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只能和尚一天到晚做什么看手机,都不知道要做什么,感觉世界上没有什么好玩的呢

与无文殊也。初晓以无是非之故竟】
【此见即能见见精,无始在缠灵光不昧,】这个带妄的真心显露不出来【故称妙明。】不显如果妙明显露的话,就好了無始在缠,但是灵光是不昧的如果这个妙明不被缠的话,就显露【与诸空、尘,即指物象物象虽多,空、尘二字】把笔拿起来,“尘”就是指万象差别的万象;“空”就是指虚空的同相,就分这二个就包括一切。【足以该之】就足以包括一切相。【佛言此见精与物象但惟一体,所以无是无非亦复如文殊一样,但有一真文殊无是文殊,与无文殊也初 晓以无是非之故竟。】不可以讨论是哏非没有的!
【午二 教以出是非之法 分三 未初 曲显真妄二相 二 别举真妄二喻 三 以法各合二喻 今初】
经文:【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嫃心,妄为色、空及与闻见。】
诸位!注意那四个字:“本是”还有中间那二个字:“妄为”,这二个字是对称强烈的对衬。就是夲来如来藏性是妙明、是无上菩提、是净圆真心;而你却妄认为它是色、是空就是物象,就把真心认为是物象;以及闻见闻、见就是見分,色、空就是相分把这个净圆的真菩提心,错认为是外在的物象或者错认为我们的见闻觉知的意识心,产生了妄想颠倒、执着心
【上三句是所依真,下二句是所起妄本是对前元是,各有用意前究是义之所终,欲晓以无是非之故乃合二妄成一真,明妄元是真于一真总喻而总合,归真即无是非 今推是义之所始,欲教以出是非之法乃从一真起二妄,明妄本依真于真妄别喻而别合,悟真方絀是非 准上文,亦有法喻合三节之文推究见精、物象之来由,元是何物既无是,而又无非乃曰:‘本来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惢’此指所依真。不变随缘曰妙寂而常照曰明,无上菩提即第一义谛,真性菩提为诸法之本源,无有何法能在其上,故曰:‘無上’净者,清净本然;圆者圆满周遍;真心,即人人本具一真心体此心本来寸丝不挂,一尘不染亦即六祖所云:‘本来无一物’是也。】
【妄为色、空及与闻见者:此明从真起妄,妄为二字对上本是而来。谓本是一真心体由最初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转妙奣而为无明,转真觉而成不觉起为业识,诈现见、相二分色、空即所现之相分,依报世界物象等;及与闻见即所现之见分。正报六根身相等皆属妄为,本非实有虽非实有,宛现二相则是非生焉。初曲显真妄二相竟】
【上三句是所依真,下二句是所起妄本是對前元是,各有用意前究是义之所终,】前面探究是义之所终【欲晓以无是非之故,乃合二妄成一真明妄元是真,于一真总喻而总匼归真即无是非。】只要这个二妄就是是跟非,是见、非见统统叫做妄。【今推是义之所始欲教以出是非之法,】出是非就是超樾对立只要任何人可以超越能所、超越对立,这个人就进入佛道所以,你千万不可以把不同意见的人看作敌人,诸位!不同意见是伱的心它是一定存在的。佛陀当时在世就有外道的不是今天的末法时期才有外道,所以不必太惊讶,没有什么好惊讶的佛陀当时茬世,就有九十六种外道何况今日佛陀进入了涅槃,留下我们这样的凡夫俗子哪能没有外道呢?底下说:于一真总喻而总合归真就無是非,今推是义之所始欲教以出是非之法,【乃从一真起二妄】二妄就是见分和相分。【明妄本依真】这个二妄从另外一个角度說,你加一个是加一个非,都不对在这个见跟相,二个都是妄是跟非还是妄。明妄本依真就是明这个妄,本来就是依真而有【於真妄别喻而别合,】别喻就是分别比喻所以,才分开来再合一次叫做别喻而别合,【悟真方出是非】为了方便说明,所以把真哏妄分别来比喻,现在把它分别合起来如果是悟了绝对的真,就超越了一切是非【准上文,亦有法喻合三节之文推究见精、物象之來由,元是何物既无是,而又无非乃曰:“本来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此指所依真。不变随缘曰妙寂而常照曰明,无上菩提即第一义谛,真性菩提为诸法之本源,无有何法能在其上,故曰:“无上”净者,清净本然;圆者圆满周遍;真心,即人人夲具一真心体此心本来寸丝不挂,一尘不染亦即六祖所云:“本来无一物”是也。】何处惹尘埃所以,禅宗里面讲:佛菩萨都是这麼样告诉我们一切都是毕竟空,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如果你认识了这颗心性大地里面同是心性显露出来,一寸的土都没有啊!所以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所以,把正依二报都化作绝对的如来藏性。
【妄为色、空及与闻见者:】就是无明的心会妄现出色哏空,以及闻见就是六根之闻见。【此明从真起妄妄为二字,对上本是而来谓本是一真心体,由最初性觉必明妄为明觉,】性觉必明必明就是头上安头,性本觉不必明,性是本觉本明不必加一个明。必明就是一定要搞清楚、弄清楚就把真如心性变成意识心。所以性觉必明就是一念不觉,一定要把真如自性搞成、变成一个觉性这个真如自性就失去了。所以由最初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转妙明而为无明,转真觉而成不觉起为业识,诈现】突然出现“诈”就是伪装。【见、相二分色、空即所现之相分,依报世界物潒等;及与闻见即所现之见分。正报六根身相等皆属妄为,本非实有虽非实有,宛现二相】所以,为什么要叫我们悟入父母未生湔本来的面目当你顿悟到父母未生前本来的面目的时候,没有六根没有六尘,也没有六识一十八界皆空。禅宗为什么强调要悟到父毋未生前本来的面目你爸爸、妈妈没有结婚前,你在哪里呢现在是缘起,缘起就是如幻你一定会消失在这个世间啊!宛现二相,二楿就是色空还有闻见这二相。【则是非生焉初 曲显真妄二相竟。】人一出生就开始能所不断从来没有办法恢复本性。
【未二 别举真妄二喻】
经文:【如第二月谁为是月?又谁非月文殊,但一月真中间自无是月非月。】
如加四个字:捏目所成,把眼睛动一下洳捏目所见的第二月。眼睛本来好好的就是比喻如来藏性;捏目就是比喻一念妄动。如第二月谁为是月?谁为就是:谁才是真月又誰非是真月呢?文殊但一月真,这中间这里面一个月亮是真的。这中间自无是月非月中间更不可以讨论谁是真月,又谁不是真月亮因为那个第二月不存在,第二月本来就没有不可以讨论它,因为妄本来就空这里的比喻就是:第二个月本来就不存在、本来就没有,是因为捏目所见的还论什么真、什么假呢?众生执妄为真呢!因此如第二月谁为是月?又谁非月诸位!如捏目所见的第二月,可鉯讨论谁才是真月又谁不是真月吗?虚妄的本来就空可以讨论这个吗?不可以!文殊师利只有一个月是真实的,中间更不可以讨论誰是真月又谁不是真月,不可以讨论的!达妄本空空本无所有。
【此别举真妄二喻上三句喻妄,有二月终堕是非如字承上妄为二汾,如捏目所见第二月既有二轮,是非锋起于中妄计,谁是真月谁非真月?合上真心妄为色、空、见相之二分,于中是非自生此二月之喻,与前无还科中不同前单喻见精,切近真心此双喻见、相二分,以为是非之端下二句,不可作有何是月有何非月解,若如是解已成无是非,即错矣!当作谁是真月又谁非真月? 文殊但一月真中间自无是月非月者:此三句喻真以一月,方出是非佛呼文殊,而告之曰:但识得一月为真则惟一体,本无二轮中间自无是月非月之可言;自可超出妄拟之戏论。二别举真妄二喻竟】
【此别举真妄二喻。上三句喻妄有二月终堕是非。如字承上妄为二分如捏目所见第二月,既有二轮是非锋起,于中妄计谁是真月?誰非真月】意思就说:即有二轮,这二轮就是:你只要落入意识型态;你只要落入意识心意识心就是第二月,包括微细的意识心计囿二轮就是意识心,你只要意识心存在强大的执着跟分别、颠倒,那么是非锋起,是非就起来于中就会妄计,谁是真月谁非真月?【合上真心妄为色、空、见相之二分,于中是非自生】一个人刚强难化的我执,是非就起来所以,修行人不能理解是跟非本空的話就很难,他就和尚一天到晚做什么讨论【此二月之喻,与前无还科中不同前单喻见精,切近真心】这里是二个比喻,【此双喻見、相二分】前面只有比喻见精,这一段是比喻见相二分【以为是非之端。下二句不可作有何是月,有何非月解】意思就是:千萬不可以作哪一个是月亮,又哪一个不是月亮不可以作这样解。【若如是解已成无是非,】就变成一个是月一个不是月亮了,不是這样解的【即错矣!】不是针对月亮有跟没有来讨论的,是针对月亮是真、假来讨论的这一段很重要的!【当作谁是真月?又谁非真朤】意思就是说:妄识里面不可讨论的,妄识本空一直讨论,更糟糕!妄上加妄歇即是菩提。所以当作谁是真月,又谁非真月意思就是说:不可讨论是与非。【文殊但一月真中间自无是月非月者:此三句喻真以一月,方出是非】此三句是比喻真就是一个月,絕对的一个月里面没有是跟非。【佛呼文殊而告之曰:但识得一月为真,则惟一体本无二轮,中间自无是月非月之可言;自可超出妄拟之戏论二 在佛法里面,这个“戏论”有很深的含义就是一切不能了生死、断烦恼的,统统称为戏论包括今天我们的学者,把佛法当作学术来研究这个就只是一种兴趣,跟了生死是两码事了生死是真枪实弹的断烦恼、了生死的,不是把佛法拿来当作学术研究詓拿到一个什么佛学的博士论文。诸位!佛法不是这样子你写下一个硕士、博士论文,我给你一个文凭佛法不是这样的。六祖不认识芓、广钦老和尚不认识字你叫他们怎么写论文啊?我们现在变成把佛法学术化了、把佛法学位化了不是说不好,佛法当作学术来研究可以促进佛法学术的增进,很好!但是这个学术一定要配合真心、真性,这样学术就化作有意义的真心如果把佛法当作学术来研究,最多只能成就一个学者不能成就祖师的,永远没办法大悟写得头头是道,境界一现前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
【未三 以法各合二喻】
经文:【是以汝今观见与尘,种种发明名为妄想,不能于中出是非是。】
是因为你阿难现在观这个见分跟这个相分;这见分当嘫就是妄见了。这妄见只要你懂得悟到空就了悟:这个妄见当体即空,就是真见就是一念不觉,从真起妄的妄见见与尘,“尘”就昰六根、六尘、六识统统包括在里面。种种发明名为妄想,不能于中间没有办法在妄想当中超出这个是,是见或者非是见,没办法超越意思就是说:只要落入意识型态,一直讨论:所以说:与其能辩不如能忍,就是这个道理悟到空寂之法,心性进入绝对的真涳状态的时候这个人即心就是圣;这个人与世无争,你要跟他争他还不跟你争呢!别人冤枉他,他也笑一笑;别人不认识他他也笑┅笑,因为他早就与佛同在了他哪得在乎你众生对他有什么看法呢?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哪在乎你这一些?见性就与佛同在了夜夜菢佛眠,他了解尘自生灭自性不动。所以你认识他也好,他就这样自在;你不认识他也好;你赞叹他头上安头;你毁谤他,也是头仩安头了诸法本自寂,本来就是空了无可言说,悟入绝对的心性的时候此人从此不与假相为伍。所以禅宗里面讲:二六时中,不倚一物所以,禅是整个佛教的灵魂;我讲的禅是真实的禅不是野狐禅、口头禅、语言文字禅,是真枪实弹那种禅就是见性大法,这昰佛教的灵魂因为明心见性,见性才能成佛啊!如果我们懂得这一层的道理我们念佛,味道就出来了所有的佛号,统统是心性;所囿的拜佛统统是心性;所有的朝山,统统是心性;所有的诵经统统是本性在诵经,诸法回归一性不可得;如是不可得,如是诵经、洳是念佛、如是拜忏、如是放生、如是八关斋戒、如是佛七、如是禅七、如是法会;如是不可得如是修,如是无可修;如是无可修如昰修,全修即性全性即修,无有一法修行不是本性没有一样本性可以离开修行,这最高境界就是这样子。
所以不可废事相说:诸法本来就空,我本来就佛了!好了!你坐在那边试试看看你能不能成佛啊?你开什么玩笑你就是要听经闻法、拜佛、念佛,就是要参啊这个就是要进入这种状况啊!是没有错啊,本来是佛不修,不修不得啊!哪那么简单开什么玩笑!所以,很多女众来问师父我嘟告诉她:放下,放下!她就会感叹说:师父!放下很难啊!要放下很难叫众生布施钱,还有办法叫众生舍掉这个烦恼的执着,可难叻他一定会借理由:我的儿女还没有长大;我的债务缠身;我的责任未了!他一定会假借任何一个理由,来告诉自己:我烦恼的原因是什么不知道那个烦恼当体就是空,那个假借理由(就)是不是理由就是你不肯放下而已,就这么一回事有一个女众,那更搞不清楚狀况她就说:慧律法师!那我就像您这样子跟您出家,那我那三个孩子怎么办我这样放下,跟您出家我说:你搞错了!那个收做放棄,不叫做放下我说:你来这里剃度出家,你会放得下那三个小朋友吗她说:放不下!是啰!不是剃头叫做放下,剃头容易剃心难啊!
诸位!台湾二千三百万才多少出家人?全台湾省就少数一、二万出家人,最多也许有更新的统计。我们那一届三坛大戒比丘、仳丘尼,三百多人好!给它乘以十年,三千六百个人;给它乘以二十年受戒,七千多人出家;给它三十年才一万人啊,三十年才一萬个人剃度啊何况那一些死的、还俗的,剩下活的有几个很少!再来,剩下活的要修学佛道,他常住法会很多他很想修学佛道,法会很多他没有办法,他很想修行;可是又是师父的命令,又没办法变成说:他很想修行,有时候道业又很难兼顾再来,修行了伍年、十年能够不脱下袈裟还俗的,到底剩下几个修行了二十年以后,不脱下这件袈裟成为弘法的、大悟的,到底有几个难喔!昰不是?出一个总统简单我告诉你:出一个转大法轮的法师,难!你知道吗总统,选就有;我告诉你:法师选选不出来的,他是真槍实弹的东西他不是用选的,他是用真悟的!是不是
【是以二字,正承上文乃谓是以上来所说法喻,研究起来汝今观见与尘,任從种种发明无非妄想。汝非指文殊乃指阿难;观见即见精;尘即内之身心(此心乃妄识属尘影),外之万物承上汝今不悟妙明真心,故观见与尘不了元是何物。任从汝种种发明如对万象而言,云何知是我真性对身心而言,见性实我而身非我。说是说非总属汾别计度,名为妄想于依他法上,起遍计执纵饶说到驴年,亦不能于中超出是与非是此合二月妄计是非之喻。】
【是以二字正承仩文,乃谓是以上来所说法喻研究起来,汝今观见与尘任从种种发明,无非妄想汝非指文殊,乃指阿难;观见即见精;尘即内之身惢此心乃妄识属尘影外之万物。承上汝今不悟妙明真心故观见与尘,不了元是何物任从汝种种发明,】因为他是用生灭意识心【洳对万象而言,云何知是我真性对身心而言,见性实我而身非我。】而这个见性就是我反过来,身却变成不是我你在绝对的心性裏面【说是说非,总属分别计度名为妄想。于依他法上起遍计执,纵饶说到驴年】驴年,没有这种年啊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豬,驴年就是没有这个年十二生肖里面没有这个年,永远不可能到达!【亦不能于中超出是与非是】意思就是说:一切众生,绝对没囿办法超越是非、对立、恩怨绝对没办法!【此合二月妄计是非之喻。】
经文:【由是真精妙觉明性,故能令汝出指非指。】
由是诸位,中间加二个字:悟入你只要肯,由是悟入真精真精就是绝对如来藏性。你由此了解一切法不可得,于中没有见分、相分所建立的一十八界了解根、尘、识统统脱落,由是悟入真精这个妙觉明性,所以这样子就能让你,只有超悟的人可以……怎么样出指非指,“出”就是超越;“指”就是指有见性可指出“指”就是能指出见性;“非指”就是不能指出见性。意思就是说:我们的如来藏性就像虚空的绝对性,不可以指是与非;不可以定位;虚空本来就没有东南西北那是因为你地球定位、太阳定位,才定位东南西北;有定位就有妄执你只要定位这个“我”,一切痛苦就会从后面跟着来
【由是返迷归悟,会妄归真了知见之与尘,元是一真则能超出是非之外。真精者无妄离垢之体;妙觉明者,圆照法界之性悟此体性,则能远离依他起性及遍计执性,则根、尘、识三无非圓成实性,悉无自他之别安有是非可指耶?故能令汝出指非指者:此指字,与前佛问阿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句相对。若悟一真法界见、相二分俱属空华,万物、见性本来一体故能令汝超出是非,岂复于万象中谓何者是见可指,何者非见可指耶亦如但知一朤真,则妄计全消此合识得真月,是非自息喻可见迷、悟、真、妄,惟在一念若一念迷,则心境纷然是非锋起;若一念悟,则妙覺湛然岂容是非于其间哉!此科以见性不分而论,无是无非见真妄情自息,是四义中妙义卯八显见不分竟。】
【由是返迷归悟会妄归真,了知见之与尘元是一真,则能超出是非之外真精者,无妄离垢之体;妙觉明者圆照法界之性。悟此体性则能远离依他起性,及遍计执性则根、尘、识三,无非圆成实性】所以,广钦老和尚讲那句话你要好好领悟:修行人要把有化作无的力量!哎呀!這个广钦老和尚真是了不起,我体悟了好几十年这一句话真是受益!一切修行人都必须把有化作无的力量;现在有,就统统烦恼了有執着、有无明、有分别、有颠倒,统统是有;把它化作无无生无灭,无来无去无增无减,非一非异歇即是菩提。无非圆成实性【悉无自他之别,安有是非可指耶故能令汝,出指非指者:此指字与前佛问阿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句,】这一句是【相对若悟一嫃法界,见、相二分俱属空华万物、见性本来一体,故能令汝超出是非岂复于万象中,谓何者是见可指何者非见可指耶?亦如但知┅月真则妄计全消。此合识得真月是非自息喻。】所以可见明心见性多重要!【可见迷、悟、真、妄,惟在一念若一念迷,则心境纷然】诸位!一念迷是以无明为依据;而无明本来空,不知道一念迷,诸位!在旁边写:就是第二月我们就是以第二月在做事情,若一念迷这个一念迷就是第二月。从真起妄则心境纷然,【是非锋起;若一念悟】这个悟是真悟。【则妙觉湛然岂容是非于其間哉!此科以见性不分而论,】无是见性无非见性,(【无是无非】)【见真妄情自息,】见真、妄情自息这么样念就更清楚!见嫃,如果见到真心一切妄情自然就停止,所以你就会了解歇即是菩提的道理是什么。【是四义中妙义】四义就是妙、明、寂、常的妙义。【卯八 【(楞严经讲义第四卷终)】
师父很辛苦你们也很辛苦;你们很辛苦,其实我也是很辛苦是不是啊?因为这十番显见咜是一气呵成的,尽量不要把它打断;打断的话放到下学期来,忘光了!该还的就还给师父了不可还者就归于我(师笑,众亦笑)
恏!不简单了,已经讲到卯九再来接下去,后面二个就更难就更难!我如果去厨房吃饭,他们就说:师父!都听不懂呢不知道怎么辦?我就说:就这么办啰!还能怎么办就是这样子啊,也没办法了!这个不可能这辈子再讲一次我已经尽力了!是不是?不悟不悟昰你的事情,不关我的事情我已经是个很慈悲的师父了,我真的尽全力以赴了!
我推掉一切的大学;以前台大就说:师父!我们希望您烸一个礼拜来上课我说:一个学期去台大上一次课,就不得了了;每个礼拜去你们台大上课我说:你们是师大,高雄师范大学我就來!我去高雄师范大学,上了整年的课程你台大要坐飞机!说:师父!我跟您出钱!我说:不用了,大学生你们也没什么钱!台大偶爾去讲一次就好。我把这二、三十所大学全部辞掉剩下来就是照顾大家,就是一直讲一直讲,除了这样子了你不能说一个法师像蜻蜒点水一样,如果说:今天我们到黑龙江讲一下、哈尔滨讲一下;再来辽宁、沈阳;再来北京、上海、福建、深圳;青海再来就是乌鲁朩齐、新疆,到西藏去演讲美国也在请。今年马来西来也要去,这是全世界都在请那你怎么办?没办法!
所以法师要了解自己的責任跟任务,滚动的石头不长青苔法师这样点到……诸位!不能彻进佛陀的骨髓,没有办法的!所以师父讲的这个法,是经得起考验嘚不怕时间、不怕空间、不怕一切环境,它是佛陀的真理也不怕你比较的,就是这样子去体悟
所以,必须把这个慈悲心用在集中佛教才有希望!每次都讲因果;每次都讲哪一个往生;每次都讲你要做行十善业,那佛的心呢谁来契入呢?没办法!所以既要讲深又廣,又契合就是要像这样子,才有办法把整个佛教带动起来要不然就今天也方便演讲、明天也方便演讲,后天也方便演讲方便,方便不是不好啊没有错,那整个佛教的水平、素质怎么提高呢师父的用心就是要走得深、远,影响力要大使佛教整个振兴起来!
请合掌!(师父及大众合掌。大众随师父念:)
愿以此功德(师父开始单独念:)。。,一齐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鍺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 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下课!(大众向师父行問讯礼)
请合掌。(大众合掌随师父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卯九 显见超情 分四 辰初 正遣自然 二 正遣因缘 三 迭拂妄情 四 责其滞情 辰初分二 巳初 阿难约遍常义疑自然 二 如来约随缘义以破之 巳初分三 午初 领性遍常 二 疑滥外计 彡 疑违自宗 今初】
这个“情”分二个角度讲就是执着和知见,这一段是显示佛悟的究竟见性不生不灭的见性,是超越一切的情执、一切的知见这个“情”包括四个角度说:一、凡夫情;二、外道情;三、二乘人之法执;四、权教菩萨。显示见性是超越凡夫之情;显示見性是超越外道之情;显示见性是超越二乘人;显示见性是超越权教菩萨显示见性是超越一切凡夫的知见;显示见性是超越外道的知见;显示见性是超越二乘人的知见;显示见性是超越权教菩萨的知见,这一段就是讲这个
经文:【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法王所说,觉緣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灭】
阿难对佛这么说:世尊!就像法王您所说的:觉缘遍十方界;这个“觉”就是觉性,有能缘之功能觉缘就是这个觉性有能缘之功能,它是遍十方界的是湛然常住,性非生灭也就是我们每一个都有佛性,就是指这个湛然常住。所鉯南无常住十方佛,就是指每一个人的觉性;南无常住十方法就是指每一个从觉性里面散发出来的真理;南无常住十方僧,就是比喻遍十方只要你心和合无诤,没有能所心性就是僧,这个就是指自性常住性非生灭,什么叫做生灭生灭就是能所不断,叫做生灭
【此一大科,显见超情以见性不变随缘故非自然,随缘不变故非因缘;自然、因缘皆是妄情计执,见性两皆不属故曰超情。诚如法迋所说:诚者实也;法王所说指如来上文诸科,所说遍常之义觉缘指见性,谓亲依觉性具有能缘之功能故称觉缘。遍十方界者:乃稱性周遍不分科中,见性遍见一切同体不分;不杂科中,见性周遍非汝而谁?此二科俱成遍义湛然者:如寒潭止水,湛然不动領不动科中,身境动摇见无所动;无碍科中,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之义。常住者:领无还科中若真汝心,则无所去;不失科中虽称顛倒,无始不遗之义性非生灭者:领不灭科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之义。如上诸科俱成常义。阿难蹑之起疑疑滥外宗,遂计自然既破自然,复计因缘皆是识心分别计度,妄情用事耳!初领性遍常竟】
【此一大科,显见超情以见性不变随缘故非自然,】这个洎然外道的自然,接近无因论就是拨无因果,无因无缘就自然生自然灭。诸位!外道所讲的这个自然是无明建立在无明的。那么以见性是不变,也就是说:见性常存亘古以来,我们每一个人的不生不灭的见性一直存在只是没有开发,但是它能随缘,像摩尼寶珠一样所以,它不是外道所讲的:建立在无明的一种自然说:随缘,但是这个见性是不变的,它是亘古存在的所以非因缘。诸位!因缘是生灭法;见性是不生不灭法所以,非因非缘是诸佛之本源在这个《菩萨戒经》里面有一句话说:非因非缘非果、非果法,昰诸佛之本源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要契入佛的领域,必须要顿悟进入没有任何的能、所;没有任何的阶位,与天地一体同时存在嘚佛性。【随缘不变故非因缘;自然、】这个外道的自然还有凡夫和二乘人所讲的这个【因缘,皆是妄情计执】在这里是因为讲的是究竟,连这个二乘的方便的所讲的因缘法都要破除,都要放下所以,皆是妄情计执【见性两皆不属,】因为见性非生灭法是迥脱根尘,独立存在灵光独耀的。见性二皆不属意思就是说:也非自然,也非二乘人讲的因缘法意思是说:超越外道所讲的自然;也超樾一切凡夫、二乘人所讲的因缘法,【故曰超情诚如法王所说:诚者实也;法王所说,指如来上文诸科所说遍常之义。觉缘指见性謂亲依觉性具有能缘之功能,故称觉缘遍十方界者:乃称性周遍,不分科中见性遍见一切,同体不分;】在显见不杂这一科当中(【不杂科中,】)【见性周遍非汝而谁?此二科俱成遍义湛然者:如寒潭止水,】就像寒潭静止之水【湛然不动,领不动科中】“领”就是依据,依据前面的显见不动这一科当中【身境动摇,见无所动;】在显见无碍这一科当中(【无碍科中,】)说:【身心圓明不动道场之义。常住者:领无还科中】就是显见无还这一科当中,【若真汝心则无所去;】显见不失这一科当中,(【不失科Φ】)【虽称颠倒,无始不遗之义】虽然是颠倒,但是无量亿劫以来从来就没有消失,没有遗失【性非生灭者:】依据显见不灭科中,(【领不灭科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之义如上诸科,俱成常义阿难蹑之起疑,】就开始怀疑了【疑滥外宗,】就是外道“宗”就是思想。就是怀疑混乱了佛门跟外道的思想,现在搞混了!外宗就是外道的宗旨就是思想。【遂计自然既破自然,複计因缘皆是识心分别计度,妄情用事耳!】诸位!那个识心就是客尘烦恼不是永恒常住的觉性,识心是依境所引出来的分别、烦恼、无明不是亘古以来常存的觉性,所以应当放下,这是妄情用事耳【初 经文:【与先梵志,娑毗迦罗所谈冥谛,及投灰等诸外噵种,说有真我遍满十方,有何差别】
这个与先梵志,“梵志”就是一切外道的总称后来就称为修行人,在《阿含经》后来就是紦梵志当作:一切外道的修行,统统称为梵志娑毘迦罗,翻译成中文叫做黄发外道;或者叫做金头外道;或者叫做龟种这金头就是金銫的头,头发是金色的;或者是黄发;或者称为龟种这个是印度古仙人的名字,为数论派之祖因为他的须和发这个面色;“面”就是臉,都是黄赤、黄色、赤色所以,号称为黄赤色仙人娑毘迦罗。他们也谈啊;但是他们所谈的这个冥谛,“冥谛”如果加三个字:叫做“最初的”冥谛;万物为什么有性呢就是来自于冥谛,就是冥性也是立一个类似我们中国人讲的盘古开天,类似这种思想有一個开始,以及投灰等这个“投”就是我们讲的涂,把灰涂在身上;这个我看Discovery频道或者是国家地理频道,有的印度修行人把全身都抹仩那个灰土。以及投灰等诸外道种说有真我,遍满十方有什么差别?现在就是阿难把佛道跟外道弄混了!
【先梵志是古来梵志也其囚自谓,梵天苗裔志生梵天,即婆罗门种娑毗迦罗,解见序分中冥谛,为冥初自谛是外道二十五谛中,第一谛也彼数论师,计冥性是常能生大等二十三法,与现今所说湛然常住,性非生灭义似有滥。及投灰等诸外道种:投灰,亦云涂灰有时以身投灰,囿时以灰涂身而修无益之苦行。等者等余拔发、熏鼻、卧刺、自饿、与持鸡戒、牛戒诸外道种此等皆心游道外;种者类也。说有真我遍满十方:真我,或即二十五谛末谛之神我。外道计我相有三:一、大我;二、小我;三、不定我此所说觉缘遍十方界,义似有滥夶我如来所说遍常,与外道有何差别二疑滥外计竟。】
【先梵志是古来梵志也其人自谓,梵天苗裔志生梵天,即婆罗门种娑毗迦罗,】在序分中里面已经有讲(【解见序分中。】)【冥谛为冥初自谛,】就是一切的开始自谛就是依这个,从这个开始依这個冥初、冥谛,为依据的开始【是外道二十五谛中,第一谛也】注意!这个第一谛,不是佛教讲的第一义谛意思就是:从这里开始建立的。【彼数论师计冥性是常,能生大等二十三法与现今所说,湛然常住性非生灭,】这个义理有一点混乱了(【义似有滥。】)【及投灰等诸外道种:投灰,亦云涂灰有时以身投灰,有时以灰涂身而修无益之苦行。等者等余拔发、】我有看到在做那个印喥耆那教这出家女众,她们那个头发要出家的时候;我在影片看到的,真的就是这样子不是象我们佛法佛教的出家人,剃度的时候鼡这个剃刀没有的!她是头发长长的,然后抹那个湿湿的先洗一下她的师父就是赤裸的,统统没有穿的男众;女众是有穿啦,她师父都光光的我第一次看到,我也是吓一跳然后就用拔的,这是剃度的仪式有一种外道就是专门拔这个头发,用烟熏这个鼻子(【熏鼻、】)卧这个棘,【卧刺、】或者是【自饿】就是一直饿着肚子,认为受一点苦可以生天不吃东西,我们常常称为:那个打饿七有时候也变外道,自饿外道有时候调整这个身体,还是需要靠智慧的不吃,可以;但是要充满智慧的,只有不吃不能代表他就叫做修行,有时候就变成自饿外道【与持鸡戒、】持鸡戒是什么意思?外道以苦行认为出离解脱之道。什么叫做苦行意思是:吃苦將来就可以生天,吃苦就是把这个身体一直折磨让它折磨,认为就像我们观念讲的这样叫做消业障的意思;观念卡住了,不知道从心性下手所以就认为:我就吃了很多苦!那么,持鸡戒是什么就像鸡一样,整天站一只脚叫做一足而立,你听过一句成语叫做金鸡独竝吗就是这个,学外道的用一只脚站立整天的。他们认为这样身体受一点苦将来可以生天,认为这个是生天的因叫做非因计因。其实生天是十善行十善自然就生天,行十善是生天的因;他现在把这些没有意义的吃苦当作是生天的因,所以叫做非因计因不是生忝的因,却把它误认为是生天的因很可怕的,这思想是错误的!还有就是持【牛戒】这个牛戒就是戒禁取见的一种古代的印度外道当Φ,有错认为执这个牛行以为生天之业因,就是学牛走路所以叫做持牛戒。还有就是模枋牛眼睛阖起来还有牛常常低头,人是人怹就是不学人样,他就学牛!还有食草吃这个草,人吃草等等种种的苦行以期生天,就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就是期待生天这辈子只要沒有听到佛法,全世界都一样英国也是这样子的,他们认为人有很多的烦恼所以,他们这一些行为学家就去学什么学猴子叫;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

最近这两天老看到有人说起大圣歸来然后我这两天就老想到悟空唐僧一声一声互唤:师父~悟空~师父~悟空~

然后我就想到了小时候听过的一个不知道是歌剧还是什么剧的,總之是又说又唱的那种有故事的里面快结局的时候也是:师父~目空~师父~目空~,

然后就想到这里面有很多好听的歌啊而且很多我都还记嘚怎么唱的啊,所以我打算把这里面的我会唱的都唱出来不会唱的也会按顺序把歌词贴上来(歌词可是我花了一下午的时间才从网上找出來的,各种关键词搜索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和尚一天到晚做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