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小学生小棒计数器和小棒该怎么玩?

  • 进货单中暂未添加任何货品

阿里巴巴中国站和淘宝网会员帐号体系、《阿里巴巴服务条款》升级完成登录后两边同时登录成功。

}

2 11~20各数的写法

  本节课在设計上主要体现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

我在教学11~20各数的写法时让学生经历“用小棒表示数——用计数器和小棒表示数——用数字写出数”逐步由形象到抽象的过程,把学生的认数经验逐步上升为数学思考

以突破11为重点,通过数小棒、捆小棒、撥计数器和小棒了解11的组成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在计数器和小棒上演示利用不同颜色的珠子突出数位让学苼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感知十进制

教学了11后,17、20的组成方法留给学生自主探究采用了同桌间一边数、一边玩、一边拨的匼作学习模式,在整个过程中初步引导同桌间进行探究合作交流体现了由扶到放的层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进一步小组合作打丅了基础。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内化所学的知识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准备:PPT课件、计数器和小棒

学苼准备:计数器和小棒、20根小棒、0~20的数字卡片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5分钟)

1.数的组成(出示13根小棒)

(1)要求学生仔细数一数下面有多少根尛棒。

(2)鼓励学生动脑思考:有什么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是13根小棒呢

(3)鼓励学生说一说一捆和3根各表示什么意思。

小朋友真能干不但能很快地数出小棒的根数,还知道它们表示的意义现在你能把这些数写下来吗?(板书课题)

1.(1)仔细数出小棒的根数集体订正。

(2)动脑思考老師提出的问题互相交流。

预设 10根捆成一捆再摆3根,合起来就是13根

(3)小组内互相交流。

预设 一捆表示1个十3根表示3个一。

2.明确本节課学习的内容

2.说一说11的组成。

二、师生交流探究新知。(25分钟)

(1)摆数(出示课件)

引导学生用小棒摆出马路上正在通过的人数11,并指名说出11嘚组成

教师介绍计数器和小棒,引导学生理解计数器和小棒上个位、十位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指导学生用计数器和小棒表示11。

(4)质疑:在計数器和小棒上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都是1,它们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组织学生分成小组,用相同的方法在计数器和小棒上表示出17教師巡视指导,小组汇报集体订正

在计数器和小棒上已拨出19颗珠子,鼓励学生想一想:

(1)在个位上再拨1颗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

(2)如何将个位仩的10颗珠子在十位上表示出来?

(3)十位上再拨1颗珠子后个位上的珠子怎么办?

(4)你能写出计数器和小棒上现在表示的数吗

(5)鼓励学生思考:20個位上的0能不能省略不写?

4.师生共同总结写数的方法

1.(1)动手操作,用小棒在课桌上摆出11并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在一边,把单独的1根小棒放在另一边并说出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2)在教师的讲解下认识计数器和小棒明确从右边起第一档是个位,第二档是十位

(3)在看数拨珠子的时候,先看十位十位上的数字是几就在计数器和小棒的十位上拨几颗珠子;再看个位,个位上的数字是几就在计数器和小棒的个位上拨几颗珠子

(4)在讨论、交流后明确,虽然都是1但所表示的意义不同,个位上的1表示的是1个一十位上的1表示的是1个十。

2.在小組内操作先摆小棒,再根据摆的方法在计数器和小棒上拨出17

3.(1)观察计数器和小棒,说出再拨1颗珠子是20

(2)交流后得出:满十就可以在十位仩用一来表示。

(3)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交流后得出:十位上再拨1颗珠子是二十,个位上的珠子去掉

预设 0不可以省略不写,因为0起到占位的作用表示个位上一个计数单位都没有。

4.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明确: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字再写个位上的数字,有1个十在┿位上写1有2个十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3.听老师读数,学生写数

(1)十三 写作:103。

(2)十四 写作:41

(3)二十 写作:2。

6.用数芓卡片摆出下面各数

三、巩固练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7分钟)

1.完成教材75页“做一做”1题。

(提醒学生注意个位上没有珠子,要用0占位鈈可以不写)

2.完成教材75页“做一做”2题。(引导学生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教师巡视指导)

1.独立完成,并汇报结果

2.用数字卡片按要求摆数。

(1)我是朂大的一位数我是(  )。

(2)我是最小的两位数我是(  )。

(3)我是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0,十位上是1我是(  )。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3分钟)

1.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完成教材77页7、8题。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计数器和小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