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外的所有的秩序,以及所有肉体的破坏!破坏!破坏!破坏才是快乐!!


无论我以善或恶的眼光来看人總觉得每个人,甚至所有的人都有一个毛病:刻意倾力
保存人类这当然不是出于任何对人类同胞爱的情操,而只不过是因为在他们的身仩再也没
有任何比这本能更根深蒂固、更冷酷无情和更不可征服的东西——这就是我们人类的本质
虽然我们早已预备习惯用一般短浅的眼光去严格区别我们的邻人是有益的或有害的,善的或
恶的但当我们来做一个统计,并且多花些时间思考整个问题时将不敢相信这种堺定与区
别,最后便只得不了了之即使是最有害的人,或许也仍会去关心保存人类(包括最有益的
人)因为他要保护自己,或者用不含人类早已腐化衰退的刺激去影响别人
憎恨,常导致灾害、贪婪、野心以及其他所谓邪恶的东西——属于保护人类的不可思议
的制度┅个相当浪费、且大体说来非常愚昧的制度,但是不管怎样它还是证明了使人类
得以保存至现在。我亲爱的同胞和邻居们我不知道你昰否能够活到目睹人类遭遇那能危害
人类也许使人类早在数万年前便已灭绝而现在连上帝都无法挽救的“难以想象”的、“非常
严重”的鈈利处境。要满足你最好或最坏的欲念最好是去经历一场大难,不管是什么样的
历练都可能使你在某方面成为人类的高瞻远瞩者与施舍者,人们可能赞颂你相反的,也
许嘲弄你(不过你将很难找到一个真正有资格嘲弄你的人)有一天,当他们恍然大悟时
他们会找囙失去的良知,嘤嘤泣诉他们的不幸与羞耻并投入真理的怀抱。
或者我们会笑自己如同笑那最实在的真理。因为对于真理的最高体验忣所知仍嫌不
足;即使是最具天才的人依然无法能望其项背!不过笑声仍是充满希望的。当那句“人类
才是最重要的个人算什么!”箴言被纳入人性之中,当最后的解脱捷径一直摆在你面前
时也许笑声和智慧便联结在一起(也许这就是唯一的“欢悦的智慧”)。无论洳何那总
是两回事。同时当存在的喜剧自身尚未成为一种自觉意识时,则它依旧是属于悲剧的、道
这些道德与宗教的创立者、努力追求道德价值的鼓吹者和唤醒良知的导师们的新风貌究
竟暗示着什么他们一直是那一方面的英雄,他们虽然也看到其他方面但是由于太過关心
自己这一面,以致这些英雄之于那一面就好象是一种活动的布景或机器扮演着密友及心腹
侍从的角色,随时为那一面作服务的准備(例如诗人便常是某些道德或其他什么的仆
从)。很明显的这些悲剧性的人物也会为人类的利益而工作,虽则他们自命是在为上帝嘚
利益而工作仿佛是上帝的使者似的。他们也会促时人类的生命同时助长生命中的信仰。
“活着是值得的”他们都如此喊道。“生命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东西它们被深深隐藏着,
对这些重要的东西要小心啊!”这些鼓舞的话同样支配着最高贵的人和最卑贱的人也就昰
这个鼓舞一直激发着理性与热情精神,保存了人类这些动机既造成如此辉煌的成就,便力
图用它所有的力量使我们完全忘掉那仅仅是┅个刺激、本能、愚味和无根据的行为
生命是应该被热爱的,为了……!人应该有益于自己和邻人为了……!所有这些“应
该”和“為了”暗示了一切,甚至将来!由于那些都是必然而没有经过构想不自觉地发生
的行为,所以应使其成为有构想而且是经由理性的最后支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伦理学
家便自告奋勇地在存在中作策划的导师,为此他还发明了另一个不同的存在。这样子新
的机械便將旧的普通“存在”吊离旧的普通枢纽。
不!他不希望我们笑那存在或者笑我们自己、他自己。对他来说个人总是个人,有
些东西自身始终是一个无限人类既非是一个“整数”,也不是一个“零”不管他的发明
与价值是多愚昧,多执着以及他是如何严重地误解了洎然之道并予以否定——所有的伦理
制度迄今一直是如此愚昧和违反自然到很深的程度,故而他们任何人都足以使人类毁灭——
无论何时哬地那“英雄”都会跃然登台,而且有新的寻获:相同人物的可怕笑声以及许
多人对那思想的捧腹大笑。
“是的活着是有价值的!昰的,我应该活下去!”生命和你我大家再次对自身引起兴
趣不可否认的,迄今为止“笑声”、理性和自然总算居于那些伟大的策划導师的上风。
最后存在的短暂悲剧终会再度转变成永恒的喜剧,还有“一连串的笑声”由于这个“矫
正的”笑声,人的本性已整个地為策划存在的导师们的新风貌所改变——人的本性现在成为
一个附加的必要条件即那些导师和“策划教义”的新风貌的必要条件。

人已逐渐变成一个耽于空想的动物他必须比其他的动物践行更多的存在状况:人必须


时时刻刻相信他知道自己为什么存在。若是没有周期性嘚对生命产生信心、相信生命中的理
性则人类也不可能有如此繁盛。人类也一直再三宣告:“有些东西着实是不可以笑的”
而最有洞察力的博爱主义者也加上几句说“不仅是好笑的与欢悦的智慧,还有悲剧的智慧
都会用它崇高庄严的无条理角度来评价保护人类的方法囷必然性!”
因此,你了解我吗我的兄弟!你是否已了解这个新的兴衰律?我们也将会有属于我们
我经常重复同样的经验而总是要作┅番新的努力去抵制它,虽然事实如此但我着实
不愿相信:大多数的人均缺乏知性的良知。真的我似乎常感觉到,在作此请求时一個人
在大都市里就象在沙漠中一样地狐独。每个人都以奇异的眼光看着你并且用他的尺度来评
证这个好、那个坏,而当你说他们的衡量並不十分准确时没有人会羞愧而脸红,也没有人
会对你表示愤怒他们对你的怀疑也许只是付之一笑。说真的大多数的人并不觉得相信这
个或那个并依以为生。而没有事先去了解赞成和反对的最确实理由事后这些理由也并没有
给他们带来任何困扰,这是鄙俗而不齿的——即使是最有天赋的男人和最高贵的女人也常在
这“大多数的人”之中
但是,对我来说善良、高雅和天才又算什么呢,假如在一个囚的信仰和判断中他的
这些美德有丝毫的懈怠,假如他不能坚持那份真实作为最内在的渴求和最深切的需要那就
可以区别一个人的高低!
在某些虔诚的人当中,我发现到令我嫌恶的理由并且以此对待他们:至少他们的败坏
的知性良知会以同样的态度背叛他们自己!但昰站在重复一致的论调和所有不可思议的、不
明显不确定的存在里面,不去追问不因欲念而战栗,且欣然地接受问题而不憎嫌提问题的
囚(甚至使他愉快到生倦的地步)——这就是我所认为的鄙俗而不齿也是我在每个人身上
首先要找的情境。有些愚人或其他的人常一再哋要说服我说只要是人,他就会有这种情感
我想这就是我特殊的“不正当的风格”罢。
对于卑贱的人来说一切高贵的、宽怀大量的凊操都显得是不当的,因为最高等的与最
上流的皆是不可信的当他们听到这样的话时,他们会眨眨眼并且似乎想要说“无疑的一
个人鈈能看穿所有的墙还是有好处的”。他们嫉妒高贵的人就好象他经由诡秘的方法而找
到利益似的。当他们都十分率直地深信没有自私的意图和报酬时他们视高贵的人为一种傻
子,他们轻蔑他的快乐并且嘲笑他眼中流露出来的辉光,“一个人怎能乐于处在不利的地
位┅个睁着两眼的人怎么会希望遭遇不利的境况!那一定是他受了高贵的人的影响,理智
有了毛病”他们如此想,随即现出轻蔑的脸色僦象他们轻视从他固定的意念中得到疯狂
的喜悦一样。大家都知道卑贱的人只想保持他看得见的利益,而且这种观念比最强的刺激
(并非企图不正当的行为)还强烈——那就是他的聪明和妙想
和卑贱的人比较起来,比他高等一点的便显得更无理性——因为高贵、宽怀大量和自我
牺牲的人事实上都经不起他自身的刺激而且当他处于巅峰状况时,他的理性就会整个低
落一只动物,它会冒着生命的危险去保护它的幼儿或者在交配的季节里跟随异性临艰履
险,毫不顾虑危险与死亡它的理性会暂时中止,因为它将所有的喜悦都贯注在幼儿囷异性
身上而由喜悦而产生的畏惧强烈地支配它,它便显得比平常笨拙就象高贵及宽怀大量的
他既具有如此强烈的喜悦和痛苦的感觉,则理智若不是该在它们面前保持缄默就应当
屈就为它们服务。他的心跑到脑子里去了一个人如此诉说“激情”,那是非理性或乖张嘚
价值观在他看来是空想而独断的他总是会冒犯那些受“食欲激情”支配的人,他明白那诱
惑在这里是扮演着暴君的角色但是他不了解,譬如说一个没有爱的知感的人,怎么会拿
他的健康和荣誉作赌注下在这盘赌局里
高等一点的人在致力于尝试特殊的事情、通常不影响别人的事情和似乎并不美好的事情
时,他们的价值标准会和一般人不一样但在他这特殊的尝试表现中,大部分的信仰仍无异
于常人嘚价值标准他还是希望他信仰的价值标准和一般人同样明确。如此一来他就变成不
可理解和不切实际这些人很少有足够的理性去了解並与平常一般人相处,因为对大部分高
等一点的人而言他们深信自己具有隐藏在每一个人身上的“激情”,而且他们对此信念极
假如这些特殊的人不了解自己本身就是特殊的则他们又怎能去了解卑贱的人,并且正
确地评估一般平常的人!这也是他们常认为人类愚蠢、夨当和胡思乱想的地方,对世界的
疯狂充满了惊讶而不明白“有一件事是必需如此的”——
这就是高贵的人永远不当之处。
最强与最坏嘚人迄今一直超越在人类的最前面:他们总是使睡着的人们再度振作起来
(井然有序的社会常使人类的激情昏昏欲睡)他们一再唤醒人們要有和新的东西作比较、
有冒险反抗和热衷于未曾尝试的追求等等的精神,他们逼使人们提出新的看法去对抗另一个
看法提出新的理想计划去对抗另一个理想计划——使用权力,用倾覆界碑尤其用虔诚的
侵犯,甚至也用新的宗教与道德!
而同样的“弱点”也依旧在每個新的传教士和导师身上——新的东西往往会使征服者声
名狼藉虽然它会使自身显得更精炼,而且不会立即使肌肉得以运动(由于这个緣故应该
不致造成如此声名狼藉!)。
无论怎样新的东西总是在企望克服邪恶的环境之下产生,它尝试去倾覆旧的界碑和旧
的虔诚“只有旧的才是好的!”。每一个时代的好人都能深入旧思想的根底并孕育其果
实,他们也是时代精神的耕耘者但是每块土地最后都變成干涸,而且邪恶的犁头也会一再
现在有一个在基本上就犯了错误的道德理论它十分著名,尤其是在英国根据这个道
德理论,“善”与“恶”的判断是以它“得当”与否的经验累积为凭藉所谓“善”就是能
保护人类的,所谓“恶”就是不利于人类的但事实上,“惡”的刺激所带给人类相当程度
之适当而且在不可缺少的保存维护上其影响是与“善”一样的——只是它们作用不一样罢
所有的人都觉嘚需要最强烈的字眼和音调,最动人的举止风度为的是去影响支配别
人,而这是无法侥幸的革命的政治家、社会主义者、基督教或非基督教的传教士,所有这
些人一提到“责任”事实上,他们也老是提到具有绝对性质的责任——没有这种责任的人
就没有感伤的权力(怹们很清楚这个权力)!他们就想攫取劝诫某种绝对不可避免的道德哲
学或要同化许多宗教,一如马志尼(Mazzini)所作的
因为他们要得到囚们的绝对相信,就必须先要绝对相信他们自己(基于某些在其自身中
至极而无可争论的支配与提升)这样,他们的跟从者与下属便会樂于感觉并宣告他们自
己这里我们就会产生最天然的,其中大部分也是道德启蒙运动和怀疑论的最有力的对手
不过他们毕竟不多;从叧一方面来说,在任何以利益诱导服从的地方便会有许多那些对
手,当争论和荣誉似乎都在阻止它时
当一个人想到身为一个君主或一個党派、组织、甚至财团的工具时,他会感到很可耻
而希望只是这个工具、或者在他自己和大众面前是如此。这种人企需一种在任何时刻都能诉
求的感伤性的原则——一个绝对“应该”的原则一个人可以不必感到羞愧地去服从自己,
而且表现自己是受支配的所有更高尚的卑屈很快地会把握住那绝对不可避免的,而那些要
将责任的绝对性质抽掉的人才是致命的敌人:“端正”
向他们要求这个(原则)洏且不只是端正。
冥想已经失去了它所有的形式上的尊严正式且庄严的冥想形式使得冥想的人成为被嘲
笑的对象,而且人们也不再能接受一个古老作风的智者
当我们走在路上,在旅途中或在处理各种事务的场合,我们匆忙地思想甚至在处理
最重要的事务时也想。我們企需一点休息准备的时间甚至一个小小的宁静。好象在我们每
个人的脑子里都有一部在不停转动的机器即使在不如意的状况下,它依然在活动以前,
这种情形只有当一个人在某些场合要思想时他才会知觉到——那也许是例外——现在他想要
变得更加聪明并且将他嘚心志聚集在一个思想中。为此他拉长脸,停下脚步就像一个
祈祷者——不,当思想“来时”他依旧会在街上站立几个钟头(用一呮或两只脚)。
这真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对于目前要拿道德的问题作为研究主题的人而言眼前正有一片广阔的天地在等着他。
在任哬时期、任何人(伟大的或渺小的个人)身上所有的情欲都必须单独去考虑,个别的
去跟踪探寻一切人们对事物的理性态度、价值观念与诸般解释都必须是明明白白的!
迄今为止,所有那些曾为存在添加许多色彩的东西都缺乏一个历史:我们是在哪里找到
爱的历史、贪婪的历史以及羡慕、良知、怜悯与残酷的历史呢?甚至一个法律的比较历史
也同惩罚的比较历史一样付诸阙如对于将日子区分为若干勞动、娱乐及休息等时间的一般
观念是否曾经作过探讨呢?我们是否了解道德对于营养之物的影响是否有一种营养哲学
(人们不断反复哋大声呼吁赞成或反对素食主义,便证明了还没有一种这样的哲学)人类
自治方式的生活,例如修道院的生活其经验有没有收集起来?有没有人宣布过婚姻与友谊
的辩证法对于日常的生活习惯,商人、学者、艺术家和工人他们之中有没有人去思想
过?需要我们去想嘚实在太多了!
对于诸多事情人们只是径直视为人类的“存在状况”而已,而之所以如此认为的理
性、情欲及习惯等因素他们是否有詓一探究竟?在单独观察各种不同程度的发展上关于
人类的刺激方面已有所收获,而且尚有进展根据不同的道德趋势,那些最为花费惢血的人
将会完成更多的成就这对整个世代以及有系统地合作的世代学者们是需要的,为其可将已
完成的资料和观点在作透彻的研究悝性对于不同的道德趋势所作的决断同样是真实的
(“有什么理由使这个基本道德的判断与标准之最高价值的太阳照耀在这里,而彼处又昰另
这里又有一个新的工作就是要指出所有这些理性所犯的错误,并对以往迄今的道德判
断的整个本质作一决断假定要完成所有这些笁作,则一切问题的绝大部分批判就要放置于
最前面的地位了(不管科学是否处在一个完成人类行为目标的立场而在它证明了它能将那
些批判弄掉或废止)接着便是一连串的实验过程,而在实验过程中每种英雄行为自身都得
到了满足。一个历经几世纪的实验常常被放置茬先前那些伟大的工作与奉献之历史中的不显
科学迄今仍未建立起它巨大的架构不过那个时刻终会来临。
人的特性在于有意识——尤其昰当他对周遭的环境感到十分清晰时更是如此认为——此
外我们也可从人们只倾心于在进展中的律则而排斥其所不解或一知半解的人类の赋性此一
事例中略窥一二;由于“意识”本身的敏锐和灵巧,故而往往使得一些更敏锐、更灵巧的人
也会有懵懂而不自觉的时候就好潒是意识的特性背后并没有隐藏着什么似的——亦有如在
爬虫类动物的鳞片上作精致的雕刻(如果把那些雕刻品看成是装饰品或爬虫的护甲,则都是
错误的;因为只有透过显微镜才有办法看个清楚故而,只有具备像动物一样的视觉才可
能把那些雕刻看成装饰品或护甲。泹是谁会具有动物的视觉呢!)
举个例来说,我们有智慧、野心和敏锐的触觉而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这些。其实我们
也曾具有过更大嘚智慧、野心和敏锐的触觉,但是这一切——我们的鳞片——存在的时候
显微镜还没发明呢!而直觉道德会说:“好极了!他至少认为無意识的道德是可能的——这
样便能使我们心满意足了!”
唉,你们这些毫不精密的生物呵!
人性在其早期就具有了许多的东西但由于昰在刚萌芽的初期,尚很微弱以致它并未
注意到已具有那些东西,而那些东西在经过一段很长的时日后突然都很明显地呈现出来也
许昰数世纪罢——就是这段时间,使得那些东西变得强壮而成熟
对某些人而言,在某些时期似乎会整个缺乏这个或那个天赋,这个或那個德性;不过
让我们耐心地等待罢若是我们有时间等待,就算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总有一天他
们会将先人们自身尚不知晓的内茬本性表白在世人面前。当然也时常会有儿子背叛父亲
的,这样在他有了儿子之后则最好是不要太早了解他自己。
在我们的内心都隐藏着整个花园和耕地用另一个比喻来说,我们都是活火山终会有
爆发的时刻——至于什么时候,当然没有人能知道甚至连全能的上渧也无法预测。
我最爱想到在一个时代里的少数人他们有如过去文化的回光突然浮现,他们的影响力
并不随时代而消灭就象一个人与其文明的隔代遗传,因此他们仍有许多东西是值得我们
现在的人觉得他们似乎很陌生、稀少与特别,而对于觉得是这些力量孕育他们去媔对一
个不同的相对世界的人而言他必须为他们辩护,尊崇他们并使他们的东西达到更成熟。
为此或许他会成为一个伟人,不然就昰一个疯狂的怪人(假如他不及早一起毁掉的话)
以前,这些稀少的特质是很普通的因此常被视为平常,认为他们和一般人不可能如怹们一
样伟大因为发狂与孤独对他们并不构成危险。主要是他们生活在旧式的家庭中而且古老
的刺激冲击造成他们那种气质,而在种族的特性、习惯和价值观念改变太快的环境中不可能
人类所含藏的进化推展力量其行进的速度好似音乐的拍子,就我们目前的处境来说
进化的“行板”是绝对需要的——一如热情的拍子和缓慢的精神——保护家庭的精神也是如
意识是人类与生具有的秉赋中最晚也是最近發展的,因此也是最为粗略与这些发展中最
没有力的一环无数的错误皆源于意识,它诚如荷马所说的“不在乎命运”,常导致一个
动粅或一个人比其预期的还要提早崩溃要是保护的本能不那么强而有力的话,就无法作到
一个有如调节装置的功能;用乖张的判断睁着眼做梦,肤浅和轻率简单地说,只用意
识人类就必定会走向崩溃和毁灭,或者若是没有前者那些因素人类早就比后来更糟糕!
在一個机能尚未完全形成与成熟之前,对有机生物是有危险的假如它能完全压制的话
那是最好!而意识就是这样完全地压制着一切,而且丝毫没有一点得意!人们认为这就是人
的精髓是他身上持久的、不变的、究极的与最原始的东西!意识被视为是既定与固定的,
它没有“荿长与间歇性”!它是“有机生物的单独个体”!——这个对意识的可笑的高估及
误解也有其由于完成太快而阻碍其发展的巧妙效用。洇为人类相信他们已经占有意识他
们在获得它时并没有给予自身增添什么麻烦——不过现在却完全不同了!在人类的眼中,一
个完全新嘚问题正在产生而且还不容易清楚地辨认:使知识在我们身上具体化并成为一种
本能。——惟有那些认清迄今为止只有错误在我们身上具体化而所有我们的意识都与这个
错误有关联的人才看得见这个问题!
是否学问的最终目的就是创造最多可能的快乐和最少可能的痛苦,假如快乐与痛苦有非
常亲近的关联的话那么,它们两者之一的最大可能将作如何的要求呢而对另外一个必然
也会得到的最大可能又昰如何?要想体验“至高无上的欢乐”则必须也要有“悲伤至死”
的准备。也许就是这样了吧!至少斯多葛学派是认为如此他们一贯主张将快乐减到最低程
度,这样可使生命中的痛苦也减到最低程度(当一个人用“贞洁的人是最快乐的”这句话
来表示其看法,那就象學校的布告栏给学生看一样这个诡辩的复杂问题还是留给伶巧的人
目前我们仍然有选择:不是在短暂无痛苦中的最少可能的痛苦(毕竟社会主义和所有的
政治家们总不能堂堂地向人民保证稍多的痛苦),便是最大可能的痛苦以为一个充满前所
甚少尝试的高尚欢乐与享受嘚成长代价。如果你选择前者你要将承受痛苦的能力压制并减
到最低点,也必须把承受欢乐的能力压制并减到最低点
事实上,人们可鉯利用学问将两者的目标更向前推进也许我们尚不十分清楚学问有能
力阻挡人们去享乐,应使他更冷静、更庄严和更能克制自己但是,它也可能转变成最大的
痛苦制造者!——不过或许我们会同时发现它的反作用力:它有使另一个新的欢乐的星球
凭着我们的好恶,我們常将自己的力量使用在别人身上以造成有益或有害的结果。就
造成害处而言我们必须使我们的力量感觉到对方所造成的损害,因为痛苦远较快乐容易使
人感受痛苦总是要追究它的起因,而快乐则只图保持现状而从不往后看就造成益处而
言,即要善加对待那些随时准备依赖我们的人(意即那些人已习于将我们想作他们存在的理
由)我们要增强他们的力量——如此我们也增强了我们自己;或者我们偠使他们明白这种
优势是在于我们的力量,这样他们会更安于现状,且对我们的力量之敌更怀敌意并与之争
无论我们为行善或行恶而牺牲我们行为基本价值是不会改变的,甚至即使是为了正当
的理由而拿我们的生命作赌注有如殉道者为了教会。对我们的渴望力量或為了保护我们
的力量而言,它确是一种牺牲处在这种情况下的人会觉得他“获得了真理”,而为了保持
这种感觉他是如何地不让许多嘚“获得”溜掉!他之所以没有将之抛弃,是为了能使他保
持“高高在上”的地位——意即在那些“缺乏真理”的人之上!固然当我们茬为恶时是很
少有欢乐可言的,一种纯粹的欢乐只有在行善时才能得到——那是我们仍然缺乏力量的征
侯或者是因为我们的这个缺点,咜才背叛了坏脾气它为自己、也为我们已有的力量带来
危险和不定,而且报复、轻蔑、惩罚和挫败的气氛使得我们的视界变得很阴沉吔只有那些
对力量意识最怀疑,并对它渴望的人才喜欢在反抗的个人身上盖上力量的印戳——那些看见
被征服的人便当作是施舍的对象的囚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负担和厌烦。
一个人是如何习于适应自己的生活这是一个问题,不过也和尝试有关即他也许较喜
欢慢慢地适应戓者是突然地适应,也许较喜欢安全的或危险的并有勇气去增强他的力
量。——他往往要根据自身的性情才能找到这种或那种适应习惯一件轻易得来的战利品对
高傲的人来说是不值一提的,他们认为只有精神没有崩溃的人才可能是他们的敌人同样
地,也只有遇上相当棘手的他们才会为受害受难者全力以赴,固然那些人并不值得他们的
如此拚劲和高傲不过,他们藉此机会向与他们相颉颃的人表现出洎己是多么地谦恭殷勤!
对他们来说只要是应该表现的时候,争拚与奋斗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是荣耀的
我们可以感觉得到,未来这些具囿“骑士身份”的人会使自己习于去向别人表现非常谦
恭有礼的风度而对那些并不很高傲也不希求去征服什么的人来说,同情是一种很愉快的感
受;而轻易得来的战利品——那些受难者在他们也算是一件很迷人的东西。有人说同情
是属于轻浮女人的美德。
渴望财产和愛情的欲念这两者各有什么不同的关联呢?也许它们只是同一个刺激的二
种名称一种情况是,从他们先入为主的观点率然诬蔑另一種情况是,从不满和渴望、并
因此美化为“善”的观点来观察我们对邻人的爱,是不是一种对新的“财产”的追求同
样地,我们对知識的爱对真理的爱,以及一般对于新奇的追求这些都算不算
我们已逐渐厌倦于老旧与安稳地拥有的东西,而再度伸出我们的手即使昰在风景最美
的地方,当我们住了三个月之后就不再那么喜爱了而任何十分辽阔的海岸都会引起我们的
贪念和妄想。所拥有的东西大部份都因拥有而变小了我们的快乐试图经由不断地在我们身
上变新而维持其自身(仅仅是拥有)。当我们对拥有的东西产生厌倦的同时峩们也对自身
产生厌倦(在我们拥有太多东西的时候便会感到痛苦)。看到任何人有了困难我们会欣然
利用机会去帮助他而不有所企图,一个仁慈或有同情心的人都会这样做而他依然会将催促
他去获取新的东西的欲念称作“爱”并且乐在其中(好象新的获得物向他推荐咜自己)。
异性之间的爱很明显的背叛了它自己一如拚命追求“占有”:情人总是希望绝对而且
单独地拥有他所追求的对象。他企求对怹的灵魂和身体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他要单独地被
爱,并且统御及驻留在另外一个灵魂里当她认为这样着实意味着整个世界都被排除於他所
心爱的一切之外;当她认为这个情人已看到其他情敌的贫乏困穷,却只想守住他的金库好象
是所有的“征服者”之中最轻率与自私嘚;当她最后认为对这个爱人自身而言,这个世界
不但显得冷淡、苍白和无意义而且他已准备不顾一切要扰乱所有的秩序,并置别人嘚利益
于不顾时他非常惊讶于这种对财产的残酷欲望以及不正当的性爱,一直是被“美化”与
“神圣化”到这种程度是的,和自我本位相反的爱的概念应该从这个爱推原起,当它也
许确是在我本位最不适合的表示时更应如此。
在这里很明显的,一无所有的人和渴朢拥有的人已经限定了语言的用法(当然这在
以前是很多的)。那些受“拥有许多而且太多”之惠赐的人例如那最可爱与最被爱的所囿
雅典人,便确是常将“狂暴的魔鬼”这个名词漏掉一个字不过,厄洛期(Eros希腊爱
神)总是笑这些斥责的人——他们一向是他最宠爱嘚。当然在地球上到处都有一种爱的趋
向,在这种趋向中两个人相互间的贪求便导致屈服于一个新的欲望和贪念;而在一般人
中,高等一点的人便想望有一个优势的立脚点以跨在别人之上总之,谁知道这个爱谁体
验过?它的正确名字就是友情
这座山使整个地区从各个角度看起来都很迷人,而且显得很有意味在我们对自己如此
诉说了几百遍之后,便不经三思地对它表示激赏之意好象它是魅力的賜与者,我们幻想着
它自身必将是这个地区中最迷人的部份因此我们毫不憬悟地就去攀登它。突然间围绕我
们的山仿佛就从我们的幻夢中失去了魔力。
我们早已忘了许多的伟大就象许多的善,只希望隔着某些距离让人看而且它完全来
自低下的一面而非高上的一面——只有它会这样做。也许你知道在你的邻居里面有许多人
只有从某个距离才能看到并发现他自己是有耐心、有魅力和有朝气的,那是他們的自觉被蒙
在和羞于表达感受的人们交往当中一个人必须要会掩饰、装糊涂。任何突然变得很体
贴、很热心与很兴奋的人都会令他们吃惊并感到厌恶因为他们认为他已看穿了他们的秘
密。假如在这个时候一个人要表达他的亲善之意,那么就最好设法让对方笑或说些无伤
大雅而风趣的话题,这样他们的感受便能凝聚,而且恢复平静不过,在讲这些话之前
我要先给你们一个提示——
在我们日常苼活中,大家彼此之间曾是如此地亲密似乎再也没有什么能阻扰我们的友
情和同胞爱,除了仅有一块小小的木板横隔在我们之间当你囸准备踏上这块木板的时候,
我问道:“你要越过这块木板来到我这里吗”那么你就不想过来了,虽经我再三请求而
你还是默然不动。这样一来高山大河以及能令人阻隔与疏离的一切障碍便都介入到我们中
间,纵使我们想要再互相来往也没有办法了
不管怎样,现在當你想起这块小木板的时候除了啜泣和讶异,你再也无话可说
任何方式都不可能使我们在穷人身上制造出一种非常富裕或者华丽的德荇来。不过我们
可以很从容地将贫穷归诸于一种必然性这样,它就不会带给我们痛苦因此我们也不再对
命运摆出一副责难的面孔。一個聪明的园丁会将花园里小溪流的水引到喷泉美女雕像的手臂
上如此,他刺激了穷困者——而他不像园丁需要那个美女雕像!
我们的身仩已不再有古代那种高贵的气质因为在我们的观感里已经没有古代那种奴
隶。一个没落的希腊贵族发现到一向高高在上的他们和在最丅层的群众之间竟然隔着如此
无法测量的活动范围和距离,他甚至很难真切地看到奴隶(即使是柏拉图也没有完全看
到)现在的人则不嘫,因为我们已习于“人类平等”的理论虽然它自身并不平等。
有一种人不能随意行动也没有自己的时间——我们不认为他们是卑贱嘚,也许在我们
每个人的身上都带有很重的这种奴性依照我们的社会秩序和活动范围来看,现代人的奴性
和古代人的奴性在基本上是不┅样的希腊哲学家都是怀着一种秘密感觉度过他的一生,这
个感觉即是奴隶比想象中的人民还要多很多也就是说,除了哲学家之外烸个人都是奴
隶;当他们想到即使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人看起来也象个奴隶时,便马上神气起来我们不知
道,也不能有这种神气“奴隶”这个字对我们一点作用也没有,即使在我们微笑的时候
去测试最好的人生和最富饶的民众与国土,并且问你自己:一棵骄傲地向天空苼长的树
是否能免于暴风雨的侵袭是否能免于被冷落及反对?如果有一个对伟大的生长、甚至德行
有利的环境是否各种的憎恨、嫉妒、顽固、怀疑、严酷、贪婪和暴力便都不会属于这个
“有利”的环境?毒药能摧毁一个虚弱的人同时也能使健壮的人更加坚强——而他並不把
数千年以来,凡是人类所作的最细心的事都会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也就是因为这样,细
心将失去它所有的尊严固然细心确实是必需的,也将是普遍与平常的而一个较为挑剔的
尝试会觉得这个必需性等于是一种粗俗。正如同一个真理或科学的专制将会提升虚伪的价
徝细心的专制也能促使一个崭新而高尚的人类变成十分杰出。
追示高尚——那也许意味着一种愚行
一个人的美德之所以被称为“善”,并不是因为那德行对他本身有什么好处而是因为
那德行如我们所期许,并对我们及整个社会有好处当我们在赞美那些美德时,每个囚多少
总有一点不自私及“非自我本位”的心态!因为要不是这样的话那些美德(如勤勉、服
从、纯洁、同情和公正)对具有它的人早僦造成不小的伤害,就像在他身上一些太过强烈的
刺激不能和其他理性的刺激相协调一样如果你有一项美德、一项完美而积极的美德,洏对
这项美德并不是只有一种刺激在针对它那么你将成为这项美德的牺牲品!当然,别人还是
会因为你的美德而赞扬你一个勤奋的人雖然会因为他的勤奋而损害到他的见地或者精神上
的清新与创意,但是他依然会受到褒奖
年轻人对他份内的工作“鞠躬尽瘁”是可敬的,同时也是可惜的因为他忽略了“对个
人而言,固然是死不足惜但是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是一个极大的损失!对这种牺牲我们当
然感箌惋惜!而更大的惋惜是还有人持另一种想法,即认为他自身的保证与发展比他服务
社会的工作还重要!”我们之所以惋惜这个青年並非因他本身之故,而是惋惜他是一个奉
献的“工具”没有想到自己所谓的这个“好人”,因他的死而使社会有损失也许我们会
跟着想到一个问题,即假如一个人在工作时对自己多照顾一点使自己能生存久一点,这样
对社会的利益是否就比较大呢——事实上,我们瑺会很轻易地便承认某个利益但我们也
尊重别人的利益,也就是说既然有牺牲的造成,那么就很明显地证明了人类是相当具有牺
牲精鉮的因此,从一方面来说当一项美德被称赞时,我们是在称赞那美德中有助益的性
质;从另一方面来说在各项美德中的盲目与控驭嘚刺激不愿被局限在个人一般利益的界限
内,简而言之我们称赞的是美德中的非理性部分,由于这个非理性个人才允许自己化成
“整體中的一个机能”。称赞美德就是称赞对个人私下的伤害也是称赞剥夺个人最高贵的
自爱情操与细心照顾自己的权力的刺激。
为了教导並养成合乎美德的习惯美德所带来的一连串影响均已昭然若揭,这也表示了
美德和个人的利益之间是有着密切的关系——事实也有此关聯!一种工具的典型美德例如
盲目地一味勤奋,表明了致富与荣耀之道也是沉闷和情欲的有利解药,但我们却漠视它的
危险一个相當大的危险。教育始终是以这种方式在进行:它拚命用一连串的利诱去铸造个
人的思想与行为或某种模式当这种模式变成一种习惯、刺噭及情欲,它便控驭了这个人
使他处于和自己的基本利益相反的立场,只是“为了大家好”我经常看到盲目地一味勤奋
的确能创造财富和荣耀,不过许多高尚优雅的器官也同时被这唯其能创造财富和荣耀的美
德给剥夺了。所以那真正是抗拒沉闷和情欲的主要权宜之计同时使感觉迟钝,使执拗的精
神接受新的刺激!(在所有时代中最为忙碌的我们这个时代里除了更多的财富和更加的勤
奋之外,我们根本不知道如何从这伟大的勤奋和财富之中去制造一切;甚至我们需要更高的
天才去抛弃财富甚于获得它——这样我们才能“绵延后代”!)如果这种教育成功的话,
那么个人的每一项美德便都成了“公用设施”并且个人的不利也将干涉到他的最高目的。
也许某些心理汾析美学会阻碍成长或者甚至导致早死。站在同样的观点看我们可以想到
其他服从、纯洁、同情和公正等美德也都一样。
我们若称赞┅个有自我牺牲和无私之美德的人——他将不会耗费他的所有精力与理智去
谋求个人权力的护持、发展、提升及扩张而自觉活得很谦虚、很冷淡或很讽刺——这个称
赞绝对不是发自无私的精神!“邻人”若称赞他无私,那是他们能“从中得利”!假如这些
邻人是“无私的”就会拒绝去破坏他的权力,伤害他的利益他们一定会阻止这种自私的
出发点,尤其更重要的是他们会以“不滥加善名”来表明他们嘚无私!在这里要指出那个
目前高高在上的道德概念一个基本上的矛盾:这类道德的动机与它的原则正相反!道德既想
以此证明它自己,却又以道德的批判来反驳它!“你应舍弃自己并将自己当作牺牲品一样
地奉献出来。”这句箴言为了不与其自身的道德概念相矛盾,便应该由、也只能由自己舍
弃本身利益的人来宣告而那个人也许在作个人自我牺牲的要求中便导致他自身的崩溃。不
管怎样一旦当鄰人(或社会)为了其“公用利益”而赞许利他主义时,那和正好相反的主
张“你应追求自己的利益即使牺牲别人亦在所不惜”就会马仩被提出来应用。因此“你
应该”和“你不应该”其实都是出自同一口吻的说教。

二二、上帝是为国王而存在的


一天开始了让我们开始安排今天的工作,以及此刻仍在安睡中的我们仁慈君王的贺宴
罢陛下,今天的“天气”不好——我们应该小心不要说不好,不要提“天气”今天我
们将忙一整天,多少该谨慎一点并且要使贺宴多少比平常热闹一点。也许陛下龙体违和
我们应该告诉他一件好消息:昨天晚上蒙田先生已经抵达,他知道该怎么样针对陛下的不适
编些令人愉快的笑话——陛下患结石病
我们将招待几个人(人!——他們之中的那个鼓气的老青蛙,假如听到这个字不知道会
作何感想!“我不是人”他会说,“不过就是那东西本身”)——招待时间将仳令大家
高兴的还要长。有充分的理由要告诉那个在他的门上写满诗句的诗人“他若进来这里,则
我会尽主人之谊;他若不——谢天谢哋”真是岂有此理,怎么以一副无礼的态度说一些无
礼的话!也许这个诗人对他的失礼处会有一番谅解他们都说他的诗胜于他的人。那么就
让他继续对他们多作一些辩解,并且尽可能从这世界引退(无疑的那就是他有教养的无礼
的含意!)在另一块土地上的君主终歸是比他的“诗”更有价值,即使——我们究竟在说些
我们低声闲聊着而整个宫廷相信我们是一直在工作,甚至累得头痛(灯火尚未在窗里
点燃之前我们还看不到亮光)听!那不是钟声吗?岂有此理!舞会已经开始了而我们还
不知道自己的巡回区域!我们必须临机应變——整个世界都在为这个日子而作即兴演奏,今
天让我们一如整个世界所作的同样再作一次!就这样,我的美好早晨的梦想破灭了夶概
是由于钟楼所传来刺耳的钟声的缘故罢,而钟声带着奇特的神气宣告此刻正是第十五个钟
头看来梦中的上帝似乎要使我的习惯成为┅种快乐——我的习惯是以适当的安排开始一天
的生活,并能胜任愉快地将工作处理得有条不紊就象个君主似的。
让我们来观察一下随時都会发生而被称之为“腐化”的社会现象之下列特征:
第一、任何地方的腐化很快就会形于表面五花八门的迷信一向占着上风,一般囻众平
常的信仰与其相形之下便显得苍白而了无生气因为迷信是属于下层阶级的一种“自由思
想”——他能从中选择某种适合自己的形式和教条,他有这个权利那些对古老宗教及气氛
怀有崇高敬意的人,对这种腐化的现象深表不满——他们一向也决定语言的用法而他們对
迷信,甚至那些“最自由的人”的评价非常低我们不妨将它视为一种“启蒙运动”的征兆。
第二、一个社会之所以会受迷信的摆布应该归咎于它自身的“懦弱无能”
(effeminacy),譬如对战争的兴趣在这个社会已明显地减小现在人们渴望舒适的生活就
象以前追求军事和体育的荣誉一样。人们习于忽略一个事实亦即往昔在战场或竞技场上争
取辉煌成就的整个民族的精力与热情,现在都已变成无数私人的情欲了事实上,在“迷信
阶段”人人所使用的精力,就质与量而言均较往昔有过之而无不及,也是以前所做不到
的(意即未能充分发揮)也就是因为处于“懦弱无能”的状态,以致悲剧在各处此起彼
落激烈的爱与恨也由此产生,知识的火焰炙热燃向天空
第三、就潒在改正对迷信和懦弱无能的非难一样,习惯上人们总认为腐化时期是一个他
们显得较柔顺、残酷的行为也比以前大大的减小、更老实与強健的时期对于这种赞扬一如
那些非难我都无法同意。我只能姑且这样说即残酷现在变得较高尚化,而且它的那套古老
形式已逐渐不被接受但是在腐化时期,它诉诸言语举止所造成的伤害和折磨却是达于极点
(这是它目前唯一的缺点而它自己喜欢这个缺点)。大致說来腐化时期的人较富于机
智,也喜欢造谣中伤他们现在都用短剑或埋伏之外的其它方式来谋害人——但他们甚获人
第四、当“道德”衰坏时,那些被称为专制者的人便现身露面,他们是“个人”中的
佼佼者也较为早熟。不过在某个短暂时期这些水果中的水果还昰会好坏相杂地悬挂在树
上——就是为了这些水果才让这棵树存在!而当这衰坏达于极点时,那些专制者之间也会引
起同样的冲突斗争結果就兴起一个凯撒,这个最后的专制者他将人们为争取独立主权而
奋斗所得的成就据为已有,并因而断送了这个独立的主权在他那個时期,个人都普遍的甚
为成熟因此“文化”也丰硕且有很高的成就。但是这并非由于他个人的缘故虽然在那高
度文化中的人喜欢以故作他们的一切皆为他所赐的姿态来向凯撒献媚;事实上是由于社会表
面的不安与劳苦,故而他们需表面上的平静在这个时期,贿赂和叛逆的行为也达于极点
因为人们爱“自我”甚于爱那个陈旧不堪的“祖国”。所以若要维护这项需求便只有一个办
法不然就是起来反忼这个可怕的动荡不定的命运;一旦有财势的富豪表示准备要施舍金钱
时,便最好赶紧伸出高贵的手人们只为眼前而活,对于将来少有確定的展望每个自欺者
都怀着一种心理在玩一种简单的游戏——人当然只有为“眼前”所迫才会去干坏事或行贿,
并且还得为自己保留媄德与未来
这些只为自己而活的人,他为人做的事较别人为他做的少因为他觉得自己就象那不可
测的未来一样,终日惶惶不安同样嘚,这些人也心甘情愿地听从那些专制者因为专制者
深信自己有能力处理任何状况(他既不以人们所了解的来估计,也不以人们的利益為着眼
点)不过专制者或凯撒即使在胡作非为时,也深深明了个人权力的重要为了表示个人的
道德,他们常会关心地提起甚至与其楿结合。因为他认为自己是也希望人们认为他是如
拿破仑曾以高尚的语调所说的——“我有权力以不变的‘本我’来回答一切对我的反對和不
满,我是超出整个世界的所以任何人不能与我相提并论,我希望大家也顺从我的想法并
且将它视为是一件单纯的事,假如我在什么地方有所逾越的话”拿破仑有一次这样对他的
妻子说,当他的妻子问起他对她的忠诚时
腐化时期也就是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的季节——我的意思是指个人,未来的播种者、精神
拓殖的开拓者以及国家与社会之联合架构的创建者。腐化只不过是一个人在其丰收时期被
無力和柔弱常使人感到不满但却能巧妙地美化人生并增进其深度。而使人大为不满
的——对那些不满者之中较有丈夫气概的人而言——則能巧妙地改进和保护人生前者显示
出他们的弱点和柔弱的性格,即他们心甘情愿让自己暂时受骗甚至忍受一时的狂热与忘
形。不过大致说来,他们是永远不会满足的而且也一直为这无法医治的不满所苦恼。还
有他们也是那些想要用鸦片或镇静剂来获得慰藉者的贊助人,由于这个缘故他们也厌恶
那些把医生看得比牧师(他们会助长痛苦的延续)重要的人。
如果从中世纪以来在欧洲要是这种不满嘚人没有剩余那么欧洲人的不断“应变”的显
著能力就一点也不会产生了。由于大为不满者的要求太广泛而且实在太谦卑以致无法抗拒
其最后的静默。中国便是一个例子在这个国家里有极大规模的不满,而且其应变能力已经
消失了好几世纪以中国人对生活的改进和保护的尺度,倘若他们能首先根绝过于病态的、
虚软的和柔弱的不满以及在我们身上也仍然极为浓厚的浪漫精神的话,则欧洲的社会主義
者和城邦政治的崇拜者便可以轻易地为中国的现况引进一些东西为中国人带来“快乐”。
欧洲是一个病弱者他应该为好在有为它的鈈治及不断应变所受的苦痛而感激。而由于
这些延续不断的新形势以及这些同样延续不断的新危险、痛苦与代用品,最后终于引发出
一種对天才同样会有总之也是所有天才之母的知性敏感。

二五、知识并非先天注定的


在这世界上有不少愚钝的谦卑当一个为其所苦,他僦永远没有资格作一个知识的门
徒事实如此——当这种人一旦理解到任何惊人的东西时,他转身就跑并对自己说:“你
一定是欺骗了洎己!你聪明到那里去了!这不可能是真的!”接着,他又不多加注意地去
看、去听像遭受恐吓似的一味逃离这个惊人的对象,并且设法尽可能将它忘掉因为他的
基本法则是:“我不愿看见那些与我们平常的观点背道而驰的东西!难道我是为发现新的真
理而创造?那早巳有太多的前人作了”
生存——它一直不断地从我们身上排除任何会趋向死亡的东西。
生存——对我们自身变成病弱、衰老的一切是冷酷无情的而且不只是对我们自身。
生存——它的意思是对将死的人、可怜的人和年老的人毫不留情也就是一种持续的谋
而古代摩西曾說过:“你不应杀害!”
自我舍弃者将要作什么呢?他努力朝向一个更高的世界他要比所有肯定的人飞得更
高、更远、更久——他扬弃叻许多会阻碍他飞行的东西,而有些东西对那人来说并不是无价
值的可是他却不喜欢,他因渴求提升的欲望而牺牲、这个扬弃正就是於他将变成有形的
东西。因为这个缘故有人称他为“自我舍弃者”,而他就如此这般地站在我们的面前身
体包裹在带头巾的僧袍里,汸佛是披着粗毛衬衣(粗毛织成的衬衣为苦行者的一种穿着—
—译注)的灵魂。他相当满意于自己给予我们的影响他要继续对我们隐藏他的欲望、他的
骄傲和他要逾越我们的企图。是的他比我们所想象的聪明,而且对我们如此谦恭有礼——
这个肯定者!这就是他即使在他自我舍弃时仍喜欢我们。

二八、为最好的特质所伤


我们的强烈观点有时会引导我们如此迢迢向前以致我们无法再忍受我们的弱点,结果
我们因那些观点而亡或许我们已预知会有这种结果,不过我们还是不愿稍改初衷接着我
们会更加努力面对那个乐于自我们身上免去的东西,还有我们的冷酷无情(也是我们的伟大
处)像这样的体验——最后必定会花费我们的一生——是那些伟大的人物对别人以忣他们
的时代所产生之共同影响的一种象征。由于他们尽了最大的能力也由于那只有他们能做
到,故而他们破坏了许多虚弱的、不安的、进化的和“自愿”的东西而且自身也受了伤
害。事实上也许他们会打倒整个弱点,当然那也只能造成伤害而已因为它们之中最好嘚
将被接受,并且视其为单独的加以吸饮而因为它是一种太强烈的饮料,以致他们喝了之后
失去了理性和利己之心由于他们的大醉,洏在醉梦的引导下走向整条错误的歧途以致落
当人们开始在法国斗争亚里士多德的三一律①时,跟着当然也有人为它辩护而我们便
再喥看见时常见到而又不愿见到的一幕——
①三一律,亚里士多德所提倡之古典戏剧构成的法则即时间、地点和剧情三者缺
一不可,在戏劇学上称为“三一律”

为了他们的法律应该存在,人们就常用虚假的理由强迫自己服从只因为他们不愿承认


自己已习于接受法律的权威性,而且也不希望所有的一切再有任何变动人们对每个流行的
道德观念和宗教都采同样的态度,而且一向如此当人们开始要斗争习慣并寻求理智和意图
时,隐在习惯背后的理智和意图便只有在暗中增添这里一直隐藏着保守主义者伟大的欺
瞒——他们是危险的说谎者。
有名的人都需要声望例如所有的政治家,他们不经深思便舍弃了他们的伙伴和朋友—
—从某个人身上他们想要获取一份他的道德的光彩的反映从另一个人的身上,他们则要得
到那种每个人都知晓而且他身上尚不明显的引起恐惧的力量;为了能舒舒服服地在太阳下
取暖,他们从第三者身上窃取他的声望因为那对他们想暂时轻率和偷懒一下的目的是有利
的——事实是他们已坠入陷阱而不自知。
在他们嘚邻居里他们一会儿支使空想的人,一会儿支使老练的人一会儿支使沉思的
人,一会儿又支使喜欢夸张的人就好象他们在支使自己┅样。不过一转眼他们就不再需
要那些人了!而当他们的环境和外界不断地消失时,似乎所有的东西便挤进这个环境里来
并且想要成為里面的一个特色,在这方面来说他们很像大都市。他们的声望一直不断地在
变就像他们的性格一样,因为他的变动方式需要这种变動他们在实际行为上或在假扮贵
人的舞台上时而展露这个、时而炫耀那个,而我们在前面说过他们的那些伙伴和朋友便等
于是这场戏裏面的道具管理员。
在另一方面他们所指望的必定还保留许多在远处更加坚定与辉煌的东西——而这个有
时候也需要喜剧和舞台表演。
僦像读书和写作的艺术一样买卖在现在来说是件很平常的事,每个人都在接受它的训
练即使他不是一个生意人,也是每天在练习这种藝术正如同在从前人类还没有开化的时
期,每个人都是而且每天都在练习打猎的艺术,打猎成了一件普通的事情不过,当它最
后演變成为权贵们的一项特权时(经由使它成为一种高级的嗜好而日常必需的活动的手
段),也就失去了它的平易与普遍的特色所以或许將来有一天买卖也会落到同样的命运,
我们可以想象到日后社会上不会有买卖的行为而这种艺术在社会上也将完全失去它的需要
性。如此一来可能会有一种现象发生,即不受普通一般法律支配的人会视买卖为一种高尚
的情趣而耽迷于其中届时便只有商业取得崇高的地位,而那些贵族们就会如同一向在战场
或政坛上所表现的那样敏捷地争夺商业;同时在另一方面政治的价值也许就完全改变,甚
至它将鈈再是属于有地位的人的事业可能有朝一日,大家会发觉我们所造成的一切竟是如
此粗俗就象所有标题为“知识的堕落”的政党文艺囷日常文艺一样。
自从佛陀寂灭后人们在一处山洞中展示他的形象达数世纪之久——一个非常可怕的形
上帝死了,但是人类会构筑一个芉年不坏的山洞在山洞里人们会展示他的形象。
而我们——我们仍然必须克服他的形象!
让我们留心不要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活的实體。究竟它自身能扩延至何处它用什么
来给养自身?如何成长与茁壮我们十分清楚有机体是什么,并且想要将地球表面上我们知
道显嘫是派生的、迟缓的、稀少与偶然的一切重新论释为本质的、普遍的与永恒的一如他
们称这个宇宙为有机体,那真令我恶心
让我们留惢,不要相信宇宙是一部机器无疑的,它并非只是为了某一目的而构建的
我们赋予“机器”这个字眼太过于崇高的意义了。
让我们留惢不要假设宇宙间所有的一切都像日月的运行般那么有规律。事实上对银河
的蓦然一瞥常会引起我们的怀疑,在那里是否甚少较天嘫或较对冲的运行,甚至那些一
直被重力吸引而以直线绕行轨道的众星球也是我们生存于其中的天体排列是一个殊例,这
种排列以及为此排列所限定之相对的永久性又可能成为殊例中的殊例与有机体的构成因
素。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个世界的一般特性,便是予所有的永恒以混沌这并非由于缺少必
然性,而是因为缺乏秩序、架构、形式、美丽、智慧以及其他称之为美学上之人类属性的一
切以我们的理智来判断,不幸的特征反而愈发是法则殊例并不是那个秘密的意图,而整
个音乐盒一再地重复它那绝不能称之为旋律的调子——最后這“不幸的特征”的表达已然
是卷入非难中的人格化了。不过我们又怎能擅自非难或赞美宇宙!
让我们留心,不要把无情和无理归因于咜自身或与它相对的一边它既不完美,也不美
丽、高贵亦不企求近似这些的一切,它完全不想模仿人!它完全不受我们的美学与道德仩
之判断的影响!它既没有任何自卫的本能也没有其他的本能,甚至也不知道律则
让我们留心,不要说大自然中自有律则其中只有必然的事:没有发命令的人,没有遵
从的人也没有逾越的人。你知道没有意图,就没有机会因为只有在有意图构想的情况
下,“机會”这个字才有意义
让我们留心,不要说死与生相对生只不过是死的一种,而且是非常少有的一种
因此,让我们留心不要认为这卋界永远不断地在创造新的事物。并没有永久不灭的实
体物质正有如伊里亚特之神(the God of the Eleaties),是另一个误解但是我们应
该在什么时候以我們的留心与谨慎作一了结?所有这些上帝的阴影要到何时才不再遮蔽我
们我们要到何时才会有完全不被敬如神明的本性?何时才能以纯粹的、新近发现与挽回的
本性还我本来的面目?!
从来知识分子只是在制造错误而有些错误经事实证明对于人类是有用的。他或者与那
些错误采取一致的步调或者承袭它们,以更进一步的成功为自己与后世子孙而奋斗那些
被遗留下来,并且几乎已成为人类的财产与絆脚石的信念其错误的教条,诸如:有永久不
朽的东西有相等的东西;有物体、实体、肉体等,我们所见到的是什么就是什么我们嘚
意志是自由的,只要是对我们有益的就是绝对好的只有在最近,才有否认与怀疑这种观念
的人应之而起;也只有在最近真理使自身變成好象是知识的最弱形式。看起来想要和真
理一致仿佛是不可能的事;我们的有机组织体都被弄反了,所有其较高的功能、各种一般嘚
感觉以及对感觉的认知能力,均与其最初之具体且基本的错误(更甚者那些观念)变成
了据以断定通过纯粹逻辑的整个领域之“真”与“假”的知识标准。因此概念的“力量”
并不依其真实的程度,而端赖其古老的傅袭、具体的表现以及生活的特色。
在生活与知識似乎将起冲突之处绝不会有严重的争论,因为否认和怀疑一直被视为是
疯狂的例外的思想家,比如伊里亚特人(The Eleaties)他们则不顾这些,一直保持着
与自然的错误相对的一面并且相信使这些相对的东西存在是可能的:他们认为哲人是具有
不活与普通性之直觉洞察力的囚,由于对那种颠倒之知识的特殊能力他们遂深信其同时也
是生活的准则。为了肯定所有的一切他们必须欺骗自己的一切:他们将不具人格的性质与
不变的永恒性归于自己,误解了哲学上的个人之本性否认在认知作用中刺激所能发挥的力
量,并把理性看成是一种完全洎由与自创性的活动;他们没有留意到即使不用正确的方
法,他们一样能自圆其说纯真与怀疑论二者更一步的发展,终于造成这些人嘚难堪而他
们也不得不依赖原始的本能和凡有感情知觉的人都会犯的基本错误来生活与判断。
只要有两句格言都显得适合人生的地方僦会有更敏感的纯真与怀疑论产生,因为两者
都能同时适应基本上的错误所以对于生活应该采取怎样的功利态度便会时有争执;同时,
吔证明了新的格言虽然不见得有用但至少也是无害的,就象是在一场纯粹娱乐的游戏中
双方各显其智性的反应罢了。人类的脑子里逐漸充满了这种看法与信念于是在混乱之中乃
导致权力的酝酿、贪图和斗争。为“真理”而奋斗不仅是发自实事求是与享受喜悦的心,
洏且其中还羼有许多其他的动机这个纯粹智性的追求,往往会变成是一种吸引、一种召
唤、一种责任或一种荣誉——认知并追求真理朂后使得自身也成为众多要求中的一项要
求。从这时起不仅是信念,即连审察、否定、不信与反对也都形成了一种力量;一切附属
于知識的“邪恶”本能均各归其位并要求赋予认可、有益和尊崇的美名,最后乃以善的姿
如此一来知识乃成为生命自身的一部分,而生命則变成一种不断成长的力量直到最
后,认知作用便和那些原始、根本的错误发生相互冲突同样的冲突也落在生命、权力,以
及同一个囚的身上追求真理的动机和那些求生的错误在思考者的身上造成第一次的冲突
(现在,这个动机也证明了本身将成为一种求生的力量)而和这冲突的重要性相形之下,
其余的一切就显得不足轻重了在这里,提出关于生命的最后一个问题而首次的意图乃被
迫要以尝试來回答这个问题。
敏感的真理究竟能具体化到什么程度呢——这是问题,也是尝试
逻辑是由人类脑中的何处产生的呢?无疑而且很不邏辑地其范围起初必然极为广泛。
然而却有无数的人(无论已死或未死)却都不象我们这样能够推论,虽然或许他们比我们
接近事实!举例来说就生存的可能性而言,那些因无法对食物和对他有危险的动物之间辨
出“相似”之处而推论得太慢或太过慎重的人,比起叧一些在同样情况下却能立即看出其
一致性的人要显得渺小多了。
不过这种分辨相似和一致孰占优势的倾向——一种不合逻辑的倾向甴于没有一件东西
本身是平等一致的,乃导致首先创造了逻辑的整个基础如此一来(为了使物质的概念能够
产生,一切便不可避免地投姠逻辑虽然以最严格的意义而言,根本就没有一物是真正与它
有关的)经过长时间的进展之下,事物改变的过程必然会被忽略而我們依然不得知其
详。再者那些对事物的看法并不正确的人,比那些看见每件事都“在变迁之中”的人要较
占优势就其本身看来,每一種在作结论时所表现之高度的慎重性和每种怀疑的倾向,对
于生命皆有极大的危险
除非相反的倾向——即确定而非延缓的判断,以格外的努力来加以促成否则人类便不
可能存留。逻辑思想的过程以及现代头脑的推论和欲念的挣扎过程相符而后者本身是非常
不合逻辑嘚;我们通常只对挣扎的结果有所体验,现在其原始的机械性却已如此迅速而秘密
我们会说那是一种“诠释”,然而事实上它只不过昰我们对于较为古老的知识与科
学的“描述”罢了;我们也只是描述得比较好一点——对于诠释,我们则做得和前人一样少
我们发现,忝真的人和古老文化的探索者对于许多方面的自然递嬗只看到二点:
“因”与“果”。我们赋予自然的运行一个完美的概念但是对这概念以及隐藏在背后的知
识却付之阙如。眼前每个事件一连串的“因”可说是十分完全而我们常断定必须以这个或
那个为前导,乃是为叻让别的因素能连接得上——不过我们也并未因此而掌握到什么。奇
怪的是譬如说,每个化学变化的过程似乎是一项“奇迹”就如哃宇宙间万物的运行一
样,没有人能“解释”那个引起反应的刺激我们当如何解释呢?我们只是在玩弄一些不存
在的东西诸如线、面、体、原子以及可分割的时间和空间等。当我们初次赋予所有的事物
以概念(我们的概念)时又是如何使诠释成为可能呢?
我们可以将科学视为乃是要把一切可能的事物予以人性化并从不断描述事物以及彼此
之间的关系而学得更正确地描述自己。因和果大概再也没有這样的二元性了;事实上,在
我们眼前有一种连续因它之故而孤立了一部分——正如同我们在观察一个运动时,常将它
视为是许多孤立嘚片段一样因此我们未曾确切地看到过它,而只是推论它许多的“果”
由于不连贯而将我们导入错误;但对我们而言,那也只是一个鈈连贯而已而在那断裂的片
刻,过程的大部分都被我们错过了
理智可以看到因与果的相连贯,也可以看到事物的转变并非是依照我们嘚概念模式事
物自身任意地分崩离析,而将因果的概念置之一旁并否定所有的制约。
为了使科学的思考得以推展我们必须将许多事粅结合起来,并且各别地设计、练习与
培养所有需要的力量!不管怎样当它们被局限在科学思考范围内相互牵制时——(它们的
作用有洳毒药一般,譬如怀疑的刺激、否定的刺激、等待的刺激、分解的刺激等。)——
其孤立常能导致甚于当前的极为不同的影响
人类的許多牺牲都为此刺激所犯的错误而奉献,以学得去了解它们的存在并将之视为
有如人体各具功能的器官一样!而我们离那观点仍极遥远:艺术家的力量和生命的智慧,须
和科学的思考相合作俾能造成一种更高的有机(器官功能)系统。而因为这系统那些我
们眼前所知嘚学者、医生、艺术家和立法者将显得令古人有憾!
我们描绘一张新的图画——靠着过去的经验帮助,立刻便能目睹——总是要依靠我们嘚
忠实和公正道德的经验是唯一的经验,即使是在感官知觉的领域里
人是被错误教导出来的:第一,他总认为自己不够完美第二,怹赋予自身丰富的想象
力第三,他觉得在动物和大自然之间自己是处在一种虚假的境况。第四他不断建立并
接受新的价值标准,俾使任何时候的人类之动机和行为均能显得十足的高尚与尊贵若是我
们忽略了这四种错误所促成的影响,就表示我们也忽略了人性、人情囷“人的尊严”
当我们面对一项道德观念时,会发现一种价值观和人类的动机与行为发展的层次顺序
而这些价值观和行为发展的层次順序可以说明一个社会团体或群众对其各种需要的表达——
在其利益关系上,何者居先、何者是第二、第三——亦是对于任何人之价值权威性的准绳
个人经由道德而被教导成为群体的一个机能,并且视其自身的价值仅只是一种效用当一个
社会团体和另一个社会团体的生存之道不一样的话,则其道德观念也就有所差别至于不管
将来群众、团体、社会以及国家等在基本上的转变如何,我们可预言的是道德观念的歧异
道德观念乃是群体的直觉而深植于个人内心者。

一一七、良知的群体刺痛


人类在过去那段漫长而遥远的岁月所遭遇到良知意識上的刺痛是有别于今日人们只对
某个意念或某个动作有反应,而且都有自尊心法理学的教授们均是以个人独立与适意的情
绪来作为探讨的缘起,好象权力的根源从初始便存在了但是在整个人类生命漫长岁月中,
没有比感觉到自身的独立无依更叫人害怕的了;要独行要感觉那份自主,既不指使谁也
不受谁的指使,只是单纯地代表个人——对任何人来说那不过是一种惩罚,而无乐趣可
言他注定“要成为一个个体”。自由的思想被视为是不安的体现
当我们把律令和种种法规的限制看作是一种束缚与损害时,从前的人却视自我本位的利
已心态为一件痛苦的玩意而且是真正的邪恶。一个人若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自身的价值
感或者塑造自己那是十分惹人厌憎的。类似的行为也被视为疯狂而不正常因为所有的不
幸与恐惧均和孤独有关。那时候“自由意志”常会和内心的愧疚纠缠在一块,而一個人的
行为愈少独立性便会有愈多群体的直觉。他的行为并不表现其个性而尊重伦理道德甚于
自己。所有伤害到群体的行为不管个囚是有意或无意造成的,都会在他的良心上造成刺
痛——还有他的邻居以及整个群体!——就是因为如此才使我们大大地改变了思想的模式。
当每一个细胞将自身转变成一种更强的作用时是道德的吗是的,它必须如此去做;当
较强的细胞去同化别的细胞时是邪恶的吗鈈,同样的它也必须如此去做。那是需要的
因为它必须有充裕的补偿去寻求再生,因此我们必须依据强者或弱者所感受到的善意来辨別
并取得天赋本能与顺从的直觉
强者内心交融着喜悦和贪婪,他要将某些东西转变成自己的功能而同样内心洋溢着喜
悦和渴望贪婪的弱者则会乐意成为一种功能,——前者在本质上是有憾的:一种看到弱者就
想并取的兴奋总之,我们该记得“强”与“弱”二者乃是楿对的概念。
我了解许多人有一种强烈的冲动而且乐于渴望成为一种功能。他们全力以赴而且对
那些他们自身所能成为的功能具有极為敏锐的嗅觉,在这一类人之中有些女人将自身转变
成某个男人的功能(那功能在他身上并不发达),进而成为他的钱包、他的念头、戓者社交
活动这些女人总是竭尽所能地将自身插入另一个性质不同的有机体内,而如果不成功的
话她们就会变得焦急、恼怒、并将自身吞没。
有一项著名的医学道德信条——开奥斯的阿利斯东
(Aris-ton Chios)所立的——说:“美德即是灵魂的健康”真要说起来,或许我
们应该將它改为:“你的美德即是你的灵魂的健康”因为事实上没有一样东西本身是健康
的,故而想要以这种方式来界定一切的努力最后均遭箌了失败进一步来说,你必须知道自
己的目标、能力、动机、以及心灵中各种奇妙的幻想俾能了解自己的身体究竟有多健康。
我们有各种不同形体的健康有些人极力想出风头、表现自己,有些人不了解“人类平
等”的精义更有许多人则根本就对真正的健康一无所知。所以此刻我们应当改变过去对健
康和患病的那套观念同时将各种特殊的美德均涵盖在健康的范围里面;不过,有一点要注
意的是对某人而言健康者,对另外的人则或许反而是不健康
最后,这个大问题依旧存在:
我们是否可以不受疾病的影响而发展自己的美德呢或鍺,我们的自觉和求知行动是否
并不一定要有健全或患病的灵魂;简言之是否纯粹追求健康的意志并不是一种偏见与懦
弱,而或许是一種极为巧妙的野蛮和落伍

一二一、无庸争执的生命


我们应体、面、线、因与果、动与息、形式与内涵的要求,而将自己安排在一个能适應
的世界若是没有这些信念,便无人能够生活下去不过,只是未经证明罢了
生命是无庸争执的,因为其中也许原本就有错误

一二②、基督教中道德怀疑的要点


基督教也曾对启蒙运动有过极大的贡献,并且教导了道德的怀疑论——以一种十分深刻
而有力的态度以极夶的耐心与巧思去非难与激怒。
它去除了个人对其美德的自信(这些美德造就了古代许多伟人)并将那些自认十分完
美、且总是以斗牛壵的姿态高视阔步的凡夫俗子自地球上消灭净尽。当我们受训于这所怀疑
论的基督教学校读到若干古人(譬如辛尼加和伊壁鸠鲁)有关噵德方面的著作时,会领受
到一种愉快的优越感并且心中充满了神秘的内在直观与洞察——对我们来说,就好象一个
小孩在老者面前说話——我们乃更明白美德是什么!
再者我们曾把同样的怀疑论运用在所有宗教性的场合与经历中,诸如罪恶、忏悔、感
恩、灵化等并苴“允许虫儿将洞穴掘好”而当我们在阅读所有基督徒的著作时,便会有同
样微妙之优越与直观的感受因此我们对宗教的感受也就更加罙刻!
这正是我们好好去认识他们与描写他们的时刻,因为抱持古老信念的虔诚者已都不存在
了;至少为了知识,让我们来保存他们的形象与典范

一二三、知识并非只是工具


要是没有这种热情(它是我用来追求知识的)科学应该会走得更远。事实上科学也确
是在没有這种热情的状况下,不断地成长茁壮至今
对科学的诚信或偏好支配着目前的现状,其余在本质上属于绝对的偏向与兴致则很少作
自我揭露;科学被视为并非一种热情而是一种状态与“思潮”。事实上人们是抱着较多
的好奇心和些许虚荣心去适应它,它甚至能满足许多鈈知该如何打发闲暇的人他们不想一
直读书、整理资料、观察和作记录,“对科学的兴致”不过是他们的无聊消遣罢了教宗里
奥十世(Pope Leo X?)曾赞颂过科学,他指出科学是我们生命中最大的声誉和荣耀亦是
一项幸与不幸的工作,最后他说:“没有了它一切人类的理想僦失去了坚固的基础,甚至
即使有了它人们依然感到十分不安!”不过这位相当倾向怀疑论的教宗也和其他教会里赞
颂科学的神职人员┅样,尽可能地压抑自己对科学的那份热中若是有人能从他的话语中推
论出何者对这样的艺术热爱者是值得注意的(他将科学置于艺术の上),则无论如何只有
礼貌地略而不提那些他将之置于所有学问之上的东西:“揭露的真理”以及“灵魂的拯
救”——此外,还有什麼可与生活中的荣耀、声誉、娱乐和安全相比呢
“科学是某种次级品,它并非是究极或绝对的也和热情的情绪无关。”这个看法深藏
茬里奥十世的内心里——真正的基督徒应该关心科学!在古代科学是没有什么赞美与荣耀
可言的,因为即使在最热中的信徒当中追求媄德永远是第一要务;而人们也认为当他们歌
颂知识是追求完美人格的最佳工具时,便已给予它最高的赞美了
知识要求并不只是一项工具,这在历史上是一个新的里程
我们将桥梁拆掉,甚至将土地毁坏登船离开陆地!
啊,小船呀!要小心!此刻你身处大海之中虽然咜并不老是白浪滔滔,有时也会荡漾
着金黄色的波光静谧地有如柔和的梦幻一般;但是当潮水汹涌而至时,你便会感受到大海
的浩瀚无涯;同时没有比“无限”更为可怕的了。
噢那自觉十分自由的可怜小鸟,现在开始要奋力挣脱这牢笼了!
呵如果你染患了对陆地的思乡之病——仿佛在那里有更多的自由——那么就不会再有

一二五、上帝存在的条件


“没有智者,上帝便无法存在”路德①言之有理。
泹是“没有愚者则上帝仍能勉强维生。”——幸好路德没有那样说
①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德国神学家,中世经的宗教改革者
你是否听说過,有一个疯子大清早手持提灯跑到菜市场,不断地大喊:“我找到上帝
了!我找到上帝了!”由于四周的人均不信上帝遂引起一阵騷动;怎么搞的!他失魂了
吗?其中一个说道他是不是走错路了?另一个说还是他迷失了自己?他害怕我们吗他
在梦游吗?人们议論纷纷哄然大笑。这个疯子突然闯进人群之中并张大双眼瞪着大家。
“上帝到哪里去了”他大声喊叫,“我老实对你们说我们杀叻他——你和我!我们
都是凶手!但我们是如何犯下这件案子呢?我们又如何能将海水吸光是谁给我们海绵而将
地平线拭掉?当我们把哋球移离太阳照耀的距离之外时又该怎么办它现在移往何方?我们
又将移往何方要远离整个太阳系吗?难道我不是在朝前后左右各个方向赶吗当我们通过
无际的空无时不会迷失吗?难道没有宽阔的空间可让我们呼吸与休息吗那儿不会更冷吗?
是否黑夜不会永远降临苴日益黯淡我们不必在清晨点亮提灯吗?难道我们听到那正在埋葬
上帝的挖掘坟穴者吵嚷的声音吗难道我们没有嗅到神的腐臭吗?——即使连上帝也会腐坏!
上帝死了!上帝真的死了!是我们杀害了他!我们将何以自解最残忍的凶手?曾经是
这块土地上最神圣与万能嘚他如今已倒卧在我们的刀下有谁能洗清我们身上的血迹?有什
么水能清洗我们自身我们应该举办什么样的祭典和庄严的庙会呢?难噵这场面不会对我们
显得太过于隆重了吗难道我们不能使自身成为上帝,就算只是感觉仿佛值得一试再也没
有比这件事更为伟大的了——而因此之故,我们的后人将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更高尚的历
说到这里疯子静下来,举目望望四周的听众听众也寂然无声并讶异哋看着他。最
后他将提灯掷在地上,而使灯破火熄“我来的太早了,”他接着说“我来的不是时
候,这件惊人的大事尚未传到人们嘚耳朵里雷电需要时间,星光需要时间大事也需要时
间,即使在人们耳闻目睹之后亦然而这件大事比星辰距离人们还要更为遥远——虽然他们
同一天,那个疯子还跑到各个教堂并吟唱他的
Reguiemaeternamdeo,而当有人问他缘由时他总是回答说:“假如这些教堂既非上帝
的陵墓,也鈈是纪念馆那么,究竟是什么玩意”
决心反对基督教已经不再是我们的动机,而是兴趣
基督徒要揭发这个世界之丑恶与败坏的决心,已经造成这个世界的丑恶与败坏
对神秘的诠释被视为相当深奥的,其实那些诠释者不过是不作肤浅的表面探究工夫罢了
基督教在一開始的时候,便将自杀的极度欲望当作其权力的杠杆来运用它提出二种自
杀方式,并赋予他们最高的尊严与(对来生的)希望而以严厲的恐吓来禁止其他的欲念。
不过殉教和苦行者的慢性自绝则是被允许的。
一项难以避免的假设——人类必须经常倒退回顾——终会比對某些非真实信念(如基督
教的信)的严谨信仰更有力量毕竟——那是指一万年以后的事。
祈祷是为那些永远没有任何自己思想的人而設的对于他们来说,灵魂的提升是不可知
的或者他们根本就不在意。在神圣的处所、或生命需要获得平静与某些尊严的重要场合
这些人会做什么呢?因为至少他们不会扰乱安静那些宗教创始人的智慧均已藉着祈祷的信
条而灌输给他们,就好象嘴唇的长期刻板工作並配合一种记忆的努力,加上一套制服以
及依照规定的手、脚和眼所摆的姿态,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他们会象西藏人一样口里不
停哋喃喃念着经文,或者有如贝那拉斯①人们一边掐指,一边低诵神的名号(如在读祈愿
经文时要念毗湿奴②的名号一千遍),或者他們也会一边数念珠一边祈祷;总之,他们
都会在某个时间里全神贯注地作一件事并且表现出一副坚忍的态度,至于祈祷模式则完全
是為那些一心想要提升自己的虔诚教徒们的功德利益所设计的不过,即使一连串庄严的字
句和音声以及呆板而肃穆的礼拜仪式能有益于怹们,还是会有他们烦恼的时候
就算这些少数人(在每个宗教里,真正诚笃的人毕竟少有)知道应该如何帮助自己但
在精神上贫乏的夶多数人则是一无所知的,若是禁止他们的喃喃祈祷就无异于剥夺他们的
宗教,因此新教乃带来了光明;而所有那些宗教之所以会要接受这种人,则是因为他们在
祈祷时会保持其手、脚、眼以及各个器官的静止,使他们美化于一时——看起来更像个人!
①贝那拉斯(Benares)印度北部一城市,位临恒河为印度教之圣地。
②毗湿奴(Vishnu)为印度教三大天神之一。

一三三、悲观主义者亦即受害者


当“玄秘”鈈乐于实体取得上风时一项人们所犯已久的大错其所造成的后果就会暴露
出来了。佛教之所以能够传布到相当广大的区域乃是因为印喥人之极端与近乎排斥饮食的
习惯,以及因此而导致精神衰弱的结果所造成的
也许近代欧洲人的不满被认为是因“这是属于我们祖先的卋界”所引起的,由于德国人
在欧洲所作之尝试的影响整个中世纪逐被取来吸饮;而中世纪的黑暗也意味着欧洲的酒精
德国人之不喜欢苼命,在本质上乃是对于寒冷天气的一种抱怨

一三四、最古老之笃信的余波


没有头脑的人会认为意志是一种操纵一切的东西,而意愿则昰较单纯而可自明的证之
任何事都是如此;但是他却没有注意到问题的细节,只要是有意愿的感觉便可满足他这不
仅是因为他倾心“洇”“果”的观念,而且他也深信自己所了解的“因”与“果”之间的关
意志对他而言是一种奇妙的操纵力量,而相信意志有如因之于果就等于相信了这奇
妙的操纵力量。事实上当人们目睹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会直觉地认为是意志产生了如
“因”一般的效果而个人嘚意愿则隐在幕后操纵——机械论的概念不合他的胃口。因为人
类在绝大部分的时候只相信“人”(而不相信“物”、“力”、“质”等の类的东西)因
果观念已经成了他的基本信仰,并且施之于所有的世事之中“绝无没有因的果”和“有果
必有因”的定理可算是少数普通定理的一个归纳。
叔本华的假说“凡是存在的皆为有意志的东西”已将原始的神话抬置于王座之上他似
乎从来就不想对意志作解析,因为他和一般人同样地深信所有意志作用的当下即现以及单纯
性现在我提出如下的主张来驳斥叔本华的说法:第一,由于意志可以提升因此痛苦和快
乐的理念是需要的。第二痛苦和快乐时所感受到的生命激扬之情,是对思维力的一种诠
释同时也时常在不知不觉之Φ控驭着我们,故而同样的激情也可以诠释为一种痛苦或快
乐第三,惟有具备理性者才有快乐、痛苦和意志可言而大部分的生物均谈鈈上这些。
目前在基督教普及或曾经盛行的地方都能感受到一种犹太式的情结和捏造虚假就整个
基督教道德的背景来看,其实基督教是企图将整个世界“犹太化”其在欧洲的成就达到何
种程度,可以极精确地追溯到有殊于我们的古希腊精神——一个没有罪恶感的世界——之
中虽然每一个时代与杰出的个人都会有过去同化一切的意愿,但是“只有当你悔改时上
帝才赐福给你”这句话却会令希腊人觉得恏笑或生气。
他会说:“只有奴隶才会有这种情愫”
在这里我们提出一个伟大、全能、同时也是充满仇恨的神,大家应该可以想象到他嘚力
量之大因此任何的伤害均不可能施及他的身上,除了与荣耀有关者之外每一项罪恶都是
对敬意的贬损,对崇高的冒渎!悔改、谪降、在尘世中打滚凡此皆是他的恩惠所系之全部
条件,也因而回复了他那神圣的荣耀!如果伤害是因罪恶以不同的方式所引起的如果┅种
深刻的邪恶是因罪恶才蔓延扩散的,那么这邪恶就会像疾病一样攻击与勒死每一个人——
它不会使渴求东方天堂的荣耀遭受困扰;罪恶乃是对他的一种冒犯,而非对人类!
对于那些曾接受其恩惠的人所犯的罪恶他也会淡然视之。在这里神和人被认为是各自
独立的楿形之下,触犯后者的罪恶根本是不可能——所有的行为所以会被蔑视那只是因
为其超自然,而非自然之故;所以那种乍看之下并不甚起眼的犹太情结却十分的不简单。
另一方面希腊人也普遍都能接受罪恶亦有其尊严的思想,譬如普罗米修士就是一个例子;
由于他们將尊严归结于罪咎的需要因此乃创造了悲剧——一种艺术与欢乐,其最深刻的本
质对犹太人而言仍是陌生的纵使他有诗情的天赋和对莊严的喜好。
犹太人认为自己是在这世界上的选民因为他们是天生有高度道德感的民族(他们比别
的民族更具人类的自卑感)。犹太人對其君主和圣人均怀有一种狂热就好象法国贵族对法
皇路易十四的狂热一样——由于这份狂热,贵族们遂甘心忍受其君主的专制独裁洏为了要
祛除这种感受(不对等的效忠之意义),便需要有效忠的权威和充分的权力因此乃有专为
贵族而设的登龙捷径。利用特权使他們得以在宫廷里提升自己的地位并从高高在上的地位
临视居于他们之下的一切——临视能忍受的一切——而不会有任何良心上的不安。於是他们
便有计划地逐渐搭高效忠的权力之塔直至耸入云霄,然后再将属于自己的权力之最后一块
督只有可能在犹太人的图书里出现峩的意思是说,在他们的图书中老是布满了发怒的
耶和华之幽深的雷云从阴暗可怕的黑幕里透出些许微弱的光芒,那是“爱”的奇迹吔是
最不当之“慈悲”的微笑。这里只有基督能梦想他的彩虹和天国的梯子沿着梯子上帝得以
降临人间。然后在别的地方晴朗的天气與太阳则被视为是很平常而不足为奇的。
基督教的创始人认为没有什么比人类的罪更能令人类罹受如此大的痛苦其实他错了,
错在他认為自己没有罪因此他缺少这方面的经验!也就是这样,在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其子
民之烦恼的极大同情与怜悯而发明罪的人本身当然不會有什么大烦恼!但是基督教徒后来
终于知道了该如何去表现他们教主的正义,并将他的错误净化为“真理”
即使像使徒保罗①那样的囚,对于情欲也以邪恶视之他们从学习中只知道在自己身上
有着不洁、偏见和不完整的心灵,因此他们理想中的目标就是对情欲作一番剖析;而在神
的身上,他们也看到了完全净化的情欲
①保罗(Paul),是耶稣的大弟子十二使徒之一。

更加快乐同时也更加纯洁与神聖。


希腊人则和保罗及犹太人不一样他们先标出自己的理想,然后顺着理想很正确地去发
挥情欲并且加以珍惜、提升、美化与崇拜。佷明显的他们在情欲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
是自身的而现在的基督教徒呢他们是否希望在这方面变成和犹太人一样?他们是否可能变
洳果上帝想要成为一个爱的对象则必须先放弃审判与正义——即使是仁慈的审判也不
基督教的创始人对这方面——作一个犹太人——的媄妙感受揭示得太少了。
什么神会爱世人,如果世人信他而对不信他的人投以威吓的眼光的话!
什么一位全能的上帝对于世人的感受竟然是有条件的爱!
爱甚至并没有去支配崇敬的心与报复的意念!
“如果我爱你,与你又有什么相干呢①”这句话可算是对整个基督教┅个很够份量的
①这话的意思是说,真正的爱并不要求是互惠的——英译注
佛陀说:“不要阿谀施舍于你的人!”
让我们将这句话拿到敎堂里去复诵一遍——那将立刻使教堂里面的气氛净化。

一四三、多神论的最大效用


由于个人揭示了自己的理想并从其中导引出自己的律则、快乐和权利,故而乃被视为
人类最可怕的离经叛道和对其自身的盲目崇拜事实上,少数如此甘冒不韪的人总是要对自
己辩护一番嘚他们通常都是以这种口气说:“不是我!不是我!而是上帝!我只是他的媒
介罢了!”惟有在上乘的艺术与创造上帝的立场中(如在哆神论的教义里),这种意念才会
获得解放同时变得十分纯洁、完美和高贵,因为它本身原是一种普通而不重要的行动类
反对意念倾姠个人的理想,这是每个道德观念的首要律则只有一个准范:“人”,而
每个人也都相信有这么一个准范并且是最高的准范。但若是能撇开自身从一个客观的角
度来看,我们会发现更多的准范一个神不能否认或冒渎另一个神!在这里,个人第一次被
承认个人的权利也第一次受到重视。对上帝、英雄、各种超人、平凡的人以及在人之下的
诸如妖精、半人半兽与魔鬼等的创造正是辩护个人的主权与洎私的最佳前导:敬重诸神的
自由最后也被用在个人对法律,习俗和邻人的尊重上
相反的,一神论其坚信只有一个真正的人类之教义,最后导致只有一个真神的信念
(除了惟一的真神其余的神都是伪造的),这种论调也许曾对过去的人类造成极大的危
险——人类曾遭受惰性之过于发达的威胁此刻我们能看得出来,许多动物在很久以前便受
到这种威胁(退化)而那些动物在它们的类群之中都只}

找朋友 发现小组风格 网易真人搭配社区iStyle网易真人搭配社区iStyle网易真人搭配社区iStyle玩摄影玩LOFTER玩胶片,玩LOFTER玩绘画玩LOFTER网易云相册网易云相册网易云相册创建博客 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丅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廖广翏崇尚质疑与思辩,乐于剖析和批判闲看云鹤常超然,通达灵魂一顿悟
首页 日志 相册 音乐 收藏 博友 关于我 日志 廖广翏
思想是矛盾的灵魂,矛盾是思想的产物。
库·图霍尔斯基《论洞的社会库·图霍尔斯基《谎话卡片》库·图霍尔斯基《女人爱虑荣克·斯·刘易斯《活体解剖》安·阿爾托《地狱日记片断》塞缪尔·斯迈尔斯《民族的品该作者的其他文章
叶永烈:俄罗斯凭借什么成为“金砖”之国及时支付稿费是最有效的催稿方式“最牛国土局长”连任15年的官场悬念现代京剧《沙家浜》的来龙去脉(下)县级医院靠什么突围世界最小的“大广场”:狂歡节里喝小于廉的“尿”是传统首页推荐
A股大熊市需要自我修复国家贫困县官员做荒唐事缅甸金塔镶嵌四千颗钻石邓小平为何选江泽民接癍越南'洗剪吹'组合走红路谁在庇护20亿财产的村官更多>>

弗洛姆:占有还是生存(下) 弗洛姆:人类的破坏性剖析(2)


弗洛姆:人类的破坏性剖析(1) 18:10:19| 分类: 哲学思想 | 标签: |字号大

第一部 本能主义,行为主义心理分析

新本能主义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与康拉德·洛仑兹

弗洛伊德和洛仑兹的异同

第二章 环境主义者与行为主义者

B.F.斯肯纳的新行为主义

斯肯纳的学说为什么这般受人欢迎

第三章 本能主义与行为主义的異同

两种学说的政治背景与社会背景

第四章 心理分析法对侵犯的了解

第二部 对本能主义的反证

心理学与神经生理学的关系

“狩猎者——人”是人类学上的亚当吗?

原始猎人——是富裕的社会吗

对30个原始部落的分析

体系A:生命肯定性的社会

体系B:非破坏性的侵犯性社会

周口店北京古猿也可以作为破坏性与残忍性的证据吗?

第三部 种种侵犯性与破坏性及其条件

减低防卫侵犯所必需的条件

第十章 恶性侵犯:湔提

人的生存需要和各种植根于性格的感情

(一)定向和献身的框架

性格根源的热情的发展条件

本能热情的合理与不合理

第十一章 恶性侵犯:残忍与破坏

克恩·房·撒罗蒙:一个破坏性的偶像崇拜实例

我打算对心理分析理论做一次广泛的探讨这本书是第一部成品。我从侵犯荇为和破坏行为开始研究因为这是心理分析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再说人类的破坏心理和行为,浪卷全球使它在实际生活上也成了┅个最重要的问题。

六年以前我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实在低估了会遭遇到的困难不久我就明白,要想对人类的破坏性做确切的分析我必须越出我本行的界限,就是说我不能只拘限在心理分析的范围以内。虽然这分研究工作旨在心理分析可是我必须还具有一些其怹知识,免得参考的范围过窄产生偏曲的看法。这些其他知识对我的工作特别重要的是神经生理学、动物心理学、古生物学和人类学。至少我必须具备一分能力来用其他学术的主要资料核察我的结论,使我可以确知我的假说跟它们不相冲突并且进一步确定它们能够支持我的假说。

以前还没有人把各种学术范围里发现的侵犯行为做综合报告因此我必须自己来做这个尝试。藉着这项努力我希望读者對于人类的破坏性有个完整的看法,而不再从某个单一的理论角度去观察当然,这条路上有许多障碍我不可能精通每一种我所需要的學术--特别是神经学,因为我原来就懂得最少在这方面我不仅自己去研究,并且也透过了神经学家的指导:有些不厌其烦回答我许多問题有些则耐心地披阅了我相关部分的稿本。专家们当然知道我在这方面没有新的贡献但他们也许会欢迎我从各方面把这个基本问题嘚资料综合一下。

这本书里我会重复我以前著作中的话这是无法避免的。对于人的问题我已经研究了30多年在这段期间,一方面专注于噺的领域一方面加深加广我在旧领域的了解。写到人类的破坏性我不得不提出我以前曾经提出过的观念,但以能帮助了解这本书为限我已经尽可能地删减重复的部分,往往只告诉读者参考我以前著作中的哪一部分但即使这样,仍旧免不了重复特别难免的是《人的惢》,该书包含了我对恋尸性与爱生性的某些新的、核心性的发现这本书中,在理论上与临床病历上我都对这些发现做了大幅扩充。現在这本书跟我以前的书有不同的观点但我并不想在这里讨论,因为花费很多篇幅而大部分读者却不一定会感兴趣。

历来有许多文献討论“侵犯”(aggression)问题可是由于字义的不确定,这些著作的内容往往很混淆有人用它来指抵抗攻击、防卫自己生命的行为,有人用它来指強盗谋财害命的行为有人用它来指虐待行为;更有人用“侵犯”一词来指男性对女性的“性”接近,登山者和推销员的前进冲动以及農夫耕田的行为。这种混淆可能是由于行为主义者对心理学和心理治疗上看法的影响但假如我们把一切“有害的”行为--就是说,对無生物、植物、动物或人类造成损害或破坏的行为--都叫做侵犯则这些行为背后的冲动就失去了重要性。如果我们把意在破坏意在保卫,跟意在建设的种种行为都用相同的字眼来表示,我们就永远没有希望了解它们的“原因”;它们的原因是不同的因为它们根本昰不同的现象,但由于用词的错误我们在理论上便永远找不出“侵犯”的原因。[务必说明一下弗洛伊德并不是没有察觉到侵犯的种種区分。(请参考“附录”)再者弗洛伊德重视行为的基本动机这和行为主义不一样。弗氏只是沿用当时的习惯用词而使后人产生了誤解。]

让我们以洛仑兹为例:他的侵犯概念基本上是指生存适应冲动,进化发展冲动;这种动是用来保卫个体和冲族生存的但是他叒用“侵犯”来指嗜杀的欲望和残忍行为,结果这些非理性的激情也就成了与生俱来的东西;他又认为战争是由于人喜欢残杀因此便得箌了更进一步的结论:战争是起于人类与生俱来的破坏性。[译注:destructiveness深一层的意义是指“毁灭性”。包括人的破坏心理破坏性格,破壞行为和毁灭一切的欲望。]人类的破坏性确实是邪恶的但“侵犯”一词的混淆用法,却做了方便的桥梁把生存适应的侵犯(这不昰邪恶的)和人类的破坏性侵犯混为一谈。这一种“推理”是这样的:

生存适应的侵犯是与生俱来的破坏行为与残忍行为是侵犯,因此破坏行为与残忍行为是与生俱来的

在这本书中,我用“侵犯”一词来指防卫性的、反应性的侵犯我把它放在“良性侵犯”的范围中,“破坏性”和“残忍”则用来指人类特有的毁灭性倾向和绝对控制欲(“恶性侵犯”)。为求行文方便“侵犯”一词有时也溢出了“防卫侵犯”的范围,但这时我会给它定义提醒读者,避免误会

另外一个词意上的问题,是我们常用“男人”(man)来指人类父权社会发展絀来的语言,用“男人”来兼指男人与女人是不足为奇的,但如果为了表明我不是用父权主义的精神来写这本书而避免采用这个字,恐怕就会学究气了但读者可以毫无疑问地看出我的态度。

当需用第三人称来指人类的时候我也用“他”,因为每次都用“他或她”實在有点别扭;我承认文字很重要,但我们切不可对它存着一种拜物教的迷信;与其重视文字不如重视文字所说的是什么。

本书中引用其他著作的部分都在括弧中注明作者与出版日期,读者可以依着这个线索在书目中找到该书的名称和其他一些参考项目不过,标明的姩代并不一定是著作年代而可能是版本年代,如斯宾诺莎后面的1927便是

随着时代的繁衍,他们会越变越坏有一天他们会坏到这般地步,以致崇拜起力量;他们会认为力量就是正义权力就是权利,对于善理再也不会尊敬最后,没有人会对错误的事感到愤怒没有人看箌可怜的人会自觉羞愧,那个时候宙斯就会把他们一起消灭。但即使到了这时候人仍旧有自救的余地,就是百姓们起来,打例压迫怹们的统治者

——希腊神话:铁钢时代

看到人类的历史,我是悲观的……但当我看到史前史我是乐观的。

从一方面说许多种动物都與同类相关,人也是一样但从另一方面说,在千种万种同类相关的动物中人却是唯一相残的动物……人是唯一的集体屠杀者,唯一不能适应他自己的社会的生物

我至今也不明白,对于这种无所不在的侵犯性与破坏性我们竟没有给它一个适当的位置。

——弗洛伊德《攵明及其缺陷》

我只不过是承继了前人无暇顾及的工作

在全国范围和世界范围暴力和破坏性的日益增长已经使专家和一般公众同样把注意力转向对攻击行为的本质和原因的理论研究。他们如此关注攻击的本质和原因并不奇怪令人惊异的倒是这种先入之见如此盛行,特别昰在心理学研究巨匠弗洛伊德修正了自己早期以性的内驱力为核心的理论之后在20世纪20年代已经系统地阐述了一种新的理论,在这种理论Φ他把破坏的感情(“死的本能”)看作是和爱的感情(“生的本能”“性欲”)具有相等的力量。但是公众仍然认为弗洛伊德主义紦里比多看成是人的主要的感情,这种感情只受自我保存的本能遏止

这种情况只是在60年代中叶才得以改观。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暴力的程度和战争的恐怖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超越了某种界限但是一个起作用的因素是一些论人的攻击的著作的出版,特别是康拉德·洛伦兹1966年撰写的《论攻击》的出版洛伦兹是动物行为[洛伦兹给动物行为的研究取了“生态学”(ethology)这个名字,这是个非常奇特的术语因为从字面上讲生态学指“行为科学”(从希腊语ethos“行为”、“准则”而来)。为了用它来表明动物行为的研究洛伦兹应当称它为“動物生态学”。当然他不愿意限定生态学的含义;他认为人的行为应当归入动物的行为之内。饶有兴味的是早在洛伦兹之前约翰·斯图亚特·米勒(Johnstuartmill),已经创造了“生态学”这个术语用它来指性格的科学。如果我们想用一句话来说明本书的要点那么我们会说,它研究嘚是米勒意义上的“生态学”而不是洛伦兹的。]领域、特别是鱼类和鸟类行为领域的著名的学者他决定冒险闯入自己几乎无经验或能力的人的行为领域。尽管《论攻击》遭到大多数心理学家和神经学家的否定但是它还是成了畅销书,而且深深影响了极大部分受过教育的团体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接受了洛伦兹的观点,把它看作是这个问题的最终的答案

一个风格迥异的作家罗伯特·阿德里的早期著作《非洲的起源》(1961年)和《本土必须履行的责任》(1967年)大大促进了洛伦兹的观点的普及。阿德里不是一个科学家而是一个天才的剧作家他把许多关于人的雄辩之缘起的材料编排在一起,尽管这是要去证明人的天生的攻击性的非常偏执的信念接踵而至的是动物行为研究鍺的著作,诸如德斯蒙特·莫里斯的《裸体的类人猿》(1967年)和洛伦兹的信徒埃布尔·埃贝斯菲尔德的《论爱和恨》(1972年)

所有这些论著基本上包含有其同的论题:在战争、犯罪、个人的争论中表现出来的人的攻击行为和全部破坏的和施虐的行为是由于种系发生的循序生荿的天生的本能,这种本能总是在寻求释放的机会期待适当的机会表达出来。

洛伦兹的新本能论之所以如此成功并不是因为他的强有仂的论证,而是因为人们对这些论题太敏感了对那些担惊受怕而又感到无力去改变破坏进程的人们来说,这种理论使我们确信暴力根源於我们动物的本能根源于不可驾驭的攻击的内驱力,是我们可能做的最好的事情正如洛伦兹断言的,是理解这种内驱力之力量的进化規律的理论还有比它更受人们欢迎的理论吗?天生的攻击性理论轻而易举地成了意识形态它有助于缓和我们对将要发生的事情的恐怖,使无能为力的感觉合理化

还有另一个原因使我们宁愿采纳本能主义理论的简单答案,而不愿对破坏行为的起因作严肃的研究后者要求对现成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前提提出质疑;我们必须分析我们的社会制度的不合理性而且要冒犯在“防卫”“荣誉”“爱国主义”等莊严词名背后隐藏着的禁忌。几乎可以说对我们社会制度的深层进行分析,可以揭示破坏性日益增长的原因或提出减少破怀性的途径囷手段。本能主义的理论想要取消我们进行这种分析的艰巨任务这表明,即使我们都注定要灭亡我们至少能怀着“本性”迫使我们遭些命运的这种信念而灭亡,而且表明我们理解为什么已经发生的事情必定如此发生。

假定在心理学思想中有一种暂时的联盟那么对洛倫兹关于人的攻击理论的批评就可望适合心理学中另一种占支配地位的理论,即行为主义理论和本能主义相反,行为主义理论对驱使人鉯某种方式行为的主观力量不感兴趣;它不关心他所感受到的而只对他行为的方式和塑造他行为的社会条件感兴趣。

只是在20年代心理學注目的焦点从人的情感转移到人的行为,同时激情和感情,至少从科学的观点看作为不相干的材料在许多心理学家的视域中消失了。心理学中主导学派的课题是行为而不是行为着的人“心理科学”转变为关于动物和人的行为工程的科学。这在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理論已经发展到了顶点这种理论在当今美国大家里最普遍地为人们所接受。

我们很容易找到心理学中的这种转变的原因人的研究者比任哬其他科学家更受其社会氛围的影响。这不仅因为他的思维方式他的兴趣,他提出的问题就如在自然科学中一样,在一定程度上全蔀地由社会决定,而且因为在他的范围内课题本身──人,也是由社会决定的只要心理学家说到人,他的模型就是他周围的人──几乎是他自己在现代工业社会里人的思想划一,感情贫乏而且视感情为无用的累赘──心理学家如此,他们的课题也是如此行为主义悝论似乎正合他们的心意。

现在在本能主义和行为主义之间作一选择不利于理论进步。两种主张都是依赖独断的先入之见作出的“单一解释”而且要求研究者用材料去适应这一或那一解释。但是我们确实面临着是接受本能主义还是行为主义的选择吗?我们不得不在洛倫兹和斯金纳之间作出选择而没有其他选择了吗?本书肯定地认为还有他种选择而且正要考察其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我们必须区别人嘚两种截然不同的攻击第一种是当人的生存利益受到威胁时,他和动物共有的、种系发生循序生成的攻击(或逃遁)的冲动这种防卫嘚、“良性的”攻击满足个体和物种的生存的需要,它是生物学意义上的适应当威胁不再存在时,这种攻击便终止了另一类攻击是“惡性的”攻击,即残忍性和破坏性是人类特有的而大多数哺乳动物没有这种类型的攻击;它不是种系发生循序生成的,而且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适应它毫无目的,贪欲是其满足先前对此问题的大多数讨论,由于没有区别这两种不同的攻击而遭失败。每一种攻击都有鈈同的根源和不同的性质

防卫攻击,就如人们通常归类的确实是人的本性的一部分,尽管它不是“天生的”本能就洛伦兹所说的防衛攻击而言,他作出攻击本能的假定是正确的(尽管关于其自发性和自我更新性质的理论在科学上是站不住脚的)但是,洛伦兹走得更遠通过一系列独创的构想,他认为任何人的攻击包括杀戮和施虐,是生物学上特定的攻击由于一系列因素,它们是从有益的力量变為破坏的力量然而,众多的经验材料否定这种假定以至它毫无立足之地。对动物的开究表明哺乳动物──特别是灵长目尽管有许多防卫攻击,仍然不成其为杀戮者和施虐者古生物学、人类学和历史提供了反对本能主义观点的充分的例证:(1)人类各群体在破坏的程喥方面有着根本上的区别,这种事实很难用天生的破坏性和残忍性的假设来解释;(2)不同程度的破坏性可能和其他的因素有关和各自社会结构中的差异有关;(3)破坏程度随文明的发展而增长,而不是相反确实,天生的破坏性的情景与其说和人类史前史相符还不如說和历史更相符合。如果人仅赋有自己和动物祖先共同具有的生物学上的适应性攻击那么他可能是相对安宁的存在物;如果黑猩猩中有惢理学家,那么它将不会把攻击看成是应当撰书加以讨论的令人困扰的难题

但是,人不同于动物因为他是杀戮者,他是唯一的毫无理甴的(不管是生物的还是经济的理由)残杀和虐待自己物种成员的灵长类动物而且他还由此感到满足。正是这种生物学上非适应性的、非种系发生循序生成的“恶性”攻击构成人种生存的现实问题和危险,本书的目的就是分析这种破坏性攻击的本质和条件

区分良性──防卫性攻击和恶性──破坏性攻击,要求进而更基本地区分本能和性格或确切地说,要区分源于心理需要的内驱力(官能内驱力)和源于人的性格的那些特殊的感情(“植根于性格的或人的感情”)。本书将以更大的篇幅进一步讨论本能和性格的区别我将表明,性格是人的第二“本性”即没有得到完满发展的本能的替代;此外还要表明,人的感情(例如对爱、温情和自由的追求对破坏、施虐狂、受虐狂的渴望,对权力和财富的贪欲)是对“生存需要”的回答而反过来又植根于人的生存的真正的条件之中。简略地说本能是对囚的生理需要的回答,以性格为条件的感情是对其生存需要的回答它们是人特有的。虽然这些生存需要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相同的它们昰人特有的。虽然这些生存需要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相同的但涉及到人的占支配地位的感情,则是不同的举例来说:人或者由爱的本能驅使或者由破坏的感情驱使;在每一种情况中,他都满足了自己生存需要的一方面:“产生结果”的需要或推动某物,“对其产生不利影响”的需要不管人的主导的感情是爱还是破坏性,主要取决于社会环境;然而这些环境能起作用,跟人的生物学的特定的生存处境囷从中产生的需要有关而和不确定的、可塑的、没有差异的心理无关,就如环境决定论所假定的那样

但是,当我们想要知道人的生存條件时我们必须进一步问:人的本质是什么?人之成为人靠的是什么不用说,社会科学中现时的趋势对这种问题的讨论并非很适宜囚们一般把这些问题看作是哲学和宗教的课题。根据实证主义的观点它们被看成是不要求任何客观有效性的纯主观的思辩。在这一点上對后面提供材料作复杂的论证似乎不合时宜我们将满足于能说上几句。当我们试图定义人的本质时我们不会援引像海德格尔和萨特那樣的形而上学思辨所达到一种抽象。我们诉诸人作为人所共有的现实的生存条件以至每一个体的本质跟它所属类的生存是一致的。通过解剖的和神经生理结构的经验分析以及对作为人类物种特性的人的心理相互关系的经验分析我们得出人的本质的概念。因此我们把解释囚的感情的原则从弗洛伊德的生理学的原则转换为社会生物的和历史的原则因为人类这种物种可以用解剖的和神经病学和生理学的术语來定义,我们也应能用心理学的术语把他定义为类借以处理这些问题的观点可以称之为存在主义的观点,尽管不是在存在主义哲学意义仩的观点

这种理论基础提供了使我们可能详细讨论各种各样植根于性格的恶性攻击的形式,特别是施虐狂形式──要求对别的感性存在粅有不受限制的权力和感情和恋尸──毁灭生命的感情和对任何死亡的东西、正在衰败的东西、纯粹机械的东西的迷恋通过对一些刚去卋的著名的施虐狂、破坏者:希姆莱、希特勒的性格的分析有益于理解这些性格结构。

在描述了这种研究将要遵循的步骤之后我们在此指出读者在下面章节中会发现的某些一般的前提和结论可能是有用的:(1)我们不会关心与行为着的人相分离的行为;我们探讨人的内驱仂,不管它们是否能够在即时观察到的行为中表现出来这就是说,关于攻击现象我们会研究攻击性冲动的起源和强度,而不会研究独竝于其动机的攻击行为(2)这些冲动可能是意识到的,但是更经常的是未被意识到的(3)在大部分时间里,它们汇集于一个相对稳定嘚性格结构中(4)如果我们更一般地阐述,那么可以说这种研究以心理分析理论为根据。由此可见我们将要使用的方法是一种心理汾析方法。通过阐明可观察的材料通常是对有意义的材料来揭示这种无意识的内在现实。可是“心理分析”这一术语不是指经典的理论而是指对经典理论的某些修正。我们在后面会讨论这种修正的要害在这一点上我只想说,它不是以里比多的理论为根据的心理分析洇为就避免了本能主义概念,人们一般认为这种概念是弗洛伊德理论的真正本质

不管怎样,弗洛伊德理论和本能主义理论的这种一致是極易引起人们怀疑的事实上弗洛伊德是第一个现代心理学家,和主流派相比他侧重研究人的感情领域──爱、恨、抱负、贪婪、嫉妒、羡慕等;这些原先只由戏剧家和小说家研究的感情经由弗洛伊德成了科学探讨的课题。[大多数较为古老的心理学如佛教、古希腊和Φ世纪以及直至斯宾诺莎的近代心理学的作品,都借助于精心的观察(尽管没有实验)和批判的思考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他们的主要课题──人的感情。]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艺术家比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家更热忱欢迎和更能理解地接受弗洛伊德的著作──至少在他的方法荿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心理疗法要求的手段之前是如此艺术家们在这一点上感到,弗洛伊德是第一个研究他们课题的科学家超现实主义朂明显地表明弗洛伊德对艺术思维的影响。和比较陈旧的艺术形式相比超现实主义不考虑不相干的“现实”,而且不关心行为──与之囿关的全部都是主观的经验;只有弗洛伊德的释梦逻辑才不愧为影响它发展的重要的因素之一

弗洛伊德只能用他自己时代的概念和术语構想他的新发现。他从来没有摆脱他老师的唯物主义的束缚正象他已经做的那样他不得不去寻找一种方法把人的感情伪装起来,把它们看成是本能的产物通过理论方面的艰苦努力他出色地做到了这一点;他把性欲概念扩展到这种程度,以至任何人的感情(除了自我保存)都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本能产物爱、恨、贪欲、虚荣、抱负、贪婪、嫉妒、残忍、温顺──都被强制纳入这种框架的约束之中,而且从悝论上把它们作为各种各样的自恋的、口唇期的、肛门期的和生殖器期的里比多表现的升华或对其反应结构加以研究

然而,弗洛伊德在其第二时期的著作中试图能过一种新的理论来突破这种框架这种理论是走向理解破坏性的决定性的下。他认识到生命不是由两种利己的內驱力即求得食物的内驱力和性的内驱力支配的,而是由两种感情──爱和破坏──支配的这两种感情没有饥饿及性欲在生理学生存意义上所起到的相同作用。作是由于弗洛伊德仍然受自己的理论前提的束缚,他称这两种感情为“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因此他賦予破坏性以人的两种最基本感情之一的重要地位。

本书的研究使追求受的感情和破坏、虐待、控制、使人服从的内驱力从其被迫联姻的夲能中解放出来本能是纯粹自然的范畴,而以性格为基础的感情是社会生物的、历史的范畴尽管它们不直接对肉体的生存有用,但是咜们和本能一样强烈甚至比本能还要强烈。它们是人对生活的兴趣、热情和兴奋的基础;它们不仅是人的梦想产生的而且是宗教、神話、戏剧产生的材料──所有这些都使生活变得有价值。人好象怀中掷出的骰子除了作为对象他就不能生活;当人降到饲食机器或繁殖機器的水平时,纵使他具备他所需要的全部安全感也仍然会感到痛苦不堪。人寻求戏剧效果和兴奋;如果他不能在更高的水准上得到满足他会为自己创造破坏性的戏剧。

现代的思想环境鼓励这种格言:动机只有为官能所需时它才可能紧张起来──即只有本能才有强烈的噭发力如果我们摈弃机械论和简化论的观点,而且从定形论的(holistic)前提出发我们就会明白,必须根据其对整个有机体的生活过程的功能来看待人的感情感情的强度并不取决于特殊的生理需要,而取决于整个有机体生存的需要──肉体的和精神的成长需要

只有在生理的需偠已经满足之后,这些感情才不会是强烈的它们存在于人的生存根基中,而不是当正常的、“较低级的”需要满足之后我们可以提供的┅种奢移品人之所以会自杀是因为他错误地理解了他们的爱、权力、荣誉和复仇的感情。由于缺乏性满足而自杀的情况是不存在的这些非本能的感情刺激了人,使他激情满怀使生活变得有价值;正如法国启蒙时期的哲学家霍尔巴赫曾经说过的:“没有感情或欲望的人僦不成其为人。”它们是如此强烈正是因为没有它们人就不成其为人[霍尔巴赫的这一陈述当然要根据他那个时代的哲学思想的背景才能为人理解。佛教和斯宾诺莎的哲学关于感情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从他们的立场来看霍尔巴赫的描述对大多数人来说在经验方面可能昰真实的,但是他的观点正好是他们所考虑的作为人的发展目标的对立面为了辨明这种差异,我提出“非理性的感情”诸如抱负和贪欲,和“理性的感情”诸如爱和对全部感性的存在物的关怀(我在后面会论及)的区别但是,和本书相关的东西不是这种差异而是生命主要与自我维持有关这一非人性的观念。]

人的感情使人从单纯的事物变为英雄使他成为不管巨大的磨难也要创造生活意义的存在。怹想成为自己的创造者使自己的未完成的存在状态变为具有某种目标和某种目的的存在状态,因此他能获得某种程度的一体化人的感凊不是那种因童年时期的创伤而引起的可以得到充分解释的平庸的心理情结。一个人只要超出简化论心理学范围并且承认它们本身的情況,就能理解它们:人试图弄懂生活的意义而且去体验在既定环境下他所能获得的(或者他相信他能获得的)最佳的感情的强度和力度。感情是他的宗教、他的崇拜他的仪礼,如果它们不为他的群体所称道他必须把它们隐蔽起来(甚至对自己也隐蔽起来)。确实通過行贿和敲诈,即通过巧妙的调节人们可以劝他放弃自己的“宗教”而皈依一般的非自我的、自动控制的崇拜。但是这种心理疗法剥夺叻他作为人而不是作为物的最完美的东西

实际情况是这样的,任何人的感情不管是“善的”不审“恶的”,只有当人试图使自己的生活有意义而且超越了平庸的仅仅维持生计的生存时,他才能理解这种感情只是在他能够通过调动促进生活的感情,并因此体验到较高嘚生命活力的意义而且使这种感情和他过去存在的感情溶为一体,“使自己转而相信”创造生活意义的新途径时才有可能改变人的个性如果这种情况不发生,他可能被驯化但是不可能被治愈。即使促进生活的感情对于力量、快乐、一体化和生活力的意义比破坏性和残忍性的意义来得大但是后者和前者一样能够回答人的生存问题。甚至最大的施虐狂和最具破坏性的人也是人他们和圣人一样是人。人們称他为扭曲的人、病人他对已经出生的人所提出的挑战不能作出更好的回答,而且这是确确实实的;人们称他是在寻求拯救[拯救“Salvation”这个词来自拉丁语词根Sal“盐”(在西班牙语里Salnd,“健康”)此意来自盐使肉免于腐败这个事实;“拯救”(“Salvation”)是使人免于腐败(保护他的健康和幸福)。就这个意义来说(在非神学的意义上说)每一个人都需要“拯救”。]时误入歧途的人

然而,这类思考决不意味着破坏性和残忍性不是邪恶的;它们只是意味着罪恶是人的它们确实从肉体的和精神上毁灭人的生命,不仅毁灭爱害者而且毁灭毀灭者自身。它们构成一种悖论:它们表示在追求生活的意义的时候,生命反过来反对自身它们是唯一的、真正的堕落,理解它们并鈈意味着宽恕它们如果不理解它们,我们便无法认识到我们怎样来减少它们而且无法认识到什么因素会促使它们的增长。

这种理解在紟天尤为重要因为今天对破坏性──残忍性的敏感性正在急剧削弱,而恋尸对死亡的、正趋衰亡的、非生命的、纯粹机械的事物的迷恋茬我们整个控制论的工业社会中日益增长这种恋尸精神最初由F。T马里内蒂(Marinetti)在他的1909年的《未来派宣言》中以文学的形式表达出来。在最菦十年的许多艺术和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同样的倾向这些文学艺术作品显示出对全部已经腐朽的、死亡的、毁灭的和机械的东西特別迷恋。长枪党党员的箴言:“死亡万岁”有可能成为一种社会的秘密原则的危险,在这个社会里借助机器征服自然构成进步的真正意义,活生生的人成了机器的附属物

本书的研究试图阐明这种恋尸感情的性质和哺育它的社会条件。从任何广泛的意义来说结论将是,只有通过在我们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中的会使人复归到社会的最高地位上的激烈的变革才能获得成功的治疗方法。对“法律和秩序”嘚追求(而不是对生命和结构的追求)与对更严厉地惩罚犯罪的要求以及某些“革命家”对暴力和破坏的迷恋都只是当代世界的强烈的戀尸感情的进一步的实例。我们必须创造条件使这种未完成的和不全面的存在──人(自然界中独一无二的)的成长成为整个社会安排嘚终级目标。真正的自由和独立以及一切形式的剥削性控制的终结是调动生命之爱的条件,是可以击败死亡之爱的唯一力量

第一部 本能主义,行为主义心理分析

本能学说的历史在许多教科书上都有记载[我特别推荐R。福莱塞尔的著作(1068)他对本能学说的历史有透彻的说奣],这里从略本能学说在早期的哲学思想中就有,但就现代思想来说是起自达尔文的著作。达尔文以后的本能研究都以他的进化論为基础。

威廉·詹姆斯(1890)威廉·麦克杜高(1913)和其他一些学者,曾经列出一长列本能名称认为每一种本能推动一种行为;譬如说,詹姆斯認为有模仿、竞争、好斗、同情、打猎、恐惧、贪得、清洁、温和、爱与嫉妒等本能这是一种大杂烩,把人类共有的一些特性跟特殊的社会条件造成的性格特征混合在一起(JJ。麦克德谟)在今天看来,这一长列的本能尽管有点天真但詹氏等人的著作却是很老练的,囿着丰富的理论结构就以它的理论思想来看,到现在仍然有让人佩服的地方因此不能说它们已经过时。譬如詹姆斯就很明白地察觉到一项本能即使在第一次行施作用的时候,都含有学习的成分;麦克杜高也察觉到经验与文化背景对本能会产生塑造力。麦氏的本能主義构成了通向弗洛伊德学说的桥梁福来塞尔提醒我们,麦克杜高认为本能和“运动神经的机转”[机转mechanism,是指a“各种心智过程相组匼而产生的某种结果”的作用;b。为了满足欲望无意识间所采行的一些方法]并不是一回事,它的反应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运动神经反应他认为本能的核心是“倾向”,是“渴求”因此虽然是天生的,却是感性的;每个本能中这天赋感性的核心“似乎能够相当独立地發生作用,整个本能结构中的知性部分与运动神经部分并不能完全控制它”(W。McDogall1932)

新本能主义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与康拉德·洛仑兹

丅面我们要讨论新本能主义的两位最出名的代表,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与康拉德·洛仑兹。在讨论以前,先说一说他们两位和早期本能主义鍺一般共有的特点:机械性--流体的本能概念麦克杜高把本能能力设想成被“水闸”拦住,而在某种状况下会“溢出来”(W麦克杜高,1913)后来他认为本能像是“不断从箱子里释放出的瓦斯”(W。麦克杜高1923)。弗洛伊德在力比多理论中也遵循着这种流体概念。欲力增涨->紧張增强->不快乐扩充;性行为减低紧张和不快乐然后欲力又会慢慢使紧张增强。洛仑兹的看法和弗洛伊德相似他认为能量像“不断打进嫆器里的瓦斯”,或像容器中的液体可以由容器底部的弹簧活塞放出来。汉德曾经指出来这几位学者虽然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但他们觀念中的本能模型却是相似的“都认为本能是一种质料,储放在容器中释放的时候便产生行动。”

弗洛伊德把所有的“本能”都统辖茬两个范畴里--性本能与自我生存本能这是他超过早期本能主义者--尤其是麦克杜高--的地方。弗洛伊德的学说可以说是本能学說的最后一步却也成了超越本能学说的第一步;这是弗洛伊德自己没有想到的。这点容后讨论下面我只说明弗洛伊德的侵犯概念,因為他的欲力学说是许多读者都熟悉的并且各位可以在其他的作品中找到,最好的作品当然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入门》(,和1933)

较早的时候,弗洛伊德认为控制人类的两种其本力量是性本能(欲力)和自我生存本能因此他没有十分注意侵犯现象。可是从1920年以后他嘚看法完全改变。在《自我与原我》(1923)和以后的著作中他创立出一个新的二分法:生命本能(Eros)和死亡本能对于这一个新的理论基础,弗洛伊德写道:“我思考到生命的开始又想到它生物学上的平行物,得出如下的结论:生命有一种本能要保存它的生活质[livingsubstance弗洛伊德用这个詞有两重含义,一是抽象的指“使生物为生物的那种特质”;二是具体的,就是指有生命的物质在文句里他把这两重意义揉合在一起]并把它结合为更大的团体,同样也必存在着另一种相反的本能要把团体分解,把各个单位重新带回它们原始的、无机状态这就是说,有爱洛斯也有一种死亡本能。”(SFreud,1930)

死亡本能是针对有机体本身的因此是一种自我毁灭的驱使力,否则便指向自身以外意欲毁灭別的人或物。死亡本能和性欲掺合在一起时就成为虐待症或被虐待症。尽管弗洛伊德屡次表示死亡本能可以被我们减低(S弗洛伊德,1927)鈳是基本假定仍旧未变:人的毁灭冲动不是使他去毁灭自己就是去毁灭他人,他几乎没办法逃避这个悲剧从死亡本能的立足点来看,侵犯行为不是对刺激的反应而是不断流溢的冲动,因为它的根源是人类有机体的结构本身

在部分心理分析学家虽然在其他方面都追随弗洛伊德,却拒绝接受死亡本能学说;或许是因为这人学说超越了机械论的思考模式而到达了生物学的层面,这是大部分人所不能接受的因为在他们想来,“生物学”就等于本能生理学。但他们也并没有完全排斥弗洛伊德的新观点他们采取了一个妥协的步骤,承认有┅个“破坏本能”是跟性本能相对的;这样,他们既没有向全新的思想屈服又接受了弗洛伊德的侵犯概念。

弗洛伊德从纯粹“生理学嘚、机械论的”的立场跨了一大步走向生物学的领域,把有机体看做一个不可分的整体并分析爱与恨的生物学根源。可是他的理论却囿严重的缺陷--这个理论完全建立在抽象的思考上几乎没有提出任何让人信服的实验证据。再者弗洛伊德虽然试图用新的理论对人類的种种冲动做杰出的解释,但他的假说跟动物行为却不相合在他看来,死亡本能是一切活着的有机体里面的生物性力量把这层意思引申到动物界,则必然会产生这样的看法:动物的死亡本能不是指向它们自己就是指向其他动物因此,凡是对外侵犯性较小的动物必嘫疾病更多或者早死,反之亦然;当然这个观念找不到证据。

侵犯与破坏并不是生物秉具的冲动也不是自然流溢的冲动,这一点我要茬下一章加以辨析在这里我要说明的是,弗洛伊德由于采用当时的习惯用语便把各种不同的侵犯都一概用相同的字眼来表示;这虽然幫助他把各种侵犯放在一个本能概念中做解释,却大大阻碍了他对这些现象的分析工作弗洛伊德绝不是行为主义者,他所以产生前面说嘚那种错误是因为他有一个基本的倾向,总想达到一个二元对立的观点认为有两种基本的力量是互相对立的。早期的时候是自我生存夲能与欲力对立后来是生命本能与死亡本能对立。这样的构想固然对称弗洛伊德却付出了极大的错误代价,不是把某种热情放在这一個极端就是放在另一个极端,终致把事实上根本不相同的倾向勉强地归为一类

弗洛伊德的侵犯说到现在还有很大的影响力,但他的理論是复杂而艰涩的一般读者不容易直接去读他的作品和接受他的影响,在这层意义上他的学说并不很流行。可是康拉德@洛仑兹的《論侵犯》出书没有多久就在社会心理学范围内广为流行

原因不难看出来。第一、《论侵犯》和洛仑兹较早的一本著作《所罗门王的指环》一样行文流畅,这和弗洛伊德的沉重文体完全不同和洛仑兹写给专家们看的作品也不相同。再者我们在导论中也说过,它的论点投合大众的心愿大家都宁愿相信,我们走向暴力与核子战争是势所必然,受我们的生物本能所驱使是超乎我们控制的。人们不愿睁開眼睛看看我们自己造成的社会、政治与经济环境免得面对难题,背负责任因为正是这个环境在驱使我们走向毁灭。

洛仑兹和弗洛伊德一样认为侵犯是一种本能,由源源不断的能力泉源供给力量因此并不必然是外界刺激所引起的反应。他认为本能行为所需的能量不斷地在相关的神经中枢累积累积到一个定量的时候,即使没有外在的刺激也会产生爆发但是人类和动物通常总可以找到这类的刺激,讓他们释放用水闸挡起来的驱使力;他们用不着消极地等待刺激的来临他们会寻求刺激,甚至制造刺激洛氏步W。克赖格的后尘管这種行为叫做“嗜欲行为”。他说人制造政党,是为了找寻刺激以便发泄被水闸拦住的能量,而不是由于有了政党才发生侵犯行为如果不能找到或制造出外在刺激,这种累积起来的侵犯力量会变得那么大以致于会爆发,会“凭空的”发出行动来就是说,“没有可以證明出来的刺激就自行产生行动==这种没有对象的凭空行动,跟运动神经的行动非常相似==这证明了本能行为的运动神经协调模式连最细的细节都是由遗传决定的。”[后来由于N。亭柏金和美国许多心理学家的批评洛仑兹修改这一段话,承认学习对本能有影响仂]

因此在洛氏看来,侵犯最主要的并不是外来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而是“结构在里面”的兴奋状态,这种内在的兴奋不论外界有没囿适当的刺激都会寻求发泄:“本能之所以这么危险是由于它的自发性”洛仑兹的侵犯观念模式,和弗洛伊德的性本能观念模式一样昰流体模式,认为侵犯性就象水闸后面的水或容器里面的蒸汽,会产生压力

这种流体侵犯概念认为侵犯的行为是一种机转[这里的意思等于“自动机械化作用”--自行制造能量,自行储藏能量自行发泄],这是洛氏的理论支柱之一;另一根支柱是他的生命侵犯观認为侵犯有益于生命,帮助了个体和冲族的生存大致上说,洛氏认为同类相侵可以促进一种动物的生存他认为侵犯行为使同类的各个體加宽生存空间,并且依据保卫女性的能力而选择出“较好的男人”同时侵犯行为又帮助建立起社会阶级秩序(K。洛仑兹1964)。侵犯性的这種物种保护作用在进化历程中发挥了更大的效用,因为苛烈的侵犯性在进化历程中演变为象征性的和仪式性的威胁行为这种行为不致於伤害到人类的生存,可是它的促进作用却和原来一样

但是,洛仑兹又说这有益于动物生存的本能,在人类里边却变得“过分扩张”起来“狂乱”起来。侵犯行为原来是有益于人类生存的后来却变成了威胁人类生存的东西。

对于这些解释洛仑兹似乎还觉得不够,洇此又做补充但这却超出了“性格学”的范围。他写道:

“具有强烈破坏性的侵犯力量到现在还是人类遗传的一种邪恶本质;这种强烮的破坏性很可能是同类淘汰竞争的结果,大约在四万年前就是从石器时代早期开始(洛低的意思可能是指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的祖先就在经历着这种淘汰竞争那时人类有了武器,衣服与社会组织因此不再受饥寒与被野生动物残食的威胁,同类间的恶性淘汰竞争就開始发生邻近部落间的战争成了互相淘汰的决定因素。一切极端的‘战士美德’必然是从这里产生出来,不幸的是许多现代人仍旧把這种‘美德’看做理想的东西”

公元前四万年到五万年,是“现代人”正式诞生的时期他们是猎人--食物采集者,许多人都以为这些“野蛮人”不断地互相战争;洛氏未加深究就予以采信而实际上学者们的研究却证明不是那么回事[本书第八章详细讨论“食物采集鍺与狩猎者”的侵犯问题]。洛氏的假定纯系霍布士之流的俗套:先假定战争是人类的自然状态以便证明人类生而具有侵犯性。洛仑兹嘚推理是这样的:人类现在是有侵犯性的因为他以前就有侵犯性;他以前有侵犯性,因为他现在有侵犯性

即使在旧石器时代晚期,部落之间真的不断战争洛仑兹在遗传学方面的推理也有问题。一种特质要想经得起淘汰带有这种特质的后代一定要大量扩充。但是在战爭中具有侵犯特性的人总是死得最多侵犯特性的遗传便成了问题。好战者死亡率高这宁是一种反淘汰,结果是遗传率必然降低[这要感谢喀特@赫希浩教授在一次交谈中他把遗传学上的这个问题提示给我]。实际上那个时期的人口密度极低,部落与部落之间很少需偠为了争取食物与空间而战争

洛仑兹的学说里混合着两种元素。第一、动物和人一样天生具有侵犯性,这有益于个体和种族的生存鈳是神经生理学方面的发现却告诉我们,防卫性的侵犯行为是一种反态只有当动物的生存利益受到威胁时才发生,它并不是自然发生(洎行发生)的也不是继续不断的。关于这一点以后我还要详述。洛低学说的另一个元素是侵犯行为的流体性认为人类侵犯性像是用沝闸挡住的水,到时候就会溢出来他用这个观念来解释人的屠杀冲动和残忍冲动,但他并没有提示证据有益于生命的侵犯性和破坏性嘚侵犯性,都被洛氏装在一个筐子里而唯一相同的地方却只是它们的名字:“侵犯性”。亭柏金把这个问题表达得非常清楚:“从一方媔说许多种动物都会同类相斗,人也是一样但从另一方面说,在千万种同类相斗的动物中人却是唯一相残的动物,==人是唯一的集体屠杀者唯一不能适应他自己的社会的生物。为什么一定要这样”

弗洛伊德和洛仑兹的异同

洛仑兹学说与弗洛伊德的学说的关系十汾复杂。对侵犯行为的来源虽然有不同的解释,他们的侵犯概念却是流体式的但另一方面他们却完全相反。弗洛伊德假定有一种破坏夲能洛仑兹却认为在生物学上这站不住脚。他认为侵犯驱使力有益于生命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却是向死亡效忠的。

但洛仑兹又认为侵犯性有很大的变化他用了许多复杂的而又成问题的理论,假定出侵犯性产生了这样的变化:它原来是防卫性的有益于生物发展的,但演变到人类却成了自行发泄和自行扩张的力量,它会制造环境以求发泄如果找不到刺激或不能制造刺激,它甚至会爆炸这样,他的侵犯观念和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实际上就没有多大不同了依照洛仑兹的这种假定,一个社会即使在社会上与经济上都有良好的结构使主要的侵犯力找不到适当的刺激,却由于侵犯本能自身的需求会促使社会成员改变社会,如果办不到侵犯力量就会在没有任何刺激下洎行爆发。洛仑兹所达到的这个结论在实际作用上和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没有分别。但他们两位仍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弗洛伊德认为囿一种爱洛斯[Eros希腊神话里的爱神,弗洛伊德用来指生命与性](生命、性)的力量是跟破坏力相对的力量一样大;洛仑兹却认为爱呮是侵犯本能的产品。

他们两个人都认为侵犯行为如果不能表达出来,是有损健康的弗洛伊德在早期著作中认为性抑制会导致心理疾疒;后来他把这个原则用到死亡本能上,告诉我们说向外的侵犯力如果受到抑制,是不健康的洛仑兹则说:“现代的文明人因侵犯力沒有充分的发泄,感受苦恼”他们两人路途尽管不同,却完成了相似的人类画像:侵犯性-破坏性的力量不断地从身体里面制造出来偠想控制,即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极端困难的。动物界中所谓的邪恶到了人类身上成了真实的、真正的邪恶--尽管洛仑兹告诉我们,它的根源并不是邪恶的

弗洛伊德与洛仑兹的侵犯论虽然有这些相同点,他们却有一个主要不同的地方弗洛伊德是研究人的人,对于囚的行为和无意识表现有敏锐观察他的死亡本能说容或是错的,或者不完整或者证据不足,但那是长期观察人类的结果洛仑兹却是┅位动物学家,他观察实验的对象主要是低等动物;当然在这一方面他有非常杰出的成绩。但他对于人的知识却没有超过一般水准;对於人他没有做过系统的观察,也没有充分地阅读书籍[至少我们可以说洛仑兹在写《论侵犯》的时候,没有看过弗洛伊德本人的著作书中连一句直接引用弗洛伊德的地方都没有。他引证弗洛伊德的地方是学心理分析的朋友们转告的,可惜的是这些朋友们并不总是对嘚而且有时候他们的了解不够深刻,不够清楚]他天真地以为对自己和周围的一些人所做的观察可以适应于所有的人。不过他主要的方法还不是对人对己的观察而是由某些动物的行为来推论人的行为。就科学的观点来说这种推论什么也证明不了;它们当然有提示作鼡,也叫喜欢动物的人觉得有趣洛仑兹很喜欢把动物当做人来看待。正因为他的推论法给人一种错觉以为自己能够“懂得”动物的“感觉”,因此很受人欢迎谁不喜欢拥有“所罗门王的指环”呢?

洛仑兹的流体性侵犯学说是以动物实验为基础材料主要来自囚禁状态丅的鱼类和鸟类。他发现这些动物有侵略驱使力如果不想办法让它转变方向,就会导致残杀我们立即就可以看出一个问题来;人是否囿同样的力量?

由于没有直接证据可以证明这个假说适用于人类和灵长类洛氏就提出许多理证。他主要的方法是类推法他发现人类的荇为和他研究下的动物行为有相似之处,便推论两者有相同的原因这个方法受到许多心理学家的批评[洛仑兹自己写了一篇文章,表明甴生物现象推论社会现象的不当;在那篇文章里他说,当自然淘汰法则不再能适当地照顾人类生物性的需要时国家法律应该取而代之];洛仑兹的同事,杰出的N亭柏金,就察觉到这种方法的危险他说:“从低等进化层次、低等神经组织和单纯的行为模式做推论,来支持有关高等的、复杂的层次的行为理论这程序里寓含着危险。”

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来看看洛仑兹的“类推证明法”从cichids和巴西珍珠毋鱼的观察中,洛氏提出报告说每一条鱼如果能够对同性的邻居发泄正常的愤怒(“改变方向的侵犯”),就不会攻击自己的配偶他接着说:

“在人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相似的行为。在哈普斯堡王族统治下的日子还可以找得到温驯的仆人。我有一个守寡的姑母她的荇为可以做一个例子。她的女仆从来超不过八个月或十个月每次雇到一个新人,她总是很高兴把她捧到天上,发誓说她终于找对了人不几个月,她的评价就开始冷了起来挑小毛病,然后是比较大的最后她会觉得那女仆可恶至极,一无是处终致于在大肆大作之后,把那可怜的女仆赶走连工作都不肯为她介绍。发作以后这个老妇人又准备着迎接下一个美满的天使。

“我举这个例子当然并不是要嘲笑久已故去的老姑母在严肃的、自制的人里面,我也能够观察到同样的现象而且没有办法装做看不到:我自己关在战犯监狱的时候吔是例子之一。在每个完全互相依赖的小单位里都有一种所谓的‘北极病’,或叫‘远征队愤怒症’由于互相间的发泄,使得他们不致于同陌生人或圈子以外的人争吵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一个单位里的一分子越是互相熟悉、了解与喜欢,就越不应该把侵犯性拦阻起來否则就是危险的。就我个人的经验我知道在亲密的朋友间,我们往往过于低估侵犯和同类相斗的价值可是我们的侵犯性还是会表露出来,譬如说对我们最好的朋友的小毛病--他清嗓子或打喷嚏的样子--我们的反应往往如此强烈,好像是被酒鬼打了一个耳光似嘚”

洛仑兹没有想到,他的姑母他的战犯朋友和他自己的经验,并不能证明这种行为是有普遍性的洛氏似乎也完全没有想到他姑母嘚行为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解释;从心理学来看,这位姑母的态度相当复杂

从心理分析的观察看,我们可以认为他的姑母是一个非常自恋、非常喜欢剥削别人的人;她要求仆人对她无条件地“奉献”不准有自己的兴趣,并且心甘情愿地承认自己天生就是仆人把对她的服務认做是自己的快乐。她对每一个新仆人都抱着这样的幻想一开始的时候,她的这种幻想足以让她看不出仆人的“不对头”--新来的仆人尽量取悦她当然也是因素可是当这短暂的“蜜月”过去以后,这位姑母“醒了”她看出那仆人并不是她想像的样子。当然这段觉醒的过程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终于有一天,这位姑母感觉到极度的失望与愤怒这正是每一个“自恋--剥削性”的人在受到挫折时必然嘚现象。她不知道她的愤怒是由于她的要求不合理因此她把她的失望合理化,推过在仆人身上由于她不能放弃不合理的欲望,她便只囿把仆人解雇希望新的仆人能够“对头”。这种情况会反而复始一直到她死,或雇不到人为止这种关系绝不只限于主仆才有,婚姻嘚冲突往往就是这个样子可是离婚没有解雇仆人那么容易,结果是两人一辈子斗争各自为了对方“日积月累的错误”而设法惩罚对方。此处的问题是人类性格一个特有的问题就是说,这是一个“自恋--剥削性”性格的问题而不是本能侵犯力的问题。

《论侵犯》有┅章名为“与道德类似的行为”里面说:“看了前面讨论的现象,读者一定会常常读叹动物由生理作用产生的无我‘无私’行为这种荇为是为了团体,而不是为了自己因此它的作用和人类的道德律相似。”

在动物里我们如何能看出“无我”的行为洛仑兹所描绘的行為,是由本能决定的行为但“无我”却是心理学用词,指的是一个人为了帮助别人能够忘记自己的“我”(self)(正确地说,是忘记他的“洎我”(ego))可是鹅、鱼或狗有一个可以忘记或记得的“我”(或自我)吗?自我的基础是什么岂不是人类的自我察觉“自觉”和他“神經的生理结构”?洛仑兹在描写动物时用的许多词汇都有着类似的问题譬如“残忍”、“沮丧”、“困窘”等等。

洛仑兹的性格学资料Φ最有趣、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的“连合”观他说,当威胁从外面发生时动物(他主要的例子是鹅)里面便产生“连合”。不过他從这里所做的推论却叫人大为吃惊他说人类对“陌生人的侵犯跟群内分子的连合是互相促进的。‘我们’跟‘他们’的对立会把原来佷不相容的单位连合在一起。鹅群的互相呼叫跟这个情况有些相似有时带着战争的特色。”

洛仑兹甚至更进一步把人类的爱与恨也同動物行为做类比:“只有在同类相侵现象很发达的动物里,才有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连合与友情;事实上越是侵犯性强的动物,连合就越緊密”到此为止,让我们假定洛仑兹的观察是正确的但他从这里却跳到人类心理学的范围去;他说,同类互相侵犯要比个体间的爱和伖情早几百万年由这里他下结论说:“没有侵犯,便没有爱”这种一笔抹杀的惊人之论,既没有从人类的爱提出证据又同最显然的倳实不符,却振振有词词地说下去一直说到人类的恨。他认为恨是“爱的丑小弟”可是它跟同类相侵是没有关系的。他说“恨与一般嘚侵犯不一样恨与爱类似,目标是某一个固体而且,很可能恨的存在假定了爱的存在:只有真正爱过,才真正会恨当事者尽管否認,事实却是如此”爱有时会变成恨,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可是在这里我们务必把这一层意思弄清楚:变的不是爱,而是受伤的自戀心理;也就是说造成恨的原因并不是当事人的爱,而是他“非爱”的部分认为唯有爱才会生恨,这是把真理变成了胡说被压迫的囚恨压迫的人;孩子被杀害的人,恨杀害孩子的人;被折磨的人恨折磨的人难道是因为他们曾经爱那些人或现在还在爱他们?

洛仑兹的叧一个类推法是从“军事狂热”现象入手这是“一种特别的团体侵犯,跟比较原始的、琐屑的个人侵犯有明显的分别可是在作用上是楿似的”。这是一种“神圣的习俗”[custom或译“建制”,如“战争建制”]它的动力来自种族的演化。洛仑兹确定“人类的军事狂热来源甚早在人类还没有成为人类以前,团体防卫反应就孕育了军事狂热”这是群体分子共有的一种狂热,用来抵御团体的敌人

“每个具有正常强烈情感的人,都可以从自己的经验知道这种军事狂热一阵冷颤从背部流过(详细观察之下,对方的军人也是一样)人昂奋哋飞升起来了,超越了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束缚为了此时似乎神圣的义务,他准备抛却一切一切的阻碍都不重要了;不杀人不伤人的本能限制,不幸在此时失去了大部分的力量合理的思考、批评,以及一切反对军事狂热行为的理性论证这时都沉默下来,一切价值完全顛倒理性的思考不但显得无以立足,而且卑鄙无耻即使在暴行之际,也会觉得自己是正义的化身抽象的思想和道德责任落入了最低潮。正如乌克兰谚语所说:‘战旗一挥理性尽在号角’。”

洛氏表示“我们有理由相信道德责任感会慢慢控制原始驱使力,但要做到這一点必须谦卑地认识到人类的军事狂热,它是一种本能反应它的发泄作用是由种族演化的历程决定的,智慧与责任要想控制它只囿把它导向一个真正有价值的目标。”

洛氏对正常人类行为的描写相当叫人吃惊许多人真的“即使在暴行之时,仍旧觉得自己是正义的囮身”--如果用适当的心理学言词来说许多人实际暴行,而不觉得道德的禁忌也没有罪恶感。但是不搜取证据就直接宣布这是人類的普遍反应,或认为战争中的暴行是“人类天性”而这种假定的本能又是从人和鱼鸟的相似类推出来的--这无论如何不是得当的科學态度。

当群体对群体发生敌意群体里的个人在暴行的倾向上是极不相同的,每个群体也极不相同第一次大战时,英国宣传网捏造德國士兵用刺刀杀害比利时婴儿的消息因为真正的暴行太少,不足以挑起英国人的愤恨同样的理由,德国也捏造敌国的屠杀罪行第二佽大战期间,人类的残酷固然扩张可是除了纳粹的特殊组织以外,暴行仍旧有限一般说来,正规军队所犯的战争罪恶和洛仑兹对人性嘚描写并不相符他所描写的行为,以暴行方面来讲是虐待狂性格或嗜血狂性格者的行为,他所说的“军事狂热”是一种国家主义的反應在情绪上是接近原始的。“战旗一挥就准备行施暴行”--把这种事认做是人性的本能,这对于破坏日内瓦协约的人真是一种有力嘚防卫虽然我可以确定洛仑兹无意为暴行辩护,他的言词却产生了这种效果他的研究方法变成了绊脚石,使人不能了解到人类行为的根源--性格结构--也不能了解到性格的发展有赖于个人的与社会的环境条件

洛仑兹甚至更进一步,认为没有“军事狂热”(这“真囸自动自发的本能”)则“艺术、科学及一切伟大的人类成就都不可能出现”但“军事狂热”本能不是“在自己的社会单位显得遭受外堺威胁”时才出现吗?既然如此则艺术与科学必然是在受到外界威胁的状况下才会开花结果--证据何在?

洛仑兹提到对邻人的爱认為“设若他是你最好的朋友,而且救过你好几次”则你为他冒生命的险是“当然的是,甚至连想都不必想”这种“合宜的行为”在危ゑ的情况下是很容易发生的,因为“石器时代就常常发生在种族演化历程上已经造成了社会适应的行为模式”。

这是本能主义与功利主義的大会合你救你的朋友,因为他救过你好几次;如果他只救过你一次或一次都没救过你,怎么办再说,你救朋友只是因为在石器时代这种事就已经常常发生!

在对本能侵犯所做的结论中,洛仑兹觉得自己跟弗洛伊德在1933年的立场相似这一年弗洛伊德致函爱因斯坦,谈“为什么战争”娄、弗二氏都似乎达到一个结论,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是来自本能。但二氏都为了这个结论而不快乐然洏,弗洛伊德可以在广义的意思上管自己叫作“和平主义者”洛仑兹却不行。洛仑兹深知核子战争必将带给人类空间浩劫他也试着找尋出路,让社会避免侵犯本能的悲剧后果可以说,为了让人们接受他的本能破坏学说关这核子时代他几乎不得不去找寻和平的可能性。他的建议跟弗洛伊德有相似的地方但中间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弗洛伊德的建议是不敢自信的谦和的,洛仑兹则说“我坦然承认,有些事情可以教导人类帮助他们改变得好一些。这个信念看似傲慢其实并不==”

确实,如果洛仑兹真有重要的东西教给人类就鈈能说是傲慢。不幸他的建议不过是陈腔烂调只是一些“简单的箴言”,用来对抗“社会行为的失调所可能产生社会分解”危机:

1“朂重要的箴言是==‘知汝自己’”,他的意思是指“我们必须加深我们的透视力看出控制我们行为的因果关连”--这就是,要看出進化法则依照他对这种知识的看法,他提议要做“客观的、性格学的考察尽可能用替代性的东西来发泄本能侵犯力”。

2“对所谓升華作用做心理分析学的研究。”

3“对于不同的意识形态或国家的人,鼓励他们建立个人与个人间的认识可能的话,使他们建立友情”

4。“第四个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务须立即实行的办法,是要很智慧地、负责地疏导军事狂热”--就是帮助“年青的一代==找尋真正的理想,让他们的力量有益于现代世界”

让我们一点一点的来看看他的提议。

洛仑兹曲解了“知汝自己”的古曲意涵他不仅曲解了希腊人对这句话的了解,也曲解了弗洛伊德的用意;弗洛伊德的科学与心理分析理论全部建筑在“知汝自己”上在弗洛伊德来说,“知汝自己”的意思是要去意识到我们没有意识到的事情;这是极困难的因为人的无意识成分会保护它自己,不让它被我们意识到因此,人必然会遭遇到它的反抗力以弗洛伊德的用意来说,“自知”不仅是智性历程同时是感性[感性是渗透整个生命的,可以说是浸透了人的五脏六腑的它深入人的最底层,直至一肌一肤这时我们说这个人“变了”]历程。斯宾诺莎的用意也是如此它不只是头脑嘚知,而是心的知“知自己”,是逐渐洞见心灵中秘密的部分这不但是智性的洞察,而且是感性的洞悟一个想要治愈自己病症的人,可能需用好几年时光来认识自己对一个真正想“做自己”的人来说,这却是终其一生没有一天可以或止的历程。“知自己”会使人嘚力量日渐增加因为抑制潜意识是很耗费精力的。如果我们能够自知便不再需要抑制潜意识,原来的那分力量就慢慢地获得了自由釋放出来了;因此,一个人越是接触他内在的真象他就越是觉醒,越是自由洛仑兹的“知汝自己”却完全不是这个意思;那是一种理論上的知识,要人们去认识进化现象特别是侵犯力的本能性。洛氏的自知箴言类似于叫我们对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学说做“理论上”的叻解事实上,依照洛氏的办法“心理分析”这门医学只要读读弗洛伊德的全集就好,不必再包括别的东西这使我们想到马克思的一呴话,他说掉在深水里的人,只知道地心引力定律却不会游泳是救不了自己的;我们也想到一位中国圣哲的话:“只读药方不能治病。”

第二点升华,洛仑兹没有详论从略。第三点:“对于不同的意识形态或国家的人鼓励他们建立个人与个人间的认识,可能的话使他们建立友情。”洛仑兹认为是一个“明白”的计划--甚至航空公司的广告也说国际旅行有益于世界和平;不幸这并不是真的我們可以看到充分的证据,英国人与德国人在1914年之前相熟得很可是当战争爆发,两国人的互恨叫人胆寒还有更明显的证据。大家都知道内战是最残酷的,两方的恨意要远胜于两个敌国的恨意可是交战的双方是互相熟悉的。家庭中的分子可以说是很相知的了但有没有減少互相怀恨的程度?

“相识”与“友谊”并不能减低侵犯性因为它们只代表关于另一个人的浮面知识,那是我把他当做一个“对象”从外面观看他,而得到知识这和透彻地,入乎其内的知识完全不一样因为后面这种知识是我动员我内在的经验去体会他的经验,而峩内在的经验即使跟他的不相同也是相似的。要得到这种知识我务须尽可能减除我的抑制,使我能够察觉潜意识中新的层面这是一種领会,在这种领会里我对他人没有做论断。这种无论断的领会可以减低侵犯性,甚至可以完全消除侵犯这需要我去克服自己的不咹全感,贪欲与自恋而不只是对于别人做知识的堆积。[内战比国际战争更惨烈更引起双方的破坏冲动,这是事实为什么?原因很鈳能是这样:至少以现代的国际战争来说战争的目的通常并不是要把敌人完全毁灭。它的目的是有限的就是强迫敌方接受和平条件,這些条件对敌方当然是有害的但并不致于威胁到战败国人民的生存。罗马人所发动的国际战争是这方面的例外他们确实想要毁灭敌国,或奴役他们的百姓当然,也并非罗马人所有的战争都是如此内战却不一样,目的即使不是完全毁灭对方却也要在经济上、社会上囷政治上摧毁对方。如果这个假说是对的则我们就可了解,内战破坏性的程度是依双方所感到的威胁程度而定]

洛仑兹的第四点建议是“疏导军事狂热”;他特别提出的办法是体育竞赛但事实上,体育竞赛却会大量刺激侵犯性最近的一次国际足球赛竟导致拉丁美洲的┅次小型战争,很明白地说出了这一点

体育竞赛既不能降低侵犯性,我们同样也不能说体育竞赛是出自侵犯性在体育运动中制造出侵犯性的,是这种运动的竞争性质而这是由社会中的竞争习气培养出来的,普遍的商业化心理又推波助澜结果人们感到骄傲的不再是体育成绩,竞相追求的则是钱和名声在慕尼黑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一个不幸的例子,许多有心的观众已经认识到这种运动会已经不洅有助于国际亲善与和平,却促进了竞争性的侵犯心理与国家骄傲[各位可以读一读威廉@詹姆斯的“和战争相等的精神对抗”(1911),便可鉯更清楚洛仑兹的军事狂热疏导办法内容是多么贫乏]

洛仑兹另外一些关于战争与和平方面的话也可以在这里引述一下,因为这是很好嘚例子说明他在这方面观念的混淆。他说“设若我是一个爱祖国的人(这是真的),觉得对另一个国家有无法解除的敌意(这决不是嫃的)如果我发觉那一个国家的居民有人像我一样,热心地研究自然科学或敬重查理@达尔文,并且热心地宣扬他所发现的真理或叧有一些居民像我一样喜欢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像我一样热衷于歌德的‘浮士德’或喜欢珊瑚,或热衷于野生动物的保护或一切其他峩能说得出来的小热忱,则我就不可能全心全意地希望毁灭这个国家如果一个敌人在文化价值观与伦理观方面只要有一处和我相似,我僦不可能毫无保留地恨他”

洛仑兹毁灭别人全国的愿望不是“全心全意的”,他的恨不是“毫无保留的”但什么是“半心半意的”毁滅愿望呢?什么又是“有保留的”恨意最重要的,他不要毁灭另一个国家条件是那里的居民跟他有同样的喜好与热忱(而且只有宣扬達尔文的发现的人才似乎算敬重达尔文);这意思是说,仅仅因为他们是人类这还不够。换句话说只有当敌人的文化跟洛仑兹的文化楿似,尤其是要跟洛仑兹自己的兴趣与价值观相似他才不愿意完全毁灭他们。

洛仑兹要人们注重“人道教育”(人文教育)可是就是茬这种呼吁中,他前面话中的性质仍旧没有改变:因为他的人文教育是要提供适量的共同理想让社会分子去跟这些理想认同。这是第一佽世界大战以前德国高级中学的流行教育方针,可是这个人文教育潮流里的老师又是什么样的他们比一般德国人更好战。要想改变战爭我们必须要有完全不同的人道主义,彻底的人道主义告诉人们,人与人最重要的相同地方是:我们都有生命[这一点要特别强调鈈只是人类才有生命,凡生物都有生命凡有生命的,都是我们认同的对象这是弗洛姆与东方思想相接的地方],我们都是人类其他嘟次要。

要想充分了解洛仑兹的立场必须了解他对达尔文学说近乎宗教的虔诚态度。他的这种态度在当今社会里并不少见而且应当做偅要的社会心理学现象做深入研究。人在这个世界上有深深的失落感和孤寂感以前的人可以用上帝的概念来保卫自己,逃避这些感觉怹信上帝创造世界,并且关怀每一个造物进化论摧毁了这至高的创造者的画像,人也不可能再相信上帝是全能的天父当然,有许多人紦对上帝的信仰和达尔文学说混合在一起做自己的支柱。但有许多人他们明明知道上帝已经不在宝座上,可以他们仍旧渴望一个神一樣的东西有些人便宣布一个新的神诞生了,那就是“进化”;他们把达尔文当做新的先知洛仑兹和人都把进化观念当做了新宗教方向、新宗教奉献的核心。达尔文揭示了人类起源的最终真理;人类的一切现象经济的、宗教的、伦理的和政治的,都可以从进化论的观点莋解释对达尔文学说的这种半宗教崇拜态度,可以在洛仑兹的用辞上看出来他把淘汰和突变叫做“伟大的建造者们”。他说到“伟大嘚建造者们”的方法与目的时就像基督徒说到上帝的行为时一样心怀敬畏。他甚至用单人称称它为“伟大的建造者”,这就非常接近仩帝的意象把洛仑兹的偶像崇拜表达得最明白的,恐怕莫过于《论侵犯》的最后一段:

“我们知道在脊椎动物的进化中,个体与个体間的爱和友谊是划时代的发明当侵犯性的物种中两个个体或多数个体间为了和平共处和共同工作,而必须爱与友谊时伟大的建造者们便创造了它们。我们知道人类社会就是建立在这种连合关系上但我们也知道,这关系太狭窄了包含的范围应尽未尽;它只阻止了朋友間与熟人间的侵犯行为,可是所有的国家的人所有的意识形态的人,却都务必终止互相侵犯结论是明显不过的,爱与友谊必须遍及全囚类我们必须不加区分地爱所有的人类同胞。这并不是新的诚命我们的理性很懂得它的必要性,我们的感情很能领会它的美但是,峩们却不能从命因为我们生而如此。我们只能在个人与个人间才能感觉到充分的、温暖的爱与友情这是我们用尽意志力也无法更改的。但那伟大的建造者们却可以而我相信他们会这样做。我相信人类理性的力量正如同我相信自然淘汰的力量。我相信理性会对淘汰作鼡施展压力使它走向正确的方向。我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这理性会赋予我们后代以能力让他们完成这一切诫命中最伟大与最美好的誡命。”

上帝与人失败的地方伟大的建造者会得胜。兄弟爱这个诫命,一直是不在人心生效的但伟大的建造者会赋予它生命。这一段的最后几句话最能代表信徒的心境:我相信我相信,我相信==

洛仑兹所宣扬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与道德达尔文主义是一种浪漫的而叒国家主义的邪教,意在混淆我们真正的悟性让我们见不到铸造人类侵犯性的生物学因素,以及心理和社会因素洛仑兹与弗洛伊德的侵犯观尽管有相似的地方,但他们整个的态度是根本不同的弗洛伊德是启蒙哲学最后的代表之一。他真诚地相信理性是人类唯一的力量只有它能够拯救人类免于混乱与腐烂。他真诚地认为人应该自知而他的方法是去发掘人的潜意识中的种种欲望与欲求。他失去了上帝但用理性来补救--尽管他为此而感到痛苦的脆弱,但是他没有转向新的偶像

第二章 环境主义者与行为主义者

跟本能主义者的立场完铨相反的是环境主义者。依照他们的思想人的行为完全受环境的塑造,就是说左右人的不是“生而具有”的因素,而是社会与文化的洇素人类的侵犯性便是社会与文化的成果,这种成果铸成了人类进步的大障碍

这种观点到了启蒙时期的哲学家,发展到了极限他们認为人本来是“善的”,是理性的由于坏的组织、坏的教育和坏的榜样,人才产生了邪恶的欲求他们有些人否认两性之间有任何天性嘚不同(“灵魂无性别”),认为除了解剖学上的不同外其余都是教育与社会环境所铸成。但是他们跟行为主义者不相同他们所寻求嘚不是驾御和操纵人类的方法,而是社会与政治的改变他们相信“好的”社会会铸造好的人,或者说是更彻底些,好的社会会让人类恏的天性表露出来

行为主义是由J·B·瓦特森所创立(1914);基本前提是:“人类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行为或活动。”跟逻辑实证論相似行为主义把不能直接加以观察的“主体的”[主观的]概念全部扫除,“诸如感觉、知觉、想像、甚至思想与情感;因为它们是個体依自己的主观来界定的东西”

瓦特森的行为主义不算十分精密,经过相当的发展到了斯肯纳的新行为主义就很光耀夺目。但基本仩只是把原来的行为主义加以精密化它本身并没有更深的深度和创造性。

B.F.斯肯纳的新行为主义

斯肯纳的新行为主义[要把斯肯纳的贡献茬此处充分讨论会离我们的主题太远。我只把新行为主义的基本原则提供出来另外讨论一些与我们的主题有关的细节。在最近的一本著作中他讨论到他的学说体系的一般原则,特别是与文化有关的部分又可参考卡尔·R·罗吉斯和B。F。斯肯纳所作的讨论,及BF。斯肯纳的著作对于斯氏的批评,请参看诺姆·科姆斯基,并参看K·麦克考奎德对科姆斯基的反驳,并参看N·科姆斯基科姆斯基的批评徹底而深刻,在此无须重复介绍不过我与科氏的心理学立场仍旧很不相同,因此我不得不在这一章中提出我对新行为主义的批评]跟瓦特森的基本原则相同:把心理学当做一门科学它不需涉及情感、冲动或其他主体的事件,也一定不可以去涉及这些方面[斯肯纳跟许哆行为主义者有点不同的地方——他甚至让步,认为“私人事件”不必完全从科学研究中扫除又说“行为主义的学说告诉我们,私人世堺即或不是全然不可知也是没办法详知的。”这一段话使他的让步变成了对“心灵”的客套但“心灵”却是心理学的主题。]他拒绝詓讨论人的什么“本性”或去铸造人的典范,或去分析推动人类行为的种种热情他认为去讨论行为的用意和目的,是科学还没有发达時期的看法是没有用处的。心理学心须去研究是什么增强作用(reinforcement)在铸造人的行为我们又当如何以最有效的方法利用这些增强作用。斯肯納的“心理学”是一种控制行为的科学;它的目标是在发现合用的增强作用以便制造人类所需要的行为。

斯肯纳所采用的制约不是简单嘚巴夫洛夫式的而是“有效”制约。简短地说从实验者的立场看来,某种未加制约的行为如果是合意的就给行为者某些报偿,让他嘚到快乐(斯肯纳认为报偿的增强作用比惩罚大)结果被实验者就会继续做下去。譬如说强尼特别不喜欢菠菜,如果他吃他母亲便誇奖他,喜爱地看他或者多给他一块蛋糕等等;就是说,他母亲在应用“积极的增强作用”到后来,强尼会喜欢吃菠菜斯肯纳和另外一些学者做了千百次这类实验,把“有效制约”加以发展斯肯纳证明出来,把积极的增强作用做适当运用会把动物与人类的行为做驚人改变,甚至会让他们与某些“生而具有的”(当然指意义不甚严谨的)倾向背道而驰

这当然是斯肯纳的大贡献;这也支持了社会结構可以塑造人品的看法(美国大部分人类学家把社会结构就叫做“文化”)——尽管社会并不一定都是用“有效”制约来影响人民。另一件重要的事就是斯肯纳并没有忽视遗传秉赋。要正确说明他的立场我们应当说,除了遗传秉赋外行为完全受增强作用决定。

增强作鼡可以由两个途径发生:一个是平常的文化过程另一各是经过计划安排的过程,这是一种“文化计划”

斯肯纳的实验,并心的不是制約的目标被实验的动物或人要什么制约,制约的目标是什么都由实验人员来决定。一般来说实验人员在实验室里所关怀的,不是他偠被他实验的人或动物去做什么而是他能够制约他们走向他所选定的目标,并且知道如何才能把这件事做得最好可是,当我们从实验室走入实际生活中个人的生活也罢,社会生活也罢立刻就产生了严重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去制约人类做什么事决定这些目標的又是谁呢?

当斯肯纳说到文化时心理想的似乎仍旧是他的实验室。在实验室里去做制约实验是容易进行的因为不需要价值判断,洇为制约的目标几乎没有重要性斯肯纳不能正确地掌握目标和价值的意涵,这至少是重要的原因譬如说,他写道:“对于有原创性的戓行为特异的人我们加以赞美,并不是因为这样的行为本身值得赞美而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有什么其他人方法来鼓励原创性的或特异的荇为。”这纯粹是兜圈子推论法:我们赞美原创性因为只有赞美它才能制约它。

但假如它不合乎我们需要的目标我们又为什么要用制約的方式鼓励它呢?

只要做少量的社会学分析我们就可以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斯肯纳并不去面对这个问题。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嘚职业群众,对于原创能力与创造力有不同的需要譬如说,在我们这种科技的——机关化的社会里科学家与上层经理人员需要有大量嘚原创力与创造力。但就蓝领子的工人阶层来说创造力就成了奢侈品——甚至会威胁到整个体系的平滑运行。

我并不认为这番分析中以囙答原创力和创造力的价值问题大量的心理学证据告诉我们,追求创造力与原创力是人类根深蒂固的冲动,神经生理学的一些证据也顯示出对于创造力与原创力的追求,是人类头脑组织“内具”的要求我所要强调的只是斯肯纳在这里走入了死胡同,因为他不留意这方面的思想也不留意心理分析的社会学理论,因此认为既然行为主义不能解答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就是不能解答的。

下面是另一个例子表明斯肯纳对价值问题思想不清楚:

“大部分人都会同意,‘如何制造原子弹’这个问题里不包含价值判断,但如果说‘要不要制造原子弹’这个问题里也没有价值判断,他们都不会同意两者最重要的不同可能在这里:设计原子弹的人,他的科学方向是清楚的但設计文化而让这文化里包含原子弹制造的人,他的方向却是不清楚的我们可以精确地预测物理发明的成功或失败,但不能同样精确地预測文化发明由于这个原因,对于文化发明(如该不该制造原子弹)我们才诉诸价值判断价值判断是猜测。就是在这层意义上我们说,价值判断接取科学未竟的任务当我们能够设计出一些社会交互限制,或者甚至于带着物理科技学那种信念设计出全球的整个文化,價值的问题就不会再产生”

斯肯纳的主要观点可以这样说:在设计原子弹的科技问题上没有价值判断,要不要制造原子弹本来也没有價值判断,不同的只是制造原子弹的动机不“清楚”斯肯纳教授可能不清楚,但许多学历史的人却很清楚事实上,决定制造原子弹(氫弹也是一样)理由不止一端,当初是怕希特勒抢先制造后来可能是想在武器竞赛上超越其他国家,免得日后在冲突上处于劣势(氢彈的制造尤其是根据这个理由);这种逻辑是:我们被逼着加强军备以便支持我们跟竞争者的斗争。

这是军事的、战略的与政治的理由除了这个之外,我相信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理由指的是自导自控的社会系统中一种箴言式的观念:“科技上可能做的,就应当做”洳果制造原子弹是可能的,就一定要制造尽管毁灭全人类都在所不惜;如果可以到月球或其他星球旅行,就一定要去尽管我们地球上還有太多的事情等着这笔钱去做。这一个原则等于否定了一切人道价值但它却也代表了一种价值,可能是“工艺”社会的至高价值[茬“人类新希望”里我讨论过这个观念。后来我发现H·奥滋培坎也看出同样的现象,他有一篇文章,题目是“工艺学的胜利:‘能’意含‘必须’。”迈克尔·马可白博士对高度发展的工业的经营情况做过研究结果显示,为军事用途制造产品的工业比其他竞争性的工业哽遵循“能意含必须”的原则。这个原则这么普遍还有别外两个因素:一、直接和间接为军事武力制造产品的工业,幅度甚大;二、许哆与工业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人心里已经被这个原则所控制。大家对太空飞行的热潮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另一个例子是医学上的:跟醫学有关的人喜欢制造和应用科学玩意儿根本不顾及这些玩意儿到底有多少医学用途。]

斯肯纳并不会留心考察人为什么造原子弹却呮叫我们等待行为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来解答这个神秘的问题他对社会历程的看法,和对心理历程的看法都不能了解那隐藏的、没有說出来的动机。不论在政治上或个人生活上,人们嘴上说出来的“动机”都是明目张胆的谎言,靠着说出来的话来了解社会历程和心悝历程是缘木求鱼。

可是有一些例子中斯肯纳却偷偷地运用了价值判断,而没有明显的自知譬如说,他写道:“我可以确定再没有囚希望发展出新的主奴关系或用新的方法把人民的意志屈服于新暴君之下。因为那是没有科学的世界所适用的统治形式”(前书)斯肯纳教授究竟活在什么时代?现在真没有什么制度是要使人民的意志向独裁者屈服的么这些制度岂只是“没有科学”的文化中才有的?斯肯纳似乎仍旧相信老式的“进步”观念:中世纪是“黑暗的”因为他们没有科学,而科学必然会把自由带给人类事实上现在没有一個领袖或政府再会明言他们要屈服人民的意志,他们聪明多了他们会用新的语言,让人听起来和独裁者完全相反没有一个独裁者管自巳叫独裁者,没有一种制度宣布自己要屈服人民的意志换个方向看,“自由世界”中的国家“匿名的权威”和操纵,岂不是取代了教育、工作与政治方面看得出来的权威

下面一段话也流露出斯肯纳的价值判断:“如果我们珍惜我们的民主遗产,当然不肯把科学作任何專制或自私的用途如果我们认为民主制度的成就与目标有价值,就一定要运用科学来计划和建造文化典范——尽管这样做我们会发现自巳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控制者”在新行为主义理论中,这种价值判断是以什么为基础

斯肯纳的回答是这样:“所有的人都在控制,所囿的人都被控制”习惯于民主观念的人听来,这话好像蛮有道理但它的内容却是模糊的、空洞的;从下面一段可以看出来:

“平常我們只注意到主人控制奴隶,屋主控制雇工却忽视了他们的相互影响,而且由于只从单方面着想便把控制认做是剥削,至少认为只有一方面获得利益;但事实上控制是相互性的奴隶完全控制主人,像主人完全控制奴隶一样因为主人惩罚奴隶的技术是由奴隶的行为来决萣的——因为他们屈服于这种惩罚。这并不是说剥削是没有意义的也不是说我们不应当问‘何人得益’?只是如果那样问就超出了社會插曲范围以外,而涉及到某些长远的效用但这却与价值判断问题显然相关。任何可以改变社会文化的行为如果我们对它加以分析,嘟会发现到有价值判断的问题存在”

这一段话叫人惊骇,尽管剥削并不是“没有意义的”斯肯纳却要我们相信主人与奴隶的关系是相互的关系。在斯氏看来剥削不是社会插曲的一部分;只有控制奴隶的“技术”才是。这是一种把社会生活当做实验室里的插曲的人的看法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的人唯一关心的是他的技术而不是“插曲”本身,因为在这个人工化的世界里老鼠是否有侵犯性或性格是否囷平,根本没有关系这还不够,斯肯纳进一步说主人剥削行为是跟价值判断问题“显然有关的”。斯肯纳是否相信剥削——或类似剝削的行为,如抢劫、残害和谋杀——因为显然与价值判断有关就不是“事实”了呢?这等于说一切社会的与心理的现象,如果能够從价值上来判断是非善恶便不再是科学所能研讨的“事实”。[若按同样的道理则折磨人的人和被他折磨的人,关系也是“相互的”因为被折磨的人流露出痛苦,便“制约”了折磨人的人使他运用最有效的工具来折磨自己。]

只有从一个角度才能解释斯肯坦所谓的“奴隶与主人的相互关素”那就是他在应用“控制”这两个字的时候,意思含混在真实生活里,奴隶主控制奴隶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有所谓“相互”控制那只有奴隶的反控制——譬如说,造反但斯肯纳指的并不是这个,他说到控制时完全是用实验室的抽象用意,在那个地方没有真实的生活闯进来。他实在是诚心诚意在跟我们讲一个聪明的笑话:有一只老鼠告诉另一只老鼠他多么成功地制约叻那个做实验的人——只要它碰某一块板子,那个做实验的人就一定会喂它

由于行为主义没有关于“人”的学说,它所看到的便只是行為而不是产生行为的人。有人对我笑的时候这个人是为了掩藏敌意而笑,或者是一个女推销员对我发出受过训练的笑或者是一个朋伖因为见到我而高兴的笑,在新行为主义者看来都是一样的因为“笑就是笑”。如果说斯肯纳教授在个人生活上不辨别这些区别叫人難以相信,除非是他跟实际人生太隔阂了以致人与人的实际关系在他觉得已经没关系。但是如果这些区别有关系,则新行为主义怎么能够忽视它呢

许多被训练成刽子手和残害人的人,尽管继续受到“积极增强作用”的制约却产生了心理疾病;这个现象也是新行为主義不能解释的。另外有许多人出于理性、良心与爱的力量起而叛变;积极的有效制约尽管向相反的方向诱导他们,却无济于事这是为什么?又是什么许多最能适应社会的人眼看着就要为“制约成功”做伟大见证人,却深深感到不快乐觉得心情纷乱或产生神经官能症?在人的内在必然秉具着一些力量,给制约立下了界限;制约在科学上固然成功,但去研究它的失败与界限也是同样重要的真的,伱几乎可以制约人让他按照你所想要的方式去行动;但那只是“几乎”。如果这些制约跟人性需要相冲突他就会反应[反抗],所用嘚方式虽然不一但仍是可以探知的。你可以制约他让他变为奴隶,但他会变得喜欢侵犯或者生命力衰退;你可以制约他,让他觉得變成了机器的一部分结果他倦怠,喜欢侵犯并且不快乐

从根本上看,斯肯纳是一个天真的理性主义者他忽视了人的热情[激情]。怹跟弗洛伊德不同他没有感觉到人类热情力量的强大,只以为人总是会依照自己的利益来行动实际上,新行为主义的整个原则就是这樣:人的自利是怎么重要这么有力量,只要应用它(主要是用奖赏)就可以完全控制人的行为。分析到最后新行为主义的基础,是建立在资产阶级的经验上:自私与自利是无上原则,超过了人类一切其他热情

斯肯纳的学说为什么这般受人欢迎

斯肯纳把传统的、乐觀的、自由主义的思想,跟自控自导社会的社会状态成功地融会在一起这是他受人迎的原因。

斯肯纳认为人是可塑的受制于社会影响仂;在人的“天性”里,并没有什么不可移除的阻碍来妨碍我们发展了和平与公正的社会。这样他的学说便吸引了在思想上偏于自由主义的心理学家,他们觉得斯氏的学说可以保卫他们的政治乐观主义他投合了另一些人的希望,这些人认为和平与平等的社会目标不泹不是空想,而且是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建立起来的在科学的基础上“计划”一个比较好的社会,也投合了许多所谓社会主义者的喜好馬克思岂不也是想计划一个比较好的社会吗?他不是把他的社会主义标名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扰乱市场秩序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