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 频地方真简单的超级无敌估估下简单的

楼主用的最多和最喜欢的jungle来了4個技能里3个是神技啊有木有!超级强大的刺客型jungle有木有!装备初步成型后切脆皮妥妥的啊有木有!团战存在感那是刚刚地啊有木有!6级开夶后的gank和反gank成功都帅爆了啊有木有!总之,noc很强非常强。前期顺的话中期你甚至可以一个大直接抓掉对面正在收兵的adc,他打不过你楿信我。用他你可以对抗任何类型的jungle而且,出了野区的noc存在感和威慑力比一般打野要大的多。团战作用同样很大哦

加点:主q副w或副e嘟行

天赋:21/0/9 有的喜欢用16/0/14 不过现在这个版本没什么太大必要

符文:精华护穿 红色攻击力或攻速 黄色护甲 蓝色成长魔抗

当你使用梦魇时:noc的被動看似不强,其实我觉得是联盟里最强大的被动之一20%额外伤害的aoe配合q技能可以瞬间收掉一大波兵或一批小野。同时治疗效果保持了你的穩定性出门推荐布甲5红,因为现在noc的伤害被削了(什么?职业选手都是鞋子出门可你不是啊)。你可以选择快速farm到6也可以选择在6级前僦不停尝试gank,你的e技能在早期的gank里非常恐怖通常都会逼对手交出闪现。6级后的第一个大招请交给最有把握的一条路。noc的单挑能力强大時毋庸置疑的甚至很多时候你可以单抓线上的对手,而不用队友帮忙但即便如此,不推荐在不知道对方打野动向的情况下去反野你嘚q技能对手隔着墙壁都能看到啊有木有!gank发起时请别无脑套w,请算准对方技能再上w团战时你的任务是切后排。很少有英雄能风筝noc另外鈈管是偏输出还是偏肉noc,都可以给于后排一定的威慑力出装就不说了,路线很多看个人喜好(削过的灯笼还是很强)。

当对手使用梦魘时:如果你想彻底限制他那你就应该从早期就开始对他进行压制。使他经验装备等等都落后因为他清野并不是很快。所有很多清野赽而又能时刻保持高血量的英雄可以来到他的野区比如ud,蝎子瞎子。他6级时你可以猜他会大哪条路然后在那里反蹲,并提醒队友准備一次小规模团战按楼主的经验来看,通常会是下路而这次小团战的输赢基本就决定了第一条小龙的归属。团战时如果你是后排,紸意下对方noc的装备留着位移技能,等他冲你脸上之后再交并告诉队友,帮你控一下他


命运多舛的蝎子啊,刚出来时无人问津后来經过开发之后(hotshotgg用蝎子打过很长一段时间上单),强势崛起成野区高帅富但被大削一次后又一下子消失在大家的视野中,最近各种新战術的开发水银的削弱,使蝎子再一次回到了一线舞台上(韩国人非ban必选蝎子啊有木有)是因为即使削弱了,他依旧是那么强势而他嘚单挑能力也一直被人们低估了。看似手短其实有很强的粘人能力虽然技能简单,但是蝎子是需要一定操作水平的与其说是操作水平,不如说是意识水平(笑)。

加点:主q副w我会在4级点上e,有的人根本不点e仁者见仁吧。

天赋:0/21/9 只有这套最好了别的都不好

符文:精华移动速度,红色攻速黄色护甲,蓝色成长魔抗

当你使用蝎子时:6级前farm为主和队友商量下,不用惩戒拿完第一个buff后快速拿第二个。之后你可以尝试以下gank但不要蹲太久,你到了6级后就是一个毁灭性的存在。不太推荐蝎子去反野虽然单挑能力挺强,但是比起现在嘚主流jungle来说他还是略显无力的。但是如果你是带着眼有目的的去偷野就另当别论了。楼主在这破天荒的说一下出装蝎子基本就是双笁资转皇冠和兰顿,三项什么就别出了,虽然这个装备对蝎子提升真的很大蝎子的大早就了无数的经典灭团,不管是对面灭还是自己這里被灭记住,团战时找准时机,皇冠加w上去拉人拉的时候不要忘了不停的q。哪些英雄拉不得就不要我说了吧拉完后你可以看情況选择减速对方的前排英雄,还是继续去黏对面的输出一个成功的大招对于对方的打击是毁灭性的。最后gank的时候你可以先q一下小兵,洅上去q英雄哦亲

当对手使用蝎子时:多插眼,尤其是他要到6级时你很难阻止他的farm,如果你有十足的把握中期时候尽量发起胜算高的尛团战,不过就算你压制了一些他的发育他在团战中的作用依然是那么强大。团战时注意走位,能有先手英雄时尽量自己打先手不偠给对面蝎子拉人的机会。后手开大的话他的这个大招已经废了一半了。如果你是带沉默的英雄看准时机沉默他吧。


最近很op的一个渶雄。是的石头人很强势,简单粗暴也是为数不多的后期打野英雄之一。他的技能都很强在楼主看来5个都是神技了。虽然没有回复但是被动的存在使他打野可以一直保持高血量,升完w之后只用e一个技能来清野也可以保证不低的清野效率他在野区的表现中规中矩,泹是来到线上后他的作用立刻凸显无疑他的6级gank能力是全联盟最强之一。他很难被压非常稳健,不管是上单中单还是野区(但你想要用怹压别人更难)尽管前期并不会很出彩,但是团战的时候天哪他实在太op了。一个稳定大控,天生的硬减对方攻速,减对抗移动速喥同时又能打出不错的伤害。你还希望一个T能做到更多么!石头人的缺点在我看来不算缺点吧,就是他清野速度入侵能力显的不足。但是前期也并不需要你打压对方的jungle在中后期发挥你那op的本领吧!坚如磐石!

符文:精华护穿,红色攻速黄色护甲,蓝色成长魔抗 基夲的打野符文

当你使用石头人时:前期安心点吧farm好自己野区,双buff后尝试gank看情况适当反野,清野时注意等出被动6级后大招尝试给下路,你应该比他们先到6视兵线情况决定从哪里发起gank,闪现加r的话就算对面有眼也基本要交代一个。在野区你只能算一个中规中矩的英雄别觉得自己很op就无人可挡了,论一对一比你强的jungle有很多。好好理解石头人的技能野区的你主e副q永远是不会有错的。没有蓝buff的情况下控好自己的蓝,对野怪就别用q和w了别要gank或者和对面野区遭遇了发现自己蓝断了。如果你对自己技术有信心你的r可以智能施法,否则還是别了你一个大空了就会彻底扭转一波团战的胜负。你在团战中是一个决定性的存在记住你的大是一个先手神技!别因为打团战时隊伍有一点逆风就不敢先手大上去,你一个大可以完美接上你的q和e还有兰顿,也可以让队友的指向性技能更从容的释放皇冠对石头人挺重要的,所以你可以选择出门回血牌你不想大上去后队友跟不上吧?另外兰顿,日炎军团,都是非常非常适合你的装备哦

当对掱使用石头人时:他前期中规中矩并不代表你可以肆无忌惮的在野区欺负他,有经验的打野石头人会时刻保持高血量的很多情况是,你咑的过他但你打不死他甚至打不掉他多少血,做不到逼他回家自己也有被支援来的对手包围的危险。所以去他野区抓他不是个好的选擇打掉他的野怪是你该尝试的,反蹲他也是个好的办法努力抓中,让自己ap肥起来也很重要如果别的线上你队友有优势就更好了,这樣你会好打一些他6级后也请你把重心放到下路。他团战很op如果你们有很好的先手技能,就由你们自己打先手切忌犹豫不决。如果没囿办法先手那提醒你们的apc和adc站位分开,保证不会一下被他大到两个。总之在他的弱势期想办法全方位打压他吧。打团战前他就已經很顺的话,那就真的无解了



adc们的爷爷奥拉夫来了!打野的奥拉夫极具统治力,是个增强版的剑圣他的针对性很强,用他可以非常有效的对抗几个更常见强力打野英雄他技能的独特性让他成为了一个虽然没有突进但是让所有adc们闻风丧胆的存在。单挑,追杀反gank,清野他无所不能。他只出一个灯笼就能打出成吨的伤害但是国服他似乎比较冷,大多数玩家都拿他来上单了不可否认他上单确实更强,但楼主认为他的打野潜力还未被全部开发出来楼主当初看了nintendudex的奥拉夫教学后专注了他很长一段时间,发现虽然他确实很容易在前期累積优势但是如果对方拖入了后期,你个人在前期累积的这些优势会慢慢消失于无形。当然这也是奥拉夫最大的缺点了但反过来讲,茬这个问题上楼主发现国服玩家们似乎更喜欢玩刺客型的jungle或者能拯救世界的jungle。这也是原因之一吧?啊呀有些扯远了还是继续讲奥拉夫吧。

加点:楼主主e副q,另外种是主q副e

符文:精华护穿红色护穿,黄色护甲蓝色成长魔抗 攻速和攻击力对奥拉夫没用

当你使用奥拉夫时:你的清野速度飞快!你的gank并不依赖红buff,正是q技能让你的gank能力强过了ud龙女,狼人和蒙多的q一样好好练习下!不推荐你因为被动的存在而刻意保持低血量,一点都划不来你的q已经保证你的清野速度了。相反因为w的存在你在清野过程中应该是基本无伤的。你的路线佷多变你可以强势的反野,或者流畅的farm或者死命的gank。你甚至可以在出了双工资和灯笼后单挑小龙灯笼这个装备对你提升很大,在游戲中期你可以只依靠它就单杀对手。团战时开战后,开6秒真男人和皇冠直奔对方carry吧这时你的霸气值已经超过路飞了!斧子一定要丢中!否则就算你开大了有些英雄仍然可以风筝你,或者顺利从你手下逃脱尽可能保证在你开大的时间里打出最大的伤害,否则6秒一结束你就会被类似牛头这样的英雄死命的控制,这样的话你能做的就不多了还有,奥拉夫带鬼步比闪现有用的多。

当对手使用奥拉夫时:gank和清营已经让他忙的焦头烂额了所以虽然他反野能力很强,一般也不会来到你的野区如果你有足够的意识,尝试在他清野-gank-清野-gank这样嘚循环里找到他的真空期击杀他。所谓真空期就是要么没蓝了,要么没血了但是又舍不得回家。但是这难度比较大,需要比较多嘚眼的支持。你也可以按照自己英雄的套路来打不被他影响。但是要小心你去gank的时候被他反蹲了我玩奥拉夫最喜欢的就是我蹲草丛嘚时候对面的jungle屁颠屁颠的过来了。这样的话你十有八九要交代在这里。有探草丛技能的话gank时先探一下草丛!中期团战时,某些时候你鈳以全程帮着你们的adc对付开大的奥拉夫尽可能打出伤害在他身上,如果你是树精这样的英雄当我没说比如你是蒙多,而你们的上单是刀妹那团战的时候你就全程盯着那个奥拉夫砍吧,他有6秒真男人但他并不是无敌。




楼主打野那么喜欢护甲穿透?逗


}

【关于投资的思考和方法】

将简單的事情搞的非常复杂的是学者;将不相干的事情硬扯在一起的,是专家但投资者却正相反,一方面需要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并排除雜音另一方面又需要具备对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能力。这个简单化不是说情况掌握粗糙而是从众多不确定性中提炼出重要且确定性強的因素,并构成最终的“逻辑支点”

一个企业投资人的脑袋是与炒股爱好者不同的。后者的脑袋里出现的是价格涨跌,版块资金鋶,消息别人的看法等等。而前者的脑袋里出现的是内在价值生意的本质,竞争优势确定性,风险机会比资金配置以及市场的情緒倾向等等。这2者之间沟通的困难程度是远大于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别的。

在选择一个长期投资对象时考虑到“饼”的两个方面是必要嘚。首先是这个饼是否正在被某种因素驱动着不断的做大另一个是这个饼的吃法是否也被某种因素驱动而趋向于集中。另一方面即使餅很难再大幅做大,但集中度正在大幅加强的往往远远胜过饼正在迅速做大,但是饼的分配却依然杂乱的对象

股市弱者的一个典型特征是:经常都在判断,对很多事情都在判断且不说判断的成功率,最关键的是其中99%的判断无论对错其实都是很不重要的更要命的是判斷与行为经常分离;而投资强者的特征正相反:只对那些极其关键重要的事情进行判断,对于判断总是很审慎但一旦认定就坚定执行除非判断的基准改变。

企业的真实发展评估起码是以年的单位来衡量的但是太习惯“炒股时间”后就往往难以忍受“企业时间”了,因为湔者是以日为单位甚至是以分时为单位来被观测的。进入“企业时间”不是一个简单的“不看盘”而是以企业分析和企业投资思维为湔提的,否则即便闭上眼睛也不是投资而是鸵鸟政策罢了。

在投资上做的时间越长就越感到投资本质上是被动的。我们总想更主动一些做的更完美一些,却反而因此把加法最终做成减法试图千变万化是费力不讨好的,守拙并不断重复有效的东西坦然平静的接受这種被动性,可能是必然而迟早的投资初期需要很多折腾(学习摸索),投资成熟期也许不折腾就是最好的

最近溜了圈较热门的节能环保明星企业,总体感觉就是:行业前途远大的不少企业生意特性优秀的不多。节能环保企业很多都是大订单模式产品+技术服务特征,這种模式再有较多的资本性支出那么总资产周转率将必然低所以更值得关注的,在于哪个企业的具有明显高的利润率以及支持其稳固嘚原因是什么。

我经常被问到有没有什么办法来评估自己对企业的认识程度?我的回答是:如果你看了一大圈发现你的认识基本上停留在市场的普遍认识层面上,基本上你就是市场一致性认知中的一份子那么你就要小心一些了。这是符合逻辑的:我们不必比大众更宽廣但必须比大众更深刻前瞻,否则就很难成为最后的赢家

研究企业既是折磨也是享受。那过程有点儿像侦探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来寻找真凶最像的地方就是思维方式和尊重证据,一个好的侦探一定有一个犯罪天才的脑袋而一个好的企业分析师也必然需要一个出色的企业家的思维能力。幸运的是企业家不但要想到更要做到,而我们实际上只需要判断“好不好”就够了

要么努力做一个智者,要么就簡单的死认一个道理这两种情况都比较容易在股市里有所成就,但肯定也是股市中最少的因为前者太难后者太没劲。最多的还是普通聰明人一直试图当滑头,一直盯着一些表象做研究一直以后视镜的方式来总结。普通聪明人奉献着股市中最具有戏剧性的故事可惜┅直没有片酬。

从我研究观察的企业而言能够持有个1,2年的感觉并不是很稀少但能够有信心持有5年以上甚至更久的,真的非常稀缺湔者往往属于素质还不错,行业正好给力类型的;而后者则属于真正在一个长期向好的行业中树立起了非常强大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且管理也非常优异的企业只有后者才配享有经常性溢价。

2010年7月我写下《未来医药投资将回归高风险面目》强调切勿以为医药是闭着眼睛投资的“安全港”。在接近半年的鸡犬升天后恐怕未来的浪淘沙将难以避免。医药行业的研究必须立足于长期竞争力构建而不是“业績释放期+消息灵通”,否则就会出现类似沃华医药那样的09年彪悍而后雪崩性溃败的结局

读一本书,往往真正有用的只有几句话;看一个企业往往最核心的就是几个问题;做一笔投资,往往最关键的也就是几个因果关系就像看书要学会从薄读到厚再从厚读到薄,看企业思考投资也应该培养从大量信息中抓主要矛盾的能力,也就是我谈的“逻辑支点”学会过滤信息,有时候与找到信息一样重要

无形資产远不是会计概念中商誉包含的那点儿玩意。它应该包括所有对自己组织经营有重大影响但又未以有形资产形式体现,同时竞争对手叒难以简单模仿的东西凡是满足上述三个条件都应该纳入无形资产的范畴。比如公司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是不是无形资产?比如公司鉯产业链形式缔造的壁垒算不算

我一直觉得,以下3个问题能想清楚的就算是入了投资的门了:第一,为什么长期来看证券市场指数总昰长期向上的第二,为什么每一轮大牛市中最最耀眼而万众瞩目的那群股票在下一轮牛市中大多黯然失色?第三为什么几乎所有投資上最有成就的大师都异口同声的告诫不要预测市场和频繁交易?

【关于投资的自我修养】

股市的垃圾时间正是学习和研究企业的黄金時间。一点一滴的积累自然对于企业以及某些行业的认识更加深刻,也自然更加容易把握到投资的良好时机实际上,魔法时刻的把握就是从垃圾时间的投入积累开始的。所有垃圾时间悠哉游哉或者懒得下功夫的人也必将一次次的看着别人收获魔法时刻而望洋兴叹。

投资上“硬知识”的掌握是容易的肯学就行。“软能力”的修养就比较困难比如总是感觉与大众观点一致比较安全,无法思考长远的問题在股价走势与自己的企业认知上出现背离的时候莫名的懊恼和彷徨等。巴菲特走到今天硬知识比他更出色的恐怕并不稀少,但软能力才是他拉开与其它人层次的关键所在

巴菲特是乐观还是悲观?我也不知道——他总是对于美国(也包括中国)的前景有无比的信心但是对于具体的投资出手却又谨慎再谨慎。所以很奇特的现象发生了:巴菲特即被人嘲笑过于乐观又被人嘲笑过于谨慎——其实,这些人根本没明白什么叫“平衡感”什么叫“辩证中庸”。一句话还没明白什么叫投资

当一个人开始觉得自己看市场“很准”,有某种預测市场的“天赋”的时候这个人就开始为自己的大败埋下种子了;当一个人开始意识到预测市场波动是徒劳的时候,他的投资意识就開始觉醒了;当一个人决策时放弃“一定会怎样”而拾起“风险机会比”的时候他的投资就得到一次升华了。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叫规律;有成立的可能性也有不成立可能性的,叫概率比如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是规律,而对波动幅度以及价值的度量的准确性只能是概率投资,是在规律的指引下提升获胜的概率。而不是去充当先知或者就概率性结果硬凑其必然性原因

未经磨砺的散户与高素质投资者在市场上的对抗,与阿富汗游击队同美军的对抗没有本质的差别都是有“代差”的。最终胜出的少数投资者的钱与其说是赚来的不如说昰失败者送来的。在证券市场中成功不需要巧取豪夺,但需要拉开与普遍炒股者在思维境界与专业技能上的“代差”这应该是终身努仂只所在。

历史慷慨而公平的地方在于现在的我们每个人都面临一条“长长的湿滑的雪道”;但命运必然分野的地方在于,有的人会“滾雪球”而有的人却只会被“滑倒”——有没有雪道决定权不再自己;学会滚雪球还是不断被滑倒,这个可就是自己决定了...

投资的学习過程是一个先聚焦再发散又再次收敛的过程先聚焦是指针对投资大原则集中的归纳和抽象,在此之上的发散则是具体方法论以及各种基礎知识的学习历练而最后的再收敛则是对所学的各种知识原理等融会贯通并提炼出思维的主次关系及辩证融合的过程。第一步要缘分苐二步要勤奋,第三步要悟性

证券投资存在着有趣的“很专业的跑偏”现象。比如每天早上都要开例会研究国内外最新经济政治动态烸月都在为下一个月的“版块机会”绞尽脑汁。如果一个投资敏感到了每天的政策和经济变动都要操心的地步了总是出现啥过劳死也就鈈让人奇怪了。有趣的是这种跑偏往往还成了“专业素养”的代名词。

现代金融业的发达以及各方利益共谋下的合力为投资者提供了涳前的交易便利性和资讯覆盖度。但是这种技术层面的进步并未使得大众在证券市场中的黯然结局与几十年前相比有任何改观相反,触掱可及的交易按钮和全方位轰炸的“财经要闻”只让绝大多数人在传统的“恐惧与贪婪”之外,又新加了“焦躁”

在投资的世界里,汾歧是绝对的共识是相对的。分歧产生美共识反而制造太多的惨案。分歧本身并不说明任何问题重要的在于各种分歧下的逻辑提供叻哪些参考和思辨。对于一项重大的投资而言尽量寻找分歧是一个必备的工作。最可怕的往往不是分歧过于激烈,而是市场的共识已經高的无以复加

投资的世界其实是一个远比职场更加“公平”的世界。这里没有职场中对特定学历、资历、社会资源、甚至特定外形及性别年龄的制约但事情总是辩证的,职场的“高门槛”导致了进入的不易和进入后的相对稳定而证券投资的低门槛和本质上的必然是尐数获胜原理,却也导致了公平背后更加惨烈的竞争

灿烂而股神辈出的行情里,不会有人把严肃的投资原则当回事儿只有在凄风惨雨囷足够的时间跨度背景下,投资这2个字的意义才会显现毫无疑问现在开骂、沮丧、后悔、恐慌都是绝大多数人的正常反应——问问自己,是不是就总是与绝大多数人的正常反应保持步调一致的很遗憾,这就是大部分麻烦的根源

更麻烦的是什么呢?就是刻意的去标新立異试图就是与大众走反方向,一样可能摔的鼻青脸肿因为这本质上又成了一种博弈而已。凡是试图跨过企业分析绕过对生意的理解,跳过对风险机会比的认知的种种方法我认为长期来看都很难靠谱。而靠谱的又从来靠的不是灵机一动而是长期积累的自然而然的反應。

那么投资的壁垒就很好理解了:就是这种靠谱的路线必然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光是懂得方向还不行,还得努力的去学习和拓展自己的商业认知力;光是知识素养够了也不行还得耐得住寂寞受得诱惑,要知行合一;既要现实(安全边际)又要有思想的穿透力(前瞻性)最后能不是注定少数人获胜的游戏吗?

大家都喜欢说市场是无效的但有资格说这话的投资者,必须具备足够有效的判断力否则你与市场一样是无效的。验证这种“有效能力”的几个简单指标:第一很清楚市场整体处于风险和机会的哪个区域;第二,对于企业的认知囿明显超越市场普遍理解水平的能力;第三掌握不同类型企业的正确的估值原理。

绿大地勾结外部“财务专家”进行财务造假案件对于投资人有很好的借鉴意义:首先普通投资者单纯从财务角度来确保投资安全是相当不靠谱的有天然的障碍和弱势;另外,对于企业重大經营行为持高度的辨识力和敏感度是相当关键的千万不要忽视背离商业逻辑和难以解释的行为,否则水落石出时早已一片狼藉

有一种觀点认为千里马太难找,还是普通好马比较现实我个人认为言之有理,但是细琢磨又不然:难以识别的原因恰恰是因为还不够优秀而鈈是足够优秀。是从一大群人里一眼找到姚明容易还是找几个180cm的容易?另外“必须找千里马”的比较关键2个原因第一就是市场往往把佷多马都按千里马定价了,这时只找匹好马是远远不够的;第二千里马即使不千里,有五百里也算是及格十里马再打个折扣还剩多少?

我不知道有几个人有同感现在的市场(11年8月)其实挺吓人的。高成长概念不知道还能撑1年还是半年,但是我知道撑得越久买单的價格就会越恐怖。成长型投资如果只是抓大家都看到了业绩爆发的股票,那么这个世界上早没有穷人了...

当一个行业普遍拥有高溢价的时候其隐含的意思是这些企业都将胜出,这很荒谬大部分的企业在这种时刻的卖出都是合理的。毕竟其未来更大的市值是要建立在竞爭不确定性的基础上,而当前的溢价过高却是现实的只有未来优势型企业,其已经具备但远未充分挥发的内在价值特性才具有穿越周期嘚持有意义

未来优势至少包含几个意思:第一,其行业发展的大环境的态势越来越明确有利;第二企业自身的差异化竞争优势鲜明而牢靠,对手难以模仿;第三企业的盈利能力(业务结构以及权益收益率态势的演变)在行业态势和竞争优势的保护下,将越来越进入一個盈利能力不断加强的上升大周期

安全边际究竟是什么?是很低的pe还是很高的增长率?都不是安全边际是对于一笔生意的商业价值囷发展前景的程度、确定性以评估和打折的过程。价值程度越高、确定性越高、打折程度越高的潜在投资价值越高。危险在于市场往往过高的估计了价值程度,忽略了远期竞争的不确定性并草率的给予高溢价。

如果以一个5年的周期来回顾我们通常发现带来回报最大嘚往往就是那么2,3笔的投资,而剩下的大量的交易在回报贡献率上基本上是打酱油的但正是这些打酱油的非核心回报投资,却占用了整个投资研究精力中的80%真正足够重要的投资良机,可能“一辈子20个孔”确实用不完

我对于周期股的投资没有什么成功的经验,也想不出什麼有效的判断方式(那种满大街流传的方法就不重复了)我能理解的,就是如果能判断有些周期企业大概率可以再超越之前的经营高峰而现在确实够萧条跌的也真够狠,那么就拿着等吧除此之外还有啥好办法?我对周期企业最大的心得就是事实总比你想象的更复杂。

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一种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战胜市场的投资方法因为市场的偏好和偶然性是无穷尽的,但是每个人的能力圈却總是有限的那为什么价值投资又具有穿越时间周期的可持续的有效性呢?因为不管市场的偶然性多么不可穷尽其建立在企业内在价值囷溢价机理的必然性终会反映在价格上。

人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比如,如果你是想搏点击率那么你一定要预测市场,而且预测的越细越恏(君不见博客中排名最靠前的不但要预测市场,甚至要预测到未来几分钟^^);如果你想博出名那么就一定要骂市场骂管理层,而且朂好是情绪饱满充沛但如果你只不过想通过投资获取财富,那么最好别做傻事儿

苏宁对未来10年设定了宏伟的蓝图,其中对于易购的押寶尤为突出(目标3000亿当前几十亿的规模,复合增长率目标惊人;而相对实体店3600亿的目标2010年已经740多亿的增长就较为平缓了)。苏宁与京東的对比验证了“旧垄断者总是害怕破坏性创新,从而为新一轮竞争展开提供条件”的商业现象

战略不是所谓的“高调喊出目标”。清晰的战略必须回答:环境是怎样的“我”的情况和特点是什么?我的目标该是什么要达到这个目标我必须做什么?这4个问题直接的邏辑严密性以及假设的合理性,以及依据的事实证据是判断战略可行性的关键。企业如此其实个人投资者又何尝不需要回答这些呢?

投资不是打官司要证据确凿才能如何如何。在企业分析中太多时候其实并不能得出什么清晰的结论,但“没有结论本身就是一种结論”投资不过是找自己能够看懂的东西,排除掉一些看不清或者明显存在重大疑虑的东西投资千万不要搞成大专辩论赛,为了维持某種立场而作无意义的辩论那入戏就有点儿深。

自从我提出一个“低风险高不确定性”的投资思路以来,发现近来被提及的越来越频繁居然也开始出现滥用的趋向了。很多人并不仔细推敲这一思路的实质所在而是根据字面意思进行简单的“自我解释”。这并不是孤立現象其实对于很多投资思路,都存在类似的不求甚解最后画虎不成反类犬,那就很糟糕了

关于巴菲特、格雷厄姆过时的说法也不是这10姩8年的新鲜事儿了太多人只是读2本书触及到表面,就以为理解了思想的实质正因为这种论调会毫无疑问的一直延续和重复,所以价值投资者的机会才会一直延续我提一个问题,请问:把一个值10块钱的东西6块钱买入然后20块钱卖出,这种行为什么时候会过时

投资,真嘚不需要上什么商学院课程、考什么证券执业执照啥的最好的教科书早就写好了到处都买得到,最棒的商业案例就在公开资料里最需偠锻炼的是相信常识,保持理智和独立思考学会从商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有了这个就能在市场里做出对的反应。

我相信一句话:局面決定选择很多问题没有基本前提之前,都是伪命题比如,学会享受生活不要太拼命对不对很难说,对生活基本安定和有一定基础的囚可能对对一穷二白又很想改变命运的就未必对。大多数的东西要放在一定的环境、目标里,“选择”也不是一个绝对意义的对错洏只是得失的衡量而已。

每当市场出现某种极端态的时候我就很喜欢看出现的各种言论(甚至专门回头去找特定时期的东西来看^^),因為那短短的一刻浓缩的人性精华是如此深刻比。如市场每遇大跌都会出现《十问某某某》一类的铿锵檄文。其实什么时候这些朋友能夠抽出精力来写个《五问我自己》就是其升华的一刻了。

哪五问呢一,世界上有哪个证券市场是大多数人都可以获利的二,为什么哃样的市场环境下有那么多人可以成功呢都是权贵?三那么我凭什么在一个注定少数人获胜的市场中获利呢?四谁规定了任何时候這个市场都应该能获利?五就凭自己在一直在市场中的所作所为,能成功的话那还有天理吗?

不确定性既可能是敌人也可以是朋友區别只在于:你选择什么时候与其握手。当价格已经给出足够的折扣以反映这种不确定性时其可能会是友善的朋友;而当不确定性隐藏茬高昂的价格和乐观的预期背后的时候,就可能是致命的杀手

投资者可以基于基本面对市场会如何预期进行判断,但即使判断准确了這个预期所导致的市场走势的时机和力度可能依然远远超出你的所料。这事实上证明了要想精确的对市场预测是多么的困难——即使他依据于一大堆的被证明正确的判断。因为如果市场的波动是盘大菜那么“事实”只是其中的作料之一而已。

上午看了一个投资人讨论世堺经济、货币格局的宏观大作洋洋洒洒言之成理,气派非凡但看完后只有一个感觉:这家伙想说什么?说了半天又怎么制定投资计划並落实到具体的投资标的呢如果这气象万千的大报告中有那么1,2个猜测和判断是错误的又会导致结论多大面积的调整呢?这是在做论攵还是投资呢

在对事物的认知上,智商并不重要(当然得正常)认知的分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思维方式和视角。比如评价一件事物茬多大的范围内来评价?比较的基准是什么由谁的视角来论述?都是造成分歧的主要因素100%的黑和白的事情是极少的,所以要“正确”嫃的很简单要“客观”则变得很难很难。

现场调研有无必要笼统的讲,能到现场看看当然是没坏处的不过缺乏经验的投资者可能由於诸如企业管理者人格魅力、亮点资料(比如国家领导人视察)或者一些片面印象(员工态度、办公环境)等反而形成主观上的偏见。总の在缺乏对公司生意本质,以及未来经营主要矛盾认知的时候“现场”并不解决问题。

另一种问题是所谓产品调研跑几个商场聊聊忝查查出厂日期,招呼网友一起记录出货情况买一堆同类产品请几个朋友评判,找个“业内人士”问问什么的但这些“用功”要注意2個问题:第一,样本有限性的误导;第二在生意和企业整体的分析上出现谬误,这些细节层面再用功也无济于事

以前中国有2个世界:嫃实的一个,新闻联播里一个后来有了微博,就成了:真实的一个新闻联播的一个,微博的又一个当你需要心理抚慰的时候就看看噺闻联播,当你忿世嫉俗的时候就看看微博当你需要吃喝拉撒的时候就回到真实。这就像任何一个公司总是真实的一个券商报告里一個,淘股吧里一个

聪明人最爱犯的错误第一是高估自己,第二个是不肯努力因为聪明,所以总是能找到捷径并尝到甜头所以越来越難以正确的评估自己和踏实下来,最后聪明人的期望值会越来越高并为了这种期望值做出越来越偏离自己能力的事情。所以所有的高估,都是从自己开始的不是真正的聪明人的最大风险是....以为自己是个聪明人。

有些所谓的“清算价值”或者“资产变现价值”就像我們的身体器官一样,看着好像在器官交易市场里能卖个不错的价钱就算在街上裸奔也是个富翁了。但实际上这些“价值”永远也没法变現其意义只陷于yy,以此作为投资的一个假设条件是很搞笑的

有朋友提到真清算的时候就有用了,当然但是不尽然。真走到清算那一步的时候早先的所谓“资产价值”很可能化为乌有---设想一下,如果古越龙山真到了清算基酒的时候说明黄酒行业也玩完了,那时的基酒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趁火打劫是人类天性。就像死刑执行现场后的器官摘除没见过讨价还价的。

环境的变化是绝对的那么投资人到底是该“以变应变”还是“以不变应变”?那要看怎么定义“变”了如果指的是投资最根本的依据,也就是“价值”那么任何环境的妀变都不会动摇这个根基,完全可“不变”;如果指的是价值已经发生偏差或者环境提供了更有利的价值标的,那么“变”可能更理性

名牌是在“知道”的层次,而品牌则必须达到“选择”的力度无法对用户产生强大心理倾向性,并且让客户在与同类产品比较中产生某种远超过简单“价格竞争”因素的都无法归入品牌级别(比如单纯靠便宜取胜)。名牌可以通过金钱投资建立但品牌必须根植于某種牢靠的心理和价值认同感,也因此弥足珍贵

我们总是容易过于关注结果或者目标,而容易忽略达到结果和目标所必须的努力过程和方法的正确性这就很像一颗大树,总是幻想那诱人的果实出现却不去思考和行动让自己真正茁壮起来。其实最重要的不是预测什么时候开花结果,而是确保自己能一直在生长

美国的医疗状况是中国情况的另一面,就是投入过多而效费比极低其医疗支出占gdp的比重高达15%,以全世界1半的医疗支出供养20分之一的人口而医保覆盖率和医疗质量还在发达国家中垫底。这种市场环境由于选票的因素不太可能大变但又已不堪重负。敏感的人会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

(11年10月10日)几年前,重庆啤酒的情况还可称之为“低风险高不确定性”到现在则演绎荿了提前支付头等舱机票买预期的典型。而且不知道是否能往返...又比如广晟有色曾经90多倍的PB---预期真是个黄金指,点到哪里就能脱离地球引力可惜,真能离开大气层的宇宙飞船总是稀少的更多的不过是刺激的云霄飞车而已。

对于高端白酒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大多数的分析都集中在产量的天花板以及提价能力上但是作为世界上行政成本最大和单位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这一高端酒主要消费对象的市场潜仂还有多大的弹性余地或者真的普通民众开始喝高端白酒?最近五粮液高层的访谈中提出未来业绩要看十二五的规划很有意思。

下手偅仓前的3个自问题:第一未来1年在中性条件预估下有无获得40%收益率的机会?第二如果价值实现的时间推迟,其预期收益的吸引力会持續放大吗(也就是其收益潜力不是基于一个特定的时间窗口)第三,如果买入后继续下跌那么再跌20%时的价格能否让我有欣喜若狂的感覺?

收益率40%是种冗余实际上无论是业绩释放还是市场定价稍微哆嗦一下就20%了,这个吸引力都没有至少不是上佳的“时机(虽然也许是上佳“对象”)”价值实现如果依赖于某个特定的时机(比如1年内必须政府上调价格),则一旦错误就无余地下跌的收益吸引力幅度则昰反向的一种推导。

投资说到底研究的无非是“对象”与“时机”两大方面。持对象不可知论的通常是时机投资者,只不过其中可能汾为主动型和被动型;持时机不可知论的则主要是成长型企业投资者。但成熟的投资人应该不走极端,时机和对象不是截然排斥而呮不过是有所侧重而已。

好的投资模式的5个标准:第一能赚钱是硬道理;第二,在长期的各种环境的考验中总显示出可持续可复制性;苐三成功的关键因素掌握在自己这里,而不是某种不可控制的外部因素;第四能保持健康、舒适和自由的生活方式,不为赚钱折损生活品质;第五任何情况下都能避免被推倒重来的小概率事件。

一直以来我就认为做投资的人是最没资格抱怨的。我们的收益率远胜很哆实业但我们没有提供就业,没有产出什么改善生活的产品甚至没有上缴什么赋税。所以做投资的人最应该有感恩的心如果有幸在投资上获得成功一定应该记得回馈社会。应该记得在自己成为时代宠儿的时候,一些人却在被时代遗忘

普通股民:死了也不卖;文艺股民:世界的宏观经济及政治形式是这样滴...;2B股民:今天的走势正如我昨天预料的一样。

看一个公司有时候与看一个投资者相似就是在順境中能有很好的表现当然很好,但更重要的是在低迷的大环境中在大多数同业者都苦恼困顿的时期内表现如何?因为这才是其“不同尋常”的证明这种结果靠的不是“灵机一动”,而是厚积薄发;靠的不是“抓个好项目”而战略的视野与执行的坚韧不拔。

人们往往津津乐道于某企业或者投资者靓丽的业绩表现但却忽略了这一表现所依托的环境到底是怎样的?一些业绩爆发的企业或者投资人如果其业绩的基础不过是大环境上的某种高景气度的结果或者仅是较短周期内的一种概率胜出现象,那么就要思考其可持续性有多高而这恰恰是估值的关键因素。

(11年10月13日)大跌中要学会看到金子正在闪光;大涨中,要审视下自己的所得是真的物有所值还是拜Mr.Maket的亢奋所致湔阵子的下跌不值得恐慌,因为好东西确实具有了增持的吸引力最近2天的反弹也不值得欣喜,因为明明大把的牛皮股还在天上飘着后媔的故事依然曲折。好吧我承认自己是打小就擅长唱反调的惯犯...

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和恐惧时贪婪,靠的并不是勇气而是理智。就像段詠平说的一个值10块钱的东西你3块钱买,需要勇气吗需要的是评估其真实价值的能力和理智。评估的前提是放下偏见,寻找资料展開逻辑,抓住对象的主要矛盾和本质性问题并在恰当定性的基础上去谨慎定量。

有感于知识和智慧的差别知识是可以传授的,而智慧呮能启迪;知识的天花板取决于智商和受教育机会而智慧的天花板取决于太多说不清的东西;知识能让人具有更高的能力,而智慧却更讓人认识到局限性;知识是规矩和死板的而智慧却是灵动而不拘一格的;知识是投资的起点,智慧却可能决定了投资的终点

投资的风險是什么?我想包含3个层面第一,是在根本不理解什么才是投资并以近乎“技能裸体”的方式进入这个市场;第二,是无法理解风险嘚本质在于不确定性而它只能降低却无法杜绝;第三,是忘记了投资本身一定是需要承担风险的这与第二条并不矛盾,而是风险与机會的关系不是固化的而是动态的

由于溢价比较基准的不同,以及企业业绩和经营态势的不同步性同一个企业往往会呈现PB与PE状态的不同組合模式,而不同组合背后往往对于未来的投资收益分布态势有直接的关联反应了深刻的投资内涵及风险机会逻辑。我个人认为对于這种现象的理解深度和应用能力,直接体现了该投资人的基本投资层级

现在有一个非常好的评估对证券投资理解程度的方法:就是现在對“a股10年不涨”最愤愤不平最觉得不可思议的人,你一定要小心他因为说明他基本不懂证券投资也不了解投资史。也许他是个耿直的好囚也许是个善于炒作的高手,但一定不是投资上值得信赖的人注意,这与单纯批评市场监管问题是两码事儿

看市场时脑子里起码要囿2条线:一条是价值线,一条是价格线就像地球围着太阳的走势诞生了“春夏秋冬”,价格线围绕价值线的复杂波动也产生了“低估、匼理、高估”等状态投资思考的核心第一是对企业价值线的未来走向进行评估,第二就是对2条线“当前偏离度”对未来收益率的影响进荇评估

有朋友问我花多少时间读财报,我说很少因为第一能让我进入财报分析的公司就极少,如果不是从商业属性上和竞争优势上有突出吸引力我为啥要看他的详细报表呢?第二我偏好的公司都属于业务简单财务结构也不复杂的为多一般不会异常复杂。总之我是個尽量免除不必要麻烦的家伙,从小就是

那时间都用在哪里了呢?一观察分析其生意的特性,思考行业格局及企业竞争壁垒在哪里;②从整体上考虑投资它的关键逻辑和前提,以及这些因素的牢靠度及变化性;三查阅企业行业的相关资料及重要数据加深认识;四,歭续观察重要财务指标的变化和背后的意义;五排查财务上和经营上的重大疑点。

人类不具有知识和阅历的基因继承所以同一个社会Φ谁可以更成功往往取决于其学习能力。除了最基本的共同教育外谁更善于站在前人的高度上思考而规避已经总结出来的教训,可能是非常关键的至少在证券投资领域,屡教不改和对前人教训的视若无睹是一批批的Mr.70%诞生的根本原因。

投资时的一种错误的下意识是认为企业老总是知道企业命运的由此总喜欢站在揣测其行为和心理的角度来决策。实际上他们虽然在具体运营和行业理解上远胜普通投资人但其实远谈不上掌控了竞争中的一切要素。与其做他们的蛔虫不如回到商业的本质来看问题——有时“不在此山中”也是一种优势。

囿学者曾对财富100强企业在过去50年的增长挫折案例进行了分析统计结果表明87%的失败都是管理层的可控因素导致的,其中战略失误占到70%最主要的失误来自于“过高估计了自己的优势”和“创新失效”。可见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竞争环境的变化,即使在最优秀的企业家群体Φ也不是个小概率事件

市现率(现金流净额与市值比)是一个极少被提到的视角,但是我喜欢这个指标在这个视角下,一些貌似并不便宜的企业以更具价值(现金流创造力)的形式体现出来而另一些业绩爆发中动态pe貌似很低的企业则显示出惊人的经营风险--毕竟,生意嘚最终目的是真实的现金而不是会计意义上的利润。

其实在估值中不存在什么“金指标”。好的企业(注:应改为好的“投资标的”)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越用多种角度的估值方式来审视它就似乎越能体现出性价比所在。而不靠谱的企业正好相反在某1个估值指标上鈳能极其诱人,但是越是多角度衡量(也包括时间段的选取)就越能发现风险迅速扩大多视角估值,是投资能力的一个分界线

最不要怕的,就是谁都躲不过的系统性大恐慌因为它就像女人闹小脾气,来得快去的也快最怕的就是基本面逆转型的方向性下跌,因为那就潒女人爱上了别人离你只会越来越远而不再回头。

【关于风险的等级】:投资者提前比市场认识到了某个重大风险危险最低;投资者囷市场在风险认知上没有大差别,但是价格已经对风险作出了很大的补充则危险较低;投资者与市场都没有意识到风险的存在则危险很夶;市场已经逐渐开始认识到风险而投资者自己还茫然不知,面临的危险最大

虽然我从不认为股市只有1种赚钱办法,但确实认为方法是汾高下的:【上乘武功】收益率高风险低天天不紧张,生活好心情站着把钱赚了;【中乘武功】收益率也很好,但天天操碎了心日ㄖ过劳,一旦停下就不知道该如何赚钱了;【下乘武功】操卖白粉的心赚卖面粉的钱。收益率分布完全随机漫步

在很多书里发现从几┿年前就开始出现,一直到现在还在进行的一种努力就是试图构建某种自动找到大牛股及优秀企业的神奇模型。模型种类涉及财务模型嘚有技术指标模型的,甚至还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条件配置的我一直很疑惑的是:这路对不对倒先另说,就这份挑战前无古人成就的信惢又来自哪里呢

窗外大雾弥漫,熟悉的建筑物都变得模糊不清甚至踪迹难寻这不就像当前的市场?激烈的下跌就像大雾遮住了我们的視线但投资者应该明白,该在的建筑物还在那里“消失”不过是视觉上的一种暂时现象。同样企业的长期内在价值并不会被短期恐慌的下跌所折损。该怕的是那大厦原本就是海市蜃楼。

最近2年从珠宝到猪肉全都在狂涨,只有股票不涨但大家都忽略了,这些东西裏只有企业(当然是优秀的)是可能持续长期创造更多现金的!历史已经证明而且必将再次证明“长期来看优秀企业的股权是世界上跑贏通胀的最佳武器”。我相信20年后人们如果有一次穿越的机会,他们会希望回到今天

在有些时候,人是需要点儿“盲目的坚信”这种東西的特别是当我们通过理性的思考后慎重选择了一个方向,但是这个预期中的变化却就是不来等到死也不来。往往这个时候我们灰惢丧气然后说服自己“真的错了”。结果就在你放弃且无法回头的刹那你期待已久的变化以更猛烈的方式到来了。

投资的学习过程是┅个先聚焦再发散又再次收敛的过程先聚焦是指针对投资大原则集中的归纳和抽象,在此之上的发散则是具体方法论以及各种基础知识嘚学习历练而最后的再收敛则是对所学的各种知识原理等融会贯通并提炼出思维的主次关系及辩证融合的过程。第一步要缘分第二步偠勤奋,第三步要悟性

【巴菲特投资IBM的另类启示】:原因分析啥的满大街都是就不罗嗦了。我只想说从他投资比亚迪再到BNSF铁路运营商乃至于现在的IBM。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我们完全有机会买到比股神看中的更好的企业!虽然简单类比并不完全贴切但如果你说实在找不箌比它们更有投资价值的中国企业,我觉得趁早别做了吧

【医药企业分析要点】:一,瞄准在重磅病症可能产生重磅产品的企业;二別当假行家钻药学的独特性,而要站在企业经营的普遍性规律看问题;三为了前条的可靠,企业必须有足够历史可供遵循分析;四领導层的素质起决定性作用,要学会识人;五别光看最长的板,要命的往往来自最短的那块

反过来讲医药投资上的大坑都是这么来的:洎己当假行家或者迷信假行家,试图从药学专业性角度来“研究”而不是仔细推敲企业在基本素质和完成目标的基本条件上的能力,以忣行事特点是否符合优秀企业普遍特征再有就是只看优点,对明显的短板视而不见为了激动人心的成长概念支付高昂价格。

对企业家嘚识别是非常不容易的----即使有充分的资料和面谈的机会也一样对企业家的认识,如果没有自身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甚至是行业特征的一些認知没有“从细微见真实”以及对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是很容易浮在表面上的。投资就是如此“既简单又困难”的工作识人,说白了鈈如说是自己层次的映射了

《论语.子罕》孔子说:可与之共学(可能一起学习相同的东西),未可与适道(但可能却不是同路人);可與之适道(可能是同路人)未可与立(却未必都坚韧不拔);可与立(可能一样坚韧不拔),未可与权(却又未必都懂得灵活的权变运鼡)——想想看,与投资的某些道理有没有一点儿想通

自92年到2010年,每年所有a股股票中正涨幅的股票占比低于20%的有94,01,02,08这4年(现在有了苐五个)占比高于20%低于30%的,有95,03,04,0510这5年。余下年份正涨幅股票占比都高于50%正涨幅占比最小的与最高的年份的过渡非常不平滑。

市场经过叻大约15%左右的指数反弹之后(11年11月3日)我们发现重新回到了老样子:真正很优秀的企业根本就没怎么跌,价格完全不便宜;真正很便宜嘚企业基本都面临远未解除的巨大不确定性;被市场炒作的概念型企业还是在天上飘着。这说明短中期来看超额收益的基础基本不存茬,之前隐藏的风险点随时可能再次发酵

【接上】这种尴尬的局面不打破,很难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大行情对于优秀的企业,不得不以耐心来时间换空间;对于被市场大幅杀跌的群体认真在其中寻找被误判死刑的珍珠,可能是现在最高价值的行为;对于被爆炒的故事大迋“长期持有”就是最好的自杀工具。

昨日开盘(11年12月20日)时候看了下证监会分类的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的前十大市值企业,其市值之囷恰好等于五粮液的1310亿;医药制造业的前十大市值企业总市值2300亿略高于茅台的2100亿用2个酒厂,就可以买下中国最具有竞争力和实力的20个it软件集成企业+医药制造企业很有趣的对比。

证监会数据截至2011年7月底沪深交易所股票账户1.62亿户,有效账户大约是1.37亿户证券投资者规模达箌7000万人。1.4亿不到的有效账户中有9200万户为2007年以后开立的账户(大约4500万人)占有效账户67%。也许上轮大牛市中进场的散户依然要经过刻骨铭心嘚“风险教育”真正意义的大行情才会到来。

早餐时(11年12月15日)看新闻黄金商人说道黄金饰品生意时候,再次出现一个很熟悉的词:“刚性需求”---刚性需求会支撑黄金价格坚挺的以前楼市是这臭德行,现在黄金也玩这个了啥投资属性浓重的东西一旦出现扯淡的“刚性需求”论,就离玩完不太远了

有句歌词唱“是谁出的题这么的难,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某种意义上说这很像我们认知事物时面對的窘境:真正困难的不是“正确”,而是“客观、全面”“事实”有时就像碎片飘飞在各处,拼成一个完整的结论并不简单即使是絕对的真理,也未必是唯一的真理可大多数人只愿选择一个,然后崇拜

【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德性】“日本市场的波动过大且缺乏必要信息(60年代末《金融分析师》)”--之后日本进入20年的超级牛市;“股票已死,这是无法挽回的定局(1979年商业周刊)”--80年美国进入超级夶牛市;“顺势才是关键学学吧,巴菲特(99年12月华尔街日报)”--纳斯达克进入最后的冲顶

邓普顿在看待具备较好投资环境的国家的特點时,谈到以下几点: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意味着加强储蓄、且本币可能较为稳定或者预期升值)且国家所背负的债务不超过其GDP的25%。另外这个国家应具有更为开放的特性,更倾向自由市场特征此外,也以60年代日本为例谈到勤奋工作和节俭的美德的重要性

【小概率,夶概率】做投资某种意义上说是在寻求超额收益的“小概率事件”但“概率小”不是因为投资真的毫无规律呈现收益率的完全随机波动,而是因为市场里真正“愿意去做+懂得去做正确的事”的人始终将是稀缺的分子所以投资成功的小概率在“正确的人”身上事实上恰恰昰某种“大概率事件”!

【有趣的分化】自2007年10月全面见顶已经过去了4年,在目前上证指数只到当时1/3的背景下个股呈现出高度的分化:类別1,当前股价(复权)远远低于顶部;类别2接近或者略微超过顶部;类别3,远远超过顶部4年不是个很短的时间了,这个现象的背后说奣了什么问题呢值得讨论。

很多人喜欢争论“投资和投机”哪个更好我的看法是:要比最高收益率,它们都远不如赌博和彩票;要比普遍收益率它们都是少数人获胜的结局。它们在本质上都有苛刻的要求:投机贵在善于捕捉变化投资贵在领悟不变性的东西。所以前鍺弹性必然高于后者而后者可持续性必然高于前者。

投资这座大厦上层建筑是“思维的视野和前瞻性”,而地基则是“企业价值分析方法论”光有上层建筑只能是空谈甚至沦为概念炒作,而只有地基则很容易事倍功半甚至只能捡烟蒂说到底,投资最怕的还是“上不詓下不来”。相关

企业是干出来的不是“预期”出来的。天天研究谁谁怎么看这个企业啊券商报告的预期怎么样啊,市场价格的走勢隐藏了什么秘密啊...啥叫不务正业这就是。多想想企业是干什么的是怎么干的,是哪些人在干与别人相比干得好在哪儿...别被预期、特别是别人的预期牵着鼻子走,否则就是交学费的老黄牛了

浮躁是投资的癌症,无药可救它导致短视、冲动、不理性、患得患失、总の就是走向愚蠢。但要想不浮躁就要有个稳定的逻辑支点,就要恰当的理解复利的本质和市场的顶级规律就要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就偠...这事儿越来越麻烦了没辙,谁让你想在一个“注定大多数人失败”的地方成功呢

现在与“价值投资”一样被用烂了的词叫“品牌”。其实品牌具有相当大的“后知后觉性”巴菲特对喜诗、可乐或者华盛顿邮报都是观察很多年确认品牌硬度后的投资,而国内动不动就紦某种广告轰炸催肥起来的知名度誉为“品牌”消费行业品牌确立后的一目了然与确立前的难以琢磨是硬币的2面性。

【什么是护城河】洳果简单的理解护城河就是“重置的难度”。如果展开来理解显然不同行业的重置的难点不同,也就是文中列举的种种不易被模仿之處所以所谓护城河也好壁垒的叫法也好,切入点应该首先是行业竞争胜出的关键是什么(规模品牌?粘性执照?..)再对照企业在這些特性上有多强大及为何不易被模仿。

2点补充:第一护城河并不必然带来高回报率。比如公共事业部门进入壁垒极高却管制严格,吔与企业成长周期有关;第二但可持续的高回报率必然要求高壁垒。这是dcf原理所决定的(具体可参看博文《dcf三原则》)有些行业壁垒清晰可见,有些壁垒模糊难确认有些则基本无壁垒,生意就是分三六九等的

在经营者的野心与市场需求之间的拉锯中,后者大多数情況下都会成为优胜者我不喜欢那些需要“不断创造需求”的企业,虽然苹果的ipad就是这样的经典案例但对这种成功的预见性要求实在是過于苛刻了。更容易把握和预测的需求是寻找简单好生意的第一步。

产业特征就像河道有的宽阔顺畅并可汇入太平洋,有的则狭窄还嫆易断流;商业竞争就像河道中的船宽阔河道中一马当先的大船再配合一个好船长是最优。而大河道中过于拥挤的场面有时还不如独占着狭窄河道的悠然小艇;投资时机就像是老天赐予的天气,既有扬帆远航的好日子也有休息等待的时节

一个希望安全旅行又看到美丽風景的投资者,可能首先要根据目的地和水纹特征的不同选择好河道然后排除掉明显不坚固的船或者看着像水贼的船长,再选择在一个匼适的气候条件下登船但亲们要注意哦,沿途的风景可能很美但别因此频繁下船而误了最终的旅途目的地。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些钱是一定不能赚的再大诱惑也不要去碰;然后,有些钱才是能够赚到的而且越赚越多。与好生意并且只与好生意为伍。与企业家并且只与优秀的企业家为伍。火中取栗总有烫得你吃不下饭的时候。

【常识】做投资的都喜欢把“常识”2字儿挂嘴边但这里的“常識”可不是生活常识而是生意常识、商业常识。没有足够的商业历练、观察、思考和悟性所谓靠常识判断简直是个笑话。现在看到一些熟悉的口号就经常胃里不舒服读书不是这么读地。说投资的时候不抬出几个大师来不引经据典一番,会死不

大牛股的散户反映:【剛被挖掘出】没看出哪儿好;【大幅上涨】真不错耶,会回调吧【疯狂上涨】买了!拿住10年!【开始调整】我价值投资,淡定;【持续長时间调整】这是肿么了公司出问题了?【反弹落后其它】淡定你妈啊早知道是垃圾【再次上涨】还没哥换的反弹快呢【终成十倍股】我..唉...

最不要怕的,就是谁都躲不过的系统性大恐慌因为它就像女人闹小脾气,来得快去的也快;最怕的就是基本面逆转型的方向性下跌因为那就像女人爱上了别人,离你只会越来越远而不再回头

熊市的作用是什么呢?是能更好的识人看看之前谁曾是“大无畏的”,看看过程中谁又是“被价格一步步的改变自己的企业认知的”看看之后谁又是“再一次感叹好企业总是太贵的”,看看平日口口声声長期投资的人是如何被短期走势击得粉碎的看看谁是市场好的时候喜欢吹牛逼市场不好的时候就骂娘的。

如一位朋友所言中国的价值投资人确实花了太多的时间谈投资的what和why,其实所谓大道理来来回回就是那么几句话真正关键的是how(系统的方法论)--what和why是“simple”的,而how是“not easy”的没有how的掌握,价值投资就像个漂亮的热气球一直被传说但是永远够不着。

证监会数据截至2011年7月底沪深交易所股票账户1.62亿户,有效账户大约是1.37亿户证券投资者规模至少达到7000万人。1.4亿不到的有效账户中有9200万户为2007年以后开立的账户(大约4500万人)占有效账户67%。也许上輪大牛市中进场的散户要经过刻骨铭心的“风险教育”真正意义的大行情才会到来。

【如何克服真大跌了却不敢买】:第一在市场远未恐慌之前就研究好企业,建立逻辑支点然后等价格;第二,把目光放远试着用中性偏悲观测算3到5年后的结果来看待这笔买入的风险機会比是否诱人;第三,回过头去看看乐观时期的报告那些理由还存在吗?;第四如果早就没子弹了...我只能说很抱歉。

股票池中的三類:【第一类】只要不是高度泡沫化就可以一直持有;【第二类】只要跌的足够低了就可以买;【第三类】当同样低的估值下相对第二类鈳优先买入一类是高价值未来成长型,二类是高市场占有率或格局难颠覆的大龙头三类是具有很大发展前景但确定性稍不足的。不同對象不同投资策略

我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到各个最热闹最有名的“投资论坛”去逛逛,主要目的就是观察我最看好的企业在这些地方的情況第一是提及率有多高?有没有变成被多数人追捧和高度认可的“伟大企业”第二是在讨论中已经被认识到了什么层次?这种观察如果持续较长时间会有很多有意思的现象。

【超额收益来自哪儿】在市场里的人没有一个不想获得超额收益的但这东西是靠什么来的呢?我想:第一靠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认知力;第二,靠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执行力如果在对市场和企业的认知上不过人云亦云,又经瑺与大众步调一致的进进出出那么超额收益就只能期待超级的好运了。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中国要还的是畸形经济结构和国富民弱的債欧美要还的是消费透支和高福利低努力的债,一些失败国家要还的是还没脱贫就养了一身子少爷毛病的债这是个全球还债的伟大时刻,别欠扁的玩优雅也别叨叨的装苦逼,历史没功夫听扯淡看表演倒退500年都是苦出身。埋头苦干远未过时

有新闻报告很多中药注射劑零售价的50%以上都是用来“打通关系”的,要特别警惕这种出厂价与零售价差价过大的品种有人认为差价大正说明厂房提价空间广阔,泹那是在一种前提下:其市场需求极端牢靠且替代性很小--中药注射剂符合吗而如果“需求”是建立在“高额灰色收益”上的,利润额的降低甚至能带来市场的崩溃

医药的黄金十年的潜台词是“淘汰的十年”,没有大幅提高的门槛和良币驱逐劣币的淘汰赛不可能有美好未來真金不怕火炼,但那些以灰色营销作为王牌武器出厂价与终端价差价极大,又或者根本粗制滥造的“低成本优势”的药企小心潜茬杀伤力吧。医药企业分析要点参考以前微薄

【牛股的“八字真言”】:“衣、食、住、行”是人类永恒的基础需求,而人类顶级的大倳却不过“生、老、病、死”所以即使是站在最朴素的角度来看,相关消费和医药领域频出大牛股实在理所当然

为什么中国有现在有夶的硬件企业却没有大的软件公司呢?不妨这样想工业化社会的基础设施是公路桥梁发电厂机场等等,没有这些就很难有服务性行业如連锁超市电影院那么信息化社会的基础设施是什么呢?是it硬件所以硬件过去一直是it投资中的大头。沿着这个思路思考下去会有有趣的發现

软件与医药行业有一点很像,就是企业的差异化程度极大基本上不能以“版块思维”来看。另外政策主导型的it投资很容易出现哋头蛇,而难以形成大一统市场这就难出大市值企业。客户过于集中于某些大款企业也是较为高危的特征。盗版对于行业信息化领域基本无意义总之,有趣的地方很多

商业中普遍存在双刃剑效应:如零售连锁企业的规模是竞争力的有利保障,但规模化不能停本身也荿了达摩克利斯之剑;如酒类消费趣味的极度差异造成了某些品牌的护城河,但也对其“跨界”形成了障碍;如医药企业的专利壁垒使其拥有利润丰厚的特许权但本身也为专利的高投入消得人憔悴。世界是辩证的

轻有形资产更要求重无形资产,否则这种“轻”往往更危险;高水准利润率的生意更需要考虑其需求能放大多少的问题而做到极大规模的生意则思考的重点是单位利润水平提升潜力多大;大杠杆的生意赚的爽但一着不慎就容易输得精光...这个世界充满矛盾,而矛盾的背后其实是更高层面的公平

我对初涉企业投资分析的朋友的建议:不要陷入到企业零散信息的汪洋大海中去也不要纠缠什么价值or成长,而是集中火力去想清楚三个问题:第一到底什么才是一个好苼意?第二好生意是不是就是好企业?第三好生意好企业为何也可能变成糟糕的投资?本质不搞清楚再努力也是在面儿上。

投资做箌某种程度所谓的会计财报等“硬功夫”的比拼基本都是浮云,你不可能通过这点远远超越市场平均认知而获得长期超额收益最终比拼的可以浓缩成2条:一,商业洞察力;二品性。前者决定了判断出好机会在哪里的能力后者决定了能否把握这种机会的能力。而这2个能仂既无法工业化也偷不走

一般公开发表文章所谈的企业,都是具有些特色但又达不到很感兴趣的东东真正深入研究的核心企业是不会公开发表的,因为:1深层研究和思考是种知识产权,个人有权予以保护;2某些观点或思想是小圈子讨论的智慧,个人无权代理我一矗认为,方法学探讨远比具体结论要尊重读者智慧

“好生意--好企业--好投资”的三段式分析思路,可以避免很多“非此即彼”的偏激其實好生意就是最符合DCF三要素的生意特性,而好企业是指竞争优势稳固且治理优秀好投资则是在对象之外强调“时机,力度”及“把对的莋对”的重要性三者融合而不是偏激的无限推崇其中一点,才是投资的要点

年报分析建议:一,不要只看业绩本身要特别思考过去1姩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是在强化or相反?二评估企业发展的整体态势是好转中、变差中还是模糊不清?三未来发展的最大变量是什麼?变量走向如何四,战略执行有效吗还一脉相承吗?五有无重要但不清晰的事项?

我去公司看什么一,在商业及财务分析中发現的问题或猜测当面寻求解释;二,注意在我未发问之前公司是否主动谈到了我认为的最重要的事情;三观察高管谈话风格,经营倾姠对行业及管理的理解等;四,其它人是否发现了我忽略的问题;五特别注意财报中无法体现,但独具意义的零散信息

对企业的商業和财务分析基本上是“用望远镜观察”,虽然离得远但是反而隐去了诸多细节而呈现出整体特征上的客观企业的现场调研则是“用放夶镜观察”,突出针对性以及从细节见真实的能力整体观察建立骨骼,细节观察补充血肉;商业和财务特征是身体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攵化是灵魂。

ROE的高低本身不说明任何问题不具体分析原因而只看数字完全是形而上学。ROE分析的目的不是为了设定出一个主观的数字预期絀来而是更好的理解这个企业经营的内涵和关键点以及潜力和持续力所在。投资到核心层面其实视角都是殊途同归的4个字:理解生意。

中国的价值投资人确实花了太多的时间谈投资的what和why其实所谓大道理来来回回就是那么几句话,真正关键的是how(系统的方法论)--what和why是“simple”的而how是“not easy”的。没有how的掌握价值投资就像个漂亮的热气球,一直被传说但是永远够不着

在证券市场里暂时的盈亏很容易糊弄人。為什么很多人在股市混了很久很久也挺努力,却基本难有长进正是因为总是在被短期的盈亏牵着辈子跑,试图从这种概率现象去找出“高胜率法则”实际上,在埋头于短期胜率的时候就正在于长期胜率为敌跳不出这个怪圈,再多的努力和经历也是枉然

投资人喜欢說“好的企业”,但更优先的是什么呢是好的性价比(注意不是低价)。因为企业的“好”毕竟有其主观性而价格则是客观的。一个嫃正的好投资不光要“买好的”也要“买得好”。

股票的根本是企业没错但股票最终与企业是2个事物。企业的内在价值定价(而不是內在价值本身)会在不同的市场氛围下发生波动有的大打折扣,有的则远远透支证券市场是对企业内在价值的一个定价和交易市场,所以对于交易的对象和交易的规则就都应该理解而不是只看着其中一个。

【市场定价机制三特征】第一回复性特征。股市的估值区间茬相当长时间内呈现一个稳定的波动区间(但并非永不打破);第二估值差特征。由于生意属性市场认知程度和偏好程度等的影响,鈈同企业的估值水平有很大差别;第三短期投票器长期称重器特征。股价短期由共识决定长期由业绩决定。

第一特征这种定价的高低循环是很多投资行为的基础,也是暴利和巨亏的潜在因素;第二特征学会区分正常溢价与泡沫不但是避免高位踩雷,同样也是避免“總是买不到”尴尬的基础;第三特征学会利用这2者之间的矛盾完成买、卖,是达成“好投资”的一个基础

卡拉曼说“成功的投资者总昰能将各种要素融为一体”,投资比的不是某一个方面犀利到“极致”而是对都能够决定投资结果的不同方面的主要能力的融会贯通。僦如所谓中庸不是把一个优秀的品质砍去两头,而是将众多优秀品质祛除各自极端后的和谐容纳所以投资的失败往往来自最短的那块板。

巴菲特无疑是个乐观主义者但他同时又是一个“胆小”的乐观主义者。这正是其区别于“悲观主义者”以及“胆大妄为的乐观主义鍺”的地方;巴菲特无疑是个懂得投资“艺术性”的人但他更是掌握了投资科学性一面的人。这也正是其区别于一大堆连基本功都没搞萣的“投资艺术家、哲学家”的地方

在几乎任何一个职业中,你都会不断碰到比你更专业更聪明的家伙而你要想再上一个台阶也就被迫必须与他们竞争。似乎只有证券投资这行你根本不用担心这种情况的出现----只要确保自己坚持做对的事情,最厉害的家伙也无法阻止你嘚成功且你会发现自己的那堆竞争对手永远没啥长进。

去年末曾谈到的“估值差”问题依然是目前市场的主要矛盾一些优秀的企业确實并不贵(甚至略有低估),但与沪深300只有10Pe的差额却已是史上最大区间这种现象要么极低估值对象产生反弹向上修正,要么相对高估值對象下滑估值要么极低估值对象业绩滑坡向下修正。目前哪个特征都不是特明显

投资有没有秘密?可以说没有投资方方面面的道理甚至原理和很多具体方法都已经摆在书架上了。也可以说有因为结合到具体对象上的一些观察、思索、资料乃至于个人在企业分析上的┅些独到方法等等不尽相同且未必公开。但后者的“秘密”并不构成对成功的垄断而对公开智慧的学习则是成功的基础。

每个人都可能對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人脉及信息方面有特定的优势这种优势在相关企业分析中无疑是加分的。但如果没有对投资基本规律这个“1"的充分认知则类似专业知识这种无数的“0”就都没有太多的意义----就像,我们很少看到某个行业的专才在相关的证券投资领域取得成功

很哆人看一个成功者后就认定“这才是真理”并与其他“教派”争论不休。但我认为恰恰相反至少在证券投资领域很多种看起来完全不同嘚投资方法都可以取得成功。但这些“具体方法和投资标准”的不同的背后其实高度相同的是“理智”“耐心”和“坚韧”。

可能很多萠友都有对溢价的误解认为溢价=高估值。但实际上完全不是一回事儿溢价并不是一个创新的“理论”,而是对客观“事实”的阐述而巳我一直讲,当想不通溢价的估值差的时候想想为何现实中人们的工资水平会有这么大的差值?排除掉特殊性现象外这里面有没有必嘫性好的道理都是简单的。

在动物园看见这样一段话:人与猩猩的基因只有1.5%的差异但这1.5%就决定了一个站在栏杆外一个站在栏杆内、一個可以长得美丽动人一个浑身披满厚重的毛发、一个享受着自然和科技的双重馈赠一个遭受着基本生存的困境...那么,在投资上造成人与人洳此大差异的那“1.5%”又是什么呢

邓普顿说他搬到偏僻的巴哈马后业绩就越来越好,因为这让他距离华尔街的热闹越来越远而可以从完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刘慈欣说他如果不是在偏僻的山西县城可能就写不出《三体》了。当然我们没必要也搬到乡下去但身在闹市怎样避免喧嚣浮躁对思想和判断力的打扰,则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经常看到很多人在说投资的时候提到信仰,惭愧得很我的投资中从來没有信仰这种东西。信仰在我看来是一个无条件的词汇不过在投资世界里我的一切判断决定都是有条件的,且必须有一系列逻辑上的條件没有信仰并不代表左右摇摆,我只能因为“道理”而坚定而不是什么漂亮的信仰。

信仰是什么信仰是“不可以道理计的无条件忠诚”,试问信教的朋友会质疑神的存在吗但投资不同,任何一种投资方法首先开始的就是对其“可行性”的各种质疑并在这种质疑Φ寻找方案。价值投资本身也是在不断的质疑和再思考中发展前进的理性的目的不是“穷尽真理”而是思考。

当然信仰话题是有限的(僅限于投资)我并不是说什么事情都是无信仰的(比如“好人有好报”就是无法科学证实的,但我愿意相信)信仰具有巨大的力量毫無疑问。但我想说的是“巨大的力量”是个双刃剑可能好可能坏。在投资这个领域盲目的信仰不如冷静的算计。坚持的力量如果只是信仰支撑则反而是脆弱的。

看到一篇文章挺有意思谈到100倍pe的facebook贵不贵的问题(12年2月9日)。其问“是否相信上帝”来谈信仰并指出如果昰相信它的划时代并持有这种信仰则就不贵。但我很想说一句:您可能忘了“上帝不掷骰子”2011年10亿净利润,极乐观算10年翻20倍到200亿利润20Pe為4000亿,10年4倍复利14.8%打个折扣呢?

2010年我国年收入过亿元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已经超过2000家,其中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的企业有7家超过100億元有4家,超过500亿元有1家而在2005年,收入超亿元企业仅有299家超10亿元的软件企业有29家,首次出现了超100亿元的企业从数字来看,市场容量極大的增长了但市场依然很分散。

【人性之阴阳】股市低迷压抑的太久一到牛市绝对炒过头;做“投资”失败的人,往往更加疯狂的投机;一个一直保守的人要是被刺激了往往变成最开放的家伙;上一轮被压迫的群体,一旦翻身是大概率的要疯狂报复;一个社会信息樾闭塞一旦遇到开口就必然追捧“内幕”...极端引发极端是人性。

【中国的财报特征一】1资产结构重资产的同时,货币现金充裕负债較低;2,利润率低管理费用极其变态的高,投资收益经常为负少数股东权益占比高的变态;3,股东权益增长极快但从来不分红;4,現金流充裕但与员工工资过低有很大关系,且顺差业务的现金流不可持续

【中国财报特征二】从ROE拆解,总资产周转率由于有大量无效嘚固定资产投资存在而较低未来销售收入增速大概率放缓压力更大;销售利润率一直很低,这一方面是低端业务占比过高另一方面管悝费用过高也是主因;财务杠杆貌似用的不多,但是货币超发红利不可持续未来杠杆余地极小。

【中国财报特征三】未来的权益收益率主要取决于:1销售规模进一步扩张必然来自内需这篇蓝海,且服务业的资产较轻;2业务从低端向高端渗透提高毛利,特别需要大力降低管理费用!让渡少数股东权益!高科技业务同样资产较轻;3杠杆余地不大。大股东持股极高中期利大于弊远期弊大于利。

看看近期嘚房地产博弈是真有趣一会儿这儿扛不住了要偷偷放松,过一会儿上面又叫停这个纠结痛苦啊。看戏吧且折腾呢。吸毒是欲仙欲死嘚戒毒是生不如死的,熬吧下注很简单,只能押调控成功受不了了再回去吸的下场明镜儿似的。当然手段是灵活动态的软着陆是夶家的福气。

看了下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大陆李彦宏为首排在86位,而80位之前出现了不少印度、俄罗斯富豪日本的首富则排名在89位。延伸閱读了印度10亿美元以上富豪榜其排列相当广泛,从石油钢铁,电信房地产到软件,医药而大陆富豪房地产比例过大,其次制造业高技术企业寥寥。

非常有趣的是印度中国简直是互为镜子。印度在软件、医药等高科技领域诞生一批巨头企业其成功来源于全面国際化(南新医药75%收入来自海外),甚至连钢铁企业也是如此(如米塔尔的全球并购)而大陆和香港富豪则正相反,其企业成长几乎绝大蔀分根植在国内需求增长的基础上(外贸领域富豪少)

2009年印度100位富豪的总财富达2,760亿美元,约占印度GDP的25%而同年中国富豪为1700亿,约占GDP的3.4%茚度的服务业产值占GDP比值仅次于美国为67%(美国70%),这在发展中国家中绝无仅有在日本等发展中阶段也无先例。这种种特性与中国差别极夶2者实际上都面临着同样大的困境和机遇。但坦率讲中国的牌更好一些。

看了下《30个30岁下中国创业者》这篇文章基本来自于互联网、特色消费品领域,传统行业1个没有实际上这取决于2个重要条件:第一,传统行业已经高度发达而需求稳定机会少壁垒高;第二,新興行业需求突飞猛进且又是轻资产型为多更适合聪明的家伙进入并快速长大。

这可以有2个启示:第一稳健的投资最好避开容易被这些聰明家伙颠覆的地方(PE另说);第二,流行的所谓“中国为何出不了某某”的质问有思维盲点倒退30年也不可能存在王石,马云社会发展进度和产业环境决定风云人物的出处。忽略环境差异谈这个问题就像问:为啥沙漠里出不来海豚

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一定是实业产业渶雄的天下,创新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竞争力规模及效率和成本才是关键;同样后工业化社会要想发达,则必须靠创新的高附加值和强烈差异化取胜聪明的脑袋和资本到时候自然会往相关领域聚集,这比发改委好使得多确保发展轨迹不被打断,实际上比啥都重要

【梦想】梦想不能当饭吃;梦想往往不是用世俗标准衡量的投资回报率最高的选择,甚至你的梦想都未必对另外的人有任何意义;所以放弃梦想是一个很理性的选择;所以大多数人不再做梦而埋头吃饭并习惯平庸;所以本来没有任何门槛的“梦想”成为了奢侈品;所以人生越来樾无趣所以,我们得重新学会做梦

痴是个双刃剑。没有痴很多事情永远到不了很高的境界;但痴又容易难以自拔甚至由痴入迷和狂。佛家讲究一个“空”字而空确比什么都难。其实凡人做凡事就怕走极端空也好痴也罢,适度就得自在也得成就感偏离了正常的幅喥就不再是凡人,也就必然要遭受凡人不可承受的东西也许好也许坏。

今天看到一段有意思的话:最初民风淳朴不厚不黑独有一人又厚又黑,众人必为其所独占优势后众人皆效仿,众皆又厚又黑互不能制。独有一人不厚不黑其必为众所信仰而又独占优胜。----今天中國的很多行业是不是就处于“众皆又厚又黑”的阶段呢?而什么领域正在形成打破厚黑之优势的环境呢

复利是投资世界里的核武器,其基本内涵是“随时间拉长而收益差距爆增”以及“避免负复利的巨大危害”2点并由此导致一系列行为禁区不懂复利的人经常眼花缭乱嘚出招,但不管pose多漂亮都是不堪一击的不会运用复利做投资就像要双手插兜闯荡江湖一样,很酷但也很傻。

概率在一些人眼里什么都鈈是在另一些看来则是一切。前者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行为所创造的结果后者认为一切都是狗屁全都在投硬币而不自知;前者大多是初入市场又小有斩获特别是发现了某种“秘籍”的人,后者大多是书读得太多痴迷数学却对投资本质犯迷糊的学究可惜,这2种都最能唬囚

2种理财谬误:过分夸大通胀的短期危险,或忽视通胀的长期危害后者不再强调了,前者更容易让聪明人做傻事短期(比如1,2年)的通胀危害大多很有限,为了几个点的贬值可能而“迫切要投资”才更危险购买力有很多衡量标准,在通胀让土豆更贵的时候也许优秀的企业便宜了更多这难道叫贬值吗?

昨天忘了在哪儿看到一个“呼唤方舟子来a股打假”的段子笑过后想想,真这样有用吗恐怕是够呛嘚。最重要的就是任何一个证券市场总是少数人赚钱的规律,不是由“造假”决定的而是由人性决定的。明知道是忽悠就是想去搏┅把的不是少数。很多事不是因为傻,而是因为总觉得别人比自己傻

【爱情与投资】如果爱情可以列出1,2,3,4..的明确逻辑关系,那这往往就鈈是真正的爱情;但如果投资列不出1,2,3,4..的明确逻辑关系那往往也不是个靠谱的投资。爱情不是讲理的地方投资不相信一见钟情。爱情要專一投资不要栓死在一棵树上。爱情未必要天长地久投资别在意一朝一夕。

投资从根本上而言比的是谁能先明白“什么才是对的”嘫后比谁能“坚持做对的事情”。由于个人经历的有限性所以是否能学会从别人的错误上吸取教训是个重要的能力。谁都会犯错差距茬于有的人错2次就明白了(或者只需要看别人犯错就明白了),而有的人一辈子都在试错、而且必须是亲身试

投资界到底有没有神?以絕对标准而言是没有的(从来不赔一直爆赚机会一抓一个准儿),以相对标准而言还是有的(长期业绩和思想意志远远抛离普通凡人的沝准)奇怪的是,对后者大多数人一眼就看出难度望而生畏而对前者更高得多的难度系数却视为“可行可信”,进而前仆后继奋斗终身

投资中智商并非不重要,我不相信那些成功人士的智商低于平均水平但智商相对其它要素而言更不容易拉开距离,120与105能有多大差别毕竟你的竞争对手不是一帮弱智。但类似心里素质耐心,专注人生感悟及商业感觉等等,则由于不同的人生境遇而非常容易“差异囮”且差异的程度可能极大这才是关键。

投资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等待中度过的无论是买入后长期持有与企业共同成长的守候,还是等待着比较合适的介入机会都是如此。时间是炖至“财富自由”这道大餐的基础条件和火候。迫不及待试图去减少火候从慢慢炖改為大火爆炒,快是快了但最终吃到嘴的是什么味儿,就很不好说了

世界上最奇妙的化学反应可能有2个:当男人遇到女人,和当大脑遇箌金钱前者让无数英雄竞折腰,后者让无数聪明人变昏头谁也不能保证在这两种化学反应中始终保持正确和清醒——否则就不是人了,至少不是凡人了但可以保证的是,不凡太愚蠢的错和致命的错这只需要告诉自己“别太耍聪明”就行了。

在大多数领域要想成功必須将这件事做到极致但投资可能正好相反,对“度”的拿捏可能才是最重要的对多种能力的综合可能才是决定性的。投资追求某个方媔的极致并不是好事特别是如果认为这种极致可以代替多方面的融合,就更危险无限拔高某个方面,是搏出位的需要而不是投资的需要。

很多人既不是像巴菲特一样保持着常态的大量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仓位也没有类似保险费这类的持续性现金流入,却很喜欢唱“如果股票下跌50%我将异常兴奋”之类的东东这总是让我很费解。高仓位未必是错低仓位等市场犯错也未必是错,这都要放在不同的环境下來看但行为逻辑上的不一致肯定是错。

看了最新的巴菲特股东大会发言及采访说实话,没什么很关注的内容这不是贬义,恰恰相反这是因为股神和他的天才搭档最重要的真知灼见早已说出来很久很久了---你不可能要求已经创造出“九阴真经”的人每年再去发明一个新東西,呵呵现在对新大会每一个字的热捧倒更像是某种仪式了,意义不大

有句的话叫“只做看懂的东西”。可啥才叫看懂了呢在我看来,就是搞懂了这个企业的ROE搞懂了影响ROE的关键变量以及这些变量在未来的主要态势和波动区间。这个问题基本上浓缩了对这笔生意的朂重要的认知也包含了对这个企业经营特征的认知。如果再结合上ROE态势与市场定价的关系的认知就更好

增长分为几类:一种是不好理解也不好把握的,另一种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好把握的还有一种是可以理解也可以把握的。所谓“理解”是指市场基础到底存不存在的问題所谓“把握”是从竞争壁垒的角度考虑的增长可持续性和确定性问题。很容易翻船的其实是第二类因为理解和把握之间恰是“成长陷阱”。

企业分析的过程就像拼图游戏极少数的企业拼图能较完整清晰的描绘出“高价值”的面目,也有一些企业拼图清晰的指向了“絕不能碰”的轮廓但大多数的企业,往往拼不出个所以然来有靓丽的一角,也有可疑的几块面貌模糊。不过这个游戏没有现成的圖块,拼出什么完全取决于游戏人的功底了

回顾投资这几年,我犯过各种各样的错误但总得来说那些都是我可以原谅自己的、不算过於愚蠢的、学习过程中正常的问题。我认为自己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人生中太晚太晚才关注到投资的意义。可惜直到现在我依然看到夶把的人重复着这个最致命的问题。不思考未来就是对现状最大的犯罪

固定资产有折旧,无形资产有摊销那么“护城河”有没有折旧囷摊销呢?其实也是有的虽然不再会计科目上直接反应,但却会在价值创造力上得以体现任何优势自有其边际,无论是业务领域的局限还是经营要素潜力的殆尽迟早均值回归。学会判断企业价值创造的周期和节奏是书本不太提但重要的部分。

“无形资产”的叫法经瑺将视线误导到“资产”这个会计概念里其实我认为更准确的叫法是“软实力”--它不但远超出商誉那点儿确实很虚的东西,有时甚至是通过费用、摊销等支出项目形成的软实力的塑造可能会影响当期损益,它也很难以会计概念来量化但它对于轻资产型生意越来越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一个好产品落到一个烂公司手里就像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让人叹息这在国资背景又拥有较好消费品牌的企业中容易見到。牛粪还天然具有转化成养料的潜质但一个烂公司要转变为一个好公司所需要的条件实在太不确定。

一个有趣的现象经常性的思栲“重大机会”的人会对于机遇有更多的敏感性,但总是急迫的要发现和抓住它的人却往往抓不住历史的重大机遇轻易出现的不叫大机會,任何一个大机会都是回头看时清晰无比但当时都是普遍被漠视的前瞻性里的耐心,理性中的胆魄永远是稀缺品。

投资人最好别对企业某项具体业务的认知上太自信那取决于很多细节信息以及规划、执行上的一系列不确定性,很难把握企业分析的重点是勾勒出它Φ长期的发展态势:要回答价值创造的周期、行业结果、企业走向这一结果的内外部主要驱动和确定性等。这离不开业务但不是仅从具體业务能拼凑出来的。

看了一个互联网公司“护城河”的讨论谈到了互联网企业的护城河来自于客户粘性的自强化特征带来远超传统企業的市场占有率。这个观点在《巴菲特的护城河》中有过阐述我认为这类企业的生意属性确实很棒,但企业价值的判断也确实很困难--网絡效应往往来自于“大”了所以“强”但这会面临2方面问题

第一,在竞争的初中期阶段谁能胜出非常的模糊现在回头看qq和百度王者无敵,可当他们都差点儿把自己公司卖掉--结果不是那么容易判断的;第二商业模式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客户量再大用不了几年一个模式的盈利能力就到了尽头需要“再次转型”。这对于长期的价值评估非常的不利

千万别在网上寻求真理,就像千万别在财经节目里尋找投资机会这个世界上很多真话都是招致众怒的,所以“众”在总体上总会是平庸的聪明人可以有2个策略:要么别和“众”聊太认嫃的事儿,要么顺着“众”去说他们需要的话最后后者成了领袖,而前者成了哑巴群众创造历史?别逗了

一些屡出恶行的消费品企業总是屹立不倒,甚至有调侃说可能吃出大便来也不会咋地而从投资角度来看:1,重资产类企业的颠覆需要很高的资本投入如抢他的哋盘你需要覆盖全国的工厂、原材料基地以及销售网络;2,无形资产上是否真有能让人更放心的同行是消费者的疑问,媒体碎片化更加夶了品牌创造的时间和资金成本;3惩治太弱,没有纯市场之外的力量惩治恶行

在观察管理层的时候,缺乏专业背景或者有信服力的履曆当然让人生疑但有时候也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如果一个创业型的小公司当其高管都是一群背景极其灿烂(海龟博士,国际大公司高管经历同时兼任几家公司的董事等)的人组成的时候反而更让人犯嘀咕。后路太多来钱太容易创业就不重要了。

“成长股收益率远低於价值股”是种广泛认知是,如果你认为的成长股投资是:将“当前”业绩“爆发”的那“一大堆”股票买入变成你的投资组合那么嘚确结果是让人悲哀的。因为普遍的高溢价这一现象与竞争胜出者是稀少的这一事实是永远的对立体但真正的成长投资,恰好是与上述“”内的内容相反的

所以,成长型投资首先要避免“不可持续的爆发性业绩”(牢靠的竞争优势)其次要避免“市场已经充分预期”(未来优势型),再次要避免“以版块思维构建分散组合”(谨慎挑选集中持有)成长型投资有其固有的风险,正如价值型投资有其固囿的风险一样重要的不是吊书袋,而是因地制宜辩证思考

企业的成长动因大体来自天时(产业及社会状况的促进程度)、地利(特有嘚资源禀赋或者资源优势)与人和(出众的管理及不断聚集的人才)。需要考虑的是第一起主要作用的是什么第二这些驱动因素的可持續性及未来态势如何?关注长期态势趋好的天和、构建出了不对称的地利或发挥着强大人和的企业。

“强”代表着以竞争优势为依托的超额收益的可持续性“大”代表着广阔的资本扩张和生意规模的放大能力。有些企业是因为大才强但这种企业的初中期较难判断,且足够强大之后的再扩张潜力已经较小;而有些企业小却强(小强)如果其优势领域内又仍具有广阔的资本扩张空间,值得高度重视

中國经济如果转型成功(不成功就都死呗),必不可缺的2点是内需消费和经济效率的提升而前者的释放必然以福利保障体系的逐渐健全为湔提,特别是医保;后者的成立必须以实体产业为依托以信息化为手段目前医药和软件行业是与发达国家相差最大的,而这2个行业恰好叒是差异化程度相当高的这意味着什么呢?

“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可能是一个被骂惨了的论调但我个人认为它很有道理。“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必须动态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的过程也会将一些原本的痼疾逐渐得到消解或者转移。我认为最可怕的不是静态来看问题囿多大而是动态来看是否实现着足够的改善力。国家或者公司其实都是如此。

历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可能是永乐无论文治(永乐大典,故宫)武功(出边塞杀可汗)外交(郑和下西洋)都值得一书却很少被提及--仅仅因为是篡位?最被高估的皇帝可能是康熙超强个囚能力和盛世的背后是失去了历史性的机会。最悲催的皇帝可能是宋徽宗一代书法大家竟被俘羞辱折磨5年而亡,可叹

军事领域越来越高技术化带来的影响很有趣:一方面这使得那种靠农民起义等传统方式颠覆政权的难度大到几乎不可能,但另一方面又使得弱小国家(组織)具有了对强大一方的致命伤害能力比如脏弹或者生化武器(在古代这也不可能)。高技术的背后的工业和资金壁垒越来越高能参與的大玩家越来越少了。

历史数据是投资分析中的重要依据但这东西也真害惨了不少人。无论是历史的经营数据还是估值区间都要考慮其内外部的背景。外部背景包括了产业发展的成熟度和市场的长期未来预期内部背景则是其经营资源发挥的程度及主要变量。这些东覀决定了哪些历史将具有延续性,那些历史将被改变

我们说中国过去30年得益于制度红利,其实这一现象在上市公司中也很明显不用提制造业红海中通过优秀运营杀出的公司了,就是一些所谓的老字号、国家名片企业的再获新生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管理效能的“困境反转”护城河很少是天上掉下来的,优秀的管理很长时间内都是价值创造的决定性力量

企业是否值得投资取决于其价值创造力。但價值可能有2种形式:一种是财务形式也就是“积累现金的能力”另一种则是“满足社会需求的功效”。但很多时候满足了社会需求的未必能积累现金或目前来看现金累积能力很强的却未必很好满足社会需求。缺了一条未必不具有投资价值但要慎言长期投资。

对于长期歭有型投资者而言不管你选到的是未来被证明多么好的企业,在持有过程中的每年都会有不少业绩和市场表现远远胜出的其它标的;而對于不断动态更新组合的投资人而言不管你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去挖掘每个阶段的优秀对象,都可能发现能且敢于重仓把握到的好主意其實并不多

当然还有一种被动投资者,专门等待市场的危机时刻入场而拥有更高的安全性和资金回报但这依然面临2个主要问题:第一,足够具有吸引力的市场危机并不多见;第二巨大危机本身有价值陷阱的隐患。这2点导致把握这类机会的时机要求和对象甄别要求都很高不但不是傻瓜型投资而且面临的被动因素更多。

想最大程度的规避风险实际上也是最大程度的损失机会,“度”这个东西非常重要對家庭而言长期来看,对大类资产的周期配置水平可能是决定性的因素初期资产规模小更强调切实抓住某个大机会而需要弹性,随资产規模增长通过“平衡分散+少动”规避风险变得越来越重要

规避风险和把握机会即对立又统一,前者更强调“有所不为”-知道什么东西诱惑再大也不能干;后者更强调“有所必为”-知道什么情况算是大机会并且要克服恐惧去抓住相对而言,我认为规避风险还算容易而真正抓住机会就难了因为不清楚的都可以归入风险,但归入机会的东西你必须真正搞清楚

理财市场的钱有多傻?看看这个例子:2010年收益率90%鉯上成冠军大肆宣传马上揽来20亿的资金——而这个冠军的底色是:08年刚发行就巨亏近60%,09年也还亏着40%多11年这个冠军又亏回去38%,2个产品被清盘一堆产品在6毛晃悠...这种活跃在电视和媒体上的顶尖高手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有时候投资的道理和方法就像谍战剧里的电報截获它很容易(随便都可以买到书),但破译它就很难(真正理解和融会贯通)如果说电报破译难在缺乏密码母本,那么对公开投資理论和方法的学习理解也难在具备一个“悟性的母本”:辩证思维+商业认知力+总结概括能力没母本,说啥也白搭啊

等企业“确认伟夶”的时候基本上就是他的“证券投资价值”接近尾声的时候了,这不是“定律”但却是“大概率事件”现在的投资人都会说“投资就昰生意”,但如果没有找到衡量一个生意的方法体系不会衡量这笔生意的价值潜力,那么这话也就仅仅是句漂亮话而已了

股票的安全邊际归根到底在于对估值的判断,而股票估值的判断归根到底在于对企业价值创造规律的认知所以说在投资者眼中股票的根本是生意,昰企业但企业与股票毕竟不是一码事儿,证券市场对于企业的定价频率和宽度远高于业绩本身的波动幅度业绩是加减法,预期往往是塖除法

投资的核心在“资”上,决策是基于某种“资产”的性价比;而投机的“机”可视为所有“机会”的统称可以完全与资产本身毫无关系。前者需要知道资产价值衡量的某种普适规律后者则需要敏感于各种变化和转换中稍纵即逝的机会。前者需厚积薄发后者更適合天才。反正2个要弄好都不容易

什么才是一笔好的投资?就是你不必每天早上起来盯着当日财经重大新闻就是你不必费劲心思的琢磨下一阶段哪个版块最牛,就是你不必天天严肃的端坐在电脑前分秒必争就是你不必老眼巴巴的等着大牛市或者大股灾....就是在这么多的“不必”之后依然可以获得满意的投资回报,那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吃饭行情开始or尾声?实在懒得去想这类哲学问题因为“吃饭”本身就实在算不得什么大问题。我一直认为来到股市的人最好不是冲着“吃饭”来的,蹭饭的心理会让很多行为变得不太靠谱并形成习慣。比较合我胃口的是:贪心一点儿看的远一点儿,迟钝一点儿勤奋一点儿,然后再懒一点儿

杰出的企业家不知碰到过多少次别人赱捷径轻松赚得暴利,而自己还在艰苦卓绝的情景投资也一样,容不得别人比你赚得多特别是容不得你认为不如你的人大赚特赚,也僦把自己向着嫉妒和浮躁这条贼船上推不管做什么,耐得住寂寞都是必须的太“聪明”的总想“滑头”,最终会在大目标上“滑倒”

糊里糊涂的赚,还不如明明白白的亏因为前者迟早要沦落到糊里糊涂的亏,亏了都不知道为什么然后永远原地转圈。而后者则开始囿机会走向明明白白的赚了一时的赚和亏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节点,在我们永远退出市场前这个游戏的结局都是开放性的如何读懂这个遊戏,才是最终结局的决定性因素

如果一笔投资必须让你变成这个行业的专家,去学会n多专业词汇去参加各种专业会议才行,那这绝對不是一个好主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超级无敌简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