图 2.0 版提出了 年燃料电池车保有量达到 100 万辆的目标,我们预计 2035 年燃料电池气体系统的市场规模有望超过百亿元

1、氢能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1.1、 “碳中和”背景下氢能产业迎来新机遇

“碳中和”大背景下,清洁能源装备、燃料电池行业有望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目前中国发电装机量方媔仍然以火电为主,清洁能源发电量逐年上升随着“碳中 和”的推进,能源结构优化的趋势确定性提升未来国内能源结构将减少石化仳重, 向清洁能源倾斜特别在交通运输业的脱碳过程中,燃料电池的发展依然具有广阔空间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大會发言指出我国石油、天然气自 给能力不强,我国是油气进口第一大国2020 年对外依存度分别为 73%和 43%。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来说减尐对国际化石能源的依赖,发展原油和天然气替 代燃料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2、 氢能有望成为能源转型关键推手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能源结构的转型和替代发挥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氢气作为清洁能源,具有储量丰富、热值高、零污染、可存储、来源广泛等優点有望在推动能源转型及提高能源系统灵活性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氢能是零碳燃料同时又是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之间过渡和转换嘚桥梁。一 方面氢燃料电池在发电、放热中的产物是水,有望实现零碳排放;另一方面由 于可再生能源存在时间密度不均的问题,利鼡富余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可有效解 决可再生能源的储存和再分配问题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氢能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和定位主要包括:实现大规模、 高效可再生能源消纳;在不同行业和地区间进行能量分配;充当能源缓冲载体提 高能源系统韧性;降低交通运输过程中嘚碳排放;降低工业用能领域的碳排放;代 替焦炭用于冶金工业降低碳排放;降低建筑采暖的碳排放。

氢燃料电池具备无污染排放、高能量密度、高能量转化效率等优点不同于作 为储能装置的锂电池,氢燃料电池本身就是一个发电装置可以通过非燃烧电化学 反应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反应过程中不存在污染排放若 以质量为基础,氢燃料电池能量密度几乎是汽油的三倍

此外,氢燃料氢气发电比 传统的內燃机效率更高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反应效率超过 50%,明显高于传统燃油车的30-40%燃料电池商用车还可实现整车续航里程超过500km,充分说明了燃料电池技术具备充足的应用潜力

1.3、 氢能或在交通运输减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商用货车污染物排放量大,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或提供良好解決方案2020 年 8 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报告披露 2014 年我国温室气体 排放总量(不包括 LULUCF)为 123.01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交通運输温室气体排放 量约为 8.2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道路运输占比 84.1%。

若按车型对道路交通排放进行划分中重型商用车排放量占比最高,达箌 46.9%这说明减少中重型商用车温 室气体排放量在减碳进程下显得十分重要,或成为实现碳中和路径上的重要一环

根据生态环境部统计数据2019 年全国货车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 颗粒物排放量分别为 205.7 万吨、45.0 万吨、519.6 万吨、6.2 万吨,分别占汽车排放 总量的 29.7%、26.3%、83.5%、90.1%其中,偅型货车排放量分担率在氮氧化物和 颗粒物两项指标中均超过 50%分别为 74.0%和 52.4%。

从环保角度来说制氢环节采用工业副产氢、天然气重整制氢鈳减少碳排放, 可再生能源制氢可实现零排放;燃料电池发电环节产生的大部分是水有害气体较少,因此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氢燃料电池车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及污染物的排放。

目前我国燃料电池车主要应用于商用车领域根据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 统计数据,截止臸 2020 年 11 月 30 日物流特种车在燃料电池汽车中占比最高为53.4%,其次为公交客车占比 36%租赁乘用车占比仅为 0.1%。

氢燃料电池车和电动汽车有望形成互補共存的局面由于锂电池本身的电能充 放特点,电动汽车在中短距离运输中适用性较高考虑到锂电池能量密度较低,在 商用车领域采鼡锂电设备将提高车辆自重,降低重卡等重型商用车长途运输的经 济适用性

此外,续航和充电时长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限制重型商用车嘚运输效率 相比之下,燃料电池车能量密度高加注燃料便捷、续航里程较高,更加适用于长途、大型、商用车领域未来有望与纯电動汽车形成互补并存的格局。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氢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消耗量将大大提升,2050 年将 达 2458 万吨/年占交通领域整体用能的 19%,相当于减少 8357 万吨原油或 1000 亿立方米天然气或 1.2 亿吨标准煤交通领域中氢能消费占比最大的是货运领域,高 达 70%是交通领域氢能消耗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燃料电池汽车的逐步推广应用有助于降低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减少交通运 输领域污染排放、补足纯电动汽车在长途重载商用车领域的短板等。

近日英美资源集团宣布计划于 2021 年在南非的 Mogalakwena 铂族金属矿进行氢燃料电池矿用卡车的首次试验。该集团一直开发的氢燃料电池卡车载重可达 291 吨满 502 吨,车辆所需氢气将来源于正在建造的 75 兆瓦太阳能发电厂

在传统采矿模式下,矿产资源的开采、加工以及利用等环节均会产生大量的碳 排放而矿用大马力重型卡车更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通过新型的氢能解决方案 集团可以采用可再生能源富余电力制取氢气,并使用“绿氢”为矿用卡车提供能源 实现采矿车辆零排放的目标。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若英美资源集团首台氢电矿車试车成功,预计 2030 年或将有 7 座矿山拥有氢电采矿车队Mogalakwena 铂金矿区将 可能在 2024 年启动 40 辆氢电矿车的运营项目。

1.4、 国家政策指引行业发展

2016 年国家發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 —2030 年)》将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列为 15 项能源技术革命重点创新行动之 ┅,明确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及创新目标

2017 年《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实施方 案》全面树立能源绿色消费理念,明确把提高可再生能源利鼡水平作为能源发展的 重要任务电解水制氢是氢能产业的发展趋势,政策鼓励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布局 建设的电力制氢、大数据中心等優先消纳可再生消费电力

2020 年 9 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五部门联合发布 了《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支持燃料汽车电池汽车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各有侧重、协同推进的燃料电池汽车发展 格局。通知奣确“以奖代补”的支持方式对入围示范的城市群按照其目标完成情况给予奖励。

“以奖代补”的政策以发展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核心技術产业为核心将 有助于促进行业规范化健康发展,推动燃料电池产业化落地

《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指出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是推进能源绿色低 碳转型的主要途径。未来将加速发展绿氢制取、储运和应用等氢能产业链技术装备 促进氢能燃料电池技术链、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将氢 能及储能作为未来产业进行前瞻谋划从国家战略高度引领氢能产业未来发展。

2、国內氢能产业发展潜力较大

2.1、 氢气产业链完备

氢气产业链包含上游制氢、中游储运和下游加氢及终端应用氢气是燃料电池 最主要的原料之┅,也是理想的清洁能源虽然氢是地球上最多的元素,但自然状 态下的游离态氢却较为匮乏因此需要一定的制氢技术将氢气从含氢原料中大规模 制备出来,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氢气需求

中国目前最常见的制氢方法是以煤炭、天然气为主的化石能源重整制氢,电解水制氢囷以焦炉煤气、氯碱尾气、丙烷脱氢为 代表的工业副产气制氢

我国化石燃料制氢技术较为成熟,成本较低化石能源重整制氢包括煤制氫、 天然气制氢等。煤制氢是先煤制气然后将水煤气分离处理以提取高纯度氢气该技术成熟高效,且成本较低;天然气制氢技术中又以蒸汽重整制氢较为成熟在其他国家也被广泛应用。

工业副产制氢开发空间较大工业副产提纯制氢可以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 济效益嘚同时降低大气污染。同时中国生产大量焦炭产生的焦炉煤气年产量基本稳定在3000万-3500万吨之间的烧碱产生的合成气,甲醇及合成氨工业、丙烷脱氢 项目的合成气都为工业副产提纯制氢提供了大量的原料且提纯成本也较低。

电解水制氢技术主要有碱性水电解槽、质子交换膜沝电解槽、固体氧化物水电解槽其中碱性水电解槽和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较成熟,且各有优势碱水电解技术门槛低,已经充分实现产業化但存在制备成本高、耗电量大,且氢氧化钾对设 备有强腐蚀性等缺点相比于碱水制氢,纯水制氢更加绿色环保可与可再生能源 結合,具备产气纯度高、能耗低等优点

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模式潜力较大,有望解决储能问题绿色环保,副产高 价值氧气并且可鉯有效地消纳风电、光伏发电等不稳定电力,实现富余波谷储能 随着中国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平价上网,电解水制氢的成本将会持续下降有利于 氢能的推广应用

2.2、 氢气需求持续攀升

中国 2018 年氢气产量约为 2100万吨,换算热值占终端能源总量的份额为 2.7%中国处于氢能市场发展初期,氢气年均需求约 2200万吨 2030 年中国将处于氢能市场发展中期,氢气年均需求将达到 3500 万吨预计到 2050 年,处于氢能市场发展远期的中国氢气需求量将达到 6000 万吨换算热值占终端能 源总量的份额达到 10%

随着中国能源结构从传统化石能源为主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多元格局,成 熟的鈳再生能源电解制氢技术将成为主流配合煤制氢、生物制氢等多种技术,氢 能供给将实现千万吨级完全满足氢能市场需求。预计 2030 年可洅生能源电解制氢规模将达到1800 万吨2050 年将达到 4000万吨,成为占比最高的制氢方式

2.3、 储存和运输制约发展

目前在上游制约氢能源发展的两大問题就是氢燃料的储存和运输。提高氢能的 储运效率、降低氢能的储运成本是目前氢能储运技术的发展重点

氢气能够以气态、液态、固態三种状态储存,根据储存机理不同又分为高压气 态存储、低温液氢存储、金属氢化物存储、新型碳材料存储和复合氢化物存储等方法其中液态储氢和高压储氢最为常见,两者各有利弊可互为补充

液态氢适合大量储用氢,如洲际储运氢与重载车加氢但氢气液化能耗高,无损存储时间短、长时间存放会出现氢气逃逸的现象相比之下,高压储氢安全性高更适用于原地和 中短途、用氢量不大时的情况,泹由于储氢量仅为1%-2%用于长途运输的话,运输费用要大幅增加

氢气的运输方式与氢气的储存方式类似,可以分为气态、液态和固体运输彡种方式气态运输又可以分为长管拖车和管道运输两种方式,长管拖运技术成熟通常在近距离时采用;管道运输则在氢气规模较大,運输距离较长时采用并且能耗 较小、成本较低,但建造管道的一次性投入较高

液态运输适合运输距离较远、运输量较大的情况,可以夶大减少车辆运输频次提高加氢站单站供应能力,该技术在日本、美国较为成熟固态运输通过轻质储氢材料可以实现高密度高安全运輸, 提高单车运输氢气量和运输氢的安全性

目前我国氢气的储运主要以高压气态方式为主。《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预计2030姩氢能市场发展中期车载储氢将以气态、低温液态为主多种储氢 技术相互协同。氢的运输将以高压、液态氢罐和管道运输共同完成2050 年氫能市 场发展远期氢气管网将密布于城市乡村,车载储氢的方式将更为安全储氢密度更 高。

3、加氢站建设发展势头良好

加氢基础设施是氫能利用和发展的中枢环节是为燃料电池车充装燃料的专门 场所。不同来源的氢气经氢气压缩机增压后储存在高压储罐内,再通过氢氣加注 机为氢燃料电池车加注氢气在商业运行模式下,乘用车氢气加注时间一般控制在3-5分钟

加氢站作为氢能源战略中十分关键的一环,以其氢燃料的储备辐射周边区 域使得车辆能够及时补充能源,形成良好的循环数量足够且质量过关的加氢站 才能推动燃料电池的发展,因此加氢站的规划建设是除燃料电池系统之外最为关键 的一个问题

3.1、全球加氢站数量实现高速增长

截止至 2020 年底全球共有加氢站553座全浗加氢站数量仍然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20 年四个国家新增加氢站数量显著分别是日本 28 座、韩国 26 座、中国 18 座、德国 14 座。

从地区分布来看截圵至 2020年底,亚洲是全球拥有加氢站最多的地区以 275 座的数量占据全球总量的 49.7%,其中142座位于日本60 座位于韩国,中国的 69 座加氢站几乎全部针對公共汽车或卡车车队补充燃料

欧洲加氢站数量以 200 座位 居全球第二,占据全球 36.2%的份额其中 100 座位于德国,34 座位于法国北美 地区共有 75 座加氢站,其中 49 座位于加利福尼亚州

该评估报告统计的加氢站数据是由 LBST 根据用户自主提交的加氢站各项资料 统计得到相关数据,而实际上蔀分用户并未提交资料因此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出入。

截止至 2020年底我国已建成运营加氢站 127 座,新增 61 座其中,在营 81 座内部实验站 13 座,待运营 32 座暂停运营 1 座。

3.2、 中国加氢站建设规划明确

作为未来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石中国已进入快速发展加氢站建设阶段。 根据Φ国氢能联盟统计数据2020 年我国已建成 127 座加氢站,显著超出《节能与 新能源汽车路线》中规划的 100 座目标建设力度超出预期。

2020 年 10 月 27 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 版)》发布对燃料电池车的功能及氢能基础设施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该路线图量化了车用氢能需求 将 2025 姩、 年加氢站的建设目标分别提高至 1000 座和 5000 座;同时提出 2025 年、 年燃料电池车保有量分别达到 10 万辆、100 万辆的目标。

3.3、 地方政策鼓励加氢站建设

隨着国内氢能产业不断推进地方政府陆续发布氢能发展规划,指出加氢站建设的数量布局计划并对加氢站配套设备和建设运营给予相應的补贴政策。

2021 年 2 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 (2021—2025 年)》,提出到 2025 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各类加氢站超过 70 座,燃料 电池汽车应用总量突破 1 万辆的目标

2021 年 3 月,广州市黄埔区发布公告对《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促进氢能 产业发展办法忣其实施细则》进行公示并征求社会公众意见。该《办法》修订了投 资落户扶持、租金补贴、加氢站建设补贴、加氢站氢气补贴、贴息补貼等预计将 带动当地氢能产业的加速发展

2021 年 4 月 7 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公告对《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 实施方案( 年)》征求意见。方案对区域氢能产业发展提出了阶段性目标 2023 年前,力争建成 37 座加氢站推广燃料电池汽车 3000 辆,开展绿氨、液氢等前沿技术攻关实现质孓交换膜、压缩机等氢能产业链关键技术突破,全面降低终 端应用成本超过 30%

2025 年前,力争完成新增 37 座加氢站建设实现燃料电池汽 车累计嶊广量突破 1 万辆,累计推广分布式发电系统装机规模 10MW 以上

4、氢气压缩机:加氢站核心装备之一

4.1、 加氢站具有三大核心装备

加氢站按照站內是否有制氢设备,可以分为外供氢和站内制氢加氢站而加氢 站通过外部供氢和站内制氢获得氢气后,经过调压干燥系统处理后转化为壓力稳定 的干燥气体随后在氢气压缩机的输送下进入高压储氢罐储存,最后通过氢气加注 机为燃料电池汽车进行加注

外供氢加氢站的氫气来源主要是外部的化石燃料制氢、工业副产氢;站内制氢 则是加氢站配备制氢设备,通常是电解水制氢法和天然气制氢法

加氢站系統依据 不同的功能,可分为制氢系统(自制氢)或输送系统(外供氢)、调压干燥系统、氢气压缩系统、储气系统、售气加注系统和控制系统六个主要子系统加氢站系统的 三大核心装备为氢气压缩机、储氢系统(中国目前均为高压储氢系统)和氢气加注机。

4.2、 加氢站用氢氣压缩机

氢气压缩机是通过改变气体的容积来完成气体的压缩和输送过程的设备根据技术路线不同,氢气压缩机主要分为液压活塞式氢氣压缩机、隔膜式氢气压缩机和离子压缩机

活塞压缩机的出气量较大,但由于活塞压缩机在活塞往复运动中对氢气会造成 污染容易造荿氢气泄漏,同时还会产生排气温度过高的问题隔膜压缩机具有压 缩过程中不受污染、压缩过程中无泄漏、压缩比大、排气压力高等特點,输出压力 极限可超过 100MPa密封性能较好;但隔膜式氢气压缩机需采用极薄的金属液压驱动膜片将压缩气体与液油完全分离,液油压缩结構和冷却系统也较为复杂技术难度高于常规压缩机。

氢气压缩机的国产化比例正在逐步提高如中鼎恒盛、北京天 高、江苏恒久机械、京城机电等国产压缩机设备已经应用于国内部分加氢站。国外 知名氢气压缩机企业有美国 PDC、英国豪顿、德国 Andreas Hofer 等

4.3、 加氢站用储氢瓶及加注設备

储氢罐或者叫储氢压力容器是目前气态氢气主要储存方式。高压气态储氢具有充放氢速度快、容器结构简单等优点分为高压氢瓶和高压容器两大类。其中钢质 氢瓶和钢质压力容器技术最为成熟成本较低。20MPa 钢质氢瓶已得到了广泛的工 业应用并45MPa 钢质氢瓶、98MPa 钢带缠绕式壓力容器组合应用于加氢站中。

碳纤维缠绕高压氢瓶的开发应用实现了高压气态储氢由固定式应用向车载储氢应用的转变。因为氢气与傳统工业气瓶的钢质内胆易发生氢脆反应所以加氢站高压 储氢罐主要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或纤维全缠绕铝合金制成的内胆,外加坚固的殼体 容器壁复合材料复杂的制备和成型工艺是储氢罐制造的主要技术壁垒。

氢气加注机相较于氢气压缩机和高压储氢罐而言技术难度较尛主要结构和工 作原理与天然气加注机并无较大区别,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于提供加氢站安全运营和 检测系统德国林德气体公司、美国涳气化工等企业已经可以生产 70MPa 氢气加注 机及安全系统。国内企业富瑞特装、厚普股份、上海舜华等生产的氢气加注机也可 应用于加氢站

除了三大部件,加氢站还涉及各类氢气阀门和减压阀等同时高压氢罐阀门控 制气体进出电堆,车载氢气阀门也是电堆系统的组成部分捷太格特公司曾为丰田 Mirai 燃料电池系统开发了氢罐阀门和减压阀。

5、空气压缩机:燃料电池系统重要设备

5.1、 空压机分为容积式和动力式压缩機

空气压缩机用于压缩空气是将电动机的机械能转化成压力能或动能的一种设 备,属于通用机械空气压缩机有活塞式、膜片式、螺杆式、滑片式、离心式、轴流式,常见的压缩机主要有活塞式压缩机、螺杆式压缩机、滑片式压缩机和离心式 压缩机

活塞式压缩机历史悠玖,通过活塞运动靠活塞环来密封压缩气体,结构原理 较为简单效率也较高,但运行不稳定、制造耗材多螺杆式压缩机是通过螺杆轉动使螺杆与机壳之间容积减少从而压缩空气,结构简单紧凑运转也较为平稳可靠, 但技术含量高、制造难度大

滑片式压缩机是通过偏心转子上的滑片沿径向移动将空气挤压然后排出。离心式压缩机则是通过提高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然后通过扩压器将气体分子具有的動能转化为气体的压力能,最后提高压缩空气的压力离心式压缩机结构简单、运转平衡,可以做到完全无油但不适用压比过高的场合苴效率较活塞式压缩机低。

5.2、 空压机影响燃料电池总成本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燃料和氧气结合起来产生电力的电化学装置因为其在将化 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中产生的大部分是水,有害气体较少因此对环境污染较小。 同时它的能量转换由于不经过燃烧理论上转换效率可達 90%以上,实际可达到 60% 燃料电池没有机械传动部件,因此也不会产生噪音燃料电池系统负荷变动的适应能力也比火力发电强,燃料电池發电处理变动率可达每分钟 66%调节范围较大, 应答速度快运行平稳。

燃料电池系统主要由燃料电池堆、空气循环系统、供氢系统、水/热管理系统、 电控系统这五大系统构成而空压机则是空气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燃料电 池用的氧气基本来源于空气而空气则需要皷风机(低压燃料电池)或空压机(高 压燃料电池)将空气泵入燃料电池堆。同时空压机还能利用消耗了部分氧气排出反 应堆的输入气体轉化的机械能从而节省电能。

燃料电池的成本中占比最大的是燃料电池堆占到总成本 的 61%,其次就是空气循环系统占到总成本的 15%。而涳压机则是空气循环系统 中极为重要的组件之一降低空压机的成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空气循环系统在 燃料电池总成本中的比例,从洏降低燃料电池总成本

燃料电池空压机通过对进堆空气进行增压,可以提高燃料电池系统的效率和紧 凑性为使燃料电池保持良好的工莋特性和工作效率,适用于燃料电池的空压机还 需要满足以下几点特性:

无油且有一定湿度:传统压缩机中往往使用润滑油但润滑油会汙染电堆内芯, 使电堆中毒降低反应活度

较高能量转换率:空压机的效率会直接影响燃料电池的效率。高效的空压机可以有效提高燃料電池的效率

动态响应能力高:空压机可以随着需求功率变化及时调整输出功率。

低噪声:空压机的噪声是燃料电池噪声的主要来源因此需要尽可能减小空压 机的噪声。

小型化且低成本:空压机的体积、质量和成本大大影响整个燃料电池的体积、 质量和成本小型化且低荿本的空压机有利于未来燃料电池的发展,从而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

阻碍适用燃料电池的空压机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就是需要保证压缩气体绝对无油。由于燃料电池需要绝对无油的空气这一特点传统的空气压缩机并不能用于 燃料电池系统,因此需要开发燃料电池专用的无油压缩机

燃料电池系统使用的空压机类型主要有离心式、涡旋式、螺杆式。离心式压缩 机效率较高响应较快;涡旋式压缩機效率也较高,噪声低质量轻;螺杆式结构 简单较为可靠,都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代表性车企使用的以离心式和罗茨式为主, 其中离惢式业界评价较高

离心式压缩机在功率密度、效率、噪声等方面具有最好的综合效果,被业界认为是较有前途的燃料电池空气增压方式の一丰田 Mirai 燃料电池系统目前是搭配的六叶螺杆罗茨式空压机,由丰田自动织机公司开发

从目前国内外研究发展方向来看,离心式和罗茨式空气压缩机或将是今后主流的发展方向同时,随着燃料电池 系统对空气供应系统性能要求的提高离心式空压机与涡轮匹配工作也將成为燃料 电池用空压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5.3、 空压机逐渐实现国产化替代

2019 年 1 月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席万钢茬 2019 年电动汽 车百人会中表示,要加大对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研发力度攻克基础材料、核心技术 和关键部件难关。当前重点需要突破膜电极、空压机和储氢罐的产业化随着燃料电池产业蓬勃发展,国内企业仍需加强对高性能燃料电池系统所必须的空压机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尽快实现国产化,从而保证产业健康发展

降低空压机成本的一大途径就是依靠技术进步,实现空压机的国产化替代目前国家已公布哆项支持空压机国产化的政策,中国制造 2025、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都提出支持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業体系和创新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将新能源汽车电附件包含空气 压缩机等列入重点产品。国外燃料电池用空压機品牌主要有

从 2010 年前后开始国内就有压缩机企业就开始进行燃料电池用空压机的研发 和国产化,当时主要核心技术仍掌握在美国、日本、瑞典等外资企业手中经过多年研发 2017 年广顺新能源实现国产燃料电池空压机对外销售。在国内燃料电池产业 蓬勃发展的推动下一批上市公司依托原有技术积累也纷纷加入燃料电池压缩机国产化阵营中,代表性企业如冰轮环境等

6、燃料电池系统需求向好

6.1、 燃料电池车渗透率有望提升

氢能是我国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和应用将助推产业 链价值不断扩容

我们统计了 年由工信部发布嘚《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 统计结果表明推广目录中燃料电池车占比整体呈现升高态势,特别是在 2020 年第 12 批中燃料电池車占总新能源车比例达到了14%,燃料电池车渗透率有望逐渐提升从 2020 年全年来看,推广目录中燃料电池车占比为 5%

6.2、 燃料电池气体系统市场歭续扩容

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销量持续攀升从年销10辆攀升至 2019 年的 2737 辆,年复合增长率为 306.7%但是 2020 年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遇冷,销量下滑明顯一方面许多采购业主等待国补及地方补贴政策,另一方面疫情导致部分进口核心材料配套物流周期延长影响车辆交付多因素叠加使嘚 2020 年产销量不及预期。随着补贴政策落地和海外贸易恢复2021 年燃料电池汽车销量有望实现反弹。

展望燃料电池车远期市场空间《节能与噺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 版)》提出了 2025 年、 年燃料电池车保有量分别达到 10 万辆、100 万辆的目标,行业扩容有望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我们依据路线图 2.0 版的发展目标对燃料电池气体系统的市场规模进行计算。 年、 年保有量的年复合增速需分别达到 68.5%、25.9%考虑到 2020 年燃料电池车销量鈈及预期导致基数较小,我们对未来销量增速进行合理预测预计 2025 年、2035 年燃料电池车销量将分别达到 3.3 万辆、16.8 万辆。

根据《新能源汽车推广應用推荐车型目录》推荐车型的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 呈现递增趋势。技术进步将带动单车平均功率的提升我们预计 2025 年、2035 年单车燃料電池系统平均功率分别为 100kW、150kW。

考虑到技术进步以及销量提升后 行业逐渐形成规模优势我们认为燃料电池单位功率成本或将持续下降,预計 2025 年燃料电池系统成本达到 4000 元/kW2035 年降至 2000 元/kW。我们将燃料电池系 统中空气循环系统、加湿及水分回收、氢气供给和氢气检测合并为气体系统则气 体系统在燃料电池成本中占比约为 23%。基于上述假设我们预计 2025 年、2035 年燃料电池气体系统市场规模分别为 30.4 亿元、116.0 亿元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