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冠易服什么冠服的意思是什么

中国的服饰文化历史悠久在封建社会时期不仅是人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还是统治者的一种政治工具使人恪守本份,不得僭越因此,每逢改朝换代新任国君都会對服饰进行变更,这也是古代帝王的为政之道每当中国进行改朝换代时,新任的统治者都要对服装进行更替特别是在清朝替代明朝时期,因其统治阶层不是同一民族所以服装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立足清朝初期的“十从十不从”查阅...  

      • (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论文(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同或者相近的论文)

      同项目论文(和本文同属于一个基金项目成果的论文)

    您可以为文献添加知識标签方便您在书案中进行分类、查找、关联

}

[摘要]易服令是明末清初时期满清頒布的一项法令和剃发令同步,统称为剃发易服满清政府在入关前后颁布了一系列 "薙发易服 "政策,强迫汉人改变其发式、衣着强制性地改变汉人固有的风俗习惯和民族观念。对于这一政策的

  易服令是明末清初时期满清颁布的一项法令和剃发令同步,统称为剃发噫服满清政府在入关前后颁布了一系列"薙发易服"政策,强迫汉人改变其发式、衣着强制性地改变汉人固有的风俗习惯和民族观念。对於这一政策的施行清廷固有其多方面的原因考虑,但为了满足其利益却使广大汉族人民饱受文化习俗的民族压迫,从而引起社会各阶層各种形式的反抗

  汉人的服装汉服以交领、右衽、无扣等为主要特色,满装的主要特点是立领、对襟、盘扣等在入关之前,满族統治者在关外已然推行“剃发易服”政策对被征服的汉人一律强令改变发式、更换服装,投降的明朝将士也必须剃发易服作为臣服的標志。

  清军于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入关时曾颁发“剃发令”因引起汉人的不满和反抗,于是公开废除此令1645年清兵进军江南后,汉臣孙の獬受到其他汉大臣的排挤恼羞成怒之下向摄政王多尔衮提出重新颁发“剃发令”。于是1645年6月15日多尔衮下令再次颁发“剃发令”,规萣:“全国官民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隶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发。”其执行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茬发布剃发令的同时还颁布了“易服令”, 1645年7月9日清廷颁布“易服令”规定“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汉族人民为保護世代相承的文物衣冠进行了此起彼伏的斗争。清朝统治者对此进行了暴力镇压例如1645年发生的嘉定三屠事件即与“剃发易服”有关。此起彼伏的斗争历经37年之久最终结果是满族封建统治者取得胜利,汉族大部分生者都剃发结辫改穿满族衣冠;坚持不愿改换衣冠者要么被殺,要么逃到海外要么遁入空门,带发修行

转载请注明918120健康网链接,谢谢合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冠服的意思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