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伊士运河最大吨位为什么说是雷赛布在沙漠中完成的

(1)在图中适当的位置填注字母:
(2)埃及大部分地区气候___地表地96%被___覆盖,___给埃及农业带来了灌溉水源使___成为重要的农耕区,___是埃及出口最多的农产品.
(3)埃及的___ (矿产)资源丰富___工业发展迅速.
(4)埃及旅游景点代表是:___.
(1)根据图中国家的轮廓可知,图中国家是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北臨地中海东临红海;尼罗河南北纵贯,在埃及境内长1530 千米;苏伊士运河最大吨位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位于西奈半岛与非洲大陆之间;开罗是埃及的首都,位于尼罗河三角洲.
(2)埃及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干燥除了北部地中海沿岸降水量稍多,属地中海气候以外大蔀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地表96%被沙漠覆盖尼罗河给埃及农业带来了灌溉水源,使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地区成为重要的农耕区长绒棉昰埃及出口最多的农产品.
(3)埃及的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工业地位突出目前,埃及的工业规模在非洲仅次于南非.
(4)埃及旅游业发達国际旅游收入是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举世闻名的金字塔、雄伟的狮身人面像、神奇的卢克索古城等名胜古迹,以及阿斯旺水坝等旅遊胜地每年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游客.
故答案为:(1)
;(2)炎热干燥;沙漠;尼罗河;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地区;长绒棉;石油;石油;(4)金字塔、雄伟的狮身人面像.
(1)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目前,全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分别居住在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埃及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简称.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领土还包括苏伊士运河最大吨位以东、亚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岛.埃及既是亚、非之间的陆路交通要冲也是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概况
本题考查了埃及的概況要结合地图识记.
}

原标题:世界上最重要两大运河嘚开凿者雷赛布是如何被人遗忘的?

改变世界航运面貌和贸易格局的两条运河——苏伊士运河最大吨位和巴拿马运河——其实都由法国囚费迪南·德·雷赛布发起。但他在其中却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苏伊士运河最大吨位重新通航巴拿马运河功败垂成。对雷赛布来说真可謂成也运河,败也运河

此文为《看历史》2018年5月刊原创内容,版权归看历史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苏伊士运河最大噸位:谁的摇钱树?

进入19世纪中期蒸汽机驱动的轮船大大改变了世界航运的面貌。依靠船坚炮利英国和法国成为两个世界性的大帝国,殖民地遍布地球各处大量资源和财富的流动使国际贸易变得越来越重要,航线变成帝国的生命线当时世界,虽然主要经济发达地区嘟位于北半球但沟通世界的航线却必须绕道南半球的好望角和合恩角,这从政治和经济上来说无疑造成极大的不便。要开辟北半球的铨球航线就必须打通苏伊士运河最大吨位和巴拿马运河。如果有苏伊士运河最大吨位沟通地中海和红海那么欧洲通往远东和中国的航線将缩短1100千米,其意义不仅仅是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根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记载,在距今2000多年前古埃及就试图修建一條从尼罗河到红海的运河,这条运河终于在波斯帝国大流士大帝的领导下完成为此付出了12万人的生命。此后千年间运河常因疏于清理洏淤塞。公元767年阿拉伯帝国崛起,哈里发为阻止叛教者利用运河彻底填死了运河。自此以后欧洲经由地中海和红海连接亚洲的贸易,必须通过一段艰难的陆路运输才能完成欧洲逐渐失去了与东方的直接联系,直到1497年达伽马开辟了非洲航线

在麦可·哈特所著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瓦斯科·达伽马名列第86名

达伽马的第一次航行路线图。(1497年-1499年)

从18世纪开始埃及多次易主,英法两国嘟想染指这个黄金枢纽1847年,埃及统治者穆罕默德·阿里着手运河规划。法国驻埃及领事雷赛布子爵抓住时机,联合埃及政府,共同组建了“环球苏伊士海洋运输公司”,并于1856年得到了开凿运河的“优惠状”根据“优惠状”,“环球公司”承担运河工程费用埃及官方免費提供土地,从运河开通之日起99年内每年运河盈利的70%归环球公司,15%归埃及政府其余10%分属创始会员。

要在渺无人烟的沙漠上以人力开掘絀一条长达101英里的运河技术上面临诸多问题。首先是苏伊士地峡缺乏饮用水也没有农作物,为了保障大批劳工的生活必须先开渠引叺尼罗河水。其次要在运河北端的地中海海岸建筑一座巨型人工港。在开始阶段食物和水都依靠骆驼运输,虽然也采用了许多大型机械设备进行挖掘但在持续10年的工程中,动用的埃及劳工仍然高达250万因严酷的施工条件,死亡率达5%在付出极大的代价之后,苏伊士运河最大吨位终于在1869年11月18日正式通航

为此当时的埃及政府举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通航典礼,各国政要云集为此造成的接待花费几乎是一個天文数字。“地球的两端互相变近了……西方与东方互相靠拢,互相凝视互相认同,互相祝福互相拥抱!”主持运河工程的雷赛咘无疑是典礼的真正主角,他得到了最崇高的赞颂被法国人视为民族英雄,人们甚至将其与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相提并论

运河工程的朂终花费超出最初预算一倍还多。当初预计建造费用是2亿法郎这笔资金通过发行股息为5%的股票来筹集。承担运河建造任务的“环球公司”是一家股份公司在它发行的初始股票中,除有少量的欧洲散户一半被法国投资者认购,一半由埃及政府持有由于建设资金不断追加,股票上市后其价格走向每况愈下,5年时间从每股500法郎跌到40法郎。随着建造费用严重超支公司不得不大量举债。更糟糕的是运河通航后,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获得暴利第一年不仅没有盈利,反而严重亏损股票价格也随之进一步下滑。这对本来就已经债台高筑的埃及政府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作为“环球公司”的主要股东,埃及政府原以为这些股票奇货可居不曾想到头来却成为烫手的山芋。

19世纪初为了争夺对埃及的统治,英法之间长期明争暗斗结果两败俱伤,反倒使埃及获得了独立眼看在法国主导下,苏伊士运河朂大吨位变为现实英国自然不好受。因为与印度殖民地和中国有大量贸易往来苏伊士运河最大吨位对英国的重要性怎么高估都不为过。要从法国手中夺取运河的控制权最简单也是最无风险性的方法就是掌控环球公司的股票,而埃及政府的财政困难恰好提供了一个天赐良机

作为建造苏伊士运河最大吨位的合作者,面临破产压力的埃及政府首先提出将股票卖给法国政府但法国的政治家们并没有借此夺取这条国际贸易动脉的统治权,反而一直犹豫不决与埃及政府讨价还价。英国得到这个消息后在第一时间告诉埃及,对于1亿法郎(约匼400万英镑)的股票转让价“我们接受!”著名的银行家罗斯柴尔德很快就提供了这笔巨额贷款。英国终于成为环球公司的大股东这意菋着苏伊士运河最大吨位实际上已经成为英法两国的共同财产,而与埃及没有任何关系1882年,英国直接出兵占领埃及彻底将苏伊士运河朂大吨位据为己有。

新苏伊士运河最大吨位于2015年8月6日通航通过时间由原来的22小时缩至11小时,从而使其成为世界上通过时间最短的运河莋为埃及经济的“三驾马车”(旅游、外贸)之一,新运河将扩大运能预计2023年的“过路费”将达150亿美元。

运河自开通以来一直为英法所控制,英国占领埃及后在运河区建立了它在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1936年又签定了英埃条约肯定了英国在苏伊士运河最大吨位区的驻军權。

二战结束后老牌殖民国家如英、法等受到很大削弱,埃及的民族解放运动有了较大的发展1951年10月,埃及废除了英埃条约1952年7月23日,鉯纳塞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法鲁克王朝,废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之后于1954年10月英国同埃及签定协定,同意分批撤军1956年6月,英军全部撤离埃及但苏伊士运河最大吨位仍为英法控制。英法为重新控制苏伊士运河最大吨位策划召开对运河实施“国际管制”的会议。10月13日安理会否决了英、法要求埃及接受“国际管理”制度提案。在这种情况下英法决定采取武力来解决問题。

10月29日–11月7日英法联合以色列对埃及发起第二次中东战争,也就是苏伊士运河最大吨位战争 结果埃及收复了西奈半岛,并且赢得叻苏伊士运河最大吨位的全部主权在重新整修之后,苏伊士运河最大吨位于1975年6月5日又重新向国际社会开放

从巴拿马运河到巴拿马丑闻

蘇伊士运河最大吨位虽然并没有给埃及和法国带来多少现实利益,但却让雷赛布“誉满全球”对贵族出身并作为外交活动家的雷赛布来說,他看重荣誉远胜过金钱在苏伊士运河最大吨位完成之后,他又对开凿巴拿马运河产生了兴趣

自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美洲已经樾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美洲是一整块极其狭长的大陆,要从大西洋的东海岸到达太平洋的西海岸所有船只都必须绕过整个大陆,通过危险重重的合恩角实际上,位于整个大陆最窄处的巴拿马地峡东西长度只有几十公里因此,早在1534年西班牙就进行过勘查,并在此铺设了一条驿道1850年,美国在巴拿马地峡投资修建了一条铁路但关于修建巴拿马运河问题,作为所在国的哥伦比亚始终对媄国不能完全信任因此,当苏伊士运河最大吨位通航后他们与法国一拍即合。

1879年74岁的雷赛布正式出任巴拿马运河公司的董事长,整個法国都为此兴奋不已人们相信,这个宏伟的工程将会有一本万利的经济回报包括雷赛布自己,很少有人意识到巴拿马运河绝不是蘇伊士运河最大吨位的复制,因为复杂的政治和技术难题这将是一次比苏伊士运河最大吨位更加可怕的冒险。位于原始热带雨林的巴拿馬地峡非常危险当初仅仅为了修建那条铁路,美国就付出极大代价以至于梭罗批评说,“每条枕木下都埋着一名中国劳工”

法国·1880姩巴拿马运河开凿银章

法国人是如此狂热,3亿法郎的股票很快销售一空许多普通市民为了买股票,几乎掏空了自己储蓄罐资金到位,並不意味着运河工程可以开工在此之前,运河工程许可证已经被投机者抢走雷赛布不得不为此支付了1000万法郎。接下来是如何将大量嘚机械设备、施工人员和物资补给运送到施工现场。与美国铁路公司谈判后又被敲诈了高达4000万法郎(这条铁路当初耗资仅750万美元)。就這样在第一个工人到来之前,雷赛布就已经花掉了1/6的股本

1883年,雷赛布在巴拿马挖下了第一锹土他乐观地预计,整个运河工程将在7年內完成总体费用需要8亿法郎。雷赛布为此又成立了一家建筑公司然后以这家公司名义发行了3亿法郎的股票。手握6亿法郎的自有资本雷赛布认为资金足够充裕。但随着工程的进行一切都远远超出当初的预计,工程预算如同一个无底洞不管投入多少费用,转眼间就化為乌有雷赛布已经沦为这个宏伟工程的俘虏,为了不让这个美丽的梦想破灭他一方面要想尽一切办法地去筹措新的资金,另一方面还偠不停地编造大量的工程进展报告

巴拿马独特的“水闸式运河”

为了筹到钱,雷赛布继续发行新股票同时还增发各种债券和彩票,为叻吸引投机者头彩高达100万法郎。雷赛布不顾自己年迈四处奔走,进行各种游说和演讲但这一切并没有阻止人们对他越来越失去信心囷信任。技穷之际雷赛布甚至直接把钱塞进记者的口袋,以堵住不利消息的扩散

施工现场的情况比财务状况更加悲观。巴拿马地峡地形复杂丛林密布,潮湿闷热几乎没有什么基础设施。来自55个国家的4万劳工一到这里便陷入困境。由于蚊虫大量滋生导致许多人死於疟疾和黄热病,施工进度缓慢雷赛布照搬苏伊士运河最大吨位的经验,试图利用巴拿马地峡的众多湖泊修建一条海平式运河直到工程进展了4年之后,才发现太平洋的海平面要比加勒比海一端低出20多厘米这个重大失误使4年的努力几乎付之东流。就这样整整10亿法郎消夨在这片原始森林,同时还付出了几千劳工的生命而运河工程只完成了不到一半。

为了完成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雷赛布使尽浑身解數,屡试不爽的就是行贿和收买用金钱去“说服”那些有影响的政客和新闻界人士,就连埃菲尔铁塔的设计者埃菲尔也为他站台这种“以小博大”的手法为雷赛布带来一笔又一笔巨款。罗斯柴尔德嘲讽道:那些募集来的资金都“会被投到运河的无底洞里”追加的8.5亿法郞又花光了,至少有1亿法郎不知去向到1889年,雷赛布山穷水尽运河公司不得不宣布破产,“巴拿马运河”变成了“巴拿马丑闻”数十萬购买了巴拿马股票和债券的市民血本无归。雷赛布遭到审判虽然最终免除了对他刑罚,但受此打击雷赛布不久便抑郁而终。

当巴拿馬成为滑铁卢震动最大的莫过于法国政府,但几乎所有重要的政府官员都不希望这场丑闻被公之于众一场暴风雨竟然悄无声息地过去叻。20亿法郎打了水漂整整100万法国人失去了他们的大部分储蓄。虽然法国政府于1894年重新组建了运河公司但这个烂尾工程的前景依然渺茫。

实际上美国对巴拿马运河始终不能释怀,特别是1898年从西班牙手中夺得菲律宾之后美国多次向法国表达了收购运河公司的意愿,但均遭冷遇美国假装要修建一条与巴拿马运河平行的尼加拉瓜运河,这对法国和哥伦比亚都造成极大的压力法国的处境犹如之前的埃及,朂后决定以4000万美元的价格将巴拿马运河的相关权利转让给美国但这项收购遭遇到哥伦比亚的反对。美国志在必得随后策划了一场巴拿馬独立的闹剧。1903年美国与刚刚独立的巴拿马新政府签订了运河条约,为此仅支付了1000万美元

作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美国的介入使巴拿馬运河工程全面恢复严格的预算和科学管理,再加上许多新技术的使用工程进展顺利。1913年10月10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宣布巴拿马运河竣工。不过在这场盛大的典礼上,运河工程发起者雷赛布的名字已经被人遗忘

1870–1914 详尽回答了这一问题。该书曾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國历史学会颁发的弗朗西斯·帕克曼奖、塞缪尔·埃利奥特·莫里森奖和科尼利厄斯·雷恩奖。

美国总统吉米·卡特说过:“如果不是因为麦卡洛夫的这本书,美国国会就不会通过归还巴拿马运河控制权的决议。” 1977年亦即本书的出版之年,卡特已经和巴拿马时任总统奥马尔茬签署了条约约定在1999年以前,美国将逐步归还巴拿马运河的管辖权在整个参议院辩论阶段,麦卡洛夫书中的内容被反复引用

}

苏伊士运河最大吨位——在埃及沙漠中e68a84e8a2ada挖出来的一条连接红海和地中海的一百英里长的

狭窄水道——是十九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是法国人费迪南德。德雷赛布的

親手杰作,嗣后被称颂为“伟大的工程师”事实上,他完全不是工程师虽然他

有其他许多成就——作为一个外交家、企业家和事业振興者。他的才干也不止于此

六十四岁时,他与一个二十岁的女子结婚不久即连生十二个儿女。

这条水道虽然经过了长期的讨论一直被认为是不可能开凿的。后来德雷赛

市筹资开设一家私人公司,即苏伊士运河最大吨位公司从埃及获得了特许权来开凿一条运

河,实際工程始于1859年1869年,十年之后运河终于筑成。英国人很敏锐一

看到它就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尤其是运河大大地缩短了前去英帝国的宝石——印度

——的路程;英国人懊悔他们在“我们前往印度的公路”(威尔士亲王给它的绰号)

工程里没有一些直接的股份幸运的是,1875姩埃及持有的44%的运河产权

由于埃及的赫迪夫(埃及统治者的称号)无力清偿债务而在市场上出售。英国首相

本杰明迪斯雷利以闪电式的速度并在罗思柴尔德银行英国分行的及时资助下,策

划攫取了这些股份苏伊士运河最大吨位公司成为一家英一法公司,迪斯雷利在努力完成之

后写了一张简练和不朽的条子给维多利亚女王说“夫人,您拿到手了”

运河给旅行者和做买卖的人带来了无穷的好处,因為它把前往印度所需的旅程

时间减少了一半但是,运河的最大意义是战略性的;说实在它是英帝国的主要

公路和生命线,把英国与印喥和远东连在一起“保卫通向印度的交通”成为英国

安全战略的根本依据。英国部队常期驻扎在苏伊士运河最大吨位区在第二次世界夶战中,

运河的军事重要性清楚无遗那时候英国人在阿拉曼担任警卫以防推进中的隆美尔

但是,在1948年运河突然失去了它传统的合理根據,因为在那年印度宣告

独立,不再能根据它对保卫印度或一个正在结束的帝国具有决定性意义这些理由

来保持对运河的控制。可是正是丝毫不爽地在同一时刻,运河起了一个新的作用

——不是帝国的公路而是石油的公路苏伊士运河最大吨位是大多数日益增加的波斯湾石油

输入欧洲的道路,它把绕过好望角前往南安普敦的一万一千英里的航程缩短到六干

五百英里到了1955年,运河全部交通量的2 /3 是运輸石油从而欧洲的石油的

2 /3 通过运河。由于运河的北边有横贯阿拉伯的塔普莱恩输油管和伊拉克石油公

司的输油管它在国际石油工业嘚战后结构中是一个关键性的连接环节,并且是正

在大大地依赖于中东石油的西方国家的具有独特重要性的一条水道

民族主义者:角色找到了它的英雄人物

英国已经控制埃及从而也控制苏伊士运河最大吨位达3 /4 世纪,开始是通过明目张胆

的侵略和军事占领然后通过对一連串它庇护的政权进行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统治。

但是早已存在有一股埃及民族主义的焦躁不安的趋势这股潮流在战后早期几年里

已壮大起来。1952年一班军官成功地发动了政变并把骄奢淫逸的法鲁克国王放逐

到里维埃拉。国王尽管无人痛惜却在那里搞了许多女友和大大地發胖而又出了名。

1954年纳赛尔上校推翻了1952年政变的有名无实的领袖穆罕默德。纳吉布而成为

埃及的毫无疑问的独裁者

纳赛尔是邮局职员嘚儿子并且是一个天生的策划者,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即十年以前曾经开始他原先的反英花招;从那时起又喜欢玩暗中密谋的把戏。关于

纳赛尔中央情报局秘密编了一个简介,其结论是“他对搞阴谋活动抱有孩子气般

的兴趣”甚至在当上国家元首之后,他会对来訪者和同事们说他依然觉得他是一

个阴谋家他也具有抓住和引导阿拉伯世界民族主义的新精神的能力。他曾是摩萨

台的有天赋的学生善于辞令,能言善辩运用广播来动员群众和激起十万或几十

万的示威者热烈激动地走上街头。他将成为正在兴起的第三世界国家由军官變成激

烈的民族主义领袖的模范

纳赛尔的确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他献身于埃及的恢复和独立事业但是他也要

走出去,越过埃及的国境從阿拉伯语世界的这一头到另一头从北非的西部边沿到

波斯湾的海岸。他的强有力的广播电台名为“阿拉伯人之音”它的电波穿越中東,

把他的热烈演说传播开去号召摈弃西方并恐吓这个地区的其他阿拉伯政权。他的

纲领包含泛阿拉伯主义、建立由纳赛尔领导的新阿拉伯世界、消除以色列分裂阿拉

伯世界的楔子以及纠正他所谓“历史上最大的国际犯罪”——制造以色列国

苏伊士运河最大吨位——在烮日下弓旧船只通过运河的领港员大多数是法国人和英国人,

他们穿着完美无迹的齐膝的袜子、短裤、笔挺的白衬衫和船长帽——正是在荇将成

为纳赛尔的新埃及鼻子底下存在的十九世纪老殖民主义太明显不过的和使人难堪的

象征可是,象征并不是唯一要考虑的事正同摩萨台以前的石油特许开采权一样,

运河公司的大部分收费所得都落到欧洲人股东的腰包里包括最大的股东英国政府

在内。如果埃及能夠获得对运河的完全控制权所收的费将为一个穷途末路的国家

开辟一个新的主要收入来源,这个国家的新的军人领袖搞民族主义辩术比搞经济管

无论如何特许权的寿命不会长了。条约将于1968年到期同时英国的势力已

在衰退。按照1936年的英一埃条约的条款英国目前仍在运河区维持一个军事基地

和一个大规模的供应中心;但是埃及人等不及他们的撤走,正在对他们进行一个骚

扰运动包括恐怖袭击、谋杀和綁架。为了保护中东而维持一个基地有什么意义呢

尤其是基地遭受来自原来应予保卫的一块核心领土的袭击?1954年外交大臣安东

尼。艾登指导了一次谈判;达成的协议是驻在运河区的英国部队将于二十个月内撤

走第二年,在他继丘吉尔而成为首相前刚两个月艾登在开羅停留时,他说阿拉

伯语——还使用阿拉伯谚语——使纳赛尔吃了一惊

当然,希望还是有的英国政府可以同埃及在合理的条件下保持關系,不过当

纳赛尔试图把苏丹并入他的大埃及时这个希望就消失了。在华盛顿对纳赛尔有

比较宽容的看法,政府和许多国会议员倾姠于对欧洲殖民国家采取一种在道义上有

优越感的态度加上有一个愿望,希望看到它们更迅速地摆脱它们的帝国美国人

认为殖民主义嘚遗迹对西方同共产主义和苏联的斗争是一个巨大的障碍。苏伊士运

河公司尽管它的河道具有经济和战略意义但它是这些遗迹中最有目囲睹的一个。

运河公司的董事长后来痛苦地在美国人面前评论说“该公司具有出自可悲的

殖民时期的某种发霉的十九世纪味道。”

然而1955年秋季,关于纳赛尔行动的警告不仅在伦敦而且也在华盛顿日有所

闻因为消息传来,那位埃及独裁者已经转向苏联集团要求得到武器这是否意味

着苏联影响的扩大?可不可能苏伊士运河最大吨位对西方石油和军舰的通行实行关闭早在

1956年2 月,国务院曾向石油公司提出修改1950年的“自愿协议”的问题——即原

先用来对付伊朗石油供应中断的协议——万一运河因不论何种原因关闭不让油船

通过的话,这项協议将使石油公司之间及石油公司与政府之间进行合作可是,对

这些公司来说政府关于联合行动的建议看来行不通,因为存在着违反反托拉斯法

的威胁这个威胁决不能认为是空洞无用的;毕竟司法部还在对主要的石油公司进

行反托拉斯诉讼。然而石油公司本身所担心嘚是供应中断的可能性1956年4 月,

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委托进行一项研究如果运河确实遭到封锁,如何把波斯湾的

差不多与此同时英国外交大臣塞尔温。劳埃德在埃及访问纳赛尔劳埃德向

他说清楚,对英国来说运河是“中东石油联合企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英国是极

其重要的”。对这一点纳赛尔答复说石油生产国从其石油中获得利润的50%,但

是埃及没有从运河上获得利润的50%他宣告说,如果苏伊壵运河最大吨位是石油联合企业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埃及应当同石油生产国一样也享受50%的待遇。然而结果

是对现存的协议丝毫未莋修改。

1955年末为了试图安抚纳赛尔和充实埃及的经济,美国人和英国人连同世界

银行一起开始考虑贷款给埃及在尼罗河上的阿斯旺建筑┅座大水坝这项规划看来

是在进行。同时根据两年以前文登已经谈判好的协议,最后一批英国部队在1956

年6 月13日撤出运河区这就使纳赛爾进一步感到满意。但是纳赛尔与苏联集团

达成的军火交易已经使华盛顿感到惊恐和不友好,认为埃及人将把他们有限的资源

抵押出去來支付苏联的军火而不是投资于水坝的建筑再者,这样庞大的规划预期

要带来经济困难和艰苦的工程从而会导致对资助国家的反感和責怪,也许最好让

苏联受到这项长期花钱的工程的拖累不管怎样,在美国反对声浪越来越高。来

自南部的美国参议员对水坝工程是怀敵意的因为他们怕它会使埃及大大增加棉花

的收成从而同世界市场上的美棉进行竞争。同以色列友好的一些国会议员对向一个

无情地对忼以色列存在的政府提供援助也并不感到兴趣纳赛尔已经承认那时所称

的“红色中国”,这行动进一步使政府和许多国会议员感到惊恐但是最后予以解

决的一举来临了,当时共和党的参议员告诉杜勒斯说只可批准向两个选定的中立

领袖中的一个提供外援:南斯拉夫的鐵托或埃及的纳赛尔。不可向两者都提供杜

勒斯挑选了铁托。艾森豪威尔肯定了这个决定英国人予以同意。1956年7 月19日

杜勒斯取消了阿斯旺水坝贷款的建议,使纳赛尔和世界银行感到意外

“德。雷赛布”代号:纳赛尔的行动纳赛尔感到愤怒、屈辱急于复仇。他认

为运河收费可以用来作为阿斯旺水坝的资金;在他眼前的这个厌恶的殖民主义象征

要抹掉7 月26日,在亚历山大就在他还是少年时代第一次加叺反对英国人的示

威的那个广场上发表演说。现在作为埃及领袖,他一再把诽谤诬蔑堆在运河的建

筑者德雷赛布的头上。这不仅仅是曆史教训“德。雷赛布”已成为埃及军事行

动的代号;等到演说结束军队已控制了运河区。苏伊士运河最大吨位被收归国有

那是一個惊人、大胆的举动。占领的直接后果是迅速和突然出现紧张局面在

英格兰,财政大臣哈罗德麦克米伦在重复他爱读的维多利亚时代尛说中的预言时,

恐惧地在他日记中写道:“昨晚和今天一直刮着我记忆中最猛烈的狂风”在开罗,

纳赛尔确定有必要躲开这越来越厉害的紧张溜到地铁电影院去欣赏赛德。夏里斯

在《在拉斯维加斯见我》中的表演

接下来就是三个月的外交界的热闹表演和寻求妥协的徒劳无功的活动。9 月中

旬在苏伊士运河最大吨位公司的指示下,曾经不断地引领船只通过运河的英、法领港员撤

走了领港职业被认为昰商船队中最高的工作,伦敦和巴黎的高级官员都推断埃及

人自己无法管理这条运河说实在,引导一艘船通过运河的确要求相当高的技術

因为水道狭窄和常有来自西奈的猛烈侧风。但是埃及政府已经多年来坚称埃及人可

以培训为领港员而且到了国有化时,相当数目的能胜任的领港员已经训练就绪准

备掌舵了同时苏联集团也急忙地派遣了一些领港员来援助。所以在纳赛尔统治之

下国有化的运河在一萣程度上得以正常地运转。

就在危机刚开始时以及在整个越来越高涨的危机中英国和法国政府明白地说

明一点:它们不愿意干任何事来阻碍交通,特别是通过运河的石油运输但是美国

政府的立场又如何呢?在那几个月里美国的地位看来是模糊的,不仅在英国人和

法国囚看来甚至在一些美国官员看来也是如此。使事情更糟的是个人之间的赌

气和作风上的冲突引起了艾登和杜勒斯之间关系上的不愉快。在两个人之间发生不

协调的一次会议之后艾登的主要私人秘书写信给他一个朋友说,“福斯特说话慢

慢得使主人(艾登)不愿意听怹说些什么,而我们的那位说话的风格是那么绕圈子

和难以捉摸所以对方由于是一位律师和猜不透其正确意思而离开会议。”艾森豪

威爾在他的日记里确定了部分问题之所在他写道,杜勒斯“在述说时并不特别有

说服力而且有时候看来奇怪地缺少理解不懂得他的言词囷态度可以打动另外一个

有个性的人”。在杜勒斯方面他和其他美国人一起,发现艾登此人既傲慢又呆滞

可是他们之间的不协调不止於风格;其中还有具体的怨愤。艾登和杜勒斯在两

年以前曾经为法国的印度支那战争发生过冲突艾登曾经推动外交解决而杜勒斯对

那种囷平解决并不感兴趣。现在在苏伊士问题上,他们又交换了角色

1956年8 月,国有化发生以后的几天杜勒斯重新向英国和法国外交部长保證

“必须找到一个办法使纳赛尔吐出”运河。那种措辞随后的几个月里总是在艾登的

耳朵里回荡给他安慰。但是美国人却提出了若干在渶国人看来是不现实的外交策

略——或者如果以更怀疑和挖苦的眼光来看像是旨在推延英国人和法国人方面要采

事实上美国的政策不是甴杜勒斯而是由艾森豪威尔制定的。从一开始总统

就对美国应当采取什么立场这一点丝毫无疑;在他看来,使用武力既没有保证也没

有依据政策的实质是阻止英国人和法国人进行军事干预。总统认为这两个欧洲国

家简直不能在埃及建立一个能生存下去的顺从的政府与此同时,任何这样的军事

干预的意图都会激起不仅是阿拉伯人还有整个发展中的世界起来反对西方并且反

而使苏联人占便宜,让他们(鼡艾克的话说)声称持有“世界领袖的衣钵”再者,

他向艾登说“纳赛尔靠做戏起家,”最好的方法是让那出戏渐渐销声匿迹艾森

豪威尔对他自己的顾问们抱怨说,英国的思想“不合时宜”而纳赛尔则体现了这

个地区人民“把白人打翻在地”的要求。对埃及进行袭擊肯定会把纳赛尔变成整个

发展中世界的英雄并削弱那些友好的阿拉伯领袖从而危及中东的石油供应。艾森

豪威尔一再严肃地劝告伦敦鈈要使用武力;对他和他的顾问们来说美国的政策是

一清二楚的。然而事件的发展将证明美国的政策对政策所指的英国人和法国人来

泹是对艾森豪威尔最最重要的是,美国必须看起来并不与(即使是间接地)似

乎是要回到殖民统治时代去的主张有关联相反,埃及的局勢也许会显出它能提供

一个在发展中国家的圈子里获得支持的机会——即使它能带来与美国的传统盟友英

国和法国分离的后果在听完了艾森豪威尔的声明报告之后,纳赛尔对他一个助手

开玩笑地说“他究竟站在哪一边?”

还有另外一个因素艾森豪威尔准备参加1956年11月的連任大选。他的政府刚

上台时就结束了朝鲜的战斗他是作为一个和平者参加竞选活动的,现在他最不想

看到的是出现可能会吓倒选民和威胁他的竞选运动的军事危机这是一个可怕的错

误,英国人和法国人从来没有真正地把美国总统竞选的日程表作为因素考虑在内

一方媔公开的外交表演在继续进行,另一方面他们也在第二条轨道上秘密地工

他们正在策划在运河区进行军事干预虽然他nl都还没有充分作好采取这个行

动的准备。英国人发觉他们在旅游高峰期间必须征用远洋班轮甚至必须要求一家

私人搬运公司皮克福德公司用车来运输坦克蔀队。

伦敦和巴黎都强烈地倾向于进行军事干预法国人认为纳赛尔对他们在北非的

地位是一个威胁。这位埃及领袖不仅怂恿在阿尔及利亞的反叛者他们在两年以前

已经开始争取独立的战争;还向他们提供训练和供应。法国人决意要挫败纳赛尔和

重新争回德雷赛布曾靠法国资助而建筑起来的运河。他们已经同以色列人开始了

一个军事对话因为以色列人有他们自己的理由来打击纳赛尔。那位埃及总统也茬

建立军备表面上是为了进行反对以色列的战争。他还在策划游击队侵入以色列

并已经着手对以色列的南部港口埃拉特进行封锁,这畢竟是一个好战的行动

但是为什么运河对英国人如此重要呢?答复是石油是一个关键。运河是咽喉

1956年的4 月,运河国有化的几个月之湔“B 先生”和“K 先生”——斯大

林死后的苏联领袖布尔加宁和赫鲁晓夫—一两人一起来到伦敦。在同他们会晤之前

文登已经同艾森豪威尔仔细透彻地考虑过他打算对苏联人说些什么,艾森豪威尔也

完全同意总统劝告说,“我们不应当对任何措施都予同意这样做会使那头大熊

的爪子紧紧抓住石油的生产和运输,而石油对我们西方世界的防务和经济是生命攸

关的大事”艾登在与苏联领袖讨论的过程中,警告他们不要干预中东他说,

“对石油一事我必须绝对地坦率因为我们会为石油而战斗。”为了讲得透彻明白

他加上了一句,“峩们没有石油不能活下去……我们不想被人扼死”

纳赛尔占领运河使真相毕露。英国的国际金融状况发发可危;它的国际收支很

脆弱渶国已经从世界上最大的债权人变成世界上最大的债务人。它的黄金和美元

的储备只够支付三个月的进口值英国从中东的石油财产上所嘚的收入占它的创汇

总额的很大部分,失去了这笔收入将使经济一蹶不振而且纳赛尔在埃及的胜利也

许会引起与摩萨台在伊朗的胜利一樣的反响。英国的声誉将一败涂地而声誉对英国

人非常重要尤其是他们已经感觉到自己到处在失去地盘。一个凯旋的纳赛尔会继

续暗中破坏和推翻对英国友好的政权并损害英国——以及美国——在整个中东的石

油地位艾登警告艾森豪威尔说,有一天“纳赛尔可以拒绝供應石油给西欧而我们

将要处在他的支配之下”

艾登的焦虑不仅在于石油和经济,也在于苏联的力量一下子涌进中东这个真空

的可能性“文登非常担心苏联在中东的扩张,”一位直接向文登汇报石油事务的

外交部官员回忆说“美国人不愿把中东从英国人那里接手过去,所以只留下英国

人去担任抵制俄国人进入中东的差使”

对于石油供应受到威胁和其中涉及的危险性一点,财政大臣麦克米伦同艾登抱

有唍全相同的想法他也相信英国处在一个十分危险和易受攻击的地位。无疑他

是不会像文登那样在表面上显出焦虑的样子的。实际上茬苏伊士危机的开头两个

星期里,他在日理万机中找时间阅读了几千页的十九世纪小说和另外几干页的其他

作品——简奥斯汀的《诺桑覺寺》和《劝导》,狄更斯的《我们共同的朋友》

乔治。艾略特的《教区生活场景》、《米德尔马奇》和《亚当比德》,然后再接

着幾个星期阅读了萨克雷的《名利场》丘吉尔的《英语民族史》、关于马基雅弗

利和萨沃那洛拉的生平的书以及C.P.斯诺的一本新的小说。麦克米伦后来说如果

他当时没有阅读这些书,“我会发疯的!”但是他同任何别人一样有力地支持艾登

的预测和需要采取行动的主张他茬自己的日记中写道,“如果我们对埃及采取强

硬行动而结果是运河封锁、通向黎凡特地区的输油管切断、波斯湾叛乱以及石油

停产——那么联合王国和西欧‘就认了’。”然而“如果我们在外交上遭到失败

;如果纳赛尔‘得逞而逃脱处罚’——加上中东各国在骚乱中紦‘石油国有化’…

…我们也同样地认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在我看来很清楚,我们应当抓住我

们的唯一机会——采取强硬行动并从洏希望我们在中东的朋友能够站稳、我们的

敌人倒下以及石油得到拯救,可是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决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伊士运河最大吨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