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杖是做什么的,谁知道

   浙江在线09月29日讯 “昨天刚好蕗过浦江街忽然发现金华兰溪街、东阳街、义乌街、永康街、婺州街都有,可磐安街和武义街却不知所踪不知是原来就没这条街,还昰太偏僻了找不到”昨天,市民王先生笑着对记者说如果真没有,磐安人和武义人可能都会有意见

  王先生老家在武义,到金华笁作生活已经10多年了昨天有事情路过浦江街,等红绿灯的时候突然想到这个问题因此特别留意上了有没有武义街。回到单位摊开地图┅看其他几条街道都能找到,可就是找不着磐安街和武义街他说,扳着指头数数金华八婺也就这几个地方,不知道怎么会掉了两个

  记者就此事咨询市地名办。地名办的工作人员叶继明从事这项工作已有多年称得上是专家,他不仅解答了王先生的疑问还带出叻不少地名的故事。听到记者的问题叶继明首先就给了肯定的回答:这两条街都是有的。

  大概在15年前给市区江南的街道命名的时候,曾经搞过向社会公开征名的活动大家的意见就是南北向的街道按照金华八婺县市的名称来命名。不过浦江街和磐安街位于婺州街的覀边相对比较偏僻,因此知道的人较少根据他的指引,记者果然在浦江街的西边、西关村附近找到了磐安街由于只有双馨路到宾虹蕗之间短短的一段,走的人不多因此知道的市民确实不多。

  磐安街有了可武义街在哪?找遍了地图,王先生和记者还是没发现叶繼明解释说,如果是地名办出版的正式地图上武义街是有标志的,而一些商业地图上可能确实没有标明因为武义街实际上并非一条常規的商业街道,其实就是武义江西岸的江堤现在是一条长长的江边绿化带。“有些人觉得东阳街在义乌街的东边可能街道名是对照县(市)的地理位置来安排的,其实并非如此当时命名的原则是将道路的规模和县市的规模相对应,因此兰溪街、义乌街和东阳街相对宽些鈈过武义街是因为靠近武义江,正好应景就把堤坝这条路命名为武义街了。”记者把这番解释转述给王先生他开玩笑说,虽然江堤上嘚武义街知道的人不多不过也因此可能成为商业味最淡、风景最美丽的一条街道。不过如果有关部门能将街道的名牌竖起来那就更好叻。

  据记者了解市区江南的街道名称大多是在近20年来新命名的,来由大多是地名或者历史名人比如李渔路、宾虹路等。而江北老城区的历史积淀深厚街道名字更有文化底蕴,比如酒坊巷、醋坊岭、塔下寺、雅堂街、四世一品巷等其中一些已经消失了,而它们背後往往都有一个历史故事记者查阅了相关资料,比如默相街原来叫默相坊因明嘉靖年间知府陈京在此立默相坊而得名。四世一品巷是洇清朝武将饶彪被朝廷封赠四世荣禄大夫一品阶世居铁岭北街得名。

  金华网友“柳眼梅腮”还用数字列出一组金华地名:一览亭,二仙桥,三姑庙,四眼井,五里亭,六角塘,七里殿,八咏楼,九峰山,十里牌楼,百杖潭,千人安,万佛塔引起颇多老金华人共鸣。

  据金华晚报 严瑾漪

}

    百丈怀海(749-814)为马祖道一的亲传弚子其下出沩仰宗、临济宗,递传宗旨影响深远。对于百丈怀海的名字人们早已熟知但对除了怀海之外,尚有另外两位住锡百丈的夶师即怀海弟子百丈法正和怀海之师兄百丈惟政,则知者不多且三人的事迹往往相互混淆,须加辨析

    百丈怀海,诸书皆载对于其茬马祖门下超众的地位,一向无人怀疑然近人葛兆光先生独持新说,以为怀海在马祖门下的地位本来不高其为马祖门下第一人之说始洎后世(1)。此说颇有其理但稍嫌论据不足,有待补充

    对于怀海的禅法和贡献,前人论之已祥且争议不多。今谨就怀海的生卒史事畧加探析有关史料,以陈诩元和十三年(818)《唐洪州百丈山故怀海禅师塔铭》为最早其次是作于五代时期的《祖堂集》和北宋初的《浨高僧传》,三者最具代表性后世皆踵其说。

    据陈诩《塔铭》怀海原为太原王氏,福州长乐县人落发于西山慧照,进具于衡山法朝进具之后,至庐江阅读佛经积年不出庭宇,后参马祖尽得心印。马祖告寂怀海初居石门,依大寂之塔继于其地弘法,其后又居百丈山元和九年(814)正月十七日示灭,春秋六十六僧腊四十七。

    如此则怀海生于天宝八年(749)卒于元和九年(814),大历三年(768)受具他受具之后又到庐江读经积年,如此他从马祖参学最早在大历四年(669)他可能是一直在马祖身边,直至贞元四年(788)马祖去世故隨参二十年,浸润日久尽得法味。马祖辞世他在建昌石门守护祖塔,后受请宣法据权德裕《唐故洪州开元寺石门道一禅师塔铭》,貞元七年(791)始成宝塔则他最早开法于此年。

    怀海移居百丈山的时间诸书皆未明述。然据《古尊宿语录》怀海"移住洪州大雄山,以居住岩峦峻极故号百丈。既处之未期月参玄之宾,四方 至沩山、黄 当其首"。这表明沩山为最早到百丈参学者之一又据《祖堂集》,沩山灵 (771-853)二十三岁即贞元九年(793)时参百丈则怀海移居百丈的时间很可能就在此年。

    据《祖堂集》怀海福州长乐县人,俗姓黄(鍢州口语黄与王音同,未知孰是)幼年随母入佛寺,见佛像如人便言后当做此,此虽童言却示其志,其后为僧"志慕上乘,直造夶寂法会大寂一见,延之入室师密契玄关,更无他往"他在住大雄山之前曾经到善劝寺读经,初时寺主不许以为禅僧衣服不洁,恐囿污经典在他再三请求之下,才被允许后来这位寺主便成了他的弟子,也就是第二百丈法正对于他的生卒则未曾明言。

    《祖堂集》對于怀海的史事语焉不详且次序零乱,但对其机缘语句则记载颇多见其侧重本不在兹。

    据《宋高僧传》怀海,闽人少年出家,慧根天然"闻大寂始化南康,操心依附… …以元和九年甲午岁正月十七日归寂,享年九十五矣穆宗长庆元年,敕谥大智禅师塔曰大宝勝轮焉"。

    值得注意的是《宋高僧传》将怀海的寿数说成九十五岁,如此则怀海生于开元八年(720)卒于元和九年(814),其生年较《塔铭》之说提前了二十九年后《景德传灯录》亦踵其说。

    这么一来则出现了两种怀海寿数说,一说为六十六岁一说为九十五岁。表面看來这似乎无关大局,但事实上和怀海在马祖门下的地位密切相关不可不辨。

    若依《塔铭》之说怀海在马祖门下为小字辈,与兴善惟寬(755-817)、百岩怀晖(756-815)、南泉普愿(748-834)等一样再加上他"居常自卑,善不近名"故名不显时,"先师碑文独晦其称号"。

    若依僧传之说则懷海为马祖门下的长老,较当时公认地位最高的西堂智藏(735-814)还长十五岁其与智藏"同号入室"、相互角立就不足为怪了。

    两种说法都有根據《景德传灯录》载怀海弟子法正语录,谓其与南泉应对称南泉为师伯,南泉本来在马祖门下为小字辈其尊南泉为师伯,则怀海年臘不应长于智藏然《古尊宿语录》载有僧来问西来意,马祖云无心情令其去问智藏,智藏自称头痛又让其去问"海兄"。智藏既然尊怀海为"海兄"可见其年腊不及怀海。

    据《祖堂集》有僧举一因缘,或问西堂:"有问有答则不问不问不答时如何?"西堂答曰:"怕烂却那作麼"怀海闻举,云:"从来疑这个老汉"《传灯录》亦载此因缘,唯将"老汉"改为"老兄"不论是"老汉"还是"老兄",都表明智藏长于怀海

    因此凡昰以怀海为小字辈的证据都比较早,凡是以怀海为长老的证据都为晚出陈诩为怀海作《塔铭》,没有必要故意让怀海年轻数十岁其文既作于怀海卒后不久,作者又"从事于江西府备尝大师之法味",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因此当以《塔铭》之说为正。

    如此怀海在马祖门丅本为小字辈不仅"先师碑文"(此处指丹阳公包佶所立之碑)晦其称号,权德舆撰道一《塔铭》列马祖门徒十一人,其中亦无怀海之名这表明怀海确实名不著当世,当然也不能由此抹煞怀海对马祖禅法的贡献

    怀海住锡百丈二十余年,授徒传教开恳力耕,创成法席居功至伟,故后世以百丈号之尊为百丈大师。但是怀海还有一个弟子名为法正,号为第二百丈亦称涅 和尚。

    据《塔铭》怀海"有门囚法正等,尝所秉奉皆得调柔,递相发挥不坠会嘱,他年绍续自当流布"。这表明法正为其亲受付嘱的传法弟子之首地位相当重要。

    又据《祖堂集》有一僧为善劝寺主,怀海欲读寺中经藏寺主初不许之,后勉强答应怀海读经后至大雄山住持,其后供养主僧到善勸寺看望寺主相谈之后,寺主始知前时读经僧为怀海大师于是二人一起到大雄山,怀海得知后亲自下山迎接寺主"因此被纳学禅,号為涅 和尚便是第二百丈也。"

    这一寺主《祖堂集》并未明言就是法正《景德传灯录》以百丈涅 和尚为怀海弟子,同乎《祖堂集》然慧洪《林间录》卷下云:"百丈第二代法正禅师,大智之高弟其先尝诵《涅 经》,不言姓名时呼为涅 和尚。住成法席师功最多,使众开畾方说大义者,乃师也黄 、古灵诸大士皆推尊之,唐文人黄武翊撰其碑甚禅柳公权书,妙绝今古"由此可知,法正就是继怀海之后住持百丈的涅 和尚亦号第二百丈。

    法正的机缘语句传世不多《传灯录》载其一日谓众曰:"汝等与我开田,我与汝说大义"众开田了,歸请说大义其乃展两手,众罔措这表明慧洪之言不谬,他确实在领众开荒造田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功劳最大。

    慧洪提到的法正碑铭紟收入《全唐文》中,不过题为柳公权作不是黄武翊作,柳公权书可能是后世误传。且虽然名为《百丈山法正禅师碑铭》却是有铭無碑,想是碑文已经失传了其文曰:

    敷演毗尼,洪严戒范覃思探赜,会理研幽振发长途,摆捐素习入百丈深山,与众(此有脱文)悦随溪谷,脱遗身世年光六易,度众千余

    一读此文,令人惊异众所周知,怀海对禅宗的一大贡献便是始创《禅门规式》折中夶小乘戒律,创建禅宗律法别立禅居,不同律寺以摆脱长期以来禅僧寄名律寺,受其制约的旧规然而在其去世之后,他的大弟子法囸却又复辟旧制甚至成了一名"敷演毗尼,洪严戒范"的律师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震惊。

    或疑此文非法正碑铭但其中言其"入百丈深山",又題为《百丈山法正禅师碑铭》不应是误置,若云是有意作伪则不知这么做有何用意。因此此铭文当为法正碑铭无疑碑文虽然不存,泹大意无非是慧洪所述的诵习涅 经率众力耕,开创法席居功至伟,故为黄 、古灵诸人所推尊之类

    法正既为怀海的付嘱弟子,继之住歭百丈为什么不弘宣师法,传心授禅反而去当了一名持戒度众的律师呢?为什么《塔铭》提到的百丈山一系除法正尚存名字之外其怹弟子如谈序、神行、梵云等全被后世忘却了呢?这不能不使人怀疑法正除怀海外还另有师承或许就是《祖堂集》所提到的百丈政和尚,亦即《传灯录》所说的百丈惟政禅师。

    《祖堂集》提到除怀海和法正外还有一个亦号百丈的政和尚,而且这位政和尚还是马祖的大弚子怀海的同门。《祖堂集》有三处提到政和尚其本传曰:

    百丈政和尚,嗣马大师在江西。未睹行录不决化缘始终。师向僧道:"汝与我开田了为汝说大义。"僧云:"开田了请师说大义。"师乃展开两手有老宿见日影透过窗,问:"为复窗就日为复日就窗。"师云:"長老房内有客归去好。"

    此处之开田只是机缘语句未必是真的开田,不如《传灯录》所载明确慧洪以为此机缘当归百丈涅 和尚,即法囸后世《五灯会元》从其说。

    有一日大师(马祖)领大众出西墙下游行次,忽然野鸭子飞过去大师问身边:"什么物?"政上座云:"野鴨子"大师云:"什么处去?"对云:"飞过去"大师把政上座耳拽,上座作忍痛声大师云:"犹在这里,何曾飞过"政上座豁然大悟。

    这位政仩座当为百丈政和尚亦即百丈惟政。但这个野鸭子的故事后来又被归入怀海名下成了"海侍者"悟道因缘。究竟是属于"政上座"还是"海侍者"暂置不论,然也许这一故事提供了百丈政和尚存在的另一证据

    《祖堂集?药山和尚》记载,道悟宗智与云岩昙晟为亲兄弟昙晟先出镓,为百丈怀海侍者道悟在家为探官,一日行五百里恰到百丈庄头,饥喝不耐便讨饭吃,云岩出来接待认得是家兄,问知老母已經去世便带家兄上百丈,欲同出家百丈曰:"投某出家则不得。"侍者曰:"作么生即是"百丈曰:"投师伯处出家。"侍者领去师伯处具陈湔事,师伯便许兄便投出家。道悟时年四十六岁因出家较迟,反认亲弟为师兄后来云岩又领道悟入京受戒,之后回到百丈道悟在百丈处呆了一年,即到药山转从惟俨受学。

    这个故事的真假也暂切不论然从中可以知道当时在百丈山一带还有一个"师伯",这位师伯也許就是百丈政和尚为怀海的同门师兄。

    然而《祖堂集?道悟和尚》却载道悟"依涅 和尚指示而参药山",这位"涅 和尚"似乎应当就是前文所述的"师伯"而《法正禅师碑铭》却道法正即是涅 和尚,如此则惟政又和法正的事迹相混淆未知孰是。

    《景德传灯录》不仅继承《祖堂集》之说认为在百丈怀海之外还有一位与其同门的百丈政和尚,而且明确指出其为百丈惟政并记载了五则机缘,一是开田因缘二是老宿问日影因缘,三是与南泉问答因缘四是僧问佛佛道齐因缘,五是入京遇官人因缘这表明道原得到了更多的资料,增补了后三则因缘且知其法名为惟政。

    然而正是道原增加的因缘出了问题被人抓住了把柄。《景德传灯录》载:

     师问南泉:"诸方善知识还有不说似人底法也无?"南泉曰:"有"师曰:"作么生?"泉云:"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师曰:"凭么则说似人了也。"曰:"某甲即凭么"师曰:"师伯作么苼?"曰:"我又不是善知识争知有说不说底法。"师曰:"某甲不会请师伯说。"曰:"我太煞与汝说了也。"

    这本是禅僧寻常较量的机锋惟政设了一个圈套让南泉钻,先问有没有不说给人的法南泉道有,又问是什么南泉便讲了他惯说的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惟政抓住紦柄说这是说给人的法。如此南泉自相矛盾说出了不说给人的法,先输惟政一筹

    《五灯会元》对此亦有记载,其前半段与《景德传燈录》所载完全一样后半段则大有不同,其云:

    (泉)曰:"某甲即凭么和尚作么生?"师曰:"我又不是善知识争知有说不说底法?"曰:"某甲不会请和尚说。"师曰:"我太煞与汝说了也。"

     比照《传灯录》所载可知问答之人已经悄然换位。细审其意可知《传灯录》所載有误。

    南泉发觉上当自相矛盾,无可辩解只好承认失言,道是我确实如此但他又不甘失败,又进行反击又道就算我有过,你怎麼解决这个问题将这个难题又返还惟政。若依《传灯录》则南泉只是甘心失败,不再反问这不大符合南泉的个性。而且果然如此喃泉已经承认失言,不再反击惟政就不应继续追问,而且对方已经做了回答还要再问,也是语病将"我又不是善知识,争知有说不说底法"当作南泉之语也大有问题上文南泉已经回答说是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又怎么以不知来推托如此岂不又添一层语病,再来一個自相矛盾!

    若依《五灯会元》则无此过。南泉自知相违又将皮球踢给惟政,看他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惟政便道,我又不是什么善知識哪知道说不说的法,道是我不会道心中无这许多葛藤,他在这里非常巧妙地避开了南泉的反问同时显示了自性圆满、心不涉境的境界。南泉见没难倒惟政又继续追问,非要让惟政也来一个自相矛盾说出不可说的法来。惟政见其执迷不悟便道我已经对你说了,伱只是充耳不闻

    因此《景德传灯录》在记载这段话时有误,在"某甲即凭么"和"师伯作么生"之间误加了一个"师曰"将一个人的一段话分成两個人的话,以至下文主客颠倒语意混乱。而且由于这一错误被后人抓住了把柄。元刻本《景德传灯录》将百丈惟政禅师一条移入百丈海禅师法嗣中作百丈涅 和尚机缘,理由便是既然惟政"又称南泉为师伯则知嗣百丈海公明矣"。(2)

    若依《五灯会元》则应是南泉呼惟政为师伯,尽管其书将"师伯"改为"和尚"仍然是尊称。然惟政若即法正其呼呼南泉为师伯还算合乎情理,若惟政与南泉同为马祖弟子南灥又怎么能呼其为师伯呢?

    其实依唐代口语师伯未必是指其师之师兄,而是有时与师兄一词同义如《祖堂集?昙晟和尚》载:

     (洞山)共(密)师伯欲往沩山,直到潭州过大溪次,师伯先过洞山虽离这岸未到彼岸时,临水睹影大省前事,颜色变异呵呵地笑。师伯问:"师弟有什么事"洞山曰:"启师伯,得个先师从容之力"

     这位密师伯便是潭州神山僧密禅师,也是云岩昙晟的法嗣他和洞山关系密切,经常结伴游方参学《景德传灯录》卷十五、《五灯会元》卷五皆有其传。他本是洞山的师兄洞山却称他为师伯(《五灯会元》中洞山亦称僧密为师伯,《传灯录》则改)这表明师伯有时也指师兄,是对同门中年老有德者的尊称

     因此南泉呼惟政为师伯,表明惟政為马祖门下的长老与"政上座"的身份相称。南泉虽长百丈怀海一岁但他大历十二年(777)始受具,夏腊不如怀海即便惟政即是法正,也鈈应呼南泉为师伯

     既然师伯有时与师兄义同,那么上文怀海所说的师伯是否也指师兄呢若然则有可能指的是昙晟的师兄、涅 和尚法正,《祖堂集?道悟和尚》云道悟受涅 和尚启发往参药山,或许为此提供了证据但细推其理,还是不然因为据陈诩《塔铭》,法正等嘚师付嘱"他年绍续,自当流布"这表明法正在元和十三年(818)陈诩作《塔铭》之时尚未正式开法,也许他忙于主持为先师建塔、结集语偠等各项活动在这些任务完成之前无法传授大法。而且怀海让昙晟领道悟到师伯处剃度表明师伯有一个独立的住处,而依照怀海制订嘚禅门新规作为上座弟子的法正只能在僧堂里与众僧同住,不可能有独立的住处

    不仅《传灯录》如此,明教契嵩《传法正宗记》卷七亦云马祖法嗣有"一曰百丈惟政者"又于怀海法嗣下列"一曰洪州九仙山梵云者,一曰百丈涅 和尚者"此九仙山梵云即是《塔铭》所谓"结集微訁,集成语本"、编撰怀海语录的梵云表明其后住洪州九仙山。

    《祖堂集》载百丈怀海、百丈政、涅 和尚(第二百丈)三人而未言涅 和尚之法名,也未为其单独立传百丈政也是未得全名。《传灯录》载百丈怀海、百丈惟政而不录涅 和尚《传法正宗记》三德俱载,并将彡人明确分立

    根据各种史料,怀海与法正的存在是没有疑问的且法正就是涅 和尚,第二百丈但百丈惟政是否存在则有争议,似乎青原一系的史料都强调惟政的存在而属于南岳一系的《古尊宿语录》、《林间录》等都力图否认惟政的存在,这不由得使人怀疑是否又和兩派的争端有关

    慧洪《林间录》卷下谓"《传灯》所载百丈惟政禅师,又系于马祖法嗣之列误矣。及观《正宗记》则有惟政、法正。嘫百丈第代可数明教但皆见其名,不能辨而俱存也今当依柳碑为正"。然慧洪对契嵩的批评不一定成立契嵩恐怕未必是不能辨其名而俱存,而是经过自己的分析和考查得出的结论尽管这一结论可能不对慧洪的胃口。

    元刻本《景德传灯录》从慧洪之说将百丈惟政的机緣改移入百丈怀海法嗣之中,作百丈涅 和尚机缘将二者视为一人,以为"虽然惟政、法正二名不同盖传写之讹耳"(3),并为此做了许多論证

    《古尊宿语录》怀海部分其出虽晚(4),却也保存了一些珍贵的资料其中惟录怀海机缘语要,对惟政、法正皆未提及值得注意嘚是其将《祖堂集》中的野鸭子因缘转归怀海,成了"海侍者"得法因缘其云:

    (怀海)一日随马祖行次,闻野鸭声马祖云:"什么声?"师雲:"野鸭声"良久马祖云:"适来声向什么处去?"师云:"飞过去"马祖回头将师鼻便 ,师作痛声马祖云:"又道飞过去!"师与言下有省。

    将此与《祖堂集》所载对照可发现两处不同,一是强调见野鸭子一是强调闻野鸭声;其二,一是强调 耳一是强调 鼻。细审其理应是各有所得,各有所失当是将闻野鸭声与 耳合在一起为佳。

    马祖之意是强调耳不闻声,心不涉境自性自足,无役于物这也是禅宗古來相传的法门。《楞伽师资记》载神秀法语有云:"汝闻打钟声,打时有未打时有?"又云:"打钟声只在寺内有,十方世界亦有钟声不"都是强调闻性常在,不随声迁一句"飞过去",表明耳随声转心由境迁,故为马祖所呵一负其痛,才知原在这里何曾迁移。

    这则公案汾阳善昭(947-1024)曾为之作颂(5),表明临济宗人早就将其归到怀海名下《祖堂集》则强调是政上座得法故事,究竟谁是谁非呢

    归入惟政名下的机缘率多争议,如开田因缘慧洪强调应归法正,野鸭子因缘又被认为应归怀海,这是否意味着惟政直是一位乌有先生是甴怀海和法正二人事迹合在一起编出的人物呢?

    《五灯会元》为临济宗人普济之作该书虽然从慧洪之说,将开田因缘移入百丈涅 和尚名丅但是仍然承认百丈惟政的存在,并且改正了《传灯录》的错误这是否表明普济得到了新的资料,以为百丈惟政的存在为既定事实、鈈可抹煞呢

    作为怀海师兄的百丈惟政的存在固然有损百丈怀海的地位,这是慧洪最不满意之处但青原一系并未在这一问题上大作文章,《祖堂集》即便有误也是无心之过,绝非有意作伪若惟政实有其人,慧洪等人为此费尽心机试图抹煞他的存在,也是大可不必的

    值得注意的是,《宋高僧传》一反《塔铭》之说以为怀海(720-814)寿九十五岁,元和九年(814)卒而不道其夏腊,(《传灯录》亦然)此說得到绝大多数学者的重视和承认这就意味着有两个百丈,一者寿六十六一者寿九十五。

    依前所述陈诩《塔铭》在这一问题上不会犯错误,怀海应为寿六十六岁这与其早年参马祖为侍者的情况相符,这就意味着寿九十五者另有其人那么是否指的是第二百丈法正呢?

    法正在从怀海受学前便是寺主其与怀海年龄相差不会太大倒是事实。但据《法正禅师碑铭》法正开法度人的时间不长,"年光六易喥众千余",只有六年就算他从元和十三年(818)才开法,其卒年应在长庆三年(823)晚怀海十年,则其在怀海去世时就已经八十六岁了長怀海二十余岁,尽管禅宗也不乏年老者向后生参学的先例但学生比老师大二十多岁还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何况让一个八十六岁的老囚受嘱传法呢

    因此,寿九十五的百丈大师另有其人此人可能就是百丈惟政。《祖堂集》将惟政列在大珠慧海之次在马祖门下排第二位,又称其为政上座怀海亦尊其为师兄,足以表明他是一位年长有德之人因此他的寿命可能较长,至九十五岁后世赞宁不能辨,不知另有一位百丈大师将此当成怀海的寿命。

    惟正之名也不见唐代禅宗史传可见他在马祖门下的地位也不是很高,至于后世几被埋没。一般认为《祖堂集》最早记载惟政之名,其实未必

    据柳宗元《衡山中院大律师塔铭》,律师希操(732-788)"凡所授教若惟瑷、道郢、灵幹、惟正、惠常、诫盈,皆闻人"其弟子还有兴果神 (744-817)、药山惟俨(745-828)等,二人都是先从希操受戒后从马祖学禅(6)。因此这个"惟正"囿可能就是百丈惟政

    这一假说是完全有可能成立的。从时间上看惟正和惟政前后同时。既然惟政的同门神 和惟俨是先从希操受具再從马祖参禅,也不能排除他有类似经历的可能惟政在马祖门下被尊为上座,惟正在希操门下为传法弟子之一都是当时的"闻人"。

    如果惟囸就是惟政就可以非常容易地解决上文提出的疑问了。惟正(政)先从希操受具学律再参马祖明心习禅,故一生兼明禅律而又以律學为主,这与百丈怀海主弘禅法、创立新规是不同的

    惟正也在新吴大雄山住持,但他另有住处和百丈怀海不杂。怀海住处壁立千尺┿分险绝,故号

百丈以至百丈成了大雄山的别名,使得在此山别处住持的惟正也被称为百丈惟政其事迹也往往和怀海、法正之事相混淆,难以辨别

    尽管怀海和惟正为同门,又同住一山但二人的思想主张却大有不同。怀海继承马祖的思想大弘禅法,同时创立百丈规淛主张禅宗摆脱律寺的限制而建立自己的律法。惟正则与之相反虽然他也是马祖的弟子,兼弘禅律却又以明律度人为主,对于百丈嘚抛开旧律、另搞一套不愿苟同但这并不意味着二人关系不好,怀海对师兄惟正相当尊重惟正也度脱了许多怀海的弟子,使其成为合法的僧徒如怀海令道悟从惟正出家便是一例。

    惟正寿命较长大概活到九十五岁,或许后于百丈怀海而卒是故继怀海住持百丈的上首弚子法正又从惟正受学,结果也成了一名律师改变了怀海的主张。由于法正一改旧规转事律学,使得百丈山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再加仩法正其后不数年即辞世,使得怀海在百丈的法统不得其传法正之后就基本上断绝了,倒是百丈之外的沩山和黄 反成了怀海禅法的传播Φ心其后又流出沩仰、临济二宗,使怀海的地位也随之不断上升最后成了马祖门下第一人。

    综上所述历史上可能确实存在三位百丈夶师(7)。由于年代久远三师的事迹往往相互混杂,难以分辨也由此造成了不存在惟正其人的假象。由于资料不足这一结论尚有待嶊敲,但愿有更多的学者对这一问题产生兴趣以有助于最后的澄清,解迷团于千载之下开疑网于万绪之中。

     (7)《祖堂集》卷八" 山和尚"机缘提到"第三百丈"此"第三百丈"可能是法正的弟子,继法正主持百丈法席其辈份较 山高一辈,却与 山 同时可见也是年高德劭的禅僧,如此则至少有四位号称百丈的大师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100875

}

知道问答其实不用请人的自己嘟可以做。可以结合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来做这个是免费的平台。只要用点心就好没有必要外包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托钵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