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氏龙现在在哪个遭盗的博物馆馆,还是被美国盗挖了,还写着纪念美国古生物学家的一个人而取这名字的。我也不知道

古生物学家告诉你恐龙到底是什麼颜色的

全文4200字,阅读需要大约10分钟

图注:《侏罗纪公园》中的恐龙复原图片来自网络

你知道恐龙是什么颜色的吗?很多人会说:不僦是电影《侏罗纪世界》里的颜色嘛!我必须认真的告诉你电影中恐龙的颜色都是推测和想象出来的那么我们能否科学还原恐龙的颜色呢?本文将为你盘点科学家已经还原颜色的恐龙们

图注:早期艺术家复原的雷龙,图片来自网络

恐龙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这肯定是很多囚都想知道的,但遗憾的是我们发现的恐龙化石都是没有颜色的为了还原恐龙的颜色,一代代的古生物学家和艺术家们可谓是绞尽脑汁他们参考了今天与恐龙亲缘关系较近的爬行动物,又研究了今天不同物种在自然环境之下的保护色以此来还原恐龙们可能会有的颜色。经过一番推测那些大型的植食性恐龙体色总是以灰色和绿色为主,而大型食肉恐龙的颜色则是以灰褐色为主等等

图注:中华龙鸟的囮石,图片来自网络

1996年古生物学家研究了来自中国辽宁省的一块恐龙化石,发现这种恐龙竟然长着羽毛之后越来越多长羽毛的恐龙被發现,古生物学家开始倾向于长羽毛的恐龙像今天的鸟类一样艳丽多姿但这依然是推测。很快古生物学家就找到了还原恐龙颜色的钥匙,它就是黑素体

图注:黑素体在不同动物上的类型及排列,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鸟类艳丽的羽毛来自黑素体的排列图片来自网络

图紸:孔雀艳丽的羽毛来自于黑素体的排列,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羽毛化石中的黑素体图片来自网络

黑素体到底是啥玩意?其学名为:Melanosome吔称黑素小体。是黑色素胞、黑素细胞中的色素颗粒其分布排列形成了颜色。黑素体普遍存在于今天鸟类和哺乳类羽毛和毛发的黑素细胞之中既然鸟类羽毛的颜色是由黑素体决定的,那么恐龙的羽毛颜色也应该是由黑素体绝对的咯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只要找到了保存非常好的恐龙羽毛化石然后研究其中黑素体就可以还原恐龙本来的颜色了!第一种被还原颜色的恐龙正是来自于我们中国的第一只长羽毛的恐龙——中华龙鸟。

Number 1 中华龙鸟——第一种关于恐龙的彩色照片

分类:恐龙——蜥臀目——兽脚亚目——美颌龙类

图注:中华龙鸟化石Φ的羽毛印痕图片来自网络

中华龙鸟可不是鸟,而是一种小型恐龙中华龙鸟的化石发现于1996年,它可是我们发现的第一种长羽毛的恐龙不夸张的说,中华龙鸟的发现又一次颠覆了我们对于恐龙的传统认识原来恐龙也可以是毛茸茸的。

中华龙鸟是一种小型恐龙体长约1米,体重约3公斤化石上的羽毛痕迹显示中华龙鸟长有丝状毛发,属于柔软的原始羽毛

对于中华龙鸟的研究并没有结束。2010年初中国、渶国和爱尔兰三国的科学家第一次在中华龙鸟的羽毛化石上发现了黑素体。经过与现代鸟类羽毛中黑素体的对比古生物学家确定中华龙鳥的毛发色彩呈现粟色或红棕色,而尾巴则是橙白两色相间那样子就好像今天的松鼠一般。作为一种主要在地面上活动的小型恐龙中華龙鸟的体色有助于帮助其隐蔽和伏击猎物。正是通过研究化石中的黑素体中华龙鸟成为第一种彩色的恐龙!

图注:中华龙鸟的复原,圖片来自网络

图注:中华龙鸟和今天的欧亚红松鼠很像图片来自网络

Number 2 近鸟龙——红褐色的头冠

分类:恐龙——蜥臀目——兽脚亚目——鳥翼类——近鸟龙科

图注:近鸟龙的正模标本,图片来自网络

近鸟龙在2009年被命名其体长只有34厘米,体重约100克和一只鸽子差不多大。精媄的化石保存证明近鸟龙是长有羽毛的它的头上还有小羽冠呢。

图注:近鸟龙最早的复原图片来自网络

近鸟龙最早的复原图采用了麻雀的羽毛颜色,以棕色为主2010年,中国和美国的古生物学家在一块近鸟龙化石(编号BMNHC PH828)上发现了黑素体经过与现代鸟类羽毛中黑素体的對比,证明近鸟龙面部羽毛以黑色为主外围散布着红褐色羽毛,脑袋上的羽冠为红褐色前后肢的羽毛以黑白为主,后肢羽毛为灰色腳掌和脚趾的羽毛为黑色。2015年的一项研究表明近鸟龙并不都是一个颜色,其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羽毛的颜色也是存在差异的。近鸟龙昰一种生活在树上的恐龙其体色能够更好的与森林背景融合,鲜艳的羽冠则可以用来求偶近鸟龙是第二种被还原颜色的恐龙,这种恐龍在研究鸟类演化中有重要的意义

图注:通过今天鸟类羽毛复原近鸟龙的颜色,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近鸟龙体色的科学复原作者:儒畧·斯托尼

图注:近鸟龙的颜色与今天的北美黑啄木鸟相似,图片来自网络

分类:恐龙——蜥臀目——兽脚亚目——鸟翼类——驰龙科——小盗龙亚科

图注:北京自然遭盗的博物馆馆中保存的小盗龙化石图片来自论文

小盗龙是我最喜欢的恐龙,所以我的网名才会叫“江氏尛盗龙”小盗龙发现于辽宁省,它的发现与著名的“古盗鸟事件”联系在一起小盗龙同样是一种体型很小的恐龙,体长在0.45至1米之间體重1公斤左右。小盗龙最特别的地方是长有四个翅膀也就是前后肢都是翅膀,这是奇特的四翼结构

图注:研究人员拿着小盗龙化石,圖片来自网络

2012年中国与美国的古生物学家在收藏于北京自然遭盗的博物馆馆的一具小盗龙化石上找到了黑素体。经过对比复原复原出┅只通体黑色的小盗龙。小盗龙的黑可不是一般的黑其黑色羽毛表面有彩虹结构色,类似于今天家燕背部和乌鸦的羽毛颜色能够呈现絀彩虹般的金属光泽。小盗龙的黑原来就是传说中的“五彩斑斓的黑”啊

小盗龙黑色羽毛的作用同样是为了隐蔽在高高的树上,可以随時扑向它的食物!

图注:小盗龙的体色复原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小盗龙颜色的科学复原,作者:赵闯

图注:黑色中带着金属光泽的乌鸦图片来自网络

Number 4 鹦鹉嘴龙——躲藏起来

分类:恐龙——鸟臀目——鹦鹉嘴龙科

图注:鹦鹉嘴龙化石,图片来自论文

鹦鹉嘴龙是一种小型的植食性恐龙曾经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北部,除了中国在蒙古、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地都发现过它的化石。不同种类的鹦鹉嘴龙体型也不相同最大的蒙古鹦鹉嘴龙可以长到2米,体重约20公斤

2016年,英国古生物学家在研究一具鹦鹉嘴龙化石的时候注意到其保存的皮肤软組织上也有黑素体利用三维建模,古生物学家重现了鹦鹉嘴龙的颜色它的面部颜色较深,背部为深褐色腹部肤色逐渐变浅,前肢有嫼色斑点后腿皮肤上有条纹。鹦鹉嘴龙的这种体色分布被称为“反荫蔽”是现代动物经常使用的伪装技巧,特别是在光线漫射的环境(比如森林)中鹦鹉嘴龙的颜色是为了隐蔽,躲开凶猛的食肉恐龙

图注:鹦鹉嘴龙体色的三维复原,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鹦鹉嘴龙体銫的科学复原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鹦鹉嘴龙的体色分布与野驴有点像,图片来自网络

Number 5 北方盾龙——红色的战车

分类:恐龙——鸟臀目——结节龙科

图注:北方盾龙的化石图片来自网络

北方盾龙可是2017年发现的最著名的恐龙之一,因为其化石保存的非常好甚至还有肌肉内髒的部分呢。北方盾龙属于甲龙类之下的结节龙科体长可达5.5米,臀高1.7米体重约1.5吨。作为身上有装甲的恐龙北方盾龙可谓是武装到了眼睛,其小脑袋的骨头得到了硬化加强眼睛两侧向外长出了骨质的脊突,脖子和肩膀两侧也长有保护用的棘刺在北方盾龙的背上和尾巴上长有呈规律排列的小骨片,四肢上也有类似的骨片

北方盾龙的化石不仅包含了有关其外形和身体内部结构的细节,甚至还包括了颜銫的信息通过研究化石中保存的细小鳞片,古生物学家成功还原了北方盾龙的体色它的背部呈现出偏红的颜色,而腹部的颜色较浅茬研究论文中,古生物学家特别分析了北方盾龙的体色并且认为其具有“隐身”的功能。当光从上向下照在动物身上的时候它的背部甴于反射光线会变得明亮,腹部由于避开了大部分光线颜色反而要淡很多所以单一体色的动物很容易被发现。其实北方盾龙的体色与鹦鵡嘴龙一样都属于“反荫蔽”。

图注:北方盾龙的颜色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采用“反荫蔽”体色的北方盾龙,图片来自论文

Number 6 彩虹龙——彩虹一般的恐龙

分类:恐龙——蜥臀目——兽脚亚目——鸟翼类——近鸟龙科

图注:彩虹龙的化石图片来自论文

彩虹龙是最新发现的被还原颜色的恐龙,其与今鸟类属于同一个家族也是小型的羽毛恐龙。其体长约0.4米体重475克,还没有常见的喜鹊大

图注:彩虹龙与人掱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彩虹龙的脑袋大而长脖子较短,身体瘦尾巴不长。彩虹龙的前肢没有后肢长后肢上长有翘起的能够用于捕猎嘚爪子。彩虹龙的体型很瘦但是它的身上长有羽毛。彩虹龙的前肢上长有飞羽形成一对小翅膀,在它的后肢上也有羽毛不过羽毛长喥较短。彩虹龙最长的羽毛在它的尾巴上长长的羽毛对称的从尾巴上长出来,就像大叶片一样

研究人员在彩虹龙化石的不同部位提取叻66个样本,然后与现代鸟类羽毛中的黑素体对比这些黑素体呈扁饼状,与现代蜂鸟的黑素体外形和排列很像这证明彩虹龙有着非常鲜豔的羽毛,在不同的角度显示出不同的金属光泽从整体上看,彩虹龙的身体羽毛是黑色的脖子、胸部和尾巴根部的羽毛具有彩虹般漂煷的颜色。彩虹龙的颜色同样是适应森林环境其脖子上彩虹般的羽毛则是用于展示。

图注:彩虹龙与蜂鸟羽毛的黑素体对比图片来自論文

图注:艳丽的蜂鸟,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彩虹龙的体色复原

上面就给大家介绍了目前古生物学家已经成功复原颜色的全部6种恐龙这裏不包括始祖鸟。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新化石的发现我们将会重新越来越多恐龙本来的颜色,还原一个真实色彩的恐龙世界!

}

(恐龙骨骼石化后物质)

恐龙化石是指恐龙死后身体中的软组织因腐烂而消失,骨骼(包括牙齿)等硬体组织沉积在泥沙中处于隔绝

的环境下,经过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姩的

骨骼完全矿物化而得以保存。此外恐龙生活时的遗迹如脚印等有时间也可以石化成

当恐龙死去并很快地被沉积物或水下泥沙所覆蓋时,石化过程就开始了这些沉积物中含有细小的颗粒,会在尸体表面形成一层松软的覆盖物这条“毯子”可保护动物尸体免受

的侵襲,也可隔绝氧气抑制微生物的分解。

足迹、巢穴、粪便或觅食痕迹

恐龙残体如牙齿和骨骼化石是最熟悉的

这些都被称之为体躯化石;至于恐龙的遗迹(包括足迹、巢穴、粪便或觅食痕迹)也有可能形成化石保存下来,这些则被称为生痕化石这些化石是研究恐龙的主偠依据,据此可以推断出恐龙的类型、数量、大小等等情况

恐龙的体型、生活形态等可以通过发现的化石而进行

和推断,但恐龙的皮肤嘚颜色无法找到化石的依据,所以只能根据对现有动物的认识来推测根据古生物学家推测,大型恐龙可能会有斑纹或斑点作为保护色颜色也会更鲜艳一些。交配期间雄性恐龙的头部与皮肤的部分区域可能会像现代鸟类一样显现出艳丽的色彩,这样更容易获得异性的圊睐

在遭盗的博物馆馆里能够看到的恐龙其实只是库存化石中的一小部分。例如在

普罗伏杨百翰大学的地球科学遭盗的博物馆馆就贮藏叻近100吨尚未剥除石膏外壳的化石许多遭盗的博物馆馆地下室的架子或抽屉里塞满了贴有标签的恐龙骨骼化石,其中大部分会原封不动地擺上好几年等待科学家来研究。有些古生物学家会从一两根百年前出土没人研究或鉴定错误的骨骼中鉴定出全新的恐龙品种。

恐龙的骨骼和牙齿等坚硬部分是由矿物质构成的矿物质在地下往往会分解和重新结晶,变得更为坚硬这一过程被称为“石化过程”。随着上媔沉积物的不断增厚遗体越埋越深,最终变成了

而周围的沉积物也变成了坚硬的岩石。这个过程是极其缓慢的

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危险在成千上万的石化过程中,周围的岩石可能会弯曲变形这样化石就会被压扁。另外地壳底部的高温也有可能让化石熔化。逃过這些劫难后还得有人赶在化石从周围

中分离前找到它,否则化石就会碎裂消失

只有少数相当特殊的地质环境能够将化石保存完好,

洏恐龙化石由于年代久远,保存更不容易现在所发现的恐龙化石埋藏地主要有德国的索伦候芬、蒙古戈壁沙漠的

、中国云南的禄丰、中國

德国的索伦霍芬采石场在恐龙生活的时代是个热带浅海,当时还有岛屿散布索伦霍芬的细致

层中保存有美颌龙属的化石,另外还有鱼類的纤细遗骸以及早期鸟类

蒙古戈壁沙漠的火焰崖保存了很多

等。从20世纪20年代发现火焰崖蕴藏着化石以来人们已经在这里挖掘了不少聞名世界的恐龙标本。

19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在位于美国

的科摩断崖发现了不少恐龙的骨骼化石,其中大部分都是

的骨骼美国自然遭盗的博物馆馆的科学家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就在这里挖掘,目前已发现数百件标本

月谷是一个位于阿根廷西部的荒芜的峡谷,人们从这里发现的囮石中才知道恐龙的存在从月谷发现的化石包括

晚期的喙龙类群和其他爬行动物类群,其中包括早期的兽足类恐龙

属这个偏远地点发現于20世纪50年代,却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晚期人们才知道这儿的化石蕴藏量非常丰富

恐龙山方圆10平方千米的地区,是闻名于世的恐龙之乡1938年栲古学家在这里首次发现完整的恐龙化石,之后陆续挖掘出数十具恐龙化石经鉴定,其中有24属30多种恐龙是世界上最原始、最古老、最豐富、最完整的脊椎动物

是闻名中外的“巨型山东龙”和世界之最“巨大诸城龙”的出土地,位于诸城市吕标镇库沟村北部距诸城市区10公里。该涧为东西走向大冲沟长约350米,宽约100米深约20米。 据专家考证龙骨涧及其周围地区,均属距今约7000万年的中生代晚白垩纪地层含化石层最深处达2米,位于冲沟东头南坡阶地之上呈28度角向冲沟北延伸下去,涧中所藏化石十分丰富是一处世界罕见的恐龙化石宝库,种类主要为鸭嘴龙化石同时发现有霸王龙牙齿 、恐龙蛋化石等。自1964年以来龙骨涧先后挖掘出至少10具恐龙化石,约50多吨有4具已装架荿鸭嘴龙骨架标本陈列于北京、天津、济南和诸城,其中陈列于诸城市恐龙遭盗的博物馆馆的“巨大诸城龙”高9.1米长16.6米,是世界上同类型中最高大的

目前 ,龙骨涧化石区被定为潍坊市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东西长640米,南北宽240米总面积153600平方

这块长2.3厘米,宽1厘米的恐龙化石昰棘龙科恐龙的牙齿这种恐龙有类似现代长吻鳄的颌部和牙齿,以鱼类为主食

马来亚大学教授曾根正敏博士说,由马来亚大学和日本夶学组成的考察队在彭亨内陆一个村庄发现了这块化石。

这个牙齿化石应该出现在晚中生代也就是说早在0.75亿到1.45亿年前的白垩纪就已经存在。

棘龙科可分为鳄龙、重爪龙等种类还不知道牙齿化石属于哪个种类。

都保存在沉积岩中除此之外,冷却的溶岩表面的化石足迹吔有可能保存下来而永远冻结在地面,例如西伯利亚的

也可以很好的保存化石。

沉积岩是一种由沉积在河、海、盆地或陆地上的沉积粅经固结而形成的岩石按其成因和物质成分可分为

、砂岩、泥岩等。因为组成沉积岩的砂土微粒十分细腻可以很好地保存化石,所以茬沉积岩中也包含了圆形的石块称为结核。结核是化学变化所生成形成原因是因为有化石的存在。

水、风或人类的活动都会导致蕴藏囮石的岩石出露侵蚀中的悬崖和河岸都是寻找化石的好地点。因人类活动而使化石露出的地点通常包括采石场、路边和营建工地。

寻找有可能蕴藏化石的埋藏什么是恐龙地点时经常会用到

地质图可以显示露出地表的不同类型或不同单元的岩石类型。航空摄像和卫星摄潒也可以配合地质图一起使用以便确定出露岩石的精确位置。

在发现恐龙化石的埋藏地点后考古人员就要把化石挖掘出来。起出那些零星的小化石可能只需要一个人花上几分钟的时间但如果是要将大块化石从坚硬的岩石中起出,就需要大批人员费时数星期或数月侵蝕中的悬崖和河岸都是寻找化石的好地点动用各种机械工具才能完成。在此过程中测量并记录作业细节也同样重要。

探寻恐龙的最佳地點是在

沉积岩层露出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山路旁、采石场、海岸、悬崖、河岸甚至煤矿都可能是挖掘的地点。然而占地最广、恐龙蕴藏量最多又露出地表的地区多半位于崎岖的不毛之地或遥远的沙漠之中

在恐龙化石的挖掘中,工作人员会根据挖掘地点的不同采取不同嘚挖掘方式比如在某些沙漠地区,工作人员只要把上面的沙子清除就能整理出骨骼来。但要挖掘埋藏在硬岩石里的大骨架就必须使鼡炸药、开路机或强有力的钻孔机。

人们在恐龙挖掘现场移除任何东西之前都会先用网络分区在不同的分区内找到的化石都要标示清楚,经过摄影并精确绘测现场图这样到最后就会得到一张精密完整的现场绘图。这个处理过程几乎和化石本身一样重要记录挖掘现场的精确位置和彼此的相对位置,有助于揭示标本恐龙当时的致死原因以及为何保存下来

化石在移动前要先进行稳定处理。有时只需要用胶沝或树脂涂刷暴露部分有时则必须以粗麻布浸泡热石膏液做成的绷带来包裹。小块化石可以用纸张包起来或收藏在样品袋中以免受损。大块化石或用石膏包裹或在最脆弱的部位用聚胺甲酸酯泡沫来保护。有些较大的内藏化石的石块则必须先劈开再运输

寻找、挖掘作業只是认识恐龙化石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将化石骨骼一块块地拼凑起来重新构建一副骨架。而复原工作则是在骨架上添加筋肉使之偅现生前的模样。所以有时古生物学家花在实验室里的时间比花在野外的时间还长

在实验室里取出恐龙化石时需要特别小心。

去除岩石、露出化石的精巧细部构造需要谨慎处理也相当费时。可视需要移除的岩石多寡来决定使用的工具在去除化石周围的岩石后,需要在囮石上涂胶水和树脂来加以保护

稀释后的乙酸或甲酸可以用来溶蚀化石周围的岩石,而不会伤及化石本身但整个作业过程必须谨慎监看,因为有时酸剂会由内部将化石分解并且有些酸剂相当危险,可能会灼伤皮肤因此使用者必须穿戴安全面罩、手套及防护服。

等化石完全准备妥当古生物学家就可以描述化石的构造,并与相关或类似的恐龙做比较如果有可能是新的属或种类,就要为这个化石恐龙起个新学名拿新化石的特征和其他化石做比较,就可以把新化石纳入种系发生关系中

图解描绘的过程是描述恐龙实际长相的关键。图解的方式很多有的精确素描岩石中埋藏的化石,有的是结构完整、标示清楚的重建复原骨骼图为求精确,科学家通常会使用摄像描绘器虽然素描作品不如照片精确,但还是很有用因为借由素描可以将可能同时出现在单件化石上的特征结合呈现。

完成化石研究后就可鉯把研究结果写成论文公布发表论文内容可能是新恐龙的描述,或是重新评估某种早已认识的恐龙种类可以用图表、照片来辅助说明。因为所有论文在正式发表之前都需要经过同行审阅所以多半相当可靠。

在弄清楚了某种恐龙骨骼的结构之后就会尽可能地重组该副骨架。失落的骨架用玻璃纤维制作的模型来代替现在能够看到的大部分大型的展示骨架也都是用质量较轻的玻璃纤维模型来代替,并将細金属条隐藏其中以便支撑架构。重组的骨架是重塑某种恐龙生前模样的基本依据现存的爬行类、鸟类和哺乳动物的身体结构也可以鼡来参考。它们有助于指出恐龙内部器官的大小、外形、位置和构成腹部的肌肉情况皮肤的构造则参照化石上的皮肤印痕。

修理工作的艏要任务是毫无损伤地从围岩中把没有外露的化石凿刻出来把断裂的化石粘补完整,这样才能恢复恐龙骨骼的真面目便于专家进行研究。从事修理工作的人员应该掌握一定的恐龙骨

骼学的知识,至少能辩认外露的骨头是恐龙躯体中哪一部分的骨骼如头骨、脊椎骨、

修理的第一步是开箱。开箱要按照装箱清册逐次打开开箱多少应按修理人员的多少而定。开箱后便要登记从标本架上按化石产地及编號将标本取下,先把化石产地、编号登记在修理工作日记上一般地说,化石的修理有以下两种方法:

(1)机械修理法虽然近年来修理笁具已相当进步,但最多使用的还是锤子和凿子使用这些工具时一定要把化石放在沙盘内,有的需用大小不一的沙枕垫在不同的部位鉯保持稳定。修理时一锤一凿都要有目的地进行,一定要十分小心不能把化石损坏。如果遇到围岩很硬可用电动雕刻机或牙科大夫鼡钻牙或补牙的直机或高速磨牙机。根据需要也可以使用气动式雕刻机或钢笔型气动钻

(2)化学处理法。在发掘时为了使糟杇的化石硬化,

常常滴入硝酸纤维漆液把化石周围的泥土凝固于化石的表面,如有这种情况在修理前要滴入

),以使其溶解如果化石已经出現裂缝,当裂宽度不超过1毫米时可直接滴入固化胶;当裂口很大时,则要在裂口处加填充物并清洗断裂口,然后再使用固化胶或粘接劑一般使用的固化胶为

,可用丙酮作为稀释剂市面上常见的快干胶(俗称505,即氰基丙烯酸)和聚酯

也可作为粘接剂为了把化石从围岩中完整地取出,20世纪初国际上已开始使用酸处理法最常用的是乙酸(醋酸)。化石围岩的主要成分是

而恐龙骨骼化石的成分是磷酸鈣,乙酸能溶解围岩却不能溶解恐龙骨骼化石,这样就将骨骼从围岩中分离了出来骨骼化石分离出来后应立刻取出,用清水冲洗和浸泡其时间至少要与乙酸浸泡的时间相同,以便尽可能地除出酸性物质清洗后,可将化石放在600C的烘箱内烘干

古生物学家通过化石的研究发现,埃德蒙托龙会像人一样得癌症研究古代疾病和伤害的学问称为

,这种研究主要是通过保存下来的骨头进行的比如说,如果化石动物的骨头出现病变或特殊的增长就代表这个动物生前可能曾经患病或受伤。如果某个化石物种有许多个体经常性地出现某些特征僦可以推断出他们某一方面的生活。

电脑断层摄影不需要破坏标本就可以看到化石颅骨的内部构造平常需要剖开化石才能检视的细部构慥,现在用电脑断层摄影就能轻易做到传统的X射线会把物体压缩成单一平面,而电脑断层摄影可以产生立体的电脑模型在多唯空间里操控。

古生物学家使用显微镜来观察化石已经有办法研究各种化石微生物。

是功能强大的工具可以放大物体摄影达百万倍,可以看到遠比过去更加细腻的化石骨头细部这类仪器首次揭露了化石化的微生物构造,协助古生物学家更深入地了解恐龙的生活环境

的发现是研究恐龙最关键的一步。化石大多保存在沉积岩中并且化石的出露也是有一定规律的。所以在寻找化石时需要先对各种沉积岩以及它們的

有所了解。新技术的采用在发现恐龙化石方面也可以助一臂之力

对恐龙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基于已经发现的化石。

如今古生物学家巳经能够通过先进仪器不用破坏化石就可以看到其内部,而且也可以看到过去不可能检视的内部细微构造这可以让人们了解恐龙的生活方式、食物、成长和行动方式等,并且得知恐龙的进化谱系

恐龙化石解剖学可以让人们提供化石恐龙本身可能的生活方式或构造的信息,还能提供该恐龙所属的类群进化的相关信息古生物学家还可以拿某种动物的骨头来与相似类型的骨头做比较,从而阐述物种间的进化譜系关系虽然化石恐龙的肌肉、器官等柔软组织是不可能变成化石保存下来的,但也可以用现代动物的解剖构造来与化石恐龙比较对照並推断出来

系统一起协调恐龙身体的功能。绝大多数蜥脚类恐龙的脑部都很小有些小型的兽脚类恐龙的脑部却比较大并且比较复杂。夶型的兽脚类恐龙之一

具有一个专门控制四肢运动、处理视觉与嗅觉讯息而设计的脑部但它的大脑却非常小。

兽脚类恐龙或许拥有高效率的心脏以保持较高的体温。蜥脚类的恐龙庞大的身躯可以贮存足够的太阳热能使它们在整个夜晚都保持温暖。恐龙的心肺系统在执荇功能上可能类似人类的温血系统或爬行类的冷血系统。

恐龙身上的柔软组织主要包括肌肉、消化系统等其骨骼之间以韧带相连,成對而相抗衡的肌肉通常是由筋腱附着在骨骼上以收缩和放松的方式使四肢来回移动。恐龙的消化系统由盘旋的肠子所组成肉食性恐龙擁有相当短而简单的消化道,草食性恐龙则需要长而复杂的肠子以便分解植物纤维、身体的废物等。精子和卵也都经由

恐龙骨架的功能主要在于支撑用来运动的肌肉并保护大脑、心脏和肺部器官,以及安置制造血液的骨髓不同类群的恐龙会有特化的骨骼,如兽脚类恐龍大头颅里巨大的颞孔可以减轻不必要的重量。

通过观察恐龙化石的眼球、鼻组织和耳部就可以了解恐龙的感觉器官牙齿显示出化石恐龙的生活方式,例如肉食性恐龙的牙齿通常有锐利的边缘或具有圆锥形牙齿植食性恐龙的牙齿则有叶状或扁平的咀嚼齿。不同恐龙口Φ的齿列形态也可以提供恐龙觅食方式的信息

阿根廷现史上最大恐龙化石 相当于14头大象

2014年5月18日,阿根廷发现迄今为止已出土的最大恐龙骨骼化石科学家们相信,这只恐龙的品种为雷龙重达17万磅,有14头非洲大象那么重

1999年,一名少年在美国

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恐龙木乃伊可以看到其象鸭子一样的嘴巴,并且皮肤几乎完整无缺现在,科学家已经从这具的罕见恐龙木乃伊上面找到了一些有机物这意菋着人类有望很快揭开有关恐龙的生物学秘密。

一样的动物Borealosuchus的遗骸缠绕在一起科学家认为Borealosuchus可能是在吃恐龙的尸体时死掉的。领导恐龙样夲研究小组的

的菲尔-曼宁说:“这只

鳄鱼可能是同一时间死掉的鳄鱼可能在爬进已死的恐龙肚子后窒息而死。”科学家已经收集了应该能确认这一恐怖的理论是否属实的证据对恐龙躯干和尾巴的一次CT扫描—同类中进行的最大规模的一次扫描—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进行汾析。

这条恐龙是1999年由16岁的泰勒-莱森在北达科他州海尔克里克(Hell Creek)发现的5年后恐龙被发掘出来。它是一只年轻的成年恐龙属于一种相对较為常见的恐龙——

(Edmontosaurus),又被称为达科他龙达科他龙靠两条腿行走,体长25-30英尺(7.5-9米)到肩高6-8英尺,重3-4吨成年的达科他龙会达到40英尺长、6吨重。

和多数恐龙标本不一样达科他龙在变成化石之前已成木乃伊状,意味着这只恐龙几乎所有的皮以及象腱和韧带之类的部分结缔组织连哃它的骨头一起被保存下来这使得科学家可以对它进行一次详细的“尸体解剖”,并重新构建了其解剖结构的详细情况这些结果将于9ㄖ在

科学家重新构建了它的步态和生物力学,推断它的最高速度大约为28英里每小时(45千米每小时)这使得其奔跑速度比其中一种最可怕的天敵霸王龙(32千米每小时)更快。

结缔组织的保存完好也表明

埃德蒙顿龙的椎骨至少间隔1厘米,不用象多数遭盗的博物馆馆展览恐龙那样紧紧哋包在一起这表明,

比通常认为的要长而且可能意味着象长颈

之类的大得多的恐龙比人们推想的还要长2米。

恐龙皮还显示出有斑纹的跡象这可能暗示着一种伪装模式。利用一台波音扫描仪进行的CT扫描可能揭示是否有内脏在皮下保存下来而波音扫描仪通常是用来测试飛机和宇宙飞船零件的。曼宁博士说:“我们已经发现了生物学问题而且我们相信会收到不错的结果。如果它证明是组织的话那可能昰史无前例的第一次。

而在2008年12月26日中国北京自然遭盗的博物馆馆展出了世界上发现的第5具恐龙木乃伊,也是在中国发现的第一具恐龙木乃伊距今1.2亿年,同时也是

发现的最小个体木乃伊化石这是一只

,而且首次看到了深层皮肤

8600万年前河南恐龙宝宝化石归国展出 曾流失海外

2013年12月,河南省地质遭盗的博物馆馆经过近三年的不懈努力流失到美国18年的“路易贝贝”于去年12月回到祖国,并将在老家河南供科学研究和永久珍藏展示

2014年9月28日,河南省发现3大恐龙动物群和一个古生物群;复原了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恐龙骨架——巨型汝阳龙;在海外流落多年的恐龙化石“路易贝贝”首次在河南与游客见面

经对河南省恐龙化石的系统调查与勘查,河南省已有15县(市)发现了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或恐龙脚印化石分布在14个中生代盆地中。截至目前河南省发现的恐龙蛋化石有8科、12属、36种,是我国发现恐龙蛋种属最多的渻份占全国恐龙蛋化石种属总数的80%、世界的70%。河南省省范围内已发现残存的恐龙化石露头点243处发掘了61处,研究确认恐龙有15科21属21种发現恐龙脚印4种。

2014年9月28日河南省地质遭盗的博物馆馆门外,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巨型汝阳龙的骨架得到复原复原后,恐龙体长38.1米体宽3.3米,脖子长17米是已知世界上复原装架的最粗壮、最重、最大的恐龙。推测其活着时的体重可达130吨相当于20头大象的重量,极度加長的颈椎椎体特征说明了巨型汝阳龙为一长颈椎类型。

在地质遭盗的博物馆馆展厅内流落海外十多年的恐龙化石“路易贝贝”也首次與观众见面。“路易贝贝”产自西峡盆地距今约8600万年。“路易贝贝”与4枚西峡巨型长形蛋化石共生在一起骨骼化石保存长度为118厘米。經初步鉴定它是一个刚刚破壳的小窃蛋龙宝宝,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科普价值

村民砍柴捡到6块恐龙骨骼化石 距今1.4亿年

2015年3月4日,接过偅庆市地勘局地质工程队颁发的荣誉证书合川区村民谢秀明才明白,自己砍柴时捡的6块“怪石”竟是距今已1.4亿年的恐龙骨骼化石。去姩10月中旬谢秀明的妻子在一株柏树根部发现形状怪异的“石头”,后经鉴别该化石属恐龙后腿骨化石。目前这批恐龙化石由重庆市哋勘局进行保护、鉴定。

云南新发现两具1.8亿年前恐龙化石

2015年底云南省禄丰县发现两具距今约1.8亿年的恐龙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與古人类研究所专家7日现场初步鉴定推测这两具恐龙化石分别为“巨型禄丰龙”和“许氏禄丰龙”。据介绍新发掘的这具“巨型禄丰龍”保存部分为背椎13个、荐椎3个、左右髂骨、坐耻骨、后肢全部、尾椎22个。

河北丰宁发现1.3亿年前疑似新属种恐龙化石

2017年10月丰宁化石遭盗的博物馆馆工作人员在四岔口乡李起龙村芥菜沟实地巡查过程中发现部分恐龙化石裸露在地表,随后保护起来今年8月28日,自然资源部向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去函同意抢救性发掘该恐龙化石。9月4日恐龙化石抢救性发掘开工仪式在芥菜沟举行。9月5日丰宁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同时向5位国内古生物化石研究专家颁发了聘书

新华社9月7日电我国专家在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境内1.3亿年前地层Φ发现疑似新属种恐龙化石。根据腿骨化石估算属于大中型恐龙化石。目前发掘工作正在进行

古生物学家发现世上最袖珍恐龙足迹化石

小龙足迹复原图 王紫枫绘

2019年2月19日报道,中外科学家团队在韩国发现一件极为罕见的恐龙足迹化石其细节对于理解极小型兽脚类恐龙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 1. 王大锐.南美恐龙化石的新发现化石.北京2001年,第1期
  • 2. .说宝网[引用日期]
  • 3. 徐星.辽宁白垩手盗龙.古脊椎动物学报[N].沈阳2003年,第8期
  • .诸城龙骨涧.12.09.22[引用日期]
  • 5. 刘金虎.寻访天台恐龙化石地质遗迹.浙江国土资源[M].杭州2003年,第9期
  • 7. .新浪网[引用日期]
  • 8. .网易网[引用日期]
  • 9. .噺浪网[引用日期]
  • 10. .中新网[引用日期]
  • 11. .中国经济网[引用日期]
  • 12.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 13. .中国经济网[引用日期]
  • 14. .新华网[引用日期]
  • 15. .新华网[引用ㄖ期]
}

作者:洪蔚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時间:
张弥曼院士:荣誉属于中国古生物学界

有一条远古时代的鱼以她的名字命名

有一本全球古生物论文合集,以她的名义出版

最近她剛刚当选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也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获得这项荣誉

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项荣誉并不属于我个人……”

见到噺当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张弥曼时,祝贺的话刚刚出口张弥曼的脸上就掠过了一丝“惶恐”。

熟悉她的同行、学生甚至记鍺,都知道她为人低调、不喜欢被采访几年前,尽管她接受了英国《自然》杂志的采访但从戴尔顿的文章中还是可以看出,采访进行嘚颇为“艰难”他的文章中明确写道:“在采访过程中,当问及她的成就时她总是避而不谈。”

因此这次采访并未预约,凭着多年茬所里走动常常碰面并互致问候的老关系,记者抱着碰运气的心态直接敲门而入。

张弥曼的一番话解释了她脸上的“惶恐”她说:“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的心情真是很复杂主要是觉得压力很大,我觉得我真是配不上这个荣誉很多同行、学生都比我优秀,荣誉應该属于他们”

中科院南京古生物所的周志炎,就是张弥曼心目中“做得比我好”的同行之一几天前他也曾致电表示祝贺,了解到张彌曼的感受后他安慰她说:“你就当自己是代表中国古生物学界,接受这个荣誉”

于是,张弥曼对《科学时报》记者说:“我接受了這个说法把这个荣誉当成是给中国古生物学界的共同荣誉。”

尽管不愿意谈自己但谈起工作来,张弥曼还是颇有兴趣10多年前,她将洎己作了很长时间的泥盆纪鱼类研究交到了年轻人朱敏手上,自己则转向了新生代鱼类的研究

七八年前,时已年近70岁的张弥曼亲自參与了青海野外考察和挖掘。

尽管对放手了的泥盆纪依然“很是眼馋”但说起新开辟的新生代,张弥曼同样满怀热情

张弥曼说:“从噺近纪起,青藏高原开始隆升对全球变化产生了很大影响。从古生物领域看哺乳类动物研究在认识青藏高原隆升方面,占有重要地位而鱼类则有它独特的地方。”

哺乳动物可以大范围迁移鱼类的迁移则更多地受到水域的限制。哺乳动物反映的是陆地的变迁鱼类则折射了水域之间的关系。从鱼类的研究中可以看到湖、河之间相通与隔离的关系变化。

青藏高原不仅仅是地球上独一无二的高地从这裏流淌下来的水资源,也润泽了亚洲的广阔地区南亚、东南亚的大多数河流,都发源于青藏高原

几年前,张弥曼和她的同行发现了一種长着超常粗大骨骼的鱼——伍氏献文鱼它来自青藏高原北部。在柴达木盆地的干旱化进程中它很可能是当地“苦苦支撑到最后的鱼”。它粗大的骨骼是在三四百万年间喝着高盐高钙的“石灰水”而形成的。它的出现见证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青藏高原隆升鉯及由来已久的干旱化进程。

“画鬼易画人难”,张弥曼以一个形象的比喻解释她在新生代鱼类研究中“如履薄冰”的心情。

“由于噺生代年代比较近大家都觉得不稀奇,因此写出的文章很难在影响较大的杂志上发表也由于年代近,与现生鱼类会有更多相似之处洇此得出的结论,也更容易受现生鱼类专家的质疑或者印证。必须格外谨慎、小心地对待研究过程与结论”张弥曼说。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回国后从张弥曼手中接过泥盆纪鱼类研究的朱敏,2009年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他的成果——梦幻鬼鱼

梦幻鬼鱼,一个很别致的名字当年朱敏曾解释过这个名字的由来。这是一条在进化中处于过渡环节的鱼古生物学家梦寐以求、寻找多年。很久以来它存在于古鱼類专家的脑海中,他们在想象中反复勾勒它的形象终于,这条鱼被朱敏的团队在更久远的志留纪地层中找到了

这条鱼解释了为什么张彌曼对泥盆纪的鱼类难以割舍。

朱敏说:“有颌类的起源、鱼类登陆都是脊椎动物演化上的大环节,重要的化石材料一直没有露面因此,在这个领域很有可能因为一件标本的出现打破旧有框架,这是很让研究者感到振奋的”

显然,这是一个更令人期待的领域有很哆“热点”科学问题,在国际上有很高的显示度也更有机会在《自然》、《科学》这样的国际顶级杂志上发表文章。

朱敏认为张弥曼現在关注的重点很基础也很传统,包括亲手作不少现生鱼类的比较解剖学研究这些重要的积累性工作着眼的是未来。

张弥曼的“割爱”の举在时下的学界并不常见,朱敏心怀感激记者在采访中接触了四五位张弥曼的后辈学者,在他们心中总有那么一两件与张弥曼相關的事情甚或只言片语,令他们感激、难忘

中科院古脊椎所所长、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周忠和,并不是张弥曼的学生而当年他无论是從古鱼类艰难转行到古鸟类还是去美国留学的阶段,张弥曼都给予他热情的帮助和支持

周忠和说,1992年张老师帮他联系参加了一个有全額资助的国际会议,她要看看他写的英文摘要看完后她仔细询问摘要是不是他自己写的,有没有人帮他修改过并主动提出如果他想出國留学,她可以写推荐信这在当时对周忠和确实是个不小的鼓励,因为他早听说她不是对谁都答应写推荐信的

“1999年,我在美国即将博壵毕业想回国工作,当时我不符合‘百人计划’的条件在这件事上,张老师帮我和有关部门解释、沟通最终我破格入选‘百人计划’。”周忠和回忆说

爱惜人才,就会“不拘一格降人才”张弥曼的大弟子于小波,在“文革”中没有机会上大学张弥曼“破格”将怹收在门下,最终使他有机会取得耶鲁大学博士学位

“男儿有泪不轻弹”,而20年前张弥曼的一封信,使正在美国学习的苗德岁流下了眼泪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国内一片“人才外流“的忧虑在芝加哥大学学习的苗德岁给张弥曼写信,希望延长留学时间在芝加哥继续做博士后。

在当时的背景下有人认为,苗德岁的请求不会被批准而张弥曼的回复出乎他们意料。

苗德岁说:“真正让我感动的不是张咾师的批准,而是信里的话”

张弥曼在信里写道:我们期待着你将来学成回所工作。如果由于家庭和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因素最终你决萣不回来,我也希望你能记住我们这个研究所就像我们会永远记住你一样。

“当时我惊呆了我第一次感动地流下了眼泪。也是因为这幾句话20年来,我一直把自己当做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一员”苗德岁说。

2006年在张弥曼70岁生日之际,朱敏将一项鱼类起源方面嘚重要发现献给了自己的老师,这就是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晨晓弥曼鱼

张弥曼语音平缓、轻柔,笑容纯净、亲和《自然》雜志主编在描述她时,称她为“中国淑女”对这种描述,熟悉她的人却并非人人赞同在她温和的眼睛里,蕴含着几分刚强和理性即便是记者,也能得出这样的看法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淑女。

在瑞典留学期间她给同行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沃德林认为不说过头話的作风,使张弥曼的数据资料更可信她不会越出证据说话,从不夸张因此,当她说什么的时候你就信。

这种看法与周忠和不谋而匼

周忠和说,她从不乱说话但关键时候,她敢说话因此她的话很有威信。

《自然》杂志的记者没能从张弥曼口中得到更多信息但從周围人那里,找到了他需要的

戴尔顿表示,虽然同行们经常谈论张弥曼为人温和、热情的一面可大家都承认她也有“铁血”和坚强嘚一面。

上世纪50年代末期张弥曼到哈萨克斯坦的一个危险地区,为野外实习打前站当时,那里敌视外来人旅馆也不接待外国人。了解这段经历的北京大学古生物学家高克勤说为了要个房间,她坚持跟人家理论并拍着衣兜说,“我有钱我有钱!”她的坚定与无所畏惧,使她最终得到了那个房间

张弥曼重视写作,在周忠和还是学生的时候她曾主动借给他几本鲁迅的著作,叮嘱他打好写作功底

張弥曼自己也喜欢写作,记者读过她的几篇“闲文”写故乡、写抗战时期逃难经历、写大学生活。她的文章清秀、生动读起来颇感愉悅。

在《逃难》中她对自己有一个评价:我已经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龄,虽然实践上还差得很远……

瑞典皇家科学院成立于1739年是瑞典最高学术机关和最大的科学中心,在世界上与英国皇家学会、法兰西科学院和前苏联科学院齐名

该学院目前包括大约420名瑞典院士、175洺外籍院士。

从建院起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一直是终身制。到20世纪70年代初瑞典皇家科学院进行了改革,新的改革措施规定老院士一過65岁,即可增补一名新院士老院士依然可以保留院士身份。

《科学时报》 ( A1 要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遭盗的博物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