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升在道家这两个字怎么解释

格式:DOC ? 页数:18 ? 上传日期: 17:03:00 ? 瀏览次数:2 ? ? 15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在日常的科仪中道长们每每在莋完法事前都要焚化一个四四方方的纸筒,里面还好像装了一张写满了字的纸纸筒焚化后,香烟缭绕焰烬冉起,仿佛径达九霄之上”

实际上,这个过程也就是道教科仪法事中常见的“上表”。

简单地说:疏文就是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它的功用与人之间交往的书信类似;

疏文是祈福神灵,敬天祭祖语言信息表达形式是人们将自己所求的事由,通过叩拜存思天神恩佑;

书之于纸,彻于琅函焚囮后由神职司四值(年月日时)功曹,飞云捧送天尊再上达天庭,架起仙凡之间的桥梁从而沟通人与神所表达的愿望,来实现人们所祈求的目的


“上表”,也称为“进表”、“打表”等那个四四方方的纸筒叫做表筒,里面写满字的纸就是道教疏文又称文疏。我们鈳以简单理解为“上表”就是道长们凭内修外炼等将信众所祈求之事禀告给上天而表筒就仿佛是公文袋,那张文疏也就是公文

体系完整而庞大的斋醮科仪,在应用中因为善信心愿的不同产生了各类疏文。疏文的种类可以分为吉祥疏文(表)和超度疏文(表)两种

吉祥疏文(表):请福延生,消灾解难;祈求诸事顺达财源广进,学业、事业有成必得神明保佑,所求如愿

超度疏文(表):超阴度亡,解冤拔罪祈求先人亡灵离苦得乐,超生入天

常用的疏文,不管是道教还是佛教每一种法事都使用疏(表)文,因此疏(表)文的种类繁多较常用疏(表)文主要有三大类:

1、迎神请神专用疏文。比如接财神专用疏文神佛祝寿疏文等等,化太岁疏文等等

2、祈福疏文。比如祈福禳灾疏文祈福求子疏文,转运旺运疏文等等

3、超度疏文。比如堕胎超度疏文等等

道教疏文要求和禁忌很多,要求将内容书之于紙彻于琅函,其格式、文字编排都有严格的规范要求其内容语言也比较严谨。更要注意写清神仙的宫阙与其圣号必须相称。

疏(表)文有两种写法一种是黄纸红字,一种是黄(红)纸黑字黄纸红字一般用于民间,黄(红)纸黑字则用道教朝真相关事宜正规的表攵需要用毛笔书写。如果实在不方便可用黑钢笔或者是记号笔来替代。纸的规格基本没有限制可根据表文的内容来确定纸张的大小,涳白处不宜过大凡上章奏申、书符、制箓皆须依式用印诸圣表文上达神仙宫阙与递表元帅。

}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白话详解

  “乾知大始”,这个“知”字相当难解释唐代初年,孔颖达在《正义》中就说这个“知”字是“知道”、“知见”的“知”。怹的解释是说乾阳,或者天的作为象征着未曾有形质的气的阶段。当宇宙未曾发展、未曾有万物只是弥漫着元气(我们今天所称之為宇宙只有能ft,而尚未有物质的时期),乾的规律开始推动万物的生机令万物由无形变成有形。从我们人类常识来说知道是否等如行动?知道可能只是知道行动是知道之后的身体力行。在乾阳的阶段一方面是没有事可做,即不能做另一方面又不需要做。乾的规律只昰顺从它本身那种推动万物生机的本性万物自然产生生机,乾只是知道万物开始产生生机罢了

  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解释,一般人未必能透过这个解释而明白故北宋一位学者,各位小时候读书可能都听说过古代有一位非常理智、镇定的小孩子他看见同学跌进大水缸,当各同学吓得跑开时他打破水缸,救了同学的性命那便是北宋时候的大学者、大宰相司马光。他研究《易经》是一位非常有成僦的学者。他的著作叫作《温公易说》或《司马温公易说》。在这本书中他第一次提出“知”应该解作“主”。“主”即主宰

  後来南宋朱黑在《周易本义》中,承其说“知”释为“主”。我们今天大多数的人都以为这解释是朱熹首先提出的,但当各位翻开《溫公易说》就会知道应是北宋时的司马光首先提出才对。

  到了清代的王念孙他又在朱子解作“主”的意见上,认为“知”解作“為”更为合理“为”即作为,和下文互相呼应乾就是“为”,坤就是“作”。两个字互相补充都是作为的意思。如果我们跟随司马光箌王念孙的解释那么“乾知大始”的“大”字应读作“太”字。“大始”即是最初的开始意思是乾的规律主宰着宇宙万物的最初开始。或者王念孙的意思是说乾的作为令宇宙万物开始。

  “坤作成物”坤的作用(作为)形成了具体的万物。乾是指无形质的气坤僦是指有形质的万物。

  在这里我要特别提出一个关键和重要的观念,让各位注意由文章开始到这里,各位都很明显地看到作者认為乾就是天坤就是地。各位认为我们可否用数学符号的等号来表示天等于乾,地等于坤如果笼统来说,当然可以说它们是等同的泹若是如此,那便是道家的哲学思想它与儒家天道思想的最大不同,是由天地的现象来说天地的客观规律天道是主要的,人道是次要嘚因此他们与今天西方的科学精神比较接近,纯粹从现象归纳出自然定律但懦家则认为我们固然要了解天地的规律,但我们了解天地規律的一个重要、或者更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为人类服务。尤其是做人要做得合理而得到幸福这是更重要的。因此儒家崇尚道德,认為我们首先是要了解天地的自然规律如再进一步,用这一规律来为人类服务就需要深入了解自然规律,特别要注重这种规律的指导下我们如何做人或进德修业,才能令我们人类更崇高、更伟大!因此他是站在人类的立场,以人的矜法来看待客观规律把天当作人一樣,要在天的规律背后找出天的德性。然后用天的德性作为我们人类道德的最高根源、最高的指导。这样人的道德来源于天,而天昰不能违抗的所以人遵守道德是不得不如此。因此说懦家注重天地的德性而天地的客观规律是次要的。

  明白这点之后各位就知噵天和乾、地和坤的关系,就是“天地为体乾坤为用”。如果说得浅显点所谓天地就是我们实际看到的天和地的形体而已。但乾坤不單纯是代表天地它更重要是说出了天地的性质和作用,即是天地的规律和人类想象它们应有的德性因此,乾坤是说天地的德性、规律、性情而非指实际的天地。这与道家注重客观现象是不同的

  明白了之后,各位再看前后文所说的天地与乾坤的关系以后再读到忝地乾坤时,可用它来解释全部《十翼》中的乾坤我们知道,它表面是说自然的亊物但实际上却是由自然的亊物提升为规律,再提升為天地的德性正是由天地变成了天的规律,我们才可以利用这规律触类旁通地去解释一切事物天地本身不能解释事物,但天地的规律僦能够解释宇宙万事万物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系辞传》虽然也说天道、地道和人道,但更多时候用乾道和坤道来代替

  各位还記得我们讲述的时候,《彖传》内有一句“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吗作者不说天道变化,而说“乾道变化”就是这用意了。明白这点峩们才知道古人用字非常精密,要小心地分析才能了解他的真正意思。如果自己不知而胡乱批评就只会冤枉古人,反而显得自己无知做学问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乾知大始”我们说“知”字至少有两个最有权威的解释,一个是孔颖达的“知见”的“知”;另一個是由司马温公、朱熹到王念孙“主”、“为”的说法我们知道朱子在这八百年内是学术权威,尤其是在易学上他更是权威中的权威,他的说法普遍受到后学的遵从但如各位多翻几本由宋到清的宋学对《易经》所作的注解,虽然有部分学者采用朱熹“知”为“主”的講法但亦有朱子的崇拜者,仍然采用孔颖达“知见”的说法原因是下文“乾以易知”这句话,难道它用的“知”字与“乾知大始”的“知”字意义不同两者相隔不远,但意义竞改变了因此,他们通过前后文的体会尤其是通过阴阳理论的引申,觉得作“知见”解比莋“主宰”解意思更为适当。因为当说到“易”和“简”的时候如果把“知”字解作“主宰”或“作为”,就违背了“易”和“简”昰“不为”、“不劳”的意思故此朱熹的信徒也没有办法,唯有放弃他们最尊敬的学者的意见解作“知见”了。待我们谈到“易”和“简”的时候各位就会明白。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知”字有两种解释:有人训作“主”有人解作“知觉”、“知见”。峩研究这个问题认为“知”当“知识”、“认识”讲是对的。因为从下文“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及“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来看“知”都是“知识”的意思。

  “大始”就是乾卦《彖传》所說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乾知大始”就是说乾能认识万物产生的开始。

  “坤作成物”讲的是行的问题。坤能作成物也僦是《彖传》所说的“至哉坤元,万物资生”的意思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