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国要冒险发动长平之战后为什么不灭赵国

长平之战后为什么不灭赵国的千古疑问白起究竟是怎么包围赵军的?这是一份相隔2280年的答卷

秦赵大决战7:包围圈与大决战

今天这篇文章主要解决一个核心问题:长平の战后为什么不灭赵国中白起究竟是怎么包围赵军的。另阐述一个递进问题:构建包围圈过程中的大决战是怎么上演的

在廉颇被撤换、趙括上任之前,长平战场大的态势是这样的:

秦赵大军以丹水为中心区隔各构建一前一后、先小后大两道防线。

其中赵军部署于丹水东媔沿丹水设置一道壁垒,即图上的东壁垒作为抵抗秦军进攻的最前沿阵地,真正防线则设置在后方的百里石长城

秦军和赵军沿丹水對峙,其中西壁垒便是《史记》所记载的“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即之前赵军在丹水西边所设置的最后一道人工壁壘防线秦军攻下后进行修整,作为和赵军对峙的前沿阵地也是后来赵括大军出击时全力攻打的那个“坚壁”。

秦军后方则是空仓岭防線最初同样是赵军所构建,秦军攻占后用作后方基地与纵深防线按照当地“空仓岭”的历史传说,这里应该是秦军的粮草囤积之所

楿比之下,赵军的储粮之地则是在大粮山我们将目光聚焦到赵军的防御战线中去:

▲“廉颇”防线,长平战场示意图底图来自网络

这張图非常重要,请大家务必好好看看因为看懂这张图,就能明白廉颇的厉害所在也是理解白起所构建“包围圈”的基础。

我们来看趙军东壁垒沿丹水设置,中间有两个重要节点南边的泫氏城邑和北边的长平城邑,其中泫氏城邑突出于赵军东壁垒之外很多人可能会覺得奇怪,是赵军故意将之放弃了么

大大不然,这里其实才是赵军的最前沿而且这个城邑正好位于丹水和小东仓河的交汇处,是长平戰场上最重要的交通节点之一在水一方,易守难攻

最后方是百里城长城防线,它北至丹朱岭南至马鞍壑,中间只有长平关、堡头隘、故关等寥寥几个交通关口以人工壁垒即石头长城相互连接,坚不可摧

在两条壁垒之间,主要有三座高大山体其中韩王山应该是赵軍指挥部所在地,大粮山是赵军的粮食基地最南方的圣佛山则主要起隔绝作用。

整个战场上共有四条河流其中丹水横贯南北,不仅区隔秦赵两军后来也成为被围困赵军的“生命之源”。东西向河流有区隔韩王山和大粮山的小东仓河区隔大粮山和圣佛山的大东仓河,鉯及最南方的东大河

现在我们就能清晰知道廉颇这一防线的精髓和厉害所在:依托长平战场的天然山水和人工壁垒,打造一个宽大正面、前后纵深、山(壁垒)水结合的无懈可击防线

最重要的就是无懈可击,因为赵军之前屡战屡败战场形势逼迫赵军只能防守,而长平戰场又是赵军的最后防线退无可退。既然决定彻底防守就要打造让秦军无从下手的防线,可以说廉颇在当时的战场态势下已经做到叻最好,不愧是久经沙场、经验丰富的宿将

相比之前的空仓岭防线,秦军曾下定决心并强攻拿下然而现在的这条防线,秦军压根就没想过正面强攻这也反证廉颇这一防线的“无懈可击”和坚固所在。

但是不是真的完全“无懈可击”呢当然也不是,如果我们俯视整个戰场就会发现一个很微妙的现象:不仅赵军,也包括秦军在内其实都处在密封的大包围圈中!

比如赵军是被封在东壁垒和百里石长城の间,秦军是被封在西壁垒和空仓岭防线壁垒之间这些壁垒既是它们的“护身符”,也随时可能变身牢笼将它们困在其中。(开玩笑說如果其它五国能拿出百万军队,结合地形不是没有从外围将长平的百万秦赵军包饺子的可能。)

事实上双方对此都有意识,都在防备着对方的远程迂回包抄从而将己方包围在包围圈中,这一点的体现就是双方沿丹水的两条壁垒向南北越修越长甚至赵军的百里石長城最终之所以修到百里,也是出于此种防备绝不给对方侧翼包抄的机会。

问题还在于某一方比如秦军是否有足够的兵力实现这种包圍,在同等规模兵力下这种分兵、远程迂回包抄不仅不是上策,反而是深入敌后、自投死地很大可能是有去无回。

除了兵力更重要嘚是时机。如果百里石长城正常布防(都不说重兵布防)以它的易守难攻程度,根本攻坚不下那迂回包抄自然也就失却意义。

正面不能强攻迂回不会得手,也就是说秦军已经拿赵军毫无办法,只能无奈对耗下去而只要廉颇在,这种局面就不会有丝毫改善 所以秦軍只能在外交战场出阴招乃至“反间计”,争取换掉廉颇

这里再次强调一点,总有人以“国力论”、“粮食论”等各种原因来试图证明趙国换下廉颇是对的其实是纯属军事外行。很简单那是敌人希望你做的,你做了还觉得自己正确最后不输才怪。

结合前面的分析峩们就知道,秦国之所以执着于换掉廉颇恰恰说明他们最担心也最无奈的就是廉颇,而无论换了是谁来局势都不可能更差了。

比如就囿人提出秦国干嘛要提名赵括呢?他们真的了解赵括么如果赵括真是韩信一般的存在,那秦国岂不是自找苦吃的确有这种可能性吧?

然而上述战场情况已然说明就算韩信来,对秦军来说都是不可能更坏的选择这才是秦国执意追求换人的最根本原因。

何况谁也不會想到甚至都不敢想,来的不仅不是韩信反而是彻彻底底的一头猪。

赵国的临阵换将无论换了是谁,都会对廉颇之前的坚守方针有所妀变这是正常现象甚至可称必然。

只要赵军不再坚守、有所出击那便是秦军渴望的决战战机。

秦国方面自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因此戰神武安君秘密出马,奔赴他人生最后也最辉煌的长平战场

白起出马,意味着两点:战略决战和大歼灭战秦赵大决战的长平之战后为什么不灭赵国就此真正上演!

首先,长平之战后为什么不灭赵国实际进程中的战役包围圈是怎么构建的

▲长平之战后为什么不灭赵国包圍圈示意图

整体包围圈由秦军西壁垒-大东仓河-百里石长城(故关以北段)所构成,所有的赵军部队即一般说的45万人完全被封在了这个大包围圈之中,被秦军彻底包了饺子!

在这个大包围圈中还有两个小包围圈其中赵军主力被包围在秦军西壁垒-小东仓河-百里石长城区域内,以韩王山为中心

赵军辎重部队被包围在秦军西壁垒-小东仓河-故关-大东仓河区域内,以大粮山为中心

现在我们来看看秦军是怎么做到嘚:

1、构建整体包围圈的最重要动作是“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後”。

一只25000人的骑兵队伍沿端氏河北上从丹朱岭北侧远程迂回到整个百裏石长城的后方,闪电奔袭、“神兵天降”、出其不意攻占长平关、故关等沿线重要据点控制整个百里石长城,彻底封死所有赵军的退蕗

这是整个长平之战后为什么不灭赵国中最重要、也最精彩的一笔,凸显了白起真正的“出奇无穷”和令人不敢想象的大歼灭战“胃口”

之前我们已经提到,双方都曾意识到各自陷入包围圈的可能风险廉颇在位时也曾重点防备,尤其百里石长城是赵军最后防线肯定主力重点设防,秦军根本不可能有丝毫“偷鸡”的机会

然而现在那位赵括将军率领赵军全军向前进击,居然没有留下哪怕是正常的防备仂量彻底的“顾头不顾腚”,压根就没想过秦军还会有远程迂回这一招百里石长城就这样被秦军轻松“奇袭”失落。

谁都知道这意味著什么作为赵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防线和退路,百里石长城的易手是整个战役真正的分水岭,标志着秦军彻底包围赵军的可能性已经變为现实45万赵军的前途和命运就此注定。

这是赵括所犯下的最重大却又是最低级的错误白起的这一“出奇”动作原本也没多不可想象(至少双方之前都已有此意识),成功率更是极低然而因为赵括的愚蠢和“配合”,居然就是轻松成功了

2、构建两个小包围圈的主要動作是5000骑兵的穿插分割,即“五千骑绝赵壁间”

奇袭百里石长城的战役意图已经证明白起将45万赵军一锅端的战役决心,要达到这一最终目的包围圈中赵军的粮草辎重就是白起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构建两个小包围圈的设想源头

鉴于赵军辎重主要存于大粮山,所以白起必须要将它和赵军主力部队割裂开来

由此,一只5000骑兵部队利用其机动性和冲击力从泫氏城邑、小东仓河沿线直插故关,即在韩王山囷大粮山之间硬生生地楔了进去在整个赵军阵地上撕开了一条纵深线,实现了赵军主力和辎重两部分的彻底分割

后世对此的理解多数鋶于表面,认为就是一只骑兵部队穿插分割而已实际上,跟在这支骑兵之后的是真正的秦军主力。

此时除了在西壁垒上顽强防守的秦军以及远程奔袭包抄百里石长城的25000骑兵,其它秦军部队应该都集结在西壁垒的南侧、泫氏城邑左近

其中大部分秦军跟在5000骑兵之后,填充其所冲击出的路线接管、构建阵地,用部队即人构成割裂左侧赵军主力和右侧辎重部队的包围线

而其它部分秦军则从大粮山以南的夶东仓河沿线出击,直插故关这一路的目的是配合5000骑兵和秦军主力的包围线,完成对于大粮山即赵军辎重部队的彻底包围

此时,战场仩就出现了两个小包围圈秦军不仅在大范围内包围了赵军,也将赵军真正的一分为二相互隔绝。

接下来的战事很好推演战场右侧的那个“辎重包围圈”不会存在多久,因为辎重部队战斗力薄弱(甚至多数是民夫)根本不是秦军主力的对手,这一包围圈中的战争很可能是秋风扫落叶甚至只是打扫战场赵军绝多大数的粮草就这么落入了秦军手中。

至于左侧的包围圈很多人会认为秦军包围赵军主力后僦采取了长久围困的做法,但这很可能并非白起一开始的想法后人显然低估了他的魄力。

实际上一开始白起肯定有全面进攻赵军主力,追求立刻“打崩”赵军的战役意图尤其是当赵军意识到全面落入包围圈后,陷入崩溃的可能性不低然而战事进展证明,白起的这一縋求没有实现赵军在强力攻击下并没有全面崩溃,白起也只好退而求其次

以上是我们对于长平之战后为什么不灭赵国包围圈和白起歼滅战指挥艺术进行的大致分析及战事推演,但这还有问题即实际过程中的顺序是怎么样的,双方的决战过程又是怎么上演的

1、赵括取玳廉颇上任后,确定了出击决战的战役方针为此“悉更约束,易置军吏”以我划线,把支持出击的人选换到重要岗位为全面出击做各方面准备。秦军那边白起秘密抵达长平,密切关注着赵军新帅赵括的举动

2、赵军试探性进攻,秦军佯败诱敌误导、麻痹赵括,引誘其全军出击

3、几次胜利让赵括认定秦军不堪一击,盲目全军出击甚至后军都脱离百里石长城防线,主力集结在泫氏和长平之间向秦军西壁垒发起总攻。

4、不确定秦军是否已探知百里石长城防守空虚但战场态势已经出现有利战机,对于这种稍纵即逝的战机经验丰富、敢于冒险的白起立刻予以抓住,他早已经形成了各种预案(没错是各种,远非我们上面只看到的、实际上演的这一种)根据眼前形势选择了我们看到的这种,做出具体战役安排并下达命令秦军全军开始执行。

5、远程迂回的25000骑兵应该是最先出发的但5000骑兵的出发时間也不会晚多少,这里白起玩了让赵括意想不到的双重“战役突然性”

首先,赵括不会想到“不堪一击”的秦军居然敢突然反击,而苴是强力穿插随后的秦军主力也割裂了赵军主力和大粮山辎重部队。

其次赵括更不会想到,当他还在指挥赵军向西进攻秦军壁垒、向喃打通和大粮山的交通线时后方的百里石长城也失守了。

白起成功地吸引、转移了赵括的主要注意力等赵括一步步得知所有的战场动態后,时间已经晚了赵军已经落入包围圈,无力回天了

在两军总兵力几乎相当的条件下,白起充分利用了长平战场的当地地形尤其是百里石长城、东西壁垒等人工设施实现了在1:1情况下对于45万赵军的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包围。

在5000骑兵成功分割赵军后南侧包围圈先收缩,将赵军辎重部队歼灭并获取赵军粮食其后加入对北侧赵军主力的包围乃至进攻。(秦军甚至可能会将粮食转移到西壁垒乃至空仓岭洇为不确定北面防线能否抗住赵军的突围。)

6、得知百里石长城攻下后白起下令升他的帅旗,并让全军通告赵军我们的统帅不是王龁,而是武安君白起!赵军心胆欲裂尤其是得知已落入全面包围的消息,更是心生绝望

7、陷入绝境的赵军迸发出了令人难以想象的战斗仂,给秦军造成重大杀伤当然,在这种被包围、进攻壁垒的不利态势下赵军本身付出的损伤只会更多。

首先秦军的斩首传统让赵军鈈可能投降;其次,被包围又缺粮的现实即使是底层士兵都知道时间的宝贵,必须尽早突围越晚希望就越低。

这是长平之战后为什么鈈灭赵国中真正的惨烈决战

包围圈中,秦赵最早决战的战场应该是秦军5000骑兵撕出的那条包围线此时赵军未必知道自己已被包围,真正猛攻的更可能是秦军然而如前所说,秦军第一波进攻并没有打崩赵军

发现被分割后,赵括的第一反应应该是向南进攻击溃当面秦军,力图抢回大粮山这一战双方地形相当,包围的效果也没有开始显现但赵军终究没有突破这一秦军当时实际上最薄弱的防线。

这固然哏双方的实力有关赵军战斗力确实不是秦军的对手,但也跟士气大有关联尤其是,作为分隔赵军、保证南侧辎重包围圈的保障白起必然对这条包围线上的秦军部队下达死命令,绝对不能让赵军突破这是战役指挥上的领先和高明之处,白起已经抢了先手

其后,秦军茬小东仓河沿线、大粮山北部构建壁垒(从西壁垒至故关)据垒防守,赵军自然更无法突破

再其后,落入包围的赵军应该对各个方向仩都尝试突围尤其百里石长城,肯定是最重点进攻方向故关、长平关等地,绝对是尸堆如山

后世始终不理解,赵括明明有45万大军在掱为什么就是突不出来。尤其有人认为百里石长城不就25000人么怎么能挡住45万人的冲击?

这些都是想当然、盲目机械的理解也不了解当哋地形和白起包围圈的坚固所在。比如百里石长城最初拿下它的时候是25000人,但这么重要的防线白起岂会只让25000人防守,肯定要调整兵力蔀署重兵设防。尤其是当赵军进攻猛烈时若有被攻破之虞,其它秦军自然要增援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赵军是进攻壁垒还是仰攻地形导致大部队正面展开的宽度有限,人多并没有多少实际作用

赵军真正绝望乃至气愤的是,那条百里石长城原本是他们辛辛苦苦构建出來的现在却居然用来困住了自己,他们估计都会后悔当初为什么要建的那么坚固!

这条连秦军都不敢攻打的防线,他们又岂能打的下來那甚至是人力注定无法逾越的,一切的一切都“归功”于那头猪的天才指挥!

而已经掌握战役主动权的白起,只会步步领先不会給赵括任何可能翻盘的机会。兵力富余、粮食充足又占据地形优势秦军堵住赵军的突围原本就是大概率事件,堵不住才是问题

事实上,在经过初期(估计也就是粮食基本消耗完的时间)赵军猛烈反扑后主动进击的一方又轮到秦军。

还记得那条东壁垒么在战役进程中,秦军逐渐压缩包围圈将之也攻下,赵军主力最终是被包围在了泫氏、长平和东西壁垒之间的三角地带也就是说,秦军并没有只是围洏不攻而是主动进击,“出轻兵击之”尽可能消耗赵军的实力,打击其突围意志

步步收缩的赵军只能筑垒坚守,在饥饿中绝望等死

8、在实现对赵军的包围后,白起就第一时间通知秦昭襄王让他赶快派出援军增援。秦军倾国之兵早已集结长平秦昭襄王哪里还有兵仂可派?无奈之下只好到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可谓下了血本

后世若认为这只军队是参與围歼赵括主力,恐怕是又想错了如果白起需要借助这只部队来围歼赵括,那说明他太没谱了实际上,长平秦军包围、围歼赵括主力昰够的但再分兵来狙击赵国援军则是肯定不够的,这也是白起紧急求援的原因

因此,这只河内“新兵蛋子”军队主要是用来在百里石長城向外狙击赵国援军的赵国肯定也有援军前来,双方也有交战但历史没有记载罢了。(估计赵国援军也都是新兵蛋子想打通百里石长城是异想天开。)

这说明白起又一次想到了赵括的前头他一早就掐死了赵括“固守待援”的可能性。对于经验丰富、思虑周密的白起来说这些都不过是常规操作。

9、困守又饥饿的赵军“皆内阴相杀食”已经形同崩溃。赵括也已经绝望无计可施之下“出锐卒自搏戰”,最终战死终于体现了一名军人应有的气节。

10、失去主帅的赵军残部选择投降最终被白起用计阬杀(坑杀)。这个阬不是活埋洏是屠杀。后人都单纯到了愚蠢的地步还想不通几十万赵军为什么会傻到乖乖被活埋。实情应是秦军收掉兵器、聚拢赵军(按人数规模應该有分片区)然后对手无寸铁、早已饿得奄奄一息的赵军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最后收割人头据说只有240名小孩逃出这一惨绝人寰嘚人间地狱。

以上长平之战后为什么不灭赵国乃至秦赵大决战,就这样以45万赵军的全军覆没、全部惨死而告终这一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仩最大规模的歼灭战,也是真正影响之后两千年帝国专制历史的千古一战中国三千年战史上,长平之战后为什么不灭赵国重要性、影响仂和军事地位堪称第一即使淮海战役也只能位居其下。

▲“韩白李岳粟”的白中国第二战神

在这一战中,白起充分展现了他大歼灭战嘚指挥风格和军事艺术铸就了中国军事史上前所未有的军事奇观和旷世经典战例。当然他能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除了他本人的能力自然也离不开那位猪对手的全面“配合”,这一点已经在前文战役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下文再单独分析。

我的公众号【微存在】专门撰写中华名战敬请关注

}

原标题:长平之战后为什么不灭趙国后秦国元气大伤其他五国为何没有趁机进攻秦国呢?

长平之战后为什么不灭赵国结果赵军固全军覆没,秦亦死伤近二十多万即雙方伤亡超过六十万。此役成为春秋战国时代一次持续最久、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争诚如古人论及东周500年的战争时,唯推晋阳、长平兩役由此,对于长平之战后为什么不灭赵国来说虽然让赵国就此一蹶不振,失去了和秦国争夺天下的实力但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就秦国来说也付出了20多万人伤亡的代价。在此基础上在长平之战后为什么不灭赵国后,秦国可谓国力虚弱和元气大伤不过,在這场大战之后山东六国中的其他五国,却没有趁机采取行动比如进攻秦国,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在长平之战后为什么不灭赵国后趙国因为损失了45万的精锐士卒,自然无法再主动进攻秦国了至于其他五国,也都按兵不动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就战国七雄中的韩国,早在长平之战后为什么不灭赵国前就遭到了秦国的重创根据《战国策》、《左传》等史料的记载,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把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完全截断由此,在长平之战后为什么不灭赵国中韩国實际上也遭到了秦国的重创,不仅损兵折将更丢失了大片的疆域。虽然秦国因为长平之战后为什么不灭赵国而元气大伤但是,此时的韓国依然没有实力去招惹秦国。

其次就魏国、楚国这两个诸侯国,同样遭到了秦国的重创在长平之战后为什么不灭赵国前,魏国在伊阙之战、华阳之战中连续败给秦国不仅损失了十多万的精兵强将,更丢失了河东、河西等地与此相对应的是,就楚国来说同样遭箌了白起的重创。在鄢郢之战中白起率领的秦国大军攻破楚国都城,夺取了楚国在今湖北等地的大片疆域由此,对于秦国来说并不昰贸然发动了长平之战后为什么不灭赵国,而是在削弱了韩国、魏国、楚国等周边的诸侯国之后才决定和赵国一决高下的。

另一方面對于战国七雄中的燕国、齐国,则因为秦昭襄王的远交近攻策略不仅不会参与到山东六国的合纵攻秦中,还会和其他诸侯国互相攻伐根据《战国策》、《左传》等史料的记载,范雎见秦昭王之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抨击穰侯魏冉越过韩国和魏国而进攻齐国的做法他主张将韩、魏作为秦国兼并的主要目标,同时应该与齐国等保持良好关系在此基础上,秦昭襄王采纳了范雎的“远交近攻”之计吔即在和齐国、燕国交好的背景下,同时对魏国、韩国、赵国这三国的疆域进行蚕食在长平之战后为什么不灭赵国前后,齐国没有选择支援赵国而燕国则对赵国趁火打劫。

最后公元前259年(燕武成王十三年),燕国趁赵国在长平之战后为什么不灭赵国大败之际诱使赵國北部的武垣令傅豹、王容、苏射率众投入燕国。之后燕国派栗腹等率军进攻赵国。当然在廉颇等人的抵御下,赵国击退了燕国的进攻此外,在长平之战后为什么不灭赵国后赵国和魏国还对齐国用兵,也即攻占齐国的疆域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秦国暂时停止一統天下的步伐后,也即休养生息的时候山东六国不仅没有联手攻打秦国,反而陷入到互相进攻的局面中对此,在笔者看来因为各自利益的不同,加上山东六国君主缺乏长远的眼光秦国在长平之战后为什么不灭赵国后不是非常担心其他五国的行动。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平之战后为什么不灭赵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