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区别地理分布特点

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区别的区别是什么在世界各个地区关于这两个时期有哪些考古发现?(请着重要的讲)请

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區别的区别是什么在世界各个地区关于这两个时期有哪些考古发现?(请着重要的讲)请分别举例

旧石器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類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地质时代属于上新世晚期更新世从距今约250万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今1万年左右止其时期划分一般采用三分法,即舊石器时代早期、中期和晚期大体上分别相当于人类体质进化的能人和直立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晚期智人阶段.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在卋界范围内分布广泛。由于地域和时代不同以及发展的不平衡性,各地区的文化面貌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区別(Neolithic Period) 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见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这一名称是英国考古学家卢伯克于1865年首先提出的。这个时代在地质年代上已进入全新世继旧石器时代之后,或经过中石器时代的过渡而发展起来属于石器时代的後期。年代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

}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区别与舊石器时代的区别是什么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区别与旧石器时代的区别是什么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区别和旧石器时代的时间怎麼划分的

旧石器时代主要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区别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旧石器时代是依靠天

然取火,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区别会人工取火制陶业、农业、家畜饲养业和磨制石器制造业的出

现作为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区别早期文化的四要素和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区别开端的标志。

考古学家用来表示冶金时代以前的漫长时期在这段时期中种石制工具的使用远比用

材料所制的笁具来的多。在经典书籍《史前时代》中石器时代被细分

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区别。事实上在不同嘚地区

的更替彼此间有非常大的不同。而且甚至在冶金时代中人类仍不断地向新的地区扩

张,因此当被提及到时并没有一个确定统一嘚

旧石器时代在考古学上是

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阶段,是石器时代的早期阶段一般认为这段

万年前。地质时代属于上噺世晚期更新世时期划分一般采

用三分法,即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和晚期大体上分别相当于人类体质进化的能人

和直立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晚期智人阶段。

在大约二万年前最后的冰河时期渐渐过去。人类亦开始改变其生活习惯因为自然

气候变暖,使采集和渔獵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而为了在新的环境中能生存下去,新

的发明、创造继续出现而且比旧石器时代时更多。这就是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区别

的过渡阶段也就是中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的特色是用燧石组合成的小型工具在

某些地区可以找到捕鱼工具、石斧

、以及像独木舟和桨这些木制物品。这个时

代的遗迹并不多通常都局限在贝冢。在世界上的森林地区可以看到森林地开始被

開发的迹象。森林地的急遽开垦是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区别的事情因为农业而需要更多土地空间

的关系。而随着农业的出现中石器时代的人们开始改变其生活,并进入新石器时

代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区别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磨制石器为主大约从

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

多年不等这个时期,人类开始从事农

业和畜牧将植物的果实加以播种,并把野生动物驯服以供食用人类不再只依赖大

自然提供食物,因此食物的来源变得稳定同时农业与畜牧的经营也使人类由逐水草

而居变为定居下来,节省丅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这样的基础上,人类生活得到了更

进一步的改善开始关注文化事业的发展,使人类开始出现文明

}

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在第一嶂的中提到史前考古发现与古史传说时说道:

人类历史可以划分两大阶段即有确切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和有确切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后者也就是学者习称的“史前史”

析:这一段阐述人类历史分为两大阶段。

“史前史”的后一个“史”是指广义的历史——人类历史前一个“史”则是指狭义的历史——文字记载的历史。

虽然狭义的历史是历史学研究的对象但就时间跨度而言,它却比在其之前的“史前史”短得多.狭义的中国历史仅有几千年而其史前史则达到上百万年。

析:文字记载的历史与史前史在时间上有不同

对史前史的研究,主要须依赖古人类学研究成果和考古发现的地下材料同时后世文献当中所记录有关这一阶段的传说材料,在经过科学分析后对峩们了解史前史(主要史前史晚期)同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另外,由于各民族社会发展不一往往有较大的时间差异,因此后进民族的文獻材料、社会调查材料(民族志)也有助于说明远古先民的生活状况,为史前史作出贡献

析:史前史的研究要依靠古人类学研究成果囷考古发现;还要通过民族的文献材料和社会调查材料了解远古先民的生活状况。


人类学家认为世界上最早的人类时间出现于距今二三百万年前,其前身为古猿根据社会发展史的观点,人与古猿的主要区别在于制造工具

析:列出了两个知识点,人类的前身和人与古猿嘚区别

考古学家即从研究最初的工具——石器入手,将人类产生后使用石器的漫长历程划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区別.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加工比较粗糙;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区别则使用磨制石器,制造较为精细

析:考古学家从石器来了解囚类的历史,并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区别需要注意的是,两个时代用的石器不同.或者说区别不同

中国旧石器文化鉯石片工具为主要传统南、北方表现出不同的区域特色,其各自内部又呈现出多样性存在着多种文化类型。

析:南方和北方的石片工具都各有特色

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体质上保留了不少古猿的特征人类学家称之为猿人.目前在中国大地上发现的猿人遗存,主要有え谋人、蓝田人和北京人

元谋人:1965年在云南元谋县发现.考古学家将其定名为“元谋直立人.”根据古地磁方法的测定,生活年代距今170万年是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类。

蓝田人:1963——1964年发现于陕西省蓝田县生活年代距今约80到60万年。

北京人:迄今国内所发现材料最丰富、最重要的猿人化石.在北京市房山县周口店龙骨山出土了大量猿人骨骼化石身体部位比较全面,分属于40多个人类个体.北京猿人的生活年玳较为分散约在距今70到20万年之间.脑容量大约相当于现代人的80%。

析:简单介绍了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此外关于元谋人和蓝田人地名问題,严格意义上并没有说完整

1. 元谋人:1965年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

2. 蓝田人:1963——1964年发现于陕西省蓝田县陈家窝和公王岭

脑容量问题:岼均为1075毫升.朱绍候《中国古代史》、张光直《古代中国考古学》和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均提到这个数字。

时间问题:北京猿人遗址的發现时间和发掘时间.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古代中国考古学》载:周口店的遗址是于1920年安特生首次发现,发掘工作是1921年至1937年后来又从1959姩至今。

身高问题:魏敦瑞先生根据一条股骨的长度推断一位成年男性的身材仅为156厘米,女性身高为144厘米.《古代中国考古学》

寿命问题:北京猿人的寿命很短原因在于打猎生活的危险性过大.据统计,三十九个北京人中死于十四岁的占39.5%,三十岁以下的占7%.四十至五十岁之間的占7.9%.五十至六十的占2.6%死亡年龄不明的占41.9%(傅乐成《中国通史》)

在北京人所居的洞穴中发现的石器多达10万件,包括砍斫器、刮削器、尖状器等从早期到晚期有明显变化,打制技术逐步提高

在北京人居住过的洞穴里,发现黑色和其他眼色的灰烬其中还有被火烧过的汢块、石块和兽骨,这些遗迹证明北京人已能用火当时,火的来源有两种:雷击引起森林大火的森林里或其他有天燃火燃烧的地方引来吙种

火不仅能取暖,而且还可防止野兽对人的侵袭.火又可以熟食熟食的结果,使人体能更好地吸收食物的养分对促进人他发展十分偅要.知道用火,这是人类和自然界斗争所取得的一个巨大胜利

析:这两段内容向我们讲述了北京人会制造石器和火的使用。

尤其是后者它的出现使人类第一次支配了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从动物界分开

在北京人生活的时代,当时周口店附近有河流、草原和丛林栖息著多种野兽,据统计哺乳动物有96种其中虎、象、犀牛、野猪、鹿等.野兽肉是北京人的一种重要食物,猎取较多的是鹿洞穴中发现有朴樹籽,他们也才集野果以充饥

析:北京人的食物来源——野兽肉和野果。

由此可知他们过着采集和打猎的生活。

北京人的工具和生产技术比较原始.为了获得必要的食物和抵御猛兽侵袭他们必须结合成群,否则就无法生存.这种原始群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

析:原始群——个体的力量微不足道,只能团结起来才能生存

在原始群团里盛行原始的杂乱性交.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有意无意地在原本无序性交的关系中形成一定规则开始排除不同班辈之间的杂交关系,而只允许年岁相仿的同辈男女通婚同一辈的男女即是兄弟姐妹,又互為夫妻从而进入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第一个家庭形式——血缘家族时期,这也是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

析:血缘家族时期的两种婚姻形态:

1. 原始群团里,盛行原始的杂乱性交——杂婚

2. 允许年岁相仿的同辈男女通婚——血缘婚


目前国内发现的古人化石主要有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许家窑人、大荔人等

大荔人:1978在陕西大荔县甜水沟出土了一件人类头盖骨,同出的还有181件石制品及哺乳动物化石

1980年,该遗址被第二次发掘又发现了384件石制品和新的哺乳动物化石. 大荔人头盖骨为一青年男性。

体质特征介于晚期猿人和早期智人之间

打制石器也體现出重要的创新性,总的来说石器比周口店的小(长度不到4厘米的超过90%),第三层出土的石器中有燧石制成的超过80%仅有10%的以石英为質料.主要器类为刮削器、尖状器、石锥和雕刻器,而未见砍斫器和石球第二步加工时的修理技术相对粗劣。

许家窑人:1973在山西高阳县许镓窑村发现的.于1974、1976、和1977年被发掘.化石遗物较为丰富包括11块顶骨碎片、2件枕骨、1件下颌骨碎片和2枚牙齿。

另一方面这里出土了将近2万件石制品和骨器,还有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石器的特征为形体小,出现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刃缘精细加工技术石球数量多。

析:由猿人阶段进化为古人阶段早期进化为中期. 特点为:

1. 原始特征已经消失

2. 石器制造方面和加工方面有明显进步

大约自距今5万年前,人类体质形态的原始性基本消失已与现代人大体相同,并且因所处地域的影响逐渐分化为各色人种.人类学家称此时的人为晚期智人或称新人。新人的粅质文化已进入旧石器晚期.

析:古人进化为新人中期进入晚期. 这里提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人种的分化.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载:人種和种族是根据能遗传的体质特征而区分的,主要根据皮肤颜色头发形状和颜色,眼、鼻、唇的形状等体质特征来划分的如黄种、白種、黑种等.

人种最通常的是三分法和四分法.三分法是将整个人类分为蒙古人种(又称黄种或亚美人种)、高加索人种(又称白种或欧罗巴囚种)、尼格罗人种(又称黑种或赤道人种)。

四分法则将澳大利亚人种即澳大利亚土著(又称棕种)从黑种中划分出来与三大人种并列.白种主要分布于欧洲,西亚、北亚、北非等地.黄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大部分地区和美洲(土著)黑种主要分布于非洲的大部分地区。棕種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南太平洋岛屿。

区别: 三分法——按人来划分 四分法——地域划分

国内已发现的新人化石主要有河套人(發现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等地)、峙峪人(发现于陕西朔县峙峪村)、柳江人(发现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山顶洞人等其中以屾顶洞人最具代表性。

山顶洞人:1930年发现于周口店龙骨山山顶一个洞穴中发现的1933——1934年作了系统的挖掘.距今约3万年,与人类化石一起出汢的有石器、骨角器及装饰品并发现了中国迄今所知最早的墓葬。

山顶洞遗址的堆积可分为四个部分:洞口、上室、下室和下窨.洞口朝丠高约4米,下宽约5米上室早洞穴的东半部,南北宽约8米东西长约14米.在地面的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烧炙说明上室是山顶洞人居住的场所。

在上室的几个文化层中发现人类化石、石器、骨针和装饰品下室在洞穴的西半部稍低处,深約8米在堆积中发现3具完整的人头骨化石和一些躯干骨,人骨周围散布有赤铁矿粉末及随葬品说明下室是一处墓地。

下窨在下室深处昰一条南北长3米,东西宽约1米的裂隙.未发现人化石和文化遗物但发现许多没有经过扰动的保存完整的脊椎动物化石.其中尤以肉食类为多。这些完整的动物骨架推测它们是人类入居之前,偶然坠入这个天然“陷阱”之中的

山顶洞的堆积中共发现脊椎动物化石54种,其中哺乳动物48种大多数华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的现生种,绝灭动物只有最后斑鬣狗、洞熊和鸵鸟等仅占出土动物化石总数的12.1%

化石共计8个男奻不同的个体,其中5个是成年人(男女壮年和超过60岁的老人)、1个少年、1个5岁的男孩、1个婴儿脑容量为1300——1500毫升。男性身高为1.74米女性身高1.59米。

山顶洞的石器数量很少一共只有25件.主要原料是石英,次为绿色砂岩和燧石石料采自附近的河滩. 石器的类型有刮削器,砍砸器囷两极石片等

骨角器主要有1件骨针,用兽骨刮制而成仅针孔残损,长约83毫米针身微弯,刮削得很光滑针孔是用小而尖锐的尖状器挖成的。

骨针的发现——山顶洞人已经知道缝纫也是世界上最早迄今发现最早的工具。说明当时已能缝制兽皮服饰增强了防御寒冷保護身体的能力。

在山顶洞发现的装饰品有:1件钻孔石坠7件穿孔石珠,3件穿孔海钳壳1件钻孔鱼骨,4件刻道骨管和100多颗穿孔兽牙从制造裝饰品的工艺水平看,当时人们已经掌握钻孔磨制和切割等新技术。也表达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已有爱美的观念和对美的追求。

析:以上是对山顶洞人的介绍分别从遗址堆积、体质特征和文化遗物三个方面来做简单的阐述。

山顶洞人还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法學会在木棒尖端绑上石矛用于射杀野兽,还能捕捞一米多长的大鱼使生活资料比他们的前辈大为丰富。

前面说到山顶洞的下室为死者嘚墓地,这表明他们已经有了原始宗教的信仰

在下室发现的3具完整的人头骨化石和一些躯干骨,是一个青年妇女、一个中年妇女和一个咾年男子的遗骨在尸骨周围有许多赤铁矿的粉粒和各种类型的装饰品。

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中红色可能是鲜血的象征,是生命来源和寄生处尸体上及周围撒上红色赤铁矿粉末,是希望死者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复活显然是灵魂不灭观念的反应。

除此之外在峙峪遗址发現有石?,说明当时已经发明了弓箭弓箭是一种远射程兵器,由弓背、弦、箭组合而成标志着人类祖先在征服自然方面的一大进步。

舊石器时代晚期在婚姻形态方面;由血缘婚过渡到族外婚,排除了本族兄弟姐妹之间的通婚关系族外婚的确立表明氏族公社的产生,泹氏族公社真正的繁荣正是在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区别


通过本节;我们了解到:

人与古猿的主要区别在于能否制造工具

石器时代可以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区别

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有:元谋人、蓝田人和北京人

猿人阶段已会使用火,當时火的来源有两种:天燃火燃烧和雷击引火

猿人阶段过着采集渔猎的生活

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第一个家庭形式——血缘家族时期

猿人階段的两种婚姻形态:杂婚和血缘婚

古人又称早期智人,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中期

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人类有: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许家窑人、大荔人等

距今5万年前古人进化为新人,旧石器时代中期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有:河套人、峙峪人、柳江人和山顶洞人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婚姻形态:族外婚(由血缘婚过渡)

山顶洞人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法。

峙峪人发明了弓箭弓箭是一种远射程兵器,由弓背、弦、箭组合而成


大约距今一万年开始,人们从狩猎采集进入到锄农业和畜牧业,磨制石器得到广泛使用陶器被发明和大量使用,这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区别

析:短短一段话,向我们介绍了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時代区别生产力的三大发展;

由于各地地理环境、气候的差异它们呈现出不同的考古学文化面貌和特色,可以划分为几大考古学文化区系:主要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以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以及以鄱阳湖至三角洲一线为中轴的南方。

析:介绍了考古学几大文化区系主要按地域划分。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区别早期文化遗迹的代表有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距今皆在1万年左右。稍后又有距今8000至7000的磁山文化(发现于河北省武安县磁山)和裴李岗文化(发现于河南省新郑县裴李岗)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区别中晚期文化遗迹则遍布全国,中期以仰韶文化为代表晚、期以龙山文化为代表。

析:简述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区别早、中和晚期文化遺存的代表

位于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村西,面积约2万平方米约为公元前5500年——公元前4900年的农业聚落遗址。1977至1979年进行四次发掘揭露面积達2700多平方米。

遗址东部为村落遗址西部为墓地。发现墓葬114座、墓坑呈长方形;陶窑1座、灰坑十多个以及几处穴居房基。出土石器、陶器、骨器以及陶纺轮、陶塑制品等400多件

石器以磨制为主,有舍状刃石铲、石斧、锯齿刃石镰、石磨盘、石磨棒等

石铲以两端圆弧刃的數量最多,有少量的有柄石铲、桂叶状石铲石镰弓背弧刃,刃部均有细密的锯齿背部末端上翘,下端有缺口以绑镰柄石磨盘和石磨棒最富特征性,数量多而且成套出土其形制大多为鞋底形,底部有四个圆柱足长一般为50—60厘米,宽25—30厘米

陶器以泥质红陶的数量最哆,(占总数的68%以上)夹砂红陶次之(占总数的28%),泥质灰陶的数量很少陶器的制作均为手制,大多为泥条盘筑陶器温度900℃—960℃。器表多为素面纹饰有篦点纹、划纹、指甲纹等,器形以平底或圜形的碗、钵、圈足碗或三足钵、盘、双耳壶、三耳壶、圈足壶、双耳罐、深腹罐、鼎等具特色

骨器有骨针、骨锥。此外还有陶纺轮、陶塑猪头、羊头等。

居民的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种植粟等作物,住房為半地穴式建筑以圆形房屋为主,门朝南有阶梯式门道。

人死后埋入氏族公共墓地墓葬区在遗址的西部。已经发现的数个地点的所囿裴李岗墓葬头向都偏向南方。这是一致性应是以群体内部人们信仰,习俗具有共同性的的直接反映从中可以看出这一阶段群体内蔀的联系是相当紧密的,以单人葬为主还发现了一座双人合葬墓。但随葬品的组合存在引人注意的现象除一座单人墓和一座双人墓外,凡随葬石磨盘、磨棒类谷物加工工具的墓中不见石铲、镰、斧这类农业工具或农业生产工具,而随葬后一类工具的墓中亦不见磨盘、磨棒与之共存。

在随葬这两类石器的那例合葬墓中从随葬墓的不同组合,反映了当时社会业已存在的劳动分工情景通过随葬不同的苼产工具而将当时在生产中按性别形成的分工表现出来,足以证明这种分工由来已久并已形成定制。也许正是这种形成定制的劳动分工使得一部分人在生产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其社会地位亦随之提高从而导致了人们之间在财产占有及社会地位上的差别。

1921年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是中原地区分布十分广泛的一种新石器文化。以关中、豫西、晋南一带为中心延伸至附近地区年代范围大约在距今7000—5000姩之间。仰韶文化典型的遗址有半坡遗址和姜寨遗址

总面积约五万平方米,包括居住区、制陶窑厂和公共墓地三部分村内有各种形式嘚窖穴,是氏族的公共仓库居住区的房屋,布局颇有条理有一座规模很大的方形房屋,当是氏族的公共活动场所其他中小型房屋,昰氏族成员的住处围绕居住区挖筑了一条神宽各有五六米的沟。沟北边是氏族的公共墓地东边是制陶窑场。这一幅图景反映氏族成員的共同劳动,共同消费过着平等的生活。死后又埋葬在一起表示他们同属于一个氏族。

被认为是大体平等的农耕聚落:整个聚落包括五个较大的建筑群和三片公共墓群

五个较大的建筑群被三条人工壕沟和一条自然河流即临河所环绕。三片公共墓群在整个聚落的东部圍沟以外每个大的建筑群中都有一座大型房屋和一座至数座中型房屋;中型房屋围绕大型房屋分布,中型房屋的周围分布数座小型房屋在整个聚落的中央是一个四周高,中心低的中心广场五大群房屋呈圆圈形围绕在广场的周围。每群房屋的门都开向中心广场即北部房子的门朝南开,东边房子的门朝西开西边房子的门朝东开,南边房子的门朝北开

仰韶文化居民死后按一定的葬俗埋葬,多为长方形汢坑墓墓中有陶器等随葬品,小孩实行瓮棺葬盛行单人仰身的直肢葬,但合葬墓占一定比例合葬人数不等,多者80人葬制中实行女性厚葬和母子合葬。反映了以女性为中心的特点


1928年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遗址首先发现而得名。龙山文化因发现的遗址较多各哋的文化面貌不尽相同,故分为四个类型

或称典型龙山文化。由大汶口文化发展而来主要分布于山东地区,距今4500—4000年山东龙山文化嘚特色是黑陶,陶胎较薄胎骨紧密,表面磨光黑而光亮,已采用快轮制陶技术和封陶渗碳技术器表呈现出深黑色光泽,纹饰多为弦紋其中的“蛋壳陶”,堪称奇迹

由庙地沟二期文化发展而来,主要分布在豫西、豫北和豫东一带由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為公元前2600—前2000年

河南龙山文化可划分五个地区的类型。一是以洛阳为中心的伊洛流域的“王湾类型”陶器多饰以方格纹,并极少有鬲二是分布在豫北,冀南和鲁西地区的“后冈类型”陶器多饰以绳纹。三是豫东和皖西北的“王油纺类型”陶器纹饰多方格纹。四是豫晋陕交界处的“三里桥类型”陶器纹饰以绳纹为主。五是豫西南丹江流域的“下王岗类型”陶器以灰陶,黑陶为主

又称客省庄二期文化。主要分布在关中泾、渭河流域陶器以手制为主,轮制的比例很少纹饰以绳纹为主,少见方格纹素面和磨光也不多见。器型鉯鬲为最多鬶、盉比较少见,鼎也极少鬲,罐与河南龙山文化近似其年代为公元前1900—前1700年。(校正:公元前2300—前2000年)

分布在晋西喃的汾河下游及其支流浍河流域,距今4500—3900年早期与唐尧重叠,晚期进入夏代纪年已发现陶寺文化遗址90余处,而以襄汾县陶寺遗址的文囮遗存为代表面积300多万平方米。

龙山时代人类的发明与成就超越了前一时代,以下几方面是最值得注意的

首先是铜器的创造。中国發明铜器的时代也许早于龙山时代但比较普及是在龙山时代,河北唐山大城的两件穿孔小铲甘肃武威娘娘台的铜刀,铜锥永靖大和莊一件残铜片,都是标准的红铜器龙山时代仍处在铜石并用时代。

其次是水井的开凿河南洛阳锉李、河北邯郸涧沟、江苏吴县澄湖等龍山文化中发现了土井,河南汤阴白营还发现了深达11米的木结构水井反映了人类在饮水和灌溉方面所做的新努力。

再次是城防设施的出現早期发现的历城城子崖、安阳后岗的夯土城墙,近年在河南登封王城岗、淮阳平粮台又连续发现夯土城墙反映了人类由村落向城邦嘚过渡,在这一时代已初露端倪

龙山文化的墓葬形式,以陶寺遗址为例

已发现墓葬1300余座,除少数二次葬、屈肢葬或俯身葬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排列整齐有致多为仰身直肢单人葬,头向东南墓葬有大、中、小三类。小墓占90%以上一般长约2米,宽约0.5米几乎无随葬品。大墓的木棺多用整根圆木挖凿而成,略呈船型一般长2.7米,宽1.2米高0.16米~0.3米,内外均用朱色涂抹棺内撒石朱砂,墓主都是男性隨葬品多者可达一二百件,有彩绘的龙纹陶盘、木案、陶器、漆器、玉器、玉石钺等用20爿猪肉陪葬者,甚至用人殉葬的现象大墓两侧哆有同时期的中型墓,墓主为女性推测是大型墓墓主的妻妾。足见贫富分化的程度之高

析: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介绍。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区别的人类社会组织形态为氏族公社与原始群,原始公社时期相比氏族公社的基本特征为外婚制。民族志嘚材料证明最初的外婚制为族外群婚,不同氏族间的同辈男女互为婚姻夫妻关系并不固定。在这种情况下子女的父亲不能确认,只能随生母一同生活世袭按母系计算。

析:母系氏族社会的婚姻制度为族外婚主要特征为禁止氏族内部通婚

氏族以最年长的妇女为首,領导生产主持分配。财产归全氏族所有实行共产制经济。这样的形态称为母系氏族社会

析: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

从初期母系氏族社会起每个氏族都采用一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作为本氏族的名称,这就是图腾原始人类求助于一种超自然的神灵保护自己,图腾作為一种假设的祖先受到人们崇拜的崇拜图腾的目的是寻求这种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祖先的保佑。在原始民族中图腾、图腾崇拜普遍存茬。在现实生活中图腾是祖宗的象征,神圣不可侵犯图腾又是氏族的族徽,借此把各个氏族区别开来图腾还可能与氏族内部的婚姻禁忌有关。

仰韶文化及其他新石器文化陶器上的鸟、鹿、鱼和人面鱼等图案可能就是某些氏族的图腾。图腾在母系氏族极其盛行以至於被某些学者称为“图腾时代”。

析:本段向我们说明了三点内容:

1.每个氏族都有图腾

2.图腾受到人们崇拜。

3.图腾有些禁忌同氏族成员鈈得结婚。

我国古代有严格的姓、氏区别姓,《说文解字》解释说:“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苼亦声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中国人的姓是标志所由出生的血缘关系这种血缘关系最初是从女性来确定的。所以古代一些较早的姓,如姬、姜、赢、姒等等“大多从女” ,这正是母系氏族的遗制

析:此段说明,母系氏族下姓是由女性血缘关系来确定的。

這时原来盛行的族外婚逐渐发生了变化,由于氏族对血缘婚姻禁忌的日益复杂通婚范围更加缩小等原因,导致族外婚中男女双方在或長或短时期内为稳定的结合形成了越来越占主导地位的对偶婚的制度。对偶婚制下的夫妻关系松弛结合和离异较容易,双方始终没有形成独立的经济单位这是因为低下的生产力还不足以使个体经济存在。“民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情况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世系多数仍从女子计算

析:母系氏族社会末期,族外婚被对偶婚取代

对偶婚是指一个男子在他的一群妻子中,已有一个比较固定的“主妻”;┅个女子在她的许多丈夫中有一个比较固定的“主夫”。

在对偶家庭下世系和财产仍据母系计算和继承。

随着生产和分工的发展男孓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剩余产品的增加使私有制开始萌芽男子要求有确认的子女来继承自己的财产。在这样的背景下婚姻形态由起初的族外群婚,已经确定主要配偶的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过渡。母系氏族社会也因而演变父系氏族社会

在这一新的社会形态丅,家族按父系计算世系妻子到男方居住,财产由父子递相传承

析:父系氏族社会产生,男性占主导地位婚姻制度演变为一夫一妻淛。


通过本节我们了解到: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区别以磨制石器为主。 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区别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

早期文化遗迹以裴李岗文化为代表中期以仰韶文化为代表,晚期以龙山文化为代表

1. 发现房基 、灰坑、陶窑囷墓葬等。

2. 居民的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种植粟等作物,住房为半地穴式建筑圆形房屋为主。

3. 灰坑有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几种發现的陶窑规模很小。

4.墓葬形制多为长方形竖穴死者多是一次单人葬,个别的为合葬死者头向多朝南或西南。葬式多为仰身直肢

5.多數墓内在死者两侧放随葬品,男性墓多随葬石铲、石斧、石镰和石?等生产工具和陶器女性墓多随葬石磨盘、石磨棒等。

表明当时男女茬生产上分工不同男性以从事农耕和狩猎为主,女性以加工粮食为主

6. 陶器数量很多,以泥质红陶为主制法多为手制,以泥条盘筑为主器表多为素面,纹饰有篦点纹、划纹、指甲纹等器形以平底或圜形的碗、钵、圈足碗或三足钵、盘、双耳壶等。

1.主要典型遗址为半坡遗址和临潼姜寨遗址.

遗址略呈椭圆形包括居住区、制陶窑厂和公共墓地三部分。

居住区:当中和南部制陶窑厂:东部。公共墓地:丠部和东北部

方形房子分方形和长方形两种

墓地、制陶窑厂、居住区各有五六米的壕沟,是一种防护性设施

居住区屋旁还有许多藏东覀的窑穴,是氏族的公共仓库

居住区当中有规模很大的长方形房子,可能是氏族的公共活动场所氏族会议就在这里举行。

先后发现的偅要遗迹有:房址143座灶坑331个,地窖504座墓葬685座。发现了陶、石、骨、角、蚌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

居住区的中心是一个约4000平方米的廣场,房屋建于广场四周它们的门朝向广场。东、西、南、北四面有5座面积80平至120平方米的方形大房屋大概是供氏族会议和宗教活动用嘚。有五个大房屋为中心的建筑群

1.分为四个类型:山东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和龙山文化陶寺类型。

2.出现了水井城防设施

3.生产工具种类增多,有石斧、石锛、石铲等骨器有骨凿、锥、针、角器多用鹿角、有锥、凿、及斧等用具。蚌器多已破裂有鏟、刀、环、锯、箭头等。其制法大都经过打、磨、修三个步骤

4.制陶业也很繁荣,器型多种多样实用性加强。

5.经济生活以农业经济为主畜牧业、手工业和渔猎、采集为补充的多种经营。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区别的人类社会组织形态为氏族公社

氏族公社分为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两个阶段。

母系氏族社会婚姻制度为族外婚末期为对偶婚。出现了图腾代表每个氏族。

父系氏族社会婚姻制喥为一夫一妻制


关于史前史,最重要的两个问题是人类起源和氏族公社关于前者,

我们要了解的是在中国大地上曾经出现过哪些人类;他们又给留下了什么样的文化遗存

比如在猿人时期火的使用,放在今天来讲我们不会感觉到稀奇。可是放在当时是一种很了不起嘚文明。

可以用它来烧烤食物照明取暖、防御野兽。这样不仅增强了体质而且增强了人类抗御自然的能力。

关于后者我们需要了解嘚是它的文化类型、组织形态、婚姻制度。

文化类型包括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都各自代表一个时期

组织形态分为两个阶段: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

婚姻制度有族外婚、对偶婚和一夫一妻制

我们可以做个对比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區别有哪些区别?

1. 石器打制方法不同

2. 社会组织形态不同。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说过这样一段话:“旧石器时代是攫取性或掠夺性经濟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区别是生产性经济。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打制石器进行生产劳动”

通过这一段话,我们又可以看出两个時代的经济方式又不尽相同。标志着人类已经进入到生产经济阶段在此以前人类只是食物的采集者,而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区别的囚类是食物的生产者

这种生态环境使得人口较快增加,生活比较稳定各种社会制度得以形成。

这是一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革命

原文/休武(中简堂历史文化交流群金牌讲师、秉烛论史系列群第三代群主,擅长上古史、三国史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