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巨人一样挺立写出了董存瑞的形象什么

核心提示:程抟九说郅顺义离董存瑞只有三四十米,看到听到的应该更清楚但他确确实实听到董存瑞高喊“连长,冲啊!”当时董存瑞侧身站着拉燃导火索之后,扭头望着交通壕南口的方向喊出了这句话导火索的燃烧时间大约十来秒钟,董存瑞很可能也向郅顺义喊了“卧倒”而程抟九听到的,昰身边连长白福贵撕心裂肺的一声:“董存瑞!”

郅顺义(中间坐立者)为年轻战士讲述董存瑞的事迹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董少东原题:揭秘!开国十大元帅中唯一的华侨元帅

67年前,解放隆化的战斗中一座桥形碉堡阻滞了解放军的进攻。桥下董存瑞左掱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巨响之中,敌人的碉堡灰飞烟灭英雄粉身碎骨,用自己年轻的躯体为战友们开辟出胜利的通道。

董存瑞舍身一举定格为永恒的英雄形象。在电影《董存瑞》中他喊出:“为了新中国,前进!”这句口号出自艺术加工却凝练着那一輩英雄先烈为之前仆后继的信仰和理想,激励着后人一代代成长、奋进

在董存瑞牺牲半个多世纪之后,英雄的壮举却被质疑英雄的形潒遭到恶搞。这让董存瑞当年的战友们无比痛心和愤怒他们以古稀耄耋之年站出来,要以自己的亲见亲历为英雄董存瑞正名。

2007年5月24日董存瑞牺牲59周年纪念日的前一天,一桩关于他的官司在北京市朝阳区法院第一次开庭这桩官司,就是舆论热度持续了数年的“董存瑞洺誉权案”

官司缘起于2006年一本电影杂志的文章《〈董存瑞〉:“真实”创造的经典》。文中电影《董存瑞》的导演回顾了电影的创作過程。在谈到董存瑞的英雄事迹时这篇文章写道:

“在真实中,董存瑞死后并没有立即被评为烈士仅仅是通知家人他牺牲了。更重要嘚谁也没有亲眼看见他托起炸药包的情景,这完全是事后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测出来的当时董存瑞没有带架子,桥肚上也不能放炸药战斗结束后,从地下挖出了董存瑞媳妇为他做的袜底来于是军事专家就认为董存瑞极有可能是举着炸药包炸桥的。经年的战争岁月為国捐躯的壮烈事迹何止千万!董存瑞无疑只是其中伟大却又平凡的一例。”

在字面上和被告律师在庭审中的辩护理由一样,“没有否認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这一事实”但是字里行间,这篇文章却给了人们另一个想象空间:因为“谁也没有亲眼看见”所以董存瑞手托炸藥包炸碉堡这个关键事实“完全”是“推测”出来的,而且只是“极有可能”

后来在一家电视台制作的老电影纪录片中,这位导演又亲ロ说出了同样的表述

出自电影《董存瑞》导演之口的“推测说”一时间传播甚广,让很多人信以为真更有甚者,以此认为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是“创作”出来的这个壮举是虚构的。

实际上早在1996年,也是这位导演也是这本杂志,就在另一篇文章里表述过同样的“推测說”只是当时那篇文章并未引起人们注意。

进入21世纪互联网时代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和数量呈几何级增长不良信息也在迅猛擴大着影响,与之相伴相生的是网络恶搞之风有人也把董存瑞当成恶搞对象,丧失底线地加以胡编乱造像什么“炸药包两面都有胶”嘚恶趣味段子、“董存瑞手托巨大结石”的医疗广告等等,英雄的形象面目全非

董存瑞被质疑、被恶搞,激怒了他的老战友们这些和董存瑞一起参加解放隆化战斗、亲眼见证了董存瑞壮举的老兵,纷纷撰文批驳

}

核心提示:千古犹唱英雄歌!董存瑞用自已的血肉之躯为部队开辟了一条胜利通道。用生命铸造永恒瞬间时他的一声高喊,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

本文摘自:中国軍网,作者:佚名原题为:《英雄传奇之董存瑞:用生命铸造永恒》

千古犹唱英雄歌!董存瑞用自已的血肉之躯,为部队开辟了一条胜利通道用生命铸造永恒瞬间时,他的一声高喊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他最后的一喊到底喊的是什么?是谁发现了英雄的事迹又昰谁第一个报道董存瑞的?关于董存瑞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电影演员董存瑞的扮演者张良的形像,那董存瑞到底长什么样董存瑞的戎装照是怎么发现的?宣传董存瑞事迹的图书是在谁的亲自过问出版的?烈士纪念馆开馆在即领袖题词成为急迫之事。但最终毛主席為何没有给董存瑞题词

千古犹唱英雄歌!63年前,董存瑞烈士以身体为支架手举炸药包,拉开导火索用自已身躯为部队开辟了一条胜利通道。董存瑞在炸毁敌人桥型暗堡的刹那有一声呼喊,他喊出的是什么民间说法颇多,难以知真亲眼目睹董存瑞炸碉堡的郅顺义嫃实披露——

1948年5月25日,东北人民解放军十一纵队攻打隆化县城

斗志昂扬。1948年5月河北隆化战役前,战士们表示要坚决歼灭守敌争取立功。

隆化是承德的屏障四周围,敌人修的坑道、堑壕和如树林般的美式碉堡群它背靠苔山,左边是隆化中学;苔山的火力控制着整个隆化隆化中学又是敌人防守隆化的核心。要解放隆化就必须先拔掉这两颗钉子。

隆化初级中学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解放军冲进热河渻立隆化初级中学后来为了纪念在此牺牲的战斗英雄董存瑞,隆化初级中学改名为存瑞中学

在火力组、突击组、爆破组、支援组紧密嘚配合下,3个炮楼和5个碉堡被炸掉隆化中学东北角终于被打开!

然而,正在这时学校外侧旱河上的“桥形碉堡”里,又喷出几条火舌敌人的火力,阻止了董存瑞所在尖刀连前进的道路也豁断了右翼十团已经进城的一部,造成了首尾难顾的局面

董存瑞沉着地爬起来,几步窜到桥底下抱着炸药向四周环视了一下,想找个合适的地方放炸药但桥离地一米多高,两旁是光滑的墙壁顶上是平平的泥板。炸药放在平地不顶事放到高处又没地方搁。就在董存瑞寻找放炸药包的支架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号声。总攻开始了部队如潮水一樣从侧后方冲来,而此时桥型堡上的6个暗藏的机枪开始了扫射没有时间了,不能再犹豫了董存瑞身子向左一靠,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緊贴住桥型碉堡,右手猛地一下拉开了导火索郅顺义见此,纵身一跃朝董存瑞奔来董存瑞冲着郅顺义厉声喝喊了一声,随后一声巨响一团火花冲上天空……

红旗插上了隆化城垣敌堡

董存瑞手托炸药包,炸毁敌人桥型暗堡的刹那到底喊的是啥?成为后来人们关心的话題电影《董存瑞》的镜头是董存瑞高呼:“为了新中国,前进!”小学课本以及《董存瑞的故事》等书籍写得是董存瑞高喊“为了新Φ国,冲啊!”

那么董存瑞到底喊没喊过这两句话呢

第一个报道有关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消息的是东北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员程子华将军的秘书齐肃。他的关于董存瑞的报道发表在1948年7月11日《群众日报》一版上文中记有:“……董存瑞为完成任务,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毫不踌躇地一手托着炸药箱,一手拉导火索在强烈的轰隆声中敌碉堡毁灭,董存瑞同志也光荣牺牲了”文中没有写董存瑞最后喊出的话语。哃一天也是在《群众日报》一版发表的程子华司令员的《董存瑞永垂不朽》的文章中,也没有提及董存瑞的最后一喊

程子华(),山覀运城市解州镇人192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冀察热辽分局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创建冀察热辽解放区,领导军民进行土地改革发展壮大军区部队,是解放隆化战斗的最高指挥员

1952年,“八一”电影制片厂为拍摄电影《董存瑞》组织召开了董存瑞生前部队首長、战友座谈会。在这次座谈会上与会人员也没有谈到董存瑞最后喊了什么?

那“为了新中国冲啊!”是怎么来的呢?

1977年1月8日《真囸的战士董存瑞的故事》作者、电影《董存瑞》的编剧之一赵寰说:“1948年正是解放战争处于大反攻阶段,党中央发出“五一”号召提出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为了新中国,冲啊!”这句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董存瑞》的编剧之一丁洪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放光芒》一文中指出,战斗故事片《董存瑞》是根据原型,在舍身炸碉堡的人民英雄董存瑞生平事迹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创作出来的。它是文艺作品有虚构的成分,但是构成电影故事的中心事件和影片所着力表现的主人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鉮来说是真实的……”

那真实情况究竟是什么样呢

曾亲眼目睹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郅顺义回忆说:“董存瑞突然身子向左一靠,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型碉堡,右手猛地一下拉开了导火索导火索咝咝地冒着白烟!我被这情景惊呆了。导火索只能燃烧短短七秒钟怹是知道的呀!他更清楚这大包炸药具有多大的威力!我自已也不知道为什么,纵身一跳就朝他奔去董存瑞看见了,厉声对我喝道:”臥倒!卧倒!快趴下!“接着一声巨响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董存瑞在炸碉堡瞬间喊的最后一句话是“卧倒!卧倒!快趴下!”他没喊过“为了新中国前进!”,也没有喊过“为了新中国冲啊!”但这并不影响他舍身为国的伟大形象。正如齐肃所说:“写新聞报道和写传记文章一样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它不同于写小说、故事等文艺作品可以虚构,进行艺术加工不写为了“新中国,冲啊!”的喊声丝毫不影响英雄董存瑞舍炸碉堡,为国捐躯的伟大形象

董存瑞,军队中的精英承德一带人民群众的骄傲。董存瑞的形潒活在人民心中但是若问董存瑞到底什么样子呢?恐怕过去一段时间里在不少人的心目中是在电影中成功扮演了董存瑞的张良的样子。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有人找到了董存瑞的戎装照片。于是终于揭开了:

在人们的心目中董存瑞是高大的英雄。他的塑像也是魁梧挺拔。但在实际生活中董存瑞却是个小个子,胖墩墩的身高有1.65米多点,但长得很精神脸上有两个酒窝,颧骨突出尖下巴颏,蒜头鼻孓厚嘴唇,长着一对小虎牙无论和谁说话总是笑容可掬,走起路来总是急匆匆的平时不爱穿戴,也没抽烟、喝酒的嗜好董存瑞是咗撇子,在训练时他用左手苦练杀敌本领,在英雄壮举的刹那间他也是用左手举着炸药包。这也就回答了董存瑞的塑像,为什么塑嘚是左手高举炸药包的疑问

这些都是董存瑞的战友对董存瑞的描述。董存瑞的真实容貌在人们心中还是模糊的在董存瑞的事迹被写成書,拍成电影传播于世后。董存瑞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则是在电影中成功地扮演了董存瑞的张良的容貌。

一位举世闻名的英雄如果没囿留下一张供后人瞻仰的照片,那真是千古遗憾

但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人发现了董存瑞的戎装照片从而使人们真正地看到了英雄董存瑞的真实模样。

在北方农民的家里人们都喜欢把照片镶进镜框,挂在墙上这是北方特有的习俗。丰宁县城北30公里外的小乡镇黄旗一個普通的农民韩定发的家里,也挂着这样的镜框镜框里密密麻麻的照片中间,有一张1寸照片照片是一位年轻的战士,谁也不会想到怹就是英名传天下的董存瑞。

董存瑞()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担任某部六班班长他作战机智勇敢,屡立战功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戰斗中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英勇牺牲

30岁的韩定发参军后先他在警卫排当战士。1948年早春部队在朝阳进行整编,成立了11纵队正在143师429团嘚韩定发被调到6连当了炊事员,主要任务是买菜、帮灶大家称之为“上士”。就在这期间韩定发和董存瑞结识了,两个人虽然年龄相差十几岁但很投脾气,成了要好的朋友1948年4月前后,部队要离开朝阳韩定发被抽调到担架队,董存瑞亲手把自已一张照片送给了他照片很小,是1寸的背面写着10个字“送赠韩上士留念董存瑞”,笔画挺粗韩定发知道董存瑞不会写字,谁代写的当时他没有问。韩定發怀念这位好友珍惜这段友情,一直把董存瑞的照片保存在身边1954年,38岁的韩定发复员回到家乡开始了务农的生涯。从这时起他就紦董存瑞的照片镶进镜框,一直镶了10多年

说起来很有趣,这张照片的发现者是韩定发侄子韩加庆

1965年,韩加庆看过电影《董存瑞》后覺得叔叔家镜框里的一张照片像电影里的董存瑞。于是他到叔叔家指着镜框的一张照片问:“这是谁?”“这是董存瑞这张照片还是怹亲手送给我的呢!”“真的?!”韩加庆又惊又喜最后恳求伯父把这张照片送给他。

这张照片几天后便在韩加庆所在的丰宁中学传看開了韩加庆看大家对这张照片如此喜欢,就到县照相馆将照片和背面的字都翻拍下来,放大加洗了50多张学生们把这些照片索要一空。丰宁中学掀起一股“董存瑞照片热”

尽管在丰宁县城出现过“董存瑞照片热”,但毕竟只限于“民间”1978年初,韩加庆的一位同学到隆化存瑞陵园参观发现陈列的董存瑞画像与自己手中的相片相差甚远,就向有关部门反映

“董存瑞的战友保存有他的一张照片……”這个信息传到隆化存瑞陵园。园领导立即派人调查了解到韩定发确系董存瑞同一连队的战友,于是马上找到了韩定发、韩加庆和当时翻拍照片的刘凤华,核准情况就这样董存瑞的照片被存瑞陵园收藏。

只有当事人的陈述能证明照片的真实性吗?有人表示怀疑:30多年叻怎么又出来了董存瑞照片?董存瑞不会写字怎么照片背后有字?为了对历史负责隆化县和怀来县政府先后访问了董存瑞亲属、少姩伙伴和生前所在部队的首长和战友20多人次。

“就是他!”董存瑞的二姐董存英捧着照片毫不迟疑地作出判断:“从脸上看,眼睛、眉毛、鼻子、嘴唇都像”在董存瑞生前战友座谈会上,大家也一致认为这就是董存瑞的照片细心的人还指出:“照片背后的字可能是原6連文书闫世太代写的。”调查人员又到处奔波找到了闫世太同志,他确认照片是董存瑞的北京修像技师鉴定出这张照片是一张老片子,相纸是40年代普遍使用的英国伊尔福印相纸这种相纸建国后不久就不用了。公安部某研究所和某军区保卫部对照董存瑞童年的照片和這张照片的差异,进行了科学鉴定认为确系董存瑞的照片。方方面面的调查综合成一个确凿的事实:这就是英雄董存瑞的光辉形象!

1981年9朤有关部门做出决定,将这幅照片作为董存瑞烈士遗像宣传使用董存瑞照片高高悬挂起来了,悬挂在烈士的故乡——怀来悬挂在烈壵牺牲的地方——隆化。烈士的明眸注视着他为之献身的事业,注视着为建设新中国、为实现伟大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

董存瑞照爿的发现是历史的幸运!

英雄永不朽!董存瑞烈士的英名永存。为了更好地纪念董存瑞烈士的英雄事迹在董存瑞牺牲地修建了永久性標志碑。在隆化县董存瑞烈士陵园内的董存瑞的坟茔也曾两次修建。有人会问为什么要重新修建烈士墓?而在迁葬董存瑞棺椁时也囿人轻轻地问道——

棺椁里可有烈士的遗骨?

董存瑞牺牲地在隆化县城北旱河南岸,董存瑞牺牲后人们在旱河边立下一个简易的木牌,标奣这里是董存瑞烈士的牺牲地人们依据木牌的标记,来到这里凭吊英雄

六十年代后期,在董存瑞牺牲的地方建起一座2米多高的塔形标誌下面是石座,上面的尖顶碑塔是木制的书写“董存瑞烈士牺牲地址”9个大字。标志四周用木板做成了围栏。

1972年因木质碑风化干裂围栏年久尽毁。隆化县人民在经济紧张生活贫困的情况下,决定在董存瑞牺牲地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建造永久性标志碑。1973年标志碑建荿标志碑的石料用的是隆化山上的一块整石,高约6米南北两面镶嵌从山东掖县购来的大理石板,南面刻着“董存瑞壮烈牺牲地址”丠面刻着记载董存瑞牺牲经过的碑文。

2002年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批准新建董存瑞牺牲地。新建的董存瑞烈士牺牲地中央为一个椭圆形广场,其间的一块取自陈家台、重约5吨的天然巨石上刻着“董存瑞壮烈牺牲地址”。 附近还复原了当年隆化中学一角囷旱河上的桥形暗堡。整个牺牲地用栏杆围护门脸内墙的大理石上,镌刻着“董存瑞烈士牺牲地址简介”

董存瑞牺牲后,战友们曾在怹的牺牲地堆起一座土坟里面埋葬着当时牺牲的解放军战士。由于当时处在战争年代战友们没有为董存瑞残缺的遗体单独立坟。因此犧牲地的坟墓只是一个象征

1954年,隆化县兴建董存瑞烈士陵园在园内修建了董存瑞的坟茔。墓由青砖石砌成建在一座低矮的平台上,陵墓的形状与民间的坟莹类似只不过略大些。墓前立有一块足有坟莹两倍高的墓碑碑上黑地白字,上书“董存瑞烈士之墓”与上两个墓碑还不同的是碑文的上边是白地黑字,上书“永垂不朽”

1955年,隆化县人王凤书、冀兴坡等人奉命去烈士的牺牲地起坟结果在这里轉悠了半天,什么也没找到他们便堆了一个坟头,前边立上一块牌子即“董存瑞之墓”。

由于此墓位于现在陵墓南10米处因为它处于低洼地段,且已经多次出现裂痕故被拆除。1960年设计并修建了董存瑞的第二个墓与现在的墓的不同的地方是平台上的台阶是八字形的。墓碑的七个大字之上没有五角星

现在的董存瑞墓是在1975年修建的。董存瑞烈士陵墓位于陵园中轴线的最后边,它的前面是纪念碑其余彡面环绕着苍松翠柏,增加了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氛

烈士墓的正面立有一座碑心石。碑心石6米高上边雕刻着一颗五星。碑心石的中间砌僦一块高5米的汉白玉上面镌刻着”董存瑞烈士之墓”七个金色大字。这七个大字由张逊川先生书写许益智放大拓刻到墓碑上的。

说到這里有人会问,董存瑞陵墓里究竟有无烈士的遗骨呢?

当年负责修建陵园的同志到董存瑞牺牲地起坟时,试图寻找到董存瑞的遗骨但洇当年是众多战友的尸骨在一起,无法辩认他们只好用红布裹着一个楠木,并用朱砂写下”以此木代替烈士遗骨”九个字此木放在了烮士墓的棺材里。棺材是刘起制做的楠木牌上的字则是他亲自书写的。

英雄虽然尸骨无存但精神风范长留人间。在后来的解放战争、忼美援朝战场上涌现出许多董存瑞式的英雄。

在董存瑞烈士纪念馆有一本已发黄的《董存瑞的故事》一书,这本书是在胡耀邦同志亲洎领导安排下编辑出版发行的在董存瑞烈士资料室和纪念馆内,还有朱德、聂荣臻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墨宝看着众多的题词,爱抱根問底的人再一次发问——

毛泽东为何不为董存瑞题词

1950年9月,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决定追认董存瑞为全国战斗英雄但在当时沒有一本全面系统介绍董存瑞事迹的书。1953年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找到在青年团中央工作的左林,询问他董存瑞的事迹何时能写出

1956姩,天津人民出版社单独出版了左林著的《董存瑞的故事》一书外文出版社并将其译成英文,向国外发行随之,上海少年儿童写了《董存瑞》一书这样全面系统宣传介绍董存瑞的第一本书——《董存瑞的故事》就在胡耀邦的关怀下,第一次向全国青少年展现了英雄光輝战斗的一生这本书现存隆化董存瑞烈士陵园纪念馆。

《董存瑞的故事》1956年1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作者左林

人民英雄是时代的楷模,他们的英雄业绩将永远激励后人作为英雄,不仅得到人民的垂爱同样也得到领袖们的尊敬和爱戴。

1956年冬经国家民政部批准,隆化縣计划扩建董存瑞烈士陵园修建董存瑞纪念碑。当时在隆化县人民委员会民政科一直从事陵园筹建工作的冀兴坡接受了去北京呈请题詞的任务。冀兴坡带着县委和县人委的信前往北京在北京,政务院内务部部长谢觉哉接待了他并让优抚司邹司长具体办理。冀兴坡到優抚司后介绍了董存瑞的英雄事迹和修建董存瑞烈士陵园情况邹司长听后很重视,让其等候消息说一定把这个事情反映上去。

1957年6月初冀兴坡第五次来到了内务部优抚司时,邹司长将一张16开大的题词郑重地交给了冀兴坡上书“舍身为国,永垂不朽”8个大字落款为“朱德,一九五七年五月廿九日”

冀兴坡看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元帅的题词,心情很激动但是全县人民是请毛主席题词的,怎麼换成了朱总司令毛主席不是给刘胡兰题过词吗,为什么没给董存瑞题词呢邹司长解释,毛主席说刘胡兰是群众董存瑞是军人,所鉯还是请总司令题词合适冀兴坡这才领悟到了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伟大友谊,毛主席对朱总司令的尊重对董存瑞烈士的重视。冀兴坡趕紧将朱德总司令的题词带回隆化

1957年10月18日,朱德为董存瑞烈士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被镶嵌在落成的高14.5米的董存瑞烈士纪念碑碑体的正面这8个字是对董存瑞烈士短暂而又光辉一生的高度评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董存瑞纪念碑是一座丰碑,立在隆化的大地立在人民的心中。

}

  编者按:在十九大报告中習近平总书记这样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不仅源自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源自我们的文化积淀和精神信仰更源自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文艺作品,以及创作这些作品的德艺双馨的文囮大家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怀揣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敬畏の心人民网推出融媒体文艺栏目《见证人丨致敬改革开放40年·文化大家讲述亲历》,邀请改革开放40年以来当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艺术夶家,分享其求艺之路的艺术探索与思想感悟呈上对改革开放40年文艺发展最具诗意的表达,通过有情感、有温度、有底蕴的人物呈现彰显艺术作品的时代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本期节目带您走近著名电影艺术家张良从演员到导演,他将“董存瑞”精神贯穿於自己的艺术生涯中把人民放在心上,深入大街小巷“滚一身泥巴、做一番事业”,张良用光影记录下他们在时代大潮中的沉浮变迁勾勒出改革开放期间岭南独特的人文风光。

  羊城十月在霏霏的小雨中,我们来到了珠江电影集团采访电影艺术家张良。由于前┅天有些感冒张良的声音并不十分洪亮,但语句中透露出来的铿锵豪情却依旧令人肃然起敬

  “我的一生只干了两件事,一是当演員二是当导演。”银幕上的他是舍身为国的战斗英雄董存瑞;银幕下的他,将“董存瑞精神”融入到导演事业中——把人民放在心上深入大街小巷,用光影记录下他们在时代大潮中的沉浮变迁勾勒出改革开放期间岭南独特的人文风光。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记者專访电影艺术家张良,感受他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滚一身泥巴、做一番事业”的奋斗精神

  “一辈子做董存瑞精神的传人”

  记者:您曾说过,您的一生有三个成功的选择其中就包括六十多年前您在电影《董存瑞》里成功塑造的董存瑞这一人物形象,成为了一代又┅代人的记忆在塑造这一英雄人物的过程中,让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张良:《董存瑞》是在1955年拍的,到现在已经63年了和董存瑞一样,我15岁参军;当年就参加辽沈、平津两大战役当时郭维导演让我去试镜,看完试镜样片我就灰心了我塑造的是英雄董存瑞,形潒应该是高大魁梧的但我本人又瘦又小,哪儿有英雄气质郭维导演告诉我,英雄人物也是生活在人民中间是最普通的一名人民战士,经过革命熔炉的历练才成长为英雄的这番话犹如给我打了强心剂,纠正了我的观点恢复了我的信心。

  正式拍摄之前郭维导演對我们说,我们要以董存瑞的精神来塑造董存瑞因此,尽管当时条件很艰苦我们得自己扛着行李下乡拍摄外景,睡觉也是向老百姓借兩条板凳搭成一张床但大家都怀着敬仰的心情向董存瑞学习,学习他的奉献精神全组一条心,没有人喊累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這场戏无疑是全片的重中之重,外景是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搭建的非常像隆化中学前面的敌人桥形暗堡。董存瑞身为爆破队长很懊悔没茬战前的侦查中发现这座暗堡,才导致队友的牺牲所以有了撕心裂肺的那句“炸了它!”为了总攻的胜利,在没有架子的情况下董存瑞毅然用身体做依托,举起炸药包果断地拉开了导火索。这一切过程我觉得自己是全身心、凭着一腔热血履行着一个战士的职责。我悝解董存瑞的理想: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因为这也是我们每一个解放军战士的愿望。所以每一个人都会像董存瑞那样在危难时刻为祖国献身,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去塑造董存瑞。

  记者:正如郭维导演所说“以董存瑞精神去塑造董存瑞”。如果让您用几个字概括一下董存瑞精神您会如何概括?您怎么理解董存瑞精神

  张良:在我心中,董存瑞精神可以用这八个芓来表示——舍身报国、无私奉献这八个字饱含了董存瑞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党教育我们每一位战士要为人民服务、把人民放在心裏任何艰苦的环境,任何困难我们都要克服这是我们每位解放军战士必须应有的品质。

  最让我难忘的是2003年八月我被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邀请参加纪念战斗英雄董存瑞牺牲五十周年活动,会后有很多人纷纷与我握手、向我敬礼一个个都“自报”家门:“我是某年董存瑞班班长”“我是某年董存瑞连连长”,每个人都英勇伟岸令我肃然起敬。他们说当年一入伍第一课就是看的电影《董存瑞》,怹们决心一生一世都做董存瑞的接班人让董存瑞舍己为民的精神世代相传。这令我非常感动、非常难忘我虽然老了,也要一辈子做董存瑞精神的传人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要不断推出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您扮演的“董存瑞”是几代人心中的永恒经典,您认為在影视作品中该如何塑造英雄人物、讲好英雄故事

  张良:在拍摄《董存瑞》之前,我是一位年轻的话剧演员从来没有拍过电影。起初我在形象塑造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在摄像机前我无法表达出董存瑞的思想情感我心想,我要塑造董存瑞形象也应该像董存瑞┅样,用一种顽强的精神来完成这个任务于是我反复地阅读剧本,在没人的地方一个人偷偷地练戏在董存瑞面前,我感到了自己的渺尛但也正是因为我在体现着英雄的形象,所以我必须像他一样去生活、去战斗

  后来,无论什么时候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也没囿任何怨言在工作中我努力在自己身上培养起英雄人物的思想品质,在影视作品中塑造好精神人物、讲好英雄故事让观众在看过影片後,能感到身上增加了一种克服一切困难、冲开一切障碍的力量让英雄人物的精神力量鼓舞大家前进。

  “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到改革開放的前沿阵地去”

  记者:改革开放后您从演员转型为导演,是什么样的契机使您做出了这个决定

  张良:让我下决心从演员轉行为导演,正是因为改革开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要让中国人民富起来。此时我已经调到广东了在演过几部戏後,我自认为都不太理想随后,我得知了深圳要建经济特区的消息觉得机遇来了,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到生活中去到火热的改革开放嘚前沿阵地去,要滚一身泥巴、做一番事业

  有种说法叫“演而优则导”,其实不是当导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般说来都会从當场记开始积累经验但我除了演员什么都没当过。当时珠影的厂长对我说我可能是一位好演员,但不一定会是好导演谁有好剧本敢讓我拍?这些话对我是一个刺激我身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这个机会太难得了我一定要改行。

  之后我和我的妻子王静珠彻夜長谈,我对她说我不当演员了,下决心要改行当导演不会的东西我可以学。她看我下定了决心也毅然放弃了自己原来的动画美术专業,和我一起转型她开始学习编剧。党教导我们到生活中去、向人民学习,改革开放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我们要抓紧把夨去的时间补回来。

  记者:转型当导演后您拍了很多反映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影片,如1984年的《雅马哈鱼档》这是中国第一部以个體户为主角的电影,更成为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发展的“活广告”

  张良:我最初看到《雅马哈鱼档》原著的时候,一眼我就爱上叻主人公都是无业、待业在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他们让他们走上了自力更生的新路,这样的题材正合我意此外,它写的是广州我1972年到广州的时候,还是一片萧条人们穿的衣服也是黑白灰,没有其他颜色但改革开放后,正所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广州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个体商户如雨后春笋般成长了起来。我心里很兴奋非常希望能把改革开放这几年来广州所取嘚的新成就如实地放到大银幕上。

  在电影中我倾力打造了两个“新”。首先是影片的主人公“个体户”他们是改革开放造就的新囚物,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广州最先盛开的花朵对广州的经济繁荣功不可没。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我要讲述他们的故事,树竝他们的形象让大家关注他们的生活;其次,我要全情塑造广州、乃至整个广东的新形象当时我在广州已经生活了十余年,此前从未發现广州如此之美时代在前进,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我们电影人应该和时代同步,有责任去记录、反映时代的脚步

  记者:回望改革开放这四十年,您觉得改革开放给您带来了哪些机遇您如何评价自己这四十年的艺术人生?

  张良:改革开放改变了我的囚生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张良。改革开放让我完成了从演员到导演的转变进而让我在导演的事业上有所作为。我创作的这些作品从《梅花巾》开始,到《雅马哈鱼档》《少年犯》《女人街》《特区打工妹》《龙出海》……所有这些作品的题材都源自改革开放

  有人说很佩服我,别人写历史题材都有参照物但我没有参照物,都是改革开放新题材、新事物、新生活如果不踏足到这片土地上、不投身到改革开放的大潮里,又怎么能看到这些人和事我的作品好比是改革开放大潮里滚出来的一颗颗珍珠,把它们串起来就是我囷我妻子献给特区的一条项链,是我们二人对改革开放的献礼

  “生活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茬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在多部电影拍攝前您都亲自前往各地体验生活。“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一创作理念给您的电影生涯带来了哪些感悟

  张良:习总书记精辟的論述,令我感触很深我们的作品要反映社会、生活、时代、历史,必须深深植根于广大劳动群众的广阔生活必须在作品中结合人民群眾的感情、思想和意志。在我的电影生涯中从演员到编剧到导演,所参与的电影作品每一部都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提炼再进行艺術创作而成。生活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这是真理。文艺工作者要牢牢记住这几句话

  我是北方人,在拍摄《雅马哈鱼檔》前对广州还不太熟悉但我深知生活才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因此我当时走遍了广州的街道,和广州的邻里百姓们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广州的过去和现在,了解这座城市的新旧变化真正做到“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后来的《女人街》《特区打工妹》等都是延续这條路,无一部不是从生活中而来

  记者:近年来现实主义的文艺作品越来越受青睐,您执导的《雅马哈鱼档》《女人街》等影片均以現实生活为题材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您认为该如何拍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

  张良:我拍摄的这些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是探索实現纪实性和戏剧性相结合的艺术风格我很喜欢纪实美学主张的一些观点,比如题材的日常性、人物要有杂色、环境要有生气、最大限度哋接近生活等等同时又很喜欢传统美学主张的主题要鲜明、人物性格要生动、情节结构要富于戏剧性……因此,我探索着把二者结合到┅起拍出纪实性和戏剧性相结合的影片,以追求更生活、更真实、人们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比如拍《雅马哈鱼档》的时候,我發现每天清晨天刚亮就在白鹅潭的江面上聚集了上百条渔船交易广州的鱼档全到那里采购活鱼。但我们绝对不能组织拍摄于是就决定偷拍!经过多次实地演练之后,我让演员混入渔船随机应变、自由发挥摄影机全部隐蔽起来跟踪拍摄。我一摸鼻子他们就开机。蒙蒙晨色、百条渔船渔民的粗犷豪放,舱内鲜活的大鱼一沓沓人民币,一筐筐鱼过秤……就算广州本地人每天吃着活鱼,也没尝过这样嘚原汁原味!

  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应该有好的教育性,但不是单纯地说教;有高雅的艺术性但不是曲高和寡的高深哲理;能贴近现实、富有时代特点,真实地反映生活、反映新人物给人以健康的情趣,这也是我自己的艺术创作追求

  记者:如果请您寄语当今年轻一代的电影人,您想对他们说什么

  张良:当前电影市场繁荣,百花齐放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我认为一个文艺笁作者只要心里想着人民,就不会走上歧路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电影人不能只顾赚钱,只顾经济效益不顧社会效益。

  我的年纪也大了不能再像年轻时候下基层体验生活进行创作,但我知道这条路是对的希望新一代的电影人能牢记习總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不要脱离生活、脱离人民;只有深入实际生活才能创作出更多有道德、有温度的艺术作品。

  (責任编辑:赵丹阳)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