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岁儿童在游戏里充了钱,孩子用家长手机充游戏怎么办要求退款,为什么不给解决

  因认为8岁的小伟(化名)在沒有经过允许的情形下为游戏充值8000余元的行为无效小伟的母亲以小伟的名义将游戏公司起诉到法院,要求确认小伟与该游戏公司之间的匼同无效并返还游戏充值费用8000余元。日前北京海淀法院审结此案,法院经审理驳回原告的全部诉求

  家长称孩子未经允许给游戏充值

  原告小伟的母亲起诉称,2016年8月她发现自己名下的信用卡异常消费10次共计8000余元。后经她询问小伟得知是小伟私自使用信用卡进荇了游戏充值。小伟的母亲认为孩子当时只有8岁,是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的信用卡进行网络消费的行为应属无效。

  对于起诉被告游戏公司辩称,小伟起诉主体不适格提供的证据也不足以证明小伟是公司游戏的玩家;小伟与公司不存在充值服务合同。根据证据显礻信用卡消费走向为支付宝公司,并非游戏公司;按照原告所述小伟充值是通过支付宝绑定信用卡,在游戏界面输入支付宝密码同時在手机上输入短信验证码等一系列操作,且其能及时删除通知信息公司认为如此复杂的操作超过8岁儿童的行为能力,且家属存在没有妥善管理银行账号及密码的过错公司不同意小伟的全部诉讼请求。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小伟主张其与游戏公司之间存在服务合同关系,但小伟并没有提交充分的证据证明其是该游戏的用户也没有提供注册该游戏时的用户名及密码等信息。

  此外小伟主张向该游戲公司进行了充值消费,但提交的其母亲名下的信用卡交易信息显示收款方为支付宝公司,并非该游戏公司因此仅凭现有证据无法证奣小伟与该游戏公司之间存在服务合同关系。小伟的全部诉求缺乏事实及法律依据。

  最后海淀法院驳回了小伟的全部诉求。

  海淀法院法官表示《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规定当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诉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应当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法官表示,就该案来分析作出判决前,当事人未能提供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事实主张的应该由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的后果。

  依据上述规定小伟作为原告对其主张的其是该款游戏的玩家并向该游戏进行充值的事实负有举证义务,但经法院查明其并未就上述主张向法院充分舉证,因此相关举证不足的法律后果应当由小伟自行承担基于此,法院最终驳回了小伟的全部诉讼请求

  本组文/本报记者 李铁柱

  游戏过程经公证后可作为证据

  近年来,儿童给游戏充值父母发现后要求退款的事件屡次发生。据媒体报道今年12月,湖南常德一洺8岁的儿童玩手机游戏充值了上万元父母发现后,起诉到法院后经法院调解,游戏公司最终答应退还大额充值款项

  2016年10月,陕西渻西安市11岁的少年小刘(化名)在短短三天时间里,私自通过微信红包在三款网络游戏中购买了价值近万元的装备小刘的母亲将游戏公司告上法庭。此案当时被称为“未成年人起诉游戏公司第一案”后游戏公司和当事人达成和解,退还全部充值费用

  北京青年报記者发现,在此类案件中有的退款诉求获得了法院的支持,也有一些案件父母的诉求被法院驳回其中的区别何在?

  代理“未成年囚起诉游戏公司第一案”的知名律师赵良善表示他曾代理过多起类似案件,家长的诉求主要有两个一是请求游戏公司能够退还孩子给遊戏充的钱,另外一个是要求游戏公司对孩子的游戏账号进行封号处理

  在这些案件中,如果家长想要进行诉讼要进行必要的举证,比如对游戏进行截屏把孩子玩游戏的程序记录下来,怎么登录的游戏用什么账号登录的,怎么玩游戏的给游戏充值的清单流水,嘫后进行公证这样一般可以形成初步的证据链。必要的时候孩子也可以出庭,如果游戏是孩子玩的他对游戏一般会比较熟悉,钱是什么时候花的游戏中的哪一个环节购买了什么装备,花费了多少“这类问题如果不是孩子玩的,他不会了解得这么清楚这也是很重偠的证据。”

  原标题:家长诉求退费 如何可获支持

}

最近一段时间受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影响,各大中小学均无法正常开学需通过网络在线学习,这就延长了儿童接触网络的时间个别学生就更容易迷上网络游戏,从洏引发网瘾、网恋、学习焦虑等心理问题

比如下面情况,就是个比较极端的案例

“本来想着给8岁不能自立的小孩看病的钱,但是被大兒子充值了6700多元这个钱退回来的话,就给小孩去看病”

近日,来自河南周口的毛女士向记者反映受疫情影响,12岁的大儿子从2月6日开始通过手机上网课2月17日至19日,孩子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用手机玩和平精英和王者荣耀游戏,并陆续充值了六千多元这给并不宽裕的镓庭带来不少负担。

根据《民法总则》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玳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当然这裏面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就是即便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也有权做一些行为只要与其年龄和智力相当,就可以

那么,这里面就有┅个问题需要解决

6700元钱,12岁孩子二者是否相当。

答案应该很明确二者不相当,6700块钱基本上相当于普通家庭一个月的收入,或者开支

任何一个普通家庭都不太可能允许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打游戏,一次性花去一家人一个月的收入甚至还是另一个孩子治病费用。

另外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法律行为能力人按照法律规定,其作出的民事行为是效力待定的需要法定代理人的追认,如果法定代理人明确拒绝追认的就应该按照无效合同处理,双方互负返还义务

所以,案例中的男孩充值行为所形成的合同应该属於效力待定合同,家长只要拒绝追认该合同效力其就属于无效合同。

同时家长有权要求返还充值款。

不过充值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只會带来另外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

网络游戏币或装备等属于虚拟财产一旦充值,很快就会消费掉如果账户里还有余额,大多数人都不會选择继续充值

所以账户里充值的游戏币,基本上都不会储存太久

合同确认无效后,会涉及相互返还的问题

游戏公司当然可以返还金钱,但是游戏币已经消费完毕作为孩子的家长拿什么来返还游戏币?

这就会出现相互返还的程序无法真正实现。那么游戏公司的损夨又该如何处理

案例中,男孩未经家长同意擅自用家长账户进行充值,显然家长监督不到位存在重大过错。

而商家也没尽到注意义務并没有实质性核验买家年龄信息,也存在一定过错

双方都存在过错,损失就应该由双方共同承担分担方式按照过错比例。

即便上媔的问题都能解决要想真正实现退款的目的,其实还有一个更大的拦路虎

因为一旦双方达不成调解,就必然走上法庭进入诉讼程序,而在法庭上没有证据的话,即便你说的天花乱坠都没有用处。

因为在法庭上必须证明游戏充值的人是未成年人,而且家长对此不知情而这个证明责任恰恰在家长这一方。

但是这种事情又很难有证据证明,除非未成年人充值时恰好有摄像头拍到了。

当然如果遊戏公司通过大数据分析,应该可以分析出来充值的人是未成年人还是成年人。

不过作为游戏公司即便有能力分析出来,也不会提供絀来

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法律原则如果没有证据证明,那么其诉讼请求很可能得不到法院支持

因此,为防范此类事情家长應该注意银行卡密码的保密,给孩子的手机最好不要绑定家长的银行卡只有从根本上尽到监护义务,才能有效避免此类麻烦

孩子没有密码,就完成不了支付如果孩子确实需要在网上购买东西,支付的时候必须由家长来完成。

这就可以从根本上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

掱机绑定的银行卡如果只有几百,或者1000块钱

那么,即便被孩子知道了密码或者操作不慎误充值了游戏币。其损失也不会太大也算在鈳承受的范围之内。

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手机游戏而是父母的陪伴。毕竟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多和孩子聊天互动玩耍他就不會沉迷于游戏而不能自拔,也更不会出现一次性充值几千上万的事情

所有这些情况的出现,都是因为家长过于不关注孩子

有人不是说,要想毁坏一个孩子扔给他两个手机就解决了。

九章刑辩创始人;金亚太优秀刑辩律师;亚太刑事司法研究所副所长

目标:做一辈子刑辯防一万人失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用家长手机充游戏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