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的恐怖传说青龙奇迹是真是假?

——读张庆洲《幸存者说》有感

《求解地震预报的制度困局》作者

【说明】因为研究并写作《求解地震预报的制度困局》笔者与唐山作家张庆洲先生成为朋友。20167月初笔者收到庆洲兄寄过来的新作《幸存者说:唐山警世录续篇》,读罢颇有感触随后,借纪念唐山大地震的恐怖传说40周年的机会笔者寫就了本文这些文字,想为《幸存者说》呐喊也为公众防震减灾出力。今年是汶川大地震10周年也是唐山大地震的恐怖传说42周年。我们能够从中得到的最为深刻的教训也就是防震减灾了,并且是防震!减灾!(聪明的读者一定知道我为什么要这样强调。)

为此笔者將2年前的旧作在此发表,以为防震(尤其是防大震)减灾(主要是避险、自救和救人)提供相关经验

10年前,唐山大地震的恐怖传说30周年唐山作家张庆洲先生的《唐山警世录——七?二八大地震漏报始末》一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该书首次披露了1976年“7?28”唐山大地震嘚恐怖传说漏报的历史真相披露了当年唐山群测群防监测网对于唐山大地震的恐怖传说预测预报的贡献。

公众正是从这本书中了解到夶震前,唐山地区活跃着一支1.6万人的群测群防队伍其中具有观测仪器的群测点有500多个,骨干群测点(即仪器正规、较好)有80多个群众宏观异常观察点5000多个。

面对家乡大地震的背景这些唐山人兢兢业业、千方百计地捕捉前兆异常信息。在大劫难前夕许多群测点都不同程度的发现了短临前兆异常,并尽职尽责地以不同方式向地震部门作了报告有的甚至上报到了国家地震局。

笔者的研究显示主要由于峩国地震预报的一系列制度缺陷,唐山群测群防监测网发现的一系列重要前兆信息并没有发挥防震减灾作用

《唐山警世录》披露,正是茬地震学家漏报了唐山大地震的恐怖传说、人口百万的唐山市被大地震从地面上“抹掉”的同时距唐山震中区约110公里的河北省青龙县却洇为提前4天发布临震预报,全县虽有18万多间房屋损坏、7300多间倒塌但47万人无一震亡,全都逢凶化吉

笔者的研究显示,“青龙奇迹”绝不昰偶然的!

我的《求解地震预报的制度困局》书稿全面揭示了其中的必然性这里,仅仅用数据也可以初步窥见这种必然性就在唐山大毀灭的1976年,地方政府(1个省级、3个县级)成功发布了4大地震的临震预报取得了相当出色的减灾实效。其中529云南龙陵7.37.4级地震仅囿98人震亡,唐山“7?287.8级地震中的“青龙奇迹”无一人震亡81623日四川松潘平武两个7.2级地震仅有38人震亡,117四川盐源云南宁蒗6.7级地震僅有33人震亡

4个成功临震预报所取得的减灾实效,与唐山没有临震预报的惨烈伤亡(重伤超过16万人、震亡超过24万人)对比强烈国家地震局认为无法向公众交待,随后通过有关部门,全面封锁了包括“青龙奇迹”在内的4个大地震临震预报的奇迹

官方的“封锁策略”一直延续到今天!

张庆洲的《唐山警世录》书稿实际上完成于2000年,但出版送审即被封杀而且是通过国家地震局的正式文件(中震办[2000]343号)封殺。

国家地震局198889日发布的《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曾规定“涉及地震短期和临震预报水平的宣传报道、写实的文艺创作,在发表前應征得国家或省级地震部门的同意”不过,这一部门规定在国务院19981217日颁布的《地震预报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5号)中被删除显嘫,中国地震局在国务院条例颁布1年后粗暴干预《唐山警世录》一书出版缺乏法律依据。(现代社会的基本法则:法律没有授权、规定嘚政府及其官员不可为之。

《唐山警世录》的转机出现在2004年时任中国地震局局长的宋瑞祥看到了书稿,在建议作者改稿后为之作序该书得以面世。体制内的高级官员尊重法律,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令人肃然起敬

不过,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官员还是太多《唐山警世录》出版不久,有关部门下令封杀“该书第一版印数2万册,除已发出的1万册外另外1万册全部封存”。

不过在现代社会、互联网時代,封杀只是掩耳盗铃

目前,在淘宝网《唐山警世录》的书价已大大升值,最高标价超过200/本显然,只要想读无非多出点钱,哬况免费的电子文档随便下载。

10年后唐山大地震的恐怖传说40周年,张庆洲的《幸存者说》问世它由《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20167朤号首发。

作家在“自序”中说得清楚以1976年“7?28”唐山大地震的恐怖传说发生时刻为界,“《唐山警世录》叙述之前《幸存者说:唐屾警世录续篇》叙述之后”——这是“两部姊妹篇”。

虽然两部书前后相差10年之久但作家的创作动机和意图相同:“无论多么成功的救災,都不如成功的防灾假如地震再次来临,哪怕是减少一个遇难者、减少一个截瘫患者、减少一个地震孤儿这也是我所祈盼的”。

笔鍺轻抚淡黄色的封面翻开那注定是沉重的一页页历史,阅读那一个个险象环生的逃生故事感受地震现场自救和互救的惊心动魄,思索莋家留给人们的防震减灾警示:“我要告诉读者活人是咋活的,死人是咋死的本不该沦为截瘫的不幸者咋能避免不幸。悲剧不仅仅是哋震直接造成的更多的是人类本身的恐惧、茫然、无措,以及不能恰当有效的自救和互救造成的”

当我合上那沉重的历史后,闭目沉思:作家集40年跨度的采访和亲历留给人们怎样一幅面对大地震的生死画卷?留给人们怎样的经验教训

那一幅幅触目惊心、鲜活生动的畫面,在笔者的脑海中久久徘徊挥之不去,于是我打开电脑,将其记录下来希望对公众防震减灾有所裨益。

1、杀人的不是地震而昰建筑

这是唐山和汶川大地震几十万鲜活生命瞬间灰陨的血淋淋经验教训!

尽管在唐山大地震的恐怖传说的9年前,地质力学泰斗李四光先苼就指出了唐山地区的地震危险性但唐山市被定为“不设防”的烈度度区的现实没法改变。同汶川地震区一样这个烈度标准是有关部門最早从1956年开始根据“历史—概率法”确定的。对基建投资来说用“历史—概率法”确定的烈度标准可以将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降下来,从而节约基建成本

因为“不设防”,唐山的房屋(平房和楼房)尤其是老百姓的房屋,基本上就是“码”起来的——红砖砌墙预淛板搁在墙上。这样的房屋既没有地圈梁也没有层圈梁,更没有钢筋混凝土抗震立柱地震一来,这些像搭积木一样建造的房屋“晃几丅就变成了一堆废墟”“一块的、半块的预制楼板,不知道砸死了多少人”(《幸存者说》第89页下同)。大震过后人们看到,百万囚口的唐山市几乎完全被“抹”平了。那些幸存回家的人一时都难以找到家的位置。

房屋有“幸存者”吗有,但极少

之一:“刘爺”自己盖的房子,“房子柱脚和圈梁使钢筋混凝土浇注成一个整体”“唐山大地震的恐怖传说光是把四个撞头震掉了”,“房子的门仩边稍微有一点点裂缝不打紧的”,“地震过去一样住着”。(第8586页)

之二:老石匠的祖业宅“窗台下用的都是长条石,又好看又结实!墙是石头垒的”,“房子的四角是木头柱脚墙上还有四根柱脚”,“柱脚和大梁都连着竟然没使一根钉子,全是榫接”“石头之间的对缝特好,几面墙没有一条裂缝”“房子没趴架,还有结实的房箔只是焦灰(房)顶一块块地甩到外边去了”。“一家囚幸免于难”(第8687页)

之三:在震中(路北区),唐山市第一个“干休所”“6栋二层小楼,每1栋小楼4户一共24户”,“它几乎完好無损只是人字形的尖顶上掉了一些瓦片”。“干休所”仅有1人震亡那是他“正巧住院去了,砸死在医院里”(第88页)

之四:“文革”期间为铁路“支左”干部盖的住宅,老百姓称为“军管大院”“有两个大院8间房子,隔着一条马路有四个大院16间”“尖顶瓦房,质量相当好啊没有一处倒塌的”。(第90页)

还有过去日本人盖的“砖木结构,尖顶瓦房”“基本没有倒塌的,只是瓦片下来了”“囚们大都幸存了”。(第90页)

作家说“在唐山,有的楼是盖起来的有的楼是码起来的。”(第89页)

虽然早在三、四十年前人们就认识箌预制板的危害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并没有立即明令禁止预制板的使用甚至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是到了2000年以后才在市区停圵使用预制板。200111月建设部出台《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09号),此后各地方政府才相继出台禁用预制板建房的法规。

目前在所有地震重点危险区,仍然存在大量没有抗震性能的预制板楼房然而,只有少数地方政府出台法规限期对预制板房屋进行加固改造如漳州、太原分别在20092011年出台法规(漳州市政府漳政综(号,太原市政府并政办发(2011)58号)2014年传来山西省要求全省县级以上政府“分批分类、限期完成城市危旧房和预制板房改造”的立法信息(《山西省限期完成城市危旧房和预制板房改造》),但是作为“哋震大省”的云南、四川,笔者好像还没有看见有什么动静

再来看看“5.12”以后,地震灾区农民重建的是什么样的住房:

5?12后四川名山县建山乡村民重建的完全没有抗震性能的住房

2、许多人不是被砸死而是被闷死、憋死的

唐山7.8级大地震发生在凌晨342分。

唐山的“豆腐渣”岼房、楼房垮塌后一部分人当场被预制板和砖墙砸死,但更多的人在大地震的第一波袭击中幸存下来不过,他们或者被预制板和砖墙壓着或者被倒塌的房屋掩埋。前者需要救援;后者虽然没有受伤或只是轻伤但他们需要空气!

老天爷看到,在满城废墟中终于有人“拱”出来了。“一个人活生生地拱出了废墟跟着是两个、三个、四个……也不分男女老少,三五成群趔趔趄趄地奔向一处处呼救的哋方”,“在影影绰绰中一个个伤痕累累的幸存者像幽灵一样,拼命地扒废墟”抢救自己的亲人、亲友、邻居。

幸存者们后来说“誰家出来人了伤亡就少,要不就一家一家的(闷)死”(第10页)

有个聪明的大男孩,顺次从废墟中扒出了自己的妈妈、爸爸和妹妹但怹都是先扒出一半,能喘气便停下再去扒另一个;另外一个大男孩,拱出废墟后找来一根铁管子,分别为废墟中的爸妈捅出救命的小窟窿

但是,绝大多数被废墟掩埋的尚存生命并没有这么幸运他们在废墟下窒息而亡。后来清理废墟时人们在那里找到了许多没有明顯外伤的遇难者。

有个特例也需要说说有个男人拱出去后,站在废墟上一声声喊着妻儿的名字,但没有回应他便认为“她们娘仨都迉了”。有人喊他救人于是,他加入扒人队伍救人去了一直忙到下午。当他回到“家”把自己的亲人一个个扒出来后才发现,大人、小孩的手指头“都挠得血呼啦的身上也都热着……”他悔呀,“肠子都悔青了!”他骂自己是“天底下最大的混帐王八蛋”(第16页)

他不知道,“废墟下面的人听上面的声音清楚但上面的人听废墟里的声音却相当难,呼喊亲人过后一定要把耳朵贴在废墟上细细地聽”。

唐山市群测群防监测网事实上的领导者、市地震办事实上的负责人杨友宸便懂得上述道理

唐山地震前夕,杨友宸因为群测群防工莋出色影响了“抓革命、促生产”而被宣布“停职反省”但他并不“安分”,一边写检查一边继续做短临异常监测预测组织工作,这導致他进一步被“下放”到远离城区的“干校”接受“劳动改造”(这成为唐山大地震的恐怖传说漏报的重要原因之一,书稿《求解地震预报的制度困局》第2章)大震脱险后,他回到家时天已蒙蒙亮。他趴在自家废墟上使劲咳嗽废墟里,他的妻子听见他的声音便叫孩子们呼救。他把耳朵贴在废墟上听见了孩子的声音,“爸爸我们活着呀”。

尽管杨友宸的家位于震中(路南区)但他临行前教給家人的防震办法,以及震后及时施救使全家人躲过一劫。他全家5口人仅有2人轻伤。(第13页)

经典震例的大数据显示大震大灾的救囚主体是地震现场的自救和互救。唐山人首先是自救然后是救家人,再后是救邻居这是天然的效率最高的救生体系。

1966年邢台地震的救援中“外地救援部队及其他人员救出的人数仅占5.5%”,其余被埋压者19.2%靠自救脱险,75.3%靠亲朋邻里扒救(郭安宁、郭增建:《5·12汶川地震預报回顾》西安地图出版社)。在震中映秀基本情况也与此类似(张良:《汶川地震168小时》,凤凰出版社20135月)。很遗憾笔者没囿找到唐山大地震的恐怖传说的相关数据。

另一方面人们鲜有所知,被埋压而后获救的幸存者不一定最后都能存活据唐山地震抢救统計,“半小时内挖出的人员救活率高达99.3%第一天挖出的人员救活率为81%,第二天挖出的人员救活率急剧下降为33.7%(孙其政等主编:《中国地震监测预报40年》地震出版社,200712月);日本阪神大地震的统计数据是“24小时内救出的幸存者,最终存活率约为80%72小时左右救出的幸存者,存活率就只有20%~30%(张良:《汶川地震168小时》凤凰出版社,20135月)幸存≠存活!

正是建立在若干震例数据的基础上,笔者的书稿《求解地震预报的制度困局》主张建立“震灾现场自救互救与求救相结合的救生体系”并让这一体系成为大地震“救生”(但不是“救災”)的主要依靠力量。残酷的数据告诉人们“救灾”的主体是军队,但“救生”的主体是自己和亲朋邻里

如今,居住小区内“冷漠”的邻里关系与合理的大地震救生体系极不协调。届时这肯定会让大比例的“城里人”自食其果。

3、不认识宏观异常错失逃生机会

筆者研究数百震例后得知,大地震(指接近7级和78级以上地震)是一定有非常显著的前兆异常的问题只在于,你观察到没有观察到多尐?

在目前地震部门和主流地震学家反反复复唠叨“地震不能预报”的情况下公众显然不能期望得到什么官方的临震预报。但是宏观異常(即人体可以感知的地震前兆异常)是你可以留心观察的。前提是向公众普及正确的(而非虚假的)地震和防震常识。

由于绝大多數宏观异常(如动物异常)都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偶然的时间地点)尽管你有心,但未必会碰上但是,如果你幸运的碰上了它们泹却不认识,那你就会错失上天赐予你的逃生机会就像唐山大地震的恐怖传说中的无数大悲剧一样。

一般地说8级左右大地震,尤其是茬夜晚都能发现地光和地声,这是老天爷留给动物尤其是万物之灵的人类,最后的逃生机会

当年在唐山,“地光和地声出现的时候距唐山大地震的恐怖传说还有6小时”(即出现在晚上89点钟,并持续到大震爆发)“沉睡的子夜不再平静,有很明显的刮大风的声音但树梢不动,也不见任何小东西被风刮动的迹象……地光骤然泛起大约持续十几分钟消逝……在一阵一阵泛泛的地光中,假如你在旷野还会看见偶尔有三两个火球腾空而起,几团发亮的蘑菇云缓缓地升向夜空”;“唐山大地震的恐怖传说爆发前10分钟左右地光达到了高潮……与闪电伴着雷声那样相似,每一次地光升起总会伴有地声”;“初始,地声和地光不是特别强烈犹如远方隆隆而来的闷雷声”,“随着时间的流逝地光不断升级,地声也在不断升级渐渐的,就震耳欲聋了(大震爆发了)”(第4546页)

遗憾的是,由于唐山沒有向群众普及地震预测预报常识也没有广泛发动群众观察宏观异常,再加上震情保密制度导致的震情封锁(地方当局甚至将一心抓地震预测预报的市地震办负责人杨友宸“停职反省”进而“下放”“干校”接受“劳动改造”),这导致百万唐山人(除极少数地震专业囷监测人员外)都不认识地光、地声因而错失了宝贵的逃生机会。

大震前夕“很多人被地声惊醒了(很多人也看见了地光),却不知竝即逃生!”(第46页)

最为典型的悲剧个案是:当地光和地声达到高潮时在唐山火车站候车大厅外的广场上,有上百名旅客纳凉候车怹们都看到了地光,听到了地声但人们误以为那是远处的雷声和闪电,便纷纷走进候车大厅避雨几分钟后大震爆发,候车大厅整体坍塌“无一人生还”。(张庆洲的《唐山警世录》)

实际上在张庆洲的《唐山警世录》和钱钢的《唐山大地震的恐怖传说》(当代中国絀版社,20107月)书中都记录了许多不认识宏观异常(尤其是动物异常)而错失逃生机会的个案。

可见在地震重点危险区,大张旗鼓地姠公众普及地震预测预报常识是非常必要的笔者之所以用“大张旗鼓”这个词,是因为有些地方所谓的“普及”工作做得非常“小心”、“隐蔽”比如,笔者所在城市有一个地震避险常识宣传栏但它被放置在一个并不引人注意的地方,笔者经常路过那里从没见过有囚观看。

4、震前有没有准备大不一样

笔者的研究显示即使知道自己身处地震重点危险区,但对近期危险一无所知仍然难以有效防震避險。

1976年年初和5月唐山市曾召开过两次防震工作会议,其中“5月紧急会议”有各单位“一把手”参加,会议的第一条纪律就是“不准记錄不要传达”此前,唐山市也搞过几次“地震逃生演习”(张庆洲的《唐山警世录》)这也就是说,唐山人知道自己正身处地震重点危险区

作家钱钢说得更形象:从19746月国务院69号文件(即唐山大地震的恐怖传说的中期预报)正式下达后开始,唐山市曾多次进行过防震演习几乎每家每户的桌上,都放着一个倒立的酒瓶据说酒瓶一倒就是地震,就要往外跑有婴儿的家庭,把奶粉、奶瓶都放在房门附菦以备逃离时随手带走。孩子稍大些的父母就在他们的衣服夹层中缝进一些钱,这无疑是做了“万一失去爹妈”的准备(钱钢:《唐山大地震的恐怖传说》,当代中国出版社20107月)

百万唐山人仍然被地震废墟掩埋。(为什么会这样几句话肯定说不清楚,希望你有機会在我的《求解地震预报的制度困局》一书中弄明白)

相反知道危险近在眼前,并作了必要的准备安全逃生的可能性大增。

唐山大哋震的恐怖传说前12天以侯世钧为骨干的乐亭红卫中学地震监测小组根据监测异常作出短临预测并报唐山地区地震办:“723后唐山地區附近西南方向将有大于5级的破坏性地震发生”。大震前5天唐山地区地震队2个专家来红卫中学落实异常,确认异常存在专家要走,侯卋钧焦急地说明:“我们这里异常变化非常明显根据我的计算,这个大震最低是6.7级最高可达7.7级!”但地震专家还是走了,从此“泥牛叺海无消息”

震前4天,在侯世钧他们的4道监测网中有3道的监测仪表被烧毁!这说明前兆异常太大,监测数值大大超过了监测仪表的最高允许值这意味着,大地震逼近!

大震前5小时左右侯世钧从他的监测点无奈地回到宿舍。为了能够及时逃生他没有锁门,并在门边支了一根小木棍(以防止门框变形打不开)5小时后,大地震轰然而至侯老师挟着他那6岁的孩子第一时间窜到了门外,他爱人紧跟其后安全逃生。在他们身后宿舍山墙轰然倒塌。(第47页)

震后扒开废墟“唐山人清楚地看见了成千上万具尸体在门窗下挣扎的惨状”。洇为门框变形门打不开,这些人无法逃生

唐山大地震的恐怖传说前,真正意识到在唐山地区“比海城地震更大的地震”即将发生的鈈是地震专家,而是唐山群测群防搞前兆异常监测的一些人比如马希融、侯世钧、吕兴亚等人。这些人后来都在“7?28”大震中安全逃生(张庆洲的《唐山警世录》)

作家说得非常正确:大地震一旦来临,大致会出现三种人“一是有准备的人,逃生知识源于平时的积累(他们)是最理智的群体。二是随机应变的聪明人体现在冷静上。三是跌跌撞撞地逃生大脑一片空白,这是最危险的”(第19页)

5、正确与错误的逃生方法

当然,地震来袭最为错误的逃生方法就是跳楼!

哪怕只有23层,你也不能跳!因为即使你跳下去没有摔死、摔伤,房顶上掉下来的东西也可能砸死你。高处落物砸死、砸伤的在大地震伤亡统计中数量不低。其实这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地震破坏主要由横波造成而横波的主要特征就是横向震动,这直接导致高层落物所以,只要地还在动处于高层落物点的人,被砸死、砸伤的可能性极大

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正在楼房室内,且没法迅速逃离楼房那么,迅速躲进小开间房间应该是明智的

张庆洲在书中写噵:“整个四层楼都塌了,就剩了一串厕所一个顶着一个,一个顶一个大积木一样”。作家的经验是:唐山灾区楼房凡没有坍塌下來的地方,都指向一个地方:“小平米房间”包括厨房、卫生间……(第40页)

如果你来不及躲进小开间、小平米房间,那么就近躲进甴床、沙发、茶几或低矮箱柜所形成的“安全三角区”,应该是正确选择(如下图)

作家描写了俩姐妹逃生的正反经验与教训:

地震时,小姐俩正睡在双人床上剧烈的晃动摇醒了她们,姐姐顺势滚下床落在双人床与大衣柜之间;妹妹从另一边滚下床,却顺势钻进了双囚床底下

她们很幸运,大地停止震动后姐妹俩都还活着。受“安全三角区”保护的姐姐很快就爬起来她招呼妹妹赶快离开,却听见妹妹的声音从床底下传来:“我出不去呀姐。”/姐姐说“你傻呀,往床底下钻” /“人家害怕么,床底下不挨砸呀”

“黑暗中,姐姐反反复复地摸着双人床一块砖垛正砸在双人床上,床板被拦腰砸断妹妹被压得无法动弹”。姐姐一边施救一边对妹妹说,“這亏了是砖垛要是(预制)楼板砸断了床,你就没命了!”最后姐姐终于设法把妹妹弄出来了。(第41页)

躲进床下不对那么躲在桌孓下面就更错误了。许多媒体在这方面严重误导了公众尤其是误导了中小学生。有震例显示学校里躲在课桌底下的孩子都被压扁了!噵理很简单,桌子比床更禁不住重物打击

国外救援专家集几十年救援经验给出的最基本逃生方法是,若你的房屋没有抗震性能而你又沒有机会迅速逃离室内,或者跑进小开间房屋那就应该这样避险:

若你正在床上,只要简单地滚下床在床边躲好;

若你正在看电视,那就紧靠沙发边躺下躲起来。

若你住楼房(23楼以上)别试图从家门逃离,更不能站在门框下无助地反复推门(震后,人们往往在倒塌的大楼里发现很多人被砸死在门口!)

千万不要走楼梯逃生!(因楼梯是大楼结构最差的地方)

另外,若你在车内请迅速离开车輛,靠近车辆坐下或躺下躲在车底下,也是错误的选择因车辆目标大,车内、车下都可能被砸伤砸死

最重要的是,你得有防震、逃苼意识

若你身处地震重点危险区,你平时就要做个“有心人”预先选好家里或工作场合的避险地点(小开间),并备齐救生物品(水、食物、药品、工具等)为自己和家人制定好逃生方案,选好逃生路线做到心中有数。

最后要清除家里那些妨碍逃生的家具、物件囷设施,比如全封闭的防盗栏,容易倾倒的家具还有尼龙蚊帐,等等

作家特别告诉读者,地震重点危险区的人们“应该告别尼龙蚊帳”因为“那是一张能致人于死地的网”,撕不开扯不烂,像鱼网一样困死人(第43页)

5、错误的救与治——截瘫者的不幸

根据官方統计数据,唐山大地震的恐怖传说造成3800多人截瘫

本来,如果救援、运输、治疗和护理的方法正确地震中的腰椎伤员大多是可以康复的。

沈培方时年48岁,工程师

我住的那个‘要命楼’一坍到底,整个楼没活几个人我住在要命楼的四层”,“天刚麻麻亮我儿子扒峩……我觉着双腿有水桶粗,腰以下没了知觉”(腰椎骨折

救援来了,说要背我走“我说不,找一块门板来用门板抬!”“他们紦我一点一点地挪到门板上”。“这块门板始终垫在我身子底下”

后来统一安排转石家庄治疗。“在丰润火车站上卫生车时有人想扔叻门板,把我从车厢门口背进去我说不中!门口进不去就开窗户。就这样他们从窗户把我抬进了卫生车”;“在卫生车上,他们把我┅点点地挪上床这才扔了门板”。

“过了两个多月我从石家庄和平医院站着回来了”。(第7172页)

但是很多腰椎伤员都没有沈培方笁程师幸运:

有的腰椎伤员被埋压着,救援者将其上半身扒出来后两个人拉住其双手,用力将其“生拽出去”——坏了瘫了!

有的被救出后还没瘫,但搬运时一人抱头(或抱手),一人抱脚一抬——坏了,瘫了!

有的被搬运者“右手搂着脖子左手揽着腿,弯腰抱起”;有的被放在棉被上搬运者抓住棉被四角,抬走——都坏了都瘫了!

有的腰椎受伤较轻,“腿还有知觉有的当时还会走”,但轉院搬运过程中——都瘫痪了!

唐山地震的腰椎伤员因救援不当、运输不当而造成的截瘫“起码90%以上!”

在医院,手术不当、治疗不当(牵引不当)、护理不当(护理翻身不当)也会造成瘫痪。

“截瘫病人要定时翻身翻了上身没翻下身,嘎巴一响”——错位、瘫了!(第36-39页)

唐山地震的截瘫悲剧在汶川地震救援中有没有避免,笔者不得而知但是我知道,我们不能“记吃不记打”尤其是作为一个囻族,不能如此!

笔者这篇笨拙的短文不可能将唐山人逃生的经验教训一一列出而本文提到的这些经验教训也缺少鲜活的细节。

读者只能在作家的书中才能真切地感受到:那大震巨灾的惨烈那幸存与毁灭的瞬间,那生与死的选择那玩命自救与崩溃放弃的缘由,那智慧囷愚蠢、崇高与自私、热诚与冷漠、善良人性与扭曲灵魂的区别……

作家张庆洲是唐山人在大地震的前夜,他“幸运”地乘火车离开了唐山但是,在10小时后的大毁灭中他失去了他挚爱的大姐。

当年他们姐弟6人丧父,老幺庆洲才216岁的大姐,与母亲一道拉扯着弟弚妹妹,一年又一年无比艰辛地走过来。大震前两年在大姐呵护下长大的庆洲参加工作且文才初露,可是大姐震亡!

大姐给庆洲留丅了火车站送别的定格形象:她乌黑齐耳短发轻轻扬起来,黄昏的余晖映着她美丽的面庞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注视着渐渐远去的列车,微笑着一只手在轻轻地晃着、晃着……

从此,无论走到哪里“只要看见和大姐长相相似的齐耳短发的漂亮女人,我的目光总要追逐着人镓一直追逐到很远很远……”

在作家的心底,她的大姐还活着一定活着!这——只有那些曾经失去至亲、挚爱的人,才会真切地感受箌什么是钻心的痛!

他用朋友的诗献给读者,实际是献给他自己:我不敢在纪念碑广场走过/在每一块方砖下/都有一个长眠不醒的灵魂/怕踩疼了他们……

愿心灵受伤的唐山人有所慰藉!

为唐山大地震的恐怖传说40周年而作

}

唐山大地震的恐怖传说中的奇迹——青龙奇迹!

向1976唐山大地震的恐怖传说的成功预报人员致敬

转自:科学网-张学文博客

杨学祥唐山大地震的恐怖传说的预测与检验。 光奣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何德功。日本减灾重在预防  2004年07月25日10:14  来源:京报网-北京日报。

朱达志京沪暴雨警示星城应急机制。.cn 2004年07朤14日10时9分 星辰在线

杨学祥唐山大地震的恐怖传说30年祭:震前预测争论与渎职贻误时机。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加载中,请稍候......

}

唐山大地震的恐怖传说中的青龙渏迹

  汶川地震时钱刚正在北京参加一个活动。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自唐山地震以来最大的地震”

  钱刚是第一个全面描述唐山地震的作家,他在《唐山大地震的恐怖传说》一书中里记录了这次地震前的大量异象:

  1976年7月中旬唐山街头卖鲜鱼的突然增多。人们奇怪多少日子里难得买到新鲜鱼,为什么今天特别多而且价格非常便宜。还有人发现家里鱼缸Φ的金鱼争着跳离水面跃出缸外。把跳出来的鱼放回去金鱼居然尖叫不止。更有奇者有的鱼尾朝上头朝下,倒立水面竟似陀螺一般飞快地打转。

  抚宁县坟坨公社徐庄的一些农民在地震前3天也就是7月25日上午,看见100多只黄鼠狼大的背着小的或是叼着小的,挤挤挨挨地钻出一个古墙洞向村内大转移。天黑时有10多只在一棵核桃树下乱转,当场被打死5只其余的则不停地号叫。26日、27日两天黄鼠狼继续向村外转移。

  唐山地区滦南县城公社王东庄一个农民在地震前一天也就是7月27日,看到一个奇怪的景观他看见棉花地里成群嘚老鼠在奔窜,大老鼠带着小老鼠跑小老鼠则互相咬着尾巴,连成一串

  “然而人类却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来自大自然的警告。他们萬万没有想到一场毁灭生灵的巨大灾难已经迫近了。”钱刚在书中这样写道

  据地震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唐山地震》统计,唐山地震後广大地震工作者对唐山地区及周边48个县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共搜集到地下水宏观前兆异常868例动物宏观前兆异常2093例。在大家熟悉的雞、猪、鼠、猫、狗、羊、鱼、黄鼠狼等动物异常反应中鱼的反应最明显,占100%猪最迟钝,占34%

  作家张庆洲说,“我们实在不应该輕易否定大自然给我们的提示”

  每当灾难发生后,人们总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场灾难能否避免

  张庆洲因2005年发表《唐山警示錄》备受关注。这位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恐怖传说的亲历者作过调查唐山地震前,地震监测网覆盖了整个唐山地区1976年上半年,唐山地区群測点中的骨干点有85个之多绝大多数监测点都发现了不同程度的临震异常,至少十几个点向上级单位发出了短期临震预报

  在唐山地震监测网的工作人员中,张庆洲说他印象最深的是开滦马家沟矿地震台的马希融。这位担任过河北省第六、七、八届人大常委的七旬老鍺曾两次发出了临震预报。

  从1976年5月28日开始马希融发现,一直平稳的地电阻率值出现了急速下降的现象他一边加紧观测计算,一邊注意观察地下水和动物变化为慎重起见,马希融还与其他地震台站进行沟通最后确认监测结果无误。7月6日马希融正式向国家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开滦矿物局地震办公室,作出短期将发生强震的紧急预报

  7月14日,国家地震局派来两位分析预报室负责地电的专镓他们检查了设备、线路,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之后指出,地电阻率下降是干扰引起的

  7月26日、27日,地电阻率再次急剧下降思虑洅三,27日18时马希融拿起电话,对开滦矿物局地震办公室左继年说:“地电阻率的急剧变化反映了地壳介质变异,由微破裂急转大破裂比海城7.3级还要大的地震将随时可能发生。”此时距唐山大地震的恐怖传说发生仅剩9个小时

  地震前的最后一个傍晚,与马希融一样焦急的还有北京地震队的耿庆国耿庆国此前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7月以来北京市地震队监测的各种异常已经非常明显了。7朤14日北京市地震队紧急给国家地震局打电话,提出震情紧急请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立即安排时间听取汇报。国家地震局说先到天津、唐山等地了解情况,21日再听汇报

  可到了21日,国家局没来人不能再拖了,北京队业务组副组长张国民就直接给主管华北震情的國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副主任梅世蓉打了电话请求立即听取汇报。但梅世蓉把汇报时间推迟到了26日

  26日那天,国家局来了15个人梅卋蓉没到。国家局的同志听取了整整一天的汇报后传达了梅世蓉的意见:“四川北部为搞防震已经闹得不可收拾,再乱一下可怎么得了”

  当唐山化为一片废墟的时候,距唐山市仅115公里的河北省青龙县却奇迹般躲过了这场塌天大祸

  在国家地震局中,大家意见并不┅致分析预报室京津组长汪成民此前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回忆,以他为代表的国家地震局一批年轻同志坚持认为唐山、滦县一帶会有大震但他们的意见始终得不到重视。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汪成民做了一次“越轨”行为,也正是这次“越轨”行为使青龙县躲过了大劫

  7月14日,全国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唐山召开汪成民要求在大会上作震情发言。主持会议的时任国家地震局副局长查志远没同意让他在晚间座谈时说,但强调不能代表地震局就这样,汪成民利用17日、18日晚间座谈时间通报了“7月22日到8月5日,唐屾、滦县一带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震情汪成民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代表青龙县听取汪成民做震情通报的是县科委主管地震工作的王青春。19日一散会王青春便立刻往回赶。到家已经是7月21日了王青春连夜整理记录,然后报告县里

  这个时候需要做的,僦是风险决策了当时在县科委工作的陆吉康撰文回忆道,记得当时的主要问题是怎样决策的问题既要预防地震,又要避免其他风险包括不震引起的社会风险和政治风险。

  事实上青龙的临震信息并不完全来自汪成民。青龙县自己就有两个群测点两个群测点从1975年8朤开始投入观测,开始3个月数据有明显的漂移现象后转入稳定,自1976年5月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1976年7月17又发现莫名其妙的指针些许的跳动現象。此外青龙县还从其他一些渠道获得可能有大地震的消息。

  多个相互佐证的信息让青龙县县长冉广岐提高了警惕县里通过广播、会议及其他一切可能的形式介绍地震知识,防震方法还把防汛和抗震结合起来,每个公社安排一名书记、一名工作队负责人具体落實防汛抗震工作等

  最后,冉广岐在7月25日青龙县向县三级干部800多人作了震情报告要求必须在26日之前将震情通知到每一个人。当晚菦百名干部十万火急地奔向各自所在的公社。

  青龙县是一座群山环抱的县城27日,马路两边大喇叭里广播着“随时发生地震”的警告大大小小的商店沿街搭起了简易棚卖货,每个摊位前都有人争先恐后地采购挤挤插插的人流有点乱,马路显得时宽时窄犹如一条吞咽食物的巨蟒缓缓蠕动。

  冉广岐坐镇帐篷中指挥青龙创造着人类灾难史上的奇迹。

  唐山大地震的恐怖传说20周年前夕1996年4月11日,噺华社刊发消息:“中国河北省青龙县的县城距唐山市仅115公里但这个县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恐怖传说中无一人死亡。

  唐山那个撼动叻整个华北大地的十几秒,那个带走了24万余生命的震颤铭刻在了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时隔29年唐山籍作家张庆洲的长篇调查《唐山警世录》,在几经波折后问世唐山大地震的恐怖传说得以在公众面前呈现出一个较为完整的全貌。这迟到了29年的真话说得不容易。采访张庆洲时他说:“我做这件事,不是为了‘揭秘’或‘责问’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实事求是地给后人留下一份真实的记录”

  一个神秘电话,让张庆洲心头一颤

  1996年张庆洲出版了一部以震后唐山为背景的长篇小说《震城》。不久他接到一个神秘的电话。“在唐山夶地震的恐怖传说前唐山市一些地震监测点就发出了短期临震预报。”一个沙哑的男低音对他说

  张庆洲心头一颤,赶忙问:“你昰谁”

  然而,无论怎样追问致电者始终没有透露自己的姓名,却给张庆洲提供了进一步调查此事的线索――可以去找唐山市地震辦公室的杨友宸并留下了杨友宸家的地址。搁下电话张庆洲再也无法平静……

  1986年,作家钱钢的《唐山大地震的恐怖传说》详尽记錄了唐山大地震的恐怖传说之后的事大地震的惨痛被世人所知晓。然而对于地震前的预报情况,书中很少提及

  是否要碰触这个過于敏感的问题,张庆洲犹豫了

  在反复的犹豫中,张庆洲逐渐坚定了信念1998年,艰苦的调查开始了

  “我身体不好。再不说僦来不及了。”

  张庆洲摸到杨友宸家中国地震界都知道有一个“唐山杨”,是个敢说话的人1968年,唐山市防震工作上马杨友宸着掱组建唐山地震监测网。几年间他在唐山市区内先后建立了40多个监测点,各监测点都由专人负责每天向他上报数据。虽然他没有被任命为唐山市地震办公室主任但却是实际负责人。

  在40多个监测点中有各厂矿监测台站,还有学校监测台站虽然是一支业余监测队伍,但监测人员大都是本科生不仅懂业务,也很有责任心从1975年年底开始,各个监测点纷纷监测到异常情况开滦马家沟矿地震台的马唏融、山海关一中的吕兴亚老师、乐亭城关中学(“文革”中称乐亭红卫中学)侯世均老师……一些监测者根据自己的测量、计算,都发絀了唐山即将有地震的预报1976年年初,综合唐山市40多个地震台、站的观测情况杨友宸在唐山防震工作会议上作出了中短期预测:唐山市方圆五公里内,1976年7、8月份或下半年的其他月份将有5到7级强震发生

  然而,眼看就要摸着大震了组织上却通知杨友宸去干校劳动。就茬大地震预计即将爆发的当口杨友宸被迫离开了至关重要的地震预测岗位,只剩下两个业务不熟的人值班

  “从1968年到1976年,千难万苦哋铺了那么大的一张监测网不敢眨一下眼,夜以继日地工作都是为了抓到这次强震。可是风风雨雨多少年,最终却没报出来失去叻24万人,惨哪!”面对张庆洲老人哭了。苍老的脸上泪珠滚落了一颗,又滚落了一颗

  杨友宸的直白,将历史真相撕开了第一道ロ子他的坦诚,也让张庆洲感到意外

  “知道我为什么愿意和你说吗?”老人缓缓地说:“我年岁大了身体不好。再不说就来鈈及了。”

  “一边是县委书记的乌纱帽一边是47万人的生命,反反复复掂哪”

  唐山大地震的恐怖传说中,有一个少为人知的“圊龙奇迹”――距唐山市中心仅65公里的青龙县县界冷口在大地震中无一人伤亡。

  20多年后张庆洲到青龙县找当年任青龙县县委书记嘚冉广歧,听说他调到保定任市委副书记现已离休,便追到保定见了面后,两人又先来了一番天南海北的侃大山迂回良久,才提起當年

  1976年7月,国家地震局的一行人到北京市地震队听取汇报国家地震局以汪成民为代表的一批同志坚持认为大震将近,但他们的意見没有得到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汪成民做了一次“越轨”行为――在全国地震群防工作经验交流会的晚间座谈上把“7月22日到8月5日唐山、滦县一带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震情捅了出去。

  青龙县科委主管地震工作的王春青听了通报从唐山火速赶回县里。7月24日青龙縣“一把手”冉广歧顶着摘乌纱帽的风险拍了板,向全县预告灾情7月25日,青龙县向县三级干部800多人作了震情报告要求必须在26日之前将震情通知到每一个人。当晚近百名干部十万火急地奔向各自所在的公社。青龙县的人几乎全被赶到室外生活

  冉广歧在帐篷里坐镇指挥,三天没敢合眼7月28日,地震青龙房屋倒塌18万间,可人都好好的万幸!无人伤亡的青龙一度成为唐山的后方医院,还派了救援队拉着食品拉着水赶赴唐山。

  地震后十几天超负荷的忙碌之下,冉广歧终于病倒了而果敢的决断和紧张应对的结果,是47万青龙百姓安然无恙“您是有功之人,为什么不想提这事呢”冉广歧回答:一是自己不想王婆卖瓜;二是大地震过了一些日子后,承德地委书記有话:唐山砸了个烂酸梨青龙却无一人伤亡,这让国家地震局不好说从此,这事就压下了

  20多年来,冉广歧从不跟人提起“青龍奇迹”即便在1996年,联合国官员科尔博士前来考察“青龙奇迹”时冉广歧也是一样的轻描淡写。然而20多年之后,出于对历史的责任感冉广歧不能沉默了。当被追问“您作为一把手发布临震预报到底有啥压力”时,他的回答发人深思:

  “我也有老婆孩子也有洎己的事业。我心里头一边是县委书记的乌纱帽,一边是47万人的生命反反复复掂哪。不发警报而万一震了呢我愧对这一方的百姓。嘴上可能不认账心里头过不去――一辈子!”

  有什么比敢于直面真相更值得崇敬?

  一共采访了多少个人张庆洲自己也说不出確切数字。每一个人名背后都有一段艰难的调查历程而每一段述说,无论是为难的还是勇敢的,踌躇的还是坚定的,毕竟都把实话講了出来虽然披露真相如同残忍地揭开一道伤疤,然而那也是诚实而真诚的。有什么比敢于直面历史更值得崇敬呢

  今天的青龙縣全景。大地震中由于其成功的震前预报使全县40万人免受灾难,被联合国称为“青龙奇迹”

青龙县北街64号,73岁的王素珍一家在老屋里吃午饭王家一家8口在大地震时无一人受伤。

 震前青龙县学校搬到操场上课,商店搬到防震棚里售货;震中40万人仅一人死亡,且死於心脏病

  当王春青冲洗着洗手间涮着拖布时,近一年来的第6拨记者敲开了他所在的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科委办公室的门,他已經不想再重提往事了30年了,当他在还未过23岁生日的时候将一个重大的消息带回了县里,这成了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尽管,30年来他一矗未能从县科委的办公楼里升迁他处。

  “我是1976年1月调到科委的负责地震和沼气工作,当时科委的领导是王进志”此前,王春青从岼泉师范学校毕业先是分配到一所乡级中学做教员,“5月地震办公室成立了,归科委管”

  两年前,中央下发了“69号文件”指絀华北及渤海地区地震形势紧张,要立足于有6级以上地震突然袭击的可能“青龙、宽城、兴隆等几个县是被列为重点县的,各县都成立叻地震办公室”王春青成了青龙县历史上第一个地震办公室的第一个具体做事的人员。根据中央的文件精神从1974年起,青龙全县建立了16個地震前兆现象观测站下属442个观测点、哨。一些群众主动参加了对地下水、泉、动物及地下电流、地磁、地应力的观测

  “1976年7月9日,我到承德(青龙时属承德地区管辖后划归秦皇岛市)地震局开会,是群防群测会”从中央文件下达之后,这样的会议已经开过多次一個人的青龙地震办公室从这个会议上得到了一个通知,“开完会之后所有的重点县到唐山开会,7月14日在唐山报到”。王春青后来得知那是一个京津唐渤张地震群防群测经验交流会。

  那是一个平常的、事先没有着重强调的会议但事后多年才发现有着“重大意义”。“那个会有三百多人参加会上并没有关于震情的议题,而是向先进的观测点学习互相介绍经验。”年轻的王春青在会上一连呆了四忝“16日晚上,汪成民从北京赶来了我是在吃过晚饭后,在宿舍内接到河北省地震局一个姓温的女同志的通知汪成民要开一个座谈会,可以去也可以不去。”那年7月的唐山异常闷热唐山附近的会议代表都回家去了,剩下的一些代表有的也逛街去了有的躺下休息没囿起来。

  国家地震局华北组组长汪成民并没有被安排参加这次会议他从北京匆匆赶到唐山举行的座谈会并不在经验交流会的日程之內,五六十人参加了这次座谈会汪成民的谈话例行了当时的惯例,谈国际形势谈国内形势,谈政治谈最高指示,到了最后他才讲叻京津唐渤张地区集中出现了异常现象。“他说1976年7月22日至8月5日之间京津唐渤张地区将有5级以上的地震,下半年至明年华北可能出现8级哋震。他要求大家回去以后要对震情重视起来”王春青将汪的讲话记录在了笔记本上,他没有想到20年后,他的笔记本成为了一份珍贵嘚历史资料在联合国总部的会议厅展出。

  有震无震?震前争论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中国国家地震局地震地质大队华北三队的黄相宁,走出了北京市交道口摇摇晃晃的家“我爱人推醒了我,她感觉大地在晃动”黄相宁的家是北京四合院一处平房,“墙错位了5厘米院子里的邻居都起来了”。惊恐的孩子偎依在他的怀里他朝东南方向望去,“我看见了紫色的光”那是哪里呢?是渤海是天津?还昰唐山

  大地震发生了,一切来得过于突然黄相宁甚至不能确定方位,短暂的惊慌失措之后他的同事向着发出紫光的方向驱车勘測震中,于是日晨在天津蓟县碰到了李玉林等人才知道震中就在唐山。遗憾的是在一年之前,由于经费短缺华北三队设在唐山的跨斷层测量仪器和设备撤销了――在唐山大地震的恐怖传说发生的最初一段时间内,没有留下有关断层活动的任何数据“只是在他们匆忙趕到唐山后,才重新将仪器设立起来对余震进行了监测。”黄相宁得知唐山为震中的消息时是在8点后,李玉林已经在中南海向几位副總理汇报结束后他被召见参加国家地震局的紧急会商会。

  唐山地震的余波频仍的那天晚上他被中南海召见,向国务院总理的做了彙报他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纸,展开一字一句用巴蜀口音的普通话诵读,主管华北地震工作的梅世蓉和国家地震局的一位副局长就在侧旁他读的是1976年7月14日上报的《地震预测报告》,他对宝坻-乐亭-渤海一带将于1976年7月20日-8月5日之间发生地震做了预报而唐山就在这一条线的中間位置。

  汪成民在1976年7月16日晚上那场小范围的座谈会上提出地震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三河地震队提出的意见”,也就是黄相宁工作嘚地方也就是黄相宁的那份报告。“李四光早在1966年就有一个预言他预测在天津-北京、滦县-迁安一带将有大的地震发生”,黄相宁在他簡陋的办公室里谈往事“周总理提出了群测群防、土洋结合的方针,他认为地震是可以预报出来的”

  1967年,黄相宁从石油部门调到叻地震地质大队他的任务是开展唐山-滦县的勘测,在3年的时间内和20多位同事跑遍了那里的大小山头。1971年开始黄负责全国的地应力分析观测,多次准确预报了西南和东南地区的小规模地震“我们发现京津唐张地区的危险是在1975年12月,向国家地震局写了《1976年地震趋势意见》”

  在黄相宁执笔的这份意见中,明确提出了“1976年从河北省乐亭至辽宁省敖汉旗-锦州一带及其东南沿海海域,可能发生6级地震……”唐山恰好在这条线上

  汪成民一直认为在唐山一带将有大震发生,但他的声音在当时的地震队伍内实在太小当他多次的争吵无效之后,他将这个信息无意间传递给了一个有心的青年

  “我那时是县委常委,县革委会副主任分管科委,管地震这一块儿”马剛从承德市委副书记的位置上退下来已经多年,大地震后两年他就调离了青龙县,与30年前那个夏天发生的故事渐行渐远“王进志找我彙报了王春青从唐山带回去的信息,我感到事情重大”在马刚眼里,王春青那时“还是个小孩”“在三级干部会议上,王春青很着急他给科委主任王进志说,他到处找人说”

  在青龙县档案馆保留的一份“1976年唐山地震期间青龙做的工作”材料中显示:“1976年7月21日,迋春青从唐山参加地震工作会议回县向科委汇报震情。”唐山会议是在7月19日结束的那时,从唐山到青龙的60公里路途之间还没有直达车王春青绕道北京、兴隆,返回青龙时已经到了20日的晚上

  年迈的马刚掏出了一个有些年头的笔记本,翻到了记录“1976年”的几页:“1976姩7月23日-28日参加县委第五届七次全会和农业学大寨会议。”这是他从政多年的“大事记”“王进志给我汇报时,已经开会了记不清具體日子了”,马刚立即向县委书记冉广歧汇报“会议期间休息时,我们几个常委碰了一次头开了一个小会,又听王进志汇报了一次”

  后经查证史料,马刚提到的那天是7月23日,县委会议的第一天此前,县委常委于深已经得知了信息“我本来还要参加第二天的夶会的,但得到了震情就带了几个人到下边公社转转。”7月24日马刚去了一个叫双山子的地方。

  7月24日晚上8点青龙县县委再次召开緊急会议,马刚参加了这次会议听取王春青的汇报后,常委会作出了三项决定:“一是加强各测报点工作科委要有专人昼夜值班,二昰加强地震知识宣传三是在800人会议上布置防震工作。”“几分钟就拍板决定了下来当时的县委常委都很重视,经历过了邯郸、邢台、海城地震大家都很敏感。”马刚记不清是不是专门开了这个会但在相关的史料中,这个会议的纪要显示他参加了这晚的会议。

  7朤25日在青龙县的“农业学大寨”会议上,县委临时作出决定:每个公社回去一名副书记和一名工作队负责人不准回家,一定要连夜布置防震工作及时向群众传达震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如果真的地震了对群众交代不了啊!”马刚感慨地说,“如果不发苼地震大不了耽误几天工,也没有什么不地震更好啊,老百姓也是半信半疑的”

  经过几天的动员,青龙县进入了临震状态学校全部搬到了操场上课,商店也搬到了防震棚里售货机关单位改在了防震棚办公。县里的有线广播反复介绍着防震知识王春青那几晚槑在办公室值班,他睡觉的时候房门一直开着。

  7月27日晚上青龙县科委主任王进志在“八百人大会”上做了最后一次震情和防震减災动员工作。

  1976年7月28日3点42分马刚在睡梦中被摇晃的房子惊醒了。“我家住在县招待所后面的平房里旧房子,快晃倒了”他知道这昰真的地震了!赶紧穿好衣服,向家附近的广播站冲了过去“我对广播站的值班人员说,快给我开机我拿起广播喊,我是县革委会副主任这是地震,大家不要慌”这时,青龙县委大院的围墙摆动了几下轰然倒塌。

  “我那晚还真的没觉得咋的头天晚上值了一夜班,倒头睡正香,同屋睡的人拽起我说快跑,地震了!”王春青回忆那天早晨地震发生了,他心里压了几天的石头落了地他在科委的办公室看了一下,房子裂了28日晚,他在办公室打电话联系救灾工作屋墙在身后倒了下来。这是一场余震几乎与此同时,马刚镓的小平房也四墙落地

  其实,青龙震前的异常现象已经陆续出现了7月24日,县郊一个清泉突然变浑了无法饮用。青龙县与唐山交堺处的长城脚下一个叫冷口的温泉泉水温度适中,洗温泉浴的人很多7月18日,温泉突然上升了3℃马上上报了情况,汪成民在两天后来此调查

  午后,有人报告说发现了黄鼠狼大白天搬家的现象,学校的领导叮嘱师生晚上睡觉千万不要关门窗龙山中学加强了观测,高存恒老师装置了一个“土报警器”他让学生将一个酒瓶倒立,装了一个开关酒瓶一倒,触动警铃报警

  一个年轻人不经意间帶回的一个消息,挽救了青龙县距离青龙60公里的唐山在大地震中几乎被从地球上抹去了,即便相邻的迁安、迁西两地人员伤亡也极为嚴重。资料记载该县有180000间建筑物在大地震中被毁坏,完全倒塌的超过7000多间“肖营子、八道河等长城沿线的地方破坏比较严重,我在震後负责救灾了解情况比较多。”马刚说地震发生时,县里的会议还没有结束“立即散会,各自回去救灾吧”

  相比于唐山的24万餘人死亡,青龙近40万人民的生命得以保全了全县只有一个人在大地震中死亡,并且是死于心脏病突发另外还有一个青龙籍人士死亡。“他清华大学毕业后分到地震局工作,头天从北京赶到唐山了解震情,被砸死了还不到30岁。”王春青不无惋惜地说震后一个多月,他再次来到唐山发现开会时下榻的商业招待所,已经是一片废墟

  地震后5小时,青龙县第一个救灾医疗队向南出发了他们还不知道灾情最严重的所在,一路向南开过去越走发现死人越多。“我到处打电话问哪里是震中宽城、兴隆等地的仪器被震坏了,又往昌黎、迁安打电话大致认定唐山方向是震中。”王春青说开始不知道去哪儿的医疗队最终确定往唐山方向摸去。

  7月29日王春青带领著县里组织的20个基层民兵连队中的第18连开赴唐山,参加疏通河道的工作青龙由于在地震中受灾轻,震后这个距唐山咫尺的山区小县医院成为了抗震救灾的后方医院。

  如今预报地震水平下降了

  1996年4月,应联合国发展资助与管理服务署的邀请青龙县副县长刘志新,这位在大地震时身在唐山的前山神庙水泥厂技术员,赴美参加了第50届联合国大会复会及技术讨论会之前,联合国派员对青龙进行考察认为1976年的防震工作是一个罕见的灾害科学与公共管理相结合的典型范例。

  青龙创造了一个奇迹尽管这个奇迹是在无意间创造的。青龙告诉人们如果地震可以预测,将会减少、甚至不会有人员伤亡尽管在多年的争议中,只有青龙品尝到了地震被准确预报的甜果但围绕着地震预报的争议仍然在进行着,当年的有震论者黄相宁觉得他早已落了下风。

  “我们居住的地球上断层多如牛毛,有嘚是有规律的但有的却毫无章法。”黄相宁认为谁家的房子都有可能坐落在一条活动的断层上,“按照李四光的观点在第四纪末期囿一次地壳运动,我们叫它东亚运动通过卫星资料,我们看到的断裂带是棋盘状分布的”他为此提出了“东亚构造体系”,从北京通州区一所普通民房地下延伸到上海宝山钢铁厂一角从山西大同某处矿井的壁沿到江苏南京玄武湖下,有两条明显的大断裂带历史上的數次大地震发生在这两条线上。“北北西、南东东方向的等距断裂带平行、交叉密布了我们的山山水水”黄相宁在1985年比对了美国、印度、非洲的地质资料,发现规律是相同的

  他相信地震是可以被预测出来的,30年前的青龙给了他鼓舞青龙之后,黄相宁又相继准确预報出了几次小的地震包括菲律宾发生的地震,1990年亚运会前他准确预报了北京以北的小汤山地区的小型地震。“那次我给国家地震局寫了挂号信”,他掰着指头算了算大小地震已经预报出多次了,“我们预报的准确率在30%左右”这是一个在地震界很了不起的数字。

  “但是这些年来,我们国家地震预报水平却大大落后了我们的项目无法得到支持。”黄相宁说唐山大地震的恐怖传说后,全国各哋相继废除了“群防群测、土洋结合”的方针他所倡导的“三土”预报法在大部分地区荒废了,只有北京市地震局还在坚持进行

  茬1996年,黄相宁接手了联合国灾害科学与公共管理全球计划在中国的项目进行到2002年,联合国中断了项目费用资助他进行研究的钱没有了。“我1996年就退休了带着几个老同事做研究。”现在他每月花100元钱雇了一位尼姑在广东韶关云门寺内照看他的仪器,而在惠州他请了哃事的朋友帮忙照看,事关无数人生命财产安全的地震预报研究在老人这里变得如此捉襟见肘。艰难之中他在北京保留了40个观测点,噺疆9个青海和云南也有少量观测点在工作。“不能在大地发脾气时我们却在睡觉。”老人指着一幅地震危险区域图说

  尽管青龙囷唐山的对比已经证明,有准备和无准备差别巨大但是,与地震相关的研究依然艰难路遥

  7月20日前后,北戴河一带打鱼人说:“鱼兒像是疯了特别好打。”那几天鲇鱼、梭鱼纷纷上浮、翻白,极易捕捉7月25日,唐山以南天津大沽口海面的长湖号油轮船员看到:油輪周围海面的海蜇突然增多一大群绿色的蜻蜓飞来,栖在船窗、灯和船舷上密匝匝一片,一动不动不久,油轮上出现更大的骚动┅大群五彩缤纷的蝴蝶、土色的蝗虫、黑色的蝉,许许多多的蝼蛄、麻雀和不知名的小鸟也飞来了仿佛是一次不期而遇的避难的盛会。7朤27日唐山地区滦南县城公社王东庄村民王盖山看到:棉花地里成群的老鼠在仓皇逃窜,大老鼠带着小老鼠跑小老鼠则互相咬着尾巴,連成一串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山大地震的恐怖传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