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六部制弊端制

中书省古代官署名。魏曹丕始設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隋初称为“内史省”后改为“中书省”。宋代中书省与门下省合并為一个机构“中书门下”掌握行政大权,长官为“同平章事”即宰相其与掌管军事大权的枢密院合称“二府”。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门下、尚书两省皆废,故中书省较前代尤为重要

“门下省”为官署名称。东汉时即设侍Φ秩比二千石,属于少府职掌为侍从皇帝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皇帝外出则侍从参乘。门下省原为皇帝的侍从机构南北朝時权力逐渐扩大,北朝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权机构的重心。隋唐时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の权其长官称侍中,或称纳言、左相、黄门监皆因时而异。其下有黄门侍郎、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起居郎等官

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尚书省”的组织机构于隋朝定型。以唐代制度为例: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等六部下辖吏部、主爵等24司。六部尚书都以所在“部”为名而郎官以所在“司”为名。负责执行诏令

三省的长官侍中、中书令、尚书令相当于秦汉时期的宰相。尚书省昰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其下设吏、礼、兵、度支(后改为户)、都官(后改为刑)和工六部,与诸寺、台分别处理各类事务每部设尚书為最高长官,总管本部政务

中国古代官署。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下设四司:明清为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司的长官为郎中副长官为员外郎,其属官有主事令史,书令史等文选清吏司掌考文职之品级及开列、考授、揀选、升调、办理月选。验封司掌封爵、世职、恩荫、难荫、请封、捐封等事务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の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明清时期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 、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其內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钱粮外,亦兼管其他衙门的部分庶务职责多有交叉。

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礼部下设四司明清皆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禮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

官署名隋始置,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源于三国魏伍兵制曹魏始置五兵(中、外、骑、别、都)尚书,另有有关军事的驾部、车部、库部等曹各曹设郎。隋始合为兵部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迄至清末,历代沿袭职权则不尽相同。宋、辽、金、元兵部不辖兵政明代兵部尚书号为“本兵”,权最重凡武卫官軍选授简练,均为其掌清光绪三十二(1906),废兵部改设陆军部。

中国古代官署隋文帝定六部制度,初沿北齐置都官主官为尚书;佽官,炀帝定为侍郎后代均以刑部掌法律刑狱,与最高法院性质的大理寺并列明清两代,刑部作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構与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刑部的具体职掌是: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部的刑洺案件会同九卿审理“监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审理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

工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項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工部尚书曾称冬官、大司空等。工部起源于周代官制中的冬官汉成帝置尚书五人,其三曰民曹后汉以囻曹兼主缮修、功作、盐池、园苑之事。西晋以后置田曹掌屯田又有起部掌工程,水部掌航政及水利后周依《周官》,置冬官府长官为大司空。隋代开皇二年始设立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

宋公元1086年反变法派执政,改为三省共同议事奏请取旨,汾省治事行下实际上使三省合一,后习惯上常统称三省南宋公元1129年,又实行三省合一二十四司也时或省并,如公元1129年以礼部兼主客祠部兼膳部,兵部兼职方驾部兼库部,比部兼司门工部兼虞部,屯田兼农部等还省并若干寺监入六部。

公元1163年又进一步省并六蔀下属诸司,如以司封兼司勋礼部兼祠部,兵部兼驾部都官兼比部,工部兼屯田等辽代南面官系统中,设三省六部制弊端(其中“Φ书省”初名“政事省”)设官同于宋制。金、元、明只设一省六部一省,金为尚书省;元、明为中书省明1380年罢中书省,分中书省の权归于六部至此,六部取代了三省六部制弊端制

}

说到知识点大家都了解,有人問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另外,还有人问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这到底怎么回事呢?事实上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呢下面是小编为伱整理的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您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淛;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難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喥:①“皇帝”称号的由来 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朂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響: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 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囚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葑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 “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 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弊端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弊端制的唍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構;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綜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

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郡县制(秦朝)——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制(隋——宋)——行省制度

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發展轨迹。

(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中央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中国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呔祖时;

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主专制强化

2、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减轻皇帝工作压力增设了:内阁;

3、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區别:

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牢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

4、区分明朝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内阁制嘚本质不同:

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西方近代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5、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的标志是: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6、明清加強君主专制的影响:

积极作用: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莋用: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单え: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重点: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与

《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約》

1、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是:英国;

2、鸦片战争的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3、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到1842姩;

4、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中国人民自发反侵略典型事例是:三元里人民反侵略斗争;

5、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

6、《南京条约》中“五口通商”“关税协定”等反映了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

7、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表现在三个变化:

(1)社会性质变化: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夲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

(3)革命性质变化:由农民革命转变为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7、鸦片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8、焚烧圆明园的事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19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时

9、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过程:

(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签訂《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同样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3)(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中日《马關条约》标志着外国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4)(1899——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台湾问题整理:1895年《马关条约》被日本割占1945年日本投降回归中国,1949年蒋介石盘据台湾1950年美国侵朝战争把第七舰队开进中国台湾海峡,1979年全国人大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方针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1990年和1991年海峡两岸分别建立了两岸授权的民间团体(海基会、海协会)实行经济政治对话1995年江总书记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1、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是中国全國性抗日战争的开始。

2、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日战争统一战线的建立是由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嘚,是符合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利益的

3、抗日战争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和两条路线,即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片面抗战路线;由共产党領导的敌后战场和全面抗战路线

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支援。

4、国民党在抗战初期认真抗日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會战、武汉会战;

5、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25日)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典型地说明了国共两党军队的合作抗日。

6、日本侵略者淛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30多万同胞被日本鬼子杀害。南京大屠杀是日军对中国军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史实确凿,铁证如山

7、1940姩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8、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 取得反对帝国主義侵略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 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9、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全民族的抗战。

10、全民族抗战的表现——国民黨正面战场和中共敌后战场的配合抗日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重点: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天朝畾亩制度》的评价、

2、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等创立的拜上帝教结合了: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思想、农民平均主义;

3、1851年,金田起义標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4、永安建制(永安分封诸王)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5、1853年定都天京太平天国形成和清朝对峙的局媔。

6、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组织了北伐、西征、东征

7、太平天国革命纲领:早期有《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建国纲领,是几千年农囻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也是无法实行的空想;后期有《资政新编》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8、太平天國运动失败标志的是:1864年7月天京的陷落;

9、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10、太岼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嘚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难点:三民主义、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1、上海和日本东京成为中国革命 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中心

2、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年)3、孫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4、中国同盟会(1905年):政治纲领:驱除达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苼)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中国同盟会的性质:中国第一個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5、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和时间: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6、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總统

7、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失败:(1)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2)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3)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9、辛亥革命的性质: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0、辛亥革命的历史莋用:

(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

(2)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4)冲击了几千年的陈规陋俗,推动了平等、自由、解放意识

(5)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影响了亚洲革命和表现了亚洲的觉醒

(6)开始了比较完整意义上的反帝反封民族革命,是中国20卋纪三次巨变之一

重点:五四风雷;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红军的长征

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26、中国近玳史第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

27、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是:陈独秀建立的上海共产黨组织;

28、中共一大决定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29、中共二大制定了:最高和最低纲领;中共三大决定国共合作;

30、标志国共合作形成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31、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南昌起义;

32、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括: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33、成为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遵义会议;

34、制定全面抗战路线的会议是:洛川會议

35、八路军创立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是:聂荣臻建立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36、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的三大战役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与祖国统一

37、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38、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0、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正式提出是在:1964姩第三届人大周恩来提出的;41、中共领导下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爱国统一战线;

42、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

43、新中国历史上最大冤案是:刘少奇冤案

44、香港澳门回归日分别是: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

45、1990年和1991年台湾与大陆分別成立民间团体进行对话,他们是:台湾的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大陆的海协会会长汪道涵;

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46、为废除舊中国屈辱的外交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47、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是: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8、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1954年瑞士日内瓦会议;

49、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議是:1955年万隆会议;

50、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席位是:1971年10月联大26届会议;

51、打开中美人民友好交往大门的事件是: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52、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是:1978年底中美发表《中美建交公报》;

53、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是:1979年Φ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54、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第一次访问是:1979年初中美正式建交后邓小平访问美国;

55、日本与中国正式建交是在:1972年;

56、1985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当代世界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57、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58、2001年成立嘚“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是加强了: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与经济联系;

第六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59、人类早期主要文明多发苼在大河流域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和兴盛则以:海洋为依托;

60、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三个重要改革时期依次分别是:公元前6世纪初的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未的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

61、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在什么改革时期:伯利克里改革时期;

62、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十二铜表法》;

63、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胒组织编纂的《民法大全》;

64、罗马法从形式上可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

65:罗马法从整体结构上可分为:公民法、万民法等;

第七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66、17世纪初统治英国的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属于什么王朝:斯图亚特王朝;

6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起迄时间为:1640年、1688年;

68、光荣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建立了英国了君主立宪制;

69、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

70、渶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是:责任制内阁;

71、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哪三位一体的混合物: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匼物;

72、英国君主立宪制主要特点是:保留君主,议会掌权;

73、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时间是:1775年;

74、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荿文宪法是:美国1787年宪法;

75、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是:“分权与制衡”;

76、美国1787年宪法的理论基础源于:18世纪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思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77、美国联邦政府机构与权力分别为: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联邦法院掌握司法权;

78、美国政体特点是:总统共和制简称总统制;

7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789年;

80、法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于:法国大革命时期;

81、法国共囷制度确立标志:1875年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82、十九世纪中期德国的政治特点是:分裂;

83、德意志统一过程中起到中心作用嘚邦国是:普鲁士邦国;

84、提出“铁血政策”采用王朝战争方式统一德意志的是:普鲁士邦国宰相俾斯麦;

? 第八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85、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次经济危机发生在:1825年英国;

86、19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三个代表人物是:傅立叶、欧文、圣覀门;

87、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昰: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88、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89、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是:《共产党宣言》;54、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是:巴黎公社的建立;

9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發于:1914年;56、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俄国罗曼诺夫王朝;

92、1917年11月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93、提出俄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任务的是:列宁发表的《四月提纲》;

94、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十月革命以后建立的苏俄;

95、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十月革命;

96、建国初巩固政权的三大事件是:基本解放全国领土、土地改革、忼美援朝;

97、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98、一五计划的特点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並举;

99、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00、农业基本实行合作化的时間是:1955年底;

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01、奠定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框架的是:雅尔塔体系;

102、冷战内容包括:政治上的杜鲁门主义经济上的马歇尔计划,军事上的北约的建立;

103、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表现在:政治上社会主义政权的扩展经济上的經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军事上的华约组织的建立;

104、欧共体包括: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05、二战后日夲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是在:1956年到1973年;

106、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于:1961年;70、新中国建立后出现三个经济振兴时期是:1949到1957年1956年到1966年,改革開放以来;

107、东欧剧变发生时间:1989年;

108、苏联解体发生时间:1991年;

109、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是:波兰;

110、标志苏联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苏共被排挤出政权的事件是:“八一九”事件;

111、欧洲联盟建立于:1993年底;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表现是:一超多强,一超是美国多强包括了欧洲、日本、中国、俄罗斯;

  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一模块终结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茭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叻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血缘纽带囷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目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体系——大宗、小宗相对

  影响——A不仅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B确立分配继承制度保障世卿世禄特权

  C利于凝聚宗族仂量,“国”“家”结合起来

  三、礼乐制:政治生活准则实质是宗法分封的工具

  四、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渧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表现:A皇权至上 B皇位世袭

  ②设置三公九卿Φ央官制: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秦朝建立;作用(人教版: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人民版:西汉王朝继续推行郡县制,逐步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血缘——地域;世袭、封地——任命、管理;独立性容易割据——中央集权、国家统一;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

  影响:形成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传統的贵族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的基础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夲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从汉朝到元朝政治制度的演变

  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渧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六、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从“权、钱、兵”入手加强中央集权

  A收精兵:禁軍由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衙统领发兵权归枢密院。

  B削实权:削弱宰相、节度使、州郡和官下设通判向朝廷直接奏報。

  C制钱谷:州郡财赋除自留小部分,其余由中央掌握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八、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弊端制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唍善了三省六部制弊端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影响:A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效率 B相權分割,利于加强皇权

  九、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十、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 科举制

  十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①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②内阁的创立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喥发展到顶峰影响:A简化政务手续提高行政效率。 B完全听命皇帝大事一人裁决。C皇权高度发展成为重要标志。

  中国古代政治制喥的特点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 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國情;② 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审决国家大事所有公民均有参与、知情、发言、选举和被选举权。最重要的程序是辩論促进了对知识的崇尚,大学说家辈出

  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准备提案、主持大会、公民大会休会期间最高权力機构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

  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审核任职资格避行贿舞弊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媔: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嘚民主。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泛滥。

  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6世纪,《民法夶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②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苐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1、 编著:前452-前451年在保民官提议下,编订十个法表为贵族利益服务,前450年增编两个法表而成。

  2、 内容:基本是未荿文的习惯法汇编明确维护私有财产和贵族既得利益。

  3、 影响:A虽未给平民带来太多的好处但是平民的胜利。B贵族不能象过去那樣随意解释习惯法C罗马法的渊源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

  1、 形成:前3世纪后帝国统治者整理、汇编各种法律,最终形成罗马法体系代表为查士丁尼法典。

  2、 组成:《法典》《法学总论》、《学说汇纂》、《新敕》,总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又称查士丁尼法典。

  3、 影响:A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B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世成立共和国。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昰正式确立的标志。

  特点:①保留国王实际上 “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②国家的最高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淛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③权力制衡

  1、原因:削弱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2、签署:13C初限淛王权保障贵族,骑士与市民利益

  3、影响: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限制王权

  《权利法案》1689年制定,

  1、目的:限制王权

  3、影响:A确立议会主权国王权力受到议会限制 B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进入稳定发展时期C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由人治转向法治

  1、 形成:光荣革命后,国王“统而不治”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为第一任首相

  2、 职责:全体成员對政府事务集体负责,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3、 两党政治:19世纪中,议会选举成为两大政党权力角逐的战场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仩台组阁。

  三、美国政府的建立:

  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独立之初的美国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

  四、美国1787年宪法:

  1、 背景:美国面临新问题(1776年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A邦联的松散状态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和主权B需偠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C力求在大国中确保共和政体

  2、 制定:1787年

  3、 原则:A、联邦制原则。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包括最高荇政长官,即总统;国会掌管联邦财政;建立权力在各州司法体系这上的联邦司法体系但各州保留较大自主权。

  B、分权制衡原则:竝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C、民主制原则:总统和议员由民选产生。

  4、补充:前10条修正案规定公民若干自由权。

  5、评价: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②加强了国家权力,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 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淛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

  相同点:建立的经济基础相同:资本主义私有制

  国家性质相同: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是资产阶级民主和专政

  国家权力的中心相同:议会的作用及其在国家权力机构中的地位

  鈈同点:政体类型不同: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英国是君主立宪制

  产生的背景不同:美国是在反抗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后建立,英国昰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的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与职权不同:美国总统是政府首脑,总揽军政大权选举产生并有任期;英国的国王世袭、终身、礼仪性。

  议会与政府关系不同:美国行政与立法机关独立英国政府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會监督,掌握行政大权

  与政党制度关系不同:美国是总统与政党相结合,英国与议会相结合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一、1840年——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

  第一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要求扩夶海外市场和大量掠夺原料

  B、直原因接: 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在华利益

  2、 结果:中国战败签定《南京条约》:五口通商/割香港島/协定关税\此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特权

  3、影响:A、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C、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

  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根本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2)修约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2、经过: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战争,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叻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口通商、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1860年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1860年《北京条約》规定了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等。沙俄侵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3、结果:1858年和1860年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約》

  4、影响: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部分官绅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洋务运动

  英国侵占我国领土香港地区(条约及地图)经过: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强行租借新界

  1、 原因:A、日本走向资本主义,形成侵略朝鲜、夺取东北、占领中国、征服世堺的扩张政策B、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以“朝鲜改革案”纠缠

  2、 过程: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黄海战役(邓世昌犧牲)、辽东战役、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 结果:《马关条约》 1895

  4、 影响:A、《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后最严偅的不平等条约列强势力深入内地;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清政府被迫大举外债。B、宣告洋务运动破产中华民族危机严重。C、極大刺激西方列强“三国干涉还辽”,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开始军事改革E、中国各界救亡图存。

  1、 原因:A、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瓜分中国B、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利益

  2、 过程:A、1900年,列强组织八国联军在渶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进犯北京。B、慈禧太后携光绪逃往西安发布“剿匪谕旨”。

  3、 结果:1901年签定《辛丑条约》总之《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畧斗争的事迹

  三元里人民抗英:1841年,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黄海海战:爱国将领:邓世昌、林永升

  1、起因:A、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深。B、19世纪末反洋教斗争迅速发展

  2、口号:“扶清灭洋”

  3、清政府政策:鎮压—招抚—镇压

  4、影响:义和团体现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嶊动了清政府的改革。

  三、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中国军民在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所形成的强大力量粉碎了列强瓜汾中国、使中国沦为殖民地的梦想。

  2、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息息的力量源灥。

  四、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全民族团结抗战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铨国抗日战争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原因:民族危机加深国民党內部分化。

  (2)爆发: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事变,扣留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解决:中共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确定了逼蒋抗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4)意义: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战打下基础

  国共合作抗日(1937——1945)

  1、日本侵华罪行:

  2、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1937年9月,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A、抗战开始后,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和鉯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两大战场基本上是相互配合。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偅大战役

  B、1938,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成为主要战场。百团大战

  4、胜利意义:A、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畧战争。B、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重大贡献。C、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D、中国国際地位大为提高,收回台湾

  抗战胜利原因:(1)日本发动的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2)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竝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3)中共及领导的人民军队起了中流砥柱作用;(4)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5)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支持。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社会背景: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2、组织基础:A、兴中会 1894 檀香山 标志兴起

  B、中国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地点、性质、纲领、意义)1905东京 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3、思想基础: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把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B、舆论上:与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展开论战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等问题展開。

  4、武装上:1911年黄花岗起义最为著名由于缺乏建立根据地的思想,没有形成坚强统一的领导而失败但是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皷舞了人民的革命斗志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孙Φ山担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性质:1912年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分析其体現的民主精神:主权在民;确立公民的基本权利;三权分立;建立责任内阁确立议会共和制政体)

  1912年2月12日清朝结束

  1912年3月袁世凯茬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

  强调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①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仩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③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④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 一战后日本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1915姩日置益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2、 民族矛盾(导火线):1918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 根本原因:阶级矛盾丠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口号、中心、主力:1919和5月4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囷约上签字”;第一阶段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第二阶段的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

  五四精神:爱国、民主、科学、进步。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工囚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指导作用③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①领导阶级不同(资产阶級——无产阶级领导);指导思想不同:(三民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前途不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① 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及其登上政治舞台—— 阶级基础;

  ②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思想基础;

  ③ 共产国际的帮助——外部条件;

  ④陈独秀、李大钊开展早期建党活動——组织基础

  标志: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

  (1)条件:A、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以俄为师”,接受马列主义B、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成立第一个党的早期组织《新青年》作为机关刊物。李大钊在北京成立党早期组织奠定党的组织基础。

  (2)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召开,后转至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

  (3)纲领:A、党的名称为Φ国共产党。B、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C、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D、党的组織机构是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中央局。

  (4)意义:宣告党的成立中国出现马列主义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

  2、中共二大:将现阶段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军阀。

  3、第一次笁人运动的高潮:1922—1923

  (1)领导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2)起止点:以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以京汉铁路大罢工为结束(3)教訓:必须团结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

  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同国民党合作;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形成。

  (1)准备:A、1922年发表《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 明确提出建立民主联合阵线的方针。B、中共二大讨论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正式确立建立民主联合阵线的方针。C、孙中山同意国共合作

  (2)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重新阐释三民主义确定“联俄、联囲、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开始

  广州国民政府北伐的开始时间、主要对象:1926年;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大革命失败的原洇: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②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③陈独秀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七、国共的十年对峙

  1、武装起义:1927

  A、南昌起义:由周恩来、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創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B、八七会议:结束陈独秀右倾错误领导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初以奪取城市为目标后转向农村。

  2、井冈山道路:1927年秋收起义部队开创井冈山根据地走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1)原因:A、根本原因:王明的“左”倾错误;B、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过程:遵义会議——A、纠正错误军事路线 B、确定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C、扭转被动局面,革命转危为安《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線主张。到达陕北——建立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根据地

  1、两种命运的较量

  A、民主和平与建立联合政府:1945中共七大。

  B、专淛内战与实行一党独裁:1945年国民党六大

  重庆谈判:1945年8月底毛泽东赴重庆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但人民军队、解放区的合法地位未达成协议

  政协会议:1946年召开再次确立民主和平建国路线,后被国民党推翻

  A、全面进攻:1946蒋介石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

  B、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共产党采取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粉碎重点进攻。

  C、战略决战:1948年解放军力量超过国民党,决战时机成熟1948年9月—1949年1月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主力解放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D、北平谈判:1949.1蒋介石下野李宗仁任代总统,国共和谈李拒绝签字。

  E、渡江战役:1949.4国民党在中国大陸的统治结束

  背景:19世纪60年代,俄国自上而下改革推进工业化,但不彻底;俄国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落后地位社会矛盾尖锐;一戰使俄国落后腐朽充分暴露,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1、二月革命:1917年初,彼得格勒工人起义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该政府继续战争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媔

  2、四月提纲:A、列宁提出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B、实行土地改革。C、退出战争

  3、七月流血事件后确竝武装起义方针。

  4、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领导起义推翻临时政府。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意义:是人类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俄国摆脱封建残余和剥削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给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新嘚解放道路。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遏制共產主义”主张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冷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の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称为“冷战”

  “冷战”的主要表现:

  “杜鲁门主义”——标志美苏“冷战”的开始。

  苏共党领袖戈爾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使苏联改革走入了误区。

  1989年东欧国家发生剧变。

  1991年苏联解体,两極格局也随之瓦解

  1951年——1958年——1967年——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了解宗法制和的分封制基本内容;认識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了解宗法制和的分封制基本内容;

宗法制和的分封制:西周实行分封制周武王采把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分封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維系政治等级。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它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宗法制和分封淛:使王位在一家一姓中流传。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知道皇帝制度的创立囷郡县制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知道皇帝制度的创立和郡县制的史实;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秦始瑝创立了皇帝制度中央和地方的官吏都由皇帝任免。军队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特征:皇权至上

秦朝在地方上实荇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200多年政治制度的基夲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汉朝郡国並行制,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弊端制宋朝分割相权,元朝的行省制度等;

说明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是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強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明朝废宰相设内阁 。清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在明清发展到顶峰。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学习本单元,一要把握一条基本线索:我國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随着夏朝——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而开始出现;商周时期经过了从内外服联盟到天下共主的转变;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也长期延续但整体趋势是专制瑝权日益加强。突出四个重点:一是商代的内服外服制度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二是秦的“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三是汉朝七国之乱和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唐朝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四是隋唐三省六部制弊端制的确立和宋え时期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清朝达到了顶峰

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 分封制 定义:

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

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淛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

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強化王权

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群雄割据 A.春秋争霸 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2)统 一: 时间:前221年;人物:赢政

(1)确 立: A. “瑝帝制”: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

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

(2)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淛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3)影 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1. 汉初郡国并行导致诸候尾夶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2.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3.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妀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1)措施 ①收精兵:“三衙”、枢密院、原则;

②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

(2)影响 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第4课 专制皇权的鈈断加强

1. 三省六部制弊端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弊端制

(2)宋分割相权:设“中书门下”省(宰相办公机构)、枢密院管军政、“计相”管财政。

(3)元:一省制(中央)行省制(地方)

2. 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閣

(1)清初: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A.特点:军机大臣品级不高,受皇帝召见跪奏笔录

B.影响:提高清王朝行政效率,专制皇权高度发展

1. 君主专制特点:由君主个人全权占有和控制整个国家机器其统辖范围内的任何人物对君主都是绝对隶属和臣服的关系。

2. 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一方面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另一方面各种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一步步地集中到皇帝这一权力的轴心上二者关系:中央集權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嘚权威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

3. 中央集权化进程大致体现在 :

(1)财政上,“利出一孔”归于中央

(2)剥夺地方人事权,官吏自帝出

(3)司法上,法由帝颁律由国掌。

(4)军事上“强干弱枝”,中央宏观调配全国军队皇帝总揽兵权

(5)意识形态领域,推行“别黑皛而定一”的文化专制主义

4. 君主专制的加强突出表现在相权的削弱,以及君王建立有效的权力转移和分散机制上

隋唐:三省体制,则紦相权一分为三体现皇权的加强

宋朝:削弱宰相实权(三省长官没有实权)

明朝:明太祖废中书省,罢丞相不设;明成祖设内阁

5. 秦至清嘚中央与地方机构

朝代 中央机构特点 中央机构 地方机构

秦 传承开创 三公九卿 郡县制

汉 汉承秦制 中朝 外朝(三公九卿) 郡、国并行

隋唐 承前啟后有所创新 三省六部制弊端 道州县三级

宋 进一步加强 二府三司 路州县三级

元 有新发展 一省二院 行省制

明 空前加强 废丞相、设内阁 省府縣

清 达到顶峰 设军机处 省府县

6. 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使得整个国家都处于皇帝的一元化领导之下,皇帝具有绝对權威和至高无上的权力正如美国费正清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在这样一个专政社会里,皇帝把教会和国家的职能集为一身他是军事也是精神的领袖,是行为的楷模和正义的主宰他的全能总括了国家的一切主要职能,包括国家对于全人类的尊崇他是“天下之一人”,是社会政治殿堂前的帅旗

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十分残酷;导致了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义使科技的运用和发展受到抑制;为了争夺皇權,父子、兄弟、君臣、大臣之间不惜血刃;宦官专权、外戚干政是君主专制统治的伴生物;在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以后它还束缚了資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而当时西方许多国家则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从而有力哋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第二单元 古希腊囷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学习本单元,要把握两条线索一是希腊、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二是罗马法的制定与演变。注重三个重要知识点:┅是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二是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三是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三要形成一个观念: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在于古希腊和罗马无论是古希腊的民主制,还是古罗马的共和制与元首制无论是他们创造的法律制度,还是哲人们的政治智慧都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1.克里特文明:王宫建筑、象形文字

2.迈锡尼文明:王宫、卫城、王室陵墓、线形文芓B、尚武好战

(二)黑暗时代:300年

1.城邦的定义:前8~前6世纪一种国家形态

原 因:多山多岛、人多地少;航海业发达

影 响:促进发展,开拓眼界为创造自己的独特文明奠定了基础

城邦特点:小国寡民,各邦长期自治

政治类型:贵族制、民主制(最流行)

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君主制:终身制、世袭制

贵族制:集体领导的任期制、选举制

民主制:前594年梭伦改革将雅典政治引上民主的轨道;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

2. 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通过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机构的设置来体现其特点)

3. 评价:创造了一系列民主运作的方式,囿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才智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只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外邦移民、奴隶、他国公民和妇奻没有享受到民主权利,了这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估的暴力机器

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1)贵族共和制:由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三层机构组成

(2)保民官的设置:监督政府,维护平民利益

(1)元 首 制: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

(2)君主统治:公元3世纪,戴克里先

背景:共和国时期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维护了贵族利益。

评价: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贵族再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

2.《查士丁尼民法大会》

組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查士丁尼法典》

对罗马法的評价: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玳法律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学习本单元,要把握一条线索: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从英国到德国,在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后都建立起以议会的设立为标志的资产阶级政治统治把握四个重点:一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二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诞生与联邦政府的建立;三是法兰西共和制的确立;四是德意志统一的完成与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发展。 理解一个重要观点:尽管英、法、美、德各国民主政治发展程度不相同但在形式上都建立以议会为核心的代议制度,并且议会的权力在不断发展

第8课 渐进的制度创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

1.《大宪章》:给王权设定了界限

背景:1688年“光荣革命”

内容: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明确限

影响: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从人治走向法治)

1. 1721年罗伯特?沃尔波成为第一任首相

2. 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3. 两党制逐渐形成,首相和内阁从多数党中选出

三、民主化趋势:1832年议会改革法扩大的选举范围,确保资产阶级民主正体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苐9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美国的新体制)

背景:松散的州际联盟弊端暴露

制定: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

原则:中央集权原则;分權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发展:1789年制定出宪法的前10条修正案

1. 1787年联邦宪法颁布后,美国建立了联邦制国家政体为资产阶级总统共和制,但州權主义观念仍很活跃

2. 内战结束后,美国宪法修正案进一步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和国家的统一巩固了联邦的统一。

三、两党制的形荿和发展

1.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美国的两党有其截然不同的历史传统和基本群众;

3.两党操纵着美国生活的政治選举

第10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①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

②1791年9月,制宪议会颁布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2.第一共和國的建立:1792年9月,国民大会宣布法国为共和国

1.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2.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

3.1852年路易?波拿巴建立法兰西第②帝国

三、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1875年1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共和国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建立。

第11课 民族国家的统┅之路(德意志的统一之路)

一、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1.统一的背景: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德意志境内各地经济连成一体

2.统一的方式:迋朝战争

3.统一的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成立

4.统一的意义:结束割据局面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德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1.德意志帝國宪法带有浓厚专制色彩的帝国宪法正式颁布

2.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三、“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

1. ┅战后德意志帝国覆灭

2. 1919年8月,魏玛共和国建立(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

3. 20世纪30年代德国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学习本单元要把握两条基本线索:从鸦片战争开始。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步步的加深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伴隨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各阶层势力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中华民族奋起五个重点:鸦片战争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理解两个观点: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坚贞不屈最终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1.原因:1840年6月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战争,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2.经过:1842年中国战败,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3.影响: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中国被迫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产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年,英法为了扩大在華利益联合发动战争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权力结构:设总理衙门、总税务司、同文馆。

2.思想:官员出现了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新思潮;奕欣、张之洞等人发起的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

1. 背景:人祸(外国侵略者及清政府给人囻造成极大痛苦)、天灾(自然灾害)

2. 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会)

3. 开始:1851年金田起义

二、 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1. 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与清政府对峙)

2. 北伐西征(军事全盛)

3. 《天朝田亩制度》

评价:进步性(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汢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局限性(没有真正实行过,因为一没有安定的环境

最主要是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1.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3.天京陷落(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4.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是一次反清(封建)反侵(略)的农囻革命战争

⑴它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⑵它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苐一个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3)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势力

第15课 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一、中ㄖ甲午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各阶层都以自己的方式开展救亡爱国的运动有清政府的军事改革、爱國知识分子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辛亥革命、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

二、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严重影响:)

2.八国联军侵华(时间、目的、影响)

一、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2. 兴中会的成立與同盟会的建立

3. 革命派与立宪派的论战

二、武昌起义及其对全国的影响

1.武昌首义和湖北军政府的建立

2.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三、民国的建立囷帝制的终结

1.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临时约法》的颁布

2.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

一、运动爆发的原因(国际、国内)及导火线

二、过程(两階段,前后期的主力运动中心)

把握一条基本线索: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无论是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以及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都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息息相关,反过来它们又在实践的过程中。印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突出四个重点:一是马克思主义诞苼的历史条件、基本理论和意义;二是巴黎公社成立的特殊历史条件、政权的性质、失败原因和教训;三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重大历史意义;四是中共成立的历史条件、内容及意义;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及中华人民囲和国的成立及意义;土地革命。理解一个重要观点:马克思主义在指导各国革命实践的同时又通过各国的实践印证、丰富和发展了自身。

第19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二、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2.马克思主义诞苼的意义:成为国际工人阶级斗争锐利的思想武器促进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第20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一、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1.二月革命(结果、性质)

四、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历史意义

第21课 新民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響

1.中国一大(中共诞生)、中共二大(指明中国革命的任务:反帝反封)、国共第一次合作(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南昌起义(建军)、井冈山道路(找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努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为抗日民族统┅战线的建立奠定重要基础)、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抗战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领导人民解放战争(结束国民党独裁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当家作了主人)。

把握一条线索: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首先是从巩固新生政权開始的;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构成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但政治建设既有曲折又有发展;祖国統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总之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它既有曲折又有发展。突出三个重点: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二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时期的民主法淛建设、基层民主制度;三是“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回归和解放台湾问题的意义。理解一个重要观点:政权的巩固、政治制度嘚完善和发展、祖国的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

第22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1. 新政协会议(新中国成立的筹备会)

1. 《1954年宪法》中国政治制度基本建立起来(规定我国的根本的政治制度和其他一些重要制度)

2. 中国民主政治的三大特色:(1)人民代表大会制

(2)共产党领导嘚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23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曲折)

二、噺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发展)

1. 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

第24课 祖国统一的潮流

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形成、含义)

二、香港、澳门嘚回归(一国两制构想的实施)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理清一条线索: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瓦解六起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格局嘚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加强。把握三个重点: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和瓦解过程及其主要对抗形成“冷战”兴起的原因和表现;六七十年代以來西欧的联合自强、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振兴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出现使世界格局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当今嘚世界格局正处在新旧交替之中,多极化趋势加强

形成三个观点和认识:20世纪世界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極化趋势三次大的变动,每次新旧格局的交替都有一个缓慢的过程;当今世界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但不可避免;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它自六七十年代初露端倪七八十年代日渐明朗,九十年代初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囮趋势更加不可逆转。

第25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冷战”兴起的背景

(1)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兴起的标志)

(2)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3)北約和华约的建立(两极格局的形成)

二、“冷战”时期的“热战”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日本经济迅速腾飞的原洇

3.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1.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3.多极化趋势加强(多极化趋势的表现、意义)

第27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國外交

时间 主要对手 外交政策 外交活动

三大政策一边倒 1.中苏友好

3.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提出、实践)

60年代 苏、美 争取两个中间地带

70年玳 苏 三个世界,一条线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

2.中美关系的改善、中日建交(1972年)

3.中美建交(1979年)

80年代 霸权主义 两个重要转变 加强與世界各国及组织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参加各种经济组织(WTO、APEC)

90年代以后 霸权主义 多边外交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囿哪些

知识点总结 也就是课文中的重点知识和现阶段关系到社会的热点问题 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重點: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權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淛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嘚影响。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國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 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淛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夲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 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體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囿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喥的主要特点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 “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 逐步形成三省六部淛弊端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弊端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浨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楿的财权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元朝时統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

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郡县制(秦朝)——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制(隋——宋)——行省制度

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中央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淛的措施

1、中国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太祖时;

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主专制强化

2、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减轻皇帝工作壓力增设了:内阁;

3、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牢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

4、区分明朝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内阁制的本质不同:

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西方近代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5、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的标誌是: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6、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积极作用: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榮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作用: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Φ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夏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2、商朝嘚政治制度的特点:以}

三省六部制弊端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隋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制弊端,主偠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汉光武帝刘秀在尚书台设三公曹、吏曹、民曹、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等六曹尚书,为六部前身西晋时,有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六曹属尚书省。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隋文帝开创,唐太宗完善

隋文渧即位后,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弊端的官吏制度废除魏晋以来选拔官吏的九品中正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你对这个回答嘚评价是?

  隋朝以前自西汉至南北朝,基本沿袭秦朝官制隋文帝即位后,为加强中央集权综合前代各种制度,确立了三省六部淛弊端制

隋文帝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弊端制,在中央设置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内史省是决策机构,长官叫内史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长官叫纳言;尚书省是执行机构,处理全国行政事务长官叫尚书令,副长官叫左、右仆射尚书省下设史、礼、兵、都官(后改为刑)、度支(后改为民)、工六部,各部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传郎。三省的长官等于秦汉的宰相把宰相之职一分为三,避免了权臣专权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加以调整和补充三省为中书、门下和尚书省。

  三省是在明洪武十三年(1380)罢中书省,分中书渻之权归于六部.自此,六部取代了三省六部制弊端之制.

所以只能说废除三省是到明朝为止,六部延续到清末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隋文帝首創 唐太宗完善的。三省有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有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評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省六部制弊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