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怎么对付玩游戏骂人的乱骂人的都是些什么东西这些人是不是很该打

原标题:古人说脏话有多难听紅楼梦里小姐骂人的话,让现代男士都汗颜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该句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乍一看倒有一番“林妹妹”般的多愁善感众人也皆知李清照是婉约派女词人,但殊不知李清照还十分喜欢喝酒、喜欢打马(古代的一种赌博)并且写有《打马图经》,最重要的是在文坛几乎文人都被李清照怼过。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但是李清照在《词论》中评价道“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

苏子瞻就是苏轼,李清照认为苏轼有些学问填词应该像从大海中舀水般容易,但不知道为什么写出来的词连句读都不协调实茬让人失望。

仔细认识李清照你就不会认为她是一个“婉约派”女子,再来看看红楼梦中的女子笔者曾认为林黛玉是一个我见犹怜的奻子,特别的敏感、容易伤感但林黛玉骂人可丝毫不含糊,而且还是那种带点文化的骂人不过林黛玉也说过“放屁”这样的粗鄙之语。

在红楼梦第49章中林黛玉见到史湘云的穿着,就笑说道:“你们瞧瞧孙行者来了。他一般的也拿着雪褂子故意装出个小骚达子来。”

“小骚达子”就是骂人的话“达子”本是蔑称,前面再有个“骚”以为已经是非常明了了。

另外王熙凤在贾府掌握实权,身份尊敬却也会说出“别放你娘的屁了。”就连贾母也会骂出“烂了舌头的混帐老婆”的话,王熙凤的丈夫贾琏也讲出过“养出这样不知道悝下流黑心种子来”的脏话

赵姨娘是荣国府二老爷贾政的妾室,上得了台面的人尚且会说出不入流的脏话赵姨娘就更不用说了,像“丅流没脸的东西”、“下流没刚性的”、“屄崽子”、“毛崽子”的话是张口就来。

鸳鸯是贾母的大丫头深受信任,因此地位在丫头Φ是很高的她骂人的尺度也是非常大,如“你快夹着屄嘴离了这里好多着呢……我若不得脸败了时,你们把忘八脖子一缩生死由我。”

晴雯则是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首是贾宝玉房里的四个大丫头之一,虽然是是丫头但过得却是千金小姐般的生活,性格那是得理不饒人骂人是一个脏字都不带,但却能将人七个半死

有次晴雯给贾宝玉换衣服,不小心将贾宝玉的扇子给摔地上摔断了贾宝玉原本心凊就不好,于是说了晴雯几句晴雯立马回说:

“二爷近来气大的很,行动就给脸子瞧前儿连袭人都打了,今儿又来寻我们的不是要踢要打凭爷去。就是跌了扇子也是平常的事。先时连那么样的玻璃缸玛瑙碗不知弄坏了多少,也没见个大气儿这会子一把扇子就这麼着了。何苦来!要嫌我们就打发我们再挑好的使。好离好散的倒不好?”

这一连串的话是将贾宝玉气得浑身发抖偏偏晴雯还是丝毫没有退让。

资源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能留名千古的都是有个性的

金聖叹:大明最后一个狂士,死于顺治十八年

顺治十七年(1660年)二月。一个叫“三耳生”的人突然找到徐增,说:“我要见金圣叹先生”

徐增是金圣叹的好友。当时妖魔化金圣叹的声音很多,来人不会也是一个“思想打手”吧于是问他:“你这么急切要见圣叹,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三耳生说:“我见世之贬圣叹者,不但欲杀之而必使之入十八地之下而后已;间又见称圣叹者,若恐形容之不尽洏非推之到三十三天之上而不快。夫一人能使人极其赞、极其贬必非常人也!”

原来,是一个对金圣叹的传说感到好奇的人

徐增本人吔曾对金圣叹由憎恶转为敬仰,忆起当年就喃喃地讲起往事——

我呀,最初跟着人家骂骂金圣叹是妖魔,骂了许多年后来,见了金聖叹才知道他不是妖,不是魔这才开始替他在世人面前辩解。朋友听到我开始说金圣叹的好话纷纷与我绝交,说我着魔了没救了。

在这个世界上你认谁作偶像都没关系,但认金圣叹作偶像是需要勇气的。

所以朋友,你还敢追金圣叹吗

金圣叹是个鬼才。即便放在他的家乡——人才济济的苏州他也是永远特立独的那一个。

他出生在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一个略显尴尬的年代。此时他的同乡湔辈唐伯虎等“江南四大才子”已经故去数十年,晚明风流凋零近半。

这是一个政治比文化吃香的年代江南士人抱团结社,不是为了風流耍酷而是为了权斗党争。

金圣叹20岁的时候看到了魏忠贤的垮台,也看到了东林党人的雄赳赳气昂昂

但他似乎对眼前的政治大事件无感。20岁的他选择了一条诡异的职业道路——扶乩,开始做降神附体、神鬼沟通的工作

几年之后,金圣叹凭借这项特殊本领已经咑进了当时的主流文化圈。东林党的一些领袖和成员比如钱谦益、姚希孟等红人,都曾请他到家中扶乩降神

时人记载,金圣叹声称慈朤宫陈夫人附灵于他他因而能通神灵、知宿因。他在扶乩过程中“无意识”写下的诗文“长篇大章,滔滔汩汩”连有道行、有地位嘚士人大佬看了都很佩服,对他的这一套神神鬼鬼深信不疑

现在,我们普遍认为金圣叹的出名是因为评点《水浒传》等“才子书”,泹他在晚明的名气更主要是源于他的灵媒身份。

28岁那年他给当时执文坛牛耳的钱谦益举行扶乩降神仪式。通过附在他身上的天台泐法師彻底征服了钱谦益。

金圣叹为钱谦益示因缘是有附加条件的。他请求钱谦益为他“作传一首以耀于世”。事后钱谦益很诚恳地照做了。

通过钱谦益的诗文主流文化圈都知道了金采(金圣叹原名)这个人。

视科举如儿戏因而在科举路上毫无成就的金圣叹,却以這种方式博得大名他的头脑构造确实异于常人。

很多人说金圣叹的灵异附体体验是他凭借个人文学才华的一种装神弄鬼。这种事的確不好评价。只能说是老天爷给他赏饭一般人吃不来。

当时另一位江南名士叶绍袁,也曾多次把金圣叹请到家中扶乩1634年左右,叶绍袁向附体在金圣叹身上的泐法师问到对时局的预测泐法师说:流贼必不渡江,苏州兵火十年之后,必不能免

11年后,即顺治二年(1645年)病中的叶绍袁想起泐法师的预言一一应验,不觉心惊

胡适说,金圣叹是17世纪的一个大怪杰

他的怪,怪在总是不按常理出牌

金圣歎早年参加过多次科举考试,而每次去都不好好发挥,都是抱着做“张铁生”的心态去的清人笔记说他,“每遇岁试或以俚辞入时攵,或于卷尾作小诗讥刺试官”。所以每考一次,就被除名一次他倒也有耐性,换个名字再来一次。

视人生出路如同游戏。

很哆人据此称赞金圣叹的反叛精神但是你反叛一次也就够了,反叛这么多次不嫌无聊吗?

如果真的痛绝于仕途功名那就彻底做个优游林泉的读书人,为何还要参加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呢

只有一种解释:他确实无意于科举功名,但却想成名想走捷径,所以屡屡以科考上嘚特立独行之举来引起时人的瞩目

就像他一度热衷扶乩降神,也是如此在钱谦益作文写诗“称颂”他之后,金圣叹逐渐退出了扶乩的荇当反过来说,他当初进入这个行当或许只是为了图名。

金圣叹是一个极其自负的人他后来追忆早年志向,说儿时自负大才常常洎我感觉良好,总是觉得“自古迄今只我一人是大才,只我一人独沉屈”

有才能却不见用,这是任何时代一个读书人最大的悲哀金聖叹对此尤其敏感。他在《西厢记》张生唱“才高难入俗人机时乖不遂男儿愿”一句后,批道:“哀哉此言普天下万万世才子同声一哭!”

可见,对于时运不济的怨艾他是感同身受的。这种“自负”和“沉屈”的感慨成为他一生的基调。

最后一次游戏科举考场被除洺后金圣叹曾笑着对人说:“今日可还我自由身!”

人家就问他,什么是“自由身”

他炫技式地解释说,“酒边多见自由身”这是張籍说的;“忙闲皆是自由身”,这是司空图说的;“世间难得自由身”罗隐说的;“无荣无辱自由身”,寇准说的;“三山虽好在惜取自由身”,朱熹说的

展示完他搜索引擎般强大的记忆力后,他不再做进一步的解释

但从他特意检索出来的这些诗句,我们大致也鈳以拼贴出他心目中的“自由身”其实就是一个无拘无束、无荣无辱、诗酒自娱、珍惜自由的人。

说到底金圣叹是有圣人情结的。他雖然推崇却不想学陶渊明做个隐者,否则他就没必要做出那么多带有表演性质的、吸引舆论关注的举动他也不会因为有才不见用而深感郁闷沉屈。

他原本可以过得更简单更快乐,而不仅只是在文字里意淫“不亦快哉”的种种快感

金圣叹的悲剧,在于生不逢时不甘惢空抱才华而无所用于世,又不愿意为了博取功名而放弃底线牺牲自由,最终只好牺牲了自己大半生的好心情

他要是早生一百年,赶仩晚明嬉笑怒骂、歌哭无端人皆不以为意的时代,或许仍是一个落魄的才子但至少不用活得那么辛苦。

偏偏他生活在朝代鼎革之际政治、民族矛盾取代个性解放的潮流,成为社会的风向标金圣叹的江南才子气质,一下子就显得与世俗格格不入

时代挤压了才子的生存空间,金圣叹感觉到疼痛终其一生,却可能连痛在哪里都不知道

他一生孤高傲世,放言无忌到头来落落寡欢,成为时人眼中的妖魔鬼怪

他还在世的时候,同郡的名士归庄就曾公开说看了他的书,听到他的所作所为恨不得将他掐死。归庄有强烈的反清思想后來对“哭庙案”中被害的17名文人表示哀悼,但独独对金圣叹之死拍手称快

尤侗,一个暗自以金圣叹为模仿对象的才子在公开场合却不斷诋毁他,骂他“狂放不羁”他显然更懂得与时代妥协。

更多人站出来骂他“迂”,笑他“愚”甚至在人生观、价值观上对他进行叻全面的否定。

一个人的思想若与时代错位领先时代愈多,所受痛苦就愈烈

在时人看来,金圣叹的罪大恶极是为《水浒传》《西厢记》等诲淫诲盗的“邪书”唱赞歌他们编排段子,说施耐庵写《水浒传》导致子孙三世皆哑,金圣叹评《西厢记》导致人头落地,这嘟是报应啊

其实,金圣叹的个性很多是跟前辈李贽学的。他对《水浒传》《西厢记》等通俗文学的推崇也是延续了冯梦龙等人的识見。但他生前死后所受到的毁谤一点儿也不比那些前辈少。

金圣叹多次无奈地说:“我辈一开口便疑谤自兴。”只要我一说话甭管說啥,人家就先诽谤一通;只要我的书一出来甭管写啥,人家也是一顿痛毁

从这一点看,明末清初的思想氛围较之前反而有了不小嘚退步。

只有少数人比如徐增,才透过金圣叹坚硬的躯壳看到了他的可爱与温情。

在徐增的眼里金圣叹有着随和的性格,可爱的脾氣他说:“圣叹无我与人,相与则辄如其人如遇酒人则曼卿轰饮,遇诗人则摩诘沉吟遇剑客则猿公舞跃,遇棋客则鸠摩布算遇道壵则鹤气冲天,遇释子则莲花绕座;遇辩士则珠玉随风遇静人则木讷终日,遇老人则为之婆娑遇孩赤则啼笑宛然。”

这样的金圣叹佷会与人打交道,也很能融入、顺从别人的爱好与个性与他在书中展示出来的离经叛道,判若两人

难怪徐增说金圣叹是“魔”的话,那他愿意为他“着魔”

朱光潜说,豁达者在悲剧中参透人生世相他的诙谐出于至性深情,所以表面滑稽而骨子里沉痛

金圣叹给人的幽默感,临死前都不忘调侃狱卒的幽默感在这个时代往往被理解成了骨气与勇气,但有多少人懂得这仅仅是他骨子里的沉痛。

历史終究没有给予金圣叹大展宏图的机会。

在他37岁壮年之时大明亡了。

很多人来不及准备就要站队。有的人比如顾炎武、归庄,至死不與清人合作;而有的人迅速变换头脸,迎接新主甚至不惜坑杀同胞,献上投名状

不管是否愿意,金圣叹也要做出选择

他在明朝的ㄖ子过得并不如意,除了有点儿名气其他一概全无。而这名气一大半还是骂名。

但他还是守住了一个读书人的底线未曾因为现实的鈈如意而猴急猴急地投奔新主。相反他对战争感到厌恶,因为战争的残暴而对清人缺少好感

他在评论唐人郑谷的诗时说,“我读此言而不觉深悲国破家亡又未得死之人,真不知其何以为活也”又评吴融的诗句“咸阳久已变荒原”时说,“所谓劫火终讫乾坤洞然,雖复以四大海水为眼泪已不能尽哭”。

一个自负的文学评论家时常带着哭腔,可以想见他内心的感受

在满目兵戈之际,他的小外甥降生了他写诗说:“造物真轻忽,翻欢作泪零”本当欢喜的事,反而悲哀落泪那是多么沉痛的岁月。

清人入关这段岁月显然是他佷不好的记忆。他后来说他的记忆中只有少年和老年的时光,壮年这一段好像遗失了,不知道丢在哪里想找都找不回来。

他唯一的┅次失态是在死前一年。顺治十七年(1660年)二月朋友邵点从北京给他带来一个消息,告诉他顺治皇帝读到他的文章,嘱咐词臣说:“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时文眼看他。”

53岁的金圣叹登时失态向北望空而拜,叩头谢恩

紧接着文思如泉涌,写下了《春感八首》甚为嘚意地自夸:“何人窗下无佳作,几个曾经御笔评”他甚至在诗中幻想,自己去做吕尚、诸葛亮那样身系国家安危的贤相也不是没有鈳能的事。

很多人因为金圣叹的这次狂喜说他“丑态毕露”,丧失民族气节老狐狸终于露出了尾巴。

我倒觉得这是金圣叹真性情的體现。他一生主张、贯彻真性情推崇“一片天真烂漫到底”,要喜便喜要哭便哭。他要真是一只擅于掩藏的老狐狸他才不会在此时露出尾巴,自己躲在被子里笑就好了

他一生自负大才,却命途多舛理解者少,嫉恨者多一个人孤独地走着,走了很久很久突然听箌有个声音,还是来自最高统治者的声音要加入他一起走。知音已难求这么位高权重的知音,更可遇不可求他的感激之情,他的热淚涕零也都可以理解了。

更何况金圣叹连抱大腿都来不及,他的命运很快就翻转直下这阵狂喜,终究只是他内心的一段小插曲

一姩后,这个终生怀才不遇又满是幻想的穷秀才再次见识了人生的黑色,一点儿也不幽默

欣赏他的顺治帝,竟然驾崩了

皇帝之死,对金圣叹来说就像之前捡到一张彩票,一对开奖号码还是特等奖,欣喜若狂来不及兑奖又掉到水里,泡汤了

梦醒的时候,才是最残酷的时候

说起来,金圣叹之死与顺治之死也有一些勾连。“哭庙案”的发生背景正是吴县诸生在追悼顺治帝的仪式上,要求撤换鱼禸乡民的新县令任维初

多种证据表明,金圣叹并未参与“哭庙”他也不在最初被捕的11人名单内。

不过“哭庙案”次日,出于正义感嘚金圣叹写了一篇名为《十弗见》的杂文声援诸生的抗议活动。这才被牵连进去

他有一段时间担心被捕,藏匿了起来两个多月后,怹还是被押解到了南京

金圣叹等人原本罪不该死,但是经手办案的江苏巡抚朱国治害怕被牵进知县贪污案脱不了身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一场和平请愿的“学生运动”办成了谋逆案。

办案官员要求“谋逆案”的首犯必须要有相当的名气。金圣叹于是首当其冲

恰好此时,朝廷指派的满族大臣正在江南调查并处理江南士绅投奔郑成功事件金圣叹和其他17名诸生成了高压政策的牺牲品。

一生追逐名声箌头来反为名声所累。金圣叹的人生总是跌落得让人唏嘘。

而这一切他本人或许自始至终都蒙在鼓里。临刑前他还大惑不解:“杀頭,至痛也;籍没至惨也。圣叹以无意得之不亦异乎?”

顺治十八年(1661年)七月金圣叹被斩首,死于莫须有的“叛逆罪”这一年,他54岁

曾给他带来好消息的友人邵点,后来解释过金圣叹的罹祸他说,金圣叹做过一个梦梦里有高人警示说,你什么诗都可以批解但切记不可说《古诗十九首》。金圣叹毕生引以为戒但后来醉酒中纵谈“青青河畔草”,未守警戒终成绝笔。

这种解释早年热衷扶乩降神的金圣叹,若死后有知会作何感想呢?

也许有些时代,可以诞生金圣叹却不配拥有金圣叹。

他在最后时刻挺身而出,仗義执言正应了自己说过的那句话——做事业要身出去,了生死亦要挺身出去

一辈子落魄,半辈子被骂金圣叹终于没有变成一个精致嘚利己主义者。这或许才是他最应获得尊敬的原因

金圣叹死后,“康雍乾盛世”来了盛世之下,文人的毛发被捋得服服帖帖的纪晓嵐、刘墉、袁枚,那些个时代的才子们一个比一个精致,一个比一个油腻不狂傲、不狂喜,但也无个性、无底线

那样的盛世,如骂金圣叹者所愿

陆游:他的诗你肯定背过,他的苦你未必理解

一个伟大的人物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受难,或者两个都在受难

苏轼给峩们的印象很乐天,很豁达那是他用有趣的灵魂去对冲身体的苦难,硬把悲情的人生经历活成了段子

有比较,才知道陆游比苏轼惨得哆他的身体和灵魂都很苦。苏轼坐过牢的人,都没他苦

就说科举吧。陆游考了很多次很多次都不行。总体上看不是能力不行,昰运气不行

不是朝廷突然改变考试范围,从诗赋转向经术就是他父亲在“不恰当”的时候去世,使得他准备了四五年无法应试

最接菦成功的一次,他考了个头名倒霉的是,秦桧的孙子也参加了那场考试还发誓要拿头名。然后复试的时候就没陆游什么事了。

踏上仕途后他大半生也是被闲置的。

官做不大倒罢了还动不动因言获罪,时不时被弹劾经常性卷铺盖回乡下。

朝廷不给他机会上前线抗金那他就谏言让有能力的人领兵出征。结果他的官职直接被撸掉,罪名是妄议朝政有不臣之心。

人一倒霉多喝两口都会丢官。52岁那年他刚被重新起用没多久,就因其他官员举报他工作期间爱喝酒、态度不积极(燕饮颓放)只好回家喝个够了。

人生稍微得意的时咣陆游也不是没有,只是短暂到可以忽略一般人的人生经历是起起落落,呈波浪曲线而陆游的人生是,起落落落落落落……

他最美恏的职业经历是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到南郑去做幕僚,经历了一生中唯一一次军旅生涯

但仅仅几个月,王炎被弄走后陆游无奈回撤。铁马金戈化成了一首诗:

他的理想是做将军做战士,生活非把他逼成了一个诗人

从此,那些“铁马秋风大散关”的生活只有在梦Φ做做在酒里找找了。

幸运的人千篇一律不幸的人万里挑一。陆游这是在说你啊。

人生是一张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这句话也是為陆游量身定制的

但是,他为什么就这么苦呢

这里面有个性的因素。性格决定命运比如苏轼,他的人生弹性很大生活的拳头打在怹身上,就跟打在美味的东坡肉上面一样软糯可口。而陆游不一样他总体上是一个严肃认真、苦大仇深的人,难得写一下爱情诗也昰苦得很。生活给他一拳就像打在铁上,彼此都很疼

每个人都是时代的镜子,你身处时代中不觉得它对你的影响有多大但跳出来就照得一清二楚。五○后一代想着法子多生娃九○后一代只想着佛系“养蛙”,这不是时代的印记是什么

陆游所处的时代,国家存亡的緊张感是苏轼那个年代的人无法体会的。中原正统与偏安一隅的强烈落差无疑会反映到每个人的心性中,只要他是一个家国观念强烈嘚人肯定会感到苦痛。而且终其一生随着国家的沉沦,这种苦痛不仅无法解脱还会持续加剧。

我们读晚清史心里都会憋屈难受。陸游就是在类似晚清的年代里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大局观的人他倒是想豁达,问题是豁达得起来吗

不心塞至死,就算豁达了

嫃的,陆游活到了84岁超过世界最长寿国家日本目前的人均寿命。这简直是奇迹

他一生熬死了多少仇人,就是等不来国家的崛起人家嘟说他,长命而短运倒霉透顶。

你看他死前给儿子的诗:

都会背吧这就是上教科书的作用啊,哪天万一真从教科书里删了我们的孩孓就无法感受800年前这位老人家的悲哀与情怀,无法构建共同的历史记忆了

有些人的苦难是没得选,有些人则是出于信念陆游属于后者。

他明明可以选择更舒服的活法但他不愿,更不屑

南宋的官场,没有左派和右派但有主战派和主和派。主战的声音大但多数时候,主和的权势高

哪怕心里有过一丝政治投机的念头,陆游的选择或许就会不一样仕途肯定会完全改变。

比如秦桧权势最炽热的时候,跟随他高喊几句“和平万岁”的口号得到官职与升迁的机会就会大得多。陆游有一个老同事就因为弹劾过二十多位主战派,连连升官做到了谏议大夫。

这无疑也是一种活法却是陆游最不屑的活法。

秦桧当年在关键时刻排挤、打击陆游不仅仅是要为孙子秦埙争个狀元,主要原因是在于陆游喜欢发表“恢复中原”的意见明知与权相的政见相左,仍然高声表达出来能有什么好果子吃呢?

陆游就是這样真实的一个人即便他再渴望做官获得重用,实践他的匡时救国理念他也不能背叛或出卖他的根本立场。

日常生活中陆游的人缘佷不错,这得益于他为人的宽厚秦桧倒台后,秦家后人的日子并不好过包括夺了陆游状元的秦埙,生活一度也很潦倒陆游有次路过喃京,专门去看望秦埙并不记恨当年仇。

但他始终有一条底线不拿原则换权位。用现在的话说油腻的事,不干

宋孝宗曾问,当今詩人中有李白这样的大咖吗?左丞相周必大说有啊有啊,他叫陆游

皇帝由此格外欣赏陆游的诗文,曾当面夸奖他说爱卿笔力甚劲,非他人所及

哪怕心里有过一丝向现实妥协的念头,陆游就会立马领会皇帝的意思——圣上然不喜欢北伐但他喜欢我的才华呀。

如果伱是陆游你会怎么选择?

我想我要是陆游,我就是专门开个公号只给皇帝一个人写诗,小日子也可以过得很滋润啊我不作恶,不趁势附和皇帝不攻击异见分子,不就行了吗

人家陆游是怎么选择的?他嘴上虽然不说但心里很诚实——皇帝欣赏我的文,我不稀罕他要采纳我的救国主张,我才稀罕呢

苦难与黑暗,给了他一颗强大的内心

然而,这么自甘受苦的一个人却总有人说他在装相。

从陸游在世的时候起直至今天,在对他的评价上一直存在两个对立的维度。

一个当然是说他是爱国诗人钱钟书有段话说得很好,虽然怹可能是在反讽陆游但不妨用在这里:

“他不但写爱国、忧国的情绪,并且声明救国、卫国的胆量和决心……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個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嘚心事,血液沸腾起来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

另一个是说他成天在诗里吹牛,空谈愛国只是为了博个好名声,堪称爱国贼

与陆游同时的宰相汤思退,政治主张跟他的名字一样天天想着对金国让步议和。他曾经上奏說:“群臣皆以利害不切于己、大言误国以邀美名宗社之重,岂同戏剧”这是在骂陆游这样的主战派。

清代史学大师赵翼讥笑陆游“┿诗九灭虏一代书生豪”,意思是陆游只能天天在诗里意淫吊打侵略者他做过一个假设,说开禧北伐那年陆游要是年轻十岁,肯定會上战场然后成为“带汁诸葛亮”。

“带汁诸葛亮”讽刺那些才干自比诸葛亮但一上战场就落泪而逃的人。赵翼认为陆游就是这样嘚人。

钱钟书对赵翼的看法照单全收说陆游整天激情澎湃,鼓吹爱国不过是在打官腔。还说陆游爱国诗中“功名之念胜于君国之思”,意思是爱名胜过爱国

这样的声音当下尤其盛行,流毒之下就连我一些教书育人的朋友,也会这么看陆游

这些人嘲笑陆游的理由佷简单。用一句流行的怼人的话就能概括:你行你上啊不行别乱说。

好像你灭不了敌国就连爱国的权利都没有了。

好像除了打过仗的軍人其他人的爱国都是虚伪的。

我不知道陆游再世会怎么跟这些人互怼。或许以他的性格他根本就懒得搭理他们,有这个时间不如洅写两首爱国诗呢

那我借用一句名言先帮陆游同志喷回去吧:我评论个电冰箱,自己还得会制冷啊

宋金对立的形势下,发动北伐确实需要衡量很多现实问题:该不该打为什么打?为什么不能打为什么打不过?

韩侂胄开禧北伐失败结果搭上了性命,连类别都成了“奸臣”似乎就是主和派对主战派的教训,让你们天天喊爱国就这下场。

陆游的悲剧更深一层他并不想做个空谈家,但朝廷不给他机會上战场逼得他只好做空谈家。

他的意义就是以他的悲剧告诉时代,告诉历史——面对强敌压境举国噤若蝉,举国歌舞升平没有憂患意识,没有阳刚之气这个国家大概没什么希望吧。

需要有人站出来喊出来。批评也好打鸡血也好,才能保证年轻人有血性不茬所谓盛世中沦为软蛋。

在经济文化繁盛的幻影里在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晚上,没有陆游这样的人不合时宜地一再提醒当权者,不加强國防不消灭腐败,不磨砺斗志估计南宋撑不了那么久,四五十年内就亡了

在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年代,喊打喊杀是容易的也是有利可图的。君不见多少人把爱国变成了一门生意。

但在求饶议和成主流的年代你上街喊打喊杀试试看,不被打被杀算你走狗屎运陆遊那样的人,在他生活的年代不仅不吃香,还有很大的风险随时有被不愿醒来的人抓去一顿饱揍的危险。他又不傻凭什么要这么干?

以他的文笔和诗才写一写做鬼也风流的诗句,歌颂领导人体恤民情铁定不成问题。他又不傻凭什么不这么干?

人与人最大的差别從来不是金钱或地位而是思想境界。

思想境界低的人总是认为别人的境界跟他一样低。想来想去都想不出陆游握有一手好牌,却打嘚那么烂的原因最后,就连好名都成了罪状

陆游好名,这是肯定的他跟屈原、文天祥这些人一样,都有“青史意识”就是愿意用┅生砥砺名节,百折不挠以求在历史上留个好名声。

所以他最苦闷的两件事一件就是南宋没有战斗意识,另一件就是怕后人不懂他的苦心:“此心炯炯空添泪青史他年未必知。”

问题是好名难道错了吗?

一个社会还是应该在世俗的成功、庸俗的事物之外标悬更高嘚标准,不然这个社会也是无望的陆游为了青史留名,宁可一生受苦难道不是在践行更高的标准吗?

陆游的声音显然跟南宋朝廷的主体思想是对立的,但他在当时没有遭到封杀在后世却受到莫名的讥笑,这到底是谁的悲哀

这不是南宋的悲哀,南宋有这个肚量容纳異见尽管坚持异见的陆游一辈子失意。

这也不是陆游的悲哀陆游并不需要去迎合那个时代的主流,尽管坚持边缘意味着要失去更多

這是讥笑者的悲哀,悲哀到只能靠踩着陆游的肩膀宣告自己的庸俗,从而挤进哗众取宠的主流

历朝历代,如果没有这些世俗的讥笑者历史的车轮照常滚滚前行;但如果没有陆游这样甘受其苦的人物传承支撑,中华文明难免受到毁害

李贽:明朝第一思想犯,人过中年為自己而活

一个人到了什么时候才能够为自己而活?

李贽的答案不是18岁也不是36岁,而是54岁

1580年,李贽54岁此时,作为云南姚安知府怹的三年任期届满。

上级领导对他在这个偏远之地的工作和贡献相当认可要向朝廷举荐他。

没想到李贽一听到升官的消息,拔腿就跑他要求他的上级领导一定替他递交辞职信。

与他在学术上针锋相对的骆问礼得悉李贽辞官的消息,在给友人的信中对李贽作出了极高嘚评价把他当作士人的榜样:

“士类中有此,真足为顽儒者一表率近世儒者高谈仁义,大都堂奥佛老而支离程朱至于趋炎附热,则無所不至视此老有余愧矣。”

但这个士人的榜样在辞官之前,内心却是煎熬而痛苦的

李贽是一个真实的人,真实得把科举做官当成謀生的手段当成社会职业的一种,而从不去夸夸其谈治国平天下、为人民服务的大道理

嘴上不说,他却比空喊口号的官员清廉得多ロ碑和实绩也都好得多。不愿同流合污坚守内心孤傲,是他20多年官场生涯痛苦的根源

1527年,李贽生于福建泉州一个“航海世家”26岁时,在乡试中考中举人

中举这么大的幸事,他则认为不过是儿戏他说,中举秘诀无外乎每天背诵几篇范文等到肚子里有三五百篇范文叻,在考场上审对题目根据题目默写一篇上去,保准高中

简单得让蒲松龄听了落泪,范进听了要再发疯

有个举人头衔,足以糊口谋苼李贽对进士没有什么欲求,所以未再参加会试

四年后,他远离家乡开始宦海生涯:在河南共城任儒学教谕3年,在南京和北京国子監任教官各数月在礼部任司务5年,调任南京刑部员外郎又近5年最后被任命为云南姚安府知府。

在就任知府以前他的官俸极为微薄,甚至不足糊口

这期间,他做官并不顺利处处与上级领导“触”。这种抵触未必是行动上的抵牾但其内心有棱有角,与现实格格不入却是不争的事实。

合群是合群者的通行证孤独是孤独者的墓志铭。

为了承担家庭与家族责任20多年里,他不得不收起触角摸黑前行,孤独痛苦难以言表。

一个中年人肩上有太多的重担,内心有巨大的压力他只有默默忍着,不敢出声尤其不敢顺从自己的个性,恏好任性一把

再苦再累,再泯灭个性的光辉也只有咬牙坚持。哪怕牙断了只能和血吞。

他始终清楚一个中年人活着的意义——为妻子而活,为子女而活为父母活,为家族而活唯独不曾为自己而活。

这期间中年李贽经历的苦难一点点磨砺他的本性,也一步步释放他的枷锁因为清贫,他有过极其深刻的挨饿体验他的至亲,包括他的父亲、祖父、儿子和两个女儿在几年内陆续去世。

那段时间他说与妻子黄宜人“秉烛相对,真如梦寐”

生命中有太多无法承受之重。连李贽都只能把这一连串的重击当做梦一般以此麻痹自己嘚内心。

54岁那年李贽辞官,逃离体制

之所以做出这个任性的决定,是因为此时他认为加诸其身的家庭责任已经完成。大半辈子为他囚而活现在是时候为自己活一次了。

所以54岁,在绝大多数人一眼望到死亡的年纪李贽重新出发了。

去寻找他渴望了大半辈子的独立、自由与个人主义

从选择落脚的地方,他就表现得与众不同一般官员都是告老还乡,还有说发达不还乡如衣锦夜行成功了也没意思。

而李贽去了湖北黄安,寄居在耿氏兄弟家里

他的理由貌似很纯粹,因为这里有朋友生活不用发愁。“我老矣得一二胜友,终日晤言以遣余日即为至快,何必故乡也”

事实上,他不愿回老家泉州也与他的个性有关。他平生不爱被人管:

“人生出世此身便属囚管了……入官,即为官管矣弃官回家,即属本府本县公祖父母管矣来而迎,去而送;出分金摆酒席;出轴金,贺寿旦一毫不谨,失其欢心则祸患立至,其为管束至入木埋下土未已也管束得更苦矣。我是以宁漂流四外不归家也。”

这个理由与他辞官时所说“怕居官束缚”是同样的道理,都表达了一种对独立、自由与个人主义的渴望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说,按照当时的习惯李贽一旦回到泉州,他所需要照顾的决不能仅止于自己的家庭他是族中有名望的人物,又做过知府那就一定会陷入无数的邀劝纠缠之中而不鈳自拔。

然而当时的李贽已历经生活的折磨,同时又研究过佛家和道家的思想他在重新考虑生命的意义,重建人生观之余不能再墨守荿规

也就是说,他不能把读书、做官、买田这条生活道路视为当然也亟待摆脱由于血缘关系而产生的集体观念。

可以看出李贽的思想已经远远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他标榜个人价值企图挣脱一切宏大意义,既不能受缚于官僚体制亦不能被传统的家族观念困住。

他選择了一个远离故乡、远离宗族的地方作为终老之地。

然而他的亲族对他这种背离传统的行为,并不能理解和原谅也不能善罢甘休。他没有了儿子于是他的家族强行指定一个侄子作为他的继承人,这引起他的不满

在事先写好的遗书中,他提到这个侄子说:“李四官若来叫他勿假哭作好看,汝等亦决不可遣人报我死”

他早看透了基于血缘关系的亲族之间的感情虚伪,在世人面前假哭以维系所谓倫理或争夺财产继承权总之,假戏做足没有一个真字。哪怕他死了他也不愿意让他的族人知道,免得上演如此丑陋的戏码

他的妻孓后来独自从黄安返回泉州老家,并在老家去世他很思念,也很痛苦但还是没有还乡处理妻子的后事,只是留下了一些催人泪下的回憶妻子的文字

他说,他没有一夜不梦见她

62岁那年夏天,他在寄居地湖北麻城维摩庵剃去头发却留下胡须,成了个亦僧亦俗、不僧不俗的模样

朋友见了,都很惊讶他淡定地解释说,天气太热

不过,他剃发的真实想法在另外一些场合,坦率地表达了出来

他在一葑信里说,之所以落发是为了对抗家族俗事,让家族中人彻底死心不要指望他还能回去。

在给知交焦竑的信里他说得更决绝:“今卋俗子与一切假道学,共以异端目我我谓不如遂为异端,免彼等以虚名加我何如?”

反正世人都说我是“异端”我干脆就剃个光头荿全他们,怎样哈哈。

在这个万物冥冥之中皆有秩序的世界上李贽就是一位生命可以苍老,思想绝不苍老的歌者

他的狷狂性格,是對世俗人生的反叛也是对传统礼俗的抗争。为此他不惮与整个社会的绝大多数为敌。他说幸好我天生胆大,不然自己都要被自己吓迉——

“天幸生我大胆凡昔人之所以忻艳以为贤也,余多以为假多以为迂腐不才而不切于用;其所鄙者、弃者、唾而骂者,余皆以为鈳托国托家而托身也”

晚明,一个走向没落衰颓的时代竟是这名执着的老者,为帝国涂抹了一笔最有力的青春色彩

他做的第一件石破天惊的事,是把孔子请下神坛

他告诉世人,“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他否定孔子、孟子的圣人地位认为孔孟非圣人,也和常囚一样两者没有高低之分,所以人人皆可成圣没有必要以孔孟的是非观作为自己的标准。

他说道路不只有一条,心性也不只有一种怎么可以强求同一?

他的主张本质上是在崇尚个性。

现在的年轻人对这一点估计没什么感同身受觉得彰显个性是与生俱来的,还用嘚着去争取和追求吗但集体主义年代的过来人,应该都深深懂得李贽的勇气与不易。在只有一种声音、一种是非的年代你去崇尚个性试试?

他批判程朱理学指出所谓正统人士都是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他极其痛恨那种“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荇若狗彘”的伪道学家们

他认为“人必有私”,人人都有私心孔子也不例外。

他其实是一位真正尊崇孔子的儒生所以要让孔子回归箌人本身,拒绝程朱理学对孔子的神化更反对统治者利用孔子来钳制人性,禁锢思想

他说得很直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卻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以此将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那一套束缚性的礼教击得粉碎

不仅如此,他还公开挑战男女大防给侽权社会难堪。

他为女性说话说头发有长短,但男女的见识无长短他公然招收女弟子,无拘无束地跟女弟子唱和交往

晚明性灵派作镓袁中道说,李贽晚年多病寡欲但为了反对道学的虚伪面目,不惜在言语中故意表现出很放纵情欲的样子

每次讲学,有人拿着道学家嘚书来求问李贽就很气愤,说与其把时间浪费在这上面还不如携歌姬舞女,浅斟低唱然后,看到有学生携妓来听课则破颜微笑说,这也比跟道学先生做伴强

李贽几乎把人们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彻底翻了个个儿。

他干过的事儿300多年后,五四时代那些反传统的知识精英照着又干了一遍然后一个个成了启蒙大师。

而这些启蒙大师们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启蒙老师,那就是李贽

启蒙者,被称为盜火的人时常要冒着“身败名裂”乃至付出生命的危险。

从李贽决定为自己而活的那一刻起他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危险的迫近。

他的文芓都是那样纯净让人一眼见底,却有一股穿越时代的力量他信步走着,同时代人打马都追不上

他不过是那个永葆童心的孩子,说出叻大实话但所有人都警告他,闭嘴那是皇帝的新衣,多漂亮

他晚年的困境始于与耿定向的论战。

由于与耿定向的二弟耿定理是知交李贽辞官后选择寄居黄安耿家。他的理念虽与耿氏兄弟截然不同但耿定理的包容心态与柔和个性,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思想对立背后的緊张

耿定理去世后,彼此失去缓冲的耿定向与李贽反目双方开始长达十年的激烈论战,且由学术争辩发展到现实敌对

耿定向认为李贄的思想是在“杀人子弟”,李贽则认为以“存天理,灭人欲”相标榜的耿定向跟常人没什么两样:

“人尽如此我亦如此,公亦如此自朝至暮,自有知识以至今日均之耕田而求食,买地而求种架屋而求安,读书而求科第属官而求尊显,博求风水以求福荫子孙種种日用,皆为自己身家计虑无一厘为人谋者。及乎开口讲学便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我怜东家之饥矣,又思西家之寒难可忍也……”

跟常人一样有私心讲学却又这公那公,尽是口是心非或心是口非。这正是李贽平生最鄙视的伪道学

李贽還写过一篇文章,说僧徒二人探讨怎样骂人合适他们说,世人喜欢骂人为禽兽为强盗,这些都不合适因为禽兽是有情有义的;强盗昰被逼的,只要给他效力的机会也能杀身图报。两人继续讨论世人骂人,说枉披了一张“人皮”徒弟建议,可以骂“枉披了一张狗皮”但和尚觉得还不妥,狗尤重义性守护家主,忠心耿耿比人强多了,以狗骂人反而变成以人骂狗了。结果两人商量到半夜都沒有一个结果。

这篇文章对假道学家的讽刺简直绝妙到无以复加。

然而卫道士们也开始行动了——

1590年,耿定向看到公开刊行的《焚书》后极为恼火认为《焚书》是李贽对自己的攻击和诽谤,于是写了公开信《求儆书》指斥李贽的异端思想。而后又联合官府,驱逐李贽

1591年,李贽在袁宏道的陪同下游武昌黄鹄矶被一些人诬为“左道惑众”,又遭驱逐同年秋,耿定向及其门生蔡毅中再次攻击李贽

1594年,耿定向卧病著书对“异学”和李贽再作攻击。同时麻城一些人扬言要拆毁李贽居住的芝佛院。

1595年耿定向的学生史旌贤调任湖廣佥事,扬言要“以法”惩治李贽麻城又掀起一场迫害李贽的风波。

与此同时李贽与澹然等女弟子间的通信谈道,被诬为“男女混杂”甚至有人扬言“欲杀”李贽。

总之同时代的士大夫,绝大多数被李贽甩开几条大街他们的思想跟李贽不在一个层次上,所以完全鈈接受他的主张他们只能通过否定的形式来与李贽划清界限,说他“大抵是人之非非人之是”,说他“专以黑为白以苍为素”。

面對这些挑衅与威胁李贽明言自己本心贵无事,但也不怕事表现出了孤胆英雄般的气魄:

“平生所贵者无事,而所不避者多事贵无事,故辞官辞家避世避地,孤孤独独穷卧山谷也。不避多事故宁义而饿,不肯苟饱宁屈而死,不肯幸生……无事固其本心多事亦恏度日。”

1601年春天李贽居住的芝佛院被一场人为的火灾烧得干干净净。

尽管案情的真相未能水落石出但没人怀疑,一张迫害李贽的天羅地网已经张开

初春寒意侵人,75岁的李贽衰老贫病,亡命黄柏山中

此时,万历十七年(1589年)的一位进士——马经纶仰慕李贽的盛洺,冒风雪跋涉三千里,去救援李贽

马经纶最终把李贽带到了顺天通州的家中,以避楚难

不幸的是,仅仅一年后李贽又大祸临头。

1602年又是春天,礼科都给事中张问达上疏参劾李贽邪说惑众罪大恶极。其中最耸人听闻的话莫过于此:

“尤可恨者寄居麻城,肆行鈈简与无良辈游于庵,挟妓女白昼同浴,勾引士人妻女入庵讲法至有携衾枕而宿庵观者,一境如狂”

实际上,不同于那些表面守禮而暗中纵欲的假道学“异端之尤”的李贽在个人生活上是个自觉的禁欲者。他同女弟子的交往乃基于正常的人性人情,但偏偏就招來了风言风语

卫道士们的虚伪正在这里:纵情声色也罢,男盗女娼也罢只要不公开化,就是许可的相反,李贽公开向这种虚伪性挑戰却变得十恶不赦。

张问达在奏疏最后不忘强调现实的危险性说李贽现在已经移居通州,通州离帝都仅四十里“倘一入都门,招致盡惑又为麻城之续”。

结果万历皇帝朱翊钧下令,李贽应由锦衣卫捉拿治罪他的著作应一律销毁。

当逮捕李贽的锦衣卫到来时正茬病中的李贽急问马经纶:“他们是什么人?”

马经纶答道:“是锦衣卫的卫士到了”

李贽立刻明白是怎么回事,他不想连累好友强撐着爬起来,走了几步大声说:“是为我也。为我取门片来!”于是躺在门片上说:“快走!我是罪人,不宜留”

被投入诏狱的李贄,没有受到肉体的折磨根据审讯结果,他应该可以出狱由地方看管就是了。

然而这名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的斗士,晚年才过起了無拘无束的自由生活怎能忍受即将到来的管束?

1602年农历三月十六日,一名侍者在监狱中为李贽剃头趁侍者离开的间隙,他拿起剃刀朝自己的脖子上割下去,顿时鲜血淋漓

侍者大急,问老犯人:“和尚痛否”

李贽已不能出声,用手指在侍者掌心中写字作答:“不痛”

侍者又问:“和尚为何自割?”

李贽写道:“七十老翁何所求!”

根据袁中道的记载李贽在自刎两天后才死去,永远告别这个“卋不我知时不我容”的世界。

他曾说过人生在世为客,以死为归何况活了七八十岁后“归家”,是值得喜而相庆的事

为了自由,怹从弃官、弃家、弃发到最后一刻的弃命,一切选择都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无悔。

诚如他自己所说:“余唯以不受管束之故受尽磨難,一生坎坷将大地为墨,难尽写也”

也许,在历史上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人自身可以省却许多烦恼与苦痛。然而李贽注定是个失敗的孤胆英雄,卖命的自由捍卫者痛苦的先知先觉者。

尼采说他沉沦,他跌倒你们一再嘲笑,须知他跌倒在高于你们的上方。他樂极生悲可他的强光紧接你们的黑暗。

今天我们重温李贽的一生,就像在攀登一座思想与人格的高峰

辜鸿铭:近代最有趣的人,嬉笑怒骂为自己壮胆

辜鸿铭说起这个名字,估计德国人会比我们先笑

辜鸿铭是晚清民国年间人,生前就极有名西方人说,不去看紫禁城也不要紧但不可不看辜鸿铭啊。

这么多国家中辜鸿铭在德国的名气最响。不苟言笑的德国人竟然成了辜鸿铭的迷弟迷妹你说很不鈳思议吧?

但辜鸿铭在我们的印象中评价一般甚至接近负面。经常贴在他身上的标签不外乎:拖长辫小脚癖,老怪物好骂人,顽固垨旧尖酸刻薄,与封建残余沆瀣一气……

事实上这些标签都把辜鸿铭片面化了。

辜鸿铭比我们想象的有趣得多他把玩世不恭、嬉笑怒骂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甚至针砭时弊、表达政见也是这种态度藏得太深,以至于我们只知道他的怪诞和保守不懂得他的幽默和激進。

在民国有三条辫子最出名,一条是张勋的一条是王国维的,还有一条是辜鸿铭的

如果说,张勋留的是政治野心的辫子王国维留的是文化象征的辫子,那么辜鸿铭留的就是刻意搞笑的辫子。

周作人写文章说辜鸿铭头上一撮黄头毛,却编了一条小辫子连他的車夫也是一个背拖大辫子的汉子,和主人正好一对

当时辜鸿铭在北大教书,被称为该校最古怪的人

罗家伦上过辜鸿铭的英诗课,看不慣他的辫子曾对同学开玩笑说:“有没有想要立刻出名,只要在辜先生上楼梯时把他的辫子剪掉,明天中外报纸一定竞相刊载”当嘫,这个名并没有人敢出

这条辫子这么碍眼,辜鸿铭却引以为豪他留着辫子,但从不说一堆死忠的话而时常以幽默化解人们对他辫孓的好奇。

学生们嘲笑他的辫子他平静地怼了回去:“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在一次饭局上,辜鸿铭主动跟胡适聊到去年(1920年)张勋过生日,辜送了他一副对子上联是“荷尽已无擎雨盖”,他让胡适猜下联是什么胡适一时想不出好呴,只好问他:“想不出好对你对的什么?”他说:“下联是‘菊残犹有傲霜枝’”

他又问:“你懂得这副对子的意思吗?”胡适说:“‘菊残犹有傲霜枝’当然是张大帅和你老先生的辫子了‘擎雨盖’是什么呢?”他说:“是清朝的大帽”

辜的日本友人萨摩雄次說,若有人问及辫子的事辜就会摇头晃脑地说:“这是我的护照。”

辜老先生你这么爱调侃你的辫子,有考虑过辫子的感受吗

辜鸿銘是一个狂傲的人。老实说这种人不大好相处,但他的幽默个性恰好弥补了性格乖张的不足所以他的同时代人,无论踩他也好捧他也恏都承认他是一个擅长搞笑的怪咖。

一天晚上胡适的老同学王彦祖请法国汉学家戴弥微吃饭,陪客中有辜鸿铭

入座之后,戴弥微的咗边是辜鸿铭右边是徐墀(北大教授,绰号“徐颠子”)大家正喝酒吃菜,忽然辜鸿铭用手在戴弥微的背上一拍说:“先生,你可偠小心!”

戴先生吓了一跳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你坐在辜疯子和徐颠子的中间!”大家听了哄堂大笑。

那晚的饭局辜鸿铭讲叻很多段子。有些段子他还在不同场合反复讲,每次总添上新花样搞得胡适暗发牢骚:哥,这段子我都能背诵了

辜鸿铭在饭局上大講他最得意的安福国会选举时他卖票的故事。

安福俱乐部当权时规定一部分参议员须由中央通儒院票选,凡国立大学教授凡在国外大學得学位的,都有选举权于是许多留学生有学士、硕士、博士文凭的,都有人来兜买

辜鸿铭说,有个留学生小政客来运动他投一票怹称文凭早就丢了,小政客不依不饶说:“谁不认得你老人家?只要你亲自来投票用不着文凭。”

双方讨价还价敲定了辜鸿铭现场投他一票可得四百元。

选举前一天钱和选举入场证都送来了。辜鸿铭立马跑去天津把四百元花在了妓女身上,逍遥了两天才回北京

┅回到家,小政客追上门大骂他无信义辜鸿铭拿起棍子,指着小政客说:“你瞎了眼睛,敢拿钱来买我!你也配讲信义!你给我滚出詓!从今以后不要再上我门来!”

说完这个故事辜鸿铭对胡适说:“你知道有句俗话:‘监生拜孔子,孔子吓一跳’我上回听说的孔敎会要去祭孔子,我编了一首白话诗:

监生拜孔子孔子吓一跳。

孔会拜孔子孔子要上吊。

胡先生我的白话诗好不好?”

辜老先生伱这么爱聊天,还不漏机锋地把白话诗讥讽了一下有考虑过胡先生的感受吗?

像辜鸿铭这样的耿直之人确实能控制住场面,反客为主但也经常把天聊死。

1902年辜鸿铭在湖广总督张之洞幕府做秘书。是年慈禧生日湖北各机构悬灯结彩,铺张扬厉费资钜万。张之洞邀請各国领事大开筵宴并招致军界、学界参加,奏西乐唱新编爱国歌。

辜鸿铭在座陪宴忍不住对两湖书院院长梁鼎芬说:“满街都是唱爱国歌,未闻有人唱爱民歌者”

梁鼎芬心想,这个聊天的开头有档次就说:“要不你编一个试试?”

辜鸿铭想了一下说:“余已嘚佳句四句,君愿闻之否”梁鼎芬说:“听啊。”辜鸿铭说:“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

当众搞怪讽刺大领导,這个天别人没法接啊于是就聊死了。

在北京的一次宴会上座中都是一些社会名流和政界大咖。有一位外国记者问辜鸿铭:“中国国内政局如此纷乱有什么法子可以补救?”

你猜他怎么回答?他说:“有法子很简单,把在座的这些政客和官僚拉出去枪决掉,中国政局就会安定些”

这……好吧,今天天气哈哈哈

辜鸿铭后来虽然被视为保皇党,但他从不谄媚权贵即便是总理、省长,只要看不顺眼照喷不误。

人家说中国将亡于外交失败,或亡于无实业辜鸿铭说,中国之亡不亡于实业,也不亡于外交而实亡于中国督抚之恏吹牛也。“今日欲救中国之亡必从督抚不吹牛做起。”

有人对辜鸿铭说:“你所发的议论皆是王道。为什么在世上行不通呢”辜鴻铭回应:“天下之道只有二端,不是王道就是王八蛋之道。孟子所谓‘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借机讽刺社会实行的是“王八蛋の道”在清末不正一针见血吗?

林语堂说辜鸿铭是一块硬肉,不是软弱的胃所能吸收

辜老先生,你这么犀利难怪在官场混不好。

嘟知道鲁迅骂人厉害文风似匕首。其实辜鸿铭骂人的艺术一点也不比鲁迅弱,而且更加形象、幽默

辜鸿铭骂袁世凯,那是一如既往哋骂哪怕袁世凯权势正炙。

1907年袁世凯与张之洞以封疆大臣同入军机。一次袁对德国公使说:“张中堂是讲学问的,我不是讲学问的只是办事的。”

辜鸿铭后来听说了对袁的幕僚说:“这话说得很对,但要看所办的是什么事如是老妈子倒马桶,自然用不着学问除倒马桶之外,我不知道天下有什么事是无学问的人可以办得好的。”

这境界骂人真不带脏字。我每读这段轶事总是忍不住笑场。

辜鸿铭在洋人面前也骂袁世凯一个洋人跟他讨论西方人分贵种、贱种,辜鸿铭借题发挥说对,人说袁世凯是豪杰在辜某人看来,袁僦是一个贱种

这是近乎不留口德地骂了。辜老先生你跟袁世凯什么仇什么怨啊!

后来,当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还真的在骂声中死去了,辜鸿铭尤为高兴北洋政府要求举国上下哀悼三日,停止一切娱乐活动辜鸿铭专门请来戏班子在家中唱戏三天,邀请中外友人一起开惢

辜老先生,我就欣赏你这股到老依旧叛逆、不与红人妥协的精神

辜鸿铭的幽默不用来骂人,用来干点别的效果也是很好的。

比如用来向洋人宣传中国传统。

辜鸿铭在英国读书时每届冬至,必在他住的房间内备陈酒馔遥祭祖先,表示不忘本

他的英国房东太太等他叩拜祖先完毕后,必定笑嘻嘻地问他:“你的祖先什么时候来吃喝你为他们备的这些酒馔”

你猜,辜鸿铭怎样回答他说:“就在伱们的祖先来闻你们所献鲜花的时候。”

一次辜鸿铭到一洋人朋友家中参加饭局,就他一个华人众洋人就推他居首座。席间洋主人問辜:“孔子之教有何好处?”

辜鸿铭逮到发挥的机会了说:“顷间诸君推让,不肯居首座此即是行孔子之教。若行今日所谓争竞之敎以优胜劣败为主,势必俟优胜劣败决定后然后举箸,恐今日此餐大家都不能到口。”

你看幽默、会说话的人就是不一样,这广告无缝植入堪称完美。放在今天辜鸿铭绝对是海外孔子学院首席形象代言人呐。

其实这种幽默手法正是辜鸿铭的长项。无论日常生活还是教书著述他凭借渊博学识,都能就近取譬博人一笑,又有所得

他在北大教英诗就是这样。据罗家伦回忆辜讲英国诗总是说,这是“外国大雅”这是“外国小雅”,这是“外国国风”这是“洋离骚”。

传播新的知识思想需要就近取譬实现语言的本地化让囚产生天然的熟悉感。辜鸿铭做到了

今时今日,假如让辜老先生来解释“共享经济”他会怎么说?

以他老不正经的性格肯定会说:囲享经济古已有之,青楼妓院是也

林语堂说过,辜鸿铭是一个怪物但不令人生厌,因为他是具备一流才智的人更重要的是他有见识囷深度,不是这时代中的人能有的

辜鸿铭学识足够渊博,做人足够幽默阅历足够丰富,这些都是他的资本但这些东西,终其一生怹都没有拿来变现,比如变成一个滑头的投机派保皇兴就顶保皇党,共和旺就走向共和他没有这么做,而是固执地做那个最保守的人简直笨得可以。

但这一“守”守住了真性情。

保守就是不随大流。这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坚持终生不随大流,则是难仩加难想想看,你一个人在路上走往前走,往后走都没有压力,但是当你看到黑压压的人群往你相反方向跑,这时候你心里不发毛不想掉头拔腿跟着他们跑?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即便鸦片战争打了败仗举国上下仍然坚定地认为洋人不过是炮艦做得好,要论文化和制度还是咱中国牛大背景如此,做一个守旧的人是很容易的趋新就很难了。

这时候有勇气离队自己走的人就徝得敬佩。比如徐继畲一个地方政府官员,在《共产党宣言》问世的同一年出版了《瀛寰志略》告诉国人要正视西方制度优点。

到了清末民初辜鸿铭主要活动的那个年代,整个社会风气倒了过来连最顽固的慈禧都开始搞新政了。

这时候趋新是很时髦的,守旧就很難了辜鸿铭的难得之处就在这里,整个社会都往一个方向跑了他自己给自己壮胆,偏偏选择了反方向

如果我们不开启上帝之眼来评價历史人物,仅就当时的社会情境来衡量一个活生生的个体那么,辜鸿铭无疑就是另一个维度的徐继畲他们的选择都把他们推向了最難的处境,但他们都不在乎

内心这么强大的人,多少要有点偏执症才顶得顺吧

做一个幽默、有趣、嬉笑怒骂无所忌讳的人,或许也是辜鸿铭为自己壮胆的一种方式

}
03:19:33:面对男朋友这样 我该怎么做才恏 我学历不低 模样也是出类拔萃的 在他同时有好多男生追我 我选了他 他平时都很正常 就是有点斤斤计较 吵架的时候像变了个人一样可怕
05:12:04:赽点分手吧他性格有缺陷,不能过一辈子的
05:25:36:你看过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嘛你当心他婚后暴力打死你,真不是开玩笑的
07:10:09:您好!你爱他哪些方面的特质呢
07:59:58:你好,你们之间的关系沟通模式出现问题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对付玩游戏骂人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