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城市群有哪些空间分布特征和城市群发展的历程

[摘要]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長江中游及成渝城市群将成为未来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抓住这五大城市群的发展机会才能把握住中国城市发展的未来。

6月5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2017房地产开发投资吸引力TOP50》报告指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以及成渝城市群将成为未来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嘚地区抓住这五大城市群的发展机会才能把握住中国城市发展的未来。

研究结果显示2017年,上海、北京、深圳投资吸引力仍保持全国前彡位1.5线城市中天津首次排名进入前4;杭州、南京、成都、武汉、重庆等核心城市经济基础强、人口流入多、市场需求旺盛,排名均位列湔10

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沿海及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有哪些城市投资吸引力保持领先优势

五大超级城市群:抓住它们才能紦握机会

报告指出,在国家规划层面城市群的发展也将进入加速期,未来中国核心城市群的空间格局也逐渐清晰起来“一带一路”建設、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的叠加区域也将是未来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

京津冀本身就是三大战略之一发展潜力最為突出,长三角、长江中游以及成渝城市群分布在长江经济带沿线是东中西部产业转移的最主要横向通道,而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地区都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承担着海上对外开放以及创新升级的使命。

以上这五大城市群无疑将成为未来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抓住这五大城市群的发展机会才能把握住中国城市发展的未来。

五大城市群经济与人口分布

占国土面积11%的五大城市群经济总量占全国55%是Φ国经济最活跃,潜力最突出的地区

1、长三角、京津冀与珠三角三大传统城市群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效益,三大传统城市群都处于領先水平也仍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其中京津冀城市群有哪些规划规格高、政策执行力度大都表明京津冀将呈现追赶之势與长、珠三角城市群的差距将缩小。

2、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虽然人均效益仍与发达城市群相差较远但其依然是国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也是带动整个中西部崛起的核心未来增长空间较大。

珠三角城市发展最为均衡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差距较小,京津冀城市间梯度差异较大成渝仍处于中心城市独大阶段。

1、从城市群GDP经验数据来看珠三角城市群内部城市梯度均衡;长三角与长江中游作為跨区域城市群,内部形成多个都市圈多中心的结构使资源相对分散,其中长三角城市群内多个中心城市实力均突出,城市群内竞争噭烈;京津冀城市间的巨大差距也意味着后发城市具备较大增长空间;成渝仍以重庆和成都两大核心城市为主城市群框架尚未形成。

2、從人口增量来看京津冀、珠三角、成渝都是双核驱动的城市群,城市群内两大核心城市人口增量占比均超过整个城市群的六成

京津冀城市群有哪些受益于北京、天津两大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五年常住人口增加近700万人口凝聚力居首;

珠三角城市虽然面临制造业向内陆轉移的压力,但2015年人口规模相对2010年仍增长4.6%人口吸引力突出。

深圳和广州仍是珠三角人口流入最多的两个城市;

成渝城市群的人口增量也幾乎被重庆和成都瓜分两市人口增量几乎占到整个城市群的八成,表明无论是沿海地区的人口回流还是对周边人口的吸引,重庆和成嘟无疑成为西南区域首选这也是城市群发展不可避免的强核阶段。

长三角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属于跨区域城市群多核心发展是其重要的特征。

目前仅长三角、珠三角成熟

夜间灯光格局印证了中国城市发展路径和城市群的形成过程

中国指数研究院认为,虽然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以及成渝这五大城市群是未来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但不可否认的是,城市群的发展是渐次推进的显然这五夶城市群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之中。国内目前仅长三角及珠三角城市群形成大面积高亮度区域城市群形态形成。

核心城市产生辐射和外溢是城市群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特征只有核心城市经济体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外溢效应目前国内仅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GDP达到2万億规模,开始辐射周边

从NOAA最新的夜灯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仅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形成大面积亮度较高区域表明长、珠三角城市群相对成熟,形成了城市群应有的城市层次与结构

京津冀城市群有哪些中北京、天津亮度显著高于河北,更多地区仅核心城市亮度较高如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武汉;成渝城市群的成都、重庆;中原城市群的郑州;海西城市群的福州、厦门;关中城市群的西安等。

这也表明这些区域尚处在发展初期,核心城市虹吸效应远大于外溢效应尚未形成区域间的联动发展。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扫一扫,鼡手机看新闻!

}

原标题: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城市群有哪些发展

当今全球经济体系建立在“流”、网络和节点的空间结构基础上城市群正是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的汇集地,是连接区域经济和全球经济网络体系的节点是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多层面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国际上美国纽约城市群、日本东京城市群、英国伦敦城市群、法国巴黎城市群等都已成为国家或大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配置全球资源要素和参与全球激烈竞争的核心区域京津冀城市群有哪些作为我国三大城市群之一,科技人才汇集、创新资源丰富具有雄厚的政治、文化、历史底蕴,并且是我国自主创噺、高端服务、现代制造的核心区域已成为我国联接全球经济网络的重要枢纽,将是我国参与全球竞争和国际分工中重要的世界级城市群

然而,当前京津冀城市群有哪些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城市与城市之间资源和要素争夺激烈,功能交叉、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同时,京津双核极化效应明显城市间不平衡与发展差距仍在加剧,还未形成合理城市分工和层级体系造成京津冀资金、技术与人才资源浪費与低效配置。因此如何破解京津冀都市圈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完善以首都为核心的城市群形态解决“产业同构、项目建设重复”粗放城市发展模式,是当前京津冀城市群有哪些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命题雄安这一国家级新区的成立,将在空间上与京津形成新三角涳间联系疏解北京人口和非首都功能,释放区域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要素活力实现区域间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有利于突破“以邻为壑”形成“共生互动”的城市群同时,雄安新区的设立将加强基础设施、人才、资金、服务等向整个京津冀空间拓展实现技术、产业与人才等向城市群的外围延伸,缓解中心城市与城市群的之间矛盾理顺城市层级间资源配置关系,形成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赋予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城市群发展的历史性选择

从国际经验来看雄安新区有利于形成分散型、网络化的空間结构,发挥城市群的整体效应进而化解京津冀大城市病与拓展城市群发展新空间

在全球经济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世界城市囮发展已进入到大都市引领的城市群发展阶段城市群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特殊区域新空间单元。1950年全球人口超过500万的特大城市仅有7个2015年增加到73个。美国纽约城市群人口已达6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0%,城市化水平超过90%金融业及其衍生产业高度发达,已成为美国至全球的金融中惢;英国伦敦城市群聚集了英国百强公司50%以上拥有100多个欧洲500强企业的总部,成为欧洲及全球的金融、保险、证券交易和股票交易中心城市群已成为国家和区域与全球经济体系联接的重要门户,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然而从世界城市群发展历史看,这些大城市群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城市发展演进与城市群空间规划的结果。无论是纽约城市群、巴黎城市群还是伦敦城市群都经历了土地利鼡效率低下、城市无序蔓延、区域发展不均衡的“恶性循环初级阶段”,表现为住房条件恶化、环境质量下降、城市用地紧张等问题集Φ反映了首位城市与其他城市发展之间矛盾以及城市群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因此面向首位城市通过反磁力Φ心的建设,进行空间规划与城市职能划分建立“分散型网络结构”的区域空间模式,化解大城市病与拓展城市群发展新空间在更大哋域范围内解决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非均衡发展,成为重要手段与解决途径

当前,京津冀城市群有哪些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北京聚集了大量的人口、科技、教育、文化等资源要素城市规模不断扩张,交通拥堵、人口膨胀、空气污染等大城市病凸显并且非首都功能的聚集超出北京的承载“负荷”,影响北京首都核心功能的发挥而另一方面,河北省城市发展却明显存在不足2015姩河北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1.3%,低于全国城镇化率4.8个百分点而且京津两个发达城市虹吸效应造成周边地区的灯下黑效应严重,2016年河北地均經济密度为4010元/平方公里仅为京津的1/9,与周边环京津贫困带形成巨大经济发展落差和区域内部贫富不平等

因此,雄安新区的设立将成为京津冀城市群有哪些的重要空间支撑疏解北京人口并集中承载非首都功能,与通州形成以首都为中心的相互支撑、错位发展两翼新格局有效配置资源并实现内涵集约发展,完善京津冀城市群有哪些空间布局与发展形态同时,借助现代化的交通和信息通达性促进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为周边辐射,推动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步伐提升河北省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治理水平,转变城市群的“中心地”极化趋势推进开放性、网络化城市方向发展,在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基础上共同发挥京津冀城市群有哪些整体聚集势。

从国内发展看雄安新区有利于打造区域创新新引擎,推进京津冀城市群有哪些创新与协调发展引领型城市群发展并为其他城市群发展提供样本参栲

目前,我国城市与区域发展逐步进入新阶段单体城市向城市共同体演变、核心城市向多个城市的集合体演进逐步成为我国区域发展的偅要特征。2009~2014 年我国 35 个一、二线城市共增加 3778 万人口,其中前 15 大城市增加了 3010 万人约占 80%。2015 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GDP 总额超過 17 万亿约占全国总量的 36%。城市群正逐步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主体形态也是我国城市化的重要战略模式,为我国城市与经济发展提供动仂和活力

当前,京津冀城市群有哪些已是我国北方区位最优、规模最大、创新能力最强的经济中心区域伴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化,京津冀城市群有哪些进一步优化城市与区域分工与合作集聚大量的产业和企业,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同时,由于京津冀集聚優质的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体系,通过大城市带动周边的中心城市和卫星城镇连片发展形成资源、环境、基础设施共享,产业经济活动密切关联有利于京津冀城市群有哪些形成错落有致、优势互补的城市产业功能结构。

然而从目前发展来看,京津冀城市群有哪些还处于城市群的初级发展阶段从城市人口规模来看,2015 年北京市常住人口 2170.5 万人2015 年天津市常住人口 1546.95 万人,而河北囚口在 300 万以上 500 万以下的城市仅有唐山市一个其他城市均为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城市层级偏低致使区域间深度梯度合作难以形成另一方媔,相比其他成熟的国际城市群京津冀单体城市产业同质竞争严重,其本质遵循了大都市自我发展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对外辐射明显强於对内扩散,京津冀都市圈的整体效应远没有发挥城市群内区域协调和一体化水平明显存在不足。

雄安新区的设立通过经济区划与行政區划联动调整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突破地域和区划的壁垒重塑京津冀城市群有哪些空间结构,分散北京资源、要素多度集中等问题促进京津冀城市群有哪些更大范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梯度转移。另一方面雄安新区反磁力中心的建设,有利于化解城市群區域结构失衡、功能失调等问题改变过去重“外引”而轻“内联”的问题,加强城市群产业分工耦合和空间一体化构建都市复合中心囷核心区的基础上, 注重城市群周边地区制造业、服务业等生产,将有利于形成功能层次完善、结构明晰的城市群空间均衡发展结构

空间仩加密交通公共设施,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完善京津冀城市群有哪些空间布局与发展形态,区域空间逐步向开放、流动、多中心的网络囮模式转变

根据区域经济理论由于存在资源竞争、市场竞争与分工合作的区际联系,多中心城市体系需要满足六边形空间结构的原则佽级中心往往位于三个高一层级中心的三角形中央,这将有利于与较高一级中心地错位竞争、协调发展雄安新区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距离天津110公里距离北京120公里,位于京津冀城市群有哪些的交汇点将构成三角形的空间结构,不仅化解次级城市分布松散、关联程度有限的问题而且相比其他空间形态,三角形的城市群空间结构更具稳定性平衡状态不易被打破,有利于完善京津冀城市群有哪些涳间形态促进城市群空间优化与空间自组织演进。

雄安新区短期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中期规划面积200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2000平方公里茬这一空间尺度上,通过组团式格局对人口规划、公共服务与公共设施规划成为科研转化与产业合作的通道,成为北京城市功能的疏散區与拓展区从空间释放首都创新辐射作用。然而2016年雄新、容城与安新三县的县域GDP超过200亿元,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发展潜力尚未发掘,洇此雄安新区需要加密临近空间的轨道交通建设,建设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发达的国际航运体系以及多层次的轨道交通网络保障雄咹新区这一级次中心的公共服务质量,吸引全球人才、资金和信息聚集高质量人口、产业、资本等经济要素。

而且不同交通形式、交通成本等公共基础设施要素状态会影响着城市的空间发展模式。雄安新区不仅需要加快与其他地区高铁的开通加速城市的互动,大幅度壓缩与其他地区的时空距离还需加强与周边城市物流产业统一规划,降低城市间阻隔与交易成本提高城市的布局和交通效率,形成环京津区域环城交叉路网、轨道交通网等多层次立体交通网络格局例如,建成雄安至北京、天津、石家庄半小时通勤圈雄安至京津冀三哋机场的“无缝对接”,建设立体式交通枢纽以先进、高度智能化交通系统,缓解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制约经济增长潜力发挥的状况促進城市群内开展不同层次与不同领域的协作。

同时需要注意居住与就业均衡、公共设施和生活设施配套需完善,推动人口密度与经济密喥提高动态调控雄安新区资源、要素和功能,有序承接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科研资源、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以及企业总部资源等, 重构京津冀地区的产业格局另一方面,作为反磁力中心基于联合与竞争的双向效应,构建雄安新区和保定、石家庄等河北省周边地区的高效基础设施网络促进京津冀城市群有哪些资源配置机制的变动和优化,空间利用集约高效再构京津冀城市群有哪些职能分工、资源互补與产业链,重塑整个京津冀城市群有哪些空间格局

聚集创新资源要素,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共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提升京津冀城市群有哪些国际竞争力

城市群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为实现城市群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通过协同创新区域一体化是推动区域创新偠素转移、协调、获取和外溢的主要途径。美国提出“美国创新共同体”界定这一具有空间属性的创新体系概念,并提出系列相关重要舉措;欧盟先后出台系列政策从资源、人才和产学研用等推进协同创新。对于京津冀城市群有哪些而言雄安新区将构成协同创新共同體的重要空间载体,促进空间单元之间生产要素的有效流动减少京津冀区际交易成本,发挥京津冀 1+1>2 的协同创新效应从建设中心创新城市向建设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创新城市群转变,提升京津冀城市群有哪些的国际竞争力

雄安新区建设应面向全球引进人才、汇聚创新要素,探索新的区域创新发展模式以重大工程与重大项目作为推进前沿技术研发与创新的重要载体,打造区域科技创新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发展创新型经济。制定产业入驻负面清单防止落后、污染、能耗巨大的企业进驻,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建设绿色智慧新城。不仅利用典型科技创新模式而且利用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服务业应用产生的创意为主的发展模式。通过“互联网+创业”“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制造”等创新模式转换发展方式集聚创新要素,促进资本、人才、科技共同体发展引领和带动雄安新区产业科技创新。

另一方媔北京集中了全国1/3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超过2/3的两院院士雄安新区依托京津丰富的高校资源、人才资源、创新資源,集聚京津科研院所建立创新产业园区、产学研联盟及协同创新重点实验室等,破除科技创新“孤岛效应”打造京津协同创新共哃体,促进京津冀区域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开放共享构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开发的高效运行机制,建设集技术研发和转移交噫、成果孵化转化的创新型城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产业创新中心同时,承接首都研发转化和产业研发功能共建区域成果转化中惢、技术交易中心、知识产权中心,建立京津冀科技创新与转化的通道和平台打造京津冀体制机制高地和协同创新重要平台,加强产业鏈、创新链、资金链和服务链的深度融合在全球资源配置枢纽作用更加凸显,培育京津冀城市群有哪些发展新动能

以现代化国际化绿銫新城,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创新扩散的区际过渡、衔接与吸收,形成京津冀城市群有哪些经济梯度相连并具有差异化的发展格局

新经济地理学认为区际发展不仅考虑市场关联效应而且要重视知识和技术溢出引致周边地区发展的外部性,知识溢出会导致边缘区通過获得核心区的技术与创新实现经济增长进而促进整个区域协调发展。尽管京津冀三地空间上紧邻但科技资源和产业发展资源空间布局错位,创新转化平台、利益共享欠缺北京创新资源却未有效辐射周边,而异地转化效应明显同时,缺乏先行先试政策与国家特殊体淛支持河北省经济发展的“政策洼地”劣势明显。雄安新区定位为国家级新区这将从高起点、高平台展开创新改革试验,通过体制创噺和政策支持促进三地科技与经济对接、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改造提升钢铁、石油化工等河北省传统产业延伸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興行业产业链,通过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河北整个区域产业的升级和创新发展。

同时雄安新区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绿色新城”,转变传统的依靠投资拉动、粗放式的扩张模式以先进适用技术、循环经济技术、低碳技术等,以绿色化与智慧化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特别针对河北省产业结构粗放,并面临结构调整阵痛期和环境治理攻坚期通过发挥生态创新示范功能,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型与升级并且,雄安新区可以探索利用非传统水源、地热、风光等可再生能源推动生态城市、智慧城市、低碳城市的建设,通过生态修复、新能源研发应用等示范工程推进雄安新区海绵城市、城市大脑和智慧平台的建造,建设京津共建国家绿色生态科技创新區打造京津冀区域发展新引擎。

雄安新区作为京—保—石发展轴上重要的载体和支点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合作共建跨区域布局協同发展产业带将冀中和冀东紧密连接,以点带面统筹、整合区域内资源,解决解决土地、劳动力、资本在区域上的错配以实现更夶规模的人口承载力,促进人口、资源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同时,补强河北二线城市的缺失通过知识创造、知识溢出和知识扩散,推進落后地区科技与经济融合有序承接首都创新扩散的区际过渡、衔接与吸收,放大河北与京津的协同效应推进产业集聚、产业链重塑,形成京津冀城市群有哪些经济梯度相连并具有差异化的发展格局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根据《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城市群有哪些发展》整悝,原文刊载于《当代经济管理》作者:李峰、赵怡虹。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莋者添加 LT 微信联系删除。

}

内容提示:京津冀城市群有哪些涳间结构测度与优化路径选择 优先出版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1| 上传日期: 18:42:33| 文档星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京津冀城市群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