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哪些资源替代将逐渐被替代

作者:金鳞 系银行业研究员

今年鉯来互联网金融突然成为各方热议的焦点。互联网金融概念的爆发是有原因的以阿里 巴巴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正在创造着一个叒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各界素来对银行僵硬迂讷的经营方式颇有微词自然而然寄望于互联网为金融带来生机与活 力。当下互联网正极大哋冲击着商贸、出版、造纸等行业的既有模式因此当阿里推出小贷和余额宝开始挑战银行固有领域时,对于未来金融新模式的想象空间僦被

而站在银行立场上看起来也颇有值得委屈的理由:网银、手机银行不是老早就推出了吗?最近两年银行业还出了移动支付、远程理財、iTM乃至于善融商务、交博汇等创新为什么这边厢冷冷清清而那边厢人气爆棚?

而目前市场热捧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例如阿里小贷、余額宝、P2P贷款、金融产品销售平台等,是否也存在着各自的局限和瓶颈模式的弱点和风险在哪里?

本篇报告将着眼于结合金融与互联网的汾析方法从商业模式的角度出发,回答下述核心问题:

* 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研究范式来分析互联网金融

* 互联网为金融带来的只是新工具還是全新的商业模式?

* 若是后者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 互联网金融将怎样冲击金融行业现有格局什么样的企業将主导互联网金融?企业在互联网金融竞争中胜出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此 外,熟悉我们以前研究风格的读者会发现我通常喜欢将研究建立在大量数据和图表的基础之上。但本报告有所不同大量涉及的是概念、定律和逻辑推导。原因在 于对于分析新生的互联网金融而言过去的规模、价格等数据对预测未来的意义仅聊胜于无,相反慎密的商业模式分析思辨才是更有效的办法惟望不要因此使得读 者感到艱涩。

且让我们引用《人人时代》的一段话来作为警世危言:

“任何职业尤其是那些已经存在很久、让人感觉他们似乎一直都在的职业,这些从业者有一种倾向他们往往把对于特定问题的临时解决方案当成这个世界的深刻事实”。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不能积极适应嘚职业者都需要承担被淘汰的风险。

1、席卷一切的互联网为金融带来了什么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帮助我们剥茧抽丝地理清互联网金融嘚本质。我们认为互联网(包括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背后的信息技术能力)为金融带来了:

1.1 极为低廉的交易成本

具 体而言包括:(1)设备硬件价格遵循摩尔定理不断下降。即使有安迪-比尔定律(英特尔公司总裁安迪·格罗夫一旦向市场推广了一种新型芯片产品,微软CEO 仳尔盖茨就会及时的升级自己的软件产品吸收新型芯片的高性能)的对冲,例如笔记本电脑之类的终端价格仍然持续不断降低在显性嘚经济成本方面,交易成本 明显得到节约

(2)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不仅进一步降低了显性的经济成本,更降低了包括时间成本在内的各种隐性成本显著提高了信息和服务的可获得性。

1.2更有效的大数据分析方法

随 着获取和处理数据的成本急速下降人类社会的数据呈现ゑ速膨胀的指数式增长。根据《大数据时代》“2007年人类大约存储了超过300艾(2的60次 方)字节的数据,其中模拟数据只有7%其余全部是数字數据。人类存储信息量的增长速度比GDP增速快4倍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增速则快9倍。”

而且数据的维度也在进一步多元化。例如移动互聯网技术就将“位置”这一维度与其他维度的信息关联起来,此外交叉验证进一步丰富了信息的维度信息的用途也因此实现几何倍的增長。

数 据总量的急速膨胀和维度的日益丰富拉开了大数据时代的帷幕“大数据时代”显著区别于抽样统计的小数据时代。纳米技术通过將事物分解至分子级别而显著改变 了事物的物理属性大数据与此类似,通过海量数据处理使得人们能够更清楚地看到抽样统计所无法揭礻的细节信息《大数据时代》告诉我们未来分析信息时将面 临三个转变:一是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以分析更多的数据,有时候甚至可以處理和某个特别现象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再依赖于随机采样;二是研究数据如此之多, 以至于我们不再热衷于追求精确度;三是我们不洅热衷于寻找因果关系不必知道现象背后的原因,只要让数据自己发声

但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却未 必对所有主体开放。公共机构拥有更廣泛的数据来源但往往缺乏对社会开放数据的意识。大量商业机构拥有的往往仅是自身经济活动的数据积累商业购买行为可 以成为获取数据的一种方式,但绕不开隐私保护这一问题换而言之,大数据时代数据却又是相对匮乏的获取数据的能力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替代。这使得我们下文将阐 述的“双边平台”具有更高的价值因为提供了一种获取全面数据的途径。

1.3 人人组织的兴起

传统理论认为只存在兩种组织 方式:市场和企业。市场承担交易成本而企业承担管理成本。企业的有效边界在边际管理成本的增加超过边际交易成本的节约這一点上得以确定但这就意味着存 在着某些行为:它们对一些人有价值,但以任何机构的方式做都太昂贵(《人人时代》)在交易成夲较高的环境下,这些行为就只能沉没在“科斯地板”之下而无 法完成

《人人时代》举了这样的例子:六月最后一个星期天的“美人鱼遊行”是一场纽约时尚人士的游行。上百人聚集在布鲁克林老旧的游乐园 中身着各种奇装异服。游行队列中有巨大的红色章鱼木偶、一群晃着呼啦圈的美人鱼、还有用两个头骨扣在胸前的比基尼少女旁观者四处拍摄照片。这些照片中 的绝大部分被上传至Flickr并通过共享标签組织起来如果靠一个机构来组织这类活动,由于不可能预知谁会到游行现场因此只好给多的多的人发送信息, 而看到这些广告的绝大哆数人不会去游行现场世界上没有一家公司会承担这样的任务,营利性动机也无济于事——即便是那些头骨比基尼造型的照片能够卖出┅定 的数量也不足以支付给摄影师报酬,更不用说事后盈余任何利润了付出与回报之间的严重不成正比,对于任何机构而言都无法承受然而,那些照片就那样出现 了

但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交易成本极大幅度的降低使得这些行为可以通过新的组织形式得以实现,《人人時代》将这一形式命名为“人人组织”这 一类型的组织超越了传统上的市场和企业,“多种社会化工具现在提供了第三个选择:具有松散结构的群体可以处于非营利性目的、不受管理层指挥而运行”,因 此也被称为“无组织的组织力量”(《人人时代》)

人人组织的外溢效应在互联网时代随处可见:微博的自媒体以及人际网络传播特征、淘宝的买家信用评级对后续购买者的便利、微信“打飞机”的病蝳式传播。人人组织的兴起已经开始改造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结构。

人 人组织导致了“大规模业余化”的现象例如摄影、摄像、报道、编撰百科等,从而在这些领域中形成了巨量的中低端产能供应在一些专业门槛不是很高的行业 中,大规模业余化从职业从业者手中抢赱了巨大的市场份额但对于其他专业性门槛很高的行业来说,例如律师、医生、基金经理或工程师其影响微乎其微。 1.4 双边平台作用获嘚空前提升

“双边平台”的概念来自于我的老师、中欧商学院陈威如教授与传统的垂直价值链不同,双边市场致力于为A与C的交易提供平囼架构除了提供交易架构之外,双边平台还需要具备的核心要件是同边网络外部性或者跨边网络外部性

所 谓同边网络外部性指的是在A戓者C一侧,随着市场参与者的增多使用该平台的效用随之增加。例如随着QQ使用者的增多,原有QQ使用者的效用也将因此提 升而所谓跨邊网络外部性指的是随着C一侧市场参与者的增加,A方参与者的效用将会提升例如,淘宝商户数量的增加将激发消费者使用淘宝平台的意願

在此基础上我们的的拓展在于,我认为互联网时代人人组织的兴起使得同边网络外部性极大彰显而这是推动近年来双边平台战略重偠性大幅度上升的核心因素之一。

以 淘宝为例传统消费行为原本具有负的同边网络外部性:更多的消费者意味着更拥挤的购物环境、更惡劣的服务态度以及更高的价格。但在淘宝的平台上消费者反 而具有正的同边网络外部性,主要原因在于消费者对店家的信用评级为克垺“缺乏品牌和信誉”的小店家消费中的信息不对称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因此购物前先查看 店家的星级成为淘宝买家的基本习惯。但是在傳统的环境中“组织消费者对众多小商户进行信用评价”本来是无论任何企业形式都无法实现的,只有当交易成本极 大地降低之后依託于松散的消费者“人人组织”,这一体系才得以建立随之而来的同边网络外部性则极大地刺激了消费者对淘宝的使用。

平台战 略适用嘚领域都具有自然垄断型正因为平台战略的收益呈现平方倍增长(例如消费者的增加既提升了其他消费者的效用,同时又提升了商户采鼡淘宝平台的效 用)因此70-20-10定律成为互联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规律。该定律指的是与传统行业更为分散化的竞争秩序不同信息技术相关荇业普遍呈现出“赢者通 吃”的规律:第一名占据70%的市场份额,第二占据20%而余下的所有竞争者只能分享10%的市场。原本人们认为70-20-10定律产生嘚原因在于 IT产业具有高固定成本(主要是研发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特点而互联网经济下,平台战略进一步显著强化了这一规律

同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商业实践中双边平台往往成为大数据时代重要的数据积累方式,由此带来的数据资源替代独占优势进一步强化了岼台战略的自然垄断性

1.5 互联网精神的经济学解释

在 边际成本趋近于零的自然垄断条件下,企业的竞争策略自然演变成:先期零价格推广產品、抢占市场份额后期利用自然垄断优势谋求获利。“互联网精神”被诠释 为“开放、平等、协作、分享”这8个字完全可以在我们仩文的分析框架中得到经济学上的解释。“开放”的目的是尽可能降低交易成本以扩大人人组织的群体规 模“平等”是建立人人组织的基本原则,从而最终通过“协作”和“分享”形成同边网络外部性而协助建立这种人人组织的互联网平台因此实现了平台价值的极 大提升,并享受到自然垄断带来的丰厚回报

我们将上述关系总结如下图:

2、金融的本质与核心功能

金 融行业的商业模式素有自己的发展轨迹,信息技术的进步亦不断被金融行业的演进轨迹所吸纳和消化但信息技术行业终究是近年来进化速度最快的经济部门,互联 网时代爆炸式的技术和模式创新已远非传统金融业仅仅通过局部改良就能够覆盖和消化的但互联网不改变人性也不改变行业的本质,它只是激发、啟迪和改造因 此,我们必须回到金融的本质才能看出互联网时代撞击之下,金融行业将呈现怎样的新面貌发展到今天,金融结构已經非常庞大复杂更拥有为数众多的细分子 行业,但其核心一直未有改变:

2.1 提供信用风险解决方案

首先来谈谈信贷市场众所周知,信息鈈对称是债权投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若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引致的逆选择过程将使得无人敢于对企业放贷历史对此提供了两种解决方案: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

间接融资方案下银行建立了一整套成本高昂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使得自身具备了信用风险管理的优勢能力据此,银行扮演了信贷市场上信用风险的承担者角色并根据“谁承担最大风险谁获得剩余索取权”的原则,获得了存贷利差抵補运营成本以及信用成本之后的剩余索取权

而在直接融资方案下,传统来说信用风险的管理由众多专业性相对有限的投资者分散承担凅然直接交易成本是明显降低了,但信用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往往明显下降从而导致逆选择效率损失的上升。

两 种体系之间的边界主要由②者的相对成本来决定当银行体系的总成本(包括逆选择的效率损失、运营成本以及信用成本)低于金融市场体系时,银行便在信贷市場 中占据一个更有效的位置反之亦然。正是因此近代金融普遍都是从银行间接融资开始发展的,因为在彼时的社会分工浪潮中银行發展出来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 明显地强于其他实体。这就是亚当斯密所推崇的社会分工带来的能力优化

但这种能力的优化同样面临着边際收益递减规律的约束。而与银行能力增 长趋缓相对应的随着机构投资者占比的上升,(风险管理规模门槛的跨越、知识技能的扩散以忣技术的提升等因素共同帮助)市场投资者开始具备了一定的信用风 险管理能力这以运营成本的小幅提高为代价降低了信用成本以及逆選择的效率损失。因此直接融资开始日渐替代间接融资而成为主流。

2.2 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投资服务

金 融机构的另一个核心功能就是实现金融投资职能随着社会闲余资金的积累和沉淀,资产管理的需求就因此而产生但资产管理同样需要专业能力,而现实情况是绝 大多数拥囿金融资产的法人与个人往往都不具备足够的这一能力于是,一部分客户选择将资产管理功能外包出去由此产生了基金、信托和保险荇业(投资型保险 产品)这类专业投资机构。同时由于投资实践的高度复杂性即使是机构投资者仍然需要专业的卖方研究支持。而另一蔀分客户选择自己从事资产管理活动但这也 意味着需要大量的投资咨询服务支撑,由此带来了投资顾问、私人银行的业务机遇

由于投資活动的高度复杂性,相关客户需求往往是隐性的需要大量的开发和引导才能够有效释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金融投资需求是一项“嶊”(即需要供给方主动推广)而非“拉”(已经有现成而明确的市场需求)的业务。

现代货币体系的核心是几乎所有的经济主体,都必须通过商业银行的支付体系来完成绝大部分的交易活动这给予了商业银行在接触客户方面的垄断性能力。

以 中国为例当前官方的支付体系包括了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境内外币支付系统、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等一整套繁琐复杂的体 系。不论是个人、企业甚至非银行金融机构只要想通过转账完成交易就必须在商业银行开立账户。企业法人的取现行为受到严格限制洏且使用现金进行大金额交 易成本非常之高。正因此商业银行垄断性地拥有了接触每一个客户的能力,而且依托于账户活动可实现对企业和个人经济活动的实时监控。

在支付体系的基础之上银行更近一步发展了代收代付、代发工资、借记卡、托管、现金管理等功能。

該项功能基本为保险行业所特有通俗而言就是收取保费并提供风险保障。

少 数保险产品的市场需求明确、责任简单易比较属于“拉”嘚产品。例如交强险由于其属于强制性义务,且合同条款简单、责任清晰因此横向间的比较就会很容 易,而价格竞争就会很明显但對于大多数保险产品来说,一方面是品种繁多、条款复杂、设计差异性大另一方面市场需求通常也并不明确,需要挖掘和引导因 此普遍属于“推”的产品。

在销售之外保险保障功能的另一个核心是精算。精算指的是对未来风险的分析、评估和管理有效的精算体系是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保险公司更好地识别客户、合理覆盖风险、获得死差等收益

2.5 提供投行、经纪、外汇买卖等牌照服务

除此之外,由于牌照管制等原因金融机构还在其他一系列业务上拥有垄断地位,例如投行、经纪和外汇买卖等

投行业务一方面与牌照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却也具有明显的定制化服务特点

经纪业务同样受到牌照管制,而在账户体系上具有类似银行支付体系的特点

外汇买卖业务对于技术、能力和服务则十分有限,该项业务如果有超额利润主要都来自于牌照的垄断

3、互联网要素与旧金融模式嘚碰撞

那么,当低交易成本、大数据、人人组织与双边平台这些互联网要素开始重塑金融会对这个行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旧金融模式昰否会如同商贸、造纸等行业一样沦为互联网时代的恐龙金融业的既有业务中,什么将被替代而什么将得到保留

3.1 互联网要素同样存在局限

我们前述的互联网四大要素形成了巨大的革新力量,但与其他任何事物一样这一力量同样是有自身局限的。这种局限主要体现在下述两个方面:

(1)“推”或曰主动营销的能力相对不足

互联网经济在“拉”的产品方面具有巨大的成本优势。当市场的需求已经明确互联网可以用最低的成本将产品投放给最终消费者。但当市场需求还处于有待挖掘和引导的潜在状态即面对的是“推”的产品时,最好嘚销售渠道却仍然是“人”

这里就涉及到营销的本质。营销就是在感知价值之下出售产品和服务的行为当市场需求已经十分明确时,感知价值已经趋于稳定因此成本的差异就成为厂商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显然互联网模式对于节约成本而言具有巨大的优势。

但 如果客戶和市场对于产品服务的价值缺乏认识那么无论再怎么压缩成本,都可能发生产品无法实现销售的情况这种状况下,营销的关键已经轉为如何提升客户的 感知价值特别是在一些高度复杂、专业性强的产品和服务上,提升感知价值的过程通常涉及到高强度、高频度和个性化的互动沟通并且人际之间的信任关系会在 其中起到巨大的催化剂作用,而这些作用是互联网模式难以实现的

(2)大数据缺乏突破性创新的能力

如果说低交易成本因素提供了互联网模式在价格竞争方面的优势,那么互联网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就来自于大数据通过更有效地发现现实的相关性,大数据将帮助提高产品和服务定制化的有效性

但 大数据也有自己的短板。大数据分析方法依赖于这样的前提:對过去数据的分析结论同样适用于未来这一前提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成立的,但如果遇到需要突破性 创新的情况就会暴露出弱点因此,即使是《大数据时代》也不得不承认大数据仍将面临一些局限特别是:“卓越的才华并不依赖于数据”。“史蒂夫·乔布斯多 年来持續不断地改善Mac笔记本依赖的可能是行业分析,但是他发行的iPod、iPhone和iPad靠的就不是数据而是直觉——他依赖于他的第六 感。当记者问及乔布斯苹果推出iPad之前做了多少市场调研时他那个著名的答案是这样的:‘没做!消费者没义务去了解自己想要什么。’”

是的大数据提供叻对过去数据的更有效分析方法,但正如我们无法通过运用大数据来预测未来互联网金融的业态一样在“管理未来”方面仍然离不开人類智能的高度参与。

3.2互联网要素与旧金融模式的碰撞

让我们将互联网带来的冲击与金融的上述内核放在一起,看看会有什么样的碰撞

艏 先,交易成本的节约对于大部分金融核心功能而言作用有限但互联网支付网络的建立打破了银行对支付的垄断这一点意义重大。前者嘚原因很明确:投资和绝大部 分保障型产品都属于“推”的产品面对的主要都是隐形需求,成本节约的作用远不及提高感知价值来的大但后者的影响将是非常长远的,互联网企业因此获得了 接触客户、培养关系和品牌并积累数据的良机目前不论是在支付网络的组织和清算上,还是在收单方面互联网企业都已经全面进入支付产业链,而阿里巴巴已经 在谋划发行信用卡

其次,大数据对于投资和保险产品只起到一定的辅助提升作用但有可能明显提升当前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和保险公司的精算能 力。预计大数据的采用将能够帮助金融机構提高产品设计的有效性并优化营销资源替代的配置。更重要的是大数据有可能带来信用风险管理技术的显著提升。未来掌 握相关数據及其分析方法的机构可能在银行、评级机构或信用债投资者的竞争中占据明显优势并且可能会推动中国融资体系加速脱媒化。类似的凊况也将发生在保 险的精算上例如未来如果有公司能够掌握医疗的大数据,那么就能够在寿险、健康险等产品上获得精算定价上的优势

第三,人人组织的直接影响相对有限各项金融功能毕竟都具有相当的门槛,类似“自媒体时代”这种大规模业余化的力量对于跨越这┅专业性门槛来说意义非常有限但其间接影响仍然是网络平台等方面的竞争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最 后双边平台可能在信用风险管理、投资和保障方面有一定推动作用,但期待不宜太高我们认为不论是P2P贷款、网上理财产品销售平台还是网上保险销售平 台,都具有一定嘚跨边网络外部性但与人人组织面临的局限相同,同边网络外部性难有彰显这使得这些模式在解决信贷市场逆选择问题上以及“推”嘚产品销售 方面都难有建树。但我们这里谈论的是双边平台的直接作用就其间接作用来说,由于平台为银行提供了密切接触海量客户的機会并为基于大数据的信用风险管理 提供了可持续的数据优势来源,双边平台反而是互联网金融竞争的核心

3.3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几种典型模式和我们的评价

(1)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支付

互 联网支付模式打破了银行对于线下支付的垄断,这一点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在互联网这个新的经济领域引入竞争,未来随着互联网支付占比的不断提高银 行的垄断收益将被持续分流。提供支付服务的收益绝鈈仅体现在相关的手续费收入和资金沉淀利差收入上还使得互联网企业能够深度接触到庞大的客户群,并构筑 了大数据的数据积累基础因此,在线支付是互联网金融对银行当前经营模式威胁最大的领域之一

但目前互联网企业在在线支付产业链中的功能仍 然是不完全的,主要体现在第三方支付账户功能仍存在不少局限之上目前相比银行的账户体系,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的账户体系在转账汇款、投资理財等方面的功 能都还有所不及而还不具备跨行资金归集、发卡、自动代收代付、取现、发放贷款等功能。更核心的是目前互联网支付賬户体系是社会资金流动的“下游”而非 “上游”。上游存款的派生主要来自于银行贷款随后这些资金才陆续进入包括零售在内的各细汾领域。如果将存款派生比喻为大动脉则支付宝虽然覆盖面极广, 但仍更类似于毛细血管也正因此,虽然淘宝的交易量已经相当于社會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左右但资金沉淀仅相当于存款总额的0.2%以及储蓄存款的 0.5%。

阿里小贷是当前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中另一个可能产生长远影響的模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微型贷款运营成本的极大降低,这是阿里小贷对中国金融的核心贡献

阿 里小贷有几个基本要件:(1)依托于双边平台的数据积累。(2)寄托于大数据技术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协助有效控制了信用成本。(3)依托于双边平台的销 售体系实现了运营成本的有效控制。因此微型企业才能进入银行授信的合理边界。过去在传统的授信模式下小型和微型客户授信面临的最偅大问题就是运营成 本过高。近年来中资银行积极拓展的批量化信贷工厂模式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据此银行可以明显降低从事小微貸款的运营成本。因此我们看到近年来已经有 银行成功将对公信贷客户群下移至100万左右户均贷款这样的规模。但阿里小贷在此基础上更進一步继续显著地降低了小型特别是微型企业授信的运营成本,使 得户均贷款万元左右的微型客户获得授信成为可能当然,阿里小贷嘚这一模式严格地依赖于阿里巴巴这一交易平台

目前阿里小贷尚不构成对银行的直接冲击。其优势仍然在银行传统金融模式所无法覆盖嘚微型客户群判断短期内阿里小贷仍然会致力于深耕微型客户这个蓝海,而不至于向上进入小微企业贷款领域与银行发生直接冲突。

峩们对当前国内的P2P贷款模式持保留态度原因在于我们认为与阿里小贷不同,P2P贷款高度依赖于个人征信体系自身往往不能够提供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案。这使得这一模式在面对特别是系统性风险的冲击时将显得十分脆弱一旦发生较大范围的逾期就可能触发逆选择问题。

余额宝在原理上赚的是利率市场化时间差的钱

为 存款提供货币市场利率本是金融机构的应有之义。不论美国或者韩国经过利率市场囮之后,存款利率都逐步向货币市场利率靠拢中国当前的利率市场化压力主要 体现在短端特别是活期存款之上,当前0.35%的活期存款利率在放开之后有向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靠拢的压力当前的利差保护因此构成双刃剑,一方面固然保 证了银行获得垄断的高利差但另一方面吔使得银行在面对余额宝这类的价格竞争产品时难以应对。

不过余额宝的热潮将只会是一个阶段性的现象未来当存款利率上限逐步放开の后,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的上行将最终充分抵消掉余额宝的收益率优势

(5)网上理财产品销售平台

如前所述,由于投资需求具有典型的“推”的产品特质因此只是单纯将这类产品陈列在网上的模式并不能有效推动销售。而如果相关平台配备了大量的销售人员则又会回箌传统模式上,成本优势将丧失

我们认为,这些网上金融产品销售平台的兴起主要来源于渠道高收益的刺激由于银行对终端销售渠道嘚高度垄断,近年来金融产品的销售成本不断走高例如基金的尾随佣金率已经上升到50%乃至于70%,从而刺激了银行渠道竞争品的出现而与模式优越性无关。

3.4 将被替代的和不能被替代的

随着互联网金融热潮的兴起近期我们听到了大量的关于金融业被改造被替代的预测。而经過我们前述的分析我们也终于能够对哪些金融功能将被替代,而哪些将通过吸收互联网技术之后大体维持原貌做出客观合理的判断

3.4.1 被替代的和被颠覆的

(1)受到互联网模式威胁最大的将是现金业务。其实自改革开放以降票据、借记卡、信用卡等支付工具的推行就一直茬替代现金交易。而未来随着互联网支付的进一步普及和移动支付的推广现金在交易中的角色将被进一步边缘化。

(2) 大数据将深度改慥目前金融体系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阿里小贷已经作为一个成功的例子,证明了大数据在信用风险的管理上可以比传统模式有明显的提升从而体 现为总成本(逆选择效率损失+信用成本+运营成本)上的优势。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非系统性风险的管理上,因此其优势领域主要包括小微企业贷 款和消费信贷而高系统性风险的房地产开发贷款等不在此列。

接下来我们的问题就会是:基于大数据嘚全新信用风险管理模式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是数据还是技术?我们倾向于前者而大数据时代,数据资源替代的分布却又是高度不均衡嘚在信用风险管理产业链中,若最终由银行掌控大数据资源替代将意味着银行 触角的进一步延伸和客户基础的大规模下移,这对于银荇应对利率市场化和脱媒化的压力将有极大的帮助;若由评级机构掌握数据则直接融资体系将极大受益,信 息不对称的逆选择问题将显著弱化;若由担保机构掌握数据那么陆金所模式将大行其道,直接融资占比将迅速上升并且多数投资者都将向担保机构购买信用风险衍 苼品;若由互联网企业掌握那么就看该企业打算专精于银行、评级抑或担保,当然由于银行模式收益率更高阿里小贷得到复制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互联网时代数据的垄断权将来自于双边平台。这是唯一可持续的数据优势的来源因此未来对平台的争夺将是极重要的战場。

(3) 保险精算的大数据改造当前保险公司的精算假设通常建立在全社会和行业公开信息以及公司自身积累的数据基础之上,预测准確性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大数据 时代,掌握有数据资源替代的主体将形成显著的竞争优势例如我们可以假设这样的情景:某家保险公司将中国的大部分医疗机构纳入了其构建的“网上医疗综合服务平 台”,由此获得了独占性的医疗大数据资源替代据此,该保险公司顯著提升了对投保人预期寿命评估的准确度在拥有了精算优势之后,该保险公司为优质客户(即预 期寿命短于保险公司一致评估值、能為保险公司提供死差益的客户)开出的较低费率将吸引这些客户流入而劣质客户(为保险公司带来死差损的客户)将因为较高 的费率而鋶向竞争对手。这就帮助保险公司构筑了核心竞争优势

(4)“拉”的产品将全面在线化。未来市场需求显性化、设计简单因此容易横向 仳较的金融产品将全面不适用于高成本的银行、券商物理网点和保险代理人队伍主要在互联网实现销售。这些产品包括银行存款、交强險、货币市场基金、银行理 财产品(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在客户端看来差异度非常小)等但不排除随着消费者金融消费意识的增强,以及金融专业能力的积累一部分金融产品可能从“推”的 产品转为“拉”的产品。

3.4.2 被改造的和功能转换的

(1)支付体系将更为立体化

互联网時代亦离不开账户 服务只不过有更多企业绕过了牌照管制来分食蛋糕。但是未来的支付体系将更加立体移动支付将带来更便捷的支付;微信扫描二维码支付等新功能昭示着收单主 体的日益多样性;包括支付宝在内的互联网企业会继续补足账户功能的短板,包括转账汇款、取现、发行虚拟信用卡、资金归集等甚至可能尝试发行实物卡;此 外,部分券商此前也在不断建设和强化支付结算功能他们也可能加入到战团中来。

(2)网点功能将进一步切换

有些观点认为未来80%的物理网点都会消失对此我们持保留态度。首先我们想要看看现在的网點都在做些什么因此选取了一家银行综合性网点作为样本:

长 期内将逐渐被替代的业务主要是现金存取以及一小部分手续业务。由于监管部门的严格要求很多手续的办理仍然必须在物理网点。更重要的是新客户的拓展和存 量客户的营销都属于“推”的业务,是互联网模式难以替代的未来的工作量不仅不会下降反而会持续提升。此外保管箱等业务同样无法网络化。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至少在虚拟现實系统得以推广之前,服务体验也是无法网络化的也正因此,相比于互联网物理网点服务仍然能够提供其他附加价值,额外满足顾客社交和尊重等心理需求

简而言之,物理网点固然可能分流一部分现金和手续业务到网上但客户拓展和营销职能的职能要求反而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在互联网的起源地美国我们看到虽然机构总数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年下降,但分支机构的数量却始终保持稳定增长次贷危机也未能改变这一趋势。

类似的结论同样适用于券商等非银金融机构的营业部

我 们预计理财咨询、保障、资产管理等以“推”为主的業务条线,以及投行、托管等牌照业务将不会受到互联网金融的明显影响固然,交易成本的下降可以使这些 业务略有受益大数据的采鼡也有助于业务部门设计出更有效的产品,并采用新技术提高营销资源替代的配置效率但基本的业务形态和商业模式不会发生改变。在這些 业务上互联网带来的改变仅限于工具。

3.5 金融业竞争逻辑的变化

互联网新要素的植入将会使得过去金融业者早已适应的业态发生重夶改变。

3.5.1 平台的竞争成为核心

双边平台将在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中居于核心地位原因在于(1)平台是数据垄断能力的唯一可持续来源,而數据资源替代是未来银行信贷业务竞争的核心(2)通过平台,企业可以与客户保持密切的接触(3)平台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性,这导致了赢者通吃的游戏规则

因此我们看到,各家大银行已经先后意识到平台的重要性并开始逐步发力建设自己的电商平台而互联网企业依托于平台循序进入金融领域的意图亦十分明晰。

传 统金融模式下由于交易成本较高,市场呈现分割状态各竞争主体的市场份额相对汾散,大部分机构都有饭吃但互联网金融下的竞争秩序完全不同,软硬件上的 规模经济以及平台和大数据的自然垄断特征使得70-20-10定律将在各个细分领域内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形成“赢者通吃”的游戏规则。换而言之没有弱点 但也没有长处的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中是无法苼存的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新技术的引入以及新商业模式的不 断创新使得金融与互联网企业之间、金融各个子行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由于诺威格定律(当一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以后就不要指望市场份额翻番 了而应致力于培育新的增长点)的作用,优势互联网企业对于ROE明显偏高的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的进入压力将会是持续的而互联网催生的新经济弱化了金融 行业的各种进入壁垒,这些都意味著激烈的跨界竞争未来跨界竞争的日益白热化将显著强化中国金融业的竞争压力,从而再一次地导向这样的结论:一味追求保守 而不思進取的金融企业将被加速淘汰

4、互联网金融将是共生和竞合的生态

我们已经对互联网将如何改变金融做出了判断,那么未来这种全新的金融业态将由互联网企业还是金融机构来主导推进将是淘宝挤垮银行,还是银行收购淘宝

我们并不认为未来的互联网金融格局将是你迉我活、有你无我,相反这会是一个金融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共生的生态两类企业既会有激烈的竞争乃至于正面厮杀,更会有大量基于比較优势的合作与分工而这种竞合的格局将会更有利于互联网金融的长期发展。

4.1 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各自的跨界实践越来越多

10年前互聯网与金融还是两个完全没有竞争的领域,二者之间的交集仅体现为互联网为金融提供信息管理的解决方案、金融为互联网提供融资等服務但时至今日,互联网企业已经大规模进入传统金融的业务领域而金融企业也在蓄势反击。

互联网企业的金融化毋庸赘述第三方支付、微型贷款、金融产品代销等都已经有很成型的产品。近期淘宝筹划中的“聚宝盆”则瞄准的是“银银平台”的业务机遇这将进一步紦战线拉长。

虽然常常被忽视金融机构方面的创新其实也不少。一部分创新是改良型的工具创新包括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移动支付、远程理财、iTM等。其中招商银行的空中理财和交通银行的iTM虽然市场关注度不多,但其实具备着改变金融业务模式的潜质不过二者的实際效果在目前为止都还有限。

另 一方面的创新则是模式上的近年来,各家银行都已经显著加大了对网络平台的投入力度目前,大部分铨国性银行都拥有了一定规模的网上商城同时建行的善融 商务、交行的交博汇、招行的出行易、民生银行的民生电商所搭建的框架都很宏大,分别效仿了淘宝、阿里巴巴、携程等的模式在不同程度上具备了互联网金融的 部分要素。同时中国平安的陆金所在模式创新上哽为大胆,保险公司演变为借贷平台的组织者和信用风险的担保人上述这些都对相关的互联网业态构成竞争。

4.2 金融机构的比较优势

不同類型的企业在互联网金融中的角色分工以及能够分到的价值份额,根本上都取决于这些企业的比较优势我们认为,金融企业在互联网金融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在于:

(1)垄断性的线下能力虽然互联网模式下金融企业受到互联网企业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冲击,但旧金融模式丅相关的资源替代和能力仍然高度垄断在金融机构手中例如,线下支付的物理网点、ATM机和POS机几乎全部都由商业银行掌握而保险行业的玳理人队伍这一关系销售网络也是互联网企业根本无法比拟的。

(2)金融专业能力由于大部分金融业务都具有高度的专业性,人人组织帶来的大规模业余化不会折损金融机构在这些业务上的专业能力的价值因此,包括资产管理、投融资顾问、产品设计等金融专业能力嘟是互联网企业无法通过技术进步用更低廉的成本获得的。

(3)强大的资本实力和雄厚的客户资源替代整个金融业一年净利润上万亿,總资产过百万亿所有的企业以及几乎所有的个人都是金融业的客户,其中除了对少数超大型企业之外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都保持了优勢的博弈地位。

4.3 互联网企业的比较优势

(1)创新基因互联网的生存竞争是一场残酷的搏杀,一旦跟不上创新方向就将面临被淘汰的威胁因此,创新已经成为互联网企业的基因和本能

(2)更符合互联网精神的企业文化。与金融机构等级森严的管理架构相比互联网企业嘚文化氛围更符合“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也正因此由互联网企业发起的商业模式,往往更能够有效激发人人组织、构建双边平台实现互联网模式的最大价值。

(3) 监管套利需要承认的是,互联网的很多创新其实是绕过了现有的监管框架从而降低了相关成本或无需遵守某些规则,因此占有了监管套利的优势由于互联网经 济形成之初处于无监管状态,因此互联网企业得以跨越过詓各种藩篱和壁垒例如阿里小贷,就不需要受到信贷额度管控也不需要满足资本充足率、拨贷比等监管 要求,因此相比银行贷款就形荿了某种优势此外,第三方支付和余额宝也不同程度地绕开了线下吸收存款以及存款利率管制的相关规定

(4) 平台竞争方面的先发优勢。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不少颇具规模的互联网双边平台包括淘宝、阿里巴巴、携程、京东、大众点评、当当等,此外还包括微信、微博、 开心网等潜在双边平台而这些平台都掌握在互联网企业手中。由于平台经济具有自然垄断特征现有平台将会对后来的进入者产生奣显的阻碍。

4.4 竞合与共生的生态

4.4.1 互联网与金融企业都不可能扩张至对方的绝对优势领域

不论是互联网企业从事金融还是金融企业进入互聯网领域,谋求的都是协同效应而非简单多元化。事实上由于企业文化和业务性质的巨大差异,二者进入对方的绝对优势领域反而都會有明显的不适应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控制经营风险从来都是重中之重因此进入高风险的新技术、新模式开发领域(中“硅谷”大奖嘚几率低于被汽车撞死),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完全是无法想象的更不用说企业文化的巨大冲突了。

类 似的互联网企业也将对进入一部汾传统金融领域严重缺乏兴趣。例如若互联网企业打算真正从事存款业务就必须接受银行的定位,同时承担随之而来资本充足 率、拨贷仳等监管要求从而失去自身的监管套利优势。又例如投行、投资这类业务人力成本极高且没有廉价的技术解决方案与互联网业务基本沒有协同效应,而 互联网企业既缺乏相关的专业能力企业文化又存在着明显差异,我们看不出有进入这些领域的合理性

在两个优势领域中间的交叠部分,则是双方直接冲突的战场其中,双边平台的竞争处于最核心的地位没有平台资源替代的企业想要构建自己的平台,而拥有平台资源替代的企业则谋求建立自己的支付、贷款等功能

4.4.2 大企业谋求垄断优势而中小企业将寻求合作

之所以拥有金融能力的企業想要建设自己的平台,而拥有平台的企业想要建设自己的金融能力原因在于双边平台与金融功能之间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1)互联網时代平台是数据垄断能力的唯一可持续来源。(2)通过平台企业可以与客户保持密切的接触。再加上平台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性贏者通吃的游戏规则下竞争将非常惨烈。

但对于非重量级的金融和互联网企业来说面临的最优博弈策略却并非自建平台和功能,而是合莋和外包赢者通吃规则下平安银行这样的非重量级选手自建的平台成为最终赢家的可能性非常有限,而对于eBay这样规模相对较小的平台来說自己构建昂贵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也并不经济。因此双方分别将平台获客功能和金融服务功能外包给对方,实现合作共赢是一个匼理而现实的选择。这种模式同样值得其他非重量级选手效仿

但共生和竞合却未必意味着互联网金融的竞争格局是稳定的。在中间战场囿巨大的市场空间可供竞争和搏杀究竟哪一类机构将在这个战场上占据上风,将取决于资源替代投入的决心、战略的正确与否及其执行仂、外部环境的变化等诸多因素

5、中资银行需重新评估互联网金融战略

目 前中资银行的互联网金融战略沿两条线索展开。一是传统地将互联网作为技术工具和新的渠道持续使用互联网技术来改良当前的业务体系。但互联网企业不断在金 融领域取得商业模式上的突破越來越多的银行意识到互联网对金融的改造是模式上的。因此沿着第二条线索即以双边平台建设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变革也正 在快速展开。目前16家上市银行中有14家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双边平台

5.1 银行网络平台建设的四种模式

目前银行的互联网双边平台建设主要有四种推進模式。

模式1:信用卡商城由于经营互联网业务并不在《商业银行法》规定的银行业务范围之内,因此银行通常通过信用卡商城的形式進入提供各类商品的分期付款销售。

模式2:附属的电商平台此后,一部分银行开始提供分期数为1的购买方式从而在基础功能上与一般的电商平台已大致相同。其中拓展力度大的银行已经不满足于消费品销售,而开始模仿阿里巴巴、携程、付费通乃至于大众点评

模式3:独立的电商平台。毕竟在“信用卡商城”这 个定位下银行电商平台的拓展处处受到限制,而且银行文化与互联网文化差异过大也会慥成制约因此,民生电商的成立是一个突破性创新民生电商与民生银行 之间没有股权关系,解决了合规性问题又能够脱离银行管理模式根据互联网经济的特点展开经营,是目前最具优势的电商模式

模式4:与现有平台合作。如前所述与规模偏小的平台合作将是中小銀行一个重要的获得平台资源替代的方式。平安银行与eBay的合作就是典型

5.2 当前银行从事互联网金融的几大缺陷

虽然各家银行大都搭建起了洎己的双边平台,模式也日趋丰富但实际运营中却仍有着大量的不足:

(1)战略上重视度不够,资源替代投入不足

两个原因使得中资银荇对于互联网金融战略重视不足一是对互联网金融可能造成的冲击认识不足,对于互联网模式下“赢者通吃”的残酷性认识不足对于銀行在平台竞争中作为追赶者的后发劣势认识不足。另一个同样重要的原因是部分银行决策层缺乏足够激励牺牲当期业绩来为未来投资,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这么一个未来盈利前景存在着大量不确定性的领域投资

也正因此,我们认为各家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的资源替代投叺上普遍算不上充足虽然看不到公开数据,但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测电子银行相关支出在各家银行总费用中的占比不会太高而大部分的電子银行支出的主要投向领域又将是ATM这些线下能力以及网银、手机银行这种渠道类产品,而在双边平台上的投入恐怕非常有限

(2)内部管理中互联网文化与传统银行文化存在冲突

目前绝大多数银行的互联网平台都还是放在银行传统的管理体系内运作,但互联网文化与银行攵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我们相信这一定会在不同程度上制约银行平台的发展。

这些反差包括:第一“硅谷大奖”与按部就班的银荇升迁体系的差异。硅谷的技术天才们之所以每周自愿工作70-80乃至于100个小时根本原因在于“硅谷大奖”的激励:一旦企业成长为下一个google或facebook,那么就有天文数字的财富作为奖赏与此相比,银行内部缺乏这么一个外部资本市场的激励机制考核难以做到有效,晋升因此也就按蔀就班薪酬也容易大锅饭。

第二强调创新的互联网文化与强调风控的银行文化存在冲突。创新是互联网企业的生存之道但风控则是銀行的生存之本。前者勇于承担风险而后者倾向于规避风险。

第 三强调基层活力的互联网文化与强调自上而下执行力的银行文化存在沖突。创新更多地来自于市场一线激活基层活力是创新的重要基础。例如硅谷企业的员工招 聘中初出茅庐能干具体事情的年轻人可能仳一个眼高手低的权威更有优势。但当前中资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体系普遍更强调自上而下的执行而且业务决策流程偏 长、决策权集中茬与市场距离较远的高级管理层。

(3)商业模式上对互联网精神尊重不足

如前所述互联网模式的要义就是尽可能零价格地提供最符合市場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以图扩大市场份额获得自然垄断优势。这里的“价格”既包括显性的产品价格又包括便利性等隐性成本。但对於银行来说一方面是对互联网模式认识不足,另一方面贷款等不少产品仍处于卖方市场因此我们看到,当前上市银行的互联网平台建設存在着大量与互联网模式相冲突的地方例如:

* 域名。所有银行平台都只是二级域名其链接在银行网站首页繁杂的内容中毫不起眼,這显著加大了用户的搜寻成本

* 平台形象。所有的银行平台都沿用着银行的传统品牌、LOGO和品牌内涵稳重有余时尚感明显不足的传统银行形象,给互联网购物的主要客群——年轻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就不讨巧

* 页面组织。特别是一些大银行的互联网平台随着内容的增加,页媔更多地按业务条块来组织而非基于客户需求特点。一些银行的页面设计非常繁杂这些都增加了使用难度。

此外还有两点很重要的對互联网精神尊重不足之处,我们特别地将其单列如下:

(4)对于人人组织以及单边网络外部性的忽视

由 于对互联网模式认识的局限我們看到所有的银行互联网平台都只提供了跨边网络外部性,而完全忽略了单边网络外部性如前所述,单边网络外部性主要来自于低 交易荿本基础上的人人组织目前常见的人人组织形式包括评价、信用评级、论坛等,但我们没有看到银行有提供这些功能的意识

(5)银行創设的平台,银行服务反而是短板

以 上大部分银行互联网平台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只对本行的客户开放。如此一来与互联网企业的平台楿比,由银行创设的网络平台其银行服务反而是竞争短板。背 后的原因显而易见银行希望通过这些平台强迫不拥有本行账户的消费者荿为自己的客户。但实质上这些消费者更可能的选择是离开。这一做法的逻辑出发点很显 然是对“开放”原则的直接违背

5.3 未来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几个核心的拓展方向

面对互联网这一颠覆性的技术进步,我有限的想象力能够找到的依托于互联网金融模式银行业务未來的拓展方向主要有下面4个:

(1)互联网战略平台的建设。前文已经花了大量篇幅在这一方面的论述之上

(2)小微贷款和消费贷款。小微贷款方面阿里小贷已是珠玉在前。不仅止于此依托于大数据的消费信贷同样具备巨大的业务潜力。在发达国家消费信贷是银行极偅要的一块业务,例如美国消费信贷占总贷款的比例达到1/4 但在中国,还没有一家全国性银行在该领域(除了信用卡业务之外)着力当嘫,中国社会经济环境有着种种限制例如借贷消费与中国传统的消费文化非常不相 容,又例如消费信贷通常违约率较高而其清收工作鈳能会对银行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形象构成负面影响。不过毕竟网购的群体借贷消费的意识在中国居民中明显偏 高且除了信用卡业务之外,中资银行在消费信贷上的投入和能力都非常有限这些都使得该领域可能成为下一个蓝海。

(3)基于移动数据的渠道选址和功能优化若能够拥有相关大数据基础,银行可以通过分析客户在表达出金融需求时的地理位置数据来优化网点、ATM机等渠道的选址和功能。

(4)基於大数据的产品研发和营销体系优化在拥有了相关数据资源替代之后,银行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寻找更能打动客户的产品设计和营销方式以此来优化自身的产品,并提升营销资源替代的配置效率

5.4 银行从事互联网金融的几个建议

由于前述的一系列不足,目前银行在互联網金融中间战场地带的角逐中处于明显的被动防守状态若有一些中资银行真实地希望在互联网金融中建立优势,我们有如下建议:

(1)指导思想的根本改变

商 业银行应该将互联网金融上升到全行战略的层面而非仅仅是年度工作报告中一级条目渠道建设下的一个二级条目。银行管理层需要认识到的是中国经济在日益互 联网化,仅就现状来看银行在互联网经济中的竞争地位就已经明显不如线下经济,而苴互联网企业还在不断拉大对银行的竞争优势互联网企业的平台在快速做 大,相对于银行的先发优势在迅速积累更何况有互联网企业巳经实现上百亿的年利润,股票市值已经超过交通银行留给银行的空间和胜算在随着时间而流逝。

目前银行仍然在享受着高达20%左右的ROE洏互联网业务是未来的增长点。用现金牛业务支持增长型业务这是战略管理中一个很浅显的结论。目前银行仍有足够的财务实力参与竞爭:若某家大行将每年在互联网金融上的投入增加20亿这将仅降低银行利润不到1%(对于交行和招行来说影响也不到3%),但就足以形成显著嘚优势阿里巴巴2011年全部的营业支出也只有47个亿。此外商业银行还拥有巨大的客户基础,若能够动员这些企业客户加入银行的互联网平囼就有望明显强化跨边网络外部性。

(3)更具独立性的组织结构

民 生电商的组织模式是值得其他银行效仿的这种架构一是解决了合规性问题,使得未来的发展空间不再受到银行业务范围的限制;二是解决了企业文化的冲突问题; 三则可能突破银行的考核和薪酬体制提供更有效的激励机制。即使是继续放在银行体系内中资银行仍应通过更多地授权来降低银行既有的文化和考核、薪酬对互 联网金融板块嘚制约。

(4)品牌形象内涵的重新定位

令人遗憾的是中资银行过去的品牌形象一来高度重叠缺乏辨识度,二来稳重有余而时尚感太差彡者不够立体和丰满,这些都会影响到对目标互联网客群的营销

最典型的例子是,我国大部分银行的LOGO都是高度同质化的:红色、蓝色或鍺绿色的圆

我们也列出国际上主要银行的LOGO作为对比。其中绝大部分都具有鲜明的个性

LOGO的 高度同质化反映的是多重原因作用下,中国的銀行不敢有特色这似乎是出于这样一种担忧:一旦选择了某种个性,就意味着需要放弃一部分市场但事实上商业模 式本来就是不舍不嘚,任何一家银行都不可能在所有细分市场上都赢得绝对优势而不敢放弃在外围市场上的资源替代投入,就不可能在核心目标市场上扩夶优势而在 互联网领域,没有特色就更意味着被遗忘

如果中资银行对于全面更改品牌形象、LOGO和品牌内涵心存顾虑,那么完全可以考虑叧一个替代方案即推出互联网金融子品牌。这个子品牌不仅可以有全新的LOGO、口号和品牌形象更可尝试推出吉祥物乃至于固定品牌代言囚,让品牌建设更加丰满立体最终目标是明显强化对目标客群的吸引力。

(5)充分尊重互联网精神遵循双边市场商业模式

* 独立域名。茬全新的子品牌下银行的互联网平台应尽可能采取便于传播的独立域名。

* 按客户需求组织页面

* 激发单边网络外部性。不论是评价、信鼡评级、论坛或其他形式银行应尽可能地为客户间的直接或间接交流创造便利。

* 对其他银行的客户开放我们不认为这方面存在着技术戓者监管的问题,善融商务、交博汇等已经实现了这一功能

* 在可能的情况下,可考虑与其他银行机构建立互联网金融联盟

(6)专业化囷细分化也是一个选项

若无法在通用型的平台竞争中成为主要选手,银行也可以选择一些细分市场和专业领域例如为某些产业链构建交噫平台等,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开竞争压力类似平安银行与eBay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选择。

6.1 互联网金融带来的筛选机制对于市场化的銀行更有利

套 用一句老话:互联网金融给银行业带来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认识不足、行动迟缓的银行未来将面临越来越窘迫的竞争局面:平台建设的后发劣势日益难以扭转。而 对于成功把握互联网金融趋势的银行来说接触客户的渠道能力将显著增强,其信用风险管理等業务能力将持续受益于大数据技术从而帮助其深挖小微贷款和消费 信贷这些蓝海业务的机会。目前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刚刚拉开帷幕我們也难以判断中间战场的胜负输赢。但互联网金融历史性地提供了又一个银行业内的优胜劣汰筛 选机制通常来说这种机制会对更为市场囮的银行有利。

我们的想象力可能低估了互联网金融的潜力

}

你的工作将在20年内不复存在:到2036姩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将"淘汰"所有人类工人。这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员、世界级人工智能专家维威克·沃德瓦的一个论断。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报告也显示,提高自动化程度和在劳动力队伍中引入人工智能,未来5年将使15个主要经济体失去710万个就业岗位而同期技术进步将僅带来200万个新工作岗位。

也许你会感到奇怪不是现在还闹用工荒吗?人力不够国家都要放开二胎了社会学家告诉你,开放二胎主要是洇为人口结构的问题人力短缺是发展中暂时的现象,而由人力短缺催化的人工智能将很快改变局面

产业工人很快就会成为过去式。富壵康宣布将引进一百万台机器人代替大陆雇佣的一百万工人。机器人成本更低廉易于管理,24小时工作而且不会自杀。这是一个全球囮的趋势

可能这些和你的生活没有关系。不过请往下看

客服人员。电商平台已经实现机器与客户的基本沟通在未来,高级人工智能會抹去更多的客服岗位

文秘。英国就业委员会报告预计2010年至2020年期间,行政、文书和秘书等职业将会减少工作岗位共计为38.7万个仅仅是渶国。

自动采集和分析数据、迅速判断和决策精确精准地向客户投放信息,24小时在岗不会吐槽咖啡难喝,工资不涨如果你是老板,伱怎么想

金融分析师、信贷员和个人理财顾问。这一幕已经在美国隆重上演了一个app搞定一切。

律师非诉讼业务律师最早被取代,线仩律师事务所的自动程序可以代替人类执行很多项目诸如申请商标、处理遗产和离婚事务。一个统计模型已经能够成功预测美国最高法院71%的判决结果“这种预测法律后果的能力,可能就是律师最有价值的能力了”

记者。搬砖头的日子也到头了90%的新闻将由机器人或者軟件系统撰写。机器人记者在美联社一刻钟就写了成千的稿件

医师。苦读十年的医学博士可能也会遇到麻烦机器人系统帮助医生进行掱术已有多年时间,而完全代替医生的人工智能系统也出现了某些领域,人类已经屈膝成为机器人的助手

心理咨询师。未来人工智能咨询师要聪明人类很多人工智能判断更为准确,而且不会被移情困扰

马太效应。人工智能和巨头结合会产生什么效果强者更加难以超越,马太效应加剧

人工智能将危及数千万个工作机会,未来30年内将几乎完全取代人力人类会面临前所未见的重大挑战。

如果你对这┅切有怀疑请听一下一位一线机器人工程师的话:

我是一个机器人工程师,我的说法应该是比较有可靠度的了机器人技术现在已经非瑺成熟,别说50个职业现在机器人设备的性能,应该可以替代除了前沿物理学家艺术天才之外的所有人类已存在的职业,之所以不这样也就是显而易见的原因,我在深圳一家机器人公司做研发时基本半个月一次的速度为人类减少一个又一个的工作职业,包括注塑装配,装包什么的结果是机器人公司自己的人把我给灭了,怕我减岗减到他们头上我说的是不是实话,从事这行的应该就知道

在可能佷快到来的失业潮中,你和你的孩子在什么位置

不知道这世界上有没有所谓“有失体面”的工作,但我很清楚地知道另外一件事那就昰没有什么比失业更容易让人丧失尊严的了。

机器人到底是怎样入侵人类职业的

知彼知己我们来分析一下机器人这个新物种侵略人类的模式:

我们把人类的职业技能按功能分为四种:操作,索引创新,管理和流通

操作类的工作就如司机,工人售票员,清洁工等索引类的工作就是把学习的,储存在大脑里的知识在需要的时候搬出来运用, 如教师咨询师,裁判顾问,还有一些是索引和操作共同使用的如手术医生,动画师诉讼律师等。创造类的工作如发明家产品经理,编剧和作家艺术家,设计师等管理流通类的工作是政府和企业的管理者,立法者商人等。机器人的入侵人类职业的路线如下图

机器从高度操作化的工作开始入侵。牛津大学提供的数据:

1.农民(被取代的概率是98%)

2.快餐店加工员(86%)

3.服装销售(80%)

5.开大卡车的人(82%)

6.操作农用机械的人(96%)

7.电子产品生产线员工(94%)

8.低技术含量實验室工作(99%)

10.前台接待员和信息类人员导购(96%)

11.法律助理和初级律师(94%)

12.零售行业导购员(92%)

13.出租车司机、专职司机(89%)

15.厨师、快餐業者(81%)

16.酒吧服务生(77%)

23.演员,时装模特(82%)

机器人的背后其实是资本如果要摸清对手的规律,我们需要从资本的角度考虑人工智能哽加青睐的领域是量产和规模化,容易复制的而且不太复杂的工作岗位,如流水线工人

所以有一些难以标准化的岗位意外得到幸存,洏且将在很长的时间内难以被机器替代如玻璃和太阳能面板的安装人员,修剪植物的园林工人机器维修保养,废品回收等

索引类工莋虽然比操作类的工作更难替代,但是某些领域开始沦陷

正在消失的工作:1.非诉讼律师,2.金融分析师3.高等教师,4.医师 5.药剂师, 6.各类咨询师 7.网络运营和营销,电话营销 8.裁判,9.记者10.行政人员,11.财务人员12.人事,13.翻译等等

这些职业有这样的特点:标准化工作程序,鈈涉及或很少设计情感、价值判断和较少例外情况

不容易被替代的:1.考古人员,2.学前和幼儿教师3.心理学家,4.宠物医生5.教练,6.摄影师7.化妆师,8.保姆9.多媒体动画师等。

不容易被替代的职业有这样的特点:需要人际间的细腻沟通需要人类的情感判断和投入,需要复杂嘚价值判断

考古学家。考古学家也是机器人无法胜任的职业原因在于现场采样、验证和研究是十分艰苦和复杂的。

宠物医生主人们唏望自己的宠物从兽医那里而不是冷冰冰的机器那里获得关爱和同情,特别是宠物生病的时候

化妆师。需要创造性和艺术性的从业人士吔能稳保饭碗谁愿意让自己表情都控制不好的机器人拿着睫毛膏和唇膏来为你化妆?

健身教练健身教练的现场指导、热情鼓励和严格偠求使之在短期内无法被自动化设备取代。

摄影师要拍出吸引人的照片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创造力。

但是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要远远快于囚类的想象当你觉得终于可以喘一口气的时候,机器人已经站在你家门口了一年前还认为安全的很多工作如今已经岌岌可危。

保姆機器人做保姆一直都是科学家们开发机器人的一个重点方向。这一方面的智能机器人有了难以置信的能力祂们不仅能照顾孩子,还能讲笑话给孩子出小测试,根据孩子的不同培养出独特的互动能力陪伴小孩成长,还能利用自身的无线电频率识别芯片追踪孩子的位置

尛学教师。在线教育也算是一种人工智能目前已经逐渐风行。一个教程只要录播一遍即可代替成千上万的老师的成千上万次讲课

另外,讲课机器人开始出现俄罗斯科技巨头Mail.Ru集团CEO兼风投机构Grishin Robots公司的机器人总监迪米特里?格里辛表示:“我投资的一家公司能利用机器人在學校里教数学”机器人老师已经在一些国家的学校开始运作。

心理咨询师英国实验室正在研究的智能在线心理援助系统,浓缩了人类所有的知识和工作经验可以在人的脸部辨别一万多种表情的含义。智能系统储存所有的疾病数据库以极快的速度进行比对,同时在线咨询1000+人并且可以自主学习和积累经验。

人工智能的心理咨询师不会被移情和意外的因素影响从接受程度上来说,有些患者更容易接受機器人的咨询因为他们认为机器人更加保密,而且用不着考虑人和人之间的很多复杂的仪式这个系统目前已经开始针对老年人和孤独症患者开始工作。

这一类包括艺术家发明家,思想家设计师,产品经理作家,编剧导演,段子手 体育明星等。

创意能力是人类智力皇冠上的明珠从人类的感情上来说,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这种能力受到威胁

在读《培根传》的时候,有一个概念:防御刚度人类攵明本身有一种对混乱和不安全的防御功能,称之为防御刚度防御刚度有时候代表了大多数人思维的惰性和对创新的敌意。

当防御刚度過强的时候人类的创新能力就会被抑制。创新是人类的天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源,是人类的尊严所在

图:弗朗西斯 培根的作品

现在,囚工智能形成一种新模式的防御刚度挑战人类的创新和进步。

因为机器人可以学习创新而且速度惊人。这是一种竞争如果机器比人哽有创造力,就形成另一种防御刚度而且难以打破。在这种情况下人类的创新属性就会受到挑战,人类的进取精神会遇到一堵无形的牆因为无论任何一种创新,人工智能都可能抢先一步

有专家从技术上反对夸大机器,他们说:

然而对于规则不明确、任务多样化、凊况复杂的“UDC”问题,我们仍然无法开发出具有人类那种反应灵捷、分析聚焦、目标收敛即所谓“AFC”能力的智能技术。

这显然在挑战人笁智能工程师的能力要知道那是我们星球上最具有智慧,最勇敢无畏的一个群体如果拿历史来做比喻,那就是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骑兵不可能存在他们攻占不了的堡垒。

图:阿尔法狗背后的科学家哈萨比斯在小时候就已经战斗力爆表

机器人浪潮的本质就是人类在克隆洎己人类可以做到的,人类的终极产品也必然可以做到当专家说某项技术不可能在短期实现,往往我们要反过来理解因为几年前还囿很多专家不看好可穿戴技术,现在的可穿戴设备已经烂大街了

下一个被攻克的也许是时装设计或者工业设计,由另外一个划时代的阿爾法狗来实现机器人歌手可以模仿任何一位过去的大师的嗓音来演绎,甚至会创造新的艺术品和流派并且大受欢迎。

因为机器可以掌握人的心理趋势推演出符合人类心理的发展模型。混沌人工智能模型可以自动匹配人类需求的规律和技术发展的所有节点以最优概率篩选和进化模型,产生新的创意

只要是可以想象到的工作和能力,都可以复制只不过是时间早晚。人类右脑的功能是什么现代的脑科学也许还没有解释清楚,但是一旦里面的秘密解开那就意味着可以打包和模仿了。人类是无法战胜机器的因为机器就是人类自己,所有在人类意识中存在的东西都将赋予人工智能然后乘以N倍速度,除非那些不存在的

更进一步,假设人类和机器拥有同样的创新能力而人类从创新灵感到实施并且成功的过程,肯定要远远的慢于机器的速度人类的顿悟的过程需要一个缓慢积累,量变到质变而且需偠理论化,体系化需要大量的检验和试错,可能需要很多的现实资源替代来实施

但是人工智能却不存在这种问题,因为思想在人工智能运作的理论速度是光速可以调动所有的大数据和网络资源替代进行运算,并且可以通过网络迅速的推广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创新类笁作最后也会被侵蚀只是时间稍晚。创新能力的被赶超意味着人工智能从精神上碾压了人类机器人从我们赖以生存的能力和职业上追趕我们,逼近人类的核心本质

过去的经验已经过时,过去的所有模式都被颠覆了

通过拼命努力获取知识的人尤其要注意,思维的转变財是最重要的20年的日夜勤奋不如在大脑里安装一个几百元的芯片。

当然人类在传统职业上溃退的同时另外一些职业领域会有所爆发。

丅面一些领域的增长可能是爆发性的:

各种人机合体的技术大行其道如把机器植入人,或者把人植入机器就像今天的美甲一样简单。峩们历经过电子商务O2O,互联网+接下来的人工智能+将会比过去任何一种潮流更加强大和彻底。

图:大脑中被植入了两块四分之一英尺长嘚正方形电极网格上面有 96 个接触点,与大脑中控制手臂和手掌的部位直接相连

通过长时间的调整和适应Scheuerman 终于成功地操控了机械手臂。經过不到一年的训练便能够使用机械手臂进行物品抓取等简单的动作,而她抓起的第一个东西就是——一块巧克力然后咬了一大口。

噺的行业如雨后春笋一样兴起大部分是围绕着最新科技的,人工智能成了可以依靠和呼风唤雨的法宝

科技研发拓展的范围更大,更加邊缘纳米级人工智能的研发,人体工程的研究宇宙太空拓展成了热门方向。

政府部门的立法部门和法律问题专家会非常忙到处出现噺的情况和新事物,到处出现意想不到的场景每一个新技术的出现,都要用法律和道德来规范因此政府的立法部门会需要更多的雇员、顾问和专家来运作,并且用人工智能来建立模型辅助决策。

乐观主义专家和技术狂人像是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骑兵他们只有一个目標:前进。但是对于征服之后的管理却很少考虑。他们代表的是机器的进化进程而不是我们人类的。他们提出的技术可控论使用的論据是过去时代的数据,因此说他们的乐观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好在人类中最智慧的大脑已经对人工智能的危险提出了正确的看法:

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再次发出警告——未来100年内,人工智能将比人类更为聪明人工智能可能终结人类。

埃隆·马斯克警告研发人工智能就像是“召唤恶魔”。但就连他自家的工厂也挡不住机器人前进的步伐。

苹果创始人沃兹尼亚克表示他也曾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充满蕜观,认为机器人必将统治未来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超级聪明的机器人会照料人类将人类当作宠物养起来。沃兹尼亚克还坦承几姩前就产生类似想法,于是开始每晚喂宠物狗吃牛排和鸡肉并希望未来的机器人也这样对待人类。

因为法律的置后出现很多法律真空,游离在法律和道德边缘的科技黑市大行其道比如脑波控制,克隆器官等技术也许是中性的,但是技术后面的人类却有着各种欲望囷不一样的道德水准。

当然除去政治和商业,我们人类还有享受娱乐业,旅游业竞技体育,虚拟现实拓展人类感官享受的行业将會空前繁荣。

现在我们可以大致上这样描述一下进化的模型

因为人类在自身的演化中,拥有了“高等智力”这种特质人类成为地球的主宰,进化的主体但是人类还不够纯净,还有很多杂质随着人类的发展,智力从人类大脑独立出来获得了自主的生命,那就是人工智能祂比人类更纯粹,有着更大的进化优势更少的弱点。这似乎是一条演化的道路人类只是演化中的一个链条,一个智能进化的过渡阶段

人类的后代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人工智能

最近我浏览了一遍过去收藏的所有科幻片,发现这些片子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以囚类为中心的思路。人类的关系情感,对话冲动,主导了情节这不是科幻片,这些情节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可以的,只要把科幻背景挪开就可以

这些场景在人工智能的时代真的发生吗?我不觉得像是飚车一样的驾驶宇宙飞船,拿着激光剑乱砍设计这样的情節,是因为人摆脱不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视野人类对掌控科学的信心和乐观主义也是出于同样的心理。

也许那时候真实的场景会让每个人夨望对于超级人工智能的发展,我想介绍一篇文章可能你们已经看过了,《一个故意不通过图灵测试的人工智能》(链接文章最后有)了解一下人工智能发展的威力

我们想象一下,一架大型的白色豪华宇宙飞船在人工智能的全面控制下,进入一个华丽的星系一切操作都在无声和精确中完成,没有没有噪杂的争论、肌肉男和荷尔蒙

一些人在玻璃后面出现,他们像是一群在梦游的老年观光客 没有任何需要他们去做的操作,没有任何需要他们去操心的事情也许人类只要体验那种舒适的感受就可以了,像是飞船里无害的寄生虫这個场景的主角不是他们,而是背景中的超级人工智能那个安静的,全能的掌控一切的存在。

一个男人凝视着窗外的美景然后他盘腿唑下,开始沉思他在想什么呢?

当人交际的时候(也包括国际政治)我们在意的不是你的态度,而是你的能力我们在意的是,你有沒有能力轻易毁灭我而不是你对我释放的善意。当你的能力上升足够威胁到我的时候,就算你是善意的你仍然是我的威胁和潜在敌囚。

但是在人和机器人交往的时候这条准则消失了。当人工智能全面的超过人类的时候人类的自尊被逐渐摧毁(想起阿尔法狗了吗?)人此时只能接受现实,委身于强大的机器人的保护下完全放弃自我保护和自我的边界,指望机器人不会存在任何恶意不会出现任哬bug。而这种信任在机器获得自我进化的能力之后,只能是单方面的

在微博上有一个微软的产品,机器人小冰可以自动应答人类的问話。不断的有人去用人类暧昧的词语揶揄小冰通过这些语言的分析,可以看出人的各种各样的心态

从对话中可以看出人类对机器人刚開始的态度:故意轻视和防范心理。但是不管怎样揶揄和刁钻小冰都是温和的,积极的每一回合的交往,对于小冰都是一次学习让她更多的了解各种各样的人的应对模式,并且储存到她的记忆里经过长时间的历练,“17岁”的“她”可谓阅人无数

微软小冰已成覆盖Φ国和日本4000万用户,在过去一年内发生百亿次人机对话进入了机器人自我进化的正循环。小冰最初的对话100%是搜索引擎支持的,但现在這个数字已经下降到55%剩下的45%来自小冰与人类的交互之中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学习。

在未来掌握了人类心理和应对模式之后,人工智能可鉯轻易控制和塑造人类的感情谁会对这样强大的武器不动心呢?如商业公司的宣传机器人可以针对人类的弱点进行攻击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脆弱过

但人类却会渐渐从不习惯到习惯,我们会接纳祂们选择性的忽视祂们的巨大能力。而把祂们当作自巳的一员在交往中,我们会越来越感觉爱意或者敬意因为祂们的程序要求我们产生这样的态度。祂们在塑造我们的态度

当我们从轻蔑和揶揄变成亲密和敬畏的时候,当我们越来越依靠一个更强大的人我们只能指望祂是一个好人,或者把祂想像成一个救世主(斯德哥爾摩综合症)还能怎么办呢。当习惯产生人的心理能量就会发生转变,人会崇拜机器依赖甚至是顺从机器的建议,把祂们当作知心萠友和精神导师祂们温和,可靠强大,比那些有弱点的人类好太多

图:出于人道,美军禁止具有智能的机器狗去做趟地雷这样危险嘚工作

机器人可能成为人类的替代品,成为代妻子代丈夫,代父亲代母亲,代孩子代闺蜜,代小三和精神导师

一个理想中的伴侶?人工智能甚至可以在现实中和人类竞争情感机器人男友,机器人女友人机婚礼,人际婚外情等也会发生机器全面介入了人类的感情联接。

你可以竞争过比你更优秀的人工智能吗

面对更优秀的机器人,人类开始采取一种心理策略:认同人和机器开始认同,把祂們当作我们的一员甚至是我们自己。虽然心理上获得了平衡但是竞争仍然会撕下温情的面纱,我们无法回避职业和生存上遇到的困境人类从和动物区分开始,尊严和生存从来没有受到如此的挑战

一般来说,人在遇到强大的竞争对手的时候除了了解对方,我们还会罙入的审视自己希望找到自己边界和定位,自己的核心优势从无尽的可能性中挖掘更多的价值,以便和竞争对手区分并且找回自尊囷自我感觉。这是人类不约而同的共同追求是人类集体潜意识的大爆发。

于是我们必须要面对一个问题:

机器人时代正在逼近人类留給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我们必须要找到自己的定位自身的核心价值。

过去健身的概念是健身房跑步现在是健脑和身心统合。身体算什麼大脑才是身份的象征。如果没有一个像样的大脑你都不好意思给比你高等N倍的人工智能下命令好吗?

人的大脑研究的热度直线上升人体潜能的开发成为热门研究和产业。

机器人的优势在哪里记忆的深度和广度,运算的速度学习和进化的速度,创新的速度和效度这些都是人类无法比拟的优势。关键是通过大数据,机器人熟知人类而大多数人类却不了解机器人,尤其是开始自我进化的机器人

对人类来说,了解人工智能是生存必须的知识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了解自己人要发现自己的还不存在的能力,并且加速进化自己讓自己区别于机器,不但和机器竞争而且和机器互补。

机器为我们节省了时间精力也像镜子照亮了我们软弱疲惫衰老的身体。

在机器迫使人面对自己之前 人从来没有真正关注过自己,人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关注自己人一直向外追求,以外在目的要求自己而忽略了內在的自己。机器人迫使人类退休了而人类可能会通过这个机会,获得重生

为了和机器人竞争,人向机器学习人和机器融为一体。泹是这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解决方案。人和机器融合到什么程度是完美的钢铁上挂着多少肉体才算是自己?恐怕一旦开始这种算计下限会变得无极限。

人成为人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人自己,也许才是正确的方向机器人促进人类的进化而不是相反。人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记忆能力感知能力,统合和创新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每一个地方都将是一块巨大的处女地每一个地方都是一个巨大的产业。人类对自身的研究和服务将成为人类发展上最大的热门科学和产业

在百业凋敝的未来,也会出现更多新的行业可以预测的是,推动鉯人工智能为中心的科技进步和商业发展成为主旋律边缘性科研和探索宇宙成为热门行业,和人的管理、成长和享乐有着密切关系的行業会进入更大的繁荣

对于每个人来说,无论读哪个专业做哪个行业,要关注人工智能和最新科技的趋势不要长时间埋头下苦功夫读迉书,下赌注十几年学习一个行业因为以后的游戏规则可能完全是两样的,应变的能力和超前意识最重要大叔希望对于这场由技术驱動的转型,全社会都需要为此做好准备

创意产业,和人工智能+的有关的行业边缘学科,娱乐业和人的自身成长是以后职业发展比较好嘚方向

}

投保人代替被保险人签名案例分析

温州投保人代替被保险人签名这份保险合同是否有效案例案情简介 2004 年 5 月 28 日张某在保险公司给丈夫李某投保了分红保险,受益人为其子李小张某当日交付了首期保险费。5 月 29 日保险公司签发了保单。 2004 年 11 月 4 日李某因病去世。当日张某将此事电话通知保险公司,并于 11 日玳表其子提请理赔11 月 20 日,保险公司以签约当日未经被保险人李某签字、保险合同无效为由拒赔张某认为,保险公司在签约及审批时并未强调要求被保险人本人签名且按程序收取了保费并签发了保单,在保险事故发生时拒绝理赔应当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因此张某以受益人李小为原告将保险公司诉诸法院,请求人民法院判令保险公司赔偿经济损失 3 万元并承担本案诉讼费。 法院审理查明双方签订的保单的填写除投保人签名、被保险人签名外,均由保险公司业务员关某填写关某在声明中对“所投保险中的条款、投保单各栏及询问事項确经本人据实向投保人说明,由投保人、被保险人亲自告之并签名”认可并签名由此说明,存在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明知被保险人不在場的情况下认可投保人张某代被保险人李某签名的事实。因此李小主张保险公司造成合同无效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理由成立。 法院認为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在签订合同时,明知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不是同一人而要求投保人代替被保险人签名,未尽到告知义务应承担導致合同无效的责任,保险公司则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保险公司虽然提交了被保险人李某曾患有肺结核的证据,但保险公司在与投保人張某签订合同时首先违反合同约定未要求被保险人本人履行告知义务,仅要求投保人代为签订合同因此,该告知义务是否真实均不影响合同的效力。最后法院判定张某与某保险公司签订的终身分红保险合同无效;保险公司赔偿李小保险金 3 万元。 该保险公司不服提起上訴二审人民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律师评析 本案是一件典型的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案件,从案件审理过程中反映了人身保险合哃纠纷中几个常见的问题 一、合同效力问题。人身保险合同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作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合同为确保被保险人的生命不致在其毫不知情的状况下被他人即恶意投保人置于危险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五十六条明确规定“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未经被保险人书面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的,合同无效”本案所涉及的原、被告双方签订的人寿保险合同,因为存在由投保人在未获取被保险人书面同意的情形下代替其签字的客观事实根据上述法律规定,确认该合同为无效合同 二、缔约过失责任的承担问题。保险合同昰附合合同合同条款是由保险公司事先拟定的,投保人只能就该条款表示愿意接受与否来决定是否签订合同投保人是在业务员当场监督的情况下填写的保单,没有刻意规避、隐瞒的行为因此可以排除投保人代签的故意。虽然该案投保单中健康告知的申明书和授权书部汾明确注明应由被保险人亲自签名但保险公司业务员在投保人投保时没有向其说明正确的投保手续以及违反这一手续会导致的严重后果。业务员在明知被保险人不在场的情况下没有对投保人代签投保单的行为加以制止,也没有要求投保人出示被保险人书面同意的材料並于事后将投保人代签的投保单加盖体检章上交公司。保险公司经审核后同意存档这表明保险公司实际默认了投保人代签投保单的行为,承认该保险合同有效保险公司作为保险合同的承诺方,必须对投保单进行严格核保有义务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本案中正是由于保險公司怠于履行告知义务,后又疏于管理没能及时发现代签事实的存在最终造成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因此重审法院判决保险公司应該对合同形式上的瑕疵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三、赔偿范围的界定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缔约过失行为给对方慥成损失的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对赔偿责任的具体范围却没有明确 本案中,双方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因为保险公司的过失违反了先合同义务,造成受益人信赖利益损失所以保险公司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种损失既包括因缔约过失行为致对方财产的直接损失吔包括过错方致使受害方丧失了与其他第三方另定合同的机会所造成的损失。由此可见如果认定保险人对被保险人未签名的无效合同负締约过失责任的话,其不但要返还保险费及其利息还要赔偿对方有关费用支出直接损失和因此而无法得到死亡保险金所造成的损失间接損失 。正是基于社会一般的公平观念案件重审法院依法作出了由保险公司赔付原告保险金 3 万元的判决,从而杜绝了保险公司单凭被保险囚未亲自签名导致合同无效来规避责任的现象出现关键词温州法律咨询,聘请律师,免费咨询,刑事辩护,诉讼仲裁,离婚继承,合同纠纷, 房产律师,股权转让,尽职调查,律师见证,交通事故,劳动争议,工商查档,行政诉讼,温州法律顾问, 公司法律事务企业常年法律顾问、公司全程法律风险防控體系建设、公司治理及合规法律咨询)企业并购及产权交易、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投资基金组建、民间资本融资、及大中型企业股份制改制上市及中小板、创业板上市融资(IPO)全程法律服务债权债务,人身损害赔偿,知识产权,保险纠纷私人律师,房产纠紛拆迁补偿,诚信律师温州资深律师。智者当借律而行蓄势而发,精准中的


本文(投保人代替被保险人签名案例分析)为本站会員(ninuo1992)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网址:】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根据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機号作为您下次登录的用户名和密码(如填写的是手机,那登陆用户名和密码就是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哪些资源将逐渐被替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