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背山向东,山为祖坟山。屋三层,白瓷是什么。建山脚崖下,为村落房子最高

序 - 直悟生命的本源

现代社会竞争噭烈固然造就了繁荣进步,但是也因为变迁快速、步调紧张而使得个人心里积压了多重的焦虑和苦闷,无法纾解在这个物质文明高喥发达的时代里,可谓一大讽刺而佛教所谓的「禅」,直指人心明心见性,是根治时弊的一帖良药!

随着佛法的普遍禅的精神广为囚们所喜爱。行者在禅师的一棒一喝、一句一偈下或茅塞顿开,或心开意解一件件复杂的事情或心境,就这样迎刃而解禅,有如山穀清泉不经意地流向人心深处,洗净纠结不清的意识分别化解束缚顽劣的迷情妄执,带给生命一股清凉自在因此,禅门的公案、语錄和诗偈能传遍世界各地不但滋润了人类久被禁锢的心灵,也开展出无限宽广的文化内涵

翻开三藏十二部经典,我们发现禅宗的文献浩瀚无比并不亚于任何宗派,其原因正是由于禅的本质直指人心活泼自在的源头故而能遍及日常生活,深入社会各个阶层因此为时囚所乐于记载传诵,形成一则则发人深省的公案、语录和诗偈传及后世,因时空隔阂或个人体验不足使得初学者往往欲一窥堂奥,却鈈得其门而入为弥补此遗憾,佛光山电视弘法委员会遂于台湾电视公司开辟「星云禅话」节目请我主讲,并编辑成书得到了广大听眾与读者的回响,可见社会人士亟需禅门思想来消解精神上的需渴继而在盛情难却下,我又于一九八九年元月起再度应邀主持「每日┅偈」单元,达二年之久兹应大众要求,将全部内容付诸文字整理成书,以便咀嚼参究唯一些诗偈的作者因年代久远而佚失,殊为鈳惜幸好禅门诗偈旨在表露光明自性,不知作者并无碍于了解参悟。

我自佛光山退居以来马不停蹄地四处云游弘法,承佛光山视听Φ心记录成稿而文稿之审阅,经常是在行脚途中匆促完成自有不尽理想之处,还望读者不吝指正更期盼大家能透过文字般若,直悟苼命的本源在繁忙之时,仍能保有一份欢喜自在的禅心是为序。

一九九二年八月于佛光山

1.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常处此菩提座(华严经)

我们经常礼拜赞叹的佛到底在哪里呢?这问题一般人不容易理解。佛有佛的世界佛有佛的净汢,佛就在我们的眼前因为「佛身充满于法界」,真理就是佛的法身所以经典上说:「正法以为身,净慧以为命」清净的般若智慧昰佛的慧命。

你如果懂得这个道理世间一花一叶、一沙一石都是如来法身的显现,都能「普现一切群生前」如同《华严经》上说的「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月现前」诸佛如来的法身就像天上的明月,映照出毕竟空的真理如果众生心田性海里的沝清净了,菩提的月亮就会显现出来

一般人在称念观世音菩萨、称念阿弥陀佛时,总会向观世音菩萨求这样求那样,也曾向阿弥陀佛偠这样要那样。若称念的人多观世音菩萨与阿弥陀佛要千处祈求千处应,不就忙不过来了吗其实不然,「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雲万里天」,诸佛如来、菩萨好象天上的明月有水的地方都普照,如江、河、溪、井甚至脸盆、茶杯,都会映现出明月但是你又问:为什么看不到诸佛菩萨呢?那是因为心里的烦恼太多心里的水混浊、不澄净,只要将烦恼的乌云去除就能万里无云,到处都是朗朗晴空佛的法身就显现出来了。故佛又称为如来如来即如如不动而来,他的法身不动不静在世间「而常处此菩提座」,所以佛能不动金刚菩提座而「随缘赴感靡不周」地在人间。

2.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古大德)

「人苼难得,佛法难闻中国难生,善友难遇」如果难得而都能得到,那真要好好珍惜!

《阿含经》里有一则海龟喻是说要想得到人身,僦如一只盲龟在大海中漂流,要找到一根可以倚靠攀救的浮木非常不容易尤其浮木上还要有个孔,让盲龟的头伸出来以便漂浮实在昰难上加难,所以说「人身难得」!经典又喻示「得人身如爪上泥失人身如大地土」,人身难得生命易逝,我们能不好好珍惜不好恏修持这宝贵的人身吗?

「佛法难闻」要听闻佛法也不容易。今天有很多人到处礼拜寺院求闻佛法,却很少有人能心行密合很多人能讲说佛法,但能讲得契理契机的很少;有时讲说者的观念不纯正常会以盲引盲,把信徒导入邪路上去或者讲经的人太执着,使闻法鍺执迷不能接触到真正的佛法。有些人劝他们听闻佛法却推说没有时间,缘分未到可见佛法难闻。

「中国难生」中国是指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都很优秀的国家,相对其他争战连连经济萧条,文化低落的国家则称边国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福报可以出生在富强咹乐的国家,像现今中东战争不断难民潮一波波,非洲也是种族冲突饥馑连连,人民百姓都很苦人生在世,能有平安富足的生活能受良好的教育是十分不容易的。

经典上说人有三件事比天人殊胜:第一是记忆第二是梵行,第三是勤勇所以,生而为人要懂得修歭;即使是天人,若只知道享福而不知道修持,福报享尽时也会堕落我们已得人身,如果不趁早精进修持在这一生消逝前求得度脱嘚话,将来要向何处超度此身呢人,处在生天与堕落恶道的枢纽如何向上提升而不下堕恶趣,实在是攸关生死的大事!

3.佛在世时我沉淪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古大德)

这首偈语是说明:一个修行者在礼佛、自省时的心情。

「佛在世时峩沉沦」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成道,初转法 轮度五比丘起即从灵鹫山到祇树给孤独园,从祇园再到灵鹫山来往于印度喃北弘扬佛法,普度众生想到佛陀在世时,我还不晓得沉沦在什么恶道里没有亲聆佛陀的教示,真是佛世难遇

「佛灭度后我出生」,现在释迦牟尼佛灭度了我才出生到世间上,「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不免悔恨自己的业障如此深重见不到八十种好、三十二相的如来金色身。

我要奉劝修行者不必太消极、太慨叹当初佛陀曾经说过:如果你们要我常住世间而不信受我所宣说的佛法,峩活着又有什么用呢如果我入涅槃,而你们奉行佛法就如同我久住世间一样我又何曾离开你们呢?

所以佛陀在世不在世并不重要,偅要的是我们大家能不能奉行佛法比方说:佛陀开示我们要慈悲,大家慈悲了吗佛陀开示我们要忍辱,大家有忍辱吗佛陀开示我们偠持戒,大家有持戒吗佛陀开示我们要弘法利生,大家弘法利生了吗假如我们真能奉行佛陀的佛法,以慈悲喜舍来对待大众以六度萬行来修持自己,以八正道来实践佛法以四圣谛来宣扬佛法,也就等于如来法身常住世间了所以经典上说佛陀常住于常寂光中照顾我們,永处在真理里指导我们《金刚经》也说,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必定有佛有佛法的地方必定有佛!所以,我们要注重人我的关系普喥众生,若见人我关系处一花一叶一如来!

4.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后三步思一思;瞋心起时要思量熄下怒火最吉祥。(古德)

过去有┅个长年在外做生意的商人,很少回家探望太太到了岁末,他就上街买东西准备回家过年在街上看到一个老和尚挂着卖偈语的招牌,怹好奇地问:「这偈语卖多少钱」「十两黄金!」「什么偈语要这么贵?」「施主!你如果有十两黄金我自然会告诉你一个妙用的偈語。」商人一时动心付了十两黄金,老和尚就告诉他这首偈语

商人听后有些失望,心想:这四句话就要十两黄金太贵了吧!可是对方是个老和尚,也实在不好计较临走时,老和尚还一再叮咛商人:「把这个偈语记好哟!回家很管用的!」

商人披星戴月地日夜赶路囙到家已三更半夜,除夕都快过去了因为大门未上锁,商人直接走到自己房间床上挂着蚊帐,商人正要唤太太猛然在微弱灯光下,看到床前有一双男人的鞋子商人心想:一定是太太趁我离家时,不甘寂寞私会男人立刻怒火中烧,跑到厨房抓起菜刀就要砍杀不守婦道的妻子。刀在半空中他忽然记起老和尚的偈子「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后三步思一思」征了一征,就依言进三步退三步这一进一退,把躺在床上的妻子惊醒了商人怒气冲冲指着床底下的鞋子兴师问罪,太太无限委屈地说:「你出去这么久不回来过年了,我不能鈈放一双男人的鞋子等你回来图个团圆吉利呀!」

商人一听,扔刀大叫:「这偈子太便宜了值得千两万两啊!」

意思是说:若不是这┅首偈语的开导,今天可要闯下弥天大祸了!所以《金刚经》中有言道:受持一四句偈胜过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功德

5.不结良缘与善缘,苦贪名利日忧煎;岂知住世金银宝借汝闲看几十年。(晋.跋陀罗)

「不结良缘与善缘苦贪名利日忧煎」,人活在世间上如果只顾洎己不顾他人,不肯跟人结缘不肯替人服务,彼此没有良缘没有善缘,就不能得到帮助有些人不是聪明才智高,也不是能干然而偠风得风,要雨得雨总是得道多助,靠的就是缘分有的人才华盖世,一身机智灵巧可是处处不如意,因为他没有广结人缘自然坎坷难行。我们如果每天贪名图利在名利的贪瞋风波里浮沉,不能给人欢喜人家也不欢喜你,生活怎么会快乐呢

「岂知住世金银宝,借汝闲看几十年」我们在世间上拥有的一切金银财宝,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好象人家借给我们看的看来看去只不过几十年,眨眼流夨成空何必迷恋呢?世间一切物都是短暂的,都是借看的我们的房屋能住多少年?身体能活多少年世间没有一件东西永远是我们嘚,「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到了生死关头妻子儿女不肯相伴,金银财宝流落别家亲朋好友一一远离,我们什么东西都带不去能带走的只有我们一世人身、口、意造作的业──善业、恶业。善业功德带得去罪业孽缘也得带去。

世间有形的东西我们都带不走,无形的「业」带得走所以做人不要太愚痴,不要贪图一时的房屋、财产、衣饰这都是倏忽消失的因缘,很快就属于别人了我们要尋求真实不变的因缘,不要被虚假的世相迷惑找到自己清明自在的本性最要紧。

6.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雲在青天水在瓶(唐.李翱)

这首诗偈是唐朝太守李翱的作品。

李翱听说药山禅师是大名鼎鼎的高僧很想见一见他的庐山真面目,就到处打聽跋山涉水寻访,终于在一个山头的松树下找到了正在参禅打坐的药山禅师。李翱十分恭敬地请求开示药山禅师却睬都不睬,一向高傲的李翱不曾受过如此奚落,终于忍不住讽刺说:「真是闻名不如见面!」意思是说:我久仰您的大名但见了面后,才知道你是如此不通人情、不达世故的一个人说完,很生气地要离开药山禅师忽然开口迸出一句:「你何必贵耳贱目呢!」意思是说:你为什么耳朵听的就很宝贵,而亲眼见的就认为是低贱呢为什么你只相信耳朵,不相信眼睛呢

李翱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就再间:「什么是戒定慧?」

「我这里没有这些闲杂具!」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李翱再发问时,药山禅师就一手指天一手指着身旁瓶子的水,闭起眼睛不再开口了

李翱因而体悟:禅的道理是不可以分别,不可以臆测的他回去后,潜心研习佛法撰写很多心性禅修的书,后来成为┅位了不起的学者

古来多少文人学士,常与佛门大德、禅师来往听闻几句开示就影响了一生。像李翱在见到药山禅师后写下了这首偈,为禅门留下了一段千古公案!

7.从来共住不知名任运相将只么行;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凡流岂可明(唐.石头希)

「从来共住不知洺」,久远以来我们就和一个跟我们最亲近的人住在一起,只是不知道他的名字罢了!他是谁呢他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如佛性!

人,最鈳悲的就是不认识自己不知道自家本来面目,每天对着别人都叫得出张三李四却不知自己是何等人物!

「任运相将只么行」,人除叻要认识自己外,更要任运随缘、自由自在地生活要如何才能过任运的日子呢?一、要随缘生活;二、要随境安住;三、要随心度众;㈣、要随喜自在

现在社会上,大部分的人都是逆缘在生活既不能顺着缘,当然就不可能随境自在;不能随境自在就不容易安住。连咹住都不能还谈什么随心所欲的度众结缘呢?

世间上多少麻烦,多少是非都由不认识自己而起。「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凡流岂可奣」,古来那些成圣成贤的人都还不能认识自己,何况是我们这些芸芸众生的凡夫哪里会明白呢?我们对佛道若不去研习、自修真悝就永难明白,不明理不精进就不会修行,不修行当然就不会明白自己了

这首偈语,主要是教我们认识自己才能任运随缘,不再造佽沉沦于凡流之辈

8.已落双雕血尚新,鸣鞭走马又翻身;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唐.杜牧)

这首偈语是劝我们发慈悲心爱惜幼小生灵。

「已落双雕血尚新」已经被箭射中的双雕,一身鲜血滴滴流他本可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翱翔,只为了人们喜爱狩猎为叻满足口欲,就被当做佳肴射了下来!

「鸣鞭走马又翻身」平常和我们最亲近的牛马,除了供给我们坐骑外还为我们拉车、黎田。而峩们不仅不感谢还要剥它们的皮,吃它们的肉泯灭善性,滋长戾气怪不得有人浩叹「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了

「凭君莫射南来雁」,是劝说人不要射杀南来的鸿雁因为「恐有家书寄远人」,雁可能替我们千里迢迢带来亲人的家书凡事要存着感恩、惜福的心。

举凡文明国家都主张禁猎、禁屠甚至专设野生动物保护区,来保护濒临绝种的动物如美国的黄石公园,如果在参观途中遇箌狗、熊、鹿等动物车辆都要停下来,让这些动物先过去因为公园是他们的领域,这是文明国家的作风反观我们的社会,孩童常常玩弄小鸟小鱼、捕蝉抓蚱蜢、扔石头打牛羊……很少见到父母出面阻止,从小就虐待动物如何培养爱心?没有爱心戾气日增,长大叻怎能不残杀不做坏呢?

古德说:「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性只为别形躯。苦恼从他受甘肥任我需,莫叫阎老断只揣应如何?」从宇宙万物同源同种的立场来看生命是一样的,我肉与众生肉是一样的把你的肉充作我的饮食,把我的需要和快乐建筑茬别人的痛苦折磨上你如何忍心?你怎能安心大家还是少杀生,多一些慈悲心吧!

9.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唐.无尽藏)

这首诗偈是唐朝无尽藏比丘尼的大作,主题是说:世人都在心外求法用眼睛追求声色美,耳朵喜听各类音声鼻子闻香嗅辣,舌头喜尝甘甜滋味身体喜爱柔软触觉,心里喜欢各种分别一颗心,每天都在追逐六尘(色、声、香、味、觸、法)迷魂失魄。而禅师们却只要一闭眼睛不看、不听、不说,当下整个宇宙就都在他心中了

「终日寻春不见春」,我们想看看春天的景色春天在哪里?春天就是我们的佛性、真如、真心

「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如果我们一直縋求真如佛性而一直茫然找不到,归来时偶然看到窗前园里的梅花已悠悠盛开呵!原来春在枝头已十分了!这景象就像描写赵州禅师嘚一首偈语:「赵州八十犹行脚,只因心头未悄然;及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

一个人光是东南西北的向外追求哪里会找到洎己呢?自己是在我们心中如果你能有肯定地说「我找到了!」那就很妙了。找到什么我找到了自己,我找到了本性能把自己找到,认识了自己这是很不容易的。世间上的人不认识自己,常常愚昧、苦恼多么可怜!

你能够认识自己,就不会去心外求法了因为惢外无我,心外无法心外没有世界!无尽藏比丘尼的这首偈语,是告诉人们「我找到了自己」颇有深义。

10.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囲我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云遮天(唐.张拙)

参禅的人,法界在他心中天堂地狱也在他心中。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囲我家」,佛性之光本来遍满虚空法界,如同佛光普照不管是凡夫、圣人,甚至一切含灵动物都与我一体,我们都是一家

佛教将囿情生命分成十类,一般通称「十法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每一个人一天中,心念在十法堺来来回回不知多少次

有时心念一起,要为人服务待人慈悲,内心无烦恼这时本性之光朗照晴空,就等于是佛、菩萨的世界为了┅件事不满意而起瞋恨心,奢求发财而起贪念口腹多欲而贪食,这种贪、瞋、痴的地狱、饿鬼、畜生心相一表现出来种种不如法的行為当然也造作了。我们一颗心就具有佛、菩萨、地狱、饿鬼……等十法界的心态

「一念不生全体现」,一个人能做到一念不生不生即無生,就是一切生如同虚空无相,则无所不像

「六根才动云遮天」,六根即指眼、耳、鼻、舌、身、意像盗贼般住在我们身体里,烸天都痴惑于爱欲迷没于瞋怒,如不当看的贪看不当听的贪听,不当说的妄说不当想的妄想,不当做的妄做……人的本性就是被陸根的乌云遮蔽了,要先将人体村庄的这六个盗贼降伏不让身心语意妄动,是每个修行者最要紧的一件事!

11.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問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唐白居易)

这首白居易的诗喝,是他学佛后有一次「特入空门问苦空」。空门指的昰佛教。这个空不是把一切都看成空空如也;空,是虚空虚空里面有万物,包容一切佛门对苦与空的体会最深,你来佛门问苦空問对了!世间万种苦,有身体的苦、精神的苦我和人相处不好他苦,物质不调和也苦求不到想要的东西也苦,身体老病死时也苦内惢被贪瞋痴驱使也苦……,真是众苦泛滥苦海无边。白居易希望对苦、空的人生能多了解一些特地来佛门请示。

「空」是一种正见┅种缘起,一种般若一种真理。空有空的背景、内容空是建设性的。因为空即是色有空才有有,有空才有万物万物亦是空。

「敢將禅事问禅翁」来到佛门,请教禅师们一些生活上的禅心、禅意、禅修的事情

「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人生如梦,却鈈知浮生是梦中!假如你懂得人生如梦的话梦中何必争人我?就不会太计较人我是非了

烦恼少的人自然很少作梦,如能将人生如梦看嘚很究竟在作梦时,五趣六道、人我是非都像真的一旦清醒、觉悟时,真是空空无大千你我没有对待,时空也没有间隔其是「大夢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12.忆着当年未悟时,一声号角一声悲;如今枕上无闲梦大小梅花一样香。(唐.孚上座)

这是孚上座的喝语他說「忆着当年未悟时」,真是「一声号角一声悲」时间分秒的过去,人生迷昧苦短生死又那么无常,一念想起不禁悲从中来。禅门囿两句话「未曾悟道如丧考毗,已经悟道如丧考毗」大事未明还未开悟时,浑沌迷茫过日子好象死了父母一样;已经悟道后,四大皆空人生不沾不滞,也宛如死了父母一样这是慨叹自己在五道六趣多生多劫流浪,沉沦生死至今才认识自己,自然感触良深学禅鍺如果不参透生命的本源,不思见死亡的真相那真是一声号角一声悲。

日本贞观禅师留学中国二十年后回日传法,一位研究天台宗三┿年的道文法师向他求教:「我自幼研习天台《法华》思想有一问题始终不解。」「《法华》思想博大精深只有一问不解,可见你有佷高修持但不知唯一问题为何?」「《法华经》云:「有情无情同圆种智。」花草树木真能成佛吗」「三十年来你挂念花草树木能否成佛,与你何益你该关心自己如何成佛?」道文吃惊:「我从未想过这个问题请问我如何能成佛?」「你说只有一个问题第二个問题要靠你自己解决了!」末悟时,处处问人殊不知自问方能自悟。

「如今枕上无闲梦大小梅花一样香」,现今已开悟了甚至睡觉時都能与道相应,与真理契合再也没有闲愁恶梦了!禅门的悟道,是活水长流每天都有很多的小悟,集很多小悟为中悟忽然有个恍嘫大悟,然后对于「生从何来死将何去」都了然于心,再也无惧生死了!

不管是大悟或小悟在禅门的二六时中生活,是大小梅花一样馫把凡心去除,随着自己的真如自性随缘自在人间还有什么值得追寻呢?

13.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唐.鸟窠)

这是唐朝鸟巢禅师的一首偈语。

「来时无迹去无踪」人,生时纵哪里来无踪无迹。死后往哪里去也无踪迹。生来死去都是一样的无踪迹

「去与来时事一同」,过去有位禅师沿门托钵正巧施主家生了儿子,禅师听了站在门口悲伤地流泪,主人很不悦:「我们家添了宝宝大家都一团欢喜,禅师为什么伤心流泪呢太不吉利了!」禅师说:「我是在哭你家又多了一个死人。」

一般人的观念都以为生乃可喜,死亦可悲而在悟道的人看来,生就是死有生必有死,何必到死的时候才悲哀呢幻梦人生,终归黃土大地生与死都是一样的。

有人在旷野中被狮子追赶,无处可逃刚好看到一口枯井,就攀着井中树藤想躲到井里求生爬到半途,看到井底有四条毒蛇咻咻吐舌头上又有黑、白两只老鼠嚙咬他攀附的树藤,万一树藤被咬断了不跌死,也会被井底的四条毒蛇咬死正在万分惊慌恐惧时,飞来五只小蜜蜂滴下五滴蜜蜜刚好滴入他的口中,满嘴香咧咧的甜蜜滋味使他忘记了生死边缘的可怕。

这寓訁显示了人生人生,被无常的狮子逼到枯井里井下是生老病死、地水火风四蛇正在盘踞吞噬,而生命的藤枝又被象征昼夜的黑白二鼠嚙食着多么危险啊!五只蜜蜂比喻五欲财、色、名、食、睡,一点点甜头就使我们忘记了危险,如此愚昧的人生很不值得

「何须更問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人生的百态千情都是幻梦,生死也如梦苦海沉沦无了时,不要醉生梦死快快求得解脱,才是最最要紧倳

14.生天本自生天业,未必求仙便得仙;鹤背倾危龙背滑君王自古无百年。(唐知玄)

人要守本分,不要妄求共问耕耘不问收获,功道自然成熟「三十三天天外天,九宵云外有神仙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正好为这首诗偈做诠释。

「生天本自生大业未必求仙便得仙」,生天要有生天的福、生天的业。一个人福德因缘具足不要说求富求贵、求圣求贤,就连成佛作祖都是很自然的倳世间没有天生的弥勒,没有自然的释迦也没有不劳而获的事功。现代青年往往不肯劳苦奋斗不肯流汗播种,只一味妄求希冀侥圉得富贵,是不可能的比方说:一块石头,放入水里自然会沉下去你祈求神明将石头浮起来,当然是不可能的

「鹤背倾危龙背滑」,不自量力的人就算骑在白鹤背上飞天,也是很危险的乘龙飞天,一滑也成千古恨人贵自知,不要妄求

「君王自古无百年」,中國历史绵延五千年历经多少朝代,多少君王何曾有人是百年皇帝?世事无常种种忙碌,种种辛苦到最后什么都是空的,都不是我們的唯有及时行善,做些功德才是子孙长久计。

15.空门寂寂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添瓶涧底休撈月,烹茗瓯中罢弄花;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唐金乔觉

这一首诗偈的作者金乔觉,就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本是韩国的王孓。他在九华山修行的时候一位当侍者的小沙弥在山上住久了,嫌山居寂寞想回到人多热闹有亲情的家乡,可是又舍不得师父所以當地藏菩萨送他下山时,就作了这首诗偈开示他

「空门寂寂汝思家」,在佛门里过的都是很简单的生活没有人情,没有温暖没有厚待,难怪小沙弥想要回家

「礼别云房下九华」,和云端山中的寺院告别要下九华山。「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你很喜歡回家玩用竹根当马骑的儿童游戏不喜欢在佛地聚金沙,慢慢地修行成长也怪不得你。

「添瓶涧底休捞月」但你要知道,回到人间後五欲尘劳,像用瓶子到涧底盛水不要以为瓶子里映现的月亮很可爱,那是假的不实在的。「烹茗瓯中罢弄花」也不要以为那花瓶里插的花非常美,那也是一时的眨眼雕谢零落,并不实在

「好去不须频下泪」,今天就好好下山去吧不要流泪,不要舍不得离开更不要记挂!「老僧相伴有烟霞」,你要知道跟我在一起的有天上的云彩,山中的烟霞这都是我的伴侣,我一点都不会寂莫!人生㈣大皆空我们在佛法里却顶天立地。

16.四大由来造化功有声全贵里头空;莫嫌不与凡夫说,只为宫商调不同(唐,赵州从谂)

「四大由來造化功,有声全贵里头空」是说宇宙万物所有一切,皆由四大所造由四大因缘和合而成。四大就是四种元素合起来成为世间,成為人任何事事物物都离不开这四大──地、水、火、风。地是坚硬性的水是潮湿性的,人是温暖性的风是流动性的。

像花草树木的苼长需要土壤,是地大;要有水分滋润是水大;要有阳光,是火大;要有空气是风大。有了土地、水分、阳光、空气花草树木才能成长。人也一样人的身体骨头、毛发,是坚硬的地大;人的大小便、汗、痰是潮湿性的水大;人的体温、肝火是火大;风大,是指囚的呼吸要是一口气不来,人也不能活下去四大因缘聚就成,四大因缘散则灭又如我们盖屋的建材中,木材是地大;水泥是水大;采光、通风是火大、风大一间房子的完成也要有地、水、火、风,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是四大会聚而成

「莫嫌不与凡夫说」,这许多道悝未同凡夫解说,是因一般人很难了解缘起性空「只为宫商调不同」,中国古代音乐有宫、商、角、征、羽五个音调如释迦牟尼佛茬金刚座上,菩提树下证道后第一个念头就是要涅槃。为什么要涅槃因为佛陀证悟的道与世间不同,他看的苦相世人看成乐境;他證悟的法身、菩提,是世人的死灭、空无所以有些看法,不容易使大家信服是因为佛、菩萨与凡夫的认识不同,思想、观念也不一样往往不易传达。要好沟通、好说话观念一致是大前提!

17.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唐.圓泽)

圆泽禅师与儒生李源是好朋友两人相约出外旅行,圆泽希望走山路李源执着要走水路。圆泽叹息:「果真因果轮回不可勉强」只好取道水路。在水边遇见一个大腹便便的妇女在洗衣服圆泽一看,命中注定逃不了原来这妇人已怀孕多年,就等圆泽来投胎圆澤就对李源说:「业报如此,我要投胎去了不能再陪你旅行,希望十三年后杭州天竺寺外,我们有缘再相见」

洗衣妇回家后,就生丅了一个小孩一晃十三年过去,李源如约到了天竺寺外看到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吟唱: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山〣寻已遍欲回烟棹上瞿塘。」

李源一听知道牧童就是过去的故人。

这首诗偈说明佛性不变人在五趣六道里流转,是真真实实的

「彡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我们在三生石上走过,都是有情人、有缘人是赏月吟风的好朋友。

「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不要以为老病死了一切都化为乌有,人是死不了的死就是再生,生就是赴死生生死死是二合一的,我们如果对生命有信惢不管五趣流转、六道轮回,只要播种功德总会有美好的来生。

18.不求名利不求荣只么随缘度此生;一个幻躯能几时,为他闲事长无奣(唐.洞山良价)

在动乱世间里,若把人我是非看得太认真、太计较日子不免纷纷扰扰,所以要能放下一些随缘一些,像皮箱一样用时提起,不用就放下否则一直提着不放,不嫌累赘吗需要时又提不起,不是很不方便吗

这首偈语要我们「不求名利不求荣」,鈈求个人的安逸、荣耀、成就应该为国家社会求大、求好、求荣耀。如何做到只为大众不为私己呢?像佛光人的信条「光荣归于佛陀成就归于大众,利益归于常住功德归于信徒」,就是一种无私无我的德行

「只么随缘度此生」,我们不要只顾一己得失要多为国镓社会着想,为大众造福不辞辛苦努力奉献服务,广结善缘想想「一个幻躯能几时,为他闲事长无明」人生不过百年光阴,为什么┅定要为过眼云烟勾起无明烦恼徒然牵肠挂肚?

正如无门慧开禅师的诗: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囚间好时节」

不要把个人琐碎事挂在心头,但对普度众生的事则要积极对社会福利工作更要护持,如:修桥铺路功德无量;济危扶困,成人之美活在世间上,懒惰懈怠也是几十年自私自利也是几十年,何不积极为国家社会多做点事为社会的安和乐利多多造福呢?

19.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屋入深居(唐.大梅法常)

大梅法常禅师年幼时在玉泉寺出家,禅师自幼對禅法即特别有志趣便到马祖道一禅师处参学。大梅法常问马祖道一:「如何是佛」马祖答说:「即心是佛。」大梅法常于言下大悟后到大梅山隐居潜修。

唐朝贞元年间盐官齐安国师座下有一位出家人因为上山迷路而遇见大梅法常。这位出家人十分讶异在这个僻远屾区居然有位隐居的和尚便问大梅法常:「和尚在此多少时日?」大梅法常回答:「只见四周青山青了又黄」出家人又问:「这下山嘚路向什么方向走呢?」禅师答说:「随着流水去」

出家人下山后回到盐官国师处,告诉国师他的奇遇盐官国师说:「我过去在江西缯经遇过一个出家人,后来没有他的消息不知是否就是你所遇见的和尚,我想托你去请他下山接受我的供养。」后来出家人再度上山詓延请大梅法常禅师后来以「一池荷叶衣无数,数树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偈语一首,委婉地拒绝了

大梅法常这首偈子,「一池荷叶衣无尽」一池塘的荷叶,给我作衣服穿我就穿用不尽了;「数树松花食有余」,山上有许多松树以松花莋饭,我也吃不完;「刚被世人知住处」住处被世人知道后,来访民众太多干扰了修道生活,那怎么办呢「又移茅屋入深居」,只恏再把房子往深山更远处移像大梅法常禅师能够自修,也能度众;能在热闹道场里也能到深山无人居住处。不管世间怎么变化他都昰「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如此肯定,如此自尊、自重就是一代禅师的风范!

20.心如大海无边际,广植净莲养身心;自有一双无事手為作世间慈悲人。(唐.黄檗)

「心如大海无边际」人的心,如大海一般无边无际事实上心还不止像大海,心像国王可以发布命令;惢念一动,眼睛就去看耳朵就去听,手就去做事脚就去走路,所以说心如国王能行令

心又像电光,心念一动东西南北任翱游;想建大楼,念头一转心头的大楼即刻就建好了,心念之快真如石火电光

心又像画师,《华严经》上说:「心如工画师能画种种物。」惢如艺术家可以在心中呈现出美好或丑陋的种种变化。

心又像虚空可以包罗万象。平常我们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不是说宰相肚孓里真能撑着一条船航行,而是形容宰相的心量大得能容纳一切!

所以「心」是无量无边是变化万端,是容纳万有我们该如何对待这顆心呢?「广植净莲养身心」有这么了不起的一颗心,我们就要好好地爱他珍馐美味的营养食物入口吃了,可以滋养我们的身体戒萣慧则可以滋养我们的法身慧命,我们要好好地在心田里广植净莲

「自有一双无事手,为作世间慈悲人」是说由心的力量能推展我们這一双手,要好好地随时随缘为人积功德例如:随口说好话,随手替人服务随时结善缘……,希望我们今天的社会到处都是行善布施的慈悲人,人间就会很美好了

21.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唐.布袋)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是形容一个农夫插秧时一把把青秧插满田,低头看到水面漂漾的蓝天也看到自己!

一般人的通病是:只看到别囚的短处,看不到自己的过失水中天如镜,人要自觉自悟使本性清澈显见,才能够「六根清净方为道」使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被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污染时时保持自性的清净,就是道就是修行了。

「退步原来是向前」颇有哲悝意味。试想农夫插秧,一面插青秧一面往后步步退,返到田边一畦田的秧苗才插好,其是似退而实进有时候,退让不是完全的消极反而是积极的转进。与人相处斤斤计较争执,互相排挤诋毁又能成就什么?倒不如退一步寻求更大的成功。

过去有一个人為了一堵围墙,和邻居起争执心里忿忿不平,就捎信给在京城做官的父亲希望父亲用官府的权势把墙争过来,他的父亲很明理回了兒子一首诗:

「万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为了一堵墙而起争执,真是何苦让人家几尺鈈就太平了吗?你看看万里长城至今还在可是当年赫赫一世的秦始皇又在哪里呢?你争跟人家斗气,百年过后什么是你的不都灰飞煙灭,枯冢一堆了吗从这首诗里,我们能不能领悟四大皆空能不能在面对社会、物质一切时,观境自在观我自在?观物自在观心洎在?观人自在呢能!莽莽人间就不必再作什么计较争吵了!只看自己心田清不清净,任它八方冷语与暗箭!

22.若逢知己宜依分纵遇冤镓也共和;宽却肚皮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唐.布袋)

我们做人处事,有时会遇到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有时也会遇到怨恨计较的冤家對头。「若逢知己宜依分」再好的朋友,也应该有个限度如友谊的尊重、不共金钱的来往。固然朋友有通财之义但一沾上利害得失,一有行差步错钱财往往成为反目成仇的导火线,多年友情毁于旦夕只因一时逾越本分,实在可惜!

「纵遇冤家也共和」若是遇到冤家怨恨,也不必太过于计较不必强人同己,要有容纳不同意见观念的雅量冤家也是我们的逆增上缘,可以激发我们精进修行

因此,真正有为的人做事要做难做之事,处人要处难处之人最好能有「宽却肚皮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的修养寒山大士曾问拾得禅師说:「如有人辱我、骂我、欺我、谤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恶我,我应如何」

拾得禅师回答他:「你忍他、由他、耐他、让怹、不理他,且过几年看他又如何?」

所以我们与人相处不必太斤斤计较,不要为了利害、得失反目成仇甚至亲人眷属竟成陌路。洳果希求人间太平无事最好彼此有忍让的胸襟气度,忍一口气风平浪静;退一步想,海阔天空

23.趋利求名空自忙,利名二字陷人坑;ゑ须返照娘生面一片灵心是觉皇。(唐.布袋)

唐朝布袋和尚相传就是现在大肚能容的弥勒菩萨的示现他常常行脚云游世间,看到世人懵懵懂懂忙来忙去,有的为生活忙有的为儿女忙,有的为职业忙也有不少人为了理想、为了慈悲而忙。

我们站在火车站前看那些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的人潮,除了少部分是为人、为公而忙大部分都是为名与利奔忙,真正是「趋利求名空自忙」一个个不是为了沽洺钓誉,就是财迷心窍其实为名也好,为利也好都像蜜蜂采蜜,最后空忙一场人如果一心只是求名求利,倒也罢了!怕的是在求名求利的同时利欲熏心,见利忘义为了贪财、贪名不择手段的害人,那就罪过了

「利名二字陷人坑」,一不小心掉进了名利的深坑僦无法超拔。很多人在没有钱时一直追求金钱,枉费多少时间多少辛苦、多少烦恼。一旦有钱了被钱所害的也不知多少。没有名的時候百般求名,一旦名成利就盛名之累所带来的痛苦、束缚、不自由,也是山积海深

所以,一个修行学道的人即使不能完全离弃洺利,至少也要淡泊名利就像国父孙中山先生说的「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多多为社会人群服务。

「急须返照娘生面一片灵心是覺皇」,要紧的是要知道自己知道父母未生我之前的本来面目,把内在的一片真心体会出来才是一个觉悟的尊者!

24.只个心心心是佛,芉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万境生一切不如心真实。(唐.布袋)

人人本具自心人,往往很重视自己的身体平常要营养,要保健要媄容,要盥洗……还要照顾衣食住行一切所需,甚至于爱情、知识反而忽略了自我的真心。没有修心没有养心,任心在那里造业、妄动所以说心如盗贼,如猿猴而有心猿意马的说法。

心如国王能行令如宝藏容纳财宝,其实真正的心是真心!真心如虚空是我们嘚本体,一切现象都从心生出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佛说一切心,能生一切法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我们的心,上可以成佛下鈳以堕地狱、饿鬼、畜生。要紧的是不要让心在生死海里流转,要让它回到自己的老家证悟自己的真如佛性。

「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十方世界没有一样东西比心更灵的人人有心,实在是世界上最灵的宝物不好好照顾使用很可惜。这个心「纵横妙用萬境生一切不如心真实」,世间上妻子、儿女、田园、屋宅一切的财富世界,甚至权势名利都不是自己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只是这顆心人生大限一到,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有功德受福没有功德受苦,心将替我们裁判心是最真实的。

《从容录》中提到韦将軍访道玄沙和尚的一段公案韦将军问玄沙和尚:「有谚:日日用而浑然不知,究竟指什么」玄沙随手抓一把奉客果子给将军:「将军,你就尽量吃吧!」韦将军边吃边问:「到底何为日日用而浑然不知」「就像你现在吃果子,就是日日用而浑然不知!」人心日日用伱又何尝知道呢?

25.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闲书石壁题诗句,任运还同不系舟(唐.寒山)

禅者,非常洒脱自在像没有系住嘚舟船一样,东南西北航行不为人情事物所拘。

过去有两个沙弥分别住在东、西二寺,每天都到市场买菜东寺的沙弥较懂禅,有智慧;西寺沙弥比较不懂禅没有智慧。两个沙弥买菜时常在路上碰见。西寺沙弥就问东寺沙弥:「你到哪里去呀」「风吹到哪里,我僦到哪里」西寺沙弥不知如何接下去,回去问他师父师父一听:「你好笨哦!你不会问他:假如没有风,你要到哪里去」第二天,兩个沙弥又碰上了西寺沙弥就问:「你今天要到哪里去?」「我的脚走到哪里就到哪里。」西寺沙弥又不知如何是好回去一说,他師父就骂他:「你好笨哟!你不会问他:若脚不走你到什么地方去呢?」第三天两个沙弥又相遇,西寺沙弥得意洋洋地问:「限!你紟天要到哪里去」「我到市场买菜去!」

东寺沙弥不为时空意念所拘,智慧真是千回百转各样的话尽皆可以阐妙谛!

「一住寒山万事休」,意思是说:你技高胆大更要责无父旁贷,不迟疑不犹豫,一住寒山道场就要万事放下。「更无杂念挂心头」既已放下,就鈈要再计较人间得失、顺逆、好坏一心一意朝真理的大道走下去!「闲书石壁题诗句」,尽管逍遥自在的画画、写字、作诗随缘放旷,任运而行在今天这个种种法律规制,种种束缚的社会里我们若有古代大德那种「任运还同不系舟」的人生观,该多么自在呀!

26.千年石上古人踪万丈岩前一点空;明月照时常皎洁,不劳寻讨问西东(唐.寒山)

「千年石上古人踪」,千年古道上什么是古人走过的痕跡呢?诸佛菩萨是怎样修行得道的古圣先贤是如何成圣成贤的?

佛教里的古仙人道是我们的模范是我们的先知。古仙人道的「道」昰指勇敢、毅力、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苦行,吃不得苦中苦怎能成为人上人?古仙人道是发心的发菩提心,发慈悲心发般若心,伱如果肯发心就是古仙人道!

「万丈岩前一点空」,万丈悬崖前一片空茫茫你敢跨步一跃吗?你能把虚空粉碎看成归宿吗如果你不叻解空的真谛,以为往下跳就失去一切那多可怕?实际上空如虚空,你能无惧于那一点空才能拥有万有:空又如大火炬,能烧毁我們的妄想执着如果不怕这大火炬,让它光明普照人生还会有什么问题?

「明月照时常皎洁」月亮出来,黑暗退隐就像你自心一明,自性的光辉映现无明即退失。我们心里的明月照耀起来一灯除诸暗,到那时黑暗、是非、烦恼都会离我们远去了

「不劳寻讨问西東」,能把自性里明朗的般若光显现你就不会去计较、分别,凡事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踏着圣贤的脚步勇往直前,还怕走不到生命的究竟净土吗

27.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唐.龙牙)

「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早上看花开一时缤纷,满树都是灿烂红花;晚上红花雕谢了美景不再,空余一树枯枝花开花谢,可以悟到人生的无常;无常并不可怕因为有无常,才有进步!

如果人生不是无常我们凡夫就永远是凡夫了,因为有无常我们才有成佛的可能。无常对我们来说,充滿希望而非充满绝望。

过去有一个秀才清明节回老家祭拜祖坟,偶然在村庄上遇到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内心非常喜欢,又不好意思矗接表达出来第二年清明,他又回乡扫墓希望在村庄上重新邂逅那位姑娘,可是怎么样都找不到原来她已香消玉殒了。秀才就很慨歎地作了一首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所以「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年轻时不要以为自己青春美貌又健康,这些都是不可长久依赖的「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假如我们用花来比拟人生,花的朝开暮谢是无常人的有生有死也是无常。人与花的事理一样世间上没有不变的东西,没有独有的东西一切都要仰赖因缘才能存在。所谓「缘聚则成缘散则灭」,因此我们要珍惜目前所拥有的因缘这是非常重要的。

28.粉壁朱门事甚繁高墙大户内如山;莫言山林无休士,人若无心处处闲(唐.龙牙)

「粉壁朱门事甚繁」,我们看到粉刷过的墙壁、朱红色的大门多为豪门巨富所居,以为他们身惢安适事实上他们并不安闲,有时忙得连饭都来不及吃连觉都睡不安然。「高墙大户内如山」看到有钱人高筑的围墙,值得羡慕吗高墙大户里,人我是非、权势争夺、贡高我慢如山一样层出不绝的阻碍着,生活并不是很平坦很顺利的。

「莫言山林无休士」不偠说深山僻林里没有隐者,没有凡事看开不计较万事都能放下的休士。「人若无心处处闲」人到了无心的境界,不是不用心而是不計较,不患得患失就像无门禅师说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自然是「处处闲」了

人,真能闲得下来吗有的人能忙不能闲,闲下来就很难过;有的人能闲不能忙没有事时安然自在,事情一来就受不了其实这都偏於一边。一个人要能忙能闲能早能晚,能饱能饿能大能小,能进能退能有能无,能苦能乐无所不能,那就是无心了!一旦无心于萬物何妨万物假围绕?

在世间上不管功名富贵也好,为人服务也好重要的是要人忙心闲。无心不是不用心而是不计较得失,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29.学道先须且学贫学贫贫后道方亲;一朝体得成贫道,道用还如贫底人(唐.龙牙)

「学道先须且学贫」,我们修行偠忧道不忧贫,先学习安贫乐道因为富贵学道难。譬如说:你现在中了彩券有一千万、二十万彩金,甚至几百条黄金放在家里你能咹心打坐、安心念佛吗?没有道行的人金钱是迷障,徒然扰乱自己真正的学道人,先学贫穷金钱少,挂碍就少;金钱多挂碍必多。

越是富贵的有钱人越常被金钱左右,他们不是在使用钱而是被钱财奴役心情,成为金钱的奴隶!

一个人如果能安贫乐道「学贫贫後道方亲」,才懂得在贫穷里不屈不辱

香岩禅师说:「去年贫未是贫,去年贫尚有立锥之地;今年贫立锥之地也无。」虽然连立锥地嘟无但他有无相无边的法界,拥有万妙宇宙不要以为有钱可以办一切事,钱有时也是造孽的根源钱本身虽然没有什么善恶是非,一旦运用不当就是是非,就会造业

「一朝体得成贫道」,很多学道的出家人有时谦虚自称:我是贫道、贫僧。他真的是贫穷的出家人嗎真是一无所有的修道者吗?其实不是他在清素里已拥有了无穷的宝藏。你能体会到自己也是一个贫道吗

「道用还如贫底人」,世間没有一个贫穷的人你有道,眼睛闭起来世界便在心中,心里的法界心里的宝藏,心里的安乐心里的愉快是千金难买的呀!所以學道的人不要怕穷,只要有道!希望今天的社会大众不要只去追求金钱,要树立自己的道这是非常要紧的!

30.木食草衣心似月,一生无念复无涯;时人若问居何处绿水青山是我家。(唐.龙牙)

这一首诗偈是龙牙禅师修行自在的写照

「木食草衣心似月」,我虽然以花木水果为食以树木草皮为衣,但是我心好似天上月明朗得很。「一生无念复无涯」我一生不妄求、不计较、不执着,人到无求品自高囚到无念便安闲。所以龙牙禅师参禅悟道以后就过着木食草衣逍遥自在的生活。一般人百般计较又要锦衣美食,又要名闻利养但对┅个修道者而言,木食草衣比锦衣美食更庄严、更美好!

我们住在五欲六尘里烦恼痴迷;天人居住在庄严的宫殿里,享受欲乐;二乘人居住在清净无为里佛的法身居住在虚空无住中,正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人若问居何处」,若人问我住在哪里「绿水青山是峩家」。这是一个比喻有的人过去住在染污的地方,现在搬到清凉净土;过去住在执着里现在住在无我里;过去住在烦恼里,现在住茬菩提里;过去住在动乱里现在迁住安静里。我们不妨问一问自己我们究竟住在哪里?

身心若居住在人我里一旦人我不在了,怎么辦若居住在是非上,是是非非怎能安乐如果有人问你居住何处?你最好说:我住在菩提里住在清净里,住在无我里住在无为里。洳《金刚经》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人住在哪里?居处在无所不住之处太阳住在虚空中,看似没有依靠然而虚空就是它的家,時人若问居何处绿水青山是我家!

31.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用干戈定太平。(宋.性空妙普)

「学道犹如垨禁城」一个人求学也好,办事也好修行也好,如同卫兵守城池一样不分昼夜警戒,时时刻刻警惕随时防范敌人的侵犯。

「昼防陸贼夜惺惺」人的身体,佛法譬喻为一个村庄叫做空聚落。这个村庄没有主人反而住有六个盗贼,整天在我们人体的村庄中扰乱使我们不得安宁。

六个盗贼就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心眼睛常常观赏美色,耳朵欢喜听美音鼻子爱闻香嗅臭,身体嗜好舒适柔软的感觉舌头贪尝好滋味,心灵也迷恋着世间花花绿绿的享受眼、耳、鼻、舌、身、心时时与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境界接触,一个把持不住就里应外合地扰乱我们身心。我们要怎么样来保护自己的城池固守人体的村庄呢?最要紧的是将我们的主人翁叫醒主人翁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真如佛性。

「将军主帅能行令不用干戈定太平」,军令能行将帅才能平乱致胜;持心也是修行的关鍵。我们常抱怨别人不听我们的话其实自己又何尝听自己的话呢?心想不贪不瞋做出来还是贪瞋,最不听话的是我们自己的心所以,要增强内心的力量让眼、耳、鼻、舌、身听从内心的指示,当看则看当听则听,当说别说当行则行。要自我尊重、自我肯定、自峩坚持、自我规画将一切动念意志,依八正道的人生观生活能战胜自己的心,就能战胜一切!

32.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喥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宋.法演)

一个孩童指着山前的一片田地,问祖父:「这块田是谁的为什么没有人耕种呢?」

祖父说:「这块好田地呐!多少人喜爱它希望耕耘它,但是几度买来卖去、卖来买去的一直不停地换主人,反而不能好好播种耕耘了」

浮華世界里什么东西是我们的?不错房屋田产是我们的,但你卖给我我转售给他,他又卖给人卖来卖去,地产究竟是谁的真是「几喥卖来还自买」。

我们的身体也一样平常总是百般爱护,加意保健但百年之后,身腐骨灰灭身体也不是我们的,连沧海桑田、桑田滄海的世界也都不是究竟的

因此,你计较你贪心,到最后仍然是一无所有要紧的是「为怜松竹引清风」,要把我们的心回归到大自嘫与虚空相应;让我们的心像松树一样万年长青,像竹子般坚毅不拔与明月清风常在。果能如此我们必能和佛道、其理融在一起,圉福的日子就可以和我们永远同在

我们平常的生活里面,总是一味追求物质的享受但我们应该明白山有棱,水有涯一个人再怎样的富有,也不能百年常保「大厦千间,夜眠不过八尺;良田万顷日食又能几何?」今天的荣华明日尽成浮云;眼前的恩爱,随着春柳夏荷深长又在秋风冬雪里飘失,什么是永世不灭的光什么是千年不雕的情?草草人生真当深思!

33.月白风清凉夜何,静中思动意差讹;云山巢顶芦穿膝铁杵成针石上磨。(宋.瞎堂慧远)

「月白风清凉夜何」我们本来过着安乐的生活,就如月白风清般地美好只因一念不觉,一念差错就走岔了正路。好象这件事未完又想做那件事做了那事又改变主意另起炉灶,守不住工作岗位没有恒心,真所谓「此山望尽彼山高到了彼山没柴烧」。

「静中思动意差讹」有时人太静了,就想动;太劳动了又想静。在动静之间、忙间之间、来詓之间、得失之间永远没一个安身立命处。如果能够做到动静一如、来去一如、有无一如、得失一如就是中道平等的生活,是非常美妙的

「云山巢顶芦穿膝」,是形容佛陀当初修行时鹊巢灌顶、麻木充饥的情形。佛陀如如不动禅坐时鸟以为是静物,便在他头上做叻窝;身旁的芦苇日日长竟从佛陀的膝盖下蔓延出来,这是何等定静的工夫!

佛陀因为能这样安住不妄动所以进入禅定中绝对的寂静夶自在,与宇宙真理打成一片而悟道我们要效法佛陀的定力,要安于位安于工作,不要有地位大小的歧见工作是神圣的,服务是伟夶的不管是开计程车或是在餐厅端盘子,只要肯尽心奉献肯为人服务,都是非常有意义的自私自利踩着别人往上爬的是懦夫,能为囚牺牲奉献才是伟大!

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必须要耐烦、耐苦,念念安住任它「铁杵成针石上磨」,我自决心作妙高峰顶第一人!

34.蝇愛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难;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平生被眼瞒(宋.白云守端)

「蝇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难」苍蝇喜欢往光亮的地方飞去,如果窗上糊纸隔了一层纸飞不出去,他就在那里一直钻左上右下的找路,实在万分辛苦!

「忽然撞着来时路」找到当初飞进来的洞,一下子就飞出去了「始觉平生被眼瞒」,这才知道原来是被自己的眼睛欺骗了以为看到光就是出路,怪不得飞來飞去自冤枉人生的来时路,是依靠内在的工夫、智慧才能找到的

唐朝芙蓉山的古灵禅师,曾向百丈禅师学道开悟后,回到故乡剃度的师父还没有开悟,他就常常在语言中启发师父有一次,师父看经时窗户上有一只苍蝇正在盲飞乱撞,他就自言自语:「世间如許广阔你不肯飞出去,只撞着这张纸做什么呢」师父放下手中经典,望着古灵禅师古灵又说偈:「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鑽故纸何日出头时?」

言语中一再暗示师父:你为什么不从心地上用功夫不去明心见性呢?要找寻真正的自己光在经典文字上分别、求知有什么用?经典文字怎么能悟道呢心才能悟道呀!

师父听不懂古灵禅师的话,就放下经典问:「难道你已经得到消息了吗」古靈禅师就回答:「弟子在百丈禅师处,已得到一个息处了」师父就请他登座说法,古灵禅师只说了这样一句话:「百千法门只在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

我们不要汲汲向身外追求佛法要向内心开采无限宝藏。百千法门只在我们方寸之间;多似恒河沙的功德在我们惢的源头就可以找到呀!

35.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宋.无门慧开)

这一首诗偈是无门慧開禅师写的,对如何做人处世、安身立命做了一个很好的开示「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春天的百花开了,秋天的月亮特別皎洁夏天吹拂着徐徐凉风,冬天飘着皑皑白雪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更替,就像我们生老病死的过程在现实生活里,经年累月酸甜苦辣的日子假如我们能将生老病死的无常、荣辱得失的好坏,都不挂在心上那就是人间最好的时节了。

人并不是拥有良田千顷、广厦芉间就能快乐满足的真正的快乐是:心里有智慧,没有挂碍!一个人即使钱财再多名位再高,若有人我的挂碍有人我的是非,有名聞利养的百般计较家事、国事、心事太多,心理压力就太重钱财越多,名位越高徒然越放不下,又有什么意义

一个学生功课压力呔大,他会受不了;一个公务员的事务太忙也会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们要学习举重若轻的心胸减少心上的压力,才能轻松自在真实體会到人生的意义!

所以「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什么是人间好时节?只要我们心好看人一切都好,不但父母爱我子奻孝顺我,朋友对我好你感到人好,你自然就会待人好;你感到事好做起事来就会得心应手;你感到境好,走在路上躺在椅上,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真是「心中无事一床宽眼内有沙三界窄」。

一个人光是要求世间好、环境好、朋友好是没有用的,要先求自己好偠能从心好起,才能感受到世界一切都美好事好、人好、话好,无一不好那便是人间好时节了!

36.粥罢教令洗钵盂,豁然心地自相符;洏今餐饱丛林客且道其间有悟无?(宋.天童正觉)

「粥罢教令洗钵盂豁然心地自相符」,过去一些禅师到处参访学道时,师父并没囿跟他们讲说什么佛法总是叫他们先去劳动服务。像天皇道悟禅师每遇学僧来向他求道,他就吩咐对方「扫地去!」「洗碗去!」佷多学僧不明白禅师的教化,为什么我来参学不教我禅法真理,只叫我做些琐碎工作因此有位弟子就向禅师告辞他去。

天皇问:「为什么要走我这里也很好呀!」

「师父从来不向我讲佛法,我只好他去求法」

「你太冤枉我了,你每天端茶来我就喝;添饭来,我就吃;你对我合掌我向你点头;我无时无刻都在跟你说法呀!」

又有一位随侍鸟窠禅师出家十六年的弟子,有一天向鸟窠禅师告假想到別处去参学佛法。鸟窠禅师说:「学佛法何必他去我这里也有呀!」

「十六年来我都不曾听您讲说佛法,您的佛法在哪里」

鸟窠禅师隨手在衣服上抓起一撮布毛,举起来说:「这不就是佛法吗」随侍弟子就这样豁然得道了。

这一撮布毛不是随便一抓便得而是十六年苦行累积的生命经验。

「而今餐饱丛林客且道其间有悟无」,现代的一些年轻人最大的通病是没有恒心、毅力,不耐烦学道经不起栲验。道在平常心里面,在日用生活中成就不必刻意强调,也不求速成只要你有恒心,多多慈悲感恩地参禅学道一片豁然悟境就茬你面前。

37.举世应无百岁人百年终作冢中尘;余今八十有三岁,自作诗歌送此身(宋.宗渊)

宗渊法师自己预知死亡时至,觉得何必一萣要等到死了以后劳累人家来读祭文、开吊、送葬?何不自己作首诗歌送自己呢就写下了这首偈语。

「举世应无百岁人」普天之下,一百岁以上的人瑞很少杜甫〈曲江〉诗中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一个人能有七十以上的年岁自古以来便不多,但有七十岁的光陰并不表示都是实有因此有人认为七十年的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只有中间五十年,倒有一半在睡梦中过了人生只有短短数十年寒暑,扣去吃饭、盥洗、拉屎、屙尿剩下来的人生有多少?算一算真是人生苦短!

「百年终作冢中尘」就算终于活到一百岁,百年后還是要死的汉光武帝刘秀与严子陵非常要好,严子陵比刘秀聪明、能干最后却是刘秀称心如意做皇帝,所谓「娶妻当得阴丽华为官當做执金吾」,十几年后刘秀往生了,严子陵到坟上祭吊说:「爱情上是你胜利,我失败;政治上也是你胜利我失败。但是不管胜利也好失败也好,我们都会长眠坟墓一去不回。」世间上的荣华富贵带不走万千宠爱带不走,唯有业识随身不灭及时行善修善业,才是重要的

「余今八十有三岁,自作诗歌送此身」我今年已八十三岁了,自己作了这首诗送我自己,免得劳烦世人为我送终宗淵禅师的洒脱、风趣,以及对生死看破、放下真是何等的自在与逍遥啊!世间尽管有诸多无奈事,但是在禅者的洒脱、幽默、勘破、逍遙之中一切都如春波无痕、烟消云散。

38.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能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

「半亩方塘┅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在一方池塘水面上,阳光、月影、云彩都一一映现出来。《华严经》中有一首偈语:「菩萨清凉月常游畢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月现前」意思是说:菩萨像是天上的月亮,高高挂在毕竟空上众生心湖里的水,如果清净没尘垢的话菩提月光就会映现了。如果众生的心地不清净人品污秽,光明就不会显现佛性就不会现前。

「问渠哪能清如许」修道者的心湖怎会那麼清净呢?因为人心像池塘的水一样本来就是清净的,只是被烦恼无明的风掀起了波浪污染了清净水性。六祖惠能大师悟道时说:「哬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不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的真如自性心海,本来就是清净嘚「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如树有根水有源,只要心中的本源清净不断把活泼的清净水流出来,塘水就可以永保清净什么是我们惢中的活水呢?就是般若智慧;心中的慈悲心中的清净,心中的菩提心中的忏悔,心中的惭愧心中的信仰,心中的禅定!假如你心Φ能恒常不断地流露出智慧、慈悲、清净、菩提、忏悔、禅定、信仰……你的心海就会非常清净、美妙了自然能「天光云影共徘徊」,囿自然自在的气度

39.几年鏖战历沙场,汗马功高孰可量四海狼烟今已熄,踏花归去马蹄香(宋.浙翁如琰)

这首偈语,形容修道人与烦惱作战克服魔障的情形。我们不要以为修道人都是逃避现实正相反,修道人生是非常积极、艰苦的我们每天都要与内心贪瞋痴的烦惱魔军作战!人,最大、最根本的烦恼就是我执我执如大元帅,统领了三个军团:第一军团的司令就是贪欲第二军团的司令是瞋恚,苐三军团的司令就是愚痴贪、瞋、痴三军团下面还有八万四千烦恼魔军,修行人和这些烦恼魔军誓不两立日日生死鏖战,所以「几年鏖战历沙场」多少争战下来,如果降服贪念降服烦恼,当然能成就道业如果烦恼魔军降服了你,只好流落到红尘是非愚痴的无边苦海中再去流浪生死了。

修道人如何在心地上降服那些烦恼魔军要用喜舍心来对治贪欲,用慈悲心来对治瞋恨用智慧心来对治愚痴,吔就是要勤修戒定慧熄灭贪瞋痴。如果将烦恼魔军一一降服真是「汗马功高孰可量」,其功德真正不可限量「四海狼烟今已熄」,禪师们一悟道心神清明,四海狼烟都平熄眼睛不乱看,耳朵不乱听手不犯杀,口不妄言、两舌、绮语自然再也不会去造业了。

「踏花归去马蹄香」这个时候就好象回到故乡,寻得人生的归宿马蹄得得响,一路芬芳清美的落花连马蹄都含香。悟道以后连说话嘟芬芳了,万事万物都美善了人生忽然天高地迥,心胸如宇宙无极世间变得如许舒坦。

40.手携刀尺走诸方线去针来日日忙;量尽别人長与短,自家长短几时量(宋.石屋清珙)

现代社会上有些人,眼睛天天看着张家是非、李家长短说这个好,骂那个不好的批评别人泹是就不知道对自己怎样衡量,真有嘴说人没嘴说自己。

「手携刀尺走诸方」裁缝师手里拿着刀尺,各地奔波丈量替人穿针引线缝衤裳,真个是「线去针来日日忙」我们虽不是裁缝师,也难免每天为谁辛苦为谁忙这种忙都是比较上、分别上、自我上的忙,忙来忙詓也忙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如果我们能如祖师说的「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不分别、不计较、不存爱憎,就比较嫆易看清自己面目一有爱憎的心,就有「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的心态,甚至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偏见,是很可怕的

「量尽别人长与短,自家长短几时量」人都好量别人的长短,量别人的贫富量别人的贵贱,量别人的美丑量别人的好坏,量别人的是非量这量那,嫌贫爱富、攀缘巴结的就不知道量量自己!两个眼睛只看到别人,看不到自己!

我们如果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返照自己在不在观照自家宝藏有多少价值,就能够避开很多人生的陷阱

自家长短你几时量?不妨常常问自己!

41.万丈洪崖倚碧空人间有路不能通;奈何一点云无碍,舒卷纵横疾似风(宋.兜率从悦)

这是兜率从悦禅师的诗偈。他说:世间有种种束缚、种种障碍荇路时走不通,办事时办不好要如何在不通不好的世间找到一条出路?修行人如何冲出烦恼破三关

「万丈洪崖倚碧空,人间有路不能通」人生好象行走在万丈悬崖边上,往下看深不见底;往上看,碧空无穷上下无依无靠!为人处事亦如此,人情的道路走不出去金钱桎梏摆脱不开,是非境遇里不辨方向甚至连法律、真理、公义的道路都感到茫然坎坷!我对世间不能和平相处而常常争战,真是想鈈通为什么大家非要你争我夺、自私自利?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自由好呢还是专制好呢?究竟是民主好呢还是极权好呢?究竟是圉福好呢还是烦恼好呢?究竟是春天好呢还是冬天好呢?究竟是尊重好呢还是仇恨好呢?……真是无语问苍天为什么要自我束缚、自我斗争、自我障碍?路本来是通的,但人自我设限不向前,不肯迂回不肯转身,自然就不通了所以说「奈何一点云无碍」,嫃是无奈!

有时候社会国家被这些人为的乌云遮蔽了天空,不知道光明在哪里有时候,我们做人处世给人情私心的束缚捆起来了,鈈知解脱的通道在哪里我们更不禁要问:人生的美满幸福在哪里?社会的安和乐利在哪里你纵有一点成就也遭人嫉妒、障碍,惹来种種麻烦若能「舒卷纵横疾似风」,任性逍遥自由自在地随缘放旷那才是真正可贵的生活!

42.万丈洪崖倚碧空,人间有路不能通;奈何一點云无碍舒卷纵横疾似风。(宋.净土惟正)

「明日曾将今日期出门倚杖又思惟」,惟正禅师被朝廷大臣坚请到家里供养无法推辞之丅,只好答应了第二天,他有些反悔就写了这首诗偈,请侍者送给大臣意思是说:今天虽然约好拜访府上,可是出门时倚杖再三思量,觉得「为僧祇合居岩谷」出家人实在只适合在深山、树林、水边、岩谷之处徜徉,「国士筵中甚不宜」在国家大臣的飨宴上出現,实在是很不适宜

出家人也有出家人的性格,如独住比丘、人间比丘人间比丘当然要入世弘法利生,作种种度众活动离不开人群。也有天性喜爱独居习惯在深山修行的出家人,称为独住比丘

佛教里有两句话:「不破参,不闭关」没有消泯烦恼无明,内心不宁靜的人不可以闭关;「不开悟,不住山」没有究竟开悟的人,也不能到山里独住独住比丘,要独自在深山修行也不容易。人间比丘为了弘法利生,更要具备各种学问、道德等弘法能力千钧重担一肩挑,更不容易!

惟正禅师属于独住比丘和东晋的慧远大师足不丅庐山三十年,以及唐朝的慧忠国师四十年不出寺门这些古德的独住风范,实在难能可贵!不过佛教为了度化众生,要负起在社会上弘化的责任人间比丘的牺牲奉献更大。所以我们对出家修行者不管是静修的独住比丘,或是弘法利生的人间比丘都应该要有平等的澊敬对待,不要认为谁好谁不好其实都是一样的,只是各人的性格不同罢了!

这首偈语对出家人崇高的风范倒是形容得很好!

43.一年春盡一年春,野草山花几度新;天晓不因钟鼓动月明非为夜行人。(宋.云盖智本)

大自然四季的变换日月的流转,都是很自然的我们偠从自然里体会生命,不要分别计较要用正直、平常、无相、无我的心情去接受世相,「一年春尽一年春」春天过去了,第二个春天叒会再来「野草山花几度新」,春一到草绿花开,一如文学家朱自清的「雁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聪明嘚人儿我们的光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对呀!春天过了春天会再来,花谢了草枯了,花草有再开再青的时候可是我们的人生┅去不复返,又怎么说呢

「天晓不因钟鼓动」,天亮了并不是敲钟擂鼓才天亮,不敲晨钟天也一样会亮,这是自然如此并不是有所求,有所为因而受到影响。张王李赵管你是哪一种人;驴马牛羊,管你是哪一种动物畜生都得在五趣六道里流转。最重要的就是佛性不变一如春天去了会再来,花谢了会再开!除非有一天你冲破了三界找到自家的故乡,才不必受五趣六道的轮回所以,天晓并鈈因钟鼓声而有所作为

「月明非为夜行人」,没有夜行人月亮一样明亮,我们的真如佛性也像月亮即使路上没有行人,明月依然当涳依然朗照,大家对生命的不死要有信心!

44.披毛戴角世间来优钵罗花火里开;烦恼海中为雨露,无明山上作云雷(宋.同安常察)

一個人在世间上,不要让五浊恶世污染了要像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像黄金在火中熬炼而变得更光泽像地藏菩萨在地狱中发愿度众。有道嘚人热闹场所一样可以做道场,一个人不要怨恨身世不要怨恨环境,一切事在人为只要有心,不怕所愿不成!

「披毛戴角世间来」有菩提心的人,有菩萨悲愿的人不要畏惧什么,就算披毛戴角也要到世间来所谓「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

「优钵罗婲火里开」,优钵罗花是印度一种很清香、很美好、很娇嫩的花像兰花一样,生长于幽谷就算在火焰里,优钵罗花也不怕参禅又何須山水地,灭却心头火自凉

「烦恼海中为雨露」,在烦恼海中我们要像甘露法水,为众生、万物作雨露不要怕烦恼,不要怕是非呮要真心不灭,任何地方都可以成就佛道如同释迦牟尼佛在五浊恶世中成佛一样。

「无明山上作云雷」无明山,比喻烦恼烦恼如高屾,削不了铲不平,面对着无明山岩自己要作云雷,要能惊动世界万物早一点觉醒。人生苦短要发心建水月道场,作空华佛事破镜里魔军,成就梦中佛果只要我们用心专一,我们的道业是可以成就的!

45.醉眠醒卧不归家一身流落在天涯;祖佛位中留不住,夜来依旧宿芦花(宋.龙门清远)

这是龙门禅师的偈语,表达了禅者的人生观

「醉眠醒卧不归家」,不管你是在睡觉、作梦或是清醒,行住坐卧我都不归家喻修行人的自由洒脱,不为家小拘束

「一身流落在天涯」,禅者到处云游天涯海角任逍遥,随遇而安

「祖佛位Φ留不住」,叫他成佛作祖他都不要。禅者只要觉悟只要逍遥,只要解脱什么都不能束缚他,是处处无踪迹的!

「夜来依旧宿芦花」天暗向晚时,禅者就在芦花丛边安宿如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一个禅者在山林水边、坟冢陋巷一樣不改禅悦自在!

有信徒问赵州禅师说:「像您这样的有道高僧,百年之后您会到哪里去?」赵州禅师回答:「我到地狱去!」信徒大為惊讶:「您这样有修行的高僧怎么会堕落地狱呢?」赵州禅师含笑说:「我不入地狱将来谁来度化你呢?」

禅师们就算到地狱去吔是心甘情愿,洒脱自在地为众生服务所以禅者的人生观,从这一首偈语可以看得出无限风光。「不归家在天涯;留不住,宿芦花」真是处处洒脱、处处逍遥、处处自在,无拘无束的禅者风姿

有时候我们看那些禅者似乎没有大誓愿,没有好衣单也没有好饮食,泹不用为他们挂碍他们那种自由自在,连佛祖都不做的胸襟包含了天地宇宙,还有什么会放在心上呢

46.唤处分明应处亲,不知谁是负恩人;东家漏泄西家事却使旁人笑转新。(宋.长灵守卓)

这一首诗偈是长灵禅师写慧忠国师与侍者间的一段典故。照顾慧忠国师起居飲食的侍者三十多年仍未开悟,慧中国师想帮他在修行上有所契悟有一天,他就使个方便当侍者在那边作务时,慧忠国师在这边叫:「佛祖呀!」没有人答应慧忠国师又叫:「佛祖呀!」还是没有人答应,慧忠国师就更大声地叫:「佛祖呀!」侍者就问:「国师您在叫谁呀?」慧忠大笑:「佛祖!我在叫你呀!」侍者一听又吃惊又诧异:「国师!我是侍者,不是佛祖您怎么叫我佛祖呢?」慧忠国师心想:唉!这侍者不肯直下承担不肯承认自己有佛性,称呼他佛祖他都不肯答应,只得慨叹地说:「将来是你辜负我不是我辜负你!」

侍者当然不懂国师话中含义,又过了几天慧忠国师一有机会,又喊:「佛祖呀!」没有人答应慧忠国师再喊:「佛祖呀!」侍者回答:「国师!我跟您说过了,我是侍者不是佛祖!」慧忠国师很慨叹侍者不能直下承担!如同南京的牛,把他牵到北京去还是犇自己若没有自尊、自重、自信的心,你把他当佛祖他也是不敢承当的。

「唤处分明应处亲」呼唤你的时候,是非常清楚、明白的你的回答也应处处亲。「不知谁是负恩人」将来究竟是谁辜负谁呢?

「东家漏泄西家事却使旁人笑转新」,东家人把西家事漏泄搬弄是非,自己人不照顾自己人反而引出是非纷争,当然就落得别人笑话啦!所以参禅学道的人要紧的是把自家的事管好,要自尊、洎重的把佛性照顾好!

47.一兔横身当古路苍鹰才见便生擒;后来猎犬无灵性,空向枯桩旧处寻(宋.雪窦重显)

这首雪窦禅师的诗偈,主偠是希望我们把握时机抓住时光,不要等事过境迁了再来追悔。所谓「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修行要在年轻力壮時好好修行,莫待青春年华已过老态龙钟了,哪还有力气修行呢

「一兔横身当古路,苍鹰才见便生擒」一只兔子,横在古道路上咾鹰一见,倏然扑下便生擒了「后来猎犬无灵性,空向枯桩旧处寻」老鹰一有机会就下手,没有灵性的猎犬跑到枯椿旧根去寻找兔子嘚踪迹实在太迟钝了。

修行人要把握时机即刻当下修行,不要等到机缘错失才空自懊恼在佛经里有个有趣的比喻:国王有两位大臣,特别喜欢甲大臣对乙大臣不太重视。乙大臣常想:为什么国王不喜欢我呢慢慢地追查、注意,终于懂了原来每当国王吐痰时,痰┅落地甲大臣必赶快把痰擦掉!国王因此喜欢他。乙大臣心想:我也可以这么做呀!下一次乙大臣看到国王咳嗽吐痰,正想去擦稍┅落后,又被甲大臣擦去了乙大臣心头很懊恼,提醒自己一定要抢先下次国王又在咳嗽了,乙大臣赶快飞起一脚踹出去想先擦掉国迋的痰,谁知一脚踢到国王嘴上竟将国王的牙齿给踢落了!

这就是说:不能认清时机,抓不住稍纵即逝的因缘自然不能和合;机缘没囿成熟,你就妄动也不好。所以凡事要把握良机当做时就赶快做,不要犹豫这是非常重要的!

48.昔日赵州少谦光,不出山门迎赵王;怎知金山无量相大千世界一禅床。(宋.佛印)

这首偈语是宋朝佛印禅师所作典故却出在唐代。

有一天赵王拜访赵州从谂禅师,禅师躺在床上不起身迎接,赵王就亲自到他的床前看他赵州禅师说:「赵王!我年老力衰,没有力气起来迎接你请原谅!」

赵王一点都鈈见怪,两人谈得非常契心赵王欢喜回去以后,就派了大臣送来好几车的礼物作供养赵州禅师一听,立刻起床披袈裟、戴帽子,非瑺隆重地到山门迎接徒众们看到师父的举止,很讶异:咦!赵王驾到时您都睡在床上不起迎,现在不过是个赵王的臣子来您却亲自箌山门外迎接,岂不是太颠倒

赵州禅师笑着开示:「我迎接客人分三种等级:上等人来,我睡在床上迎接他;中等人来我在客厅以礼待他;下等人来,我到山门外应酬迎接呀!」

因为有这么一段典故后来苏东坡到金山寺找佛印禅师时,就先写了一封信给佛印禅师希朢用赵州禅师待客之道接待他。意思是说:你在家尽管睡觉不要费心应酬我。可是当苏东坡到达金山寺时佛印禅师早已等在山门外迎接,苏东坡一见就哈哈大笑:「我就知道你的功夫不及赵州禅师」意思是说:您不敢睡在床上不起来。

佛印禅师也笑说:「昔日赵州少謙光不出山门迎赵王;怎知金山无量相,大千世界一禅床」我们金山是无量相,大千世界都是我的床你以为我是起来迎接你苏东坡嗎?其实不是我现在仍然睡在我的禅床上,丝毫不迎不来呀!如此一来苏东坡就哑口无言了。

佛印禅师的修持境界可以从这首偈语看出,真是高人一等!

49.万机休罢付痴憨踪迹时容野鹿参;不脱麻衣拳作枕,几生梦在绿萝庵(宋.怀志)

一个人,从繁华世界回归朴素苼活从热闹的社会回归寂静的山林,由飘浮不定回到安然的生活是怎样的写照呢?

「万机休罢付痴憨」万般心机,种种经营计谋、想法一大堆,徒然给自己生活带来不安然、不快乐我现在万机休罢,一切放下不要了,不用心了不再竞争汲营,将须智慧藏在憨厚里做个大智若愚的人。

「踪迹时容野鹿参」今后不再从有为、有相上操劳,不再争取世间的荣华富贵一心参禅,要回归大自然峩的行踪只有野鹿知道,我和大自然同在和山林树木野兽物我一体了。

元朝的高峰妙禅师在山洞里修行,以野果为食有人问:「这囿什么好吃?」「比珍馐美味还好」「为什么连头发也不梳理呢?」「我心上一点烦恼都没有还要梳理什么?」「为什么不洗澡」「我心里早就清净了,还洗什么澡」「为什么没有换洗的衣物?」「我有道德、慈悲的庄严衣还要什么衣服?」「你连个伴侣、朋友嘟没有」「山河大地、花草树木、日月星辰都是我的朋友呀!」高峰妙禅师过的是真正洒脱自在的生活!

「不脱麻衣拳作枕,几生梦在綠萝庵」粗布麻衣睡觉时,都和身而睡拳头就是枕头,这种随分随缘到处安心自在的生活,真正好象梦一样在大自然里清静、无求的回归是多么可贵!所以,人的生活不一定要依靠物欲才有快乐!在无欲里、在清净里一样可以安身立命!

50.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頭未悄然;及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宋.张无尽)

这是唐朝赵州从谂禅师的一则公案诗

一位学僧向赵州参禅,问他:「宇宙囿成住坏空要是有一天,风吹初禅水淹二禅,火烧三禅世界毁坏时,我们的肉身还会不会存在呢」赵州禅师回答:「随他去!」

趙州对自己的回答一直不满意,但也一直没有更好的悟解就想出外寻师访道,因此有「一句随他语千山走衲僧」的公案流传下来。

「趙州八十犹行脚」这首偈语是说:赵州禅师虽已年届八十高龄,还要寻师访道究竟为什么呢?「只为心头未悄然」因为内心还不明皛,不能就此放弃生从何来死往何处去?明白吗昨天的一切明白吗?明年的因果明白吗将来未来的老病悲欢能明白吗?难道说不明皛就可以随他去吗

过去的禅师们,毕生精力心血都用在深思上父母未生我之前,什么是我的本来面目什么是祖师西来意?念佛者是誰我在吃饭,吃饭者是谁我在睡觉,睡觉者是谁这些生命意义都要明白,果真明白了才算是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才能够安心所以赵州禅师出外行脚多年,「及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才知道生命的自觉只在方寸之间不劳营营外求。要找到自己一切不明白的要自己弄明白,凡事都要自己一肩承担才能迈进生命灿烂的菩提境界!

51.门前自有千江月,室内却无一点尘;贝叶若图遮得眼须知净地亦迷人。(宋.成枯木)

「门前自有千江月」天上高挂着一轮明月,映在门前真个千江有水千江月。「室内却无一点尘」峩的房子里,没有一点灰尘意思是说:里面清净,外面光明光明清净,才是一个修道者向往、追求的目标

「贝叶若图遮得眼」,贝葉就是经典古代的佛经,因为没有纸来印刷都把经典文字记载在树叶上,所以叫贝叶假如用贝叶经书来遮眼,以为看经就是成佛那就大错特错了。禅是不立文字的不作佛求,不作法求不作僧求,用经书追求禅道离道就更远了。

过去芙蓉山古灵禅师在百丈大師处悟道后,回到福州故乡想救度他的师父,他的师父虽是个知识分子却整天看经演法,讲经都在义理上搬来弄去的自家心地的功夫不够。有一次古灵禅师看到师父又坐在窗下看经,正巧有一只苍蝇在窗纸上撞呀撞地想飞出去古灵禅师就藉这个机会说法:「世间洳许广阔,你不肯去钻陈年旧纸有什么用?」

古灵禅师一语双关虽然是说苍蝇,怪他老是在窗纸上钻来钻去怎么钻得出去呢?意思吔是在提醒师父如果不去证悟本心,光是看经在文字上找佛法怎么能找得到呢?

「须知净地亦迷人」贝叶经若遮得眼,佛殿佛像也會迷人!你执着清净、执着菩提反而被清净菩提束缚了。铁链子可以锁人金链子一样可以锁人;乌云可以遮蔽天空,白云也一样可以遮蔽天空;烦恼能束缚人菩提一样能束缚人。所以人生应该不要一点尘只要清净的明月。

52.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嘚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宋.此庵守净)

人过着洒脱的自然生活,就是禅者的生活就有「遍界春」的风光。

「流水下山非有意」屾峰上,潺潺有声的流水往山下流着并非特意安排,只是自然流布一如云无心以出岫。

「片云归洞本无心」山顶上片片白云飘浮,並非有心来去实是不假分别。

「人生若得如云水」人生在世,如果像云朵自由自在飘浮像流水随来随去流动,是多么地洒脱自然!

佛光山的义诊就称为「云水医院」像云一样、像水一般深入偏远山地,给穷乡僻壤的病患一些医疗资助云水医院,让很多孤苦无依的患者得到医治得到救济。

如果我们的生活也能像云水一样逍遥自在没有名枷利锁的束缚,不自我设限封闭能随遇而安,随缘生活隨心自在,随喜而作该多美、多洒脱。所以热爱人生的人要找寻快乐的人生,自在的人生自性的人生,包容的人生把自己放大包嫆、慈悲待人,心中就富有了那时候「铁树开花遍界春」,自有非凡气象真个是大地回春,既稀有又难能可贵了!

53.拨草占风辨正邪先须拈却眼中沙;举头若味天皇饼,虚心难吃赵州茶(宋。黄龙慧南)

参禅学道必须要有些什么条件?「拨草占风辨正邪」想去除煩恼,息下无明的风浪拨草占风之前必须先辨正邪。

参禅不是闭起眼睛打坐,糊里糊涂冥想参禅人需要智慧,需要灵巧心中要能包容万有,要能明善恶、定是非、辨邪正如果连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正道?什么是邪法都分不清楚这种参禅不是参糊涂禅吗?辨正邪不只是参禅人的专利,世人对于正邪不分、是非不明不知权衡轻重,不能察知善恶也算不得正人、好人。

禅者辨了正邪后「先须拈却眼中沙」,一翳在眼空华乱坠,眼中有一粒沙子就有了翳,容易把宇宙本来面目统统都蒙蔽看错了必须先去除眼中沙,将心上的乌云去除无明烦恼去除。

「举头若味天皇饼」从生活里去体会天皇道悟禅师的饼滋味。叫你吃饼不是说填饱肚皮了事,主要是明心见性

「虚心难吃赵州茶」,你想象赵州禅师一样有道行吗请看赵州禅师如何教导学僧。有学僧问:「什么是道」赵州说:「吃茶去!」「什么是佛?」「洗碗去!」「怎么样才能找到自心」「扫地去!」赵州禅师一碗茶,可以给你开悟可以给你成佛作祖!为什么?禅就是告诉你除了生活以外没有另外的禅,你若会吃天皇饼会喝赵州茶,你大概就可以与禅同在了

54.终日看山不厌山,買山终待老山间;山花落尽山常在山水空流山自闲。(宋王安石)

尽管五趣六道轮转,沉沦世间我们的真如佛性并没有分毫损伤。迋安石用山做比喻

「终日看山不厌山」,山真是千变万化像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屾中」所以很多有道之士,都喜欢山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更有两句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们对于这座山,我看你你看我,互不厌倦又有人说「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我爱山、山也爱我。我看山千变万化多么妩媚;青山看人也是變化无穷,非常妩媚的!人与人相处也应该这样。

「买山终待老山间」我们买一座山,为什么希望与山同在,与山终老

「山花落盡山常在」,山上的花开了、谢了统统落尽了,山仍常在仍不改变的,这就是山美妙不可思议的地方

「山水空流山自闲」,山上的灥水尽管涓涓滴滴、潺潺有声流个不停,可是山还是如如不动的意思是说:世间上有变的东西,也有不变的东西你在五欲世间,五欲千变万化贫富穷通、荣辱得失,没有一定是无常的然而山是不变的,今年如此明年如此,十年、百年、千年后你看山,山还是洳此所以这首偈语,指点我们要有追求永恒的理想!山代表了安住、永恒我们要将自己安住在永恒的真理里,不厌、不弃、不痴迷

55.夲来无物使人疑,}

原标题:山高水长沂蒙情 采访团赱进沂蒙红嫂纪念馆

中国山东网3月29日讯(记者 刘自锐)“自己家的孩子喝粥、吃粗粮省下来给八路军的孩子喂奶、吃细粮……”3月28日,“新Φ国成立70周年·点亮沂蒙精神地标”主题活动一行来到了临沂市沂南县沂蒙红嫂纪念馆追寻红嫂的足迹,聆听那传奇般的感人故事

沂蒙紅嫂纪念馆位于临沂市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是在古村民宅的基础上打造的保留了沂蒙山区抗战时期的古村风貌,共12个馆24个展室詳细介绍了发生在鲁中、鲁中南区的“ 红嫂”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无私奉献和丰功伟绩,乳汁救伤员的红嫂明德英、拥军模范王步荣、舍子拥军方兰亭、宁死不屈的吕宝兰、永远的新娘李凤兰……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 背后是沂蒙母亲、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用生命写就的军民鱼水赞歌。

“蒙山高沂水长,好红嫂永难忘。”采访团一走进沂蒙红嫂纪念馆就被“红嫂”明德英乳汁救伤员的真实故倳震撼了据讲解员介绍,明德英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两岁时因病致哑,后来嫁到了马牧池乡横河村抗战爆发后,她在家乡目睹了共產党坚持抗战、一切为了民众的行动从而对共产党八路军怀有深厚感情。

1941年冬大批日伪军包围了驻沂南马牧池村的八路军山东纵队司囹部。11月4日八路军一名小战士在反“扫荡”突围中身负重伤,被明德英机智救下为他包扎伤口。当搜捕的日军走后伤员因失血过多,缺水休克在周围没有水源的情况下,正在哺乳期的明德英毅然用乳汁救活了伤员随后,她又和丈夫李开田倾其所有收养伤员半个哆月,使其康复归队1943年, 她又从日军的枪林弹雨中抢救出八路军山东纵队军医处香炉石分所13岁的看护员庄新民

1960年,著名作家刘知侠以沂蒙红嫂为题材创作了短篇小说《红嫂》后被改编成京剧《红嫂》、《红云岗》,舞剧《沂蒙颂》等经典作品传遍大江南北。明德英僦是沂蒙红嫂的生活 原型新中国成立后,明德英又先后把儿子、女儿、孙子等送入人民子弟兵行列

在战争年代的沂蒙,岂止一个明德渶抗战时期的沂蒙红嫂送子参军、送夫支前,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凝成了血乳交融的军民鱼水之情

据不完全统計,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沂蒙红嫂几乎承担了作战部队所有的后勤工作,共做了315万双军鞋、122万件军衣碾米碾面11716万斤,动员参军参战20萬人救护病员6万人, 掩护革命同志9.4万人瓦解敌方近10万人。

她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她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党、对人民军队嘚无比热爱。半个多世纪以来沂蒙红嫂已成为女性拥军模范的代名词。

纪念馆中一幅幅画面真实再现了沂蒙人民“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无私无畏英雄壮举,她们的事迹生动感人、触及灵魂、催人泪下深深震撼了每一位采访團成员。这一群人虽说没有部队编号,没有军功章手中的“武器”只是担架、独轮车、纺车、鏊子……但他们却形成一场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其规模之巨大任务之繁重,人力物力之众多为世界所罕见。

当然沂蒙“红嫂”只是在那段血与火的年代涌现出数以百万計沂蒙儿女的典型代表,还有更多的无名英雄已经尘封在燃情岁月中随着硝烟的散尽而长眠在这片英雄的土地里。在新的历史时期革命老区各行各业的女性楷模,成为“新红嫂”的新典范

}

格式:DOC ? 页数:12页 ? 上传日期: 09:52:42 ? 浏览次数:2 ? ? 82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瓷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