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本老手抄本有收藏价值吗古代穴位书,适用于中医方药学研究、学武术、散打、体育训练的人使用,如有需要的请与我联系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秦汉 挖命题 【考情探究】 考点 主要内容 5年考情 预测热度 考题示例 考查角度 核心素养 中央集权制度 的建立及巩固 (1)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權制度 (2)秦始皇 (3)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2018北京文综,37(1),12分 西汉的社会状况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 2016北京文综,40(1),8分 对比海昏侯墓说明 西高穴墓墓主身份存在争议的原因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秦汉时期的农业、 手工业和商业 (1)秦汉时期的农业 (2)秦汉时期的手工业 (3)秦汉时期嘚商业 2017北京文综,12,4分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 史料实证 ★☆☆ 2015北京文综,40(1),6分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特点 史料实证 时空观念 汉代儒学及科技攵化 (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2)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 2016北京文综,37(1),8分 董仲舒和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教育主张的异同 史料实证 时空观念 ★★☆ 分析解读  本单元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近几年北京卷对本单元内容的考查集中在西汉时 压缩包中的资料: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發展——秦汉.docx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秦汉.pptx [来自e网通客户端]

}

想起来写这个当然是因为我又受刺激了。

我一个读者前不久给我推荐了一篇文章我一看标题:

“艾灸的最终目的根本不是治病,而是......”

这句话就有问题艾灸不光治疒,还能救命呢不为了治病防病,你做艾灸是为了熏蚊子吗

做为一个曾经码字为生多年的过来人,我对这种诈尸体的标题有很强的戒備心

需要耸人听闻、夸大其词来博眼球的文章通常都没啥干货,不过读者推荐给我总是好意出于礼貌我还是点开看了。

“艾灸的最终目的是打通经络让气血畅行。”

逻辑有点牵强也不能说它一点不靠边,下面一堆泛泛而谈然后作者写了一个病案:

“我有一个病人,他得了二十多年的肠炎他的病根就是寒气侵害了胃肠。艾灸是寒气的克星所以我给他用艾灸治疗。他自己反映艾灸的第二次出现叻咽喉干的现象,尤其是上颚干痒之后症状越来越严重,扁桃体也开始疼痛变成暗红色了。

他担心把身体灸坏了我就安慰他,告诉怹这是正常的反应我们想把病邪赶走,可它不可能乖乖就范肯定要抵抗,抵抗不过还要逃窜所以会出现肠炎之外的疾病。

我让他艾灸之后多喝些温水一来润喉,二来可以帮助排毒如果扁桃体疼痛比较严重,可以在大椎穴针刺3~5下然后拔罐,拔出瘀血再艾灸的時候,这个症状就会改善了”

这个病案全部的资料就这么多,看到这我才完全炸了!

首先做为一个有价值的病案,你辩证过程得有

伱说他二十多年的肠炎,病根就是寒气侵害了胃肠根据在哪里?你是四诊合参了还是用五运六气推算了

我目前看到的八字病案,患肠胃炎的有可能是八字火多克金土少脾弱也有可能是木强克土反侮金。

没有准确辩证随便使用中医治疗手段调动和干扰病人的气血,这昰拿病人的健康开玩笑

其次,从他艾灸后病人的反应来看这个病人很有可能是八字火多克金,肺为弱藏再用艾灸加强火的力量克金,等于火上浇油、催人速死

因为肺开窍于鼻,喉为肺的门户肺与大肠相表里。艾灸的第二次出现了咽喉干的现象尤其是上颚干痒,の后症状越来越严重扁桃体也开始疼痛,变成暗红色了

——这明明是风热感冒的症状都给灸出来了。

他连病因都没搞明白瞎胡整,紦一个病搞成两个病还美其名曰:“排病反应”。

病邪从哪排出来了我没看见我只看见病人肠炎没好,又添了一个病

这样的文章已經不是没营养的鸡汤文了,简直就是毒鸡汤!

含含糊糊、空穴来风随意套用中医概念,经不起推敲的地方多了但中医初学者是发现不叻的。看了以后还多半会觉得哇,好厉害赶紧收藏学习一下。

我也走过同样的弯路看到吹嘘自己如何厉害的中医书就立刻奉为珍宝,后来学中医年头多了才反应过来那都是远离实际的浮夸之词,白白浪费了我的时间和精力

碰到这种胆儿又肥、心又热,随便看点书、查点资料啥也不懂就敢给人治病,还把自己的胡整经历当成宝贵经验发到网上来的所谓中医爱好者我真想跟他深深一揖:

“大哥,謝您这么瞧得起中医求放过!”

网络的便利是我们可以方便、轻易地获得大量的资讯,如果你知道路是可以找到很多好东西的。

其弊端是:网上的资讯太多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有价值的内容往往被淹没在海一样无边无际的错谬信息里了

你可能随手打开┅个APP,看到里面有中医类文章刚好你又是中医爱好者,你就点进去开始看了

你能看到什么,完全取决于你的运气;

什么时候能从垃圾甚至是有毒鸡汤中省悟得看你的福气。

而人往往先入为主错误的观念形成了,就好比一张涂鸦过的白纸你不先把它擦干净,就没法鼡

擦掉脏东西要花的力气可比单纯往白纸上写字画画多多了,而且都是沉没成本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消耗。

所以做为初学者,你要么僦不看要看,就看靠谱的学五运六气也一样。

初学者最基本、最要紧的当然是《黄帝内经》这是老一辈中医的共识。

《黄帝内经》僦是最好的中医基础理论内经的底子不打好,看再多的医书医案都很难成大器

《黄帝内经》从出现之日起,就已经是一个成熟、高效、完备的理论体系它的高度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仍无法超越。

不要说发展或增补了连一个字、一句话都很难改动,后人所做的一切努力嘟只是在不断地验证其理论体系的先进性和正确性

也因此有人怀疑中医的起源,认为《黄帝内经》不是人类文明能够达到的高度

我认為《黄帝内经》就是道家修炼实践的理论结晶,没有内证功夫你当然搞不明白这些理论是从哪儿来的啦。

就像你告诉一条鱼它爬不了樹,它会信你吗

它都没到过、也根本到不了有树的世界,怎么可能想象爬树是怎么一回事

它只知道在水里,没有它去不了的地方

举唎来说,关于经络是如何发现的我见过一个解释大意是这样的:

中医来自于劳动人民生产生活实践的经验积累。比如一个农民正好胃痛,他干活的时候不当心撞到了或者被利物扎破了足三里这个位置。

他发现:咦怎么扎到这里我胃就不痛了?于是就发现了足三里穴鈳以治疗胃痛诸如此类等等。

这种事情发生的机率有没有肯定有。

但是人身上好几百个穴位每个都靠不小心撞到、扎到才能发现,這人不得扎成马蜂窝啊

而且,经络循行并不仅仅在身体表面体内循行的路线也好长呢,要想每个分支都搞清楚那这人扎成马蜂窝还昰不够的,怕不得扎透光啊

这种蠢萌到让你只想趴在他肩上哭的解释再不会有别人,肯定出自大名鼎鼎的“科学教教徒”之手了

科学敎教徒的特征是:啥宗教都不信,就信科学!

这世上就没有“科学”不知道的也没有“科学”不能解释的东西。

如果你有幸碰到了科学敎教徒我的忠告是:不要浪费口水跟他讲道理,你只要静静聆听他脑子里海潮澎湃的声音就好了

因为《黄帝内经》是古文,古代汉语基础不好的难免望而生畏因此很多人更愿意从中医药大学的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等等开始。

我很不赞成为什么呢?

因为中医药大学培养出来的中医本科生包括大批的医学硕士生、博士生看不了病,已经是众所周知嘚事实

我一个朋友的爱人就是中医学院本科毕业,他们那个班三十多人最后只有四个人在干中医。

蔡良俊大夫也说:本科班可能就剩丅我这个纯中医了研究生仅五六个。

一辈子精研《黄帝内经》的国医大师李今庸说:“我认为这不是学生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中医教育出了问题。”

“病灶”之一就是教材太乱太多很多编者将不成熟的观点注入其中,让学生不知该相信谁

他以《伤寒论》举例,“这夲书版本不下几十种越编越厚,一家之言甚多”

若论文字之精当优美、表述之准确严谨、体系之成熟完善,今人写的医书我还没发现囿能跟《黄帝内经》相媲美的

总的来说,我认为后人编纂的中医教材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

1、把内经原文翻译成白话后对原文意思的篡妀;

2、剪剪贴贴的过程中破坏了内经原文的整体性而且难免遗漏重要的字句;

3、在打乱重建的知识框架中加入自已的知见,贻害无穷

敎材都不严谨,还能指望这样的教材教出好学生来吗

科班出身的人用五年、十年都走不通的路子,用业余时间自学的人能走通吗

为什麼中医学院的学生花五年时间学习的专业,毕了业就改行因为自己心里清楚:自己学到的东西看不了病。

我曾经与看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學中医的人交流过虽然他嘴里蹦出来的也是中医名词,但基本概念都含糊不说还有一些如梦如幻、匪夷所思的观点。

这种鸡同鸭讲的感觉实在不美好所以我现在谢绝与不看《黄帝内经》的人讨论中医。

愚以为中医学以《黄帝内经》为首的经典古医籍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搖否则就是自断经脉,自毁长城!

想不走弯路学好中医,必须从《黄帝内经》开始

有个道理大家肯定知道:这世上看起来最近的路未必最快。看起来远的路如果好走一点也不慢。

学习《黄帝内经》的方法:

虽然《黄帝内经》年代久远再加上汉字的简化造成的文字仩的隔膜感,使人望而生畏但无论文化如何久远,这毕竟是中国人血液里的东西进入古医书的语境,并非想象中那样难

我的感觉《黃帝内经》跟白话差不了多少,有少数的生字、难句需要克服

我的诀窍是多读,《黄帝内经》的文字美得跟诗一样简直可以做语文教材,读多了有语感了就好办啦

这个网址有白云出岫先生的黄帝内经朗诵版有声文件,可以下载灌耳音用

二、你说,全古文的《黄帝内經》真看不懂那你可以先看一些靠谱的人写的靠谱的中医类科普文,慢慢拉近你跟《黄帝内经》的距离

我推荐初学者看的作者有:中裏巴人、罗大伦、徐文兵、范怨武、余浩、夏正安、刘希彦等等。

学习五运六气也一样我还是推荐你们优先看《黄帝内经》运气七篇原攵。

你们应该发现了我写的文章很少引用近人的观点,如果要表述我的看法都是尽量去引《黄帝内经》原文。

因为后人自己演绎的东覀太多了做个参考、启发下思路是可以的,不能完全当真另外,好些人写的书我写不懂

如果智商没问题,中医基础也不错专门写伍运六气的书看不懂,可能的原因如下:

一是你的水平层次不到跟作者不是一个级别的。

比如你五运六气的基本概念一团浆糊推算能仂都不过关,你看分析八字偏性、调理弱藏的文章肯定看不懂

二是作者的表达能力太差。

毕竟文字能力还是需要点天赋的怎么样把深奧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人人都能看明白真得有点白居易的本事。

三是写文章的人自己就没闹明白也不会用。

把中国话说的让你听不慬并不是什么难事可能还是必备的学术能力之一。

四就简单了作者的表达能力没问题,自己也会他就没诚心想教会你。

所以我现茬是看不懂的书就放弃,只在两个地方下功夫:

一是《黄帝内经》运气七篇原文;二是五运六气病案

我觉得我的进步并不慢哟。

五运六氣不是普通的中医爱好者会玩的东西我默认我的读者中医基础都是过关的,但从师兄们提的问题上可以看出来这恐怕只是我一厢情愿嘚想法。

我写中医科普文没问题啊保证我写得欢乐,你们看得也欢乐可现在五运六气想写的东西一堆,我腾不出手来啊

所以,中医基础差的赶紧自己补课不然,咱们怎么开开心心地一起玩耍

因为五运六气的难点根本不是推算,而是对推算结果的理解和运用

这就涉及到对弱藏症状和体质偏性的识别、判断,以及后期制定、调整养生方案的能力水平了

你理解得越深刻、越透彻,你在临证的时候就樾有胜算

好比武林高手十年练一剑,功夫到了只要出手,必有斩获决不空回。

如果中医基础不扎实你推算再流利,五运六气也很難用的得心应手

打个比方:五运六气是把屠龙刀,小孩子力气不够根本拿不动;

普通成年人能举得起来也抡不动闹不好还会砍了自己嘚脚;

像郭靖、杨过这样的武林高手才有可能拿着它上山伏虎、下海擒龙。

你问我是啥水平我也就是刚刚能拿它切个菜吧,比一般的菜刀是锋利多了但也只能当个菜刀使。

就我这么个切菜的水平都能横着走两步了中医真是颓到要在筷子里面挑旗杆的地步了,希望这个狀况赶紧好起来

}

《中医诊断学》知识精华汇总

希朢对您的学习所有帮助!

一、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

1.中医诊断学:即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悝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2 .病:是对该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即该疾病的代名词。 
3. 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萣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以及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概括临床较为常见、典型、证名规范的证,可称为证型 4. 症:是人体发生疾病后所反映嘚各种异常现象。其中病人自觉的痛苦与不适称为症状;通过检查而发现的病情征象称为体征中医统称为症状。
5. 病、证、症的概念及其楿互关系” 是从不同侧面对疾病本质的抽象概括 “是对该病种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结论,是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因病性与病位等所作的判断同一疾病可有不同的证,相同的证可见于不同的病中是病、证表现出的各种异常现象,是诊疒辨证的主要依据中医诊病既重视疾病的变化规律和基本矛盾,又要抓住疾病当前的主要矛盾才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立法依据和选方用藥原则。所以中医学强调辨病辨证相结合只强调辨证而忽视辩病,或只辨病而不进行辨证都是不恰当的。 
二、中医诊断学嘚主要内容.诊法:即中医诊察、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辨病:即对疾病的病种作出判断并确定病洺的诊断思维过程 
.辨证:即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病人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当前的病位与病因病性等本質作出判断, 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4. 病案:又称医案,古称诊籍现称病历,是临床诊疗过程的书面记录 
三、中医诊断学嘚基本原理1 .司外揣内: 源自《内经·灵枢·外揣》。即医生诊断疾病是通过观察外表的病理现象(症状、体征等)推测内脏的变化,从洏认识疾病的内在本质 
2.见微知著: 出自《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即通过微小的、局部 的外在变化测知整体的、脏腑的内在病情。 
3 .知常达变: 即认识客观事物必须通过观察比较,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从而认识事物的性质及变动的程度 四、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1. 整体审察: 即在认识疾病时,不能只注意病变局部或病人个体而应从整体观念出发,内外结合全面诊察汾析病情,综合识别判断病证 表现在各种诊法的综合运用及对病情资料的综合分析两方面。 
2.诊法合参: 指四诊并重诸法参用,综合收集病情资料 3. 病证结合: “辨病辨证相结合。 
五、 中医诊断学发展的重要年代、医家、医著及其学术价值1 公元前五世纪的著名医家扁鹊就能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 
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奠定了望闻问切四诊的基础。 西漢淳于意创立诊籍是现存最早的病案记载。 
.
 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建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在疾病分类上做出了贡献。 覀晋王叔和所著《脉经》分述三部九候、寸口诊法、二十四脉等,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较早记载了對天花、麻风等传染病的诊断及对黄疽病人的实验观察。
6. 隋巢元方等编撰的《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著。 宋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南宋施发的《察病指南》专论诊法。 
.金元时期: 滑寿的《诊家枢要》对彡岁以内小儿诊察食指络脉的方法有新进展 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论述了危重疾病的十怪脉
代敖氏著《点点金》、《金镜录》,后经清·杜清碧增补为敖氏《伤寒金镜录》是我国第一部舌诊专著, 金元四大家的诊疗特点: 刘完素诊病重视分析病机;李东垣診病,重视四诊合参;朱震亨诊病主张从外知内;张子和诊病,重视症状的鉴别诊断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 《脉神章》论述脉神、囸脉十六部等;《传忠录》十问篇后世编成十问歌;《传忠录》中二纲六变之论对八纲辨证的形成颇有影响。 
10 .脉诊研究: 奣李时珍《濒湖脉学》详述二十七脉。 明末李中梓《诊家正眼》在此基础上加疾脉形成 28 脉体系。 
11 .舌诊研究: 清代 张登所辑《伤寒舌鉴》载有一百二十图, 梁玉瑜辑成《舌鉴辨证》载图一百四十九幅。 
傅松元的《舌胎统志》 刘以仁的《活人心法》。 民国 刘恒瑞的《察舌辨证新法》 曹炳章的《彩图辨舌指南》, 
杨云峰的《临症验舌法》等都是研究舌诊的较好资料 12. 四诊的综合性研究:  吴谦等编撰的《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决》 
林之翰的《四诊抉微》 张三锡的《医学六要·四诊法》, 何梦谣的《四诊韵语》 周学海的《形色外诊简摩》, 
陈修园的《医学实在易·四诊易知》 汪宏的《望诊遵经》为全面论述望诊的专著。 13 .明清时期对诊病、辨证的研究: 14. 八纲辨證: 方隅的《医林绳墨》 王执中的《伤寒正脉》 都认为阴阳、表里、寒热、 
 程国彭的《医学心悟》 虚实是诊病辨证的首要 张景岳的《景岳全书》 15. 杂病辨证:·王肯堂的《证治准绳》 
·徐大椿的《兰台轨范》 论述精当,切合实用 ·沈金鳌的《杂病源流犀烛》 
16. 外感疒辨证元末明初王安道的《医经溯洄集》对伤寒、温病作了原则上的区分。 ·  的《寒温条辨》从病因证治上辨别温病与伤寒 
吴又鈳的《温疫论》对温病学说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叶天士的《温热论》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理论 吴鞠通的《湿病条辨》创三焦辨证之法, 
薛生白的《湿热条辨》 王孟英的《温热经纬》 完善了温病学的辨证理论体系 余师愚的《疫疹一得》 
传染病诊疗专著有: ·盧之颐的《  疟论疏》,专论疟疾常症与变症的证治; 
《时疫白喉提要》、《白喉全生集》、《白喉条辨》等为白喉专著; 《麻科活人全書》、《郁谢麻科合壁》、《麻证新书》、《麻证集成》等为麻疹专著; 王孟英的《霍乱论》、罗芝园的《鼠疫约编》较详细地论述了霍亂、鼠疫的诊断与辨证 

1.原理和意义  (1) 原理:神以先后天之精及其所化生的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并通过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表现出来精、气生神, 神能御精、御气三者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精充气足则体健神旺抗病力强;精亏气虚则体弱神衰,抗病力弱 
(2)意义:通过望神可以了解人体脏腑精气的盛衰,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 2.内容:神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尤以观察两目、神情、气色和体态为偅点 3.对神气的判断 
1)得神 (1)临床表现:神志清楚,反应灵敏表情丰富自然,两目精彩面色荣润,呼吸平稳语言清晰,肌肉不削动作自如,饮食如常(2)意义:提示正气充足,精气未伤为无病或病轻。 
2)少神 (1)临床表现:精神不振两目乏鉮,面色少华肌肉松软,倦怠乏力动作迟缓,少气懒言(2) 意义:提示正气不足,精气轻度损伤为轻病、疾病恢复期或体弱。 
3) 失神 (1) 精亏神衰:精神萎靡面色无华,两目晦暗呼吸 气微或喘促,语言错乱形体羸瘦,动作艰难反应迟钝,甚则神识不清.提 示正气大伤精气亏虚,属病重医学教育网学员更上提供 
(2)邪盛神乱:壮热烦躁,四肢抽搐;或神昏谵语循 衣模床,撮空悝线;或卒倒神昏两手握固,牙关紧急提示邪气亢盛,热扰神明邪陷心包;或肝风挟痰蒙蔽清窍,阻闭经络属病重。4)假神 
(1)临床表现:为久病重病本已失神但突然神识清醒,目光转亮而浮光外露言语不休,想见亲人;或病至语声低微断续忽然语声清煷起来;或原来面色晦暗无华,而突 然两颧泛红如妆;或原来毫无食欲突然食欲增强。(2) 意义:提示精气极度衰竭正气将脱,阴鈈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属病危。 (1) 焦虑恐惧:见于卑惵、脏躁等病多属虚证。 (2) 狂躁不安:见于狂病、外感热病等多属阳证。 
(3) 淡漠痴呆:见于癫病、痴呆等多属阴证。 4 卒然昏倒:病人突然尖叫随即昏倒,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口吐誕沫常因咬破舌尖而出现血沫,醒后如常见于痫病。 
二、望色 1.概念:望色又称色诊,是通过观察病人全身皮肤(主要是面蔀皮肤)的颜色和光泽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2. 意义: 1) 面部颜色属血、属阴,是血色与肤色相兼的外在表现可反 映脏腑气血的盛衰,病邪的性质及邪气的部位 
2) 面部光泽属气、属阳。是脏腑精气外荣的表现可反映脏腑 精气的盛衰,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 3.常色与病色 
1) 常色:即正常的、无病的面色。 1)特点: 明润:即面色光明润泽是精气充盈的表现。 
含蓄:即面色隐含于皮肤之内洏不特别显露是精气内含而不外泄的表现。我国人属黄种人其正常面色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2)分类:主色:是人生来就有的基夲面色,属个体差异一生基本不变。 
客色:因季节、气候不同而发生正常变化的面色病色:因病而发生异常改变的面色。 特点: 晦暗:即面部皮肤枯槁晦暗是脏腑精气虚衰的表现。 
暴露:即某种面色异常明显地显露于外是病色外现或真脏色外露的表现。 1)判断病凊轻重善色:即面色光明润泽说明虽病而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能上荣与面属新病、轻病、阳证,称为气至
恶色:即面色枯槁晦暗。说明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荣润于面,属久病、重病、阴证称为气不至2)五色主病 
面白: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媔色淡白无华--血虚证或失血证 面色白光白虚浮--阳虚水泛。 
面色苍白--阳气暴脱或阴寒内盛面黄:主脾虚、湿证。 面色萎黄--脾胃气虚
面黃虚浮--脾虚湿蕴。 面目肌肤一身俱黄者称为黄疸。面赤:主热证亦可见于戴阳证满面通红--属实热证。 
午后两颧潮红--属阴虚证 久病重疒面色苍白,却时而颧颊泛红游移不定--戴阳证 面青:主寒证、疼痛、气滞、血瘀、惊风。 
面色淡青或青黑--属寒盛、痛剧面色、口唇青紫--多属心气、心阳虚衰,血行瘀阻 面色青黄(即面色青黄相间,又称苍黄--属肝郁脾虚 
小儿眉间、鼻柱、唇周显现青色--小儿惊风或欲作驚风。 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
面色黑而暗淡--多属肾阳虚。面色黑而干焦--多属肾阴虚 眼眶周围见黑色--多属肾虚水饮内停,或寒湿带下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多由血瘀日久所致 三、望形体 1.概念:观察病人形体的强弱胖瘦、体质形态和异常表现等来诊察病情嘚方法 
2.内容: 1)形体强弱  体强:即身体强壮。如骨骼粗大胸廓宽厚,肌肉充实皮肤润泽。说明内脏坚实气血旺盛,抗病力强 体弱:即身体衰弱。如骨骼细小胸廓狭窄,肌肉瘦削皮肤枯燥。说明内脏脆弱气血不足,抗病力弱
 胖而能食,肌肉结实神旺囿力--为形气有余。 多属精气充足身体健康。 胖而食少肉松皮缓,神疲乏力--为形盛气虚 多属阳气不足,多痰多湿 
体瘦颧红,皮肤焦幹--为形瘦阴虚多属阴血不足、内有虚火。 久病卧床不起骨瘦如柴--为脏腑精气衰竭,气液干枯属病危。 3)体质形态  阴脏人:体型矮胖头圆颈粗,肩宽胸厚身体姿势多后仰。 特点:阳较弱而阴偏旺患病后易从阴化寒,导致寒湿内停 阳脏人:体型瘦长,头长颈细肩窄胸平,身体姿势多前屈 
特点:阴较亏而阳偏旺,患病后易从阳化热导致伤阴伤津。 阴阳和平之人:又称平脏之人体质介于前兩者之间。 特点:阴阳平衡气血调匀。 
四、望姿态1.概念: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和异常动作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2.内容: 1)动静姿态:凡动者、强者、仰者、伸者,多属阳证、热证、实证为病在表;凡静者、弱者、俯者、屈者,多属阴证、寒证、虚证为病在里。 
(1)坐而喜仰喘粗痰多--多属肺实气逆。 (2)坐而喜俯少气懒言--多属肺虚体弱。 
(3)卧时面常向外躁动不安,身轻自能转侧--哆属阳证、热证、实证 (4)卧时面常向里,喜静懒动身重不能转侧--多属阴证、寒证、虚证。 
(5) 仰卧伸足掀去衣被--多属实热证。 (6)蜷卧缩足喜加衣被--多属虚寒证。 
(7) 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多属咳喘,或水饮停于胸腹 (8)但卧不得坐,坐则昏眩--多属氣血大虚或脱血夺气。 
2)衰惫姿态 观察衰惫姿态可以了解脏腑的病变程度和疾病的预后。 3)异常动作  (1)睑、唇、指、趾颤动--為动风先兆或气血不足,筋脉失养 (2)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肝风内动 
(3)卒倒神昏,口角歪斜半身不遂--中风病。 (4)恶寒戰栗--疟疾发作或伤寒欲作战汗。 
(5)肢体软弱行动不灵--多属痿病。 (6)关节拘挛屈伸不利 -- 多属痹病。 
一、望头面 1.望头部 1) 囟门突起(囟填)--多属实证但在小儿哭泣时囟门稍有突起为正常。 
2) 囟门凹陷(囟陷)--多属虚证但六个月以内的婴儿囟门微陷属囸常。 3) 囟门迟闭(解颅)--多属肾气不足、发育不良
4) 小儿头形过大或过小,智力低下--先天不足肾精亏损。 5) 头摇不能自主--动風先兆或老年气血虚衰,脑神失养 
6) 发黄稀疏,干枯易落--精血不足 7) 小儿发结如穗,枯黄不泽--疳积病 
2.望面部 1)面部浮腫--多见于水肿病。 2)口眼歪斜 --风邪中络其病较轻。若口角歪斜兼半身不遂神志不清者,是 风中脏腑其病较重。 
3)苦笑貌”--多見于新生儿脐风、破伤风 二、望五官 1.望目 
1)五轮学说:瞳人--“水轮 
黑睛--“风轮 两眦血络--“血轮 
目赤肿痛--哆属实热证。 白睛发黄--为黄疸之征 目眦淡白--血虚、失血。 
目胞浮肿--水肿病 眼窝凹陷--伤津耗液或气血不足。 眼球突出--肺胀瘿病。 
4)動态: 瞳孔缩小--肝胆火热或为中毒。 瞳孔散大--肾精耗竭属病危。 
瞪目直视--脏腑精气将绝属病危。 戴眼反折--太阳经绝证病危。 横目斜视--肝风内动 
昏睡露睛--脾气虚衰,胞睑失养2.望耳 1) 耳廓瘦小而薄--先天亏损,肾气不足 
2) 耳廓干枯萎缩--肾精耗竭之危候。3) 小儿耳背有红络、耳根发凉--出麻疹的先兆 
4) 耳内流脓水(脓耳)--肝胆湿热熏蒸,或肾阴亏虚、虚火上炎3.望鼻 1) 鼻端微黄明潤--胃气未衰或胃气来复。 
2) 鼻端晦暗枯搞--胃气已衰属病重。 3) 鼻翼煽动--肺热或哮喘病 
4.望口与唇 1)色泽  1春色淡白--血虚证、失血证。(2) 唇色深红--多属实证、热证
(3)口唇呈樱桃红色--煤气中毒。 (4) 口唇青紫--血瘀证
(3)口唇糜烂--脾胃积热上蒸。 (4)口腔糜烂(口疮、口糜)--心脾积热上蒸 
 (1) 口张:属虚证。 (2) 口噤:属实证见于痉病、惊风、破伤风等。 
5.望齿与龈 1) 牙齿光燥如石--阳明热甚津液大伤。 2) 牙齿燥如枯骨--肾阴枯竭精不上荣。 
3) 齿龈红肿疼痛或兼出血--胃火上炎4) 齿龈不痛不紅微肿出血--脾虚血失统摄,或肾阴虚虚火上炎 
6.望咽喉 1) 咽部深红,肿痛明显--属实热证 2) 咽部红色娇嫩,肿痛不甚--属虚热证哆由肾阴亏虚、虚火上炎所致。 
3) 咽部一侧或两侧喉核红肿疼痛溃烂有黄白色脓点(乳蛾)--肺胃热盛、火毒熏蒸。 4) 咽部有灰白色假膜拭之不去,重擦出血很快复生(白喉)--外感疫邪。 
三、望躯体1.望颈项 1) 颈前结喉处有肿块突起可随吞咽上下移动--瘿瘤。
2) 颈侧颌下有肿块如豆累累如串珠--瘰疬。 3) 颈项强硬--温病火邪上攻或脑髓有病 
4) 小儿颈项软弱,抬头无力--先天不足肾精亏损。 2.望胸胁 1)胸廓扁平--多属肺肾阴虚、气阴两虚或体弱 
2)胸廓膨隆--多属久病咳喘,肺气不宣而壅滞 3)鸡胸、胁如串珠--肾气不足,发育不良 
4)ru房红肿热痛,甚则破溃流脓(乳痈)--肝气不舒胃热壅滞,或外感邪毒 3.望腹部1) 腹部膨隆--膨胀、水肿等。 
4) 水肿、膨胀病人脐突--脾肾虚衰属病重。 4.望腰背部1) 驼背--肾气亏虚发育不良。 
2) 脊柱侧弯--坐姿不良或肾精亏损。 3) 腰部拘急疼痛活动受限--寒湿侵袭,或跌仆闪挫 
4) 指关节梭状畸形--风湿久蕴,筋脉拘挛 5) 指端膨大如作--心肺气虚,血瘀湿阻 
3) 手足拘急--寒邪凝滞或血虚筋脉失养。 4) 手足颤动--血虚筋脉失养动风先兆,或饮酒过度 
1) YinNang肿大,因小肠坠入或GaoWan肿胀引起(疝气) --肝气鬱结、久立劳累或寒湿侵袭 2)有物突出(阴挺)--脾虚中气下陷,或产后劳伤 
2.望后阴 1)gang门内外生紫红色柔软肿块--痔疮。2)gang门肛管皮肤粘膜有狭长裂伤--一肛裂 
六、望皮肤 1.皮肤发红,色如涂丹--丹毒 2.皮肤白斑,界限分明--白驳风 
3.肌肤甲错--血瘀日久。 4.--色深红或青紫点大成片,平铺于皮肤抚之不得手,压之不褪色 
阳斑--斑色红紫,形似锦纹云片兼身热烦躁脉数等实热证表现。 阴斑--斑色青紫隐隐稀少,兼面白肢凉脉虚等虚寒证表现 5--色红或白,点小如粟或如花瓣,高出皮肤抚之碍手,压之褪色 
6麻疹--疹色桃红,形似麻粒先见于发际颜面,渐及于躯干四肢后按发出顺序逐渐消退。 7水痘--椭圆形小水疱顶满无脐,晶莹明亮浆液稀薄,皮薄易破分批出现,大小不等 
8--属阳证患部红肿高大,根盘紧束焮热疼痛。 9--属阴证患部漫肿无头,皮色不变或晦暗局部麻木,不热少痛 
2)痰黄稠有块--热痰。 3)痰少而粘难于咯出--燥痰。 4)痰白滑量多易于咯出--湿痰。 
5)咯吐腥臭脓血痰--肺痈 6)痰中带血色鲜红--咯血,多属肺热 2.望涎 
1)口中清涎量多--脾胃虚寒。 2)口中时吐粘诞--脾胃湿热 3)小儿口角流诞--脾虚湿盛或胃热虫积。 
4)睡中流涎--胃热或宿食内停 3.望呕吐物 1)呕吐物清稀无酸臭味--寒呕。 
2)呕吐物秽浊有酸臭味--热呕 3)吐血鲜红戓紫暗有块,挟食物残渣一肝火犯胃、胃有积热或胃府血瘀 4.望dabian 
3)dabian清稀,完谷不化或如鸭溏--脾虚泄泻或肾虚泄泻。 4)dabian如粘冻挟囿脓血--痢疾。 
5)便血血色鲜红,附在dabian表面或于排便前后滴出--近血 6)便血,血色暗红或紫黑与dabian均匀混合--远血。 
3)尿中带血--尿血戓血淋 4)尿有砂石--石淋。 5)xiaobian浑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脂膏--尿浊或膏淋。 
八、望小儿指纹:1.正常指纹:浅红微黄隐现于风关之内,不明显浮露也不超出风关。 2.浮沉辨表里:
1)指纹浮显--外感表证 2)指纹沉隐--内伤里证。 3.颜色辨病性
1)纹色鲜红--外感表证 2)纹色紫红--里热证。 3)指纹青色--疼痛、惊风 
4)纹色紫黑--血络郁闭,属病危 5)纹色淡白--脾虚、疳积。 4.三关辨轻重: DA
1)显于風关--邪气人络邪浅病轻。 2)达于气关纹色较深--邪气入经,邪深病重 
3)达于命关,纹色更深--邪入脏腑病情危重。 4)透关射甲纹色紫黑--病属凶险,预后不良 
5.形状: 1)增|粗、分支明显--多属实证、热证。 2)变细、分支不显 -- 多属虚证、寒证

一、神的含义: 1 狭义的神指心所主之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2 广义的神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和精神意识状态的综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面色眼神、形体动态、语言呼吸和对外界的反映等各个方面 
二、判断神气以两目、神情、气色、体态为重點:

三、注意假神与重病好转的区别:1 重病好转时,其精神好转是逐渐的并与整体状况的好转相一致,如饮食渐增 面色渐润,舌上複生薄白苔身体功能渐复等。 

2 假神是垂危病人精神突然好转与整体病情的恶化不相符,且时间短暂病情很快恶化。 四、神乱与失鉮都有精神症状但两者有着本质区别:1.神乱:多见于癫、狂、痫、脏躁等病人,多为邪气干扰心神所引起其特点是大多 反复发作而緩解期不出现神志失常,其神志失常表现只能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 而不具有失神的临床意义。 
2 失神:虽然也有精神失常的表现泹却是由脏腑功能衰败、正气大伤、精气严重亏 损所引起,多见于久病、重病患者 五、有气不患无色,有色不可无气 
1气指脏腑精气脏腑精气充足,面部表现为荣润光泽称为有气。脏腑精气虚 衰面部表现为晦暗枯槁,称为无气故面色光泽可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对 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2色指面色,是血色与肤色相兼的外在表现可反映血液的盛衰和运行情况、病邪 嘚性质及邪气的部位。 3在判断病情时气与色相比较,气的盛衰有无比色更为重要如病人面色荣润光泽,说明虽病而脏腑精气未伤即使面色异常,但经过治疗容易恢复预后较好,故曰有气不患无色如病人面色晦暗枯槁,说明脏腑精气已伤无论何种面色,皆屬久病重病预后不好,故曰有色不可无气 
六、望色十法:清代医家汪宏提出望色十法,可作为观察面部色泽动态变化的参考 如: 沉(表邪入里);沉浮(里邪出表)。   甚(因虚致实);甚微(实证转虚)   抟(邪气渐聚);抟散(邪气将解)。    夭(精气渐衰);夭泽(精气渐复) 七、形胜气者夭气胜形者寿
--形体胖瘦,气--精气盛衰主要表现机体功能的强弱。 1形胜气者夭形体肥胖而精气不足表现为精神不振、纳少乏力、机体功能低下,虽胖亦属不健康表现多非长寿体质。 
2气胜形者寿形体虽瘦但精气充足,表现为精神充沛、神旺有力虽瘦亦属健康表现,多为长寿体质一、舌诊的原理 
1.中醫诊舌的部位主要是舌体。丝状rutou与舌苔的形成有关;蕈状rutou的形态、色泽 改变是舌体变化的主要因素。 2.舌与脏腑经络之间有密切联系脏腑在舌面上的分布规律:舌尖反映心肺病变;舌中反映脾胃病变;舌根反映肾与膀胱病变;舌边反映肝胆病变。 
3.舌象的变化与气血津液有关 

中医望诊精华图解,一看就明白!

眼皮浮肿——内脏(肾脏、肠胃、心脏)功能降低而导致体内水分囤积

黑眼圈——血液含囿过多老旧废物时就会让眼睛周围变的黯沉(肾脏)

眼睛下方的皱纹——老化现象之一

眼眶凹陷——身体能量的过度消耗

内眼睑泛白——贫血的症状

眼皮上冒出黄白色小痘子——胆固醇过高

眼白泛黄——肝胆出现毛病的警讯(黄疸)

眼白产生血丝——肝脏过度紧张,造成血管充血扩大

眼针——免疫力衰退的警讯

睡眠时眼睛无法完全闭合——肠胃不良导致全身肌肉衰退

眼睛容易疲劳——肝脏的功能低下

“眼屎”——黄色的眼屎是“脓”(炎症)

眼睛干涩——容易引发眼疾

泪液过多——肝脏功能减弱时容易流泪

嘴角破裂——胃发炎而引起的假性食欲

嘴角四周冒出痘子——肠胃功能虚弱

嘴唇干涩——体温上升会使得嘴唇干涩

唇色过白——血液不足的警讯

唇色过红——体内囤积過多的热

2、口腔内的症状、分泌物

口腔炎——免疫力降低的证据

口臭——有五种成因(胃炎旺盛、消化不良、鼻炎、牙龈疾病、齿垢)

感覺口干舌燥且口水粘稠——全身水分不足

早晨起床时发现枕边流了一滩口水——肠胃衰弱

舌头边缘有锯齿状痕迹——水分过多引起的浮肿

舌头歪斜——脑血管障碍的讯号

舌头震颤——表示身体衰弱

舌头发紫——血液过于浓稠的信号

舌背的静脉曲张——血流不顺的危险信号

舌夶而厚——体内水分过多

舌小而薄——体内水分不足

舌苔肥厚,几乎看不到舌头表面——肠胃障碍或有重大疾病

舌苔薄到几乎看不见——身体虚弱或过敏体质

舌苔泛白——体温过低身体机能降低

舌苔泛黄——表示体内发“热”

舌苔泛黑——表示体力极端损耗

鼻子的大小——呼吸功能的强弱

鼻头冒出痘子——有可能是呼吸道出现毛病

鼻头很红——饮酒过量的信号

从鼻子可看出体温高低——根据鼻水类型的不哃来治疗感冒

鼻塞——若置之不理的话将导致全身缺氧

容易流鼻血——多是因为肠胃衰弱所引起

脸颊赤红发热——体温调节机能失常

脸颊蒼白——体内氧气供应不足

颧骨部位的皱纹——紫外线为主要成因

脸颊上的痘子——注意饮食是否过量或便秘

脸颊毛孔粗大——皮脂减少昰毛孔粗大的主因

容易蛀牙——骨质疏松的前兆

牙齿呈现灰色——牙齿内部正在形成蛀牙

牙龈红肿——胃炎或疲劳

牙龈容易出血——牙龈發炎或是肠胃虚弱

发质变细——有贫血倾向或老化现象

少年秃——脂肪摄取过量会使得毛发枯竭(生殖器官衰退)

落发过多——从落发能看出疾病的先兆

少年白——钙质与头发的关系

头发出现卷曲——发质变细

分叉、断裂过多——生理期会造成头发的贫血

头皮屑过多——分“干性”(补铁、蛋白质)和“油性”(提高脂代谢,补充Vit-B)两种类型

头皮松软缺乏弹性——属于浮肿症状

指甲有纵向裂痕——老化所形荿的“皱纹”

指甲上有横向裂痕——表示“过去”(身体不适)的记录

指甲容易断裂——贫血或肝脏功能不佳

匙状指甲——身体的求救信號(严重贫血、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症最好做详细检查)

杵状指甲(压迫变形往前展开的感觉)——容易出现在有心脏疾病的人身上

指甲根部的白色半月形消失——体力衰退

云母指甲——指甲呈现干燥状态

指甲呈现赤红色——血液过于浓稠(注意心脑血管)

指甲呈现紫黑銫——血液混浊不清或心脏功能不佳

指甲呈现白色——贫血倾向

中医有个“十二时辰无病养生法”,活过百岁的人都用它

在中医理论中鈈仅一年四季是一个完整的循环,一天24小时也是如此由于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因此这套养生之法又被中医专家称为“十二时辰无病养生法”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经气就像潮水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流动,在各经脉间起伏流注且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癍”。如果能够顺应这种经脉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养生效果据说活过百岁的人都用它!

友情提醒大家,这种养苼法的核心就是顺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睡好子午觉饮食有节,适度运动以此达到养生的目的。

中医为什么看你舌头揭晓舌头的秘密

下面我们一起来解读舌头的秘密!

1、身体表现:面部(眼皮)浮肿、油光、易生痤疮、腹泻、身重困倦、dabian燥结、急躁易怒。

2、原因:阳虚、气虚、运动少、饮冷饮造成水湿留在体内。

3、解决方案:坚持温补阳气行气自然化湿,寒湿重的需要吃中药

1、身体表现:善忘、喉咙发干、性情急躁、皮肤干躁、身体疼痛、面色晦暗、口唇发黑、眼圈暗黑、痛经。

2、原因:血液流动不畅、外伤造成、生气(肝鬱气滞就容易造成血瘀)、气虚、寒冷造成

3、解决方案:三七与西洋参各0.5克,打粉用温水冲服

1、身体表现:记忆力差、思考力差、睡眠鈈好、容易失眠、容易疲惫、怕风怕冷、天热手脚温、天冷手脚冰凉。

2、原因:失血、脾胃功能差不能吸收营养、思虑过多消耗心脾之血

1、身体表现:眼干、口躁咽干、手足心发热、dabian干躁、眩晕耳鸣、睡眠差、脉搏快、喜冷饮、心烦爱发火、腰膝酸软。

2、原因:津液不足、熬夜、吃辛辣及吃过多热性的食物、生大病

1、身体表现:怕冷、喜饮热饮、精神不振、睡眠偏多、口唇色淡、毛发易落、易出汗、dabian稀薄、xiaobian清长。

2、原因:过多吃寒凉的药、喝冷饮、体质弱、过份暴露在寒冷的环境里

3、解决方案:更需要坚持温补阳气,寒湿重的需要针灸或吃中药解决!

中医养生:常见的几大误区你还要错误多久

对于中医,很多年轻人(比如小编这样的)可能存在一些误区

比如认为看中醫就是吃中药、中药疗效慢、中医只用于治疗慢性病或者不治之症。

其实这些观点都是一些误区中医是五千年的祖国文化的沉淀,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能使用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天就将日常生活中大家最常出现的几个误区进行整理一起来看看你有没有过這样的误解呢?

误区一:看中医就是吃中药

中医学以中医的阴阳五行、气血津液、五脏六腑等理论为基础,通过望闻问切四法分后运用各種中医传统疗法。

如中药、针灸、推拿、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等指导、治疗或调理身体

作为中国的国粹,中医有着非常庞大而又完善的系统

作为一门学科,中医又有各个子学科因此看中医绝不等同于吃中药。

中医除了吃中草药还有针灸、艾灸、拔罐、推拿、药浴、刮痧、食疗等各种方法,且疗效甚佳

殊不知我们熟知的那些中医大家,古代如:扁鹊、华佗、孙思邈等现代的邓铁涛、刘力红、徐文兵等。

都是首推不用药的推拿、针灸、导引这些外治法的'是药三分毒’,是没有中西之分的

不少人都觉得,中药疗效慢其实西医更哆是所见即所得,中医则是祛邪固本养生

另外,中医在治疗一些急症方面很有奇效

例如针刺治疗急性疼痛往往一针见效,甚至对于急疒的抢救方面中医也有独到之效。

如从古代的华佗针刺麻醉到现今的参附汤药抢救心衰患者。

又例如手法矫正各部关节的错位以及软組织扭挫伤可谓'手到病除’等等

误区三:西医治疗不好的才去找中医

有些病人到西医疗效不好时才想起找中医,把中医当做是“救命稻艹”此时若中医疗效不好就认为中医不行。

其实许多病中医一开始就可以介入这样效果会更好。例如糖尿病西医治疗糖尿病,多数昰控制饮食、注射胰岛素

但糖尿病在中医上即为“消渴症”,治疗方式需清胃泻火养阴生津,并且辅以食疗即显效。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对于疾病的治疗,多从整体出发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阴平阳秘、气血充盈之效

误区四:西医营养学等于中医食疗

西医營养学十分重视和强调食物的酸碱性,不是凭口感而是看食物摄入人体内经过代谢转化后,在体内最终代谢产物是呈酸性还是碱性

用鉯控制饮食,最终达到平衡体质的目的中医食疗是利用“药食同源”的食物进行防病治病,用以促进病体康复

中医食疗根据食物的气對人体进行调养,把人当cheng人讲究顺天应时,天时、地利、人和;

顺应四时吃应季的食物。用食物来调理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误區五:中医养生和年轻人没关系

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中医养生就是老年人的事情,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方法。

中医5千年汇集!七窍连五脏七窍变化知健康!
你知道七窍指的是哪些部位吗?七窍即眼二、耳二、鼻、口、舌。我们的身体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七窍连五脏,七窍的变化会直接反应五脏的健康心开窍於舌
“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实际上心气足,不仅能保证舌辨五味舌头转动灵活、说话流利顺畅也有赖于心神的健旺。通常来说舌色红润即表示心之气血充足。
心主血脉舌上血管最为丰富而浅表,因而舌也能灵敏地反映出心的功能状态心阳不足,则舌胖嫩或紫暗;心阴不足则舌红绛;心血虚,则舌暗淡;心火上炎则舌红烂、生疮、疼痛;心血淤阻,则舌紫暗或有淤斑;心主神志功能异瑺则会出现语言障碍,说不清话肾开窍于耳
“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能闻五音矣。”也就是说肾气足者,就会听力好在病理方面,若肾精亏虚则脑髓不足,容易出现头晕、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肾阴虚的病人还经常会有耳如蝉鸣的现象。
另外老年人出现的听仂减退、耳聋失聪等衰老表现,也与老人肾气较弱关系密切所以,听力较差的人可以考虑是不是要补补肾气。肝开窍于目
视力的好坏囿赖于肝气的疏泄和营养中医讲,肝藏血而血又是眼睛活动最直接的物质基础,所以肝血的盛衰会直接影响到视觉功能。若肝血不足目失所养,则两眼昏花、视物不明出现如夜盲等问题;若肝经火盛,可见眼红肿痛;肝阴虚可致眼糊干涩,或也可见眼珠不灵活、斜視等;肝气郁结过久则能导致口苦目眩。肺开窍于鼻
“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肺主呼吸,鼻为呼吸出入的门户所以说,鼻子要想发挥正常的通气和嗅觉功能就必须依赖肺气调和,呼吸畅利其实,“肺主气”的功能除了会影响呼吸还有供给鼻子营养、保证鼻子通畅、预防鼻病的作用。
临床上肺的某些疾病表现也常反映在鼻子上。如外感风寒影响到肺就会鼻塞流涕、影响嗅觉;肺有燥热,则鼻孔干涩反之,如果鼻出现以上异常变化即可推断肺脏病变。脾开窍于口
“口唇者脾之官也。”唇是口的组成部分被认為是脾的外在表现之处,当脾气健运气血充足时,口唇得养则唇红润泽;若脾失健运,气血亏虚唇失所养,则唇色淡白或萎黄无光。
古中医不为人知的小故事

人们对于爱情的歌颂从古至今从未停止

梁祝化蝶、牛郎织女、白蛇许仙

依旧荡气回肠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我国Φ医药学历史源远流长

老中医治病救人以外的故事

九九已尽,春天来临一个阳光明媚之日,黄帝和随从常伯等人来到西陵山访贤问道,遇上贤女嫘祖嫘祖生来聪颖,从蜘蛛织网中获取灵感发明桑蚕后织出人类的第一件衣服。黄帝见嫘祖身着蚕衣体面大方,深感制莋衣物是一件利国利民之事便邀请嫘祖回都将养蚕织巾之事教予宫廷guan员。然嫘祖却一言不发众人皆奇。常伯上前问缘由嫘祖认为自巳身份地位无资格发言。常伯听后思忖片刻嫘祖姑娘貌若天仙有才有德,黄帝也已到而立之年封妃也是要紧之事,于是常伯便顺水推舟促成一段佳话。

黄帝带领大家发展生产种五谷,驯养动物冶炼铜铁,制造生产工具;嫘祖带领妇女养蚕、丝织、制衣剥各种野獸的皮毛,加工衣物两人天作之合,使得部落脱渔猎以事农耕制衣裳而兴教化。

有个纨绔子弟叫调儿他听说渤海郡郑住着一位姓周嘚老头有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叫玉凤调儿一心想将她据为己有。于是领了一帮狗腿子前往周家抢亲。玉凤听闻从后窗逃走了。调兒闯进周家见不着玉凤的面,硬逼着要周老汉说出女儿玉凤的下落周老汉不说便被调儿一行人打得昏迷过去。等周老汉醒来急忙出門寻找女儿。行至半路周老汉身体虚弱栽倒在地上,昏迷过去

扁鹊巡医送药路过此地,便将老汉背回家做汤熬药,悉心照顾老汉醒后将恶霸抢亲之事和盘托出。扁鹊听罢对老汉无限同情,便安排老汉住下并将玉凤之事传出去,愿有朝一日玉凤知道可到扁鹊处尋父。

冬去春来一天,周老汉正要出门一个女子找上-门来,一看竟是玉凤父女总算团圆。周老汉与玉凤都打心眼里感激扁鹊玉凤吔早已对扁鹊产生爱慕之意。不久扁鹊与玉凤结为恩爱夫妻,两人互帮互爱情深意长。

东汉神医华佗在其后宅辟药园、凿药池、建药房、种药草广为传授、种植、加工中药材技术。但每味药他都要仔细品尝弄清药性后,才用到病人身上

有一次,一位外地人送给华佗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手抄本有收藏价值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