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六部曲,和什么叫净土法门门有什么区别

禅宗与净土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中的两个他们都是大乘佛教。禅宗是菩提达摩传入中国的但到了六祖慧能时,才以顿悟法门为主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禅宗的特點就是四句话: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也就是说禅宗的最独特之处就是以心印心,能让你在一刹那顿悟佛的境界但这种法门只有极少数禅宗高僧知道,而且以心印心难度极大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的,所以说禅宗法门只接引利根上器的人

净土宗嘚教义最简单,可以概括为:信、愿、行也就是相信净土的存在,发愿往生净土念“南无阿弥陀佛”。由于净土宗简单易行所以适匼所有的人学习,不像禅宗很难懂也很难修持。很多人不太看得起净土宗但我不以其然,我认为世界上最高的法门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净土宗的特点就是念佛往生,而且不需要有什么修行功夫任何人都可以带业往生。

}

净土宗和什么叫净土法门门有啥區别

这张表更加明确地说明了什么叫净土法门门和净土宗的差别。我列了七个项目就是左边这一列。

什么叫净土法门门释迦牟尼佛昰法门之主,法门是释迦牟尼佛所开说的但释迦牟尼佛并没有开创净土宗。净土宗是谁开创的是善导大师开创的。这就是明显的差别

佛是万机并育,千门洞开他针对不同众生的根机讲不同的法门,当然没有什么宗不宗的都是佛法。但是祖师就不一样了在八万四芉法门中还有所宗。

这就是主不同有佛和祖的差别。

什么叫净土法门门的流传时间是贯穿佛的时代一直到法灭;一直到万年之后,什麼叫净土法门门都会存在着它是彻始彻终的。

净土宗就不一样了净土宗是隋唐之后才出现的,在隋唐之前并没有净土宗在昙鸾、道綽、善导之后才有净土宗,在时间上它是个中段

净土宗会不会一直到万年法灭?那就不敢讲了比如说在中国,从宋朝以后这一千多年就没有净土宗,净土宗隐没了;但什么叫净土法门门还是存在的所以,二者时间段不一样

至于还有九千年到法灭时期,净土宗是不昰一直会坚持到最后我们就不知道了,就不一定了所以这有久暂之别。

从地域来说印度有什么叫净土法门门,但印度没有净土宗呮要是净土三部经典所在的地方,就有什么叫净土法门门只要念阿弥陀佛愿生极乐世界,就有什么叫净土法门门

印度就没有净土宗,雖然有龙树菩萨的《易行品》、天亲菩萨的《往生论》但是并没有开立净土宗。净土宗创立在中国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地域才有净土宗。

如果站在更广大的范围什么叫净土法门门是十方法界都有的;因为十方诸佛都出广长舌相,来宣说这个法门阿弥陀佛发愿:“设我嘚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很显然,十方诸佛都宣扬什么叫净土法门门

但其他世界都一定有净土宗吗?我们就不知道了未必有。净土宗是在这个世界才有的在中国、在华人文化圈里,受善导大师法脉影响的地域才有净土宗

这是地域仩广和狭的差别。

在摄属方面——什么叫摄属比如释迦牟尼佛讲八万四千法门,什么叫净土法门门是八万四千法门当中的一种“八万隨一”,就是八万四千法门里随便一种这是随机性的,其中并没有以这个法门来统摄一切法门这样强烈的主观意识

但是净土宗就不一樣,它成为一个宗派是“一摄八万”,就是以一个什么叫净土法门门——念佛法门来统摄八万四千法门,这样才能立宗宗派才能建竝起来。

这里就有差别有立宗不立宗、体系非体系的差别。从法门角度来讲它没有宗派,法门平等宗门就不等了,宗门就独尊它偠立宗,这就有差别

法门也没有什么系统不系统的问题,讲这个法就这个法讲那个法就那个法,八万四千法法法平等。但是在建立宗门的立场上就一定要有体系性,纳入一个完整的体系那就不一样了。

打个比喻在原始社会,没有国家政府的观念每个人的人性、人格都是平等的,都是自然人但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要成立一个国家要成为一个社会化的国家政府的形态来有效地运转,就一定偠有一个系统:谁是国王谁是大臣,谁是几品官谁是老百姓,一定要有一个系统性

所以,宗派的建立是个大事情它不是小事情,咜等于把无政府的状态变成有序的状态立宗是要非常有智慧的。善导大师建立净土宗不是一件贸然的小事他把无序的状态变成完整有序的状态。所以在宗里面才有独尊就是“万法归宗”。

在功用方面也有差别法门就是修持方法。法门法就是门:以这个法,从这个門出离生死出离三界;从这个门回入娑婆,广度众生它是一种修持的方法。

净土宗从本质来讲,是一种解释的理论是个解释体系,对什么叫净土法门门它有一套完整、系统的理论来解释,这才叫净土宗

净土宗和什么叫净土法门门的差别,也就是解和行的差别、悝论和实践的差别宗是宗学理论,是理论性的;法门是实践性的一个是解门,一个是行门

净土宗和什么叫净土法门门,从关系来讲有能释和所释、能依和所依的差别。能释净土宗是能解释的;所释,什么叫净土法门门是所解释的净土宗是能依的宗派;什么叫净汢法门门是所依的,就是这三部经是净土宗所依据的经典所以,它们有能和所的差别

“能”“所”是一对常用的概念。“所”是被动性的“能”是主动性的,它们互相之间也是一体的比如我坐在这把椅子上,我就是能坐的人这把椅子就是我所坐的椅子,我和椅子昰一体的有能有所。比如《观经疏》也有能、所:《观经》是所解释的疏是能解释的,这都是能、所

用比喻来讲,什么叫净土法门門就是一个产品净土宗就是产品的说明书。这个产品怎样正确使用要有一个规范的说明书。其他宗派的人也解释什么叫净土法门门怹们也出了说明书,但不是正确的说明书

打个比喻:什么叫净土法门门就好像全自动洗衣机,配了好几份说明书写说明书的人没有见過全自动洗衣机,也不知道全自动洗衣机他们按照半自动洗衣机来写说明书,甚至按照手动机械式的来写说明书那你怎么用呢?你就沒法用

以圣道法门的观念来解释什么叫净土法门门,就好像为全自动洗衣机配了一本手动的说明书或者是半自动说明书。按照这样的說明书来使用就会把机器用坏。

善导大师一看这个不行,所以要楷定古今:“你们的说明书不正确这是全自动洗衣机。”然后就做叻一本规范、标准的说明书

摘自:《往生论注讲解》

(因编辑需要,略有改动)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ná mó ā mì tuó

}

为什么说六部曲是什么叫净土法門门

(一)六部曲结合了地藏菩萨和阿弥陀佛的力量

地藏法门主要是以地藏菩萨为核心,以《地藏经》为地藏法门的原理当然还有《哋藏十轮经》,还有《占察经》这都是地藏法门的组成部分。地藏法门的原理和地藏菩萨的愿力有关和地藏菩萨的修行、度人度生的方法有关。地藏菩萨愿力特别的大——“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是地藏菩萨的愿力愿力太大了,所以叫大愿哋藏菩萨那么我们现在采用地藏法门,采用地藏菩萨的威力读诵《地藏经》,目的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现在吃肉多、杀业重造成的冤親债主、负面效果特别的严重。所以我们是建议大家通过读诵《地藏经》来超度我们自己的有缘众生离苦得乐往生净土。

什么叫净土法門门是以阿弥陀佛为代表,是用“净土五经一论”为主要的原理其目的是通过修什么叫净土法门门,持名念佛为主最主要的方法,讓大家信愿行坚定临命终时意不颠倒,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就是什么叫净土法门门的原理。地藏七提倡六部曲提倡吃素、读诵《地藏经》、忏悔、放生、行善、念佛六部曲,目的是把地藏法门和什么叫净土法门门做了一个结合结合完了以后,其实我们还是以往苼西方极乐世界为我们最终修行的归宿所以六部曲这个方法依然是什么叫净土法门门,前面五部——吃素、诵经、忏悔、放生、行善嘟是为什么叫净土法门门的辅助、助行。

这是由于现代社会大家普遍业障重所以提出前行,提出要以五戒十善为基础以消除业障为重點,以西方净土为归宿所以也是什么叫净土法门门。大家看《净土圣贤录》里面的故事就知道其实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些圣贤,都是以念佛为正行以其他为助行的。有的是修行诵其他经典有的是弘法利生,有的是帮助众生这些通通都是助行,都是善根福德洇缘六部曲以念佛为正行,以前面吃素、诵《地藏经》、忏悔、放生、行善为助行通通都是为了积累善根福德因缘,通通是为了培植淨业三福最终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六部曲也是什么叫净土法门门

只不过六部曲是把地藏菩萨和阿弥陀佛这两个佛菩萨结合起來了,是希望通过诵《地藏经》这个方法消除业障;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打比方就像地藏菩萨在下面托我们从六道中脱离,慢慢地離开地狱、恶鬼、畜生、人、修罗、天道慢慢上去,阿弥陀佛从上面拉我们所以阿弥陀佛和地藏菩萨互相配合,一个推一个拉,争取把我们拽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修行成功。这就是六部曲的原理配合着做。

(二)六部曲是一个整体不要割裂

我们虽然说是六部曲,但是六部其实也是一部最终都为往生,前五部都是加行都为了往生做准备的。平时行五戒十善助人为乐,供养三宝的功德这些通通都是用于回向有缘众生。既行了善了持了五戒十善了,又积累了往生资粮了同时消除了业障,最后我们念佛往生我们一直说,峩们的理念就是以五戒十善为基础以消除业障为重点,以西方极乐为归宿前面的持五戒十善,不仅仅是能解除我们现在世的痛苦而苴是为将来往生准备资粮。消除业障是同样的不消除业障,不把我们和这个世界和冤亲债主的各种关系、互相的牵缠、打的结实给他解开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难这头拉着,你就很难走上不去,就好像腿上、身上都有无数的绳牵着呢上不去,很难

所以大家一萣要明白,我们前面五部——吃素也好拜忏、诵经、放生、行善这通通都是个前行,都是一个预备都是为往生西方做准备。我们生命嘚意义就在于做准备积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善根福德因缘,积累资粮打个比方说:我们要出门旅行了,我们得准备干粮准备水,准备一切必须的东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以为很容易不容易。我们现在说搞航天事业到月球上转一圈,那都得花无数的财力、粅力、精力去做而我们要把我们的生命,要从娑婆世界跨越十万亿佛土到极乐世界,这个要做大量的准备怎么准备呢?就是以五戒┿善为基础持戒修福,大量地修福大量做好事,以消除业障为重点要戒杀吃素,拜忏消业诵《地藏经》超度冤亲债主,放生救命大量地做,做少了到一定时候还有障碍,就走不了然后每天老老实实大量念佛,和阿弥陀佛感应最终把这些都做成功了,我们才囿可能凝聚起一种力量摆脱娑婆世界这些苦本、苦因、苦根,彻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不是容易的事儿。

所以大家平时不要忽视念佛不要忽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信、愿、行,不要割裂了千万不要把前五部和最后一部割裂开。好像我们每天挺忙活的每天也拜懺,也诵经弄得很忙。但是你不把往生的念头、愿望逐渐地加深、加强到一定时候,往生也有困难所以一定要对往生产生出强烈的願望,产生出十足的信心平时把六部作为一部,凝聚在一起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铺路,除障碍这样我们一步一步,就好像爬山没有蕗怎么办我们通过消除业障的办法,把前面那些坎坷的路给它搬开修平。通过持五戒十善准备我们的粮食,干粮一路行去,奔着阿弥陀佛就去了毫不动摇,毫不曲折这样才行。要把六部贯通为一部千万不要分割开来。

(三)福慧双修自利利他

六部曲是福慧雙修。地藏七六部曲是吃素、诵经、忏悔、放生、行善、念佛它的理念呢?就是以五戒十善为基础以消除业障为重点,以西方净土为歸宿大家坚持修行,修的就是戒定慧大家每天大量的时间用于拜忏、诵经、念佛,不去搞其他的贪嗔痴这就是戒;我们在工作、生活、学习当中,用五戒十善来约束自己这就是定;同样,我们日行一善了持五戒行十善了,这就是慧我们长期坚持修行,我们修个彡年五年不变慢慢的我们得到了戒,把外边一切不合适的东西我们不做让自己守戒,专做净行就是诵经、拜忏、念佛、吃素、放生、行善。从某种意义讲吃素、放生、行善就是修福;诵经、拜忏、念佛呢?修戒经过三五年的修行,我们有了戒的力量了我们身心慢慢就会安静下来,得到定力有了定力了,慢慢我们内在空间、内在世界就会扩展内心的法界就会扩展,慢慢的我们就会有智慧这僦是福慧双修。

大家一方面精进修行尽快地消除业障,克服自己的问题那么经过三五年的修行,我们可以为大家进一步的提升进一步的提高,达到福慧双修等到我们三五年的修行,业障消除了身心真正的清净了,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具足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资糧了,有把握了然后我们就可以继续深入修行,这个时候发出为众生服务的心发出四弘誓愿,学习《金刚经》的理念学习《普贤行願品》的理念。这个就是在大家按照六部曲修行修个三五年,我们有了基础业障消除,福慧双修的情况下我们有了往生西方极乐世堺的把握了,我们就可以提高了那么提高大家的目的,是让大家发出真正的菩提心发出为众生、度化众生的心,随自己的缘去度化众苼去

这就是我们先行了,我们学好了我们回头再引领众生共同前进。我们有能力明理,有智慧有定力,有福德坚持修行,去发絀大愿来了随缘度生。我们把自己的有缘众生都带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同样,我们教化众生以后我们的愿力依然是往极乐世界往生,泹是我们不要等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后再回来度人了我们现在修个三五年以后,我们会给大家提高这个要大家自愿。提高以后自巳有能力了,大家就可以发愿度生了度人了,随缘度生可以带更多的人,按六部曲修行一步一个台阶,消除业障积累福德,最终峩们一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的话,就是真正的第二阶段了这个是将来,目前我们已经做了准备将来我们会做这个工作。大家有這个能力有这个愿力,有这个愿望我们就可以为大家做这方面的服务。

三、印光大师论《四料简》(引《印光大师永怀录》)

(一)“禅”与“净土”

净土宗第六祖永明延寿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他写下著名的《禅净四料简》,主要内容是:“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以上十六句是修行的指导方针首先要搞清楚什么叫禅,什么叫净什么叫有,什么叫无把禅、净、有、无四个字理解了,才能明白四料简的意思一些人望文生义,以为参禅就是“有禅”念佛就是“有净土”,那是大错特错有禅,是有明心见性的功夫;有净土是有念佛往生的把握,这是最关键的

所谓禅,就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是參究的功夫到了极点完全消除分别执着,彻底洞见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这才算有禅,否则参禅没有开悟或者虽悟但不彻底,都鈈叫“有禅”所谓净,是深信切愿求生净土。信得真愿得切,行得勇猛精进才算有净土。倘若念佛只讲唯心净土并无信愿求生極乐;或虽有信愿但不真切,就这么念一念;或者修行也算精进心却仍然贪恋红尘,求来世生到富贵人家享福求生天享天福,哪怕求來生出家为僧一听闻佛法就能大开圆解,融会贯通弘法利生,以上这些仍然不能称为“有净土”

为什么出家弘法也排除在外呢?如果是已经断除见思惑烦恼已经出离生死轮回,乘愿再来的人弘法度化众生当然没话说。不然自己虽然有点智慧,也发愿度众生由於没能断除见思二惑,即使有本事在出生的时候不迷惑也很难保证一生都不被境界迷惑,多生不迷就更难了虽然能够弘扬佛法,可是尚未证得无生法忍情执种子仍然存在,遇到境界和因缘难免迷惑迷失后能很快清醒觉悟的,一万人当中没有一两个由于迷惑沉沦,鈈能自拔久远劫来流转于生死苦海的人太多了,因此释迦如来劝人先求生西方净土,面见阿弥陀佛听闻佛法,证得无生法忍然后塖借着阿弥陀佛的慈悲力以及自己的本愿,回入娑婆世界度众生这才不会倒退。

(据《印光法师文钞增广卷二*净土决疑论》、《印光法師文钞三编卷四*世界佛教居士林开示法语》)

《四料简》中第一句“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有禅有净土是说既有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功夫,又能真信发愿求生西方大彻大悟,好比猛虎再加上有念佛了生死的把握,犹如老虎带角威猛無比。这样的人能将自己所悟到的所修持的,拿出来教化众生应当以禅宗得度的人,就给他说禅;应当以净宗得度的人就给他说净汢;应当以禅净双修得度的人,就教他禅净双修的法门这就是人天的导师,能正确摄受众生的不同根基开启众生眼目,所以说他“现卋为人师”明心见性的人念佛求生净土,由于彻见自性弥陀证得唯心净土,临命终时一弹指的功夫,上品上生花开见佛,证得无苼法忍最少也能证得圆教初住位,也有一下子超越数十个位次直接成等觉菩萨的。圆教初住菩萨就能够在一百个世界示现成佛,随類应现度化众生。所以这样的人我们说他“来生作佛祖”。

(据《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四*世界佛教居士林开示法语》、《印光法师文鈔增广卷二*净土决疑论》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说的是此人没能大彻大悟很难指望靠自己的力量了苼死,但他修行什么叫净土法门门发愿求佛接引,所以叫做“无禅有净土”只要深信发愿肯念佛,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往生西方,所鉯说“万修万人去”这是因为阿弥陀佛曾发大誓愿,普遍摄受一切众生如慈母思念孩子;众生如果也像游子忆念母亲,一片赤诚念佛必定感应道交,蒙佛摄受即使曾经造作五逆十恶的人,临命终时痛苦逼迫生起大惭愧心,全心全意称念阿弥陀佛满十声甚至只有┅声,立刻死去也能蒙阿弥陀佛的化身接引往生净土。这就是万人修行万人成就这种人虽然念佛没几句,却由于临终忏悔求往生的心仂极为猛烈能获巨大利益。一旦往生西方亲见阿弥陀佛,听受妙法就能渐次或顿时,证得各种果位开悟就更不在话下,一生便证阿鞞跋致永远不会退转。所以说“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这样看起来什么叫净土法门门真是再好没有的了。

(据《印光法师文鈔增广卷二*净土决疑论》、《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四*世界佛教居士林开示法语》)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说的是修行人虽然大彻大悟若不发愿求生净土,由于见惑思惑不容易断除六道轮回依旧难以逃避。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必须要經历种种境界的考验断尽见思烦恼,才能出离三界的分段生死见思烦恼一点都没断除的姑且不谈,就是断到只剩下一丝一毫生命却巳结束,虽开悟却没有完全解脱的人十个有九个会被耽搁,所谓“十人九蹉路”蹉就是蹉跎,也就是耽搁“阴”,读音和含义都和“荫”相同是盖覆的意思,是说由于善恶业力的覆盖使得真如自性无法显现。“阴境”是指中阴身的境界这是在临命终时,所显现嘚这一生和生生世世以来的种种善恶业力的境界这个境界一现前,“瞥尔”就是眨眼之间,随着其中最为猛烈的业力投生到善道或惡道中,完全不能自主好比欠债很多,被最强的债主首先拉去偿还;心念有千头万绪哪个念头最重,就首先落进哪里去

有人把“蹉”字当作“错”,把“阴境”理解成五阴魔的境界这都不明白“禅”和“有”的意思,信口开河哪有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人,十个有⑨个“错”走了修行路随着“五阴魔”的境界而去?所谓着魔发狂是指那些不通教理、不明心性、盲修瞎炼的增上慢人,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将着魔发狂的情况加在大彻大悟之人身上,这个必须搞清楚

(据《印光法师文钞增广卷二*净土决疑论》、《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四*世界佛教居士林开示法语、上海法藏寺念佛开示》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有人就想当然地认为这昰指那些不学佛法、只顾埋头造业,又不修行的人这样想又错了。佛教法门虽然无量无边但主要是禅宗和净土最适合众人根机。“无禪无净土”是指那些既没有大彻大悟,又不求生极乐净土的修行人他们岌岌可危,修习其他法门既不能靠自力得禅定智慧,断除烦惑证得自性;又没能仰仗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带业往生极乐世界,只顾盲修瞎练无法解脱。虽然修得福报无非生死轮回的业因。福報越大造业的能力也越大。沉溺于五欲六尘造下种种恶业,将来福尽祸来罪报难逃,难免遭受地狱之苦睡铁床抱铜柱,经历漫长無尽的痛苦只为偿还他从前纵情声色、杀生害命的种种恶业。

截流大师说:修行人不了生死叫做第三世怨。因为今生修行来生享福,靠着福报又造下种种恶业等到第三世,只能堕落恶道由于修行,来世暂且拥有快乐却要承受往后无边的痛苦。地狱恶报好不容易結束又要转生到饿鬼畜生中去,想要再度得到人身是千难万难。所以释迦牟尼佛用以手抓起地上的泥土问阿难尊者:“是我手上的苨土多,还是大地的泥土多”阿难回答:“大地的泥土多。”佛陀解释说:“能得人身的如同我手中的泥土;失去人身的,如大地的苨土”所谓“万劫与千生,没有一个人可以依靠”生死轮回,谁为依靠

读了第四偈料简,令人触目惊心望大家知生死苦,发菩提惢无净土者,赶快发愿念佛成为有净土;有净土者,还须精进勇猛获得决定生西的把握。所谓靠自力修持自己能有什么力?无非無始以来的业力而已所以万劫千生,难得解脱仰仗阿弥陀佛的弘誓大愿力,就能出离生死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既到宝山,切莫空掱而回念佛法门不是专门针对悟性差的人,而是三根普被无论利根钝根,上智下愚直至等觉菩萨,都是通过这个法门成佛的所以《华严经》善财童子遍参大善知识,证入法界海会诸陀罗尼门最后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什么叫净土法门门是最高尚、最圆满嘚法门若把它歪曲成专门给愚夫愚妇修行的方法,简直就是谤佛谤法不信净土的人,愚痴狂妄因此堕落,是最可怜悯的人奉劝诸位,不可贡高我慢还是真信切愿,仰仗佛的慈力念佛求生西方的好。

(据《印光法师文钞增广卷二*净土决疑论》、《印光法师文钞三編卷四*世界佛教居士林开示法语、上海法藏寺念佛开示》)

什么叫净土法门门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宗旨世间人总觉得念佛法门平常无渏,认为参禅来得更殊胜于是强调开悟而不注重信愿念佛求生极乐,还美其名曰“禅净双修”究其实质,根本就是“无禅无净土”為什么?因为不到大彻大悟不叫有禅。如今的参禅者谁真正大彻大悟了?此人由于注重参禅便将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通通会歸自心这样一来,信愿求生的心就没有了他还说自己念佛,实则与念佛之道刚好相反还有的人说大话,称自己是念实相佛实相虽為万有本体,然而凡夫业障深重哪里做得到实相念佛?弄到最后禅也靠不住,净也靠不住靠自力,即便大彻大悟然而惑业未断,照样不能了生死至于一般有点悟而没有大彻悟的,就更不必说了仰仗佛力求生西方须具足真信切愿,虽然西方净土无量寿无量光通通会归自心,然而对凡夫来讲自心只是徒有其名,尚未证得真如实体西方世界有阿弥陀佛,可众生心中若没有感佛也无从应。每个囚本具的自心之佛尚在因地,并无圆满佛果所具之威德世上好高骛远的人,常常因此弄巧成拙求升反坠。

说到禅宗如果一路单提姠上参究,确实一法不立“佛”尚且没有可着落之处,还说什么念佛求生净土佛法中“真谛”所谓“一泯一切皆泯”,实际理地一塵不染,方显自性本体但如果落实在修持上,却又是“一法不废”百丈怀海大师所谓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更何况是念佛求生净土,哪能不切实做去这又是佛法中“俗谛”所阐扬的“一立一切皆立”,佛事门中不捨一法,性相不二如果认为非要舍弃“俗谛”而谈“真谛”,那就不是“真谛”

修行以念佛求生西方最为稳当,否则尘沙劫又尘沙劫仍在六道中轮回无休止。

(据《印光法师文钞续编仩*复张纯一居士书》、《印光法师文钞增广卷一*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念佛开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