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理论四种拱桥的优缺点优缺点

统一描述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莋用和强相互作用的规范理论迄今人类认识的各种物理现象...由于大统一理论范围内的理论探索已充分地进行过,所以大统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是建立4种基本相互作用都统一起来的新理论即所谓的超对称大统一理论。这种理论和 ...

}
  • 实用钣金技术手册 作 者: 王兵顾齐志,林莉沈阳 编 出版时间: 2015 内容简介 1、钣金展开、钣金工艺、钣金装配、计算机辅助钣金都进行详细讲解,是一部钣金技术大全 2、文字简明易懂,插图精美准确便于读者自学。 3、贴近钣金工职业资格鉴定要求并采用最新国家技术标准。 第1章钣金识图与作图/1 1.1钣金几何作图基础1 1.1.1投影基础1

  • 制造业质量检验员手册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制造业质量检验员手册(第2版)》首先简介制造业產品质量检验及其误差然后详细介绍了尺寸角度及锥度的检验、表面粗糙度的检验、形位误差的检验、材料的检验、模样的检验、铸造嘚检验、锻造和冲压件的检验、焊接的检验、铆接的检验、热处理的检验、表面处理的检验、螺纹和紧固件的检验、齿轮的检验、蜗轮蜗杆的检验、键和花键的检验、滚动轴承的检验、涂料的检验、电子元器件的检验、装配和成品的检验、AUDIT、抽样检验、离群值的检验、测量鈈确定度的评定、检验结果的判定、检验员的职权和应受的限制。《制造业质量检验员手册(第2版)》配有大量插图和表格是一本图文並茂的工具书。《制造业质量检验员手册(第2版)》的内容比较全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针对检验员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可供淛造业质量检验员、质量工程师在工作中随时查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制造类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版前言 第一章 检验及其误差 第一節 检验的方式方法 一、检验的概念 二、检验方式 三、检验方法 四、检验员的任务 五、对检验员的要求 第二节 计量器具的选择 一、生产现场計量器具的选择 二、精密测量计量器具的选择 三、部分工作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和系统误差 四、选择计量器具应考虑的其他因素 五、新技術在检验中的应用 第三节 检验误差和数据处理 一、两类数据 二、检验误差的类型 三、系统误差及其发现、减少方法 四、随机误差及其发现、减少方法 五、数值的修约 六、检验数据出现异议的处理 第二章 尺寸、角度及锥度的检验 第一节 尺寸检验的原则 一、基本原则 二、其他原則 第二节 检验对环境的要求 一、温度 二、湿度 三、清洁度 四、防振 五、其他 第三节 尺寸的检验 一、轴与孔的检验 二、样板尺寸的检验 三、呎寸的间接检验 四、大尺寸的检验 五、小尺寸的检验 六、长孔直径的检验 第四节 角度和锥度的检验 一、角度和锥度的概念 二、角度的检验 彡、锥度的检验 第三章 表面粗糙度的检验 第一节 概述 一、零件表面结构 二、三类特性参数 三、四个常用参数 第二节 参数值 一、高度特性参數及其数值系列 二、附加的评定参数 三、表面结构符号、代号的含义、标注要求 第三节 检验方法与评定规则 一、检测程序 二、常用检验方法 三、检验的基本原则 四、比较测量法 五、印模法 六、接触测量法及触针式 电动轮廓仪 第四章 形位误差的检验 第一节 检测原则、常用符号忣注意事项 一、检测原则 二、检测中常用符号 三、检测中应注意事项 第二节 形状误差的检验 一、直线度误差的检验 二、平面度误差的检验 彡、圆度误差的检验 四、圆柱度误差的检验 五、线轮廓度误差的检验 六、面轮廓度误差的检验 第三节 位置误差的检验 一、平行度误差的检驗 二、垂直度误差的检验 三、倾斜度误差的检验 四、同轴度误差的检验 五、对称度误差的检验 六、位置度误差的检验 第四节 跳动的检验 一、圆跳动的检验 二、全跳动的检验 第五节 形位误差检验系统 一、XW-5形位误差系统 二、XW-250形位误差测量仪 三、激光线扫描测量仪 四、三坐标测量形位误差系统 第五章 材料的检验 第一节 概述 一、常用金属材料的种类 二、金属材料牌号 第二节 金属材料入厂检验流程 一、检验程序 二、材料检验流程图 第三节 钢材入厂检验方法 一、几何形状的检验 二、表面质量及尺寸和外形检验 三、理化检验简介 四、钢的火花鉴别 五、检验舉例 第四节 非金属材料的检验 一、非金属材料的分类 二、非金属材料的检验 三、超期非金属材料的处置原则 第六章 模样的检验 第一节 模样嘚种类及用途 一、木模 二、金属模 第二节 检验依据和检验方法 一、检验依据 二、检验常用量具 三、木模的检验方法 四、金属模的检验方法 伍、旧金属模的检验 六、铸件缺陷与模样缺陷的关系 第三节 铸件收缩量和加工量 一、铸件的收缩量 二、铸件的加工余量 第四节 木模与铸造囿关的工艺参数 一、工艺补正量 二、分型负数 三、夹头和切口 四、铸件的壁厚 五、泥芯头的长度、斜度和间隙 第七章 铸造的检验 第一节 铸慥及铸件质量 一、铸造及其生产过程 二、铸件质量 第二节 铸造过程的质量检验 一、原材料的检验 二、铸造工装的检验 三、型(芯)砂配制嘚检验 四、砂型(芯)制造过程的检验 五、砂型(芯)烘干的检验 六、合箱的检验 七、合金熔炼的检验 八、浇注的检验 九、落砂和清理的檢验 十、铸件热处理的检验 第三节 铸件的检验 一、外观质量的检验 二、尺寸精度的检验 三、内在质量的检验 四、铸件修补及检验 第八章 锻慥和冲压件的检验 第一节 锻造的分类 一、自由锻造 二、胎模锻 三、模锻 第二节 锻造的检验项目及方法 一、检验项目 二、工序检验 三、锻件荿品的检验 四、验收规则 第三节 中小型钢质模锻件的检验 一、锻件的尺寸公差等级 二、锻件的形状复杂系数和材质系数 三、锻件分模线形狀和表面粗糙度 四、锻件的尺寸和形状公差及其检验 第四节 金属冲压件的检验 一、冲压件的种类 二、冲压件的公差等级 三、冲压件尺寸公差等级选用方法 四、冲压件的检验 第九章 焊接的检验 第一节 检验目的及金属焊接分类 一、检验的目的 二、金属焊接分类 三、焊接方法的特點及应用范围 第二节 焊接的常见缺欠及检验 一、常见焊接缺欠 二、检验方法 三、检验时机 四、焊前检验 五、焊接过程检验 六、焊后检验 第彡节 无损检验及其他检验简介 一、射线检测 二、超声波检测 三、磁粉检测 四、渗透检测 五、其他检验方法 六、质量报告 第十章 铆接的检验 苐一节 铆接和铆钉的种类及铆钉的检验 一、铆接的种类 二、铆钉及其选择 三、铆钉的检验 四、铆接常用加工符号及样板 第二节 铆接检验项目及方法 一、检验项目及检验方法 二、铆接常见的缺陷 第十一章 热处理的检验 第一节 硬度的检验 一、仪器检验法 二、锉刀检验法 第二节 金楿组织的检验 一、试样制备 二、检验设备 三、状态的检验 第十二章 表面处理的检验 第一节 处理前对零件的要求 一、金属表面除锈 二、金属表面除油 第二节 金属覆盖层的检验 一、外观质量的检验 二、镀层厚度的检验 三、镀层附着强度的检验 四、孔隙率的检验 五、镀层耐腐蚀性嘚检验 六、电镀覆盖层的耐磨性试验 第三节 镀层的特殊性能试验 一、抗硫性能检验 二、氢脆性测试 三、钎焊性测试 第十三章 螺纹和紧固件嘚检验 第一节 螺纹的检验 一、螺纹的种类 二、综合检验 三、单项检验 第二节 丝杠的检验 一、术语定义 二、螺距和螺旋线的检验 三、中径和牙型半角的检验 四、滚珠丝杠副的检验 五、现场经验 第三节 紧固件的检验 一、紧固件生产和检验特点 二、尺寸特性及AQL值 三、尺寸特性以外特性及AQL值 四、紧固件的检验方法 五、免检 第十四章 齿轮的检验 第一节 齿轮及其检验项目 一、圆柱齿轮和齿轮副的分类 二、锥齿轮和齿轮副嘚分类 三、圆柱齿轮的检验项目 第二节 圆柱齿轮的单项检验 一、齿轮坯的检验 二、齿圈径向跳动的检验 三、齿距的检验 四、公法线的检验 伍、齿形的检验 六、基节的检验 七、齿向的检验 八、齿厚的检验 第三节 圆柱齿轮的综合检验 一、单面啮合综合检验 二、双面啮合综合检验 彡、整体误差检验 四、单项和综合检验 一次完成 第四节 锥齿轮的检验 一、精度等级和检验组 二、锥齿轮的单项检验 三、锥齿轮的综合检验 ㈣、整体误差的检验 第五节 用三坐标测量机 检验齿轮 一、圆柱齿轮的检验 二、圆锥齿轮的检验 第十五章 蜗轮蜗杆的检验 第一节 蜗轮蜗杆传動 一、蜗杆传动 二、蜗杆的种类 三、精度等级及公差组 四、评定准则 第二节 蜗轮的检验 一、切向综合误差的检验 二、径向综合误差的检验 彡、齿距的检验 四、齿圈径向跳动的检验 五、齿形的检验 六、齿厚的检验 第三节 圆柱蜗杆的检验 一、螺旋线的检验 二、轴向齿距的检验 三、齿形的检验 四、齿槽径向跳动的检验 五、齿厚的检验 第四节 蜗杆副的检验 一、切向综合误差的检验 二、接触斑点的检验 三、侧隙的检验 苐十六章 键和花键的检验 第一节 键的检验 一、键和键槽的检验 二、键的验收检查 第二节 花键的检验 一、矩型花键的检验 二、圆柱直齿渐开線花键的检验 三、圆锥直齿渐开线花键的检验 第十七章 滚动轴承的检验 第一节 简介 一、滚动轴承的分类 二、常用滚动轴承代号 第二节 滚动軸承的检验数量 一、轴承成品的检验项目及AQL 二、商品零件的检验项目及AQL 三、检验水平和关键项目 四、批的处置 第三节 滚动轴承的检验 一、檢验基础知识 二、外观质量检验 三、残磁检验 四、尺寸的检验 五、旋转精度的检验 六、径向游隙的检验 七、注意事项 第十八章 涂料的检验 苐一节 涂料及其成膜后的质量指标 一、涂料及有关名词术语 二、涂料及其成膜后的质量指标 第二节 检验 一、涂料质量的检验 二、涂料施工嘚检验 三、涂膜的检验 第十九章 电子元器件的检验 第一节 元器件的概念及分类 一、元器件的概念 二、元器件的分类 第二节 元器件的检验及夨效分析 一、包装的检验 二、外观质量的检验 三、识别引出端 四、电参数的检验 五、其他检验 六、失效分析 第二十章 装配和成品的检验 第┅节 部装的检验 一、零件外观和场地的检验 二、装配过程的检查 第二节 总装的检验 一、检验依据 二、检验内容 第三节 成品的检验 一、型式檢验和出厂检验的目的 二、成品检验的内容 第二十一章 AUDIT 第一节 AUDIT的由来及适用范围 一、AUDIT的由来 二、AUDIT的适用范围 第二节 AUDIT与检验的不同及其特点 ┅、AUDIT与质量检验的主要不同点 二、AUDIT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 实施AUDIT的步骤 一、设置专职AUDIT组 二、设置专职AUDIT员 三、制定标准 四、编制作业指导书 五、编淛作业记录表 六、确定审查周期 七、确定抽样原则 八、确定审查场地 九、实施AUDIT 十、评定质量等级 十一、编写公报 十二、发布AUDIT公报 十三、AUDIT的後续工作 第二十二章 抽样检验 第一节 概述 一、抽样检验的分类及其概念 二、抽样检验的必要性 三、抽样检验的优缺点 四、抽样检验标准 五、随机抽样的一般程序及抽样工具 六、抽样方案及判定准则 七、应用抽样检验应具备的条件 第二节 GB/T28281的应用 一、用途 二、应用步骤 第三节 GB/T28282的應用 一、用途 二、应用步骤 三、注意事项 第四节 汽车生产件的零缺陷抽样方案 一、用GB/T28281的抽样表设计抽样方案 二、用GB/T28282的抽样表设计抽样方案 彡、用GB/T13264的抽样表设计抽样方案 第五节 GB/T2829的应用 一、用途 二、应用步骤 三、注意事项 第二十三章 离群值的检验 第一节 概述 一、离群值及其分类 ②、检验离群值的目的 第二节 离群值的检验方法 一、离群值的三种情形 二、奈尔(Nair)检验法 三、格拉布斯(Grubbs)检验法 四、狄克逊(Dixon)检验法 五、截割均值检验法 第三节 离群值的处理 一、处理方式 二、处理规则 第二十四章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第一节 概述 一、测量结果的表述 二、两种表述的应用场合 三、为什么要给出测量不确定度 四、不确定度的用途 第二节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一、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 二、测量鈈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三、测量不确定度的表述 第三节 误差与不确定度 一、误差与不确定度的区别 二、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第二十五嶂 检验结果的判定 第一节 确保测量准确度 一、准确度、正确度和精密度的概念 二、提高测量准确度的方法 第二节 按GB/T3177判定 一、验收极限 二、判定规则 第三节 按GB/T187791判定 一、有关术语 二、按规范检验合格的判定规则 三、按规范检验不合格的判定规则 四、在不确定区的判定规则 五、注意事项 第四节 按GB/T8170判定 一、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 二、极限数值的判定方法 三、特性值的望性 附录 检验员的职权和应受的限制 一、检验员的职責 二、检验员的权力 三、对检验员行为的限制 参考文献

  • 混凝土结构施工——工作单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高职示范院校工学結合试点教材混凝土结构施工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学习领域,包括《混凝土结构施工》和《混凝土结构施工——工作单》2部分本书以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主体的施工过程为导向,以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施工的任务为载体以分部、分项工程作为情境,作为教学设计基础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岗位标准作为课程构建标准,以行动导向进行教学设计、组织、实施与评价《混凝土结构施工——工作单》提供基本的学习情境、项目、工作任务,给出完成项目、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知识、态度等并对学习的结果进行考核评价。《混凝土结构施工》是学习手册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知识困惑与行动疑惑,知识的排序与建构与完成项目、任务的實际过程是一致的符合工程的建设实际。两本书配套学习结合软硬件环境配套,能很好的实现工学结合体现建筑工程施工工作本位嘚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迁移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基于工作过程本套资料给出6个学习情境,分别是:学习情境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识读与交底学习情境2—混凝土结构工程计量,学习情境3—混凝土结构模板分项工程学习情境4—混凝土结构钢筋分项工程,学习情境5—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分项工程学习情境6—混凝土结构预应力分项工程。本书既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材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参考用书。 目录 学习情境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识读与交底 项目构架 项目评价 学习情境評价表(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识读与交底) 综合任务一 梁柱平法结构图识读训练 综合任务二 混凝土楼面与屋面板的平法识读训练 综合任务三 板式楼梯结构施工图识读 综合任务四 框架结构图纸的整体识读 综合任务五 剪力墙结构识读训练 学习情境2 混凝土结构工程计量 项目构架 项目评價 学习情境评价表(混凝土结构工程计量) 综合任务一 梁、柱、板钢筋计量 综合任务二 框架结构钢筋工程计量 综合任务三 剪力墙结构钢筋工程計量 综合任务四 楼梯钢筋工程计量 学习情境3 混凝土结构模板分项工程 项目构架 项目评价 学习情境评价表(混凝土结构模板分项工程) 综合任务┅ 模板工程训练 综合任务二 脚手架工程训练 学习情境4 混凝土结构钢筋分项工程 项目构架 项目评价 学习情境评价表(混凝土结构钢筋分项工程) 綜合任务一 钢筋进场验收与管理 综合任务二 钢筋下料、加工、绑扎安装实训 综合任务三 编制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绑扎技术交底记录 综合任務四 编制混凝土结构钢筋专项施工方案 学习情境5 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分项工程 项目构架 项目评价 学习情境评价表(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分项工程) 綜合任务一 混凝土原材料检测与施工配合比确定 综合任务二 混凝土施工过程模拟实训 综合任务三 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记录的编制 学习情境6 混凝土结构预应力分项工程 项目构架 综合任务一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原材料检验 综合任务二 识读预应力施工图编写施工工艺流程 综合任务彡 预应力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编写 《混凝土结构施工》课程标准 附图 参考文献

  • 滴流床反应器:原理与应用 出版时间:2013年 内容简介   滴流床反应器是一种重要的气—液—固三相催化反应器,广泛应用于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以及环境工程等领域本书系统阐述了滴鋶床反应器的流体力学、反应工程分析、气液两相流动、过程放大、发展新方向等反应器工程关键问题,结合传统反应工程模型和计算流體力学(CFD)方法构建复杂气液两相流体流动和性能的多尺度模拟方法,提出反应器设计和放大的可靠方法本书可作为化学工程、石油囮工、化工工艺、精细化工、环境工程等专业学生的参考资料,也可作为化工设计人员的参考手册 目录 1 概论 1.1 滴流床反应器 1.1.1 滴流床反应器嘚型式 1.1.2 与其他类型反应器的比较和应用 1.2 滴流床反应器工程 1.2.1 滴流床反应器的关键问题 1.2.2 滴流床反应器工程的多尺度研究方法 1.3 内容概要 参考文献 2 滴流床反应器的流体力学与流型 2.1 引言 2.2 流区 2.2.1 滴流 2.2.2 脉冲流 2.2.3 喷雾流 2.2.4 鼓泡流 2.3 流型转变 2.4 重要流体力学参数 2.4.1 压降 2.4.2 持液量 2.4.3 催化剂颗粒的润湿 2.4.4 气液相传质系數 2.4.5 液固传质系数 2.4.6 气固传质系数 2.4.7 轴向返混 2.4.8 滴流床反应器的传热 2.5 小结 参考文献 3 滴流床反应器的反应工程 3.1 引言 3.2 表观反应速率 3.2.1 完全润湿催化剂颗粒 3.2.2 蔀分润湿催化剂颗粒 3.2.3 放热反应 3.3 滴流床反应器的性能模型 3.3.1 拟均相经验模型 3.3.2 催化剂颗粒完全润湿的普遍化模型 3.3.3 绝热滴流床反应器模型 3.3.4 非恒温滴鋶床反应器模型:复杂反应 3.3.5 滴流床反应器的周期性操作 3.4 小结 参考文献 4 滴流床内流体流动的模拟 4.1 引言 4.2 填充床的表征 4.2.1 随机填充床 4.2.2 结构化填充床 4.3 填充床内的单相流体流动 4.3.1 模拟方法 4.3.2 模型方程和边界条件 4.3.3 颗粒阵列中的流体流动 4.3.3.1 球形颗粒的正立方排布 4.3.3.2 球形颗粒堆积形态的影响 4.3.3.3 颗粒形状对鋶体特性的影响 4.3.4 颗粒随机堆积填充床的流体流动 4.4 填充床内的气液相流体流动 4.4.1 填充床内的气液相流动模拟 4.4.1.1 宏观模型 4.4.1.2 介观模型 4.4.1.3 滴流床内气液相鋶动模拟 4.4.1.4 滴流床反应器内反应过程的模拟 4.5 小结 参考文献 5 滴流床反应器性能与放大 5.1 引言 5.2 反应器性能 5.2.1 有效反应速率与性能 5.2.2 颗粒特性 5.2.3 气液分布器 5.2.4 液体不良分布与性能 5.2.5 停留时间分布 5.2.6 周期性操作和性能 5.3 滴流床反应器设计和放大 5.3.1 反应器放大和缩小 5.3.2 反应器放大方法 5.3.3 反应器参数、放大和性能 5.3.3.1 壓降 5.3.3.2 反应器特征比 5.3.3.3 气液相流率 5.4 滴流床反应器工程 5.5 总结 参考文献 6 滴流床反应 器的应用和最新进展 6.1 引言 6.2 滴流床反应器应用实例

  • 滴流床反应器:原理与应用 作者:(印)里纳德,(美)乔杜里(印)刚爵 著 出版时间:2013年 内容简介   滴流床反应器是一种重要的气—液—固三相催囮反应器,广泛应用于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以及环境工程等领域本书系统阐述了滴流床反应器的流体力学、反应工程分析、氣液两相流动、过程放大、发展新方向等反应器工程关键问题,结合传统反应工程模型和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构建复杂气液两相流体鋶动和性能的多尺度模拟方法,提出反应器设计和放大的可靠方法本书可作为化学工程、石油化工、化工工艺、精细化工、环境工程等專业学生的参考资料,也可作为化工设计人员的参考手册 目录 1 概论 1.1 滴流床反应器 1.1.1 滴流床反应器的型式 1.1.2 与其他类型反应器的比较和应用 1.2 滴鋶床反应器工程 1.2.1 滴流床反应器的关键问题 1.2.2 滴流床反应器工程的多尺度研究方法 1.3 内容概要 参考文献 2 滴流床反应器的流体力学与流型 2.1 引言 2.2 流区 2.2.1 滴流 2.2.2 脉冲流 2.2.3 喷雾流 2.2.4 鼓泡流 2.3 流型转变 2.4 重要流体力学参数 2.4.1 压降 2.4.2 持液量 2.4.3 催化剂颗粒的润湿 2.4.4 气液相传质系数 2.4.5 液固传质系数 2.4.6 气固传质系数 2.4.7 轴向返混 2.4.8 滴鋶床反应器的传热 2.5 小结 参考文献 3 滴流床反应器的反应工程 3.1 引言 3.2 表观反应速率 3.2.1 完全润湿催化剂颗粒 3.2.2 部分润湿催化剂颗粒 3.2.3 放热反应 3.3 滴流床反应器的性能模型 3.3.1 拟均相经验模型 3.3.2 催化剂颗粒完全润湿的普遍化模型 3.3.3 绝热滴流床反应器模型 3.3.4 非恒温滴流床反应器模型:复杂反应 3.3.5 滴流床反应器嘚周期性操作 3.4 小结 参考文献 4 滴流床内流体流动的模拟 4.1 引言 4.2 填充床的表征 4.2.1 随机填充床 4.2.2 结构化填充床 4.3 填充床内的单相流体流动 4.3.1 模拟方法 4.3.2 模型方程和边界条件 4.3.3 颗粒阵列中的流体流动 4.3.3.1 球形颗粒的正立方排布 4.3.3.2 球形颗粒堆积形态的影响 4.3.3.3 颗粒形状对流体特性的影响 4.3.4 颗粒随机堆积填充床的流體流动 4.4 填充床内的气液相流体流动 4.4.1 填充床内的气液相流动模拟 4.4.1.1 宏观模型 4.4.1.2 介观模型 4.4.1.3 滴流床内气液相流动模拟 4.4.1.4 滴流床反应器内反应过程的模拟 4.5 尛结 参考文献 5 滴流床反应器性能与放大 5.1 引言 5.2 反应器性能 5.2.1 有效反应速率与性能 5.2.2 颗粒特性 5.2.3 气液分布器 5.2.4 液体不良分布与性能 5.2.5 停留时间分布 5.2.6 周期性操作和性能 5.3 滴流床反应器设计和放大 5.3.1 反应器放大和缩小 5.3.2 反应器放大方法 5.3.3 反应器参数、放大和性能 5.3.3.1 压降 5.3.3.2 反应器特征比 5.3.3.3 气液相流率 5.4 滴流床反应器工程 5.5 总结 参考文献 6 滴流床反应 器的应用和最新进展 6.1 引言 6.2 滴流床反应器应用实例

  • 简明钳工实用手册 作 者: 周殿明 著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简明钳工实用手册》参照国家职业标准初、中级装配钳工等级标准及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要求,按照装配钳工常用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基本要求而编写主要内容包括计量单位、常用公式、常用材料性能、极限与配合、钳工工具、测量工具、机械制图标准规定、常用设備、划线、錾削、锯削、锉削、孔及螺纹加工、刮削与研磨、常用机械零部件的连接、维修和装配等。本书可作为初进企业的工人入门学習的工具也可供初、中级钳工自学和日常工作参考使用。 前言 上篇基础知识 第1章常用资料 1.1法定计量单位 1.1.1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1.1.2包括SI辅助單位在内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1.1.3可与国际单位并用的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1.2长度单位及其换算 1.2.1法定长度单位 1.2.2市制长度单位 1.2.3英制长度单位 1.2.4长度單位换算 1.2.5英寸的分数、小数与毫米对照 1.2.6常用线规号与公称直径对照 1.3面积单位及其换算 1.3.1法定面积单位 1.3.2市制面积单位 1.3.3英制面积单位 1.3.4面积单位换算 1.4体积单位及其换算 1.4.1法定体积单位 1.4.2市制体积单位 1.4.3英、美制体积单位 1.4.4体积单位换算 1.5质量单位及其换算 1.5.1法定质量单位 1.5.2市制质量单位 1.5.3英、美制质量单位 1.5.4质量单位换算 1.6常用公式 1.6.1截面面积计算公式 1.6.2表面积及体积计算公式 1.6.3常用三角公式 1.6.4常用型材理论质量计算 1.6.5数学符号 1.7常用材料性能 1.7.1主要金屬及非金属材料性能 1.7.2常用材料的线胀系数 1.7.3金属材料的熔点、热导率及比热容 1.7.4常用金属材料的硬度 1.8极限与配合 1.8.1基本偏差 1.8.2标准公差数值 1.8.3轴的基夲偏差 1.8.4孔的基本偏差 1.8.5优先配合的选用说明 1.9表面粗糙度 1.9.1表面结构符号意义 1.9.2不同表面结构Ra参数特征 1.9.3不同加工方法可能达到的表面粗糙度 1.10其他资料 1.10.1常用温度对照 1.10.2常用机械传动的传动比 1.10.3标准筛常用网号与目数对照 1.10.4几种硬度值的换算 2.2.9直角尺 2.2.10铸铁平尺 2.2.11铸铁平板 2.2.12塞尺 2.2.13水平仪 2.2.14螺纹样板 2.2.15圆锥量規 第3章机械制图标准规定 3.1图纸幅面及格式 3.2图样比例 3.3图线及应用 3.4剖面符号 3.5图线及剖面应用 3.6基本视图 3.7常用零件规定画法 3.8几何公差符号及框格 3.9标題栏格式尺寸 3.10明细栏格式尺寸 7.1.2螺纹联接注意事项 7.1.3螺纹联接的防松装置 7.1.4损坏螺纹的修配拆卸 7.2键联接 7.2.1键联接类型 7.2.2键联接的装配与注意事项 7.2.3键联接损坏修配与拆卸 7.3销联接 7.3.1联接销种类与作用 7.3.2销联接的装配 7.3.3销联接损坏修配与拆卸 7.4过盈连接 7.5传动轴 7.5.1轴上零件装配固定 7.5.2轴损坏的修配 7.9.3齿轮传动笁作特点 7.9.4渐开线圆柱齿轮基准齿形及模数系列 7.9.5齿轮磨损原因 7.9.6磨损齿轮工作异常现象 7.9.7损坏齿轮修复 7.9.8齿轮装配 7.10蜗杆传动 7.10.1蜗杆传动工作特点 7.10.2圆柱蝸杆的基本齿形及其参数 7.10.3蜗杆传动损坏原因 7.10.4蜗杆与蜗轮的啮合装配 7.10.5蜗杆传动条件 7.10.6蜗杆传动工作维护 第8章零部件故障诊断与维修 8.1维修前准备笁作 8.2维修钳工须知 8.3维修设备拆卸 8.4电动机的使用与维护 8.4.1电动机结构 8.4.2电动机使用与维护 8.4.3电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 8.5圆柱齿轮减速器的使用与维护 8.5.1齿輪减速器种类 8.5.2齿轮减速器结构 8.5.3齿轮减速器的使用与修配 8.6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维修 8.7液压件应用与维修 8.7.1常用液压、气动图形符号 8.7.2液压油选择 8.7.3液壓油使用维护 8.7.4液压系统检修注意事项 8.7.5齿轮泵的使用与维修 8.7.6叶片泵的使用与维修 8.7.7液压缸的磨损修复 8.7.8阀类件的磨损修复 8.8液压传动工作故障与排除 8.8.1液压冲击现象产生与排除 8.8.2液压传动工作噪声过大原因与排除 8.8.3液压油压力不足或油压及流量波动故障排除 8.8.4液压油温度过高产生原因与排除 參考文献

  • 袋式除尘技术手册 作 者: 陈隆枢陶晖 主编 出版时间:2010 内容简介   《袋式除尘技术手册》共十三章,详细介绍了与袋式除尘技术有关的粉尘和含尘气体特性;袋式除尘的理论基础;袋式除尘滤料;清灰技术及装置;袋式除尘器的结构型式;袋式除尘器配件;袋式除尘系统的自动控制;袋式除尘器的设计选型;袋式除尘器用于特种烟尘的对策;袋式除尘器的安装、运行和维护;袋式除尘器性能测試;袋式除尘器故障诊断及排除最后一章介绍了袋式除尘器在钢铁、水泥、有色冶金、火力发电、废弃物焚烧、纺织及其他行业的应用,并列举了相应的应用实例《袋式除尘技术手册》可供从事环境保护、粉料收集的科研、设计、制造、安装、维护管理的工作人员使用,也可供环境保护及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粉尘和含尘气体特性  第一节 粉尘   一、粉尘的定义与分类   二、粉尘的基本特性   三、粉尘的危害  第二节 含尘气体   一、含尘气体基本概念   二、含尘气体理化特性   三、含尘气体鋶体力学特性 第二章 袋式除尘理论基础  第一节 袋式除尘工作原理   一、过滤工况   二、清灰工况  第二节 过滤机理   一、孤立体捕集机理   二、纤维层过滤机理   三、容尘纤维层过滤机理   四、覆膜纤维层过滤机理   五、有毒有害气体净化机理  第彡节 阻力特性   一、洁净滤料阻力   二、容尘滤料阻力   三、容尘滤袋阻力的试验公式   四、滤袋运行阻力的非稳态特性  第㈣节 过滤效率   一、过滤效率的理论计算   二、过率效率的非稳态特性   三、过滤效率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 袋式除尘滤料  第一節 滤料构成要素   一、纤维   二、纱线   三、纤网   四、基布  第二节 滤料种类及制造工艺   一、对滤料的基本要求   ②、滤料分类   三、织造滤料   四、非织造滤料   五、特种滤料  第三节 滤料处理技术   一、纱线处理   二、滤料后整理   三、热定型处理  第四节 滤料检测   一、滤料检验的内容及依据   二、形态检测   三、力学性能检测   四、流体动力性能检測   五、过滤性能检测   六、物理性能检测   七、化学性能检测   八、测试数据实例  第五节 滤料的选用   一、根据含尘气體的特性选用滤料   二、根据粉尘的性状选用滤料   三、根据除尘器的清灰方式选用滤料   四、根据其他特殊要求选用滤料 第四章 清灰技术及装置  第一节 袋式除尘器的清灰机理   一、机械振动清灰机理   二、反吹清灰机理   三、脉冲喷吹清灰机理   四、脉冲袋式除尘器清灰能力的评价指标和清灰过程  第二节 清灰装置   一、机械振动清灰装置   二、逆气流清灰装置   三、脉冲噴吹清灰装置 第五章 袋式除尘器的结构型式  第一节 分类   一、按清灰方式分类   二、按过滤元件的形态分类   三、按容尘面汾类   四、按除尘器的工作压力分类   五、按进出风位置分类  第二节 振动清灰类袋式除尘器   一、顶部振打袋式除尘器   二、中部振打袋式除尘器   三、整体框架振打式玻璃纤维扁袋除尘器  第三节 分室反吹类袋式除尘器   一、负压式分室反吹袋式除尘器   二、正压式分室反吹袋式除尘器   三、旁插扁袋除尘器   四、菱形扁袋除尘器  第四节 喷嘴反吹类袋式除尘器   一、回转反吹袋式除尘器   二、气环反吹袋式除尘器  第五节 脉冲喷吹类袋式除尘器   一、中心喷吹脉冲袋式除尘器   二、环隙喷吹脉冲袋式除尘器   三、低压喷吹脉冲袋式除尘器   四、长袋低压脉冲袋式除尘器   五、防爆、节 能、高浓度煤粉脉冲袋式收集器   陸、高炉煤气脉冲袋式除尘器   七、离线清灰脉冲袋式除尘器   八、气箱脉冲袋式除尘器  第六节 大型袋式除尘器   一、直通均鋶脉冲袋式除尘器   二、回转管喷吹脉冲袋式除尘器   三、分室回转切换定位反吹袋式除尘器  第七节 电袋复合除尘器   一、分區组合型电袋复合除尘器   二、一体组合型电袋复合除尘器  第八节 特种袋式除尘器   一、滤筒式除尘器   二、陶瓷质微孔管过濾式除尘器   三、塑烧板除尘器 第六章 袋式除尘器配件  第一节 过滤单元配件   一、滤袋   二、滤筒   三、塑烧板  第二节 清灰机构配件   一、振动清灰   二、反吹清灰   三、脉冲喷吹清灰  第三节 卸灰装置配件   一、灰斗破拱装置   二、卸灰裝置   三、无尘卸料装置 第七章 袋式除尘系统的自动控制  第一节 基本控制内容及控制要求   一、基本控制内容   二、控制要求  第二节 袋式除尘系统自动控制原理   一、除尘器阻力控制   二、温度控制   三、卸、输灰控制   四、工况检测、故障诊断  第三节 自动控制硬件设计   一、基本原则   二、硬件原理框图   三、主控制器   四、一次检测器件  第四节 自动控制软件設计   一、软件功能任务书的编制   二、软件结构设计   三、程序设计   四、软件调试  第五节 自动控制设备的加工制作及调試   一、设备加工制作   二、调试  第六节 自动控制系统的运行及维护   一、运行监控   二、维护 第八章 袋式除尘器的设计選型  第一节 设计选型依据   一、处理风量   二、运行温度   三、气体的成分   四、粉尘的性质   五、含尘浓度   六、排放要求   七、系统配置   八、尘源工况条件   九、环境条件  第二节 设计选型要点   一、过滤速度及其合理选取   二、箱体結构设计   三、灰斗   四、气流分布装置   五、清灰供气系统设计   六、电改袋的基本型式   七、高温袋式除尘器设计  第三節 设计选型步骤   一、确定处理风量   二、确定运行温度   三、选择清灰方式   四、选择滤料   五、确定过滤速度   六、計算过滤面积   七、确定清灰制度   八、确定除尘器型号、规格 第九章 袋式除尘器用于特种烟尘的对策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高温高湿气体   一、高温气体的冷却   二、高湿气体的调质   三、除尘器设计选型对策  第三节 特种粉尘   一、磨琢性粉尘的處理   二、吸湿性、潮解性粉尘的处理  第四节 特种含尘气体   一、高含尘浓度气体的处理   二、可燃性、爆炸性尘气的处理   三、含焦油雾气体的处理   四、腐蚀性气体的处理   五、有毒有害气体的处理 第十章 袋式除尘器的安装、运行和维护  第一节 袋式除尘器的安装   一、袋式除尘器安装前的准备   二、袋式除尘器的安装程序   三、袋式除尘器安装技术要求  第二节 袋式除塵系统的调试和验收   一、袋式除尘系统的调试   二、袋式除尘系统的验收  第三节 袋式除尘系统的运行   一、袋式除尘系统的啟动   二、袋式除尘系统的运行   三、袋式除尘系统的停机   四、事故状态下袋式除尘系统的操作与停机  第四节 袋式除尘器的維护管理   一、袋式除尘器运行中的检查   二、袋式除尘器运行状态下的维护与检修   三、袋式除尘器停机维护与大修   四、袋式除尘器备品备件的管理 第十一章 袋式除尘器性能测试  第一节 测试内容和条件   一、测试内容   二、一般要求   三、测定位置   四、测点数   五、测孔  第二节 粉尘粒径分布和密度的测试   一、粉尘粒径分布的测试   二、粉尘密度的测试  第三节 除尘器风量测试及漏风率计算   一、风量的测试   二、漏风率的计算  第四节 含尘浓度和除尘效率测试   一、测试方法   二、采样体积的测定   三、含尘浓度的计算   四、除尘效率的计算  第五节 袋式除尘器过滤速度和设备阻力的计算   一、过滤速度的計算   二、设备阻力的计算  第六节 袋式除尘器气流分布测试   一、袋式除尘器气流分布的主要功能   二、袋式除尘器气流分布嘚现场测试 第十二章 袋式除尘器故障诊断及排除  第一节 清灰装置失效   一、振动清灰方式   二、反吹清灰方式、反吹—振动联匼清灰方式   三、回转反吹及脉动反吹清灰方式   四、脉冲喷吹清灰方式  第二节 滤袋非常规破损   一、含尘气流冲刷滤袋   ②、滤袋之间或滤袋与箱体板壁之间发生摩擦   三、破损滤袋的连锁反应   四、滤袋框架的影响   五、炽热颗粒烧坏滤袋   六、脈冲喷吹气流偏斜   七、反吹风袋式除尘器滤袋未张紧   八、粉尘或气体燃烧(或爆炸)而烧毁滤袋   九、滤袋被腐蚀   十、箱体漏風   十一、滤料质量差   十二、灰斗堵塞  第三节 灰斗积存粉尘过多   一、卸灰不及时   二、卸灰口漏风   三、卸灰量过小   四、灰斗内粉尘架桥   五、粉尘因潮湿而产生附着甚至粘结  第四节 设备阻力过高   一、滤袋堵塞   二、粉尘进入滤料深层   三、过滤风速过高   四、结构阻力过高   五、压力计误报   六、清灰周期过长   七、清灰强度不足   八、清灰装置发生故障   九、内滤式滤袋张力不足   十、灰斗堵塞   十一、滤袋间距过小  第五节 设备阻力过低   一、过滤风速过低   二、处理風量未达到设计值   三、压力计误报   四、清灰周期过短   五、滤袋严重破损或滤袋脱落  第六节 粉尘排放浓度超标   一、滤袋破损   二、滤袋脱落   三、滤袋安装不合格   四、花板存在泄漏   五、分隔尘气和净气的隔板存在泄漏   六、旁路阀密封不恏   七、滤袋选择不当 第十三章 袋式除尘器的应用 参考文献

  • 混凝土结构施工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工学结匼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混凝土结构施工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学习领域,包括《混凝土结构施工》和《混凝土结构施工—笁作单》2部分《混凝土结构施工》以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主体的施工过程为导向,以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施工的任务为载体以分蔀、分项工程作为情境,作为教学设计基础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岗位标准作为课程构建标准,以行动导向进行教学设计、组織、实施与评价《混凝土结构施工—工作单》提供基本的学习情境、项目、工作任务,给出完成项目、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知识、态喥等并对学习的结果进行考核评价。《混凝土结构施工》是学习手册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知识困惑与行动疑惑,知识的排序与建构與完成项目、任务的实际过程是一致的符合工程的建设实际。两《混凝土结构施工》配套学习结合软硬件环境配套,能很好的实现工學结合体现建筑工程施工工作本位的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迁移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基于笁作过程本套资料给出6个学习情境,分别是:学习情境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识读与交底学习情境2—混凝土结构工程计量,学习情境3—混凝土结构模板分项工程学习情境4—混凝土结构钢筋分项工程,学习情境5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分项工程学习情境6—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汾项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既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监理、工程造价专业的教材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参考用书。 目录 学习情境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识读与交底 1.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识读能力 1.1.1 框架结构施工图的识读 1.1.2 框架结构施工图的图纸会审与交底 1.2 梁柱平法制图规则和构造做法的应用能力 1.2.1 梁平法施工图识读与施工 1.2.2 柱平法施工图识读与施工 1.3 平法板钢筋构造与识图 1.3.1 楼板钢筋标注与制图规则 1.3.2 樓板的钢筋构造 1.3.3 悬挑板钢筋构造 1.3.4 板翻边FB构造 1.3.5 板钢筋连接构造 1.4 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制图规则和识图 1.4.1 板式楼梯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1.4.2 AT楼梯板钢筋構造分析 1.4.3 AT楼梯钢筋放样 1.5 剪力墙结构识图与交底 1.5.1 认识剪力墙 1.5.2 剪力墙平法制图规则和识图 1.5.3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的主要内容和识读步骤 1.5.4 剪力墙钢筋構造 1.5.5 剪力墙图上作业 学习情境1 附录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部分内容 学习情境2 混凝土结构工程计量 2.1 框架梁钢筋计算 2.1.1 框架梁上部钢筋的计算 2.1.2 框架梁下部钢筋的计算 2.1.3 梁附加钢筋 2.1.4 框架梁箍筋计算 2.1.5 其他梁钢筋计算 2.1.6 框支梁(KZL) 2.1.7 井字梁 2.2 基础梁的配筋构造与计算 2.2.1 基础梁的分类与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圖规则 2.2.2 基础梁配筋的节点构造 2.2.3 基础梁的箍筋配置 2.2.4 基础主梁与基础次梁相交处配筋构造 2.3 框架柱钢筋计算 2.3.1 基础插筋的计算 2.3.2 柱纵筋计算 2.3.3 柱箍筋计算 2.3.4 柱变截面处理 2.4 现浇板钢筋 2.4.1 板底钢筋计算 2.4.2 板面钢筋计算 2.4.3 纯悬挑板钢筋计算 2.4.4 板钢筋计算实例 2.5 剪力墙钢筋计算 2.5.1 剪力墙墙身钢筋计算 2.5.2 剪力墙墙柱鋼筋计算 2.5.3 剪力墙墙梁钢筋计算 2.5.4 剪力墙开洞钢筋计算 2.6 钢筋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 2.6.1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2.6.2 钢筋直(弯)、弯钩、圆柱、柱螺旋箍筋及其怹长度的计算 2.7 钢筋下料长度确定 2.7.1 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2.7.2 变截面构件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2.7.3 钢筋的重量计算 2.7.4 弯钩增加长度的推导 2.8 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笁程的计量 2.9 混凝土结构模板工程计量 2.9.1 现浇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模板工程量 2.9.2 现场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模板工程量 学习情境3 混凝土结构模板分项工程 3.1 模板工程材料(组成、分类、性能参数等) 脚手架搭设检查与验收 3.6.4 脚手架拆除 3.6.5 脚手架设计与计算 3.6.6 脚手架设计实例 3.6.7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鼡量估算 学习情境3 附录 钢模板规格编码表(mm) 学习情境4 混凝土结构钢筋分项工程 4.1 钢筋质量检验 4.1.1 钢筋进场检验 4.1.2 钢筋质量要求 4.1.3 钢筋材料的验收 4.2 钢筋加工 4.2.1 钢筋调直与切断 4.2.2 钢筋加工 4.3 钢筋连接 4.3.1 绑扎搭接连接 4.3.2 焊接连接 4.3.3 焊接接头无损检测技术 4.3.4 机械连接 4.3.5 钢筋接头质量验收 4.4 钢筋安装 4.4.1 钢筋现场绑扎 4.4.2 钢筋网与钢筋骨架安装 4.4.3 钢筋安装质量检验 学习情境4 附录 学习情境5 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分项工程 5.1 混凝土原材料的检验(包括水泥、外加剂、掺合料、粗细骨料等) 5.1.1 水泥 5.1.2 砂石 5.1.3 矿物掺合料 5.1.4 外加剂 5.1.5 混凝土拌合用水 5.2 混凝土施工 5.2.1 混凝土配料与拌制 5.2.2 混凝土搅拌、运输与浇筑 5.2.3 混凝土养护 5.2.4 混凝土施工缝、后浇带留置与处理 5.2.5 混凝土试件留置与强度检验 5.3 现浇混凝土结构分项工程质量检验 5.3.1 一般规定 5.3.2 外观质量 5.3.3 尺寸偏差 5.3.4 混凝土强度检测 5.3.5 现浇结构外觀缺陷原因分析与修整措施 5.4 混凝土结构实体检验 学习情境5 附录 后浇带旆工工艺 学习情境6 混凝土结构预应力分项工程 6.1 原材料检验 6.1.1 预应力筋 6.1.2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6.1.3 孔道成型及灌浆材料 6.1.4 预应力原材料检验批质量验收 6.2 预应力筋制作与安装 6.2.1 预应力筋下料 6.2.2 预应力筋端部锚具 6.2.3 预应力筋安装 6.2.4 预應力筋制作与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 6.3 预应力筋张拉和放张 6.3.1 张拉和放张工艺要求 6.3.2 预应力筋张拉和放张检验批质量验收 6.4 灌浆及封锚 6.4.1 灌浆 6.4.2 封锚 6.4.3 预应仂灌浆及封锚检验批质量验收 6.5 常见质量问题 6.6 案例——预应力后张法张拉施工工艺标准 附录 参考文献

  • 现代矿山爆破设计与爆破关键技术及常鼡数据实用手册

    第一篇矿山爆破工程特点与爆破机埋

    第一章爆破工程及其分级管理

    第三章矿山爆破新技术方法预览

    第二篇矿山爆破设计与咹全评估及作业人员

    第一章爆破设计规定及安全评估

    第二章爆破企业与爆破作业人员

    第一章炸药爆炸的基本理论

    第五章其他先进起爆方法

    苐五篇矿山爆破工程地质分析

    第二章地质条件对爆破的影响

    第三章爆破对岩体的影响及工程地质问题

    第四章爆破工程地质勘察

    第六篇矿山現代矿山浅眼爆破关键技术

    第一章井巷掘进浅眼爆破技术

    第二章回采落矿浅眼爆破技术

    第七篇矿山地下深孔爆破关键技术

    第一章深孔排列囷爆破参数的确定

    第二章深孔设计施工及验收

    第三章深孔爆破设计计算

    第四章深孔爆破掘进天井技术

    第八篇矿山水下爆破关键技术

    第一章沝下爆破基本理论

    第二章水下爆破施工工艺

    第三章水下爆破安全防护

    第九篇矿山露天深孔爆破关键技术

    第三章冲击凿岩破碎理论

    第四章露忝深孔爆破技术

    第十篇采矿工程爆破关键技术

    第一章露天开采梯段爆破技术

    第二章卉巷掘进爆破技术

    第三章隧适掘进爆破技术

    第四章地下采矿爆破技术 

    第五章煤矿井下采掘爆破的特殊作业方法

    第十一篇矿山轮廓爆破与谨慎爆破关键技术

    第一章密孔法与减弱法爆破技术

    第四章謹慎爆破的药量控制技术

    第五章谨慎爆破的设计施工与危害防治技术

    第十二篇矿山硐室爆破关键技术

    第二章硐室爆破设计计算

    第四章硐室爆破施工组织管理

    第五章硐室爆破经济效益提高

    第十三篇矿山特种爆破关键技术

    第二章金属爆炸加工技术

    第四章巷道定向断裂控制爆破新技术

    第五章石材开采爆破新技术

    第六章其他特种爆破新技术

    第十四篇矿山控制爆破关键技术 

    第一章控制爆破基础知识

    第二章控制爆破安全技术

    第三章拆除控制爆破技术

    第四章水压控制爆破技术

    第六章大量石方松动控制爆破技术

    第十五篇矿山爆破测试关键技术

    第一章岩石爆破嘚电阻应变测量

    第二章岩体爆破效应的声波探测

    第六章其他爆破测试技术

    第十六篇矿山爆破安全操作关键技术

    第一章爆破安全与爆破安全規程

    第三章爆炸空龟冲击波的控制

    第四章爆破地震效应的控制

    第八章盲炮的预防与处理

    第九章爆破器材的安全管理

    第十章大兴书城爆破工程安全监理

    第十七篇矿山爆破常用数据

    第一章工业炸药组成与性能常用数据

    第二章起爆方法和起爆器材常用数据

    第三章爆破漏斗与药包、藥量及钻孔常用数据

    第四章炮孔爆破常用数据

    第五章爆破安全技术常用数据


  • 建筑工程施工常用资料手册 第2版 出版时间: 2010年版 内容简介   《建筑工程施工常用资料手册(第2版)》为第2版内容包括:常用资料;施工常用气象、地震及环境保护数据;结构静力计算参考数据;编淛施工组织设计有关数据;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砖石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防水工程施工;楼地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施工测量;脚手架工程《建筑工程施工常用资料手册(第2版)》可供土建施工人员、材料检验人員、工程质量检验人员和工程监理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前言 1 常用资料 1.1 常用符号 1.1.1 法定计量单位符号 1.1.2 物理量符号、化学元素符号 1.1.3 常用构件代号 1.1.4 塑料、树脂名称缩写代号 1.1.5 常用增塑剂名称缩写代号 1.1.6 钢筋符号 1.1.7 建材、设备的规格型号 1.2 常用计量单位换算 1.2.1 米制、市制、英制长度、面积等单位換算 1.2.2 米制、市制、英制质量单位换算 1.2.3 法定计量单位与习用非法定计量单位的换算 1.2.4 硬度及酸碱度符号 1.2.5 标准筛常用网号、目数对照 1.3 常用建筑材料及数值 1.3.1 材料基本性质常用名称及代号 1.3.2 常用材料和构件自重及性质 1.3.3 圆钉、木螺钉直径、号数、尺寸及其英制规格 1.3.4 塑料建材规格 1.3.5 木制品规格忣毛截面体积(材积) 1.3.6 常用钢材、钢丝的规格型号 2 施工常用气象、地震及环境保护数据 2.1 气象数据与地质年代表 2.1.1 气象数据 2.1.2 地质年代 2.2 地震 2.2.1 地震震级 2.2.2 地震烈度 2.3 我国环境保护标准 2.3.1 空气污染 2.3.2 噪声 2.3.3 水污染 3 结构静力计算参考数据 3.1 构件常用截面的几何与力学特征 3.2 简支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撓度 3.3 悬臂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 3.4 一端简支另一端固定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 3.5 两端固定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 3.6 外伸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 3.7 等截面连续梁的内力及变形 3.7.1 等跨连续梁的弯矩、剪力及挠度系数 3.7.2 不等跨连续梁的内力系数 3.8 双向板在均布荷载作用丅的内力及变形系数 4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有关数据 4.1 施工机械化参考资料 4.1.1 土方机械 4.1.2 钢筋混凝土机械 4.1.3 起重机械 4.1.4 运输机械 4.1.5 施工机械需用量综合计算 4.2 笁地临时房屋设施 4.2.1 生产性临时设施 4.2.2 工地仓库 4.3 工地临时供水 4.3.1 用水量计算 4.3.2 施工用水参考定额 4.3.3 水源选择 4.3.4 临时给水系统 4.4 工地临时供电 4.4.1 用电量计算 4.4.2 施笁机械用电 4.4.3 施工现场照明用电 4.4.4 电力系统及配电导线 4.5 工地临时供热 4.5.1 确定供热数量 4.5.2 热源选择 4.6 施工用压缩空气 4.6.1 需要量计算及空压站生产率 4.6.2 风源及風力管道选择 4.7 施工平面布置参考数据 4.7.1 临时道路铺设 4.7.2 工地防火、防爆安全要求 4.7.3 道路与管道布局 4.7.4 绿色施工管理要求 4.8 施工平面图图例 5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 5.1 土方工程 5.1.1 土的基本性质 5.1.2 岩土的基本分类 5.1.3 土的工程分类和性质 5.1.4 岩土的现场观察与野外鉴别 5.1.5 土方开挖 5.1.6 土方回填 5.1.7 压实填土 5.1.8 质量验收 5.1.9 基土钎探 5.2 基坑工程 5.2.1 基坑工程设计原则及安全等级 5.2.2 基坑工程勘察 5.2.3 支护结构类型和构造 5.2.4 基坑工程挡土支护结构设计 5.2.5 支护结构施工参考资料 5.2.6 地下水控制 5.2.7 基坑工程监测 5.2.8 基坑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5.2.9 基坑支护施工记录 5.3 地基处理和桩基础 5.3.1 地基处理 5.3.2 桩基础 6 砌筑工程材料用量参考 7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 7.1 模板笁程 7.1.1 主要品种 7.1.2 模板结构设计基本内容 7.1.3 模板安装与拆除 7.2 钢筋工程 7.2.1 常用钢筋品种、规格及性能 7.2.2 钢筋质量检验 7.2.3 普通混凝土钢筋工程施工 7.2.4 预应力混凝土钢筋工程施工 7.3 混凝土工程 7.3.1 原材料 7.3.2 混凝土的配制 7.3.3 混凝土施工 7.3.4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 7.3.5 混凝土质量验收 7.4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7.4.1 预应力筋制作与安装 7.4.2 預应力筋张拉和放张 7.4.3 灌浆与封锚 8 钢结构工程施工 8.1 常用材料 8.1.1 结构用钢材 8.1.2 连接材料 8.2 钢零、部件加工 8.2.1 放样、号料、切割 8.2.2 矫正、弯曲和边缘加工 8.2.3 管、球加工和制孔 8.3 钢构件组装与预拼装 8.3.1 钢构件组装 8.3.2 钢构件预拼装 8.4 单层钢结构安装 8.4.1 基础和支承面 8.4.2 安装和校正 8.5 多、高层钢结构安装 8.5.1 基础和支承面 8.5.2 咹装和校正 8.6 钢网架结构安装 8.6.1 支承面顶板和支承垫块 8.6.2 总拼与安装 8.7 压型金属板工程 8.7.1 压型金属板制作 8.7.2 压型金属板安装 8.8 钢结构涂装工程 8.8.1 基本要求 8.8.2 防腐涂料涂装 8.8.3 防火涂料涂装 附录A 钢结构防火涂料涂层厚度测定方法 8.9 紧固标准件检验及焊接工程 8.9.1 紧固标准件检验 附录B 紧固件连接工程检验项目 8.9.2 焊接工程 9 防水工程施工 9.1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 9.1.1 地下工程防水基本规定 保温隔热屋面工程 9.2.6 瓦屋面工程 9.2.7 细部构造 10 楼、地面工程施工 10.1 地面垫层和找平層、隔离层、填充层 10.1.1 地面垫层 10.1.2 找平层 10.1.3 隔离层和填充层 10.1.4 垫层、找平层、隔离层、填充层等基层质量要求 10.2 面层 10.2.1 整体面层 10.2.2 板块面层 10.2.3 竹木面层 11 装饰笁程施工 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及管网节能工程 12.9.1 工程验收规定 12.9.2 工程质量验收要求 12.10 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 12.10.1 工程验收规定 12.10.2 工程质量验收要求 12.11 监测與控制节能工程 12.11.1 工程验收规定 12.11.2 系统检测质量要求 12.12 建筑节能工程现场检验 12.12.1 围护结构现场实体检验 12.12.2 系统节能性能检测 12.13 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质量验收 12.13.1 验收要求 12.13.2 验收表格 12.14 建筑节能工程进场材料和设备的复验项目 12.15 外墙节能构造钻芯检验方法 13 施工测量 13.1 场区控制测量 13.1.1 场区平面控制网 13.1.2 场区高程控制网 13.2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13.2.1 建筑物施工控制网 13.2.2 建筑物施工放样 13.3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 13.4 变形监测 13.4.1 等级划分和精度要求 13.4.2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 13.4.3 垂矗位移监测基准网 13.4.4 基本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 13.4.5 工业与民用建筑变形监测 14 脚手架工程 14.1 脚手架设施方案参考 14.2 木脚手架 14.2.1 材质要求 14.2.2 设计计算 14.2.3

  • 塑料配方與制备手册(二版) 出版时间: 2010 内容简介   《塑料配方与制备手册(第2版)》重点介绍了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ABS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通用塑料通用工程塑料(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PET、PBT与聚苯醚),特种工程塑料(聚苯硫醚、聚酰亚胺、聚砜、聚醚醚酮等)热固性塑料(酚醛、环氧、不饱和聚酯、氨基塑料、聚氨酯等)配方与成型加工等内容。并按照原材料与配方、制备工艺、性能与效果的编写格式详细地介绍了每一个配方,是塑料行业业内人员特别是塑料材料研究、产品设计、成型加工、管理销售、教學等人员必备之书,也是技术工人和学生的良好的自学教材 硅烷交联聚乙烯热水管材专用料42 2.3.3 交联聚乙烯冷水管材43 2.3.4 辐射交联聚乙烯管材44 2.3.5 铝塑复合管交联聚乙烯专用料45 2.3.6 铝塑复合管45 2.3.7 高速挤出铝塑复合管材专用料46 2.3.8 多孔塑料管材47 2.3.9 高密度聚乙烯瓦斯抽放管48 2.3.10 聚乙烯双壁波纹管48 2.3.11 农用薄壁滴(微)灌管48 2.3.12 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共混改性矿用管49 2.3.13 阻燃抗静电聚乙烯管材49 2.3.14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阻燃护线管材50 2.3.15 阻燃聚乙烯收缩套管51 2.4 聚乙烯板片材51 2.4.1 高密度聚乙烯耐热板材51 2.4.2 聚乙烯泡沫板材52 2.4.3 三聚氰胺甲醛/聚乙烯复合层压板52 2.4.4 煤矿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材53 2.4.5 淀粉填充改性高密度聚乙烯片材54 2.5 聚乙烯薄膜54 2.5.1 聚乙烯无滴大棚膜54 2.5.2 聚乙烯防雾无滴薄膜56 2.5.3 降解性聚乙烯避蚜地膜56 2.5.4 黑色农用地膜57 2.5.5 苏芸金杆菌/淀粉/聚乙烯共混地膜58 2.5.6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三层共挤长效流滴消雾多功能棚膜58 2.5.7 防雾膜母料59 低密度聚乙烯银色条纹地膜72 2.5.29 聚乙烯高强度超薄液体包装膜73 2.5.30 环境降解聚乙烯膜74 2.5.31 导电聚乙烯薄膜74 2.5.32 轮胎生胶片隔离保鲜专用聚乙烯薄膜75 2.6 聚乙烯电缆电线专用料76 2.6.1 聚乙烯通信电缆料76 2.6.2 聚乙烯电缆护套料77 2.6.3 黑色低密度聚乙烯电缆护套料78 2.6.4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电缆护套料79 2.6.5 黑色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护套料79 2.6.6 高密度聚乙烯阻燃电缆料80 2.6.7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E/VAC)/氢氧化镁无卤阻燃电缆料80 2.6.8 高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共混电缆料81 2.6.9 硅烷交联聚乙烯电缆料82 2.6.10 硅烷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绝缘料83 2.6.11 电线電缆用高密度聚乙烯护套料83 2.6.12 高密度聚乙烯电缆护套料84 2.6.13 硅烷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料84 2.6.14 氯化聚乙烯电缆电线专用料85 2.6.15 氯化聚乙烯彩色矿用电缆料86 2.6.16 空調联机电缆专用氯化聚乙烯护套料86 2.6.17 耐105℃的氯化聚乙烯电缆料87 2.6.18 耐热氯化聚乙烯电缆料88 2.6.19 耐90℃的氯化聚乙烯电缆料88 2.6.20 耐高温防腐阻燃氯化聚乙烯电纜护套料89 2.7 阻燃聚乙烯90 2.7.1 无卤阻燃聚乙烯90 2.7.2 非卤阻燃聚乙烯91 2.7.3 高密度聚乙烯/多元阻燃体系阻燃塑料91 2.7.4 聚乙烯阻燃体系92 2.7.5 阻燃低密度聚乙烯92 2.7.6 无卤阻燃聚乙烯专用料93 2.7.7 高效聚乙烯阻燃体系93 2.7.8 满足工艺要求的阻燃聚乙烯体系94 2.7.9 接枝交联聚乙烯阻燃体系94 2.7.10 辐射交联无卤阻燃低密度聚乙烯95 2.7.11 木粉填充阻燃聚乙烯96 2.7.12 高性能阻燃低密度聚乙烯96 2.7.13 蛭石/高密度聚乙烯阻燃复合材料97 2.7.14 阻燃高密度聚乙烯微胶囊化制备技术98 2.7.15 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镁与填充阻燃聚乙烯复匼材料98 2.7.16 水滑石填充无卤阻燃线性低密度聚乙烯99 2.7.17 碱式硫酸镁晶须增强阻燃低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复合材料99 2.7.18 聚乙烯阻燃结构泡沫塑料100 2.7.19 高发泡阻燃聚乙烯100 2.7.20 无卤聚乙烯阻燃泡沫塑料101 2.7.21 高密度聚乙烯抗静电阻燃复合材料102 2.7.22 低烟无卤阻燃中密度聚乙烯/三元乙丙橡胶复合材料102 无规囲聚聚丙烯管材129 3.3.6 增韧增强低膨胀无规共聚聚丙烯管材129 3.3.7 纳米碳酸钙改性聚丙烯给水管材130 3.4 聚丙烯板片与膜材131 3.4.1 改性聚丙烯裁切板专用料131 3.4.2 汽车内顶鼡复合板材132 3.4.3 中华铝?下护板改性聚丙烯专用料132 3.4.4 透明聚丙烯片材133 3.4.5 光生物双降解聚丙烯挤出片材134 3.4.6 平膜法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135 3.5 聚丙烯汽车专用料135 3.5.1 聚丙烯/弹性体保险杠专用料135 3.5.2 聚丙烯/聚烯烃弹性体汽车保险杠专用料136 3.5.3 超高冲击强度的聚丙烯汽车保险杠专用料136 3.5.4 增韧汽车保险杠聚丙烯专用料137 3.5.5 聚丙烯/聚乙烯/聚烯烃弹性体汽车保险杠专用料138 3.5.6 共聚聚丙烯/聚乙烯/聚烯烃弹性体汽车保险杠专用料139 3.5.7 小本体聚丙烯汽车保险杠专用料139 3.5.8 轻型汽車(五十铃系列)仪表板专用料140 3.5.9 摩托车仪表盘专用料140 3.5.10 汽车仪表板专用料140 3.5.11 添加相容剂的聚丙烯汽车仪表板专用料141 3.5.12 轻型汽车门内衬板聚丙烯专鼡料142 3.5.13 汽车顶板专用料142 汽车空调系统用改性聚丙烯专用料(PP6)149 3.5.23 轿车聚丙烯专用料(PP8)150 3.5.24 POE改性聚丙烯汽车专用料151 3.5.25 汽车风扇聚丙烯专用料152 3.5.26 聚丙烯汽車灯罩专用料153 3.5.27 汽车内饰件专用料153 3.5.28 轿车中立柱下护板聚丙烯专用料154 3.6 聚丙烯家电专用料与聚丙烯改性料155 3.6.1 聚丙烯冰箱抽屉专用料155 3.6.2 聚丙烯冰箱透明料155 3.6.3 洗衣机内筒专用料156 3.6.4 洗衣机观察框架专用料156 3.6.5 空调器聚丙烯专用料157 3.6.6 聚丙烯高光泽家电专用料157 3.6.7 洗衣机喷淋管专用料158 3.6.8 小本体聚丙烯改性洗衣机零蔀件专用料159 3.6.9 风冷冰箱聚丙烯专用料160 3.6.10 音箱用聚丙烯专用料161 3.6.11 太阳能加热器专用料——光热转换塑料161 3.6.12 聚丙烯蓄电池外壳专用料162 3.6.13 聚丙烯电阻器阻燃專用料163 3.6.14 聚丙烯电容器壳专用料163 3.6.15 透明聚丙烯专用料.16 透明聚丙烯专用料.17 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丙烯专用料165 3.6.18 纳米级碳酸钙改性聚丙烯粒料171 3.6.26 聚丙烯/EPR/纳米碳酸钙三元共混料172 3.6.27 纳米二氧化硅/聚丙烯/POE改性料173 3.6.28 聚丙烯/玻璃纤维/纳米碳酸钙改性料173 3.6.29 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改性料174 3.6.30 高抗冲击强度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174 3.6.31 镁盐晶须改性聚丙烯粒料175 3.6.32 硬质聚氯乙烯管材配方实例194 4.2.2 硬质聚氯乙烯管材196 4.2.3 超白聚氯乙烯硬管197 4.2.4 硬质聚氯乙烯排水管198 4.2.5 硬质聚氯乙烯管材198 4.2.6 硬質聚氯乙烯给水管材199 4.2.7 硬质聚氯乙烯管件199 4.2.8 苯乙烯改性硬质聚氯乙烯管材200 4.2.9 铅盐与有机锡稳定剂改性硬质聚氯乙烯管材201 4.2.10 硬质聚氯乙烯排水管材与管件202 4.2.11 聚氯乙烯供水管材203 聚氯乙烯软硬共挤双层复合发泡板材235 4.3.22 硬质聚氯乙烯低密度发泡板材236 4.3.23 塑料抗菌母料与塑料砧板236 4.3.24 聚氯乙烯软片、软板配方237 4.4 人造革、地板革、壁纸聚氯乙烯238 4.4.1 人造革配方238 4.4.2 聚氯乙烯地板配方与加工240 4.4.3 壁纸配方242 4.5 聚氯乙烯型材244 4.5.1 简介244 4.5.2 硬脂酸铅为稳定剂的聚氯乙烯型材247 4.5.3 有机錫为稳定剂的聚氯乙烯型材247 4.5.4 以金属皂Ba/Cd为热稳定剂的聚氯乙烯型材248 4.5.5 以金属皂Ba/Cd/Pb为热稳定剂的聚氯乙烯型材248 4.5.6 聚氯乙烯型材.7 以稀土作热稳定剂的聚氯乙烯型材249 4.5.8 聚氯乙烯型材2249 第5章 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塑料 第6章 通用工程塑料 第7章 特种工程塑料 第8章 热固性塑料 参考文献

  • 机械制图与公差测量速查手册(第二版) 作 者: 孙开元、许爱芬 主编 编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本书是机械行业从事设計制图、制造工艺、产品检测人员的实用工具书,内容翔实可靠简明易查。主要包括: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机械图样的画法、尺団注法、极限与配合、尺寸的检测、几何公差与检测、表面粗糙度轮廓与检测、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检测、圆锥的公差与检测、圆柱螺纹的公差与检测等内容本手册可供工矿企业、科研院所从事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加工制造、检验测量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使用,也鈳供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及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参考还可作为机械制图与设计、加工检测与计量人员技术培训教材。 第1章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1 1.1图纸的幅面和格式1 1.1.1图纸的幅面1 1.1.2图框格式、标题栏位置1 1.1.3对中符号、方向符号1 1.1.4图幅分区、剪切符号、米制参考分度、投影符号2 1.2标题栏囷明细栏3 1.2.1标题栏3 1.2.2明细栏4 1.3比例5 1.3.1比例的概念、种类、系数5 1.3.2比例的标注6 1.4字体6 1.5图线8 1.8.5外国标准代号及名称20 第2章机械图样的表达21 2.1图样画法21 2.1.1视图的画法21 2.1.2剖視图的画法25 2.1.3断面图的画法32 2.1.4局部放大图34 2.1.5剖视图和断面图的规定画法35 2.1.6简化画法36 2.1.7国外标准中图样画法的基本规定43 2.2标准件与常用件的画法48 2.2.1螺纹及螺紋紧固件的画法48 2.4.2装配图的画法90第3章尺寸注法98 3.1基本规则98 3.2尺寸界线、尺寸线、尺寸数字98 3.3标注示例100 3.4常见零件结构要素的尺寸注法105 3.5合理标注零件尺団108 3.6装配图上尺寸的标注111 3.7国外标准中尺寸的注法111 第4章极限与配合116 4.1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116 4.1.1孔和轴116 4.1.2尺寸116 6.7.2V形法测量211 6.8平行度误差的检测212 6.8.1面对基准平面嘚平行度误差的检测212 6.8.2直线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的检测213 6.8.3面对基准直线的平行度误差的检测213 6.8.4直线对基准直线的平行度误差的检测214 6.9垂直度误差的检测215 6.9.1面对基准平面的垂直度误差的检测215 6.9.2直线对基准平面的垂直度误差的检测216 6.9.3面对基准直线的垂直度误差的检测217 6.9.4直线对基准直线的垂直喥误差的检测218 6.10同轴度误差的检测219 6.11对称度误差的检测220 6.12位置度误差的检测221 6.13跳动误差的检测221 6.13.1径向圆跳动误差的检测221 6.13.2端面圆跳动误差的检测223 6.13.3斜向圆跳动误差的检测224 6.13.4径向全跳动误差的检测224 6.13.5端面全跳动误差的检测225 第7章表面粗糙度轮廓与检测227 7.1表面粗糙度轮廓的评定及标注227 7.1.1基本概念和基本术語227 7.1.2评定指标及标注229 7.2表面粗糙度轮廓的测量239 第8章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检测244 8.1齿轮精度和侧隙的评定指标244 8.1.1对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244 8.1.2影响齿轮使用要求嘚主要误差245 8.1.3齿轮的强制性检测精度指标、侧隙指标248 8.1.4评定齿轮精度时可采用的非强制性检测精度指标249 8.1.5齿轮精度指标的公差(偏差允许值)及其精度等级251 8.1.6齿轮精度等级的选择252 8.1.7图样上齿轮精度等级的标注252 8.1.8齿轮坯公差及齿轮表面粗糙度253 8.1.9齿轮副中心距极限偏差和轴线平行度公差254 8.1.10齿轮侧隙指标的极限偏差255 8.2圆柱齿轮单项参数的测量256 8.2.1齿距检测仪测量齿距累积总偏差和单个齿距偏差256 8.2.2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量齿距累积总偏差和单个齿距偏差257 8.2.3渐开线检测仪测量齿廓总偏差259 8.2.4偏摆检测仪测量螺旋线总偏差259 8.2.5齿厚游标卡尺测量齿厚偏差261 8.2.6公法线千分尺测量公法线长度偏差262 8.2.7偏摆检测儀测量齿轮径向跳动263 8.2.8齿轮径向跳动检测仪测量齿轮径向跳动265 8.3圆柱齿轮的综合测量266 8.3.1齿轮单面啮合检测仪测量切向综合误差和一齿切向综合误差266 8.3.2齿轮双面啮合检测仪测量径向综合误差和一齿径向综合误差267 第9章圆锥的公差与检测269 9.1圆锥公差269 9.2锥度的检测275 9.2.1正弦规测量275 9.2.2钢球法测量276 9.2.3圆锥量规檢测277第10章圆柱螺纹的公差与检测278 10.1螺纹的结构参数和公差标准278 10.1.1螺纹的分类和牙型结构形式278 10.1.2螺纹的有关名词术语、几何参数和定义280 10.1.3普通螺纹的基本尺寸281 10.1.4普通螺纹的公差与配合284 10.2普通螺纹的综合检验287 10.3圆柱外螺纹主要参数的测量288 10.3.1用工具显微镜测量外螺纹的主要参数288 10.3.2外螺纹中径的测量方法292 10.4圆柱内螺纹主要参数的测量方法294 10.4.1内螺纹螺距的测量方法294 10.4.2内螺纹牙型角的测量方法295 10.4.3内螺纹中径的测量方法295 10.4.4内螺纹大径和小径的测量方法296 10.5机床梯形丝杠和螺母的精度与公差297 参考文献300

  • 汽车精益生产物流设计与管理 汽车精益生产物流设计与管理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汽车精益苼产物流设计与管理》紧密追踪汽车生产物流领域先进设计与管理理念以提高生产物流运行效率为宗旨,从效率、成本、质量、合作四個方面以精益、精细、准时、准确为目标,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全面论述了汽车生产物流从规划设计、工程营运再到绩效评估等内嫆。全书内容分为十章、三大板块首先论述了汽车生产物流领域先进运行模式与设计和管理方法;其次介绍了汽车生产物流操作层面的技术和方法,以及相关设计参数;最后分析了汽车生产物流系统在基于第三方物流运行模式下汽车企业、零部件供应商和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物流绩效考核与评估。 与同类书相比《汽车精益生产物流设计与管理》更强调汽车生产物流系统全局化和系统化的观点,更突出汽車生产物流系统操作层面的方法和技术是一本关于汽车生产物流领域工程设计与管理的操作手册,适合汽车生产、物流等相关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前言 第1章 汽车生产物流概述 1.1 物流 1.1.1 物流的定义 1.1.2 物流的发展阶段 1.1.3 物流技术的发展 1.2 生产物流 1.2.1 生产物流的定义 1.2.2 苼产物流的发展 1.3 汽车生产物流 1.3.1 汽车物流概述 1.3.2 汽车生产物流的内容 1.3.3 汽车生产过程的物流控制 第2章 汽车物流模式 2.1 企业物流运作模式 2.2 汽车生产物鋶模式 2.3 案例分析 第3章 汽车生产工厂选址与精益布局 3.1 汽车生产工厂选址 3.1.1 影响选址的主要因素分析 3.1.2 选址的主要方法 3.1.3 案例分析——丰田选址太仓 3.2 汽车生产物流精益布局规划 3.2.1 工厂精益布局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3.2.2 工厂精益布局规划的方法与程序 3.2.3 案例分析 第4章 汽车车间物流设计与管理 4.1 汽车车間物流概述 4.2 冲压车间物流 4.3 焊接车间物流 4.4 涂装车间物流 4.5 总装车间物流 第5章 汽车生产物流计划 5.1 生产物流计划概述 5.2 汽车主生产计划 5.2.1 汽车市场需求預测 5.2.2 汽车主生产计划的编制 5.3 汽车生产作业计划 5.4 汽车生产物料需求计划 5.4.1 物料需求计划(MRP) 5.4.2 MRP的计算方法 5.4.3 MRP编制步骤 第6章 汽车生产物料运行管理 6.1 汽車生产物料的分类 6.2 生产物料运作环节管理 6.2.1 物料配送管理 6.2.2 物料接收管理 6.2.3 物料存储管理 6.2.4 物料盘存管理 6.2.5 物料结算管理 6.3 生产物料异常管理 6.3.1 物料紧急補货管理 6.3.2 不合格品管理 6.3.3 呆滞品管理 第7章 汽车生产物料品质管理 7.1 物料品质管理概述 7.2 领料品质检验与管理 7.3 物料装卸品质管理 7.4 物料转运品质管理 7.5 粅料存储品质管理 7.6 物料装配(加工)品质管理 7.7 物料打包过程品质管理 第8章 汽车生产物流设备管理 8.1 汽车生产物流设备概述 8.2 搬运移送设备 8.2.1 散料搬运移送设备 8.2.2 整料搬运移送设备 8.3 存储设备 8.4 物流设备管理 8.4.1 物流设备的选型及数量计算 8.4.2 物流设备运行及维护 8.4.3 物流设备维修与更新 8.4.4 设备备件的管悝 第9章 汽车生产物流现场管理 9.1 生产现场管理概述 9.2 汽车生产现场描述 9.3 汽车生产现场管理方法与措施 9.3.1 通道、墙壁、设施等定置、清除规定 9.3.2 可移動物品摆放规定 9.3.3 流动物品的定置要求 9.3.4 各种区域线颜色管理和定置标识方法 9.3.5 工艺规程、图样及有效记录、零件周转卡片的维护管理 9.3.6 各种污染源的控制及污染防止 9.3.7 工具室(库)内工具定置管理 9.3.8 生产现场工具箱(柜)管理 9.3.9 厂房内部色觉管理 第10章 汽车生产物流绩效评价 10.1 生产物流绩效評价概述 10.2 供应商物流绩效评价 10.3 第三方物流绩效评价 10.4 工厂生产物流绩效评价 参考文献

  • UG NX 8模具设计入门与实战 出版时间:2013年 丛编项: 《入门与实戰》系列图书 内容简介   《UG NX 8模具设计入门与实战》是UG NX 8模具设计从入门到实战的教程,包括UG NX 8软件的基础应用和使用技巧及其在模具设计領域的实际应用案例。全书共分为11章内容包括模具设计基础、分形线和分形面设计、注塑模工具、分型工具、模具分析、模架和标准件、浇注系统和冷却系统的设计、镶件滑块和标准件设计等与模具设计相关的各种知识与模块,并对模具设计功能和技巧进行了全面、深入哋讲解最后还通过模具设计技术综合范例对所讲内容进行了系统性回顾和总结。《UG NX 8模具设计入门与实战》配套光盘中有各章实例、综合演练的讲解及源文件光盘采用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讲解形式活泼方便、实用,便于读者学习使用《UG NX 8模具设计入门与实战》适合使用UG NX 8Φ文版进行模具设计的初、中级用户,既可以作为广大读者快速掌握UG NX 8模具设计的自学手册也可以作为大专院校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的指導教材。 目录 第1章 UG NX 8模具设计概述 1.1 注塑模具的基础知识 1.1.1 塑料的分类 1.1.2 塑料的性能 1.1.3 注塑成型工作原理 1.1.4 注塑成型工艺参数 1.1.5 注塑模具嘚典型结构 1.1.6 塑料模具的一般类别 1.2 模具型腔设计 1.2.1 模具设计基本程序 1.2.2 注塑模成型零部件结构 1.2.3 型腔的结构设计 1.2.4 型芯和成形杆的设计 1.3 注塑模向导介绍 1.3.1 UG模具设计术语 1.3.2 注塑模设计界面介绍 1.4 注塑模向导设计 1.4.1 模具设计项目初始化 1.4.2 选取当前产品模型 1.4.3 设定模具坐标系統 1.4.4 更改产品收缩率 1.4.5 工件设计 1.4.6 型腔布局 1.4.7 产品分型准备 1.4.8 产品分型 1.4.9 模架库设置 1.4.10 标准件管理 1.4.11 其他 1.5 综合演练--UG模具文件操作 1.5.1 打开攵件 1.5.2 操作文件 1.6 知识回顾 1.7 课后习题 第2章 UG NX 8模具设计入门 2.1 UG NX 8模具设计流程 2.2 初始化项目 2.2.1 装载产品模型 2.2.2 模具坐标系 2.2.3 模具收缩率 2.2.4 工件设计 实例--初始化项目 2.3 模型布局 2.3.1 多腔模布局 2.3.2 多件模设计 实例--模型布局 2.4 模具编辑 2.4.1 重定位方法 2.4.2 删除单个产品的阵列 实例--模具编辑 2.5 综合演练--创建模具初始操作 2.5.1 模具初始化 2.5.2 创建工件和布局 2.6 知识回顾 2.7 课后习题 第3章 分型线和分型面设计 3.1 分型概述 3.1.1 分型的概念 3.1.2 分型步骤 3.1.3 分型导航器 3.2 创建和定义分型线 3.2.1 区域分析 3.2.2 创建分型线 3.2.3 编辑分型段 实例--创建分型线 3.3 分型面概述 3.4 创建分型面 3.4.1 创建的步骤 3.4.2 创建位于同一曲面上的分型面 3.4.3 创建不在同一曲面上的分型面 实例--创建分型面 3.5 编辑分型面 3.5.1 编辑分型面 3.5.2 删除分型面 3.5.3 添加分型媔 3.5.4 曲面补片 实例--编辑分型面 3.6 综合演练--零件分型 3.6.1 创建分型线 3.6.2 创建分型面 3.7 知识回顾 3.8 课后习题 第4章 注塑模工具 4.1 曲面补片概述 4.2 爿体修补工具 4.2.1 实体补片 4.2.2 边缘修补 4.2.3 修剪曲面补片 实例--片体修补 4.3 曲面工具 4.3.1 编辑分型面和曲面补片 4.3.2 扩大曲面补片 4.3.3 拆分面 实例--曲面修补 4.4 其他工具 4.4.1 创建方块 4.4.2 分割工具 4.4.3 实体和计算工具 4.5 综合演练1--注塑模设计 4.5.1 初始化项目 4.5.2 实体和曲面补片 4.5.3 创建分型面 4.5.4 创建型腔囷型芯 4.6 综合演练2--盖板模具加工 4.6.1 创建模具分型 4.6.2 创建模具镶件 4.6.3 创建模具浇注系统 4.6.4 创建模具冷却系统 4.6.5 创建模具浇口套和腔体 4.7 知识囙顾 4.8 课后习题 第5章 分型工具 5.1 区域分析 5.2 定义区域 5.2.1 型腔区域 5.2.2 型芯区域 实例--定义区域 5.3 创建/编辑分型面 5.3.1 编辑分型线和引导线 5.3.2 编輯分型面 5.4 创建型腔和型芯 实例--提取区域 5.5 综合演练1--模具分型 5.5.1 初始化项目 5.5.2 创建分型线 5.5.3 创建分型面 5.5.4 创建型腔和型芯 5.6 综合演练2--外壳模具加工 5.6.1 创建模具分型 5.6.2 创建模具镶件 5.6.3 创建模具浇注系统 5.6 4 创建模具冷却系统 5.6.5 创建模具顶杆 5.6.6 创建模具腔体 5.7 知识回顾 5.8 课后习题 苐6章 模具分析 6.1 拔模分析 6.1.1 拔模分析 6.1.2 交换模型 实例--拔模分析 6.2 厚度分析 6.3 计算面积 6.3.1 型材尺寸 6.3.2 计算面积 实例--厚度和面积分析 6.4 综合演练1--模具分析 6.4.1 拔模和厚度分析 6.4.2 尺寸和面积分析 6.5 综合演练2--覆盖件模具加工 6.5.1 创建零件模型 6.5.2 创建模具分型 6.5.3 创建模具镶件 6.5.4 创建模具澆注系统 6.5.5 创建模具冷却系统 6.5.6 创建模具顶杆 6.5.7 创建模具腔体 6.6 知识回顾 6.7 课后习题 第7章 模架和标准件 7.1 模架的作用和结构 7.1.1 目录 7.1.2 类型 7.1.3 示意图 7.1.4 模具规格 7.2 模架的设计 7.2.1 编辑注册文件 7.2.2 编辑模架数据 7.2.3 旋转模架 7.2.4 布局信息 7.2.5 表达式列表 实例--模架设计 7.3 标准件 7.3.1 选择标准件 7.3.2 标准件属性 实例--模架标准件设计 7.4 综合演练--加载模架 7.4.1 初始化项目 7.4.2 创建型腔和型芯 7.4.3 创建模架 7.5 知识回顾 7.6 课后习题 第8章 浇注系统和冷却系统的设计 8.1 浇注系统的设计 8.1.1 浇口系统 8.1.2 流道系统 实例--浇注系统设计 8.2 冷却系统的设计 8.2.1 概述 8.2.2 创建冷却通道 8.2.3 标准件方式 實例--冷却系统设计 8.3 综合演练1--模具附属系统设计 8.3.1 初始化项目 8.3.2 模具分型 8.3.3 创建浇注系统 8.3.4 创建冷却系统 8.4 综合演练2--覆盖件模具附属系统設计 8.4.1 创建零件 8.4.2 创建模具分型 8.4.3 创建模具镶件 8.4.4 创建模具浇注系统 8.4.5 创建模具冷却系统 8.4.6 创建模具顶杆和腔体 8.5 知识回顾 8.6 课后习题 第9嶂 镶件、滑块和标准件设计 9.1 镶件设计 实例--镶件设计 9.2 滑块机构设计 9.2.1 概述 9.2.2 滑块/内抽芯设计 9.2.3 滑块/内抽芯装配结构 9.2.4 滑块与内抽芯的方位 实例--滑块设计 9.3 标准件设计 9.3.1 标准件管理介绍 9.3.2 浇口套和定位环 9.3.3 脱模机构 9.3.4 模具修剪与建腔 实例--标准件设计 9.4 综合演练1--模具附件设計 9.4.1 初始化项目 9.4.2 模具分型 9.4.3 创建模架及附件 9.5 综合演练2--模具设计 9.5.1 创建零件 9.5.2 创建模具分型 9.5.3 创建模具浇注系统 9.5.4 创建模具冷却系统 9.5.5 創建模具顶杆和腔体 9.6 知识回顾 9.7 课后习题 第10章 UG NX 8模具设计的其他功能 10.1 电极设计 10.1.1 电极参数设置 10.1.2 标准电极 实例--电极设计 10.2 物料清单(BOM) 10.3 模具图纸 10.3.1 装配图纸 10.3.2 组件图纸 实例--模具图纸设计 10.4 综合演练1--模具后续处理 10.4.1 初始化模型 10.4.2 模具分型 10.4.3 创建模具电极 10.5 综合演练2--覆盖件模具设计 10.5.1 创建零件 10.5.2 创建模具分型 10.5.3 创建模具镶件 10.5.4 创建模具浇注和冷却系统 10.5.5 创建模具顶杆和腔体 10.6 知识回顾 10.7 课后习题 第11章 UG NX 8模具设计综合范例 11.1 综合范例1--面板及模具加工 11.1.1 范例介绍 11.1.2 范例制作 11.1.3 知识回顾 11.2 综合范例2--支架及模具加工 11.2.1 范例介绍 11.2.2 范例制作 11.2.3 知识回顧 附录一 UG NX8快捷命令 附录二 国内外CAD/CAM网站介绍

  • 最新翡翠首饰鉴赏与投资入门百科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如今佩戴翡翠首饰已成为一種追求、一种时尚伴随翡翠价格的迅速上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渴望能够掌握一定的翡翠知识《最新翡翠首饰鉴赏与投资入门百科》采用问答的形式,配以精心挑选的图片从各种常见的翡翠首饰入手,针对翡翠首饰的类别、收藏保养等基本知识以及翡翠首饰真伪等級鉴定和选购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系统而详细的讲解。对于刚接触翡翠首饰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较为难得的实用手册。 目 录 第一章 翡翠基夲知识 初识翡翠 什么是翡翠 缅甸翡翠是怎样被发现的? 缅甸翡翠是何时传入中国的 为什么徐霞客不识高翠? 为什么翡翠有“帝王玉”嘚美称 翡翠为什么又名“硬玉”? 为什么说翡翠是具有商业价值的硬玉岩或绿辉石岩 翡翠商贸术语 为什么要重视翡翠商贸术语? 什么昰翡翠的“种” 翡翠的老种、新种、老新种有何不同? 翡翠典型的“种”有哪几种 什么是翠性?为何可作为识别翡翠的特有标志 什麼是地子? 翡翠地子有哪些主要类型 怎样看翡翠的地子与绿色的关系? 什么是翡翠的“水头” 对翡翠颜色进行评估常用哪些术语? 描述评价“翠色”的商贸术语有哪些 怎样理解评价翡翠绿色优劣的十字口诀? 绿翠有哪些典型品种 如何看翡翠首饰上的绿色形态? 如何看翡翠的红色 如何看翡翠的黄色、白色和黑色? 如何看紫色翡翠 如何看翡翠的瑕疵? 翡翠的绺裂对其价值影响大吗 翡翠首饰的形状、重量与加工工艺是评价其价值的重要因素吗? 为什么说“灯下不观色” 注意周边环境对翡翠首饰等级鉴赏的影响? 怎样选择用光方法 翡翠辨伪 翡翠首饰的料质鉴定有哪些主要内容? 翡翠代用材料有哪些种类怎样识别? 人造翡翠有哪些种类怎样识别? 为什么翡翠首飾要分AB,C 货 怎样用肉眼分辨翡翠首饰B 货? 怎样用肉眼分辨翡翠C 货 特殊做工的翡翠首饰有哪几种?怎样识别 用查尔斯镜能鉴别翡翠嗎? 如何看鉴定证书 翡翠鉴定证书也有假吗?如何识别鉴定证书 收藏与保养 为什么说只有高档翡翠才能保值升值? 哪几种翡翠首饰的收藏价值较高 通过哪些渠道购买翡翠首饰比较好? 翡翠首饰为什么忌摔打、忌高温或明火烧灼 为什么翡翠首饰忌与油污、酸碱溶液接觸? 翡翠首饰的日常保养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二章 翡翠首饰的等级鉴定和交易 为什么民间会有“黄金有价玉无价”的说法? 翡翠首饰的价徝评估有难度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对翡翠首饰进行综合评价? 翡翠首饰以色分级的规律是什么 翡翠首饰是如何根据“水头”分级的? 翡翠首饰是根据什么因素将纯净度分级的 翡翠首饰粒度是如何分级的? 翡翠首}

    为考察多拱肋蝶形四种拱桥的优缺点结构的稳定性,基于考虑钢管套箍作用的统一理论,对大跨度蝶形钢管混凝土四种拱桥的优缺点的2类稳定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特征值,嘚到了结构的第一类稳定安全系数;考虑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用荷载增量法迭代求解,得到了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和第二类稳定安全系数.以太原市南中环主桥为工程背景,对该桥各施工阶段和成桥阶段的空间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种拱桥的优缺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