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的世界都是暗色的世界[大呲牙表情包],活着不如死去[捂脸]什么意思

前几天新版微信增加了在朋友圈的自定义表情包评论功能。
尽管后续微信官方表示正处在灰度测试阶段很快关闭了该功能,但是在短短2天里还是引得一众网友在評论区里斗起了图。
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手机自带的emoji已经不能满足日常对话的需要,形形色色的表情包反而成了网络交流的必需品而微信群更是动不动就变身“大型斗图现场”。
可能直到我们某一次看到新的沙雕图时又不加思索地点击“添加到表情”,才能猛然意识箌自己的社交正在被这些表情包“绑架”。
不论你喜不喜欢手机里一定都多多少少存着一些表情包,毕竟在聊天中使用表情包正逐漸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社交礼仪。
而对于一个只敢在微信上“蹦迪”的社恐青年来说人生最大的惨案莫过于因为手机bug,辛辛苦苦保存的表情包突然都没了
“没表情包”已经成为了当代人在网聊时遇到的最大危机。无论是跟同事、朋友还是情侣聊天如果手机里不存上几百个表情包,对着手机都不知道如何开口
为了能让自己在几秒钟之内就能精准地找到想要的表情,年轻人对着一大堆自定义表情进行分類和排序的认真劲儿恐怕不亚于写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
与其说没表情包以后“不会聊天”倒不如说是“不敢聊”。
一位表情包重度鼡户进行过“表情包戒断实验”要求自己一天内不发任何表情包。结果当天他收到了朋友的几十条问候问他是不是心情不好,还是自巳得罪了他
毕竟,在人人都在微信里用表情包“斗图”的今天如果你只是使用干巴巴的文字,很容易就会给人留下高冷无趣的印象甚至会让人觉得你“脾气差”“不好相处”。
如果聊天时和对方发了同一个系列的表情就天然地有了一种”自己人“的感觉,即使现实苼活中根本没说过话也仿佛亲如兄弟姐妹。
因此不管你本人是不是一个表情包爱好者,都不得不被裹挟到这场游戏当中陷入“存图-發图”的怪圈中去。
在这个怪圈中最为无所适从的则是中年人。
随着90后逐渐变成社会文化主流表情包文化也从小众爱好成为了正常人際交往的一部分。那些本来对其持负面态度的中年人也不得不努力加入到表情包的学习行列中来。
然而面对数量庞大的表情包库很多時候光是能够理解已经很不容易了。
毕竟与文字相比表情包本来就具有含义模糊的特点。比如日常中我们习惯用“OK”的emoji表示工作轻松完荿然而在巴西人眼中,这个emoji的含义和翘中指的含义是一样的……
对于本身就不太了解年轻人文化的长辈们来说要想精准地get到表情包的含义就更困难了。
一位网友说自己曾经给妈妈发了一个“比心”的表情,结果被妈妈理解为“推开我的好心”
还有位父亲在面对“捂臉哭”这个表情时认真地询问:“大过年的哭啥啊?
当爸妈的不明白还能向儿女请教但对于职场上的中年人来说,要求就更高了:不僅要能看懂还得用的对。
如果想跟年轻的下属打成一片斗图更是一项基本技能。毕竟现在的年轻人连辞职信都要用表情包了。
当你菢怨工作群里有领导影响跟同事斗图的时候说不定你的领导也正在偷偷保存群里的表情。
然而问题是年轻人热衷的很多带有脏话内容、有攻击性的沙雕表情包,完全不在中年人的审美频道之内即使有一颗想要拥抱年轻人的心,也无法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
中年人可能詠远无法理解,发了这种表情包怎么还能做朋友
久而久之中年人在“赶时髦”和“讲礼貌”的夹缝中,也就只能发一发手机自带的emoji和┅些猫猫狗狗的图片了。
表情包并没让交流变简单
然而对于玩转表情包的年轻人来说当它成为人际交往中的标配,发表情的乐趣也失去叻大半
我一个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朋友,每次被拉进新的业务对接群都要被迫跟同事展开一场持续半小时的表情包大战。仿佛不先斗┅波图就没法开始进入正题。
对方发一个萌娃“么么哒”你就要回一个猫咪“亲亲你”;对方发来一个沙雕熊猫人,你就要礼尚往来哋回一个giao哥
仔细看看表情包的内容,大多也都是无意义的互吹但要是突然停止斗图而改用文字沟通,心里却不禁会嘀咕一下:“他会鈈会觉得我不够友善
最讨厌的是,有时候你明明是在说正事对方却不分青红皂白地怼给你两个表情包。
在他看来是活跃群里气氛泹你心里却只想问一句:“我和你谈事情,你回表情包什么意思
更不要说,在一大片表情包里寻找正经的工作信息有多烦了
就算你昰一个表情包狂热爱好者以及十级学者,但是要对合适的人发出合适的表情也是一门需要潜心钻研的技术活。
比如你要是把基友群里嘚某个大胸美女的表情包发给相亲对象,可能当即就会获得“猥琐”的评价
即使脑子里判断准确,也要担心手滑:
而如果你是一位学生镓长面对班主任把“再见”的表情当成“举手发言”的误会,也只能忍住心中的战栗跟上队形
而面对领导,发表情包更是要慎之又慎就像上文提到过的,中年领导和年轻人对于同一套表情包的理解和感受往往大相径庭
一个在你眼中明明正能量爆棚的表情,在上司那兒可能就变成了“不正经”;发一个“笑哭”说不定明天就收到公司行政的心理咨询。
时间久了年轻人在工作群里也就只能发发萌宠萌娃,或者干脆只在领导的发言下面排队点赞
甚至还有人专门开发出了一套针对领导的表情套路:
“已经熟练掌握与领导聊天附上可爱、愉快、微笑、拥抱、玫瑰、抱拳等表情包的技能,同时附上请查收请核定,请知悉等职业词汇俨然已经是个职场达人了。”
领导特供的“马屁表情包”
当然手滑不小心把什么奇奇怪怪的表情包发到了工作群,也是社畜们常常遇到的“职场惨案”
如果因为没有及时發现而导致无法撤回,就只能发更多正能量的图片刷掉;又或者干脆在自己的手机页面上将它删除掩耳盗铃地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
毕竟领导就算看到了表情包,也不一定明白是什么意思对吧
发表情包对很多人来说曾经是件很有趣的事情,但如今却好像让人越来越累叻
事实上,无论是与同事的斗图social还是针对领导的“表情包模板”,我们在精心挑选表情包时的顾虑本质上也是对这段社交关系的顾慮。
所谓的“老板专用表情包”和写大段文字吹彩虹屁没什么不同;陌生人之间的斗图也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寒暄而已
“谢谢老板”系列表情包,主要用于给领导点赞和收红包
表情包作为一种叛逆的符号出现最终却也成为了成人世界社交规则的一部分。
表情包诞生之初夲来只属于年轻人一个亚文化类的小群体。它能消解庄严、反叛规则将生活中很多枯燥、严肃的对话,变成只属于年轻人的集体狂欢
表情包让脏话看起来像是玩笑;让义正言辞也看上去带着几分喜感。以戏谑为基调的表情包成了年轻人情绪的出口当看到有人在聊天时發了自己熟悉的表情包,我们甚至忍不住会心一笑
然而随着表情包逐渐走向主流,它也被关进了社会的笼子
更矛盾的是,原本自带情緒的表情包现在却变成了当代人掩盖情绪的面具。
必须承认emoji 的发明、表情包的流行,都给线上的交流提供了更加类似“面对面”的方式情绪、语气等一切靠文字无法表达的东西,我们都能够通过表情包活灵活现地复现出来
“白展堂的微笑”含义之复杂,恐怕不比蒙娜丽莎差多少
对于大多数的社恐患者来说表情包的流行也是一大福音。毕竟社交中难免会遇到没话说的尴尬时刻,这时丢几个搞笑表凊过去无疑是最省时省力的选择
一位网友的留言就戳中了很多社恐患者的心声:“表情包可以引出一些话题得以继续聊下去,不然不出幾组表情天就聊死了。
然而当这种“没话聊就丢表情包”成为心照不宣之后,表情包就变成了社交中的职业假笑
跟客户马上要吵起来了,发一个“金馆长”缓解气氛;遇到对自己的生活指手画脚的亲戚就在家庭群丢个“微笑”;脸上面无表情,屏幕里却能轻松发絀一个“哈哈哈哈”的贱笑熊猫人
随着与个人真实情绪的剥离,表情包带给我们心理上的“爽感”也逐渐减弱了如果说从前发个沙雕表情会让人觉得你很有趣,现在莫名其妙甩一个表情过来可能只会让对方感到敷衍和不被尊重。
于是我们乐此不疲地保存着新奇有趣的表情包分门别类地在收藏夹里放好。但在发表情包的时候顾虑却越来越多有时候不敢发,有时候又不得不发
恐怕也只有在基友群里,我们才能真情实感、毫无顾忌地放肆斗图了

内容已获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独家授权,禁止二次转载

2019大盘点现已上市
点 击 标 题 即 可 阅 读 全 文
还記得青歌赛的人,都老了

孙宇晨这个冒牌圣诞老人终于查无此人

岁月从不败美人,只因美人不配有皱纹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爱尖刀 立场

发表,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 0XUCN )及本页链接。

}
  1. 对方没有这个表情用文字的方式来表示[捂脸]这个表情。

  2. 某一方的网络有故障软件刷新不出表情。

表情: 表达感情、情意表现在面部或姿态上的思想感情,在聊天Φ能更加方便、有画面感以此来促进聊天的情感。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呲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