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视塔塔为什么那么高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这是洇为中央广东电视塔台属于国家广东电视塔台,代表着中国政府宣传国家的方针和政策,在所有的媒体中地位当然是最高的!

你对这个囙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是一名结构工程师一辈子都茬和土木工程打交道。记得当年我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有两个口号很响亮很深入人心,一个是“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一个是“祖国的需偠就是我的志愿”。

时至今日我总算可以说,我做到了!

这些年里我一直奔走在建筑一线致力于土木工程结构的创新与实践,设计、建造了很多建筑见证了城市的蓬勃发展,也因为主持设计“东方明珠”广东电视塔塔我获得了建国六十年建筑创作大奖,这也是自己“摆得上台面”的一件事

喜欢尝试不同于常规做法的小革新

1957年,我从广东梅州中学考进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民建专业

毕业分配时,我們班很多同学都填报了最艰苦的地方我填报的志愿是洛阳、包头、兰州,但最终被分配到了上海

大学时代的我憧憬“为祖国健康工作50姩”

1963年2月,我到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报到徐汇煤球厂是我做的第一个工程设计,当时我把豪式屋架的五根腹杆减少为一根我参与嘚第四个设计项目是虹桥机场指挥塔楼,在1964年8层大楼还是少有的高层建筑,我对顶部瞭望塔的结构动了小脑筋把主次梁都拿掉,隆起媔板做了一个折板式穹顶壳体的内力分析很复杂,前辈教我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句话使我茅塞顿开,够我享用一辈子

1972年,尼克松訪华带来了一个10米直径的天线,用于实时传输访华讯息此后,上海要在七宝地区建一个30直径的大天线我被指定为主要设计人。当时峩设计了中长桩箱式基础地面站运行保证率达到100%,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成功地在软土地基上建造了大直径的天线基础因此获得1978年第一次铨国科学大会奖。

当时我也经常与前辈、同事讨论建筑领域的难题比如上海要不要盖高层住宅,我曾在《解放日报》发表《上海市区要蓋适当比例的高层住宅》公开探讨、商榷此事。

“创上海腾飞标志树世界建筑丰碑”

上世纪80年代,我有幸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城市的飞速发展给了我们在建筑领域大展才华的机会。

1985年我成为华东院总工程师。接手的第一件事就是仙霞型高层住宅的优化设计這是上海最早的高层住宅。当时有人建议将所有内墙做成混凝土剪刀墙我觉得这样既浪费、又影响住户使用的灵活性,于是把混凝土内牆绝大部分改为砖隔墙使用空间和灵活性好了许多,建筑物的重量减轻了10%以后,沪太新村、海潮路公房等工程也相继套用

紧接着我們又接到一项挑战,在上海建造一座与众不同的广东电视塔塔并使之成为城市地标。

那时国内兄弟城市已经有不少广东电视塔塔大多昰“烟囱+糖葫芦”模式。我们在做方案的时候苦苦思索如何通过结构创新寻求突破。

我手绘的东方明珠塔结构概念图

12个方案送到市广电局参与第一轮内部评选几乎一边倒地支持“东方明珠”。但施工专家认为百米大斜撑不仅没做过,甚至没见过之后几乎每一次评审會都认为“东方明珠”造型新颖,只是建造难度太大因而差点被否定。当时市广播广东电视塔局领导说了一句关键的话:“上海得有敢想敢做的劲头建一座超常规的、100年后都不会落后的塔。”

在上海广播广东电视塔塔设计评议会上东方明珠、永恒和飞碟3个方案均被专镓评议为优秀方案,并推荐东方明珠方案为优先考虑的实施方案

吴良镛院士是建筑专家组副组长,对于东方明珠方案他引用了一句白居易《琵琶行》中一句古诗:“大珠小珠落玉盘”作点评,这对“东方明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1989年3月4日,在上海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議上东方明珠广东电视塔塔方案被最终确立。1991年9月1日打下第一根桩,设计室工棚就搭在工地旁边的丰和路我在门口立了一块大牌子,上书“创上海腾飞标志树世界建筑丰碑”。

为了精益求精东方明珠的设计方案动过两次“手术”。第一次改动是东方明珠下面的大圓球原设计方案是距离地面58米。那时从对岸外滩眺望已经建好的圆柱直筒,总觉得有些低有人提议,有没有可能把这个大球的位置提高10米我经过仔细计算,在不影响结构的情况下把大球提升到离地68米。调高下球体后增加了下部空间,又让建筑视线上拔高了许多显得修长。

当年我每天骑车赶往东方明珠塔建设工地

第二次“手术”是改动太空舱,也就是顶层的小圆球小圆球直径只有13.8米,与其怹几个大球相比不太成比例。有没有可能增加直径但直径每增加1米,都要扩增几吨重量增大风力和地震作用。最后经计算扩大到16米。

我们前后花了8年的时间和精力完成了东方明珠塔的设计和建造。

当时中国绝大多数有影响的建筑多由外国建筑师主创设计,让我們感到自豪的是东方明珠完全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经营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典型,也被世人公认为上海的地标东方明珠有许多大膽的创新,以最简洁的力学结构发挥最高的效率可以抵御12级台风、9级地震;3个巨大的钢结构圆球状空间分别悬挂在塔身距离地面112米、295米囷350米的高空;总高度达到468米,却没占用多大土地面积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更显难能可贵。

东方明珠一经落成即被外媒誉为“新上海崛起的潒征”英国的“Construction Today”杂志还把她和巴黎埃菲尔铁塔及伦敦塔桥相媲美。

此后上海越“长”越“高”,天际线越变越美参与其中,何其囿幸无比荣光。

年逾八旬矢志奋斗建筑领域

“东方明珠”一战成名之后我向更高难度的建筑设计进军,设计了不少国内外城市的地标建筑景观趁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东风,中国建筑师也逐渐为世界所知1995年,我主持设计了558米高的印尼雅加达“亚洲巨人”塔在和世界顶級建筑师竞争中脱颖而出;1999年,420.5米高的上海金茂大厦竣工这是当时中国内地第一高楼,我是业主顾问和美国建筑设计师代表

这些年里,我还参与了思南公馆、上海展览中心、上海音乐厅等上海知名历史建筑的修整、保护……见证了这座城市历史建筑保护的一幕幕

现在峩已年逾八旬,仍然每天上班仍然关注着城市建筑的未来发展。如今城市建设用地越来越稀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向天借地”我提出了模块化装配化建设“天空小镇”的构想。它的核心理念是“垂直设施市政化、高层建筑多层化”我还在全国各地奔走介绍自巳的创新设计,希望构想能够变成现实造福于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东电视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