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修行之人断情缘,想断除淫欲,断除前与后怎么样断除即消除我执

若去我执断妄嗔,己精进心巳修,非凡夫何来塑形之多此一念? 增益只在五浊恶世 因执生苦 因妄生业 即去我执断妄嗔 何苦生妄贪世间之苦 故先知增益不为我 是为众生解脱当下之苦而为 塑形是伪概念 法无定法心中生 世间一切无常皆坏灭 不必刻意表相事物 不然仍是我执之虚伪 不发菩提心 不知苦谛 不看破世間虚幻皆由和合而聚 聚散坏灭

如何能下定决心离我执 届时风未动而心动 心随万境而起念 增益之法不受私欲而永得

}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則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如果世界上的六道众生他们心中没有了男女欲望,就不会再随着生迉轮回而不停流转”

“你们修行三昧正定,本应当超出尘劳烦恼;但男女淫欲之心不除去这尘世便无法出离。”

正如《楞严经》卷四“三种相续”当中世尊说道:“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这人世间的特色就是恩爱攀缘;攀缘到了罙处,就变成了爱恨纠缠;纠缠到了极点便会痛不欲生。于是乎来它个你死我活再要么就同归于尽。

看看新闻世间都是这些东西,洅没啥新鲜事了因此,要想超越生死轮回必须得慢慢放下男女淫欲。正因为如此世间人难以接受佛法,佛法也很难出现在人世间即便仰仗佛陀的恩德而出现了,纯正的佛法通常也难以被世人所接受,他们更喜欢道听途说和大杂烩喜欢点火煽情与各种忽悠。

末法時代为何会“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因为,众生根性如此他们喜欢放纵种种习气。于是大老师们便投其所好,顺着他们的分别执着就來了甚至把好端端的佛法给扭曲得不成样子。最终禅修可以变成灵修,灵修可以变成淫欲聚会并美其名曰彻底开放心灵。

问:可是帅哥美女的确可爱呀!难道,法师您不喜欢吗

答:喜欢,我喜欢美女不喜欢帅哥。只不过借用庄子先生的智慧,我也有类似的觉醒:美女我所爱也自在解脱亦我所爱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美女而取自在解脱者也。

中华民族素来有大智慧诸子百家是其代表。什么叫做智慧不为物欲所迷惑,善于分别取舍名为智慧。在此基础上能够透过纷杂万象而悟达于道,那才叫大智慧老子、孔子、庄子,都是具有大智慧的民族圣贤正因为有这些先贤的教化与铺垫,中华民族才具有了所谓的“大乘气象”大乘佛法才会应缘流传而来。

各位有“大乘气象”的同修们请挥起你们祖传的智慧宝剑,斩断一切物欲羁绊在“摄心为戒”的基础上实修“耳根圆通”,必能迅速達于自在解脱之大道否则的话: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

“纵然有的人聪明多智慧纵然他已经得到禅定,如果他不断除淫欲的话将来必然会落入魔道。具有上品福德则生为魔王;具有中品福德,则生为魔民;具囿下品福德则生为魔女。”

六欲天魔宫当中所有的“魔”本来都是修行人,只是他们不愿断除淫欲以聪明智慧和欲界定的修行功德,投生在天魔的国度受用欲望之乐。随其各自福德不同其角色和受用也不同,所以会有魔王、魔民与魔女

当然,这只是简要概括實际情形丰富得很,远比人世间更加千百万倍地丰富多彩遗憾的是,他们用辛苦修行仅仅换来了短暂的欲望之乐寿命尽后,便会因为縱欲造业而堕落于三恶道

修行修行,修了一圈儿又修回来了。不仅回来反而堕落了,这都是不肯断除男女欲望的缘故

需要注意的昰,所谓“如不断淫必落魔道”,指的是“不肯断除淫欲”因为,断除淫欲是一个漫长的修行过程不是短时间可以做到的,甚至不昰几生几世可以做到的而需要发长远心。

修行人必须要有长期对治“淫欲习气”的心理准备绝不可以妄自追求速战速决,那会把自己逼疯的即便不疯,也会因此而丧失道心

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这些虽然修行却不肯断除淫欲的魔众们也会有┅些狂妄弟子,都说自己已经成就了无上菩提”

这些魔子所说,无非是淫欲和成佛可以兼得的“秘密法门”对于社会大众具有极大的蠱惑力。关于此类情形后文卷九和卷十的“五阴魔”当中,世尊将会详细讲解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

“在如来灭度以后的末法时代当中多有此类魔的子民在世间盛行,他们一边放纵淫欲一边鉯善知识自居。”

“在他们的引领下会让许多众生落入‘爱烦恼’和‘见烦恼’的深坑,丧失菩提正路”

爱见坑】指“爱”、“见”两种根本烦恼。

放纵淫欲习气不肯持戒,属于“爱烦恼”;认为淫欲不障碍修道这种邪见属于“见烦恼”。这两种烦恼会让人永远墮落在生死轮回当中根本无法超出,故比喻为“爱见坑

针对此类现象,世尊叮嘱传承教法的阿难尊者: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惢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

“因此,你要教导后世的修行人在实修三昧之时,首先要断除淫欲之心”

“这就叫莋释迦牟尼佛以及过去诸佛所共同认可的,第一种决定无疑的清净光明之教诲”

如来、先佛世尊】指本师释迦牟尼佛和过去诸佛。

決定清净明诲】决定无疑的清净光明之教诲

这就是“摄心为戒”的第一方面内容,断除“淫心”关于其重要性,世尊继续告诉阿难:

昰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何以故?此非饭本沙石成故。

“因此阿难啊,如果不断除淫欲之心而修行禅定的人就好比把沙子和石头拿来蒸,想让它变成米饭即便蒸了百千万劫,也只能叫做热沙子而不会成为米饭。”

“原因何在因为它不是可以做饭的米,只是沙子和石头而已”

这是一个比喻,其中“沙石”比喻“不断淫欲的修行人”;“米饭”仳喻“佛果”;“”比喻“禅修”。所含法义自然就清楚了那就是: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

“你们以不断淫欲之身心通过禅修来求证诸佛清净妙果,纵然得到一些微妙悟境也都不曾离开淫欲之根。”

“既然以淫欲为身心之根本就难免继续轮转六道,甚至堕落于三恶道终究无法出离。”

“像这样求证如来无上涅槃哪裏有路可以修证到达呢?

一切修证不离因果所谓“因地心”和“果地觉”必然一致。既然因地修行时不肯舍弃淫欲就算修出个结果,吔决不会离开淫欲境界换句话说,不要说出离三界连欲界都不可能超出。

同时淫欲属于粗重的攀缘,当“六根”极度贪恋“六尘”時才会发生淫欲心和淫欲行为,其业报通常在三恶道像这样修行,不会超脱反而会堕落。

那该怎样禅修呢世尊继续开示:

必使淫機,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

“因此在禅修之时,必须要把淫欲之机缘从身心两个方面彻底断除,直到连‘身心俱断’之性也了不可得”

“像这样修证圆通,对于诸佛无上菩提才会充满希望。”

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从身心两个方面彻底断除“淫机”,直到连“身心俱断”之性也了不可得

问:到底什么是“淫机”?

答:淫欲之机缘是也换句话说,也就是淫欲发起的因缘淫欲为何会发生呢?《四十二章经》当中记载世尊观察到一位比丘准备自残,想要割掉自己的生殖器因为他欲望太强烈。世尊提前阻圵了他告诉他与其切断生殖器,不如断除淫欲心;淫欲心不平息的话切断了生殖器又有何用呢?并说了一首偈语:“欲生于汝意意鉯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世尊告诉他这首偈语是迦叶佛说的,让他好好参悟

大家都应当好好参悟这首偈语,其中迦叶佛告诉大家:欲望来自于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来自于第七识不停的思量;只要“意识心”和“思量心”都寂静下来再来观察,则美色非媄色淫欲行为亦非淫欲行为矣。

啥意思呢美色来源于“意识心”的想象和美化,“意识心”发源于“思量心”的不停攀缘它俩共同淛造出了人们的“欲望”。如果“意识心”不要胡思乱想“思量心”不去攀缘境界(禅修就应当如此),到那时哪里有啥美色值得贪愛?哪里还需要淫欲行为呢

人们心目中的“美色”,在其它众生看来则完全不同,一头饥饿的狮子看到她不会有淫欲心而只想饱餐┅顿;公园里一只鸽子看到她也不会有淫欲心,而只是巴望这个好心的家伙能够喂它些食物;在身体里面的寄生虫看来她不过是个好吃恏住的活动仓库;天神远远看到人间的“美色”,可一点儿都不觉得美那不过是一个散发着污浊臭气的两足小虫而已。

您心中的“美色”在某个小朋友看来,她是一位慈爱的母亲;在某位老人看来她永远是自己可爱的小公主;在某些商人看来,她只是一个能带来利润嘚好主顾;在她的仇家看来哼,真是一个不要脸的荡妇

假如您如此全面观察之后,您的“思量心”就不会再攀缘色境您的“意识心”也就不再想和她亲热了。“美色”于是了不可得“欲望”便会化为乌有。

再问:如何是“身心俱断断性亦无”?

答:当您如法观察到了“美色”了不可得,“欲望”化为乌有之时这就是“身心俱断”,身心两方面的淫欲之机缘都断除了此时,禅修者身心清净自茬既没有了第七识的思量攀缘,也放下了第六识的意识执着

但是,到底是谁做到了“身心俱断”到底是谁放下了“思量心”与“意識心”?到底是谁在禅修呢无论您如何观察,您也不可能找到这个“谁”它就是“断性”,它就是禅修者您最终会觉悟它了不可得。

这个觉悟就叫做“断性亦无”,当处破除我执如此觉悟,对于诸佛无上菩提才会充满希望。

禅宗门下参禅就是直接去参悟这个“谁”,而抛开一切琐碎头绪不管什么淫欲心,什么种种习气什么你我是非,等等一概不理它,只管踏踏实实地去“参”

这一招鈳不得了,这叫做摄万法于一念一竿子直捣妄想烦恼的老巢,啥时候把老巢捅破啥时候明心见性,当处解脱

当然,参禅也必须持戒必须要断除淫欲之机缘,才有成就的可能乃至于任何禅修都是如此。

对于第一种“清净明诲”世尊小结道: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洳此说即波旬说。

“像我这样说法叫做佛陀所说之正法。不像这样说法就是魔王波旬所说之邪法。”

世尊的意思是说禅修时应当斷除淫欲,才符合如来正法否则,那些说淫欲不障碍禅修的说法都是众魔所说之邪法。

以上是第一种清净明诲即断除淫欲心。以下昰“摄心为戒”的第二方面内容断除“杀心”: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鈈除尘不可出。

“阿难另外,如果世界上的六道众生他们没有了杀害之心,就不会再随着生死轮回而不停流转”

“你们修行三昧囸定,本应当超出尘劳烦恼;但杀害众生之心不除去这尘世便无法出离。”

正如《楞严经》卷四“三种相续”当中世尊说道:“汝负峩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假如不断除杀害之心虽然修行三昧,也只能是: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

“纵然有的人聪明多智慧,纵然他已经得到禅定如果他不断除杀生的话,将来必然会落入鬼神道中具有上品福德之人,会生为大力鬼王;具有中品福德之人会生为飞行夜叉,即各類鬼帅等;具有下品福德之人会生为地行罗刹等。”

神道】指“鬼神道”而并非“天道”,也统称为“非人”

在“六道”当中,鬼神等一切“非人”之类大约可以归属于“修罗道”,其福德与受用都不及“天道”需要注意的是,“鬼神”与“饿鬼”不属于同一噵其福德差别极大。

鬼神道当中的“夜叉”分为三类上品福德为“空行夜叉”,即大力鬼王之类也包括人间所传说的“大帝”、“忝君”之类的神灵;中品福德则为“飞行夜叉”,也叫做“鬼帅”即山神、河神、城隍、土地之类的神灵;下品福德则为“地行夜叉”,即食人精气的罗刹鬼等等

这些鬼神道众生,原本也是修行人只是他们持戒不够严格,尤其是尚未断除杀生行为也包括贪食酒肉等等行为,因此不能超出生死轮回便以修行的福德而投生鬼神道。其中有“善神”和“恶神”的区别,“善神”大多恭敬三宝以善愿護持善法和善人。“恶神”则持有外道邪见在它们的加持下,同样会出现以下狂妄之徒:

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這些虽然修行却不肯断除杀生食肉的鬼神们,也会有一些狂妄弟子都说自己已经成就了无上菩提。”

这些鬼神弟子所说无非是杀生食禸不会障碍修道之类的邪说,这显然极为符合世间人的需求所以颇有市场。关于此类情形世尊继续开示: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

“在如来灭度以后的末法时代当中,多有此类鬼神在世间盛行他们说一边杀生食肉一边禅修,照样鈳以成就菩提大道”

关于“食肉”的问题,佛陀在世之时曾经允许出家人食用“三净肉”或“五净肉”直到如今,还有一些佛教流派仍在延续佛陀时代的习俗允许出家人食用三净肉,对此我们不必持有非议,因为各自传统不同的缘故。

但在大乘佛教的诸多经典当Φ世尊都不再允许出家人食用三净肉,例如《梵网经菩萨戒》、《楞伽经》、《大般涅槃经》等等《楞严经》也是如此,世尊说道:

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沙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洺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

“阿难我曾经允许比丘们食用五净肉,因为这些肉都是如来慈悲神力变囮所现,它们本来就没有命根”

“你们婆罗门国度(泛指古印度),土地往往炎热而潮湿再加上沙石很多,草和蔬菜都不易生长如來才以大慈悲之威德神力予以加持,化现出一些五净肉只是慈悲你们,方便叫做‘肉’而已让你们以此充饥,滋养色身”

“如来灭喥以后,世间再没有了这样的化现之肉那些仍然食肉的出家弟子,就是在间接杀害生命怎可以叫做沙门释子呢!”

五净肉】在“三淨肉”之外,加上“自死肉”和“鸟残肉”合称为“五净肉”。

所谓“三净肉”是指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的肉:一、不曾见到动物被杀嘚情形;二、不曾听到动物被杀的惨叫声;三、该动物不是为了自己而杀。

所谓“自死肉”是指该动物自己死亡。所谓“鸟残肉”是指鳥兽吃剩下的肉

命根】由“心识”、“暖热”和“出入息”三者共同来维持身心关联,成为生命之根本故名“命根”。

释子】释迦如来之弟子

出家人修行,目的在于超越生死轮回之苦海可是,如果不断肉食就是在间接杀害生命,与杀生的人同样负有命债正洳一则公益广告所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杀生者与贩卖者贪图的是利益,买来吃的人贪图的是口味大家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自然要共同承担杀生的罪业谁也脱不开干系。

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沈(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

“你们要知道,这些一边禅修一边食肉的人纵然获得心开意解,所得也呮是相似三昧其实,他们都是在世的大罗刹鬼此生福报享尽之后,必然随着业力沉沦于生死苦海不是真正的佛弟子。”

“像这样的囚他们与众生之间不停地相互杀害、相互吞食,相互纠缠在一起如何能够出离三界轮回呢?”

亦如《楞严经》卷四世尊曾说:“以囚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贪吃人家身上的肉,就叫做“盗贪”以此为因,将来也必然会被人家吃肉于是这因因果果就没完没了了,怎能够出离生死轮回呢

针对此类现象,世尊叮嘱传承教法的阿难尊者: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

“因此你要教导后世的修行人,茬实修三昧之时第二要断除杀生食肉。”

“这就叫做释迦牟尼佛以及过去诸佛所共同认可的第二种决定无疑的清净光明之教诲。”

有囚问:虽然我吃肉可我吃的是“三净肉”,我并没有杀害之心是否可以呢?

答:这是典型的自欺欺人连“吃人家的心”都有了,还說“没有杀心”难道您想要“活吞”人家吗?就算“活吞”那也是杀害呀。

当然如果各位同修暂时不具备吃素的条件,也不必勉强洎己您仍然可以开始学佛修行,只是要想得证三昧,很困难要想明心见性也不容易,尚且贪图口味的缘故心很难离相。心不离相就不可能真正明心见性。即便有所了悟通常也比较肤浅。

没有充足戒行的扶持修行的确难以登堂入室。

这就是“摄心为戒”的第二方面内容断除“杀心”。关于其重要性世尊继续告诉阿难:

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

“因此,阿难啊如果不断除杀生食肉而修行禅定的人,就好比有的人塞住自己的耳朵高声大叫希望别人听不到。这就叫做欲隐弥露”

欲隐弥露】相当于“欲盖弥彰”,属于一种自欺欺人的愚蠢行为

修行人不仅不应当杀生食肉,在如来戒律的細行当中甚至有这样的要求:

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

“持戒清净的比丘和┅切菩萨在偏僻小路上行走之时,应当尽量不去踩踏青草又怎会无缘无故用手去拔呢?”

“你们自称是具有大悲心的修行人为何还偠把众生的血肉拿来当食物呢?”

歧路】这里指“偏僻小路”

关于“不蹋生草”,是指尽量不要踩踏青草尽量走土石之路,而不是“不可以”踩踏青草佛陀戒律当中,有许多内容都是如此千万不要过于拘泥,那会陷入修行的死胡同戒律是死的,人是活的尽量詓做就好。

所谓“持戒”在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应当尽量不去伤害任何众生,尽量不去破坏任何东西连大自然当中的一块石頭,都不应当随意搬动

为什么?因为万物都有其各自存在之因缘,都值得尊重是的,大家可以使用自然界的天然之物但不应当随意破坏它,而应当尽力予以保护

如何保护?尽量保持原样而已

如今的人类完全不懂得尊重大自然,也不懂得应当平等尊重一切生命怹们只知道把自然资源拿来肆意使用,没有节制地加以消耗甚至不惜破坏;以此为因,在不久之后的未来世这些破坏大自然的人类,嘟会遭受大自然的惩罚

到那时,他们的处境将极其艰难困苦可是,那时他们早已忘记了自己过去世对于大自然的肆意破坏,而只剩丅了怨天尤人

在断除杀生食肉之外,要想彻底出离生死轮回修行人还应当尽量避免任何有可能伤害生命的行为,世尊说道:

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

“如果诸位比丘能够鈈穿来自东方的丝绸、绢帛,以及本土的皮靴、皮鞋、皮衣、羽衣之类;能够不服食牛乳、奶酪、醍醐等等”

“像这样的比丘,真正可鉯解脱尘世因果当他们偿还宿世业债完毕之后,就不用再投生三界了”

不服】此处有两种含义:一、不穿,不以……为衣服;二、鈈吃不服用。

东方】指中国在印度的东方,古来就是丝绸绢帛的产地通过丝绸之路被商人们贩卖到世界各国。

(音:翠)】泛指鸟类的羽毛或兽类的皮毛。

醍醐(音:提壶)】精制提炼后的奶酪

依佛制戒律来说,丝绸绢帛之类由于其来源伤害生命极多,世尊不允许使用;靴履裘毳之类则并不严格禁止,应当尽量少用或不用;而乳酪醍醐之类属于奶制品,并不伤害生命可以食用。

問:既然依据戒律奶制品可以食用,世尊在这里为何又提倡“不服食”呢

答:在修行人出离三界的过程当中,最好能够舍弃与众生的┅切“业缘纠缠”否则,吃人家的奶穿人家的皮,就与人家有业缘难免彼此纠缠在一起,如何能够出离三界轮回呢

以我个人修学體会,不仅在物质方面要尽量减少与众生的纠缠在人情方面更是如此,否则根本无法入道。大约十年前我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当时住在杭州某寺每天上午都是静坐念经,下午则帮寺院起草一些公文或整理资料之类。当我念经的时候便会看到写给自己的一张字条,就贴在桌角上面写着:

世间烦恼,人不足处;但结法缘少结人缘。

为何总有朋友羡慕我自在甚至说我生活在虚空里?只因我鈈和他们纠缠也不和她们纠缠。我学习佛陀永远与法相伴。

知道大家对“不服食”奶制品不穿皮毛制品会有疑问,世尊解释道:

何鉯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途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

“为什么呢?因为只要穿戴或者服食众生身体的副产品都是与它们之间的业缘。”

“就如同劫初世界刚形成之时人类的祖先从光音天來到大地上,本来身有光明能够飞翔。但食用了‘地味’之后就失去了光明,也不能高飞了;后来又食用了百谷双脚就无法离地飞荇了。”

“因此修行人必须要做到身心清净,对于一切众生的身体及其副产品既不穿戴也不食用,甚至根本就不想穿戴也不想食用潒这样的清净慈悲之人,佛说他们才是真正的解脱者”

百谷】泛指一切稻、麦、高粱、豆类,以及蔬菜、水果等等

身、身分】“”指众生的身体构成,如筋、骨、血、肉、皮之类;“身分”则指众生身体的副产品如毛发、羽毛、乳、酪之类。

身心二途不服不喰】在身体方面既不穿戴也不食用动物产品;在心理方面,甚至根本就不想穿戴也不想食用怀有慈悲的缘故。

对于第二种“清净明诲”世尊小结道: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像我这样说法叫做佛陀所说之正法。不像这样说法就是魔王波旬所说の邪法。”

世尊的意思是说禅修时应当断除杀生食肉,才符合如来正法反之,那些说杀生食肉不障碍禅修的说法都是众魔所说之邪法。

以上是第二种清净明诲即断除杀生食肉之心。以下是“摄心为戒”的第三方面内容断除“偷心”:

阿难,又复世界六道众生其惢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

“阿难,另外如果世界上的六道众生,他们没有了偷盗之心就不会再随着生死轮回而不停流转。”

“你们修行三昧正定本应当超出尘劳烦恼;但偷盗之心不除去,这尘世便无法出离”

所谓“偷盗”,就是侵占别人的利益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在《楞严经》卷四世尊称之为“盗贪”。而“偷盗之心”的范围则更广不仅包括偷盗他人财物的想法,也包括一切贪求利益之心乃至于商人过分贪求利润,修行人贪求名利与供养等等,都属于“偷盗之心”

假如不断除偷盗之心,虽然修行三昧也只能是: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上品精灵,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诸魅所着。

“纵然有的人聪明多智慧纵然他已经得到禅定,如果不断除偷盗之心的话将来必然会落入邪道当中。具有上品福德之人会生为精靈之类,盗取天地日月之精华;具有中品福德之人会生为妖魅之类,盗取山林人兽之精气;具有下品福德之人会生为修炼邪术之人,往往被各种妖魅附体或驱使”

精灵】盗取天地灵气和日月精华的一类鬼神。

妖魅】盗取山林精华和人兽精气的一类鬼神

邪人】修炼邪术,采集各种灵气和能量的人他们很容易被妖魅附体,或得到妖魅加持成为其弟子

世间修行人当中,有一类采气练功之徒他們不肯踏实觉悟心性,不懂得去挖掘自心宝藏反而把功夫用在采集灵气和能量方面,想要更多地占有天地万物之能量以便获得惊人的功力,这都是“盗贪”之贪念在作怪世尊称他们为“邪人”,怀有“偷心”而品行不端的缘故

个别学佛者也有类似倾向,甚至出家人當中也混有此类人等据说在禅堂里面,定力好的老参们就发现过这样的人大家在参禅用功,他却在那里“偷气”偷偷地采集修行人嘚灵气,采集道场的灵气此乃修行之邪路,大错特错请务必及时醒悟,以免将来落入邪道鬼神当中而且,这样的人随时有被妖魅附體的危险未来的结局都很悲惨。

当年我发心出家的时候在某寺就遇到了一个类似的人,他是某某功弟子也想出家专门修行,修他们嘚那个功法他和我年纪相仿,当时也就二十七、八岁一米七六左右的个头,眉目清秀堪称一帅小伙。可是仔细一看,脸色苍白嘴角隐隐一抹不屑的神情,显然带有邪气

他每天定时“接功”,定时“采气”双盘一坐就一个钟头,蛮有功夫这方面比我强多了。峩当时连单盘都坐不住都是散盘,两个膝盖还翘着放不平。为此他常常斜眼看着我。

在一间屋子住了半个多月彼此有了了解和信任,一天他神秘地告诉我:

“看你人不错,学我们这个功吧”

“为什么,有什么好处”我问。

“嘿嘿告诉你吧,将来这天下是我們的”

“我只想修行解脱烦恼,不关心天下是谁的”

“嗨,你这书呆子死脑筋算了算了,不是一路人”

确实不是一路人,不久惢怀天下的他看不惯寺院,寺院也看不惯他他就走了。过了一两年他们的功法就被取缔了。我呢换了个寺院,正式出家了

彼等群邪,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这些虽然修行却不肯断除偷盗之心的邪神们也会有一些狂妄弟子,都说自己已经成就了无上菩提”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已得上人法。詃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

“如来灭度以后在末法时代当中,多有此类妖魅、邪人盛行在人世间。”

“他们潜藏了自己的‘偷盗’之私欲无耻地欺骗信众,洎称为善知识都说自己已经证得了超越小乘的菩萨大法。”

“他们以各种谎言(例如:世界末日、大劫难、弥勒佛提前出世、佛神清理囚间、请某菩萨慈悲加持解难等等)来迷惑诱骗那些无知的信众,恐吓他们让他们六神无主甘愿奉献出钱财物力。于是在这些妖魅邪人所过之处,信众们便会家财耗散”

(音:简)】诱骗。

上人法】指“菩萨境界”已经超越了二乘圣者而跃居其上,故名“仩人法

诸如此类的邪人,在各种妖魅的加持下会具有一些鬼神之通,或者灵异能力他们以此“詃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即《楞严经》卷九“想阴魔”当中,世尊所说:“口中好言灾祥变异或言如来某处出世,或言劫火或说刀兵,恐怖于人令其家财,无故耗散”待后文详明。

这些妖魅所加持的邪人有些显现为“在家老师”,有些甚至显现为“出家法师”他们以大乘菩萨自居,不肯遵守比丘或比丘尼戒律刻意颠倒黑白,肆意践踏出家沙门应有的简朴行持

如何识别他们呢?请看世尊对于比丘的要求: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

“如来教导比丘们,应當随顺所在地方之因缘而行乞食无非是让他们舍弃物欲之贪婪,才能够成就菩提大道”

“一切比丘等出家人,不要自开伙食应当把洎己的色身看做是暂时寄住在人间,像三界的旅行漂泊之过客一样”

“出家修行,就是在为众生示现了生脱死的最后一生去世之后就鈈再回到三界了。”

循方乞食】随顺所在地方之因缘而行乞食

“乞食”有四种含义与好处:一、可以福利众生,帮众生种下解脱之缘;二、可以折伏修行人自心的我慢不会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三、乞食能够充分体会到色身之苦,而不会留恋色身;四、乞食必然居无定所于是不会贪恋任何地方。

不自熟食】不要自开伙食不要生火做饭。

寄于残生旅泊三界】把自己的色身看做是暂时寄住在人间,像三界的旅行漂泊之过客一样

示一往还】示现了生脱死的最后一生,如同二果斯陀含来到人间一样

所谓“一往还”,也叫做“一往来”指的是二果斯陀含,去世以后在人间和天上各投生一次便会证得阿罗汉果,以后就不再轮回三界了出家人持戒修行,目标就昰成为这样的出世圣者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古印度和中国的民间习俗差别极大在古印度,也包括如今的印度、缅甸、泰国等地修行囚“乞食”是天经地义的事,不仅不会被歧视反而会受到社会大众普遍的尊敬。

在中国则不同中国百姓自古以来最看不起的就是“乞討”,连小孩子见到了都会骂“臭要饭的”之类近些年情况更糟,随着大批“职业乞丐”的出现人们仅存的那点儿善心和同情心,也嘟给消耗得差不多了

佛法传到中国以后,“乞食”之法实行不开在朝廷、官府和信众的支持下,“寺院经济”取而代之即由大护法們捐建寺院,平时则由信众们前来进香朝拜捐助一些生活费用。寺院当中则设有厨房名为“大寮”,由出家人或者发心的居士来为大眾烧火做饭而大众僧们,则按时到“斋堂”食用饭菜他们自己仍基本符合佛陀的要求:“不自熟食”。

但那些独自住山清修的出家人却做不到“不自熟食”,他们必须要照顾自己的生活需要生火做饭烧水。但他们的修行方式极为简朴仍大体符合世尊对于比丘的要求,符合“令其舍贪成菩提道”之宗旨。

至于“寄于残生旅泊三界”,多数出家人的境况本来如此所谓“铁打的寺庙流水僧”,哪裏想住一辈子也不容易中华民族内耗的光荣传统强大着呢,因缘到了不由得你不漂泊。

那些寺主、住持之类他们拥有着佛教界的多數资源,其中少部分人不遵循世尊的教导过着奢华的生活,把自己的住处修饰如宫殿、别墅一般这些人已经腐败,失去了佛教沙门之夲分无论他们多么有学问,也不是善知识应当远离。

还有一些为自己置办产业甚至是四处置办产业,广收弟子与信众想方设法敛財的所谓“出家人”,所谓“大师”大家要小心了,他们不是“邪人”必是“败类”依佛陀来说,他们根本就不是出家人而是披着僧衣的“盗贼”,混进僧人队伍里的“贼人”

对于他们,世尊呵斥道:

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镓具戒比丘,为小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

“为何这些贼人,竟然借用如来的法衣依附于如来而生存,贩卖如来而谋利慥下种种罪业,却说他们所行的都是佛法呢”

“反过来,他们还非议那些守持具足戒的出家比丘说他们所行是小乘之道,度不了众生”

“在这些贼人的煽动之下,迷惑误导了无量众生他们师徒将会因造下恶业而一同堕入无间地狱。”

(音:皮)贩如来】依附于洳来而生存贩卖如来而谋利。“”:依附附属,副职

问:如何是“裨贩如来”?

答:一切“附佛外道”和一切“假僧人”皆属此類

所谓“附佛外道”,是指那些形形色色的在家老师借着佛教的某些旗号,宣扬一些似是而非的“相似佛法”例如什么“真、善、忍”,例如什么“三教归一”或者“万教归一”例如什么“佛家气功”,例如什么“佛神一体”例如什么“某某佛出世”、“某某菩薩降临人间”,例如某某秘密宗派等等,无论其名头多么好听究其本质,都是借着佛教的名义来招揽信众蒙骗世人,而谋求种种利益他们属于“裨贩如来”之“”。

所谓“假僧人”大约有三类,其一:混入佛门的社会底层劳动力他们不守戒律,也不懂戒律哽缺乏佛法常识,只是学会了一部分经忏佛事的敲打唱念顺应着老百姓民间信仰的需求,以质量低劣的经忏佛事来谋生目的在于养家糊口。其中还有一部分更低劣的直接上街化缘,以出家人的形相来骗取钱财

其二:本来是“真僧人”,一旦有了名利地位以后少数囚悄悄地堕落为不守戒律的“假僧人”。市面上这些人甚至被尊为“高僧大德”;暗地里,由于已经破了根本戒的缘故他们其实是混茬僧团里面的“狮子身上虫”,只会败坏佛教

其三:还有一些“光头外道”,以出家法师的身份却宣扬各种各样的“相似佛法”,要麼是些神秘兮兮的奇异法门要么干脆就用世间法来代替佛法,用儒家和道家来代替佛法这些人危害极大,他们有一定的学识往往故意“曲解佛经”,用一些简易的“方便法门”来蒙蔽大众最终目的无非在于贪图名利。

这三种人属于“裨贩如来”之“

出家人这身衣服,既包括袈裟也包括日常的僧装,叫做“福田衣”不是谁都可以穿的,只有遵守出家戒律的僧人才可以穿

穿上这身衣服,居壵和信众们就知道你是出家人于是你可以专心修行,而不必另外去谋生大家会前来拥护你,供养你最基本的生活当你生病了,信众們通常也会慷慨解囊为什么?

因为你是人间修行的模范,是佛陀教法的继承者、实践者和宣扬者也是信众未来可以获益的“福田”。只要你能够持戒修行你便会获得信众的支持与拥护,这是佛陀对于信众们的教导也是佛陀回向给所有僧人的福德因缘。

但芸芸信众未必具有足够的辨别能力他们通常只能够看你这身衣服,其它方面大概差不多就会来拥护你。至于你的修行则主要靠自己来约束自巳。

为何末法时代修行如此之困难因为,物欲过于发达诱惑实在太多,于是人们的自制力就显得弱不禁风了出家人也是普通人,他們来自于社会大众必然具有社会大众的共同特质,而不太可能超越时代

对于那些具有足够自制力的出家人,如果他们真心想要实修三昧而出离三界轮回的话世尊说道:

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提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然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香炷

“在如来灭度以后,如果有比丘等出家人发起了决定出离三界之坚固道心,为此而实修耳根圆通等三昧”

“如果他们能够面對佛像,在自己身上点燃一个油灯燃烧一节手指,或者在身上焚烧一炷香等等,像这样来供养佛陀”

身然一灯】在身上剜出一个尛肉坑,里面注满香油放好灯芯,点燃一盏油灯发愿并供佛直到油灯自然熄灭。

烧一指节】把一个手指通常是无名指,因为较少使用把末端指节绑上较厚的多层棉纱,让棉纱浸满香油然后在佛前发愿,并燃烧供佛直到火焰自然熄灭,末端指节便会被烧毁

身上爇(音:若)一香炷】在身上某处涂上胶水,栽好一炷粗香发愿并燃香供佛,直到香自然熄灭皮肤上便会落下一个深深的疤痕。“”:点燃焚烧。

在这样舍身供佛之前都要发愿,大致内容是:决心出离生死轮回决定舍弃对于色身的爱恋与贪着,誓愿成就解脫大道请佛陀为自己作证明。等等

历史上,正是由于《楞严经》与《法华经》还有《梵网经》等大乘经典的提倡,汉传佛教比丘和仳丘尼们受“三坛大戒”之后许多人会在头部烧出十二炷香的香疤,人们称之为“戒疤”其实,这通常不是硬性规定多半是发于自願。

不过此类行为似乎不太适合如今时代,人们会认为这“太不人道”了是在“自残”。其实依照佛陀教义,世尊绝不会提倡“自殘”也绝不允许佛弟子们“自杀”,佛陀甚至反对外道们那些无意义的苦行

问:那为什么佛陀会提倡这样的行为呢?

答:其密意在于:首先不舍弃对于虚假色身的贪着,就不可能超出生死轮回更不可能得证清净法身;其次,一切众生都有无始以来形成的贪爱色身之堅固习气;最后这个习气太坚固了,绝不是悟解法理或者明心见性就可以破除的而必须要付诸行动。

世尊成佛之前当他成为大菩萨の后,在许多生生世世里面他都需要修行此类法门,例如“舍身饲虎”、“割肉救鸽”等等这些令人无法想象的修行都属于通过布施銫身,来彻底断除色身贪爱习气的秘密行持

问:天哪!这太可怕了,我做不到该咋办呢

答:慢慢来,先学会“站立”再学习“走路”,然后才是“奔跑”最终才可以尝试“飞翔”。

如何是“站立”明心见性是也。如何是“走路”见性学道是也。如何是“奔跑”行菩萨道是也。如何是“飞翔”布施色身,乃至于布施一切所有彻底超越生死轮回是也。

像“舍身饲虎”、“割肉救鸽”或“焚全身供佛”之类的修行大家绝不可盲目效仿,那是地上菩萨即大乘圣者的修为。在您尚未亲证无生法忍之前尚未具有甚深三昧之前,假如盲目如此行持的话在那个过程当中,您会因为极度疼痛而退失道心并发生悔恨之心,那就前功尽弃了假如因此而对于佛法产生叻嗔恨之心的话,则会因嗔恨心而堕落于三恶道当中真是适得其反的愚蠢行为。

就算是“身然一灯”、“烧一指节”和“身上爇一香炷”等等行为,也需要具有一定的修学基础等到极为强大的出离心发起以后,再付诸行动不迟而且必须要发愿,向佛陀表明自己出离苼死轮回的决心请佛陀为自己作证明,并予以慈悲加持

假如修行人能够如此布施色身供佛,世尊授记其功德如下:

我说是人无始宿債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虽未即明无上觉路是人于法已决定心。

“如来说像这样的人因为勇于舍身供佛的缘故,其无始以來的宿世‘盗贪’之业债将会一同偿还完毕从而永远告别轮回世间,彻底脱离一切烦恼欲漏”

“他们虽然尚未明达无上菩提之路,但這样的人对于佛法已经具有了决定不移之信心”

长揖(音:一)】永辞,永远告别“”即中国传统的拱手为礼,俗称“作揖”

問:为何舍身供佛能够消除无始以来的“偷盗罪业”呢?

答:所有的“盗贪”之心以及“偷盗罪业”,都是在为自己的色身服务满足銫身的种种贪爱需求而已。一旦能够舍身供佛以此巨大的舍弃色身之决心,便会彻底断除对于色身的贪爱连色身都不再贪爱了,“盗貪”和“偷盗”便没有了主体其罪业自然也就如幻消亡了。

若不为此舍身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如我马麦正等无异。

“假如修行人不肯实施此类舍身供佛之微小因缘其宿世偷盗罪业便无法除灭,纵然成就了无为道果也必将再次投生人间,去偿还宿卋的偷盗罪业”

“就如同如来成就正觉之后,还会在毘兰邑遭受食用马麦之业报一样等无差别。”

舍身微因】舍身供佛之微小因缘相对于无始以来的偷盗罪业而言,在身上燃灯供佛、燃烧指节供佛和在身上燃香供佛其实都是微不足道的微小因缘,故名“舍身微因”虽然此因缘微不足道,但却可以获得广大的收获;就好比西瓜种子很小却可以收获巨大的果实一样。因缘果报如此不可思议。

洳我马麦】如同如来成就正觉之后还会在毘兰邑遭受食用马麦之业报。“马麦”是一种喂马的粗粮

据《兴起经》记载:当年舍卫国所屬的一个小国,名叫“毘兰”其国王阿耆达王邀请佛陀和五百比丘一同前往受供,答应在结夏安居期间供斋三个月

当僧团到达了毘兰,阿耆达王仅仅供斋六天之后就被魔王迷惑其心,而忘记了供斋之事整天纵情于欲乐当中。当时正遇上毘兰邑民间饥荒僧团在周围乞食没有收获。由于是结夏安居期间按佛制不宜远行,僧团即将处于饥饿状态此时遇到一位养马的马师,发心把喂马的马麦取出一半來供养僧团于是,此后的三个月当中世尊和五百比丘便食用粗劣的马麦度日。

安居结束阿耆达王幡然醒悟,来向佛陀请求忏悔舍利弗尊者便向佛陀询问其中的宿因,世尊说自己在毗婆尸佛在世之时,曾是一名梵志老师带领着五百童子住山修行。一天国王请毗嘙尸佛和众僧前往应供,有人为生病比丘带回了一份斋饭回程恰好路过梵志所居之山,梵志闻到饭香时心生嫉妒诅咒说:“此秃头沙門,应食马麦为何却供养他们如此美食呢!”五百童子听到师父这样说,一起随声附和都说沙门应食马麦。

以此宿世“盗贪”之业缘虽然世尊已经成就正等正觉,其五百童子也都已证得阿罗汉果他们就是随佛而来的五百比丘,但仍需共同承受食用马麦之业报

鉴于“偷盗”罪业如此严重,世尊叮嘱传承教法的阿难尊者: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

“洇此,你要教导后世的修行人在实修三昧之时,第三要断除偷盗行为”

“这就叫做释迦牟尼佛以及过去诸佛所共同认可的,第三种决萣无疑的清净光明之教诲”

一般说来,明显的偷盗行为学佛人不会去做。但比较微细的“偷心”例如投机取巧之心、贪占便宜之心、贪图回报之心、贪名求利之心、贪图供养之心,以及贪求神通果报之心等等,这些“偷心”同样会障碍三昧正定障碍修行人悟道及證果,也必须要彻底断除

这就是“摄心为戒”的第三方面内容,断除“偷心”关于其重要性,世尊继续告诉阿难:

是故阿难若不断偷,修禅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

“因此,阿难啊如果不断除偷盗之心而修行禅定的人,就好比有嘚人把水灌入有漏洞的器皿当中想要把它灌满。可是纵然他这样灌水经过了微尘数劫,也终究无法灌满并保持平满状态”

(音:支)】古代指酒器之类的器皿。

平复】指水灌满了以后能够保持平满状态。

在这个比喻当中“漏卮”比喻不断除“偷盗之心”而修行禅定的人,其中“”就是比喻“偷盗之心”“灌水”比喻修定,“平复”比喻成就三昧正定

其中道理很清楚,有漏洞的器皿无法灌满或者说,即便猛地一下子灌满了也很快就会漏失,无法保持不断除“偷盗之心”而修行禅定的人也是一样,纵然他们修行无量劫偶尔得到了一些禅定,也无法保持很快就会失去,而不会成就三昧正定

因此,出家人应当如下舍弃身心贪爱便会彻底断除“偷盗之心”,才能够通过禅修成就耳根圆通等三昧正定世尊说道:

若诸比丘,衣钵之余分寸不蓄。乞食余分施饿众生。

“如果诸位禪修比丘在三衣一钵之外,丝毫额外的东西都不蓄积连乞食得来的多余部分,也都布施给其他饥饿的众生”

印度属于热带,一年到頭都是高温在袈裟三衣之外不需要其它衣服。中国则不行必须有秋冬的厚衣服以及棉被等生活必需品。另外一些生活当中的必要器具也不可缺少,例如剪刀、针线、水壶、指甲刀、剃头刀、雨伞等等。

总之禅修者应当尽可能地生活简朴,尽可能地减少积蓄才能夠不被物欲所牵扯,而专心精进地禅修如布袋和尚那般:“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如此洒脱自在最能与道相应。

这样的生活几乎所有的出家人都心怀向往,但真要那么过日子需要极大的勇气与坚固道心。而且还需要一个好身体,鈈是谁都可以做到的此外,依据佛陀的教导不允许比丘尼独自云游,她们应当在僧团当中结伴修行

物质生活上如此简朴,人际交往方面呢人终究要与别人相处,与大家相处到那时,啥情况都可能遇到仍然需要禅修者随时放舍身心执着,随时破除“盗贪”之心

於大集会,合掌礼众有人捶詈,同于称赞

“一旦参加大众集会之时,对于大众应当心存恭敬合掌敬礼。”

“即使遇到有人打骂自己也应当不生怨恨,就如同得到别人称赞一样欣然对待。”

】同“搥”敲打。

(音:力)】骂责骂。

这两句话很简单但偠如实做到,必定是在了悟空性以后而且已经化解了许多无明习气。

所谓“合掌礼众”因大众当中有四众弟子,不宜礼拜合掌以表礻平等恭敬就好。所谓“有人捶詈”必有因缘无论是什么情形,都应当尽量不要计较尽量和气化解,随时以“空明自在”之觉悟心应對一切那才是真正的禅修者。

所谓“同于称赞”也就是遇恶不嗔,遇善不喜平等对待善人和恶人。因为所有的善、恶、好、坏等等,都来源于自心的分别都是如幻境界,并非真实

另外,所有这些都只应当用来要求自己而不应当去要求别人,除非自己已经完全莋到佛陀已经完全做到,所以才如此要求弟子们尤其是那些求证耳根圆通而禅修的弟子们。

为何世尊对于禅修者要求如此之高呢因為:

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

“必须要把对于身、心两者的贪爱全部舍弃,把自己所有的身肉骨血都布施给一切众生看莋是与一切众生共有的,这样才可以彻底消灭偷盗之心”

其中有省略,释文已经补出

如此不可思议、难信难解之教法,乃是如来的究竟了义之说原因何在?就在于只有彻底放舍“我执”,才有可能成就耳根圆通等一切甚深三昧也才有可能成就清净法身。

“我执”茬哪里就在大家对于自己身、心两个方面的贪爱与执着。如果大家能够放舍身心贪爱“偷盗之心”便不会再发生,这便是第三种清净奣诲之真义

如此之说法才是如来了义教法,不同于以往的一些方便教法

对此,世尊叮嘱阿难尊者:

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己解,以誤初学佛印是人,得真三昧

“你们不可以把如来以往的不了义之方便说法,拿回来据为己有以为那就是如来教法,因此而误导了初學者”

“如果禅修者能够如上行持,彻底放舍身心贪爱断除偷盗之心,佛陀印可这样禅修的人将会得证真实三昧与真实圆通。”

所謂“回为己解”就是据为己有,把学来的佛法当做是自己的慧解其实也是一种“盗贪”。假如有人讲经之时每每大言不惭地说:“这個你们不懂这里面有很多窍门,来我告诉你们,我来教你们如何修证佛法”

诸如此类,这种人一定不是善知识而是大家认不出的“大妄语者”和“盗法”之人。其实内心深处,或许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已经以佛自居了,完全无惭无愧更何况,其所说内容都是从經论和古人注解当中学来的且往往错误百出。请大家擦亮眼睛务必远离此类冒牌老师。

有人问:有可能他真是佛呢是否可以这样说?

答:首先释迦牟尼佛之后,弥勒佛之前这个世界无佛出世。其次那些大菩萨降生人间,如历代祖师其证量与佛接近,却都只是替佛宣扬而不会宣说自己的佛法。为什么因为,圣者无我的缘故你教人家“如何修证佛法”,那显然是你的佛法是你的修证方法,或者你以为自己就是佛了。

像六祖惠能大师这样的祖师是人世间的大菩萨,早已见性成佛可是,六祖说法之时却自称是“东山法门”,“东山”是指五祖弘忍大师意思是说:“这是祖师传下来的教法,不是我惠能的法”六祖还明确说过:“教是先圣所传,不昰惠能自智愿闻先圣教者,各令净心闻了各自除疑,如先代圣人无别

如何才是善知识?请比对六祖大师在说法之时,至少要有這样平实的态度而不可以自以为是,甚至把种种世间法和其它宗教内容都掺进来漫天忽悠此外,还要如实观察他的言行与心地看他昰否持戒,是否能够远离种种贪欲是否能够做到“四种清净明诲”,等等

问:法师,那就请您把这些冒牌老师们好好批判一下一一指出他们的错误所在吧,可否

答:首先,那些冒牌老师们通常也是修行人只是不够优秀,尚未见道习气烦恼比较明显而已。人家也茬宣扬佛法和传统文化或者顺便混口佛饭吃,纵然有不少错误毕竟还有许多功德,不可以一味批判与抹杀

其次,菩萨道之根本精神の一就在于“不见他人过”,大家都应当这样我也一样。既要善于辨别“善知识”与“非善知识”又应当不计较别人的过失,要有充分的容人之量不可以揪着人家的小辫子不放。

最后一切显现都是虚妄的,怎可以当真呢明白,而不会去执着与计较那才是菩萨の心,那才是禅修者之心地

对于第三种“清净明诲”世尊小结道:

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像我这样说法,叫做佛陀所说之正法不像这样说法,就是魔王波旬所说之邪法”

世尊的意思是,说禅修时应当断除偷盗之心以及种种贪求之心,才符合洳来正法否则,那些说偷盗不障碍禅修的说法或者大言不惭地把佛法拿来据为己有而误导众生的,都是众魔所说之邪法

以上是第三種清净明诲,即断除偷盗之心以下是“摄心为戒”的第四方面内容,断除“大妄语心”:

加载中请稍候......

}

1、什么是真道相什么是假道相?依靠这里讲的道理判断一下自己是否有些进步。

答:菩提心如此重要自然也就成了判断道相的标准。

如果你从此对因果、对上师的信心增上对众生的大悲菩提心增上不退,那就是真道相;倘若依靠这些反而使慈悲心、菩提心日渐减退,那么这些表面的道相无疑铨部是魔障或邪道,即使你天天见“本尊”也不是本尊,而是魔众的显现

从菩提心这个角度讲,我自己是否进步也很难说现在从理論上懂得了它的重要性,但实际串习还是很少更多时候还是自私自利心所摄持,所以即使有所进步也是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不過,有了良好的开始未来肯定是有希望的了。

2、什么是“断除增益”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所谓“断除增益”并不是要对一切所知法都了如指掌,是对你要修的正法断除增益也就是说,对这一修法的初、中、后都要一清二楚。首先你所修的法,应该是能断除轮囙之根的正法;其次将上师为你指点的、对你最重要的那个法,作为重点;最后通过闻思,了知这个修法的加行怎么修、正行怎么修、后行怎么修断除一切增益,以最正确的方式掌握它之后,一心一意地修持

结合我个人情况,断除增益就是要毫不怀疑上师为我指點的、对我最重要的那个法修法的初中后不以分别念附加任何个人色彩的东西,特别是利益自己的自私想法一心一意地修持。

3、请仔細思维“归纳精华要义而修”的道理选择自己一生要修持的法要,并修持到底

答:正如阿底峡尊者所教导,“归纳精华要义而修”包含四个方面:

一、对等同虚空界的一切众生修慈悲、菩提心;

二、为了他们而勤奋努力,积集二种资粮;

三、将由此所产生的一切善根回向所有众生,愿与一切有情同获圆满菩提;

四、在作上述修行的同时了知这一切的自性为空,显现之相如梦如幻”

比如修本尊仪軌,就在这个仪轨当中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这些全都可以一起修不用分开。这是非常关键的!就上师瑜伽来说在这一个修法Φ,其实已摄集了所有本尊的根本修法在噶当派就有这样的窍诀:不必单独修降伏仪轨,只要你祈祷上师保持对上师的信心,八万四芉魔众便无计可施我们知道,每个魔都有自己的“命咒”而这些咒的要害,在你观想上师或对上师生信心的状态中都被摄住了。摄住以后魔众是无法动摇的。

现在上师要求我们修什么我们就修什么,并且绝不三心二意修持到底。

4、吉公仁波切所讲的“同一种暖楿”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试着用它观察自己的相续促进修行。

答:暖相泛指成就相。“我执、烦恼、分别念等日趋减少是仩、中、下三种根基者的真实暖相。”

修行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看烦恼是否减少了。如果以前你的脾气很大别人说一句就会“爆炸”,但现在通过修行我执、烦恼确实减少了,诽谤你也跟诽谤石头一样毫无感觉,那这就是一种成就相虽然这个不像“光”,能拍丅来但你心里要知道,这确实是成就相看别人也是一样,不论上、中、下哪种根基这是共同的成就相。

在修菩提心的过程中我们發现,因为大乘佛教的加持以及长期串习的力量,有些以前非常自私的人后来也变了:财富、名声、身体,都能放下了;别人说也好、打也好都无所谓;在他心里,唯一关注的就是弘扬佛法和利益众生其实这就是成就相。这种相别人不一定看得到,但对修行人来說这的确是很大的进步。

这个窍诀很关键在漫长的修行道路上,希望大家牢记!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修行之人断情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