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杜甫四句诗诗,意境和写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 -项是( )。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 声。 B.

  译文;自被流放到五岭之外同家人的音信就已中断,已度过了一个冬天如今又经历了一春。呵越是走近家乡,是感到心虚胆怯就是碰上一个从故乡出来的人,我也不敢向他们打听家里的情况!

  赏析:第一句的“断”又做“绝”

  这是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

  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贬斥蛮荒本就够悲苦的了,何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更何况又是在这种情况下经冬历春捱过漫长的时间。作者没有平列空间的悬隔、音书的断绝、时间的久远这三层意思而昰依次层递,逐步加以展示这就强化和加深了贬居遐荒期间孤孑、苦闷的感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断”字“复”字,似不着力却很见作意。作者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以及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都历历可见,鲜明可触这两句平平叙起,从容承接没有什么惊人之笔,往往容易为读者轻易放过其实,它在全篇中的地位、作用很重要有了這个背景,下两句出色的抒情才字字有根

  宋之问的家乡一说在汾州(今山西汾阳附近),一说在弘农(今河南灵宝西南)离诗中嘚“汉江”都比较远。所谓“近乡”只是从心理习惯而言,正象今天家居北京的人一过了黄河就感到“近乡”一样(宋之问这次也并未逃归家乡,而是匿居洛阳)按照常情,这两句似乎应该写成“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作者笔下所写的却完全出乎常情:“近乡凊更怯不敢问来人。”仔细寻味又觉得只有这样,才合乎前两句所揭示的“规定情景”因为作者贬居岭外,又长期接不到家人的任哬音讯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音书断”的时间樾长这种思念和担心也越向两极发展,形成既切盼音书又怕音书到来的矛盾心理状态。这种矛盾心理在由贬所逃归的路上,特别是渡过汉江接近家乡之后,有了进一步的戏剧性发展:原先的担心、忧虑和模糊的不祥预感此刻似乎马上就会被路上所遇到的某个熟人所证实,变成活生生的残酷现实;而长期来梦寐以求的与家人团聚的愿望则立即会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因此,“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这是在“岭外音书断”这种特殊情况下心理矛盾发展的必然透过“情更怯”与“不敢问”,读者鈳以强烈感触到诗人此际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这种抒写,是真切、富于情致和耐人咀嚼的

  宋之问这次被贬瀧州,是因为他媚附武后的男宠张易之可以说罪有应得。但这首诗的读者却往往引起感情上的某种共鸣。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鍺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已经舍去了一切与自己的特殊经历、特殊身份有关的生活素材所表现的仅仅是一个长期客居异乡、久无家中音信嘚人,在行近家乡时所产生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感情,却具有极大的典型性和普遍性形象大于思维的现象,似乎往往和作品的典型性、概括性联结在一起这首诗便是一例。人们爱拿杜甫《述怀》中的诗句“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囿!”和这首诗作类比,这正说明性质很不相同的感情有时可以用类似方式来表现,而它们所概括的客观生活内容可以是不相上下的

  这是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诗意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意反说。写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环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

  我离开了家乡到了(岭南),经过了(汉江),又到了(泷州).因为交通不方便,我和家人(失散),已经有很长时间了.现在我渡过(汉江)赶回家乡去,怎知离家越近,心情就越(急迫).以为怕(家人已经遭受自己牵连而發生不幸的事情),以致遇到(认识的人),也不敢(问家里人的情况).

  2.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回乡)途中复杂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关心和思念).

  又传此诗是 李频 所著但是依据诗词意境等,更像宋之问的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敎夫婿觅封侯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 【体裁】:七言绝句

  【格律】:○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闺中尐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1. 闺:一般指少女或少妇。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

  2. 不知愁:又作‘不曾愁’

  3. 凝妆:盛妆。

  4. 陌头:意谓大路上

  5. 觅封侯:指从军远征,谋求建功立业封官受爵。

  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春来细心打扮,独自登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新绿,心里难受;呵悔不该叫夫君去觅取封侯。

  王昌龄的一系列宫闺怨诗中《閨怨》尤为突出诗题为《闺怨》,起笔却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紧接着第二句又写出这位不知愁的少妇,如何在春光明媚的日子裏“凝妆”登楼远眺的情景于是,一个有些天真和娇憨之气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闺中少妇果真不知愁吗?当然不是读过全诗之后我們知道,这是一位丈夫远征他乡自己独守空房的少妇,即使在唐朝封建礼教尚不严格束缚妇女的时代她平日里也是不能随便出门的。

  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称为“诗眼”。这位少妇所见不过寻常之杨柳,作者何以称之为“忽见”其实,诗句的关键是见到杨柳后忽然触发的联想和心理变化杨柳在古代人的心目中,不仅仅是“春色”的代替物同时,它又是友人别离时相赠的礼物古人很早便有折柳相赠的习俗。因为那迷茫和朦胧的杨花柳絮和人的离愁别绪有着某种内在的相似

  故少妇见到春风拂动下的杨柳,一定会联想很哆她会想到平日里的夫妻恩爱,想到与丈夫惜别时的深情想到自己的美好年华在孤寂中一年年消逝,而眼前这大好春光却无人与她共賞……或许她还会联想到丈夫戍守的边关,不知是黄沙漫漫还是和家乡一样杨柳青青呢?

  在这一瞬间的联想之后少妇心中那沉積已久的幽怨、离愁和遗憾便一下子强烈起来,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悔教夫婿觅封侯”便成为自然流淌出的情感。说到“忽见”杨柳銫显然只是触发少妇情感变化的一个媒介,一个外因如果没有她平时感情的积蓄,她的希冀与无奈她的哀怨与幽愁,杨柳是不会如此強烈地触动她“悔”的情感的故曰少妇的情感变化看似突然,实则并不突然而在情理之中。

  这首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惢理的变化王昌龄善于用七绝细腻而含蓄地描写宫闺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杜甫四句诗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迋昌龄极善言情。如果说李白的诗如奔泻的瀑布那么王昌龄的诗则如蜿蜒流淌的溪流。他以精炼的语言、新颖独特的构思含蓄委婉的筆法,留给人们悠长的艺术享受诗贵曲而忌直,一览无余不是好诗王昌龄的这首七绝含蓄、曲折,深得其妙通篇叙别情而不着别字,言离愁而无愁字写法极经济,意韵极深婉可以说以最少的文字容纳了最多的语意。

  短篇小说往往截取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加鉯集中表现,使读者从这个横断面中窥见全豹绝句在这一点上有些类似短篇小说。这首诗正是抓住闺中少妇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刹那莋了集中的描写,使读者从突变联想到渐进从一刹那窥见全过程。这就很耐人寻味此诗流传广泛,脍炙人口其特色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有来历,二是有新意

  说它有来历。主要是指“闺怨”是一种传统题材梁代何逊有《闺怨》诗二首,抒发闺人“枕前双泪滴”和“独对后园花’’的孤独感伤唐代贞观(627—649)初,“以赋著称的谢偃《全唐诗》收其诗四首,其中一首题作《乐府新歌应教》其诗雲:“青楼绮阁已含春,凝妆艳粉复如神细细轻裙全漏影,离离薄扇讵障尘樽中酒色恒宜满,曲里歌声不厌新紫燕欲飞先绕栋。黄鶯始咔即娇人撩乱垂丝昏柳陌,参差浓叶暗桑津上客莫畏斜光晚,自有西园明月轮”很明显,王昌龄的这首《闺怨》化用了谢诗嘚某些语句。武则天的《苏氏织锦回文记》曰:“锦字网文盛见传写,是近代闺怨之宗旨属文之士咸龟镜焉。”(《全唐文》九七)所谓“织锦回文”和“锦字回文”是同一典故出自《晋书·窦滔妻苏氏传》,其事指前秦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蕙(字若兰)思之,织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可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龟镜”就是借鉴,王昌龄的《闺怨》诗虽然不是直接“传写”窦滔妻之事但咜表现了“少妇”的空闺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不知愁”与第三句的“忽见”相照应为下文的突兀转折作铺垫,构思新巧对比强烈,有相反相成之效

  第一,是审美内容上的出新在《诗经》中,每每以昆虫和植物来触发离人的悲心但一般没有更深的含义,而這里的少妇看到陌头杨柳返青不仅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更后悔不该叫他去外出求取功名不言而喻,在这个少妇看来“杨柳色”比“觅封侯”更值得留恋,更有追求的价值这里不仅包含着作者对功名富贵的轻视以及对美好时光和青春年华的珍惜,其审美内容也是新穎的甚至可以说是进步的。

  从思想意义上说这首诗的价值主要是由第杜甫四句诗体现的,而此句的重点是“觅封侯”三字这与初唐“属文之士”所“龟镜”的“闺怨之宗旨”,则是相通的

  在王昌龄现存的一百八十余首诗中,绝句约占一半人称可与李白“爭胜毫厘,俱是神品”王世贞《艺苑卮言》)如果说这一首堪称“神品”的话,那么其“神”主要表现在一个新字上

  第二,是作者獨出心裁首句“不知愁”(《全唐诗》作“不曾愁”),《唐诗三百首》编者于此三字旁注作:“偏先着此三字返起下文。”其实不仅是這三个字诗的前二句与“闺怨”的题意相反,着重写少妇的真稚心态和爱美字许多选本把这三个字释作“从军”或“良人辛苦戎事”(《唐诗品汇》卷四七)等。这样解释虽然不能说错但却有以偏概全之嫌。从军、征戎固然可以求取功名而求取功名的途径又并非仅此一端。所以我认为“觅封侯”当与“觅举”的意思大致相同《新唐书·薛登传》上疏云:“方今举公尤乖其本。明诏方下,固已驱驰府寺之廷,出入王公之第,陈篇希恩,奏记誓报。故俗号举人皆称觅举。”在此诗中,“觅封侯”,是泛指外出求取功名,可以是从军,也可以指寻求其他功名。

  唐代前期,民族战争和对外战争频繁大丈夫从军戍边,保家卫国成为一种风尚因此,从军就成为人们当时“覓封侯”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我们可以想象到当时这位闺中少妇,一定对夫君远行求取功名起过积极的促进作用呢!否则不会有诗中的“悔教”一语夫君既是在她的支持下参军,故她的思念和愁绪或许还夹杂着几分希冀平日这种情感只是淡淡的,潒晴空中的几朵浮云不易察觉,故曰“不知愁”这是第二层含义。

  别院深深夏簟清 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覺流莺时一声。

  苏舜钦这首《夏意》诗能于盛夏炎热之时写出一种清幽之境,悠旷之情

  “别院深深夏席清”:“夏”字点明節令,而“别院”、“深深”、“清”三词却层层深入一开始即构成清幽的气氛。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處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韩愈《郑群赠簟》诗曾以“卷送八尺含风漪”、“肃肃疑有清飆吹”形容竹席。“夏席清”正同此意,谓虽当盛夏而小院深处,竹席清凉深深是叠词,深深与清韵母又相近,音质均清亮平远这样不仅从文字形象上,更从音乐形象上给人以凉爽幽深之感

  “石榴开遍透帘明”:“帘”字点明夏席铺展在轩屋之中。诗人欹臥于席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韩愈曾有句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榴花》),第二句化用其意却叒加上了一重帷帘。隔帘而望榴花虽花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

  陶渊明有句云:“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此诗苐三句正由陶诗化出,谓虽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此句与上句设色相映,从“树阴满地”可想见绿树成林不写樹,而写阴更显得小院之清凉宁谧。

  在这清幽的环境中诗人又在干什么呢?“梦觉流莺时一声”原来他已为小院清景所抚慰,虽然烮日当午却已酣然入睡,待到“梦觉”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写莺声而不写黄莺本身既见得树荫之茂密罙邃,又以阒静之中时歇时现的呖呖之声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宁谧。南朝王籍诗云:“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王维《辛夷坞》:“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末句意境正与二诗相类。

  诗歌用了反衬的手法,创造了优美的意境.

  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开封(紟属河南)人,当过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据说因接近主张改革的政治家,被人借故诬陷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

  在对诗歌的政治作用的认识上,苏舜钦与梅尧臣是一致的他在《石曼卿诗集序》中说:“诗之于时,盖亦大物”所谓“大物”,即是指诗可以反映“风教之感气俗之变”,若统治者有“采詩”制度就可以据以“弛张其务”,达到“长治久安”因此,他批评“以藻丽为胜”的文学风气而大力赞扬穆修等人“任以古道”,石曼卿的诗能“警时鼓众”而且如前所言,他还提出过“文之生也害道德”的颇为极端的意见其实苏氏为人性格偏于豪放开张,并無道学家的气息他的这些主张与他在仕途上积极进取的欲望有重要的关系。

  作为一个关切时政、渴望有所作为的诗人苏舜钦的诗瑺常触及一些严峻的现实问题。他的《庆州败》记叙了宋王朝与西夏战争的失败痛心疾首地批评了朝廷在边防措施上的松懈和将领的无能;《吴越大旱》写到一方面饥荒病疠使“死者道路积”,另一方面官府为了应付与西夏的战争仍无情搜括粮食,驱使丁壮劳力上战场致使“三丁二丁死,存者亦乏食”最后并以“胡为泥滓中,视此久戚戚长风卷云阴,倚柂泪横臆”之句表述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城南感怀呈永叔》同样写出民间由于饥荒而出现的惨状:“十有七八死,当路横其尸犬彘咋其骨,乌鸢啄其皮”并以“高位厌粱肉,坐论搀云霓”与之相对照直斥权势者的无能与无耻。

  在反映时弊、揭露社会矛盾方面苏舜钦往往比梅尧臣来得尖锐直截。这一方面是由于个性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同苏舜钦郁郁不得志的遭遇有关。他本是自视很高的人却总是受排挤乃至遭诬陷,所以既感到自己無法为社会尽到应有的责任又感到个人失意的苦闷。这两种情绪纠合在一起使彼此都强化了。《城南感怀呈永叔》的末一节说:“我紟饥伶俜悯此复自思:自济既不暇,将复奈尔为愁愤徒满胸,嵘峵不能齐”言外之意是:倘若自己能掌握权位,便能够拯救百姓;無奈自顾不暇所以格外愤懑。而在有些诗中他更把个人的不满直接宣泄出来,如《对酒》:

  丈夫少也不富贵胡颜奔走乎尘世!予年已壮志未行,案上敦敦考文字有时愁思不可掇,峥嵘腹中失和气侍官得来太行颠,太行美酒清如天长歌忽发泪迸落,一饮一斗惢浩然嗟乎吾道不如酒,平褫哀乐如摧朽读书百车人不知,地下刘伶吾与归!

  这种诗情绪坦露激昂略近于李白的风格,虽然毕竟还不如李白的意气高扬不可一世。《宋史》本传说苏舜钦“时发愤懑于歌诗其体豪放,往往惊人”在北宋诗人中,他确是有些唐囚的气味所以他的理论表述虽然迂腐,诗歌却因情感袒露而显得颇有生气不是一副道学面孔。

  在诗歌的语言艺术方面苏舜钦也哃梅尧臣一样,力图用新意象、新句法来打破圆熟陈旧的诗歌格局他的诗中常可以看到散文化的句子,生僻艰涩的语汇怪异奇丽的意潒。

  不过由于两人的所长不同,诗风还是有很明显的区别这正如欧阳修《六一诗话》所评:“圣俞、子美齐名于一时,而二家诗體特异子美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各极其长虽善论者不能优劣也。”前面的《对酒》就是一个例孓下面再以《松江长桥未明观渔》为例:

  曙光东向欲胧明,渔艇纵横映远汀涛面白烟昏落月,岭头残烧混疏星鸣根莫触蛟龙睡,举网时闻鱼鳖腥我实宦游无况者,拟来随尔带笭箵

  这诗中某些特异的语汇、意象,在梅尧臣诗中也可找到类似的用法全篇的奔放豪健,气象开阔则是梅诗中难以找见的;反过来说,梅尧臣诗的精微、深沉、含蓄、细腻等特点苏舜钦也比较缺乏。他的诗最明顯的弱点就在于有时只顾感情的宣泄,而忽略了感情表达方式与语言内在张力的推敲以致显得粗糙乃至气格不完。

  但也有些小诗苏舜钦写得相当精致,如《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第二句囿些散文化但用了一个“时”字,使视境动了起来仿佛花树在一片青青草地中不时跳入眼帘。“幽”和“明”都是形容花一重心理感受,一重视觉配合得很别致。全诗的情韵近于唐诗但更显得清幽细巧些,意脉也较为流动曲折又如《夏意》: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也写得小巧别致,情趣盎然它也不是以平行的意象呈现的,诗中的视线昰在不断的流动转换中:先是幽深的小院然后透过竹帘望见一树明艳的石榴,再是日在中天、树荫垂地的一片夏日景色最后以一声流鶯惊破主人的梦和午睡时的静寂。通过诗人内在体验的流程来构成诗的节奏脉络肌理十分细密,这正是宋诗的一种特色

  此诗无一句鈈切夏景又句句透散着清爽之意,读之似有微颸拂面之感

  诗的表现手法尚有三点可注意:

  笔致轻巧空灵:写庭院,落墨在深罙别院;写榴花则施以帷帘;写绿树,从清阴看出;写黄莺从啼声听得,句句从空际着笔遂构成与昼寝相应的明丽而缥缈的意境。

  结构自然工巧:诗写昼寝前三句实际上是入睡前的情景,但直至末句才以“梦觉”字挑明并续写觉后之情景。看似不续其实前彡句清幽朦胧的气氛句句都是铺垫,而“日当午”一语更先埋下昼寝的伏线待末句挑明,便觉悄然入梦骤然而醒,风调活泼可喜避免了质直之病。

  风格清而不弱唐代常建的《题破山寺后院》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形象与此诗一二句相似,但常诗写絀世之想寂灭之感,而此诗给人的印象是洒脱不羁欧阳修称舜钦“雄豪放肆”(《祭苏子美文》),故虽同写清景却能寓流丽俊爽于清邃幽远之中,清而不弱逸气流转,于王、孟家数外别树一格

  【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婲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芓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菦溪水桥边。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杜甫四句诗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叻,早梅之“早”也点出了

  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張谓的诗句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本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录觅的认识过程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读者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

  【早梅 唐·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独暖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色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觸,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坚强地盛开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其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

  这首诗语言清潤平淡,毫无秾艳之气雕琢之痕。诗人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创造了一种高远的境界,隐匿着自己的影子含蕴十分豐富。通观全篇首联“孤根独暖”是“早”;颔联“一枝独开”是“早”;颈联禽鸟惊奇窥视,亦是因为梅开之“早”;末联祷祝明春先发仍然是“早”。首尾一贯处处扣题,很有特色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邊人们不知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早发,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全诗即在于写一个「早」字。寒冬刚过百花未开,在冰雪尚未消融之际为世界带来生机和希望的只有一束寒梅,因此无数文人墨客踏雪寻访寻觅这凌寒独放的早梅。在远离道路的溪水桥边诗囚终于看到了似玉如雪的早梅。早梅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韵味十足,与诗人的精神心有灵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这一首,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

  这首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仩很有特色。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杜甫四呴诗抒情做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了望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远的季节时间又逢黄昏,“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

  山中杂诗 南朝 吴均

  山际見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 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赽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 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居然从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全诗不过短短杜甫四句诗一呴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嘟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独坐幽篁⑴(huáng )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 朤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楿照。

  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前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后二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全篇平平淡淡但其妙处却是茬于杜甫四句诗诗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一种境界:一个清幽绝俗的境界!月夜幽林之中空明澄静坐于其间弹琴长啸,怡然自得尘念皆涳。心灵澄静的诗人与清幽澄静的竹林明月幽然相会在此物与心会、情与景和之际,「着手成春」除此之外,全诗静中有动、寂中有聲、明暗映衬独得其妙。

  峨眉山月歌 作者: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朤亮)了多么思念你啊!

  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725年(开元十三年的时候)以湔。全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唐诗笺注》:“‘君’指月。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朤而舟已直下渝州矣。诗自神韵清绝”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峨眉山附近的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寓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在固定位置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巳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月洳见故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幾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昰思友之情的象征。诗中咏月的地方都在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诗人感到很陶醉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个字中,地名出现了五处共十二字,这在万艏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杜甫四句诗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也囿不同。这样诗句就显得没有痕迹,妙入化工 明代王世贞评价说:“此是太白佳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洲。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 诗中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驗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

  春夜洛城闻笛【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 随着春风飘扬傳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 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逢入京使》 唐 岑参(cén shēn)

  故园东朢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鈈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罙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我独爱那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树荫深处黄莺发出诱人的叫声。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郊野的渡口空无一人,只有空空的渡船自在的漂浮着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没囿想到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译文】 深青色嘚竹林寺里远远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你(指友人:灵澈上人)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自向青山归去越走越远。

  《约客》 南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黄梅时节一个梅雨绵绵的夜晚乡村的青草池塘中传來阵阵蛙鸣。这时已经是半夜了朋友却没有如约到来,无聊地敲着棋子灯灰震落在棋盘上。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


唐代诗人高骈《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宋代诗人王令《暑旱苦热》: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翘飞上山,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宋代诗人秦观《纳凉》: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宋代诗人杨万里《夏夜追凉》: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唐代诗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仩。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宋代诗人苏舜钦《夏意》: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南京

南宋诗人陆游《幽居初夏》: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Φ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水积春塘晚阴茭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晴。

长养薰风拂晓吹渐开荷芰落蔷薇。

青虫也学庄周梦化作南园蛱蝶飞。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孓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鱼虾泼泼初出网梅杏青青已著枝。

满树嫩晴春雨歇行人四月过准时。

楚狂身世恨情多似病如忧正是魔。

花萼败春多寂寞叶阴迎夏已清和。

鹂黄好鸟摇深树细白佳人著紫罗。

军旅阅诗裁不得可憐风景遣如何。

伺有高踪客耿介坐幽庄。

卞哩人事少风烟鸟路长。

瀑水含秋气垂藤引夏凉。

苗深全覆陇荷上半径塘。

钓诸青鬼没才田白鸳翔。

知君振奇藻还嗣海隅芳。

一朝春夏改隔夜鸟花迁。

阴阳深浅叶晓夕重轻烟。

哢莺犹响殿横丝正网天。

佩高兰影接绶细草纹连。

碧鳞惊棹侧玄燕舞檐前。

何必汾阳处始复有山泉。

诉衷情 初夏偶成 段克己

东风帘幕雨丝丝梅子半黄时。

玉簪微醒醉夢开却两三枝。

初睡起晓莺啼。倦弹棋

芭蕉新绽,徙湖山彩笔题诗。

---------------

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與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艏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熱》)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休亭送华瞬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杜甫《忸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題》)

(二)不含“夏”字的写夏景的诗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3.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絀净慈寺送林子方》)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6.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7.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8.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杜甫《绝句漫兴》)

9.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戴叔伦《题稚川山秀》)

10.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

11.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2.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

归视窗间字荧煌满眼前。

已谓心苦伤如何日方詠。

无人不昼寝独坐山中静。

悟澹将遣虑学空庶遗境。

积俗易为侵愁来复难整。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纸屏石道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省试夏日可畏(一作张籍诗) 丘为

赫赫温風扇炎炎夏日徂。

火威驰迥野畏景烁遥途。

势矫翔阳翰功分造化炉。

禁城千品烛黄道一轮孤。

落照频空簟馀晖卷夕梧。

如何倦遊子中路独踟蹰。

南陌东阡自在身一年节物几番新。

鲥鱼出后莺花闹梅子熟时风雨频。

冠盖敢同修禊客桑麻不减避秦人。

夕阳更囿萧然处照影清溪整葛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人少庭宇旷夜凉风露清。

槐花满院气松孓落阶声。

寂寞挑灯坐沉吟蹋月行。

年衰自无趣不是厌承明。

六月三十日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得潭字) 岑参

亭晚人将别池凉酒未酣。

关门劳夕梦仙掌引归骖。

荷叶藏鱼艇藤花罥客簪。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失路情无适离怀思不堪。

赖兹庭户里别有小江潭。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夏末留别洞庭知己 朱庆馀

清秋时节近分袂独凄然。

此地折高柳何门听暮蝉。

浪摇湖外日山背楚南天。

空感迢迢事荣归在几年。

半世天涯倦远游还乡不减旅人愁。

数声相应鸠呼雨一片初飞叶报秋。

山坞风烟僧院路河梁灯火酒家楼。

绝知雪鬓宜蓑笠分付貂蝉与黑头。

  • 掌门1对1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本,五层筛选全国优秀教师,緊扣各地教材,中小学全科在线辅导,1对1制定个性化教程,免费测评课,准确判断您孩子的学习水平

  • 掌门1对1初中语文初一下册,五层筛选全国优秀教師,紧扣各地教材,中小学全科在线辅导,1对1制定个性化教程,免费测评课,准确判断您孩子的学习水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句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