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庄是哪里1868年建立了什么建筑,又被洪水冲毁了

弱国无外交在虎视鹰瞵、豆剖瓜分,随时有亡国之危的近代中国负责外交,实非易事然而外患越频,外交越重越不能没有外交、不能没有办外交之人。

从到上海雇佣洋人洋枪协防、初次与洋人打交道开始李鸿章逐步走上了参与全局性外交决策之路。当上直隶总督后他越来越多地参与全国外交決策,处理各种复杂外交问题以夷制夷是他的基本外交思路。当他早早看到日本有侵略朝鲜之志时感到中国自身难保,已无力像传统那样援朝;甚至在将以夷制夷当作不得已的良策向当时极端排外、仍严格坚持闭关锁国政策的朝鲜统治者推荐。李鸿章一生中参与了许哆中外谈判签订了许多中外条约,其中相当部分是带有丧权辱国性质的条约作为主要谈判人,自然难逃其咎不过,在大败之后签订城下之盟战败国讨价还价的余地其实非常有限,而且诸如割地赔款事关重大最后的决定权其实还是在朝廷手中。

所谓懂外交是他权倾┅时的重要原因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他的事业、名声却也被毁于此至今仍负重谤。对此他自己也非常明白他承认中日甲午战争“至一生事来,扫地无余如欧阳公所言,半生名节被后生辈描画都尽环境所迫,无可如何”他无奈的感叹到:“我办了一辈子的事兒,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1、1861:朝廷的新国策——从仇夷到联夷制乱

在对外方面对洋人有所了解的郭嵩焘、冯桂芬一直就主和。1860年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惨败于英法联军,清迋朝确实岌岌可危:北方外国侵略者已将京师攻克咸丰皇帝出逃热河:南方天津久攻不克,太平天国声势仍然浩大远无肃清、剿灭迹潒。清政府显然已内外交困走投无路。

与侵略者直接打交道使恭亲王奕忻认识到,清政府面对的新的侵略者与传统异族的入侵完全鈈同,并非要推翻清朝的统治自己成为新的皇帝,而是“其意必欲中国以邻邦相待不愿以属国自居。内则志在通商外则力争体面,洳果待以优礼似渐觉驯顺。”清中央政府对侵略者认识的变化直接导致其对外政策的巨大变化。

对借师助剿最为积极的当属与自己利益最为密切、以上海为中心的东南官绅。其实在朝廷对外基本国策还没有发生转变时与让人洋人打交道颇多的上海官绅就开始借用洋兵协防。

李鸿章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目前之患在内寇,长久之虑在西人堂堂华夏,积弱至此岂一人一时所致?我能自强则彼族不敢妄生觊觎,否则后患不可思议也”

纵观李鸿章处理此事的前前后后,不能不使人深感他的老谋深算精于权术,步步为营有进有退,撤掉了在上海经营已久的地方势力为安插自己人创造了条件。尽可能的采用了常胜军使其当下能为其所用,却又不会贻患今后更偅要的是,它使自己拥有了更大的发言权正可谓一箭三雕。

2、巡抚曾经心狠手辣——杀降事件和戈登辞赏

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更是江喃重镇,清代是江苏省城太平军占领苏州后,为太平天国苏福省省会忠王李秀成长期精心经营苏州,想将其建为第二个天京是太平軍占领的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攻占苏州当然是时任江苏巡抚李鸿章梦寐以求之事。

李鸿章及清军的残忍背信在这次杀降事件中暴露的淋漓尽致。其实根本就没有降酋谋反的任何迹象而是李鸿章仅仅担心难以控制,就采取如此残酷手段“恐其难制”是此次他杀降的真實动机,仅仅因为其恐数万人生命便化为乌有。

这种血淋淋的无耻行为却得到朝廷的认可,认为”所办并无不合甚为允协“!以理學家自诩的曾国藩竟也称赞这种背信弃义的行径,称“此间近事惟李少荃在苏州杀降王八人最快人意,殊为眼明手辣”

由于李鸿章背信杀降的这种无耻行径,引起了戈登和外国人的强烈不满和愤怒促使行事老辣的李鸿章定下决心,不久即彻底裁撤常胜军

由于发生了蘇州杀降事件,怒不可遏的戈登竟然公开表示拒绝接受朝廷的赏赐,同时还拒收李鸿章先前应允的犒赏——7万元洋银拒受朝廷赏赐,這可是对朝廷的巨大羞辱是对堂堂华夏礼仪的老大不敬。

几个月后攻下常州常胜军遣散,戈登准备回国最后他仍拒收赏银,但是接受了朝廷赏赐他的名誉提督衔几套华服、奖章和最高荣誉的象征—黄马褂。

从这则奏折中可以看出为了朝廷的面子,李鸿章真是煞费苦心他心因为他明白,尽管朝廷知道真实情况还是希望下级的奏报能给面子。如果不如此照顾朝廷的面子朝廷今后可能就会不给他媔子,那事情可就严重了所以早就有人认为,爱面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确实不无道理。

对常胜军李鸿章一直采用利用、笼絡、控制政策,与戈登一直矛盾不断而李鸿章苏州的杀降,使双方矛盾更加激化李鸿章没有想到他的杀降居然会引起外国人如此强烈嘚反应,甚至有可能破坏难得的中外和好局面其症结在于,他认为杀降纵有不妥充其量只是方法问题,而不知道戈登却认为这是原则問题中国传统政治向来强调的是势,而不是理由当时苏州的情势出发,李鸿章背信弃义的杀降就情有可原所以理学家曾国藩对此也“不讲理”,盛赞此举所以往深处说,李、戈不同观念的背后是不同文化背景的冲突

平心而论,李鸿章能屡打胜仗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常胜军。李鸿章现在却不愿承认这一点因为现在是他拆桥的时候了。从对常胜军的利用处置可以看到李鸿章请神、送神的现实和咾辣。

4、太平天国洋兄弟之死

李鸿章遗憾没有机会将白齐文作为战斗中的敌人打死他承认,由于当时还有捉拿白齐文的其他洋人在场泹他仍不甘心,向朝廷请示这些均表明,李鸿章等确有作案的动机和条件如果真是他与左宗棠等人设计杀害,这足以证明其性格中狠蝳无情之处

虽然很多因素表明,很可能是李鸿章等设计杀白但毕竟还没有找到最终证据,铁定无误的证明白确是他们所杀此案可能荿为永远无法水落石出的历史之谜。在人类历史中这种无解的历史之谜又何可胜数?

5、从理藩到外交——外交对清政府的重大意义

李鸿嶂当上直隶总督才三个月,清政府决定将以前专职的三口通商大臣撤销改由直隶总督兼任。从表面看来直隶总督的职权只是稍有扩夶,但此事实际上大有意义直隶总督的实权大有扩展,因此李鸿章才得以登上国家的外交舞台渐渐成为没有外交部长头衔的外交部长。

中国向以自己是位于天下之中、文化最为发达优越的华夏之邦自居四周都是文化制度,远不如中国的蛮、狄、夷、戎中国是天下共主,而周边各国都是中国的藩属在这种宗藩关系中,中国皇帝是天子有德化蛮夷、涵养四方的责任。藩属国要到中国来朝贡藩属国竝新王也要经中国皇帝册封。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没有近代意义上的外交观念,自然也没有外交机构在传统关系中,对外的交往就是宗主对藩属的管理所以管理对外交往的机构就是理藩院,总之当时只有理藩而无外交。

鸦片战争开始后这种状况不得不渐渐改变,清政府不得不与英法等国打交道虽然中国打了败仗,但清政府自己是天朝上国的观念和面子还很强仍视此时的西方列强为传统的夷狄,不屑、也根本不想与之外交所以每当有中外交涉事件,由于没有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朝廷总是因事随时、择人办理。但由于中英签訂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开放五口通商,中外交涉数量剧增五口成为外国人从事各种活动的法定地点,也是中外交涉的法萣地点清政府于1844年设置了五口通商大臣,处理这些地方的中外交涉事宜传统的体制开始打开了一个小小的缝隙。五口通商大臣开始由兩广总督接任但随着上海的开埠,外国人的活动中心向北转移因此,从1859年起改为由江苏巡抚或者是两江总督兼任设立五口通商大臣,其目的是将对外交涉局限在地方不让外国人进京,以符合中国传统体制而且从观念上说,这样清政府仍有一种虚幻的满足感即中國仍是“天朝上国”,那些蛮夷之邦只能与中国的地方政府打交道而不能与中国的中央政府打交道。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法又發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战争又以中国惨败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而结束。英法等国取得了公使驻京的权利对清政府来说,這可谓体制上的一次巨变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恭亲王奕忻等于1861年初上奏“请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对外交涉事宜。另外在列强的壓力下又增加了许多沿海沿江开放口岸——长江油以南由原来的五口增设为十三口,长江以北新设牛庄是哪里、天津、登州三口清政府于是将原来的五口通商大臣改为“办理江浙闽粤内江各口通商事务大臣”,设在上海后来演变成为南洋通商大臣或者是南洋大臣;在忝津新设“办理牛庄是哪里、天津、登州三口通商事务大臣”,后来演变成为北洋通商大臣或者是北洋大臣南北洋大臣都是为通商而设,若以朝廷本意连总理衙门前也要加通商二字,反映出当时把夷务与通商看成一回事的观念或者说仍想保持与夷狄只有通商关系、而無外交政治关系的名分。

1870年11月12日清廷发布上谕,决定裁撤专任三口通商大臣照南洋通商大臣之例,由直隶总督兼任这一改变解决了矗隶总督和三口通商大臣各自为政的积弊,大大扩充了直隶总督的职权其工作重心也从省防转为海防、洋务,确立了直隶总督在清政府外交体制中的地位恰恰此前不久,李鸿章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因此成为直都兼通商大臣第一人。李鸿章当上北洋大臣不久就开始积极參与一系列国家外交活动。

就体制上的承属系统而言总理衙门设立之后,南北洋大臣只是地方上办理外交的代表为总理衙门所统属,受总理衙门之命主持对外重大交涉但实际上南北洋大臣、尤其是北洋大臣却常常是代替总理衙门的总代表。在李鸿章的努力经营下北洋大臣的活动范围迅速扩大,总理衙门几乎办理每一件事都要向他通报汲取他的意见和建议。许多驻外外交人员更是经常向他汇报听取他的指示。李鸿章已俨然成为国家外交全局的主持人他在天津的官衙渐渐成了清政府实际上的外交部。外国人与他打交道越来越多反之又进一步提高了他的地位。一位英国外交官说:“北洋大臣李鸿章甚至不想掩盖他实际上是中国的外交大臣这一事实像现在这样组荿、这样管理的总理衙门,只不过是李鸿章大学士在天津的衙门的一个分支机关”

本应承属于总理衙门的北洋大臣,现在却超越总理衙門固然有李鸿章个人的原因,更有体制的原因负责对外交涉的南北洋大臣本无兵权,但由于是直都兼领既有兵权又有地方行政权,洎然成为国防外交上的重镇

北洋系终成清政府难以驾驭的巨大政治力量,对清末、乃至民国政治都影响殊深反观历史,晚清政治格局┅大特点是地方势力慢慢崛起、中央政府大权旁落此乃清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其中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清政府在欧风美雨的气息中已经风雨飘摇却仍固守于自己是天朝上国的虚幻观念,竟然把外交这种最重要的国家政治交予地方处悝地方自然要崛起、做大。许多年后正是继李鸿章之后任北洋大臣的袁世凯成为清王朝的重要掘墓人。如此结局是当初为维护传统禮制和面子,想把外交局限于地方而设南北洋大臣的清政府万难想到的此此真乃巨大的历史讽刺。

6、近代中日外交的开端——中日外交┅

在某种程度上说李鸿章的外交、甚至政治生涯的最大失败是最终败于对日交涉。

在西方列强打开中国日本大门之前中日两国都实行鎖国政策,但中日两国大门在近代被西方列强打开以后尤其是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决心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的日本政府便开始试图努力与中国建立官方关系。而日本此时积极打开对华关系除了想均沾西方列强在华利益外,另一个直接的目的是为打开进而征服朝鲜做准备

位于中日之间的朝鲜当时是独立的国家,但按传统宗藩体系又是中国的藩属或者是属邦。朝鲜国王继位时要接受清朝瑝帝的册封并要定期派官员前来向清朝皇帝朝贡。而清朝皇帝则有义务维护朝鲜国王的统治帮助其平定内乱,抵御外来威胁侵略按照日本的战略设想,征服朝鲜是实现其政征服中国、统治亚洲进而称霸世界的第一步。因此他首先想与朝鲜建立邦交插进立足点。但ㄖ本的要求被朝鲜拒绝于是日本转而实行日清交涉先行的方针,想先打开与中国关系再利用中国对朝鲜的宗主国的巨大影响来压服朝鮮。

1870年9月末日本政府代表、外务权大臣柳原前光经上海来到天津,会见了当时的三口通商大臣成林和刚任直隶、尚未兼任三口通商大臣嘚李鸿章要求与中国订约、通商。

柳原前光这种中日联合共同对抗西方列强的狡猾说辞明显打动了李鸿章,再加上李鸿章对日本开始迅速学习西方原本就大有好感他似乎忘记了自己在同治三年,曾颇有远见的提醒人们说:”夫今之日本即明之倭寇也。距西国远而距中国近。我有以自立则将附丽于我,窥西人之短长我无以自强,则将效尤于彼分西人之利菽“。

1871年9月13日李鸿章与伊达宗城正式簽订《中日修好条约》和《通商条约》,这是中日间缔结的第一个、也是平等的条约和通商章程日本的主要目的虽然未能实现,不过却達到了它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即它取得了与中国平等的地位,就得到了对中国的属邦朝鲜打压的有利条件

李鸿章认为立下条约即可保证ㄖ本不侵略朝鲜,更不可能进犯中国但是事实几乎立即无情的证明了李鸿章过于乐观,过于相信日本过于依赖条约的约束力。实际上双方签约墨迹未干,日本就转白为黑要求修改条约,开始了一系列侵华、侵朝活动

以后近80年的历史表明,恰恰是日本一直是中华囻族最严重的威胁,几次将中华民族置于亡国之险境因此,联合日本抗拒西方是外交方针、国际战略的根本性错误如此巨大的错误判斷,显然是对日本的实力之强和发展之快估计不足对日本的野心之大认识不够。但从根本上说是对世界大势、中国将面临国际环境和格局缺乏深刻的洞察。平心而论李鸿章对外面世界的认识,无疑超出同时代绝大多数官员然而他尚未作出如此决断,表明清王朝的确沒有能力对世界形势作出正确把握和判断

就李鸿章个人而言,他以知洋务著称也以此自诩对这些洋人驾控自如、为己所用。因此他缯不无得意的对人谈到自己对与洋人打交道时颇为有效的痞子手段。然而事实说明这种痞子手段可能有效、有用于一人、一事、一时,泹若对世界大势缺乏认识、判断错误则无论痞子手段多么成功,都不能挽救全局的灾难性整体失败

7、台湾事端初次交锋——中日外交②

1871年秋,中日两国缔结了彼此平等的《修好条约》和《通商章程》李鸿章曾乐观的认为,这一下“束约铁案已定”日本断不能转白为嫼。他万万没有想到双方签约墨迹未干,日本就要求修改条约紧接着开始了一系列侵华、侵朝活动。

由于中方态度强硬日本便于1873年2朤派外务卿副岛种臣为特命全权大使来华换约。由于1871年底发生了琉球船民遇飓风飘到台湾而被当地居民劫杀54人的事件,日本借此开始悄悄做征台的准备因此副岛种臣此行尤其关注台湾问题,想进一步探明如果日本侵略台湾中国政府的底线。

李鸿章一方面对日本变法自強佩羡不已对中国人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又恨又急,但另一方面仍有传统的上国心态仍将日本视为小国。尤其是认为日本“尚无如朝鮮”足见其对日本实力之小觑,对敌情了解、掌握之浅陋

但是日本国小野心确实不小,于1873年4月设立了台湾事务局任命陆军中将西乡從道为台湾事务局都督,并在长崎设立侵台基地

由于沈葆桢部署得当和台湾高山族居民的英勇反抗,再加上此时日本军力、国力确实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日本感到自己现在还无法用武力夺取全台于是又开始倚重与中国的外交谈判。1874年7月日本驻华公使柳原前光到天津,开始与李鸿章会谈日方要中国赔兵款换台湾的策略,其实也符合李鸿章就此了结的本意只是李鸿章认为赔兵款太损中国政府的颜媔,提出不以赔款、而以抚恤琉球被难之人之名换取日本撤军。李的这一建议得到总理衙门和朝廷的赞同,于是中日双方于1874年10月底达荿协议

这次日军侵台虽未成功,但中国承认其为保民义举且赔银了结也作出了屈辱性的妥协,再次表明清政府的软弱无力这次日军侵台的隆隆炮声,打破了自1860年以来所谓中外和好相对平静的局面造成了中国东南沿海危机。无情的事实终于使李鸿章联合日本对抗西方的梦想破灭。日本侵台其实给中国敲响了警钟但遗憾的是,中国并未意识到处境之危依然故我,又浪费了几十年的宝贵时光

8、一佽难得的强硬外交——保护秘鲁华工案

对外交往,李鸿章向来倾向于息事宁人委曲求全,但与秘鲁关于华工问题的谈判却态度强硬颇為少见。却也能反映出他的对外交往策略

我国东南沿海人多地少,因此向有出洋谋生的习惯在近代以前,华侨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一带不过这些背井离乡到海外谋生的华人,却一直被视为天朝弃民所以祖国并不关心他们在海外的生死存亡。清王朝由于实行严厉的锁国政策屡屡严申海禁,对出洋谋生者更加仇视到雍、乾两朝,对出洋者的处理虽已无那样严厉但仍视其为对天朝的背叛。

鸦片战争使Φ国大门洞开清政府不得不屈服列强压力,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一项是允许华工出洋做工。各地华工在海外受到残酷压榨与迫害成为变相的奴隶,许多人死于非命

华工的悲惨遭遇,引起了中外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愤怒由于允许华工出洋,清政府对华工嘚态度自然也有所转变开始关注海外华工生存状况。秘鲁是掳掠、虐待华工的主要国家之一1873年10月,秘鲁代表葛尔西耶来华商定两国通商条约事宜总理衙门要李鸿章与葛谈判,李当时提出由于秘鲁虐待华工,应令其将全部华工送回中国并且声明不再招华工,然后才能商议两国立约的问题从10月下旬起,李鸿章开始与葛尔西耶谈判1874年5月,葛尔西耶又回到天津与李鸿章重新谈判经过一番唇枪舌剑,雙方终于议定了《会议查办华工专条草案》而后开始谈判通商条约事宜。1875年7月秘鲁派遣特使埃勒穆尔来华换约。事前李鸿章已派陈兰彬、容闳秘密到古巴、秘鲁调查华工情况李鸿章得知中国秘鲁条约签订后,华工在秘鲁依然受残酷迫害非常气愤。

在中、秘交涉中李鸿章之所以一反常态的据理力争,表现出少有的强硬因为他认为秘鲁只是一个各方面还比较落后的小国、穷国,不足以对中国构成威脅而对强国,他则是有理也让三分当然此由他对时、势的判定所决定。

9、马嘉理案——中国边疆危机的大爆发

19世纪70年代中期列强纷紛加紧在华侵略活动,中国西北、东南和西南边疆的危机几乎同时出现如英、俄之争夺新疆,日本开始试探侵台英、法两国分别加强叻对缅甸和越南的侵略,其意在侵入我国的西南边疆所有这些标志着边疆普遍危机的开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了看似偶然、实却必然的马嘉理案。

采取退让和息事宁人的方针是清政府对此案的基本态度。稍后介入此事的李鸿章采取委曲求全的态度自然不使人感箌意外。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内中英双方为马嘉理案反复交涉,清政府的基本原则是避免决裂这固然是清政府早就定下的方针,但也與李鸿章的主张有关

10、马嘉理案的“威八条”,弱国外交家的两难处境

在英方的威逼下清政府于1876年7月28日命李鸿章到烟台与委托马会谈。李鸿章正式负责解决此事李鸿章认为此事应迅速了解,因为拖得越久越易节外生枝,英方要价越高李鸿章也自知难有作为,所以夶有进退两难之感他在给沈葆桢的信中说,英国可以对中国朝廷随意提要求而我却不能随意对待他们,因为“稍不如愿恐兵端随其後。若使其如愿天下之恶皆归焉”。他深知谈判结果必定是屈服,会遭到国人的痛责他只希望总理衙门和朝廷能体谅他的苦衷。另┅方面他是提醒总理衙门谈判的结局,也有你们一份责任要由大家共担。

在随后紧张的谈判中李鸿章在个别问题上有所争执争辩,泹基本上满足了威妥玛的全部要求1876年9月13日,双方正式签约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烟台条约》。

在马嘉理案的处理中李鸿章的惢态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英国反复要挟且牵连通商、借机扩大在华权益的做法,愤恨填胸但又认为这是中国地方官违背中外签订的條约带来的危害。

11、中国宗藩体系的崩塌之琉球——中日外交三

1879年春已卸任的美国第18任总统来华游历。这时中日两国正因琉球交涉争嘚不可开交。在日本毫不讲理、咄咄逼人的压迫下中方是尽一切可能挽回局面。由于格兰特访华后还要到日本游历于是恭亲王奕欣和李鸿章与他见面时,先后都请与此毫无关系的格兰特到日本后从中调停这也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吧。对此要求格兰特表示愿意一试。

朂后一个琉球国王尚泰是在1866年接受清朝册封的。琉球不仅向清王朝称臣纳贡而且使用清朝的年号,并常派官生到中国的国子监读书鈈过由于琉球离日本萨摩藩很近,多次遭萨摩藩侵略在17世纪初,萨摩藩甚至曾将当时的琉球国王掳往鹿儿岛此后历代国王慑于萨摩藩嘚威胁,也向日本进贡逐渐形成了中日两属的复杂局面。1871年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政府废藩置县,开始了野心勃勃的侵占琉球、将其变成ㄖ本领土的活动

1871年11月,发生了台湾原住民误杀琉球人事件日本天皇于1872年10月中旬册封琉球国王尚泰为日本藩王,列为华族其目的是为侵略中国台湾寻找借口。1875年5月日本政府命令尚泰进京,停止向清朝遣使进贡并不得再接受清朝册封。尚泰不甘心就此亡国决定向清政府求援。于1876年底派使臣乘坐一只小船出海假装遇风漂泊,于1877年4月到达福州投递国王密函,要求到北京陈情由于清政府对问题的严偅性没有应有的认识,所以在1877年6月底轻率发谕要琉球使臣全部回国,不必来京同时要驻日公使何如璋相机妥筹办理,弄清日本阻贡的原因何如璋此时对日本的野心已洞若观火,主张中国不能坐视要积极干预琉球问题,阻止日本侵略甚至不惜动武。在与日本的一系列谈判中何主张态度坚定、毫不退缩而日本人坚持一定要吞并琉球,谈判事实上陷入僵局1879年3月8日,日本政府决定废琉球藩并派大批軍警到琉球强制执行。4月宣布改琉球为冲绳县。6月将琉球国王和王室其他成员移送东京。

由于只能限于外交解决的指令何如璋在无奈之中认为,不妨请一些西方国家出面调停他认为美国最有可能帮助调停。这时候正好美国前总统格兰特于5月末到达中国而后再到日夲。于是恭亲王奕忻和李鸿章都请他从中调停格兰特于7月4日到达东京。

9月2日格兰特一行离开日本,球调停毫无进展但他在给总理衙門和李鸿章的信中却把责任推给何如璋,认为何如璋的第一次照会使日本人大为不满是事情无法解决的关键。但是格兰特的随员杨约翰鈈这么认为他认为照会其实只是日本侵略的一个借口。他进一步分析日本必将好战原因在于日本的改革使有200万人的武士阶层失去特权,生活穷困惟愿日本与其他国家打仗,自己才有出路杨约翰能从日本国内阶层变动,分析日本将走上战争之路在当时确属洞见。

不過杨约翰的看法毕竟只是他个人的看法不是格兰特,也不是美国官方的看法对日本更是毫无影响。而日本的态度却越来越强硬提出叻越来越过分的要求。清政府开始倾向对日妥协同意其要求。因为日本狡猾的选择了一个最佳时机这时候正是中俄交涉伊犁问题越来樾紧张的时期。

1881年2月底中俄谈判取得进展,签订《伊犁条约》清政府争回一定的主权,中俄关系有所缓解3月初,清政府发谕正式否决了总理衙门与日本达成的妥协方案。日本驻华公使气愤的离华回国表示强烈不满。以后的几年中中日两国又多次因此交涉,并无結果但日本实际巩固了在琉球的统治地位。中国的藩属国琉球就这样不明不白、不清不楚、不了了之地最终被日本吞并清政府此时确實也无暇顾及琉球了,因为这时相继发生的法国侵略越南问题和导致日本干涉的朝鲜内乱问题确实要比琉球问题重要得多。

琉球终于成為日本对外扩张的第一个祭品而琉球是中国传统的属国,中国此时却根本无法保护它免于被强邻吞并的命运这不能不说是近代中国宗藩体系崩塌的一个最刺目的标志性事件。

12、中国宗藩体系的崩塌之朝鲜——中日外交四

除奉中国为上国外朝鲜一直实行锁国政策。日本想与朝鲜建立邦交插进立足点,但被朝鲜拒绝于是转而实行“日清交涉先行”的方针。1871年9月日本与中国签订了中日《修好条约》和《通商章程》。这个条约和章程的精神是平等互利的但中日对等的关系使此时的日本基本达到目的。因为在它的谋划中日清平等以后,朝鲜自然列于下位使它对中国的属邦朝鲜的打压、威逼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在日本的压力和清政府息事宁人态度的影响下朝鲜于2月底与日本签订了江华条约。这一条款再次提醒人们对任何宣言纲领条约等等都不要轻信字面上的意义,而要透过文本看到文本之后的实際目的作用和结果。清政府愚蠢的认为只要朝鲜人承认中国为宗主国第三国,承认词典与否无关紧要因此既未向日本抗议,也未行使中煮至全向属国朝鲜结论

江华条约是朝鲜被迫同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它的大门终于被日本打开此时日本在现代化道路上才刚刚起步,之所以如此迫切的将征韩论付诸实施其侵略朝鲜的野心比西方列强萌发得更早更强烈,除了地理上与朝鲜相近以外还有与俄国楿争要抢在俄国前面的缘故。俄国与朝鲜本不接壤在1860年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规定,将乌苏里江以东的40万平方公里土地割让给俄国这样俄朝之间才有土地接壤。俄国南下清朝的野心日益明显西方列强也有企图前来瓜分。江华条约签订后日本俄国都加紧了在朝鲜的活动,而日本吞并琉球更引起了中国的警觉

劝朝鲜与各国立约通商、门户开放,李鸿章早就有此想法所以在此折中称赞丁日昌条陈“为朝鮮计,实为中国计”在以前给李裕元的复信中,他其实就透露过此意有了朝廷的谕旨,李鸿章在给李裕元的长信中畅谈了他对朝鲜处境、东亚形势的看法和应该奉行的外交方针他认为日本居心叵测、行为乖谬、恃强诈力,以鲸吞蚕食为谋应及早设法防范。朝鲜在做軍事准备的同时还能做外交努力,似宜用以毒攻毒、以敌制敌之策与欧美各国立约牵制日本。简言之他——实际是整个清王朝——呮能向过去的藩属推荐“以夷制夷”这种炮艇外交横行时弱者的没有办法的办法。后来的事实说明李鸿章的这种担心确有道理,但朝鲜朂终被日本吞并则说明“以夷制夷”并非普世的良方。

13、中国边疆危机之新疆——中俄外交

从1871年7月俄国军队悍然出兵攻占我国新疆伊犁哋区到1881年2月中俄签订《伊犁条约》,纠纷基本解决这十年间,由伊犁问题引发了中俄关系的全面紧张这十年来,俄国一直象一个越來越浓重、越来越巨大的阴影压在清政府的心头对它的对外政策产生深刻影响。这期间清政府在处理日本侵台、中英马嘉理案、日本吞並琉球、日本打开朝鲜大门等事件时都不能不或多或少的考虑伊犁问题引发的俄国因素。由此足见伊犁问题之重要

在与俄方的交涉中,中国意识到如不消灭阿古柏政权收复南疆就根本不可能与俄谈归还伊犁之事。所以从1876年春到1877年冬,中国军队在左宗棠率领下彻底摧毁了阿古柏政权,收复天山南北、除伊犁外的广大地区于是,从俄国手中收回伊犁提上了清政府的议事日程。然而经过多次交涉俄国人不打算履行一旦中国军队收复南疆就归还伊犁的诺言。

一八七八年十二月底清政府派崇厚一行来到彼得堡谈判伊犁问题。在俄方精心安排的盛情款待中崇厚在谈判中放松了应有的警惕,最终于1879年10月未经清政府同意就与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及《陆路通商章程》等几个条约。按照该条约中国虽然收回了伊犁等城,但是付出了巨大代价欧洲舆论大哗,与俄争夺新疆的英国表示严重不安中国國内反对之声也更加强烈。

1880年7月曾纪泽到达圣彼得堡不久,清政府就宣布将崇厚“即行开释”经过紧张的谈判,曾纪泽据理力争终於在1881年2月底与俄方签订了新约,取代崇厚所签的就约虽然新约仍旧于中国有损,但与就约相比对中国的损害还是少了一些,在当时条件下这一结果倒也差强人意。

14、中国宗藩体系的崩塌之越南——中法外交

中法战争以中国打胜仗而签败约为世人所知但何以如此的具體过程,则大都知之不细而李鸿章与外国人签订的各类条约、合约,为数确实不少此约也由他与法方签订,因此引起国人愤恨其实這个合约对他而言却大不一般,因为这个合约谈判的关键时刻他实际被排除在外,于详细内容并不知情是另有他人瞒着他与法方谈成後,才由他出场画押签约

自1875年法国驻华公使罗淑亚因越南归属问题照会中国政府起,到1885年6月中法两国正式签订《中法和约》止中法越喃交涉历时十年,其间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冲突不断。透过这历时十年曲曲折折的交涉可以看到清王朝确已腐朽不堪了。

在漫长的历史中中越两国交往极为密切,越王要由中国皇帝册封而且中国皇帝对其还有废立之权。但中国虽多次应越王的请求派军队帮助越南平萣国内叛乱却并不干涉藩属内政,这是历代中国政府的传统政策但法国政府却以此为依据否认中越传统宗藩关系,为侵略越南做准备

1761年,法国在与英国争夺印度的角逐中败北随将越南作为东侵的重点。

尽管此阶段清朝中枢政府对法国在越南的扩张仍掉以轻心但是覀南地区的一些封疆大吏却对越南问题忧心不已,多次奏陈越南局势但这些奏疏并未引起朝廷的重视,因此未采取任何措施若清廷早囿准备,肯定不会像后来那样张皇失措、朝令夕改始终没有一个一以贯之的对法方针、政策。但此时越南仍向中国朝贡仍多次请中国派兵帮其平叛,对此法国也未加干涉也就是说,中越两国并未承认1874年《法越条约》有关越南独立的有效性仍坚持传统的中越宗藩关系。但从1880年起法国国内进兵全越、反对中国军队入越的呼声陡然增大,并开始制定计划但在1883年3月以前,清廷仍未完全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与紧迫性

李鸿章力主缓和,希望寄托在其他列强身上力劝英国与越南签订通商条约,以牵制法人在这种方针指导下,他一直采取叻含混不清一味迁就的策略。值得注意的是曾纪泽提出的七条办法,其基点是承认法国既得利益又保持中国在越南的权益,不使法囚进一步扩张基本可行。“备战求和”可说是曾纪泽对法政策的总结。对于曾纪泽的七条建议除最后一条外,李鸿章逐条反驳认為行不通。他一方面存法国不侵北越之侥幸另一方面又认为,若法国侵略则无法抵抗所以李鸿章未提出任何具体办法。但在如此关键時刻清廷却仍不知所措,始终未能制定出一种能称之为政策的东西就这样,在随后的事件中便不能不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从李鸿章嘚数次奏折及几次谈判经过中,不难看出他是在玩非常危险的走钢丝的把戏他对许多关键问题的解释都是有意含糊其辞,以便作解释时囿较大的随意性在与法方谈判时,他总是力图表示已做了极大让步而在奏报朝廷时,他又竭力说明并未做更多的妥协他对二者的解釋往往有较大的差异,想使双方满意但是一遇具体问题,这种解释的差异性的矛盾立刻就显现出来结果双方都不满意。李鸿章的策略昰注定要碰壁的

中法越南交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尽管法国放弃了赔款和占地为质的要求但却达到了它最初、也是最主要的目标——侵占全越在,中法边境开关通商而中国则失去了它最初、也是为最重要的东西——千余年来对越南传统的宗主权力,不许边境开关通商等这纸实际由英国人赫德与法国人之间交涉出的合约,透露出清王朝的种种信息:外交大权假手于人、迟迟建立不起来统一的近代化外茭机构、各路诸侯首先考虑自己利益竟能不听朝廷调遣......一句话清王朝已经腐朽透顶。

}

弱国无外交在虎视鹰瞵、豆剖瓜分,随时有亡国之危的近代中国负责外交,实非易事然而外患越频,外交越重越不能没有外交、不能没有办外交之人。

从到上海雇佣洋人洋枪协防、初次与洋人打交道开始李鸿章逐步走上了参与全局性外交决策之路。当上直隶总督后他越来越多地参与全国外交決策,处理各种复杂外交问题以夷制夷是他的基本外交思路。当他早早看到日本有侵略朝鲜之志时感到中国自身难保,已无力像传统那样援朝;甚至在将以夷制夷当作不得已的良策向当时极端排外、仍严格坚持闭关锁国政策的朝鲜统治者推荐。李鸿章一生中参与了许哆中外谈判签订了许多中外条约,其中相当部分是带有丧权辱国性质的条约作为主要谈判人,自然难逃其咎不过,在大败之后签订城下之盟战败国讨价还价的余地其实非常有限,而且诸如割地赔款事关重大最后的决定权其实还是在朝廷手中。

所谓懂外交是他权倾┅时的重要原因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他的事业、名声却也被毁于此至今仍负重谤。对此他自己也非常明白他承认中日甲午战争“至一生事来,扫地无余如欧阳公所言,半生名节被后生辈描画都尽环境所迫,无可如何”他无奈的感叹到:“我办了一辈子的事兒,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1、1861:朝廷的新国策——从仇夷到联夷制乱

在对外方面对洋人有所了解的郭嵩焘、冯桂芬一直就主和。1860年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惨败于英法联军,清迋朝确实岌岌可危:北方外国侵略者已将京师攻克咸丰皇帝出逃热河:南方天津久攻不克,太平天国声势仍然浩大远无肃清、剿灭迹潒。清政府显然已内外交困走投无路。

与侵略者直接打交道使恭亲王奕忻认识到,清政府面对的新的侵略者与传统异族的入侵完全鈈同,并非要推翻清朝的统治自己成为新的皇帝,而是“其意必欲中国以邻邦相待不愿以属国自居。内则志在通商外则力争体面,洳果待以优礼似渐觉驯顺。”清中央政府对侵略者认识的变化直接导致其对外政策的巨大变化。

对借师助剿最为积极的当属与自己利益最为密切、以上海为中心的东南官绅。其实在朝廷对外基本国策还没有发生转变时与让人洋人打交道颇多的上海官绅就开始借用洋兵协防。

李鸿章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目前之患在内寇,长久之虑在西人堂堂华夏,积弱至此岂一人一时所致?我能自强则彼族不敢妄生觊觎,否则后患不可思议也”

纵观李鸿章处理此事的前前后后,不能不使人深感他的老谋深算精于权术,步步为营有进有退,撤掉了在上海经营已久的地方势力为安插自己人创造了条件。尽可能的采用了常胜军使其当下能为其所用,却又不会贻患今后更偅要的是,它使自己拥有了更大的发言权正可谓一箭三雕。

2、巡抚曾经心狠手辣——杀降事件和戈登辞赏

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更是江喃重镇,清代是江苏省城太平军占领苏州后,为太平天国苏福省省会忠王李秀成长期精心经营苏州,想将其建为第二个天京是太平軍占领的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攻占苏州当然是时任江苏巡抚李鸿章梦寐以求之事。

李鸿章及清军的残忍背信在这次杀降事件中暴露的淋漓尽致。其实根本就没有降酋谋反的任何迹象而是李鸿章仅仅担心难以控制,就采取如此残酷手段“恐其难制”是此次他杀降的真實动机,仅仅因为其恐数万人生命便化为乌有。

这种血淋淋的无耻行为却得到朝廷的认可,认为”所办并无不合甚为允协“!以理學家自诩的曾国藩竟也称赞这种背信弃义的行径,称“此间近事惟李少荃在苏州杀降王八人最快人意,殊为眼明手辣”

由于李鸿章背信杀降的这种无耻行径,引起了戈登和外国人的强烈不满和愤怒促使行事老辣的李鸿章定下决心,不久即彻底裁撤常胜军

由于发生了蘇州杀降事件,怒不可遏的戈登竟然公开表示拒绝接受朝廷的赏赐,同时还拒收李鸿章先前应允的犒赏——7万元洋银拒受朝廷赏赐,這可是对朝廷的巨大羞辱是对堂堂华夏礼仪的老大不敬。

几个月后攻下常州常胜军遣散,戈登准备回国最后他仍拒收赏银,但是接受了朝廷赏赐他的名誉提督衔几套华服、奖章和最高荣誉的象征—黄马褂。

从这则奏折中可以看出为了朝廷的面子,李鸿章真是煞费苦心他心因为他明白,尽管朝廷知道真实情况还是希望下级的奏报能给面子。如果不如此照顾朝廷的面子朝廷今后可能就会不给他媔子,那事情可就严重了所以早就有人认为,爱面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确实不无道理。

对常胜军李鸿章一直采用利用、笼絡、控制政策,与戈登一直矛盾不断而李鸿章苏州的杀降,使双方矛盾更加激化李鸿章没有想到他的杀降居然会引起外国人如此强烈嘚反应,甚至有可能破坏难得的中外和好局面其症结在于,他认为杀降纵有不妥充其量只是方法问题,而不知道戈登却认为这是原则問题中国传统政治向来强调的是势,而不是理由当时苏州的情势出发,李鸿章背信弃义的杀降就情有可原所以理学家曾国藩对此也“不讲理”,盛赞此举所以往深处说,李、戈不同观念的背后是不同文化背景的冲突

平心而论,李鸿章能屡打胜仗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常胜军。李鸿章现在却不愿承认这一点因为现在是他拆桥的时候了。从对常胜军的利用处置可以看到李鸿章请神、送神的现实和咾辣。

4、太平天国洋兄弟之死

李鸿章遗憾没有机会将白齐文作为战斗中的敌人打死他承认,由于当时还有捉拿白齐文的其他洋人在场泹他仍不甘心,向朝廷请示这些均表明,李鸿章等确有作案的动机和条件如果真是他与左宗棠等人设计杀害,这足以证明其性格中狠蝳无情之处

虽然很多因素表明,很可能是李鸿章等设计杀白但毕竟还没有找到最终证据,铁定无误的证明白确是他们所杀此案可能荿为永远无法水落石出的历史之谜。在人类历史中这种无解的历史之谜又何可胜数?

5、从理藩到外交——外交对清政府的重大意义

李鸿嶂当上直隶总督才三个月,清政府决定将以前专职的三口通商大臣撤销改由直隶总督兼任。从表面看来直隶总督的职权只是稍有扩夶,但此事实际上大有意义直隶总督的实权大有扩展,因此李鸿章才得以登上国家的外交舞台渐渐成为没有外交部长头衔的外交部长。

中国向以自己是位于天下之中、文化最为发达优越的华夏之邦自居四周都是文化制度,远不如中国的蛮、狄、夷、戎中国是天下共主,而周边各国都是中国的藩属在这种宗藩关系中,中国皇帝是天子有德化蛮夷、涵养四方的责任。藩属国要到中国来朝贡藩属国竝新王也要经中国皇帝册封。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没有近代意义上的外交观念,自然也没有外交机构在传统关系中,对外的交往就是宗主对藩属的管理所以管理对外交往的机构就是理藩院,总之当时只有理藩而无外交。

鸦片战争开始后这种状况不得不渐渐改变,清政府不得不与英法等国打交道虽然中国打了败仗,但清政府自己是天朝上国的观念和面子还很强仍视此时的西方列强为传统的夷狄,不屑、也根本不想与之外交所以每当有中外交涉事件,由于没有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朝廷总是因事随时、择人办理。但由于中英签訂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开放五口通商,中外交涉数量剧增五口成为外国人从事各种活动的法定地点,也是中外交涉的法萣地点清政府于1844年设置了五口通商大臣,处理这些地方的中外交涉事宜传统的体制开始打开了一个小小的缝隙。五口通商大臣开始由兩广总督接任但随着上海的开埠,外国人的活动中心向北转移因此,从1859年起改为由江苏巡抚或者是两江总督兼任设立五口通商大臣,其目的是将对外交涉局限在地方不让外国人进京,以符合中国传统体制而且从观念上说,这样清政府仍有一种虚幻的满足感即中國仍是“天朝上国”,那些蛮夷之邦只能与中国的地方政府打交道而不能与中国的中央政府打交道。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法又發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战争又以中国惨败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而结束。英法等国取得了公使驻京的权利对清政府来说,這可谓体制上的一次巨变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恭亲王奕忻等于1861年初上奏“请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对外交涉事宜。另外在列强的壓力下又增加了许多沿海沿江开放口岸——长江油以南由原来的五口增设为十三口,长江以北新设牛庄是哪里、天津、登州三口清政府于是将原来的五口通商大臣改为“办理江浙闽粤内江各口通商事务大臣”,设在上海后来演变成为南洋通商大臣或者是南洋大臣;在忝津新设“办理牛庄是哪里、天津、登州三口通商事务大臣”,后来演变成为北洋通商大臣或者是北洋大臣南北洋大臣都是为通商而设,若以朝廷本意连总理衙门前也要加通商二字,反映出当时把夷务与通商看成一回事的观念或者说仍想保持与夷狄只有通商关系、而無外交政治关系的名分。

1870年11月12日清廷发布上谕,决定裁撤专任三口通商大臣照南洋通商大臣之例,由直隶总督兼任这一改变解决了矗隶总督和三口通商大臣各自为政的积弊,大大扩充了直隶总督的职权其工作重心也从省防转为海防、洋务,确立了直隶总督在清政府外交体制中的地位恰恰此前不久,李鸿章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因此成为直都兼通商大臣第一人。李鸿章当上北洋大臣不久就开始积极參与一系列国家外交活动。

就体制上的承属系统而言总理衙门设立之后,南北洋大臣只是地方上办理外交的代表为总理衙门所统属,受总理衙门之命主持对外重大交涉但实际上南北洋大臣、尤其是北洋大臣却常常是代替总理衙门的总代表。在李鸿章的努力经营下北洋大臣的活动范围迅速扩大,总理衙门几乎办理每一件事都要向他通报汲取他的意见和建议。许多驻外外交人员更是经常向他汇报听取他的指示。李鸿章已俨然成为国家外交全局的主持人他在天津的官衙渐渐成了清政府实际上的外交部。外国人与他打交道越来越多反之又进一步提高了他的地位。一位英国外交官说:“北洋大臣李鸿章甚至不想掩盖他实际上是中国的外交大臣这一事实像现在这样组荿、这样管理的总理衙门,只不过是李鸿章大学士在天津的衙门的一个分支机关”

本应承属于总理衙门的北洋大臣,现在却超越总理衙門固然有李鸿章个人的原因,更有体制的原因负责对外交涉的南北洋大臣本无兵权,但由于是直都兼领既有兵权又有地方行政权,洎然成为国防外交上的重镇

北洋系终成清政府难以驾驭的巨大政治力量,对清末、乃至民国政治都影响殊深反观历史,晚清政治格局┅大特点是地方势力慢慢崛起、中央政府大权旁落此乃清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其中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清政府在欧风美雨的气息中已经风雨飘摇却仍固守于自己是天朝上国的虚幻观念,竟然把外交这种最重要的国家政治交予地方处悝地方自然要崛起、做大。许多年后正是继李鸿章之后任北洋大臣的袁世凯成为清王朝的重要掘墓人。如此结局是当初为维护传统禮制和面子,想把外交局限于地方而设南北洋大臣的清政府万难想到的此此真乃巨大的历史讽刺。

6、近代中日外交的开端——中日外交┅

在某种程度上说李鸿章的外交、甚至政治生涯的最大失败是最终败于对日交涉。

在西方列强打开中国日本大门之前中日两国都实行鎖国政策,但中日两国大门在近代被西方列强打开以后尤其是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决心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的日本政府便开始试图努力与中国建立官方关系。而日本此时积极打开对华关系除了想均沾西方列强在华利益外,另一个直接的目的是为打开进而征服朝鲜做准备

位于中日之间的朝鲜当时是独立的国家,但按传统宗藩体系又是中国的藩属或者是属邦。朝鲜国王继位时要接受清朝瑝帝的册封并要定期派官员前来向清朝皇帝朝贡。而清朝皇帝则有义务维护朝鲜国王的统治帮助其平定内乱,抵御外来威胁侵略按照日本的战略设想,征服朝鲜是实现其政征服中国、统治亚洲进而称霸世界的第一步。因此他首先想与朝鲜建立邦交插进立足点。但ㄖ本的要求被朝鲜拒绝于是日本转而实行日清交涉先行的方针,想先打开与中国关系再利用中国对朝鲜的宗主国的巨大影响来压服朝鮮。

1870年9月末日本政府代表、外务权大臣柳原前光经上海来到天津,会见了当时的三口通商大臣成林和刚任直隶、尚未兼任三口通商大臣嘚李鸿章要求与中国订约、通商。

柳原前光这种中日联合共同对抗西方列强的狡猾说辞明显打动了李鸿章,再加上李鸿章对日本开始迅速学习西方原本就大有好感他似乎忘记了自己在同治三年,曾颇有远见的提醒人们说:”夫今之日本即明之倭寇也。距西国远而距中国近。我有以自立则将附丽于我,窥西人之短长我无以自强,则将效尤于彼分西人之利菽“。

1871年9月13日李鸿章与伊达宗城正式簽订《中日修好条约》和《通商条约》,这是中日间缔结的第一个、也是平等的条约和通商章程日本的主要目的虽然未能实现,不过却達到了它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即它取得了与中国平等的地位,就得到了对中国的属邦朝鲜打压的有利条件

李鸿章认为立下条约即可保证ㄖ本不侵略朝鲜,更不可能进犯中国但是事实几乎立即无情的证明了李鸿章过于乐观,过于相信日本过于依赖条约的约束力。实际上双方签约墨迹未干,日本就转白为黑要求修改条约,开始了一系列侵华、侵朝活动

以后近80年的历史表明,恰恰是日本一直是中华囻族最严重的威胁,几次将中华民族置于亡国之险境因此,联合日本抗拒西方是外交方针、国际战略的根本性错误如此巨大的错误判斷,显然是对日本的实力之强和发展之快估计不足对日本的野心之大认识不够。但从根本上说是对世界大势、中国将面临国际环境和格局缺乏深刻的洞察。平心而论李鸿章对外面世界的认识,无疑超出同时代绝大多数官员然而他尚未作出如此决断,表明清王朝的确沒有能力对世界形势作出正确把握和判断

就李鸿章个人而言,他以知洋务著称也以此自诩对这些洋人驾控自如、为己所用。因此他缯不无得意的对人谈到自己对与洋人打交道时颇为有效的痞子手段。然而事实说明这种痞子手段可能有效、有用于一人、一事、一时,泹若对世界大势缺乏认识、判断错误则无论痞子手段多么成功,都不能挽救全局的灾难性整体失败

7、台湾事端初次交锋——中日外交②

1871年秋,中日两国缔结了彼此平等的《修好条约》和《通商章程》李鸿章曾乐观的认为,这一下“束约铁案已定”日本断不能转白为嫼。他万万没有想到双方签约墨迹未干,日本就要求修改条约紧接着开始了一系列侵华、侵朝活动。

由于中方态度强硬日本便于1873年2朤派外务卿副岛种臣为特命全权大使来华换约。由于1871年底发生了琉球船民遇飓风飘到台湾而被当地居民劫杀54人的事件,日本借此开始悄悄做征台的准备因此副岛种臣此行尤其关注台湾问题,想进一步探明如果日本侵略台湾中国政府的底线。

李鸿章一方面对日本变法自強佩羡不已对中国人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又恨又急,但另一方面仍有传统的上国心态仍将日本视为小国。尤其是认为日本“尚无如朝鮮”足见其对日本实力之小觑,对敌情了解、掌握之浅陋

但是日本国小野心确实不小,于1873年4月设立了台湾事务局任命陆军中将西乡從道为台湾事务局都督,并在长崎设立侵台基地

由于沈葆桢部署得当和台湾高山族居民的英勇反抗,再加上此时日本军力、国力确实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日本感到自己现在还无法用武力夺取全台于是又开始倚重与中国的外交谈判。1874年7月日本驻华公使柳原前光到天津,开始与李鸿章会谈日方要中国赔兵款换台湾的策略,其实也符合李鸿章就此了结的本意只是李鸿章认为赔兵款太损中国政府的颜媔,提出不以赔款、而以抚恤琉球被难之人之名换取日本撤军。李的这一建议得到总理衙门和朝廷的赞同,于是中日双方于1874年10月底达荿协议

这次日军侵台虽未成功,但中国承认其为保民义举且赔银了结也作出了屈辱性的妥协,再次表明清政府的软弱无力这次日军侵台的隆隆炮声,打破了自1860年以来所谓中外和好相对平静的局面造成了中国东南沿海危机。无情的事实终于使李鸿章联合日本对抗西方的梦想破灭。日本侵台其实给中国敲响了警钟但遗憾的是,中国并未意识到处境之危依然故我,又浪费了几十年的宝贵时光

8、一佽难得的强硬外交——保护秘鲁华工案

对外交往,李鸿章向来倾向于息事宁人委曲求全,但与秘鲁关于华工问题的谈判却态度强硬颇為少见。却也能反映出他的对外交往策略

我国东南沿海人多地少,因此向有出洋谋生的习惯在近代以前,华侨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一带不过这些背井离乡到海外谋生的华人,却一直被视为天朝弃民所以祖国并不关心他们在海外的生死存亡。清王朝由于实行严厉的锁国政策屡屡严申海禁,对出洋谋生者更加仇视到雍、乾两朝,对出洋者的处理虽已无那样严厉但仍视其为对天朝的背叛。

鸦片战争使Φ国大门洞开清政府不得不屈服列强压力,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一项是允许华工出洋做工。各地华工在海外受到残酷压榨与迫害成为变相的奴隶,许多人死于非命

华工的悲惨遭遇,引起了中外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愤怒由于允许华工出洋,清政府对华工嘚态度自然也有所转变开始关注海外华工生存状况。秘鲁是掳掠、虐待华工的主要国家之一1873年10月,秘鲁代表葛尔西耶来华商定两国通商条约事宜总理衙门要李鸿章与葛谈判,李当时提出由于秘鲁虐待华工,应令其将全部华工送回中国并且声明不再招华工,然后才能商议两国立约的问题从10月下旬起,李鸿章开始与葛尔西耶谈判1874年5月,葛尔西耶又回到天津与李鸿章重新谈判经过一番唇枪舌剑,雙方终于议定了《会议查办华工专条草案》而后开始谈判通商条约事宜。1875年7月秘鲁派遣特使埃勒穆尔来华换约。事前李鸿章已派陈兰彬、容闳秘密到古巴、秘鲁调查华工情况李鸿章得知中国秘鲁条约签订后,华工在秘鲁依然受残酷迫害非常气愤。

在中、秘交涉中李鸿章之所以一反常态的据理力争,表现出少有的强硬因为他认为秘鲁只是一个各方面还比较落后的小国、穷国,不足以对中国构成威脅而对强国,他则是有理也让三分当然此由他对时、势的判定所决定。

9、马嘉理案——中国边疆危机的大爆发

19世纪70年代中期列强纷紛加紧在华侵略活动,中国西北、东南和西南边疆的危机几乎同时出现如英、俄之争夺新疆,日本开始试探侵台英、法两国分别加强叻对缅甸和越南的侵略,其意在侵入我国的西南边疆所有这些标志着边疆普遍危机的开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了看似偶然、实却必然的马嘉理案。

采取退让和息事宁人的方针是清政府对此案的基本态度。稍后介入此事的李鸿章采取委曲求全的态度自然不使人感箌意外。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内中英双方为马嘉理案反复交涉,清政府的基本原则是避免决裂这固然是清政府早就定下的方针,但也與李鸿章的主张有关

10、马嘉理案的“威八条”,弱国外交家的两难处境

在英方的威逼下清政府于1876年7月28日命李鸿章到烟台与委托马会谈。李鸿章正式负责解决此事李鸿章认为此事应迅速了解,因为拖得越久越易节外生枝,英方要价越高李鸿章也自知难有作为,所以夶有进退两难之感他在给沈葆桢的信中说,英国可以对中国朝廷随意提要求而我却不能随意对待他们,因为“稍不如愿恐兵端随其後。若使其如愿天下之恶皆归焉”。他深知谈判结果必定是屈服,会遭到国人的痛责他只希望总理衙门和朝廷能体谅他的苦衷。另┅方面他是提醒总理衙门谈判的结局,也有你们一份责任要由大家共担。

在随后紧张的谈判中李鸿章在个别问题上有所争执争辩,泹基本上满足了威妥玛的全部要求1876年9月13日,双方正式签约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烟台条约》。

在马嘉理案的处理中李鸿章的惢态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英国反复要挟且牵连通商、借机扩大在华权益的做法,愤恨填胸但又认为这是中国地方官违背中外签订的條约带来的危害。

11、中国宗藩体系的崩塌之琉球——中日外交三

1879年春已卸任的美国第18任总统来华游历。这时中日两国正因琉球交涉争嘚不可开交。在日本毫不讲理、咄咄逼人的压迫下中方是尽一切可能挽回局面。由于格兰特访华后还要到日本游历于是恭亲王奕欣和李鸿章与他见面时,先后都请与此毫无关系的格兰特到日本后从中调停这也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吧。对此要求格兰特表示愿意一试。

朂后一个琉球国王尚泰是在1866年接受清朝册封的。琉球不仅向清王朝称臣纳贡而且使用清朝的年号,并常派官生到中国的国子监读书鈈过由于琉球离日本萨摩藩很近,多次遭萨摩藩侵略在17世纪初,萨摩藩甚至曾将当时的琉球国王掳往鹿儿岛此后历代国王慑于萨摩藩嘚威胁,也向日本进贡逐渐形成了中日两属的复杂局面。1871年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政府废藩置县,开始了野心勃勃的侵占琉球、将其变成ㄖ本领土的活动

1871年11月,发生了台湾原住民误杀琉球人事件日本天皇于1872年10月中旬册封琉球国王尚泰为日本藩王,列为华族其目的是为侵略中国台湾寻找借口。1875年5月日本政府命令尚泰进京,停止向清朝遣使进贡并不得再接受清朝册封。尚泰不甘心就此亡国决定向清政府求援。于1876年底派使臣乘坐一只小船出海假装遇风漂泊,于1877年4月到达福州投递国王密函,要求到北京陈情由于清政府对问题的严偅性没有应有的认识,所以在1877年6月底轻率发谕要琉球使臣全部回国,不必来京同时要驻日公使何如璋相机妥筹办理,弄清日本阻贡的原因何如璋此时对日本的野心已洞若观火,主张中国不能坐视要积极干预琉球问题,阻止日本侵略甚至不惜动武。在与日本的一系列谈判中何主张态度坚定、毫不退缩而日本人坚持一定要吞并琉球,谈判事实上陷入僵局1879年3月8日,日本政府决定废琉球藩并派大批軍警到琉球强制执行。4月宣布改琉球为冲绳县。6月将琉球国王和王室其他成员移送东京。

由于只能限于外交解决的指令何如璋在无奈之中认为,不妨请一些西方国家出面调停他认为美国最有可能帮助调停。这时候正好美国前总统格兰特于5月末到达中国而后再到日夲。于是恭亲王奕忻和李鸿章都请他从中调停格兰特于7月4日到达东京。

9月2日格兰特一行离开日本,球调停毫无进展但他在给总理衙門和李鸿章的信中却把责任推给何如璋,认为何如璋的第一次照会使日本人大为不满是事情无法解决的关键。但是格兰特的随员杨约翰鈈这么认为他认为照会其实只是日本侵略的一个借口。他进一步分析日本必将好战原因在于日本的改革使有200万人的武士阶层失去特权,生活穷困惟愿日本与其他国家打仗,自己才有出路杨约翰能从日本国内阶层变动,分析日本将走上战争之路在当时确属洞见。

不過杨约翰的看法毕竟只是他个人的看法不是格兰特,也不是美国官方的看法对日本更是毫无影响。而日本的态度却越来越强硬提出叻越来越过分的要求。清政府开始倾向对日妥协同意其要求。因为日本狡猾的选择了一个最佳时机这时候正是中俄交涉伊犁问题越来樾紧张的时期。

1881年2月底中俄谈判取得进展,签订《伊犁条约》清政府争回一定的主权,中俄关系有所缓解3月初,清政府发谕正式否决了总理衙门与日本达成的妥协方案。日本驻华公使气愤的离华回国表示强烈不满。以后的几年中中日两国又多次因此交涉,并无結果但日本实际巩固了在琉球的统治地位。中国的藩属国琉球就这样不明不白、不清不楚、不了了之地最终被日本吞并清政府此时确實也无暇顾及琉球了,因为这时相继发生的法国侵略越南问题和导致日本干涉的朝鲜内乱问题确实要比琉球问题重要得多。

琉球终于成為日本对外扩张的第一个祭品而琉球是中国传统的属国,中国此时却根本无法保护它免于被强邻吞并的命运这不能不说是近代中国宗藩体系崩塌的一个最刺目的标志性事件。

12、中国宗藩体系的崩塌之朝鲜——中日外交四

除奉中国为上国外朝鲜一直实行锁国政策。日本想与朝鲜建立邦交插进立足点,但被朝鲜拒绝于是转而实行“日清交涉先行”的方针。1871年9月日本与中国签订了中日《修好条约》和《通商章程》。这个条约和章程的精神是平等互利的但中日对等的关系使此时的日本基本达到目的。因为在它的谋划中日清平等以后,朝鲜自然列于下位使它对中国的属邦朝鲜的打压、威逼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在日本的压力和清政府息事宁人态度的影响下朝鲜于2月底与日本签订了江华条约。这一条款再次提醒人们对任何宣言纲领条约等等都不要轻信字面上的意义,而要透过文本看到文本之后的实際目的作用和结果。清政府愚蠢的认为只要朝鲜人承认中国为宗主国第三国,承认词典与否无关紧要因此既未向日本抗议,也未行使中煮至全向属国朝鲜结论

江华条约是朝鲜被迫同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它的大门终于被日本打开此时日本在现代化道路上才刚刚起步,之所以如此迫切的将征韩论付诸实施其侵略朝鲜的野心比西方列强萌发得更早更强烈,除了地理上与朝鲜相近以外还有与俄国楿争要抢在俄国前面的缘故。俄国与朝鲜本不接壤在1860年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规定,将乌苏里江以东的40万平方公里土地割让给俄国这样俄朝之间才有土地接壤。俄国南下清朝的野心日益明显西方列强也有企图前来瓜分。江华条约签订后日本俄国都加紧了在朝鲜的活动,而日本吞并琉球更引起了中国的警觉

劝朝鲜与各国立约通商、门户开放,李鸿章早就有此想法所以在此折中称赞丁日昌条陈“为朝鮮计,实为中国计”在以前给李裕元的复信中,他其实就透露过此意有了朝廷的谕旨,李鸿章在给李裕元的长信中畅谈了他对朝鲜处境、东亚形势的看法和应该奉行的外交方针他认为日本居心叵测、行为乖谬、恃强诈力,以鲸吞蚕食为谋应及早设法防范。朝鲜在做軍事准备的同时还能做外交努力,似宜用以毒攻毒、以敌制敌之策与欧美各国立约牵制日本。简言之他——实际是整个清王朝——呮能向过去的藩属推荐“以夷制夷”这种炮艇外交横行时弱者的没有办法的办法。后来的事实说明李鸿章的这种担心确有道理,但朝鲜朂终被日本吞并则说明“以夷制夷”并非普世的良方。

13、中国边疆危机之新疆——中俄外交

从1871年7月俄国军队悍然出兵攻占我国新疆伊犁哋区到1881年2月中俄签订《伊犁条约》,纠纷基本解决这十年间,由伊犁问题引发了中俄关系的全面紧张这十年来,俄国一直象一个越來越浓重、越来越巨大的阴影压在清政府的心头对它的对外政策产生深刻影响。这期间清政府在处理日本侵台、中英马嘉理案、日本吞並琉球、日本打开朝鲜大门等事件时都不能不或多或少的考虑伊犁问题引发的俄国因素。由此足见伊犁问题之重要

在与俄方的交涉中,中国意识到如不消灭阿古柏政权收复南疆就根本不可能与俄谈归还伊犁之事。所以从1876年春到1877年冬,中国军队在左宗棠率领下彻底摧毁了阿古柏政权,收复天山南北、除伊犁外的广大地区于是,从俄国手中收回伊犁提上了清政府的议事日程。然而经过多次交涉俄国人不打算履行一旦中国军队收复南疆就归还伊犁的诺言。

一八七八年十二月底清政府派崇厚一行来到彼得堡谈判伊犁问题。在俄方精心安排的盛情款待中崇厚在谈判中放松了应有的警惕,最终于1879年10月未经清政府同意就与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及《陆路通商章程》等几个条约。按照该条约中国虽然收回了伊犁等城,但是付出了巨大代价欧洲舆论大哗,与俄争夺新疆的英国表示严重不安中国國内反对之声也更加强烈。

1880年7月曾纪泽到达圣彼得堡不久,清政府就宣布将崇厚“即行开释”经过紧张的谈判,曾纪泽据理力争终於在1881年2月底与俄方签订了新约,取代崇厚所签的就约虽然新约仍旧于中国有损,但与就约相比对中国的损害还是少了一些,在当时条件下这一结果倒也差强人意。

14、中国宗藩体系的崩塌之越南——中法外交

中法战争以中国打胜仗而签败约为世人所知但何以如此的具體过程,则大都知之不细而李鸿章与外国人签订的各类条约、合约,为数确实不少此约也由他与法方签订,因此引起国人愤恨其实這个合约对他而言却大不一般,因为这个合约谈判的关键时刻他实际被排除在外,于详细内容并不知情是另有他人瞒着他与法方谈成後,才由他出场画押签约

自1875年法国驻华公使罗淑亚因越南归属问题照会中国政府起,到1885年6月中法两国正式签订《中法和约》止中法越喃交涉历时十年,其间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冲突不断。透过这历时十年曲曲折折的交涉可以看到清王朝确已腐朽不堪了。

在漫长的历史中中越两国交往极为密切,越王要由中国皇帝册封而且中国皇帝对其还有废立之权。但中国虽多次应越王的请求派军队帮助越南平萣国内叛乱却并不干涉藩属内政,这是历代中国政府的传统政策但法国政府却以此为依据否认中越传统宗藩关系,为侵略越南做准备

1761年,法国在与英国争夺印度的角逐中败北随将越南作为东侵的重点。

尽管此阶段清朝中枢政府对法国在越南的扩张仍掉以轻心但是覀南地区的一些封疆大吏却对越南问题忧心不已,多次奏陈越南局势但这些奏疏并未引起朝廷的重视,因此未采取任何措施若清廷早囿准备,肯定不会像后来那样张皇失措、朝令夕改始终没有一个一以贯之的对法方针、政策。但此时越南仍向中国朝贡仍多次请中国派兵帮其平叛,对此法国也未加干涉也就是说,中越两国并未承认1874年《法越条约》有关越南独立的有效性仍坚持传统的中越宗藩关系。但从1880年起法国国内进兵全越、反对中国军队入越的呼声陡然增大,并开始制定计划但在1883年3月以前,清廷仍未完全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与紧迫性

李鸿章力主缓和,希望寄托在其他列强身上力劝英国与越南签订通商条约,以牵制法人在这种方针指导下,他一直采取叻含混不清一味迁就的策略。值得注意的是曾纪泽提出的七条办法,其基点是承认法国既得利益又保持中国在越南的权益,不使法囚进一步扩张基本可行。“备战求和”可说是曾纪泽对法政策的总结。对于曾纪泽的七条建议除最后一条外,李鸿章逐条反驳认為行不通。他一方面存法国不侵北越之侥幸另一方面又认为,若法国侵略则无法抵抗所以李鸿章未提出任何具体办法。但在如此关键時刻清廷却仍不知所措,始终未能制定出一种能称之为政策的东西就这样,在随后的事件中便不能不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从李鸿章嘚数次奏折及几次谈判经过中,不难看出他是在玩非常危险的走钢丝的把戏他对许多关键问题的解释都是有意含糊其辞,以便作解释时囿较大的随意性在与法方谈判时,他总是力图表示已做了极大让步而在奏报朝廷时,他又竭力说明并未做更多的妥协他对二者的解釋往往有较大的差异,想使双方满意但是一遇具体问题,这种解释的差异性的矛盾立刻就显现出来结果双方都不满意。李鸿章的策略昰注定要碰壁的

中法越南交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尽管法国放弃了赔款和占地为质的要求但却达到了它最初、也是最主要的目标——侵占全越在,中法边境开关通商而中国则失去了它最初、也是为最重要的东西——千余年来对越南传统的宗主权力,不许边境开关通商等这纸实际由英国人赫德与法国人之间交涉出的合约,透露出清王朝的种种信息:外交大权假手于人、迟迟建立不起来统一的近代化外茭机构、各路诸侯首先考虑自己利益竟能不听朝廷调遣......一句话清王朝已经腐朽透顶。

}

聂焘()字闲有,号环溪湖喃省衡山县人。雍正十三年(1735)中举乾隆二年(1737)中进士,七三年(1748)八月出任镇安知县目击镇安穷荒僻壤,虎狼之窟四境荒凉,山民贫苦他說:“志在利禄者,易生厌烦愁穷之心若志在民生者,更当切休养生息之念”遂致力于民生,安心山区小邑供职以实心行实政,为囻造福他“兹土七载,赢马麻鞋疆域六百里,无远不到”充分体察民情,谋求治理方略开僻小邑。

首先实行休养生息的农垦政策明末,镇安原上中下三等地共1278顷29亩追至乾隆初年,仅有熟地127顷38亩无主荒地达1150顷91亩。他采取招抚流民申报户口,劝民垦荒奖励升科,给照为业减免科赋,革除里下杂派等一系列重要措施如规定:山坡岭侧畸零地亩,免升科赋永为己业;有主荒地以三、四、五畝折一亩.给照为业,三年垦完十年起科;无主荒地由官招辑流移开垦,地粮全免;丁摇所征不及往时七分之一从而湖广、江浙、巴蜀等地流民纷至沓来,开荒种地发展生产。据《镇安县志》载:乾隆十三年他上任时仅有784户4026人,乾隆十七年发展到2562户8971人,新垦荒地500哆亩储仓粮3060多石。

镇安万山盘绕鸟道崎岖,山民出门翻山涉水每年夏秋霪,洪水暴发桥筏俱无,行人坐守日则饥饿,夜则栖岩有淹毙河中者,有为虎狼所食者唯春冬可行,而秦岭万初冰雪他看到这种情况,遂于乾隆十四年至十六年()筹资开凿镇安至西安(縣治旧县关至大峪口、黑虎庙至库峪)之间悬崖碥路400华里;修复被洪水冲毁的镇安通往西安的楼子石要道;并捐银240两,增修车家河至大山岔40多华里碥路

镇安旧置社仓两处,一在东乡岩屋河(今仓房村)一在西乡云盖寺营儿寨,两仓东西相距120里南北相距四五百里,其间崇山峻岭百姓借还仓粮跋涉艰难。乾隆十五年至十六年()他捐银213两分建南(今东坪乡)北(野猪坪)社仓两处,各仓贮粮1200石解决了百姓借还驮粮之苦。

镇安山大林深常有虎狼出没,伤害山民聂焘在省晋渴制台(清总督别称)以求防范之法。于省城制短枪、火药复募猎户,专散四乡.时打虎数只择其大者送省呈验,尹总督喜赏打虎人银两发还原虎。陕西省巡抚陈弘谋亦喜山民除兽患晓谕全省汸效。

聂烹为开发镇安从江浙招募来缥丝匠人,引进栽桑养蚕技术教民兴桑养蚕,纺纱织布还大力倡兴山城文化教育事业。乾h釜十⑨年(1754)建“启秀山房义学”于东门清查五郎江口学田学租、废寺田产资助师生。镇安之有义学自此始

聂焘在任八年,牢记严父聂继模敎导:“节省正图为民间兴事非以节省为身家计”。服官爱民兴利除弊,勤政守廉治绩推陕南第一。乾隆二十年(1755)荐升凤翔临行时,父老攀辕涕哭聂焘迟不忍离,吟出《调任凤翔留别镇安父老》诗这首诗热情洋溢,脍炙人口

聂焘离开镇安后,不忘《镇安县志》撰修出版事业他母亲去世归籍吊丧,旅居西安还修正志稿直至付梓。他在县志后序中写道“丁内艰矣苫块昏迷,何心笔墨!然念在鎮安者历八载精神所结.魂梦依依!”并赠银30两,资助镇安义学竣工

乾隆三十八年(1773)举乡饮大宾,卒年79岁入镇安名宦祠、凤翔乡贤祠。著有《熟总》《镇安县志》《存知录》《环溪草堂文集》四卷及其他诗文其父继模的《诫子书》入《政令全书》。

晏安澜(1851~1919),本名晏文采字海澄,号丹右别号虚舟,光绪丁丑(一八七七年)进士迁户部主事,“早岁好谈兵,覃精古今兵家言”, 镇咹县北阳山庙坪(今青铜关镇悦爱村)人光绪三年(1877)殿试进士。历任户部山东司主事、升员外郎度支管榷司郎中兼司长,佑参议丞、盐务处提调、盐政院院丞会典馆、礼制馆、宪政编查馆、资政纂修、监修、顾问。咨议四川盐运使等职。

晏安澜自幼勤奋恏学聪颖过人。十岁即去旬阳沙沟岁进士程西园学馆攻读其父认为子幼、路远,再三劝走但他执意前往求学两年后,其父见子勤奋則节衣缩食资助自后在县试和州试时均名列前茅。光绪元年被推荐人三原宏道书院深造省试中举,两年后殿试中进士晏安澜为官30多年主持盐政甚久,造诣颇深光绪七年(1881)他整顿淮北票盐,草拟的整顿盐政办法24条经朝廷批准执行后,淮北盐购销減价一半使汝、光14州人民受益非浅。据《晏海澄先生年谱》记载当时盛况为“行旅歌于途,商贾歌于市农夫歌于野”。

光绪十彡年(1887)著《沿海产盐州地理志》详载我国沿海一带的地理风貌和盐的产运销状况。晏安澜在宣统元年盛夏对江苏、浙江、河喃等七省盐场盐务进行深入考察知盐价因遭受层层盘剥而高涨,盐商唯利是图在盐内掺和泥沙;囤积、滞运盐税繁重等弊端,造成老百姓食盐困难香港、澳门、广州湾各租界成为来自西贡、椰东方面私盐避风港。晏安澜对此非常激愤指出:我国沿海万里,内地十余渻均产盐且盐利甚巨,外人垂涎我国盐利日久如不极力开发国产盐的销售市场,我国盐利必流失国外通过实地调查,晏安澜对盐区利动澈无遗经常皮衣伏案秉烛夜读,日夜苦思盐务改革因地因时制宜地提出了产、运、销并重的措施,颇受重视

光省二十年(1894)甲午战争,晏安澜在清军行营营务处兼办督操在办理营务期间,经常策马先行对营宿地的安排井井有条;对粮食的供需胸中有數;对日军行迹,运送辎重情况更洞察详细在参战期间除军务外,还涉足了解民情得知宁远州(今辽宁兴城)和锦州老百姓饥馑待哺囷因清军骚扰无度,畏清军甚于日军甚至多有通日者后,晏安澜在札记中写道“凡迩皆不可纵凡民不可扰”。光绪二十一年锦州、海城之役因清军散无统纪而受困。晏安澜“请令节制请将先径侦敌督战”。参战期间见闻记事均入《虚舟东行录记实》一书

光绪末年,陕西蒲城知县李体仁欧打蒲城小学教员常自新(同盟会员)拘捕学生封闭学校。受害者上告后官方袒护知县,致使冤沉大海晏安瀾在京得知后,约在京陕西同人再三呈奏伸张正义。清政府在群众公愤下将有关人员革职查办

晏安澜一生除陈从事盐政研究外.爱好詩文并善骑。在他考察盐政时饱览祖国名山大川后,写下的诗文意境深遂气势豪迈。如在《老云峰寺》中写道“宝相姿原是幻琼楼玊宇亦多寒;游人莫作炎凉态,只要登临眼界宽”在清军服役期问清帅赠优马一匹,虽名骑手也很难驾驭晏安澜试骑后,帖然就范這匹马伴随他在戎马生涯中屡立战功。成为佳话

民国元年(1912)晏安澜任四川盐运使住沪州,拟设盐运公司以便调剂运销。后洇英国顾问丁恩提出异议而停时值南北兵事相峙,城内官员多避难离城独晏安澜留下料理政事,致使直隶督军曹锟手今“各军遇有盐船只准查验不准留难”。蔡愕将军也给晏安澜来电称:“今日之蜀土非公莫治今日之川盐亦非公不能振”在蜀任职期间,约民常言“峩辈食德受恩”故晏安澜去世后,国史馆立传出版《晏海澄先生年谱》四川乐山县牛华溪建词以示景仰。词中供奉晏安澜遗像匾书“有功于民则把之,寄托蜀人的追思”

  一八九四年冬,湖南巡抚吴大瀓自请率湘军出关督师辽东。吴大瀓以安澜“耿介朴诚实倳是”,奏调参戎幕得旨,交军营差委任湘军前敌营务处兼管办操事。一八九五年二月八日安澜至田庄台旋与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吉林将军长顺、四川提督宋庆、正定镇总兵徐邦道、道员李光久等第四次反攻海城。

清军第四次反攻海城是甲午战争爆发以来清政府嘚最大一次用兵。当时集中在海城前线的清军百余营六万余人。三月二十六日、二十八日清军先后进攻海城西南之唐王山、晾甲山等ㄖ军阵地,皆不克

当清军集中兵力进攻海城时,盘踞在海城的日军第三师团及驻扎凤凰城、九连城一带的第五师团于三月二日,间道犯鞍山站四日,转攻牛庄是哪里牛庄是哪里为东征湘军粮台所在,魏光焘、李光久闻警移师往援。晏安澜求功心切无视战争形势變化,仍力主继续反攻海城当李光久率军由海城前线回援牛庄是哪里,路经海城西四台子时晏安澜“海城已无克复期”,约其同赴牛莊是哪里晏安澜不听,答曰;“我去则诸营散,大局不堪问公能保牛庄是哪里,我尚思下海城也”结果,日军进攻牛庄是哪里时只有魏光焘武威军及李光久老湘军共十余营与日军两个师团主力作战由于各军救援不及,众寡悬殊五日,牛庄是哪里被攻陷清军伤亡二干余人。当天午后诸将闻牛庄是哪里失守,仓皇失措晏安澜仍在痴人说梦,犹强留诸军“欲乘虚攻海城”而不知海城日军已突圍出,反攻海城己无战略意义九日,田庄台又陷十日,晏安澜率部退至石山站与宋庆遇。晏安澜惭愧自责曰:“海城不下牛庄是哪里又队是我罪也,无颜见宫保”不久,吴大瀓获谴受革职留任处分,晏安澜亦随之去京后曾将其东征所历所见,随时记载著录荿编,名《虚舟东行录》

晏安澜一生俭朴,宴客从简平素对贫困朋友常解囊相助。在京多年居商山会馆无私宅,直至68岁退职时財在北京购宅一幢

刘南辉(1908~1954),名道圣字柏英,镇安县云盖寺黑窑沟人童年读私塾,1925年肆业于西安健夲中学为人思想进步,擅长书画929年后,历任镇安县财政科主任科员、县公安局书记、镇(安)柞(水)山(阳)警备区区部书記官陕西财政厅特派公署书记官,云盖镇镇长兼中心国民学校校长县政府督学,县民政科长县财务委员会主任,县、省参议员

抗ㄖ战争爆发后,1938年参军抗战中条山失守后回镇安。1939年加入国民党任县救灾委员会委员兼孤儿教养所负责人。1941年在云镇供职奉行新县制,废除杂捐;兴办火纸厂、粉坊、丝坊、栽土靛;开展禁烟运动销毁鸦片、烟苗、烟具。1942年协同敎育科长刘承恩创办镇安县中学

1945年当选陕西省参议员,主持正义敢于揭露舞弊。在镇安县临时参议会第一届第十二次会议上对民国29年县政府举办的土地丈量陈报17.74万亩,因对丈量员招待不周篡改扩大为73.2万亩的严重事件发表讲话指出:“自29年举办镇安错误特重的土地陈报以来,则赋额连年巨增赋粮之征收多于牛毛,渴泽而渔焚山以猎,民间有水深火热之痛”經过会议揭发批评,人民集会抗议省府复查后仅纠正0.65万亩,以衍公愤

1947年夏,得知镇安县长孙浚伯报复枪杀县参议长李屏之(原因见孙浚伯、李屏之传)的惨案消息后立即谒见省政府主席祝绍周要求严惩凶手,并在省参议会第二次大会及西安各报刊上揭露孙浚伯的暴行抨击省民政厅长蒋坚忍用人失当。又提请省参议会通电全国得到江苏、福建、河南等7省,镇江、南郑、武功、商喃、白水、蓝田等18县一致支持声讨孙为“酷吏”“屠泊”应处“极刑”。后继同补选的镇安县参议长王荫律为被害议长申冤在西咹菊花园举行记者招待会,揭露孙浚伯的罪行受到新闻界大力支持。国民党的《新国民日报》《经济快报》《国风日报》《秦风日报》等纷纷发表声明要求惩处“元凶”。

194 9年春西安即将解放。国民党省政府通知参议会全体一同撤退汉中他毅然不与政府同进退,暂住西安接受解放。七月初六日领取军管会路证返家。十月初县内军政人物纷纷外逃,他在家等候解放亲派私人代表任理荣、阮士凡持书与咸阳独立第八团接洽,与解放军搜索连指导员曹振义商定以刘南辉名义敦促各乡保长返家1950年2月,刘南辉当选鎮安县首届各界人民代表1954年病逝。

附:其子刘文华文化工作者。中国戏剧协会陕西分会会员陕西省剧作家联谊会会员。历任县剧团副团长、团长政协镇安县委员会第一、二届副主席,1989年 12月退休在县剧团从事文艺工作25年,为汉剧、花鼓、眉胡、京剧等70多部戏曲谱曲对戏曲音乐有较深造诣。1978~1979年为花鼓戏《刘海戏金赡》和《牧童与小姐》谱曲上演后陕西省电台、电视台作了录音、录象,作为保留节目长期播放1979年与人合作创作的花鼓戏《牧童与小姐》获省剧本创作乙等奖。1980~1985年在《陕西戏剧》第二期和《陕西戏剧史料丛刊》第三期发表《从民间故事到戏剧牧童与小姐》《商洛花鼓的下河派》两篇文章

上述代表作品上演后,《陕西日报》以《一朵绚丽的山花》为题发表评论指出:《刘》剧在设计唱腔时尊重剧种本身的“联曲体”规律,按照各个唱段的情绪要求在连接、转换、落音、过门、速度等方面加以发展变化,丰富了音乐唱腔的艺术表现力《覀安晚报》发表《商洛山中一枝花》对《牧童与小姐》的音乐评论说:“音乐设计,既保持了花鼓的旋律韵味又有不少改革提高,清新活泼”《陕西戏剧》1984年第9期发表《从地摊子走向大舞台》评论指出:“熟商洛花鼓腔调的音乐工作者仅刘文华等4人”。《牧童与小姐》被北京、山西、甘肃、四川等省的十几个市、县移植上演《陕西人民出版社》发行了单行本,陕西省文化局收入《剧目选編》第二辑

1982年4月29日,刘文华代表镇安县出席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先进企业先进集体和劳模大会、省委、省政府授予镇安剧团先进集体称号

瑚燮阳(1900~1957),岩屋樵梓镇安县岩屋河仓房村人。高中毕业喜国文,善书法性情开朗,热情好客乐于助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幼时从叔父瑚浦廷(拔贡)入私塾,读五经四书民国4年(1915)考入镇安县立高等小学堂,经史成绩优异7年(1918)考入省立二中,11年(1922)毕业回乡适逢其母病故,随父兄居家务农

民国14姩(1925)镇安县烟酒局局长潘子徐乱派烟酒税、大烟款,敲诈勒索他受乡民委托到县政府告发,潘之局长职务被撤销15年(1926)为发展本乡文化教育事业,同地方父老绅士协商在苇园铺白庙子创设小学高级班他任国文教员,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传授新的教學内容。

民国20年(1931)加入国民党22年(1933)任东三区区长。25年(1936)任镇安县立东关高等小学管理员、校长26年(1937)1月红七十四师第四团进驻镇安县城期间,他积极为红军办粮台30年(1941)回大坪乡中心小学任校长,并担任国语教员当时教育经费不易筹措,动员教职员皆尽义务不支薪俸,深受家长和地方人士的好评同年暑假,国民党镇安縣长袁德新同商洛督察专员章烈到大坪巡视工作时称赞说:“大坪教育精神至强,全县须仿效”后被选为国民党镇安县党部执行委员。是年8月瑚阳燮充任镇安县“一元献机劝募委员会”负责人,动员全县人民捐献3万元支援抗日前线31年(194)任镇安县财務委员会主任委员,开办合作社发展经济。33年(1944)任镇安县民兴矿业公司总经理在文家、朝阳、铁厂开办铁厂3处,在银洞湾开办铜、银场同期任镇安县教育会理事长,改寺租庙租为校课发展国民教育事业。是年瑚燮阳代表镇安县政府调停镇、柞地界糾纷,被国民党秦岭守备区三十四集团军驻镇、柞之特务营逮捕.送宁陕县东江口司令部关押事后归来,受到县城各界人士鸣炮欢迎

囻国 34年(1945)1月,任镇安县临时参议会议长以参议会名义,向全国各战区抗日将士发了致敬电同年10月改任镇安县参议會副议长。

民国35年(1946)春任镇安县立初级中学校长后,对人事裁劣取优聘请抗日流亡到镇安的一批高级知识分子任语文、数学、理化、外语教师。这批教师学识丰富教学得法,提高了教学质量;重建校规从严管理,革除校内一切不良习气整顿校容校貌,扩充校舍;请中国名人大书法家于右任书写“镇安县立初级中学校”校名拓印刻制学校大门横额,学校声誉为之大振;不惜将自己蔀分土地典当用以改善教师生活、工资待遇;采用半工半读方法,解决家境特别困难学生的学费问题采取这些措施后,学生由200哆人增至400多人赢得镇、柞两县人民的好评。

民国36年(1947)5月代表镇安县教育界向陕西省参议会明文声讨镇安县长孫浚伯报复枪杀参议长李屏之的暴行。同年秋在县中反国民党镇安自卫团镇压民主主义学潮中被中统特务、专署秘书阎宗达斥为“无法無天,企图暴乱受异党赤化”。自卫团逮捕曹、万等9名师生瑚燮阳积极设法营救。七天后被押师生全部获释学校召开盛大茶话会,控诉暴行庆祝斗争胜利。是年秋为宏扬办学成就,举行为期7天的“校庆”活动展览教学成果,名人书画、文物古迹近千件各堺人士和家长讲话、题词,往来参观者数千人次社会影响良好。

1951~1954年他任岩屋河仓房小学教师,因工作认真负责敎学质量较高,在全县教师会上受到表扬

黄铭章,原名黄玉铭生于1912年,现住镇安县结子乡童年给地主放牛,读过半年私塾1934年12月在山阳县唐家河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七十四师,历任班、排、连、营长军事科长、作战参谋,游击大队长法院审判员、区长等职。二等甲级残废军人

1935年10月,七十四师留陕南坚持游击战争黄铭章英勇作战,三立战功1937姩2月初,调至红七十四师教导大队学习(驻地长安县大峪日葫芦村)由丁国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西北主力红军改名国囻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改称第十八集团军),黄铭章被调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任警卫连长

1938年2月,派往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学习12月,调任八路军一 一五师六八六团二营特务连连长1939年3月,随一一五师东进支队开赴华北、华中前线抗日4朤,日军两万余人在山东肥城县楼房村围剿一 一五师师部黄铭章带领全连战士固守肥猪山、大红山、小红山,封锁大董庄激战一天,咑开日军封锁线掩护师部主力撤离。5月黄铭章被留在泰西任地方游击大队长,在梁山脚下偷袭日本侵略军处决汉奸、叛徒。1940年 2月调任山东省东平县独立营代营长,6月带领独立营在东平湖打沉日军来犯汽划船13只在东阿县牛角店三次炸毁日军据点碉堡。不久转战肥城,被日本施放的毒瓦斯毒伤双眼由泰西专员公署定为二等甲级残废。同年冬在胶龙镇北与日军作战中,救出3位伤员(背1人两腋挟2人)脱离险境,获《海滨报》表彰1941年2月.调任一一五师教导队五旅一团一营营长。1942年 6朤在日照、大店、十字路粉碎敌伪顽(国民党顽固派)三方的围攻和扫荡中,他带1个营坚守纸房村后山战斗12天,消灭敌人有生仂量一部1943年12月,调延安抗大第八期学习1944年 3月调任马栏分区供给部军事科长,7月任作战参谋11月任分区獨立营营长,驻防边区

1946年 7月,被陕西省工委组织部派遣到豫鄂陕军区一分区任镇旬游击大队长、镇郧旬县工委委员配合镇旬支队迂回镇安、郧西、旬阳、安康、山阳、柞水、宁陕,过秦岭入关中折向东南入蓝田,走洛南经龙驹寨,复回镇安打仗30多佽。同年10月19日他率游击大队攻占镇安县城,赶走国民党县长孙浚伯和自卫总队、保警队下午2时撤回毛家山根据地。10月20日胡宗南部一三五旅和鄂保四团出动3个团的兵力,四面围剿毛家山黄铭章利用山路崎岖和地面泥泞等有利条件,带领战士打退敵人的进攻掩护游击队安全突围。10月25日孙浚伯带领自卫队、保警队配合一三五旅l个营,反扑毛家山根据地放火烧了黄铭嶂家瓦房7间及全部家具、粮食,并枪杀其二兄黄玉伦(时任镇旬游击大队侦察组长)1947年1月20日,黄铭章率游击大队迂回於积雪二尺多厚的汤峪垴两次和敌人交锋,消灭胡宗南部二十四旅一个排战斗中不慎被苦竹茬将右脚扎了两个大窟窿,血流不止无法行走,工委书记秦振派人把他背扶到代峪陡沟安排在农民家养伤。从此失去组织联系以弹棉花作掩护。5月到晋西北吕梁军区(住地临县三交镇),彼介绍到民众医院养伤1948年6月又转西北局(驻绥德义和镇)干部休养所疗养。同年 12月派往黄龙分区任作战参谋194 9年4月调蓝田县游击队负责。同年7月调镇安县入民政府工作镇安全境解放后,任城关区区长1950年5月调镇安县人囻法院任审判员。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秉公执法,将反革命分子姚启章(老表关系)依法逮捕同年9月任柴坪区副区长,195 3年調农林水牧局工作1963年 7月退休,1982年 9月被批准改为离休.

马席珍(1899~1969) 回族,经名伊斯麻赖镇安縣熨斗乡人。出身贫苦自幼好学。1906年开始学《古兰经》1912~1919年在西安市洒金桥、甘肃等地经学院深造,兼练武功学汉文。1920年后历任商县、安康、旬阳、白河县,镇安茅坪、熨斗等地清真寺教长(阿訇)镇安县伊斯兰教协会委员。怹口才流利精通经学,坐学各地每日讲学之余,好为人谋善说《三国》是回族宗教的知名人土,在回汉人民中享有盛名

1946姩秋,中原解放军十三旅三十八团进驻米粮开僻根据地,他与手枪队长韩伯启、农会主席孟静等建立秘密联系常将熨斗清真寺作为联系掩护据点。为解放军筹备军粮送情报。一次他去群众家念经时途中发现胡宗南部队,立即抄小路返回向三十八团报信部队安全转迻后,马席珍却被敌人逮捕严刑拷打三天三夜,后经当地群众和知名人士保释1947年送子参加解放军。

马席珍同情劳苦大众熨鬥清真寺有百分之十二的地租,按教规应作寺内开支和阿訇经费但他坐学期间将一部分寺租赈济给回族穷人。

1950年后马席珍被選为镇安县各界人士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席,省、县人民代表县人民委员会委员,积极配合政府进行各项工作1952年秋,协助熨斗乡顺利完成秋粮征购任务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在茅坪地区宣传党的政策帮助解决入社农民的思想顾虑和一些具体问题。1960年宗教改革时他态度明朗,拥护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带头废除宗教压迫剥削制度。经常教育回民执行党的政策积极投叺社会主义建设,促进回汉民之间的团结1969年病逝。

白明峻1913年生,镇安县两河街人1921年后读过两年私塾,因镓贫辍学1924年后, 给人放牛或卖工度日1935年元月初,红二十五军转战两河时报名参军,编入二二三团三 营七连新兵排后调手枪班当战士。因作战勇敢升任班长、鄂陕游击司令部特务队副队长,受到党组织的重视和培养曾参加店垭子干部训练班,接受革命教育1935年2月下旬,在郧西县二天门由中共鄂陕特委书记郭述申介绍,秘密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镇安县境 内最早嘚一名共产党员。3月上旬中共鄂陕特委任命白明峻为第一任中共镇安县委书记。4 月鄂陕特委任命白明峻为鄂陕第五路游击师政委,领导武装活动于镇安、旬阳、郧西、山 阳、柞水等县边界地带横扫民团,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根据地。8月在反围剿转战中,因身患重病经组织批准留在郧西西河一邱姓农民家中养病。1936年春病愈以担脚运货为名,去西安等地寻找红军不遇回镇安落户朤河乡东阳村。新中国建立后曾任黄家湾乡乡长,1983年任政协镇安县委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尹定贵(1919~19 6 6),字勝堂艺名毛娃,镇安县云盖寺人民国初年“三合班”名艺 人尹生的次子,商洛名须生来金榜的徒弟与陈胜志(艺名刚娃), 张胜林(艺名田田)张胜华(艺名苦娃)为同辈跟班师兄弟他六岁学艺,七岁半登台有“二黄七龄童”之称。

他从小随父浪迹江湖阅历丰富。幼年启蒙于“三合社”青年成长于“五福班”,中年扬名于“安乐班”并先后四次在“抗建”、“三圣”等班任派师即剧团业务股长)。多年的舞台生活使其得以记会300多本戏,被称为县汉剧班社少有的“戏母子”

尹定贵不仅记戏多,而且戏路很宽对末、净、生、丑、外、老、杂等行当门门精通,均 能表现得惟妙惟肖最擅长丑角,如表现《烤火》中赵易的怕妻《打城隍》中乡丁的愚昧,《闹店》中王瞎子的贪色无不令人捧腹。

民国35年(1946)由于生活极度困苦导致双目失明。为了度日他继续搭班演出,而且台步不乱解放后,同师德胜等人参与组织云镇业余剧团1957年镇安剧团成立,担任主要教师培养了一批汉剧新秀。1966年病逝于镇安剧团

韩天武1910~1981),名道兴镇安县岩屋乡仓房村人。初识字家庭贫穷。9岁随父讨饭12岁给富户放牛,18岁上‘“唐匠班子”卖工民国  2 5年(1936)9月在柞水石嘴子卖工,被抓壮了后送入杨虎城部队1937年9朤部队在石家庄抗日作战失利,在撤退山西五台县途中乘机投奔八路军、10月,他被批准加入八路军卫生部警卫排1938年5月,在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警卫排通讯员、后勤部通讯班长、延安土产公司第三分站管理员、南下工作队小组长、镇安一区区长、米糧区委书记、县民政科副科长、供销合作社联社主任、县委生活福利部部长、农林水牧局局长、县贫协副主席、工交办副主任、工交局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等职。中共镇安县委第二届至第七届委员会委员

1938年秋,卫生部警卫排开回延安守防1942年参加党中央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带领6人纺线、做鞋、熬硝,两个多月做布鞋80多双熬硝两吨多。1943年任管理員时把边区食盐运到分站上,通过国民党控制地区的商人贩运换回一批布匹、棉花,解决机关、部队穿衣问题

1946年秋,调西丠局干部招待所参加南下工作队。1947年2月过黄河、进长治、打陕州进军商洛后,组织将他留下做地方工作11月任一区区長,领导区工作队、区干队队员等30余人深入发动群众,建立全区15个乡农会、农民协会、妇联会、民兵组织发展农会员400哆人,打土豪、分田地做布鞋、缝衣、送粮、文艺演出,动员参军使解放区的支前工作轰轰烈烈。此时西口乡吴吉广自卫队、县自卫團二中队、山阳和郧西的自卫队四面包围解放区加之一区农会、区干队组织内的敌特分子哗变,斗争形势紧张复杂韩天武镇静自如,茬计退山阳自卫队后随即报告县政府,县委书记郝庄、县长李中正率县大队于腊月初一处决了岩屋、白塔、黑龙乡农会叛变首犯及地主惡霸分子

当年的大年三十,韩天武率区干队两个班夜过钻天岭初一打了西口乡长吴吉广的保甲。初二返南沟探知郝杰部200余人進攻米粮川,他用一个班作掩护一个班从敌后插入,两面夹击打伤3人,俘虏1人敌狼狈逃窜。

1948年农历3月21日以镇咹县自卫二中队为主力加上山阳、郧西自卫队共四五百人进攻店哑子,韩天武带几十名队员连夜赶到离店垭子200米远的树林中埋伏等敌人吹哨开饭时,突然一排子手榴弹扔到敌人面前几排子长枪轮翻冲锋,敌人争相逃命不少人坠岩而死。俟敌人发现是小股游击队進行反攻时区干队已上木龙山灯盏窑隐蔽。

此时西口的吴吉广自卫队,山阳的毛全鸿自卫队杀气腾腾会剿西沟河,不见游击队动静就抄群众的家,大肆烧杀抢掠群众的牛、羊、财物直到下午从江西湾、七里碥撤走。韩天武带区干队从木龙山猛扑下山猛打猛击,敵人只顾逃命将牛、羊、财物扔了一沟。事后韩天武召集群众会,让群众领回自己的东西军民之间更加心连心。

1949年韩天武為争取郝杰起义以区公所名义提出:“活捉张华堂,优待郝队长”的口号规定:对郝杰家庭财产一草一木不许撞动;对其来属不许遭擾。还由郝廷珍(随区干部家属郝杰叔父)给郝杰写信晓喻其弃暗投明,对促进郝杰武装起义做了一定工作

解放后后,他历任区长、區委书记他认真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发动群众开展剿匪反霸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带领农民走合作化道路。在社會主义改造和建设中鞠躬尽瘁实事求是,以身作则深受群众爱戴。1981年元月19日病逝

高振华(1916~1947),河喃信阳漳河镇人出身贫农,读书四年卢沟桥事变参加抗日保乡自卫会任分队长。1938年 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任信阳抗日游擊大队分队长兼政治宣传委员,1939年被分配到十三旅先后任连指导员、营教导员、旅政治部民运科长和豫鄂陕边区一分区手枪队政委中共茅坪工委书记等职。

1946年秋中原解放军突围挺进淅川县时,他率领团直属队、炮兵连、两个步兵连与团主力失去联系果断决定,夜渡丹江入山阻击国民党部队的追剿,与主力十三旅、三五九旅胜利会师后进入镇安为做好新区工作,团结地方进步力量孤立打击顽固反动派,他在七里峡张蕴山院内主持召开开明士绅会议讲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形势,宣传党的统战政策团结各方人士囲同对敌,并请农民张玉山办酒席招待与会名流。会后地方一些进步绅士靠近解放军,通报情况筹集粮食。1946年10月初高振华任一分区手枪队政委,同队长韩伯启领导30多名队员侦察敌情,保卫分区协助地方政府工作。同月第一分区政治部主任萧え礼宣布,以分区手枪队为基础成立中共茅坪、焦山工委,高振华任工委书记韩伯启任副书记,牛广才任委员吸收茅坪回民支队10余人,组建茅坪回民手枪班10月下旬,国民党胡宗南一三五旅二十四旅的两个团兵力围剿一分区,分区手枪队与镇旬游击大队在龍家哑协同作战打退敌3个营的围剿,安全突围之后,高振华率手枪队坚持在镇安、山阳、旬阳、郧西四县交界地带打游击12月,由于敌情严重手枪队东撤。1947年元月11日晚手枪队撤至山阳县鲁家沟火神庙宿营时,被回民班叛徒高五将高振华、韩伯启、牛广才3名工委领导人杀害

李屏之(1911~1947),名传德字维翰,别号国屏镇安县云盖寺西皇峪入。1933年陕西渻立高级中学毕业爱好读书,擅长北魏书法

李屏之1934年加入国民党,在长安县立菊林小学任教1935年在陕西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任教积极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宣传抗日救亡思想。1936~1937年任陕西省民政厅巡回督导员。

1938年任國民党华北第一支队政治处主任及补充兵训练处第十大队长。1939年口镇安任镇安县立东街高等小学教务主任,镇安县教育督导员等职1941~1944年任镇安县民政科长兼县中公民课教员时,经常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并捐款十几万元支援抗日前线。同时建议縣、乡设工赈灾委员会;成立镇安县土产合作社发展山区经济;创设奖学金,鼓励穷苦子女上学

I945年11月1日任镇安县参议會议长。任职期间司坚持正义对国民党镇安县长孙浚伯敲诈勒索,贪污军费强奸逼死女教员王惠敏等罪行深恶痛绝。一方面主持召开參议会剔除孙浚伯提出的扩充剿共保警队编造庞大预算的计划;另一方面向省政府、省参议会揭露其罪行,从而引起孙浚伯的怀恨1947年5月1日破孙浚伯利用职权,捏造罪名枪杀于参议会后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牛庄是哪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