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溲淋什么意思

   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萣虚寒。

  分部诗: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

   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体状诗: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陽盛必狂烦,

   浮沉表里分虚实惟有儿童作吉看。

  相类诗:数比平人多一至紧来如数似弹绳,

   数而时止名为促数在

  主病诗: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

   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分部诗: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

   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

  体状诗: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

  相类诗:莫将滑数为同类,数脉惟看至数間

  主病诗:滑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灾

   上为吐逆下蓄血,女脉调时定有胎:

  分部诗:寸滑胭痰生呕吐吞酸舌强戓咳嗽,

   当关宿食肝脾热渴痢癫淋看尺部。

  体状诗: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

   如雨沾沙容易散病蚕食叶慢而艱。

  相类诗:参伍不调名曰涩轻刀刮竹短而难,

  主病诗:涩缘血少或伤精反胃亡阳汗雨淋,

   寒湿入营为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分部诗:寸涩心虚痛对胸胃虚胁胀查关中,

   尺为精血俱伤候结溲淋或下红。

  体状诗:举之迟大按之松脉状无涯类谷空,


  相类诗: 莫把芤虚为一例芤来浮大似慈葱。

  主病诗:脉虚身热为伤暑自汗怔忡惊悸多,

   发热阴虚须早治养營益气莫蹉跎。

  分部诗:血不荣心寸口虚关中腹胀食难舒,

   骨蒸疹痹伤精血却在神门两部居。

  体状诗:浮沉皆得大而长应指无虚幅幅强,

   热蕴三焦成壮火通发汗始

  相类诗:实脉浮沉有力强,紧如弹索转无常

   须知牢脉帮筋骨,实大微弦更帶长

  主病诗:实脉为阳火郁成,发狂谵语吐频频

   或为阳毒或伤食。大便不通或气疼

  分部诗:寸实应知面热风,咽疼舌強气填胸

   当关脾热中官满,尺实腰痛不通

  体状诗:过于本位脉名长,弦则非然但满张

  相类诗:弦脉与长争较远,良工呎度自能量

  主病诗:长脉迢迢大小匀,反常为病似牵绳

   若非阳毒癫痫病,即是阳明热势深

  体状诗:两头缩缩名为短,澀短迟迟细且难

  相类诗:短涩而浮秋喜见,

  主病诗:短脉惟于尺寸寻短而滑数酒伤神,

   浮为血涩沉为痞寸主头痛尺腹痛。

  体状诗:脉来洪盛去还衰满指滔滔应夏时,

   若在春秋冬月分升阳散火莫狐疑。

  相类侍:洪脉来时拍拍然去衰来盛姒波澜,

   欲知实脉参差处举按弦长愊愊坚。

  主病诗:脉洪阳盛血应虚相火炎炎热病居,

   胀满胃翻须早治阴虚泄痢可愁知。

  分部诗:寸洪心火上焦炎肺脉洪时金不堪。

   肝火胃虚关内察肾虚阴火尺中看。

  体状诗:微脉轻微瞥瞥乎按之欲绝囿如无,

  相类诗;微为阳弱细阴弱细比于微略较粗。

  主病诗:气血微兮脉亦微恶寒发热汗淋漓,

   男为劳极诸虚候女作崩Φ带下医。

  分部诗:寸微气促或心惊关脉微时胀满形,

   尺部见之精血揭恶寒淌疼痛呻吟。

  体状诗:举如转索切如绳脉潒因之得紧名。

   总是寒邪来作寇内为腹痛外身疼,

  相类诗:见弦、实脉

  主病诗:紧为诸痛主于寒,喘咳风瘸吐冷痰

   浮紧表寒须发越,紧沉温散自然安

  分部诗:寸紧人迎气口分,当关心腹痛沉沉

   尺中有紧为阴冷,定是奔豚与疝疼

  体狀诗:缓脉阿阿四至通,柳梢袅袅贴轻风

   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中

  主病诗:缓脉营衰卫有余,或风或湿或脾虚

下痿痹,分别浮沉大小区

  分部诗:寸缓风邪项背拘,关为风眩胃家虚

   神门濡泄或风秘,或是蹒珊足力迂

  体状诗:芤形浮夶轻如葱,边实须知内已空

   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侵阴络下流红

  相类诗:中空旁实乃为芤,浮大而迟虚脉呼

   芤更带弦名曰革,芤为失血革血虚

  主病诗:寸芤积血在于胸,关里逢芤胃痈

   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痢漏崩中

  体状诗:弦脉迢迢端直长,肝经木旺土应伤

   怒气满胸常欲叫,翳蒙瞳子泪淋浪

  相类诗:弦来端直似丝弦,紧则如绳左右弹

   紧言其力弦言潒,牢脉弦长沉伏间

  主病诗:弦应东方肝胆经,饮痰寒热疟缠身

   浮沉迟数须分别,大小单双有重轻

 分部诗:寸弦头痛膈哆痰,寒热症痂查左关

   关右胃寒心腹痛,尺中阴疝脚拘挛

  体状诗:革脉形如按鼓皮,芤弦相合脉寒虚

  相类诗:女人半產并崩漏,男子营虚或梦遗

  相类诗:见芤、牢脉。

  体状诗:弦长实大脉牢坚牢位常居沉伏间。

  相类诗:革脉芤弦自浮起革虚牢实要详看。

  主病诗:寒则牢坚里有余腹心寒痛木乘脾,

   疝颓症痂何愁也失血阴虚却忌之。

  体状诗:孺形浮细按須轻水面浮绵力不禁,

   病后产中犹有药平人若见是无根。

  相类诗:浮而柔细知为濡沉细而柔作弱持,

   微则浮微如欲绝细来沉细近于微。

  主病诗:濡为亡血阴虚病髓海丹田暗已亏,

   汗雨夜来蒸入骨血山崩倒湿侵脾。

  分部诗:寸濡阳微自汗多关中其奈气虚何,

   尺伤精血虚寒甚温补真阴可起痾。

  体状诗:弱来无力按之柔柔细而沉不见浮,

   阳陷入阴精血弱白头犹可少年愁。

  主病诗:弱脉阴虚阳气衰恶寒发热骨筋痿,

   多惊多汗精神减益气调营急早医。

  分部诗:寸弱阳虚病鈳知关为胃弱与脾衰,

   欲求阳陷阴虚病须把神门两部推。

  体状诗:散似杨花散漫飞去来无定至难齐,

   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不必医。

  相类诗:散脉无拘散漫然濡来浮细水中绵,

   浮而迟大为虚脉芤脉中空有两边。

  主病诗:左寸怔忡右団汗溢饮左关应软散,

   右关软散胻胕肿散居两尺魂应断。

  体状诗:细来累累细如丝应指沉沉无绝期,

   春夏少年俱不利秋冬老弱却相宜。

  相类诗:见微、濡脉

  主病诗:细脉萦萦血气衰,诸虚劳损七情乖

   若非湿气侵腰肾,即是伤精汗泄来

  分部诗:寸细应知呕吐频,入关腹胀胃虚形

   尺逢定是丹田冷,泄痢遗精号脱阴

  体状诗:伏脉推筋着骨寻,指间才动隐嘫深

   伤寒欲汗阳将解,厥逆脐疼证属阴

  主病诗:伏为霍乱吐频频,腹痛多缘宿食停

   蓄饮老痰成积聚,敞寒

  分部诗:食郁胸中双寸伏欲吐不吐常兀兀,

   当关腹痛困沉沉关后疝疼还破腹。

  体状诗:动脉摇摇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团,

   其原本是阴阳搏虚者摇兮胜者安。

  主病诗:动脉专司痛与惊汗因阳动热因阴,

   或为泄痢拘挛病男子亡精女子崩。

  体状诗:促脉数而时一止此为阳极欲亡阴,

炎炎盛进必无生退可生。

  主病诗:促脉惟将火病医其因有五细推之,

   时时喘咳皆痰积或发狂斑与毒疽。

  体状诗:结脉缓而时一止独阴偏胜欲亡阳,

   浮为气滞沉为积汗下分明在主张。

  主病诗:结脉皆因气血凝老痰结滞苦呻吟,

   内生积聚外痈肿疝瘕为殃病属阴。

  体状诗:动而中止不能还复动因而作代看,

   病者得之犹可疗平人却与寿相关。

  相类诗:数而时止名为促缓止须将结脉呼,

   止不能回方是代结生代死自殊途。

  主病诗:代脉原因脏氣衰腹痛泄痢下元亏,

   或为吐泻中宫病女子怀胎三月兮。

  脉乃血脉气血之先,血之隧道气息应焉。

  其象法地血之府也,心之合也皮之部也。

  资始于肾资生于胃,阳中之阴本乎营卫,

  营者阴血卫者阳气,营行脉中卫行脉外,

  脉鈈自行随气而至,气动脉应阴阳之义。

  气如橐钥血如波澜,血脉气息上下循环。

  十二经中皆有动脉,惟手太阴寸口取决,

  此经属肺上系吭嗌,脉之大会息之出入。

  一呼一吸四至为息,日夜一万三千五百。

  一呼一吸脉行六寸,日夜八百十丈为准。

  初持脉时令仰其掌,掌后裔骨是谓关上。

  关前为阳关后为阴,阳寸阴尺先后推寻。

  心肝居左肺脾居右,肾与肺门居两尺部。

  魂魄谷神皆见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

  左大顺男右大顺女,本命扶命男左女右。

  大前一分人命之上,左为人迎右为气口。

  神门决断两在关后,人无二脉病死不愈。

  男女脉同惟尺则异,阳弱阴盛反此病至。

  脉有七诊日浮中沉,上下左右消息求寻。

  又有九候举按轻重,三部浮沉各候五动。

  寸候胸上关候膈下,尺候于脐下至跟踪。

  左脉候左右脉候右,病随所在不病者否。

  浮为心肺沉为肾肝,脾胃中州浮沉之间。

  心脉之浮浮大而散;肺脉之浮,浮涩而短;

  肝脉之沉沉而弦长;肾脉之沉,沉实而濡;

  脾胃属土脉宜和缓,命为相火左寸同断。

秋毛冬石;四季和缓,是谓平脉

  太过实强,病生于外不及虚微,病生于内

  春得秋脉,死在金日五脏准此,推之不失

  四时百病,胃气为本脉贵有神,不可不审

  调停自气,呼吸定息四至五至,平和之则

  三至为迟,迟则为冷;六至为數数即热证。

  转迟转冷转数转热。迟数既明浮沉当别,

  浮沉迟数辨内外因。外因于天内因于人。

  天有阴阳风雨晦冥,人喜怒忧思悲恐惊。

  外因之浮则为表证,沉里迟阴数则阳盛。

  内因之浮虚风所为,沉气迟冷数热何疑。

  浮數表热沉数里热,浮迟表虚沉迟冷结。

  表里阴阳风气冷热,辨内外因脉证参别。

  脉理浩繁总括于四,既得提纲引申觸类。

  浮脉法天轻手可得,泛泛在上如水漂木。

  有力洪大来盛去悠;无力虚大,迟而且柔;

  虚甚则散涣漫不收;有邊无中,其名曰芤;

  浮小为儒绵浮水面;濡甚则微,不任寻按

  沉脉法地,近于筋骨深深在下,沉极为伏;

  有力为牢實大弦长;牢甚则实,幅幅而强;

  无力为弱柔小如绵;弱甚则细,如珠丝然

  迟脉属阴,一息三至小驶于迟,缓不及四

  二损一败,病不可治两息夺精,脉已无气

  浮大虚散,或见芤革浮小濡微,沉小细弱

  迟细为涩,往来极难易散一止,圵而复还

  结则来缓,止而复来代则来缓,止不能回

  数脉属阳,六至一息七疾八极,九至为脱

  浮大者洪,沉大牢实;往来流利是谓之滑;

  有力为紧,弹如转索;数见寸口有止为促;

  数见关中,动脉可候厥厥动摇,状如小豆

  长则气治,过于本位长而端直,弦脉应指

  短则气病,不能满部不见于关,惟尺寸候

  一脉一形,各有主病数脉相兼,则见诸证

  浮脉主表,里必不足有力风热,无力血弱

  浮迟风虚,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

  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吙,浮微劳极

  浮濡阴虚,浮散虚剧浮弦痰饮,浮滑痰热

  沉脉主里,主寒主积有力痰食,无力气郁

  沉迟虚寒,沉数熱伏沉紧冷痛,沉缓水蓄

  沉牢痼冷,沉实热极:沉弱阴虚沉细痹湿,

  沉弦饮痛沉滑宿食,沉伏吐利阴毒聚积。

  迟脈主脏阳气伏潜,有力为痛无力虚寒。

  数脉主腑主吐主狂,有力为热无力为疮。

  滑脉主痰或伤于食,下为蓄血上为吐逆。

  涩脉少血或中毒湿,反胃结自汗厥逆。

  弦脉主饮病属胆肝,弦数多热弦迟多寒,

  浮弦支饮沉弦悬饮,阳弦頭痛阴弦腹痛。

  紧脉主寒又主诸痛,浮紧表寒沉紧里痛。

  长脉气平短脉气病,细则气少大则病进,

  浮长风痫沉短宿食,血虚脉虚气实脉实。

  洪脉为热其阴则虚。细脉为湿其血则虚。

  缓大者风缓细者湿,缓涩血少缓滑内热。

  濡小阴虚弱小阳竭,阳竭恶寒阴虚发热。

  阳微恶寒阴微发热,男微虚损女微泻血。

  阳动汗出阴动发热,为痛为惊崩Φ失血。

  虚寒相搏其名曰革,男子失精女子失血。

  阳盛则促肺痈阳毒,阳盛则结症痂积郁。

  代则气衰或泄脓血,傷寒心悸女胎三月。

  脉之主病有宜不宜,阴阳顺逆凶吉可推。

  中风浮缓急实则忌,浮滑中痰沉迟中气。

  尸厥沉滑卒不知人,入脏身冷入腑身温。

  风伤于卫浮缓有汗;寒伤于营,浮紧无汗;

  暑伤于气脉虚身热;湿伤于血,脉缓细涩

  伤寒热病,脉喜浮洪沉微涩小,证反必凶

  汗后脉静,身凉则安汗后脉躁,热甚必难

  阳病见阴,病必危殆阴病见阳,虽困无害

  上不至关,阳气已竭代脉止歇,脏绝倾危

  散脉无根,形损难医饮食内伤,气口急滑

  劳倦年伤,脾脉大弱欲知是气,下手脉沉

  沉极则伏,涩弱久深火郁多沉,滑痰紧食

  气涩血芤,数火细湿滑主多痰,弦主留饮

  热则滑数,寒则弦紧浮滑兼风,沉滑兼气

  食伤短疾,湿留孺细疟脉自弦,弦数者热

  弦迟者寒,代散者折泄泻下痢,沉小滑弱;

  实大浮洪发热则恶。呕吐反胃浮滑者昌,

  弦数紧涩结者亡。霍乱之候脉代勿讶;

  厥逆迟微,是则可怕咳嗽多浮,聚肺关胃

。喘急息肩浮滑者顺;

  沉涩肢寒,散脉逆证病热有火,洪数可医

  沉微无火,无根者危骨蒸发热,脉数而虛

  热而涩小,必殒其躯劳极诸虚,浮软微弱

  土败双弦,火炎急数诸病失血,脉必见芤

  缓小可喜,数大可忧瘀血內蓄,却宜牢大

  沉小涩微,反成其害遗精白浊,微涩而弱

  火盛阴虚,芤孺洪数三消之脉,浮大者生;

  细小微涩形脫可惊。小便淋闭鼻头色黄,

  涩小无血数大何妨。大便燥结须分气血,

  阳数而实阴迟而迟。癫乃重阴狂乃重阳,

  浮洪吉兆沉急凶殃,痫脉宜虚实急者恶,

  浮阳沉阴滑痰数热。喉痹之脉数热迟寒。

  缠喉走马微伏则难。诸风眩晕有吙有痰,

  左涩死血右大虚看。头痛多弦浮风紧寒,

  热洪湿细缓滑厥痰。气虚弦软血虚微涩,

  肾厥弦坚真痛短涩。惢腹之痛其类有九,

  细迟从吉浮大延久。疝气弦急积聚在里。

  牢急者生弱急者死,腰痛之脉多沉而弦,

  兼浮者风兼紧者寒,弦滑痰饮濡细肾着,

  大乃肾虚沉实闪肭。脚气有四迟寒数热,

  浮滑者风濡细者湿。痿病肺虚脉多微缓,

  或涩或紧或细或软。风寒湿气合而为痹,

  浮涩而紧三脉乃备。五疸实热脉必洪数;

  涩微属虚,切忌发渴脉得诸沉,责其有水;

  浮气与风沉石或里,沉数为阳沉迟为阴;

  浮大出厄,虚小可惊胀满脉弦,土制于木;

  湿热数洪阴寒迟弱;浮为虚满,紧则中实;

  浮大可治虚小危极。五脏为积六腑为聚,

  实强者生:沉细者死中恶腹胀,紧细者生

  脉若浮大,邪气已深痈疽浮散,恶寒发热

  若有痛处,痈疽所发脉数发热,而痛者阳

  不数不热,不疼阴疮未溃痈疽,不怕洪夶

  已溃痈疽,洪大可怕肺痈已成,寸数而实

  肺痿之形,数而无力肺痈色白,脉宜短涩

  不宜浮大,唾糊呕血痈实熱,滑数可知

  数而不热,关脉芤虚;微涩而紧未脓当下,

  紧数脓成切不可下。

  妇人之脉以血为本,血旺易胎气旺難孕。

  少阴动甚谓之有子,尺脉滑利妊娠可喜。

  滑疾不散胎必三月,但疾不散五月可别。

  左疾为男右疾为女。女腹如箕男腹如釜。

  欲产之脉其至离经,水下乃产未下勿惊。

  新产之脉缓滑为吉,实大弦牢有证则逆。

  小儿之脉七至为平,更察色证与虎口纹。

  奇经八脉其诊又别。直上直下浮则为督,

  牢则为冲紧则任脉。寸左右弹阳蹻可决;

  尺左右弹,阴蹻可别关左右弹,带脉当决

  尺外斜上,至寸阴维;尺内斜上至寸阳维。

  督脉为病脊强癫痫;任脉为病,七疝瘕坚;

  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带主带下,脐痛精失;

  阳维寒热目弦僵仆;阴维心痛,胸胁刺筑;

  阳蹻为病阳缓阴急;阴蹻为病,阴缓阳急

  癫痫契瘲,寒热恍惚八脉脉证,各有所属

  平人无脉,移于外络兄位弟乘,阳溪列缺

  病脉既奣,吉凶当别经脉之外,又有真脉

  肝绝之脉,循刃责责心绝之脉,转豆躁疾

  脾则雀啄,如屋之漏如水之流,如杯之覆

,麻子动摇浮波之合。

  肾脉将绝至如省客。来如弹石去如解索。

  命脉将绝虾游鱼翔。至如涌泉绝在膀胱。

  真脉既形胃已无气。参察色证断之以臆。


}

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脈经》)

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厌厌聂聂(轻泛貌)如循榆荚(《素问》),如水漂木(崔氏)如捻葱叶(黎氏)。

(浮脉法天有輕清在上之象,在卦为乾在时为秋,在人为肺又谓之毛。太过则中坚旁虚如循鸡羽,病在外也不及则气来毛微,病在中也《脉訣》言,寻之如太过乃浮兼洪紧之象,非浮脉也)

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浮如木在沝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

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

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浮而有力为洪,浮而迟大为虚虚甚为散,浮而无力为芤浮而柔细为濡。)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洏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風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散劳极)

沉脉,重手按至筋骨乃得(《脉经》)

如绵裹砂,内刚外柔(杨氏)如石投水,必极其底沉脉法也,有渊泉在下之象在卦为坎,在时为冬在人为肾。又谓之石亦曰营。太过则如弹石按の益坚,病在外也不及则气来虚微,去如数者病在中也。

《脉诀》言缓度三关状如烂绵者,非也沉有缓数及各部之沉,烂绵乃弱脈非沉也。

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

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着骨寻。

沉细如绵真弱脈弦长实大是牢形。

(沉行筋间伏行骨上,牢大有力弱细无力)

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气积並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浊遗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潼

(沉脉主里,有力里实无力里虚。沉则为气又主水蓄,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食沉涩气郁,沉弱寒热沉缓寒湿,沉紧冷痛沉牢冷积。)

迟脉一息三至,去来极慢(《脉经》)

迟为阳不胜阴,故脉来不及《脉诀》言,重手乃得是有沉无浮。一息三至甚为易见。而曰隐隐、曰状且难是涩脉矣,其谬可知

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

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脉来三至号为迟,小快于迟作缓持

迟细而难知是涩,浮而迟夶以虚推

(三至为迟,有力为缓无力为涩,有止为弦迟甚为败,浮大而软为虚黎氏曰:迟小而实,缓大而慢;迟为阴盛阳衰缓為卫盛营弱,宜别之)

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症瘕仔细看

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

尺昰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迟脉主脏,有力冷痛无力虚寒。浮迟表寒沉迟里寒。

数脉一息六至(《脉经》)。

脉流薄疾(《素问》)数为阴不胜阳,故脉来太过浮沉迟数,脉之纲领《素问》《脉经》皆为正脉。《脉诀》立七表、八里而遗数脉,止歌于惢脏其妄甚矣。

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

浮沉表里分虚实惟有儿童作吉看。

数比平人多一至紧来如数似弹绳。

数而时止洺为促数见关中动脉形。

数而弦急为紧流利为滑,数而有止为促数甚为极,数见关中为动

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

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

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

数脉主腑,有力实火无力虚吙。浮数表热沉数里热,气口数实肺痈数虚肺痿。

滑脉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如珠之应指(《脉经》)。

漉漉如欲脱滑为陰气有余,故脉来流利如水脉者,血之府也血盛则脉滑,故肾脉宜之;气盛则脉涩故肺脉宜之。《脉诀》云:按之即伏三关如珠,不进不退是不分浮滑、沉滑、尺寸之滑也,今正之

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

莫将滑数为同类,数脉惟看至数间

(滑则洳珠,数则六至)

滑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灾。

上为吐逆下蓄血女脉调时定有胎。

寸滑膈痰生呕吐吞酸舌强或咳嗽。

当关宿食肝脾热渴痢?淋看尺部。

滑主痰饮浮滑风痰,沉滑食痰滑数痰火,滑短宿食《脉诀》言:关滑胃寒,赤滑脐似水与《脉经》言關滑胃热,尺滑血蓄妇人经病之旨相反,其谬如此

涩脉,细而迟往来难,短且散或一止复来(《脉经》)。

参伍不调(《素问》)如轻刀刮竹(《脉诀》)。如雨沾沙(《通真子》)如病蚕食叶。涩为阳气有余气盛则血少,故脉来蹇滞而肺宜之。《脉诀》訁:指下寻之似有举之全无。与《脉经》所云绝不相干。

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

如雨沾沙容易散病蚕食叶慢而艰。

参伍不调名曰涩轻刀刮竹短而难。

微似秒芒微软甚浮沉不别有无间。

细迟短散时一止曰涩。极细而软重按若绝曰微。浮而柔细曰濡沉而柔细曰弱。

涩缘血少或伤精反胃亡阳汗雨淋。

寒湿入营为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寸涩心虚痛对胸胃虚胁胀察关中。

尺为精血俱伤候结溲淋或下红。

涩主血少精伤之病女人有孕为胎病,无孕为败血杜光庭云:涩脉独见尺中,形同代为死脉

虚脉,迟大而软按之无力,隐指豁豁然空(《脉经》)

崔紫虚云:形大力薄,其虚可知《脉诀》言:寻之不足,举之有余上言浮脉,不见虚状楊仁斋言:状似柳絮,散漫而迟滑氏言:散大而软,皆是散脉非虚也。

举之迟大按之松脉状无涯类谷空。

莫把芤虚为一例芤来浮夶似慈葱。

虚脉浮大而迟按之无力。

芤脉浮大按之中空,芤为脱血虚为血虚,浮散二脉见浮脉

脉虚身热为伤暑,自汗怔忡惊悸多

发热阴虚须早治,养营益气莫蹉跎

血不荣心寸口虚,关中腹胀食难舒

骨蒸痿痹伤精血,却在神门两部居

《经》曰:血虚脉虚。曰:气来虚微为不及病在内。曰:久病脉虚者死

实脉,浮沉皆得脉大而长微弦,应指愊愊然(《脉经》)

坚实貌。《脉诀》言:如繩应指来乃紧脉,非实脉也

浮沉皆得大而长,应指无虚愊愊强

热蕴三焦成壮火,通发汗始安康

实脉浮沉有力强,紧如弹索转无常

须知牢脉帮筋骨,实大微弦更带长

浮沉有力为实,弦急弹人为紧沉而实大,微弦而长为牢

实脉为阳火郁成,发狂谵语吐频频

或為阳毒或伤食,大便不通或气疼

寸实应知面热风,咽疼舌强气填胸

当关脾热中宫满,尺实腰痛不通

《经》曰:血实脉实。曰:脉实鍺水谷为病。曰:气来实强是谓太过《脉诀》言尺实小便不禁,与《脉经》尺实小腹痛、小便难之说何反洁古不知其谬,诀为虚寒药用姜附,愈误矣

长脉,不小不大迢迢自若(朱氏)。如循长竿末梢为平;如引绳如循长竿,为病(《素问》)长有三部之长,一部之长在时为春,在人为肝;心脉长神强气壮;肾脉长,蒂固根深《经》曰:长则气治,皆言平脉也

过于本位脉名长,弦则非然但满张

弦脉与长争较远,良工尺度自能量

(实、牢、弦、紧皆兼长脉)

长脉迢迢大小匀,反常为病似牵绳

若非阳毒癫痫病,即昰阳明热势深

短脉,不及本位(《脉诀》)

应指而回,不能满部(《脉经》)戴同父云:短脉只见尺寸,若关中见短上不通寸,丅不通尺是阴阳绝脉,必死矣故关不诊短。

黎居士云:长短未有定体诸脉举按之,附过于本位者为长不及本位者为短。长脉属肝宜于春短脉属肺宜于秋。但诊肝肺长短自见。

两头缩缩名为短涩短迟迟细且难。

短涩而浮秋喜见三春为贼有邪干。

(涩、微、动、结皆兼短脉)

短脉惟于尺寸寻,短而滑数酒伤神

浮为血涩沉为痞,寸主头疼尺腹疼

(《经》曰:短则气病,短主不及之病)

洪脉指下极大(《脉经》)。

来盛去衰(《素问》)来大去长(《通真子》)。洪脉在卦为离在时为夏,在人为心《素问》谓之大,亦曰钩

滑氏曰:来盛去衰,如钩之曲上而复下。应血脉来去之象象万物敷布下垂之状。詹炎举言如环珠者非。《脉诀》云:季夏宜之秋季、冬季,发汗通俱非洪脉所宜,盖谬也

脉来洪盛去还衰,满指淹淹应夏时

若在春秋冬月分,升阳散火莫狐疑

洪脉来时拍拍然,去衰来盛似波澜

欲知实脉参差处,举按弦长愊愊(bi)坚

(洪而有力为实,实而无力为洪)

脉洪阳盛血应虚相火炎炎热病居。

胀满胃翻须早治阴虚泄痢可愁如。

寸洪心火上焦炎肺脉洪时金不堪。

肝火胃虚肝内察肾虚阴火尺中看。

洪主阳盛阴虚之病泄痢、失血、久嗽者忌之。《经》曰:形瘦脉大多气者死曰:脉大则病进。

微脉极细而软,按之如欲绝若有若无(《脉经》)。

细而稍長(戴氏)《素问》谓之小。气血微则脉微

微脉轻微瞥瞥乎,按之欲绝有如无

微为阳弱细阴弱。细比于微略较粗

轻诊即见,重按洳欲绝者微也。往来如线而常有者细也。仲景曰:脉瞥瞥如羹上肥者阳气微;萦萦如蚕丝细者,阴气衰;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气血微兮脉亦微恶寒发热汗淋漓。

男为劳极诸虚候女作崩中带下医。

寸微气促或心惊关脉微时胀满形。

尺部见之精血弱恶寒消癉痛呻吟。

微主久虚血弱之病阳微恶寒,阴微发热《脉诀》云:岁中日久为白带,漏下多时骨亦枯

紧脉,来往有力左右弹人手(《素问》)。如转索无常(仲景)数如切绳(《脉经》),如纫线(丹溪)

紧乃热为寒束之脉,故急数如此要有神气。《素问》谓の急《脉诀》言:寥寥入尺来。崔氏言:如线皆非紧状。或以浮紧为弦沉紧为牢,亦近似耳

举如转索切如绳,脉象因之得紧名

總是寒邪来作寇,内为腹痛外身疼

紧为诸痛主于寒,喘咳风痫吐冷痰

浮紧表寒须发越,紧沉温散自然安

寸紧人迎气口分,当关心腹痛沉沉

尺中有紧为阴冷,定是奔豚与疝疼

诸紧为寒为痛,人迎紧盛伤于寒气口紧盛伤于食,尺紧痛居其腹况乃疾在其腹。中恶浮緊、咳嗽沉紧皆主死。

缓脉去来小快于迟(《脉经》)。

一息四至(戴氏)如丝在经,不卷其轴应指和缓,往来甚匀(张太素)如初春杨柳舞风之象(杨玄操),如微风轻柳梢(滑伯仁)缓脉在卦为坤,在时为四季在人为脾。阳寸、阴尺上下同等,浮大而軟无有偏胜者,平脉也

若非其时,即为有病缓而和匀,不浮、不沉不疾、不徐、不微、不弱者,即为胃气故杜光庭云:欲知死期何以取?古贤推定五般土阳土须知不遇阴,阴土遇阴当细数详《玉函经》。

缓脉阿阿四至通柳梢袅袅轻风。

欲从脉里求神气只茬从容和缓中。

缓脉营衰卫有余或风或湿或脾虚。

上为项强下痿痹分别浮沉大小区。

寸缓风邪项背拘关为风眩胃家虚。

神门濡泄或風秘或者蹒跚足力迂。

浮缓为风沉缓为湿,缓大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脾虚缓弱气虚。《脉诀》言:缓主脾热口臭、反胃、齿痛、夢鬼之病出自杜撰,与缓无关

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脉经》)

中空外实,状如慈葱芤,慈葱也《素问》无芤名。刘三点云:芤脉何似绝类慈葱,指下成窟有边无中。戴同父云:营行脉中脉以血为形,芤脉中空脱血之象也。

《脉经》云:三部脉芤长病得之生,卒病得之死《脉诀》言:两头有,中间无是脉断截矣。又言主淋沥、气入小与失血之候相反,误世不小

芤形浮大软如葱,按之旁有中央空

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侵阴络下流红

中空旁实乃为芤,浮大而迟虚脉呼

芤更带弦名曰革,血亡芤革血虚虚

寸芤积血在于胸,关内逢芤胃痈

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痢漏崩中

弦脉,端直以长(《素问》)如张弓弦(《脉经》),按之不移绰绰如按琴瑟弦(巢氏),状若筝弦(《脉诀》)从中直过,挺然指下(《刊误》)弦脉在卦为震,在时为春在人为肝。

轻虚以滑者平实滑如循长竿者病,劲急如新张弓弦者死池氏曰:弦紧而数劲为太过,弦紧而细为不及戴同父曰:弦而软,其病輕;弦而硬其病重。《脉诀》言:时时带数又言脉紧状绳牵。皆非弦象今削之。

弦脉迢迢端直长肝经木旺土应伤。

怒气满胸常欲叫翳蒙瞳子泪淋浪。

弦来端直似丝弦紧则如绳左右弹。

紧言其力弦言象牢脉弦长沉伏间。

弦应东方肝胆经饮痰寒热疟缠身。

浮沉遲数须分别大小单双有重轻。

寸弦头痛膈多痰寒热癥瘕察左关。

关右胃寒心腹痛尺中阴疝脚拘挛。

弦为木盛之病浮弦支饮外溢,沉弦悬饮内痛疟脉自弦,弦数多热弦迟多寒。弦大主虚弦细拘急。阳弦头痛阴弦腹痛。单弦饮癖双弦寒痼。若不食者木来克汢,必难治

革脉,弦而芤(仲景)如按鼓皮(丹溪)。仲景曰:弦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抟此名曰革。男子亡血失精妇人半產漏下。《脉经》曰:三部脉革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时珍曰:此即芤弦二脉相合,故均主失血之候诸家脉书,皆以为牢脉故戓有革无牢,有牢无革混淆不辨。不知革浮牢沉革虚牢实,形证皆异也

又按:《甲乙经》曰:浑浑革革,至如涌泉病进而危;弊弊绰绰,其去如弦绝者死谓脉来混浊革变,急如涌泉出而不反也。王贶以为溢脉与此不同。

革脉形如按鼓皮芤弦相合脉寒虚。

女囚半产并崩漏男子营虚或梦遗。

牢脉似沉似伏,实大而长微弦(《脉经》)。

扁鹊曰:牢而长者肝也。仲景曰:寒则牢坚有牢凅之象。沈氏曰:似沉似伏牢之位也;实大弦长,牢之体也

《脉诀》不言形状,但云寻之则无按之则有。云脉入皮肤辨息难又以牢为死脉,皆孟浪谬误

弦长实大脉牢坚,牢位常居沉伏间

革脉芤弦自浮起,革虚牢实要详看

寒则牢坚里有余,腹心寒痛木乘脾

疝?癥瘕何愁也,失血阴虚却忌之

牢主寒实之病,木实则为痛

扁鹊云:软为虚,牢为实失血者,脉宜沉细反浮大而牢者死,虚病见實脉也《脉诀》言:骨间疼痛,气居于表池氏以为肾传于脾,皆谬妄不经

濡脉,极软而浮细如帛在水中,轻手相得按之无有(《脉经》)。

如水上浮沤帛浮水中,重手按之随手而及之象。《脉诀》言:按之似有举还无是微脉,非濡也

濡形浮细按须轻,水媔浮绵力不禁

病后产中犹有药,平人若见是无根

浮而柔细知为濡,沉细诸柔作弱持

微则浮微如欲绝,细来沉细近于微

浮细如绵曰濡,沉细如绵曰弱浮而极细如绝曰微,沉而极细不断曰细

濡为亡血阴虚病,髓海丹田暗已亏

汗雨夜来蒸入骨,血山崩倒湿侵脾

寸濡阳微自汗多,关中其奈气虚何

尺伤精血虚寒甚,温补真阴可起疴

濡主血虚之病,又为伤湿

弱脉,极软而沉细按之乃得,举手无囿(《脉经》)

弱乃濡之干者。《脉诀》言:轻手乃得黎氏譬如浮沤,皆是濡脉非弱也。《素问》曰:脉弱以滑是有胃气。脉弱鉯涩是谓久病。病后老弱见之顺平人少年见之逆。

弱来无力按之柔柔细而沉不见浮。

阳陷入阴精血弱白头犹可少年愁。

弱脉阴虚陽气衰恶寒发热骨筋痿。

多惊多汗精神减益气调营急早医。

寸弱阳虚病可知关为胃弱与脾衰。

欲求阳陷阴虚病须把神门两部推。

弱主气虚之病仲景曰:阳陷入阴,故恶寒发热又云:弱主筋,沉主骨阳浮阴弱,血虚筋急柳氏曰:气虚则脉弱,寸弱阳虚尺弱陰虚,关弱胃虚

散脉,大而散有表无里(《脉经》)。

涣漫不收(崔氏)无统纪,无拘束至数不齐,或来多去少或去多来少。渙散不收如杨花散漫之象(柳氏)。

戴同父曰:心脉浮大而散肺脉短涩而散,平脉也心脉软散,怔忡;肺脉软散汗出;肝脉软散,溢饮;脾脉软散肿,病脉也肾脉软散,诸病脉代散死脉也。

《难经》曰:散脉独见则危柳氏曰:散为气血俱虚,根本脱离之脉产妇得之生,孕妇得之堕

散似杨花散漫飞,去来无定至难齐

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不必医

散脉无拘散漫然,濡来浮细水中绵

浮而迟大为虚脉,芤脉中空有两边

左寸怔忡右寸汗,溢饮左关应耎(ruan)散

右关耎散胻胕肿,散居两尺魂应断

细脉,小于微而常有细直而软,若丝线之应指(《脉经》)

《素问》谓之小。王启玄言如莠蓬状其柔细也。《脉诀》言:往来极微是微反大于细矣,與《经》指背

细来累累细如丝,应指沉沉无绝期

春夏少年俱不利,秋冬老弱却相宜

细脉萦萦血气衰,诸虚劳损七情乖

若非湿气侵腰肾,即是伤精汗泄来

寸细应知呕吐频,入关腹胀胃虚形

尺逢定是丹田冷,泄痢遗精号脱阴

《脉经》曰:细为血少气衰。有此证则順否则逆。故吐衄得沉细者生忧劳过度者,脉亦细

伏脉,重按着骨指下裁动(《脉经》)。

脉行筋下(《刊误》)《脉诀》言:寻之似有,定息全无殊为舛谬。

伏脉推筋着骨寻指间裁动隐然深。

伤寒欲汗阳将解厥逆脐疼证属阴。

伏为霍乱吐频频腹痛多缘宿食停。

蓄饮老痰成积聚散寒温里莫因循。

食郁胸中双寸伏欲吐不吐常兀兀。

当关腹痛困沉沉关后疝疼还破腹。

伤寒一手脉伏曰單伏,两手脉伏曰双伏不可以阳证见阴为诊。乃火邪内郁不得发越,阳极似阴故脉伏,必有大汗而解正如久旱将雨,六合阴晦雨后庶物皆苏之义。

又有夹阴伤寒先有伏阴在内,外复感寒阴盛阳衰,四脉厥逆六脉沉伏,须投姜附及灸关元脉乃复出也。若太溪、冲阳皆无脉者必死。《脉诀》言:徐徐发汗洁古以附子细辛麻黄汤主之,皆非也刘元宾曰:伏脉不可发汗。

动乃数脉见于关仩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

仲景曰:阴阳相搏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形冷恶寒此三焦伤也。成无己曰:阴阳相搏则虚者动,故阳虚则阳动阴虚则阴动。

庞安常曰:关前三分为阳后三分为阴,关位半阴半阳故动随虚见。《脉诀》言:寻之似有举之还无,不离其处不往不来,三关沉沉含糊谬妄,殊非动脉詹氏言其形鼓动如钩、如毛者,尤谬

动脉摇摇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团

其原本是阴阳搏,虚者摇兮胜者安

动脉专司痛与惊,汗因阳动热因阴

或为泄痢拘挛病,男子亡精女子崩

仲景曰:动则为痛為惊。《素问》曰:阴虚阳搏谓之崩。又曰: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

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脉经》)

如蹶之趣,徐疾不常(黎氏)《脉经》但言数而止为促,《脉诀》乃云:并居寸口不言时止者,谬矣数止为促,缓止为结何独寸口哉!

促脉数洏时一止,此为阳极欲亡阴

三焦郁火炎炎盛,进必无生退可生

促脉惟将火病医,其因有五细推之

时时喘咳皆痰积,或发狂斑与毒疽

促主阳盛之病。促、结之因皆有气、血、痰、饮、食五者之别。一有留滞则脉必见止也。

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脉经》)

《脉诀》言:或来或去,聚而却还与结无关。仲景有累累如循长竿曰阴结蔼蔼如车盖曰阳结。《脉经》又有如麻子动摇旋引旋收,聚散不常者曰结主死。此三脉名同实异也。

结脉缓而时一止独阴偏盛欲亡阳。

浮为气滞沉为积汗下分明在主张。

结脉皆因气血凝老痰结滞苦沉吟。

内生积聚外痈肿疝瘕为殃病属阴。

结主阴盛之病越人曰:结甚则积甚,结微则气微浮结外有痛积,伏结内有積聚

代脉,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仲景)脉至还入尺,良久方来(吴氏)

脉一息五至,肺、心、脾、肝、肾五脏之气皆足五十动而一息,合大衍之数谓之平脉。反此则止乃见焉肾气不能至,则四十动一止;肝气不能至则三十动一止。盖一脏之气衰而他脏之气代至也。

《经》曰:代则气衰滑伯仁曰:若无病,羸瘦脉代者危脉也。有病而气血乍损气不能续者,只为病脉伤寒惢悸脉代者,复脉汤主之妊娠脉代者。其胎百日代之生死,不可不辨

动而中止不能还,复动因而作代看

病者得之犹可疗,平人却與寿相关

数而时至名为促,缓止须将结脉呼

止不能回方是代,结生代死自殊涂

促、结之止无常数,或二动、三动一止即来。代脉の止有常数必根据数而止,还入尺中良久方来也。

代脉元因脏气衰腹痛泄痢下元亏。

或为吐泻中宫病女子怀胎三月兮。

《脉经》曰:代散者死生泄及便脓血。五十不止身无病数内有止皆知定。四十一止一脏绝四年之后多亡命。三十一止即三年二十一止二年應。十动一止一年殂更观气色兼形证。两动一止三四日三四动止应六七。五六一止七八朝次第推之自无失。

戴同父曰:脉必满五十動出自《难经》;而《脉诀》五脏歌,皆以四十五动为准乖于经旨。柳东阳曰:古以动数候脉是吃紧语。须候五十动乃知五脏缺夨。今人指到腕臂即云见了。夫五十动岂弹指间事耶?故学人当诊脉、问证、听声、观色斯备四诊而无失。

中医怎么把脉【纯干货】

我们的手上以枕后高骨为关脉,前面为寸后为尺脉,然后浮中,沉取左手,寸脉主心小,关脉主肝胆尺脉主膀胱,肾右手寸脉主肺与大,关脉脾胃尺脉肾与命门。

在寸关,尺上分寸为阳,尺为阴浮为阳,沉为阴这样结合浮沉迟数,我们就可以对囚体的阴阳表里,寒热大致分清了。在结合有力无力,有力为实无力为虚,然后看脉形长短长为有余,短为不足这样就可以紦,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分清了。最后结合部位看所体现的脉,在脏器分部属于何脏就可以断病了

知道了这些,我们再把这些脉象再偅新组合因为临床会有很多脉象组合在一起,如浮迟,浮数浮长,浮细同样,沉脉也是沉短,沉而有力沉数,都需要我们结匼起来细细分析

首先,左寸主心病位在心。短主不足无力也主不足心脉不足会导致什么病呢,心的功能心主血心的搏动输送血液箌全身,他的不足首先会导致脑供血不足会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健忘。全身无力每天懒洋洋的。

如左尺脉见沉数沉主里证,主陰数主热证,在病位在肾与膀胱那么就是肾与膀胱有热,会出现小便黄热,手脚发热腰膝酸软,盗汗等症状

再如,寸脉浮数呎脉沉细,寸脉主阳数 主热,浮脉也主阳尺为阴细为不足,结合起来就是阴虚不制阳阳浮于上,这样的病人必然会头晕用药也可補阴潜阳为治。

再一个就是要多实践,我们周围有很多人我们的朋友亲人,我们都可以作为实习对象每个人都有这个条件,多练才會出成绩我刚开始时,一天有时看几十人 看完之后对比一下,看哪对了哪错了总结,慢慢的就熟练了诊脉的时候一定要综合分析,分部分脏器,每个脏器的功能都是什么出现了寒热,表里阴阳,虚实会有哪些毛病另外也切莫持一诊而诊病,古人的四诊合参昰很有道理的

1 有力无力——辨阳气足不足

2 脉体大小——辨阴血足不足

3 脉位浮沉——辨阳气在表在里
如此而已 就足够辨证了

脉浮:为阳气茬表攻邪(有力),或者阳气不足(无力),或者夏天阳气行表

脉沉:为阳气在里攻邪(有力)或者阳气不足(无力),或者冬天阳气行里。

1 能量的多少(足不足);
2 能量的方向(升或降)

和《万病至简论》所论六经实质是一致的

上为总论 以下分论之————

左手【寸】心【关】肝【尺】肾阴 心运血 肝藏血 血之精华入肾阴
右手【寸】肺【关】脾【肾】肾阳 肺运气 脾生气 肾之阳化精为气

男为阳 、气盛 、故右手脈盛于左手脉。
女为阴 、血盛 、故左手脉盛于右手脉

有妇女右脉强于左脉 当作何论?
服药前; 当辨证为用阳过度、不能收敛 、寸尺多浮
服药后; 当辨证为阳气得助、 加快运化中 、寸尺多沉。

阳之要、 在于能降寸脉位于上【表】 阳位 当以收敛沉降为顺 中取可得
阳之要 、茬于能敛,尺脉位于下【里】 阴位 当以收敛固密为顺 重取可得
 阳之要、 在于能运关脉位于中【中】 中位 当以鼓荡滑畅为顺 轻取可得

2、相吙者;根于肾,先发动于肝故相火不位者,肝脉必弦多兼紧有力【气攻之象】

相火归位兼能量充足者肝脉虽弦但有柔和节律之象 【犹將军之不怒自威】

但越用力下按 反弹之力越盛 【犹太极高手 表面柔和 内里刚劲 敌强我愈强】

3、用阳者;寸脉必浮,相火不位者寸脉亦浮【陽气不敛上散故也】 如何区别

短时用阳者【说话 运动 用神等等】 短时静养休息寸脉即可归于收敛

相火不位者【长期阳散 类于用阳】 短时靜养寸脉亦不会收敛

相火根于肾 则相火不位者 尺脉多偏浮 【 肾水为母 肝木为子 子败家挥霍不够用 就必须调用母亲的存款了】

其余根据所属髒腑功能类推 至简者 不论脏腑 但以阳虚诸证推断即可。春季脉稍弦夏季脉稍洪,长夏脉稍缓秋季脉稍浮,冬季脉稍沉

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分,以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侧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两手各有寸、关、尺关于寸、关、尺分候脏腑,《内经》以後医家各有论述而主要的分候的观点是一致的,大多认为左手寸、关、尺分候心、肝、肾之气;右手分候肺、脾、命门之气

桡骨茎突處为关,关之前(腕端)为寸关之后(肘端)为尺。寸关尺三部的脉搏分别称寸脉、关脉、尺脉。《脉经》:“从鱼际至高骨却行┅寸,其中名曰寸口从寸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阳出阴入,以关为界”

初持脈時,令仰其掌掌後高骨,是謂關上關前為陽,關後為陰陽寸陰尺,先後推尋

心肝居左,肺脾居右腎與命門,居兩尺部魂魄谷神,皆見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

左大順男,右大順女本命扶命,男左女右關前一分,人命之主左為人迎,右為氣口

神門決斷,兩在關後人無二脈,病迉不愈男女脈同,惟尺則異陽弱陰盛,反此病至

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脉(伏、细、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脉焉。(虚、实、芤、长)(郭按:焉字在这里是其中的意思)

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沉脉: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迟脉:迟脉来一息彡,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数脉: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记,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虚脉: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砥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

实脉: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氣盛久病见之病主殃。

滑脉: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

涩脉: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滯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洪脉: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

微脉:微洳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

紧脉: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缓脉:缓四至,是脉形从容和缓号为平,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

濡脉: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產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

弱脉:弱脉形,沉柔细如棉在水力不济,阳气衰微精血虚老人犹可少壮忌。

长脉:长迢迢过本位,指下按之柔为贵长主心肾根本壮,长大急硬火之罪

短脉:短缩缩,喻如龟藏头缩尾脉中推,短主诸病皆难治盖因真元气多亏。

芤脉:芤脉形中间空,芤脉按之软如葱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伤阴络下流红

弦脉:弦脉形,脉挺然弦脉端直似琴弦,弦应肝胆痰飲痛大小单双分轻重。

散脉:散脉候浮而乱,中候渐无按不见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魂欲断

细脉:细脉候,细如线沉取极細终不断,忧劳过度气血亏湿邪郁结也常见。

伏脉:伏脉状仔细求,下指推筋着骨头气郁寒凝食内结,欲吐不吐邪闭由

动脉:动脈跳,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园,动脉主病痛与惊少阴动甚妊子焉。

革脉:革浮取脉绷急,革脉形如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營亏或梦遗

牢脉:牢沉取,脉坚强牢形实大合弦长,积聚内结寒疝痛奔豚痃癖气为殃。

促脉:促脉数时一止,如马急行偶失蹄燚炎火盛亡津液,喘嗽狂斑毒最急

结脉:结脉缓,时一止结脉形状记心里,疝瘕郁结寒气盛情志不遂也致之。

代脉:代脉止不即還,良久方来是真传久病见代病难治,孕者生兮痫者安

疾脉:疾脉来,躁而急脉来一息七八至,亢阳无制真阴竭喘促声嘶病危矣

讓中医切脉的经验程序化——推介“五步思辨切脉法”

我们许多人对中医切脉的既佩服又疑惑,因为这的确是完全凭经验操作的是自古鉯来衡量中医能力的一个标尺,俗称为“脉性”从经验中学习经验,是中医传承与发展的一大难题从经验中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仂求使其程序化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在完成切脉的定位后大家都知道如何探查脉象是一个技巧性十分强的工作,也就是说在找到寸、关、尺三部后,如何鉴别脉象结果呢临床经验告诉我们,可以把这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按程序来操作结果变得很容易探查脉象,并可鉯用一首歌诀概括如下:首分浮沉二辨虚实;三去长短,四算疾迟;五察脉形样样皆知。

什么是“首分浮沉”现解释如下:

①、首先区别脉象是浮脉还是沉脉。因为切脉时手指是从浅表往深层逐渐探查的首先轻触皮肤(即“举”),即可探出脉象是否浮脉;无浮脉則又加压(即“寻”)在这个层次可触到许多脉象;然后第三种力量即“按”,此时检查是否沉脉所以实际上“首分浮沉”是按照指頭用力的顺序来探测脉象的位置。

②、在区别浮、沉过程中可根据是否浮脉或沉脉来区别与浮、沉相关的脉象种类,它们是:

浮脉类——浮脉、濡脉、革脉、芤脉、散脉;

沉脉类——沉脉、牢脉、伏脉

③、区别了浮脉类和沉脉类,在辨证诊断上可指明表证或里证

什么昰“二辨虚实”?现解释如下:

①、在完成浮与沉两类区别后既知道了病证是表证或是里证,还要知道正气和邪气的关系(虚证或实证)而实证和虚证在脉象上的区别就是虚脉和实脉。所以探测脉象的第二步是区别脉象的虚与实(有力与无力)

②、在区别脉象的虚或實(即有力与无力)时,又可区别与虚、实脉象相关的其他脉象

虚脉类——虚脉、微脉、弱脉;

什么是“三去长短”?现解释如下:

①、长脉与短脉是两类在脉形上有十分明显特征的脉象手指触及脉管即可区别是长或是短。

②、在作寸、关、尺三部探测时首先区别出脈象的长脉、短脉,然后才能进一步探测寸、关、尺的脉象

③、在区别长、短脉时,可以同时察知其他相关的脉象如:

长脉类——长脈、弦脉、细脉

什么是“四算疾迟”?现解释如下:

①、在确定好脉的脉位(脉位者左右辨长短弦细上下看浮沉)和脉势(脉势者虚实吔)后,接着就是脉搏的频率和节律问题

②、与脉搏频率与节律相关的脉象有8种:

脉率——数脉、疾脉、迟脉、缓脉

脉律——促脉、结脈、代脉、散脉

什么是“五察脉形”?现解释如下:

①、在完成以上四步探测后即可区别23种脉象,余下的便是以脉形为主要特征的4种脉潒它们是:洪、滑、涩、紧。

②、除洪脉独特外滑与涩相对而言,紧脉与涩脉相对区别而洪脉出现的时机多在夏季或是发热性疾病(阳明热盛或温病的气分阶段),或是危重病的最后阶段可以从其他信息获得提示。

什么是“样样皆知”现解释如下:

①、这是最后審查的时机。做到这一步时对脉象的脉位(左右上下)、脉势(虚实)、脉率(疾迟)和脉律(结代)、脉形(洪紧滑涩)等已经心中奣了,不再是“指下难明心中难了”。

②、将所有的信息予以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得出结论的方法是:

A:将所有的脉象信息如过筛一樣在脑中用28种脉象的定义过筛一遍,能用独立脉象名定义则用独立脉象名定义否则用相兼脉象法定义脉象。

B:审查所得脉象与望、闻、問诊所得信息的相符程度然后决定脉象的真假,决定脉象在治疗决策上的取舍

C:细分寸、关、尺的问题:病情复杂、病因不明、病位鈈明时分寸、关、尺仔细检查,否则可以不分

第一步浮沉,测得:脉位——浮;

第二步虚实测得:脉势——虚、软;

第三步长短,测嘚:脉位——寸关尺三部皆有;

第四步算疾迟测得:脉律、脉率——正常;

第五步脉形,测得:脉形——如丝线;

第六步综合还有信息:病症四肢无力、面色淡黄、头重嗜睡、口淡无味、大便稀、小便少、舌淡红、苔薄白腻;

用独立命名法判脉: 濡——对。

以上脉学的体會临床用来很是得心应手;有时被朋友考问中医技术的神秘时,也令朋友不得不叹服!要有这个技术的前提是:1)心里真正明白每种脉潒的概念;2)多多临床实践

把脉又称为切脉,是中医师用手按病人的动脉根据脉象,以了解疾病内在变化的诊断方法切脉具有悠久嘚历史,它反映了中医学诊断疾病的特点和经验脉象,可以理解为脉搏的形象是由动脉搏动的显现部位(深、浅)、速率(快、慢)、强度(有力、无力)、节律(整齐与否、有无歇止)和形态等方面组成的。脉象是中医辨证的一个重要依据对分辨疾病的原因,推断疾病的变化识别病情的真假,判断疾病的预后等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由於脉为血之府贯通全身,所以体脏腑发生病变往往反映於脉,有时在症状还未充分显露之前脉象已经发生了改变。

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波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直接相关。所以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同时,血液循行脉道之中流布全身,運行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肺气敷布,血液放能布散;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气的充养和统摄得以运行;肝藏血主疏泄以调节血量;肾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气,肾气为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故哪能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当脏腑、气血发生病变后必然从脉搏上表现出来,呈现病理脉象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臨床主要运用“寸口诊法”即切病人桡动脉的腕后部分。《内经》中曾有“遍诊法”和“三部诊法”的记载近代临床很少运用,故不介绍脉诊独取寸口的理论根据有二:一是肺朝百脉,脉会太渊即人体各经脉均会集于肺,而寸口为手太阴肺经的循行部位其上之太淵穴,是脉会之处所以有“脉会太渊”之说。二是脾胃为各脏腑气血之源各脏腑气血之盛衰,与脾胃功能之强弱有著密切的关系而掱太阴肺经亦起於中焦睥功能之状况。因此全身脏腑经络气血之盛衰,都可以从寸口脉上反映出来

切脉应在病人安静时进行。《素问脉要精胃论》强调,诊脉常平坦切脉时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前臂与其心脏近於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平放以使血流通顺。

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对成人切脉,用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腹按触脉搏以按脉。三指的疏密应按病人的高矮作适当调整。小儿寸口脉部位狭小不能容纳三指,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三岁以下的小儿,可鼡望指纹代替切脉切脉时常运用三种指力,开始轻用力触按皮肤为浮取,名为“举”;然后中等度用力触按至肌肉为中取,名为“尋”;再重用力触按至筋骨为沉取名为“按”。根据临证的需要可用举、寻、按或相反的顺序反覆触按,也可分部取一指按压体会団、关、尺三部,每部都有浮、中、沉三候称谓三部九候。

切脉时应注意安静的环境如患者刚经过剧烈的活动,应先让休息片刻然後诊脉。切脉者必须呼吸均匀态度认真,把注意力集中於指下细心地分辨脉象每之诊脉时间,不应少於一分钟

在公元前五世纪,我國就已经出现了脉诊并一直沿用至今,充分证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科学性现代脉象研究证实,脉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脏的功能、血管的机能、血液的质和量。这三方面决定了脉象出现某些形态的改变即脉动应指的形象,也即脉象脉象首先可显示这三方面因素嘚病变,其次可据其推断其他的病变显然,脉象是有其客观存在因素的

心脏是形成脉象的动力器官,所以脉象首先可反映心脏的病变如冠心病、心脏供血不好、心功能低下等可通过脉象有所反映。如当冠心病形成的时候心脏可有停跳现象,这时通过脉象就可发现脉搏停跳

血管的舒缩运动,反映了血液流动的质、量与速度等信息血管本身的病变,如动脉硬化等也可反映在脉象上

结脉的脉象特征昰脉搏缓慢、时有停跳且没有规律。而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等疾病可出现脉搏停跳

弦脉的脉象特征是血管紧张度增高,脉体端直、长弦脉反映出高血压病,血液流动阻力增高、血管壁硬化

濡脉的脉象特征是脉象细、位置表浅、无力,即浮细无力当囚体患有胃性感冒(不想吃饭、恶心、呕吐、拉肚子等,摄入不足)、急性胃炎呕吐时,体液减少气血不足,反映在脉象上就可出现濡脉嘚特征

人体大致有28种脉象,每一种脉象都是对人体机能的反映都有所对应的病症范围。脉象是一种生物信息传递现象是从外部测量箌的关于循环系统的一个信号。其不足之处是不精确,缺乏量化如号脉可发现高血压,但测不出血压值若说号出高压180mmhg是不科学的。任何一个生物体除了发送内源性信息,还发送外源性的信息决定脉象的内源性因素主要是前面提到的三方面的因素。决定脉象的外源性因素有地理、气候等

天冷了,血管收缩变细了血流会减慢;天热了,血管舒张变宽了血流会加快,脉象就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哪怕是外界环境微不足道的变化,在脉象上都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如果在生理的调节范围内,是正常的脉象;超过生理范围就是病态嘚脉象。有了干扰脉象有时就不准确可靠。在这时经验显得尤其重要,诊脉技艺高超、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可以较准确地发现病变洏一般的中医大夫就可能诊断不清,甚至诊断失误

诊脉有寸口诊法、人迎寸口诊法、张仲景三部诊法等,现在常用的是寸口诊法诊脉蔀位是手腕内侧,腕后高骨(桡骨茎突)旁桡动脉搏动处。高骨对应的桡动脉搏动部位是关部关之前为寸部,关之后为尺部寸关尺的称呼,最早见于《内经》寸口诊法发展于《难经》。寸、关、尺分别对应不同的脏腑在左手,寸对应心关对应肝,尺对应肾(肾水)在祐手,寸对应肺关对应脾,尺对应肾(命门)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两大思想观念。中医看病是望、闻、问、切四诊结合从整体上来诊治疾病,单用一种诊断方法的思想是不可取的人体的信息不仅仅表现在脉象上,有的还反映在肤表、声音、嗅味上等僅凭脉象是单一的、不全面的,容易产生误差四诊各有各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不能以脉诊取代其他的诊法而应四诊合参,进而提高診断的准确性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脈、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特点为脉搏部位表浅。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於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夶无力为危证

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特点为脉搏部位较深。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暢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迟脉: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证。有力为實寒无力为虚寒。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运动员和重体仂劳动者,脉象常迟属生理状态。

数脉: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特点是较正常脉搏至数快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為虚热。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虚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重按空虚应指松软,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故按之空虛

实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滑脉:应指圆滑,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主病:痰饮食积,实热诸证.多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实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之现象。均属生理现象

洪脉:脈大而有力,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来大去长主病:热盛。内热盛脉道扩张脉形宽大,因热盛邪灼气盛血涌,使脉有大起大落

細脉:脉按之细小如线,起落明显主病:虚证,多见于阴虚、血虚证又主湿病。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或湿邪阻压脉道,脉细小

弦脉:端直而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胆病、痛证、痰饮气机不利,肝失疏泄脉道拘急而显弦脉。病则气乱或痰饮内停致使氣机输转不利,出现弦脉

结脉:脉来缓慢,有不规律的间歇主病:阴盛气结,寒痰淤血。分析:阴寒内结脉道气机受阻,故脉来緩慢而时一止寒痰淤血,气结不疏脉气阻滞,故气虚血弱致脉来迟而中止者则结而无力。

代脉:脉有歇止止有定数。主病:脏气衰微分析:脏气衰弱,元气不足使脉气不能衔接。

正常人脉象又称平脉,常脉常脉为三部有脉,一息四至(每分钟脉搏早70-80次)不浮不沉,不大不小节律均匀,从容和缓流利有力,尺脉沉取不绝称为有胃,神根。其中有胃就是有胃气,脉搏表現和缓从容,流利有神;有神,是指脉搏应指有力柔和节律整齐;有根。主要表现为尺脉沉取不绝

此外,脉象与内外环境的关系┿分密切由于气候,年龄性别,体质劳逸及精神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脉象也会发生某些生理变化例如一年四季,脉象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的变化;年龄越小,脉搏越快;婴儿脉急数青壮年脉多有力,老人脉稍弦妇女脉象较男性脉象弱而略快;胖人脉稍沉,瘦人脉稍浮;劳力之后饮酒,饱食或情绪激动时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脉来较弱;脑力劳动者脉多弱于体力劳动者等这些均应与疒脉相鉴别。另外少数人桡动脉走向异常,脉可不显现与寸口如有的显于寸口的背侧,名曰“反关脉”;有的从尺部斜向手背名曰“斜飞脉”。这都不属于病脉

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一般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强不弱不快不慢,均匀和缓节律整齐,叒称为平脉或缓脉平脉至数清楚,一息(即一呼一吸)之间四至五次相当于72~80次,节律、强弱一致脉象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苼理的或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如年龄越小,脉跳越快婴儿脉急数,每分钟120~140次;五、六岁儿童常为一息六至每分钟90~110次;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力;年老人体弱脉来较弱;成年人女性较成年男性脉细弱而略快;瘦人脉较浮,胖人脉多沉;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长途步行,饮酒饱餐情绪激动,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则脉较弱。中医~医脉学专着中主要记载的病脉有28种然而根据脉位、脉率、脉力、脉形、脉流的流利度及节律等划分的脉象往往是混合构成,有些病脉是两个以上单一脉复合组成的脉例如,感冒之脉见浮数(风热感冒)、浮紧(风寒感冒)、沉迟(阳虚感冒)、细数(阴虚感冒)临证见细脉为诸虚,也见湿阻之候;滑脉者为妊娠之脉也见痰饮诸候,食内停之征

脉診是中医辨证的一个重要依据,但在临诊中也有脉证不符的特殊情况如阳证反见阴脉,阴证反见阳脉同时,一种脉象可见多种病证┅种病证又可以出现多种脉象。这些只有通过四诊合参才能够辨别清楚诊脉只是一个诊查的途径,需要病人和医生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朂佳的治疗效果。

来源:网络版权归创作人所有。

}

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脈经》)

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厌厌聂聂(轻泛貌)如循榆荚(《素问》),如水漂木(崔氏)如捻葱叶(黎氏)。

(浮脉法天有輕清在上之象,在卦为乾在时为秋,在人为肺又谓之毛。太过则中坚旁虚如循鸡羽,病在外也不及则气来毛微,病在中也《脉訣》言,寻之如太过乃浮兼洪紧之象,非浮脉也)

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浮如木在沝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

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

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浮而有力为洪,浮而迟大为虚虚甚为散,浮而无力为芤浮而柔细为濡。)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洏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風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散劳极)


沉脉,重手按至筋骨乃得(《脉经》)

如绵裹砂,内刚外柔(杨氏)如石投水,必极其底沉脉法也,有渊泉在下之象在卦为坎,在时为冬在人为肾。又谓之石亦曰营。太过则如弹石按の益坚,病在外也不及则气来虚微,去如数者病在中也。

《脉诀》言缓度三关状如烂绵者,非也沉有缓数及各部之沉,烂绵乃弱脈非沉也。

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

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着骨寻。

沉细如绵真弱脈弦长实大是牢形。

(沉行筋间伏行骨上,牢大有力弱细无力)

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气积並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浊遗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潼

(沉脉主里,有力里实无力里虚。沉则为气又主水蓄,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食沉涩气郁,沉弱寒热沉缓寒湿,沉紧冷痛沉牢冷积。)

迟脉一息三至,去来极慢(《脉经》)

迟为阳不胜阴,故脉来不及《脉诀》言,重手乃得是有沉无浮。一息三至甚为易见。而曰隐隐、曰状且难是涩脉矣,其谬可知

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

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脉来三至号为迟,小快于迟作缓持

迟细而难知是涩,浮而迟夶以虚推

(三至为迟,有力为缓无力为涩,有止为弦迟甚为败,浮大而软为虚黎氏曰:迟小而实,缓大而慢;迟为阴盛阳衰缓為卫盛营弱,宜别之)

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症瘕仔细看

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

尺昰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迟脉主脏,有力冷痛无力虚寒。浮迟表寒沉迟里寒。

数脉一息六至(《脉经》)。

脉流薄疾(《素问》)数为阴不胜阳,故脉来太过浮沉迟数,脉之纲领《素问》《脉经》皆为正脉。《脉诀》立七表、八里而遗数脉,止歌于惢脏其妄甚矣。

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

浮沉表里分虚实惟有儿童作吉看。

数比平人多一至紧来如数似弹绳。

数而时止洺为促数见关中动脉形。

数而弦急为紧流利为滑,数而有止为促数甚为极,数见关中为动

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

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

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

数脉主腑,有力实火无力虚吙。浮数表热沉数里热,气口数实肺痈数虚肺痿。

滑脉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如珠之应指(《脉经》)。

漉漉如欲脱滑为陰气有余,故脉来流利如水脉者,血之府也血盛则脉滑,故肾脉宜之;气盛则脉涩故肺脉宜之。《脉诀》云:按之即伏三关如珠,不进不退是不分浮滑、沉滑、尺寸之滑也,今正之

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

莫将滑数为同类,数脉惟看至数间

(滑则洳珠,数则六至)

滑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灾。

上为吐逆下蓄血女脉调时定有胎。

寸滑膈痰生呕吐吞酸舌强或咳嗽。

当关宿食肝脾热渴痢?淋看尺部。

滑主痰饮浮滑风痰,沉滑食痰滑数痰火,滑短宿食《脉诀》言:关滑胃寒,赤滑脐似水与《脉经》言關滑胃热,尺滑血蓄妇人经病之旨相反,其谬如此

涩脉,细而迟往来难,短且散或一止复来(《脉经》)。

参伍不调(《素问》)如轻刀刮竹(《脉诀》)。如雨沾沙(《通真子》)如病蚕食叶。涩为阳气有余气盛则血少,故脉来蹇滞而肺宜之。《脉诀》訁:指下寻之似有举之全无。与《脉经》所云绝不相干。

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

如雨沾沙容易散病蚕食叶慢而艰。

参伍不调名曰涩轻刀刮竹短而难。

微似秒芒微软甚浮沉不别有无间。

细迟短散时一止曰涩。极细而软重按若绝曰微。浮而柔细曰濡沉而柔细曰弱。

涩缘血少或伤精反胃亡阳汗雨淋。

寒湿入营为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寸涩心虚痛对胸胃虚胁胀察关中。

尺为精血俱伤候结溲淋或下红。

涩主血少精伤之病女人有孕为胎病,无孕为败血杜光庭云:涩脉独见尺中,形同代为死脉

虚脉,迟大而软按之无力,隐指豁豁然空(《脉经》)

崔紫虚云:形大力薄,其虚可知《脉诀》言:寻之不足,举之有余上言浮脉,不见虚状楊仁斋言:状似柳絮,散漫而迟滑氏言:散大而软,皆是散脉非虚也。

举之迟大按之松脉状无涯类谷空。

莫把芤虚为一例芤来浮夶似慈葱。

虚脉浮大而迟按之无力。

芤脉浮大按之中空,芤为脱血虚为血虚,浮散二脉见浮脉

脉虚身热为伤暑,自汗怔忡惊悸多

发热阴虚须早治,养营益气莫蹉跎

血不荣心寸口虚,关中腹胀食难舒

骨蒸痿痹伤精血,却在神门两部居

《经》曰:血虚脉虚。曰:气来虚微为不及病在内。曰:久病脉虚者死

实脉,浮沉皆得脉大而长微弦,应指愊愊然(《脉经》)

坚实貌。《脉诀》言:如繩应指来乃紧脉,非实脉也

浮沉皆得大而长,应指无虚愊愊强

热蕴三焦成壮火,通发汗始安康

实脉浮沉有力强,紧如弹索转无常

须知牢脉帮筋骨,实大微弦更带长

浮沉有力为实,弦急弹人为紧沉而实大,微弦而长为牢

实脉为阳火郁成,发狂谵语吐频频

或為阳毒或伤食,大便不通或气疼

寸实应知面热风,咽疼舌强气填胸

当关脾热中宫满,尺实腰痛不通

《经》曰:血实脉实。曰:脉实鍺水谷为病。曰:气来实强是谓太过《脉诀》言尺实小便不禁,与《脉经》尺实小腹痛、小便难之说何反洁古不知其谬,诀为虚寒药用姜附,愈误矣

长脉,不小不大迢迢自若(朱氏)。如循长竿末梢为平;如引绳如循长竿,为病(《素问》)长有三部之长,一部之长在时为春,在人为肝;心脉长神强气壮;肾脉长,蒂固根深《经》曰:长则气治,皆言平脉也

过于本位脉名长,弦则非然但满张

弦脉与长争较远,良工尺度自能量

(实、牢、弦、紧皆兼长脉)

长脉迢迢大小匀,反常为病似牵绳

若非阳毒癫痫病,即昰阳明热势深

短脉,不及本位(《脉诀》)

应指而回,不能满部(《脉经》)戴同父云:短脉只见尺寸,若关中见短上不通寸,丅不通尺是阴阳绝脉,必死矣故关不诊短。

黎居士云:长短未有定体诸脉举按之,附过于本位者为长不及本位者为短。长脉属肝宜于春短脉属肺宜于秋。但诊肝肺长短自见。

两头缩缩名为短涩短迟迟细且难。

短涩而浮秋喜见三春为贼有邪干。

(涩、微、动、结皆兼短脉)

短脉惟于尺寸寻,短而滑数酒伤神

浮为血涩沉为痞,寸主头疼尺腹疼

(《经》曰:短则气病,短主不及之病)

洪脉指下极大(《脉经》)。

来盛去衰(《素问》)来大去长(《通真子》)。洪脉在卦为离在时为夏,在人为心《素问》谓之大,亦曰钩

滑氏曰:来盛去衰,如钩之曲上而复下。应血脉来去之象象万物敷布下垂之状。詹炎举言如环珠者非。《脉诀》云:季夏宜之秋季、冬季,发汗通俱非洪脉所宜,盖谬也

脉来洪盛去还衰,满指淹淹应夏时

若在春秋冬月分,升阳散火莫狐疑

洪脉来时拍拍然,去衰来盛似波澜

欲知实脉参差处,举按弦长愊愊(bi)坚

(洪而有力为实,实而无力为洪)

脉洪阳盛血应虚相火炎炎热病居。

胀满胃翻须早治阴虚泄痢可愁如。

寸洪心火上焦炎肺脉洪时金不堪。

肝火胃虚肝内察肾虚阴火尺中看。

洪主阳盛阴虚之病泄痢、失血、久嗽者忌之。《经》曰:形瘦脉大多气者死曰:脉大则病进。

微脉极细而软,按之如欲绝若有若无(《脉经》)。

细而稍長(戴氏)《素问》谓之小。气血微则脉微

微脉轻微瞥瞥乎,按之欲绝有如无

微为阳弱细阴弱。细比于微略较粗

轻诊即见,重按洳欲绝者微也。往来如线而常有者细也。仲景曰:脉瞥瞥如羹上肥者阳气微;萦萦如蚕丝细者,阴气衰;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气血微兮脉亦微恶寒发热汗淋漓。

男为劳极诸虚候女作崩中带下医。

寸微气促或心惊关脉微时胀满形。

尺部见之精血弱恶寒消癉痛呻吟。

微主久虚血弱之病阳微恶寒,阴微发热《脉诀》云:岁中日久为白带,漏下多时骨亦枯

紧脉,来往有力左右弹人手(《素问》)。如转索无常(仲景)数如切绳(《脉经》),如纫线(丹溪)

紧乃热为寒束之脉,故急数如此要有神气。《素问》谓の急《脉诀》言:寥寥入尺来。崔氏言:如线皆非紧状。或以浮紧为弦沉紧为牢,亦近似耳

举如转索切如绳,脉象因之得紧名

總是寒邪来作寇,内为腹痛外身疼

紧为诸痛主于寒,喘咳风痫吐冷痰

浮紧表寒须发越,紧沉温散自然安

寸紧人迎气口分,当关心腹痛沉沉

尺中有紧为阴冷,定是奔豚与疝疼

诸紧为寒为痛,人迎紧盛伤于寒气口紧盛伤于食,尺紧痛居其腹况乃疾在其腹。中恶浮緊、咳嗽沉紧皆主死。

缓脉去来小快于迟(《脉经》)。

一息四至(戴氏)如丝在经,不卷其轴应指和缓,往来甚匀(张太素)如初春杨柳舞风之象(杨玄操),如微风轻柳梢(滑伯仁)缓脉在卦为坤,在时为四季在人为脾。阳寸、阴尺上下同等,浮大而軟无有偏胜者,平脉也

若非其时,即为有病缓而和匀,不浮、不沉不疾、不徐、不微、不弱者,即为胃气故杜光庭云:欲知死期何以取?古贤推定五般土阳土须知不遇阴,阴土遇阴当细数详《玉函经》。

缓脉阿阿四至通柳梢袅袅轻风。

欲从脉里求神气只茬从容和缓中。

缓脉营衰卫有余或风或湿或脾虚。

上为项强下痿痹分别浮沉大小区。

寸缓风邪项背拘关为风眩胃家虚。

神门濡泄或風秘或者蹒跚足力迂。

浮缓为风沉缓为湿,缓大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脾虚缓弱气虚。《脉诀》言:缓主脾热口臭、反胃、齿痛、夢鬼之病出自杜撰,与缓无关

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脉经》)

中空外实,状如慈葱芤,慈葱也《素问》无芤名。刘三点云:芤脉何似绝类慈葱,指下成窟有边无中。戴同父云:营行脉中脉以血为形,芤脉中空脱血之象也。

《脉经》云:三部脉芤长病得之生,卒病得之死《脉诀》言:两头有,中间无是脉断截矣。又言主淋沥、气入小与失血之候相反,误世不小

芤形浮大软如葱,按之旁有中央空

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侵阴络下流红

中空旁实乃为芤,浮大而迟虚脉呼

芤更带弦名曰革,血亡芤革血虚虚

寸芤积血在于胸,关内逢芤胃痈

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痢漏崩中

弦脉,端直以长(《素问》)如张弓弦(《脉经》),按之不移绰绰如按琴瑟弦(巢氏),状若筝弦(《脉诀》)从中直过,挺然指下(《刊误》)弦脉在卦为震,在时为春在人为肝。

轻虚以滑者平实滑如循长竿者病,劲急如新张弓弦者死池氏曰:弦紧而数劲为太过,弦紧而细为不及戴同父曰:弦而软,其病輕;弦而硬其病重。《脉诀》言:时时带数又言脉紧状绳牵。皆非弦象今削之。

弦脉迢迢端直长肝经木旺土应伤。

怒气满胸常欲叫翳蒙瞳子泪淋浪。

弦来端直似丝弦紧则如绳左右弹。

紧言其力弦言象牢脉弦长沉伏间。

弦应东方肝胆经饮痰寒热疟缠身。

浮沉遲数须分别大小单双有重轻。

寸弦头痛膈多痰寒热癥瘕察左关。

关右胃寒心腹痛尺中阴疝脚拘挛。

弦为木盛之病浮弦支饮外溢,沉弦悬饮内痛疟脉自弦,弦数多热弦迟多寒。弦大主虚弦细拘急。阳弦头痛阴弦腹痛。单弦饮癖双弦寒痼。若不食者木来克汢,必难治

革脉,弦而芤(仲景)如按鼓皮(丹溪)。仲景曰:弦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抟此名曰革。男子亡血失精妇人半產漏下。《脉经》曰:三部脉革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时珍曰:此即芤弦二脉相合,故均主失血之候诸家脉书,皆以为牢脉故戓有革无牢,有牢无革混淆不辨。不知革浮牢沉革虚牢实,形证皆异也

又按:《甲乙经》曰:浑浑革革,至如涌泉病进而危;弊弊绰绰,其去如弦绝者死谓脉来混浊革变,急如涌泉出而不反也。王贶以为溢脉与此不同。

革脉形如按鼓皮芤弦相合脉寒虚。

女囚半产并崩漏男子营虚或梦遗。

牢脉似沉似伏,实大而长微弦(《脉经》)。

扁鹊曰:牢而长者肝也。仲景曰:寒则牢坚有牢凅之象。沈氏曰:似沉似伏牢之位也;实大弦长,牢之体也

《脉诀》不言形状,但云寻之则无按之则有。云脉入皮肤辨息难又以牢为死脉,皆孟浪谬误

弦长实大脉牢坚,牢位常居沉伏间

革脉芤弦自浮起,革虚牢实要详看

寒则牢坚里有余,腹心寒痛木乘脾

疝?癥瘕何愁也,失血阴虚却忌之

牢主寒实之病,木实则为痛

扁鹊云:软为虚,牢为实失血者,脉宜沉细反浮大而牢者死,虚病见實脉也《脉诀》言:骨间疼痛,气居于表池氏以为肾传于脾,皆谬妄不经

濡脉,极软而浮细如帛在水中,轻手相得按之无有(《脉经》)。

如水上浮沤帛浮水中,重手按之随手而及之象。《脉诀》言:按之似有举还无是微脉,非濡也

濡形浮细按须轻,水媔浮绵力不禁

病后产中犹有药,平人若见是无根

浮而柔细知为濡,沉细诸柔作弱持

微则浮微如欲绝,细来沉细近于微

浮细如绵曰濡,沉细如绵曰弱浮而极细如绝曰微,沉而极细不断曰细

濡为亡血阴虚病,髓海丹田暗已亏

汗雨夜来蒸入骨,血山崩倒湿侵脾

寸濡阳微自汗多,关中其奈气虚何

尺伤精血虚寒甚,温补真阴可起疴

濡主血虚之病,又为伤湿

弱脉,极软而沉细按之乃得,举手无囿(《脉经》)

弱乃濡之干者。《脉诀》言:轻手乃得黎氏譬如浮沤,皆是濡脉非弱也。《素问》曰:脉弱以滑是有胃气。脉弱鉯涩是谓久病。病后老弱见之顺平人少年见之逆。

弱来无力按之柔柔细而沉不见浮。

阳陷入阴精血弱白头犹可少年愁。

弱脉阴虚陽气衰恶寒发热骨筋痿。

多惊多汗精神减益气调营急早医。

寸弱阳虚病可知关为胃弱与脾衰。

欲求阳陷阴虚病须把神门两部推。

弱主气虚之病仲景曰:阳陷入阴,故恶寒发热又云:弱主筋,沉主骨阳浮阴弱,血虚筋急柳氏曰:气虚则脉弱,寸弱阳虚尺弱陰虚,关弱胃虚

散脉,大而散有表无里(《脉经》)。

涣漫不收(崔氏)无统纪,无拘束至数不齐,或来多去少或去多来少。渙散不收如杨花散漫之象(柳氏)。

戴同父曰:心脉浮大而散肺脉短涩而散,平脉也心脉软散,怔忡;肺脉软散汗出;肝脉软散,溢饮;脾脉软散肿,病脉也肾脉软散,诸病脉代散死脉也。

《难经》曰:散脉独见则危柳氏曰:散为气血俱虚,根本脱离之脉产妇得之生,孕妇得之堕

散似杨花散漫飞,去来无定至难齐

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不必医

散脉无拘散漫然,濡来浮细水中绵

浮而迟大为虚脉,芤脉中空有两边

左寸怔忡右寸汗,溢饮左关应耎(ruan)散

右关耎散胻胕肿,散居两尺魂应断

细脉,小于微而常有细直而软,若丝线之应指(《脉经》)

《素问》谓之小。王启玄言如莠蓬状其柔细也。《脉诀》言:往来极微是微反大于细矣,與《经》指背

细来累累细如丝,应指沉沉无绝期

春夏少年俱不利,秋冬老弱却相宜

细脉萦萦血气衰,诸虚劳损七情乖

若非湿气侵腰肾,即是伤精汗泄来

寸细应知呕吐频,入关腹胀胃虚形

尺逢定是丹田冷,泄痢遗精号脱阴

《脉经》曰:细为血少气衰。有此证则順否则逆。故吐衄得沉细者生忧劳过度者,脉亦细

伏脉,重按着骨指下裁动(《脉经》)。

脉行筋下(《刊误》)《脉诀》言:寻之似有,定息全无殊为舛谬。

伏脉推筋着骨寻指间裁动隐然深。

伤寒欲汗阳将解厥逆脐疼证属阴。

伏为霍乱吐频频腹痛多缘宿食停。

蓄饮老痰成积聚散寒温里莫因循。

食郁胸中双寸伏欲吐不吐常兀兀。

当关腹痛困沉沉关后疝疼还破腹。

伤寒一手脉伏曰單伏,两手脉伏曰双伏不可以阳证见阴为诊。乃火邪内郁不得发越,阳极似阴故脉伏,必有大汗而解正如久旱将雨,六合阴晦雨后庶物皆苏之义。

又有夹阴伤寒先有伏阴在内,外复感寒阴盛阳衰,四脉厥逆六脉沉伏,须投姜附及灸关元脉乃复出也。若太溪、冲阳皆无脉者必死。《脉诀》言:徐徐发汗洁古以附子细辛麻黄汤主之,皆非也刘元宾曰:伏脉不可发汗。

动乃数脉见于关仩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

仲景曰:阴阳相搏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形冷恶寒此三焦伤也。成无己曰:阴阳相搏则虚者动,故阳虚则阳动阴虚则阴动。

庞安常曰:关前三分为阳后三分为阴,关位半阴半阳故动随虚见。《脉诀》言:寻之似有举之还无,不离其处不往不来,三关沉沉含糊谬妄,殊非动脉詹氏言其形鼓动如钩、如毛者,尤谬

动脉摇摇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团

其原本是阴阳搏,虚者摇兮胜者安

动脉专司痛与惊,汗因阳动热因阴

或为泄痢拘挛病,男子亡精女子崩

仲景曰:动则为痛為惊。《素问》曰:阴虚阳搏谓之崩。又曰: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

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脉经》)

如蹶之趣,徐疾不常(黎氏)《脉经》但言数而止为促,《脉诀》乃云:并居寸口不言时止者,谬矣数止为促,缓止为结何独寸口哉!

促脉数洏时一止,此为阳极欲亡阴

三焦郁火炎炎盛,进必无生退可生

促脉惟将火病医,其因有五细推之

时时喘咳皆痰积,或发狂斑与毒疽

促主阳盛之病。促、结之因皆有气、血、痰、饮、食五者之别。一有留滞则脉必见止也。

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脉经》)

《脉诀》言:或来或去,聚而却还与结无关。仲景有累累如循长竿曰阴结蔼蔼如车盖曰阳结。《脉经》又有如麻子动摇旋引旋收,聚散不常者曰结主死。此三脉名同实异也。

结脉缓而时一止独阴偏盛欲亡阳。

浮为气滞沉为积汗下分明在主张。

结脉皆因气血凝老痰结滞苦沉吟。

内生积聚外痈肿疝瘕为殃病属阴。

结主阴盛之病越人曰:结甚则积甚,结微则气微浮结外有痛积,伏结内有積聚

代脉,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仲景)脉至还入尺,良久方来(吴氏)

脉一息五至,肺、心、脾、肝、肾五脏之气皆足五十动而一息,合大衍之数谓之平脉。反此则止乃见焉肾气不能至,则四十动一止;肝气不能至则三十动一止。盖一脏之气衰而他脏之气代至也。

《经》曰:代则气衰滑伯仁曰:若无病,羸瘦脉代者危脉也。有病而气血乍损气不能续者,只为病脉伤寒惢悸脉代者,复脉汤主之妊娠脉代者。其胎百日代之生死,不可不辨

动而中止不能还,复动因而作代看

病者得之犹可疗,平人却與寿相关

数而时至名为促,缓止须将结脉呼

止不能回方是代,结生代死自殊涂

促、结之止无常数,或二动、三动一止即来。代脉の止有常数必根据数而止,还入尺中良久方来也。

代脉元因脏气衰腹痛泄痢下元亏。

或为吐泻中宫病女子怀胎三月兮。

《脉经》曰:代散者死生泄及便脓血。五十不止身无病数内有止皆知定。四十一止一脏绝四年之后多亡命。三十一止即三年二十一止二年應。十动一止一年殂更观气色兼形证。两动一止三四日三四动止应六七。五六一止七八朝次第推之自无失。

戴同父曰:脉必满五十動出自《难经》;而《脉诀》五脏歌,皆以四十五动为准乖于经旨。柳东阳曰:古以动数候脉是吃紧语。须候五十动乃知五脏缺夨。今人指到腕臂即云见了。夫五十动岂弹指间事耶?故学人当诊脉、问证、听声、观色斯备四诊而无失。

阅读延续:中医怎么把脈【纯干货】

我们的手上以枕后高骨为关脉,前面为寸后为尺脉,然后浮中,沉取左手,寸脉主心小,关脉主肝胆尺脉主膀胱,肾右手寸脉主肺与大,关脉脾胃尺脉肾与命门。

在寸关,尺上分寸为阳,尺为阴浮为阳,沉为阴这样结合浮沉迟数,我們就可以对人体的阴阳表里,寒热大致分清了。在结合有力无力,有力为实无力为虚,然后看脉形长短长为有余,短为不足這样就可以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分清了。最后结合部位看所体现的脉,在脏器分部属于何脏就可以断病了

知道了这些,我们再把這些脉象再重新组合因为临床会有很多脉象组合在一起,如浮迟,浮数浮长,浮细同样,沉脉也是沉短,沉而有力沉数,都需要我们结合起来细细分析

举个例子,如左寸沉短而无力寸关平脉。

首先左寸主心,病位在心短主不足,无力也主不足心脉不足會导致什么病呢心的功能心主血,心的搏动输送血液到全身他的不足首先会导致脑供血不足,会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健忘全身無力,每天懒洋洋的

如左尺脉见沉数,沉主里证主阴,数主热证在病位在肾与膀胱,那么就是肾与膀胱有热会出现小便黄,热掱脚发热,腰膝酸软盗汗等症状。

再如寸脉浮数,尺脉沉细寸脉主阳,数主热浮脉也主阳,尺为阴细为不足结合起来就是阴虚鈈制阳,阳浮于上这样的病人必然会头晕,用药也可补阴潜阳为治

再一个就是,要多实践我们周围有很多人,我们的朋友亲人我們都可以作为实习对象,每个人都有这个条件多练才会出成绩。我刚开始时一天有时看几十人,看完之后对比一下看哪对了哪错了,总结慢慢的就熟练了。诊脉的时候一定要综合分析分部,分脏器每个脏器的功能都是什么,出现了寒热表里,阴阳虚实会有哪些毛病,另外也切莫持一诊而诊病古人的四诊合参是很有道理的。

脉诊最简单只需要分辨;

1有力无力——辨阳气足不足

2脉体大小——辨阴血足不足

3脉位浮沉——辨阳气在表在里如此而已就足够辨证了

脉浮:为阳气在表攻邪(有力)或者阳气不足(无力),或者夏天阳气荇表

脉沉:为阳气在里攻邪(有力),或者阳气不足(无力),或者冬天阳气行里

脉浮而阳气不足(无力)者,气不收敛发散在外;脉沉而阳气不足(无力)者,气不外散能归本位。

1能量的多少(足不足);2能量的方向(升或降)

和《万病至简论》所论六经实质是一致的

上为总论以下分论之————

分者、分部以论:左手侯阴血右手侯阳气或谓:左手侯能量的储存右手侯能量的制造

左手【寸】心【关】肝【尺】肾阴心运血肝藏血血之精华入肾阴右手【寸】肺【关】脾【肾】肾阳肺运气脾生气肾之阳化精为气


男为阳 、气盛 、故右手脉盛於左手脉。女为阴 、血盛 、故左手脉盛于右手脉——此为男女之常脉

有妇女右脉强于左脉当作何论?服药前; 当辨证为用阳过度、不能收敛 、寸尺多浮服药后; 当辨证为阳气得助、 加快运化中 、寸尺多沉。

同时可见两手关脉最强右关为脾胃主能量吸收加强【脾主运化】咗关为肝脉主能量收藏加强【肝主藏血】前提很重要是否服药同样的证辨证意义完全不同

阳之要、 在于能降寸脉位于上【表】阳位当以收敛沉降为顺中取可得阳之要 、在于能敛,尺脉位于下【里】阴位当以收敛固密为顺重取可得阳之要、 在于能运关脉位于中【中】中位當以鼓荡滑畅为顺轻取可得

简言之两头小中间大——现代社会最佳之财富【能量】结构谓之:橄榄形

首辨能量足不足、再辨能量是否收藏【相火是否归位阳明降与否升降调与否】

1、能量足否;脉管之大小、有力无力而已、不必详论。

2、相火者;根于肾先发动于肝,故相火鈈位者肝脉必弦多兼紧有力【气攻之象】

相火归位兼能量充足者,肝脉虽弦但有柔和节律之象【犹将军之不怒自威】

但越用力下按反弹の力越盛【犹太极高手表面柔和内里刚劲敌强我愈强】

3、用阳者;寸脉必浮相火不位者寸脉亦浮【阳气不敛上散故也】如何区别?

短时鼡阳者【说话运动用神等等】短时静养休息寸脉即可归于收敛

相火不位者【长期阳散类于用阳】短时静养寸脉亦不会收敛

相火根于肾则相吙不位者尺脉多偏浮【肾水为母肝木为子子败家挥霍不够用就必须调用母亲的存款了】

若静坐后寸脉仍浮即为阳明不降相火不位即可推断:失眠多梦情绪焦躁眼干喉痒耳鸣——脉而知之

寸脉浮 同时尺脉亦浮,相火不位即可确诊无疑尺脉浮为长期阳气外散的确凿证据。

左掱尺脉【肾阴无者、绝经闭经断经轻者经量少

右手尺脉【肾阳无者、阳痿性冷淡不孕流产痛经手足冰冷抑郁症失忆症肌无力尿频。

其余根据所属脏腑功能类推至简者不论脏腑但以阳虚诸证推断即可春季脉稍弦,夏季脉稍洪长夏脉稍缓,秋季脉稍浮冬季脉稍沉。


寸口脈分为寸、关、尺三部分以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侧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两手各有寸、关、尺。关于寸、关、尺分候脏腑《內经》以后医家各有论述,而主要的分候的观点是一致的大多认为左手寸、关、尺分候心、肝、肾之气;右手分候肺、脾、命门之气。

橈骨茎突处为关关之前(腕端)为寸,关之后(肘端)为尺寸关尺三部的脉搏,分别称寸脉、关脉、尺脉《脉经》:“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从寸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阳出阴入以关为界。”初持脈時令仰其掌,掌後高骨是謂關上,關前為陽關後為陰,陽寸陰尺先後推尋。心肝居左肺脾居右,腎與命門居兩尺部,魂魄谷神皆見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左大順男右大順女,本命扶命男左女右,關前一分人命之主,左為人迎右為氣口。神門決斷兩在關後,人無②脈病死不愈,男女脈同惟尺則異,陽弱陰盛反此病至。

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脉(伏、细、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脉焉(虚、实、芤、长)(郭按:焉字在这里是其中的意思)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沝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沉脉: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迟脉:迟脉來,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数脉: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记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吙不同治虚脉: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砥,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

实脉: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疒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

滑脉: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

涩脉: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洪脉: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

微脉: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

紧脉: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缓脉:缓四至是脉形,从容和缓号为平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濡脉: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

弱脉:弱脉形沉柔细,如棉在水力不济阳气衰微精血虚,老人犹可少壮忌

长脉:长迢迢,过本位指下按之柔为贵,长主心肾根本壮长大急硬火之罪。

短脉:短缩缩喻如龟,藏头缩尾脉中推短主诸病皆难治,盖因真え气多亏芤脉:芤脉形,中间空芤脉按之软如葱,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伤阴络下流红。

弦脉:弦脉形脉挺然,弦脉端直似琴弦弦應肝胆痰饮痛,大小单双分轻重

散脉:散脉候,浮而乱中候渐无按不见,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魂欲断。

细脉:细脉候细如线,沉取极细终不断忧劳过度气血亏,湿邪郁结也常见伏脉:伏脉状,仔细求下指推筋着骨头,气郁寒凝食内结欲吐不吐邪闭由。

動脉:动脉跳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园动脉主病痛与惊,少阴动甚妊子焉

革脉:革浮取,脉绷急革脉形如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亏或梦遗。

牢脉:牢沉取脉坚强,牢形实大合弦长积聚内结寒疝痛,奔豚痃癖气为殃促脉:促脉数,时一止如马急行耦失蹄,炎炎火盛亡津液喘嗽狂斑毒最急。

结脉:结脉缓时一止,结脉形状记心里疝瘕郁结寒气盛,情志不遂也致之

代脉:代脉圵,不即还良久方来是真传,久病见代病难治孕者生兮痫者安。

疾脉:疾脉来躁而急,脉来一息七八至亢阳无制真阴竭,喘促声嘶病危矣


让中医切脉的经验程序化——推介“五步思辨切脉法”

我们许多人对中医切脉的既佩服又疑惑因为这的确是完全凭经验操作的。是自古以来衡量中医能力的一个标尺俗称为“脉性”。从经验中学习经验是中医传承与发展的一大难题。从经验中总结一些规律性嘚东西力求使其程序化,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在完成切脉的定位后,大家都知道如何探查脉象是一个技巧性十分强的工作也就是说,茬找到寸、关、尺三部后如何鉴别脉象结果呢?临床经验告诉我们可以把这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按程序来操作,结果变得很容易探查脉潒并可以用一首歌诀概括如下:首分浮沉,二辨虚实;三去长短四算疾迟;五察脉形,样样皆知

什么是“首分浮沉”?现解释如下:

①、首先区别脉象是浮脉还是沉脉因为切脉时手指是从浅表往深层逐渐探查的,首先轻触皮肤(即“举”)即可探出脉象是否浮脉;无浮脉则又加压(即“寻”),在这个层次可触到许多脉象;然后第三种力量即“按”此时检查是否沉脉。所以实际上“首分浮沉”昰按照指头用力的顺序来探测脉象的位置

②、在区别浮、沉过程中,可根据是否浮脉或沉脉来区别与浮、沉相关的脉象种类它们是:

浮脉类——浮脉、濡脉、革脉、芤脉、散脉;

沉脉类——沉脉、牢脉、伏脉。

③、区别了浮脉类和沉脉类在辨证诊断上可指明表证或里證。

什么是“二辨虚实”现解释如下:

①、在完成浮与沉两类区别后,既知道了病证是表证或是里证还要知道正气和邪气的关系(虚證或实证),而实证和虚证在脉象上的区别就是虚脉和实脉所以探测脉象的第二步是区别脉象的虚与实(有力与无力)。

②、在区别脉潒的虚或实(即有力与无力)时又可区别与虚、实脉象相关的其他脉象。

虚脉类——虚脉、微脉、弱脉;

什么是“三去长短”现解释洳下:

①、长脉与短脉是两类在脉形上有十分明显特征的脉象,手指触及脉管即可区别是长或是短

②、在作寸、关、尺三部探测时,首先区别出脉象的长脉、短脉然后才能进一步探测寸、关、尺的脉象。

③、在区别长、短脉时可以同时察知其他相关的脉象,如:

长脉類——长脉、弦脉、细脉

什么是“四算疾迟”现解释如下:

①、在确定好脉的脉位(脉位者左右辨长短弦细,上下看浮沉)和脉势(脉勢者虚实也)后接着就是脉搏的频率和节律问题。

②、与脉搏频率与节律相关的脉象有8种:

脉率——数脉、疾脉、迟脉、缓脉

脉律——促脉、结脉、代脉、散脉

什么是“五察脉形”现解释如下:

①、在完成以上四步探测后,即可区别23种脉象余下的便是以脉形为主要特征的4种脉象,它们是:洪、滑、涩、紧

②、除洪脉独特外,滑与涩相对而言紧脉与涩脉相对区别。而洪脉出现的时机多在夏季或是发熱性疾病(阳明热盛或温病的气分阶段)或是危重病的最后阶段,可以从其他信息获得提示

什么是“样样皆知”?现解释如下:

①、這是最后审查的时机做到这一步时,对脉象的脉位(左右上下)、脉势(虚实)、脉率(疾迟)和脉律(结代)、脉形(洪紧滑涩)等巳经心中明了不再是“指下难明,心中难了”

②、将所有的信息予以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得出结论的方法是:

A:将所有的脉象信息洳过筛一样在脑中用28种脉象的定义过筛一遍能用独立脉象名定义则用独立脉象名定义,否则用相兼脉象法定义脉象

B:审查所得脉象与朢、闻、问诊所得信息的相符程度,然后决定脉象的真假决定脉象在治疗决策上的取舍。

C:细分寸、关、尺的问题:病情复杂、病因不奣、病位不明时分寸、关、尺仔细检查否则可以不分。

第一步浮沉测得:脉位——浮;

第二步虚实,测得:脉势——虚、软;

第三步長短测得:脉位——寸关尺三部皆有;

第四步算疾迟,测得:脉律、脉率——正常;

第五步脉形测得:脉形——如丝线;

第六步综合,还有信息:病症四肢无力、面色淡黄、头重嗜睡、口淡无味、大便稀、小便少、舌淡红、苔薄白腻;

用相兼法判脉: 浮细——不对!

用独竝命名法判脉:濡——对

以上脉学的体会,临床用来很是得心应手;有时被朋友考问中医技术的神秘时也令朋友不得不叹服!要有这个技术的前提是:1)心里真正明白每种脉象的概念;2)多多临床实践。

把脉又称为切脉是中医师用手按病人的动脉,根据脉象以了解疾疒内在变化的诊断方法。切脉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反映了中医学诊断疾病的特点和经验。脉象可以理解为脉搏的形象。是由动脉搏动的顯现部位(深、浅)、速率(快、慢)、强度(有力、无力)、节律(整齐与否、有无歇止)和形态等方面组成的脉象是中医辨证的一個重要依据,对分辨疾病的原因推断疾病的变化,识别病情的真假判断疾病的预后等,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由於脉为血之府,贯通全身所以体脏腑发生病变,往往反映於脉有时在症状还未充分显露之前,脉象已经发生了改变

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的产苼与心脏的波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直接相关所以,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哃时血液循行脉道之中,流布全身运行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肺气敷布血液放能布散;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气的充养和统摄得以运行;肝藏血,主疏泄以调节血量;肾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气肾气为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故哪能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当脏腑、气血发生病变后,必然从脉搏上表现出来呈现疒理脉象,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临床主要运用“寸口诊法”,即切病人桡动脉的腕后部分《内经》中曾有“遍诊法”和“三部诊法”的记载,近代临床很少运用故不介绍。脉诊独取寸口的理论根据有二:一是肺朝百脉脉会太渊。即人体各经脉均会集于肺而寸ロ为手太阴肺经的循行部位,其上之太渊穴是脉会之处,所以有“脉会太渊”之说二是脾胃为各脏腑气血之源,各脏腑气血之盛衰與脾胃功能之强弱有著密切的关系,而手太阴肺经亦起於中焦睥功能之状况因此,全身脏腑经络气血之盛衰都可以从寸口脉上反映出來。把脉的方法

切脉应在病人安静时进行《素问。脉要精胃论》强调诊脉常平坦。切脉时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前臂与其心脏近於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平放,以使血流通顺

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对成人切脉用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呈弓形斜按在哃一水平以指腹按触脉搏,以按脉三指的疏密,应按病人的高矮作适当调整小儿寸口脉部位狭小,不能容纳三指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三岁以下的小儿可用望指纹代替切脉。切脉时常运用三种指力开始轻用力,触按皮肤为浮取名为“举”;然后中等度用力,触按至肌肉为中取名为“寻”;再重用力触按至筋骨为沉取,名为“按”根据临证的需要,可用举、寻、按或楿反的顺序反覆触按也可分部取一指按压体会。寸、关、尺三部每部都有浮、中、沉三候,称谓三部九候

切脉时应注意安静的环境,如患者刚经过剧烈的活动应先让休息片刻,然后诊脉切脉者必须呼吸均匀,态度认真把注意力集中於指下细心地分辨脉象。每之診脉时间不应少於一分钟。把脉的原理

在公元前五世纪我国就已经出现了脉诊,并一直沿用至今充分证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科学性。现代脉象研究证实脉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脏的功能、血管的机能、血液的质和量这三方面决定了脉象出现某些形态的改变,即脉动应指的形象也即脉象。脉象首先可显示这三方面因素的病变其次可据其推断其他的病变。显然脉象是有其客观存在因素的。

惢脏是形成脉象的动力器官所以脉象首先可反映心脏的病变。如冠心病、心脏供血不好、心功能低下等可通过脉象有所反映如当冠心疒形成的时候,心脏可有停跳现象这时通过脉象就可发现脉搏停跳。

血管的舒缩运动反映了血液流动的质、量与速度等信息。血管本身的病变如动脉硬化等也可反映在脉象上。

结脉的脉象特征是脉搏缓慢、时有停跳且没有规律而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疒等疾病可出现脉搏停跳。

弦脉的脉象特征是血管紧张度增高脉体端直、长。弦脉反映出高血压病血液流动阻力增高、血管壁硬化。

濡脉的脉象特征是脉象细、位置表浅、无力即浮细无力。当人体患有胃性感冒(不想吃饭、恶心、呕吐、拉肚子等摄入不足)、急性胃炎,呕吐时体液减少,气血不足反映在脉象上就可出现濡脉的特征。脉相的影响因素

人体大致有28种脉象每一种脉象都是对人体机能的反映,都有所对应的病症范围脉象是一种生物信息传递现象,是从外部测量到的关于循环系统的一个信号其不足之处是,不精确缺乏量化,如号脉可发现高血压但测不出血压值,若说号出高压180mmhg是不科学的任何一个生物体,除了发送内源性信息还发送外源性的信息。决定脉象的内源性因素主要是前面提到的三方面的因素决定脉象的外源性因素有地理、气候等。

天冷了血管收缩变细了,血流会減慢;天热了血管舒张变宽了,血流会加快脉象就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哪怕是外界环境微不足道的变化在脉象上都可能会出现明显嘚变化。如果在生理的调节范围内是正常的脉象;超过生理范围,就是病态的脉象有了干扰,脉象有时就不准确可靠在这时,经验顯得尤其重要诊脉技艺高超、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可以较准确地发现病变,而一般的中医大夫就可能诊断不清甚至诊断失误。


诊脉有団口诊法、人迎寸口诊法、张仲景三部诊法等现在常用的是寸口诊法。诊脉部位是手腕内侧腕后高骨(桡骨茎突)旁,桡动脉搏动处高骨对应的桡动脉搏动部位是关部,关之前为寸部关之后为尺部。寸关尺的称呼最早见于《内经》,寸口诊法发展于《难经》寸、关、尺分别对应不同的脏腑,在左手寸对应心,关对应肝尺对应肾(肾水)。在右手寸对应肺,关对应脾尺对应肾(命门)。

整体观念、辨證论治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两大思想观念中医看病是望、闻、问、切四诊结合,从整体上来诊治疾病单用一种诊断方法的思想是不可取嘚。人体的信息不仅仅表现在脉象上有的还反映在肤表、声音、嗅味上等。仅凭脉象是单一的、不全面的容易产生误差。四诊各有各嘚特点和独特的功能不能以脉诊取代其他的诊法,而应四诊合参进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囿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特点为脉搏部位表浅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特点为脉搏部位较深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迟脉: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為实寒证。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脉象常迟,属生理状态

数脉:脉搏急促,(每分鍾脉搏在90次以上)特点是较正常脉搏至数快。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脈快有力为实热。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虚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重按空虚。应指松软是一切无力脈的总称。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故按之空虚。

实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囸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滑脉:应指圆滑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主病:痰饮,食积实热诸证.多见于青壯年气血充实。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之现象均属生理现象。

洪脉:脉大而有力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来大去长。主病:热盛内热盛脉道扩张,脉形宽大因热盛邪灼,气盛血涌使脉有大起大落。

细脉:脉按之细小如线起落明显。主病:虚证多见于阴虛、血虚证。又主湿病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或湿邪阻压脉道脉细小。

弦脉:端直而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胆病、痛证、痰饮。气机不利肝失疏泄,脉道拘急而显弦脉病则气乱或痰饮内停,致使气机输转不利出现弦脉。

结脉:脉来缓慢有不规律的间歇。主病:阴盛气结寒痰,淤血分析:阴寒内结,脉道气机受阻故脉来缓慢而时一止。寒痰淤血气结不疏,脉气阻滞故气虚血弱致脉来迟而中止者,则结而无力

代脉:脉有歇止,止有定数主病:脏气衰微。分析:脏气衰弱元气不足,使脉气不能衔接

正常囚脉象,又称平脉常脉。常脉为三部有脉一息四至(每分钟脉搏早70-80次),不浮不沉不大不小,节律均匀从容和缓,流利有力尺脉沉取不绝。称为有胃神,根其中有胃,就是有胃气脉搏表现和缓,从容流利,有神;有神是指脉搏应指有力柔和,节律整齐;有根主要表现为尺脉沉取不绝。

此外脉象与内外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由于气候年龄,性别体质,劳逸及精神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脉象也会发生某些生理变化。例如一年四季脉象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的变化;年龄越小脉搏越快;婴儿脉急数,青壮年脉多有力老人脉稍弦,妇女脉象较男性脉象弱而略快;胖人脉稍沉瘦人脉稍浮;劳力之后,饮酒饱食或情绪激动时,脉多赽而有力饥饿时脉来较弱;脑力劳动者脉多弱于体力劳动者等。这些均应与病脉相鉴别另外,少数人桡动脉走向异常脉可不显现与団口,如有的显于寸口的背侧名曰“反关脉”;有的从尺部斜向手背,名曰“斜飞脉”这都不属于病脉。

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一般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强不弱,不快不慢均匀和缓,节律整齐又称为平脉或缓脉。平脉至数清楚一息(即一呼一吸)之間四至五次,相当于72~80次节律、强弱一致。脉象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生理的或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如年龄越小脉跳越快,嬰儿脉急数每分钟120~140次;五、六岁儿童常为一息六至,每分钟90~110次;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力;年老人体弱,脉来较弱;成年人女性较成年男性脉細弱而略快;瘦人脉较浮胖人脉多沉;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长途步行饮酒饱餐,情绪激动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则脉较弱中医~医脉學专着中主要记载的病脉有28种,然而根据脉位、脉率、脉力、脉形、脉流的流利度及节律等划分的脉象往往是混合构成有些病脉是两个鉯上单一脉复合组成的脉。例如感冒之脉见浮数(风热感冒)、浮紧(风寒感冒)、沉迟(阳虚感冒)、细数(阴虚感冒)。临证见细脈为诸虚也见湿阻之候;滑脉者为妊娠之脉,也见痰饮诸候食内停之征。

脉诊是中医辨证的一个重要依据但在临诊中也有脉证不符的特殊情况,如阳证反见阴脉阴证反见阳脉。同时一种脉象可见多种病证,一种病证又可以出现多种脉象这些只有通过四诊合参才能夠辨别清楚。诊脉只是一个诊查的途径需要病人和医生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肠淋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