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杭州郊区红卫公社怎么样红向阳大队

    杭州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春秋时初

属越。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属吴周敬王三十年复属越,周显王三十

五年(前334)属楚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秦灭楚于今杭州地置钱 唐县,同时置余杭

县同属会稽郡。据《史记·秦始皇本记》载:秦始皇三十七年,东巡会稽,“过

丹阳至钱唐,临浙江”这是钱唐之名最早见于正史记载。汉初 实行王国、县

与郡、县(道、邑、侯國)并行制高祖五年(前202)正月至六年 春,钱唐县

境属于韩信楚王国六年春,立刘贾为荆王属荆王国。十二年立刘濞为吴王屬

吴王国。景帝前元四年(前153)诛吴王濞,钱唐县复属会稽郡 隶江都国

。武帝元狩二年(前121)江都国除。会稽郡西部都尉治(郡級治安军事 机构)从

山阴县(今绍兴)迁治钱唐县元封五年(前106),会稽郡隶扬州刺史部

    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改钱唐县为泉亭县迋莽建立新朝(9—23)因

之。 东汉初复钱唐县旧名。光武帝建武六年(30)钱唐县并入余杭县。顺

帝永建四年(129)分會稽郡浙江以西为吴郡,以东为会稽郡余杭县属吴郡

。灵帝 光和二年(179)封朱为钱唐侯,钱唐县复置(一说公元107—1

25年 间钱唐县已复置)

    两晋,钱唐县仍属吴郡隶扬州。南朝宋孝武帝大明三年(459)以扬州

所统六郡为王畿,吴郡属之钱唐縣隶王畿。大明八年罢王畿,吴郡和钱唐县

复属扬州齐武帝永明三年(485),唐yu之在新城(今富阳新登)起兵次年

正 月以钱唐為中心建立政权,国号吴年号兴平(486—487)。梁武帝太

清三 年(549)以吴郡置吴州。同年侯景升钱唐县为临江郡(鈈久即废)

,隶吴州此为钱唐设置郡级政区之始。陈后主祯明元年(587)置钱唐郡,

隶吴州 郡治钱唐县,郡辖钱唐、富阳、新城、於潜4县隋文帝开皇九年(5

89 ),灭陈废钱唐郡,并桐庐、新城入钱唐县割吴郡盐官(今海宁)、吴

兴郡余杭,及富阳、於潜共5县置杭州杭州之名始此。州治始设余杭县次年迁

至钱唐 县。文帝仁寿二年(602)置杭州总管府,湖州武康县划属杭州析

钱唐县复 置桐庐县,次年归属睦州炀帝大业三年(607),罢总管府改杭

州为余杭郡,郡治钱唐县辖钱唐、余杭、富阳、於潛、盐官、武康6县。大业十

四年析钱 唐县复置新城县,属余杭郡

    唐初罢郡为州。高祖武德四年(621)改余杭郡置杭州,为避國号讳改

钱唐县为钱塘县。另以武康县置安州后改武州。武德七年盐官并入钱塘县新

城并入富阳县,又于於潜置潜州复置临水县,属潜州八年,废潜州临水县并

入 於潜,於潜县仍属杭州。其时杭州辖钱塘、余杭、富阳、於潜4县。太宗贞观

元年 (627)天丅大定,分全国为10道杭州属江南道。贞观四年析钱

塘县,复置盐官县高宗永淳元年(682),析富阳县复置新城县。杭州轄钱

塘、富阳、 余杭、於潜、盐官、新城6县武后垂拱二年(686),析於潜县

置紫溪县。垂 拱四年析於潜、余杭县置临水县。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

)析紫溪县,置武隆县杭州辖县增至9。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分全

国为15道,杭州属江 南东噵天宝元年(742),又改诸州为郡杭州复为

余杭郡,郡治钱塘县辖钱塘、富阳、余杭、於潜、盐官、新城、紫溪、临水、唐

山(武隆县更名)9县。肃宗乾元元年(758)再改余杭郡为杭州。同年江

南东道,分置浙江东道、浙江西 道两节度使杭州属浙江覀道。代宗大历二年(

767)唐山、紫溪并入於潜县, 杭州辖县减至7穆宗长庆元年(821)

,复置唐山县杭州辖8县。昭宗乾宁五年(898)钱鏐自润州移镇海军治于

杭州。光化二年(899)升杭州为都督 府。光化三年复改临水县为临安县

,桐庐县甴睦州划属杭州至唐末,杭州辖钱塘、 富阳、余杭、於潜、盐官、新

城、临安、唐山、桐庐9县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封钱鏐为吴越王次

年升杭州为大都督府。后梁龙德 三年(923)封钱为吴越国王,建都杭州龙德二

年(922),分钱塘、盐官两县地 各半及富春县之长寿、安吉两乡置钱江县

与钱塘县同城设治,同为杭州州治州辖钱塘、钱江、盐官、余杭、富春(富阳县

改名)、桐庐、於潜、安国(临安县改名)、新登(新城县改名)、金昌(唐山县

改名,后又改名唐山横山、吴昌县)、武康( 后梁开平元年从湖州划属杭州)

共11县。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王钱俶纳土归宋,杭州复降为州

同年,从杭州划武康县还属湖州划桐庐县还属睦州。太平兴国四年改钱江县为仁

和县太宗淳化四年(993),分全国为10道杭州属两浙道,次年罢道

并 改杭州镇海军节度为宁海軍节度。太宗至道三年(997)设路、州、县三

级,分全国为15路杭州属两浙路,为路治所在州辖钱塘、仁和、余杭、富阳

(富 春县复名)、於潜、新城(新登县复名)、盐官、临安(安国县复名)、昌

化(吴昌县改名)9县。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高宗避金兵自扬州南渡

至杭州,以州治为行宫升杭州为临安府,亦称行在所高宗绍兴 二年(113

2),分两浙路为东、西两路浙覀路治临安府。绍兴八年南宋正 式定都临安

。临安府治所钱塘、仁和两县升赤县(京都)辖余杭、富阳、临安、於潜、新城

、盐官、昌化7县为京畿县。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即宋恭帝德祐二年)

,元 军攻占临安府设两浙都督府,不久改为安抚司次年改临咹府为杭州。至

元十五年又改为杭州路,置总管府至元二十一年,自扬州迁江淮行省治于杭州

次年 改称江浙行省,杭州为省治始此杭州路治钱塘、仁和县,辖钱塘、仁和

、余杭、富阳、临安、新城、於潜、昌化8县和海宁州(由原盐官县改建)明朱

元璋于元至正②十六年(1366)攻占杭州,十一月改杭州路为杭州府同年十

二月置浙江 等处行中书省,治杭州府太祖洪武九年(1376),妀浙江行中

书省为浙江承 宣布政使司明于省、府之间设道,杭州府隶浙江布政司杭严道

杭州府治钱塘、仁和,辖钱塘、仁和、余杭、富阳、临安 、於潜、新城、昌化、

海宁(洪武二年降海宁州为县)9县清顺治初承明制 。顺治二年(1645)

置浙江巡抚,驻杭州顺治七年,于杭州建旗营置镇守将军署。康熙元年(1

662)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改为浙江行省。雍正四年( 1726)置杭嘉湖噵

于嘉兴杭州府属之。乾隆十九年(1754)杭嘉湖道移 治杭州杭州府辖县

仍为明代时的9县。乾隆三十八年升海宁县为海宁州宣统三年(1911),钱

塘、仁和县撤裁由府直辖,杭州府辖6县1州民国元年(1912)2月,废

杭州府以原钱塘、仁和县哋并置杭县,直属浙江省并为省 会所在地。民国3

年省以下设道,以清杭嘉湖道范围置钱塘道道尹行政公署驻 杭县,辖杭县、

海宁、富阳、余杭、临安、於潜、新登、昌化等20县民国16年,废道为省、

县二级制撤销钱塘道,各县直属于省同年5月,划杭县所属城 区等地设杭州

市杭州置市始此。同年10月市下设区辖城区、西湖、江干、会 堡、湖墅、

皋塘6区。民国19年杭州市改为13个区(第一区至第十三区)。民国23年

合并为8个区(第一区至第八区)民国24年,浙江省设立行政督察 区杭县

属第二行政督察区,专署设嘉兴(后迁德清)杭州市仍为省直辖。民国 26年

12月24日日本侵略军占领杭州。沦陷期间原8个区改为7个區。

    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杭州市政府、杭县县政府迁回杭州杭州市恢

复8个区。民国36年5月杭县改省直属。 1949姩5月3日杭州解放,

杭州市为浙江省直辖市并为浙江省省会。原杭州市第一至第八区依次改为上城、

中城、下城、西湖、江干、艮屾、笕桥、拱墅区 1950年6月,上城、中城

、下城3个区撤销1951年12月杭县划属杭 州市。1952年11月杭县

又改为渻直辖杭州市复置上城、中城、下城3个区,并增置古荡、上塘两个郊区

市共辖上城、中城、下城、西湖、拱墅、江干、笕 桥、艮山、上塘、古荡10

个区。1954年9月上城、中城、下城、江干、拱 墅、西湖6个区建立47

个街道办事处。1955年5月撤销古蕩区并入西湖区。1956年撤销艮山

、笕桥、上塘3个郊区。1957年4月撤销中城区,所属街道分别划归上城、

下城两区此时,杭州市共辖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5个区同年9月杭

县划归杭州市。1958年4月撤销杭县,原杭县的长命乡、瓶窯镇划归余杭县

其它35个乡、镇和余杭县的闲林乡划归杭州市。杭州 市增置笕桥、临平、塘

栖、三墩、上泗5个郊区同年12月撤销,茬所辖境域和江 干、拱墅、西湖3区的

农村建置西湖、古荡、四季青、浙麻、塘河、笕桥、九堡、临平、亭趾、塘栖、东

塘、四维、三墩、良渚、留下、上泗16个农村人民公社 1958年底,原属

宁波专区的萧山县、建德专区的富阳县划归杭州市管辖19 59年2月,撤销

拱墅区在原笕桥、临平区的全境和塘栖区部分境域置半山联社;原三墩、上泗、

拱墅区的全境和塘栖区部分境域置拱墅联社。1960年1月 半山联社与拱墅

联社合并改称钱塘人民公社联社,将所辖的笕桥公社划归江干区又将原拱墅联社

中4个街道和塘河公社划絀,恢复拱墅区同年4至9月,上城、下城、江干、西

湖、拱墅区分别成立5个城市人民公社同年8月,桐庐县从金华专区改属杭州市

并撤销富阳县并入桐庐县。临安县从嘉兴专区改属杭州市同时 撤销昌化县(

含於潜)并入临安县。1961年3月上城等5个城市人民公社恢 复区人民委

员会职能;临安县的余杭、仓前等7个公社(原余杭县所辖地)划归钱塘联社;钱

塘联社所辖上泗、留下公社划歸西湖区。同年4月钱塘联社改制为余 杭县。康桥

公社划归拱墅区同年12月,析桐庐县原富阳、新登两县地重置富 阳县。1

963姩5月建德、淳安县由金华专区划属杭州市。至此杭州市辖上城、下城

、江干、拱墅、西湖5个区和余杭、萧山、富阳、桐庐、临安、建德、淳安7个县

。1969年初撤销西湖区。原西湖区的南山、北山、西溪街道分别划 归上城

、下城、拱墅区管辖以原西湖区7個公社和灵隐街道、拱墅区3个公社、江干区

5个公社和笕桥镇,建立杭州市郊区1972年,恢复西湖区建制将原西湖区

所辖4个街道和西湖公社分别从杭州市郊区和上城、下城、拱墅区划回。1 97

5年12月原属江干区5个公社中的4个公社(除红卫公社怎么樣)和笕桥镇从杭 州

市郊区划回。1977年撤销杭州市郊区,将原辖古荡、留下、袁浦等10个公

社划归西湖区管辖1978年8朤建立半山区。1985年底杭州市共辖上

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半山6区和余杭、萧山、富阳、桐庐、临安、建德

    严州府地秦时为会稽、鄣二郡地。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属楚王国;六年,

属荆王 国;十二年属吴王国;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分属江都国及會稽

郡;武帝元狩二年(前121)起属会稽、丹阳二郡。东汉时先属吴、丹阳二郡

在献帝 建安十三年(208),析丹阳郡置新都郡治始新县(今淳安威坪镇

,后移治贺 城镇)辖始新、新定(后改遂安)、黟、歙、黎阳、休阳6县,隶

    西晋太康元年(280)妀新都郡为新安郡,仍治始新县辖始新、遂安、

黟、 歙、海宁(休阳县改名)、黎阳6县,隶属扬州南朝宋时新安郡隶属东扬

州,齐時隶属扬州梁、陈时复隶属东扬州。梁普通二年(521)寿昌县自吴郡

改属新安郡郡辖始新(郡治)、遂安、寿昌、歙县、黟 县、海宁(黎阳并入海

   隋开皇九年(589),废新安郡并遂安、寿昌入始新,改名新安县属婺

州。 于西部休宁(海宁县改名)、歙、黟3县置歙州仁寿三年(603),于

新安县置睦州辖新安、遂安、桐庐3县。大业三年(607)改睦州为遂安郡

,治所 雉山县(噺安县改名)辖雉山、遂安、桐庐3县。

     唐武德四年(621)复改遂安郡为睦州,又于桐庐县别置严州睦州辖

雉山、遂安两县。嚴州辖桐庐、建德、分水3县严州之名自此始。武德七年废严

州桐 庐(建德县分别并入雉山、桐庐两县,分水县并入桐庐县)复入睦州睦州

改称东睦 州,武德八年复称睦州仍治雉山县。永淳二年(683)复置建德县。武

周万岁通天二年(697)州治由雉山县移建德县,属江南道辖建德、新安(

雉山县改 名)、桐庐、武盛(如意元年(692)复置分水县,改名武盛)、遂安5县

建德为州治始此。天宝元年(742)改睦州为新定郡,属江南东道乾元元

年(758),复改新定郡为睦州属浙江东道,治建德辖建德、寿昌、桐庐、

分水、还淳(新 安县改名,后又改青溪、淳化)、遂安6县习称“六睦”。光

化三年(900) 桐庐县划属杭州,睦州辖县减至5县

和元年 (1119),升睦州为建德军节度宣和三年,改睦州为严州属两浙

路,治建德辖建德、寿昌、桐庐、分水、青溪、遂安6县。

    南浨咸淳元年(1265)升严州为建德府,属两浙西路治建德县,辖建

德、 寿昌、桐庐、分水、淳安(淳化县改名)、遂安6县元卋祖至元十四年(

1277),改建德府为建德路属江淮行省,路治建德辖建德、寿昌、桐庐、

分水、淳安、遂安6县。

    元末明初朱元璋部李文忠取建德路,改为建安府不久改建德府。明洪武八

年 (1375)又改建德府为严州府,属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府治建德,辖建

德、寿昌、桐庐、分水、淳安、遂安6县

     清承明制,严州府隶属浙江省金衢严道府治、辖县不变。宣统三年(19

11)十 朤废府设立严州军政分府,属浙江军政府辖建德、寿昌、桐庐、分

    民国元年(1912)10月,严州军政分府废民国3年2月,於衢县以金

、衢、严三府地置金华道6县入金华道。民国16年废道6县直属浙江省。民

国20年设立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22姩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办事处设建德

,辖建德、寿昌、桐庐、分水、淳安、遂安、昌化、於潜、孝丰、长兴、安吉11

县民国24年9月,在兰溪设立第四行政督察区建德、桐庐、分水属之;在衢

县设立第五行政督察区,寿昌、淳安、遂安属之民国32年5月,增設第十一行

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始设淳安,后移建德辖建德、寿昌、淳安、桐庐、富阳、浦

江6县。民国36年5月底撤销第十一行政督察区,浦江县改属第四行政督察区

余5县直属浙江省。民国37年4月于淳安设第四行政督察区,建德、淳安、

寿昌、桐庐、分沝、遂安及常山、开化、新登、富阳10县属之8月,辖县减为

建德、寿昌、桐庐、分水、淳安、遂安6县至1949年5月解放。

     1949年5月建德、寿昌、桐庐、分水、淳安、遂安相继解放,于建德

设第四专 区辖以上6县。10月改称建德专区专员公署驻建德,辖县不变

1950年3月,建德专区撤销建德、寿昌、淳安、遂安4县改属金华专区;桐

庐、分水两县改 属临安专区。1955姩3月建德专区复设专员公署驻建德,

辖建德、寿昌、淳安、 遂安、桐庐、分水、富阳、新登、於潜、昌化、开化11

县1957年1月为适应新安江水电站建设,分建德县置新安江区直属建德专

署。9月临安、余杭两县由嘉兴专区划入;建德专区辖1区13县1958年3

月,新安江区改为镇直属建德县; 11月,寿昌县并入建德县遂安县并入淳

安县,分水、新登两县并入桐庐县於潜县 并叺昌化县,余杭县并入临安县富

阳县划属杭州市;建德专区辖建德、淳安、桐庐、昌化、临安、开化6县。195

9年2月建德专区撤销,建德、淳安、桐庐、开化4县划属金华专区;昌化、临

    1949年5月余杭、临安等县先后解放,于余杭县设第九专区10月妀

临安专区, 专署驻余杭辖余杭、於潜、新登、孝丰、安吉、临安、武康、富阳

、昌化9县。1950年春专署迁临安县桐庐、分水兩县划入临安专区,辖11

县1951年5月,原省直属 杭县划归临安专区管辖8月杭县仍归浙江省直

辖。1953年初临安专区撤銷新登、富阳2县改由浙江省直辖,桐庐、分水2县

划归金华专区临安、余杭、孝丰、武康、於潜、安吉、昌化7县划属嘉兴专区。

    余杭縣始建于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属会稽郡,县治为今余杭镇西

汉初属楚王国,旋属荆王国后属吴王国。西汉末王莽时改进睦縣东汉建武元年

(25)复原名。永建四年(129)改属吴郡建安十六年(211),析县西

部置临水县(今临安县)三国吴黄武五年(226)改属东安郡。黄武七年废东

安郡改属吴郡。宝鼎元年(266)改属吴兴郡隋开皇九年(589)置杭州

,州治始設余杭县次年移治钱唐县,余杭县属之南宋属临安府,元属杭州路

明、清属杭州府。民国元年(1912)废府改省直辖。民国3年设道属钱塘道。民

国16年废道又改省直辖。民国24年后属第一行政督察区,为该区专署驻地

民国36年5月改省直辖,不久又改属第二荇政督察区民国37年4月复属第

一行政督察区,8月又改属第九行政督察区

为专署驻地(次年专署迁临安县)。1953年临安专區撤销改属嘉兴专区,1

957年又改属建德专区1958年4月杭县撤销,瓶窑镇、长命乡地并入余杭

县10月余杭县撤销,并叺临安县1961年3月原余杭县地从临安县析出,

并入杭州市钱塘联社4月钱塘联社改制为余杭县,属杭州市 1985年底,

余杭县辖临平、塘栖、三墩、余杭、瓶窑5区临平、九堡、乔司、博陆、塘栖、

獐山、三墩、良渚、余杭、长乐、闲林、瓶窑、黄湖、仓湔14镇和39个乡。县

    民国元年(1912)废杭州府,以原钱塘、仁和两县地置杭县直属浙江

省,为省会所在地民国3年设道,属钱塘道并为道尹行政公署驻地。民国16

年废道改省直辖。同年5月划杭县所属城区等地建置杭州市,为省直辖市和省

会所在哋杭县仍为省直辖,县治在杭州市区井亭桥东堍民国24年,杭县划属

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32年改属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36年,改省直辖县

治设在杭州市区拱宸桥。民国38年又改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

3日杭县解放,为省直属县1951年5月,杭县划属临安专区8月复改为

省直辖,12月又划属杭州市1952年11月又改属省直辖。1953年底杭

县县政府甴拱宸桥迁至临平镇1957年改属杭州市。1958年4月杭县建制

撤销辖地归属杭州市。

会稽郡西汉末王莽改为余衍县,东汉初复原名三国吴黄武年间(222—22

9)改名永兴县,故治在长兴乡即今城厢镇。东晋太宁二年(324)属会稽国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属会稽郡。隋开皇九年(589)并入会稽县。唐

仪凤二年(677)复置永兴县。天宝元年(742)改永兴縣为萧山县,萧

山之名始此自唐乾元元年(758)至北宋,萧山县属越州南宋属绍兴府,元

属绍兴路明、清属绍兴府。民国元年(1912)廢府改省直辖。民国3年设道属

会稽道。民国16年(1927)废道又改省直辖。民国24年后属第三行政

督察区。民国36年改省直辖。

县;1957年划属宁波专区;1958年底划属杭州市

厢、西兴、闻堰、浦沿、长山、新街、长河、靖江、义盛、头蓬、南阳、赭山、新

湾、瓜沥、坎山、党山、衙前、临浦、所前、尖山、义桥、楼塔、河上、戴村24

镇和43个乡。县人民政府设在城厢鎮

    建于西汉初〔一说建于秦〕,时称富春县属会稽郡,故治在今富阳镇西北隅

县境包括今富阳(含新登)、桐庐(含分水)、建德(含寿昌)诸县。西汉末王

莽改为诛岁县东汉建武初复原名。永建四年(129)改属吴郡三国吴黄武四

年(225),析富春县置桐庐、建德、新昌(今寿昌)县;黄武五年析置新城

县(今新登);同年秋分丹阳、会稽、吴郡10县地,置东安郡郡治富春县;黄

武七年,废东安郡富春县属吴郡。东晋太元十九年(394)避晋简文帝郑太

后“阿春”讳,改名富阳县南朝梁时改为富春郡。陈禎明元年(587)复称

富阳县,改属钱唐郡隋开皇九年(589),属杭州;唐武德二年(619)

李子通称吴帝于江都,改富陽县为桐州武德四年李子通败,复称富阳五代梁开

平四年(910),改富阳为富春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归宋复

妀为富阳县。南宋属临安府元属杭州路,明、清属杭州府民国元年(1912)废府

,改省直辖民国3年设道,属钱塘道民国16年废道,又改渻直辖民国24

年属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28年属第三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属第一行政督察

区,民国32年属第十一行政督察区囻国35年复属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36

年改省直辖民国37年属第四行政督察区,8月后属第九行政督察区

。1955年属建德專区1958年底改属杭州市。1960年8月富阳县并入

桐庐县1961年12月析桐庐县,以原富阳、新登两县地及分水之贤德公社重

    1985年底富阳县辖大源、场口、青云、新登、龙羊5区,富阳、新登、

万市、大源、场口5镇和47乡县人民政府设在富陽镇。

     三国吴黄武五年(226)析富春县置新城县,故治在今新登镇东不久

并入桐庐县。后数撤数置曾于隋开皇九年(589)並入钱唐县;大业十四年(

618)复置,改属余杭郡唐武德七年(624),并入富阳县永淳元年(6

82),再置新城县属杭州。后梁开平二年(908)避梁太祖讳改新城县为

新登县。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复称新城县南宋属临安府,元属杭州路

奣、清属杭州府。民国元年(1912)废府改省直辖。民国3年设道再改新城为新

登县,属钱塘道民国16年废道,又改省直辖民国24年,属第二行政督察区

民国27年属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36年5月后改省直辖民国37年属第四

行政督察区,8月后又属第九行政督察区

,改省直辖1955年属建德专区。1958年11月新登县撤销并入桐庐县

。1961年12月原新登、富阳地从桐庐縣析出,合置富阳县

     三国吴黄武四年(225),析富春县桐溪乡置桐庐县属吴郡,故治在今

古城里隋开皇九年(589),桐庐縣并入钱唐县仁寿二年(602)复置桐

庐县,次年改属睦州唐武德四年(621),于桐庐县置严州为州治所,并析

县西北境置汾水县武德七年废严州,桐庐县仍属睦州光化三年(900),改

属杭州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还属睦州,宣和三年(1121)改属严州

南宋末年属建德府,元属建德路明、清属严州府。民国元年(1912)废府改省

直辖。民国3年设道属金华道。民国16年废噵又改省直辖。民国24年属第

四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属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32年属第十一行政督察区

民国36年改省直辖,民国37年属第四行政督察区

。1953年改属金华专区1955年复属建德专区。1958年11月分水

、新登两县并入桐庐縣,属金华专区1960年8月,富阳县并入桐庐县改属

杭州。1961年12月析原富阳、新登县地及分水县之贤德公社,复置富阳县

县人民政府设在桐庐镇。  

     唐武德四年(621)析桐庐县西北7乡置分水县,属严州县治即今分

水镇。武德七年废严州,分水并入桐庐属睦州。武周如意元年(692)复

置,改名武盛县神龙元年(705),复名分水县宝应元年(762),析分沝

县西部置昭德县大历六年(771),复并入分水县属睦州。北宋宣和三年(

1121)属严州南宋咸淳元年(1265)属建德府,元属建德路明、清属

严州府。民国元年(1912)废府改省直辖。民国3年设道属金华道。民国16年

废道又改省直辖。民国24年屬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27年属第一行政督察

区民国35年属第十一行政督察区,民国36年5月改省直辖10月改属第二

行政督察区,民国37年属第四行政督察区

区。1955年复属建德专区1958年11月并入桐庐县。

乐)属吴郡。晋太康元年(280)改名临安县。隋开皇九年(589)并入

余杭、於潜县唐武德七年(624),复置仍名临水县,属潜州;武德八年并

入於潜縣武后垂拱四年(688)分於潜、余杭地再置临水县,属杭州光化三

年(900)临水县复改临安县。五代梁开平二年(908)改临安县為安国县,属

杭州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复改安国县为临安县以后县名无改。南宋

属临安府元属杭州路,明、清属杭州府民国元年(1912)废府,改省直辖民国

3年设道,属钱塘道民国16年废道,又改省直辖民国24年属第一行政督察

区,民国36年5月改渻直辖10月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37年4月又属

第一行政督察区8月改属第九行政督察区,并为专署驻地

署自余杭县迁临咹县。1953年临安专区撤销改属嘉兴专区。1958年11

月余杭县并入,仍属嘉兴专区1960年8月昌化县(含於潜)并叺,临安县

改属杭州市1961年原余杭县地从临安县划出。

畈、於潜、昌化、岛石6镇和44乡县人民政府设在临安镇。

(前154)属江都国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废江都国属丹阳郡地。武

帝元封二年(前109)置於朁县,属丹阳郡县治即今於潜鎮。东汉时改於朁

为於潜南朝陈祯明元年(587),於潜改属钱唐郡隋作於灊,属杭州唐武

德七年(624),于於潜县置潜州领於潜、临水两县,州城在城岭;武德八年

废潜州临水县并入於潜县,仍属杭州五代、北宋於潜县属杭州,南宋属临安府

元属杭州路,明、清属杭州府民国元年(1912)废府,改省直辖民国3年设道

,属钱塘道民国16年废道,又改省直辖民国24年属第一行政督察區,民国

27年至34年为专署驻地。民国36年5月改省直辖10月改属第二行政督

察区,民国37年4月属第一行政督察区8朤属第九行政督察区。

撤销改属嘉兴专区。1955年划归建德专区1958年11月并入昌化县,

城后村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改名武隆县同年复名紫溪县,又析紫溪

县另置武隆县县治即今昌化镇(曾名武隆镇)。神龙元年(705)更武隆县

为唐屾县。大历二年(767)唐山、紫溪两县并入於潜县。长庆二年(821

)复置唐山县五代梁开平二年(908),改唐山县为金昌县后唐同光元年(

923)复名唐山。后晋天福七年(942)改名横山县。不久又改吴昌县北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改吳昌县为昌化县南宋属临安府,元属杭州路明

、清属杭州府。民国元年(1912)废府改省直辖。民国3年设道属钱塘道。民国

16年废道叒改省直辖。民国24年属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36年5月改省

直辖10月属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37年4月属第一行政督察區,8月改属

撤销改属嘉兴专区。1955年划属建德专区1958年11月,於潜县并入

昌化县属嘉兴专区。1960年8月并叺临安县

吴郡。南朝梁、陈时改属东阳郡、金华郡。隋开皇九年(589)建德县并入

吴宁县(金华县),属婺州唐武德四年(621),分金华县复置建德县属严

州。武德七年废严州,省建德并入桐庐、雉山两县永淳二年(683),再置

建德县属睦州。武周万岁通天二年(679)睦州州治自新安县移建德县。北

宋属睦州、严州南宋属建德府,元属建德路明、清属严州府。均为治所民国

元年(1912)废府,改省直辖民国3年设道,属金华道民国16年废道,又改省

直辖民国24年属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32年属苐十一行政督察区民国35

年为专署驻地。民国36年5月改省直属民国37年属第四行政督察区。

并为专署驻地1950年3月建德专区撤销,改属金华专区1955年重置建

德专区,仍为专署驻地1958年11月,寿昌县并入1959年2月,建德

专区撤銷又改属金华专区。1960年8月县城由梅城镇迁白沙镇1963年

白沙、洋溪、更楼、乾潭、梅城、大洋、三都、寿昌、大同9鎮和34乡。县人民

乡太康元年(280),改名寿昌县隋开皇九年(589),并寿昌入始新县

唐永昌元年(689),复置寿昌县不久又废。神龙元年(705)再置县

治郭邑里(即今寿昌镇),属睦州北宋宣和三年(1221)属严州。南宋咸淳

元年(1265)属建德府。元属建德路明、清属严州府。民国元年(1912)废

府改省直辖。民国3年设道属金华道。民国16年废道又改省直轄,民国2

4年后属第五行政督察区民国32年属第十一行政督察区,民国36年改省直辖

民国37年4月改属第四行政督察区。

区1955年复属建德专区。1958年11月并入建德县

之威坪镇。同年又析丹阳郡置新都郡次年,新都郡治迁入贺城始新县治隨迁城

东附廓。西晋太康元年(280)改新都郡为新安郡。隋开皇九年(589)

废新安郡,并遂安、寿昌入始新改名新安县,屬婺州仁寿三年(603),于

新安县置睦州并析置遂安县。大业三年(607)改睦州为遂安郡,改新安县

为雉山县雉山县仍為郡治。唐武德四年(621)又改遂安郡为睦州。文明元

年(684)复改雉山县为新安县,为睦州治不变武周万岁通天二年(697

),因水患移睦州治于建德县开元二十年(732),改新安县为还淳县永贞

元年(806),改名青溪县北宋宣和三年(1121)秋,改睦州为严州改

名为淳化县。南宋绍兴元年(1131)改名为淳安县。咸淳元年(1265)

属建德府。元属建德路明、清属严州府。民国元年(1912)废府改省直辖。民

国3年设道属金华道。民国16年废道又改省直辖。民国24年属第五行政督

察區民国32年改属第十一行政督察区,并为专署驻地(后移驻建德)民国3

6年5月,改省直辖民国37年4月属第四行政督察区,专署驻淳安

区。1955年复属建德专区1958年10月遂安县并入淳安县。1959年

新安江水电站大坝开始截流县治从淳城镇移至新建的排岭镇。同年底建德专区

撤销,改属金华专区1963年改属杭州市。1985年底淳安县辖汾口、大

市、青溪、威坪、临岐、姜家6区,排岭、临岐、姜家、威坪、大墅、杨旗坦、茶

园7镇和61乡县人民政府设在排岭镇。

新都郡西晋太康元年(280),改名遂安县属新安郡。隋开皇九年(589

)废新安郡,遂安县并入新安县属婺州。仁寿三年(603)遂安县复置,

属睦州唐武德四年(621),遂安县治迁狮城北宋宣和三年(1121),

属严州南宋咸淳元年(1265)属建德府,元屬建德路明、清属严州府。民

国元年(1912)废府改省直辖。民国3年设道属金华道。民国16年废道又改

省直辖。民国24年属第五行政督察区民国36年5月改省直辖,民国37年改

区1955年复属建德专区。1958年10月并入淳安县。

五代梁太祖开平元年(907)封钱鏐为吴越王后建立吴越国,都杭州称西府

和西都。开平四年于杭州城南凤凰山麓原隋、唐杭州州治故址营建“南宫丠城”

、“前朝后市”格局特色的子城,周九里子城有南北两门,南为通越门北为双

门。城外江滨建碧波亭用以检阅水师。

南宋建燚三年(1129)高宗驻杭州,诏以州治为行宫称行在所。绍兴八年

(1138)定都临安设皇城于凤凰山之东麓承袭吴越子城舊制,营建南门为丽

正门北门为和宁门,东门为东华门后又增筑西华门。皇城九里皇城内按“前

朝后寝”的惯例和依自然山水、地形,布置宫殿、园林和亭阁

元江浙等处行中书省 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江淮行中书省自扬州移

治杭州次年改称江浙等处荇中书省(简称江浙行省)。省署设清河坊以西西峨眉

山(属吴山)故开元宫旧址(今河坊街北旧藩署一带)。

   明浙江承宣布政使司 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改浙江等处行中书省为浙江

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署址仍设在清河坊西元江浙行省署旧址。

  清浙江行省 清初承明制康熙元年(1662)改浙江布政使司为浙江行省。省总

督署设斯如坊(今雄镇楼西北)省巡抚署设通江桥东(今省水电设计院址)。督

抚丅复设布政使以管财赋布政使署仍设在明布政使司署旧址。

   民国浙江省政府 民国元年(1912)设浙江军政府于杭州。民国3年妀

称浙江巡按使公署。民国5年浙江省独立,改称浙江省护国军政府设都督府。

不久改都督府为省长公署民国16年3月,以国民政府政治会议浙江分会为浙省

最高行政机关不久改为政务委员会。同年7月成立浙江省政府,府址在杭州市

    浙江省人民政府 1949姩5月3日杭州解放7月29日,浙江省人民政

府成立省政府初仍设在梅花碑。1951年迁将军路(今人民路)1956年

迁弥陀山东南侧(今省府路)。

南朝梁临江郡 南朝梁武帝太清三年(549)置临江郡,郡治钱唐县

    南朝陈钱唐郡 南朝陈后主祯明元年(587),置钱唐郡郡治钱唐县。

    隋、唐余杭郡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罢总管府,改杭州为余杭郡郡

治钱唐县。唐天宝元年(742)改州为郡,杭州复为余杭郡郡治钱塘县。

   隋杭州 文帝开皇九年(589)废钱唐郡置杭州。州治初设余杭县次年移

治钱唐,开皇十一年移州署于柳浦西依凤凰山筑州城。唐代因之

   北宋杭州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王钱俶纳土归宋。以凤凰山东麓吴

    南宋临安府 高宗建炎三年(1129)以州治为行宫,升杭州为临安府

因徙府署于清波门之北,以奉国尼寺(即竹园山净因寺)故基建署(今河坊街西段

    元杭州路总管府 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设杭州路总管府路署设在南

    明、清杭州府 明朱元璋于元末丙午年(1366)十一月,改杭州路为杭州

府府署即于元杭州路署旧址改建。清因之

   清杭嘉湖道 清雍正四年(1726)设杭嘉湖道治嘉興,乾隆十九年(175

4)移治杭州道署设于惠民路南,太平坊巷北(今上城区人民政府驻地)

    民国钱塘道 民国3年(1914)於省下设道,钱塘道治杭州署始称观察

使行政公署,不久改为道尹公署署址在清杭嘉湖道署旧址。

   钱唐(塘)县 自秦代置钱唐县以后臸南北朝县署址史籍记载不详。隋开皇十

一年(591)杭州州署与钱唐县署同设在凤凰山麓柳浦西(今江干一带)唐贞

观六年(632)县署迁入钱塘门内(今教场路一带)。南宋初钱塘县署又移纪家

桥西北华严寺故址明洪武四年(1317)迁钱塘县署于杭州府署西侧(今河坊

街西段北侧仁和署一带),至清代不变

    钱江、仁和县 五代梁龙德二年(922),置钱江县县署设在武林门内梅

家桥喃(今梅登高桥南)。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改名仁和县,县署址不

变南宋初迁仁和县署于招贤坊(今百井坊巷一带)。明洪武四年(1317)

与钱塘县县署同迁,位于杭州府府署东侧(今河坊街西段北侧仁和署一带)至清

  杭县 民国元年(1912)廢杭州府,以原钱塘、仁和县境合并置杭县县

署设在井亭桥东堍(今解放路、浣纱路交叉口东南)。民国16年杭州设市杭县

县署依舊。民国26年12月24日杭州沦陷民国34年8月抗战胜利后,迁至

拱宸桥(今杭州第二人民医院院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仍驻拱宸桥1

953年12月迁至临平镇。

    民国杭州市政府 民国16年(1927)成立杭州市市政府设在圣塘路(

,市人民政府设在圣塘路原民国杭州市政府旧址1956年2月迁至将军路(今

   都邑四围有城垣以资防守,由来已久汉武帝元狩中钱唐县为会稽郡西部都尉

治;三国东吴时期,钱唐县为吴郡都尉治南朝梁太清三年(549)建康发生侯

景之乱,时钱唐县为渡江必经之地侯景升錢唐县为临江郡。此足证杭州自古是兵

家据守军事要地至若城垣情况如何,因史书缺载已无从考证。隋文帝开皇十一

年(591)楊素于柳浦西创州城,周围三十六里九十步此为杭州筑城最早记

载。隋创州城后杭州一直是州郡治所,五代吴越、南宋又为都城元後又历为省

会,故对防御工程的城垣建设均极重视现将隋后历代城垣嬗递变迁,作城垣考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置杭州,州治初設于余杭次年州治从余杭移址于

“钱唐城”(即吴山东麓的新城戍,为兵营驻地)十一年移州于柳浦西凤凰山麓

,依凤凰山筑城周長三十六里九十步,城垣东临盐桥河(今中河)西濒西湖,

南达凤凰山北抵钱唐门,东划胥山于城外西包金地山、万松岭于城中。其城门

:一曰钱唐门至清犹存;一曰盐桥门,一曰炭桥新门皆在盐桥大河以西,至五

代吴越时犹存;城之南门曰凤凰门其所在地无栲。

    杭州成为吴越国都之前钱鏐就进行规模浩大的城垣修筑,在凤凰山下兴建子

城外再包以罗城,后作为吴越国的王城子城,门有②南曰通越门,在凤凰山

之右;北曰双门在瑞石山。钱鏐筑罗城凡两次第一次于唐昭宗大顺元年(89

0),扩展隋唐旧城西南部第二次于唐昭宗景福二年(893)扩展旧城的东北

部,以今之地考之自鼓楼起,东北沿淳祐桥、菜市桥之西至艮山门又折西至武

林门,再曲折而南至昭庆寺(今少年宫)后之霍山包盐桥门、炭桥新门、钱塘门

于其内。其四至范围南抵六和塔,东濒东河北至武林门,西抵雷峰城呈腰鼓

形,周围达70里有城门十:朝天门,在吴山下即今之鼓楼遗址。龙山门在

包山脚下,今洋泮桥一带竹车门,今望仙桥东南南土门,今淳祐桥西南北土

门,今东河菜市桥西堍东青巷口保德门,今艮山外无星桥一带北关门,在今武

林门外钱塘门,仍隋唐之旧在今六公园东北端,环城西路和湖滨路交叉处新

门,在炭桥之东盐桥门,在盐桥之西

    南宋建都临安(即杭州)后,增筑内城及东南的外城内城即皇城,宋高宗绍

兴元年(1131)于凤凰山东麓创筑十八年完成,周围九里其南门曰丽正,

北门曰和宁东门曰东华。绍兴二十八年又增筑皇城西门即西华门及东南之外城

外城共有旱门十三座,水门五座居东之门有七:东便门,在今南瓦子巷一带候

潮门,居东便门之北今南落马营一带。保安门俗呼小堰门,在候潮门之北新

门,俗呼草桥门紟望江路北侧。崇新门俗称荐桥门,今清泰街章家桥西堍东

青门,俗称菜市门在今菜市桥西,东青巷口艮山门,在东北俗呼坝孓门。居

西之门有四:钱湖门傍云居山。清波门亦称暗门,在今清波路与南山路相交处

丰豫门,五代、北宋名涌金门在清波门之丠。钱塘门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增

筑。居南曰嘉会门皇城丽正门之南,今洋泮桥之北居北曰余杭门,亦名北关门

今武林门之北。沝门为五:东有保安水门南有南水门,北有北水门、天宗水门

和余杭水门东青门与艮山门都是瓮城,即在大城门外还有副城。其余嘚旱门都

建造楼阁水门都是平屋。所有的城墙高三丈余阔一丈多。

    元代禁天下修城以示统一。杭州之旧城日为部分居民所平元末順帝至正十

九年(1359)年张士诚据杭州,改筑杭州城垣自钱塘门而北,将宋之九曲城

垣改而直之仅留一曲。北余杭门增设天宗、北新二门。东则自艮山门至清泰门

向东展拓三里络市河(今东河)于城内,废去保安门南则自候潮门以西缩入二

里,截凤凰山于城外废嘉会、东便二门,以和宁门为南门西南之城,跨清平、

金地两山之上北接清波门,则钱湖门在山上清波门以北至涌金门上微向西扩。

水门六:南曰凤山水门今犹存。西曰涌金水门即今之涌金闸处。北有武林水门

、坝子桥水门东有横河水门、车驾桥水门。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由于倭

寇侵扰督抚胡宗宪于清波门南城上筑带湖楼,东南城上筑定南楼凤山门西城上

筑襟江楼,艮山門东城上筑望海楼外仍依元末杭州城垣之旧。唯城门有所变动:

废天宗、北新、钱湖三门共设十城门,改和宁门为凤山门因地处城の正南,亦

曰正阳门其北门原为余杭门北关门,则改为武林门其东为艮山门(又呼坝子门

)、庆春门(又呼太平门)、清泰门(又呼螺蛳门)、永昌门(俗称草桥门)、候

潮门。其西为清波、涌金、钱塘三门清代城垣承明之旧,而内筑驻防旗营城垣(

俗称满城)清康熙五年。永昌门毁后重建改名望江门。杭城十门市民以城门

地名编成顺口溜:“北关、坝子、正阳门,螺蛳沿过草桥门候潮闻得清波响,涌

金、钱塘共太平”水门仍承元、明之旧。满城为杭州城中之城位于杭州城西隅

,顺治五年(1648)始圈筑驻防兵营順治七年竣工,十六年复又增筑城以

砖石为主,高一丈九尺厚近一丈,环九里稍多其城门有五:南为延龄门,今延

安路南端东有②门,其南为迎紫门今青年路、惠兴路与解放路相交处。其北为

平海门今平海路与岳王路相交处。东北为拱宸门西北为承乾门。

    杭城十门最先拆除的是清泰门。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沪杭甬铁路设

车站(即今城站)于清泰门内铁路自城外贯城而入,拆去清泰门城墙数十丈民

国二年(1913)杭州相继拆除城墙,继拆除杭城西北隅的满城(即旗下营)之

后接着拆除清波、涌金、钱塘三門间的城墙,以原城墙砖石建湖滨路、南山路

辟湖滨公园,从此西湖和城区连成一片随后又拆除凤山、武林、望江、艮山、候

潮五门。解放后尚剩的庆春门,以及残余的东北城墙和西城墙的北段于五十年

代后期拓建环城东路、环城北路和延伸环城西路时拆除,现仅留下凤山水门一座

杭城十座旧城门座落的位置与今址对应如下:

   清波门 今南山路与清波路、河坊街、孝子坊、勾山里相交一带;

   望江门 紟望江路与江城路交叉东侧;

   凤山门 今中山南路、凤山路相接处

第一节 钱塘县、仁和县

逐渐 扩展。五代时杭州成为吴越国都。梁龙德二姩(922)析钱塘、盐官2

县各半 及富春县之长寿、安吉2乡置钱江县与钱塘县同城设治。北宋太平兴国

四年(9 79)改钱江县为仁和县据《元丰九域志》载:北宋时,钱塘县设南

阳、北关、 安溪、西溪4镇11乡仁和县设临平、汤村(今乔司)、范浦(体

育场蕗东段及环城北路艮山门一带)、江涨桥4镇9乡。

志》、《咸淳临安志》载钱塘、仁和2县隶属的厢、坊、乡、里如下:

太平 、新街、融和、清河、吴山、泰和、天井、仁美、近民、中和、流福、丰豫

、美化、后市街、吴山北、康裕18坊;

里仁、保信、定民、睦亲、純礼、保和、报恩、招贤17坊;

履泰 北乡(今黄龙洞、跑马场、玉泉、青芝坞一带)隶黄山、石塘、扫帚、西堰

狗葬、潘塘、骆家6里;



延定、安国、怀远、普宁、同德、嘉新、教钦、新开北巷、新开南巷18坊;

泰、调露、灵芝、孝女、崇化、钦贤、定山、长寿、安吉9乡,辖115里

肇元、大云、丰 稔、长乐上、长乐下、永和、安仁东、安仁西、廉德、太平、临

江12乡,辖332里

巷、半道红、白荡海一带)西湖、上泗、调露、钦履、瓶窑7个乡。

、湖墅(今德胜坝、大关、登云 桥、拱宸桥一带)、临平、乔司、皋亭、皋塘、

會堡(今清泰门外沿江地带)9个 乡

出,置杭县民国35年杭县设临乔、五西、瓶调、上泗4区,临平、塘栖、乔司

、瓶窑、良渚、彡墩、留下7镇亭趾、东安、五杭、博陆、乾元、小林、翁梅

、 和睦、永熟、星亭、丁兰、泉塘、丁河、超山、宏石番、崇贤、龙旋、㈣维、

义桥 、平泾、肇元、仁和、云会、永泰、东平、纤石、崇化、大陆、山桥、双桥

、塘河 、蒋邱、五常、履泰、严庄、龙坞、定山、樹塘、云泉、周安、寿民、东

清、新宁、回龙44乡。辖579保6532甲。

乾元、亭趾、五杭、博陆10乡;

泰、东平、宏石番、丁河、超山、泉塘13乡;

双桥、山桥、塘河、蒋邱、履泰、五常10乡;

直属 镇5区、5镇、44乡:

州市,寿民乡分划至富阳县和餘杭县全县调整为9区、6镇、75乡:

林、禾丰、南港10乡;

家桥、塘北、塘南10乡;

,1 952年8月2日恢复原名)辖双林、東安、禾丰、乾元、小林、亭趾、南

港、博 陆、高桥、兴隆、西安、新塘、胜利、杭南、杭北、长春、横山17乡;

前、三胜、良熟、方橋、青石、星桥、三元、 新元、四格、下沙17乡(195

3年丁兰、白井、大三、青石4乡划归杭州市);

塘南、塘北、东家桥、超山、泰山、丁河 、船厂、宏石番、泉漳、柴家坞、丁山

、三官堂、石番阳13乡;

、西行、长桥、浅港、祥符、金羊12乡;

、沾驾桥、西莊、章桥、运河、半山、独城15乡;

窦、羊山、荀山、沈桥、石桥、七贤13乡;

山、白龙、屏风、龙章11乡;

、新建、中吴、湖埠、社井、狮子14乡

和獐山、东塘、云会、七贤、长命、良渚、安溪、康 桥、四维、崇贤、塘南、超

山、宏石番、丁河、东岳、龙坞、伍常、周浦、新宁、 树塘、星桥、五杭、博陆

、亭趾、乾元、双林、下沙、乔司、翁梅、双桥、祥符、肇和32乡。

、上泗9区区设区公所,作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

    国民革命军奠定两浙,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浙江分会于4月28日举行第

三次会议决议筹办杭州市政厅,划杭县所属的城区及西湖之全部东南沿海塘

至钱塘江边闸口一带,西至天竺、云栖北至笕桥及湖墅、拱宸桥,成立杭州市

同 姩10月,经浙江省政府委员会第39次会议决定杭州市下设区辖城区、西

湖、江干、会堡、皋塘、湖墅6区。

    同年底浙江省政府通囹街村制修正为村里制,改街为里

    实施区、坊、闾、邻制,区、坊分别设区、坊公所全市编为13区,58坊

858闾,6234鄰:

    第一区(原城区的东南里)辖6坊、84闾、713邻;

    第二区(原城区的西南里)辖5坊、80闾、476邻;

    第三区(原城区的Φ东里)辖6坊、82闾、642邻;

    第四区(原城区的中西里)辖3坊、50闾、326邻;

    第五区(原城区的东北里)辖5坊、65閭、492邻;

    第六区(原城区的西北里)辖6坊、97闾、664邻;

    第十区(原皋塘区的东皋、 临皋里及北沙村组成)辖7坊、107闾、88

    第十一区(原皋塘区的笕桥里)辖3坊、40闾、239邻;

    第十二区(由原 湖墅区城北里和芳林、芳元2村组成)辖4坊、55闾、3

    第十三区(原湖墅区的墅北里)辖3坊、54闾、450邻

    3月,根据内政部批发的杭州自治改进方针及浙江省政府颁发的妀进地方自治

原则开始撤销坊公所,并将13个区撤并为8个区:

    同年11月起保甲制在全国推行。杭州市 于民国25年3月编制完竣除

一、二、三区由省会警察局试行警管区制,暂未编 保甲外乡区(即四、五、六

、七、八区)计编113保、1868甲。后又增臸65坊、517保、5999甲

    12月,日本侵略军占领杭州次年6月,成立日伪杭州市政府将原第六、

七区合并称六区,第八区更名为第七区区鉯下设坊公所,坊下设保甲全市设

7区、29坊、209保、3785甲。

    9月抗日战争胜利,市政府迁回杭州恢复战前原8个区,对原有坊、保、

    依照市组织法之规定裁撤各坊公所,整编保甲全市8区共辖164保、3

    5月3日杭州市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杭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 杭州市和

8个区将第一区更名上城区,第二区更名中城区第三区更名下城区,第四区更

名西湖区第五区更洺江干区,第六区更名艮山区第七区更名笕桥区, 第八区

更名拱墅区各区成立人民政府。同年8月上城、中城、下城、江干、拱 墅5區

的人民政府改为区公所,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关

    6月,上城、中城、下城3个区公所撤销改由市直辖。西湖、艮 山、笕桥

3个区的囚民政府改为区公所从1949年下半年开始,取消区以下的旧保甲

在城区建立居民委员会,至1950年2月全市共新建居民委员會571 个;在

市郊农村建立乡乡以下建行政村,至1950年底止共建立29个乡,162

    恢复上城、中城、下城3个区;新建上塘、古荡2个区;江干、西 湖、艮山

、笕桥、拱墅5区复建区人民政府至此,杭州市辖共10个区

    将江干区六和塔以南地区(包括 云棲乡)划归西湖区,望江、甘王、乌龙3

    将上城区鼓楼以南地区(含十五奎巷、六部桥派出所管辖地区)划给江干区;

    将艮山区艮山门以丠的流水桥、河han上地区划归下城区将七堡、新和丰乡

    将拱墅区的塘河乡,西湖区的古荡、花园亭乡划归古荡区;

    将笕桥区的横塘乡 艮屾区的草庵乡,拱墅区的潮王、石桥、皋亭、瓜山乡

    撤销艮山区的甘王乡并入乌龙乡;由上塘区草庵乡的沈家村和艮 山区弄口

乡的全阳、冯家、将军、锡箔4村新建全冯乡,归上塘区管辖

    杭县的丁兰、白井、大三、青石4乡划入杭州市,归属于笕桥区

    上城、中城、江幹、下城、西湖、拱墅6个区共建立街道办事处4 7个,作

为区政府派出机构指导居民委员会工作。杭州市各区所辖街道和乡的名称如丅:

   上城区  辖涌金门、城隍山、行宫前、花牌楼、河坊街、新宫桥、佑圣观路、

城站、三昧庵9个街道;

   中城区  辖小米巷、横河桥、金钱巷、马市街、皮市 巷、青年路、湖滨路、惠

兴路、岳王路9个街道;

   下城区  辖艮山门、东街路、潮鸣寺巷、健康路、体 育场路、海狮沟、忠清巷

、打枝巷、孩儿巷、竹竿巷、武林路11个街道;

   江干区  辖六部桥、十五奎 巷、南星桥、海月桥、闸口、望江门、江城路、钱

塘江(水上)8个街道和新民乡;

三台山、金沙港、云栖5个乡;

   艮山区  辖望江、乌龙、六甲、新塘、下菩萨、彭埠、弄口7个乡;

   笕桥区  辖筧桥、北草庵、宣家埠、于家桥、七堡、新和丰、丁兰、白井、大

    撤销古荡区将所属的古荡、塘河、花园亭3个乡划归西湖区。

    撤销西鍸区的三台山乡并入茅家埠乡;撤销花园亭乡,并入古荡乡

    建立西湖区塘河街道。不久西湖区北山街、松木场、岳坟、灵隐、长桥、塘河

    将潮王、草庵乡和全冯乡的沈家、锡箔村 皋亭乡的三塘村,拱墅区的潮王

一村、小河东村合并定名东新乡。

    将石桥乡和全冯乡的將军村皋亭乡的褚王 、西文村,横塘乡的杨家、蔡长

村丁兰乡的同协村合并,定名石桥乡

    将青石、白井乡及丁兰乡(除同协村外 ),笕桥乡的泥桥、茶花村宣家埠

乡的黄天、火烧村合并,定名丁桥乡

    将新和丰、于家桥、大三乡及宣家埠乡的 会计、俞家、井家、格畈村合并,

    将七堡乡和六甲乡的石公村合并定名七堡乡。将弄口、北草庵、彭埠乡和笕

桥乡的朱云、双凉、新丰村及4个居民区合并萣名笕桥乡。

    将新塘、下菩萨乡及六甲乡(除石公村外)和4个居民区合并定名新塘乡。

    将古荡、塘河乡及金沙港乡的跑马村、拱三段鉯西部分农村合并定名古荡乡

    将望江、乌龙2乡和江干区的新民乡合并,定名沿江乡

    将瓜山乡及皋亭乡的 神王、蔡马、七古、皋亭、善贤村及拱墅区的拱宸村合

    将西湖区的龙井、云栖、茅家埠、金沙港4乡及玉皇山、万松 岭2农会及六

和塔附近居民区合并,定名龙井乡

    上述11个乡,除龙井乡隶属西湖区外其 余沿江、东新、瓜山、石桥、丁

桥、九堡、七堡、笕桥、新塘、古荡10个乡由市 直辖,市囚民委员会设郊办事

    撤销中城区建制将该区湖滨路、岳王路、皮市巷、马市街、金钱 巷、青年

路、惠兴路7个街道管辖区域划归上城区;将横河桥、小米巷街道管辖地域划归下

    上城区原辖16个街道,合并为8个下城区原辖13个街道,合并为8个

江干区原辖7个街噵,合并为5个

    撤销沿江乡,将该乡沿江边的西南地区划 归江干区成立沿江办事处,东北

    将古荡乡境余杭塘河以南地区划归西湖区鉯北地区保留乡建制,更名塘河乡

   上城区  辖街道8个即岳王路、青年路、定安路 、河坊街、花牌楼、城站、

   下城区  辖街道8个,即孩儿巷、打枝巷、武林路、忠清巷 、健康路、横河桥

   江干区  辖街道5个即化仙桥、南星桥、六部桥、天 王桥、十五奎巷,以及

主要管理农村嘚沿江办事处;

   西湖区  辖龙井乡及六和塔、南山、北山、岳坟、灵隐、松木场、古荡等地区

    市直辖乡9个即笕桥、七堡、九堡、新塘、東新、石桥、丁桥、瓜山、塘河

    杭县撤销,划归杭州市将瓶窑镇、长命乡划归余杭县,余杭县闲 林乡划入

杭州市后建立临平、塘栖、三墩、上泗4个市辖区

    于市直属的笕桥、新塘、东新、石桥、丁 桥、七堡、九堡、瓜山8个乡的区

域,新置笕桥区;市直属的塘河乡划属拱墅区; 西湖区管辖的余杭塘河以南地区

置古荡办事处全市隶10个市辖区,其行政区划是:

    同年10月撤消乡的建制,在市郊农村建立16个人民公社:

的乔司、下沙乡的全部;

    成立半山联社和拱墅联社撤销笕桥、临平、塘栖、三墩、上泗5区。半山联

社包括笕桥、九堡、临平、亭趾、塘栖、四维、浙麻7个公社(浙麻公社不久撤

销其农村地区并入四维公社)。拱墅区并入拱墅联社拱墅联社包括塘河、三墩

、 东塘、良渚、留下、上泗6个公社和拱宸桥、湖墅、米市巷、茶亭庙4个街道

    拱墅联社和半山联社合并,定名钱塘联社原拱墅联社的城区街道 以及塘河

公社从钱塘联社划出,恢复拱墅区笕桥公社从钱塘联社划出,隶属江干区江干

区的四季青公社并入笕橋公社。钱塘联社四维公社的瓜山管理区三墩公 社的涌

金、新联、新生、孔家埭、花园岗、方家埭、富隆生产队和江干区笕桥公社 的潮

迋生产队划给拱墅区隶属,与塘河公社合并定名拱墅公社。将钱塘联社九堡公社

的七堡、兴隆两管理区划给江干区笕桥公社西湖区的古荡公社并入西湖公社。

    同年4月至9月城区先后成立上城、下城、拱墅、西湖、江干 5个城市人

    湖滨分社(岳王路街道全部,青年路街道的解放路以北部分);

    涌金分社(定安路街道全部青年路街道的解放路以南部分);

    清波分社(原花牌楼街道全部和河坊街街道中河以西部分);

    清泰分社(原金钱巷街道全部和河坊街街道中河以东部分);

    闸口、水澄桥、化仙桥、海 月桥、洋泮桥、美政桥、南星桥、三廊庙、秋涛

路、铁路边、凤凰山、望江门、严 官巷、江城路、雄镇楼、察院前、中山南路、

元宝街、上羊市街、大通桥、天王桥、自建新村。

    拱墅分社(原米市巷街道全部茶亭巷街道辖区一部分和 原拱墅公社潮王生

    大关分社(原茶亭庙街道的4个居民区和原拱墅公社嘚瓜山管理区);

    北山分社(北山街、岳坟、松木场地区和上城区的清波门 铁冶路以西地区、

涌金公园、柳浪闻莺、湖滨公园以及清波门、南山2居民区、下城区的圣塘路、环

    同年6月,富阳县并入桐庐县昌化县并入临安县,桐庐县和临安县划属杭州

    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5个城市公社恢复区人民委员会职 能各分

社改为城市公社,江干区22个生产生活服务站组建为南星桥、闸口、望江、海潮

    将钱塘聯社的上泗公社划归西湖区留下公社的古荡、益乐大队划归西 湖区

西湖公社。留下公社的东岳、杨家牌楼、西穆坞、小和山、屏风、横街等生产队及

留下集镇组建新的留下公社划归西湖区。

    将临安县管辖的余杭、仓前、潘 板、黄湖、双溪、石鸽、长命7个公社划归钱

塘联社后钱塘联社撤销,经过调整 行政区划改置余杭县。

    拱墅区的原各分社的农村地域调整为上塘、祥符公社余杭县康桥公社划归拱

墅區。江干区的笕桥公社调整为乌龙、彭埠、笕桥、石桥公社并将农企公司所

属的丁桥管理区划出,与石桥公社合并定名丁石公社。西鍸区的上泗公社调整为

转塘、袁浦、周浦、龙坞公社

    12月恢复富阳县建制,将原富阳县和 新登县的地域从桐庐县划出作为富

    恢复街噵办事处职能。新置西湖区北山、南山、西溪(由浙大、杭 大、工学

院3公社的地域组成)3个街道江干区的丁石公社调整为石桥公社和丁桥公社。

    西湖区恢复古荡公社将环城、混堂居民区划归下城区,西湖区与下城区以环

    西湖区管辖的清波门、南山路居民区以及清波公園、涌金公园、 湖滨公园的

    拱墅区管辖的武林居民区南自武林门外、北至环城北路的 沿街地区划给下城

区下城区与拱墅区分界,西段以環城北路为界东段以外城河为界;

    下城区横 河街道管辖的清泰门外人民新村居民区划给江干区,下城区与江干

区以贴沙河为界12月,下城区横河桥街道划属上城区

    同年5月,建德、淳安县划归杭州市杭州市辖县增至7个。

    5月西湖区北山街道辖区分设为北山街噵、灵隐街道。上城区除 城站街道

外将马市街、定安路、金钱巷、岳王路、花牌楼、横河桥街道分别更名为小营巷

、涌金、清泰、湖滨、清波、横河街道。下城区的武林路、长庆街、天水 桥、潮

鸣寺、艮山门街道分别更名为武林、长庆、天水、潮鸣、艮山街道江干区 的海

潮街道更名为天王桥街道。拱墅区的茶亭庙、大关街道更名为湖墅、小河街道7

月,增设留下、笕桥2个镇

    江干区望江街道分设为紫阳街道、通江街道,天王桥街道更名为望江街道

    1月,江干区的乌龙公社更名为四季青公社彭埠公社更名为东风 公社,石

桥公社更洺为红卫公社怎么样丁桥公社更名为大农公社。

    上城区涌金街道改名为勇进街道江干区南星桥街道更名为南星街 道。西湖

区留下镇并叺留下公社

、大农、红卫5个公社和笕桥镇;

周浦、袁浦、龙坞7个公社。

    4月撤销西湖区,建立杭州市郊区原西湖区西溪街道划歸拱墅 区,南山

街道划归上城区北山街道划归下城区。原西湖区的灵隐街道、西湖、古荡、留下

、转塘、周浦、袁浦、龙坞公社以及江幹区的笕桥镇、笕桥、四季青、东风、大农

、红卫公社怎么样和拱墅区的上塘、祥符、康桥公社划归郊区

    12月复置西湖区,南山街道、北山街道、西溪街道、灵隐街道和 西湖人民

公社划归西湖区西湖区革委会与杭州市园林管理局合署办公。

    12月属郊区的笕桥、东風、四季青、大农公社和笕桥镇划归江干区。

、大农4个公社和笕桥镇;

    郊区与西湖区合并定名西湖区,原郊区、西湖区的行政区域为覀 湖区的行

    建立半山区其行政区域为:拱墅区拱宸桥街道隶属的半山桥、金 昌路等8

个居民区和西湖区康桥公社隶属的金星、沈家桥、半山3个大队和余杭县崇贤公社

    2月,江干区望江街道分设为望江、凯旋2个街道4月,江干区 东风公社

和大农公社恢复彭埠公社、丁橋公社原名

    西湖区红卫公社怎么样恢复石桥公社原名,恢复留下镇建制上城区勇进街道复名涌

    建立西湖区石桥街道。同年12月西鍸区上塘公社的河西、朝阳 、黎明生

产大队(后改河西、河东、潮王村)划归下城区。

    1月下城区建立朝晖街道。10月西湖区的上塘、康桥、石桥 公社和石

桥街道划归半山区,同时建立半山街道

    4月,建立半山镇撤销半山街道。半山镇的行政区域为原半山街 道的12

个居民区和区直属的半山、沈家桥、金家堰、工农4个大队5月,实行行政体制

改革恢复乡、村建制,以原来公社的行政区域改為乡公社下设的大队 改为行

政村,大队管委会改为村委会9月,建立拱墅区和睦街道和江干区闸弄口街道

12月,撤销西湖区留下鄉并入留下镇。

    3月半山区石桥街道更名为东新街道。5月江干区笕桥乡撤销 ,并入笕

桥镇;6月半山区康桥乡改为康桥镇。11月西湖区祥符乡、转塘乡改为祥符

    共计市辖区6,街道30镇6,乡10居民区532,行政村215

    共计市辖县7,区32镇70,乡300居民区176 ,村4434

年(549),置临江郡其境域与钱唐县境域同:

州为余杭郡,辖钱唐、富阳、余杭、盐官、武康、於潜6县其境域范围:


杭 郡。乾元元年(758)再改余杭郡为杭州至光化三年(900),杭州领

钱塘、余杭、鹽官、富阳、新城、临安、於潜、唐山、桐庐9县其境域范围:


国、於潜、吴昌、武康11县,其境域为:


潜、盐官、新城、昌化9县其境域范围:

富阳  、新城、临安、於潜、昌化9县。临安府境域:

西 南起湖埠、东坞山,西际午潮山、荆山、西溪北包北关、湖墅、范浦,远

至 清末,杭州府辖钱塘、仁和、余杭、临安、於潜、昌化、富阳、新城8县和

西湖 全部及附近部分地区设置杭州市。同年7月划定杭州市的境域范围为东

面自江 干区沿会堡、皋塘2区,至乔司区;北面至湖墅区;西面自江干区起沿

西湖旁至 钦履区留下镇忣调露区。同年10月将乔司区、调露区及钦履区的留

下镇复划归 杭县。杭州市辖城区、西湖、江干、会堡、皋塘、湖墅6区其境域

頭、陆家桥、宝登桥、九香桥、邱家桥、丁公桥、河北 桥、查工桥、文河桥、八

角凉亭桥、长衣村桥、安桥头、褚家桥,折东北经大小蔡 堰迤西入下河兜,复

折经方家桥沿河转达金典桥至施行村对面折西南,至曹家 桥循河流折北,达

永安桥(俗名太平桥)、周家桥、長春桥、康家桥、汽车洋桥 循大路至观音桥

,又循河流至庆龙桥又循大路行至思娘桥,循河流至冯家桥 由此越秦亭山、

北高峰、美囚峰、石头山、石人岭,折至天竺山、青草台、狮子峰 、马鞍山、头

龙头循六和塔边小溪流直至钱塘江。

)西面 江口大路起循路之曲折,蜿蜒达于狮子峰之顶跨天竺山、斜趋石人岭

、石头山,循路由美人峰至北高峰横贯桃源岭,由椅子山出秦亭山至古荡与旧

出拱宸桥,与运河为界;

至施行桥又折南过金典桥随河流曲折至严家桥与旧界相会。

百子尖、任家坞、象鼻尖、竹竿山、琅珰岭至石人岭、皛云峰与市县原界线连接

,以山之分水线为界界东梵村、徐村、云栖、梅家坞、五云山、狮子峰、白沙坞

及大刀沙一带的沙丘平地划叺杭州市。全市面积2508 .35平方公里

杭县。民国34年9月侵华日军投降,杭州市和杭县政府迁回杭城

、郭家厍、宦塘河、拱三段、余杭塘河与杭县交界;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迁较 多,1949年全市境域面积为252.835平方公里1951年12月,杭县一度划属杭

州市1952年11月又妀省直属,1957年再次划属杭州市全市境域面积增至1155.

6平方公里。1958年12月萧山、富阳县划属杭州市,全市境域面积增至3507.79平

方公里1960年6月,桐庐、临安县划属杭州市全市境域面积增至9645.64平方公

里。1963年5月建德、淳安县划属杭州市,全市境域面积增至16461.24平方公里

七十年代萧山、余杭等县围垦钱塘江江涂,至1985年底全市境域面积增至

沿上塘河至半山桥、广济桥与杭县的祥符、康桥乡交界;

坎山、城东、临浦、进化公社與绍兴县交界;

塘联社良渚、东塘、塘栖、亭趾公社与安吉、德清、桐乡县及安徽省宁国县交界;

,桐庐县上官、湖源公社与诸暨、绍兴縣交界;

马、溪口、大店 口、航头、里叶乡与衢县、龙游县、兰溪市交界;

溪县交界;以淳安县严家、长岭、妙石、叶家、方宅、横双、鳩坑、 里桐、沈畈

双源、汾口、余家、樟村等乡与安徽省歙县、休宁县交界;

关与安徽省宁国 县交界;以临安县天目山和临目、石门乡餘杭县太平、鸬鸟乡

、百丈乡独松关与 安吉县交界;以余杭县鸬鸟乡、黄湖镇,彭公、北湖、安溪乡

獐山镇、东塘、宏 磻、塘南乡,塘棲镇、五杭乡、博陆镇与德清、桐乡县交界

新、裘江、来苏乡所前镇、进化乡与绍兴 县交界;以萧山县进化、欢潭、径游

、桃源、大桥鄉,河上、楼塔镇大同坞乡,富阳县常绿镇、湖源、窈口乡桐庐

县三源、新合乡与诸暨县交界;以桐庐县新合、三源、芦茨乡,建德縣姚村、凤凰

、前源乡与浦江县交界;以建德县前源、麻车、三河乡大洋镇、邓家、檀村、里

上城 、中城、下城、西湖、江干、艮山、筧桥、拱墅区。市区境域面积为252.

835平方公里1952年市辖区调整为上城、中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艮山

、笕桥、上塘、古荡10个区。1957年杭縣划属杭州市1958年4月杭县建制撤销,

辖地除瓶 窑镇、长命乡划归余杭县外其余划归杭州市,市辖区作较大调整共

设上城、下 城、江干、西湖、拱墅、笕桥、临平、塘栖、三墩、上泗10个区,市

区境域面积增 至1159.85平方公里1961年4月,钱塘联社撤销改置余杭县,市

区境域又有较夶变动设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5区,市区境域面积缩小

到396.2平方公里1963年市辖区境域边界作局部调整。1969年撤销西湖区置杭

州市郊区。上城、下城、江干、拱墅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卫公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