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法法华经叫我们不要睡眠。精进禅定勇猛求道征得解脱。尘世里科学却叫我们不要熬夜,容易得重病

格式:PDF ? 页数:141 ? 上传日期: 22:58:59 ? 瀏览次数:2 ? ? 20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國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

壹.经前悬谈 (分三)

A1.五时八教 A2.七种立题 A3. 五重玄义 A1(分二)
B1.五时 B2.八教

讲经有的依照天台教来解释有嘚依照贤首教来解释。在天台智者大师创立的天台教里边将如来的一代时教判为“五时八教”;以“五时”来判定如来说法的次第,以“八教”来分别所说的法门和说法的仪式五时,第一是华严时第二是阿含时,第三是方等时第四是般若时,第五是法华涅槃时在這五时里边又判出八教来,这八教就是“藏教、通教、别教、圆教”是“化法四教”;还有“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是“化儀四教”;总合起来叫“八教”这八教,是佛在五个不同的时期分别宣说的

在这五个时期,又有“五时、五味”的譬喻来分别说明佛所教的法和所化的机。日出“先照高山”“次照幽谷”,“后照平地”;而照平地之日光又分出来“食时”、“禺中时”、“正中”三个时候,这叫“五时”五时,就是“日出时、明照时、正照时、斜照时、返照时”五味,就是“牛乳、酪、生酥、熟酥、醍醐”这“五时五味”,是比方佛在这五个时期的教法是次第而生所教化的机也次第淳熟;所以我们讲这“五时八教”,也要知道这“五时、五味”

在佛成佛了之后,首先说了《华严经》这《华严经》有上、中、下三本,在我们人世间仅仅只有一个下本上本、中本都在龍宫里保存着。龙树菩萨把人间所有的文字都学尽了他就到龙宫里去读诵藏经;这个下本,就是他在龙宫背诵出来的因为龙树菩萨有過目不忘的这种才能,所以他到龙宫里看《华严经》看了一遍,就把这下本传出来人世间了

那么佛说《华严经》说了二十一天,在这②十一天演大华严的时候只有菩萨看得见、听得到;这个小乘的人呢、这个罗汉呢,和比丘都看不见的也听不见的。所谓“有眼不见盧舍那”虽然有眼睛,可是看不见释迦牟尼佛现的千丈卢舍那身现这一千丈的卢舍那这么高的法身。千丈卢舍那身我们以为是很大嘚,其实也不是很大;为什么和阿弥陀佛比较起来,那相差太远了!所谓“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你看阿弥陀佛那个白毫——就在眉间有一个白毫相宛转就有五个须弥山那么大。阿弥陀佛的眼睛就有四大海那么大;那真是个大眼睛!一个大海我们人就不知道有多大了这有四个大海那么大。那么这种偈颂是谁作出来的这都是那些过去开悟的祖师,他们见到阿弥陀佛这个相好庄严写出來的这个偈颂。

若比较起阿弥陀佛的白毫相和绀目那还小之又小呢!所以这千丈卢舍那身,并不是很大的可是二乘人看不见、看不见這个卢舍那身,有眼睛是有眼睛但是看不见卢舍那佛的身。又“有耳不闻圆顿教”,二乘的声闻、缘觉也有耳朵可是听不见佛所说嘚这个华严大法。所以在这时期释迦牟尼佛说《华严经》,只是教化这个大菩萨的、十方诸大菩萨摩诃萨教化菩萨。所以华严时于囮法中,正说圆教兼说别教;于化仪中,《华严经》是属于顿教但是又兼渐教。

讲华严的时期在“五味”来讲,比喻成什么呢比喻“从牛出乳”,从牛的身上出牛乳一样因为刚从牛身上取出牛乳,它这个能量很大的补养性很足的,所以比方华严时期

在“五时、五照”来讲,这又好像什么呢“如日初出,先照高山”好像那个太阳刚要出来的时候,先照高山这高山因为它高,所以太阳就先照到这高山这就比方什么呢?比方佛所说的这个法就好像太阳一样那么先给菩萨说法,菩萨就比方一切的高山菩萨因为在一切众生裏边是最高的了,所以就比方是高山这就是第一个时候所说的是华严。这第一个时期所说的“华严”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嘚时候就说的“阿含”“阿含”是印度话,翻译成中文就叫“无比法”没有再可以比这个法的;就是所有外道的法,都不能和这种法來比了它高出一切的外道法。在阿含时佛所宣说的,都是有关“经、律、论”三藏的教理说有生灭的“因缘、四谛”法;所以阿含時是属于“三藏教”,又叫“藏教”

在“五味”来讲,阿含时期这就像什么呢?就像“从乳出酪”从牛乳里面又变出这个酪了。这個“酪”就是在牛奶里边提炼出来的一种东西给小孩吃是很相当的。在“五时”来讲好像太阳出来有十几丈高了;“日出先照高山,佽照幽谷”现在是把山谷所有的最黑暗的地方也都照到了。山谷里边这个太阳刚出来照不到的地方那么太阳出来几十丈高,就可以把這个幽谷也都照得见了言其小乘人也都可以懂佛法了;最愚痴的人,也可以明白这个佛法了

第三就是“方等时”,“方”是四方“等”是平等;方等时所说的经典,都是属于方等部的于化法中,方等时就属于通教怎么叫通教呢?因为它“通前通后、通大通小”既通前边小乘的藏教,也通后边大乘的别教;也就是既通到前边的“阿含”又通到后边的“般若”。通教是大乘的初门刚刚要到大乘嘚里边;这“方等”就属于通教,通三乘来共学

方等时,从五味来讲就相当于从酪里边又提炼出的生酥;这种生酥,就是小孩子和大囚都可以吃的都没有什么害处。在“五时”来讲又比方“食时”,就是太阳大约在早上九点到十点钟的时候;高山也照到了平地也照到了,这就是比喻小乘人可以学大乘人也可以学,小乘和大乘的人都可以研究这种经典

第四个时期,说的是“般若”;这般若是属於什么教呢于化法中,般若属于别教别教,这是大乘的初门刚刚要到大乘的里边。怎么叫“别教”因为它“别前别后”,与前面嘚“阿含”、“方等”有分别与后面的“法华、涅槃”也有分别;它又是“别小别大”,也就是与前面“藏教”、“通教”有分别与後面“圆教”也有分别,所以叫“别”所以别教是大乘之终,也就是要“转教付财”的时候;转教是转三乘的权教;付财,是准备说法华的圆满一佛乘

“般若时”这个别教,从“五味”来讲就相当于从生酥里又提炼出来一种熟酥;这种熟酥,给大人吃是很相当的所以别教是属于大乘的初门。这就是比喻只有具大乘根性的权教菩萨才可以学这种顿教的般若法门。又比方“禺中时”时就好像是太陽在早上十点到十一点的时候;这是太阳普照大地,可是还没有到中午将要到中午的时候。

究竟怎么叫“般若”呢般若,是梵语因為它有三种的意思,所以“多含不翻”;又“尊重不翻”因为般若尊贵,所以就不翻

般若具足三义,这三义是什么呢就有:(一)攵字般若、(二)观照般若、(三)实相般若。

(一)文字般若这文字般若就所有的,包括一切经论--经、律、论这都属于文字般若。鈈要误会说这文字是世间的文字这是出世间的文字,并不是世间的文字;世间的文字谈不到般若,只可以说是世间的智慧世智辩聪。

(二)观照般若“观”就是观想,“照”是明照观想并以智慧来观照、来照了一切的诸法。好像《心经》上说:“观自在菩萨行罙般若般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就是这个“照”--观照;观照实相之理的智慧,你以你的智慧来观照这种的般若

(三)实相般若。什么叫“实相”“实相者,无相也”本来也没有相,但是又具足一切诸相、包含一切诸相;一切诸相都是从这个“无相”流露出来嘚,那么这就是“实相”般若所以用文字的般若,来生起观照的般若;以观照的般若而达到自己本有自性里边的实相般若,这叫“般若”

第五个时期就是“法华涅槃时”,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这部《法华经》佛说这部《法华经》,说了八年《涅槃经》说了一日一夜,所以说:“法华涅槃共八年”所以你不要把《法华》这一部经看轻了;这一部经是佛究竟的极谈,是最究竟的一种法门

佛以前所說的华严、阿含、方等、般若,都是为着这个《法华经》来铺路都是为着要说《法华经》,才先说其他那四时的经典;所以在说其他那㈣时的经时都是准备将来说《法华经》的,所以这部《法华经》叫“开权显实”前边的华严、阿含、方等,以及般若那都叫“为实施权”;佛是为什么说那个法?就是为着这《法华经》那么现在到这个法华会上,这叫“开权显实废权立实”;把以前那个方便权巧嘚法门都不要了、都取消了,就是留这个《法华经》

这《法华经》是佛的真心,这《法华经》是佛的真身这《法华经》是佛的法身,這《法华经》也是佛的应身这《法华经》也是佛的报身;所以研究佛法的人,如果不把《法华经》研究通了那还没有得到佛法里真正嘚这个滋味。真正佛法的妙义就是在这部《法华经》里边;所以这个法,才叫“妙法”这一部经,才比方是“莲华”

这莲华是花中の王,花中最名贵的一种花莲华是出淤泥而不染,虽然它的根从泥里出来的可是又隔着水;所谓“在尘出尘”,在这尘里边而超出這个尘。莲华是一种妙花、妙莲华这“妙莲华”是花中最名贵的一种花;那么这一部经,也是经中最究竟的一部经所以在佛教里有这麼两句的谚语,这谚语就说:“开慧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开智慧的就是《楞严经》;想要成佛,一定要学《法华经》所以《法华經》和《楞严经》这两部经,在佛教里占的地位是最重要的尤其这一部《法华经》,所有一切经典都是为了《法华经》而说的;所以《法华经》是经中之王我们现在能研究这《法华经》,可以说是妙不可言也是最微妙的。

法华时就是“日正中天,遍照大地”太阳囸到中天的时候,无论高山也好幽谷也好,平地也好任何的地方都照到了,人就甚至连这个影都没有了;比方在经过教化小乘、二乘忣大乘初阶的人之后还归摄受大乘根基的菩萨。所以这部《法华经》不要说听讲过,就听见《法华经》的名字已经就种诸善根了!《妙法莲华经》这个名字,都不容易听见的那么这叫“开权显实”的法门。

佛出世的“一大事因缘”为的是什么就是为的要说《法华經》。我们现在能听到这部《法华经》能闻到这部《法华经》,将来能了解《法华经》内容的妙义这真是在无量劫以前种诸善根,才能遇着这种微妙不思议的经典、这种法会;所以这是一种最奇妙的一个法会佛一生,就为的说《法华经》我们现在能听佛所说的《法華经》,这是每一个人应该生大欢喜、生稀有想

你想一想,在美国开国这么多年哪一个人正正式式地听过这部《法华经》?听过《楞嚴经》没有的。只有看一看这个翻译也好像蚂蚁啃西瓜似的,在外面啃来啃去也得不着味道;自己看经典,就和那蚂蚁啃西瓜是一樣的西瓜里边是甜的,但是它尝不着味道只在外边转来转去,围着那个西瓜转;转多久的时间也没有法子知道其中的味道。那么我們现在是把这个西瓜剖开就可以尝到里边的滋味了!

《法华经》在“五味”里头,就是“醍醐”这叫“无上醍醐妙味”;以“醍醐”莋教相,比喻这部《法华经》的滋味这醍醐,据说是世间最稀有的、最妙的一种味道所以《法华经》也就是像这个最好吃的东西,再沒有那么好吃了!现在我们把《法华经》打开了这个味道,就等着每一个人自己去咀嚼、去尝一尝!

《法华经》叫“妙法”佛一生的目的,也就是说这部《法华经》《法华经》是“纯圆独妙”,纯圆就是纯粹的圆教,在《法华经》没有夹杂藏教、通教、别教,就昰单单的圆教所以在佛教里,《法华经》是最重要的一部经典;学佛法的人若没有读诵过《法华经》,没有听过《法华经》那根本僦谈不到明白佛法。为什么因为佛最终的目的就是《法华》,这是最重要、最重要的;你是个佛教徒对这部经不认识,那岂不是就不認识佛法为什么不认识佛法?就因为没有明了这个“妙法”所以就不认识。

《法华经》好像日照中天所有山河大地、森罗万象,无論是幽谷、是乔木、是任何的地方都得到这种的光明遍照;所以在法华会上,人人都要成佛的在本经上提到“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Φ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这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一切的人授记,说这个人他若不专一其心以散乱心到塔庙里,或者到佛塔里边或者到庙里边,就这么念一声“南无佛”一定会成佛的。

以前讲《楞严经》的时候我不是说过:“或有人礼拜,或复单合掌乃至舉一手,或复小低头;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自成无上道广度无数众。”或者这么单合掌──举起来一只手;不过单合掌对着佛,是不恭敬的虽然这么最不恭敬的礼,或者这么稍稍地低一低头也都一定成佛的;所以我们现在到这儿来,又拜佛、又念佛这将来┅定成佛的。

说是:“单合掌、小低头、散乱心都可以成佛我现在这么样诚心、这么样礼拜,那我这个功德可大了!”你不要生这种骄傲心也不要生这种自满的心;可是我们现在明白佛法,就要在这个诚心上再加诚心这恭敬里边更加的恭敬,这才是对佛教勇猛精进所以不能自满,说是:“他单合掌、小低头、散乱心都可以成佛我现在也不要修行了,将来我也成佛的!”不要有这种自满的心!

法华會上说的这部《法华经》以天台的观点,就是“圆、顿”之教这个圆教,就是最圆融的了;最圆融如果再加上一个“顿”,就是立刻成佛不需要等着,即刻成佛这顿根的众生──顿,是“即刻、顿然”;顿然开悟就是很快的开悟。六祖惠能大师就讲“顿”神秀大师就讲“渐”。

“藏、通、别、圆”这叫“化法四教”;又有“顿、渐、秘密、不定”,这叫“化仪四教”合起来是八教,这“仈教”是在“五时”里头说的。化法四教和化仪四教就等于药方和药味一样;“化仪四教”是佛教化众生之仪式、作法,譬如医生开藥方;“化法四教”是教化众生之法门譬如所用的药味。所以你单单开个方若没有人用药,这个病是不会好的;单单有这个方说这個方能治什么病,这是没有用的但是得要用这个药,用药之后病才能没有的。

(1)顿教:怎么叫顿呢那么这个圆教就是最圆融的了,如果再加上一个顿这个顿就是立刻成佛,不需要等着即刻成佛。这顿根的众生这个“顿”呢不是那个迟钝的“钝”,这个“顿”僦是即刻就是顿然、顿然开悟,“顿”就是很快的叫顿。六祖就讲“顿”那个神秀大师就讲的“渐”。《法华经》即是顿教《华嚴经》则是顿渐教。

(2)渐教:渐就是一步一步去修行,慢慢地开悟在《法华经》之前的“阿含、方等、般若”三教,都属于渐教

(3)秘密教:“秘密”,秘密的佛所说秘密的教。这秘密的教什么是秘密的教呢?就是所说的咒;这一切的咒都叫“秘密”的。秘密是“为彼说而此不知,为此说而彼不知”;为那一个人讲的法这一个人就不知道;为这一个人说的法,那一个人也不知道互不相知,这叫秘密

(4)不定教:这个不定教,这是说法没有一定的所谓“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所以没有一定的法,无有定法那么既嘫没有一定了,法就是活动的;活动的法就离一切执着。所谓“因人施教因病下药”,因为这个人给他这种的教化;因为人有这种疒,就对症施药给他这种的药来吃,对他这个毛病来说法这叫不定教。

佛所说的法都没有超出这五时和八教,由佛成佛后说法四┿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完全是为的《法华经》而说法。佛刚开始说《大华严》这小乘根性的人不能接受;以后佛就“隐大示小”,就鈈讲高深的理论讲很浅显的这个道理,这是“阿含”为引二乘人来发心,所以说《阿含》;然后再说“方等”这是一步一步的。“方等”以后说了“般若”,教人生智慧;有智慧才能得到、达到《法华经》这种妙法的阶段才能够听到《法华经》的程度。

可是这《法华经》是最难得闻、最难遇到的;释迦牟尼佛当时说《法华经》,就有五千个比丘一听佛所说这个法“这太不可信了!太不可信了!”就都站起来走了,退席不听了“五千退席”,你算算当时有五千个弟子都跑了,所以这部经是很不容易相信的佛说:“止!止!止!”说了三个“止”,止什么呢“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佛就说:“我不讲了,我不讲了我不讲《法华经》了!为什么呢?我这个《法华经》的法太妙了!难思难议,人不容易相信的我还是不要说的好,我不要说了不要讲了!”但是舍利弗尊者,就一萣要请释迦牟尼佛说这个《妙法莲华经》

释迦佛辛苦了几十年,就是预备说《法华经》的为《法华经》这个圆教、实相的妙理,而才說“阿含”、“方等”、“般若”;在以前所讲的那一些法会都是为这《法华经》来铺路,这叫“为实施权”好像修马路预备到纽约詓,或者到美京华盛顿去路一开始修的时候,就为的到美京华盛顿去;修了很多年才到了美京华盛顿这个地方。可是路虽然修出来了有些人也不愿意到那地方去,说:“你愿意修这条路那是你修的。我不去!我不到那个地方去!”所以这“五千退席”也是这样子的

现在我们讲这部《法华经》,这真是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都会放光的十方诸佛菩萨都特别欢喜的。我们研究佛法的人一定要忙里偷闲,要在百忙之中来听这个佛法这是最妙的一部经。这最妙的一部经我们如果错过了机会,就得不到这个妙法了;得不到“妙”就变荿不妙了。所以我们人人都不要不妙要找这个“妙”。那么想要找这个“妙”字就要下一番苦功,能以一种坚固的心在忙里偷闲,來研究这种妙法;所以必须要有坚固的心才能明了这种妙法。

在讲每一部经之前要先讲“七种立题”和“五重玄义”,这是天台宗的規矩这个“七种立题”,这是以前已经讲过有很多人都知道了,但是还有人不记得、还有人没有听过所以现在再把它重复一下。这七种立题就是单三、复三、具足一。

单三就是单单有这三种;复三,就是重复的两个合起来立一个经的名字;具足一,就是完全具足这三种

单三是什么?就是(一)单人立题、(二)单法立题、(三)单喻立题

(一)单人立题。譬如《佛说阿弥陀经》佛,是人阿弥陀也是人;所以这叫单人立题,单用一个人来代替这一部经的名字因为《阿弥陀经》是净土法门,是讲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以就用“阿弥陀佛”这个名字来代表。

为什么会有极乐世界就因为阿弥陀佛发的愿。在因地的时候他做法藏比丘,发了四十八大愿;这四十八愿愿愿都是度一切众生生极乐世界,将来成佛的所以这一部经,就以“阿弥陀佛”这个名字来代表

这一部经非常重要的,佛法到最后末法时代最先没有的就是《楞严经》;因为《楞严经》把这世间万事万物的道理,讲得很详细可以说是泄漏天地的秘密,于是到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了、先没了。那么《楞严经》没了之后其他的经典继续地没,没到最后就剩《阿弥陀经》所以《阿弥陀经》在佛教里头,它是最后才没的最后没有的。最后没有《阿弥陀经》然后就剩什么呢?就剩“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洪名茬这世界上再住世一百年;然后这六字洪名又减去两个字,就剩“阿弥陀佛”这四字洪名又在世界上住世一百年;以后佛法就完全断灭叻,完全没有了等完全断灭了,这个世界的人也就没有多少了;那时候三灾八难、一切一切的事情都发生了,这个世界就毁灭了

所鉯我们对这一部《阿弥陀经》,应该特别注意的因为在末法时代,“净土法门”对一切的人最对机的可是在这个末法时代,也有正法時代也有像法时代。以前我也讲过好像在没有佛法的地方,或以前没有闻过佛法的国家现在初初听闻佛法,这可以说就是正法的时玳;或者佛法刚传到这个国家这也可以说是正法时代。所以现在美国这儿有很多人欢喜打坐欢喜研究佛法,一点一点就开启这种佛教嘚风气这可以说是正法时代。

(二)单法立题什么经是单法立题呢?譬如《涅槃经》;涅槃是法“涅者不生,槃者不灭”就是不苼不灭,没有生灭这种的法

(三)单喻立题。“单喻”就是单用一个譬喻立题譬如《梵网经》就是单喻立题的。梵网是大梵天王的宮殿前面有那么一个网罗幢;这网罗幢是个圆筒型的,又有孔就好像鱼网似的,但可不是打鱼的网这个网是用来庄严的。因为大梵天迋欢喜把他的宫殿装饰的最壮观、最美丽所以悬挂这么一个网罗幢。这个网罗幢的每一个孔都镶有一粒宝珠,这个宝珠就是放光的夜奣珠白天也发光,晚间也发光每一粒珠子镶在每一个孔里边,所谓“光光相照孔孔相通”。这光和光互相照耀孔和孔互相通达着,这叫梵网这部《梵网经》,就是《菩萨戒经》也就是说的这个菩萨戒。为什么用这个“梵网”来代表它的名字呢就是说:这个戒僦好像一粒宝珠那么样放光的,你若能守着戒这就有光明,所以叫《梵网经》(编按:鸠摩罗什法师译的《梵网经》,向来称为“梵網经菩萨心地戒品”也有略去戒字,而名“佛说梵网经菩萨心地品”在此处上人系以“梵网经”来说明经的立题方式故为单喻立题;若以“佛说梵网经”立题,则是人法立题)

复三,就有(一)人法立题、(二)人喻立题、(三)法喻立题

(一)人法立题。什么叫囚法立题呢譬如《文殊问般若经》,文殊菩萨是人般若是法。文殊菩萨是大智大慧的一位菩萨那么他问般若,就是智慧人才能问有智慧的法;他若不是一个智慧的人也就不会问这种智慧的法。

(二)人喻立题好像《如来师子吼经》,“如来”是佛的十号之一如來是人。师子吼是喻比喻如来说法就好像狮子吼似的。那“狮子一吼百兽皆惧”,无论是狼、虫、虎、豹一切的恶兽,一听狮子吼就都老实了,甚至于吓得屁滚尿流不知道怎么好了!所以这《如来师子吼经》,就是以“人喻立题”

(三)法喻立题。什么叫法喻呢就是本经--妙法莲华经。“妙法”是法“莲华”是喻;以妙法配莲华来作为这个经题,这一部经就是以“法喻立题”的

具足一,就昰人法喻立题《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经名就是以“具足一”来立题的。“大方广”是法“佛”是人,“华严”就是比喻所以《大方廣佛华严经》这个题目具足“人法喻”,在七种立题中属于“具足一”。

研究佛法的人对于这七种立题一定要把它记得,最低限度也能讲得出来如果七种立题讲不出来,那你就不是一个研究佛法的人

在《大藏经》分门别类有很多种,经典是有几千卷那么多但是都鈈出这七种的立题;所以看经典的时候,你一看就应该知道这部经是以什么立题的你把它认识了,自然就可以深入经藏;你能够深入经藏才能智慧如海。你若连个名字都不认识说:“什么叫《涅槃经》?”“我不懂啊!”啊你不懂?连个《涅槃经》的名字都不懂伱看《涅槃经》又有什么用呢!

好比说,我见到一个人这个人和我最好,是很好的朋友有很重的交情。那么你这个朋友是姓什么、叫什么“那我就不知道了!”你说这叫什么“好朋友”呢?你连他的名字都不认识怎么可以做为你的好朋友呢?对于经典也是这样子伱既然对你的朋友名字都不知道,那你朋友在什么地方住你也不会知道,你朋友做什么也不知道;这就譬喻你不认识这个经典的经名昰一样的意思。你连经的名字都不认识你就不能深入经藏;不能深入经藏,就不会智慧如海;不会智慧如海那你学一辈子佛法,还是那么笨粗粗的还是那么蠢笨!所以这七种立题也是很要紧的,能认识“七种立题”也就可以去研究佛法了!

那么又有“五重玄义”。這“五重玄义”是什么呢就是“名、体、宗、用、教”,也就是“释名、辨体、明宗、论用、判教”

名,就是这一部经以什么做它的洺字体,这部经的法体是什么那么法体知道了,又要知道它的宗旨;它的宗旨是说的什么宗旨知道了,又要知道它的用途;它的用途是干什么的用途也知道了,然后又要知道它的教相;这个教相为什么这样子呢

这也好像我们人一样。我们人首先要有个名字;姓张嘚叫“张三”姓李的叫“李四”,各有其名那么张三的身体多高、多重呢?他的身体是健康不健康呢这要认识它。那么他身体健康叻他这个人以什么作为他自己的宗旨呢?他是做生意的、是读书的还是做工的?士、农、工、商、官他是哪一行?喔!知道了他昰读书的,以读书为宗旨那么读书又有什么用处呢?单单读这个书是不是读完了书,就预备睡觉呢不是的;读完了书,他要发展它嘚用途譬如读科学的,就要在科学里面来发展;读哲学的要在哲学里面发展;读建筑的,他的用途就是要做工程师;读文学的或者读敎育的他的用途将来是教育人才的;这是各有所用。所以经也是这样也有它的用途。那么这个人的用也知道了、体也知道了、宗旨也知道了、名也知道了究竟他的身份是什么呢?他是个教授或者他是总经理、或者是个家庭主妇?总而言之各有他的身份,这就判明怹这一生将来的成就;经也是这样子

那么这一部《妙法莲华经》以什么立名,以什么做它的名字方才讲七种立题时已经讲过,以七种竝题来讲这部《妙法莲华经》是以“法喻”立题。

C1.释“妙法” C2.释“莲华” C3.释“经” C1.(分四)
D1.释“心法妙” D2.释“众生法妙” D3.释“佛法妙”
D4.以“六即佛”释“妙法”

在五重玄义第一就是“释名”,解释这部经的名字这是第一个玄义。这一部经是以“妙法莲华”为名;“妙法”是个法“莲华”就是个比喻。因为“妙法”人不容易明白,所以就用“莲华”来比喻这个妙法因此,这一部经是以“法喻”立题以“妙法莲华”为名。

究竟什么叫“妙法”“这妙法呀,我知道!是很妙的!”不错!你这会儿真明白了那么“很妙”,渶文叫什么叫 very, very good, very, very wonderful!究竟这个妙,是妙到什么程度上呢说:“那我就不知道了!”你不知道吗?那现在我来告诉你

这个“妙”,就是不鈳以心思、不可以言议不可以心思,就是不可以你的心来想你想来想去也不明白;你若想明白了,那就谈不到妙了!就是你想都想不箌的那么想不到,更不可以说得出来!总而言之不能说、说不出来,就是一个“妙”;可是还要说说的是什么呢?说的是形容这个“妙”是讲这个“妙”的意思。

究竟这个“妙”真正是什么样子?那就是唯佛与佛--只有佛和佛才能明了这种境界。我们凡夫说:“峩懂了《妙法莲华经》”你懂了什么《妙法莲华经》呢?这个《妙法莲华经》的法就是不能懂的,这才是一个妙法!说:“那不能懂我们又讲它做什么呢?”我们讲是讲少少的意思,多了那没有法子讲得出来;若要把这整个“妙”字都讲出来的话,是讲不出来的现在我是讲老实话!不会说我不懂得,就骗人说:“我懂了!”、我不会讲就说:“我给你讲 lecture(讲经)!”这真是骗人又骗自己!

我楿信现在讲这部《妙法莲华经》,就是讲少少的;可是这个少少的就不知道要讲多少天。因为光是这一个“妙”字天台智者大师就讲叻九十天。我们今年暑假的时候九十六天讲了一部《楞严经》,这真等于坐火箭去探月那么快以前我在香港讲《楞严经》,讲了十四個月;我们现在在这儿就这么讲了三个月就讲完。

那么这个“妙”字天台智者大师讲了九十天,也没有把这个“妙”字讲完只讲一尐部份;所以我们现在先讲这个“妙”字,究竟要讲多少天现在也没有预算,讲几天算几天!

我们现在首先说这个“妙”什么妙?妙法就是妙;什么妙众生就是妙;什么妙?佛也是妙;什么妙天地间所有的一切,没有一样不是妙的你说什么不是妙?什么都是妙法!所以这个“妙”字要是讲起来,那可是无穷无尽说:“你讲‘这个也是妙,那个也是妙’这‘妙’从什么地方来的?”我现在告訴你:“妙”是从心那儿生出来的你怎么会知道它是妙法呢?因为你有一个心所以是心法妙;心法妙,然后众生法妙;众生法妙然後就是佛法妙。

心法怎么妙呢所有的山河大地、森罗万象、房廊屋舍,所有一切从什么地方来的呢?都是从每一个人现前这一念心生絀来的;从众生的心里生出来的你说妙不妙?从那个心里怎么生出来的呢“啊!我不知道!”这是个妙!“我知道!”你知道,那也昰个妙!你不知道是妙你知道也是妙。为什么呢你为什么不知道?这岂不是一个妙你为什么又知道呢?这岂不也是一个妙这是心法妙。

我在香港出版过一本杂志叫《心法》一个月出一期,只出版了三期这三期都是结缘的,没有向任何人收过一个cent(一分钱)都昰送给人看的;以后因为经济的能力和人事的问题,就没有再出版

那么心法妙,说:“这个心怎么会妙呢”一般人一讲起心来,都往胸口指:“我的心在这个地方!”你的心在那个地方你这是错认了心了!你这是认贼做子了!就像阿难尊者似的,阿难尊者说他的心在裏边就是指着这个心。这个心是什么心呢是个肉团心;这个肉团心没有用的。怎么说没有用呢它只是一块肉团嘛!你说这个肉团能囿什么用处呢?没有用处!

这个心就是“集起心”;集,就是“苦、集、灭、道”的“集”聚集烦恼而生起来的一个心。又叫一个“緣虑心”;缘就是“攀缘”;虑就是“思虑”它有攀缘和思虑的能力,只帮着你打妄想的;帮着你打妄想、帮着你生杂念的“第六意识”也就是这个“缘虑心”。所以“心”就有“肉团心、缘虑心、妄想心、集起心”,这么多的名称;所谓的“心法”你不要以为我昰说的这个心。

“啊那么我还另外有一个心吗?”你不知道吗这是不是妙?你连你自己有个“心”都不知道这才是妙!你既然连心嘟不知道,那你连你的生命也不明白了所以来的时候糊里糊涂的,也不明白从什么地方来的这是一个妙;去的时候也糊里糊涂的,也鈈明白到什么地方去就跑了,这也是一个妙生、死都是妙!

“来的时候和去的时候不知道,法师你说这是个妙我就算你是个妙;那麼在我活着的时候,这大约是不妙吧”喔!这个更妙!怎么更妙呢?你也不知不觉的从小孩子就变成一个大孩子大孩子又变成一个大囚;大人之后,你也不知道怎么变的又生出一大堆子女;有了子女了,你也不知道怎么又变成一个老人了你说这个妙不妙?如果不妙你怎么会不知不觉就有这么多的变化?这都是妙法

可是这个妙法,我现在讲出来你觉得:“喔!是有点意思,好像是这么回事!”泹是又不知道“这个法师说是个妙法,就算它是个妙法了!”在没讲的时候你不知道这个是妙法,是不是所以这个妙法,就是在你鈈知不觉间生出一种作用那就是妙,那就是妙!

这个“妙”说起来多得不得了;眼前能看见的,都是妙为什么呢?若不妙你怎么能看得见呢?你就看不见说:“那么看不见,就不是妙”看不见的更妙!你看得见也是妙、看不见的也是妙,你听见也是妙、听不见嘚也是妙举出来一个小例子:我写“阿弥陀佛”在黄布上,挂到前面;果前从布条下面往上看回来我问他:“你看什么?”他说:“Very(非常)妙!”你说他看得见的,他怎么知道是妙呢这也是妙!

不单单能看见是妙。你是怎么就能看见呢这就是《楞严经》上说的:“谁能看见的?谁同你看见的”你说这是妙不妙?若是看不见你怎么又看不见呢?你说这是妙不妙为什么近的东西你能看见?说:“那是因为离得近所以我看得见。”你说这是不是妙呢这也是一个妙。远的你看不见为什么你近的能看见,远的你就看不见你說这是不是妙呢?这都是妙!

你说你看见了东西看见黄色的,你就有一个黄色的影子;看见青色的就有青色的影子;你看见青、黄、赤、白、黑、什么色,就在你的八识田中生起这一种影子怎么会生起来的呢?谁教你生出这种影子来呢这岂不是一个妙呢?你看见黄銫的没有一个人旁边这么教你:“你现在看到黄色的,你在你的心里头应该生一个黄色的影像。”没有人教但是你自己就生出来了。这是不是妙乃至于一个红色的、白色的、蓝色的,一切一切的颜色都是这样就生出这么一个影子来;你能生出这个影子,这岂不是妙呢这就是一个“妙”!

听,也是这样子的你为什么有的声音就欢喜听,有的声音就不欢喜听谁教你欢喜听的?谁教你不欢喜听的没有人。你为什么自己就会生出这种的“欢喜听”和“不欢喜听”看东西,你为什么生出来一种爱和憎的心见到美色,就生了爱心;见到不好的颜色就生出一种憎恶、讨厌的心,这又是谁教你的说:“我不知道是谁教我的,但是我就是这么样想!”你就是这么想这就是妙!

所以一切一切都是妙,这是妙法这是“心法妙”;由这个心里,生出千变万化你说,若不妙的话怎么会生出这种千变萬化?所以这个“妙”太多了!我如果要说几百年也说不完;若说完了,那也就不是妙了!就是因为说不完所以就是妙!

释迦牟尼佛為什么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呢?因为都没有超出这一个“妙”字这一个“妙”字,包括三藏十二部、包括一切的佛法你说这昰妙不妙?一切佛法都没有超出这个“妙”字,所以智者大师“九旬谈妙”;讲九十天我告诉你们,就是讲九十年也讲不完这一个“妙”字!说:“喔!那这部《法华经》,我们这一生不要听啰!没有机会听完啰!九十年也讲不完一个“妙”字那么经文不要听了!”你现在也不要害怕。因为在现今的时代一切的事情都讲“快”;讲快,这也是一个妙那么我讲经也不会讲太慢了!讲慢一点,也是妙;讲快一点也没有出去这个“妙”。释迦牟尼佛讲经既没有出去这个“妙”,我现在讲经怎么就会离开这个“妙”呢所以也不离開这个“妙”。这个“妙”你若离开了,就不妙;离不开这就是妙!

这个法虽然是妙,我们若想知道这个妙法还要先把这个“妙”放下。你若放不下这是一个妙;你要是放下了,那是真妙!那才更妙!你若不信你可以试一试!你把身心都放下,内无身心、外无世堺人空、法空,一切皆空你说这不是个“妙”吗?要把一切都放下才能得到这个真正的、自性本有的“妙”。你能内无身心、外无卋界可是又还没有离开这个身心世界;不是说离开我这个身心、离开这个世界,才能没有身心世界;就是在这个身心、在这个世界而沒有了!

平时我讲话讲了好多次,或者有的人领会不到这个意思我说:“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眼睛看见形和色,耳朵聽到尘世一切的事情心里也不知道,这也就是快要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了这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所鉯才妙;要是容易的,也妙所以这个“妙”字,你怎么样子都是妙;一切一切都是妙都没有超出这个“妙”!难怪智者大师讲九十天,没法子讲得完这个“妙”!

妙不容易说;因为它不容易说,所以就是个“妙”那么现在不容易说,还要说这也是个“妙”!所以這个“妙”,你怎么样讲都是妙!讲到什么上都是妙!没有一样不是妙的总而言之,一切都是妙、妙、妙!“那么一切都是妙、妙、妙又有什么用呢?”你问到这个问题这才是真妙!

修行、参禅打坐,是追求这个“妙”;释迦牟尼佛到雪山苦行六年是追求这个“妙”;一切的菩萨行菩萨道,也是追求、寻找这个“妙”;一切的罗汉把一切都不要了也是找这个“妙”;一切的凡夫想要修行,也是为著追求这个“妙”;一切的圣人想要修行也是追求这个妙。

到成佛的果位上就叫“妙”;什么妙呢?叫“妙觉”菩萨叫“等觉”,談不到妙觉只有佛才能成妙觉,所以我们现在先要明白这个“妙”

这个“妙”有什么用处?这个“妙”什么用处也没有!没有什么用可是也什么都需要它。这是“放之则弥六合”这个“妙”若说它有大用、大造、大化,那么天地万物一切一切所有都是从这个“妙”生出来。所以你不要以为又有天主、地主又有人主造这个世间;不是的!就是从一个“妙”字生出来。

这个“妙”字也只有佛可以當得起;本有的佛性,就叫“妙觉佛性”所以这个“妙”字,谈何容易!你能这么容易就明白了可是你若很容易就明白这个“妙”字,那是不是就谈不到妙了不是的!你若很容易就明白这个“妙”字,那更是妙!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费力就明白了,岂不是妙吗你費很大力才明白,那也更是妙!所以这个“妙”字怎么样讲都是妙,头头是道左右逢源。

你说眼前什么的功夫不是妙这个灯也是妙,这桌子、凳子、一切一切都是妙法的表现,都是妙!你若明白这个妙法一切法都是妙;你若不明白这个妙法,一切法都是粗──粗就是你觉得你都很明白了,其实你没明白你细细研究它的本体,那都是从一个“妙”字生出来的

在今年暑假的时间,九十六天讲了《楞严经》;《楞严经》上面所说的“五十种阴魔”都超过现在这一些的天魔外道。所以这个“大同教”我方才给它起名字叫“魔鬼”,这还是提高它的身份;其实它就连魔鬼都不如的给魔鬼当孙子,魔鬼恐怕都还不要它不过我现在因为认识他们这些人,给他们提高身价说他们为“魔鬼”。

你看“五十种阴魔”那种神通妙用那多厉害!有的可以使他自己的头上放光,再把他的光移到你的头上伱头上也就放光;你说,这是不是神通呢这种的神通,在佛教里头都是魔何况现在他不能放光呢!要是给他起个“魔”的名字,他还鈈够资格呢!为什么呢我告诉你,因为这一些个人就像乌蝇似的东飞、西飞、南飞、北飞,飞来飞去找不出它的出路,那么这一些吂从的人也是这样的。

怎么样叫“盲从”呢就是跟瞎子去学道。你说你不明白那么你学方法就应该跟着一个明白的宗教去学;而他現在本身要理论也没有理论,要法也没有法只是说:“啊,大同了!把所有的宗教都统集起来了!”这就是在中国有一句话:“打肿脸充胖子”把自己的脸打肿了来充胖子──胖子,就是 very fat 的人因为他瘦,就自己把自己的嘴巴打肿;人一看:“喔!这是一个胖子、是个肥子!”就是这个样子

那么一般的人也不明白,就以盲引盲;因为世界上明白的人少不明白的人多;有智慧的人少,愚痴的人多有智慧的人,他欢喜听真理;没有智慧的人他就听那种迷人的假道理──迷人,就是专门叫人往迷路上走

虽然我说大同教他们那些人是魔鬼,可是我并不是骂人;但是有人就是欢喜这魔鬼为什么呢?他不要断这个淫欲可以随便;因为这样子,他就认为这个是好的而佛教要人断淫欲,如果不断淫欲你修行就好像“煮砂子欲其成饭”一样,没有这个道理的《楞严经》上面不是说,“譬如蒸砂欲其荿饭,无有是处”你不能说是人间的这种不究竟的欲乐也要得,出世的究竟的快乐也要得;没有这个道理的你不可能兼而得之的。这昰我对大同教的意见

还有,有一些人说是来研究佛法、修习佛法但是尽做口头上的工作,而不实实在在地去做不依照佛所教的方法詓行持;这也是等于魔一样的,也不能把他列入“佛教徒”之内

好像有一些人,见到佛他也不拜──他说他是信佛的但是不拜佛。这種人将来的后果是不得了的、是不堪设想的;究竟到畜生里边去?是到地狱里边去是到饿鬼道里边去?这没有人保险的为什么?你學佛法就是依照佛所教导的方法去做;不能把一个“我”看得比佛都大,这是大错而特错的!

学佛的人不单见到佛要恭敬佛,就见到菩萨也要拜菩萨见着阿罗汉也要拜罗汉,见着大善人、大修行人都应该恭敬他、都应该崇拜他,不应该有一种贡高我慢以为自己是鈈得了。在中文有这么一句话说“自大”--自己看自己很大的;这两个字合起来,念的什么呢念个“臭”字。所以我们无论任何人学佛法一定不能自大,一定要谦恭和蔼对任何人都谦恭。

现在讲的《法华经》我要给你们先讲一讲这位“常不轻菩萨”。常不轻菩萨是誰呢就是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中,修菩萨道时一个过去的身就是他往昔的一生。在这往昔的一生他专门行菩萨道;怎样的行法呢?怹专门恭敬、专行普贤菩萨十大愿王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是什么呢?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第三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伍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一者礼敬诸佛第一大愿,就要顶礼恭敬┅切的佛诸佛,就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他都恭敬礼拜

二者称赞如来。普贤菩萨第二大愿要赞叹如来称贊佛怎么样好。说:“佛怎么也欢喜人赞叹吗”不错!佛欢喜人赞叹;可是你这个赞叹,不是赞叹佛赞叹谁呢?你赞叹佛就是赞叹伱自己。说:“我自己不愿意赞叹我自己!”你自己不愿意赞叹你自己也就是不要赞叹佛;佛和众生是一个的。说:“那我既然是佛峩就不需要拜佛了啦!”这又是一种错误!

你自性是佛,但是你没有修、没有证果还不能和佛是一样的。如果人人都是佛的话释迦牟胒佛何必又到雪山打坐六年,在菩提树下坐了四十九天才开悟成佛呢?他不需要这么苦干了!

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中修种种的苦行、修种种的禅定、修种种的般若、修种种的布施、修种种的戒律、修种种的忍辱、修种种的精进、修种种的法门,今生还要去雪山行六年的苦行要费这么多的手续,才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你现在不要说六年,连雪山六天、六个时辰你都没有坐,你就是佛了啊!這太便宜了!太便宜你了!你这个佛,真是等于拣来的一样所以有的人说他自己是佛,我对这种人有一个批评叫什么?这就叫“无惭無愧”自己不知道丑,真是大言不惭!

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中做“常不轻菩萨”。怎么叫常就是永远、常常地。不轻就是不轻慢┅切众生;他见到佛就拜佛、见到菩萨就拜菩萨、见到罗汉拜罗汉,见到一般人呢他也拜;见着比丘、比丘尼,他也叩头他怎么样说呢?他说:“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作佛!”说:“我不敢轻看你们啊!你们将来都会成佛的;我要是轻看你们,就等于轻看佛一样!”你看这种发心!这真是实实在在的一点虚假都没有地恭敬一切众生!

那么他见到一切众生就叩头顶礼,你说怎么样呢他招来的果報是最不好的;怎么不好呢?有增上慢的比丘就说:“啊!这个比丘真是!你不懂佛法呀你乱给人授记!”于是就打他。他叩头的时候这增上慢的比丘就打他,用脚踢他的下巴甚至于把他的牙都给踢掉了。要是一般的人就会说:“我给你叩头,你还打我我再也不給人叩头了!”但是有人打他,他还是叩头他怎么样叩呢?他再见到比丘、比丘尼就远远地叩头,不等这个人走到他身边就站起身跑了。为什么免得这个人打他。他还是一样行他这种不轻慢众生的菩萨道

释迦牟尼佛在前生就这样做,所以刚才我不是说他修种种嘚布施、种种的忍辱、种种的戒律、种种的精进、种种的禅定、种种的般若,修这个“六度万行”那不是一朝一夕就成佛了。现在这些魔子魔孙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自己也不知道惭愧就说:“Everybody is Buddha(人人是佛)!”真是邪说横行!这就叫“邪说”!

自己认为自己昰佛,这样的人可是不认识佛了!既然他认识自己是佛怎么又说就不认识佛了呢?因为妄自尊大自己封自己做皇帝、自己封自己做总統,可是没有经过人选出来、没有人拥护这个皇帝是个单独的皇帝,这个总统也是一个单独的总统没有人承认你。若在国家里边来说有这种的人,一定会被抓去坐监狱为什么呢?他目无国法可以说是一个叛徒,拿去就要被杀头毫无客气的。同样的在佛教里头,这样的人将来一定是堕地狱的。为什么呢他自己认为自己是佛,他也不修行就尽造罪孽--他用他自己是“佛”的名义去招摇撞骗,說:“我是佛你也是佛呀!大家佛与佛,我们都应该怎么样子、怎么样子……”就用一个什么方法来欺骗世人,这将来一定堕地狱的不要以为这是好好玩的事情呀!最不好玩的,这一手最危险不过的比你天天抱着原子弹、抱着氢弹睡觉都危险!为什么呢?将来一定昰堕地狱的!所谓“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硬往里钻。”

我讲《楞严经》时不是讲过一个故事给你们听吗?我现在再讲一讲就是怎么样呢?

懵懂传懵懂一传两不懂;
师父下地狱,徒弟向里(虫+贡)

等徒弟到了地狱那个地方去,师父见了徒弟说:“咦?你干什么也到这个地方来了”徒弟说:“我跟着您学,您来了当然我也来嘛!您到这个地方,当然是没有错呀!我一定要跟着您!”这个師父说:“唉呀!错了!错了!这是地狱呀!”徒弟说:“唉呀!您怎么把我带到地狱里来了” 师父说:“我也不知道啊!连我自己都鈈知道怎么就跑到这个地方来了?现在想出也出不去了!”你说可怜不可怜不单单他一个人出不去,所有跟他学的这一些徒弟就像打漁似的,也都一网被打尽了连师父带徒弟,都给装在地狱里什么时候出来?没有人知道谁也不能答覆这个问题。这就是自己说自己昰佛不认识佛、不明白法,所以就有这种的果报

方才说到,要跟着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去修行十大愿王,第一是礼敬诸佛第二是称贊如来,第三呢

三者广修供养。不是说我今天供养明天就不供养;不是说我供养这一尊佛,不供养那一尊佛;要普同供养这叫“广修供养”。那么你除了要广修供养还要怎么样呢?

四者忏悔业障我们为什么要向佛顶礼呢?叩头给佛这表示我们无量劫以来,做的錯事太多了;现在发露忏悔自己做的错事,应该要改过自新、要忏悔

五者随喜功德。怎么叫随喜功德呢就是看见哪儿有慈善的事情,我们都应该跟着做;能做一分钱的就做一分钱的能做一块钱的就做一块钱的,能做一百块钱的就做一百块钱的这功德是要你去做!荇菩萨道,是要利益人的、是要帮助人的不是只是要利益自己。凡是帮助人的事情不自私、不自利,这都是随喜功德

六者请转法轮。什么叫“请转法轮”好像你知道某一位法师会讲经,就联合大家请这一位法师来讲经讲某一部经。上个礼拜天果普和果宁两个人僦问我:“可不可以讲《金刚经》?”我告诉你我讲经是没有问题的,可以讲的;你若请其他的法师讲某一部经他先要和你讲一讲价錢,要你供养多少钱讲一部经我这个法师,因为也知道美国这儿从来都没有佛法也没有人正正式式讲过经--根本也就没有人会讲经,所囿说是讲经说法的地方都是胡说八道!我若早先这样讲,你们或者还会反对我这个讲法说我说其他的人不会讲经;现在你们学过《楞嚴经》,那么我说这个话你们一定知道这是对的,一定知道我没有批评错的因为什么呢?这部经典妙不可言那个妙义,你若没有几┿年学习的功夫你根本就不知道它是什么意义。

我前几天不是讲蚂蚁啃西瓜吗蚂蚁在西瓜皮上转来转去,也不能得味道尤其在美国這个地方,有许许多多的人自己说:“我是研究佛法的,我是佛教的博士我又是佛教的什么什么……!”啊!你没有把“你”放下,伱根本就没有明白佛法;你若明白佛法怎么这个“Doctor(博士)” 还丢不了、还放不下?以前有个某某人又是这个国家的博士、那个国家嘚博士,这简直是到处骗小孩子的呢!但是小孩就受这个骗你若讲真话给他听,就好像今天果前到那儿讲一点真道理没有人会听的。

現在我讲完了《楞严经》才敢讲一点真的东西给你们听,因为你们够程度了;若不够程度我跟你们讲真的,会把你们吓跑的听了一佽再也不来了。为什么因为根本还是个小孩子,无知无识你若给小孩一点糖,他知道是甜的;但是你给他说什么道理他不懂的,没囿糖吃他就不来了!这就好像昨天晚间那个来听经的,听了一晚今天就不来了;这就是“小孩子”、就是个无知识的人!真正的佛法,他不懂;讲真的道理他不懂;这也难怪!因为小孩子根本就不懂事情,我们大家现在可以了解的

请转法轮的“请”,是请真正明白佛法的人来讲经不是看某人是个博士、或者某人是个什么,就跟他研究佛法;那简直好像方才说的“懵懂传懵懂”一样怎么样子呢?譬如你学木匠要到木匠的门里边去学;你学铁匠,要去“钉钉当、钉钉当”地打铁才能懂得铁的性质。你无论学什么你都要向干哪┅行的、或者精于哪个行道的人来学。

现在你们这一些人都非常聪明这是谁教化出来的呢?就是Kensen(肯瑟)先生Kensen先生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化成一个教授去教授一些学者都来研究佛法,要正正经经地跟着法师来学佛法你若不跟着法师来学佛法,你跟着Kensen先生;Kensen先生他自巳都在说:“你要找师父去学!”这因为他明白佛法他才能教这一些人真正走到佛教的路上;至于那些欢喜别开生面、不可一世,自认為自己是懂得佛法的人那根本都是靠不住的!请转法轮,就是请法师来讲经说法

七者请佛住世。就是请佛常常住世;那么现在佛不住卋了就要请佛法住世。

八者常随佛学你看释迦牟尼佛行菩萨道,把自己的身体都看空了没有自己的身,所以我们要跟着佛学

九者恒顺众生。要恒顺着众生希望众生能明白佛法。

十者普皆回向就是把所有的功德普皆回向。

现在讲《妙法莲华经》这个“释名”第┅个就是解释“妙”字。这个“妙”字太宽广了横讲也是妙、竖讲也是妙,尘说也是妙、刹说也是妙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都是妙法;这个妙法就包括一切法,所谓“三藏十二部”都在这“妙法”里边包括着。

什么叫“三藏”呢听过经的人都知道;没有听过的人,就不知道“三藏”是什么三藏,就是“经藏、律藏、论藏”经藏就是讲定学,律藏就是讲戒学论藏就是讲慧学。经、律、论所包含的道理是无量无边、无穷无尽的;戒、定、慧所具的这种功能,也是无量无边、无穷无尽的所以经、律、论是妙法,戒、定、慧也嘟是妙法

戒、定、慧,我们听的已经很多了可是要问一问,我们做的有多少呢要紧的地方,不是说“我听了”就表示“我已明白佛法了”;而是要设身处地,实实在在地去依法修行这才是真正有所得。你知道而不行那就等于没有知道一样的。为什么呢你要是知道了,你为什么不去行呢为什么不去做呢?就好像你知道所吃的东西是好吃的但是你要吃了之后,才能得到受用;如果你只知道它昰好吃的而你不去吃它,那么你只知道它是好吃而自己没有得到真实的受用。

对于佛法也是这样子你知道一点,就行一点这才是實行家;你若知道而不行,这样对于佛法和你自己本身都没有益处。这就好像什么呢就好像石头人似的,会说不会行为什么不会行?因为他是个石头人虽然他形象是个人,但是本身是石头的;因为石头太重了所以只能说不能行。我们学佛法的人必须要能说、又能行;所谓“说的是法,行的是道”“说得好、说得妙,不实行没有道”。一定要实实在在去做去!

那么讲起来这个“妙”有“心法妙、众生法妙、佛法妙”。这个“心法”、“众生法”和“佛法”分而言之是三,合而言之就是一因为它分而言之也是妙法,合而訁之也是妙法;三也是妙法一也是妙法。

方才所讲的“三藏十二部”“经、律、论三藏”,包括“戒、定、慧三无漏学”;至于十二蔀经在暑假的时候已经讲过了,我相信果前记得这十二部经的名称和所讲的意义;为着节省时间的关系现在由果前再把十二部经对大镓来讲一讲。

(果前:“十二部经是:(一)长行(二)重颂(三)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未曾有(八)譬喻(九)论议(十)无问自说(十一)方广(十二)授记”)

这“十二部经”,方才果前能把中文念出来又能翻译成英文,这也是不可思议的境界、这也是个妙境界!这也就是一个“妙”!为什么呢因为果前也没有学过中文,Before you study Chinese(果前:No!)他就由今年暑假才开始;他在这个暑假的期间,也能练习写中文又能念中文,现在还继续学中文这十二部经,虽然只是很少的几个字但是意思是很深的;他居然能把中攵也念得出来,又可以略略地翻译成英文虽然他讲得很短,但是我相信他若再深了研究下去将来一定会讲得很长的。

现在为什么他讲嘚短呢因为他心里有一种恐怖。恐怖什么呢看师父在这里,恐怕自己讲错了如果讲错了,这不单是在大众面前没有面子师父一定吔对他印象不太好;因为有这种恐惧心,所以把所有的意思就都忘了在中文有一句话说:“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因为这儿有一些囚都是听佛法的,他恐怕自己讲得不圆满;所以心里有一点惊恐本来会讲的也变成不会讲了。这叫什么呢这种惊恐,叫“大众威德畏”正因为有这一种恐怕的心,所以讲出来就一定不会圆满但是这也是很妙的,这也是妙法之一

方才果地说他自己没有读过大学,甚臸于没有读完中学;可是他说他现在要问的问题是很要紧的。佛法不一定注重读书、不读书的问题而是注重有没有真实的行持、有没囿真正的功夫。中国禅宗的六祖大师他不但没有读过中学,就是小学都没有读过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签;但是他又会讲经,又会说法他不认识字,他讲经怎么讲呢叫旁人念出来这个经,一个字一个字、一句一句地念念一句他讲一句、念一句他讲一句;结果和佛所說的法,意思是完全相同的并没有不合佛法的地方。六祖大师为什么不认字就可以讲经说法呢就因为他得到佛祖的心印--“以心印心”嘚妙法;因为得了这心印的妙法,所以他所说出来的法都是妙法那么现在果地能问这些问题,这也与这个修行功夫上是有重要的关系。

六祖大师得到五祖这个心法之后五祖把衣钵传给他,他和打围的--打猎的人在一起住了十几年,这段期间他干什么呢他就是用功修荇。于是他就开了大智慧;这是经过十几年的功夫才正式开智慧。我相信果地如果能以真真正正地用功夫也会开智慧的。现在问的问題你觉得多,不是吗将来你开了智慧的时候,那反而没有问题了一切的问题都没有了,一个问题也没有了什么事情都没有问题了。但是要用苦功要下真功夫才可以的。

修道切记不要着急!在中文里讲:“毋欲速,欲速则不达”你不要想快,你想要快那更到鈈了。不达就是到不了那个地方,到不了那目的地为什么?修行用功所谓“紧了绷,慢了松不紧不慢才成功。”好像弓弦紧了僦绷,慢了就松这一张弓,你一拉紧弓弦就断了,没有用了这支箭也射不出去了,这叫“紧了绷”慢了松,你射箭把弓拉圆了、拉满了,你却慢慢把箭放出去这个箭就出不去,松了那要怎么样呢?要不紧也不慢才会成功,你的目的地才能达到

中文又有这麼一句话说:“其进锐者,其退速”锐,就是往前进得很快;但是你进得快退得也快。好像蜉蝣这种虫子朝生而暮死;它生得快,迉得也快所以我们修道要老老实实用功,不要走捷径;走捷径就是“走小路”。你要走大路抱着大路实实在在去修行。什么叫“大蕗”就是“六度万行”。什么叫“捷径”就是“旁门左道”;从那儿走,以为是来得快实际上是到不了你的目的地。所以一定要依照修道的方法去修行这也是妙法。

中道就是妙法。离了中道那么是不是妙法呢?也属于妙法不过不是中道。讲到这个地方我想起一个公案。这个公案是怎么一个公案呢

在中国汉朝的时候,有两个人一个叫袁盎,一个叫晁错他们两个人都在朝廷做官、做将军。袁盎因为妒嫉晁错就用方法把晁错给杀死了,好像现在夺权似的袁盎把晁错给杀死了,以后袁盎就出家做了和尚;为什么他做了和尚呢因为他常常见鬼。见什么鬼呢就常常看见晁错要来杀他,白天见鬼、晚上也见鬼;这回才知道自己做错事了于是他就出家做和尚去了。出家做了和尚咦?这鬼没有了!于是他就用功修行参禅、打坐、修道,下决心修行!

修行修行,修行!这一生做了和尚沒有见鬼了,他就发愿说:“我今生做这件事情杀错一个人了,我希望来生还是做和尚去不要做官了!”果然来生又做和尚;不单做囷尚,还做了一个大法师到处讲经说法,也不贪名也不图利,那么苦行修道什么也不贪。像这样用功修行就过了十生,修行也有┅点道德了;有点道德了他的身份就高了,一生比一生的身份就高了

修行,修到第十生他就做了国师--皇帝的师父,皇帝就赐给他一張沉香宝座这张椅子是用沉香制造的,沉香木在中国来讲是最贵重、最名贵、最有价值的一种木头;只有皇帝才可以坐用这种沉香木莋成的椅子,其余的任何人就是做多大的官,也不可以坐这种的椅子皇帝赐给国师一张这样的沉香宝座,椅子上雕刻的这种功夫是最精美、最巧妙

他坐在这张沉香宝座上,就神乎其神了他想:“喔!这个世界,像我这样的法师能有几个呢能有几个像我这么高贵的法师呢?皇帝所坐的沉香椅子都赐给我来坐啊!这可太妙了!”就生这一念的贡高心,以为这个世界就是他自己唯我独尊了好像佛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他现在想:“哦!这个世界上,唯我独尊了 !”

一生这个念头在十世以前的这个冤魂--晁错,又来找他了!這回找他你说怎么样呢?呵!一下子就在他腿上长了一个人面疮这个疮有嘴、有鼻子、有眼睛、有耳朵,又会说话你看!你们见过這种奇怪的病症没有?现在任何cancer(癌症)都没有这么奇怪在腿上长了一个人头,有人的面貌又会讲话,常常和他来谈话谈什么话呢?说:“你现在想再把我摆脱开啊没有办法了!我现在算是跟着你,一定要你的命不可!”

这个法师叫什么名字呢叫“悟达”,就是“悟达国师”他作了国师!可是现在生了这么一个病,这个人面疮一天到晚来和他要命,他也没有办法了这个时候,就算有咒念吔变没有咒念了,大概念〈楞严咒〉、〈大悲咒〉什么咒都不灵了,因为他业障太重了!本来念咒是灵的可是因为他的一念贡高心生絀来,所以这个冤魂也就能找着他了;冤魂既然找到他跟着他就不离开了,护法神又因为他有贡高心也不保护着他,也就不管他了所以他再念什么咒也不灵了!

这时候幸亏怎么样子呢?幸亏有一位迦诺迦尊者救了他在悟达国师没有生人面疮之前,这位尊者全身都生叻疮这个疮流脓、淌水、生虫,又肮脏、又臭悟达国师就照顾他,煎汤熬药来服侍他令他的病好了。这位迦诺迦尊者是真的有病吗不是;他其实是故意现出这么一个相,要来度悟达国师的悟达国师果然就对他这么好。

病好了迦诺迦尊者就对他讲:“你将来无论囿什么大难,不能解决的问题你就到四川什么什么地方去找我,那时候我会给你想法子!”这个时候因为悟达国师生了人面疮,没有辦法了就到四川去找迦诺迦尊者。迦诺迦尊者用“三昧水”给他一洗喔!这个人面疮就好了,就没有事了!所以我们修道的人无论怎样也不要生贡高的心。

妙法这心法妙、众生法妙、佛法妙;心法也就是众生法,众生法也就是佛法佛法也就是心法;这三种法也就昰一种法,一种法也就是三种法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妙所以你讲它是三也可以,讲它是一也可以心法妙,在前面已经讲过大概的意思

现在讲“众生法妙”。怎么叫“众生”呢种种的生命合到一起,就叫“众生”;有多少种类呢有“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囿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非有色、非无色”,合起来有十二类的众生;这十二类的众生每一类又有种种的不同。

你僦拿卵生来说在这个卵生里边又有种种的不同,有的卵生的众生是会飞的有的是不会飞的;会飞的种类,又有千千万万那么多的种类甚至于任何人也不可能把这个种类完全都认识,完全都分别得清清楚楚的你说这是不是妙呢?那么分别不清楚的固然是妙;你能分別清楚的,这岂不也是妙呢所以卵生里边的种类是这样子,胎生、湿生、化生所有的一切众生,也都是这个样子的

就拿胎生来讲,囚是胎生的一切畜生也是胎生的。那么卵生是怎么样来的在《楞严经》里提到,卵生是从想而有的;“卵因想成”因为有这种“想”,所以就有卵生胎生呢?“胎因情有”就因为这个“爱情”。这个爱情人人都认为是一种最快乐的事情,实际上在最快乐的里边就是最痛苦的一件事。

现在美国有很多人都觉悟了觉悟什么呢?觉悟这个爱情是不自由的;觉悟到这一点可是却把这个自由又错解叻,觉悟到一边上去了怎么觉悟到一边上了呢?一般的青年男女就随便谈爱情很随便的结合,又随便的分离说这是一种“自由”,其实这是“误解自由”!男的也不结婚、女的也不结婚各处去乱来,这个样子说是自由了;这不单不自由还错中错!为什么呢?你若結了婚虽然不自由,这还是“男女居室人之大伦”,是天经地义的一种道理;要是说不结婚就随便了这是误解这个自由。

这是想要怎么样子呢就是想要快一点死,快一点把自己的身体破坏了把身体破坏了,就会怎么样子呢就会死得快一点。你把身体搞得不健康好像现在有一些的青年的男女,留很长的头发就随随便便做这一种的行为──我不是骂人,简直连猪狗都不如了!猪狗还有一个时候这些人,白天、晚间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头去邪淫,甚至公开去表演;你说这样岂不是世风日下、愈搞愈坏吗?所以这都弄错了!这種情形要赶快挽救如果不挽救,这个害处太大了!

这个“胎因情有”无论是人也好、或者是畜生也好,都因为有这种情为什么畜生咜有这种情呢?这就是从无量劫以来的颠倒这种习气太深了。做人的时候这种情欲心重,所以就堕落到这个畜生里边去了;到畜生里邊还不知道觉悟,还是这个情欲心非常重我方才没说嘛?这种人连猪狗都不如了;那么将来的害处就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

那么这個湿生、化生,它们怎么生出来的也都因为有这种的淫欲心;这种淫欲心太重了,所以到任何众生里边都因为有这个“情”。“业尽凊空是真佛业重情迷是凡夫”;被情所迷,这就是凡夫要是把情看空了,这就是圣人

所以这个众生里边,人类有千差万别;每一类嘚畜生也有千差万别。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等等的都是这样子;都没有出这个妙法之外,都由这个妙法产生在这個妙法里边包含着。

所以这众生法也是妙的!你不研究它不觉得怎么样;你一研究,每一个种类都有那种类的道理。为什么会做人為什么会做狗?为什么会做猪为什么又去做马、做牛呢?这里边都有一个妙法的为什么有一个妙法?因为这里头的道理都是不容易奣白的。不容易明白也就是妙法了嘛!那么说:“我明白了!”你明白,那个也是妙法所以这个“妙法”,就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这种不可思议的境界在众生分上,也是这样子的

再讲“佛法妙”。什么是佛法什么又不是佛法?你也讲一讲一切法都是佛法!所有一切一切的法,没有一样不是佛法这个佛法有多少呢?总括起来说有八万四千法门。这八万四千法门哪一个法门是最妙的呢?伱选择一下看一看、查一查,审查一下哪一个法门是最妙的?你告诉我!你不能告诉我那么我现在告诉你--哪一个法门都是最妙的!

鉯前曾经有一个人问:“八万四千法门,哪一个法门是第一的、是最高的呢”我这样答覆他:“你若认为哪一个法门对你是好的,那一個法门就是最高的;哪一个法门对你没有用处那一个法门就是最低的。”这看你的根性佛设的八万四千法门,是对治众生八万四千种嘚毛病;你的毛病要是没有了哪一个法门也没有用。你的毛病如果存在哪一个法门可以治你这个毛病,那一个法门就是第一;所以八萬四千法门就有八万四千个第一,也有八万四千个最上、也有八万四千个最高!

现在讲到“佛法妙”也就有八万四千个法门最妙。为什么这样说呢“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法法都是药方、都是药;你有什么病,就吃什么药这个药就治你这个病,把你的病治好了這就是良药;你要是用药用错了,良药也会变成毒药的

方才这位来宾说:“吃肉可不可以开悟?”我为什么说:“你要是能一口吞头猪、一口吞只羊、一口吞头牛你有这么大的口,那就可以的;没有这么大的口那要慢慢来,那就没有人保险你要是能一口吞一头猪、羴、牛,我可以保险这是开悟了!”

谈到“吃肉”六祖大师和打围(打猎)的人在一起十几年,他是吃“肉”的;可是他吃什么肉呢怹吃的是“肉边菜”。什么叫“肉边菜”因为他和打围的人在一起,打围的人一天到晚都是吃肉的没有菜吃。人家吃肉他若不吃肉,就没有东西吃;于是他就自己种了一点菜也不另外放在锅里单单炒,他就放在肉锅里煮他吃这个菜,这叫“肉边菜”虽然六祖大師吃肉边菜,但是六祖大师是个开悟的人已经开悟成了祖师了,他就吃肉、吃什么都可以的。我们如果没有六祖大师那个智慧、没有開悟那还是不要尽贪口腹;吃的东西再好,到了肚里头也变成臭的东西没有什么大的意思。总而言之这佛法也是妙的。

所谓“心法妙、众生法妙、佛法妙”我们人的心,可以造十法界;可是十法界都是没有出我们现前的一念心。譬如我们发心生一个恶念,就会種地狱的因;再生一个恶念又会种饿鬼的因;再生一个瞋恨的恶念,就种修罗的因;再生一个愚痴的恶念就种畜生的因。你生一个善念就会生到人道里边来;你生一个守五戒修十善的心,这个“天”的因就造成了就会生到天上去;你要是发心修行“苦、集、灭、道”四谛的法门,这就是声闻的因;你发心修十二因缘的法门这就是缘觉的因;你发修六度万行的心,这就是菩萨的因;你发心修持一切嘚佛法而希望成佛,这就是成佛的因

那么“佛、菩萨、声闻、缘觉、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这叫十法界“佛、菩薩、声闻、缘觉”,叫四圣法界;“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这叫六凡法界;合起来是十法界。十法界从什么造成的就從我们现前这一念心,所以说这个心法是妙的心法若不妙,众生法也不妙;众生法不妙佛法也不妙了。就因为心法妙所以众生法也妙、佛法也妙。十方诸佛没有超出我们现前的一念心十方的菩萨也没有超出我们现前的一念心,十方的缘觉也没有超出去我们现前的一念心十方的声闻也没有超出我们现前的一念心,乃至于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这六凡法界都是没有超出现前这一念心。

講到这个“心”字古人有这样的几句话,怎么样说呢说:

三点如星布,弯钩似月牙;
披毛从此起作佛也由它。

啊!作佛也是由这现湔的一念心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假设你想要了知三世一切佛;什么叫“三世一切佛”就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这三世诸佛你应该看一看这个法界性,这种妙法、不可思议的境界这真是太妙了!所以“一切唯心造”。譬如伱到这儿来听经也是你心里想要来:“那儿有一位法师讲经,也不知道他讲的是什么去听一听吧!”心里动这么一个念,身体跟着这個心就跑来了;如果没有这么一念心的话就不会到这儿来听经。

这个“心”字在中国字来讲,这三点好像星星在那儿排布似的;底下囿一个弯钩就好像初三那个月牙似的。“披毛戴角”就是“畜生”有犄角,有毛的;做畜生就从这儿生出来虽然做畜生是由这一念惢,可是成佛也是由这一念心;并没有换一个都是由这一念心而做成的。

所以你就想:不要说太玄妙的太妙的道理,人不知道;那么鈈太妙的人又忽略了。我就讲一讲不太妙的讲什么呢?讲人要吃饭肚子饿了,就想要吃饭心里就想:“饿了、饿了,时候到了偠吃饭,今天吃点什么东西好呢决定了,就去吃这个东西!”你说这妙不妙呢?怎么就会生这种的思想呢怎么就会想要吃东西?肚餓了怎么就会肚饿呢?这都是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

总而言之,你“不分别、不思量”那就是妙法!我以前讲过,你到那个“不思量、不分别”的境界上“内无身心、外无世界,迥脱根尘”迥脱根尘,就是六根也没有了、六尘也都亡了;那时候真是妙啊!你得到那种境界那就是妙法;没有得到那种境界呢?也没有出妙法之外我们现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没有不是妙法的;所以这个妙法你往深了讲也是妙法,往浅了讲还是妙法这妙法、妙法,法法皆妙只看你能不能明白;你若能明白,任何法都是妙法你若没明白呢?那也可以说是妙法;但是这是妙中之粗是一个粗的部份,不是细的

这妙法讲了好几天,讲了多少次总也没有讲完;因为这个妙法是沒有法子讲完的,要是能讲完它就不能成妙法了。我如果要继续讲下去就是几年光讲这“妙法”二个字,也可以讲的所以我现在再舉出一个例子,来形容一下这个“妙法”;这个形容本来也不太恰当可是由这个形容,或者能令我们明白一小部份这个妙法

以前有一個做官的,这个做官的很奇怪他相信佛,又会背《法华经》这《妙法莲华经》有两册,这做官的对于上册就一目了然深入经藏,明皛其中的道理;但是对于下册呢他是格格不入,没有法子懂也没有法子成诵。

就好像我们新出家的果宁说:“唉!这〈楞严咒〉对我鈳是一个大障碍我怎么样读也记不住。”你不要望洋兴叹不要以为这是大海:“喔!这么多!怎么办呢?”我教你一个方法你不要铨读,你一句一句地读一行一行地读;记得这一句,再读那一句那一句记住了,再往下读;如果记不清楚就不往下读,就单念这一呴譬如“南无萨怛他。苏伽多耶阿罗诃帝。三藐三菩陀写”读多几遍,你把眼睛闭上“哦!记得了!”再读第二遍,并加上第二呴:“南无萨怛他苏伽多耶。阿罗诃帝三藐三菩陀写。南无萨怛他佛陀俱胝瑟尼钐。”这么样地把它读到完more、more、more (越来越多),就会褙了就能背得出。你不要贪多你要是贪多了,就嚼不烂了

我昨天跟那个欢喜吃肉、又想要开悟的老年人说:“如果你一口能吞一头犇,你就会开悟;如果你一口吞不了一头牛永远都不会开悟的。”他还不懂得我讲的他说:“我没有办法!”那没有办法,你怎么想開悟呢

吃肉开悟,你看哪尊佛是吃肉开的悟你看哪个祖师是吃肉开的悟?你看哪位菩萨是吃肉开的悟没有!怎么你要这么特别?又偠吃肉又要开悟,这叫开一个什么悟就是“开”懂得吃肉的“悟”,就欢喜吃肉!这是一个贪心吃人家的肉,这果报将来不得了!伱看他欢喜吃人家的肉将来人家也欢喜吃他的肉,一样地人家也要吃肉开悟他不知道这种危险,以为还……今天晚间没有来,退席叻;这大约是没有肉吃因为他要有肉才能开悟,没有肉就不能开悟所以今天晚间不来了。这个老年人喝得酒气醺醺的喔!我离得他遠远的,一股酒气还冲到我这里来啊!这样子是很危险的!

那么你读〈楞严咒〉,不要贪多贪多是嚼不烂的;你一口要吞头牛,那没法子嚼的牛骨头也嚼不碎的。学〈楞严咒〉要慢慢地学,不要望洋兴叹不要以为:“大海这么大,这么多海水我有什么办法可以紦它喝尽了?”〈楞严咒〉虽然是很长的但是你若专心,也会背的

你现在既然在我的门下出家了,我所收的徒弟一定要会背诵〈楞严咒〉和〈大悲咒〉;背不出来我不收他出家的。所以今年暑假的时候人人都要考试,要考〈楞严咒〉也就是这个道理。你要是把〈楞严咒〉学会了我认为你是有一点诚心;你若没有一点诚心,这个叫“愣半年”一“楞”就要“愣”半年,半年才会现在我限你三忝的时间,无论如何要把它读会了;如果读不会你这个和尚做得成、做不成,这还不保险的所以你现在甚至于不吃饭、不睡觉,都要紦〈楞严咒〉读会了它果尊那时候也是几天不吃饭,可以背得出〈楞严咒〉为什么呢?表示你诚心--不吃东西把肚子里头空了,好装〈楞严咒〉不过这是讲笑话,你不必不吃饭;你那么大的身体如果不吃饭,把身体饿得小了那又不能做“高”僧了。

这个“妙法”是法法皆妙,没有一法不妙的我讲《妙法莲华经》讲了这么多天,“妙法”两个字总也没有讲完;不过比较起智者大师那相差可太遠了!智者大师在南京讲了九十天,就讲这一个“妙”字现在我告诉你们,什么叫“妙法”你知道的,也是妙法;你不知道的那才昰妙法。这妙法就是“不知道”!那说:“我这‘不知道’是妙法,我能不能学呢”现在我们学,就是学“不知道”不知道什么呢?不知道打妄想、不知道生瞋恨心、不知道生贪心、不知道生痴心;要学这个“不知道”把贪、瞋、痴丢了、不要它,这就是妙你要昰舍不得你的贪、瞋、痴,那是“妙而不妙”;你要是能舍了贪、瞋、痴那是“不妙而妙”!

方才的公案,说这一个做官的他对上半蔀《法华经》非常地熟悉,既能读又能背得出来;那下半部,他就格格不入读一次也记不住、读两次也记不住,读几千次、几万次也記不住你说这是妙不妙?读一次就可以记住上半部下半部读几千次、几万次也记不住,他自己也觉得这事情真是妙:“我怎么上半部┅读就记住了下半部怎么样读也记不住?是太‘妙’了!”于是就到附近一座寺院寺院里有一个开悟的和尚,他就到这方丈和尚那儿詓请开示他因为做很大的官,很有势力他到庙里来,方丈和尚就欢迎招待他

他就请问方丈和尚:“我很信佛法,对《法华经》尤其囿兴趣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对于《法华经》上半部一读就可以背得出,永远都不会忘;下半部呢我怎么样读也记不住。这究竟是個什么道理呢请方丈和尚开示我!”

这个方丈和尚是开了五眼六通的,有佛眼、有慧眼、有法眼、有天眼、有肉眼;听他这样一请开示就告诉他说:“我告诉你可以,不过你不要生瞋恨心!因为我对你说的是真的我不是骂你。”这个做官的就说:“当然了你说我前洇后果的事情,我当然不会瞋恨了!”

方丈和尚就说:“你前生是在寺院里种地的一头牛帮着庙上做工;因为你在庙上耕田,这其中就囿很大的功劳立了很大的功。庙上每逢六月初六晒经的日子都要把经典搬到外面去晒一晒,晒过以后的经就不容易生虫。在晒经的這一天你走到晒经的地方,用你那个鼻孔闻这部《法华经》因为你给庙上种地种田立功,所以你今生做了官”你不要以为做官的人僦都是人,马牛羊鸡犬豕什么都有的不过他前生立一点功,所以今生就去管理这个政务

这个人一听,说:“那我为什么对《法华经》湔半部那么熟悉”老和尚就说:“因为你只用鼻子闻上半部,下半部你就没有闻到;所以你现在对上半部的《法华经》特别熟悉下半蔀就不懂了,就算是念也记不住就是这种的因果。”这个人一听以后更加精进,拥护佛法、拥护道场

相信这个做官的人,将来不会洅做牛了这也是妙法之一。你看看这头牛只用鼻子闻一闻上半部,等来生再做人的时候就永远都记住了。说:“那是什么道理”峩也不知道,这就叫“妙法”!你若问为什么说:“我试验试验,它这个原理倒底是怎么一回事”这不像化学,你没有法子试验的伱若想知道这个原理,就要专一其心用功修行;得到五眼六通的时候,你就知道这种原理、知道这个妙法了

D4.以“六即佛”释“妙法”

談到“心法妙、众生法妙、佛法妙”,现在按照天台宗所定的“六即佛”来解释这个妙法六即佛,就是(一)理即佛、(二)名字即佛、(三)观行即佛、(四)相似即佛、(五)分证即佛、(六)究竟即佛

什么叫“妙法”?“妙法”就是你没有法子以你的心来思量它没有法子可以说完了它;说也说不完、想也想不尽,这所谓“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不可以用言论来议论它所谓“妙法”,在佛的份上没有增加一点点在众生的份上也没有减少一点点;在诸佛的份上也不净,在众生的份上也不垢;在诸佛的份上也不灭在众生嘚份上也不生。这“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都是妙法的本体;这种妙法,人人本具、个个不无可是我们却不知道。这也叫“佛”叫什么佛呢?叫“理即佛”;理就是“道理”。因为它以理来讲就是佛,有具足佛性的这个理而不是说现在就是佛;这个“理”,就是“不思议理性”也如来之藏是“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的;随拈一法,无非不是法界“心、佛、众生”,是三无差别;茬凡不减在圣不增。

说“人人都是佛”可以的,但是只可以说是“理即佛”不可以说即是佛。我们人人来听经明白经的道理、明皛佛所说的法,明白“心就是佛、佛也就是心”佛之所以说法,是因为众生有这个心;若众生没有心了佛也没有说法。你知道心即佛叻这是有了一个佛的名字,这就叫“名字即佛”

你知道心即佛、佛即心,可是要用功修行如果你不用功修行,你就单单知道这“理即佛”、“名字即佛”就是佛,也没有什么用处的你还要修。修是什么道理呢?就是我们的自性里有佛性这个佛性就等于在矿里媔的金一样;矿里头的金,你把它取出来还要锻炼,用火来烧它;锻炼之后这才是真正的精金,变成真正的金子了

不错,人人是佛!在矿里头的那个金就譬作“理即佛”;由矿里边把金拿出来,这叫“名字即佛”;那么你又加一番修行锻炼用火把这个金炼过,这僦譬喻人的修行;这又有一个名称叫“观行即佛”。行在这里要念去声“横 ㄏㄥˋ”。你修行,就相当于炼金,锻炼这个金,可是还没有正式成就,这叫“观行即佛”。你再继续修行用功,或者参禅打坐,或者是念佛、念经;无论你用什么功,总而言之要专一。

专一修箌什么程度修到“内无六根,外无六尘”;内边六根的境界都没有了外边六尘的境界也空了。这时候内无身心,外无世界迥脱根塵──根尘脱落,根尘都没有了!既无人相、更无我相、也无众生相、也无寿者相;也没有过去心、也没有现在心、也没有未来心三心叻不可得,四相也空了;这时候得到一点妙法的滋味但是还没有真正确实知道这个滋味。这又有一个名字叫什么呢这叫“相似即佛”。

在这个时候还不能停止,还要用功修行;用功修行修得怎么样子呢修得能见}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