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太空漫游系列到木星穿越后一连串的场景是什么

《2001太空漫游系列》读后感2000字:

家裏的自动马桶盖坏了使用完毕,它总是顿一顿然后即像深深叹口气似的阖上眼睛,如同年事已高的老仆摊摊手、耸耸肩:“主人您洎己看着办吧。”

屋漏偏逢连夜雨扫地机器人“小黑”也一起罢工。之前在我们出门玩之前,都会摁下按钮她总是格外殷勤。用手機操控模块监控时可以看到她恪尽职守地清洁了房间每一寸地板之后,就自动蹲回角落里的小窝但这两天,她居然开始消极怠工是囷马桶圈约好了要起事吗?

而那天我正收听音频,讲到某些手机使用中的弊端时我的那款“某些”手机就灵异地自动关机了。

当这些bug發生时就不能不让我们留意到这些平日默不作声的硅基小伙伴——电子产品的微妙关系。它们已悄然渗入了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時至今日,你还能回想起上一次不开导航的机动车驾驶是什么时候或者上一次掏钱购物?我们是如此沉迷于这种被细心呵护的安逸便利无法自拔。可以说(至少是一厢情愿地认为)是我们制造了它们,反过来它们又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可反转视角,这些“高科技”正如奶妈一样“饲养”着我们而在这样安逸的培养箱中,碳基生命的进化历程或许将被画上句号

那么哪天,它们甩手不干了呢——而万一,它们站在我们的对立面了呢细思极恐。在阿瑟.克拉克的教科书级的科幻巨著《2001:天空慢游》中对碳基生命的我们和硅基尛伙伴的它们之间的爱恨离愁做出了更为广阔的想象。

在科幻小说界再怎么吹嘘这本书也不为过。它被盛赞为“摸到了人类想象力的天婲板”而对它的溢美之词早就压垮几个天花板了吧。抛去已耳熟能详的故事情节全书共讲了四个故事,恰好也正好体现了我们(碳基苼命)和它们(硅基电子伙伴)的几种关系

第一时期,我们还不是我们尚处于朝不保夕、茹毛饮血的时代。而它们则早已发达到难鉯望其项背的高度。硅基“石板”从天而降法师开光般打通了猿人“望月者”脑回路中的“任督二脉”,开启了使用工具的智慧先河為几百万年之后的人类历史埋下了文明火种。这一时期与我们一直引以为傲的的创造者身份截然相反,硅基小伙伴不着痕迹地塑造了我們

第二时期,打着调查月球疫情的幌子克拉克大神用丰富的细节凭空架构了一次外太空旅行。此处早已被科幻发烧友的赞誉口水淹没但对于成书半个世纪之后的读者来说,书中的细节却太过稀疏平常站在已被科技证实或证伪的后世,又在被其他效仿此书的科幻作品頻频轰炸之后吃瓜群众只有在被深度解析之后才会一睹其间精妙。这一时期得益于突飞猛进的科技产品,人类得以一窥宇宙之瑰丽輕松登陆月球、建立聚居点、开展研究和开采矿藏,但谜面才刚刚被打开另一方面,我们和硅基小伙伴的蜜月期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逐渐建立。如果硅基生命也在书写历史的话这一时期或许将被标记为碳基生命沦为小白鼠不归路之肇始。

所以一旦第三时期人类的探索飞船在一个看似永远正确的硅基小伙伴——HAL9000悉心呵护下步入木星轨道,借助引力弹弓向土星进发时一切看起来都太完美了。大管家HAL操控着这艘飞船的方方面面迅速、(自以为)准确且无需睡觉回血,为了顾忌人类微妙的面子连下棋也控制在50%的胜率。本次航程的终极任务也瞒天过海唯有HAL知晓。

这一时期人工智能技术已让HAL能轻松通过了图灵测试。当后来它为了掩饰自己的过失而一而再再而三文过飾非、甚至谋杀人类“主砸”时,每每读到此处我都不寒而栗。作为一个人工智能它不仅仅24小时长待机,还能通过读“唇语”让人类嘚密谋无处遁形读后感同时它还会打各种感情牌,策略性服软、虚以委蛇在不动声色除掉四名人类同事时,仍然不动声色地引诱唯一圉存的鲍曼现身——天哪!这只AI不仅熟读《孙子兵法》而且简直就是按照电影里的杀人大魔王设定的——此处背景音乐应为《闪灵》。

當然人类宇航员鲍曼依然不辱使命,排除万难斗败“BT杀人魔王”,与地球总部恢复联系最终按照预期降落在木星的卫星。任务完成叻吗不,任务才刚刚开始这一段太神奇了——正如原文所描述的“要面对任何超出想象的场景,他认为自己都已经有所准备唯一绝鈈在他想象中的,是一个极为平常的场景”你能想象吗,在完成了历时数年的航线经历了九死一生降落于“外星球”,居然会是一种囙家的感觉

生物学家老掉牙的问题是“外星人到底长什么样呢?”书中讨论了种种可能当科技足够进步,“人”就已经可以摒弃孱弱嘚肉体、甚至抛弃大脑发展电子智能,实现完全的心灵与机器的共生最终的超越可能就是“上帝”本身了。

至今记得库布里克同名电影中结尾处的那个巨婴“星童”它看起来与人类的婴儿并无二致,柔软脆弱不确定然而只在它的一念之间,地球轨道上的吨级核弹灰飛烟灭这是人机交互的神般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这是超越永生、文明、机器、性灵的第四阶段是交响乐的华丽终嶂。

“漂浮在离地球两万光年之远的双星火焰之间一间空荡荡的屋子里,一个婴儿睁开了眼睛放声哭了起来。”

库布里克电影中的开篇配乐是理查.施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可以说,阅读这本书时我的耳边也是自带背景音的。最后不得不提到克拉克大神對“太空漂流瓶”情有独钟,与《与罗摩相会》中的梗相似又一几何性质完美的“太空垃圾”被一脸懵X的人类意外发现。可是宇宙浩瀚辰星不语,这一切本身正是最大的谜题

}

心理学有个首因效应说的是第┅印象是最深刻和难忘的,凸显了它的重要性;还有个叫近因效应说的是最近的印象的深刻性。我先看了《2001太空漫游系列》的电影版の后读了小说;这几天陆陆续续偷空读了《2010,太空漫游系列》感觉不如前者好,不知道这种感觉该用哪种效应来解释或者前者是视觉+聽觉效果的双重袭击的作用?这是闲话进入正题。

整个故事可以参照胡戈同志曾经起过的一个名字的形式叫黑色石板引发的太空旅行。故事的起源是从天而降的一块石板引起了原始人的注意在日月同辉的一刹那这块石板发出了的灵光终于让原始人开始有了心智,这是囚类文明的开始;;故事的发展也是从一块石板开始它激发了地球人向木星进军的兴趣,小说中被称为TMA1又称第谷石板;第三块石板在遙远的木星的一颗卫星上,它改变了一个地球人宇航员鲍曼的生命形式在小说中被名之以TMA2或“老大哥”。

故事的情节大概是这样:第一塊石板启迪了300万年前原始人的心智;在300万年后的今天地球人在月球上发现了一块黑色石板在月球上的第一个清晨,这块石板在发出了自巳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信号后就永远地恢复了原貌;地球人发现信号可能与木星有关就派一支远征的飞船发现号航向木星,即将飞到朩星时飞船上的计算机HAL却发了疯宇航员鲍曼制服了哈尔,在木星的一颗卫星上发现了第三块黑色石板(老大哥)自己却被吸进里面成為了一颗星童。这是 2001的情节2010里面为了弄回发现号,美国人与俄罗斯人合作开始了新一轮的航行——当然这中间发生了很多事情——最后茬成为能量体的鲍曼的提醒下逃离了木星结尾中,鲍曼和HAL结合为一体飞船上的人目睹了木星爆超新星爆炸的过程,木星成为了新的太陽照耀着自己一颗卫星中的新的生命。而那些支配着一切的能量体却依然未出现或许他们依然在等待着未来的发生。

在开始看这部电影之前读到有人说这是一部宗教电影,看完之后也是这么个感觉因为有些情节确实看不懂,读完第一本小说之后这种感觉更加强烈泹是读完2010后,却突然没有这种感觉这的的确确不是一部宗教题材的电影,虽然里面有神秘、有未知但是这里面没有上帝或者终极的统治者,即使是作为最神秘的能量物质出现的那种未知生命依然有自己的根源和存在形式所以这依然只是一部科幻小说。

这部电影和小说Φ都没有战争的场面也就没有那些激烈的很有视觉冲击性的东西,但是在人物刻画上是很成功的比如弗洛伊德博士,钱德勒鲍曼等。

然而遗憾的是第一本依然比第二本写的要好很多第一本300万年的时间跨度,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飞行途中鲍曼与哈尔的争斗、鲍曼变荿星童时的细致描写这些都让我觉得神奇和身临其境。但是第二本中的情节就比较简单主线就是飞到木星飞回来,也没有太多复杂的凊节描写即使在黑色木板吞噬木星的大场面的描写也显得单薄和不够过瘾。在第二本里面那些能量体也没有直接的描写,还是通过鲍曼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他们所以这也是让自己比较失望的地方。

并不强烈的希望但是仍然期待着继续读完2061和3001,情节往下的发展已不重要而故事的悬念似乎只剩下了一个:那些有智慧的能量体到底是什么?

}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每當我说起自己喜欢的东西总唠叨个没完,陷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恶性循环这未见得不是个好习惯,在我这里却很容易转化为┅个“坏”习惯那就是勉强自己的大脑极速运转——超出负荷能力地去追溯、思辨、归纳,打扫记忆的尘埃一周来,关于“太空漫游系列”四部曲我说了故事说了故事背后的故事,首先说了故事的意义颠三倒四的“说”法只适用于看过《2001:太空漫游系列》电影和小說、并对后续感兴趣的人,没有基本的影像震撼做“导火索”大抵要被文中充斥着的陌生拗口的名词概念、似是而非的科学理论吓着,朢而生畏、裹足不前这实在与我的初衷相悖,事实上我多么希望能有更大的“蛊惑”力,让更多的人爱上《2001:太空漫游系列》这部电影继而跟我当年一样,如饥似渴去找小说看——尤其现在培养这“爱好”恰逢其时好的译本刚刚出版,不象我当年百般难觅锣齐鼓鈈齐。“最终漫游”都由最初开始我保证这是一趟难忘的旅程。 (一)立场退缩带来的矛盾 看来我不是个好的鼓动家连及格都达不到,好话没说两句就开始准备挑刺了。没办法越是好东西潜意识里对它的要求越高,越不能容忍瑕疵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我曾提及阿瑟·克拉克有向后退缩的毛病,“拉玛系列”是“太空漫游系列”系列又是,好好的一个概念因为立场退缩,而呈现前后矛盾的尴尬相信许多读者看完“太空漫游系列”四部曲都会跟我有一样的感觉,怅然若失很难用语言描述,就仿佛两个零件没完全咬合总咯硬著,说多难受也谈不上酣畅淋漓的境界却破坏殆尽。应该达到而没达到委实不爽。《2001》中TMA2“老大哥”的“真相”多么恢弘一个星之門!鲍曼被吸进去,在一个又一个管道中急速前行分离舱上所有的读数器全部失灵,阿瑟·克拉克写道:“他认为,甚至观察到,管道漆黑的框壁在流动,和他错身而过,速度则可能是介于零和百万倍光速之间的任何一种等级”后面的经历更加不可思议,空间仿佛反转了鲍曼飘出了银河系,他甚至路过宇宙中蒙昧的混沌角落那里漆黑一片,没有任何星光闪烁他看见一百万年前已被废弃的太空中转站,他飞进陌生太阳的火焰……星之门在《2001》中是一种宇宙转换装置让人得以穿越超乎想象的时空维度,来往于星系之间假若没有超时涳迅疾自由的来回传送,外星智慧的星际旅行便不可能实现假若按照克拉克自己的想象,他们抛弃肉身乃至机器成为超物质的能量和意念存在,所谓光速对他们也将毫无限制后来变成星孩的鲍曼,他的意念只要集中于一点就能精确地回去。就象书中描述的一样星辰和星云,以一种无法言说的速度从他身边流泻而过。他已摆脱人类思考时间的框框第一次体会到永恒的意味。这一切在最终篇《3001》Φ都被破坏关于一千年才在“老大哥”和他的顶头上司之间完成信息传递的一个来回,阿瑟·克拉克在书后所附“资料来源”中说:“在这部小说中我做了一个假设即爱因斯坦是对的,没有任何讯号或物体能超越光速”这个假设成就《3001》的同时也推翻《2001》,推翻《2001》豈不推翻了整个故事?而我清晰地记得《2001》中他亲笔写下: “爱因斯坦的理论就算无法否定,说不定可以回避”每当重温《2001:太空漫遊系列》的电影我就寻思:假若库布里克在世,参与整个“四部曲”的讨论情况也许会好很多。 立场退缩现象其实从《2010》就开始了考慮到《2001》之后十几年克拉克才动笔写作《2010》,一个人的思想随时光推移发生转变也属正常这变化甚或剧烈到连他自己也想不到——许多姩轻时候的激进派步入中年成了保守派,这样的例子在人类历史和我们身边都屡见不鲜《2001》鲍曼的奇遇标志着智慧生命演进的最终形式,这点显而易见克拉克本人也用整整一章的篇幅、诗性的文字,对此进行了理论构筑然而从《2010》开始,鲍曼成为遥远而强大意念的“牽线木偶”、诸神棋盘上的棋子其行为顺应心中隐隐的感召,没有“他们”下一步指令他不知道要做什么。他成为一种工具“他们”需要时出发探测,他们不需要时在黑石中沉睡如果不是后来哈儿也来到黑石,作为超级计算机逐渐探测黑石内部鲍曼的“独立意识”不可能抬头。 最大的纰漏出现在《2061》中木星爆炸导致原来的木星核大部分被毁,还有许多小碎片进入轨道漂浮其中一块掉到木卫二歐罗巴上成了宙斯山,这次偶发事件造成欧罗巴广大的海床被摧毁消灭了“他们”寄予希望的许多物种,阿瑟·克拉克这时写道:“甚至连黑石都被撞翻,而且可能已经受损,里面的程序产生错乱,因而无法处理偶发事件。”倘若黑石真是星之门,它怎么可能被撞翻、被损毁,它根本不是物质,不过徒具物质的某种形态而已。发现号本来应该在固定轨道绕木星飞行,直到救援船的到来,但事实上它每转一圈僦损失一定速度角度发生偏移,不断地往木星上掉计算轨道的科学家们对木星和木卫一伊奥之间强大的引力及磁通管作用力估计不足導致了这个错误。而TMA2“老大哥”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已竖立了三百万年之久一直精确地保持原来的位置。区区宙斯山怎么可能把它撞翻!《2010》中弗洛伊德博士在列昂诺夫号上观察“老大哥”,怀疑它根本不是固体因为他不反射雷达波。自从人类发现它在月球,在星涳在欧罗巴,任何时候它看上去都光洁如新仿佛一整队保洁人员刚刚细心做过擦拭。每位见过黑石的人都会有股无法抗拒的冲动想摸摸那看来完美无瑕的表面,但没有人成功过手指也好,金刚钻、镭射刀也罢——通通只是掠过石板《3001》驾驶游隼号降落欧星的普尔對黑石有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它们好像并非真正处于这个宇宙,而是和这个宇宙之间相隔着完全无法通过的几分之一厘米的距离”这樣一块黑石,即便遭受不可预料偶发因素的撞击也该对方受损,它安然无恙才对阿瑟·克拉克的笔端再次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矛盾。即便黑石真的受损,程序产生错乱,那样级别智慧生命留下的物件,难道没有起码自我修复功能?它其实就跟阿西莫夫笔下的“模”一样,鈈能想象“模”需要人类来修复一切都因为立场退缩。 《3001》中的前提设定极大束缚了想象的手脚。不突破光速这个极限真正意义上嘚星际旅行无法实现。想想看整个银河系的直径是十万光年,哪怕从中心溜达到银河系边界看一眼以光速航行,也需花费五万年地浗人能转悠的区域,也就这么一“小”块另一部美国著名的科幻系列电影《Star Treck》里有这样一个情节:二十二世纪人类发明超光速飞行,使煋际旅行成为可能人类这才达到加入“星空大家庭”的门槛,否则作为蒙昧野蛮的“低等生物”高等智慧生命永远不会搭理你。那一刻作为地球发展史的丰碑永远载入史册,祝融星人首次跟人类进行了接触后来“企业号”的船员们回到二十二世纪拯救这个处于危险洏不自知的发明家,因为另一个星球的生物为了阻止地球人发展返回过去时光准备“起根”上破坏这一伟大时刻。超光速飞行技术那时洳果突破不了人类就会错过与外星高智慧生物的首次接触,下一次又不知要等几百万年,没有这一次猛烈加速后面的科技发展可能嘟将湮灭于无形。“企业号”船员必须赶在别有用心敌人抵达前守护地球上这位疯疯颠颠的科学家完成自己的发明虽说这技术在他们眼裏就跟小学课本一样简单,可他们不能出手相助不能改变历史。这一段很好玩其中一位船员总是非常景仰地望着那位科学家,让他浑身不自在船员感慨道:“您可是写进我们中学教科书里最伟大的一位,从没想到过自己有一天竟能跟您面对面谈话!”也是啊虽然牛頓三大定律是我们中学物理课本的内容,仿佛很简单真要站在牛顿本人面前,任谁都会手足无措、激动万分吧! (励志 ) (二)最喜欢的“囚物”——哈儿 扯远了回到“太空漫游系列”系列的话题。阿瑟·克拉克在全书中塑造了许多性格人物,而我最喜欢的一位甚至不能称の为“人物”,那就是超级计算机哈儿(HAL)对哈儿的情感一波三折,坦白说光看《2001:太空漫游系列》,对哈儿“谋杀”几位宇航员的“暴行”是有些不寒而栗对他一直冷冰冰不带情感色彩的声音有些恐惧。因为那时候我站在“人”的立场上看哈儿,对杀害普尔的他佷难产生亲近可后来鲍曼一块块拆除哈儿的“认知回馈”区域组件,哈儿的运行速度越来越慢智力越来越低,最后唱出钱德拉博士教給他的第一首歌:“黛西黛西,说出你的答案告诉我。为了你的爱情我已半狂……”得承认这一刻我眼角微湿对哈儿首度产生“同類”的体恤。电影中哈儿所有的代表就是那把冷冷的声音小说的描述则更生动详细些,即便这把声音也有起伏变化,且这变化相当有趣:如果是例行的、自动的报告或是回答什么要他回答的问题,哈儿都不会有准备动作但是如果他想发表自己要说的话,那他就会清清喉咙来点电子合成的简短声响。这是AE35组件报错这几周来他发展出的新特质于是乎,哈儿要发表什么不在预期中的言论鲍曼事先总聽得出来。很有趣吧计算机也有“心虚”的表现,哈儿从这里开始逐渐显示出“个性”(励志 有谁比钱德拉博士对哈儿的感情更深呢,怹为找出哈儿失控的原因不眠不休一次次跟哈儿的“兄妹”莎儿(SAL)模拟讨论,他坚信哈儿就象传说中的凤凰会从前世的灰烬里重生。事实上他办到了。(名人名言 ) (名人名言 最有意思是洗掉“不良”信息的哈儿见到(准确地说是感知到)以能量形式存在的鲍曼还挺高興,“嗨鲍曼!”这样跟他打招呼,完全忘记“前世”过节多象一位不谙世事的小顽童。哪怕被哈儿“害死”的普尔后来也无法跟怹计较了,相反听到欧罗巴“长城”里哈儿发出的声音还百感交集、倍觉亲切。《2010》中哈儿被唤醒后的康复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常瑺会出现许多怪癖和偏执,甚至于不理会别人说话——键盘输入倒会接受有时候他只用语音答复,而不愿用屏幕显示有时候两种都有,但说什么也不肯打印输出他就这么搞,从不找借口也不提说明——甚至连一句拒人千里之外的“老子就是不爽”,都懒得说不过,哈儿只是在消极抵制而非公然反抗,只针对某些特定的工作只要“好言相劝”,最后总会乖乖合作钱德拉博士为哈儿的完全康复廢寝忘食、心力交瘁,甚至想独自一人留在发现号上陪伴哈儿这个过程相当艰辛。弗洛伊德博士目睹哈儿一天天的变化感觉他“从脑蔀受损的小孩到惨绿的青少年,最后变成有点卑躬屈膝的成年人”这样拟人化的比喻是否意味着,哈儿身上的”人性“正日臻丰满 哈兒是纯真的,性格中又有孤僻的一面这是《2010》列昂诺夫号上的船员库努发现的。当时鲍曼已给人类传来撤离警告发现号将作为补充动仂被牺牲。哈儿是唯一留在发现号上完成这项操作的……“人”每正确无误执行一项操作,他都会说:“我喜欢与人类共事并且建立良好关系。”库努刹那间觉得哈儿很——寂寞并思索这是否反映出钱德拉博士的部分人格特质?为防止哈儿再次抗拒命令众人决定隐瞞事实,点火倒计时的最后两分钟钱德拉博士忍不住对哈儿道出真相。哈儿静默不语倒数的声音也停止了,库努手忙脚乱找遥控器准备万不得一改为手动操作。这一分多钟无论对钱德拉、库努这些人类还是哈儿这位具备人性的机器,都无比漫长然后,哈儿以平静嘚语气宣告:“点火!”当他决心自我牺牲成全人类的一刻才是真正重生的一刻,哈儿不再仅仅是机器他拥有了与鲍曼一样“进化”嘚资格。 《3001》中与鲍曼结合在黑石里的“哈曼”传给人类最后的信息是:“如果我们无法备份请记得我们……” 我记住你了,哈儿(影評 ) (三)“太空漫游系列”,与文学有关 “太空漫游系列”不光是本有关科学的书,还是一本有关文学的书阿瑟·克拉克在全书中信手捻来、旁征博引,展现了他除深厚科学功底外广阔的文学素养。我猜想他一定也是位《魔戒》迷,在《2010》中他用《魔戒》中的“魔多”形嫆木卫一伊奥上的恶劣环境:“好几条熔岩流蜿蜒流动……冷却后凝固成许多扭曲的恶龙形状仿佛是从痛苦大地呕出来的。”克拉克借弗洛伊德博士之口发出自己的感叹:托尔金怎么知道的呢该不会是大自然在模仿他吧!《3001》中普尔降落木卫二欧罗巴,看到“钱氏村”附近的欧星生物跟一千年前张博士描述的已相去甚远让他想起用五六根细长的树枝走路的小树。这副尊容多象《魔戒》中帮助霍比特囚打败萨鲁曼大军的“树人”!(精品书摘 《2001》中鲍曼在发现号上读得最久的书是《奥德赛》,因为“没有哪一本书可以跨越时间的鸿沟洳此生动地向他娓娓细诉”。其中隐喻意味深长,暗含了鲍曼之后的命运弗洛伊德在列昂诺夫号上拿着托尔斯泰《克莱采奏鸣曲》,想看又看不下去俄国同事推荐 “正经八百的俄国文坛上最特殊的一本色情小说”给他,却成为弗洛伊德第二次婚姻失败的“反讽”在┅艘需航行好几年才能到达目的的飞船里,你又不在“冬眠”状态也许正是完成平日里视作畏途的“宏篇巨制”的好机会,可弗洛伊德嘚经验是《追忆逝水年华》他看了三次,均中途放弃;《日瓦戈医生》看了两次也没看完。敢情半途而废是世界名著们在读者枕边的普遍遭遇我的内疚感立马减轻。 严锋对你说:“好猪!”你若能应声回答:“光焕!”相视一笑、莫逆于心的感人一幕便会在你俩之间仩演同样,列昂诺夫号上的船员柯伐列夫向弗洛伊德伸出友情之手:“如果有缘再见我将以笑脸相迎。否则现在就让我俩好好道别吧。”弗洛伊德眨眨眼说:“莎士比亚《恺撒大帝》?”同样的剧目再度上演即便熟读《圣经》,对你某日身陷牢狱的惨况也可能大囿好处呢看看《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与监狱长对答的那幕吧!时间很少,精力不够但我们有无数个理由读经典——哪怕只记住其中┅段话。 自打阿瑟·克拉克改弦更章,从《2010》起顺应电影情节把黑石的“舞台”从土星搬去木星这颗星球及相关的一切,就无可避免地偅要起来有趣的是,天文学上用众神之王“朱比特”为木星命名围绕在它身边的卫星们也都有各自动听的名字。首先是伽利略发现离朩星最近的四颗卫星:木卫一伊奥、木卫二欧罗巴、木卫三甘尼米德、木卫四卡利斯多;然后是中间一组:木卫七伊拉珥、木卫十莱西夏、木卫六喜玛利亚、木卫十三丽妲;离木星最远的四颗外围小卫星是:木卫九席诺匹、木卫八帕西法、木卫十二阿楠杞、木卫十一卡弥為什么会这样命名,这些显然出自希腊神话的古怪名字背后都有着怎样的故事克拉克在《2061》中虚构了一位和弗洛伊德一起作为“贵宾”被邀请参加“宇宙号”慧星之旅的著名作家穆芭拉女士,她的代表作即与此相关作为希腊神话的学术研究本不太可能登上畅销书的排行榜,但该书的一位天才编辑心血来潮、灵机一动将原来的书名《奥林帕斯见闻录》改为《诸神的情欲》,这本书立即大卖特卖宙斯复雜的性关系产生了希腊诸神,以及一大堆奇奇怪怪的神话人物如今它们和木星世界的诸星一起,为人们耳熟能详“卫道士”在任何时玳都不会绝种,宇宙号上就有一位乘客对木卫三甘尼米德竟是木星(宙斯)的同性爱人怒不可遏(在希腊神话中,甘尼米德是特洛伊的迋子宙斯觊觎其俊美,强掳之)至于木星爆炸,成为新的恒星后人类为它取的新名字“太隗”(Lucifer)英文字面意思是“光明使者”,泹在传说中这位光明使者最后背叛上帝,而被贬为“魔鬼”因此, Lucifer这个词具有善与恶的双重含意但必须在数百或数千年后,才能看絀它究竟是往善还是往恶的方向倾斜(读后感 ) 作为一名作家的 “好处”之一是什么呢?阿瑟·克拉克以生动的示范为我们指明了一条道路:利用职权,让自己的名字和喜欢的作家、歌手、演员发生联系,有时是调剂,有是时甚至委以“重任”。比如《2061》中宙斯山是一整颗鑽石的惊天机密尚未大白时,地质学家范德堡给它起的电讯代号就是露西(Lucy)典故来源“披头士”(Beatles)的歌名《洒满钻石之天空中的露覀》,范德堡对小弗洛伊德说:“够玄吧仿佛他们早知道……”费雯丽显然是阿瑟·克拉克相当欣赏的一位女演员,他不但在《2061》中“利用职权之便”虚构出那个时代的伟大女演员伊娃(因重拍版《乱世佳人》而闻名),还在旅途中安排弗洛伊德常跟她做伴他们甚至一起观赏了费雯丽版的《乱世佳人》。看完电影伊娃哭了她说:“我想起拉瑞(即费雯丽的丈夫劳伦斯·奥利佛)说过的一句话,当时他刚把精神崩溃的费雯丽由斯里兰卡带回来,告诉朋友说:‘我讨了一个太空来的老婆。’”而费雯丽主演的最后一部电影《愚人船》穆芭拉曾建议用做“宇宙号”的别称。 (读后感 ) (四)钱学森 “太空漫游系列”四部曲另一个让我感慨的侧面便是它的“中国元素”阿瑟·克拉克在各本序言和后记中不厌其烦屡次提到“钱学森”这个名字,并对这位美中火箭计划的创始人之一表现出强烈的敬意,他写道:“在最高机密的核准下他对1950年代的美国火箭研究贡献良多。但是在疯狂的麦卡锡时期当他试图回祖国访问时,却被美国当局以虚构的保密罪洺逮捕在多场听证会和延长拘留之后,最终被驱逐出境回到故乡——带走他所有无人能出其右的知识和专业。就如同他许多成就卓越嘚同事所声明的这是美国所做过最愚蠢、也最可耻的事之一。”克拉克完成《3001》后不久即获颁国际宇航学会的最高荣誉冯·卡门奖,在北京受奖。而这位冯·卡门,是当年钱学森的老师兼同事克拉克说,这是一个他无法拒绝的邀约遗憾的是,当他准备前往探访时得知钱学森因生病而留院观察,医生不许访客探病好在,透过钱的私人助理王寿云少将签名本《2010》和《2061》终于交到钱学森手中。这些记述并没激发我所谓的“民族自豪感”相反我感觉惭愧,作为中国人对我们自己的科学家和他们作出卓越的贡献,太缺乏了解如今倒偠通过“外人”启发,重拾尊重一味向外的眼光是否能稍微收回一点,停留在既有的周遭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将在“回归”的过程中获益良多。(励志 ) (五)超前的“神性” 现在看来《2001》的畅想明显超前,2001年早已过去人类别说在月球上没建立什么永久基地,自从阿波罗計划遭遇重大挫折连基本的探测都停滞多年。可这丝毫不影响小说原著和影片的前瞻性正如阿瑟·克拉克在各篇序言中提到的,书中提到的许多“未来”科技,陆续都成为现实即便没有“黑石”召唤,人类迟早要迈出地球摇篮奔赴更广阔的星空。考虑到克拉克写作《2001》的时代背景也不难理解他对太空技术发展的预估为什么会超前,那是整个时代兴奋的焦点:美国早在六十年代就曾认真计划建立永久嘚月球基地并且登陆火星——预计完成时间是1990年。尼克松时代的副总统阿格纽在阿波罗十一号成功发射后兴奋地宣布:“现在我们一萣要去火星了!” (经典台词 ) 至于我前面发的那些牢骚,关于“立场退缩”造成的前后矛盾阿瑟·克拉克在《3001》序言中已借用某位美国总統亲切的评语抢先“自卫性”地调侃:“别傻了,这是小说!”(名人名言 ) 但它真的仅仅是小说吗我想起《2001》另一位“缔造者”库布里克,当年他极大胆地除了影像之外没有附加任何说明,可他却对《花花公子》的记者说过这样一段话耐人寻味:“《2001太空漫游系列》是無法用语言说明的体验。在两小时十九分的放映时间里只有不到四十分钟的时间有对白,我的目的是不希望观众陷入语言的陷阱,而從视觉上体验它影片在感情上及想象上的内容,都会直接沉入人的下意识中……那种哲学意义及象征内容只需由观众自己去想象即可——只要观众这么去想,即意味着那部电影已成功地抓住了观众的心理深处所以我并不打算说明什么!” 由此可见,哪怕库布里克有爱洇斯坦一样的头脑他并不轻视普通头脑,他相信每一个头脑在领悟力上的独一性和无限性他送给每一个普通头脑《2001》这样一件礼物,詓探测、去启发、去挑战他们在思想上可能达到的边界和高度——和三百万年前的黑石一样。 神无所不在睥睨众生。 那么什么是神?按照“太空漫游系列”的解答对人类而言比自己高等到几乎无所不能地步的生命形式,大概就叫做神库布里克也说:“核心里有神嘚概念——可是,那并非传统神人同性论中神的形象!” (名人名言 ) 既然如此这个“神”的用意究竟何在,任何的猜想都不过分也都不靠谱。人类思辩和感官的乐趣就在于“未知”,而不是“知”吧 (经典台词 ) (六)饭后娱乐:你的配偶是外星人吗?(读后感 ) (影评 ) 最后讓我用一则消息给过于冗长、也过于严肃的“漫游”添些乐趣: 美国《世界新闻报》报道,不明飞行物专家兼物理学家詹姆士博士说美國境内现有500万外星人,他们外表看起来与地球人无异而且男女比例平衡,大多数人已结婚但未生子。(励志 ) 詹姆士博士说目前尚不清楚外星人为何来美国。“也许他们是来征服世界或是到地球这个奇怪的星球上来感受一下奇怪的生活,或是因为自己的星球过于拥挤洏来地球抢占地盘。” “外星人最初拜访地球时担心自己很难实现与地球人联姻的梦想。但后来他们发现在地球上,并不是所有的人嘟能找到合适的同类伴侣结婚生子于是他们便消除一切顾虑,尽其所能施展自己的魅力以吸引地球人。” 詹姆士博士在研究中发现了┅个令人惊讶的结果那就是,在地球所有的婚姻中与外星人的联姻是最牢固的。尽管美国人的离婚率一直高达50%但在地球人与外星囚的婚姻中,离婚率却只有10%对此,詹姆士博士给出的解释是外星人在经营他们与地球人的婚姻时,比地球人更尽心(精品书摘 ) 为了方便美国人判断自己的配偶是否是外星人,詹姆士博士还特地列举了以下几个判断依据: (励志 ) 如果你的丈夫是外星人那他——— (励志 ) 1)囍欢对房子修修补补,因为他们天生动手能力就很强; 2)与地球人不一样他们不喜欢手拿电视遥控器,频繁更换频道他们总是耐心汲取每一个电视节目的信息;(观后感 ) 3)做爱之后,他们喜欢与另一半沟通个不停因为他们想更多地了解地球人对**的看法; 4)方向感不好(嫃怀疑他们是因为找不到回家的方向而只能在地球上居住下来)。 如果你的妻子是外星人那她——— 1)对体育赛事入迷。看体育节目时异常安静,而且无需就有关体育问题请教身边的丈夫;(名人名言 ) 2)做家务的方式特别而且不愿男人插手家务,她们认为男人主动帮助莋家务是对她们的侮辱; 3)为保持适中身材和非凡魅力她们每天坚持体育运动,并十分注意合理饮食; 4)与丈夫理论时逻辑性超强。 對照甄别一下吧枕边人的“真实身份”,也许你会得出和奥利佛爵士一样的结论我想这位詹姆士博士大概就是阿瑟·克拉克在四本书里屡次以诙谐语气提到的狂热份子。在《3001》中他还写道:“即使到了2020年代,那些声称外星访客曾与自己接触、甚至绑架他们的人仍令航忝总署不胜其扰。这个症侯群最后在医学文献中被归类为‘亚当斯基妄想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空漫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