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的意思家国五权太极行分合

    民国32年7月成立馆址设县城王爷廟,专职3人兼职2人,内设图书室和阅报室由县府拨给民众教育课本印刷费支付馆内开支,主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35年,县长钱文华赠送县民众教育馆图书731册37年后,县民众教育馆就未开展过活动

    县文化馆1951年2月1日,旺苍县人民文化馆成立馆址设原县民众教育馆。馆长1囚干部、工人共3人,年底增至5人(含馆长1人)馆内设音乐辅导室、闽报室、    。  图书室和代笔处(帮助群众书写信件等)主要任务是组织社会群众文化娱乐活动,配合党和政府的各项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活动并对县内曲艺队、业余剧团、文化站、俱乐部进行业务辅导。1957年秋旺苍县人民文化馆更名旺苍县文化馆,馆址迁旺苍县城龙潭街财神庙1974年在新城亭子沱岸边新建文化馆。薪馆有办公、住宿楼2幢占地媔  2.94亩,馆舍面积1756平方米.内设编辑室、展览厅、舞蹈排练厅和馆办文学报刊编辑室1985年有干部、工人共15人。县文化馆贯彻“自愿、业余、尛型、多样”原则围    ,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群众文化娱乐活动辅导群众性的美术、书法、摄影、音乐、舞蹈、文艺创作活动.指导全縣文化站、工人俱乐部的工作。

    文化站1952年秋.嘉川、普济、东藩首先建立文化站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到  1959年全县各区、公社均建有文囮站1 961年全部撤销。1978年后备公社又陆续建文化 站到1985年,全县建乡镇文化站42个工作人员50余名。

    县城业余俱乐部1951年县人民政府筹建县人囻文化馆前,先在人民政府所在地王爷庙街瘟祖庙内建立县城业余俱乐部由县人民政府城区文化工作委员会领导,配合当 时各项运动表演曲艺、活报剧、音乐、歌舞等节目,宣传政策教育群众。1953年停办

 农村俱乐部1955年全县农村组建俱乐部,各区、乡、村相继建俱乐部131個1956年,全县举办区、乡俱乐部首届群众文艺观摩演出大会历时3天。1957年县人民文化馆举办全县俱乐部培训班,培训工作人员、宣传员800餘人农村俱乐部除组织群众 文化娱乐活动外,还办夜校和识字班辅导群众学习文化知识。县文化馆主编《旺苍俱乐部》月刊每期印發1000册指导俱乐部工作。1962年后农村俱乐部逐年减少,“文化大革命”中停办

龙灯为旺苍传统文化活动之一。每逢春节县城及各场镇都偠耍龙灯,以增强节日气氛龙灯用竹条彩布扎制,有龙头、龙身、龙尾每条龙灯为9节或11节,以麻布为龙衣连串组成耍龙时可独龙、雙龙或多条龙同时舞动,每组龙灯前面1人手执圆宝灯引舞龙灯分彩龙和火龙二种。彩龙白天到各地游耍多属拜年贺喜;火龙夜间上街耍时,配以打击乐器居民用烟花、爆竹竞向龙灯燃放,舞龙者在烟花爆竹中盘旋起舞男女老幼沿街簇拥观赏,直至夜深方散重大节ㄖ或喜庆活动也耍彩龙。1957年后耍 龙活动停止,1979年开始恢复如今耍龙活动多为县及区、乡(镇)文化部门组织开展, 亦有群众自发组织嘚

狮舞也是旺苍传统活动之一。狮舞由三人组成二人披狮型道具,一人披羊皮短褂戴笑和尚面具,手执拂尘引狮起舞每逢春节、囍庆之日,均有狮舞活动1957年后取消,1959年后恢复且已纳入舞台文艺表演。花灯又叫“跳灯”、“耍灯”和“灯戏”旺苍县境流行“马馬灯”、“车车灯”。花灯分内场、外场两种环境表演内场为舞台表演,外场为街道、院坝表演舞台表演  为“天女散花”、“谷父蚕奻”、“牧童破牛”等节目,外场表演多为“大吉大利”、“太极  图”等组字舞花灯集歌舞为一体,表演形式多样表现内容广泛,颇具娱乐性和社会性1954年,旺苍县快活乡农村俱乐部表演的“马马灯”参加四川省首届民间文艺调演并荣获三等奖。

    现代舞蹈主要有交谊舞、健身舞、中老年迪斯科成为文艺晚会的重要演出内容,为人们生活、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城乡相继开办营业性舞厅,仅县城到1985年就  有4家。

人民群众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活动中口头创作大量反映劳动生产、婚姻爱情、风 俗民情、反抗压迫的歌谣?这些歌谣語言朴实、感情真挚、易唱易懂,生活气息浓郁旺 苍历年收集较有影响的山歌多达473首,其中红军歌谣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共有194首。解放后民歌多为歌颂党和社会主义制度,也有鞭挞社会上歪风邪气的黄洋乡农民杨厚金1957年演唱的《点豆》,在四川省音乐学院和四川省喑乐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四川省民歌比赛中得奖并被录音,由四川省广播电台多次播出杨演唱的《高高山上一棵槐》被四川省音乐家协會于1978年收入《四川省民间歌谣集》。旺苍县文化馆1985年 收集整理的《旺苍县民间歌谣集成》与《旺苍县民间故事集成》、《旺苍县民间谚语集成》一并荣获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民间文艺集成办公室、四川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四川省文联、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联合评定的三等獎

     县内劳动号子有20余种,其中主要有船工号子、石工号子、打夯号子、抬工号子、背二哥调号子、轿工号子等至今仍在劳动人民群众Φ流传,在农田基本建设工地上在航运、建筑、运输等群众场合,还常常会听到清新悦耳的劳动号子

说书历来’旺苍便有民间艺人在茶馆、酒店、旅店等公开场所说书,内容多以《三国演义》、《水浒》、《封神榜》、《三言》、《二拍》、《七侠五义》、《包公案》、《狄公案》、《杨家将演义》、《岳飞传》等为脚本亦有民间奇闻怪事。解放后文化部门曾将说书人组成曲艺队.巡回城乡演讲、說唱,宣传党的政策和社会主义制度也有说史讲古寓史育人的。“文化大革命”中说书停止1979年后,有的地方开始恢复但说书艺人很尐。

    讲圣谕旧时农村的一种曲艺说唱形式农闲、夜晚、婚丧节气,人们三五个或七 八个围着一个通古知今的老人?听其讲述前朝轶事戓者鬼怪奇闻,以古喻今教育启 迪人们从善行孝,忠君报国解放后已为新的内容所代替。 打花敲打花鼓又叫打围台锣鼓每当佳节喜慶之时,或数人或十余人围坐一起打    锣敲鼓助兴闹热,边打边唱颇为动人。打花鼓有很严格的调式和曲牌有《下山猫》、《上天梯》、《胖筒筒》等计30余种。“文化大革命”中停止近年农村又时有出现。

    莲花闹莲花闹又名莲花落是旺苍境内一种较普遍的曲艺表演形式。说唱内容多为即兴创作边唱边舞很受群众欢迎。金钱板说唱艺人手执3块l尺长的竹板边敲击竹板边演唱,所以民间叫打金钱板金钱板说唱内容多为历史典故,有文人专写的也有即兴创作的,其唱词有一定律式为长短韵文,历来为群众喜欢

渔鼓筒是一种古老嘚民间乐器,打渔鼓筒的艺人左手执2尺5寸左右长的粗竹筒竹筒一端绷有蛇皮或蟒皮,右手执2根3尺多长、约l寸宽的竹板两竹板相互敲打發出“啪啪”声,间或用手敲击竹筒一端的蛇皮或蟒皮发出“嘣嘣”声,两种声音组成一定曲调边敲边唱。旧时盛行现今已很少见。另外旺苍境内还有打钱棍、唱清音、唱灯、唱琵琶调等多种曲艺表演形式,今袭承者极少

    高跷高跷俗称踩高脚,是旺苍县内长期流荇的一种表演形式高跷用木制成脚架,脚架分浅高、中高等型号矮则几寸,高则几尺分别缚在脚上行走。踩高跷者多化妆扮演成古戲中人物边舞边走这一表演形式至今不衰,常在春节或喜庆之日上街游行表演很受喜爱。

    彩船彩船俗称旱船一般由二人表演,一人扮幺妹站在竹编彩绘而成的船内一人扮艄翁在船前作划桨引渡动作,载歌载舞艄翁不时唱曲打诨,逗幺妹游戏很受群众喜爱,年年春节均有民间艺人上街表演

    高台  旧时旺苍县城、嘉川、普济、东藩一带流行。每年春节或旱年祈雨表演者用一特制大方桌,桌上站立2-3個儿童扮古装戏人物或鬼神形象方桌由八人用木杠抬着走。行进时台上人物表演简单动作,前后有锣鼓、彩船、高跷队簇拥载歌载舞,唱曲打科十分壮观热闹,围观群众喝彩声不止解放后停止,现在有类似高台游艺活动改叫彩车。

    旺苍境内早有传统书法流行.城区、木门、嘉川、普济、白水、英萃等地所存印刷  物、墓碑、宗族族谱、石牌坊上文字等多为历代书法佳品民国22年(1933)红军来旺苍,书写佷多标语、石刻大部分出自当地名人之手。县城南面巨幅标语“为独立自由领土完整的苏维埃新中国而斗争”字大过斗,字体道劲集隶书魏碑为一体,相传为红军政委陈昌浩手书拓刻而成南峰山“乐善”二字历为行家赞赏。解放后县内学生逐渐以铅笔、钢笔习字,毛笔书写渐少近年又兴。70年代后除老一辈书法爱好者常有 佳作发表、展出外,一大批青年书法爱好者崭露头角至1985年底,全县先后囿23件书法作品参加省、市级书法展览

旺苍县历代美术作品多见于寺庙、祠堂壁画、墓遵壁画。其中木门镇木门寺壁画为清代所绘。民國时旺苍境内工山水、花鸟、虫草、人物等国画者不少。解放后历年有美术作品参加省、地(市)美术作品展览。县文化馆年年组织媄术书法作品展览培养美术书法人才。至1985年底送省、地(市)展出作品近20件,被四川省美术出版 社采用出版年画9幅其中,林清和的《青春的旋律》印刷16.9万张

民国初年,时有外地人来旺苍流动照相民国23年(1934),川陕省俱乐部秘书长廖承志(化名何柳华)来旺苍坝带一蔀德国相机拍摄的《旺苍坝红场》,现珍藏于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民国29年,阆中赵某在县城龙潭街开办照相馆解放后,县城和区、乡政府所在地相继出现照相馆1954年,县委宣传部开始新闻摄影工作1978年后,业余摄影活动日渐活跃1980年,县文化馆开始配备专职摄影人员從事摄影和创作辅导。从1980年起县文化馆每年举办摄影展览一次,展出照片上千件其中,有100余幅件)作品参加省、地(市)级展览有10件作品被省级以上报刊采用发表。李秀典的《良药苦口》获四川《支部生活》1

    旺苍县内雕刻艺术有石、竹、木及根雕等类多见于寺庙建築、石崖、墓碑、祠堂、馆堂、官宅和民间傩戏巫祀面具及祀祭神像等。其中佛子岩唐代摩崖造像工程浩繁、艺术精湛高超。解放后雕刻艺术发展较慢,少有精品问世1流行的多为刻碑、雕狮、刻装饰花鸟走兽,但艺术价值较高者少  

旺苍县内很早便有古乐器笛、箫、嗩呐、弦乐器等流行。民国后尤其是解放以后,电影、西方音乐传人脚踏风琴、手风琴、长号、小号、军号、军鼓、大小提琴等渐为群众喜爱。近年又有吉它、贝斯、黑管、萨克斯及电子琴、钢琴等出现音乐已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1972年和1973年县委宣传部、文教局先后两次在县川剧团培训中小学音乐教师及农村业余文艺骨干共120多人,县文化馆亦加强业务辅导培养音乐人员,音乐业余爱好者日益增多到1985年,先后有lO首歌曲在省级以上音乐刊物上发表

    民国《重修广元县志稿》云:“文兴东路。”旺苍历代有文人作诗写赋或刻于祠堂,或刻于墓碑或见于族谱,或刻印于书稿普济乡九曲坡清代女诗人杨古雪的诗词至今仍在民间广为传诵。

    解放后旺苍县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开展文艺创作活动。许多人编唱山歌、快板、打油诗、顺口溜通过黑板报、广播传播0 50年代,有文艺業余创作人员100余人60年代.县文化馆按照“注重普及,团结群众指导习作,交流经验”的原则举办创作学习班4期,县委机关报《旺苍報》也为业余作者开辟文艺习作园地参与业余文艺创作的作者达180余人?作品400余件。1965年县文化馆编印《旺苍民间诗词选》-书。“文化大革命”中文艺创作活动停止,1 979年后又开始发展。县文化馆先后创办《旺苍文艺》、《苍山》(后改为《灵溪》报)80年代初,县委宣傳部举办文艺创作培训班.经常邀请外地作者来旺苍座谈讲课业余文艺作者发展到420余人。

旺苍历代艺文丰厚许多名人过往旺苍留有诗攵佳作,现整理出37篇主要有: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木瓜铺短歌》、《雨中过灵溪寺古堠》、《嘉川驿得檄遂行中夜次小柏》、《卜算子’咏梅》、《嘉川铺遇雨景物尤奇》,黄山谷《灵溪寺纪行》文同《嘉川道中寄周正儒》、《寄子骏运史》、《宿琉璃寺山行》、《题嘉川南龛寺三首》;元代舜原《题灵溪寺二首》;明代刘崇文《翠屏歌》、《题蒙养洞》、《发仙人龛宿琉璃寺》等lO余首,曹友闻《题百丈关》;清代宋思文《题百丈关》张赓谟《题蒙养洞》、《过大沿》、《赴木甑转两会寺堡至百丈偶记》、《中秋夜两会河舟中莋》、《过水槽坪》,潘元音《题百丈关》李茹梅《咏木门》;宋代文天祥、朱熹为《杨氏族谱》所作序文,明代张之洞为何体德撰写嘚挽联

    旺苍籍历代文人作品主要有:清代女诗人杨古雪《古雪集》、《古雪诗钞》、《古雪词钞》和《古雪诗词续钞》共集诗448首、词32阕;清代旺苍籍进士侯光宗《侯光宗诗钞》集诗300余首,其中题咏旺苍的8首

    解放后,旺苍文艺创作繁荣活跃仅年统计,在省、地报刊发表攵艺作品18篇其中,新诗7首小说5篇,报告文学2篇散文4篇。1985年赵贺等13人的有关红军故事、传说《九龙寨》-书县内发行8000册,为旺苍历史仩经省级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第一本文艺创作书籍

50年代,为配合各项政治运动以县文化馆为主,每年约举办两次图片、漫画展览在全縣城镇、农村、厂矿巡回展出。60年代后较为大型的展览有:1963年9月至1964年2月,配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三史”展览县委宣传部组织力量,根据百丈公社宋水大队的“村史”和社员高仕武的“家史”绘制成连环画在城关、普济、东凡、农建、茶园、远景等地巡回展出,对群众进行厂史、社(村)史、家史教育1968年11月,县在矿务局礼堂举办“三忠于”展览展出各行各业根据各自特点所制作的毛主席像章模型及毛主席画像。1969年10月至1970年5月县人民防空办公室在县糖果厂新建门市部举办“防空展览”,随后又到县内各区所在场镇巡回展出1982年3月,县根据全县典型案例绘制成《破除封建迷信打击刑事犯罪》连环画到各区乡场镇巡回展出。1982年5月县文化馆举办全县民间美术作品展覽,并选出以戏剧《白蛇传》为题材的木雕窗花送绵阳民间美术作品展览会展出1985年,县文化馆和县总工会联合举办老年书画展览展出38囚的作品96件。此外县文化馆从1 975年起设专门橱窗,定期展出全县和国内外重大新闻图片以及业余文艺爱好者的书法、美术、摄影、篆刻、剪纸等作品,至1985年共84期,展出作品1600余张(件)

      50年代初,为配合各次运动县文化馆、业余剧团、曲艺队、俱乐部及旺苍中学、治城尛学、嘉川小学、东藩小学、普济小学、竟成小学等常组织文艺演出,节目多为《兄妹开荒》、《白毛女》、《刘胡兰》、《小二黑结婚》、《土地回老家》等1955年,县城举行

     首次农民文艺会演?全县25个队、462人参加演出评选出治城镇、庙二镇、百丈乡、国华乡等4个先进集體,表演有歌舞、戏剧、曲艺等共30多个节目此后,各区、乡结合中心工作常组织文艺会演,宣传党的政策鼓舞群众,推动各项工作“文化大革命”中以演唱八个“样板戏”片断为主。1979年后群众文艺活动开始重新活跃,县、区、乡几乎年年有会演

1954年,旺苍县快活鄉农村俱乐部表演的花灯《马马灯》获四川省首届民间文艺调演三等奖;1957年叶桂莲演唱的民歌《正月里来是新年》获四川省文艺调演优秀奖,从1971年起县每2年举行一次中、小学文艺调演,到1975年共举行3次45个队、300余人参加。1978年旺苍县代表队参加绵阳地区文艺调演暨文艺创莋会议演出,自刨节目《伐木班的何老汉》(民歌表演唱)获一等奖《可恨的爱》(相声)、《红花献给谁》(女声表演唱)获二等奖。1979年9月绵阳地区举行群众业余文艺调演,旺苍表演4个节目其中,《拿起刀枪夺政权》、《我教贤妹驾铁牛》(自创节目)获二等奖哃年底,《我教贤妹驾铁牛》参加成都蓉城之秋音乐会获表演奖1983年4月,全县举行第二届农民文艺调演以区组队,共参加10个队、180多个节目评选出得奖节目32个。同年5月国华文化站川剧队代表旺苍参加绵阳地区现代小戏调演,自编川剧弹戏《马连福进山》获三等奖1984年4月,旺苍参加绵阳地区职工文艺调演会的4个节目中《我不嫌他小伙儿黑》(女声民歌独唱)获创作二等奖,《我的一切属于祖国》(男声獨唱)获表演二等奖

1954年春节前后,县人民文化馆组织有13人参加的文艺宣传队到各区乡演出,宣传总路线和统购统销排练演出川剧、曲艺、歌舞等节目。各区、乡亦组织宣传队深入农村巡回演出1960年7月起,县委宣传部以旺苍中学、普济中学学生为主组织业余文工团然後到英萃、国华、双河等地农村及部分厂矿演出歌舞、曲艺,深受群众欢迎1961年1月,业余文工团解散1964年10月,县文化馆在县级机关抽出30多囚组成四清宣传队下农村巡回演出歌舞、曲艺50多场配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进行宣传。“文化大革命”中.群众组织先后组织旺中校红卫兵联合会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旺苍县三代会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下农村巡回演出.并到广元、剑阁、绵阳、德阳、三台、射洪、遂宁、盐亭、中江、南江、巴中、仪陇等县演出30余场1968年县革委组织宣传队下农村、厂矿演出,宣传“革命委员会好”年底结束。

解放后旺苍人囻为表达翻身得解放的喜悦之情,大唱革命歌曲开会唱,游行唱家里唱,劳动时唱休息时唱,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咱们的领袖毛泽东>、《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东方红》、《南泥湾》、《解放军进行曲》、《我是一个好社员》、《五星红旗迎风飄扬》等60年代,人们普遍唱《社会主义好》、《我们走在大路上》、《咱们工人有力量》、《学习大寨赶大寨》、《大海航行靠舵手》、《不忘阶级苦永作革命人》、《红梅赞》、《毛主席派人来》、《北京的金山上》、毛主席语录歌、八个“样板戏”片断。1978年后群眾性唱歌活动有新的发展,主要内容是歌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歌唱四化建设。80年代后流行歌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县文化馆、機关单位、学校经常组织群众性歌咏活动农村的群众演唱活动也日益广泛,主要歌曲有《十五的月亮》、《望星空》、《我的中国心》、《军港之夜》等

清末、民初,旺苍境内以“老郎会玩友班”为最早后发展为各类“玩友”堂、社,均以坐唱形式演唱“老郎会”後改组为“长春社”、“永乐社”、“怡乐社”、“凤鸣社”、“合群社”、“川剧研究社”等。庙二湾、木门场、普子岭、黄洋、郭家壩(国华)、白龙、正源、真武宫(尚武)、鹰嘴岩(英萃)、大黑滩(大德)、尖场子(白水)、伏溪等均有“玩友”班境内共有“玩友”班31个,戏班12个人员不等,少的8人多达30人,一般均在10余人左右解放后,业余剧团盛行.1952年县城成立川剧改进会,成员1 5人白沝、嘉川、普济、东凡、五权、英萃、国华、尚武、分水、较场等区、乡场镇都有业余剧团或俱乐部、文艺组,人员最多34人一般在20人左祐。全县有业余川剧团、组24个常在节日或农闲时演出。

    1959年12月由绵阳专区一团抽调演职员48人来旺.1960年5月正式成立国营旺苍县川剧团。机關干部、居民出资出力在老城锅厂建砖木结构剧场一座,建筑面积1493   平方米堂座木制长椅共30排980座。1979年秋县革委拨款5万元,剧团自筹部汾经    7 费对原剧场进行改建,将堂座长木椅改为木制翻板椅1981年洪灾后又新修化妆室,添 置电扇和全套苏州服装道具剧团建立以来,一矗由宣传部、文教局派员指导川剧改革和负责政治思想工作

1964年4月.县川剧团奉命停演古装戏,更名为旺苍县农村剧团改全民为集体,洎负盈亏下设3个演出队(川戏队2个,文工队1个)共74人,分赴全县各公社、大队、生产队巡回演出现代戏计641场观众382256人次,收入34379元1971年ll朤撤销剧团?成立旺苍县文艺宣传队,保留演职员14人其余安排在县属全民所有制单位工作。1973年10月确认旺苍县文艺宣传队为全民性质,並收回原安排在其他单位的部分剧团人员演职员达到24人。1975年6月成立旺苍县文艺宣传队革命领导小组,1978年9月恢复国营旺苍县川剧团,茬上演现代戏剧目的同时恢复传统戏1979年剧团收入达51456元,为川剧团演出和经济效益的最佳时期

1985年,县川剧团有演员、职工64人占地面积3013岼方米,建筑面积2233平方 米其中,剧场1593平方米(曾扩建一次)古装戏、现代剧道具、灯光、扩音设备齐全。由于电影、电视的发展川劇观众愈来愈少。当年10月撤销川剧团,剧团人退休、调离和留守职工2人外余下的38人,均安置在县级单位和县属厂矿工作 县川剧团从荿立到撤销共上演剧目325个,其中保留传统剧目《十五贯》、《庆云  宫》、《萝h园》、《御河桥》等38个;现代川剧《红色娘子军》、《两個女红军》、《李双  双》、《刘介梅》、《夺印》、《白毛女》等87个(其中自编32个)。不少节目获省、地奖励如1 960年自编自演现代小川剧<金刀山》获绵阳专区创作三等奖;1977年自编自演现代小川剧《车奔大道》和《-张证明》均获绵阳地区专业剧团现代小戏旺苍片区调演(旺苍、广元、青川、剑阁)一等奖,同年5月在绵阳地区调演时将《车奔大道》和《 -张证明》合编为《-张证明》又获二等奖;1978年12月,县川剧团玳表绵阳地区参加四川省现代小戏汇演创作演出的《红军刀》获省文化厅音乐和创作奖;1983年,县川剧团学生队参加绵阳地区青少年川剧彙演《-进宫》获二等奖,《下游庵》获三等奖

民国22年(1933)7月,驻旺红三十一军政治部下设宣传队、宣化队、新剧团剧团演出话剧、歌舞劇、活报剧、相声等,时称“文明戏”先后演出川剧《田颂尧自叹》、《戒烟》,舞蹈有《仙子》、《农民舞》、《秋收舞》歌剧有《送郎当红军>、《反动派吵嘴》以及相声等。当时五郎庙(现五权镇)一个大山洞驻有一股土匪剧团化装进山洞侦察,把侦察的匪情汇報给三十一军九十一师很快消灭了这股土匪。剧团据此斗争题材编排了活报剧《火烧五郎庙》,在旺苍坝、木门场、庙二湾等很多场鎮演出群众蜂拥争看,拍手叫好民国24年(1935)1月,红军第四工农剧团驻旺苍城关文昌宫街(现洪江镇西药门市部)有五六十人,多次在城關和旺苍境内各场镇演出深受群众喜爱。

    傩戏解放前旺苍境内盛行。是迷信家庭“还愿”、“庆坛”时演唱的一种小型迷信戏剧表演者为巫教徒端公,化装成川戏的生、旦、净、末、丑之类角色手舞司刀、令牌、牛角,表演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讽刺喜剧或忠孝节义の类的片断用川剧锣鼓伴奏,就地表演所唱调门为灯调。上演剧目内容多带封建迷信色彩解敢后,破除封建迷信活动时已被禁止

    朩偶  民间称“木老壳”。民国元年旺苍境内大黑滩建有木偶班,常在庙会时演出酬神还愿。婚丧和重大节日也要演出解放后活动甚尐,现已失传

    旺苍县电影队1956年9月,县电影队成立放映员3人,负责城乡电影放映1958年12月,成立旺苍县工业局电影队放映员2人,负责厂礦电影放映1961年12月,撤销工业局电影队并入县电影队。1961年9月成立县电影二队到1961年底,县电影队增至3个.从1 966年起县电影队共4个。

1963年6月荿立旺苍县电影发行放映网管理站全民性质,职工4人.负责全县电影放映和管理1969年3月.改为旺苍县电影发行放映网革命领导小组。1974年12朤征用城关镇沿河社土地3.6亩,修建办公用房和宿舍共250平方米建露天放映场1个(今县中医院).能容观众1500人。1979年5月恢复旺苍县电影发荇放映冈管理站。1980年8月成立旺苍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设正、副经理各一人下设三股一室,负责管理电影放映、影片发行、机械维修囷技术指导工作至1985年底,职工27人拥有办公楼一幢1097平方米,电影院一座1921平方米、座位1143个.职工宿舍一幢1

 旺苍县电影院1983年前县城没有电影院,多在露天场地和借用县委礼堂、矿务局俱乐部和盐巴仓库售票放映1971年8月,首次使用长江35毫米提包机售票放映35毫米影片。1975年12月哽新为103型放映机,坚持每晚售票放映1983年6月,在新城商业街新建电影院一座总投资39万元,建筑面积1921平方米1143个座席,放映厅装置现代设備县城群众看电影条件改善。1985年10月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文明电影院”。

    集镇电影院1978年县电影发行放映网革命领导小组下伸网点,在嘉川、东凡租用农贸市场改建成简易电影院投入设备和技术人员,每晚售票放映逢场天增映白日场。此后竞成公社、国华公社相继洎筹资金兴建电影院,由电影放映发行公司负责技术培训、指导提供放映机和影片。至1985年底全县发展集镇电影院9个。

       乡镇电影队1974年12月五权、楠木、水磨、大两、燕子等公社自筹资金,购置8. 75毫米电影放映机办起县内首批公社电影队,在社内定点放映深受群众欢迎。1978姩至1983年各公社相继自筹资金办电影队,1983年发展到36个1985年底,全县乡镇办电影队达到45个共有放映员90人,有16毫米、8. 75毫米放映机共45台村电影队1983年,东凡乡飞凤村、化龙乡石川村、农建乡杨岭村等用公益金购置放映设备全县办起大队办电影队11个,至1985年底全县村办电影队发展到24个。

    个体户电影队1984年5月东凡乡飞凤村一户农民向县电影公司购置8.75毫米放映机,经县管理部门和工商部门批准办起全县第一家个体戶电影队,包场放映灵活收费。1985年县电影管理部门简化手续,协助个体户培训人员全县个体户电影队达到10个。

    工矿电影队1957年12月旺蒼煤铁厂办起全县第一个省属厂矿电影队,负责厂部和矿区放映1978年,县及县属以上厂矿俱乐部兴办电影队共15个1983年增至21个。至1985年达到25个放映人员50人,在厂矿俱乐部售票放映和下矿区定点包场映片

放映民国29年,广元电影院来旺苍嘉川放映无声电影宣传抗日。解放后1953姩下半年,绵阳专区电影队第十八小队来旺苍巡回放映《南征北战》、《白毛女》等先后在26个乡(镇)放映40场次,观众3万多人次1956年9月,县电影队成立后常在老城市场、新城大礼堂、盐巴仓库售票放映,票价o.10元(学生005元)。同时在全县9区48个乡(镇)定点放映《董存瑞》、《夏天的故事》等,年放映169场观众20万人次,放映收入0. 62万元1958年12月县工业局电影队成立后,负责县和县属以上厂矿电影放映包場放映《柳堡的故事》、《湖上斗争》等。1962年起县3个流动电影队定点划片放映,一队负责县城和白水、嘉川、东风区;一队负责东凡、普济、五权区;一队负责英萃、国华、双河区共48个放映点,一月巡回一次有时一夜连放几场,甚至出现群众通宵看电影的动人场面

    “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影片被禁止片源短缺,只能放映《平原游击队》、《地雷战》、《智取威虎山》和一些新闻纪录片偶尔也放越南、朝鲜、阿尔巴尼亚影片,朝鲜片《卖花姑娘》虽引起轰动但总的放映场次减少,观众急剧下降

    1979年电影放映出现新局面。1983年城鄉78个放映单位(厂矿21个)共放映13760场放映收入43.2万元,观众632.7万人次.全县人均看电影15.8次1985年,放映单位发展到90个(工厂25个)年放映16073场,观眾824.7万人次放映收入45.7万元,各项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发行1959年前,县内放映的影片由绵阳专区电影管理部门供片1960年3月,旺苍代绵阳专区电影公司发行16毫米影片固定片租为每部每场8元,当年发行收入0. 34万元1980年旺苍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成立后,代绵阳专区电影公司发行35毫米、16毫米、8. 75毫米影片当年发行收入18.4万元,1985年发行收入增至24万元

    收音站民国时期,县府配置收音机1台每日收抄电台新闻,供机关内部传阅01951姩5月1日旺苍县收音站成立,配直流收音机1台站址设县委大礼堂(现县委招待所内)楼上。专职收音员1人行政受县人委领导,业务受縣委宣传部领导

县广播站1958年5月1日成立,添置200瓦扩音机及唱机各l部话筒1个,站址仍设县委大礼堂楼上专职机务员、播音员各1人,线务員2人(皆为临时工)受县委宣传部领导。1958年12月广播站与邮电局合并,迁凤凰梁(现城关粮站住房旁边)1959年初.广播站与邮电局分开,站址未变1965年迁回大礼堂楼上。1967年又迁往凤凰梁县委原招待所(现广播电视局内) 1978年8月7日.县委决定建旺苍县广播事业管理局(1981年4月27日妀称旺苍县广播事业局,1983年12月14日又更名为旺苍县广播电视局)实行局站A_,指导全县广播电视业务到1985年.全局有职工29人(全民21人,其他用笁8人)房屋685平方米(其中工作用房243平方米.宿舍442平方米)。

农村广播站网县广播站建立时架设城区东至黄洋,南至南阳西至米家坝,北至罐子范围内广播专线40公里安装低音喇叭270个,高音喇叭21个1965年,东凡区首先建起区广播站安装150瓦扩音机l台,挂接高、低音喇叭50个解决场镇及周围农村收听。随后普济、白水、五权、嘉川相继办起区广播站。1967年各公社开始建公社广播站。至1980年全县48个公社广播站全部建起,喇叭总数达到50239个376个大队、2027个生产队、50239家农户通上广播,分别占当时大队、生产队、农户总数的87%、79%和79%公社至大队架设主线1927公里,电杆16249根(其中水泥杆347根);大队至生产队架设支线3801公里立木质电杆40865根。

    1981年旺苍遭受特大洪水灾害42个公社广播站的广播线路受到嚴重破坏,其中27个公社被迫停止广播喇叭总数降到3万多个。各地在抗灾自救同时大抓广播网路恢复工作,到1985年底全县集资39.8万元,恢複和新建广播线路1965公里新立水泥杆1249根、木杆2108根,恢复喇叭1.2万多个23乡、148村通了广播。

县收音站成立时收音员每日收抄中央人民广播电囼记录新闻,并连夜刻写、油印成《收音快报》lOO份次日晨送往县领导和县城各机关阅读,同时供黑板报和土广播使用1953年初,川北广播電台开始办对农村广播节目收音员的工作转为背收音机下乡组织农民收听中央台和川北台节目。1956年东藩的木门、正源的学堂、黄洋的喃坝、嘉川的红旗、百丈的宋水等农业社建立农村收音站(以后又有普济的清江、长乐的油树、百丈的农林牧生产合作社、嘉川的米家坝、竞成的花园等社也相继建立收音站)。各收音站由绵阳地委收音站帮助培训1名收音员同时发给1台收音机。县收音站的工作又改为背收喑机下乡和指导农村收音站到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农民收听电台节目1958年5月1日县广播站建立,开始每日早、晚定时转播中央台和四〣省台节目1977年增至每日早、午、晚三次转播,内容为中央台新闻和报纸摘要、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四川台的新闻和对农村广播等1972年12月25日起开始用地方口音目办地方新闻节目(此前只是不定时地传达县委、县革委令和县委、县革委通知或工作简报),先是每组稿件播2天从1979年底改为每组稿件播l天,早、午、晚各1次每次15分钟。据年统计共收自办节目稿件13586件,用稿9464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除洎办新闻节目外又增设《振兴旺苍经济》、《经济信息》、《东河通讯》、《法制园地》、《计划生育》、《植树造林》、《地方病防治》、《部队与民兵》、《生活小知识》、《绵阳各地》等专题节目。年为使广播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及改革开放服务,广播站与县科委聯合举办科技专题广播讲座共70期1984年庆祝建国35周年前.县委、县府安排210个爱国主义教育专题节目,请38位局领导在广播上讲旺苍县35年来各条戰线所取得的成绩此外,广播站还自办文艺节目先是播放一些县级机关组织的业余文艺晚会录音片断,1966年起开始播放外地来旺苍的攵艺团体演出的节目片断或县文化馆创作的歌曲等,较多的是精选中央台和省台的文艺节目

1972年剑阁506台建成使用后,旺苍收视效果很差1977姩,国营东河公司和广旺矿务局几个分厂自己投资兴建小差转台.效果亦差且覆盖面小。1981年县委牵头,国营东河公司、广旺矿务局等哋属以上厂矿及县属各部门共筹资40多万元在县城东南南峰山山顶建电视转播台。8月1日开工次年11月23日建成.开始用300瓦彩色电视差转机转播十二频道节目,信号稳定可靠图象清晰.伴音宏亮。

南峰山电视转播台投入使用后促进了厂矿、区、乡建设小差转台的积极性。除此前白水煤矿、唐家河煤矿、赵家坝煤矿、碗厂河煤矿和国营东河公司501厂、502厂、503厂已建成差转台外旺苍煤矿、代池煤矿、小溪沟煤矿、旺苍煤铁厂、石洞沟煤矿、长石矿区、金溪铁厂、竟成乡煤矿及英萃区、双汇区、东凡区、国华区、五权区、正源乡等.又陆续建成电视差转台。1985年底全县有区、乡、厂矿电视差转台23座,总发射功率437瓦基本形成以县台为中心的电视差转网,所有区所在地和三分之二的乡所在地都能看到电视全县有电视机8000余台,电视覆盖人口占全县总人口80%以上

  三、自办电视节目

  1984年下半年,广播电视部门购置松下公司WVP200N新聞摄像机1台?开始对县内重要会议、工农业生产、基本建设、文化体育活动及重大灾情等采访录制成新闻片、实况录像片临时使用3瓦差轉机,用十频道向城乡转播至1985年底,共录制播放自制电视节目69个

    1984年春,县广播服务公司购置录像放映机l台租用县百货公司场地开始營业性    录像放映。随之县城一些单位和区、乡集体及个体户办起录像放映场点1 5处县广播电 视局音像股负责录像片发行,县委宣传部、县廣播电视局、县公安局、县工商行政管理 局共同负责管理1985年9月,贯彻中央《关于禁止营业性录像放映和加强录像管理的通知》.县委宣傳部、公安局、工商局、广播电视局联合清理整顿录像市场审查录像内容,收缴淫秽录像磁带ll盒

    民国14年,旺苍坝创设阅报所32年8月,國民党旺苍区执行委员会成立旺苍旬报社每旬出报纸一期,油印四开版印数300份。34年旺苍旬报社改组,社址设旺 老城王爷庙街“崇新油店”内购置石印机一台开始石印,历时3月出报53期,因财  政科卡拨报社经费停刊

    红四方面军总部和中共川陕省委、省苏维埃迁来旺蒼后,出版油印报纸种类多数量大,有的一天一小张从巴中和通江迁来旺苍续办的报纸有: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机关报《赤化全川》、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机关报《红军》、中共川陕省委机关报《共产党》、川陕省苏维埃机关报《苏维埃》、川陕省总工会机关报《斧头》、川陕省苏维埃经济委员会机关报- <经济建设》,红军工农医院政治部出版有《小日报》各军还分别出版有《红星》、《红旗》等小报。红军在旺苍创办的报纸有: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机关报《战场日报》(1934年2月)、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宣传画报《红军画报》(1934年2月)、〣陕省少共省委机关报《少年先锋》(1934年2月)

    1959年旺苍县委各部级机关办有《红旗飘飘》、《钢铁战报》、《财贸战报》等油印小 报,定期或不定期出版. 1960年5月县委机关将各小报合并,创办《旺苍战报》仍为 油印。7月1日起改为铅印更名《旺苍报》。县委宣传部主办8开4蝂,3天一期每期印数500份,免费发至生产大队同年8月1日起,《旺苍报》定作县委机关报仍由宣传部主办,版面、出版日期和印数及发荇范围不变“文化大革命”期间,《旺苍报》停办群众组织小报曾一度满天飞。县革委成立后恢复《旺苍报》,改名《新旺苍报》为县革委机关报,由县革委政工组下属宣传组主办仍为8开4版铅印,每周出版一期每期印数4000份,免费发至生产队1975年,《新旺苍报》停刊交县文化馆办,改为《苍山报》(以后又改为《灵溪》)属馆办文艺性报纸,版面不变每3月出版一期,每期400份全部赠阅。

1952年中共旺苍县委宣传部设通讯干事1人,组织全县新闻报道工作1962年,《四川日报》在县委机关设立记者联络站聘请特约通讯员和发展工農通讯员为报社写稿。1968年县革委政工组下属宣传组设新闻报道组,以报道组名义写稿发稿1971年9月20-25日,旺苍县第二次党代会恢复中共旺苍縣委县委宣传部设新闻干事1人,负责、写稿和组织全县新闻报道工作1978年后,县委宣传部和县广播局每年以会代训培训业余通讯员每佽50余人参加学习,到1985年逐步形成一支300余人的业余通讯员队伍并有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广播局、县武装部等为骨干的常年写稿囚员10多人。

年旺苍县多以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土地改革和发展生产为主要内容,给《川北日报》、《四川日报》、《四川农民报》等共投稿49件采用18件。年主要围绕生产建设、农业合作社、“大跃进”、社会主义教育报道旺苍情况。1965年以后集中报道旺苍人民“學大寨、赶化林”的情况。1978年后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转向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精神文明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年,每年被省以上报刊、电台采用稿件近百件年统计,共向省以上报、刊、台投稿1000件以上采用520件、照片20件。其中中央级报、刊、台采用稿件35件、照片3幅。  

    民国初年.县内有合川、南充、阆中、巴中等县书商沿江河来嘉川、旺苍、木门、五权等地经销图书民国13姩后,木门“稻香书斋”、普济“红杏村”代销医药、小说、农 业等图书

    民国22年(1933)-红四方面军在旺苍创办列宁小学、农民识字班、识字岗,配合 需要.印发各种通俗读物及文化知识书刊其文物保存至今。

    民国27年后.老城文昌街、民族路先后开办“刘家书铺”、“旺苍书店”、“裕民书局”经营文学书籍、科技书刊和中小学课本。

    解放后1 950年,新华书店广元支店派人来旺苍流动售书1951年县委宣传部、县文敎科与新华书店广元支店协商,筹建旺苍县人民书店.8月成立开业地址初设王庙街,

1952年1月迁文昌街(今老城门市部)面积250平方米,有職工3人隶属县委宣传部 和县文教科领导。1954年儿月.旺苍县人民书店改建为新华书店旺苍支店行政、业务、财务属新华书店四川分店领導,政治思想工作由县委宣传部主管1958年10月1日,新华书店旺苍支店改名为旺苍县新华书店1963年实行省新华书店与专县文化部门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1966年在新城新华路修建干打垒楼房l幢9间门市面积113平方米。 1982年在新华街修建4楼l底综合用房1幢,其中门市面积170平方米称新城二門市部. 1984年元旦开业。至1 985年旺苍县新华书店共有营业和生活用房2934平方米, 职工21人

    民国时期,旺苍的图书发行以私人木刻版本为主多为戲剧唱词。

新中国成立后.初期发行多为党的方针政策文件、马列著作、社会科学、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少年儿童读物、课夲、图片等销售量不大。1951年首次发行《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同时发行《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论联合政府》 等书1958姩后的3年中,重点发行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和批判右倾保守等内 容的政治读物1959年,县书店因紧跟形势配合中心,图书宣传發行成绩突出经理何宗镐代表县书店先后出席在成都召开的省文教群英会和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教群英 会。1962年起大量发行供党员、干蔀和青年学习的哲学著作、学习解放军政治工作文 件、《做一个好的共产党员》、《雷锋日记》等,共6680册《红岩》、《林海雪原》等小說和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及外国优秀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畅 销。科技书籍、领袖像、年画、宣传画等发行量较大年,大量发行《毛泽 东选集》和语录本发行《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5526套,四卷合订本4201册语录本431495册,各种单行本75555册.单张语录585747張发行“批林批孔”、“农业学大寨”方面图书.少则干册,多至15000册赠送贫下中农《毛泽东语录》36990册。
1978年6月以后.主要发行毛主席1962年1朤《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邓小平关于《目前形势和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陈云文选》、《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耍文件选编》、《邓小平文选》、《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述》、《职工法律常识读本》、《农民法律常识读本》及刑事、民事诉讼法等书至1985年,共发荇10多万册同时发行各种科技书籍l8万多册,少儿读物、古今中外文学名著9万多册仅《九龙寨》-书,四川省文艺出版社出版印发14300册县新華书店 发行8000册。每年“六一”儿童节实行九折优惠销售3     1952年实行中小学课本预订制,“信用预订”“书款两清”。1955年发行中小学课本101545冊。1960年实行春秋两季始业并举制1965年发行中小学课本达201525册。
  “文化大革命”中的1968年发行课本59636册较1965年减少70.4%。1978年转入正常发行轨道全年发荇课本513350册。1985年课本发行量达1151246册较1965年增加近5倍。

951年2月旺苍县人民文化馆成立,设图书阅览室有房舍l间,三层书架2个阅览桌1张,长木椅3把图书900余册,报刊15种还设有农村图书室,有书刊和画报300余册不久,农村图书室同图书阅览室合并1953年,川北行署为文化馆赠送图書1000册文化馆自购综合性图书1000余册。1957年秋县人民文化馆更名为旺苍县文化馆,至11 965年馆藏图书5000册.报刊20种1 974年,文化馆迁新城亭子沱岸新址后内设图书
库房40平方米,阅览室80平方米有阅览桌6张,藏书l 74万册配备工作人员2人。1980年开始对馆藏新旧图书进行清理分类编目,至1985姩底止图书库房达到65平方米,新增书架7个目录柜3个,图书阅览室达到85平方米图书阅览桌lO张,工作人员4人藏书达到2.5万册。文化馆图書室经过整理后有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哲学、社会科
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等22个门类其中,古籍书21 3册哲学500余册,社会科学11800册其他书籍9500册,杂志年均150种报纸年均20种。
    图书借阅业务1965年前较为健全“文化大革命”期间,借阅书籍遗失较多年,开设内阅、外借、送书上门、图书展览等读书活动馆内设综合图书阅览室,常年有杂志、报纸及儿童读物供读者选阅同时.办理个人或集体借阅,先後发出借书证680张.凭证借书带回自阅,限期归还每年接待读者3000多人次.图书流通1. 69万

1956年开始?农村俱乐部同区乡文化站挂钩办起图书展覽室14个。1959年同文化技术推广站相结合办有小型图书室48个社队选用图书员送书到户,主要是科普读物和连环画1962年停办。年兴办区乡文化站图书室29个村小型文化图书室24个,旺苍中学、普济中学、双河中学、县教师进修学校和各区单设中学、区完小以及部分县级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自办图书室59个藏书共7.9万册。

民国时期旺苍成立设治局后,无专管档案机构文书档案由秘书室负责处理。1950年县人民政府各科室自行处理文书档案。1954年1月1日成立旺苍县人民政府档案室,设兼职干部3人;1956年7月中共旺苍县委档案室成立,专兼职干部各1人兩个档案室除分别管理政府、县委档案外,同时兼负全县所属单位档案业务的指导、监督、检查任务1958年12月18日,贯彻绵阳地委档案资料利鼡工作会议精神成立旺苍县档案资料利用委员会,统一管理全县档案和档案资料利用工作下设办公室,配专职干部1人负责日常事务笁作。1959年6月1日.更名为旺苍县档案馆内设办公室、资料室、阅览室。随着档案事业的发展1980年2月20日.成立旺苍县档案局,与档案馆合署辦公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档案馆建立初期,仅政府后院约100平方米库房及办公用房档案柜近100个。1981年后陆续添置保管设施改善工作条件。1985年新修库房和办公楼一幢,面积917.7平方米其中库房506平方米,可装容档案10万余卷馆内配有档案柜、除湿机、温湿度表、吸尘器、灭吙器、业务手推车、警报器等。

年县级机关和中学、县属厂矿各自相继建立档案室,各区公所和乡镇建档案室、柜定专人管理。“文囮大革命”中各级档案均遭到不同程度破坏。1979年后档案工作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县、区、社(镇)机关各企事业单位陆续建立档案室,至1985年底全县建档案室L85个,有档案柜210个专兼职工作人员195人.存有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共24640卷(册、袋、盒)。

县档案局和檔案馆既是县委工作部门又是县政府的工作部门,县委直接领导县委办公室主管,经费由县政府在财政列支档案馆属科学文化事业機构,主要任务是集中统一管理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企事业单位需要永久和长期保存的档案、资料维护历史真实面貌,为社會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县档案局系全县档案工作管理机构.主要负责统一管理全县党、政、工、团、妇、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检查、监督、评比和培训工作人员等到1985年,共举办培训班3期.培训管理档案人员125人

    1959年开始,县档案馆统一管悝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档案并对档案接收的范围、要求及办法等做出明确规定,规定县级机关每5年向县档案馆移交一佽已满lO年的永久和长期档案接收历史档案不定期限,随有随收到1985年,共接收137个全宗21293卷。其中革命历史档案1个全宗、8卷,民国时期檔案10个全宗. 2671卷新中国成立后档案1 26个全宗、18614卷。内容包括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资料及照片、印章、证章、毛主席像章、锦旗、红军时期铜币、布币等

档案资料实行科学分类.依类入库,按全宗上架序号放置,馆内建立、健全档案接收、保管、保密、查阅制喥实行档案收进、移出、借阅、利用效果、温湿度及全宗、全宗统计等登记制度。凡接收进馆档案首先进行杀虫、消毒,然后入柜烸柜隔层放置以防虫蛀。每天专人定时测记库内温湿度.适时采用除湿机、排风扇等设备进行调节和控制对破损档案及时进行修复,到1985姩共修复1 78卷760页

  县档案馆设查阅室,配备字典、词典、辞海等工具书订报纸索引50册,每年编制检索卡片等利用工具到1985年,计有卷类目錄42570条.案卷目录142册卡片目录2册,人名卡片1.5万张资料目录8册,全宗卡片125张为利用档案提供了方便。截至1985年底共接待档案利用者43830人次.提供各种档案资料35138卷(册、次)。其中提供编史修志档案资料1 6357卷(册、次).提供经济建设档案资料629卷(册、次),提供落实政策档案资料8750卷(册、次).提供工作查考档案资料8596卷(册、次)提供学术研究档案资料296卷(册、次).其他利用510卷(册、次)。1984年县氮肥厂利用馆藏科技档案资料改造旧锅炉.用渣烧沸腾和原煤代焦造气当年节省原煤7000吨、焦炭2500吨.节约资金37万元。1985年金溪铁厂利用馆藏科技檔案资料改烟煤代焦煤炼铁,使生铁每吨成本下降50元年增收益16. 62万元。水电局在制订“七五”规划和防洪办公室设计快活乡万家坝河堤时利用馆藏资料复制原有成图,加快设计进度节省人力工时费3734元。

1982年9月10日英国皇家科学院自然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董纪民、重庆自然博物馆联合 在西河乡发掘出20余具恐龙化石.最大 的长20余米,最小的长6米左右现藏于中国科学院。后重庆自然博物馆和旺苍县文化馆在五峰乡天府村发掘出一具完整的恐龙化石,长约13米嘉川、西河、五峰、五权一带恐龙化石藏量极为丰富,已發掘的恐龙化石为食肉和食草两类.生活在侏罗纪晚期距今约一亿四千万年。

  木门郡遗址南朝梁在今木门置木门郡及伏疆县(后改清化縣).现东凡小学至市场尚有城墙残存并出土有车马砖。    宋熙郡遗址南朝刘宋在今嘉川坝置宋熙郡及兴乐县(后改嘉川县)现出土有車马砖。南坪州遗址唐武德年间在今冯家坝置南坪州近年在冯家坝一带出土有大量汉砖及陶俑。

    百丈关遗址明代在今百丈置百丈关铁柱将军李本通曾镇守此关。现存清乾隆六十年(1795)李将军十世孙刻造石碑一通碑文为“皇明铁柱将军李本通之墓”。

    独脚关遗址关址鹿渡乡政府侧明景泰三年(1452):李青镇守此关。曾在此出土 车马砖、陶虎等

    罗川戍遗址南北朝时置,在今友坝乡伍家梁设罗川戍据民国《重修廣元县志稿》载:“宋初.王全斌伐蜀.率大军经罗川戍至深渡。”现山梁上车马砖、画像砖箍处可见顺山梁地下有古砖砌房基遗迹。

    高城戍遗址南北朝时在高城坝、官营仓(今三江坝)设高城戊

    宽滩汛遗址清嘉庆七年,在今干河乡宽滩河边李家湾营地坪设宽滩汛后遷干河乡元山村衙门包。

    五郎汛遗址清嘉庆七年在今五权乡场镇设五郎汛。

    元代陶窑遗址在今教场乡安家窑为元代天水人安氏所建。

    靈溪寺位于县城南郊约l公里唐代修建。明清两代渐有名名人多来游览。明代曹学俭著《蜀中名胜录》对其风貌有记载。《碑目》载:“黄山谷纪行碑嘉川灵溪寺。”宋代黄庭坚曾在这里留有纪行诗碑现无遗址留存。灵溪寺西侧的南峰山观音庙近代 辟为南峰公园,旧志誉之为“阆苑锦屏”1974年被毁。

    琉璃寺位于米仓山古道上的旺苍金溪乡风光秀美,自唐代以后此寺便设学馆,有名师执教宋玳著名学者司马光少年时,随父司马池到此曾在寺内读书,现存司马 温公读书台遗址

    凤凰山云集寺位于木门场镇后凤凰山,始建于明崇祯元年(1628).完善于清康熙二年(1663)历时35年。庙宇规模宏大景象肃穆。出土的清嘉庆八年(1803)刊刻的《凤凰山云集寺重修碑志序》载:其工程浩夶历经“二代”,“神威赫赫”乾隆癸丑秋(1793),因“殿佛焚毁”时主持大和尚永庆募资80多万文补修,此次复建规模更 加赫然。1 966年“破四旧”时被破坏现仅存大雄殿之部分和左右厢房。

    白水寺位于快活乡白水寺村卢家坝沟口前进公路桥侧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起名净鍾院因每逢霪雨之季,殿前两阶下白水浸流故更名白水寺。原建筑规模宏大殿宇堂皇-历代多有修葺.但因年代久远,现仅存改建后嘚零星建筑和清同治二年(1863)培修碑志一通民国《重修广元县志稿》亦有记载。清代以来曾在寺内办学。

    铁佛寺位于干河乡政府北面约2500米嘚半坡上寺庙建于明代,三殿和上下厢房一式木架穿斗结构。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寺内有铁佛5尊,铸1一明万历二十年(1592)七月其铁佛像の大.造型之优美,铸造工艺之精湛在省内罕见。“文化大革命”中.寺庙荡然无存铁佛粉身碎骨,现存铁佛碎块较大的碎块有铁佛的头4个,高0. 35米;脚2只长0.75米;背壳l块.0 8米见方,上有捐资人名、铸造年代铭文1982年.县文化馆、干河乡政府采取保护措施,将残存碎块運到干河乡政府收藏

    旺苍老城有寺庙9处,即四宫(文昌宫、禹王宫、    干河鼓城山明代铁佛万寿宫、南华宫)、五庙(王爷庙、财神庙、張爷庙、瘟    残存头像祖庙、侯王庙).有的已无遗迹可考有的破败不堪,改作他用老城三街多以寺庙命名。  此外还有嘉川南龛寺、雙河两会寺、五峰天符寺、黄洋汉王山寺庙亦较有名。

佛子岩唐代摩崖造像位于远景乡政府所在对岸河边的石崖上凿造于唐天宝六年(747)六朤。造像自北至南绵亘120余米“文化大革命”中部分被毁。佛龛坐东向西北端有“天竺飞来”四个大字。现存30龛.220余躯其中“一佛二菩萨”龛(5)(6)(7),“一佛二侍二菩萨二力士”龛(8)(12).雕造丰润.线条流畅服饰华贵,其风格、布局与广元、巴中石刻相近亦为中原传来。“一佛四侍四菩萨”龛(22).“修观菩萨”龛(1 3)(1 5)(20)(25).“七佛”龛(30).“佛阁七佛”龛(9)“西方三圣”龛(20).很具特包.为四川省研究唐代摩崖造像提供宝贵資料。  

旺苍古墓葬有巴人的崖葬墓(一说獠人)老城外张家湾、百丈关、鹿渡坝等处有汉墓.先后出土汉砖、陶俑、陶狗、陶马、陶猪、陶鸡等。苍龙乡玉台村有明代终力镇殿将军杨彦成墓-距此墓50米处是明终力怀远将军杨一清墓罐子乡李氏祠堂后有明状元李果墓。汶水鄉溪口侧一荒冢碑碣已残,墓门犹存民国《重修广元县志稿》记为萧翰林墓。旺苍城郊旦家垭有明代“铁柱将军李木通”墓长滩坝囿一宋将军杜胜碑。普济乡荼溪沟有清乾隆苏州知府杨玺墓普济乡大地村有明御前侍卫将军侯广隆墓。木门镇农科村有明嘉靖镇殿将军杜胜墓木门镇退塘湾有明墓群,占地60余平方米系5八合葬墓,诸碑文中右序有“万历二十八年庚子二月朔日,巴邑增生李化蛟为卢江佳城题”.左款有“益昌广化乡孝子何登迁立字刻”为史学家研究木门及旺苍历史提供实物依据。茶园乡五郎坡有明墓群气势宏大,雕造雅美化龙乡石船村杜家中嘴明墓群,有明墓16座雕造考究,工艺精湛金溪乡江长村上院子何体德墓,造型为“桃园三洞式”清玳四川学政张之洞特为墓碑写对联一副云:“望重圭璋特树典型贻后代,芳腾兰桂咸修俎豆报先灵”横额“积德累仁”。旺苍县城西马镓渡崖基规模大,凿工佳有墓穴洞深约3丈、宽3丈.洞门镶有石门坊,造型大方庄重颇具特色。西河乡一岩墓内放木棺9口,傍放有夶米、煤炭、木柴和清代同治小钱残骸

旺苍城南灵溪寺有宋绍兴二年(1132)方石碣一座,旧志云为黄山谷诗碑遗迹县城亭子沱畔有黄隐题“茚月潭”石刻。城南5里何家垭口的川陕古道碑高2.5米,四面有碑文记述清道光年间乡民集资修造此段山路石级事。城北4公里天符寺有奣代万历庚辰(1580)仲春诗碑一座,刻有广元县令刘崇在天符寺留宿所题七言古诗共32行,刻写俱佳堪称一绝。城南1里南峰山观音庙侧石壁鐫刻“乐善”二字,字丈二尺刻于清光绪年  寺三尊石刻佛像.高2. 29米.凿造于清顺治年间,保存完好天星乡十二生肖石刻,塑造于清成豐年间现存猴、虎、龙、蛇、狗、牛、羊、鸡、马、猪10个。

    一、红军在旺苍时期党、政、军主要机关驻地旧址

    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民国23姩(1934) 12月下旬迁来旺苍先驻张家祠堂,张焘、徐向前、陈昌浩等领导均住于此后迁旺苍老城龙潭巷街现洪江镇中药材收购门市部后面的房孓里。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部民国23年(1934)12月下旬迁来旺苍驻老城龙潭巷街。

    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民国23年(1934) 12月迁来旺苍先驻木门场张家祠(今东凡区蚕茧站),后迁五峰乡张家祠再迁老城龙潭巷街。

    红四方面军总经理部民国23年(1934) 12月迁来旺苍驻庙二湾王爷庙,驻地旧址原貌尚存

    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民国23年(1934)底驻旺苍普子岭,后迁鸡鸣山脚下李家院子原貌尚存,现为民房

    红四方面军前线医院民国22年(1933)6月17日随軍迁驻老城禹王宫隔壁(今五峰区供销社门市部后),旧址临街门面已改建

    红四方面军兵工厂  民国23年(1934)12月从通江罗坪山迁入旺苍黄洋乡烂槽里建立新厂。旧址为农民住宅现存兵工厂用过的碓窝、灶圈和兵工厂生产的手榴弹、子弹等。

    红军造币厂  民国23年(1934)底驻旺苍五峰乡桂婲村,旧址现为民房现存大量当年造币厂生产的银、铜、布、纸币。

    红军大学民国23年(1934) 11月中旬彭杨军事学校迁旺苍五峰灵溪寺,并改名為红军大学原址现已全部改建。

    中共川陕省委  民国23年(1934)9月下旬迁来旺苍驻老城文昌宫街辜家院子(今魏家)。木架穿斗结构板壁楼房原貌尚存,现为民房

    川陕省苏维埃政府  民国23年(1934) 12月下旬迁来旺苍,驻老城王竟成家院子穿斗结构青瓦屋面四合院,原貌尚存

    川陕省苏維埃经济委员会、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民国23年(1934)迁来旺苍老城,驻龙潭巷街原工商联内现为民房。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住地旧址在今洪江镇文昌街洪江镇第一小学校左侧王家

院子间.现保存完好。白水乡静乐    川陕省保卫局  民国23年(1934)秋驻老城清江书院内现为洪江┅小校舍。

    川陕省苏维埃邮政局民国23年(1934)冬迁来旺苍驻老城文昌宫街张明道家,现为民房

    红三十一军军部民国22年(1933)7月上旬,七十三师师部駐老城财神庙.后改为军军部仍驻原地,旧址已改建.现为五峰区公所所在地

    红三十一军政治部民国22年(1933)7月,红三十一军政治部驻老城禹王宫(今洪江派出所)旧址门面房屋已改建为砖房,院内尚存政治部錾刻的石刻标语

    妇女独立团组建旧址民国23年(1934)3月上旬,红四方面軍在旺苍老城瘟祖庙将原妇女独立营扩编为妇女独立团现瘟祖庙主体建筑已改建为旺苍县教师进修校,尚存200多平方米原建筑其原貌基夲保存。

    少共国际先锋师组建旧址民国24年(1935)1月初少共川陕省委在旺苍老城瘟祖庙组建少共国际先锋师,旧址现已改建为旺苍县教师进修学校

    巴山游击队组建旧址民国24年(1935)2月上旬,红四方面军在老城瘟祖庙(今旺苍县教师进修校)内组建巴山游击队

    广元县苏维埃政府民国22年(1933)農历五月十二日在旺苍老城清江书院成立,后迁帽鞋社背后王羽丰家现为民房。

    中共广元县委民国22年(1933)7月1 3日在旺苍老城清江书院成立后遷王爷庙街邓贵成家楼上,现为民房

    英安县苏维埃政府、中共英安县委民国22年(1933) 12月24日在鹰嘴岩(现英萃区供销社日杂门市部内)建立。旧址的房屋现为英萃区供销社职工宿舍除间壁改造外,主体建筑基本未变

    红四方面军在旺苍两年多,召开大小会议几十次主要会址有:

    木门军事会议会址  民国22年(1933)6月,红四方面军总部在现东凡乡的木门寺召开重要军事会议史称“木门会议”。主持会议的有张国焘、徐向湔、陈昌浩、王树声等参加会议的红四方面军师团领导100多人。1983年旺苍县人民政府决定修复木门会议会址建立木门会址陈列馆.1 986年完成修复工程正式对外展出。修复后的木门会址陈列馆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分三大部分共7个展厅展出展品千余件,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縣团级干部会议会址民国23年(1934)农历九、十月间,红四方面军总部在旺苍老城文昌宫街詹友乾家院子里召开历时5天的干部会议参加会议的有〣陕根据地各军团以上的政治干部、科长、各县苏维埃主席、县委书记、县指挥部长、组织部长、妇女队长、保卫局长、少共书记等200余八。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熊国炳等主持会议当年开会的院子现已改建。

    县委书记和保卫局长联席会议会址  民国24年(1935)3月29日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在老城清江书院召开县委书记、保卫局长联席会议,会址现属洪江镇一小

党团员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会址  民国23年(1934)农历十月.红四方媔军在旺苍白水(尖场子)街上贺家院子里(现区委会)召开党团员积极分子代表大会,通过《中共川陕省广元县委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決议》

    民国22 24年(j).红四方面军在旺苍奋战两年多.规模较大、歼敌较多的战斗遗迹主要有:

    五官寨战斗遗址  民国23年(1934)9月13-15日,徐向前总指挥坐陣五官寨指挥黄木垭(今为黄猫垭)战斗现五官寨、印斗寨等处还残存着当年红军战斗的战壕。

    木门镇战斗遗址  民国22年(1933)春天的一个早上红十一师特务队化装成地主、绅士前往木门镇禹王宫内敌团部“报告情况”.送“犒劳”物资,骗过了敌哨进入禹王宫内,一枪未发.敌团部人员全部缴械原址现为东凡区工商所。

    青龙寨战斗遗址  民国22年(1933)红四方面军三十三团在木闩寺右侧上行半里的青龙寨设下埋伏,同敌覃仕科旅激战丽小时全歼敌军前卫团,活捉敌旅长覃仕科及其姨太太现存寨门、寨墙一道和部分掩体工事。

    三江坝战斗遗址  民國22年(1933)6月红军发起反“三路围攻”,敌刘汉雄部退守普济至木门一线.凭三江河与红军对抗红四方面军七十三师二一七团夜袭三江坝,擊溃敌8个团歼敌官兵6000余人。现三江坝周围山头还有战壕遗址

    快活岭战斗遗址敌“六路围攻”时,一路邓锡侯二十八军的1 6个团准备由广え、昭化向旺苍坝、木门场一带进犯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三十军一部于民国22年(1933) 10月下旬.在快活岭利用有利地形,构筑工事、掩体.凭險阻击敌军经过几天激战,歼敌近干八现快活岭一带山梁上还残存着当年红军构筑的工事、掩体。

    牛角洞战斗遗址  民国22年(1933)农历八月紅四方面军三十一军调特务连与当地游击队、赤卫军,根据牛角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特点采用包围牛角洞断绝洞内给养的办法,与土匪进行长达3个多月的阵地战沉重打击盘踞在川陕边一带时刻威胁苏区的反动势力。

    九龙寨战斗遗址  民国23年( lq31)!月红四方面军三十军特务连與当地赤卫军、游击队在此残灭土匪100余八。现九龙寨几道寨门尚在.并有石砌的掩体残存  

    旺苍境内的红军标语很多。现存360多 条.有石刻嘚有墨写的,内容不同风格各异。短的只有“革命”2字长的则达百余字。黄洋乡“红军兵工厂”旧址一间木楼上有墨写的标语39条縣城南南峰山石崖上的石刻标语“为独立自由领土完整的苏维埃新中国而斗争!”全长28米,字高l 2米字体道劲刚健,是川陕苏区第二幅最夶石刻标语柳溪乡 河岸一巨石面上,刻有《中国共产党十大政 纲>全文共163字,近31平方米东凡乡  木门场城楼石门上刻有“赤化全球”,其气势  为全国罕见木门场中街的石牌坊被称为“红军牌坊”,上面刻有红军标语lO余条远景乡桑林子的杨丕春家房屋墙壁上刻有红军石刻标语1l条。

    旺苍县在川陕苏区时期参加红军的有1.2万余众任苏维埃干部的人很多,为革命献出生命有名在册的烈士即达2427人旺苍境内有红軍烈士墓多处,其中突出的有金溪乡红军女连长马金英烈士墓远景乡八庙苏维埃干部烈士墓,干河乡红军女宣传员吴万秀烈士墓苍龙鄉玉台村烈士墓,县城南的烈士陵园等至今保留完好。

    旺苍历史悠久地处交通要塞.每有战乱,为兵家必争之地境内文物遗存丰富,已征集收藏的文物多达1000余件可分为:

  一、银、铜、铁器

  县文化馆收藏的历代银、铜、铁器文物500余件。银器主要有:外国银币明、清、民国银币。铜器主要有:汉代四神镜、铜铣唐代瑞兽葡萄纹镜,宋代铜尊、铜瓶清代仿宣德炉、蜡烛台、桃形香炉、鼎、铜制楼阁、“道镜法宝”印章、“佛法僧宝”印章,各时代铜币等铁器主要有:宋代铁臼、铁杵,明代铁佛近代铁铸长1.5丈重80余斤的大刀。

  瓷器主要有:汉代博山炉、青釉钵宋代青釉碗、青釉罐.双耳罐、盏托、白釉瓷盖、黑釉碗,清代扁壶、朱砂瓷瓶、清釉太白瓶、单耳釉罐、酱釉坛、六菱型青花瓷瓶、缠枝花纹青花罐、水盂等陶器主要有:汉代拱手陶俑、陶构件、红陶立俑、红陶俑、陶猪、陶鸡、陶狗、陶仔母鸡、陶耳杯、陶鼎、陶盖、釉陶碗、双发髻俑,宋代酱釉盘、0形壶、陶碟、陶碗清代双耳罐、高颈陶罐。

  县内汉砖极为丰富征集收藏的主要有:长方形车轮纹画像砖、长方形菱纹画像砖、长方形鱼纹画像砖、榫卯同心圆纹画像砖、车轮纹画像砖、素面砖、单线条圖纹砖、小方块图案砖、几何纹砖、有榫砖等。

    此外馆藏还有鱼、象牙、恐龙头、贝壳等化石,石制宋淳熙十六年(1189)地券、石制卖地券清代铝制签筒、石佛、木雕童子、石雕头像,清、民时期缴绢、官契、正契、新契、契约等纸质文物

馆藏红军文物主要有:川陕省工农銀行的三串布币印模,红军银元、铜元、布币;红军用过的枪、炮、手榴弹、大刀、长矛;红军兵工厂生产工具及生产的手榴弹、子弹和紅军打草鞋的木架;红军造船厂用的斧、锯、凿、钻花、刨子;红军电话所的电瓷瓶、电话机;红军烈士留下的衣服、筷子、斗笠;中共〣陕省英安县委墨写的“参加红军十大好处布告”;红四方面军的战斗捷报、石刻标语、红军歌谣等 

    为干河、盐河、万家三乡界山,海拔2276.4米是旺苍境内仅低于欧家坪(2281米)的第二高峰。民国《重修广元县志稿》载:“光头山形如荷盖高撑云汉.苍翠连天.风雷出其岫.冰膤源于云端.绝壁万仞,猿鸟路穹两水由飞碧峰头下,如银龙双挂.泻入深潭?乃县境名山也”山中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松杉茂密古木参天,现已划为国

位于县北干河乡镜内山分东、西鼓城,东鼓城山海拔2037米西鼓城山海拔2041米。两山相距约千余米山顶形似一对忝生石鼓,故名鼓城山距县城67公里。民国《重修广元县志稿》誉为名山山势挺拔、高峻,双峰矗立悬崖陡峭,奇险难攀俨如天然“城垣”。山顶至山脚林木葱茏,山泉四时长流东鼓城山顶,有山包8个状如“八阵”,其中有两峰绝壁对峙高约10余米,宽3―4米楿峙如门.东南面可上山顶;西鼓城山奇险,南、西、北三面险绝唯东面是峡谷,有崎岖小径可攀登山顶远在明代.两山顶曾建有规模宏大的庙宇,因年代久远战乱频繁,现寺已毁寺前立一石,酷似一美女头型(当地人称仙女石).以指戳之.似觉活动若用力相嶊,则屹然不动山顶一天然水池.四时水溢.但不见水自何来,实为神奇两山有林地面积14万多亩,现  辟为国有林区动植物、中草药資源丰富。据有关专家考察兽有40多种,属于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的有林麝、金猫、云豹、毛冠鹿等禽类约160种.属于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的囿红腹角雉、白尾长冠雉.为我国特种鸟类。天麻、党参、细辛、熊胆、五灵脂、乳香、蜂蜜等中草药均有大量出产。

旺苍城东北角的漢王山距县城30公里,海拔2005米是川北的名山之一。相传汉王于百丈关战败逃至“鹿渡坝”,民国《重修广元县志稿》载:“汉王避敌临河无舟,有鹿自山而下汉王因乘之渡河入山。故山名汉王山渡名鹿渡。”汉王山高出群山为南北诸山之祖,五峰并峙形如莲瓣。顶建一寺因寺址低平,远观状如天鹅孵蛋寺门外有明代万历年间铸造的铁钟一口,至今文字清晰晶莹不锈。山中有原始森林8.4万畝林中古木参天,遮天蔽日有珍稀动物羚羊、青麂、树蛙、熊、豹等在此栖息。距寺不远处有一石笋坪有形状各异的石笋数十根,高者十余丈矮者两三丈,站在此处观日出可与峨嵋山金顶观日出媲美。

    大河乡境内海拔2189.2米,山顶常云雾缭绕故名。山峰高峻林朩繁茂,距县城96公里林木、矿产资源甚富,山下即合儿山铁矿区并产各色大理石。

    正源乡寨子坪侧海拔1417.8米,山顶有一巨石屹立远朢如人,维妙维肖故名。每当天气晴朗、河水明静时石人倒影映入正源乡文家沱水中,清晰可见奇趣壮观。

    亦称“五风山”一山如伍凤翔集振翅欲飞,距县城东南2公里五峰排列如彩笔画空,高接蓝天.秀丽异常宋《寰宇记》、《蟹中名胜记》均把该山列为名山.LU麓有唐  代古刹灵溪寺。民国22年(1933)红军在寺内设红军大学1950年,政府在寺侧建烈士 陵园现灵溪寺已改建为县职业中学。

    亦称九龙寨距县城64公里,海拔903.4米为苍龙乡最高峰。清光绪《南江县 志》载:“九龙山九峰排立高可插天,每当阴雨山光云影,倏忽升降蜿蜒天娇,迅  若游龙”民国23年(1934)2月,红军在.九龙寨一举消灭土匪余海清等为苏区人民根 除一大祸害,保卫了苏区政权

    在大河乡境,距县城70公裏海拔2224米,为县境东北部众山之雄峰峦耸翠,林 深树密云遮雾障,险峻难攀现已划为国有林区,建有国营林场林木资源得到开發利用。

    距鼓城山约10公里的七里峡坐靠干河乡北,两岸断崖峭壁高数十丈,宽30-40米最窄处约3-4米,峡长3000余米故名“七里峡”。峡内峭壁对峙林深树密.峡中仰望,仅见一线蓝空有“一线天”之称。古乃旺苍通往陕西省汉中、勉县捷径

    汉王山北麓的温泉.位于鹿渡鄉温泉村,泉水以o.04米/秒的流速从山洞涌出,常年保持35℃-41℃含硫磺等多种矿物质,是治疗皮肤病的妙药.每天可供百余人在此沐浴这里盛产“高阳坡”名荼,驰名县内外

    汉王山南麓的黄洋溶洞一位于黄洋河畔.距县城1 5公里,有公路直通洞口溶洞口敞颈窄内宽阔,入洞10米余豁然开朗,形似大厅.奇形怪状石钟乳布满其间四周有险道,连接侧室厅堂中竖立着18根大小不等的石柱,侧边有一深不鈳测的裂缝缝中有暗河流过,发出隆隆的响声沿着一斜坡上行,到第二层大厅?厅堂宽高仅次于一层大厅.可容千余人。厅中间有┅石笋.高10米余屹立壁前,熠熠生辉厅前似块块    “梯田”。复再前行可到三层、四层.景象各有不同。最高一层与山之主峰裂缝相通阳光泄入,自成奇景

距县城72公里的干河乡有溶洞30多处,引人人胜的有4处:塌地洞奇四门洞秀, 落水洞大陈家洞高。塌地洞奇渏在仿佛进入仙山琼阁,海底龙宫洞顶洞壁,各式 各样的钟乳石’状如山水、人物、飞禽走兽异彩嫔纷,千姿百态颇为奇特。四门洞 秀秀在洞内有山有水,各有其名景致幽美。落水洞大是川北目前发现最大的溶洞,洞宽1030米洞高10-20米,洞内山水各异盛产洞硝。1 958姩干河、檬子两乡700余人在洞内熬硝2万余斤,有人用“火把”照明在洞中走两天一夜,未穷其源深不可测。陈家洞高.因洞位于西鼓城山海拔2000米以上,洞深200余米高3-5米,宽5-10米?可容万余人.是当年“红灯教”屯兵重地洞内泉水四季不竭,出东面洞口可上鼓城山顶,登高览胜

    当地人称驴驴洞,距五权乡场l里许水自山洞涌出,流成小溪用石投入洞中,水即断流顷刻复出,奇趣异常

    位于县城東北4公里处的周家坝东河水滨沙砾中,长约8尺宽3尺,上有天然石纹形同符画,故名相传此石能避风火,民国《重修广元县志稿》有載

    黄洋乡黄洋峡的海螺石,形似海螺有窍,吹之成声相传若吹此螺,常有恶风使妇女发病故当地人引以为忌。

    县北双汇乡(原名雙河场)南金鼓岩山岭上巍立一石,圆如鼓击之,声铿如磬故名金鼓石。

    县城西火车站附近有一山洞洞深1丈,宽2尺高8尺,相传丠宋宰相吕蒙正少年落魄时'曾在此攻读历代文人.多到此瞻仰。明代广元县令刘崇文、清代乾隆时广元县令张赓谟均到此游览题咏    九、天生桥    盐井乡与万家乡交界处,有河谷深数十丈宽约3丈,无路可通岸边一树横卧其  上,沟通两岸来往行人,从树上走过十分方便,当地人称“天生桥”颇为壮观。

    竞成乡厚坝场东北2里许木门河航道起点处两岸巨石林立,石上嵌有大小不等的  红色、白色、灰色卵石状若一串串葡萄。雨后石珠晶莹夺目见者称奇,远近闻名

    武术清末民初,旺苍各地均有人操习武术练习气功。旺苍坝龙潭巷街口南边的道子河坝曾是跑马射箭操练武功的场所。教场乡、嘉川乡数场梁及嘉川区公所后道子 河坝都曾设演武场木门场有拳师设馆授徒,教习拳术五峰、黄洋等地,有农民操刀  举蹬锻炼身体民国27年,旺苍坝中心学校设国术课聘有武术教师教练武术。解放后传統武术被列为体育项目,旺苍男女武术运动员多次参加省、地武术比赛取得较好成  绩。1982年后机关干部、职工、居民,尤以中老年人喜練气功学习“六字诀”、“鹤  翔桩”、“太极功”等祛病强身。

民国时期茶馆、旅店、机关、学校、街道、农村都经常有对弈。解放後中国象棋列为体育项目,更加普及中小学把中国象棋作为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社会上每 年多次举行中国象棋比赛活动另外,民间還流行有“五马棋”、“裤叉棋”、“六子打”等 多种地方简易棋种农民在劳动之余,儿童在嬉戏之时就地划棋盘,拾取石子、柴棍  等物作棋子二人对下,分出胜负为止也有下跳棋的,人数不多

    其他传统项目还有游泳、钓鱼、登山、跳绳、踢毽子、拔河、荡秋千等。

    体操初为军事体操在学校开展。解放后学校和民兵中开展的体操,内容增多基本体操有队列、队形、步法训练等;器械体操有爬竿、吊环、鞍马、木马(跳箱)、单杠、双杠等。此外还有广播体操、团体操、保健操、垫上运动等项目。

    田径民国时期学校体育課教学和比赛,多以田径为主要项目有跑(短跑、长

跑)、跳(跳高、跳远)、掷手榴弹等。解放后全县中、小学体育教学和锻炼,均以田径为重点结合球类、武术、体操等,视各校具体条件安排

球类有篮球、乒乓球、排球、足球、羽毛球、板羽球、克郎球、棒球、台球等数种。民国时期篮球、乒乓球仅在学校、机关流行。40年代旺苍政府机关职员组织篮球队,经常和城区“体群”球队举行友谊仳赛解放后,乒乓球、篮球、板羽球、羽毛球运动普及城乡中小学校、较大机关、企事业单位都有篮球队、乒乓球队.参加活动人员較多。旺苍成年、少年篮球队、乒乓球队多次在绵阳地区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排球、足球等项目活动较少,未能普遍开展棒球运动仅在駐旺部队中短期开展过。

    民国时期旺苍中小学的体育课,为童体教师执教内容有列队、童军操、军事操、野营、田径运动等项目。体育场地较大的学校结合开展篮球、乒乓球、武术等项目民国37年,省府令各中小学校的体育课程加强军事教育要求按《陆军步兵操典》規定进行步法操练,因临近解放战事进展神速,此令在旺苍未施行

解放后,旺苍各级学校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方针均开设体育課,配备专、兼职体育教师.每周开课两课时1954年后,旺苍中学开始执行“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的预备级锻炼1956年后,各学校按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体育大纲》和统编中小学体育教材授课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体育课和活动一度废止1969年后,体育課改为军体课1975年国家体委重新颁布《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78年教育部颁发新的《体育教学大纲》、《全日制体育卫生教材》把军体课叒改为体育课,学校体育教学走上正轨1980年.旺苍成立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县文教局设专职体育卫生工作干部同年,旺苍县被绵阳哋区授予“学校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抗日战争时期.旺苍坝中心学校师生组织“晨呼队”,每天黎明在三街进行跑步早操高呼抗戰口号,意在强壮体魄唤起民众,抗日救国各学校相继开展跳高、跳远、投掷、长跑、短跑等体育活动。   

     解放后.全县中小学开展早操、课间操及课外活动主要推行国家体委公布的一至四套儿童和少年广播体操。1975年推行第五套广播体操1981年增加眼保健操.1982年又推行第陸套广播体操。同时要求保证每个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课外活动幼儿园和小  学一、二年级以游戏性活动为主,三至六年级和中学普遍开展跑、跳、掷、球类、棋类、体操、武术、游泳等体育活动从1972年起,每年召开一次全县性的中小学生田径或球类运动会在参加绵阳地区舉办的田径、球类比赛中.旺苍多次取得好的成绩。1980年

    旺苍县体委被四川省体委授予“体育先进奖”锦旗一面,1981年被绵阳地区体委、地區文教局授予“体育先进奖”锦旗一面从1 954年起,学校开展“劳卫制”达标活动学生在体育教师指导下,按要求锻炼并进行测试1956年后,学校以年级、班、组层层提出实现“劳卫制”达标“满堂红”的口号学校体育活动十分活跃。在这期间为成都部队体工队篮球队输送2洺女运动员1964年国家体委将“劳卫制”改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由于“文化大革命”干扰 未得到很好实施。1975年国家体委重新颁布《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后各中小学继续开 展达标活动。1982年检测合格的儿童组279人,少年一组、少年二组、青年组共1255 人1983年,及格级以上兒童组1962人(其中优秀级72人).少年乙组1860人(其中优秀级140人)少年甲组1271人(基中优秀级127人),成年组298人(其中优秀级63人)1984年,及格级以仩儿童组6749人(其中优秀级359人)少年乙组3654人(其中优秀级103人),少年甲级组1391人(其中优秀级146人)成年组70人,达标率为  40. 80%1 985年,全县28所中小學开展达标锻炼儿童组、少年乙组、少年甲组、成  组共及格级3885人、良好级2104人、优秀级277人,达标率为31. s/o  1983年3月,旺苍对白水、东凡、普济、雙汇四个区的中小学调查3446名学生中,  身高、体重、胸围等发育生长符合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

解放后.为响应党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強人民体质”的号召.旺苍职工积极开展以篮球为主的体育活动50年代,县级机关首先成立“群力”、“虎啸”两支篮球队后又相继组建一批技术水平较高的职工业余篮球队铁剑队、公安队、嘉川区队、红旗队等,经常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工休时间组织竞赛年,旺苍机關、厂矿开展广播操和工间操活动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等多种形式提高运动技术水平。1964年旺苍组织、举办篮球邀请赛,参赛单位有巴Φ县、南江县、旺苍县、广元荣山煤矿、旺苍嘉川煤铁厂1965年,旺苍群力篮球队赴绵阳进行篮球访问赛1980年赴巴中参加篮球邀赛。1976年7月16日为纪念毛泽东主席畅游长江10周年,旺苍在东河举行有600余人参加的畅游纪念活动晴天突涨洪水,波高浪急溺死6人。年每当节假日或周末,县体委、县工会、团县委都组织县级机关、企业职工开展球类、棋类等体育活动与竞赛县委、县府机关、文教、卫生、商业、供銷、邮电、粮食、工交、农口等部门和东凡、普济、白水、嘉川、五峰、五权等条件较好的区级机关、企事业单位每年也组织本单位职工舉办不同项目的运动会,使职工的文体生活丰富多彩

    旺苍民间有习武习惯,参与者多为农民20年代.百丈关佐斡端生曾举行射击比赛,農民猎户用马枪参赛获胜者奖给一枚银质圆形奖牌。民国35年旺苍治城镇六、七两保的青年学生和农民组成“雄狮”球队,在现五峰乡獅子坝开辟一荒草坪建成篮球场,开展业余篮球运动农村荡秋千、踢毽子、打木牛等项活动也极普遍。

解放后农村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有条件的场镇和居住集中的合作社(生产队)修。建有篮球场、乒乓球台供青年农民闲时活动1958年.县委、县人委召开旺苍县第一屆农民体育运动会,比赛项目有球类、田径、射击、拔河等1962年以后,由共青团和民兵组织负责举办篮球、乒乓球、拔河、棋类、赛跑等項比}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9| 上传日期: 17:10:25|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地人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