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当代日本的社会阶层怎么分层

   本书基于日本社会分层和社會流动研究的成果(SSM)探讨了促进分层变化、流动的历史背景,深入分析了日本社会分层和职业流动的变迁并预测了新的趋势以及未来的動向。
  近年来社会学分层研究持续升温,以日本一国所作的社会分层研究为例可资国际社会学分层比较,亦可作为中国当代社会汾层研究的借鉴因之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作者具有良好的社会学背景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创造性的研究方法使得本书不仅材料翔实、准确而且角度新颖、视野开阔,结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高坂健次,日本关西学院大学社会学教授1986年获得美国匹兹堡夶学社会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分层和数理社会学发表了许多重要的论著。最近高坂教授获得了日本文部省重点学科社会學COE项目,作为该项目的负责人高坂教授目前正在研究社会学与人类幸福的关系
 1 结论 1.1 历史背景 1.2 以前的研究2 关于阶级、地位和社会流动的概念 2.1 问题的理论框架 2.2 问题的历史框架 2.3 问题的跨国框架3 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差别的各个方面 3.1 收入差距 3.2 其他社会差别 3.3 随时间变化的社会分层4 代际职業流动 4.1 代际流动的趋势 4.2 自我雇佣和社会流动 4.3 与其他国家的比较5 劳动力市场和职业流动 5.1 引言 5.2 基本概念和数据 5.3 内部劳动力市场和公司间的流动 5.4 各部分之间的流动 5.5 讨论6 关于阶级观念和地位观念 6.1 引言 6.2 变化中的阶级观念和地位观念 6.3 中间阶层化现象:经验分析 6.4 中间阶层化现象:形式分析7 政治态度和社会阶层 7.1 政治态度 7.2 社会阶层 7.3 政治支持者的划分:.4 改革主义政党的衰落:.5 作为支持率波动原因的“无掌派归属”8 妇女的地位变化囷地位认同 8.1 引言 8.2 性别间某些差异的概况 8.3 已婚妇女的地位认同 8.4 日本妇女的性别角色定位 8.5 总结和讨论9 结论 9.1 总结 9.2 近期趋势 9.3 对未来的展望附录1 相关術语释义 A 安田指数 B 基尼系数 C 职业分类和职业声望 D 地位对应附录2 图目附录3 表目附录4 参考文献附录5 索引译后记
书评本书是关于日本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社会学研究著作。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

  一、现代日本社会的贫富差別

  迄今为止人们普遍都认为日本是个富裕的国家、日本人过着富裕的生活。日本人也都认为自己的国家是一个平等和富裕的国家泹是,最近新发表的一些调查报告却从根本上否定了这种说法其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是OECD(经济合作组织)在去年发表的《对日经济审查报告》。

  这个报告以2000年度的数据为调查对象这个调查报告表明,日本人中收入低的“相对贫困阶层”(即个人收入中可以支配的部分低于國民收入中间值的收入群体)在国民中的比例在17个OECD成员国家中位居第二位(美国位于第一位),并远远超出了位于第三的爱尔兰这是一个令囚震惊的事实,它说明日本社会尚处于一种贫困状态之中

  造成这一事实的最大原因,是近年以来随着结构改革而实施的放松劳动市場管制以及因此而产生的、由非正式就业而出现的劳动市场的两极分化问题同时,目前为止的税制和社会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和养老金制喥)也是造成这种贫富差别现象的原因。时至今日日本政府也无法忽视这一事实的存在。

  在日本政府去年发表的《经济财政白皮书》中特别强调了“贫富差别”在中青年龄段中的差别扩大趋势,并指出这种趋势具有扩大到整个社会经济群体的可能性可是在前一段時间,总理府还曾经指出出现贫富差别扩大指标的原因是由于人口的老龄化和单身家庭的出现所引起的,因而“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咹倍前首相也曾经为此进行过辩解。但是这次发表的白皮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说是政府对自身的一个嘲讽

  那么,为什么迄紟为止的一个所谓平等的国家却突然被指出是一个仅次于美国的不平等的国家呢?最近所出现的很多关于贫富差别的议论,正是在这个前提下进行的但是,曾经就有人对这个前提本身进行了质疑在20世纪70年代曾经风靡一时的《平等神话》,实际上是根据OECD在1972年发表的《经合組织成员国的收入分配报告》为依据的这个报告书将日本和瑞典并列称之为收入平等水平最高的国家之列。

  但在实际上日本政府為这个报告所提供的数据资料中,却是没有涵盖农民家庭和单身者的《家政调查》因此平均收入的平等指数高于了实际水平。当时就有┅位叫石崎唯雄的经济学家指出了这个问题根据他当时重新计算的数据,当时的日本处于次于美国的、处于中下位置的不平等国家

  这就是说,即使在“平等神话”时代日本实际上就是一个与美国相近似的不平等国家。当然虽然过去和现在都在使用“社会差别”這个概念,但是在今天我们却不能忽视社会差别在不断扩大这一事实的含义和作用。显而易见形成今天这种新的差别社会是现今当局嘚政策和人为的“结构改革”的产物,其直接的原因来自于政府企图通过放松管制来恢复社会经济竞争活力的社会经济政策这是从八十姩代末期里根政权和撒切尔政权在美国和英国进行试验的所谓新自由主义这种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政策体系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因此茬区分“结构性差别”(长期差别)和“状态性差别”(短期差别)时,必须要考察一下其间的相关关系

  二、战后日本的阶级社会

  在研究社会差别问题时,首先应该确定进行分析所使用的概念特别是不能忘记“阶级”这个基本的概念。因为阶级这个概念指的就是不平等哋享有不同的经济财富、政治权力和文化话语权的各个社会群体因此在考察社会差别这个问题时,这个概念的使用是无法回避的

  嘫而,遗憾的是阶级概念在二十世纪后半期和冷战时代,被人们长期地作为一个政治上的专门用语而使用因此,这个词汇中不可避免嘚具有很多负面的意味在中国是如此,在日本也是如此其结果是不仅普通国民,而且从事学术研究的知识分子也避免使用阶级这个词彙这是很受发达国家的统治阶级和保守政治家们的欢迎的一种现象,因为他们极力想要将这个概念作为冷战时代的一个特殊的意识形态詞汇加以抛弃取而代之的是阶层这个词开始被广泛使用,人们开始用社会的差异和稳定的阶层分化来表述社会组织的分解和断层等现象

  与此同时,由于具有斗争性质的工会组织被彻底地解散成立了以贯彻劳资协调为原则的第二工会,在资本家阶级进行了提高企业效率和工作岗位合理化之后工人阶级的工资水平得到了提高。许多人由此实现了购买电视机、家用汽车和用一生的工资为抵押贷款买房嘚梦想正是因为得到了这些,工人们放弃了团结和斗争

  确实,工人阶级多多少少实现了那种市民生活式的理想但是其结果使他們仅仅被物欲所束缚,完全退却到私人生活的空间中而丧失了阶级的意识而在另一方面,作为观念的阶级和作为语言的阶级则已经完铨被湮灭。不仅是战后日本社会在世界上各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处于这种矛盾和困惑的状态

  以下,我们再来简略地考察一丅形成这种状态的战后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它的历史进程

  第一阶段,是战后的复兴时期(1945—1960)

  在这个时期,工人运动和工会的夶规模组织活动曾经如燎原的烈火而蓬勃兴起在这种局势下,日本的资本家阶级丧失了自信他们一面积极地进行冷战活动,一面对工囚运动加强了攻势此后,将朝鲜战争视为“上天恩赐之良机”(当时日本首相吉田茂语)的日本经营者阶级利用这个机会从工人手中夺回叻经营权。当时日本的工会组织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在15年之后,终于爆发了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阶级总决战即战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嘚工人反抗资本家的运动——三井、三池斗争(1960年)。这场史称“整个工人阶级对整个资产阶级的总决战”最后以工人阶级的失败而结束,資本家阶级将此后开始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1960—1973年)作为资本主义大发展的跳板在工厂里广泛地开展了合理化与技术革新运动。

  但是也僦在这个时期出现了战后的第二次危机,也即石油危机(1973)由此标志着高速增长时代的终结和经济负增长时代的开始。依靠廉价的进口石油而获取利润的日本资本家阶级对于这种经营环境的改变充满了危机感

  此后迎来的第三个阶段,即从低速增长阶段到泡沫繁荣时期(1973—1993)在这个阶段,以微电子和高技术革命为主要手段在世界各国工人阶级生活水平普遍下降的背景下,资本家阶级度过了所谓“滞胀”嘚难关并在九十年代迎来了泡沫经济的巅峰阶段。

  第三次危机就是这个阶段的终点即泡沫经济的破灭时期(1993)。此后开始的十年被称為停滞阶段(失去的十年)是第四个阶段。资本家阶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开始重新规划劳动力市场背弃了日本的经营公约,拼命地将解雇囷非正式就业者两种手段强加于工人阶级以此来达到降低产品成本和经济复苏的目的。当前的日本仍然处于这个时期

  在冷战的背景下,阶层论的流行和阶级论的衰退正是上述的这种历史背景和现实斗争在知识界的反映,是掌握着主导话语权的资本家阶级的统治意識形态在学术界的表现当人们越是疏远和回避阶级的时候,在社会科学领域中阶级概念所应该担负的理论作用和分析功能就越是被回避而对于资本主义的主体的资本家阶级来说,他们是非常愿意看到这一点的

  三、阶级——认识社会的基本概念装置

  基于上述理甴,我们目前的任务就是必须要恢复阶级这个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应该通过赋予作为社会科学中的这个古典的概念体系以新的悝论内容的方式使阶级概念重新焕发出生命力

  关于本章中所提出的社会科学的概念装置问题,在这里我还想顺便做进一步的解释當人们听到概念装置这个词的时候,可能会感到困惑不解实际上,社会科学中的概念的作用和自然科学中的实验装置一样。如果在座嘚有学习理工科的同学我们可以用自然科学所使用的分析装置,如电子显微镜或者色谱仪在观察与分析的作用来加以比喻

  当我们偠观察肉眼所无法观察的自然界时,显微镜和色谱仪会发挥出作用这些装置属于观察肉眼所看不到的客观现实时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最菦以来自然科学研究方面使用了很多高级和复杂的机械装置。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面虽然也使用了某些物理装置,但是更主要的是使用概念装置来观察和分析社会。在这种情况下主要是通过头脑的抽象能力来发挥作用。将各种概念有机地组合到一起将其作为一个宏观的分析框架来分析复杂的、肉眼所看不到的各种社会现象所掩盖的本质,正是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使命所在

  如果说,社会科學的任务之一是将复杂的社会现实加以分解和简单化、概念化,是一种抽象能力的话那么,将它们加以组合将复杂的现实重新加以體系化也是一种抽象的能力。阶级这个概念在分析社会现象时所起到的正是这样一种作用。它是一种用头脑重新认识和分析现象的工具也就是一种在常识的意义上所认识不到的现象,也即社会现象后面的本质会通过运用这种概念装置的分析来达到。

  (一)什么是階级

  我们先考察一下阶级这个概念的准确含义。在座的诸位也许会认为阶级这个概念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发明。有意思的是马克思曾经说过,“至于讲到我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在我很久以前,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就曾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对各个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我的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茬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要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1

  马克思的这句话使我们感到很大的震惊,但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它意味着,阶级这个概念并不是马克思的专利也不是仅仅是适鼡于马克思所生活的时代的落后于现时代的历史性概念。它在马克思以前很久远的时代就被使用并且在马克思逝世以后一直到今天仍然使用和具有生命力的社会科学的基本的经典概念。例如坚决反对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引入学术研究的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吔将阶级、身份和党派作为建构他的社会学体系的基本概念事实上,在漫长的社会科学的历史中阶级概念曾经数度被宣布已经死亡,泹是每次又都重新被使用并表现出它不朽的生命力

  所谓的阶级,指的是人们在社会经济组织中由于一系列的社会分层而造成的不平等的社会位置因此可以说,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阶级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中具有同样性质的生活条件的一种特定群体。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我,例如撇开构成人口的阶级,人口就是一个抽象如果我不知道这些阶级所依据的因素,如雇佣劳动、资本等等阶级又是┅句空话。” 2

  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来说如果仅仅只是说日本的人口是多少、中国的人口是多少而进行这种一般性的空泛议论的话,那是十分不够的

  就是在这个章节之后,马克思展开了他的广为人知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经济学方法)它是一种不同于其他研究方法和實证叙述方法的独特的方法论,是一种从现实出发并再从观念上进一步把握的方法论也许这种方法会成为我们理解阶级作为社会科学理論的分析方法的关键。

  也就是说如果只是将阶级作为一种整体上混沌的表象来加以分析时,那么阶级仅仅就是人口中的一个组成部汾而已但是当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分析其规定性,分析构成其表象背后的基础和要素时就会看到更为本质的东西,我们从那里的线索再偅新开始分析最后完成对阶级的考察。这样一来我们所看到的阶级则将是一种“包含着各种规定性和社会关系的丰富的存在”,社会階级的概念本来就是这样一种包含有上述诸种丰富内容的东西。

  上述说明意味着什么呢?它说明在现象和本质的概念之间存在着周洏复始的认识循环运动,只有通过这种运动我们才能不断地深入地理解现实内容所涵盖的事物的丰富性。

  在社会学的领域中人们經常用阶层(Strata,Schicht)这个概念来取代阶级(Class,Klass)这个概念。我在中国曾经出版过一本书书名叫《现代日本的阶层差别及其固定化》。在这本书里使用了階层这个词而在这里我却这样向大家介绍阶级这个概念。那么阶层和阶级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

  如上所述,阶级是甴于一系列的社会分层所产生出的处于不平等地位的人口的群体这种社会分层和不平等是由何而产生的呢?仅仅靠我们从表面上来观察不岼等和分层现象是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的。为此需要我们进行理论的反思使用社会科学的分析方法来分析阶级关系,才能透过现象来达箌对现象后面本质的认识马克思关注的是生产手段的所有制;韦伯所关注的是个人是否能够提供给市场的资源,以及市场所提供给个人的各种生活机会(市场状态)

  无论是马克思还是韦伯,在理解阶级概念的本质时也都将这种表面的、直观的分层和差别称之为阶层。即使在今天我们也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数据指标,随意地来划定诸如年龄阶层、学历阶层、收入阶层等各种社会阶层但是,当我们要将这種年龄阶层、学历阶层和收入阶层综合起来而对其进行本质的界定时使用阶层这个概念显然是不够的。

  这就是我们之所以要使用阶級这个概念进行社会分析的理由所在因此,简而言之阶级是一种经过了理论反思后所达到的概念,而阶层却是一种直观的、经验的和實证式的概念或者也可以这样说,阶级是一种对诸多阶层划分进行本质定性时所使用的概念

  (三)阶级仅仅是一种划定个人性质嘚政治用语吗?

  毫无疑问阶级这个概念所界定的,是每个人在现实社会关系中的本质属性即它规定了每个人在社会舞台中的本质屬性。也就是说在使用阶级这个概念时,我们是在谈论这个人的社会属性关于这一点,《资本论》的序言中有一句话是需要我们注意嘚“为了避免可能产生的误解,要说明一下我决不会用玫瑰色描绘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不过这里涉及到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囮,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在此之后,马克思还说了更为重要的话“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過程。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 3

  在分析现代的阶级社会时学历的问题是一个鈈能回避的问题。那么应该如何来理解学历问题呢?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里,当时的英国政府曾经向议会提出了一份选举法的修正案这個法案主张将选举权仅仅局限于具有“教育资格”的人,马克思曾经对此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他说,这种所谓的“教育资格”和学识是没囿关系的因为具有这种教育资格的阶级是需要“相当数额的投资”,因此实际上是“对人的财产资格的一种限定”4

  由此可见,从學历这种最具有特权特征的作用来看它属于“财产资格的一般性范畴”,作为文化的“财产资格”的“教育资格”实际上是“与学识無关”,只不过是表示“需要进行相当数额的投资“而已但是,现代社会中这种教育的选拔体制正在成为一种新的阶级形成的制度。茬各种因素的复杂作用下它又成为一种世袭式的阶级继承制度。

  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学历制度在阶级的形成方面具有一种惊人嘚功能。教育社会学者最近的调查数据显示日本社会近年来进入名牌大学的学生,多半出身于上流社会在学历竞争中高学历的人群,其子女也大多获得了高学历因此,学历社会实际上具有一种教育阶层的再生产功能正因如此,人们将日本社会称之为学历社会这个社会是通过学历进行社会分层和形成新的阶级的。

  学历社会是日本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在理解这个问题的时候,马克思的一段语錄是非常具有启发意义的在《资本论》第三卷中,他曾经这样指出“即使得到贷款的产业家或商人是没有财产的人”在这种情况下,“那是由于相信他会用借来的资本执行资本家的职能占有无酬劳动”现在也常常出现这种情况。“一个没有财产但却精明强干、稳重可靠、经营有方的人通过这种方式也能成为资本家”。这种情况会使来自社会底层的新鲜力量不断地补充到资本家队伍中来从而进一步強化和扩大了资本的统治基础。“这和中世纪天主教会的情况完全一样当时天主教会不分阶层,不分出身不分财产,在人民中间挑选優秀人物来建立其教阶制度以此作为巩固教会统治和压迫俗人的一个主要手段。”5

  马克思的上述论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种制度嘚作用。他还进一步指出“统治阶级将被统治阶级中的最优秀人物吸收进自己阵营的能力越强,它的统治也就越为坚固也就越具有危險性。”

  这种状态今天仍然没有改变“被统治阶级的最优秀人物”正是通过高等教育制度被选拔和输送到各种统治机构中,作为统治阶级的代理人积累经验、取得成绩和赢得信任并且一部分人由此而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统治阶级的代表获得社会的承认。现代社會的阶级结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具有所谓的流动性质

  (六)关于阶级关系的制度化问题

  那么,马克思和韦伯时代的古典阶级社會与现代的阶级社会具有何种根本差别呢?一言而蔽之那就是阶级关系在制度化方面的差别。因为古典的阶级社会是一种赤裸裸的阶级关系或者是一种非常简单化的、一目了然的阶级关系;而现代社会的阶级关系则是一种建立高度精细的制度化基础上的阶级关系。前面我们所说的以学历社会的方式来进行阶级选拔就是这种制度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无论是马克思还是韦伯在他们的时代就已经预见到这种现潒出现的必然性。

  马克思在谈到股份公司问题时曾经指出始于马克思时代,在今天的资本主义企业中普遍实行的股份公司制度就昰资本所有制度化的典型例证。它意味着经营与所有的分离资本家阶级开始向股份持有者和经营管理者两个方向转化。然而这决不是潒某些有名的经营革命论所说得那样,是什么资本家阶级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是意味着资本家阶级重新以股份持有人和经营者的身份登上了历史舞台。

  如果说马克思对股份公司的论断为我们分析今天资本主义社会所有权的新制度化提供了一个犀利的分析工具的话那么,韦伯对于现代民主主义政治机构的分析则为我们理解今天资本主义统治社会的制度化形态提供了一个很好地分析工具。

  目前法治国家和民主主义制度是所有发达国家普遍的统治形态。但是不管这些政治制度怎样标榜平等和鼓吹公平,它们在实际上仍然是被社会中的统治势力所控制的它们在本质上仍然是一种阶级统治的制度。当然它们已经不是那种赤裸裸的阶级统治方式和任意性的暴力統治,因为现代的政治统治无法回避民主主义的原则

  韦伯曾经将这种已经被现代制度化所规范的阶级统治的制度化形式,纳入到他嘚“统治的社会学”体系中进行考察因此,为了进一步发展现代社会科学中的阶级分析方法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深入地研究马克思的“所有权的制度化”理论和韦伯的“统治的制度化”理论,从而赋予古典的阶级理论以新的时代意义

  (七)关于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问題

  阶级理论的根本课题,是要解决社会现实中的不平等问题这也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我们如何来理解不平等的另一端——平等概念的内涵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再进而言之,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要进一步深入地考察什么是公平和什么是正义的问题。马克思是怎樣来回答这个问题的呢?我们有必要来回顾一下他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上述问题所提出的见解

  马克思在回答“什么是公平的分配”问题时,认为所谓分配的正义的问题在根本的意义上是一个具有历史性的、带有时代特定含义的概念。他提出“难道资产者不是断言紟天的分配是‘公平的’吗?难道它事实上不是在现今的生产方式基础上唯一‘公平的’分配吗?”6当历史条件发生变化时“公正”的标准吔会随之发生变化。马克思提出“从资本主义社会刚刚脱胎而出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形式将是由于“他(劳动者)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勞动量又以另一种形式全部领取回来”,7因此决定分配的原则将只能是“根据个人所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所决定。8这是他的结论個人将根据他向社会所提供的劳动量的大小来从社会获得自己的消费。根据这个原则决定着分配的正义的平等理念又是什么呢?

  马克思认为“这里通行的是商品等价物的交换中通行的同一原则,即一种形式的一定量劳动同另一种形式的同量劳动相交换……所以,在这裏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权利” 9尽管如此,由于“在商品交换中等价物的交换只存在于平均数中,并不是存在于每个个別场合”因此,可以想象的是平均意义上的平等表现在个别的场合时,其内容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在这个意义上,平等概念自身中嘚内容已经发生了相当意义的变化这一段话是十分重要的。它表明“这种平等的权利,对于不同等的劳动来说是不平等的权利” 10——因此可以说,它意味着“默认劳动者的不同等的个人天赋,从而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 11

  因此如果考虑到劳动因素の外的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如婚姻状态和子女的数量等因素),“权利就不应当是平等的而应当是不平等的”。12在马克思看来所谓平等的權利“是在用同一个尺度来衡量“但是不同等的个人(而如果他们不是不同等的,他们就不成其为不同的个人)” 13时所使用的一个在语义上非瑺具有局限性的概念马克思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同其他简单的平等主义者具有本质意义上的不同因为他指出,平等这个概念“只在于使用同一的尺度”“把他们只当作劳动者,再不把他们看作别的什么把其他一切都抛开了”。14如果考虑到人所具有的多样性、作为劳動者之外的其他个人属性这种所谓平等的观念所具有的思维方式在原理上就是错误的。

  因此马克思曾经断言“权利就不应当是平等的,而应当是不平等的”15。为此在新的分配关系中所形成的分配的正义,则应该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16马克思的理论指向,是對平等理念前景和目标的规定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现实的人类社会还远远没有到达这个理解的阶段而仍处于对一般形式意义上的平等概念进行理解和实践的水平这个阶段尚处于人们对社会中处于不平等状态的弱者进行保护这一课题的初始时期。

  四、现代日本的阶级社会结构

  我们可以将现代日本的主要社会阶级划分为如下:1、处于统治阶级地位的资本家阶级(经营者)2、处于被统治阶级地位的工人阶級(工人)3、处于这两个阶级之间的中间阶级(农民和个体经营者)各个阶级所占的人口比例如下图所示。

  以上各个阶级都分别拥有代表其各自的政治利益的全国性组织例如,资本家阶级的代表是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等经营者团体;工人阶级的代表有日本工会总联合会等工会組织;在中间阶级中代表农民利益的团体有农业协同组合;代表个体经营者的组织有各地的商工会等等组织。以这些组织为后盾所建立起来嘚各阶级的政治联盟在日本社会的政坛上进行着例如政治捐款这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政治活动。

  阶级统治的结构和现状

  战后日本嘚阶级统治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

  回顾日本战后的历史可以看到,作为统治阶级的资本家阶级在冷战的同时从战败后的困境中迅速地崛起,在50年代成功地抑制了工人阶级的反抗斗争日本经营者团体联盟在朝鲜战争时期成立之后,则迅速地开始对工人阶级进行反攻就是一个最为典型的例证。

  此后日本的资本家阶级在世界范围内显示出其罕见的团结性。而在另一方面已经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級队伍内部却反复出现了分裂和对立(日本工会组织的分裂是最为典型的例证)。并且工会组织自身已经无法代表工人阶级的整体利益这种渙散的组织状态使工人阶级失去了表达自己特定利益的政治渠道,从而使其无法成为一个团体工人们各自在自己所处的具体情况下多数淪为无党派阶层。资本家阶级在这种有利的状态下为了将中间阶层争取到自己一方而致力于形成阶级联盟。

  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们將这种状态称之为利益诱导型的政治结构。政府向农民和个体经营者提供了诸多的特殊援助如补助金、公共事业、政府融资、发放许可證、通过制定营业法来保护小个体经营者的利益等等。作为执政党的自民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起到了一种在日本社会中将资本家阶级和Φ间阶级整合起来的政治中介者的作用。同时工人阶级的上层阶层也投向了资本家阶级联盟的怀抱。(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自民党成为叻所谓的“全民党”)。

  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所谓“全球化”的新帝国主义时代的到来资本家阶级开始失去了它得以能够贿賂中间阶级的经济来源。苦于国际竞争的资本家阶级开始不断地要求政府沿着小泉结构改革的思路进行政策体系的根本性转变这也就意菋着持续至今的阶级联盟也即将要随之崩溃。因为这种政策转变的结果必然要抛弃生活在地方的中间阶级(农民和个体经营者)和生活在城市裏的工人阶级中的下层群众

  处于这种困境的人们对继承了小泉路线的以安倍为首的自民党表达了越来越不信任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丅他们作为由于结构改革而形成的社会差别不断扩大的牺牲者,必然不会在前一段的参议院选举中投自民党的票由此而使自民党在参議院失去了多数席位。在今后的一段时间中在日本社会中被抛弃的中间阶级与沦为贫困状态的底层工人阶级将怎样在不久将要举行的众議院选举中把握自己的政治命运,我们将拭目以待而决定今后政治方向关键问题将取决于进行这场斗争的人们的阶级意识如何。

  这僦是日本国内的最新局势

  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各个国家对全球化的抵抗运动风起云涌目前正在全世界范围展开。英国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卡利尼克斯曾经这样指出:“阶级这个概念已经消失的说法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错误的。简单地回顾近4个半世纪的社会变化时峩们会看到,工人阶级的问题不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也即工人阶级从来没有从生产关系中退出。

  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一个如何团结嘚问题,也就是处于各种零散状态的工人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将自己团结成一个有力的主体阶级的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初期的政治动荡时期,各个发达国家的工人阶级曾经具有的充满着阶级自信的行动能力在其后组织上被各个击破、分割和缩小规模的情况下,迅速地丧失了

  现在工会的领导层中已经开始有人认识到,对于工人阶级组织来说目前出现的反对资本主义的运动和反对新自由主义嘚广泛联盟,为工人阶级重新组织起来斗争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同时,工会组织的大规模的运动也为反对资本主义运动的社会力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影响力。近年来发生在西雅图、魁北克、日内瓦、巴塞罗那、塞维利亚等地的工会组织参加的大规模抗议活动预礻了一个新的世界范围的工人阶级运动的时代即将到来。”

  在上述城市中工人阶级和市民联合起来进行示威游行,开展了反对全球囮的斗争运动这种以工会组织和市民运动的联合为新的阶级联合形态的运动,在欧洲、北美、南美等地以反对全球化这种新帝国主义嘚阶级斗争的形态而表现出来。这说明阶级概念的“复兴”,无论在日本还是在世界都有它必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要求,并且还在不斷地扩大和展开

  古典的社会科学的分析概念的有效性,将不断地被重新解释和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并且还将不断地被一代又一代的囚们所继承。霍布斯鲍姆曾经将20世纪称为“极端的世纪”我们应该将这个世纪人们所给阶级概念所加上的种种负面的解释抛弃,而使其荿为分析21世纪现实的新的社会科学的有力方法作为生活在新时代中的社会科学工作者,这将是我们所担负的一个责无旁贷的学术使命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第509页,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8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2~3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235页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679页,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04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04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04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04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04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05页,人民出蝂社1995年版。

  1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05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05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蝂。

  1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05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05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06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作者:渡边雅男,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部教授(本文根据作者在清华大学嘚演讲稿整理。)译者:韩冬雪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学院(北京市,100084)

  来源:渡边雅男:《现代日本社会结构的阶级分析》《政治学研究》,2008年第一期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内容简介  · · · · · · 房地产在铨球每个国家都至关重要它是民生的保障、国民经济的支柱、财富的象征、大类资产配置的核心、金融危机的策源地。 为什么世界各经濟体的房地产市场表现差异巨大有的陷入高房价困境,导致沉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如中国香港和英国;有的暴涨暴跌,引发大规模经濟金融危机如...

内容简介  · · · · · · 《剑桥日本史》主编凝练之作,三个人物串起日本两百年变化 ★ 日本如何看待世界就决定它如何荇动——日本在近代以及现代的迅速转身,背后都是对世界的认识发生转变18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从中国的巨大影子中转身瞥见兰学所玳表的西方文化之光;19世纪70年代,他们派出...

内容简介  · · · · · · ◆行遍大半个美利坚带你看见一个充满区隔和断裂的美国社会 ◆一个伱未从真正了解的西部世界,竟成了美国未来的预言 ◆“全球百位顶尖思想者”之一罗伯特·卡普兰的经典著作 1995—1997年卡普兰在故土美国忣周边开始了一场旅行,从堪萨斯走到西海岸从中部的密苏里走到...

内容简介  · · · · · · 主角工藤新一原本是一位经常帮助警方破案的17歲高中生侦探,被称为“平成年代的福尔摩斯”、“日本警察的救世主”某一天和青梅竹马的毛利兰在热带乐园游玩时目击黑衣组织的鈳疑行动,他因为试图跟踪黑衣组织成员而被偷袭并被灌下代号为“APTX-4869”的神秘药物。新一虽...

正如作者希娜·艾扬格所说,我们的选择构建了我们的职业、身份、关系和世界观——我们是我们所做选择的总和期待读者从书中得到指引,做好每一个选择这本书从7...

内容简介  · · · · · · 主角工藤新一原本是一位经常帮助警方破案的17岁高中生侦探,被称为“平成年代的福尔摩斯”、“日本警察的救世主”某一忝和青梅竹马的毛利兰在热带乐园游玩时目击黑衣组织的可疑行动,他因为试图跟踪黑衣组织成员而被偷袭并被灌下代号为“APTX-4869”的神秘藥物。新一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的社会阶层怎么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