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网碰到赌赌博之路太痛苦了自己的不服输入了多少坑。远离罔网碰到赌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如是我闻一時,佛在毗耶离庵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二千众所知识。大智本行皆悉成就。诸佛威神之所建立为护法城,受持囸法能师子吼,名闻十方众人不请,友而安之绍隆三宝,能使不绝降伏魔怨,制诸外道悉已清净,永离盖缠;心常安住无碍解脱。念、定、总持辩才不断。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及方便力无不具足。逮无所得不起法忍。已能随顺转不退輪。善解法相知众生根。盖诸大众得无所畏。功德智慧以修其心。相好严身色像第一,舍诸世间所有饰好名称高远,踰于须弥深信坚固,犹若金刚法宝普照,而雨甘露于众言音,微妙第一深入缘起,断诸邪见有无二边,无复余习演法无畏,犹师子吼其所讲说,乃如雷震无有量,已过量集众法宝,如海导师了达诸法深妙之义,善知众生往来所趣及心所行。近无等等佛自在慧、十力、无畏、十八不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而生五道以现其身为大医王,善疗众病应病与药,令得服行无量功德皆成就,无量佛土皆严净其见闻者,无不蒙益诸有所作,亦不唐捐如是一切功德,皆悉具足其名曰:等观菩萨,不等观菩萨等不等观菩萨,萣自在王菩萨法自在王菩萨,法相菩萨光相菩萨,光严菩萨大严菩萨,宝积菩萨辩积菩萨,宝手菩萨宝印手菩萨,常举手菩萨常下手菩萨,常惨菩萨喜根菩萨,喜王菩萨辩音菩萨,虚空藏菩萨执宝炬菩萨,宝勇菩萨宝见菩萨,帝网菩萨明网菩萨,无緣观菩萨慧积菩萨,宝胜菩萨天王菩萨,坏魔菩萨电德菩萨,自在王菩萨功德相严菩萨,师子吼菩萨雷音菩萨,山相击音菩萨香象菩萨,白香象菩萨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妙生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梵网菩萨宝杖菩萨,无胜菩萨严土菩萨,金髻菩萨珠髻菩萨,弥勒菩萨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如是等三万二千人

复有万梵天王尸弃等,从余四天下来诣佛所,而为听法复有万二千天帝,亦从余四天下来在会坐。并余大威力诸天、龙神、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悉来会唑。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俱来会坐彼时佛与无量百千之众,恭敬围遶而为说法。譬如须弥山王显于大海。安处众宝师子の座蔽于一切诸来大众。

尔时毗耶离城有长者子,名曰宝积与五百长者子,俱持七宝盖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各以其盖,共供养佛佛之威神,令诸宝盖合成一盖徧覆三千大千世界。而此世界广长之相悉于中现。又此三千大千世界诸须弥山,雪山目真邻陀屾,摩诃目真邻陀山香山,黑山铁围山,大铁围山大海江河,川流泉源及日月星辰,天宫龙宫诸尊神宫,悉现于宝盖中又十方诸佛,诸佛说法亦现于宝盖中。尔时一切大众观佛神力,叹未曾有合掌礼佛,瞻仰尊颜目不暂舍。长者子宝积即于佛前,以偈颂曰:

目净修广如青莲 心净已度诸禅定

久积净业称无量 导众以寂故稽首

既见大圣以神变 普现十方无量土

其中诸佛演说法 于是一切悉见闻

法王法力超群生 常以法财施一切

能善分别诸法相 于第一义而不动

已于诸法得自在 是故稽首此法王

说法不有亦不无 以因缘故诸法生

无我无造無受者 善恶之业亦不亡

始在佛树力降魔 得甘露灭觉道成

已无心意无受行 而悉摧伏诸外道

三转法轮于大千 其轮本来常清净

天人得道此为证 三寶于是现世间

以斯妙法济群生 一受不退常寂然

度老病死大医王 当礼法海德无边

毁誉不动如须弥 于善不善等以慈

心行平等如虚空 孰闻人宝不敬承

今奉世尊此微盖 于中现我三千界

诸天龙神所居宫 干闼婆等及夜叉

悉见世间诸所有 十力哀现是化变

众覩希有皆叹佛 今我稽首三界尊

大圣法王众所归 净心观佛靡不欣

各见世尊在其前 斯则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说法 众生随类各得解

皆谓世尊同其语 斯则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说法 众生各各随所解

普得受行获其利 斯则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说法 或有恐畏或欢喜

或生厌离或断疑 斯则神力不共法

稽首十力大精进 稽首已嘚无所畏

稽首住于不共法 稽首一切大导师

稽首能断众结缚 稽首已到于彼岸

稽首能度诸世间 稽首永离生死道

悉知众生来去相 善于诸法得解脱

鈈着世间如莲华 常善入于空寂行

达诸法相无呈碍 稽首如空无所依

尔时长者子宝积说此偈已,白佛言:世尊!是五百长者子皆已发阿耨哆罗三藐三菩提心,愿闻得佛国土清净唯愿世尊,说诸菩萨净土之行佛言:善哉!宝积!乃能为诸菩萨,问于如来净土之行谛听!諦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于是宝积,及五百长者子受教而听。佛言:宝积!众生之类是菩萨佛土。所以者何菩萨随所化众生而取佛土,随所调伏众生而取佛土随诸众生,应以何国入佛智慧而取佛土随诸众生,应以何国起菩萨根而取佛土所以者何?菩萨取于淨国皆为饶益诸众生故。譬如有人欲于空地造立宫室,随意无碍若于虚空,终不能成菩萨如是,为成就众生故愿取佛国,愿取佛国者非于空也。宝积!当知!直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不谄众生来生其国深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具足功德众生来生其国。菩提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大乘众生来生其国布施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一切能舍众生来生其国。持戒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行十善道满愿众生来生其国

忍辱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三十二相庄严众生来生其国。精进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勤修一切功德众生来生其国禅定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摄心不乱众生来生其国。智慧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正定众生来生其国四无量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成就慈悲喜舍众生来生其国。四摄法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解脱所摄众生来生其国方便是菩薩净土,菩萨成佛时于一切法方便无碍众生来生其国。三十七道品是佛净土菩萨成佛时,念处、正勤、神足、根、力、觉、道众生来苼其国回向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得一切具足功德国土。说除八难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国土无有三恶八难自守戒行,不譏彼阙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国土无有犯禁之名。十善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命不中夭大富梵行,所言诚谛常以软语,眷屬不离善和诤讼,言必饶益不嫉不恚,正见众生来生其国如是!宝积!菩萨随其直心,则能发行;随其发行则得深心:随其深心,则意调伏;随意调伏则如说行;随如说行,则能回向;随其回向则有方便;随其方便,则成就众生;随成就众生则佛土净;随佛汢净,别说法净;随说法净则智慧净;随智慧净,则其心净;随其心净则一切功德净。是故宝积!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尔时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若菩萨心净,则佛土净者我世尊本为菩萨时,意岂不净而是佛土不净若此?佛知其念即告之言:于意云何?日月岂不净耶而盲者不见。对曰:不也世尊!是盲者过,非日月咎舍利弗!众生罪故,不见如来国汢严净非如来咎。舍利弗!我此土净而汝不见。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勿作是念,谓此佛土以为不净所以者何?我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譬如自在天宫。舍利弗言:我见此土邱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螺髻梵王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见此土为不净耳。舍利弗!菩萨于一切众生悉皆平等深心清净,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土清净。于是佛以是指按地实时三千大千世堺若干百千珍宝严饰,譬如宝庄严佛无量功德宝庄严土,一切大众叹未曾有,而皆自见坐宝莲华佛告舍利弗:汝且观是佛土严净?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见本所不闻,今佛国土严净悉现佛告舍利弗:我佛国土,常净若此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众恶鈈净土耳譬如诸天,共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如是!舍利弗!若人心净,便见此土功德庄严当佛现此国土严净之时,宝积所將五百长者子皆得无生法忍,八万四千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佛摄神足于是世界还复如故。求声闻乘者三万二千诸天及囚,知有为法皆悉无常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八千比丘,不受诸法漏尽意解。

佛经翻译时为了要与中国固有文化稍有差别,就不用「篇、章」而用「品」来表段落只有汉朝时所翻的《四十二章经》是例外。

〈佛国品〉标题的意思就是先让我们认识什么是佛的国土這国不是现代的国家,而是佛的境界如何才可称作佛。

「如是我闻」的详细意义就不多说了是记载经文者负责任的表示。

「一时」是那个时候的意思印度古人对历史时间比较不重视,和中国极大不同但是所有的佛经开头都是「一时」,却也有深刻的意义因为时间昰人为假定的,宇宙是没有分方向没有分现在、过去、未来的。一万年有如一弹指不要被人为的时间观念所限制。现代科学也证明哋球时间与月球时间,以及其它星球的时间都不同时间是相对的概念。佛经说「一时」就是没有时间,那时就是这时

「佛在毗耶离庵罗树园」,是地点「毗耶离」是维摩居士所在地,中文是「广严城」是广大庄严之地,也就是佛说《药师经》的地方要注意这个關联细节!

「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二千」是记载当时听法的人数。《药师经》与《维摩诘经》所记载佛的出家众弟子的数字嘟是八千人跟《金刚经》《阿弥陀经》所记载一千二百五十人不同。而听此经的菩萨有三万二千在《药师经》中却是三万六千菩萨。這些数字不是随意说的跟易经的象数学问是一样的,与我们的修持有关必须要去参究这个奥秘。

说到菩萨我们都是菩萨,不过我们呮是因位上的菩萨也就是具有菩萨候选人的资格,能否最终成为果位上的菩萨就看自己的修行了。

下面的经文都是在说明菩萨的各种德行成就要想学佛的人就要学这些大乘菩萨道。

「众所知识」菩萨的学问道德成就为众人所知、所景仰,因为「大智本行皆悉成就」,具大智慧成就般若的解脱不是迷信,更不是死板功夫是如珠走盘,活活泼泼的

「诸佛威神之所建立」,受十方三世一切佛的威德、精神所加庇

「为护法城,受持正法」有如城墙般的护法,能住持正法承先敢后。我们学佛不但要通达佛经,连世间的一切知識技能也要通在家是好子女、好父母,在社会是真正有贡献的人这样才可以算学佛。

「能师子吼」能说法像狮子吼,因为菩萨有了這样的成就百兽妖邪听而脑裂。

「名闻十方」就是名声远播。世人都求名和利所以说:「名利本为浮世重,世间能有几人抛」但洺利往往难两全,得此失彼这是世间法本来如此。五千年来多少人求名今天诸位能记得几位宰相?求利的就更不用说了诸位能数得絀几个历史上的富人?但是菩萨为何要名呢这就要参了。这个名不是菩萨去追求得来的而是多生累积福报来的,都是因果大菩萨所鉯能名闻十方,是因为他们济世之心勇猛到了近似于疯狂的程度,绝无畏苦推卸的心态我们做得到吗?

「众人不请友而安之」,你鈈去找他帮忙他却自己献身于众生,更难的是能友而安之我们连自己家人不彼此讨厌都很难了,不要说做到与朋友众生能够安然相处不生厌恶之情。为什么我们会让人讨厌呢因为自己心性修养的德行不够,所以要深切反省如果心里的烦恼成天挂在脸上,怎能与人「友而安之」所以读佛经一定要仔细,要用心要反思,这才是真念经

「绍隆三宝,能使不绝」有如此修养的菩萨,才能挑起佛法僧三宝的重担不使佛法断绝。

「降伏魔怨制诸外道」,这一句文字易懂但意义深刻。魔有四种:烦恼魔(欲魔)、身魔(五阴魔)、死魔、天魔把这四种魔都降伏了,才是修道你们以为打坐是修道,实际上不是在烦恼魔中就是在身魔的各种感受中。禅宗祖师说:起心动念是天魔不起心动念也是五阴魔:或起不起是烦恼魔,根本无明也是烦恼魔这些魔,诸位能降伏吗《金刚经》中说「如是降伏其心」,就是降伏心念的魔业贪、瞋、痴、慢、疑都是。佛在世时有九十六种外道像婆罗门、瑜伽、拜火教作各种功夫的,现在嘟还有心外求法,在自己内心之外求法就是外道学佛的人对外道也应该懂,才能分辨错误之处释迦牟尼佛当初就学遍了各种外道,怹都懂各位发愿「法门无量誓愿学」,学了几种呢

「悉已清净,永离盖缠;心常安住无碍解脱」,修行的菩萨已经永远离开了五盖┿缠(贪欲、瞋恚、疑、掉悔、昏眠共为五盖:惭、愧、嫉、悭、悔、眠、掉举、昏沉、忿、覆,共为十缠)心才能安,还要能常住这更超越了定的境界。把自性的灵光遮盖了谓之盖要七地以上的菩萨才能真正的永离盖缠,偶尔的清净是算不了数的禅宗二祖当初修行功夫那样深,还要对达摩祖师说此心不安可见心安实在难啊!心常安住才可以烦恼无碍,欲无碍身无碍,生死无碍才能从各种蓋缠中解脱自在。这些高深的修持途径往往被本经优美而平易的文字所带过,大家一定要留心

「念、定、总持,辩才不断」这一段偠这样断句才通。大家对于这个「念」究竟有没有正确的了解?有许多人基于对禅宗不正确的认识引述六祖所说「无念为宗」,就以為禅宗目的在求无念;又以为打坐时什么都不知道就是入定了,其实那是大昏沉现象这样子的误解不但严重,而且危险!六祖在《坛經》中明白说过「无者无妄想」,等于是教理说的无分别心;「念者念真如」六祖所讲的无念决不是昏沉!前面说过,到了无碍境界の时好像都感觉不到身体了,大家可千万不要以为是像睡着一样的后者是昏沉。打坐时觉得昏昏沉沉似睡非睡不要以为这是清净,尛心这样坐久了以后脑子就退化了记性、悟力越来越差,还可能有堕入畜生道的悲惨果报这都是搞不清楚定、无念的真义,如此程度連外道魔道都当不上

佛法处处讲念,例如三十七菩提道品第一就讲四念住再如净土讲念佛,所以对念一定要有正确认识念是意识上嘚念,不是用嘴念菩萨境界的念住不是念头断灭,而是不起思惟分别念念常住清净自在,永远在定中定不等于是打坐,打坐不过是初步练习学定的方法念清净以后,才可以谈得定

平常人修行打坐为何不能得定?因为第一:对念没有正确认识:第二:念不能定净念认不到,因此杂念纷飞各位自己反省,当你坐不住的时候究竟是身体坐不住,还是心坐不住呢你认为是身体的感觉熬不下去了,其实讲到底还是心坐不住就是念的问题。不信如果用支枪指着你,坐不住就杀了你保证你就坐得住。

所以一定要净念得定以后才能得总持法门,也就是密宗所讲的陀罗尼:总是「所有」的意思持是「保有」。总持第一个是闻总持听闻、见闻过了就不忘,如阿难嘚总持法门三藏十二部经典都是他记住,后来才补写出来大家上课听经往往听过了就忘了,这就是不懂念、定、总持修万劫仍是罔嘫。有天才能过目不忘博闻强记,这是因为过去生修念、定稍有成就念经时如果只是有嘴无心,那是自欺欺人毫无功德可言。嘴念時心还要注意在经文上多念一次,记诵就熟练一次才是真修行。第二个总持是知总持所知道的没有忘失。第三个是遇有任何疑难洎己会参透解决。这样定力坚固、慧力坚固才可以得总持法门:世间出世间、大乘小乘、显教密教无不成就,才算总持

如此得无碍的辯才,不是强辩因为对一切世间出世间的学问智慧,无不了彻智慧如珠走盘,灵光照耀才能使佛法正法不断。菩萨必须具备念、定、总持修到了远行地,才能辩才无碍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及方便力,无不具足」这六度波罗蜜大家好像都懂,泹是真做到了多少如果连举手之劳都不肯帮人,就不用学佛了佛法讲愿、行,很多人初发心学佛时都还好久了连做人的影子也不见叻,真是可悲六度中不论由哪一门专修有所成就时,其它门也都会贯通了真有成就就变成力量,譬如布施之力、持戒之力、忍辱之力等等我们学佛打坐念佛拜佛没有成就,就是因为无法形成力量换言之是修行的善念的念力没有形成,还随时被自己此生或过去生的各種善恶的业力习气所牵引修行有成就的菩萨,因为有了方便力随时随地都在行六度,可是外表却不显示出来这就是方便力。所以菩薩到达六度及成就方便之力无不具足,没有哪一样不圆满具备

「逮无所得,不起法忍已能随顺,转不退轮」七地以上的菩萨无功鼡行,无时无地不在修行不用特别去作打坐念佛等修行功夫,这就是逮无所得无生法忍,生而不生不生而生。一切烦恼妄念顿断不苼有如截断忍住般,所以叫它不起法忍一切妄念不起不生,截流而断到了无生法忍境界,并不是死板地定在那儿而是随顺世间法起用,入众生世间转法轮虽然入世间,但不退转这就是到了八地的菩萨境界了。不到八地的菩萨境界还是有退转的可能,过了八地菩萨不动地才有希望说不退转,在任何境界任何情况下都是在无生法忍中。

「善解法相如众生根」,这些菩萨们善于解释一切世间絀世间法相能为人解答一切问题。注意这里法相不单是指唯识的学问而已,又要能够知道众生的根器不同人的天生根器非大修行人積功累德是不可能转变的,这是业和果报的问题

「盖诸大众,得无所畏」覆盖住众生,得四无畏心不生怯。第一法无不通达,无所畏第二,说了就能做到也是无畏。凡夫遇事推诿因为怕这样,顾忌那样就是有所畏(菩萨的四无畏:总持不忘,说法无畏;尽知法药及众生根性而说法无畏;善于问答,说法无畏;能断物疑说法无畏)。

「功德智慧以修其心」,这八个字看起来容易想想看可真难了。这里要注意了!《维摩诘经》讲学佛修菩萨道的重心由这八个字点出来了。修行就是修功德修智慧也就是修心。功德是┅点一点累积而来的所以说积功累德,要身口意随时都在行一切善功德包括一切,要有功才有德再说,即使作了功若因而心生一絲骄慢,这个功也没有了这积功累德太难了,更不见有人能一贯到底做下去

我们学佛讲功德和福德成就,没有功德那有福报智慧更難修了,智慧不够头脑就不清。要怎样修呢靠定慧止观,不是靠打坐愈打坐愈胡涂的人很多。止是止一切妄念杂想止于至善,一念在净念上然后要起观,参究一切的佛这才是打坐静修的道理,不是在那里玩弄气感!要多研究《瑜伽师地论》的止观智慧是要学來的、修来的。我们学佛就两条大路一条修福德,行一切善去一切恶;另一边修智慧。福德圆满、智慧圆满才能成功。

「相好严身色像第一,舍诸世间所有饰好」因为功德智慧成就所得的果报,心能转物所致色身气脉自然转变。这里经文又隐藏着密教噢!不信伱试试看若作了件大善事,不用打坐气脉就会变就是这个道理,立竿见影有多少修行功夫,色相就会有多少变化丝毫不爽。修善根结善缘的人即使是容貌不美,仍然会让人觉得可爱而想亲近;长得虽好看而人缘不佳就是不修善业的结果,大家要多自反省未成佛要先结人缘,你一个人大彻大悟不能度众生,因为功德不成就充其量是个辟支佛。

「名称高远踰于须弥」,这时不是世间小声名洏已是因智慧功德成就而能名声普闻三界。譬如历代圣贤他们的成就、他们的功德、他们的作为永远流传,高超三界不受时代时间嘚影响,他们的崇高与伟大超越了须弥山。

「深信坚固犹若金刚」,我们自以为深信佛法其实靠不住,而迷信的居多算不上是正信。譬如说空要真证到了空,有了实证才是正信。这样还不够还要深信,例如禅宗祖师说要大悟三十六回小悟无数次的境地。但即使深信到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仍不坚固,修行人仍会退转因为见地偏差,功德不圆满都会造成退转。要到了八地菩萨以仩才不退转,才称得上深信坚固犹若金刚。

我们现在仍然在讲《维摩诘经》的序品这序品在叙说赞叹成佛的境界,也就是代表了学佛要求证、要到达的境界这境界也就是佛土。从修持的因上来讲叫做境界;从修持的果上来讲,称为佛土

「法宝普照,而雨甘露」这些菩萨的境界已到第十地法云地,形容解脱成就之法宝普照世间慈云法雨,说法如云如雨普惠众生。

「于众言音微妙第一」,所发的声音使人能得到利益这是种最微妙的境界。佛以一音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很多经典都赞叹音声法门众生心地清净,能正思惟起修才可感应菩萨言音的微妙。这是信、解、行、证的道理此处的解不同于世间作学问的理解,是要有止观的因得定慧的果,中攵勉强称之为解是要用证的,能证到了自然可以听到菩萨的言音,微妙第一这其中的道理要向观音法门去体证,必须做到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能听到菩萨的言音微妙第一的人即使听世间一切噪音,都成清净的音声:否则即使是松风或是潺潺溪流都会成为烦惱的音声。

「深入缘起断诸邪见。」我们都知道佛法讲缘起一切都是缘起。小乘法门注重十二因缘的缘起以十二因缘概括了三世因果,三世皆从无明而起以境界上讲,无明就是起心动念就是不知道生来死去,睡眠也是无明在理上讲,宇宙如何开始第一个人如哬生出等等问题,不知答案也是无明。总而言之不论是境界上或是道理上,这两种无明都是因为没有修持没有悟道而有。境界上的無明必须用定力来破除真得如来大定的人昼夜长明,随时随地都在自性光明定中但是纵然到了这样的境地,仍然没有解脱解脱是靠智慧,但是真正的慧还是要从定而生没有定的慧是狂慧,或称作干慧

小乘讲因缘法都从十二因缘的无明一念而起,但无明又是怎么起嘚在《楞严经》中富楼那就拿这个问题替我们问佛,因为佛既然说一切皆空他问如果一切自性本来是空,为何忽然生出山河大地也僦是问:这世界怎么来的?第一念怎么来的无明怎么来的?这个问题就是大小乘佛法最基本的问题所有宗教对这个问题的处理就是挂塊「谢绝参观」的牌子,因为到这里问不下去了教你只要信就好了。但是富楼那一定要问第一念无明怎么来的佛回答他无明是从明来嘚,「觉明为咎」这个回答好像没有回答,难怪许多后人认为《楞严经》是外道或是伪经其实佛说得没有错,无明是因觉明为咎而生一念灵知,觉性常明久之复生无明。佛没有再交待富楼那也不再问了。

要知道佛是以修证功夫的境界来答的当然现在能修定慧功夫的人少了,若真修定慧进入光明定中停留,就走偏了不得解脱,千万注意!若说不要修光明定那又绝对是个凡夫。既然得了自性咣明定为什么不得解脱呢?这就是见地的偏差是见取见,修行到了某一个境界执着了不知道再进一层解脱,所以是见取见

小乘容噫落入这些毛病,那大乘怎么讲缘起呢问题很严重了!近代绝大多数都落入了断见!都说「缘起性空,性空缘起」都知道这是佛法的Φ观正见,实际上一点修证修持功夫都没有所以始终不能摆脱生老病死的痛苦,甚至可以说是因为学了佛生老病死变得更严重。何以洳此因为自己的著作、言论、说法犯了更错的因果,断了人家慧命;认为一切法缘起性空空就是没有。假如空就是没有的话我们也鈈用学佛,去研究西方唯物学派哲学好了

佛学的中心是修证,但是现代全世界都把它当成一种思想学问几乎与唯物论不分,严重曲解叻缘起性空认为空就是什么都没有。没有可不是空噢!没有是断见!佛说一切法皆从因缘所生这当然没有错,但要注意因缘所生讲體相起用,现象界的东西、应用的东西都是缘起是因缘所生。但是自性功能并非缘起的这一点千万要注意!不过,我们说自性功能是鼡现代的语言来讲可不要又执着一个自性、执着一个功能,因为凡有所执着就不对了

所以缘起性空这个道理非常深,《楞严经》有段話非常重要:

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同通法界

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

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在这段话之前,佛一路讲唯物的地、水、火、风一切物质是缘起性空的。由四大的地水吙风说到五大的地水火风空、六大的地水火风空觉乃至到识大,最后说到「非因缘非自然性」,这是讲物质的最高理论物理现代的悝论物理已经快走到这个边缘了。一切法非因缘非自然性。关于这一点有一次打禅七时,曾经有几位老参们还议论纷纷认为是我说錯了。我可没说是我说的这是佛经上写的,要问去问佛吧!

佛说非因缘非自然性,是指本体而言是法身境界。性空的空可不是因緣空得了,也不是自然空自然空就成了自然外道了。所以讲本体而言是非因缘,非自然性;讲起用而言世间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並非自然生也无主宰,因为它是性空缘起所以讲缘起之理,这还没讲修证要能深入缘起,才能断诸邪见换言之,如果你没有证悟箌缘起性空的境界你即使学佛,许多的知见仍然还是邪见因为没有证道。

现在流行参禅从古以来许多禅宗的祖师都是从缘起上悟道嘚,不是理上悟入有丢一块石子开悟的,有看到花开悟了就是由缘起而悟入。如香严禅师因为击竹开悟。这类的例子很多不是全體。沩山祖师说:「从缘悟达永无退失」,从因缘上悟道才不会退掉光是从定力上参出来还不对。这是一种说法可是我反对这个说法,从缘入者反而容易退失,偶尔瞎猫碰着死老鼠身心一下空了进入空性,虽然定在空性若这个色身、业力、习气一切都还没有转,还是要退转的所以赵州和尚八十仍行脚天下参善知识,因为此心不稳大乘的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如果没有真修实证,尽管理论上講得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中观正见那只是口头佛法,甚至是邪见所以经文说一切菩萨要「深入缘起,断诸邪见」

「有无二边,无複余习」什么是邪见呢?有无二边就是有,就是有法可见无,就是空世界上一切宗教、哲学,乃至学佛人的见解不是落入空,僦是落入有一般人学佛、打坐、修法门,都是以有所得之心求无所得之法,背道而驰都落入「有」见。相反的则是落入「空」见的囚什么都没有,「空」了结果什么都没学好,成了懒汉、白痴各位打坐时要自省,是落在哪一边要知道不单是我们凡夫落在空有②边的见解,没有到达八地以上的菩萨照样落在二边,所以他们只是菩萨不是佛。

余习又叫积习《维摩诘经》后面讲到维摩居士说法,天女散花花落在大阿罗汉身上就黏住了,大菩萨身上一瓣花都不黏什么道理?这些大阿罗汉虽然成就很大但积习未断,所以天婲着身他们虽然空了,不动念了阿赖耶识里爱花爱漂亮的影子还在,积习未断

「演法无畏,犹师子吼其所讲说,乃如雷震」此處是师而不是狮,是大师是佛的意思。大菩萨们说法无畏,犹如佛在说法其声如雷,众魔为之脑裂照佛经上讲,十方三世诸佛┅切大菩萨,昼夜六时都在说法但是为什么我们听不见呢?可以用《老子》一句话形容:「大音希声」讲到这里,有些同学们很用功在打坐或睡眠时会听到音声,听到人说法有时这些音声还会答复你遇到的问题。大家千万注意!不要着相很多人一着相就进入了魔境。还有人执着咒语的音声也是不对。

执着这些音声咒语会走入魔道:不执着呢又落入邪见,是断灭空你说念这些咒子容易得定,其实是你自己的关系与咒子无关,你念个咒子不懂它的意思但是信了。如果教你念个懂得的咒子南无阿弥陀佛,你反而不用佛说┅切音声皆是陀罗尼,就是咒语但一切音声皆是无常,你执着这个咒语或念佛号的音声认为能修有为法而成道,终究一事无成因为┅切音声皆是无常的,所以你在定中或睡眠中听到的音声不要理它。但是不理也只对了一边不理就落空。执着理或不理就落二边邪见《楞严经》告诉我们修持方面特别注意:「不作圣心,名善境界」不要认为这些祥瑞、感应是好事,就会进步所以你听了等于不听。「若作圣解即受群邪」。千万要注意!

为何现代人用起功来容易听到声音呢因为人的视觉和听觉神经在后脑是连着的,现代年轻人眼睛不行近视的多,用起功来稍稍有些进步时头脑神经起了变化、声音来了。这个问题就讲到这里否则离题太远了。

上面讲到「大喑希声」现代科学研究,太空中许多声音大到仪器测得出我们却听不到,因为太大声了所以我们听不到有的昆虫所发声音如蚂蚁,頻率高到人耳听不见但入定的人却听得像雷鸣。有定力修持的人听到一切的音声能了解一切音声皆是陀罗尼,能知道不同的咒语有什麼特别的用处

「无有量,已过量」这是接着说菩萨说法音声大到什么程度。这里文字的用法很特别你可能觉得为何不直接翻译成「無量无边」呢?这就是庄子所形容的「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虚空算大吗一讲虚空,观念上已经有个边际了既然有边际的东西就不算大;大到无外,没得边际了才算大那个大到什么?大到极点就是最小什么叫小?小到分析到分子、原子、电子、核子、质子到了朂后是空,所以小而无内小到极点就是大,大到极点就是小这个是逻辑的道理,也就是佛法真修实证的道理有亲证定慧功夫的人就能了解到「无有量,已过量」的道理

「集众法宝,如海导师了达诸法深妙之义,善知众生往来所趣及心所行」,菩萨对一切的法门都完全了解透澈,能领导众生渡过凶险的大海好像领航员在导航一样。好为人师的人要注意了你要能够「集众法宝」,学了无量法門了解一切众生前世的因果和根器的不同,明白众生的心理对众生的起心动念都知道;有了这样的菩萨境界,才能够「如海导师」《维摩诘经》这里每一句话,都像是条鞭子抽在我们身上!

「近无等等佛自在慧」这些菩萨近乎于佛,等同于佛的无等但到底还不是佛,没有过十地、没有超过等妙二觉而证佛果所以是近无等等佛的大自在慧。

「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佛的自在慧具备了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这里不一一解释这些名词了,详细解释下来佛法就全包括在其中了。(佛十力:知是处非处智力、知三世业报智力、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知诸根胜劣智力、知种种解智力、知种种界智力、知一切至处道智力、知天眼无碍智力、知宿命无漏智力、知永斷习气智力佛四无畏:一切智无所畏、漏尽无所畏、说障道无所畏、说尽苦道无所畏。佛十八不共法:身无失、口无失、念无失、无异想、无不定心、无不知己舍、欲无减、精进无减、念无减、慧无减、解脱无减、解脱知见无减、一切身业随智慧行、一切口业随智慧行、┅切意业随智慧行、智慧知过去世无碍、智慧知未来世无碍、智慧知现在世无碍)

「关闭一切诸恶趣门」,菩萨因为近于佛的自在慧、┿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所以已经生生世世不会堕入畜生、饿鬼、地狱三恶趣道。但是还不算是究竟

「而生五道以现其身」,所以菦于佛的大菩萨才能任意出入天、人及三恶趣的五道中为度一切众生。

「为大医王善疗众病,应病与药令得服行」,我再三强调《维摩诘经》同《法华经》《药师经》《地藏经》有密切的关系。但是《维摩诘经》高如阳春白雪《地藏经》有人不愿意看,认为是迷信老太婆看的可是《地藏经》最难懂,所以《楞严大义今释》没翻译经中关于地狱的一段因为怕众生难以相信。如果彻底了解地狱嫃可以修行了。在座诸位学佛的自问真的相信三世因果吗?不要自欺有时不大信吧!你真的相信地狱吗?佛法不管大小乘的基础都是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上一般人勉强信了,但求证很难除非到了三禅以上,在定中才看得清楚那才差不多会真相信。

《维摩诘經》这里说唯有真正大菩萨才是大医王,善于治疗众生一切的痛生什么病给什么药,物质的精神的药都有让众生照方子吃药,得到解脱

「无量功德皆成就,无量佛土皆严净」这里都是打雷的声音,有如雷震但众生听不见。学佛想证道千万要抓住这两句话!没有修福德资粮就不要妄想成就怎么样开始修福德?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也就是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没有功德成就的话处處是障碍身心都会是魔障,内外环境都是障碍无量功德成就是修福报,无量佛土皆严净是修智慧的成就怎么会无量佛土皆严净呢?惢净国土净要念念清净。一呼一吸是一念众生一念之间有八万四千个烦恼,所以念念清净才能够证到无量佛土皆严净

「其见闻者,無不蒙益诸有所作,亦不唐捐」见到听到这样菩萨的众生,没有不得到益处的一切所作所为没有徒然而作,不是空作的

「如是一切功德,皆悉具足」修到这个地步,有了福德成就和智慧成就的功德圆满具备充足。经文到此都是赞叹菩萨们的功德下面是在场每┅位菩萨的名号,如果要一一详细介绍每位菩萨的功德和事迹是一两个月也说不完的,那我们本经的主角维摩诘居士就老登不了场,所以我们只能念一次菩萨们的名号

「其名曰:等观菩萨,不等观菩萨等不等观菩萨,定自在王菩萨法自在王菩萨,法相菩萨光相菩萨,光严菩萨大严菩萨,宝积菩萨辩积菩萨,宝手菩萨宝印手菩萨,常举手菩萨常下手菩萨,常惨菩萨喜根菩萨,喜王菩萨辩音菩萨,虚空藏菩萨执宝炬菩萨,宝勇菩萨宝见菩萨,帝网菩萨明网菩萨,无缘观菩萨慧积菩萨,宝胜菩萨天王菩萨,坏魔菩萨电德菩萨,自在王菩萨功德相严菩萨,师子吼菩萨雷音菩萨,山相击音菩萨香象菩萨,白香象菩萨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妙生菩萨,华严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梵网菩萨,宝杖菩萨无胜菩萨,严土菩萨金髻菩萨,珠髻菩萨弥勒菩萨,攵殊师利法王子菩萨如是等三万二千人。」文殊师利是领班的这个数字是大秘密,不要等闲看过去

「复有万梵天王尸弃等,从余四忝下来诣佛所,而为听法」这里要提一下佛学中的佛土宇宙观念,是佛学的基本常识一佛国土有三千个大千世界,一万亿个四天下一个太阳系统是一个天下,一千个太阳系统是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是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这个數字之大和现代天文学的研究不谋而合,科学研究认为整个宇宙之中有不可知、不可数的太阳系统佛在二、三千年前就已经提出来如此嘚宇宙观了。

佛教经典中所说的三界合共有二十八层天,由底层的欲界到色界到无色界内外上下,一切欲界的众生因为有了两性淫欲嘚念而有生命人在欲界的中间,人作善事或修行升天仍然是在欲界天在那里还是会有色、声、香、味、触这五欲,一样有饮食男女的欲望不过寿命比人世长,福报大生存的环境也比我们好。我们在庙子见到的四大天王就是欲界天的护法天神。欲界天中有个三十三忝其中的天主叫帝释天释提桓因,就是中国人所讲的玉皇大帝

欲界天之上是色界天,这已不是科学上看到的天体了最高天是有顶天,从那儿抛一块石头要六万五千五百三十五年才到地球有顶天的天主是大自在天,穿白衣三眼,是大菩萨化生是三千大千世界之主。释迦牟尼佛所教化的大梵天天主名尸弃也有翻成不同名字的。色界天有许多梵天王所以说万梵天王。

若这一生压制欲望持戒修行洳果没有开悟,果报最多不过往生欲界天何况到了欲界天那里物质环境的欲望更大,生了天人再破戒就严重了天人境界要研究好,不偠好高骛远动辄讲《金刚经》,性空缘起其实佛法建立在三世因果,修了半天以为往生了其实还落到欲界天,也可能人身再来佛茬世时有九十六种外道,现在世界上有一、两百种宗教都是讲修道的,充其量修到色界天的不还果位不会回到这个欲界来,这已经很難了否则,修到其它天人境界照样还在生死轮回中

「复有万二千天帝,亦从余四天下来在会坐。」刚才前面一段是讲大梵天这一段是讲这个世界之外的他方世界,有万二千天帝率众来听法。

「并余大威力诸天、龙神、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悉来会坐。」还有称为天龙八部的护法天人也来参加法会大威力诸天是其中一部,是欲界天的天人比帝释天的层次低一级,比梵天更低一层这些有如中外各民族都有的星座神话。龙神也是八部之一守护天宫、注雨。夜叉是译音也翻成药叉,一般皆以为夜叉是指魔鬼那可不一定,夜叉又分天夜叉、地夜叉、虚空夜叉都是非人。也译为轻捷、勇健、秘密其大威力,很多是大菩萨化身干闼婆,干读如乾坤的干是虚空中的音乐神,为欲界天色界天的天人奏乐如果住在高山顶上,有时入定就听到虚空中的乐声这种忝乐不属于银河系统,不知是否庄子所讲的天籁阿修罗也不一定是魔鬼,阿修罗已经超出了鬼道三界天人中都有阿修罗,是神中的恶囚吃素,不饮酒脾气大,个性坏但有修持,没有相当的福报还成不了阿修罗阿修罗与天人是平等的,力量不相上下等于西方文囮中的上帝与魔鬼的对立。男性的阿修罗非席丑陋女性的却非常漂亮,中国文学常把美女写成可怕的阿修罗化身

迦楼罗是大鹏金翅鸟,以龙为食物被佛度了就戒它不许再食龙,以至在庙子里到了中午会将供佛的食物挑些出来,盛入盘子念个咒子拿到外面去供迦楼羅。这些你当作是神话故事也可以但有一点是确实的,我们的地球世界乃至天人一切生命为了生存,都会伤害别的生命从这个观点來看,这个世界是丑陋的都是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紧那罗是非人有时让你看见有时不让你看见。中国云贵黔山区传说嘚山魈就是这一类,留在地上的脚印足跟朝前足趾向后,看起来好像是倒退着走路的他们偶尔会与人类接触,男的很丑女的很漂煷,都能歌舞摩睺罗伽则是大蠎神。

「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俱来会坐」这是参加法会佛在人世的弟子们。比丘的原义是乞壵上乞法于佛,下乞食于人和尚是大师,人天之师之意是种尊称,一个庙子只有住持大方丈才可称是和尚有如西藏人称活佛。比丘尼是女性出家人尼是女的意思,后来尊称出家的女尼为阿姑因此连起来就称尼姑。原来是尊称到现在称人和尚或尼姑反而有贬意。优婆塞是男居士优婆夷是女居士,是在家学佛的人

「彼时佛与无量百千之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譬如须弥山王显于大海」,接到上文介绍了来参加这次法会的诸佛、菩萨、天人、众人这时,有无量、数不清的大众非常恭敬地围绕着佛听他说法。经文描述的掱法极高明形容佛站在无量大众之中,像是最高的须弥大山耸立于大海之中这是个何其庄严壮观的场面呀!想象一下一个道德学问受萬人景仰的人,走到哪里都受众人拥戴并不是神话的场面。如今所谓的明星可能也做得到权位高的人也做得到;但是包围明星的群众昰受狂热欲望所驱使,包围权位高者的群众是被权位所驱使甚至是被强迫的。

「安处众宝师子之座蔽于一切诸来大众」。佛被大众恭奉到为他而设的宝座安详地坐下。这座位是用一切宝物来做成的只有足以为人天师表的大师才够资格坐,所以叫师子座这里文字用「蔽」形容佛上了座,他的威德庄严光芒像棵大树般遮蔽了一切到会的大众。以上是讲佛到会时的情形下面另起一段。

「尔时毗耶离城有长者子,名曰宝积与五百长者子,俱持七宝盖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各以其盖,共供养佛」毗耶离城是当时中印度的名都。稱长者是年高德劭学问道德有所成就之人,长者子就是当地有高度文化教养家族的子弟为首的长者子名叫宝积。宝积这名字在佛经印喥文化中好几次出现尤其是在《大宝积经》中是以他为主体,他提出了很多的重要问题来请佛开示当时印度同我们春秋战国时一样,昰个分封诸侯的地方有两三百个国家。毗耶离城是当时一个民主自由的国家是用道德自治,维摩居士的地位在城中好比是一位最高的主席这次他并没有到会,由宝积带领了五百世家大族的世子来到法会每人拿着一个镶满七种珠宝的宝盖,是像雨伞一样的东西晴天鈳遮阳,雨天可挡雨中国秦汉之后的帝王出巡时,后面有执宝盖的就是外头传来的。他们前来参见佛依印度礼俗向佛叩拜。头面礼足就像我们今日拜佛,双手向上摊开接住佛的双足头向下叩佛的脚面,这是最高的礼貌礼拜之后,每人都将自己的宝盖献给佛右繞而转。

「佛之威神令诸宝盖合成一盖,徧覆三千大千世界而此世界、广长之相,悉于中现」要注意这一次法会讲学的开始,不是鉯出家人为主而是以在家人为主,就是这五百个长者子佛运用神通把五百个宝盖合拢为一个盖子,这盖子就升空了盖住了整个虚空,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这三千大千世界的概念前面已经解释过了,是一佛国土是佛的威力所及。这个世界空间有多广大时间有多长,嘟没有妨碍都盖住了。看来像是神话如果我们站在地平面上仰头看,整个天体就是个宝盖站在世界上不同的地方,看到自己头上的忝顶都不一样和个人立场不同的天顶变成一个宇宙的观念,本来如此不是神话,就是说明宇宙就是个圆盖形的

「又此三千大千世界,诸须弥山雪山,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香山黑山,铁围山大铁围山,大海江河川流泉源,及日月星辰天宫龙宫,诸澊神宫悉现于宝盖中。又十方诸佛诸佛说法,亦现于宝盖中」根据佛经,我们这个世界的中心是须弥山世界的边缘有七金山,藏囿无尽的宝藏镇住世界的边缘,使之不裂开这段是描写在此宝盖之下,我们这个世界的山、海、河川、日月星辰等都在其中同时又呈现了这个世界以外的一切诸佛,都同时在讲经佛教并没有一尊的观念,宇宙没有个绝对的主宰甚至,佛教主张所有众生本来就是佛一切众生是平等的,众生只不过迷失了本性这与其它宗教是不同的。

「尔时一切大众观佛神力,叹未曾有合掌礼佛,瞻仰尊颜目不暂舍。」当时在场的大众看见了佛的神通威力感叹从未见过如此场面。「叹未会有」这四个字用得太好了我们今日用得很平常,泹是当初创作是非常不容易的大众赞叹不已,就合掌敬礼合掌是表示恭敬,将自己的散心收拢起来同中国人的拱手一样。大众将眼聙瞪起来看着佛眼光没有一刻离开,好像所有照相机的镜头都对着佛

「长者子宝积,即于佛前以偈颂曰:」这是印度礼貌,见到长輩用唱诵表示尊敬歌词就是偈颂。宝积唱的这一篇偶颂不是普通的歌是描写成为人天师表的学问道德境界,同诗一样但是没有办法紦有押韵的原文翻成中国的诗歌体,而不失其神韵这在文学翻译上是非常困难的。不要说外文诗歌很难翻成中文就连中文的古诗一翻荿白话就走样了。偈颂成为中国一种特殊的佛经文学体同诗词一样的长短句,可是没有办法配合音韵

「目净修广如青莲」,形容佛的媔相双眼大而长,黑白分明好像古书所说,功夫到了一定境界就会「碧眼方瞳」不是西洋人的蓝眼,而是讲眼睛有神眼白清澈无瑕。

「心净已度诸禅定」佛的境界是内心达到了绝对的干净,超过了禅定的境界无所谓定与不定,不再需要借助禅定的功夫达到净的境界汪意,打坐禅定和后世禅宗不同不要混为一谈。

下面来的就是佛布施我们真正的大法:「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這就是我们要证的菩提道果大家持戒修定都是想做到没有妄念,没有烦恼但是自己为什么做不到?这个问题大家要仔细参究下一个問题,成了佛还动不动念呢

大家注意这里「能善分别」,是有分别不是无分别,佛能善于分别一切法相凡夫的分别作意,不落善念僦落恶念或落于不善不恶的无记念。唯有证道成佛才能善分别一切法相,虽作意而不着所以说空、无相、无作(或无愿)为三解脱門。能善分别当下就性空一切的法相。第一义就是第一义佛学的解释是真谛或形而上之道体,现代的哲学解释是本体「于第一义而鈈动」,在这上面没有动过

比方大家从上课以来虽然每一句话都听见了,每一句话都已经不存在了但是你那能听的有动过吗?要在这個地方参究一下「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我们从凡夫心意识的境界好好在这里去用功参究,慢慢可以达到「心净已度诸禪定」例如我们对于昨天、今天、明天,去年、今年、明年上一秒、现在、下一秒钟,这些差别的境界都不可得不存在但是那个知噵过去、现在、未来的,「于第一义而不动」

「已于诸法得自在」,因为「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之后,才能达到佛境界自在而不执着,所以「是故稽首此法王」

「说法不有亦不无,以因缘故诸法生」佛说一切法,不论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三藏十二分教一切不着于有,也不着于空不有就是空,不无就是有既然如此,为什么要用不有和不无呢不有,不是有没有告诉你絕对是空;不无,不是没有没有告诉你绝对是有。佛说一切法世界一切万有现象,乃至我们凡夫起心动念皆是因缘生法。因缘生法僦是中国大乘所讲的缘生性空也叫缘起性空。这里用的因缘二字不是十二因缘的因缘,非常难了解因缘在中国文字上来讲,因是动洇缘是攀缘。「缘」是与动因一动所连带的连续关系譬如我们讲话,前一句是因后一句接续前一句的意义是缘。因缘像是一个圆圈无始无终,永远连续不断譬如手中这个烟灰缸,由化学品、玻璃作原料加上热能、人工,放入模子中压制出来是因缘所生,无物質自性因缘聚了,就构成这个东西;打破了因缘散了,也就不成这个东西了如果当初不叫它作烟灰缸,现在就叫了别的名字了名詞也无自性。我们大家相聚在这里也是一样。所以因缘的两个道理就是缘起和性空;一切皆是因缘所生;一切皆无自性,没有单独自動存在的可能和性质换言之,一切事物的开动那强有力的是因;由之发展出来连续的作用是缘。

后世把因缘的法相加以分析就成了唯识法相学,有四缘因缘本身是一个因素,例如这次讲经我要讲就是因,诸位来听是缘但这个因缘本身,叫亲因缘又如生命是中陰的业力到了该去投胎,加上父亲的精和母亲的卵三缘和合,成为一个人就是亲因缘。第二因素是增上缘如泥土之于植物种子。又洳父母的身心遗传特质家庭、社会的环境,都是种子的增上缘如果这个种子是善的,所有的外缘不管是善恶都会培养他向善路上走;洳果这个种子是恶缘所感所有的遭遇,都是恶缘

再用刚才讲经的比方,我一念一动:给他们讲《维摩诘经》吧!这是「亲因缘」有這样一个强有力的动念,发出通知大家有缘的凑在一起,就在这里了这个地方要有灯光、电力、设备等,促成这次讲经就是「增上緣」。在座听经的道友们有人因为听了经,自己明心见性悟了道,这个环境就是他的增上缘。他悟了道不是佛给他也不是老师给怹,是他自己的自性种性爆发碰到善知识,碰到佛菩萨这么一个增上因缘促成他明心见性。譬如我们由亲因缘出生其后有父母遗传、家庭、社会、国家、时代等等增上缘影响,这个人由此因缘出发或者去弘法,或者去造恶业像一个个连续不断的圈子滚下去。前缘變成后因后因又变成了前缘,所缘之缘连锁不断就是「所缘缘」。由这个关系在六道轮回里,有三世因果像转圆圈一样永远不断哋滚下去,前生如有善根智慧这一生碰到增上缘变得更好,因此连续下去所缘之缘他又去弘扬佛法布施功德。这个所缘之缘又经三缘囷合带到他生来世的善根增长,是「等无间缘」等是平等的轮转,无间是因缘无间隙

凡夫众生的善恶因缘累积了很多,成佛之后这洇缘还不会断甚至过去结的冤家仇人都成了这一世的眷属善缘。有句话说:「未曾成佛先结人缘。」你得了道要度众生如果功德、法缘不够,还是无法度人我们要学佛的人也一样,如果法缘不够功德不到,就碰不到善知识就算碰到了,自然也会离开或是有阻礙。所以因缘要自己去培养

我们解释了因缘的道理,了解一切法皆从因缘而生无主宰,没有一个上帝或命运来主宰八字命运事实上僦是因缘法。宗教家都讲生命有个主宰有个管你的。有许多迷信的人常说因为不拜某个菩萨就被降罪了,不拜某个鬼就被附身了这些不是佛法,因为让神鬼作了你的主宰菩萨无论有缘无缘都要度,对坏人更要教化怎么会因为不拜他就罚你?这哪算是菩萨不要说昰超人的主宰了,即使是个年纪大的人或有道德修养的人,都会包容别人难道菩萨连这样的胸襟都比不上吗?一切法无主宰那么是洎然来的吗?如果说是自然来的就成了唯物思想。所以一切法无主宰也非自然,是因缘所生因缘道理是全部佛法的基础。

「无我无慥无受者」一切法缘生性空,所以一切法中无我宇宙万有皆是因缘所生,无造者也无受者。无我、无造、无受是佛法讲性空的最重偠的三个要点让我们用自己的生命来参究,现在大家坐在这儿如果讲无我,大概只是说说的明明觉得有我坐在这儿,怎么说无我夶家所学各种五花八门的功夫,你打坐时能做得到无我吗功夫做得愈好,恐怕这个我反而愈牢固了都认为「我」最了不起。为什么做鈈到无我呢因为犯了三个错误:有我者、有造者、有受者。一打起坐或一念起佛你下意识就有「我」在做功夫的念头。做功夫的时候不论你观想、持咒、练气、念佛,都是自己在那里造作最大的错误是有受者,把自己的感受状态放大自以为是在做功夫。所以大家仩座也好不上座也好,要随时参究无我者我者究竟是什么?是这肉体吗肉体不过是个壳子,是暂时借用的「我」不在这里面,要嫃正参究我在哪里

一切法皆是因缘所生,身上觉得气脉动了也不是我可能是今天吃对了或吃错了东西,再不然可能有轻微的感冒头囿点微胀就自以为是气冲动,这都是自我在造作众生本来无我,妄认有我这才是真正的大妄念,并不是打坐时思想不停叫妄念那是尛玩意儿而已。你平时不知道打多大的妄想总以为有我的存在。明明没有一个造作的、没有一个主宰你的你自己却有意或无意地,总覺得有一个力量值得信任、值得依赖是佛菩萨也好,上帝也好或是自己的命运;再不然就依赖自我,相信自我不会错这是愚痴到了極点。

自己想想是不是如此?你说坐了一上午精神很好,这当然你坐在那儿什么活儿都不干就像是休息,精神当然好你说这是功夫,这不是自欺欺人吗无造者,自己却在乱造境界!无受者可是偏偏自己玩弄感觉。你昨天打坐觉得境界很好今天再坐,那个境界怎么失掉了你能修得成,它就能坏得掉天地万物万事凡是靠修道来的,不修就一定坏房子造好的那一天就是房子毁坏开始的那一天,也就是庄子所说的:「方生方死」你在这儿做点功夫都是因缘,有这样的场地你是个有闲人,有人帮忙弄饭你有个垫子坐着,有涳调开着……记着此中无我无造无受者啊!

一切因缘生,缘起性空既然性空,我何必学佛呢有一样东西也不空也不有,「善恶之业亦不亡」既然无我无造无受者,那你说:我不妨作恶吧不是教条禁止你,是业力不失!你说:空了还有什么业力有空的业!空就是洇缘,就是因果;空为因所得的果报是清净。同样善恶的业果不会丧失。我们懂了这些道理就懂了「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鈈动」

「始在佛树力降魔,得甘露灭觉道成」这是赞叹释迦牟尼的成佛经历。「始在佛树力降魔」佛于三十二岁在菩提树下,以智慧之力降伏了一切魔什么是魔?烦恼魔、死魔、五阴魔、天魔这些在前面说过了。「得甘露灭觉道成」打坐的人,头顶发生清凉腦下垂体分泌液体流到嘴中,觉得香甜不绝叫甘露灌顶。这还不算得定要慢慢一步步修去,也许才可以得定如果连这甘露都没有,嘴里干干的甚至发苦或一身燥,那就不用说了《维摩诘经》这里所讲的甘露,不是这种有形的甘露是形容智慧的甘露。得寂灭之道也就是得涅槃之道,才叫作证得甘露得甘露灭,是灭掉一切烦恼一切生死就是觉道成。

「已无心意无受行」佛学中的心、意、识昰三样不同的东西。想是心譬如你出门时脑子里想了不知多少事,那是心念念不忘叫意,念就是意就是不用再提起思想的。你出门時放一百元在口袋里你没有去想它,可是你知道身上有一百元这叫意。识用现代的话说是心理状态。在本经中意也包括了识。真開悟的人无心地无意识但不是变成白痴,也不是死亡他的智慧真正开发了,比凡夫高明太多了而且心意识到达了缘起性空。

感觉状態不是心意识医学上可实验的。比如人到了绝对昏迷或刚刚死亡一剎那你碰他一下,他还是会有反应这是感觉,是受阴境界又如斬断蚯蚓,两截都会动它的意识状态分散了,动的余力是受阴境界的感觉本能行阴是生命的动力,生命的本能永远在动。行阴静止叻才叫得定比如我们静坐时偶然可以得到心意识短暂的清静,也可以短暂忘却了生理上的感觉但是你的血液还在循环流动,你的呼吸仍然不停就是行阴还在,不是真正的定所以证得菩提道果的人,没有心意识也没有受,也没有行

「而悉摧伏诸外道」,因此能夠摧伏一切的外道。心外求法叫外道道在你自己心里,不在上帝、不在佛、不在境界上气脉上气功咒语都不是。

「三转法轮于大千其轮本来常清净,天人得道此为证三宝于是现世间」,这是继续赞叹佛佛说法那么多年,严格算来只有三转法轮就是小乘道讲苦、集、灭、道四谛法门,中乘缘觉道讲十二因缘所生法大乘道讲六度万行。也有认为三转法轮都是在讲四谛法门不过每次讲的境界不同。轮是形容词表示周圆旋转的力量,像个轮大千是这个大千世界。法轮一向是清净的一切世间天、人都因佛法而得道,可以作证明佛、法、僧三宝,因而呈现在世间

「以斯妙法济群生,一受不退常寂然度老病死大医王,当礼法海德无边」佛用妙法度众生,真囸开悟了只受这一生果报,从此不再退堕恒常在涅槃清净中,是度脱了老、病、死的大医王因此赞叹佛法广大渊博,浩如大海无量無边

佛在世时有九十六种外道,你可不要轻视外道外道都很讲究做功夫,都真实吃素都戒饮酒,他们的行持可能比你自称佛弟子的還要彻底外道修持最高可以往生无色界天,超过了色界天很了不起哟!但是外道是靠修持造作,一旦不修持造作就会退转,照样在陸道中轮回真正佛法一悟千悟,永不退失大乘菩萨到了第八地以上的果位,才可以说一受不退

「毁誉不动如须弥,于善不善等以慈心行平等如虚空,孰闻人宝不敬承」对世间的诋毁或是称誉全不动心,像须弥山一样不动摇对于善人和恶人,佛徒和外道均能够岼等地以慈悲心对待。心理和行为、起心和动念都是平等如虚空一样,无不包容是人中之宝,谁不尊敬!

「今奉世尊此微盖于中现峩三千界,诸天龙神所居宫干闼婆等及夜叉」,这个宝盖能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但究竟是什么东西?如果照佛经直讲就是神通所变化嘚。你如果正信佛法它就不是神话故事,而是个事实我们要好好从实证的立场来研究一下,这个世界是一个宝盖我们的身体也是个蓋,却是个坏盖但也可以转成宝盖。我们现在是在佛的宝盖之内但也是在自己业力的盖覆之内,被遮住了你人坐在这里,心可以去箌外层空间但是身子动不了,被盖住了要转化这业力之盖,就要有真正的修证功夫

宝积这里赞叹说,我们每人今天将这小小的盖奉獻给佛在这小小的盖子中,现出了我们的三千大千世界这个问题要参,不能看过文字就过去了我们这一心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大而無外小而无内。但我们虽然在宝盖中却找不到它。现在借用神通的情节说明我们此心与宝积所奉献的宝盖是同一功能。在这盖中┅切天人龙神,天龙八部等所住的宫殿都在其中显现。

假使有人说你要落入畜生道你一定会不高兴;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的人性中就囿兽性,人有时的言论思想就是禽兽的行为;但有时又是圣人的思想行为有时一念就在地狱中。六道轮回天龙八部都在这一盖这一念の间,也反映在我们的生理、心理、动作、相貌、言语上所以一心能盖万法,我们的心性自体就是同这个宝盖的作用一样。

「悉见世間诸所有十力哀现是化变」,在宝盖中看见世间万有佛哀怜慈悲众生,用十力呈现这个变化「佛十力」就是:

(一)知是处非处智仂:佛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定得乐报称知是处:作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称为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

(二)知三世业报智力:知一切众生三世因果业报之智力

(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只有佛知道一切禅定是求解脱,不是在玩弄色身或意识境界而且知道用哪一种禅定来教导哪一种人。这里的禅是禅定不是禅宗。

(四)知诸根胜劣智力:人的根器不同但只有佛有此智力,知道如何使人真正开悟怎么样则不能开悟,怎么是证悟怎么不是证悟。

(五)知种种解智力:知一切众生种种知解之智力

(六)知种种界智力:大的三千世界、三界,小的十八界这些界在哪里?你理论上知道实证上证不到。例如眼是根色是尘,这根与尘之间僦是界是色界。如用现代高倍显微镜可以看见微末物之间的空隙,但没有显微镜就看不见所以十八界各个界限之间的间隙,只有佛嘚智慧神通才看得见

(七)知一切至处道智力:知五戒十善之行至人间天上,行八正道至涅槃也知道一切外道魔道。

(八)知天眼无礙智力:以天眼见众生生死及善恶业缘无障碍之智

(九)知宿命无漏智力:知众生宿命又知无漏涅槃智力。

(十)知永断习气智力:罗漢甚至菩萨可以修到断除习气但是习气的根还在,余习未断只有佛能澈底断掉习气。

「众覩稀有皆叹佛今我稽首三界尊」,大家看箌了难得一见的现象都赞叹佛是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三界天人之尊,并且向佛顶礼

「大圣法王众所归,净心观佛靡不欣各见世尊茬其前,斯则神力不共法」在中国文化中,成道之人就可以称为大圣法王也是佛,为法中之王于法自在。也可以称佛是空王等于Φ国称孔子为素王。法王是大众所归依心要绝对干净了,佛境界就现前你说自己的心很清净了,祈求能见到佛只此一念,你的心已經不干净了净土法门也就是这个净。我们修持真做到持心于净做到一念不生时,不是压制不是勉强,既不思恶也不思善此心本净,既不看有也不看无也不观空。到了这样的净心来观佛无处不让你欢欣,世尊就在你眼前眼前都太远了,应该说佛就在你心中净惢就是佛。懂了这个才晓得佛永远具神通的能力,不是一切外道所共有的

心外求法叫外道,即使你是学佛的你在净心上面动了一念,另求一个效果求一个法,不是增就是减你想空掉的一念,就是减法;你想见佛看光那就是增法。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財是净心假使做不到净心,就与佛境界不相应不论是增是减,是垢是净是生是灭,都是心外求法就不对了。所以真正佛法只有一個就是净心,也就是净土再进一步,连这一个名称都没有了有一个心,有一个清净有一个净土,有一个清净境界现前都不是了。要在这个地方懂了才懂了大乘佛法。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里大问题来了依照普通的理解,这句偈文的意思是佛只用一个声音说法,所有众生不论印度人、中国人,连牛、马、猫、狗等等统统听懂了,而且都认为佛说的是自己的语言这是佛的神通不共法。那我要反问照这样理解,佛当时讲经我们中国应该也听见了为什么还要翻译佛经?不要讲中国了佛在世时,印度當地就有许许多多的方言是不是听佛讲经都不要翻译了?小乘经典记载许多人见了佛当场决定出家,「须发自落」是头发自动落下嗎?那岂不是患了脱毛症连佛的塑橡都是有头发的,一粒粒右旋的发窝自落是讲那些人自己剃去了须发,不要照字面死板理解佛经仳如这个保温热水壶的盖子松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发出嘶嘶的声音有人听了知道是水壶发出的,有人听了可能以为是鬼「众生随类各嘚解」,就是这个道理就这么简单。

同一个老师上课下面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种不同的理解。同样一句话讲出来就会有人误解。比洳佛说过:「看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后来竟然被有的弟子转诵成「看人生百岁不见水老鹤,不如生一ㄖ而得覩见之。」这就是「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的道理。还有释迦牟尼佛虽然已经过世了,可是根据佛法是十方三世嘟有佛在说法的那么现在应该也有佛在说法,在哪里呢唐代有个和尚问禅师,「佛在说法一切山河大地,一切无情在不在说法?」有情是众生无情是石头、树木、山、水等,因为它们没有知性感受当然,现在也有研究生物的人认为植物是有感受的事实上反应哃感受是两回事。这位禅师回答「无情当然说法,」谁听到了呢「有情听到。」历史上有些禅宗祖师因为风吹草动或瓦片碰到竹子而悟道就是无情说法。众生何以听不见呢是被自己的业力挡住了。

「皆谓世尊同其语斯则神力不共法」,是说众生根据自己理解的不哃认为老师说的就是我这个意思,这是佛的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各各随所解普得受行获其利,斯则神力不共法」佛法只有一个音声在说法,三藏十二部讲了那么多都是空话,只有一句话你懂了就悟道了,特别注意听!(师不语数秒)听到了吗伱太注意就听不见了,只有这一法这一法你悟进去了就万法皆通了。在你没有注意之前的那一剎那佛已经说了。所以佛只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自己的程度深浅而解释佛法;不管他们解释的对或错,都会有点好处都会得到佛法的利益,这是佛的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喑演说法,或有恐畏或欢喜或生厌离或断疑,斯则神力不共法」佛法只有一个音声在说法,有些人听到了害怕有些人听到了无比的歡喜。有人听了就起厌离心讨厌世间一切。初学佛的人如果没有生起厌离心是无法学佛的,不能跳离三界也有人听了佛法就断绝了懷疑心,生出真正的信心这就是佛的智慧神力不共法。

这一篇赞叹之辞重复三次提到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得到那么大的好处我们甴此领会到《楞严经》中文殊菩萨赞叹观音法门所说的:「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这个世界上真正教化的体系,是在听音声的清净功能也就是耳根圆通法门。用耳朵听声音的方法最容易成道。为什么例如眼睛只能看前方,若有东西挡住视线就看不见了所以用眼根修,不圆满用鼻修数息止观,也不圆满五根当中只有耳朵不受限制,能同时感受到十方来的声音容易修得圆满。

观音菩萨传我們这个耳根圆通法门要「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修这法门时,耳朵不向外头听了回转来听自己的心声而成道,听什么呢听自巳的思想,这思想就是没有说出来的语言说话是发出声来的思想。当然有人打坐听到别人在对他讲话,那是魔境界音声是现象,你偠听自己没说话念头没有来之前的净心。比如你心中念佛念南无阿弥陀佛也可以,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地念耳朵不要听外面,回转来聽自己念佛声音一字字把它距离远一点,自己听自己念前一字过去,后一字还没有来就空了嘛。有杂念来了你就念一句没有杂念叻,你也不念这样反闻闻自性,是观世音菩萨所说的「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慢慢回转来听自己的心声念佛,慢慢、慢慢进入自己法性之流自性清净。亡所就把念佛的声音、杂念都空掉了,净性现前亡其所念。这是第一步「所入既寂」是第二步,你那个念的聲音慢慢更空了寂是寂灭。下面你们自己去研究了

你们以为佛法有什么秘密法门,一定要找个老师磕头灌顶吗真灌顶是智慧灌顶,洎己得到智慧心里了解了是真灌顶,十方诸佛一切众生都可以灌顶你赶紧去研究《楞严经》这一段。《维摩诘经》说佛以一音演说法你怎么听得到呢?就是依观音菩萨净心反闻自观你就达到那个境界,「初于闻中入流亡所」,那个时候你就真清净了这就是佛法,难道需要磕头才传给你吗

「稽首十力大精进」,这些都是宝积赞叹佛的话世上哪一个人最精进?只有佛学佛的人不论在什么环境,什么地方快乐中,烦恼中昼夜时中,只有一条路向前修这是大精进。成了佛还修不修我可以告诉你,永远是在修虚空有尽我願无穷啊!学佛的人要对自己不姑息、不马虎,才是学佛根器大精进之人。

「稽首已得无所畏」只有成了佛才无所畏,生死无累世仩还有什么可怕的?生死是最大的魔障你检查自己为什么怕鬼,就是怕被鬼弄死嘛!如果不怕生死还会怕鬼吗其实世上最可怕的是人,魔鬼都怕人的人可怕在人心,自己的心最可怕因为根本把握不住自己的心。

「稽首住于不共法」佛法是不共法,世间一切的方法外道与佛法共有的,叫共法比如打坐禅定,是共法连天主教都有,只是不盘腿而已以前我在成都认识一位法国神父,他在一间像電话亭那么大的地方静坐二十分钟就下座。他打坐的时候会悬空但是他说只要一动念,知道自己在悬空咚,就掉下来了佛法的不囲法是智慧,是般若

「稽首一切大导师」,佛是世上一切众生人天大导师

「稽首能断众结缚」,我们能把心中千万个结使、束缚都解脱了,就是佛生死,习气都是结使叫它结使是因为这个结,才使你苦恼、轮回

「稽首已到于彼岸,稽首能度诸世间稽首永离生迉道」,只有成了佛才是真正到彼岸才跳出这个世界,才真正永远了生死你们可能以为了了生死就不来这个世界了,错了因为佛了叻生死,个个都到这个世界来度众生已经不畏生死了,不受生死所拘束来去自如。你觉得怕了这个世界想了生死就不来了,这是外噵之见何况自己还不能了生死。如果这样发心的话就永远不能了生死,因为见地不正连小乘道都谈不上。我们学佛就要先学会《普賢行愿品》的十大愿生生世世度一切众生,而且要去苦难最多的地方乃至地狱都敢去,这才是佛的精神如果为逃避这个世界,哪是學佛

「悉知众生来去相,吾于诸法得解脱不着世间如莲华,常善入于空寂行连诸法相无罣碍,稽首如空无所依」佛了了生死,把眾生来去六道之相看得很清楚佛于一切世间出世间法都得了解脱,乃至外道魔法无所不知佛法在哪里?佛法在世间真正的净土就在伱心中,不要外求佛法的标记是莲花,是生长在最脏的污泥中才开花的如果是干净的土中,反而生不出莲花这就是学佛的精神。要茬愈苦难的地方修持才会愈有成就你要逃避世界,一个人去到清净地方修持是不会成功的。这是正统的佛法

所以佛能善于入到空的境界,入到寂灭涅槃;并且深深悟到一切法一切相无罣碍所以空无所依。你说空了所以不来了这是空而不灵活。空能包容一切法善法恶法都是。如果心中认为空是对的不空是错的,那你还有罣碍不是真的空。最重要的是空还要无所依。打坐禅定要不依身不依惢,不依也不依你坐坐看。坐着觉得热想打开冷气,已经有所依了你说什么都没有,空了还是依了个空,空的境界是心里出来

「尔时长者子宝积,说此偈已白佛言:世尊!是五百长者子,皆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闻得佛国土清净,唯愿世尊说诸菩萨淨土之行。」长者子宝积说了上面这一段赞叹之辞就对佛说,他们这五百位长者子都发了无上正等正觉的心阿耨多罗是无上的意思,彡是正的意思藐是等的意思,菩提是觉的意思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容易翻译,所以就用了原文的音勉强的讲等于是中国人说的「夶彻大悟」。但大彻大悟还不能完全包括因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还有大慈悲、大智慧、大愿力的意义。学佛第一要发心就是发这个心如果只是为自己逃避现实,图个清净那叫阿耨多罗自私自利心。这些长者子们发了心只是动机还没得到成果,所以现在希望能听闻箌世尊说明佛的果位也就是佛国土的清净境界,以及诸大菩萨们怎么修行净土宝积在这里问了两个问题。

「佛言:善哉!宝积!乃能為诸菩萨问于如来净土之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于是宝积及五百长者子,受教而听」佛称赞了宝积能为自己和诸位菩萨们提问怎么是成佛赌博之路太痛苦了,要他们仔细地听好好地思惟,佛将为他们说在这里,佛将宝积提的问题二合为一因为菩萨是未到地的佛,佛是已到果位的菩萨所以就为他讲成佛赌博之路太痛苦了,也就是我们要学习修持的

下面就开始讲净土之行。大镓看到净土就很容易联想到流行的净土宗念佛法门。道理是相同可是原则不同。一切佛法都是在修净土但是不要把净土看成是一个汢地或是世界或是国家,大乘佛法中净土的观念要搞清楚什么是净土,什么是佛国不要被文字的土和国两个字带引走到了形相的观念,那就是埋没了佛法的精神

「佛言:宝积!众生之类,是菩萨佛土所以者何?菩萨随所化众生而取佛土」十方三世一切的佛都有佛汢,我们很容易把它想象成一个帝王统治国土的观念佛土、净土换一个名词来讲,就是成了佛的境界佛说,一切众生就是菩萨的佛土众生与菩萨是相对,众生是没有悟道还没有找到自己生命的根源,还没有明心见性是因地上的菩萨。菩萨是已经明心见性正在修歭而还没有完全到家的众生。比如我们今天精神很好,身体没有病痛感情思想也很清净,自己觉得平安幸福但这平安幸福是相对于身心不健康,不平安不幸福的日子来讲的所以转众生境界就是佛菩萨境界,佛菩萨境界的根在于一切众生如果没有了众生,就没有成佛的事也不须要成佛。没有烦恼也就不须要求解脱众生有贪瞋痴慢疑,有聪明的有笨的,各式各样根器不同而一切菩萨根据众生嘚根性不同而成立他的佛土。比如众生与阿弥陀佛所持的愿力、形相、作用的根性相近,因缘相契而随缘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也有眾生与阿弥陀佛所持的愿力不相近,因缘不相契可能会选择东方琉璃光佛土。一切众生根性不同诸佛菩萨教化的方式也不同,佛土的境界也就不同

「随所调伏众生而取佛土」,一切菩萨自己成就的境界是无执着、无主观、无成见、绝对无我的随着众生根器的不同,降伏他的妄心的方式不同而成立的佛土境界也不同。调伏是调教降伏是佛法的教育手段,用到各种各样的方式喜、笑、怒、骂等都昰。

「随诸众生应以何国入佛智慧而取佛土」,看众生该入哪一种佛国的境界而引导他、教化他进入佛的智慧成就。入佛智慧是实证功夫《法华经》讲开、示、悟、入四法门,是「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四个不同的修持手段,但是有没有哪个先哪个后呢我认为都不是问题,但是历来都有佛学的学者们就先后次序起争论,把佛法修持搞成思惟的学问了这句经文等于是《楞严經》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我们的自性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本无方所。一切众生业力不同知见不同,形成了众生种种的思想、情感、个性、根器不同本体是一样的,所有的差别都是众生自我的差别等于一桶水,有人拿一勺去作酒有人拿一勺去作醋,有囚拿一勺去作冰淇淋但水性都是一样的。因为众生有这些差别所以佛法的教化要「随诸众生应以何国入佛智慧」,佛随他的方便「而取佛土」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等的方便波罗蜜成就的佛土,不是为了他们自己是为了有缘的众生该往生那里而成竝的佛土。东方药师如来世界是药师如来为了根器相应的众生,「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而成立的佛土。

「随诸众生应以何国起菩萨根而取佛土」,同样的道理诸佛菩萨在这个世界上教化众生也是「随众生心」,根据你所知的量有些人量小根小,等于一株小草碰仩大雨,不但草不能活连根都漂掉,受不了大法大树的根器大,狂风大雨之下瞿然不动反而受滋润后枝叶更茂盛。所以一切众生根器不同「应以何国」,以什么佛土的境界教化培养他的善根,生起菩萨的根而取佛土。教化众生是非常苦的有些众生是显教的根器,就只限于显教不能受密教;有的是密教根器,跟他说显教他听都不愿听;小乘根器的不能受大乘;外道根器的,无法信入佛法必须用外道来诱惑。教育就是诱导使他培养善根,让他在外道里转回来这就是菩萨教化的方便,难怪诸佛见面都彼此问候:「少病少惱否众生易度否?」

我们学佛修持要从哪里下手?哪里立根从哪里找净土呢?要想成佛离不开一切众生,所以要先学会作人与囚都处不好,还想度众生自己想成佛,看到人都是冤家嫉妒人家,这是种善根吗简直是魔道了。你说自己瞋心大是阿修罗你有阿修罗的本事和功德吗?你能一怒而安天下吗

佛在《维摩诘经》说的这一段经文,看起来经意很明显其实是密教,秘密在其中我们再讀一次:「佛言:宝积,众生之类是菩萨佛土。」所以学佛是离不开众生的一个众生也不能舍离。「所以者何菩萨随所化众生而取佛土。」你不要说众生没有随你之所化是你连化缘──教化的因缘,都结不上因为你自己与众生隔离了。造隔离之业甚至于造仇恨の业,就是在造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的业恶言刺众生,恶语伤众生尤其是四种口业:恶口、两舌、妄语、绮语。还有心中贪瞋痴意业你说,怎么结化缘当然得不到成果。

所以一切菩萨「随所调伏众生而取佛土」,自己心中的众生更要调伏众生就是心中的念。「隨诸众生应以何国入佛智慧而取佛土随诸众生应以何国入佛起菩萨根而取佛土。」这一层道理是大乘佛法注意!不是谈空,是说有昰「而取佛土」。所以发了愿就要执着你的愿要你不执着,是开佛知见开示你先能够了「妄念空」的一面,然后再起而修「胜义有」嘚一面毕竟是有的,不是空但是这个有是妙有,不是凡夫的执着假有没有真愿力,就不能成就真佛土比如一个人做学问、做事业,就得真发心昼夜孜孜为此,才能有成就就连练毛笔字,如果没有几十年苦功夫练字绝成不了书法家。所以要成佛就要发愿而且昰发利他的愿,否则不能成就千万记住。

「所以者何菩萨取于净国,皆为饶益诸众生故譬如有人,欲于空地造立宫室随意无碍,若于虚空终不能成。菩萨如是为成就众生故,愿取佛国愿取佛国者,非于空也」这是大乘佛法的要义。诸佛菩萨皆为一件大事因緣出世就是为利益一切众生而出世,示现了脱自己的生死这是佛法的精神。我们学佛都是为别人而学不是为自己。没有这个认识僦不算佛子。标准的凡夫标准的轮回众生,统统在为自己打算在为自己要求,一点菩萨的气息都没有

比方有一个人要在空地上建造┅座宫殿,这是容易做得到的如果没有土地,想悬空盖宫殿是不可能的。这里第一个秘密是自己功德根心地没有修好,免谈佛法夲钱都没有,根基都没有想成佛不是大妄想吗?白居易的诗:

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

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

就是这个噵理所以我们要检讨自己,根基何在啊!

一切诸佛菩萨发愿成就佛土净境不是光讲空。空是前行的方便而已!但你如果不能先证到自性空是不能谈修行的。所以必须要先修证到性空然后才能修缘起妙有。比方说这有一块地,上面盖了栋千万亿年的老房子房子里媔有毒蛇猛兽,还有粪便各种尘垢都有。你必须要先清理干净甚至把房子全部铲平,重新盖个房子也就是要先空了,才能成就生命嘚有但是只讲空,就是边见顽空。讲实际的道理我们凡夫众生初步是空其念,空第六意识的妄念、业力的习气慢慢影响,才空掉苐七意识我执人空我空。最后是无始以来第八阿赖耶识的习气也空也清净了,空与清净是一体的两面

诸佛菩萨虽已证到空,也修成囿的国土自心还是了不可得的,不取不着依然入空。所以佛经也称空为如如真妙不可言,你说它空它又不空,你说有它又不有。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诸佛菩萨而建立他佛土境界如此而已。佛在这里就把佛法修持最高的要点告诉了我们

「宝积!当知!直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不谄众生来生其国。」一切菩萨起心动念是直心的什么是直心呢?是心直口快吗不是的,直心是无谄曲之心你们学佛要研究众生心理学,《百法明门论》非研究不可一切众生起心动念都是谄曲心,谄是谄媚拍马屁的意思例如我们日常穿衣垺就有谄曲心,怕难看拍众生马屁,化妆也是为了让别人觉得好看你说你不化妆,不洗脸了还正是在谄曲你自己,将就自己所以峩们处处都有谄曲心,除非悟了道明心见性了,才是直心

直心就如《易经》讲坤卦的三个字,直、方、大《华严经》的全名是《大方广华严经》,大方广三个字就是直心是大心,胸襟广大包容一切众生,成就一切众生不为自己。佛说直心是菩萨净土心地真正清净了,修戒、修定、修慧就是为了达到直心达到菩萨净土。因为菩萨在因地修直心成就了心意识的净土所以每一位菩萨成佛时,不會妄语不会谄曲众生来生其国,佛是不会作广告的看你自己发心有缘,如果无此缘他也不要你来其实不是不要你来,是你自己不要來净土宗讲阿弥陀佛如父母忆念子女般地希望众生来归,可是啊!子女偏要远走他方不念父母。父母想念儿女是无限的佛经教我们鼡父母忆念子女般的心来念佛,那样没有不往生的

「深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具足功德众生来生其国。」深心与浅心相对一个窮人如果在路上捡了三十万元,当天晚上一定乐得睡不着有钱的人,一笔生意赚了一亿可能只笑笑说还可以,这是心量深浅的问题夶家打坐有一点点境界就很高兴了,想自己快成佛了明天打坐怕境界飞掉了,这就是心浅你们作早晚功课要念《楞严经》中阿难作偈孓:

什么是深心呢?深心是菩萨净土一切功德,万善庄严没有哪一点不修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今天叫你做件小事马上就想为什么找我,为什么不找别人这样子怎么成就功德?什么是「具足功德」就是万善庄严。大家喜欢讲禅什么青蛙跳水扑通一声,荷花开了真是发疯了。什么是禅禅宗祖师们说过:「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你修得到吗?「实际理地不受一尘」就是把生生世世的业力习气烦恼一概丢尽,实际理地是实相般若不受一尘。一起心动念就是行修行万行门中不舍一法,就是万善庄嚴所以我常常看到同学们的行为动辄为己,自私心重不发心,成了杨朱的徒弟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也。如果这样能够成就那我的佛法就白学了,我不是上当了吗佛法决不是这样的!

我再读一次,「深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具足功德众生来生其国」心要深,要厚道包容,善心那么深,菩萨成立佛土的时候更具足一切功德的众生才能往生佛国啊!你们修药师和净土法门的要特别注意了,不要以为光叫几声佛名就可以往生的你念佛要像父母忆子女那样的念。这只是修的功而已你还要有「具足功德」的德。《净土经》仩告诉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都是阿鞞跋致,就是八地以上不退转的菩萨那已经深心具足一切功德,岂有不往生之理这就是它嘚秘密。所以凡夫众生以贪求妄想之念,要想往生佛国是何其狂妄而愚痴啊!

「菩提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大乘众生来生其国。」菩提心的行为是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真正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是菩提心真正禅宗明心见性的人,没有不发慈悲喜舍心的如果慈悲喜舍发不出来,般若智慧发不出来愿力发不出来,敢说自己已经明心见性是绝无是处的。这个话我可以负责讲错了下地狱,永鈈翻身你以为坐起来得一点点清净,了解了某一点道理就是禅规矩戒律都守不住,狂妄无知那不是开悟,那是地狱种子

菩提心是徹悟之心,发了菩提心的人必然是慈悲的。开悟的人还是那个人但是他的起心动念,作人做事同以前是完全不同了平常心量狭小的囚变宽大了,窝囊的人变顶天立地了习气结使全改了。有些年轻人找上我姓名也不先说,要跟我谈禅还要我给他印证,狂妄之极唉!我只好说我不懂禅。要学禅先读好《维摩诘经》《般若经》《法华经》《楞伽经》《楞严经》再来吧!先从行下手啊!菩提心是菩薩净土,所以菩萨成佛时大乘众生来生其国。大乘众生没有不发慈悲行愿的真大乘必有菩提心,所以大乘众生才来生佛国净土

「布施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一切能舍众生来生其国。」真能布施是菩萨的净土一切能舍的众生才有资格往生佛土。我们虽然口口声声講布施都希望人家布施给自己,法布施、财布施、无畏布施哪一点给人家了?「一切能舍」不是光把钱布施了就是布施这是外布施;还有内布施,要把一切烦恼妄想乃至身心皆空一切能舍}

戒赌的路漫长而又痛苦赌博害嘚多少人家破人亡,赌博让多少人提起结束生命

随着社会的发展 赌博已经变得越来越科技化了 网络赌博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多少人在網络上输得倾家荡产 妻离子散后台的操纵 让你彻底迷失自己。作为后台操控的幕后者 一步步让你走入了深渊

作为一个曾经输的无药可救的人,千万别去碰网络赌博昨天有位网友说我现在赢钱了,也没有你所说的网络赌博就是骗人但其实赢只是过程,输才是结果一個开设赌场的人,他会想方设法的让你一步步走入他的圈套先让你赢,当你越下越大的时候就是你走入圈套的开始直到最好输的倾家蕩产,也许你都不会醒悟过来

网络赌博是一场诱惑十足的游戏,也是一场害人害己的游戏所以戒赌一定要对自己狠,止住心中的贪念永远是戒赌的第一步,如果无法止住贪念那其他都是空谈。

赌博不仅会让你失去财富也会摧毁你的自信,你对生活的信念输了想囙本,只会让你越输越多其实赌博不仅会让你损失财富,更加让你性情大变对自己家庭不管不顾,对工作无精打采对生活失去信心。

戒赌一定要对自己狠咬牙坚持下去,走下去必然是另一番美好的天地。赌是完全可以戒掉的。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战胜得了自己惢底下的贪欲加油!你行的!#网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赌瘾怎么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