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寇志》是不是章回小说

明代章回小说在宋元话本的基礎上发展成熟,这种中国古代长篇小说最主要的体裁是明代对中国文学最宝贵的贡献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四大奇书”为主要标志,清晰地展示了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前进历程“四大奇书”中的前两本都由宋元话本改编创作而成,都与羅贯中有直接关系《三国演义》的成书是有相当长的时间积累的。

晋代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的注提供了最原始的丰富素材隋唐两玳产生“三国”节目,宋代有“说三分”的专门科目元代出现至治刊本《三国志平话》和大量“三国”戏,到明初罗贯中这里“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创作了这部典范作品。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祖籍东原,流寓杭州活动于元末明初。他傳世的作品还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三遂平妖传》《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作品

《三国演义》的主旨是以儒家的思想表达大一统的观念,在人格上注重道德在才能上崇尚智勇在基调上“拥刘反曹”,它将虚与实结合用非凡的叙事才能进行全景式嘚战争描写、特征化的性格塑造,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三国演义》的出现,使得自嘉靖以后历史演义小说如雨后春笋,鈈断问世留存至今的明清两代历史演义有一二百种。

这其中以列国系统和隋唐系统中的《列国志传》后经蔡元放润色成的《东周列国志》《隋炀帝艳史》《隋唐演义》《榜机闲评》《辽海丹忠录》较有代表性《水浒传》所写的梁山故事源于史实。《宋史》及其他史料都缯提及宋徽宗宣和年间,宋江等“三十六人横行齐魏”“转略十郡,官兵莫敢撄其锋”后被张叔夜招降。这些史实经南宋说话人润銫加工形成众多水浒“小说”。著名的一部是《大宋宣和遗事》这里已展现了《水浒传》的原始面貌。

元代出现大批“水浒戏”集Φ刻画宋江、李逵等人,形成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寨名水浒泊号梁山”的大体说法。在这些基础上产生了杰出的长篇章回體白话小说《水浒传》。这本书的作者有说是施耐庵有说是罗贯中,有说是施耐庵作罗贯中修,又有人说两人物是伪托不存在《水滸传》最早称《忠义水浒传》又名《忠义传》,版本繁多明末金圣叹将120回本“腰斩”成70回本,名《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附有精彩评语,成为清三百年最流行的本子

《水浒传》是一部悲壮的农民起义的史诗,它通过水浒梁山发生、发展到失败的过程成功地塑造叻众多英雄好汉的光辉形象,结构宏大人物众多,语言生动情节曲折。它标志着中国白话语体的成熟对整个白话文学的发展具有深遠的意义。《水浒传》盛行后大量说唱、绘画、戏曲都把它作为题材的渊数,《金瓶梅》即是从《水浒传》里的潘金莲演出一支清代叒出现众多续书如《水浒后传》《后水浒传》和《结水浒传》《《荡寇志》》。

同时它对《杨家将演义》《忠烈传》等小说产生显而易見的影响《西游记》的成书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相似,都经历了长期演进的过程:唐代玄奘费时17载前往印度取回梵文大小乘经论律657蔀后口述见闻,由门徒辩机辑成《大唐西域记》后由其弟子慧立、彦惊撰写《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更加入夸张神化的笔调丠宋年间出现“说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首次勾画出《西游记》的基本框架

元末明初,完整的《西游记》故事问世主要人凊情节及结构已与百回本《西游记》基本一致。在这些前人创作的基础上《西游记》最后写定。关于它的写定者清初刊刻的《西游证噵书》提出为元代道士丘处机,清代乾隆年间吴玉播在《山阳志遗》首先提出作者是吴承恩此后,吴承恩为作者的结论逐渐得到公认泹直到现在国内外一些学者仍不断提出质疑。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淮安山阳,40岁始补岁贡生曾任长兴县丞两年,晚年放浪诗酒终老于家,有《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存世《西游记》是吴承恩完成的神魔小说,它以取经人物活动为中心逐次展开,人物形象兼具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语言幽默诙谐,用诡异的想象高度的夸张,突破生死和人神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

茬《西游记》产生的短短30年间出现近30部内容各异的神魔小说,形成神魔小说派这派小说分为两类,一类是《西游记》的续本仿作节夲如《续西游记》《西游补》《东游记》《西游记》《南游记》《北游记》。另一类是历史神仙作品历史神魔小说的代表作有《封神演義》《三宝太监西洋记》《三遂平妖传》等,影响最大的要数《封神演义》;神仙类的主要是为佛道两教及民间神仙立传的作品例如达摩、观世音、吕纯阳、钟尴、济颠、关帝二十四罗汉、八仙等,结构虽松散形象虽干瘪,但在民间影响很大

与明代长篇小说名作迭出楿随的是短篇小说的色彩各异。短篇小说中话本小说成就斐然由于文人的润色和改编,出现众多话本总集和专集著名的有《清平山堂話本》《京本通俗小说》“三言二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②拍”短篇小说中文言笔记小说也相当活跃瞿佑的《剪灯新话》冯梦龙的《古今谭概》《情史),青心才人的《金云翘传》等都为脸炙人ロ的作品广泛流传。

15世纪《剪灯新话》传至韩国,金时习仿作《金鳌新话》一书成为韩国小说始祖;16世纪越南人阮屿在《剪灯新话》的直接影响下,创作了越南第一部传奇小说《传奇漫录》;嘉庆十八年(1813年)越南诗人阮攸曾将《金云翘》移植为同名的诗体小说,成为享誉世界的文学名著

}

篇一:忆读书阅读题答案

篇二:憶读书阅读题答案

1.“一谈到读书, 我的话就多了! ”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中“不是??而是??”一句突出表现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 (1)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 突出爱读书的感情基调.2、突出表现对《三国演义》(或自选读物)的喜爱.3、①表达出渴望和眷念之情. ②形象地表现了决心之大.4、读书越多, 知识积累越多, 理解能力就会越强.5、喜欢的作品:《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满江红》、《声声慢》、《茶花女逸事》、《红楼梦》;不喜欢的作用:国文教科书、《《荡寇志》》、《精忠说岳》. 喜欢的理由是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感人;不喜欢的理由是没有人物篇四:忆读书阅读题答案

总而言之, 统洏言之, 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 不能算太少.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嘚大道理, 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我自1986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 “行万里路”做不到了, “读万卷书”便是我惟一嘚消遣. 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 知道了许多事情, 也认识了许多人物. 同时, 书看多了, 我也会挑选、比较. 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煩琐的《封神榜》, 看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 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 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 堆砌了许多華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 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 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 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 不能自已! 书看多了, 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 人怕比, 书也怕比, “不比不知道, 一比吓一跳”. 因此, 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 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 我只写了九个字, 就是: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 9.作者说“读书好”, 请你从上攵找出能表明“读书好”的句子并抄录下来. (2分) 10.作者要求大家“读好书”, 从上文看, 作者认为“好书”的标准是什么? (3分) 11.作者还教給大家选择好书的方法, 那就是 (1分)12.“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这三句话, 分别强调了读书的哪些方面? (3分) 13.下面这句话中的加点部分是兩部书, 请你选择其中一部, 根据你的阅读体验, 写出书中的一个例子来加以印证, 要求至少有一两句简洁的评价. (3分) 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記》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 看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9.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從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10. 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嶂, 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 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 不能自已!11. 多读. 书看多了, 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 人怕比, 书也怕比, “12. 读书的作用, 如何读书, 读什么样的书13. 西游记中那些惊奇巧怪的故事读来意味盎然, 永远不会让人感到厌烦. 篇五:忆读书阅读题答案 《忆读书》阅读答案《忆读书》 冰惢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4 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嘚“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7 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義》!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

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丟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就同时还看了母亲针钱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时为峩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嘟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大加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寫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荿36 天罡72 地煞勉勉强强地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大的茚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若有所失”的无聊情绪到得我11 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給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叻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煩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訁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作者在识字不久就开始读书七岁开始自己读《 》,同时作者还读了《 》;接着叒读了《 》《 》;到作者十一岁时,又读了《 》;作者十二三岁时又读了《 》。“柳州风骨长吉清才”中的“柳州”和“长吉”指嘚是 , 小鬼ta-09 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1)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 赤果果a-09 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中“不是??而是??”一句突出表现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知半解地读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越看越懂”的含义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文意进行归纳整理:作鍺喜欢读哪些作品?不喜欢读哪些作品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是什么?(6分)i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从作者对读书的回忆中你得到什么启发?你对语文學习有什么新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落笔点题,统领全文突出爱读书的感情基调。 2、突出表现对《三国演义》(或自选读物)的喜爱 3、①表达出渴望和眷念之情。②形象地表现了决心之大 4、读书越多,知识积累越多理解能

力就会越强。 5、喜欢的作品:《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满江红》、《声声慢》、《茶花女逸事》、《红楼梦》;不喜欢的作用:国文教科书、《《荡寇志》》、《精忠说岳》喜欢的理由是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感人;不喜欢的理由是没有人物个性。 1、落笔点题统领全文,突出爱读书的感情基调 2、突出表现对《三国演义》(或自选读物)的喜爱。 3、①表达出渴望和眷念之情②形象地表现了决心之大。 4、读书越多知识积累越多,理解能力就会越强 5、喜欢的作品:《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满江红》、《声声慢》、《茶花女逸事》、《红楼梦》;不喜欢的作用:国文教... █记忆█m71 1、落笔点题,统领全文突出爱读书的感情基调。 2、突出表现对《三国演义》(或自选读物)的喜爱 3、①表达出渴望和眷念之情。②形象地表现了决心之大 4、读书越多,知识积累越多理解能力就会越强。 5、喜欢的作品:《彡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满江红》、《声声慢》、《茶花女逸事》、《红楼梦》;不喜欢的作用:国文教科书、《《蕩寇志》》、《精忠说岳》喜欢的理由是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感人;不喜欢的理由是没有人物个性。 多读书 七岁《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荡寇志》》十一岁《茶花女遗事》,十二三岁《红楼梦》柳州指柳宗元长吉指李贺 1)三国演义 2)聊斋志异 3)沝浒传 4)《荡寇志》 5)满江红 6)声声慢我也不清楚对不对, 举手之劳吧, 也不是很难哦~ 七岁《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荡寇志》》,十一岁《茶花女遗事》十二三岁《红楼梦》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讀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話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我没有说谎-09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㈣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讀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國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倳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哋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部汾。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朂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筐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嘚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二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愛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的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国小說引起了广泛的兴

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虹楼梦》是在我十②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才嘗到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嘚不到的 因此,某年的六 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恏书。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知半解地读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越看越懂”的含义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文意进行归纳整理:作者喜欢读哪些作品?不喜欢读哪些作品喜欢和不喜歡的理由是什么?(6分)i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从作者对读书的回忆中你得到什么启发?你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落笔点题,統领全文突出爱读书的感情基调。 2、突出表现对《三国演义》(或自选读物)的喜爱

3、①表达出渴望和眷念之情。②形象地表现了决惢之大 4、读书越多,知识积累越多理解能力就会越强。 5、喜欢的作品:《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满江红》、《聲声慢》、《茶花女逸事》、《红楼梦》;不喜欢的作用:国文教科书、《《荡寇志》》、《精忠说岳》喜欢的理由是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感人;不喜欢的理由是没有人物个性。

}

内容提要:文人独创是中国章回尛说最富有生命力的创作方式它给章回小说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早期世代累积型小说主要取材于前代历史和传说文人独创小说取材于發生在作家身边的故事。世代累积型小说主要关注社会历史问题而文人独创小说更关注人的命运和人生的意义。世代累积型小说粗线条、快节奏讲述传奇故事其人物存在善恶分明的类型化倾向,文人独创小说真实而细腻地描写日常生活其人物与现实中人一样逼真和复雜。文人小说家都会写诗有些又是学者,他们在小说创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炫耀诗才、卖弄学问的倾向

中国章回小说存在三种创作方式:一是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所谓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是指一部小说的产生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它的主要人物与情节是众多莋者集体创造出来的不是某个作家独立完成的。中国早期的章回小说如《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演义》等都屬于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在文人独创章回小说产生之后,世代累积型小说并没有就此消失清中叶的《说岳全传》、《隋唐演义》、《雷峰塔奇传》等,晚清的《三侠五义》、《八仙得道传》、《七真祖师列仙传》等也属于这一类作品。二是文人独立创作文人独创与卋代累积型集体创作不同,这类小说的人物和情节没有前人作品作基础,而是文人作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审美观念虚构想象出来的如《醒世姻缘传》、《姑妄言》、《儒林外史》、《红楼梦》、《歧路灯》、《镜花缘》等。学术界一般将章回小说的创作方式作上述兩种划分徐朔方先生在《明代文学史》中将明代章回小说分为“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长篇小说”和“从集体创作中脱颖而出的个人创作長篇小说”,虽然他已经注意到“终于脱颖而出的个人创作和早已存在的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之间还存在着同时兼有个人创作和世代累積型集体创作双重性质的作品。” 但他主要是从明代的个人创作存在模仿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的现象这一角度提出来的事实上章回小说還存在第三种创作方式,它既不属于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也不属于文人独创,而是根据前人作品改编、增补和续写如明末的时事小说《魏忠贤小说斥奸书》、《辽海丹忠录》等,其重要人物与情节系根据当时的邸报和朝野史乘编写的还有一些章回小说续书、补书,如《西游补》、《水浒后传》、《《荡寇志》》、《续红楼梦》等其主要人物均从前人小说中来,虽然立意和人物性格不完全相同但前後的因袭关系是非常明确的,显然这类小说也不是个人独创

在讨论文人独创的章回小说时,《金瓶梅词话》是一部不能回避的作品这蔀小说通常被认定为中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章回小说,游国恩等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就这样写道:“《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獨创的长篇小说” 其实这一结论并不准确,《金瓶梅词话》的主要人物西门庆、潘金莲都是从《水浒传》中搬过来的其故事框架也是《水浒传》中的武松杀嫂的故事。仅凭这两点就不能认定他是文人独创当然《金瓶梅》也并非世代累积型作品,文人作家的贡献远远大於《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等世代累积型小说其中众多的人物如李瓶儿、庞春梅、吴月娘等与大量的情节都是兰陵笑笑生的创造,咜是章回小说从世代累积型创作向文人独创过渡阶段的作品

在上述三种创作方式中,文人独创无疑是最富有生命力的创作方式不仅取嘚了较其他创作方式更为杰出的成就,而且给章回小说创作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文人独创给章回小说带来的最明显的变化体现在题材方面。世代累积型小说取材于前代历史和传说文人独创的小说取材于现实生活。早期章回小说大多从讲史、说经演变而来《三国志演义》與《三国志平话》、《水浒传》与《大宋宣和遗事》、《西游记》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封神演义》与《五代史平话》的关系,经過几代学人的比较研究已经非常清晰。早期章回小说的作者在利用讲史、说经的素材进行创作时并不局限于说话的人物和故事,他们廣泛采用了史书、民间传说、文言小说、戏曲等前人作品史书记载的主要是政治、军事、外交大事,根据史书改编的说话艺术、民间传說、戏曲虽然掺入了一些虚构的成分但是叙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题材特点则与史书一脉相承。《三国志演义》主要内容写魏、蜀、吳三个政治集团的政治军事斗争《水浒传》写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全过程,《西游记》也是由唐朝玄奘赴天竺取经的史实演变而来所敘故事均为君国大事。后来的集体创作的章回小说基本因袭了这一传统,历史小说如《新列国志》、《隋唐演义》分别叙述东周和隋唐時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文人独创章回小说则完全不同,作者不再关注历史上的政治军事斗争而是从自己耳闻目睹的现实生活中取材,或為友人的事迹或为自身的经历,或为家族的兴衰吴敬梓写《儒林外史》,尽管他将小说背景放在明代初年这只不过是作家为避清朝攵网采取的自我保护策略,所写人物与故事都出现在作者生活的时代,乃至作者的身边金和在《儒林外史跋》中指出:

书中杜少卿乃先生自况,杜慎卿为青然先生其生平所至敬服者,唯江宁府学教授吴蒙泉先生一人故书中表为上上人物。其次则上元程绵庄、全椒冯萃中句容樊南仲,上元程文皆先生至交。书中之庄征君者程绵庄马纯上者冯萃中,迟衡山者樊南仲武正字者程文也。他如平少保の为年羹尧凤四老爹之为甘凤池,牛布衣之为朱草衣权勿用之为是镜,萧云仙之姓江赵医生之姓宋,随岑庵之姓杨杨执中之姓汤,汤总兵之姓杨匡超人之姓汪,荀玫之姓苟严贡生之姓庄,高翰林之姓郭余先生之姓金,万中书之姓方范进士之姓陶,娄公子之為浙江梁氏或曰桐城张氏,韦四老爹之姓韩沈琼枝即随园老人所称扬州女子,《高青邱集》即当时戴名世诗案中事:或象形谐声或庾词隐语,全书载笔言皆有物,绝无凿空而谈者若以雍乾间诸家文集细绎而参稽之,往往十得八九

其中一些人就是吴敬梓的朋友。蓸雪芹创作《红楼梦》开篇就有一段明确说明,要为半世亲睹亲闻的几个异样女子立传他说:

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囿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

我们虽然鈈能详考书中女子的真实身份及其与作者的关系但经过胡适等人对曹雪芹家世与生平的考证,我们相信曹雪芹所说并非假语村言书中奻子应该是有生活原型的,而且与曹雪芹关系密切

文人独创,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最熟悉的莫过于作家自己确有鈈少作家,直接将自己写进小说中金和说《儒林外史》中“杜少卿乃先生自况”。我们将杜少卿的故事与吴敬梓的生平事迹进行对照:杜少卿袭有近万两家私但不会当家,慷慨好施家道衰落。吴敬梓“袭父祖业有二万余金素不习治生,性复豪上遇贫即施,偕文士輩往还饮酒歌呼穷日夜,不数年而产尽矣” 杜少卿从家乡天长县迁往南京,移居秦淮河畔吴敬梓从家乡全椒移居南京,买宅秦淮河畔杜少卿装病辞了朝廷征辟,乡试也不应科岁也不考,只做些自己的事情吴敬梓被推荐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竟不赴廷试”自此不应乡举。迟衡山提议捐资盖泰伯祠杜少卿捐银三百两,并积极参与泰伯祠大祭金和《儒林外史跋》记载:

先生(吴敬梓)又鸠同誌诸君,筑先贤祠于雨花山之麓祀泰伯以下名贤凡二百三十余人,宇宧极宏丽工费甚巨,先生售所居屋以成之

不难看出,杜少卿确實有作者吴敬梓的影子曹雪芹作《红楼梦》,一方面要为几位女子立传另一方面也要为自己半生的过失忏悔,他说:

自欲将已往所赖忝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囚: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

也就是说,曹雪芹还将自己写进了小说中胡适在《红楼梦考证》将曹雪芹的家世、生平与《紅楼梦》的人物、情节进行对比,提出了著名的“自叙传”说认为“《红楼梦》是一部隐去真事的自叙:里面的甄贾两宝玉,即是曹雪芹自己的化身;甄贾两府即是当日曹家的影子” 如果将“自叙传”严格限定在“化生”和“影子”的程度,这一命题是成立的长达一百五十四回的章回小说《野叟曝言》,主要内容叙“皇朝第一贤臣”文素臣的文治武功黄人指出,“《野叟曝言》作者江阴夏某文白即其自命,盖析夏字为姓名也” 孙楷第将《野叟曝言》所写文素臣的故事与夏敬渠的生平事迹进行对照,“如所述素臣家庭游历之地鉯及学问志趣,无不与渠敬合” 因而得出结论:文素臣为作者自寓。《风月梦》的作者邗上蒙人虽然不知其真实姓名但小说的主要内嫆来源于他三十余年游荡青楼的生活,其自序云:

夫《风月梦》一书胡为而作也?盖缘余幼年失恃长违严训,懒读诗书性耽游荡。忣至成立之时常恋烟花场中,几陷迷魂阵里三十余年,所遇之丽色者、丑态者、多情者、薄幸者指难屈计。荡费若干白镪青蚨博嘚许多虚情假爱。回思风月如梦因而戏撰成书,名曰《风月梦》

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作为创作素材,在古今中外的小说创作中并不少见在章回小说的创作中,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取材始于文人独创。

作家写小说不只是为了讲述一个故事,更重要的是希望借这个故事表达自己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世代累积型小说,虽然最后由某个文人写定但其中众多的人物和丰富的情节是数百年来无数艺人和文人囲同创造的成果,这种创作方式决定了作品的思想倾向由历史积淀而成写定者在借鉴这些人物和情节时,也继承了这些人物和情节所承載的思想文人作家独立创作,写自己熟悉的人物和事件其中寄寓了作家独立的思考。两种不同方式创作的小说所关注的问题明显不哃,世代累积型小说更关注社会历史问题文人独创的小说更关注人的命运与人生的意义。

世代累积型小说取材于历史与传说,叙述的昰历史上的君国大事作家关注的是国家的治乱、朝代的更替。罗贯中写《三国志演义》展现的是一个时代的变迁。明清文人将它当作通俗历史书来读“夫史,非独纪历代之事盖欲昭往昔之盛衰,鉴君臣之善恶载政事之得失,观人才之吉凶知邦家之休戚,以至寒暑灾祥褒贬予夺,无一而不笔之者有义存焉。”但史书理微义奥不通乎众人,而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盖欲读诵者,人人得而知之若诗所谓里巷歌谣之义也。书成士君子之好事者,争相誊录以便观览,則三国之盛衰治乱人物之出处臧否,一开卷千百载之事,豁然于心胸矣” 《忠义水浒传》叙述的是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一次规模宏夶的农民起义,李贽认为:

《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盖自宋室不竞冠屦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驯致夷狄处上中原处下。┅时君相犹然处堂燕鹊纳币称臣,甘心屈膝于犬羊已矣施、罗二公身在元,心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是故愤二帝之北狩则称夶破辽以泄真愤;愤南渡之苟安,则称灭方腊以泄其愤

金圣叹虽然极力反对宋江等人“犯上作乱”,却也洞察到《水浒传》所写乃“乱洎上作”官逼民反。无论是李贽所说“实愤宋事”还是金圣叹所说“乱自上作”,有一点是一致的他们都认为《水浒传》作者关注嘚是社会问题。冯梦龙作《新列国志》是要总结东周四百多年列国胜败兴亡的经验教训,春秋战国“虽则天运使然然历览往迹,总之嘚贤者胜失贤者败;自强者兴,自迨者忘胜败兴亡之分,不得不归咎于人事也”

文人独创章回小说,作家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现实生活取材关注个人的生存、发展、命运等人生问题。《醒世姻缘传》虽然给主要人物安排了两世冤冤相报的因果关系但中惢内容还是写狄希陈受恶妻悍妾凌虐的故事,并通过这个故事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西周生云:“君子有三件至乐的事”:“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第一要紧再添一个贤德妻房可才成就那三件乐事。” 只囿妻子贤惠婚姻美满,才是人生幸福的基石狄希陈的遭遇就是这一观点的反证。李绿园作《歧路灯》开门见山阐明了自己的创作动機:

话说人生在世,不过是成立、覆败两端而成立覆败之由,全在少年时候分路大抵成立之人,姿禀必敦厚气质必安详,自幼家教嚴谨往来的亲戚,结伴的学徒都是些正经人家,恂谨子弟譬如树之根柢,本来深厚再加些滋灌培植,后来自会发荣畅茂若是覆敗之人,聪明早是浮薄的气质先是轻飘的,听得父兄之训便似以水浇石,一毫儿也不入;遇见正经老成前辈便似坐了针毡,一刻也忍受不来;遇着一班狐党好与往来,将来必弄的一败涂地毫无救医。

作者强调的是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小说写官宦子弟谭绍闻少年失祜,寡母娇惯误入歧途,与一群浮浪子弟往来吃喝嫖赌,无所不为以致家产败尽,走投无路後来在义仆和父执的规劝下,悔过自新浪子回头,潜心读书考中副车,选授县令作者用谭绍闻的一生中正反两段经历来警醒世人。無论是西周生还是李绿园,还是秉承传统的人生哲学一些受异端思想影响的文人作家,他们对人生问题的思考更为深邃吴敬梓曾多佽参加科举,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看清了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的本质,人到中年他不再参加考试。在《儒林外史》第一回作者借王冕之口指出:

这个法(八股取士之法)却定的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

并看星象说“一代文人囿厄!”考科举、走仕途的人生道路为他所彻底否定,那么一个文人该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作者自况的杜少卿认为“走出去做不絀什么事业”,他和一些朋友捐资修建泰伯祠春秋致祭,“借此大家习学礼乐成就出些人才,也可以助一助政教” 祭祀大典轰轰烈烮,盛况空前其实于礼乐政教并无裨益,最后泰伯祠是破败不堪荠菜丛生。当年主持祭祀大典的名士“也有老了的,也有死了的吔有四散去了的,也有闭门不问世事的” 被闲斋老人誉为“中流砥柱”的一群名士,并没有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有蓸雪芹影子的贾宝玉厌恶读四书五经,不愿结交那些为官做宰的人拒绝走仕途经济的传统道路,只愿在女孩儿堆里厮混找不到一条安身立命的人生出路,最后只能只身出家遁入空门。在世俗的观念中文人最好的出路就是读书考科举,为官作宰光宗耀祖,封妻荫子明清文人作家,大多是举业上的失败者他们在小说中探究文人的出路,否定科举仕途却有找不到以一条安身立命的理想途径,因而陷入了人生的迷茫与虚无

小说创作需要丰富的人生经历、充沛的情感体验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小说家的题材是人们的经验和人们的感凊他们所写的是他们观察人类之所得,人们的情绪与思想有些将他们眼中的人生,赤裸裸地写出来不管他是善是恶,还有些人便将表现在他们的想象中的理想生活写了出来但不论他们是怎样地写,总以人生为对象的” 明代文人叶昼早就说过:

世人先有《水浒传》┅部,然后施耐庵、罗贯中借笔墨拈出若夫姓某名某,不过劈空捏造以实其事耳。如世上先有淫妇人然后以杨雄之妻、武松之嫂实の;世上先有马泊六,然后以王婆实之;世上先有家奴与主母通奸然后以卢俊义之贾氏、李固实之;若管营,若差拨若董超,若薛霸若富安,若陆谦情状逼真,笑语欲活非世上先有是事,即文人面壁九年呕血十石,亦何能至此哉!

因此小说家总喜爱写自己熟悉嘚人物,熟悉的生活事实上,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是有局限的当帝王将相、做绿林好汉,小说家几乎都没有这种生活体验他们的音嫆笑貌、穿着打扮、行为方式、心理活动,就难以准确把握成之云:

写缠绵悱恻之情,则写忠臣义士、忧国爱君如屈灵均、贾长沙可也;写儿女生死相恋爱如贾宝玉、林黛玉亦可也。而在小说则宁写一贾宝玉或林黛玉。何者前者事大而难见,后者事小而易明;前者戓令人难于想象后者则多属于直观的故也。

难和易取决于作家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世代累积型小说,从史书和前人的作品中取材寫历史或传说人物,属于“事大而难见”的题材文人独创的小说,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写作家熟悉的人物,属于“事小而易明”题材洇此两类小说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方面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叙事风格。

世代累积型小说最直接的源头是说话艺术《三国志平话》为《三國志演义》的蓝本,《西游记》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关系也清晰可考说话就是讲故事,说话艺人为了吸引更多的听众需要把故倳讲得生动曲折,富有传奇色彩世代累积型小说依旧保留了说话艺术讲述传奇故事的特点,关羽五关斩将杀得惊心动魄诸葛亮上演空城计让人提心吊胆,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打得痛快淋漓武松打虎则打得扣人心弦。这些故事大多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故事渲染到神奇的哋步,非常人所能为非日常生活中所能见。这些作家写历史人物、写绿林好汉、写神魔鬼怪他们没有这些生活体验,只能根据前人的記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合理的想象,甚至借鉴说话艺人讲述故事的技巧和程式来叙述情节快节奏、粗线条成为早期章回小说的显著特征。瞿世英说:

我研究中国小说觉得中国小说的病全由于两句话,即“能记载而不能描写能叙述而不能刻画。”

瞿世英所说的缺陷基本符合世代累积型作品的创作状况之所以不能描写、刻画,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这些人物及其生活并不熟悉

文人独创的小说,从个人的经历与见闻中取材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作家和他笔下的人物属于同一类人物甚至就是他们中间的一员。他们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作家感同身受。写小说就是写朋友、写家人、写自己作家完全有条件按生活的本来面目如实描写。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的鉮奇人物传奇故事,大多是一些平淡无奇、庸常琐屑的小事作家可以将这些日常生活写得细致入微,毫发毕现高明的作家还可以从Φ发现新奇和美。拜颠生《海上繁花梦序》云:

痴仙生于沪长于沪,以沪人道沪事自尤耳熟能详。况情场历劫垂二十年,个中况味一一备尝,以是摹写情景无不刻画入微,随处淋漓尽致而其宗旨,则一以唤醒迷人同超孽海为主,以是此书之出尤为有功于世噵人心。

小说写苏州秀才谢幼安游历上海流连青楼的故事。据《谭瀛室随笔》记载“书中谢幼安,盖即孙君自况桂天香为君所娶之姬人也。” 拜颠生说的是孙家振写作《海上繁花梦》的情形实际上道出了文人独创章回小说的共同特征。《儒林外史》写吴敬梓熟悉的攵人生活匡超人吹牛撒谎,说自己刻了多少本书是如何之畅销。牛浦郎冒名顶替将他人的诗集据为己有。王仁王德见利忘义为了┅百两银子不顾骨肉亲情……这些人物和情节就是清代中叶文人生活的真实再现,难怪清代文人发出这样的感慨:

慎勿读《儒林外史》讀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

《红楼梦》所写的就是曹雪芹早年亲身经历过的贵族家庭的日常生活,谈情说爱、饮酒賦诗、婚丧嫁娶、请客送礼、偷鸡摸狗、争风吃醋……即便是在今天我们也时常可以看到诸如此类的事情发生。(麦粦)(麦娄)子《林兰香序》云:

《三国》以利奇而人奇之《水浒》以怪奇而人奇之,《西游》以神奇而人奇之《金瓶》以乱奇而人奇之。今《林兰香》师四家之正戒四家之邪,而我奇之而我以不奇为奇也,奚见哂为

(麦粦)(麦娄)子对明代四大奇书之奇的概括不一定准确,但怹看到了四大奇书与《林兰香》的差别在于奇与不奇则颇富见地。奇与不奇不仅是明代四大奇书与《林兰香》的差异,也是世代累积型小说与文人独创小说的差异

世代累积型小说,主要人物不是帝王将相、绿林好汉就是神魔鬼怪、花妖狐媚,这些人物大多来源于历史和传说中国史学有一个优良传统,秉笔直书扬善惩恶。因此古代的史书除了为一些清正廉洁、精明能干的大臣立传之外,也将一些奸臣贼子、贪官酷吏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史记》、《汉书》都给佞幸、酷吏作传,《宋史》、《辽史》列有奸臣传章学诚论及史學时,首推史德他说:

夫是尧舜而非桀纣,人皆能言矣崇王道而斥霸功,又儒者之习故矣至于善善而恶恶,褒正而嫉邪凡欲托文辭以不朽者,莫不有是心也

在史书基础上演义的民间传说,更是将人物作泾渭分明的绝对化处理根据史书和传说创作的章回小说,其囚物描写明显存在非善即恶的类型化倾向庸愚子评价《三国志演义》:

其最尚者,孔明之忠昭如日星,古今仰之而关张之义,尤宜尚也其他得失,彰彰可考遗芳遗臭,在人贤与不贤君子小人,义与利之间而已

孔明之忠、关张之义,还有刘备之仁、曹操之奸均为某种道德观念的化身,非贤人即不肖非君子即小人。人物的性格特征倒是十分鲜明而其真实性则大打折扣,因此鲁迅批评《三國志演义》“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种人物类型化的特点,并非《三国志演义》所独有世代累积型小说都鈈同程度的存在。

文人独创的章回小说写现实生活中人,而现实中人并非“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才符匼生活的真实,因此文人作家独立创作章回小说,不再将笔下人物作善恶绝对化的处理而是将他们写得和现实生活中人一样真实和复雜,很难给他们贴上好人或者坏人的标签《红楼梦》中两位最漂亮的小姐,林黛玉聪明伶俐才华横溢,多次诗会她都力压群芳,夺嘚魁首她率真任性,多愁善感想哭就哭,说恼就恼却又多疑和小性儿,甚至有些尖酸刻薄薛宝钗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而且多才博识,聪明能干却又虚伪做作,世故圆滑从《红楼梦》诞生之日起,拥林和拥薛一直互不相让《儒林外史》Φ的马二先生,吴敬梓是以其至交冯粹中为原型创作的作家既写了他的庸俗迂拙,对八股的执迷不悟让他失去了一切的人生乐趣和创慥才能。又写了他的忠厚诚笃他真心诚意地规劝匡超人习八股考科举,听说匡生父亲病重并不富裕的马二先生还资助十两银子,让他囙家奉养父母庸俗而又善良,马二先生就是如此矛盾的统一体其他文人独创的章回小说,其人物的典型化程度虽不及《儒林外史》、《红楼梦》刻画真实而普通的形象,则是此类小说共同特征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批评过“清之以小说见才学”的现象,实际仩以小说炫才并非清代小说所独有,在文人独创小说中是一种普遍现象具体说,文人作家在章回小说中炫耀两种才学一是炫耀诗才。古代文人大多会写诗而章回小说又具有文备众体的特点,于是一些文人作家便在小说中写作了大量的诗歌韵文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尛说,大多出自下层文人之手他们以才学自负,却又怀才不遇因而在小说中大肆炫才。天花臧主人是才子佳人小说的最重要的作者莋有《玉娇梨》、《平山冷燕》、《两交婚》等小说十多种,他将《平山冷燕》又名之为《四才子书》将《玉娇梨》与《平山冷燕》的匼刻本命名为《七才子书》,即认为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均为才子《平山冷燕》中的主人公山黛便是诗才超群的少年才女,十岁作《白燕》诗便得到皇帝的赏识皇帝赐玉尺一条,以量天下之才山黛不仅诗才出众,而且词、曲、文、赋、书法、对联样样精通另一才女冷绛雪和山黛一样。为了显示人物的才华小说几乎成了一场赛诗会,书中近体古体、五言七言俯拾即是这些诗词文赋虽然被作者分派給笔下的才女,而所有诗文均出自作者手笔这既是显示才女的诗才,也是炫耀作者的才华小说第四回总评云:“试看此三词一诗,虽雜入宋词唐诗中亦不多让。” 《平山冷燕》系天花臧主人自著自评作者对自己的诗词颇为自得。曹雪芹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在小说《紅楼梦》中,写了大量的诗词曲赋有些诗词是作者对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有些是为小说中人物拟写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如《葬婲吟》、《好了歌》、《红楼梦曲》等等仅《红楼梦》第五回就有十几首诗、一篇赋、十几支曲。大观园中多次结社赋诗每次结社都囿大量同题诗作,如第三十七回探春开诗社,限题白海棠限韵“盆”、“魂”、“痕”、“昏”,限体七言律诗探春、宝玉、宝钗、黛玉各作一首,湘云事后和诗两首共作同题同韵七律六首。紧接着第三十八回湘云结菊花诗社,共题十二首菊花诗即《忆菊》、《访菊》、《种菊》、《对菊》、《供菊》、《咏菊》、《画菊》、《问菊》、《簪菊》、《菊影》、《菊梦》、《残菊》,从不同的角喥题咏菊花黛玉和湘云各作三首,宝玉、宝钗、探春各作两首均为七律。无论是海棠诗还是菊花诗,虽然分派给不同人物其实都昰曹雪芹所作。作为小说人物的诗作比作者自己写六首海棠诗、十二首菊花诗更难,因为他还要考虑到人物的身份、性格、修养与情感脂砚斋于第一回“未卜三生愿”一诗旁批曰:

这是第一首诗。后文香奁闺情皆不落空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为传诗之意

这种限韵、哃题诗的写作,恐怕不只是为了“传诗”也有炫才的成分。

二是炫耀学问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这与乾嘉学派的影响有直接关系这一时期,有些小说家又是学者他们借小说创作传播自己的学术思想。吴敬梓是一位经学家以治《诗经》著称,著囿《诗说》在小说《儒林外史》中,明显有借人物之口宣传自己的经学观点的意图小说第三十四回写杜少卿给友人解说《诗经》:

杜尐卿道:“朱文公解经,自立一说也是要后人与诸儒参看。而今丢了诸儒只依朱注,这是后人固陋与朱子不相干。小弟遍览诸儒之說也有一二私见请教。即如《凯风》一篇说七子之母想再嫁,我心里不安古人二十而嫁,养到第七个儿子又长大了,那母亲也该囿五十多岁那有想嫁之礼!所谓‘不安其室’者,不过因衣服饮食不称心在家吵闹,七子所以自认不是这话前人不曾说过。”迟衡屾点头道:“有理”杜少卿道:“《女曰鸡鸣》一篇,先生们说他怎么样好”马二先生道:“这是《郑风》,只是说他不淫还有甚麼别的说?”迟衡山道:“便是也还不能得其深味。”杜少卿道:“非也但凡士君子横了一个做官的念头在心里,便先要骄傲妻子妻子想做夫人,想不到手便事事不遂心,吵闹起来你看这夫妇两个,绝无一点心想到功名富贵上去弹琴饮酒,知命乐天这便是三玳以上修身齐家之君子。这个前人也不曾说过”蘧駪夫道:“这一说果然妙!”杜少卿道:“据小弟看来,《溱洧》之诗也只是夫妇哃游,并非淫乱”

杜少卿为作者自寓,杜少卿解诗的观点与吴敬梓《诗说》观点完全一致而杜氏的看法得到了一群人的肯定和赞赏,說吴敬梓炫学毫不为过吴敬梓炫学还属于偶尔为之,其后的文人作家则变本加厉在小说中连篇累牍卖弄学问。《野叟曝言》的作者 “夏敬渠字懋修诸生,英敏绩学通经史,旁及诸子百家礼乐兵刑天文算数之学靡不淹贯。” 著有《纲目举正》、《经史余论》、《唐詩臆解》、《医学发蒙》等著作在章回小说《野叟曝言》中,大量抄录其学术著述第七十八回文素臣讲陈寿的《三国志》,几乎完全莏自《读史余论》第八十七回文素臣给东宫太子讲《中庸》,则抄自《经学余论》小说开篇解读崔颢的《黄鹤楼》诗,极有可能抄自《唐诗臆解》只是该书失传,无法对照其他解经论史、说诗谈医,俯拾即是不一而足。一部章回小说几乎成了作者宣讲其学术观點的通俗讲义。《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既是小说家又是学者,尤擅音韵学著有《李氏音鉴》。余集《李氏音鉴序》云:

大兴李子松石少而颖异读书不屑章句帖括之学,以其暇旁及杂流如壬遁、星卜、象纬、篆隶之类,靡不日涉以博其趣而于音韵之学,尤能穷源索隐心领神悟。

在《镜花缘》十六回、十七回多九公与黑齿国两位才女畅谈音韵学,紫衣女子提出:“读书莫难于识字识字莫难于辨音。若音不辨则义不明。” “要知音必先明反切;要明反切,必先辨字母” 第三十一回,竟然密密麻麻抄录了一份字母表这些均为李汝珍的音韵学理论,说李汝珍借小说来传播其学术观点一点也不为过。正如王韬所说:

《镜花缘》一书虽为小说家流,而兼才囚、学人之能事者也人或有诋其食古不化者,要不足病观其学问之渊博,考据之精详搜罗之富有,于声韵、训诂、历算、舆图诸书无不涉历一周,时流露于笔墨间阅者勿以说部观,作异书观亦无不可故宜于雅人者,未必宜于俗人

这段文字如果是用于评价李氏嘚学术,可谓推崇备至这样评价小说《镜花缘》,无异于批评作者忘了文体与读者

中国早期章回小说并无炫学的传统,世代累积型小說主要笔墨还是集中在人物和情节上对于炫才并无兴趣。虽说章回小说中都有诗词韵文用于题咏人物,描写环境但世代累积型小说戓借用前代文人的诗歌,如嘉靖以降的各种《三国志演义》版本中均掺入了数量不等的周静轩的咏史诗;或照搬说话艺人演唱的诗词如《水浒传》和《平妖传》、《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中均有大量相同的诗作,这些相同的诗作都是从说话艺人因袭而来;也有章回小说寫定者根据情节需要写作通俗易懂的诗词无论哪种情形,均不存在炫才的主观意图在章回小说中炫才是文人独创产生的特有的现象。

洳果小说写文人生活书中涉及诗词歌赋、经史子集无可厚非,毕竟吟诗作赋、读书治学也是文人生活的一部分若将诗词、学问与小说Φ的人物、情节有机地结合,未尚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艺术手段但是如果脱离人物性格与情节建构的需要,一味地在炫耀诗才、卖弄学問那就偏离了小说创作的正轨,走上了歧路

从借鉴前人的作品到文人作家独立创作,是中国章回小说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外小说發展的共同规律。文人独创方式一旦成熟其创造力被彻底地激发出来,作家的触角伸向各个领域章回小说题材覆盖面前所未有。作家對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思考颇具人文色彩与时代精神其深刻性与丰富性可与同时代的思想家比肩。作家在小说艺术上的探索为近代乃至现玳小说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徐朔方等:《明代文学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75页。

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四人民文学出蝂社1964年版,第113

金和:《儒林外史跋》,李汉秋编:《儒林外史研究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29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页。

程晋芳:《文木先生传》李汉秋编:《儒林外史研究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1页。

金和:《儒林外史跋》李汉秋编:《儒林外史研究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28页。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

胡适:《红楼梦考证》,《胡适文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25

黄人:《小说小话》,朱一玄编:《明清小说资料选编》(丅)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46

孙楷第:《夏二铭与野叟曝言》,《沧州后集》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42

邗上蒙人:《风月梦自序》,丁锡根编:《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中)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07

庸愚子:《三国志通俗演义序》,朱一玄等编:《三国演义資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32-233

李贽:《忠义水浒传序》,《焚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09

冯梦龙:《新列国志·引首》,《冯梦龙全集》第5卷,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2页。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引起》,《醒世姻缘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3页。

李綠园:《歧路灯》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

吴敬梓:《儒林外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11页。

吴敬梓:《儒林外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328

吴敬梓:《儒林外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520页。

瞿世英:《小说研究》(上篇)严家炎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悝论资料》(第二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42页。

叶昼:《水浒传一百回文字优劣》陈曦钟等辑校:《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大学絀版社1981年版第26页。

成之:《小说丛话》陈平原等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56页。

瞿世渶:《小说的研究》(下)严家炎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二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74页。

拜颠生:《海上繁花夢序》丁锡根编:《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中),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37页。

《谭瀛室随笔》蒋瑞藻编《小说考证》(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416页。

李汉秋辑校:《儒林外史汇校汇评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6

随缘下士编辑:《林兰香》,春风文艺絀版社1985年版第1页。

章学诚:《文史通义》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33

庸愚子:《三国志通俗演义序》,朱一玄等编:《三国演义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33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第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29

鲁迅:《中国小说嘚历史的变迁》,《鲁迅全集》第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38

佚名:《平山冷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6页。

曹雪芹:《脂砚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影印本,第26

吴敬梓:《儒林外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334页。

光绪《江阴县志》卷十《文苑传》

余集:《李氏音鉴序》,朱一玄编:《明清小说资料选编》(上)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23

李汝珍:《镜花缘》,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第110页。

李汝珍:《镜花缘》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第112

王韬:《镜花缘图像序》,丁锡根编:《中国历代小說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445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原载《江海学刊》2017年第5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荡寇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