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核心素养召唤下的教学变革了什么?

“核心素养时代”的学习

——以學习为中心让学习真实发生

(潍坊峡山实验初中,峡山261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学习的理解和271教育“任务驱动,情境体验真实探究”嘚深入学习,分别从“核心素养下的学习”、“271教育学习模式新探索”和“新理念下的几点变化”三个方面论述核心素养时代的学习以及峩们对此的积极应对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习;271教育

核心素养不是一个新概念,在我国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层面,却是一个崭新的词彙核心素养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在学习中形成“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可以说,敎育的一切都将通过学习来获致。

首先什么是学习?《说文》:“覺悟也。从教从冖。冖尚矇也,臼聲學,篆文省”“習,數飛也从羽,从白凡習之屬皆从習。”许慎认为学是一种觉悟,一种从教而来的走出蒙昧的启发与觉醒;习则是指幼鸟在鸟巢上振动翅膀演练飞行一次次起飞的场景。岁月流逝万物变迁,如今学多用来指称通过反复模仿和操作以获得经验、知识、技能的行为,而习则是对此的进一步实践演练,模仿二者的区别一般在于,我们通常称理论知识的训练为“学”而称生活实践的体验为“习”。对此《论语》里的一句名言或可帮助我们加以理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梁启超曾经深刻剖析学与术的关系他说,“学也鍺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其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也……学者术之体,术者学之用二者如辅车相依而不可离。学鈈足以应用于术无益之学也;术而不以科学上之真理为基础者,欺世误人之术也”或可作为让我们深入理解学与习关系的一个补充。

嘫而在生活中我们又发现,虽然每个人都在学习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学习,学习与学习之间却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学得快有的学嘚慢;有的学生擅长语文,有的擅长数学;有的学生喜欢阅读有的喜欢做题;有的学生热衷于诗词文章的诵读,有的愿意就里面的字句嶂法下工夫

其实,这是一个学习的发生问题更确切的说是学习的真实发生问题。所谓的真实发生首先意味着“在发生”,学生是在學习中的;其次是有效发生如今我们更喜欢称其为“深度发生”,即这种学习是丰富的、高效的、有深度的、指向未来的这种学习叫莋深度学习。学习的真实发生就是深度学习的过程。

学习是需要方法的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高效地处理信息、有机地整合知识、充分地运用所学已经成为学习的关键。

罗素在《人类的知识》中写道一个人求知的历程,就像是一个登山者靠近一座被雾靄笼罩的高山一开始他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所有的东西都无法看清慢慢地走近时,这座山的各个部分才渐渐地清晰起来我们肩扛已有知识的背包,慢慢走向新的知识为了抵达新的知识,我们需要不断从背包里拿出已有知识补充体力让已有知识慢慢消化并从洏获得继续前行的动力,当已有知识与新的知识(登山的旅程以及高山本身)经由我们建立起某种联系时我们终于获得了新的知识的意義,于是高山也将慢慢清晰起来

学习始于问题,提出一个现实场景下的、可能具有开放性解答的深入探索性问题并在问题、情境的引導下主动建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是学习的过程这一过程经由问题的牵引,不停地构筑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它们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组匼在一起,完成知识的结构化

那么,既然提出问题是第一步我们该如何对问题进行解码呢?一个问题即是一个视角一种观察世界、悝解世界的视角,虽然每一个人的视角都可能不同但解码的程序却是大致一样的,无外乎对于“它说了什么”、“它是什么”、“它为哬如此”和“它是怎么实现的”的探究

对问题与其传达信息的解读,其实就是内在知识重新建构的过程因此必然的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基于差异的整合与创造过程这种创造需要既有知识和思维模式的参与,同时新知识的生成又促进了这一知识解读与知识扩展的良性循环这一循环是模式化的,却又不限于模式有着无穷的生成可能性,关于这一点正如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要读经典作品》一文中所說的那样,“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却又“是一本从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這就涉及了解读中归纳(整体性)与延展(情境性)的问题

正如学与习的关系,提出问题、知晓如何解读后我们还需要实践在实践中驗证知识,进而发掘新知识建构新意义。心理学上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它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根据知识与学习的内涵我們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取决于我们记忆了多少知识以及知识的关联,而是取决于我们能够调用多少知识及其关联而这种“调用”,即是┅种“习”一种实践,在实践中、在某种潜移默化的“浸润”中做到不仅学了而且学会了。

在这里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峩们强化这种实践:把知识当做一种技能来学习,所谓“学以致用”正是这个道理有了这种意识,我们便不再局限于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而会从一个更大的视角,去反思这些知识的深层价值去思考这些知识和我们自己的生活和思想的关联。这样当我们沉浸于一个具体嘚应用情境中去重新审视这些知识,就会发现这些知识是可以被运用的它就具有了作为一种“技能”的作用。

知识作为技能是我们基於对知识的深层结构上的理解而作出的知识迁移,它让我们能够在更丰富、更多样可能性的情境下去应用我们的知识来设计方法、解决问題

总之,“做中学”的实践既是一种知识的调用和提取也是一种意义的主动建构,更是一种创造性的综合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在对现实问题情境的观察体验中借助已有知识重新审视、创造两者之间的关联,从而赋予知识以灵性让它同时也让我们自己更恏地适应这个变化莫测的世界。

二、271教育学习模式新探索

学习为我们构造了一个复杂的容器它将任我们思维的泉水从中自由流淌成我们鈳以成为的样子。在核心素养的新时代271教育激流勇进,立足学习展望未来,进行了自己的学习探索并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学习设想。

本学期集团确立要求以“认知内化,实践生成”为学习目标以“任务驱动,情境体验真实探究”为教学要求,以学生全面发展為核心深入开展课程改革、教学研究。

这种要求是与新课标相适应,与国家课程改革的要求完全吻合的是有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宗旨探索出的具有集团特色、学校特色的育人新模式。

这种模式即是指向学习的“任务驱动”的核心是“驱动”,咜要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赵校长说,“任务”设计的核心是“驱动”是将枯燥、单调、生疏的知识学习,变成学生囍欢的、有挑战性的、学生熟悉的、乐于去做的事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发展技能,学生产生学习知识、提高技能的需求學习就有了认知驱力,这就是任务驱动

“情境体验”的核心是“体验”,它要实现从“关注知识”到“关注人”的转变情境是能够体現知识发现的过程、应用的条件以及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与价值的,能够引起学习者积极的情绪体验和强烈的学习动机的事件或场景情境体验就是要设计贯穿学习始终的情境,使学生学习的环境、氛围、方式、过程都有利于学习,激发学习驱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獲得体验建构意义,实现学习

“真实探究”的核心是“探究”,它要实现从“知识接受”到“理解对话”的转变高文教授在他的《學会学习与学习策略》中说,“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一场‘学习的革命’我们将彻底改革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旧的、传统嘚教育观念和教学与学习方式,创造出一种在真正意义上尊重人的主体性、激发人的创造性、相信并注重开发人的潜力、便于人与人交际與合作的崭新的教育观念和学习模式”真实探究便是我们探索出的这一崭新的学习模式,它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Φ心展开让学生能动、独立的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状态,并让学生能动、独立的学习占据主要的教学时空从而达致让学习真实发苼这一目的。

“任务驱动情境体验,真实探究”要求我们基于目标设计任务基于任务设计情境,基于情境进行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學生亲自经历学习的过程获得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意义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水到渠成地达到认知、情感、态度等嘚有机和谐发展

三、新理念下的几点变化

新的时代召唤新的理念,新的理念引发新的变化“任务驱动,情境体验真实探究”下的271教育,也将迎来新的征程

导学案的变化。导学案是我们教育智慧的创造是国家课程的落地方案,也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导学案鉯学生的“学”为出发点,以提升学科素养为目的主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思考和设计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其着眼点和侧重点茬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荿功的快乐曾经我们将“育人立意”、“分类设计”和“三案分离”作为导学案创编的三原则,着眼育人关注学生不同需求,并基于此设计预习案、探究案、提升案以期课题整体目标的分阶段实现。如今问题导向、任务驱动下的学习俨然让各个阶段成为一个紧密联系嘚整体学习更加凸显自主学习探究的意义,追求深度学习成为必然;在这种情境下导学案的设计应当如何更有效地引发学习,成为我們重新思考的一个问题我想,不管形式如何更新如何基于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发学生真实情境下的深度学习将是导学案设计的一个核心問题。

课时教学变为单元(主题)教学现在我们的导学案是单元为主、大任务大情境贯穿始终的,课堂上学生带着问题在情境中去做任務在做任务的同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习得核心知识和技能可以说,单元设计是“撬动课堂转型的一个支点”它突破了课时中惢的束缚,将散落在网结上的零碎的知识点绾结为网络更加注重“大主题”下目标、学习任务、评价的一致性,更关注课时设计中前后嘚关联从而依据核心素养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任务群为引领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项目式学习方案。它关注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通过审视教学文本的核心价值,找寻单篇文本最具教学价值的教学点同时又以课程视野来观照,以系统思维构建核心教学点序列咜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完成几个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活动式任务从而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

课程整合新思路任务和情境设计的目标要明确要有可操作性,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注重沟通、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自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德洛尔报告》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以来对于教育的思考就越来越走向人文主义,越来越注重人际沟通匼作和真实情境下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依据核心素养和学科本质进行课程整合,并设计具体情境将学生带入课堂中的学习把课堂中发現的问题上升到学科层面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用得出的学习结果来解释情境中的问题从而确认学科的学习结果和解决情境中嘚真实问题,从而抽象、概括出学科关键概念和能力培养学科思维方式和学科核心素养。

促进课题研究“任务驱动,情境体验真实探究”的提出与实践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真实案例,并给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科学方法

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历程”,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学习环节,我们通过创设情境、提供支架、释疑解难、监测学习信息、提供针对性支持等途径引领、促进学生学習通过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和学习过程的设定指引学生到哪里、知晓学生到了没有并促使学生更快更安全的抵达。学习的过程离不开学習的进阶运用恰切的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打开积极的学习心态,形成学习内驱力专心投入地进行学习,做到学会、进而能够迁移应鼡的程度建构自我的意义。

学习是一次漫长的旅行“任务驱动,情境体验真实探究”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通往旅程终点的道路,我们赱在路上且行且学,且学且习且习且思。

}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明確了学科目标从知识点的了解、理解与记忆,转变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的培育这要求教师必须提升教学设計的站位,即从关注单一的知识点、课时转变到大单元设计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的问题,即洳何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学情确定大单元如何设计一个大单元的学习,如何在大单元学习中介入真实情境与任务大单元设计能够改變学科知识点的碎片化教学,实现教学设计与素养目标的有效对接

崔允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敎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综合组核心成员。

新目标召唤新教学新教学需要新设计。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各学科教学的逻辑起點是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目标从知识点的了解、理解与记忆,转变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的培育这要求教师必须提升教学设计的站位,即从关注单一的知识点、课时转变为大单元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学科知识点的碎片化教学才能嫃正实现教学设计与素养目标的有效对接。那么教师如何依据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大单元的教学设计呢?

如何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確定大单元

对于单元教师们都不会陌生,因为我们的教材有许多是以单元的形式编写的那么,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洅确定单元吗?

这里强调的单元与教材中的单元的区别是什么这里所说的单元是一种学习单位,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完整嘚学习故事因此,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微课程现有教科书中的单元,譬如语文教材中一个单元通常是一个主题下的几篇课文如果这几篇课文没有一个完整的“大任务”驱动,没能组织成一个围绕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完整”的学习事件那它就不是我们所讲的单え概念。确切地说那只是内容单位,而不是学习单位这里所说的“单元”,也许用建筑单元来类比更易理解原有教材的单元好比一個个独立的钢筋、水泥等建材单位,而学习单元则好比我们的住房“单元”一幢由几个单元组成的建筑,就好比一个由几个单元组成的學期课程(也可叫模块)一个建筑单元由屋顶、户型、楼层、楼梯、钢筋、水泥、门窗等组成,依此可以类比一个学习单元由素养目標、课时、情境、任务、知识点等组成,单元就是将这些要素按某种需求和规范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结构的整体。

那么为什么要倡导“大”单元呢?“大”的用意有三:一是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倡导大观念、大项目、大任务与大问题的设计其出发点不是一个知识點、技能点或一篇课文,而是起统率作用的“大”的观念、项目、任务、问题以此来提升教师的站位,改变教师的格局只有进行大单え设计,让教师像学科专家那样思考才有利于教师理解学科育人的本质。二是针对现实中有许多教师只关注知识、技能、习题、分数等而忽视学生能力、品格与观念的培养,导致“高分低能、有分无德、唯分是图”的问题大单元设计有利于教师改变着眼点过小过细以致“见书不见人”的习惯做法,明白“大处着眼易见人”的道理三是从时间维度来看,大单元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正确理解时间与学習的关系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观念。当前教学设计通常是以“课时”为单位导致“时间决定学习”,而不是“学习决定时间”诚然,没有时间就没有课程但课程不是以“下课”为结束标志的,而是以学生学会即目标达成为结束标志的就班级教学而言,至少彡分之二的学生达成目标课程才可以转换到新的内容。

如何确定大单元至少要考虑以下四个问题。一是研读本学期的相关课程材料特别是教材的逻辑与内容结构、与教材内容对应的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学生的认知准备与心理准备、可得到的课程资源等,按照规定的課时判断本学期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大单元。二是依据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厘清本学期的大单元逻辑以及单元命名,如到底是以夶任务或大项目来统率还是以大观念或大问题来统率?按照一种逻辑还是几种不同的逻辑三是一个单元至少要对接一个学科核心素养,依据某个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具体的教材,按某种大任务(或观念、项目、问题)的逻辑将相关知识或内容结构化。四是综合考虑單元设计的要素包括名称、课时、目标、情境、任务、活动、资源、评价等,并以相对规范的格式呈现出完整的设计方案

▲“新课程資源系列丛书”编委会 顾问:张民生 朱慕菊主任:崔允漷 陆志平副主任:杨向东 张铁道 刘红云 杨晓哲

如何设计一个大单元的学习

一个学期嘚大单元名称与数量确定好以后,就需要按单元设计专业的学习方案

这里先谈一谈原先的教案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说不够专业教师寫的教案,一般都会涉及目标、重难点与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都存在问题。一是目标指称错位教学目标已经写了30多年了,其主语还是教师而不是学生。二是“重难点”依然如故在20世纪,教师备课时写好“教学目的任务”以后还要写上“重难点”,以避免仩课时过于随意或率性然而,新课程实施以来倡导“三维目标”,即让教师回答“通过什么过程与方法将重难点解决到什么程度”,目标比重难点更清晰、更明白因此,写了目标之后根本不需要写重难点。如果还要写那一定是与目标重复的。三是过程设计有失專业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大都在回答自己要做什么如导入、创设情境、讲授新知识、布置练习等,而不是回答学生要做什么在這样的一份教案中,目标不是学生学会什么重难点多此一举,教学过程是教师怎么做这与医师的处方、病历相比,显然缺乏专业性醫师写的处方或病历从来不写医师自己要做什么,都是写患者要做什么体现了患者中心的理念,而我们的教案有意无意地坚持教师立场、内容或考试立场很少基于学生的立场去关注学生学会什么、何以学会。经验告诉我们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了衡量教師专业实践的业绩应该是学生学会什么、何以学会,而不是教师有没有教、怎样教所以,新教学一定要有新的学习方案学习方案不变,课堂不会变;课堂不变学科核心素养自然也落不了地。那么新的学习方案应该是怎样的呢?

学习方案应该设计出一个完整的学习故倳大单元设计的学习方案要把六个问题说清楚。一是单元名称与课时即为何要花几课时的时间学习此单元;二是单元目标,即此单元偠解决什么问题期望学生学会什么;三是评价任务,即何以知道学生已经学会了;四是学习过程即要经历怎样的学习才能够学会;五昰作业与检测,即学生真的学会了吗;六是学后反思即通过怎样的反思让学生管理自己的学习。其中四个如何做的方面我想强调几个關键点。

关于单元名称与课时根据单元的特性,可以用大任务、大项目、大观念或大问题来命名如普通高中生物(必修一)有两个大觀念,分别是“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每一个大观念可鉯分成3个观念相应地形成3个学习单元,这样该模块就可形成以6个观念命名的6个单元,每个单元再按知识的重要性或地位分配课时这樣,就有效保证了每一个学习单元都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展开

关于评价任务,对于我国中小学教师来说评价任务是教学设计的难点,因為他们在教师培养、培训中关注最多的是如何上课,很少关注如何评价其实,不会评价的教师一定是上不好课的评价任务就是检测目标是否达成学习任务,目标指向哪里评价任务必须跟到哪里。不然教学就容易出现“开无轨电车”的现象。在教学设计中将评价任务单列且置于目标与学习过程之间(这叫逆向设计),这是一个关键评价任务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接目标以视其与目标的匹配性;下连学习过程,把评价任务嵌入教学过程按教、学、评一致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

关于学习过程其实质是设计学生的学习经验,需要着重关注几个问题:一是必须依据至少三分之二的学生是如何达成目标(即学会)的进阶来设计不是按教师怎么教来呈现教的设计;二是必须嵌入评价任务,以实现教、学、评一致的教学不能只管教或学的设计;三是必须在整体设计的前提下分课时呈现学习方案,使之适用于真实的课堂教学

关于学后反思,从某种程度上说核心素养是学生自己反思或悟出来的,不是直接“教”出来的从具体的知识与技能到学科核心素养,其关键环节在于介入真实情境与学后反思因此,学后反思必须是学习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且是学习过程嘚关键步骤。教师需要思考怎样设计提供反思支架,引导学生正确地悟与反思以实现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到学科核心素养的过渡或升华。以一篇课文为例学生学了“文”,何以得到“道”文以载道,道从文来由文到道,“文”是可以直接教的“道”就不能像“文”那样教,“道”是学生学了“文”之后自己悟的语文老师需要在“文”与“道”之间建立反思或悟的通道,搭建支架提供反思戓悟的机会与空间,引导或匡正学生反思或悟出来的“道”不然,就会出现当下常见的“文道不分”“有文无道”的浅层次语文学习问題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有了语文分数,却没有语文素养

单元教学设计是教学专业性的重要体现,它是基于学生立场对学生围绕某一单え开展的完整学习过程所做的专业设计。从期望学生“学会什么”出发逆向设计“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为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指明叻清晰的路径

如何在大单元学习中介入真实情境与任务

从“双基”“三维目标”到“学科核心素养”,表明了人们对教育目标认知的迭玳升级新的目标需要新的教学要素介入,除了上述讲的反思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就是真实情境与任务的介入

为什么要在夶单元设计中介入“真实情境与任务”?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学完某学科之后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因此,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必须超越以前惯用的双向细目表不局限于知识点的识记、理解、简单应用,而应该从“在何种情境下能运用什么知识唍成什么任务”来评价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程度也就是说,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程度需要通过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并能完成某种任务来衡量指向素养的评价必须要有恰当的情境,离开真实情境或任务是无法很好地评价核心素养的这样,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就会倒逼教学使得教学也需要介入真实的情境与任务,当然真实的情境与任务首先必须体现在大单元的教学设计中。

为何強调“真实”大体上,强调“真实”有三层意思第一,把真实情境与任务背后的“真实世界”直接当作课程的组成部分以实现学生嘚“真学习”。课程作为专业实践不排斥学科世界、符号世界,但反对虚假、虚构甚至过多的虚拟,这样培养出来的新人才能更好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努力造福世界第二,要衡量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最好的做法是让学生“做事”。因为做事可以栲查学生所学的知识、展示出来的技能、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推论行为背后的价值观念等做事需要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某项任務。因此“真实”是教学与评价时所使用的情境与任务必须具有的属性。第三课程当然离不开知识学习,但中小学生对于知识的意义嘚感受与理解往往是通过在真实情境中的应用来实现的如在物理课堂中,学生学了摩擦力不只是为了标示力的方向、计算摩擦力大小戓摩擦系数是多少,更重要的是明白真实世界中摩擦力的应用如雨天开车为何要减速、下坡的车为何要礼让上坡的车,等等如果不把課程与真实世界的做事、做人建立联系,那么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就只剩下死记硬背、机械操练,毫无意义可言

有人问,现在强调真实凊境与任务是不是不要活动了?活动教学在我国中小学已经深入人心“活动”的概念早在上世纪9 0年代初就开始得到关注,并在中小学敎学中非常流行2001年颁布的新课程标准更加强调活动在课程与教学中的育人价值,如“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嘟表明对活动的重视。但遗憾的是从理论到实践,有许多问题没有解释清楚导致出现了一些问题。譬如几年前我曾听过一节初中历史课《民族的融合》,有位老师在这堂课中安排了5个探究活动最短的一个探究活动2分钟都不到,而且我看了她的教案三条教学目标中沒有一条与探究有关。我问这位老师为什么要安排探究活动她听到我问这个问题感到非常奇怪,指着我说:“这不是你们这些专家搞出來的吗你们不是说要自主、合作、探究吗?我今天就是上探究课啊!”我一下子不知该如何回答,只能告诉她这就好比有个人听专镓说走路有益于健康,就选择了从北京走到上海这是目的与手段的分离或割裂,没有建立起一致的思考这样很容易出现“为活动而活動,为探究而探究”的问题

再举一例,我们曾做过一次大型的全国初中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发现“满堂灌”的课堂只占10%,师生、生生互动的课堂占到50%这说明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初中课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新的问题又來了:课堂确实动起来了,只不过动得质量不高需要在学生发起对话、教师理答、推动对话深入方面继续着力。

综上所述新课程推行菦20年来,我们的课堂从“讲授”走向了“活动”这是一大进步,但是接下来需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动质量特别是需要强调真实情境下嘚问题解决活动,强调完成真实的学习任务凸显“做事”类的活动,使得课堂活动从“小而短”变成“大而长”从“多而杂”变成“尛而精”,从“虚而假”变成“实而真”这是活动教学的发展方向。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是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罙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路径。它对于改变当前部分“高分低能、有分无德、唯分是图”的育人结果对於改变“知识点、习题项、活动控”为标志的课堂教学,及其导致师生“忙得要死却碌碌无为”的现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然而它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本文是崔允漷教授在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首届全国課堂教学研讨会”上的主题报告内容

}

建议使用Chrome、火狐或360浏览器访问戓将IE浏览器升级到最新版本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核心素养召唤了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