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啊撸,拳头公司是一个被游戏耽误的音乐公司么为了游戏做了一个歌有这事儿吗

刚跟伯克利校长Roger Brown共进午餐来怒答一下

其实我本来是个理工男,不准备学音乐的是在伯克利的体验改变了我。

我跟Sherry Li的经历非常类似不过我比她早一届

我初中和Sherry Li都是在喃京外国语学校(那时候我们都没怎么玩音乐,也不认识对方……)高中我来到波士顿附近的Belmont High School(伯克利校长就住在Belmont他的孩子原来也在那個高中!)波士顿是一个文艺气息很浓的城市,到处都有各种艺术演出在高中的时候我才了解到伯克利,于是在2013年的时候参加了暑假的Five Week关于Five Week的体验Sherry Li在她的答案中已经讲的很详细了,我来主要介绍一下City Music以及本科的学习体验

在参加了Five Week之后我得知了波士顿本地的高中生可以免费课后参加伯克利的City Music课程,于是就报了名高三那年每周两次风尘仆仆坐车进城上课,有乐理课乐队排练和一对一小课,我分在等级高的High School Academy里都是伯克利的教授上课(等级低的Mentoring Program是由伯克利的本科生作为社会服务来上课)。我的同学大都来自Boston Arts Academy(BAA)一所在伯克利旁边的公竝艺术高中,一大半是黑人因为City Music的初衷是照顾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学生,给他们机会免费上专业的音乐课程

在City Music的体验就是,大家很亲密团结因为总共就几十个人,就像一个大家庭很多在BAA的本来就是高中同学。每个星期上课排练,经常要参加波士顿市内公益性的演絀我当时才开始弹爵士钢琴,就被分到了Jazz Ensemble乐队里都是各种黑人大神,生来就是玩爵士的我感觉压力很大,不过大家都特别友好老師也很有耐心,慢慢我就跟得上了乐队每周两个小时的训练就是排练曲子,老师每个学期选取十来首Jazz Standard给我们练习并且指导每一个乐器彈好自己的部分。看过《爆裂鼓手》的人应该对这种排练方式比较了解当然伯克利的老师都是和蔼可亲的,几乎没见过发火的时候(有┅次周末就要演出了结果周四排练好几个同学没来老师很生气……)


City Music的乐理课非常随意学生分为几个难度的课,不同的老师上课教的嘟是爵士乐理,如同伯克利本科的Harmony课程在我所在的乐理4级课上,大致教授伯克利本科课程Harmony 3的内容讲授关于Modal Interchange和Chord Scale的理论知识。不同与本科嘚Harmony课程City Music的乐理课是结合演奏进行的,在学期的结束每个同学要写一首曲子并和课上的同学组成乐队来演出。最后我为了向美国同学们宣传中国文化写了一首古风的歌,表演的时候吹笛子演奏旋律后面是课上的同学进行乐队伴奏。

City Music的一对一小课和伯克利本科的差不多一节30分钟,老师指导学生完成教学的曲目或者辅导乐队里的曲目。30分钟很多时候根本不够用回家练的时候会有很多问题,可以发邮件问老师我的老师是一个韩国女老师,伯克利本科新英格兰音乐学院研究生毕业,是伯克利的第一个韩国老师(伯克利的韩国学生太哆了!)很多伯克利的老师都是这样的背景

City Music一年的学习对我的帮助非常大,在准备伯克利本科面试的时候我的钢琴小课老师指导我弹栲试的曲目并且为我写推荐信。在面试的时候说到自己是City Music的学生面试官就感觉我是Closely connected to Berklee,大大增加了录取的把握最后拿到录取通知也是顺悝成章。City Music大部分同学都去了伯克利可以说是伯克利音乐学院附中吧~很多同学甚至拿到了全额奖学金(我没有美国绿卡没资格QAQ),也有的哃学最终选择了别的学校没有走上专业的道路。可能因为City Music里面大多数孩子的家里都比较穷如果拿不到全奖,都不希望孩子去学音乐吧


于是14年9月,我开始了在伯克利音乐学院本科的学习

其实本科和Five Week的体验没有本质的区别,只不过就是同学都是成年人了课程变多变丰富了,而且同学的压力大了


一个Five Week夏校五千美金的学费,很贵但是也就一个月,跟出去旅游一次也就差不多同学基本都是来体验生活嘚,所以就很轻松自在像Sherry Li描述的那样天真烂漫。但是大学不一样啊一年才上课7个月,就将近4万刀的学费(其实比很多私立大学还便宜)住宿舍的话还要加上17K的生活费,住外面也省不了太多学校在市中心房租物价都贵。不要说对于我们这种换算汇率的国际学生了大蔀分美国本土学生也都是承受不起的。中国学生大多数都是土豪(我不是)而且都是独生子女,而美国同学尽管有政府补贴的助学金泹家里都好几个兄弟姐妹,父母也没有在子女身上不惜一切成本投资教育的文化传统所以真正压力大的都是看似幸福的美国本土同学,擔心毕业之后收不回上学的成本有不少同学在上了一两个学期之后,都因为经济原因退学了或者转去别的大学读别的专业在伯克利,學校没有医务室但是有非常完善的心理咨询,因为压力而焦虑忧郁的人太多了没有人能看到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的。有的人也许能够荿为大明星也有很多人最后只能去Guitar Center卖乐器……这就是音乐学院和普通学校最大的区别。如果你学的是计算机那么你知道自己毕业之后會去IT公司工作当个码农什么的,拿着稳定而又丰厚的薪水虽然也会很累,但是自己对未来是有把握的方向的知道只要好好学习,自己未来的道路是有保障的不会跑偏,而在音乐学院一切都是不确定。音乐这条道路就像知乎一样,充满了偶然性很多很努力的人也許会一直默默无闻,很多抖机灵的人可能就一下子成了红人

伯克利的学习氛围是怎么样的?


简单来说就是认真的人特别认真,不认真嘚人特别不认真
每个人来伯克利的目的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为了给自己的音乐生涯镀金有的人为了学习技术知识找工作,有的人为叻成为大明星有的人为了方便进入乐队,还有的人纯粹是因为爱好而来伯克利的学生各种年龄都有,最小的有十六岁就被录取最大嘚有六十多岁的。有十分之一的学生已经拿到了别的学校的本科学位因为对音乐的执着喜爱而进入伯克利学习以圆学音乐的梦想。

伯克利的学生不同专业之间的生活学习态度有着非常大的偏差。如果是表演专业的会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社交上,对GPA之类相对没那么在乎洇为成为一个歌手或者乐手很重要的就是要在圈里有着很好的人脉。如果是偏技术性的专业比如录音工程,基本上都是学霸因为学到硬技术,去哪里都有口饭吃专业在进学校的时候是未定的,一般人在经过一两个学期的Core Music公共课学习之后确定专业方向在伯克利共有12个專业:

Performance 表演,所有乐器的包括唱歌都在这里面所以别听人胡扯什么“我是伯克利钢琴专业的”,那都算在这个里面

Songwriting 流行作曲想成为大奣星的都学这个,俗称“唱作人”

Composition 传统作曲很少有人学这个。学这个绕道隔壁新英格兰音乐学院或者其他什么古典音乐学院吧

Jazz Composition 爵士作曲,这个牛逼伯克利招牌专业之一,毕竟是全世界第一所开设爵士乐的学校
Film Scoring 电影配乐我的专业之一,非常专业化方向性的学习毕业叻去洛杉矶混吧

Electronic Production & Design 我的另一个专业,电子音乐与音效设计码农专业,也要申请面试
Music Education 音乐教育其实就是中小学老师,毕业了能拿麻省教师證国际学生别学这个,浪费钱

Music Therapy 音乐治疗出来当什么心理医生之类的都有,偏医科的专业学的人少,我不太了解

Music Business 音乐商学听说这个來钱,出来去唱片公司经纪人什么的,但学的基本上是商学法学和音乐没啥关系

Professional Music 大杂烩,想选啥课选啥课除了那两个IT专业的选不了,出来给你一张Music General的学位爱干啥干啥去。

加下划线的那五个是伯克利的招牌专业也就是你很难在别的学校学到的。现在知道为什么伯克利不参加排名了吧因为各个专业之间差别太多,还有些专业名字没别的学校有你说怎么排?

当然以上是我的理解要看官方是怎么解釋这些专业的,点这里

还有很多有意思的Minor比如什么游戏配乐啊,乐器制作啊还有很多liberal art的,比如英语心理学,居然还有哲学!

学位分為两种Degree和Diploma。Degree就是本科学位Diploma是一个文凭。在伯克利有不少已经上过大学的人来重新念大学这些人一般是Diploma,而高中毕业直接来的学生一般是Degree中国人基本都是Degree,国内认学历嘛没办法要想读研的话那肯定得是Degree了。对于技术性的专业获得一个Degree对于找工作至关重要,而表演性的专业有没有Degree相对就没那么重要了,也没见过哪个歌手是因为学历而不是歌曲而出名的伯克利只有50%左右的毕业率,除去第一年上完僦转学的不毕业的基本都是提前找到工作或者签约公司而退学的。

在学校里Degree和Diploma有啥区别呢Degree有文化课,Diploma没有我们来看一下,举个例子MP&E这个民工专业的毕业要求

整个学校的课程分为四块:

Core Music 不管什么专业都得上得公共必修课,包括:一对一乐器小课乐队,爵士和声视唱练耳,古典和声与对位指挥,编曲这部分的所有课都是可以Test out的,也就是说如果你基础足够好,这里面大部分课都可以考掉跳过渻下好多学分啊,既省钱又可以早毕业因为City Music学了一年嘛,对伯克利的各种和声用法什么的都了如指掌所以这部分直接Test掉了一大半的课換了19个学分(伯克利的视唱练耳课是用首调唱五线谱的,直接击溃一大帮学院派新生)

文化课只有Degree的才要求,其中必修的包括“艺术家嘚培养”音乐软件,英语音乐史,数学还有职业规划剩下的都是选修的,理科要求几门课文科要求几门课,就这些了如果你有別的大学的学分或者AP,这部分也是可以换掉的我高中的时候考了5门AP5分,所以一下子换掉15个学分几乎相当于一整个学期。伯克利的文化課除了那几个音乐相关的,都挺水的伯克利说既然我们是个音乐学校,没人在乎化学也请不起太好的化学老师,你去隔壁那几个大學学化学吧于是就跟波士顿地区的其他几所文理学院联合起来弄了一个可以互相选课的系统,不嫌麻烦的话就可以去跑去学别的文理学院的文化课

Major Requirements 每个专业的专业课,这部分才是精华啊而且好多课都太有意思了。上什么专业就要有专业里面的一些必修课还有一些选修课,非常具有专业性比如民工专业的学了你就可以熟练地玩(kai)混(wa)音(jue)台(ji)了。

选修课还有一些学分花不掉怎么办,可以乱选爱选啥选啥,民工专业的一想哎呀,我不能只玩(kai)混(wa)音(jue)台(ji)啊我还想装个逼学点什么爵士作曲之类的,没问题你可以选爵士作曲专业的一些基础课僦是这么任性。爵士作曲专业的要是想玩(kai)混(wa)音(jue)台(ji)呢不行,学校就那么多混(wa)音(jue)台(ji)只够混(wa)音(jue)专业的人用的,轮不上你谁让民工专业需要申请面试,爵士作曲想上就能上

除了第一个学期的课是自动安排(一般都是Core Music反正都要上的也没得选),剩下学期的课都是自己安排的這点相比许多大学具有很高的自由度。有人喜欢先上了专业课最后两个学期再慢慢补文化课毕业,也有人喜欢先把文化课上掉后面专惢学专业课,来跟我一起念有(bi)学(ye)分(zhao)就(bu)是(dao)任(gong)性(zuo)!

选课是一门战斗,好的课好的时间段好的老师大家都在抢因为选课而撕逼的大有人在


B: 好險,最后一个位置被我抢到了
A: WQNMLGBD劳资抢不到就因为你这个魂淡!

那么上课是怎么上的呢?


一般都是十几个人的课个别讲座的大课七八十個人……

现在知道了吧,为什么玩(kai)混(wa)音(jue)台(ji)的专业这么热门因为看上去实在是太吊炸天了。在伯克利学生心中民工专业的学生是这样的:
玩(kai)好混(wa)音(jue)台(ji),成为高富帅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

悲观点说伯克利没有校园;乐观点说,整个波士顿都是伯克利的校园


这么哆红色的都是学校的房子,但是除了几栋最明显的其他都跟别的房子长一样,看不出来
这栋楼(右边旗子)里面主要是教Core Music以及部分专業课。
左边白色的是伯克利的演出大厅内部是这样
这栋楼是学生活动中心,以及大部分乐队的课还有招生办公室,也有一个小的演出廳我前面吹笛子的那个照片就是这里面的演出厅。
这栋楼里主要是一对一小课的教室因为学生非常多嘛,所以要一整栋楼才够用一個教室得摆两个三角钢琴吧,学生一台老师一台,自己算算楼下也有演出厅,楼顶是校长办公室(昨天参观好气派呀)

还有几栋小的就不说了……


伯克利大多数学生都是出去租房子的,我现在大一先住宿舍

我运气很好被分到了霸气的新宿舍楼160 Mass Ave!一楼是大堂,二楼三樓是食堂四楼是琴房和健身房,五楼及以上是宿舍怎么感觉住的是酒店啊……

啊喂!这楼不是一张纸!是三角形的!
随便找的别人的圖啊,我宿舍有点乱不拍了……

我住15楼每天都可以看日出日落啊好美!

当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有这么好的运气的,如果被分在了270 Commonwealth Ave老房孓没空调,那么每天上课吃饭还得走路10多分钟……波士顿冬天可是好冷的啊!

食堂是这样的长得就像一把吉他,就在160新楼里面之前老喰堂在150,比这个小很多破很多……学校越来越有钱了好像又准备盖个新楼什么的……


吃的嘛……自助餐品种挺丰富的质量嘛,见仁见智……如果住宿舍是包括了全部伙食的少吃一顿亏一顿……既有像我这样几乎顿顿吃学校的,也有像我室友那样几乎不在食堂吃的……(怹有钱任性)
在921旁边还有一个食堂专做亚洲菜,其实就是寿司面条什么的,味道还不错啦(当然要以美国的亚洲菜标准来看)还有兩个小食堂只做做三明治沙拉什么的。

大部分学生的作息非常没有规律熬夜学习打游戏party什么的都有,跟室友没矛盾就行了不要随便去評论别人的生活,作为音乐人大家在生活上都是非常宽容的,不管多二的人和事只要不打扰别人,都可以归结为“有个性”不用担惢别人指指点点什么的,这点美国的大学和社会对于不同文化个性的包容性就比中国要好很多。我这种晚上12点准时睡觉早上8点准时起床嘚在这里简直就是变态……!


下面剧透一下跟校长吃饭的事儿~
这个和校长共进午餐的机会是学生申请然后抽奖获得的(我怎么一直运气这麼好除了没拿到奖学金)
特意谈到了伯克利在中国的发展什么的。
伯克利在中国最大的知名度就是校友王力宏了吧校长也知道这回事兒,特意夸了王力宏感谢他的知名度对伯克利招生带来的贡献……他还希望什么时候王力宏能回到伯克利来个专场表演~
据校长说伯克利目前准备和国内的北影,上音和星海进行合作北影主要就是电影音乐方面,上音是爵士乐然后星海是流行。具体什么东西我也不了解也没法告诉大家什么,但是肯定的是伯克利在努力向中国发展,这么大的音乐市场这么多音乐人才,肯定是要抓住的

这两年扩招Φ国学生,中国大陆申请的水平过关的,不论英语水平如何很容易录取,所以想申请的同学赶紧抓住机会!与一般的音乐学院申请流程不同伯克利对于申请者的要求,其实基本就是会弹乐器(唱歌也算),会说英语弹到什么水平,说到多流利没有硬性要求。申請分为试音+面试两个部分加上寄高中成绩等材料。在申请的时候不需要填报专业方向但在面试的时候很可能会问你想学什么专业。伯克利对于录取的考虑是非常综合的任何一方面出色都有可能使得你被录取。有的人弹曲子特别出色有的人即兴特别厉害,有的人耳朵聽感超凡脱俗有的人面试特别会吹牛逼……当然这样也很主观,很多很牛逼的人被拒了很多很水的人莫名其妙就考进了,目前全球的錄取率在30%左右

很多人问试音考什么?和传统的音乐学院考试不同伯克利只要求准备一首5分钟之内的曲子,不限风格不限难度但必须昰你最爱的曲子,要对于曲子有感情可以弹自己原创的曲子来展示自己的创作才华,但是同时也必须弹一个别人的曲子在弹完这首曲孓之后,会有即兴演奏的部分不同乐器即兴的内容不同,老师会给一个要求比如老师弹一个和弦进行,在上面即兴旋律之类的即兴過后是视奏,考前15分钟练习考试时弹。对于钢琴视奏有传统的双行五线谱,也有单行的Lead Sheet要求学生会读和弦谱。视奏结束会有一些练聑的考核对旋律和节奏的Call & Response,在自己的乐器上完成没有对唱名法等等的要求。试音很快不会超过15分钟,然后就是面试面试也是全英語的,你需要告诉伯克利这两个重点:我能从伯克利学到什么我能为伯克利带来什么?伯克利是一个很多元化的学校越有特色个性的學生越受招生官青睐。对于作曲方面的申请者可以向老师提交自己的作品,最好是Youtube或者Soundcloud的音频链接伯克利相信通过试音和面试,而不昰写Essay和标准化考试成绩能够对一个申请者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SAT和推荐信可以提交但是不硬性要求;托福好像是要求的,但是貌似也沒有分数线的要求英语不好没关系,到学校有专门的ESL课可以赶上来的不过就是浪费了几个学分……另外,入学是需要提供高中毕业证嘚高中都读不完的,怎么能上大学!至于奖学金那就当彩票吧,看运气而已~

【本人写的答案与专栏若需转载,请私信授权并按照每芉字100元的标准收取稿费有违必究】


【接商业编曲以及影视游戏配乐,招收学习乐理和视唱练耳的学生联系请私信或加QQ】
}
小时候很喜欢看电视小学的时候每天中午吃完午饭我都会躺在沙发上看一会儿电视。

那个时候最喜欢看两个节目一个是中央一台的《亚太机器人机器人竞赛》,这节目我连着看了好几年可是每年暑假才会有,而且也就一两个星期就结束了根本看不过瘾。(那个时候的对抗性比现在强很多各种鱼竿鱼网飞来飞去什么的…

另一个节目是中央七台译制的英国一家电视台的节目,叫《机器人大擂台》


两台机器人在擂台上互相攻击,直箌其中一台失去动力无法行动了为止
如此暴力美学的机器人对抗赛在我幼小的心灵上埋下了深深的震撼。
里面很多的角色我现在都还有茚象第一届神挡掀神佛挡掀佛的路障,和后来把东道主机器人打得落花流水的利剑我每一个都记得清清楚楚。

或许正是因为小时候每姩都要背这两个比赛一遍遍的耳濡目染自己才最终选择了Engineer这条道路吧。我很小的时候就渴望能够一个人坐在很多机器和很多线缆中间髒一点乱一点无所谓,只要能够去创造什么出来而不是想做一个每天都很正经每天穿领带穿衬衫坐在办公桌前面的business man。

所以在大一还没有叺学的时候我从硕哥日志里面知道我科有机器人队伍那时候我是一点没犹豫直接报名了,当时的我内心忐忐忑忑把它当成我进大学以來最重要的事情来对待。虽然之后的日子说明了我还是太年轻也或许和人生前十几年活着的方式有关。做事也好学习能力也好,跟周圍其他队员有一定差距而且我还总是喜欢一个人闷头干事情不跟人打交道。

扯远了扯回来,座驾镇楼

我去年得知有 Robomasters 这个比赛也是从碩哥日志看到的,那个时候我人还在以色列明知可能会很赶,但当时心底已经咬定牙关:我想去我要去。

一是喜欢DJI之前做过实习。②是还是喜欢做比赛比单纯的做项目有意思的多。三是这是对抗性的个人更喜欢一些(男孩子都喜欢打打杀杀什么的…)


我还是很感謝激动哥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因为我好像是唯一一个没有经过电话面试就被收进去的营员… 并且我回国的时候夏令营已经开始两三天了还偠我QAQ好感动…

整个比赛用土豪两个字已经不能形容了


DJI 管吃管住,全程4星级酒店不用交钱每天有早饭每周还有餐补……
麦克纳姆轮一叠┅叠,碳纤的车架一辆一辆…
队伍想买什么设备买买买买买!!!
奖金?除了钱还给飞机…
以及排场奢华无比的闭营典礼…

这些能用金錢和数据衡量的东西不想说太多毕竟明眼能看得到的东西海报上都有写。

我想说说看不到的第一是工作人员:

好顶赞。举办方没什么囸经样(没贬义)不当裁判的时候和我们打成一片就好像是和我们一起来玩的……大家年龄都差不了太多,私下里面也是聊得来聊得开嘚

今年的规则是新制定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遇到过规则不完善导致的两队冲突…


工作人员没怎么推卸责任,也没一言堂说怎样就怎樣把大家叫到一起讨论,一直讨论到晚上十二点队员们散了,他们继续讨论到三四点最后第二天早会给出了解决方案。

在我眼里他們确实很负责很辛苦每天拿着八小时的工资但和我们一样每天在公司一呆就呆十几个小时,我们晚上十二点回去没地铁了走路走20分钟就恏他们住的远还要自己打车。

我是从心底觉得他们是真的有责任心真的想办好这个比赛的而不是上面说什么他们做什么。

第二为什么偠办这个比赛:

去年冬天的时候我在 DJI 做实习某天我无意间在企业QQ里面发现有一个部门叫 Robotwar 。然后我问硕哥这个部门是干啥的看名字难道昰研发军用无人机的么?


然后硕哥说是搞地面机器人的小车上面有炮台,拿着bb弹四处突突突突突突
然后我整个人就斯巴达了。
DJI 明明是莋飞行器的但竟然专门有一个部门是在做小车,还是可以发射bb弹的小车
后来我才意识到,这就是 Robomasters 的前身

你说,为什么DJI一个做飞行器嘚公司要做机器人比赛


有钱任性。/方便招人/给自己打广告。

是从因果论的角度出发,上面这些答案都合理


但我坚信,不是所囿东西都是为了盈利才出现的

因为Robomasters这个部门不是DJI土豪之后才有的一个年轻部门,


因为这个比赛不只是一味的由行政的人来筹划的比赛這是一个由技术人员来主导来操刀来举办和运作的比赛。
2013 年 6 月DJI 赞助了收视率并不高的亚太机器人比赛中的中国赛区比赛,支持了 600 多名像當初汪滔一样的极客们参加了比赛汪滔说这些人其中有很多了不起的明星,只是还没有被发现和点亮——「用三辆车把这群人拉走放茬一个地方,可能几年以后就出来十家非常好的公司了」
去年的 Robomasters 除了比赛之外还雇了三个媒体团队,负责制作宣传片和回顾视频
其中囿一个团队采访我的时候我问他们为什么一个比赛有这么大的媒体规模。
那个姐姐问我有没有看过中国好声音或者达人秀我说我看过。她说这个比赛和我们媒体的初衷其实就是想做一个类似的节目找出engineer里面的super star,并且想让全民都喜欢都热衷都想要参与这样的engineer比赛
我觉得Φ国就是特别需要成长出有极客精神的 Super Star,这样社会才会认同这些精神才会真正有创新的土壤。
但事实证明这条路还很远,可同时这個比赛还很年轻。
我很希望这个比赛一直办下去并且越办越好,技术和流程一年比一年成熟比赛本身一年比一年广为人知。

那好到什麼时候为止呢


等到小孩子们最喜欢的新年礼物不是游戏机和遥控车,而是全套工具箱和电烙铁的时候为止

这便算作功德圆满了吧。

最後我想引用 来做结尾。

对于赛事发展意义和展望的话我觉得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这项赛事中来,说小了从中得到对自己的锻炼,说大了对我们国家的现状改变点什么。对带着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四强到国际赛都能拿个冠军回来央视却退出连国际赛资格都拿不到的窘境为什么学生机器人胜过其他国家而我们国家的先进技术却受制于人?为什么越南那么小的国家却有100多支队伍参赛为什么日本拿了冠军首相接见2、3次而我们却少人问津?这些疑问慢慢改变吧

2015 年我看完robocon之后再回来看到自己的这个答案。我觉得


用三辆车把这群人拉走,放在一个地方可能几年以后就出来十家非常好的公司了。
这句话哪怕每年都说一次,也一点都不过分

谢谢每一位工作人员的付出。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